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水管道安全分析

城市供水管道安全分析

一、城市供水管道的安全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顾嘉宁[1](2021)在《供水管网抗震能力与地震灾害风险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供水管网已经遍布城市和乡镇,担负着保障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功能。与此同时,城市体量的增大加剧了自身的易损性,地震等致灾因子造成的后果也越发严重,供水管网一旦功能失效不仅影响应急救援工作还可能导致严重的次生灾害。城市供水管网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在震前为工程防震提供避险依据,震后为制定应急救援措施提供区位参考,有利于风险管理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构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地震灾害防御体系。本文查阅了相关文献,基于地震灾害风险理论、供水管网结构功能特点、建模分析方法和计算机语言,将城市供水管网遭遇地震作为灾害背景,精细化地评价了城市供水管网的抗震能力和地震灾害风险,基于python开发了供水管网抗震能力和地震灾害风险评价程序。具体工作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首先,建立了供水管网综合抗震能力评价模型。分析了影响管道单元与管网系统抗震能力的主要因素,构建了供水管网抗震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历史震害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指标权重,建立供水管道抗震能力评价模型;基于图论理论建立供水管网基础抗震能力评价模型;提出了社会、时间效应维度的环境评价修正系数,构建了精细化的供水管网综合抗震能力评价模型与等级划分标准;将抗震能力评价结果与传统震害预测结果对比,说明了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其次,建立了供水管网地震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分析了供水管网地震灾害风险的构成要素,结合前文建立的抗震能力评价模型改进了原有的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模型,提出了供水管网地震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基于风险的可接受准则,综合考虑了多遇、偶遇和罕遇地震作用水平,制定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城市供水管网地震综合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建立了基于损失期望的供水管网地震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并对比了上述两种模型的评价结果;从风险的演化角度出发,讨论了供水管网地震灾害风险的控制措施。最后,开发了基于python的供水管网综合评价程序。从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和功能需求出发,基于python语言搭建抗震能力、风险评价模块,基于html、css、Java Script语言等搭建可视化模块,详细叙述了功能的实现过程与程序的使用步骤。结合深圳市供水管网空间信息资源实例,计算分析供水管段与供水管网的抗震能力、供水管网地震灾害风险大小;同步计算结果到可视化模块进行展示;通过修改管道相关参数分析了供水管网抗震能力和风险随时间的动态变化。

孙霆锴[2](2021)在《海岛综合能源系统韧性评估与提升》文中认为近几十年来,世界对岛屿的开发利用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岛屿被开发利用。岛屿作为陆海空间的延续和海洋开发的重要区域,不但拥有丰富的可直接利用的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而且岛屿的开发也可以扩大人类的活动范围。此外,海岛的天然气系统近年来逐渐完善。因此,构建一个完整的海岛综合能源系统为岛上的综合能源供应计划可以有效地解决岛上的能源供应的问题,改善海岛居民的生活质量。然而,由于海岛特殊的地理位置,台风和地震等极端自然灾害频繁在海岛发生,严重威胁海岛供能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因此,本文引入韧性来体现海岛综合能源系统抵御极端自然灾害并快速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的能力,主要完成内容如下:1)为评估海岛综合能源系统遭受极端自然灾害后的供能恢复能力,分别从鲁棒性、快速性和冗余性3个方面构建海岛综合能源系统的韧性评估指标,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系统的薄弱环节,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最后,通过修改的巴厘岛综合能源系统对所提韧性评估指标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韧性评估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2)为了更好地评估和提高海岛综合能源系统在极端自然灾害后的供能恢复能力,提出了一种新的韧性提升方法。从系统和元件层面分析了海岛综合能源系统的韧性。前者主要从系统的角度对极端自然灾害的预期影响进行分析和量化,后者主要通过故障前和故障后两个指标对单个元件进行分析。故障前指标用于识别系统的薄弱环节,故障后指标用于确定系统的最优修复策略。本章提出的指标采用影响增量法求解,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并通过改进的巴里岛综合能源系统进行了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韧性提升方法的有效性。3)为了快速分析极端自然灾害导致能源系统出现的大范围随机性故障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影响增量的N-k故障分析方法,该方法根据系统有限低阶故障状态的分析结果,仅借助其影响增量即可快速计算相应高阶故障状态的影响,并利用设备间独立关系进一步降低故障分析的计算量,实现大量高阶N-k故障状态的快速分析和筛选。最后,通过IEEE RTS79测试系统、PEGASE 1354节点测试系统和PEGASE 13659节点测试系统对所提方法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所提N-k故障分析方法能够快速、准确计算出电力系统N-k故障状态的影响,并有效筛选出电网的高影响N-k故障状态。

周永波[3](2020)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城市地下管线地震安全性分析》文中指出针对传统城市地下管线地震安全性分析方法放大拟合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城市地下管线地震安全性分析方法 ,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城市地下管线实施有限元建模,其中地下管线直管部分采用可以改变方向的管道,在改变方向处,通过弯管对直管进行连接,利用构建的城市地下管线有限元模型对城市地下管线进行地震位移响应分析,根据地震位移响应分析结果 ,构建地震下的土-管互相作用模型,基于大数据分析对城市地下管线进行地震安全性分析。为了验证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城市地下管线地震安全性分析方法的放大拟合性能较强,将传统城市地下管线地震安全性分析方法与该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的放大拟合性能优于传统方法 ,说明该方法更适用于城市地下管线地震安全性分析。

白洋[4](2020)在《X市市政PE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聚乙烯(PE)管具有水力性能优越、密度低、韧性好、耐腐蚀、绝缘性能好、易于施工和安装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市政和建筑给排水、燃气、供热采暖、电线电缆穿线、农用节水灌溉等领域。针对于聚乙烯管道的种种优势及优秀的经济效益探索聚乙烯管应用于管道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已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投入,国内对塑料管道的需求一直保持着年均13%以上的增长速度。一方面,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规划,“十三五”期间鼓励以气代油,促进天然气产业发展,努力促使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由3.6%提高到8%以上,城市燃气的需求量将日益增长,天然气管网建设进入高潮。另一方面,目前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和政府对基础建设投入的提高,带动了城镇燃气、给排水管网更新和改建的发展。民用、商用对燃气和水的强力需求,又加快了各种资本对这个市场的进入。新设施建设增加,同样增强了对管网的需求。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外聚乙烯管道的发展及研究现状,并以此为出发点,结合X市的地貌、气候、水资源量等自然区域特征及聚乙烯管的规格和性能优点,确定X市所用聚乙烯管的方案,包括所用PE管所要求的特点及主要技术参数。综合以上分析研究内容,从本身可靠性、环境、职业安全、风险评价和经济效益等5方面进一步分析了聚乙烯管作为X市燃气和给水排水管道项目的可行性。由此得出以下结论:X市管道项目选用的聚乙烯(PE)管道具有高韧性、流阻小、施工便捷、挠度较为良好且耐腐蚀、耐低温等优点,接口连接选用焊接和机械密封相配合的方法,其在环境、安全、风险评价和经济效益是是可行的。因此,可制定适合于X市聚乙烯(PE)管道项目施工方案以指导施工。该项目研究的可行性符合我国“以塑代钢”的政策,对于聚乙烯管进一步广泛应用于我国的管道输送项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于敏[5](2020)在《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综合管廊附属设施安全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镇经济的发展,市政设施占地面积严重,出现了很多“空中蜘蛛网”和“马路拉链”的现象,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尤为重要。综合管廊内部容纳有供水、供电、燃气管道等多条市政输送管线,但是综合管廊内管线数多,布置密度高,各管线之间可能会相互影响,任意一条管线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其他管线的故障进而导致整个综合管廊系统的瘫痪,存在火灾、爆炸、水灾等多种风险因素,因此对于综合管廊附属设施安全性研究是我国在接下来的管廊建设过程中面临也是需要得到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国内外管廊附属设施工程系统(简称附属系统)的建设以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附属系统的子系统进行结构梳理,并利用事故树方法对各个系统中存在的风险源进行辨识、归类整理,最终建立七个附属系统的事故树模型。利用布尔代数法对各个系统进行初步的最小割集定性计算确定相应系统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在建立的事故树模型基础上,应用事故树模型向贝叶斯网络模型映射的方法分别得到通风系统、排水系统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同时提出了融合专家知识的模糊概率方法,建立了基于模糊数的贝叶斯网络的综合管廊附属系统动态安全评价方法。最后以海口市综合管廊为例,将融合专家知识的模糊概率算法与贝叶斯网络的结合进行实际应用分析。将计算得到的通风系统23个,排水系统14个基本事件可能发生的模糊概率作为先验概率,输入到贝叶斯网络进行概率更新预测两个系统的失效概率,根据新的数据的输入进行概率计算、系统安全性分析。揭示通风系统安全的基本事件是防火区间长度、通风次数和报警间距,排水系统安全的基本事件是截止阀、潜污泵的故障,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黄超然[6](2020)在《基于MOPSO的城市供水管网抗级联可靠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呼声也越来越高。供水系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正常用水,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居民和工厂也对水的需求越来越高,需要可靠性的管网进行保障。由于城市区域的差异性,供水管网的复杂程度各有不同,传统的管网规划存在着很多缺陷。供水管网中的优化问题,一般涉及以最低的成本满足水力性能、提高经济效率、水质改善、存储量控制以及其他的重要目标。供水管网是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系统之一,为保障公共健康、促进经济繁荣和确保良好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城市供水管网对突发灾害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供水系统遭受自然灾害或者人为破坏,会影响供水系统的各种性能,并导致对用户的服务水平降低,管网的抗级联可靠性也会受影响。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减轻级联失效对供水管网的灾害性后果,进一步权衡管网的经济性和可靠性两大目标。首先,建立了基于流的城市供水管网级联失效模型,该模型融合了工程实际和复杂网络级联失效理论,能够更为现实的模拟失效发生后城市供水管网的级联演化过程。其次,为抵抗级联失效,提升供水管网韧性,进一步以管径为决策变量,以最小化供水管网建设成本和最大化抗级联可靠性为优化目标,构建了多目标粒子群优化模型;运用MATLAB软件,依据粒子群算法的原理、寻优过程和步骤,编写管网优化设计主程序,结合经济性和可靠性目标函数以及水力约束条件,编写了供水管网造价目标函数、适应度计算、水力可靠性计算等子程序,然后,代入一个管网案例进行迭代分析。仿真结果显示,需水因子一定的时候,城市供水管网严重老化时,即使考虑较高建设成本仍不能达到有效抵抗级联失效的目的,城市供水管网的定期维护保养对城市供水管网抗级联失效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容忍度参数一定时,需水因子对城市供水管网抗级联失效的帕累托前沿影响稳定,所形成的帕累托前沿中,供大于求优于供求均衡优于供不应求。供不应求情况下,用户用水量增加,城市供水管网抗级联失效能力降低,为达到相同抵抗能力,需增大管径,增加建设成本。最后,对比了相同需水因子和容忍度参数条件下,优化前和优化后城市供水管网可靠性及建设成本。在相同参数设置条件下,优化后供水管网的抗级联可靠性更高,建设成本更低,相应的低压水头也得到了改善。该模型综合的权衡了相互矛盾的多种目标,最大限度的提升了供水管网的可靠性,能够为相关管理者对于城市供水管网级联失效演化过程提供参考。针对于供水管网级联失效的演变过程,提出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王梓尧[7](2020)在《给水管道智能套筒设计及其修复漏损管道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城市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人口增多和用水需求提高为城市给水管网带来的负担持续增长,陈旧给水管道老化造成的城市给水管道漏失率高的问题日趋严重,不仅仅对饮用水资源造成影响,同时对管道漏损处的周边土壤环境产生较大危害。相关研究表明,对于中小管径给水管道,发生小孔径爆管概率偏高,而现有管道修复技术针对性强、成本高,现有管道漏失监测设备也存在精度不足、缺乏定向性等问题。课题针对圆孔状给水管道缺陷,设计可以实现管道快速修复功能和漏失在线监测功能的外包式管件—智能套筒,并开展了用于修复管道漏损的水激活性材料的性能表征试验以及智能套筒管道漏损修复试验。根据智能套筒特性设计智能套筒结构,计算套筒外壁厚度和固定螺栓尺寸,构建智能套筒外形。对比光纤光栅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以及压电薄膜传感器的传输灵敏度、设备成本、信号传输稳定性等因素,优选压电薄膜传感器作为在线监测系统传输元件;智能套筒内水激活性材料选择双层重叠覆盖式布置,传感器布置点选取在两层材料重叠处,同时选取套筒上下耳板之间和水激活性材料与套筒内壁贴合处作为辅助点位;智能套筒在外压0.60MPa和负内压0.001MPa下均能保证良好的稳定性,证明了智能套筒具备足够的强度。通过分析丁腈橡胶、氯丁橡胶、天然橡胶基材的吸水率、浸水力学特性变化,优选丁腈橡胶作为水激活性材料基材,采用物理共混法制备丁腈橡胶吸水膨胀橡胶,对橡胶进行配方设计,完成丁腈橡胶亲水改性、橡胶原材料混炼和硫化工艺,制备水激活性材料。通过对水激活性材料浸水后力学特性和抗水压能力分析,发现水激活性材料浸水后抗拉伸性能和抗撕裂性能平均下降10%,双层材料抗水压可达0.58MPa;综合多组浸水试验分析,水激活性材料饱和吸水膨胀率约为410%,浸水质量损失率约为11%,并且具备良好的耐候性能和耐化学介质能力,具备智能套筒所需的材料吸水膨胀特性和耐腐蚀能力。分析了材料浸水后对水质常规指标和特定指标的影响,材料浸水72h后对浊度上升0.16、p H值上升至7.58.0,水中残留的锌元素和硫化物对给水管网系统来说可忽略不计,可以满足接触饮用水的卫生条件。为验证智能套筒的实用性,分别采用静态加压试验和动态通水试验分析其表征管道漏损信号的可能性和漏失报警速率。静态加压下监测点位的应变值随着水激活性材料内吸水组分大面积吸收水分,波动幅度逐渐平缓,应变曲线趋向稳定,在管道内压力变化时应变曲线特征变化明显,足够表征管道漏损信号;动态加压试验中,在实际漏损管道安装智能套筒2h内,水激活性材料对管道修复效果明显,修复速率较高,监测点应变值波动幅度略微增大,幅度变化量减小,材料吸水趋近饱和,智能套筒具备较高的漏水修复速率。本课题构建了智能套筒外壳和套筒内水激活性材料,优选了漏损信号数据传输系统,研究了材料的理化特性并进行了实际应用试验,为给水管道局部漏损快速修复和在线监测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可在较低成本下有效控制给水管网漏失,保护给水管道,节约水资源。

张晋熙[8](2020)在《大石桥市南部新城示范区海绵城市空间格局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过程中,城市中出现了水环境污染,洪涝灾害频发,城市生态环境面临威胁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到未来的城市建设。海绵城市作为新型的城市建设发展理念,在我国大的生态城市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海绵城市能够通过对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来满足城市特定发展方式,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可以更好的解决这些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未来城市建设发展的趋势。大石桥市作为矿产资源型城市,城市内长期采矿造成的城市污染以及部分地区地形敏感造成的牤牛水现象,都是海绵建设中的极大挑战,因此要对海绵城市空间格局进行优化研究,在空间格局优化过程中解决雨洪安全问题和水环境问题。首先,对大石桥市地区以及海绵示范区的自然现状基础条件进行分析,分析其水资源现状、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示范区各类用地的径流系数,确定示范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控目标,从水量和水质两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对海绵城市建设需求进行分析。其次,对示范区现有总体规划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分析了海绵城市综合影响因素,分析了示范区水系、绿地、道路以及排水管网在总体规划中的情况,提出了问题并给出空间优化解决策略。基于对总体规划数据的提取和分析,以及结合城市现状发展因素对示范区内雨水径流水量及水质进行SWMM模拟,模拟出示范区未来城市建设可能会出现的洪涝问题以及水环境问题,确定示范区内洪涝风险点及风险区,确定重现期下污染物负荷,通过模拟结果进一步指导海绵城市的空间格局优化。最后,结合得到的模拟结果以及对总体规划情况的分析,针对洪涝问题以及水环境问题,对原有规划从城市水系空间、绿地空间、道路空间与城市地下排水管网空间四个方面进行优化研究。水系空间:基于流域管控单元划分,效法自然雨洪系统“源头减排—中途传输—末端调蓄”的构成,对海绵城市的生态排水模式进行分级,优化雨水径流生态排水过程,通过计算水系的蓄排空间水量优化整体水系布局;绿地空间:针对海绵城市目标下的绿地类型完善其量化指标,考虑与水系空间耦合关系来确定布局,根据“源头减排—中途传输—末端调蓄”确定了示范区低影响开发设施类型;道路与排水管网空间:结合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道路设计并优化了管网排布方式。再次使用SWMM模型对示范区海绵城市优化效果进行模拟评价,得出了雨水径流水量和四类污染物量均有得到削减,通过对海绵城市空间格局的优化可以打造富有山水魅力和宜居宜业的海绵城市示范区。

盛炟[9](2020)在《供水管网典型瞬态工况模拟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可分为稳态水力模型和瞬态水力模型。稳态水力模型主要用于指导管网设计、运行调度;瞬态水力模型主要用于管网安全性分析。近年来,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等智能化管理系统的逐步完善,解决了供水管网建模数据获取这一难题,使得供水管网建模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本文针对目前供水管网模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力求建立更加精确的供水管网稳态水力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环状供水管网瞬态水力过程的分析方法并应用于实际管网的模拟。主要工作如下:(1)根据供水管网成环、水力组件多的特点,在特征线法的基础之上,结合水柱分离计算方法、环状网中水击波传播理论等,实现了环状管网的瞬态过程的分析。(2)从模型选取、流量分配、摩阻系数校核等方面入手,建立了更加精确的稳态水力模型。本研究采用压力驱动型稳态水力模型,并通过理论推导和试验分析,总结出压力驱动型水力模型中漏失指数宜取0.5。在节点流量分配环节,根据节点用水性质的不同对节点采取不同的流量分配策略,使得流量分配更加合理。针对寻优算法进行摩阻系数校核时存在“异参同效”现象及算法不收敛等问题,提出了运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进行管道摩阻系数校核。将上述方法运用到南方某开发区供水管网的稳态模型建立中,最终监测点压力计算值和实测值差值小于1m的节点数量达到90%,小于2m的数量达到100%。(3)以环状网计算理论和稳态水力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南方某开发区供水管网瞬态水力模型,并分析了环状管网中典型瞬态工况对管网的影响。对于多泵站供水管网,一个泵站事故停泵的工况中,依靠优化阀门关闭曲线即可缓解水锤的危害;而两泵站同时事故停泵时,仅通过优化阀门动作仍无法避免负压甚而空化情况的出现,需在各泵站出口设置气压罐才可有效防止负压出现。在二次供水系统蓄水池浮球阀关闭过程中,管网可能出现超过工作压力1.3倍的正压,增加了爆管风险。在浮球阀上游设置水击泄放阀后,管网最大压力升高值较之前降低66.5%,各节点平均压力升高值较之前降低49.7%,且各节点升压均小于工作压力的1.3倍,符合防护标准。

王丹[10](2020)在《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开发模式决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压力不断增大。能源供需矛盾已成为我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特别是中小城镇的能源开发面临诸多问题,供给侧能源利用效率低,能耗高,热电联产的优势发挥不充分;需求侧经济承受能力差,需求规模不大且分散,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问题更加复杂,严重影响了能源可持续发展,给我国中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综合供能已成为国际能源领域的重要战略,而综合供能的决策研究是重中之重,开展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开发模式决策研究,可有效缓解我国能源供需压力,提升一次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开发和消纳,实现中小城镇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开发目标,推动我国社会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论文重点探讨了适用于我国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的开发模式,提出以煤基背压分布式热电机组为基础能源,以可再生能源为补充能源,配套热泵和储能的清洁供能方案。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决策方法的可行性,为系统开展中小城镇综合供能开发决策提供新的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为缓解中小城镇能源供需矛盾,分析了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开发模式决策目标,探讨了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的开发模式。基于Nash谈判的方法,构建了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开发模式路径寻优模型,利用优先策略法则不断完善供能系统性能,保证决策方案在能源开发建设过程中持续占优。(2)针对综合供能系统外部条件开放程度增高,内部环境多能系统耦合的复杂问题,提出了适用于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安全攻防策略。运用安全博弈理论构建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防御者-攻击者-防御者三层零和主从博弈模型,分析攻防策略,提升系统在真实发生攻击故障情形下的防御能力。(3)针对背压机经济效益差的问题,充分挖掘可提升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经济性的手段,基于模糊线性规划的理论构建了综合供能系统降本增效的经济优化模型。在系统设计、机组选型和设备备用等方面展开优化分析,解决煤基背压机经济性差,峰谷调节能力弱的问题,使其具备工程应用的条件。(4)针对中小城镇清洁用能需求,提出了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最佳协同合作模式。基于灰数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复制者动态演化模型,计算模型鞍点值,分析能源合作利用的影响因素,寻求了最优稳态均衡区域,促进多能持续合作,并利用减排率测算多能合作的效果。(5)构建了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决策评估的指标体系,对提出的中小城镇综合供能开发模式展开系统评估。基于三角模糊数和有限理性决策方法构建了决策评估模型,筛选出的关键指标可以较为快速准确地评估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决策方案,为进一步优化供能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二、城市供水管道的安全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市供水管道的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供水管网抗震能力与地震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城市供水管网的地震灾害
        1.1.2 认识城市供水管网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灾害风险概念的演化
        1.2.2 灾害风险的评价模型
        1.2.3 管网地震灾害风险的研究现状
        1.2.4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城市供水管网抗震能力评价方法
    2.1 引言
    2.2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2.2.1 主成分分析方法
        2.2.2 图论基本概念
    2.3 供水管网抗震能力评价指标的确定
        2.3.1 指标选取的原则
        2.3.2 指标集的构建
        2.3.3 管道抗震能力评价指标赋值
    2.4 供水管网抗震能力评价模型
        2.4.1 管道抗震能力评价
        2.4.2 管网抗震能力评价
        2.4.3 供水管网综合抗震能力等级划分
        2.4.4 供水管网抗震能力评价流程
    2.5 模型可靠性检验
        2.5.1 震害预测方法
        2.5.2 检验结果与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市供水管网地震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3.1 引言
    3.2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3.2.1 供水管网地震灾害风险的组成
        3.2.2 风险的可接受准则
        3.2.3 层次分析法
    3.3 综合地震灾害风险评价模型
        3.3.1 风险构成要素分析
        3.3.2 供水管网地震应急能力
        3.3.3 风险评价模型
        3.3.4 风险等级划分
        3.3.5 风险评价流程
    3.4 基于损失期望的管网地震灾害风险评价
    3.5 两种方法的对比
    3.6 基于演化机理的风险控制措施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python的管网抗震能力与地震灾害风险评价程序
    4.1 引言
    4.2 程序设计与关键技术
        4.2.1 综合评价模块
        4.2.2 可视化模块
    4.3 需求分析与整体设计
    4.4 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4.4.1 用户界面
        4.4.2 数据检查子模块
        4.4.3 供水管网抗震能力评价子模块
        4.4.4 供水管网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子模块
        4.4.5 结果转化子模块
        4.4.6 可视化展示模块
    4.5 程序使用流程说明
        4.5.1 抗震计算
        4.5.2 风险计算
        4.5.3 Json数据转化
    4.6 案例分析
        4.6.1 城市概况
        4.6.2 城市供水管网的综合评价
        4.6.3 可视化展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2)海岛综合能源系统韧性评估与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海岛综合能源系统发展现状
        1.2.2 海岛综合能源系统韧性研究现状
        1.2.3 电力系统N-k故障分析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极端自然灾害及海岛综合能源系统建模
    2.1 引言
    2.2 海岛综合能源系统模型
        2.2.1 海岛电力子系统模型
        2.2.2 海岛天然气子系统模型
        2.2.3 海岛热力子系统模型
        2.2.4 耦合元件模型
        2.2.5 海岛综合能源系统特性分析
    2.3 地震灾害下海岛综合能源系统故障率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极端自然灾害下海岛综合能源系统韧性评估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海岛综合能源系统韧性量化评估指标
        3.2.1 鲁棒性指标
        3.2.2 快速性指标
        3.2.3 冗余性指标
    3.3 算例分析
        3.3.1 鲁棒性指标验证
        3.3.2 冗余性指标验证
        3.3.3 快速性指标验证
        3.3.4 综合性指标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极端自然灾害下海岛综合能源系统韧性评估与提升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海岛综合能源系统韧性评估指标
    4.3 海岛综合能源系统韧性提升方法
        4.3.1 定位关键元件
        4.3.2 韧性提升策略
    4.4 算例分析
        4.4.1 全系统韧性分析
        4.4.2 故障前元件韧性分析
        4.4.3 故障后元件韧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极端天气下电力系统大范围随机设备故障的N-k安全性分析及筛选方法
    5.1 引言
    5.2 影响增量方法
    5.3 基于影响增量的N-k故障分析及筛选方法
        5.3.1 基于影响增量的N-k故障影响计算方法
        5.3.2 独立故障状态消去
        5.3.3 基于影响增量的N-k故障影响计算方法流程
        5.3.4 高影响N-k故障筛选方法
    5.4 算例分析
        5.4.1 IEEE RTS79 测试系统
        5.4.2 PEGASE1354 节点测试系统
        5.4.3 PEGASE13659 节点测试系统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3)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城市地下管线地震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设计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城市地下管线地震安全性分析方法
    1.1 建立城市地下管线有限元模型
    1.2 城市地下管线地震位移响应分析
    1.3 城市地下管线地震安全性分析
2 实验研究与分析
    2.1 实验方法与流程
    2.2 实验结果分析
3 结束语

(4)X市市政PE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总体情况对比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聚乙烯管道发展分析
    2.1 聚乙烯管道发展情况分析
    2.2 聚乙烯(PE)管道分析
        2.2.1 聚乙烯(PE)管道规格划分
        2.2.2 聚乙烯(PE)管道主要使用范围及性能要求
    2.3 X市市政管道项目聚乙烯(PE)管道方案
        2.3.1 X市管道项目所用聚乙烯(PE)管道特点
        2.3.2 X市管道项目所用聚乙烯(PE)管道技术参数
    2.4 聚乙烯(PE)管道生产工艺
        2.4.1 工艺技术方案
        2.4.2 工艺技术流程
    2.5 本章小结
3 聚乙烯管项目施工分析
    3.1 X市基本情况
        3.1.1 地貌特征
        3.1.2 气候特征
        3.1.3 水资源特征
        3.1.4 社会经济特征
    3.2 选址与总平面布置
        3.2.1 项目位置的选择
        3.2.2 项目总平面布置
    3.3 交通运输条件
    3.4 消防与保卫
    3.5 工程量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6 总施工方案图
    3.7 基于BIM的聚乙烯管项目建设管理分析
        3.7.1 规划阶段
        3.7.2 优化施工进度
        3.7.3 施工单位的应用
        3.7.4 项目运营阶段
        3.7.5 项目模块应用优势
    3.8 本章小结
4 聚乙烯管道项目评价分析
    4.1 聚乙烯(PE)管道本身的可靠性方面
    4.2 环境安全及保障方面
        4.2.1 主要污染物、污染源及防治措施
        4.2.2 环境保护机构设置
    4.3 职业安全方面
        4.3.1 劳动安全
        4.3.2 职业卫生安全
        4.3.3 职业安全管理
    4.4 风险评价方面
        4.4.1 项目主要风险因素
        4.4.2 降低和防范风险措施
    4.5 经济效益方面
        4.5.1 聚乙烯管道经济效益分析
        4.5.2 建设投资费及资金筹措
        4.5.3 建筑工程费
        4.5.4 其它方面的费用
        4.5.5 财务评价分析
        4.5.6 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分析
        4.5.7 经济效益可行性
    4.6 社会效益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综合管廊附属设施安全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管廊及其附属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安全评价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贝叶斯网络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章节安排
2 综合管廊附属系统安全评价理论基础
    2.1 综合管廊附属系统风险辨识与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
        2.1.1 管廊附属系统风险源辨识方法选择
        2.1.2 管廊附属系统安全评价方法选择
    2.2 专家打分法理论基础
    2.3 贝叶斯网络理论
        2.3.1 概率基础
        2.3.2 图论基础
        2.3.3 事故树与贝叶斯网络之间的映射法则
    2.4 本章小结
3 综合管廊附属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管廊附属系统风险源辨识
        3.1.1 通风系统分析
        3.1.2 排水系统分析
        3.1.3 照明系统分析
        3.1.4 消防系统分析
        3.1.5 监控与报警系统
        3.1.6 供电系统分析
        3.1.7 标识系统分析
    3.2 综合管廊附属系统事故树模型建立
        3.2.1 通风系统事故树模型建立
        3.2.2 排水系统事故树模型建立
        3.2.3 照明系统事故树模型建立
        3.2.4 消防系统事故树模型建立
        3.2.5 监控与报警系统事故树模型建立
        3.2.6 供电系统事故树模型建立
        3.2.7 标识系统事故树模型建立
    3.3 本章小结
4 综合管廊附属系统动态风险分析
    4.1 失效贝叶斯网络模型建立
    4.2 融合专家知识的模糊概率方法的提出
        4.2.1 模糊集理论
        4.2.2 层次分析法
        4.2.3 融合专家知识的模糊概率方法
    4.3 本章小结
5 评价方法实例应用
    5.1 综合管廊附属系统概况
    5.2 通风、排水系统安全风险评价
        5.2.1 根节点相对先验概率计算
        5.2.2 后验概率计算及后果分析
        5.2.3 溯源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第五章层次分析法各权重计算的Matlab程序
附录B 第五章专家知识转化为模糊概率程序
附录C 综合管廊附属系统安全评价软件界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基于MOPSO的城市供水管网抗级联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供水管网可靠性研究现状
        1.2.2 供水管网优化模型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基于流的供水管网级联失效基础理论
    2.1 供水管网数值模拟的运用
        2.1.1 数值模拟的必要性及优势
        2.1.2 供水管网模型的构建
    2.2 供水管网水力计算理论
        2.2.1 供水管网拓扑结构表达
        2.2.2 水力计算的基本方程
        2.2.3 供水管网的水力分析方法
        2.2.4 水力计算程序验证
    2.3 基于流的城市供水管网级联失效模型
        2.3.1 节点的负载及承载力
        2.3.2 失效情况下管网拓扑结构分析
        2.3.3 基于管段的攻击模式
        2.3.4 级联失效过程
        2.3.5 模拟流程
    2.4 本章小结
3 供水管网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
    3.1 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的构建
        3.1.1 可靠性优化目标
        3.1.2 经济性优化目标
        3.1.3 约束条件
    3.2 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运用
    3.3 多目标优化模型的实施步骤
        3.3.1 粒子群算法参数的设定
        3.3.2 编制优化程序
        3.3.3 迭代终止条件
        3.3.4 具体的优化步骤
    3.4 本章小结
4 城市供水管网抗级联优化案例研究
    4.1 供水管网案例分析
        4.1.1 管网基本信息
        4.1.2 拓扑结构分析
        4.1.3 管网运行现状
    4.2 优化算法的实施
        4.2.1 优化算法相关参数设置
        4.2.2 目标函数参数的确定
    4.3 迭代结果分析
        4.3.1 Pareto可行解对比分析
        4.3.2 需水因子和容忍度参数分析
        4.3.3 自由水压分布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供水管网级联失效预防及控制策略
    5.1 保障不确定性需求条件下的可靠性
        5.1.1 保障管网的基本需求设计
        5.1.2 增强管网的冗余设计
    5.2 加强管网失效的监测管理
        5.2.1 强化主动检漏工作
        5.2.2 加强故障隔离机制的建设
    5.3 积极推行管网改造工程
        5.3.1 促进老化管网的改造
        5.3.2 加强低压区的改造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给水管道智能套筒设计及其修复漏损管道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给水管道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给水管道修复材料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课题来源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2.1.1 试验材料与药品
        2.1.2 试验仪器
        2.1.3 试验系统
    2.2 试验方法与检测指标
        2.2.1 吸水膨胀橡胶合成方法
        2.2.2 吸水膨胀橡胶材料结构表征方法
        2.2.3 吸水膨胀橡胶材料性能表征方法
第3章 智能套筒结构与优化
    3.1 智能套筒结构设计
        3.1.1 智能套筒外形设计
        3.1.2 智能套筒壁厚计算
        3.1.3 智能套筒连接螺栓计算
    3.2 数据传输传感器比选
        3.2.1 光纤光栅传感器
        3.2.2 电容式传感器
        3.2.3 压电薄膜传感器
    3.3 数据传输系统布置方式设计
    3.4 智能套筒结构强度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激活性材料合成
    4.1 水激活性材料基材比选
        4.1.1 NBR丁腈橡胶
        4.1.2 CR氯丁橡胶
        4.1.3 NR天然橡胶
    4.2 水激活性材料合成与优化
        4.2.1 NBR亲水改性处理
        4.2.2 WSR混炼胶制备
        4.2.3 硫化曲线确定及橡胶硫化过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激活性材料性能表征
    5.1 水激活性材料物理性能分析
        5.1.1 拉伸性能
        5.1.2 撕裂性能
        5.1.3 抗水压能力
    5.2 水激活性材料化学性能分析
        5.2.1 WSR吸水率测试及质量损失率测试
        5.2.2 WSR耐候性能测试
        5.2.3 WSR耐化学介质性能测试
    5.3 水激活性材料浸水水质安全性分析
        5.3.1 对于水质常规指标的影响
        5.3.2 硫化物及锌元素残留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智能套筒修复管道漏损试验
    6.1 智能套筒静态加压试验
        6.1.1 静态加压试验方法设计
        6.1.2 静态加压试验结果分析
    6.2 智能套筒动态通水试验
        6.2.1 动态通水试验方法设计
        6.2.2 动态通水试验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大石桥市南部新城示范区海绵城市空间格局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下的城市状态
        1.1.2 矿产资源型城市构建海绵城市所面临的瓶颈
        1.1.3 地形敏感地区海绵城市规划的必要性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2 海绵城市相关概念解析与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解析
        2.1.1 生态城市
        2.1.2 低影响开发
        2.1.3 径流污染
        2.1.4 雨洪管理
    2.2 海绵城市基本内涵
        2.2.1 海绵城市理念
        2.2.2 海绵城市的目标要求
        2.2.3 海绵城市相关空间要素构成
        2.2.4 海绵城市规划安全格局
    2.3 国内外海绵城市研究与实践综述
        2.3.1 国外研究与实践综述
        2.3.2 国内研究与实践综述
        2.3.3 国内外对比研究综述
    2.4 海绵城市相关技术方法
        2.4.1 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2.4.2 SWMM暴雨洪水管理模型模拟技术
    2.5 小结
3 示范区现状海绵城市建设影响因素及建设需求分析
    3.1 示范区概况
        3.1.1 区位分析
        3.1.2 地形地貌
        3.1.3 土壤质地
        3.1.4 水文条件
        3.1.5 矿产条件
    3.2 示范区海绵城市建设条件分析
        3.2.1 地区降雨情况分析
        3.2.2 雨水径流分析
        3.2.3 下垫面分析
        3.2.4 水安全性分析
        3.2.5 矿污染分析
    3.3 示范区海绵城市建设所面临的阻碍
        3.3.1 水量——雨洪安全问题
        3.3.2 水质——水环境问题
    3.4 海绵城市建设需求分析
        3.4.1 构建海绵城市空间规划体系
        3.4.2 构建城市雨洪管理体系
        3.4.3 构建雨水径流污染管控体系
    3.5 小结
4 海绵城市导向下示范区总体规划情况分析及雨水径流模拟
    4.1 海绵城市综合影响因素分析
        4.1.1 规划下垫面用地情况分析
        4.1.2 规划径流控制率
    4.2 示范区水系规划情况分析
        4.2.1 水系空间基础情况划定
        4.2.2 存在问题一:水系参与地表排水能力弱
        4.2.3 存在问题二:水系“蓄、排”空间不足
        4.2.4 海绵城市水系空间格局优化策略
    4.3 示范区绿地规划情况分析
        4.3.1 绿地空间基础情况划定
        4.3.2 存在问题一:绿地难以发挥海绵体效应
        4.3.3 存在问题二:成片集中式分布且绿地率低
        4.3.4 海绵城市绿地空间格局优化策略
    4.4 示范区道路与排水管网规划情况分析
        4.4.1 道路与排水管网基础情况划定
        4.4.2 存在问题:道路缺乏雨洪管控
        4.4.3 海绵城市道路与排水管网系统空间优化策略
    4.5 示范区雨水径流水量及水质模拟
        4.5.1 区域降雨量预测
        4.5.2 排水分区与子汇水区划分
        4.5.3 SWMM雨水径流模型的构建模拟
        4.5.4 SWMM模拟结果分析
    4.6 小结
5 示范区海绵城市空间格局优化体系
    5.1 水域系统空间格局优化
        5.1.1 流域管控单元划分
        5.1.2 生态排水体系构建
        5.1.3 水系空间总体布局优化
        5.1.4 水系空间生态设计
    5.2 绿地系统空间格局优化
        5.2.1 完善绿色海绵生态体系
        5.2.2 绿地系统空间总体布局优化
        5.2.3 低影响开发设施布局优化
        5.2.4 绿地空间与水系空间的耦合
    5.3 道路与排水管网系统空间格局优化
        5.3.1 海绵型城市道路空间优化设计
        5.3.2 城市雨水管网系统优化
        5.3.3 灰绿基础设施空间的耦合
    5.4 示范区海绵城市优化效果评价
        5.4.1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评价内容
        5.4.2 优化效果评价模型构建
        5.4.3 评价结果总结
    5.5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研究不足
    6.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供水管网典型瞬态工况模拟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供水管网水力模型研究现状
        1.2.1 稳态水力模型及其应用
        1.2.2 稳态水力模型校核
        1.2.3 水力瞬态过程分析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2章 供水管网瞬态过程分析方法
    2.1 供水管网水力模型输入参数的确定
        2.1.1 稳态水力模型及其参数
        2.1.2 水力组件
        2.1.3 水击波波速确定方法
        2.1.4 供水管网瞬态过程
    2.2 供水管网瞬态水力模型及求解
        2.2.1 瞬变流基本理论
        2.2.2 瞬态过程分析的特征线方法
        2.2.3 水柱分离计算
        2.2.4 时间步长选取方法
        2.2.5 水击波传播规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供水管网稳态模型的改进
    3.1 压力驱动型稳态水力模型
    3.2 漏孔漏失量与压力的关系
        3.2.1 公式推导
        3.2.2 公式分析
        3.2.3 实验验证
        3.2.4 实验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压力驱动型稳态水力模型的校核
    4.1 节点流量估算
    4.2 基于MCMC方法的管道摩阻系数校核
        4.2.1 管道摩阻系数校核数学模型
        4.2.2 MCMC方法
    4.3 HX区供水管网稳态模型的建立及校核
        4.3.1 研究对象概况
        4.3.2 供水管网拓扑结构的建立
        4.3.3 节点水量分配
        4.3.4 供水管网稳态水力模型校核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供水管网水力瞬态过程及防护措施分析
    5.1 建立供水管网瞬态水力模型
    5.2 断电停泵工况管网瞬态过程分析
        5.2.1 HX泵站断电停泵
        5.2.2 YL泵站断电停泵
        5.2.3 两泵站同时断电停泵
    5.3 关阀工况管网瞬态过程分析
    5.4 二次供水浮球阀启闭时供水管网瞬态过程分析
        5.4.1 浮球阀关闭时的瞬态过程
        5.4.2 浮球阀开启时的瞬态过程
        5.4.3 防护措施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B.1 M-H算法主程序
附录 B.2 后验分布求解函数部分代码
附录 B.3 M-H算法迭代选择部分代码

(10)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开发模式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研究现状
        1.2.2 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决策分析研究现状
        1.2.3 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开发模式研究现状
    1.3 技术路线和方法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2 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开发决策目标与路径寻优
    2.1 综合能源分布式供能分析
        2.1.1 分布式能源
        2.1.2 综合能源系统
        2.1.3 综合能源分布式供能
    2.2 中小城镇综合供能开发模式构想
        2.2.1 开发模式分析
        2.2.2 供能方案设计
        2.2.3 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开发模式供能方案
    2.3 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开发模式决策要素
        2.3.1 决策目标
        2.3.2 决策主体
        2.3.3 决策方法
    2.4 开发模式路径寻优建模
        2.4.1 策略寻优
        2.4.2 寻优模型构建
        2.4.3 寻优模型求解
    2.5 案例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开发模式安全性分析
    3.1 综合供能系统安全性
        3.1.1 典型系统形态
        3.1.2 形势特征
        3.1.3 应对措施
    3.2 安全博弈
        3.2.1 组成要素
        3.2.2 博弈过程
    3.3 分析方法
        3.3.1 安全博弈模型分析
        3.3.2 安全博弈模型求解方法
    3.4 安全博弈模型
        3.4.1 防御者-攻击者-防御者三层博弈模型构建
        3.4.2 防御者-攻击者-防御者模型求解
    3.5 案例分析
    3.6 本章小节
4 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开发模式经济性分析
    4.1 综合供能系统经济性
        4.1.1 常规模式
        4.1.2 盈利要素
    4.2 优化措施
        4.2.1 设计优化
        4.2.2 运营优化
    4.3 优化决策方法
        4.3.1 负荷预测方法
        4.3.2 蓄热装置容量计算方法
        4.3.3 系统成本最优计算方法
        4.3.4 优化运营比选方法
    4.4 经济优化建模
        4.4.1 目标函数
        4.4.2 约束条件
    4.5 案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开发模式清洁性分析
    5.1 综合供能系统清洁性
        5.1.1 煤炭的清洁利用
        5.1.2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5.2 综合能源开发利用与环境分析
        5.2.1 能源利用存在的环境问题
        5.2.2 解决思路
        5.2.3 能源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5.3 清洁性评价方法
        5.3.1 考虑能源合作的演化分析方法
        5.3.2 考虑能源合作减排效果的评价方法
    5.4 综合能源合作演化模型和减排计算基准系统
        5.4.1 综合能源合作演化模型构建
        5.4.2 模型演化分析
        5.4.3 基准能源系统
    5.5 案例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决策方案评估
    6.1 评估概述
        6.1.1 评估目的及作用
        6.1.2 评估任务及内容
        6.1.3 评估步骤
    6.2 指标体系构建
        6.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6.2.2 主要影响因素
        6.2.3 评估指标体系
    6.3 评估方法
        6.3.1 三角模糊数方法
        6.3.2 有限理性两层决策方法
    6.4 综合供能系统决策方案评估模型构建
        6.4.1 模型构建的步骤
        6.4.2 方案评估模型
        6.4.3 关键指标权重
    6.5 案例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附录
    附录一 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开发模式决策评估指标体系调查问卷
    附录二 致谢

四、城市供水管道的安全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供水管网抗震能力与地震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 顾嘉宁.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21
  • [2]海岛综合能源系统韧性评估与提升[D]. 孙霆锴. 东北电力大学, 2021(09)
  • [3]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城市地下管线地震安全性分析[J]. 周永波. 华南地震, 2020(03)
  • [4]X市市政PE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D]. 白洋.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5]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综合管廊附属设施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 于敏.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基于MOPSO的城市供水管网抗级联可靠性研究[D]. 黄超然.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7]给水管道智能套筒设计及其修复漏损管道的试验研究[D]. 王梓尧.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8]大石桥市南部新城示范区海绵城市空间格局优化研究[D]. 张晋熙.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9]供水管网典型瞬态工况模拟及应用研究[D]. 盛炟. 湖南大学, 2020(07)
  • [10]中小城镇综合供能系统开发模式决策研究[D]. 王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

标签:;  ;  ;  ;  ;  

城市供水管道安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