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在报刊翻译中的应用

“四字”在报刊翻译中的应用

一、“四字格”在报刊翻译中的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田耀收[1](2021)在《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1902-1917)白话翻译小说语言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急剧发展变化的时期,其语言的新旧系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学界对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语言有所关注,但缺乏系统的量化研究。本文以类比语料库作为研究工具,重点描写、分析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的词汇和语法特征,运用多元系统理论和语体机制理论来分析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语言发展变化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发现:第一,清末民初的白话翻译小说词汇呈现以下三个特征:1)包容性;2)过渡性;3)试验性和新颖性。该时期的白话翻译小说从文言中吸收了文言虚词、实词、成语及仿造的四字格,增加了白话翻译小说典雅的色彩;从外来语中吸收了人名、地名、实物等专有名词,为白话翻译小说增添了异域色彩;从方言土语中吸收了儿化、口语化的词语,为白话翻译小说带来鲜活的口语色彩。该期白话翻译小说词汇中存在大量消隐词和过渡词。词汇运用上存在大量的仿词和造词现象,代词和量词的使用出现很多新颖的用法。当时的翻译家们大胆地进行着一场词汇“试验”。第二,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的语法呈现以下特征:1)欧化;2)不完备性。清末民初的白话翻译小说已经初步呈现欧化的特征,该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受到以形合为主要造句方法的西方语言影响;不完备性特征主要受制于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第三,与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白话文类似,新文化运动时期白话文也具有书面化与通俗化并存、过渡性与包容性兼具的特点。这两个时期白话文在造词方法、代词使用、量词使用、欧化等方面具有一定延续性,其白话文同时具有语言试验和语言革新的特征。总之,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语言在传统白话的基础上吸收了文言、口语、方言、外来语中大量有益的语言成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语体,即“准现代汉语”语体。这种新语体的形成过程中翻译起到了重要作用。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实践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白话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赵轶哲[2](2021)在《论汉英习语的时空性差异 ——习语的内在组构、超常规语法结构及其变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界目前对汉英习语的内在组构、超常规语法结构及其变异的共性和殊性,尚未给予足够的关注。本文采用“英汉时空性差异观”,基于自建的习语与习语翻译语料库,并从汉英大型平衡语料库与汉英口语语料库中获取真实的习语使用数据,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考察、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探究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汉英习语内在组构有何异同?第二,汉英习语的超常规语法结构有何共性与个性?第三,汉英习语变异有何相同与相异之处?根据以上三个问题,本文从“块状拼接与勾连延续”“空间聚合关系与时间线性关系”以及“内生性与外生性”三个维度分别对汉英习语内在组构特征、汉英习语超常规语法结构以及汉英习语变异展开探讨。主要发现有四:第一,汉英习语组构方式均具非均质性,均可大致分为词组式习语、单句式习语与复句式习语三类。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汉语偶对式习语与英语成对式习语的内在组构特征展开探讨。同时,通过对比分析其英译文与汉译文,揭示汉英对称式习语的本质特征及其个性差异产生的根源。汉语偶对式四字格习语是“汉有英无”的语言现象,在语言表征上无需任何关联词或语法标记,仅凭前后部分块状对称拼接便可理通意合,造就出词组及更复杂的语法单位,这与汉民族的强空间性思维密不可分。然而,英语成对式习语与之相去甚远,其成对词、成对短语与成对句分别由两两相对的词、短语以及句子构成,受制于其时间性特质,必须采用外显的连接手段,明示其内在组构关系。第二,对汉英习语超常规语法结构的对比研究,发现主要有三:其一,汉语的超常规四字格习语超越了汉语四字格习语的常规语法结构类型,简约而不简单,内部组构关系复杂,可大致分为潜隐与缩合两类。而英语的超常规习语,虽然其内部组构关系也表现出复杂性,然而其数量非常有限且使用频率较低;其二,汉语的超常规四字格习语在形式与内容之间构成张力,但其内生性可以消解张力,而张力与内生的深层根源在于汉语的强空间性特质;而英语的超常规习语受制于英语的强时间性特质,具有外生性,只能凭借外在形式来消解张力,一旦违反语法结构的要求,其张力就难以消解;其三,汉语的超常规四字格习语与汉语的强空间性表征具有同质关系,是汉民族强空间性思维的典型表现,昭显出汉语的个性特质;而英语的超常规习语与英语的强时间性的语言表征之间具有异质性,其语言形式通常被视为违反语法结构而难以成立。第三,“固定”与“变异”是汉英习语既矛盾又洽和的两大特征。基于汉英口语语料库,对汉英习语组构成分的变异,即替换与嵌入,进行实证性考察。研究发现,汉英习语组构成分的变异类型中嵌入型变异最多,其次为替换型变异。汉语习语变异在偶对嵌入、逻辑嵌入及临时性替换等方面表现出强空间性,其变异方式不受外在形式的约束,变异之后仍保持以意驭形、语义内生的强空间性特质。而英语习语组构成分的变异,无论是替换变异还是嵌入变异,通常都须借助于外在有形的手段才可得以实现,具有强时间性特质。第四,对汉英习语异序的实证研究发现,汉语仅靠次序的变换便可实现异序,而英语习语偏好由形态句法引发的异序。同时,基于现代汉语语料库(BCC)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本文聚焦于汉英对称式习语的异序现象,旨在揭示其异同及其背后的深层缘由。发现主要有三:首先,在语言使用中,汉英对称式习语虽具固定性,但多数习语也存在异序形式。然后,较之英语对称式习语,汉语对称式习语的结构更为复杂,其异序形式也更为多样。再者,汉英对称式习语存在差异的根源在于汉语的强空间性特质与英语的强时间性特质。概而言之,本文针对汉英习语的内在组构、超常规语法结构及其变异,分别从汉语习语的块状拼接、空间聚合关系以及内生性和英语习语的勾连延续、时间线性关系以及外生性展开探讨,研究证明了汉语习语的强空间性特质与英语习语的强时间性特质。以上这些研究,对汉英习语研究、英汉对比研究以及词典编撰等方面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王丹[3](2021)在《新闻汉译实践报告 ——以《经济学人》新冠疫情报道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该论文选取国际主流报刊《经济学人》科技专栏中的五篇有关新冠疫情的新闻报道,以此作为翻译实践项目,向中文读者传播相关科学信息。这五篇报道涉及病毒检测,防护用品,病毒来源等科学或医疗方面的知识,属于科技新闻。五篇英语科技新闻报道主要的文本特点是客观准确、通俗易懂。而且《经济学人》语言极富特色,新词和形象化词汇使用都较频繁,长句和复合句也较多,因此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借助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将此次新冠新闻报道的翻译原则确定为:准确性和可读性。笔者运用文本分析法,个案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从词汇、句子和语篇层面进行翻译技巧的探讨。通过实践发现:(1)在词汇层面,可使用语义引申、词性转换、正话反说和四字格化的翻译策略,由此达到所谓的“功能对等”并且能使语言符合新闻的风格特点;(2)在句子层面,根据英文语法逻辑和语义逻辑的分析对比,可分别采用顺译法、逆译法、拆分译法和综合译法翻译出现的长难句;(3)在语篇层面,笔者基于韩礼德的语篇衔接理论,注重句群和语段之间的衔接与连贯,尽可能使译文语篇逻辑通顺,语义连贯,衔接得当。通过此次《经济学人》关于新冠肺炎报道的英译汉实践,希望中国读者能更为快速地解到最近疫情动态,也希望相关翻译策略对该领域翻译带来一些启示。

李梦玲[4](2020)在《近代岭南报刊翻译小说研究》文中认为近代岭南报刊小说中有着一定数量的翻译小说,与近代其他地区的报刊翻译小说一样,这些刊于岭南报刊的翻译小说同样是近代翻译小说大潮中的一抹别样的浪花。据统计,近代岭南地区刊载翻译小说的报刊多达34种,共刊有101篇翻译小说,1部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中译本,82则),翻译小说单行本也有至少40种。可见,近代岭南报刊翻译小说具有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除去绪论和余论外,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对其兴起背景进行探究,涉及小说界革命、岭南地域文化、译者来源以及读者与市场这四个因素。并梳理其发展脉络,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繁荣期和衰落期这四个阶段。第二章对其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进行挖掘,既有与近代报刊翻译小说相似的一般特征,即在呈现传统小说特色及文化观念的同时,也蕴含着西方小说特色及文化观念,又彰显了岭南地域文化色彩,如粤方言、岭南风物与民情、岭南画派以及岭南革命风潮等特色。第三章对突出刊物与名篇译作进行个案研究,不同报刊有着不同的办刊理念和编辑队伍,这对所刊翻译小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关注世界名着在近代岭南报刊的译介情况,着重考察译作与原着之间的关系,探析译介手法。第四章考察其对自着小说产生的影响,如观念的革新、题材的拓宽以及小说叙事手法的突破等。最后对其成就与缺陷进行总结,并评价其在岭南小说史和翻译小说史上的地位。

林清[5](2020)在《《字林西报》汉译实践报告 ——以杜威、罗素、孟禄的相关报道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字林西报》创办于1850年,停刊于1951年,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发行最广,最具影响力的一家英文报纸。本翻译实践报告取材于《字林西报》中有关杜威、罗素及孟禄的相关报道,分析近代英文报刊文本的语言特征,并在德国功能主义学派汉斯·弗米尔目的论指导下探索近代英文报刊的翻译策略并且运用其他综合翻译方法,旨在为历史报刊类的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翻译原文内容广泛,涉及当时中西文化、社会问题、教育改革、经济状况等。标题形式丰富多样,有简单明了的标题,也有蕴含丰富信息手段的各种修辞表达。词汇方面,既有专有名词,又有文化负载词。语法方面,近代报刊英语常出现省略、倒装、复杂短语和长句。篇章方面常采用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生动表达不同的立场。在功能目的论的指导下,依据目的论的三大原则笔者从目的性、忠实性、连贯性三方面阐释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翻译策略。遵循目的原则,为了准确传达有关西方名哲的讲学内容,主要采取音译、意译以及诠释等方法翻译专有名词和文化负载词;遵循忠实原则,翻译时主要采用直译、意译、顺译等方法来处理标题和并列复合句,使译文保持语际连贯,忠实于原文;对于短语词组和复杂长句的翻译,遵循连贯原则,翻译时主要采用四字形式、调整语序、增删重组等方法,从而保证译文具有可读性。针对其他诸如近现代专有名词不对等、一词多义的翻译问题,采用了增译、改译、补译等综合翻译方法,并结合特定历史文化语境,尽可能最贴切地实现原文与目的语的形式对等、意义对等以及语言风格对等,力求准确、简明、流畅地传达原文本信息。

赵宁[6](2019)在《《经济学人》汉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本翻译实践报告的原文来自于《经济学人》网站,笔者选取了2017年8月到2018年11月间的21篇关于经济、政治等领域的报道。在深入研读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基础上,对新闻翻译方法进行研究。报告首先对翻译任务进行了概述,然后阐述了功能对等理论的主要观点,以及指导新闻翻译的原则。接着,笔者选取词汇、句子和语篇为切入点,研究和探讨在《经济学人》的政治、经济新闻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及解决方法。最后,对本次翻译实践进行了总结反思。通过本次翻译实践及报告撰写,笔者得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能够有效地指导新闻翻译实践,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均对提高新闻文本的翻译质量具有一定意义。笔者希望本次翻译实践报告能帮助中国读者更好地阅读理解英文新闻报刊,同时也希望能为新闻翻译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卢珊珊[7](2017)在《《中国日报》“爱新闻”网站英语新闻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全球化进程为中国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带一路”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议国,中国在发展的道路上硕果累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成功举办年北京奥运会、博鳌亚洲论坛、杭州G20峰会等国际性体育赛事及区域性会议,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综合影响力日益提高。闭门造车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打开国门、走向世界才是大势所趋。然而,由于各国文化背景各不相同,为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大家庭,与世界接轨,新闻传播作用不容小觑,新闻翻译地位举足轻重。2016年,笔者参加《中国日报》“爱新闻”网站英语新闻在线翻译实习,翻译了 40篇来自《卫报》、《纽约时报》、《赫芬顿邮报》等国际性新闻网站的新闻。本实践报告以笔者实习期间所翻译的部分文章为语料基础,通过分析原译稿,旨在整理、归纳新闻翻译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本实践报告将案例分析分为三个部分:新闻标题、词汇与长句的翻译,并总结三部分的翻译方法。

郑玮婷[8](2017)在《《经济学人》英国退欧报道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翻译作为不同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已通过书籍、报刊等媒介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其中,时事热点的新闻汉译更有助于我们全面客观了解国内外动态。近数月以来,英国退欧公投已连续成为《经济学人》的头条新闻。由于中国和英国以及欧盟其它国家的关系密切,所以退欧成功与否将对中国经济政治带来重大影响,成为了国民的关注焦点。同时,《经济学人》作为一份国际性权威报纸,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因而选择《经济学人》中的英国退欧系列报道进行新闻翻译,将有助于我们认识退欧事件的细节,在这场大变革的暴风雨中看清自己的位置和去路。笔者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以《经济学人》中的英国退欧系列报道为语料,对新闻翻译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分析了《经济学人》的文本特点,介绍英国退欧的背景资料。其次,笔者阐述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精髓和新闻翻译的特点,以及功能对等理论对新闻翻译的指导意义。接着,笔者从词汇、句子和篇章三个层面探讨在《经济学人》中的英国退欧系列报道的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解决方法。最后,对此次翻译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与反思。本翻译实践的研究旨在将所学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磨练笔者翻译能力的同时,也能为读者了解英国退欧事件尽一份绵薄之力。

陈氏映月(Tran Thi Anh Nguyet)[9](2016)在《汉越语四字格成语的对比研究》文中指出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研究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的,“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实践证明,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使我们更能加深对所对比语言的认识,同时也能促进对语言研究的深入。在应用方面,对比语言学对于外语教学、翻译、双语词典编纂都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本着上述理由,本文以许余龙的对比语言学理论框架为指导,对汉越语四字格成语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以便加深对汉越语四字格成语的基本特征、语音结构类型、语法结构类型和语义结构类型等各方面异同的进一步认识,并将其应用到汉语教学和研究工作中。本文吸取了汉越语成语研究已有的成果,在定置对比分析研究理论基础上,对4005条汉语四字格成语及3500条越语四字格成语进行比较,揭示了汉越语四字格成语各方面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重申汉越语四字格成语在语言系统中的价值定位。根据本文对汉越语四字格成语音节数目的考察,汉语四字格成语占成语总数的96.5%,越南语四字格成语占成语总数的74.2%。作为汉越语成语的主要组成部分,四字格成语不仅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而且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讨论的热门课题。2、在总结中国和越南语言学界对成语界定、来源、分类标准的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双语成语关于界定、来源和分类标准的对比,指出两者各方面的特殊之点。具体是,汉越语四字格成的语义形成机制不同、语体色彩不同、来源的主要途径不同、成语的结构分类和语义分类标准不同。3、从不同角度去探讨汉语和越语成语的定型性、习用性、历史性、民族性特征,以引证法进一步分析说明两者之间的特征,并揭示出汉越语四字格成语之间关于基本性特征的根本差异。4、在许余龙所提出的实证定量对比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对汉越语四字格成语的语音结构类型、语法结构类型和语义结构类型进行比较,并从统计数据揭示出汉越语四字格成语各自的特别之处。具体是:①语音结构类型的差异汉语四字格成语的双声、叠韵、叠音主要分布在第一和第二个音节上,越语四字格成语的双声、叠韵、叠音则主要分布在第一和第三个音节上。②语法结构类型的差异越语四字格成语中2+2联合结构形式的占绝对优势,一共为70.8%,汉语相对应的这个比例仅为39.8%。另外,汉语四字格成语中偏正结构形式的是成语的第三大结构类型,仅次于联合结构和主谓结构。越语四字格成语则完全相反,偏正结构的成语一共只有78条,仅占越语四字格成语总数的2. 2%。③语义结构类型的差异越语联合式四字格成语语义结构类型中具有反义成分搭配类型的成语明显低于汉语,其比例为12.5%,汉语的则为19.3%。两者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汉越语非联合式四字格暗喻成语的同义和反义搭配形式上。汉语非联合式四字格暗喻成语中的同义和反义搭配有五种不同类型,越语的只有两种类型,而且越语非联合式四字格暗喻成语中不存在语义相同或相类成分搭配情况。5、借助汉越语四字格成语的对比研究结果,提出对越汉语成语教学和成语翻译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梅中伟[10](2016)在《基于语料库的汉语科技语体分析》文中提出本文是一项基于语料库的汉语科技语体特征分析,也是一项面向语体认知与翻译领域自适应的研究。为了研究科技汉语的书面语体特征,笔者组建了一个规模为近1.2亿个汉字的汉语书面语语料库(含标点符号在内总字符数1.5亿多),并对语料进行了标注。该语料包括科技论文篇名语料库、科技论文摘要语料库、科技汉语分类语料库、参照语料库四个分库。篇名语料、语料分别来自于随机抽取的CNKI数据库中CSSCI、EI和SCI期刊论文的汉语篇名、汉语;科技汉语语料是在自己整理的汉语科技论文语料的基础上,加入复旦大学分类语料库共同组建而成;参照语料库主要是政论语体和文学语体,分别来自于人民日报和部分文学作品。在认知语言学范畴论和边界理论的指引下,本文对科技汉语的语体进行了基于语料库的分析。为了尽量详细地描写科技汉语的语体特征,全文分三个主要部分来进行描写,即篇名、摘要和正文的语体特征。在对上述三个部分的语言分析中,作者分别从语体的4种体素来进行分析,即语音、语词、语句和语篇。分析过程中,作者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认知语言学的范畴论和功能语言的相关理论,在语料检索数据的基础上对对比分析了科技语体内篇名、摘要及正文的语体差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语体差异,以及科技语体与政论语体、文学语体的差异。本研究是对以往科技语体研究的验证和深化,同时对先贤们没有研究过的层面进行了拓展。研究表明,科技汉语本身是个较大的范畴,包含众多子范畴。科技语体的篇名、摘要、正文等的语体特征共同构成科技语体的语体特征。科技语体体现出庄重、谨严、简洁、朴素等语体特征。作为科技语体的两个子范畴,社会科学语体和自然科学语体之间也存在着诸多差异。从数据和分析的结果来看,自然科学语体是科技语体的典型范畴,社会科学语体是科技语体的非典型范畴;二者在篇名、摘要、正文等部分都体现出差异,但是二者的边界又是模糊的;二者在语音、语词、语句和语篇四方面又表现出范畴成员的相似性;但同时,这些相似的语体特征和政论语体、文学语体等的差异相对更加显着,表现出不同的语体的特征。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是选题背景及文献综述;第二章,基于篇名语料库对比分析了科技汉语篇名的语体特征;第三章,基于摘要语料库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科技汉语摘要的语体特征;第四章,基于语料库对比分析了科技汉语正文的总体语体特征;第五章,总结各章研究成果,并分析了本课题的一些研究得失,还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二、“四字格”在报刊翻译中的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字格”在报刊翻译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1902-1917)白话翻译小说语言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问题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文言与白话
        1.4.2 欧化和欧化白话文
        1.4.3 翻译语言与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
    1.5 研究设计
    1.6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清末民初白话文研究现状
        2.1.1 清末民初白话文个案研究
        2.1.2 清末民初白话文和五四白话文运动关系研究
    2.2 语料库翻译学在语言研究中的进展
        2.2.1 国内外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现状
        2.2.2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译文语言特征研究现状
    2.3 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目录整理研究综述
    2.4 小结
第三章 理论框架
    3.1 多元系统理论
    3.2 语体机制理论
    3.3 语料库翻译研究范式
    3.4 小结
第四章 语料库研制
    4.1 语料库设计
        4.1.1 建库目的与语料库类型
        4.1.2 语料库规模与代表性
    4.2 语料的选择
    4.3 语料采集和整理
    4.4 语料检索与提取
    4.5 小结
第五章 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词汇研究
    5.1 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语言基本统计信息
        5.1.1 词类分布及词频数
        5.1.2 句子数和句子长度
    5.2 文言文系统对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词汇的影响
        5.2.1 文言虚词在语料库中的频次
        5.2.2 单音节词的大量使用
        5.2.3 文言实词对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的影响
        5.2.4 成语及其他四字格
    5.3 口语、方言系统对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词汇的影响
        5.3.1 口语化表述
        5.3.2 儿化
        5.3.3 通俗化与书面化
        5.3.4 过渡性词语
    5.4 外来语系统对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词汇的影响
    5.5 代词
        5.5.1 人称代词考察
        5.5.2 指示代词“这么”、“那么”及其变体
        5.5.3 并存用法
    5.6 量词
        5.6.1 量词正名历程
        5.6.2 量词的型符和类符
        5.6.3 过渡性量词
    5.7 特殊的造词方法
        5.7.1 叠字、叠词、对立语
        5.7.2 并合、化合
        5.7.3 仿词
        5.7.4 拟声和绘景
    5.8 小结
第六章 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语法研究
    6.1 欧化
        6.1.1 主语和系词
        6.1.2 形合句子
        6.1.3 关系词和连接词
        6.1.4 可能式
        6.1.5 “让”字句
        6.1.6 名词复数标记
    6.2 语法规范问题
        6.2.1 否定副词
        6.2.2 V+介词(在)结构
    6.3 “把”字句
    6.4 “同”字句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研究发现
    7.2 问题回答
    7.3 研究贡献
    7.4 研究局限
    7.5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清末民初白话翻译小说统计
    附录2 新文化运动时期原创小说语料来源信息
    附录3 新文化运动时期翻译小说语料来源信息
    附录4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汉语词性标记集(VERSION 3.0)

(2)论汉英习语的时空性差异 ——习语的内在组构、超常规语法结构及其变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术语界定
    1.3 问题提出
    1.4 研究方法与语料选取
    1.5 研究意义
    1.6 论文结构
2 研究综述
    2.1 汉英习语的对比基础
        2.1.1 汉英习语的界定
        2.1.2 汉英习语的规约性
        2.1.3 汉英习语的字长偏好
        2.1.4 汉英习语的文体差异
    2.2 汉英习语结构的相关研究
        2.2.1 汉语习语结构的相关研究
        2.2.2 英语习语结构的相关研究
    2.3 汉英习语变异的相关研究
        2.3.1 汉语习语变异的相关研究
        2.3.2 英语习语变异的相关研究
    2.4 汉英习语对比的相关研究
        2.4.1 汉英习语对比的相关研究
        2.4.2 英汉习语对比的相关研究
    2.5 小结
3 英汉时空性差异观
    3.1 引言
    3.2 英汉时空性差异观
    3.3 汉英习语的时空性差异
        3.3.1 块状拼接与勾连延续
        3.3.2 空间聚合关系与时间线性关系
        3.3.3 内生性与外生性
    3.4 小结
4 汉英习语的组构方式
    4.1 汉英习语组构方式的非均质性
        4.1.1 汉语习语组构方式的非均质性
        4.1.2 英语习语组构方式的非均质性
        4.1.3 汉英习语组构方式的非均质性对比
    4.2 从汉语偶对式习语的组构方式看汉语的强空间性特质
        4.2.1 汉语偶对式习语的组构方式
        4.2.2 从汉语偶对式习语的组构方式看汉语的强空间性特质
        4.2.3 从汉语偶对式习语的英译看汉语的强空间性特质
        4.2.3.1 从汉语偶对式习语的词组式特征看汉语的强空间性特质
        4.2.3.2 从汉语偶对式习语的单句式特征看汉语的强空间性特质
        4.2.3.3 从汉语偶对式习语的复句式特征看汉语的强空间性特质
    4.3 从英语成对式习语的组构方式看英语的强时间性特质
        4.3.1 英语成对式习语的组构方式
        4.3.2 从英语成对式习语的组构方式看英语的强时间性特质
        4.3.3 从英语成对式习语的汉译看英语的强时间性特质
    4.4 小结
5 汉英习语的超常规语法结构
    5.1 引言
    5.2 汉语超常规习语与强空间性表征的同质性
        5.2.1 汉语四字格习语的常规语法结构
        5.2.2 汉语四字格习语的超常规语法结构
        5.2.3 汉语超常规四字格习语与汉语强空间性表征的同质性
    5.3 英语超常规习语与强时间性表征的异质性
        5.3.1 英语习语的常规语法结构
        5.3.2 英语习语的超常规语法结构
        5.3.3 英语超常规习语与英语强时间性表征的异质性
    5.4 小结
6 汉英习语组构成分变异现象
    6.1 引言
    6.2 汉英习语变异现象概观
        6.2.1 汉语习语的变异现象
        6.2.2 英语习语的变异现象
    6.3 汉英习语组构成分变异现象
        6.3.1 研究问题
        6.3.2 语料与研究方法
    6.4 从汉英习语组构成分变异看汉英的时空性差异
        6.4.1 汉英习语组构成分变异的定量考察
        6.4.2 从替换变异看汉英的时空性差异
        6.4.3 从嵌入变异看汉英的时空性差异
    6.5 小结
7 汉英习语异序现象
    7.1 引言
    7.2 汉英习语异序现象
    7.3 汉英对称式习语异序现象
        7.3.1 术语界定
        7.3.1.1 对称式习语
        7.3.1.2 对称式习语的异序
        7.3.2 研究问题
        7.3.3 语料与研究对象
    7.4 汉英对称式习语异序现象的定量考察
        7.4.1 汉英对称式习语的异序形式
        7.4.2 汉英对称式习语异序现象的语域分布
        7.4.3 汉英对称式习语的异序程度
        7.4.4 汉英对称式习语的类型对比
        7.4.4.1 汉语对称式习语的类型
        7.4.4.2 英语对称式习语的类型
    7.5 汉英对称式习语异序现象共性与个性溯源
        7.5.1 共性溯源
        7.5.2 个性溯源
    7.6 小结
8 结语
    8.1 主要发现
    8.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汉语成语九用词典》与《中华成语大词典》结构对比(节选)
    附录2 超常规四字格习语: 缩合型(节选)
    附录3 超常规四字格习语: 潜隐型(节选)

(3)新闻汉译实践报告 ——以《经济学人》新冠疫情报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项目介绍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现状
        1.2.2 国外现状
    1.3 论文基本结构
第二章 翻译过程
    2.1 译前准备
        2.1.1 分析文本风格
        2.1.2 查阅平行文本
        2.1.3 功能对等理论
    2.2 译中重难点
        2.2.1 词汇翻译
        2.2.2 长句处理
    2.3 译后校对
第三章 案例分析
    3.1 词汇层面的翻译
        3.1.1 词义引申
        3.1.2 词性转换
        3.1.3 正话反说
        3.1.4 四字格化
    3.2 句子层面的翻译
        3.2.1 顺译法
        3.2.2 逆译法
        3.2.3 拆分译法
        3.2.4 综合译法
    3.3 语篇层面的衔接与连贯
第四章 结语
    4.1 收获
    4.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译文对照
致谢

(4)近代岭南报刊翻译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概念界定
    二、选题缘由
    三、研究文献综述
    四、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五、学术价值与学术创新
第一章 近代岭南报刊翻译小说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兴起与背景
        一、“小说界革命”对“新小说”的提倡
        二、岭南地域文化的开放性
        三、译者来源
        四、翻译小说的读者与市场
    第二节 发展脉络
    小结
第二章 近代岭南报刊翻译小说的特色
    第一节 呈现传统小说特点及文化观念
        一、传统章回小说的体制特征
        二、传统意象、典故与程式
        三、传统伦理道德秩序
        四、传统文化的印记
    第二节 彰显岭南地域文化
        一、采用粤方言翻译小说
        二、岭南风物与民情
        三、翻译小说插图
        四、革命精神的体现
    第三节 蕴含西方小说因素及文化观念
        一、题材内容的更新
        二、西方小说叙事方法的呈现
        三、西方文化的传输
        四、西书标点符号的尝试
    小结
第三章 近代岭南报刊翻译小说的重要个案分析
    第一节 突出刊物
        一、《香港华字日报》及其所刊翻译小说
        二、《中外小说林》及其所刊翻译小说
        三、《新小说丛》及其所刊翻译小说
    第二节 名篇译作
        一、《天方夜谭》的两个早期中文译本——《千一夜夫妻》与《一夜夫妻》
        二、《基督山伯爵》的首个中译全本——《几道山恩仇记》(上编)
        三、《科里奥兰纳斯》的首个中文译本——《钢矛记》
    小结
第四章 近代岭南报刊翻译小说的影响与总体评价
    第一节 对自着小说的影响
        一、“开道之骅骝”:敢于打破陈规
        二、摹仿翻译小说的叙事手法
        三、积极开拓新题材
    第二节 总体评价
        一、成就与缺陷
        二、在岭南小说中的地位
        三、在翻译小说史上的评价
    小结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近代岭南报刊翻译小说一览表
附录二 近代岭南翻译小说单行本一览表
附录三 近代岭南报刊翻译小说内容提要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后记

(5)《字林西报》汉译实践报告 ——以杜威、罗素、孟禄的相关报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一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实践目的和意义
    1.3 结构概览
二 任务描述
    2.1 材料来源
    2.2 语言特点
    2.3 原文内容概述
三 翻译过程
    3.1 译前准备
    3.2 翻译过程
    3.3 译后修订
四 案例研究
    4.1 理论基础
        4.1.1 目的论概述
        4.1.2 目的论应用
    4.2 实例分析
        4.2.1 目的原则
        4.2.2 连贯原则
        4.2.3 忠实原则
五 总结
REFERENCES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经济学人》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翻译任务概述
    1.1 任务背景
    1.2 任务过程
    1.3 任务意义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功能对等理论概述
    2.2 功能对等理论的主要观点
    2.3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新闻翻译的原则
第三章 翻译案例分析
    3.1 词汇翻译
        3.1.1 缩略词的翻译
        3.1.2 词性转换
        3.1.3 四字格
    3.2 句子翻译
        3.2.1 长难句翻译
        3.2.2 被动句翻译
    3.3 语篇翻译
        3.3.1 语篇衔接
        3.3.2 语篇连贯
第四章 翻译总结
    4.1 问题及思考
    4.2 收获及感悟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原文
附录二 译文
致谢

(7)《中国日报》“爱新闻”网站英语新闻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翻译实习项目介绍
    第二节 实践报告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三章 任务描述
    第一节 选题理由
    第二节 翻译实践语料来源及特征分析
第四章 英语新闻汉译步骤
    第一节 译前准备
    第二节 翻译策略选择
    第三节 译后润色
第五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标题的翻译
    第二节 词汇的翻译
    第三节 长句的翻译
第六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8)《经济学人》英国退欧报道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译前准备
    第一节 《经济学人》文本特点
    第二节 英国退欧背景简介
第三章 功能对等理论与新闻翻译概述
    第一节 功能对等理论
    第二节 新闻翻译特点
    第三节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新闻翻译
第四章 翻译过程分析
    第一节 词汇层面的翻译例析
    第二节 句子层面的翻译例析
    第三节 语篇层面的翻译例析
第五章 翻译总结
    第一节 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二节 翻译感悟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9)汉越语四字格成语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理由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方法
    1.4 语料选用
    1.5 论文结构
2. 汉越语四字格成语相关研究述评
    2.1 汉语四字格成语相关研究述评
        2.1.1 汉语成语的词汇化研究
        2.1.2 汉语成语的概论性研究
        2.1.3 汉语成语的专题性研究
        2.1.4 汉语四字格成语的针对性研究
    2.2 越语四字格成语的相关研究述评
        2.2.1 越语成语作为俗语成员的研究
        2.2.2 越语成语的概论性研究
        2.2.3 越语成语的专题性研究
        2.2.4 越语四字格成语的针对性研究
    2.3 汉越语四字格成语对比研究概况
    2.4 总结
3. 汉越语四字格成语的系统认知
    3.1 汉越语成语的定义对比
        3.1.1 汉语成语定义
        3.1.2 越语成语的定义
        3.1.3 汉越成语定义的异同
    3.2 汉越语成语与相关固定短语纠结关系的再辨析
        3.2.1 汉语成语与相关固定短语纠结关系的再辨析
        3.2.2 越语成语与相关固定短语纠结关系的再辨析
        3.2.3 汉越语成语与相关固定语辨析的异同
    3.3 汉越语成语分类
        3.3.1 汉语成语分类
        3.3.2 越语成语分类
        3.3.3 汉越语成语分类的异同
        3.3.4 本文所研究成语采用的分类
    3.4 总结
4. 汉越语四字格成语基本特征对比
    4.1 汉越语四字格成语的定型性对比
        4.1.1 汉语四字格成语的定型性
        4.1.2 越语四字格成语的定型性
        4.1.3 汉越语四字格成语定型性的异同
    4.2 汉越语四字格成语的习用性对比
        4.2.1 汉语四字格成语的习用性
        4.2.2 越语四字格成语的习用性
        4.2.3 汉越语四字格成语习用特征的异同
    4.3 汉越语四字格成语的历史性对比
        4.3.1 汉语四字格成语的历史性
        4.3.2 越语四字格成语的历史性
        4.3.3 汉越语四字格成语中历史性的异同
    4.4 汉越语四字格成语的民族性对比
        4.4.1 汉语四字格成语的民族性
        4.4.2 越语四字格成语的民族性
        4.4.3 汉越语四字格成语民族性特征的异同
    4.5 总结
5. 汉越语四字格成语基本类型对比
    5.1 汉越语四字格成语的语音结构类型对比
        5.1.1 汉语四字格成语的语音结构类型
        5.1.2 越语四字格成语的语音结构类型
        5.1.3 汉越语四字格成语语音结构类型的异同
    5.2 汉越语四字格成语语法结构类型对比
        5.2.1 汉语四字格成语语法结构类型
        5.2.2 越语四字格成语语法结构类型
        5.2.3 汉越语四字格成语语法结构类型的异同
    5.3 汉越语四字格成语语义结构类型对比
        5.3.1 汉语四字格成语语义结构类型
        5.3.2 越语四字格成语语义结构类型
        5.3.3 汉越语四字格成语语义结构类型的异同
6. 汉越语四字格成语对比研究结果应用
    6.1 汉语成语教学中的应用
        6.1.1 越南学生学习汉语成语的困难所在
        6.1.2 克服越南学生汉语成语学习难点的教学构思
    6.2 汉语四字格成语越译实践中的应用
        6.2.1 成语翻译方法
        6.2.2 汉语四字格成语越译方法探讨
7. 结语
    7.1 本文的研究成果
    7.2 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7.2.1 创新之处
        7.2.2 不足之处
    7.3 论文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常用成语词典》中的汉语四字格成语
附录(二) 《越语成语词典》中的越语四字格成语
致谢

(10)基于语料库的汉语科技语体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对象
        1.2.1 定义
        1.2.2 范围
        1.2.3 分类
    1.3 研究现状
        1.3.1 相关概念辨析
        1.3.2 语体研究现状
        1.3.3 语体的认知研究
        1.3.4 科技语体研究
        1.3.5 文本分析研究
    1.4 研究意义
    1.5 论文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1.5.1 基本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章节安排
第二章 科技汉语篇名语体特征分析
    2.1 引言
    2.2 科技语体篇名的语音特征
    2.3 科技语体篇名的语词特征
        2.3.1 篇名中的词类分布
        2.3.2 科技篇名中的词长
        2.3.3 科技篇名中词汇的字符类型
        2.3.4 科技篇名中的实词特点
        2.3.5 科技篇名中的虚词特征
        2.3.6 科技篇名中的词缀
    2.4 科技文本篇名的语句特征
        2.4.1 科技篇名中的标点符号
        2.4.2 科技篇名篇名的长度
        2.4.3 科技篇名的结构特征
    2.5 科技论文篇名的篇章标记
        2.5.1 篇章标记的语体选择性
        2.5.2 社会科学典型的语词标记
        2.5.3 自然科学典型语词标记
    2.6 科技篇名语词标记的历时变异篇名篇章化例案分析
        2.6.1 “视X”词族
        2.6.2 相关说明
        2.6.3 自然语句中“视X”词族的用法
        2.6.4 篇名中“视X”词族的用法
第三章 科技汉语摘要的语体特征分析
    3.1 引言
    3.2 科技论文摘要语言的语音特征
        3.2.1 节律
        3.2.2 叠音
        3.2.3 拟声
    3.3 科技论文摘要语言的语词特征
        3.3.1 科技论文摘要中的词类分布
        3.3.2 摘要中词汇的词长分布特征
        3.3.3 摘要中各词类词汇的语体特征
        3.3.4 成语
    3.4 科技文本摘要的语句特征
        3.4.1 摘要的句子长度
        3.4.2 句子的语气类型
        3.4.3 摘要中句子的语态类型
    3.5 科技论文摘要的语篇特征
        3.5.1 摘要的衔接与连贯
        3.5.2 话语标记
        3.5.3 摘要的体裁
        3.5.4 摘要长度
    3.6 小结
第四章 科技文本正文的语体分析
    4.1 引言
    4.2 科技文本正文的语音特征
        4.2.1 节律
        4.2.2 叠音
        4.2.3 拟声
    4.3 科技语体正文的语词特征
        4.3.1 科技语体正文中的词类分布
        4.3.2 科技文本正文中的词长
        4.3.3 科技语体的词类特征
        4.3.4 科技语体中的缩略词
        4.3.5 词汇的正式与文雅
        4.3.6 科技语体中的成语
    4.4 科技文本的语句特征
        4.4.1 科技语体的语气类型
        4.4.2 句子的结构类型
        4.4.3 科技语体的句长
        4.4.4 科技语体的语态类型
    4.5 科技语体的语篇特征
        4.5.1 科技语体的篇章结构特征
        4.5.2 科技语体的话语标记
    4.6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5.1 结论
    5.2 创新
    5.3 不足
    5.4 展塱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国传媒大学分词标注系统简要说明
附录2 科技语体篇名中出现的成语
附录3 科技语体篇名末的名动词
附录4 科技语体篇名中的代词
附录5 科技语体篇名中的助词
附录6 科技篇名中的语气词
附录7 科技语体篇名中的词缀
附录8 科技语体篇名中的标点符号
附录9 科技论文摘要中的语气词
附录10 摘要中的高频代词
附录11 不同语体中的介词
附录12 科技论文摘要中出现的成语
附录13 不同语体中的话语标记
致谢

四、“四字格”在报刊翻译中的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1902-1917)白话翻译小说语言特征研究[D]. 田耀收.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
  • [2]论汉英习语的时空性差异 ——习语的内在组构、超常规语法结构及其变异[D]. 赵轶哲.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3]新闻汉译实践报告 ——以《经济学人》新冠疫情报道为例[D]. 王丹.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9)
  • [4]近代岭南报刊翻译小说研究[D]. 李梦玲. 暨南大学, 2020(04)
  • [5]《字林西报》汉译实践报告 ——以杜威、罗素、孟禄的相关报道为例[D]. 林清.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8)
  • [6]《经济学人》汉译实践报告[D]. 赵宁. 青岛大学, 2019(02)
  • [7]《中国日报》“爱新闻”网站英语新闻翻译实践报告[D]. 卢珊珊. 福建师范大学, 2017(10)
  • [8]《经济学人》英国退欧报道翻译实践报告[D]. 郑玮婷.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8)
  • [9]汉越语四字格成语的对比研究[D]. 陈氏映月(Tran Thi Anh Nguyet). 华中师范大学, 2016(12)
  • [10]基于语料库的汉语科技语体分析[D]. 梅中伟. 华中师范大学, 2016

标签:;  ;  ;  ;  ;  

“四字”在报刊翻译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