内地与港澳税制比较

内地与港澳税制比较

一、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之间的税制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崔竹簃[1](2021)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跨境税收制度的协调研究》文中提出

陈锴[2](2021)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的税收政策研究 ——基于自由贸易协定和税收协定的双重视角》文中研究表明

孙亚平,高艳荣,何邓娇[3](2021)在《数字经济对粤港澳大湾区税收协调的挑战与应对》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内地与港澳之间签订的一系列合作协议在避免双重征税、反避税等问题上取得了较大成效,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协调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在数字经济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正逐步形成以数字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鉴于数字经济的虚拟化特征,传统税收制度体系、税收规则的适用性受到挑战。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问题治理、税收权益分配及税收征管合作等方面提出挑战。结合数字经济税收协调的国际实践,建议粤港澳大湾区税收从直接税、间接税及税收征管制度几个方面,推进与数字经济的融合与协调发展。

邓满源[4](2021)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税务困境及税收协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粤港澳大湾区被定位为国际科创中心和世界级先进制造中心。粤、港、澳三套不同的税制体系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特点,也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难点。本文梳理了粤港澳大湾区内现行税收政策,首先,比较分析了粤、港、澳三地在科技创新活动涉及的税收结构差异、税负差异及税收征管差异。其次,分析了大湾区科技创新活动面临的主要税收困境。最后,就实体税政、税收征管等提出应强化科技创新实体税政的合作,弱化多元化税制间的差异影响;探索税收征管合作新方式,打造优良的营商税收环境;优化配套设施,优化三地税收协作平台的相关性建议。

林可妍,陈艳,陈靖怡[5](2021)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税制差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粤港澳大湾区要实现经济一体化,必然要克服香港、澳门和广东三地之间的税制差异带来的冲突问题。香港和澳门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下被赋予税收立法权,税制协调的基础是保障香港和澳门的税收独立。粤港澳三地之间的税制差异主要表现在税率、税种、税收特点、税收管辖、税收征管等方面,正是这些差异使得在大湾区建设中产生重复征税、逃税避税、税收利益分配不均衡以及征管机构行政管辖权冲突等问题,从而阻碍粤港澳三地的经济发展。

陈朝彬,梁宝钿,江婉芬[6](2020)在《粤港澳大湾区税制协调机制探究》文中研究说明自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提出以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成为关注的热点。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税收制度存在较大差异,税制的不同成为阻碍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难题,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深化合作的契机。粤港澳大湾区的税制差异与早期欧盟的税制差异存在诸多相似之处,通过对三个关税区内税制结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借鉴欧盟税收合作的相关经验,并结合粤港澳大湾区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税收协调机制提出相关建议。

陈灵慧[7](2020)在《税收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研究》文中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我国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更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有益探索。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面世,不仅系统规划了粤港澳地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而且清晰梳理了实现粤港澳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存共荣的发展目标,对每个地市进行了定位规划。然而,目前大湾区内部产业结构问题凸显,在一些领域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同质化竞争和资源错配现象,城市群之间资源整合相对不足,且由于粤港澳三地经济制度、法律体系和行政体系的差异,各类要素难以实现完全自由流动。如果上述问题未能解决,大湾区产业结构难以得到有效优化,与《纲要》的规划脱节情况将越来越严重。规划发展需从经济效益开始梳理。一方面,税收数据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产业的发展现状,另一方面,税收收入的增加与否,体现了税收调节的有效性,继而体现了政府决策的有效性。因此,在选择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上,税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产业发展的状态、环境和发展趋势,从而使我们能够正确、合理地选择产业结构优化路径。基于此,本文将税收作为重要的考察内容和选择指标,结合经济宏观数据,对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产业调整进行定量、定性和实证分析,研判产业视角和税收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优势产业,以及其与《纲要》对其的定位是否相符,从而总结出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支持纲要落地和促进广东产业结构调整提出税收方面的措施建议。

黎俊棋[8](2020)在《晚清广东厘金制度研究:1854-1879年》文中指出咸丰四年(1854)以后,广东一些府县在当地官绅的主持下开始举办抽厘。咸丰八年(1858),两广总督黄宗汉在后沥、芦苞、佛山三地设厂试办抽厘。随后,在劳崇光、耆龄、晏端书、毛鸿宾、郭嵩焘、瑞麟、蒋益沣、刘坤一等人的督办和整顿下,厘金制度在广东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制度本身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至光绪四年(1878),粤省广、肇、惠、韶、潮、雷、钦、琼、高、廉十府的许多重要商埠和交通枢纽均以委员设厂或商行认缴等方式开抽厘金,一套较为完备的厘金征解以及厘务机构、人员管理机制也随之建立起来;同时,全省的厘金收入,从咸丰年间的每年数万两,增至一百余万两,成为了广东地方政府的支柱性财政收入之一。本文主要探讨咸丰四年到光绪五年(1854-1879)广东厘金制度的发展历程,并将这一发展历程置于当时动态的社会变迁中进行把握;同时还将结合相关档案中的数据,简单介绍这一时期广东厘金的收支情况;最后对广东厘金制度的重要财政变革意义进行阐述。

李潭[9](2020)在《世界四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就业集聚比较及对粤港澳的政策启示》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湾区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开放的重要引擎,有发展数字创意产业所需的基础与条件,是拉动就业的重要推手。但我国仍旧面临着庞大的新生劳动力就业压力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等市场变化带来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就业问题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局面,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就业集聚的重要平台。那么世界四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的就业集聚竞争格局是怎样的?世界一流湾区数字创意产业就业集聚优势对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就业集聚水平提升有何政策启示?在此思路之下,第一章首先对就业基础理论进行了梳理并在理论层面分析了数字创意产业拉动就业的优势所在,此外对数字创意产业就业集聚内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从数字创意产业对湾区总体就业贡献率比较入手,通过湾区数字创意产业的总体就业人数、就业均值以及数字创意产业就业人数在全部行业就业人数中的比例(就业贡献率)三个维度来探究四大湾区各自的优势所在:东京湾区就业人数凸显规模优势,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就业均值水平高,粤港澳湾区增速明显。为了更加直观而全面的反映湾区数字创意产业就业集聚水平,本文通过构建区位熵模型,第三、四章分别通过量化测度四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在细分行业以及核心城市区位熵数值及演化趋势并进行比较分析,并将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就业集聚水平与世界一流湾区之间进行比较分析:从数字创意产业细分行业就业集聚水平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行业就业集聚居于首位,数据处理行业就业集聚差距显着,应用软件行业就业集聚发展迅猛;从数字创意产业核心城市看,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区位熵均值近三年来处于末位,但年均增长率优势明显。第五章则是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就业及人才政策以及税收政策的梳理,可以看出粤港澳大湾区在三地协同方面还是存在着政策性的一些障碍,具体包括粤港澳三地人口教育水平不同、就业服务基础不牢;三地税收协同效应不足、税收管理机制不完善、税收法律制度不健全等障碍。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结果以及政策障碍分析,从行业、城市以及政策三个方面对粤港澳数字创意产业就业集聚提出具体的优化路径:产学研三者融合,从“人口红利”转向“创意人才红利”;着眼城市发展优势,从“区域就业“转向”城市特色就业”;强化就业整体布局,从“政府主导就业”转向“政府辅助就业”;完善就业基础设施,从“快速吸引人才”转向“长期留住人才”;健全就业税收制度,从“三地三种制度”转向“三地制度协同”。

韩琳[10](2020)在《税收竞争对中国粤港澳大湾区资本流动的影响分析》文中指出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及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工程,自此将其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成世界一流湾区和国际级城市群的良好基础,促进粤港澳三地合作及大湾区经济繁荣,税收协调不可或缺,但不容忽视的是粤港澳三地由于经济模式、税制体系、文化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故产生了一系列跨境税务焦点问题,这会大大阻碍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的自由流动以及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因此通过研究税收竞争对粤港澳大湾区资本流动的影响有助于促进大湾区经济的协同创新发展和包容性增长,进而在全国范围内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并提高其国际竞争力。本文借鉴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基于经济学相关理论研究了税收竞争对粤港澳大湾区9市+2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资本流动的影响。首先,基于传统财政分权理论以及Zodrow-Mieszkowski模型研究了税收竞争对资本流动的影响机理,并从正面和负面两个角度切入结合现实对这种影响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其次,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资本存量、税收竞争以及可能对资本流动产生影响的传统因素在内的动态面板模型,利用粤港澳大湾区11个地区2007年—2018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如下:大湾区主要城市和地区间税收竞争在客观上激发了辖区资本流动的动力,与此同时厂商在进行区位决策时不仅仅会考虑到实际税负,当地的市场化程度、经济规模也同样会纳入考量,当然我们不能忽视的是由于预算软约束、税制冲突、地区间的俱乐部效应等原因会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城市群发展不均衡、税收优惠导向性不明、资本要素集聚低效等问题,因此本文的政策建议在于:(1)根据税收中性原则合理制定财税政策,保证地方政府间进行适当竞争;(2)协调区域内税收利益关系,构建更加协调的财税政策体系;(3)利用自贸区,做好试验田打通资本流动通道;(4)制定引导性税收优惠政策,创造集聚租消散政策租,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

二、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之间的税制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之间的税制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3)数字经济对粤港澳大湾区税收协调的挑战与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粤港澳大湾区税收协调进程与成效
三、数字经济对粤港澳大湾区税收协调的挑战
    (一)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迅速发展
        1. 数字经济规模扩大。
        2. 数字经济的涉税特征。
    (二)数字经济化的挑战
        1. 现行数字化企业的差异化税收政策不利于湾区经济深度融合。
        2. 数字交易加剧了湾区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的风险。
        3. 数字经济导致湾区城市税收权益分配不平等。
        4. 数字经济加剧了湾区税收征管合作中的矛盾冲突。
四、数字经济税收协调的国际实践
    (一)OECD对数字经济的税收协调实践
        1. 数字经济直接税规则——双支柱计划。
        2. 数字经济间接税规则——非居民纳税人登记注册机制。
    (二)欧盟对数字经济实施的税收协调
        1. 实施消费地课税原则。
        2. 建立“MOSS机制”。
        3. 第三方平台代征税制度。
五、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税收协调的政策建议
    (一)粤港澳大湾区直接税协调
    (二)粤港澳大湾区间接税协调
    (三)粤港澳大湾区税收征管制度协调
        1. 应用数字技术加强税收协作共管。
        2. 促进税收情报共享。

(4)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税务困境及税收协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两岸三地税收制度分析
    (一)三地税制结构比较分析
    (二)三地税负差异比较分析
        1. 增值税比较。
        2. 企业所得税比较。
        3. 个人所得税比较。
    (三)三地税收征收方式比较
三、大湾区科技创新活动面临的主要税收困境
    (一)税收影响科技要素的自由流动
    (二)税收对科技活动的导向性不明
    (三)同质性竞争造成资源浪费
        1. 广、深、港发展之间的同质性竞争。
        2. 珠三角其他各市也存在同质性竞争。
四、政策建议
    (一)强化科技创新实体税政的合作,弱化多元化税制间的差异影响
        1. 加强顶层设计,赋予大湾区管理机构较为自由的管理权。
        2. 积极推进税收优惠协作,消除科技要素流动障碍。
        3. 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扫除行政壁垒。
    (二)探索税收征管合作新方式,打造优良的营商税收环境
        1. 从地区的融合性来看。
        2. 从征管手段的协调来看。
    (三)优化配套措施,优化三地税收协作平台

(5)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税制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目标对税制协调提出的需求
三、税收协调对大湾区建设的意义
    1. 为经济发展提供良性经济合作环境
    2. 税收协调最终可以促进人才的交流
    3. 税制协调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四、粤港澳三地税制对比及差异
    1. 粤港澳三地实体税结构的差异
    2. 内地与港澳在税收管辖权原则上的差异
    3. 内地与港澳税收征管体制的对比与差异
五、大湾区建设中税收差异带来的税收难题
    1. 重复征税问题
    2. 征管体制及税负差异导致的逃税避税问题
    3. 税收利益分配不均衡与税收征管利益冲突问题
    4. 三地不同税收征管体制带来的行政管辖权协调问题
六、结语

(6)粤港澳大湾区税制协调机制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粤港澳大湾区税收制度现状
    (一)广东省税制现状
    (二)香港税制现状
    (三)澳门税制现状
    (四)粤港澳大湾区税制比较分析
二、粤港澳大湾区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存在影响资源配置的问题
    (二)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
    (三)存在偷税漏税的问题
三、欧盟的税收协调经验
    (一)欧盟税收合作历程
        1.欧盟的间接税协调早在其为欧共体时便开始进行,协调的税种主要包括增值税和消费税。
        2.在直接税方面,欧盟主要是对公司税进行调整。
    (二)粤港澳大湾区与欧盟税制环境分析
    (三)欧盟税收合作经验的启示
四、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税收协调机制的建议
    (一)税种税负之间的协调
    (二)税收征管机制之间的协调
    (三)税务争议平台的建立

(7)税收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研究
        1.2.2 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的调整研究
        1.2.3 区域合作和税收合作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
    2.1 相关概念
    2.2 基本理论
    2.3 测算指标及数据说明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情况
    3.1 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体系规划
    3.2 产业结构基本情况
        3.2.1 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3.2.2 主要制造业行业
        3.2.3 主要服务业行业
    3.3 产业比较优势测算
        3.3.1 指标运用
        3.3.2 结果分析
        3.3.3 主导产业选择
第四章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税收产出水平情况
    4.1 粤港澳大湾区税收总量和结构
        4.1.1 税收收入
        4.1.2 税收结构
        4.1.3 三次产业税收
    4.2 产业税收产出水平测算
        4.2.1 指标运用
        4.2.2 结果分析
        4.2.3 主导产业选择
第五章 基于税收视角的产业结构优化路径分析
    5.1 主导产业选择的差异分析
        5.1.1 结果比对
        5.1.2 与规划的匹配度分析
        5.1.3 小结
    5.2 利用港澳资优化产业结构水平的实证分析
        5.2.1 样本选取
        5.2.2 港澳资企业分布
        5.2.3 重点发展产业分布
第六章 存在问题
    6.1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6.1.1 低端制造业产业仍是主要税收来源
        6.1.2 城市间同质化竞争问题凸显
        6.1.3 利用港澳资本优化产业结构效率低下
    6.2 现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政策上的不足
        6.2.1 财税政策
        6.2.2 非财税政策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对策建议
    7.1 国际湾区的经验借鉴
    7.2 税收对策建议
        7.2.1 加强规划的科学性,出台引导产业协同发展的税收政策
        7.2.2 强化粤港澳区域协调机制和税务合作机制
        7.2.3 加大税收优惠力度鼓励新兴产业投资
        7.2.4 发挥自贸区作用建立税收改革试验示范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晚清广东厘金制度研究:1854-1879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关于本文“厘金”概念、范围的界定
    问题缘起
    学术史回顾
    史料利用和研究方法
    论文基本框架
第一章 草创时期的广东厘金制度(1854-1862)
    第一节 、厘金制度的创行与广东捐厘的出现
        一、厘金制度的创行和推广
        二、广东地方府县的自发性抽厘(1854-1857)
        三、“六不总督”不办抽厘?
    第二节 、广东督抚办厘的肇端:黄宗汉试办行厘(1858)
    第三节 、劳崇光、耆龄督办下的粤省厘务(1859-1862)
        一、英法联军撤兵以前的粤省厘务
        二、英法联军撤兵以后的粤省厘务
    第四节 、草创时期的广东厘金制度和厘金收支情况
第二章 缓慢发展的广东厘金制度(1862-1865)
    第一节 、晏端书时期的广东厘金制度(1862-1863)
        一、粤厘协饷:晏端书对粤省厘务的接管和整顿
        二、晏端书督办时期官办厘金的收解情况
        三、“不尽如人意”的粤省厘务
    第二节 、毛鸿宾、郭嵩焘时期的广东厘金制度(1863-1865)
        一、旧有厘务的整顿与新厘厂的开办
        二、粤厘协饷的结束
第三章 走向成熟的广东厘金制度(1865-1879)
    第一节 、瑞麟时期的广东厘金制度(1865-1874)
        一、太平军余部的侵扰与潮、嘉地区的设厂抽厘
        二、广韶肇惠四府厘金制度的完善
        三、高廉雷琼四府设厂征厘的尝试
        四、广东各柜盐厘的开征及相关调整
    第二节 、刘坤一时期的广东厘金制度(1875-1879)
        一、高、雷两府征厘的再次尝试
        二、与子口税的“抗争”:琼、廉等府货厘、洋药厘的开征
        三、广东余盐配引抽厘和各柜盐厘征收的改革
        四、光绪四年广东通省厘务章程的颁布
    第三节 、同治八年到光绪五年的厘金收解情况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9)世界四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就业集聚比较及对粤港澳的政策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湾区就业基础研究现状
        (二)数字创意产业就业集聚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主要研究方法
        (二)主要研究思路
第一章 湾区数字创意产业就业集聚比较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一节 数字创意产业就业理论基础
        一、就业理论的缘起和发展
        二、就业理论在数字创意产业中的体现
    第二节 数字创意产业就业集聚的内涵界定
        一、数字创意产业的内涵界定
        二、就业集聚的内涵界定
        三、数字创意产业就业集聚内涵界定
第二章 四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总体就业贡献率比较
    第一节 四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就业状况及其演化趋势比较分析
        一、四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就业状况分析
        二、四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就业状况演化趋势分析
    第二节 四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就业贡献率及其演化趋势比较分析
        一、四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就业贡献率分析
        二、四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就业贡献率演化趋势分析
第三章 四大湾区数字创意细分行业就业集聚比较分析
    第一节 四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就业集聚模型构建
        一、数据样本来源及选取
        二、就业集聚区位熵指数模型构建
    第二节 四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细分行业就业集聚特征比较分析
        一、纽约湾区数字创意产业细分行业就业集聚的区位熵分析
        二、旧金山湾区数字创意产业细分行业就业集聚的区位熵分析
        三、东京湾区数字创意产业细分行业就业集聚的区位熵分析
        四、粤港澳湾区数字创意产业细分行业就业集聚的区位熵分析
    第三节 粤港澳与全球三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细分行业就业集聚比较
        一、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行业就业集聚位于首位
        二、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处理行业就业集聚差距显着
        三、粤港澳大湾区应用软件行业就业集聚发展迅猛
第四章 四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核心城市就业集聚特征比较分析
    第一节 四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核心城市就业集聚比较分析
        一、纽约湾区数字创意产业核心城市就业集聚的区位熵分析
        二、旧金山湾区数字创意产业核心城市就业集聚的区位熵分析
        三、东京湾区数字创意产业核心城市就业集聚的区位熵分析
        四、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核心城市就业集聚的区位熵分析
    第二节 四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核心城市就业集聚演化趋势比较分析
        一、纽约湾区:城市就业集聚水平总体较高,城市间差异明显
        二、旧金山湾区:数字创意产业繁荣,城市就业集聚水平居首位
        三、东京湾区:就业集聚程度较高,城市间增降各异
        四、粤港澳大湾区:就业集聚水平总体偏低,增长幅度较快
    第三节 粤港澳与全球三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核心城市就业集聚的比较
        一、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区位熵均值水平有待提高
        二、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区位熵年均增长率优势明显
        三、粤港澳大湾区近三年来就业区位熵处于末位
第五章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就业政策性障碍分析
    第一节 粤港澳三地数字创意产业就业政策特征
        一、香港:创新支持力度大,创意型设计行业就业集聚显着
        二、澳门: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社团就业吸纳能力强劲
        三、广东:出台就业政策,基本形成各具特色的就业格局
    第二节 粤港澳三地数字创意产业就业人才障碍分析
        一、粤港澳三地就业人才合作不紧
        二、粤港澳三地就业服务基础不牢
        三、粤港澳三地就业人才竞争无序
    第三节 粤港澳三地数字创意产业就业税收政策差异分析
        一、粤港澳三地税收协同效应不充足
        二、粤港澳三地税收管理机制不完善
        三、粤港澳三地税收法律制度不健全
第六章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就业集聚优化路径
    第一节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行业就业集聚优化具体路径
        一、产业现代化发展,从“传统产业就业”转向“创新产业就业”
        二、产学研三者融合,从“人口红利”转向“创意人才红利”
    第二节 粤港澳数字创意产业城市就业集聚优化具体路径
        一、协同城市主体治理,从“城市分散治理”转向“城市协同治理”
        二、着眼城市发展优势,从“区域就业“转向”城市特色就业”
    第三节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就业集聚政策优化的具体路径
        一、强化整体布局,从“政府主导就业”转向“政府辅助就业”
        二、完善就业基础设施,从“快速吸引人才”转向“长期留住人才”
        三、健全就业税收制度,从“三地三种制度”转向“三地制度协同”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税收竞争对中国粤港澳大湾区资本流动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税收竞争影响资本流动的理论基础和作用机理
    2.1 税收竞争的概念界定
        2.1.1 税收竞争的概念
        2.1.2 税收竞争的主要形式
    2.2 税收竞争的理论源泉——财政分权理论
        2.2.1 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
        2.2.2 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
    2.3 税收竞争对资本流动的影响机理
    2.4 地区间税收竞争下的资本流动基本模型
第3章 税收竞争对粤港澳大湾区资本流动影响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3.1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背景
        3.1.1 粤港澳大湾区的基本概况
        3.1.2 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布局
    3.2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及特征
        3.2.1 粤港澳大湾区的税收竞争情况
        3.2.2 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本流动情况
    3.3 税收竞争对粤港澳大湾区资本流动的影响分析
        3.3.1 税收竞争对资本流动的积极影响
        3.3.2 税收竞争对资本流动的消极影响
第4章 税收竞争对粤港澳大湾区资本流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动态面板模型介绍
    4.2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4.2.1 模型的设定
        4.2.2 变量的说明
    4.3 数据来源及统计性描述
    4.4 估计结果与检验
        4.4.1 模型的估计结果
        4.4.2 模型检验
        4.4.3 实证结果分析
        4.4.4 内生性问题和稳健性检验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合理制定税收政策
        5.2.2 协调区域内部税收利益关系
        5.2.3 利用自贸区打通资本流动通道
        5.2.4 制定引导性税收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之间的税制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跨境税收制度的协调研究[D]. 崔竹簃. 上海海关学院, 2021
  • [2]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的税收政策研究 ——基于自由贸易协定和税收协定的双重视角[D]. 陈锴. 上海海关学院, 2021
  • [3]数字经济对粤港澳大湾区税收协调的挑战与应对[J]. 孙亚平,高艳荣,何邓娇. 财会月刊, 2021(09)
  • [4]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税务困境及税收协调研究[J]. 邓满源. 当代经济, 2021(02)
  • [5]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税制差异研究[J]. 林可妍,陈艳,陈靖怡. 特区经济, 2021(01)
  • [6]粤港澳大湾区税制协调机制探究[J]. 陈朝彬,梁宝钿,江婉芬.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20(05)
  • [7]税收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 陈灵慧.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8]晚清广东厘金制度研究:1854-1879年[D]. 黎俊棋. 暨南大学, 2020(04)
  • [9]世界四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就业集聚比较及对粤港澳的政策启示[D]. 李潭.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4)
  • [10]税收竞争对中国粤港澳大湾区资本流动的影响分析[D]. 韩琳. 吉林大学, 2020(08)

标签:;  ;  ;  ;  

内地与港澳税制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