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及不稳定性的手术治疗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及不稳定性的手术治疗

一、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及不稳(论文文献综述)

顾宏林,郑晓青,梁昌详,曾时兴,詹世强,昌耘冰[1](2021)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长期存留率及再手术情况分析》文中认为背景: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在中国应用已逾10年,但鲜见其长期存留率及再手术情况报道。目的:观察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长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再手术率及装置存留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5月至2013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后路减压或椎间盘切除+Wallis手术治疗且随访7年以上的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126例,评价手术适应证、术前术后目测类比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Oswestry残障指数(ODI)、并发症、再手术及装置存留情况。结果与结论:(1)共103例患者完成随访,平均随访(124.43±11.44)个月,在103例患者中有腰椎管狭窄症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腰椎滑脱症7例;(2)患者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均优于术前(P <0.05);(3)患者Wallis并发症发生率为14.5%(15/103),包括假体爆裂、棘突骨折、手术或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复发、伤口感染及术后不明原因腰痛,再手术率为7.8%(8/103);(4)患者5年和10年装置存留率分别为98.1%(101/103)和97.1%(100/103);(5)相比其他诊断疾病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1.7%,10/46)及再手术率(13%,6/46)最高,5年和10年装置存留率最低,分别为95.7%(44/46)和93.5%(43/46);(6)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各种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均可获满意的长期装置存留率及良好临床疗效,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手术率较高、装置存留率较低,故此类患者应慎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

路凯[2](2021)在《补肾壮筋汤配合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补肾壮筋汤配合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由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一科收住的行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的6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入院时的顺序分别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包含30例患者。全部患者进行基础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口服补肾壮筋汤,每日一剂,早晚餐后30分钟温服。本次研究包括3个疗程,第一个疗程为术后1周内,第二个疗程为术后1-2周,第三个疗程为术后2-4周。询问和记录所有的患者在治疗前后相对应时间VAS评分、腰椎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收集和整理临床数据,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VAS评分、腰椎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经统计学分析后结果如下:1.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P=0.784>0.05,无明显差异;治疗1周后VAS比较P=0.854,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VAS比较P=0.917,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VAS比较P=0.030,具有统计意义。2.腰椎JOA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JOA评分,P=0.826,无明显差异;治疗1周后JOA比较P=0.113,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JOA比较P=0.069,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JOA比较P=0.002,有统计意义。3.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出于保护患者隐私,去掉性生活能力选项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ODI评分,P=0.653,无明显差异;治疗1周后ODI比较P=0.412,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ODI比较P=0.172,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ODI比较P=0.01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补肾壮筋汤配合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式较单纯后路减压内固定术能够更为有效地改善腰椎管狭窄症术后VAS评分、腰椎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补肾壮筋汤可以有效缓解LSS患者腰腿部酸困疼痛、活动受限,双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有利于患者康复并且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用药安全、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谈俊[3](2021)在《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治疗高龄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性总结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磨除部分滑脱下位椎体后上缘骨质,进行神经根腹侧减压,治疗高龄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间孔狭窄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对象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集31例(平均年龄(74.3岁)男性16例,女性15例)腰椎退行性滑脱伴椎间孔狭窄的高龄患者,均行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治疗(数据由重庆市中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提供)。手术部位为L4/5,病程约(7.1士3.1)月,病程时长介于4月至15月之间,以上实验对象腰4、5神经分布区均存在神经根性症状。术前积极评估患者病情情况,本次实验研究所有实验对象均无腰椎不稳症状,并采用腰椎侧位、动力位X线片等测量方式明确实验研究对象腰L4/5椎体滑脱程度位于Ⅰ度内。椎间盘上下直径、及椎间孔前后径和神经根直径由MRI测得,并以此评估椎体滑脱诱发的椎间孔狭窄程度,同时探讨椎体滑脱后下位椎体对神经根受压程度的影响。而后在局部麻醉下经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下通过低温等离子双极射频探查上关节突腹侧及椎间孔内血管、韧带和神经,咬除部分孔内韧带,使用镜下高速电动磨钻(16000转/秒),磨除上关节突肩部增生骨质,充分暴露盘黄间隙,扩大椎间孔的前后径,而后使用髓核钳咬除神经根背侧褶皱增厚的黄韧带,暴露神经根背侧大部,行神经根背侧减压,充分清除神经根周围瘢痕组织,使用髓核钳摘除突出的髓核,继续使用磨钻磨除滑脱下方椎体后上缘骨质和增生的骨性小结构,并咬除增生肥厚的后纵韧带及纤维环,进行腹侧减压。通过麻醉监护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充分评估患者手术耐受性,同时记录患者手术时长,密切随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通过术前及术后腿痛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术后症状改善情况,改良Mac Nab标准用于疗效评估,通过腰椎站立侧位X线片、MRI进行术后神经减压的影像学评估,滑脱率评估腰椎滑脱程度。结果:本研究所有实验对象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耐受性良好,手术时长均为(115±20.5)min。随访并记录患者的诊治情况(以术前及术后3天、3月、6月及9月分别记录)。下肢放射痛VAS评分为(6.2±1.2)%、(1.9±1.0)%、(1.7±1.0)%、(1.6±0.8)%,(1.2±0.8)%,ODI评分为(69.2±5.8)%、(30±4.7)%、(250±4.7)%、(16.1±0)分,(14.1±0)%,术后均显着改善(P<0.05)。所有实验研究对象均未发生神经损伤、关节突关节破坏等并发症。在术后9月评估患者的手术疗效(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进行比对评估),结果提示:优良率达到87.1%(优24例,良3例,差0例)。其中四例满意度欠佳,术后受压神经根分布区麻木症状改善不明显,经保守治疗2月后症状消失,其他病例无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出血及类脊髓高压综合征等手术并发症。术前和术后9月腰椎滑脱率差异无显着性差异,[(18.0±5.1)%vs(18.5±5.1)%,t=-0.523,P=0.616]。结论:术前行腰椎侧位X线确定椎体滑脱程度,采用MRI测量相关椎体椎间孔的垂直直径及前后径长、椎间盘垂直直径,以及神经根直径等检测手段,仔细评估椎体滑脱程度,确定椎间孔狭窄情况,以及神经根受压程度等。于局部麻醉下,使用脊柱内镜下动力磨钻系统行椎间孔扩大成形术,开阔并暴露手术视野,充分打磨椎体滑脱平面的下位椎体后上缘骨质。本实验研究发现,该术前评估、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不仅可以扩大椎间孔前后径,减轻神经根的压迫,同时可以最大程度保护关节突关节及脊柱稳定性不受破坏,为高龄退变腰椎滑脱伴椎间孔狭窄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切实可行的临床思路及治疗方案。

戚智健[4](2021)在《苁蓉牛膝汤治疗肝肾亏虚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证明苁蓉牛膝汤能够缓解肝肾亏虚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腰腿疼痛症状,改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疗效不受患者椎管狭窄程度的影响。2.从循证医学角度论证中药复方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将42例肝肾亏虚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予塞来昔布口服,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苁蓉牛膝汤口服治疗。2组疗程均4周。依据影像学资料评估患者腰椎管狭窄程度,同时进行疗效随访评价。疗效评价指标包括VAS评分、OD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和治疗的总有效率;2.全面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学术论文总库(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等数据库。检索中药复方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时间区间设定为从建库开始至2020年8月31日。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数据资料和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5.3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试验组的VAS评分和OD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试验组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有效率为73.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42例患者中,狭窄程度集中在2级和3级,对试验组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狭窄程度与疗效分级间的Kendall等级相关系数为r=0.237(P=0.249),两者无显着相关性;6.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中药复方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不仅能显着提高治疗的有效率RR=1.23,95%CI=[1.16,1.3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还能改善患者VAS评分(MD=-1.88,95%CI=[-2.51,-1.25],P<0.05)、JOA 评分(MD=5.30,95%CI=[3.46,7.13,P<0.05)、ODI 评分(MD=-8.88,95%CI=[-17.06,-0.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更明显,其全血高切粘度(MD=-0.7,95%CI=[-1.09,-0.43],P<0.05)、全血低切粘度(MD=-1.45,95%CI=[-2.29,-0.61],P<0.05)、纤维蛋白原(MD=-5.79,95%CI=[-7.50,-4.07],P<0.0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机体微炎状态改善更明显,其TNF-α(MD=-0.48,95%CI=[-0.5,-0.44],P<0.05)、CRP(MD=-8.30,95%CI=[-9.79,-6.81],P<0.05)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34,95%CI=[0.06,1.89],P>0.05)。结论:1.苁蓉牛膝汤能有效缓解肝肾亏虚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腰腿疼痛症状,改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其疗效亦不受患者腰椎管狭窄程度的影响。2.从循证医学角度证明,中药复方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陈钵[5](2021)在《不同方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性与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比较不同方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疗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对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1年2月,对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单纯减压术、减压融合术和中医保守治疗4种治疗方法治疗LSS的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进行了筛选、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后纳入分析,使用STATA 15.0、Re Man 5.3和ADDIS 1.16.8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本研究注册于英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循证医学注册平台(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Research,NIHR),注册号CRD42019120509。结果:本项NMA研究共纳入选54篇文献,共4783名患者,根据质量评价,每篇质量均可接受。直接比较中无论短期还是长期VAS评分,减压融合术(DF)高于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PED),短期VAS评分DF vs PED[SMD:1.32,95%CI(0.64,2.00)]与远期VAS评分DF vs PED[SMD:0.81,95%CI(0.20,1.41)];术中失血量由多到少:减压融合术(DF)>单纯减压术(SD)>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PED),DF vs SD[SMD:2.08,95%CI(1.03,3.13)]、DF vs PED[SMD:7.30,95%CI(5.22,9.37)]和PED vs SD[SMD:-8.30,95%CI(-10.89,-5.70)];手术时间由长到短:减压融合术(DF)>单纯减压术(SD),减压融合术(DF)>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PED),DF vs SD[SMD:2.05,95%CI(0.97,3.13)]、DF vs PED[SMD:2.26,95%CI(1.56,2.96)];住院时间由长到短:减压融合术(DF)>单纯减压术(SD),单纯减压术(SD)>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PED),DF vs PED[SMD:2.44,95%CI(1.65,3.22)]、PED vs SD[SMD:-1.27,95%CI(-2.47,-0.06)];并发症由多到少:减压融合术(DF)>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PED),DF vs PED[OR:2.71,95%CI(1.58,4.64)]。间接比较中有效率由高到低: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PED)>减压融合术(DF)>单纯减压术(SD)>中医保守治疗(CT);VAS评分,无论短期还是远期,由好到坏: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PED)>减压融合术(DF)>单纯减压术(SD);术中失血量由多到少:减压融合术(DF)>单纯减压术(SD)>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PED);手术时间由长到短:减压融合术(DF)>单纯减压术(SD)>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PED);并发症由多到少:减压融合术(DF)>单纯减压术(SD)>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PED)。各组节点分割法中直接与间接比较P值均大于0.05。结论:早期LSS患者首选保守治疗,而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已达到手术指征患者应进行手术治疗。本项研究表明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是治疗LSS的最佳选择,其疗效性与安全性优于其它治疗方法。相对稳定或者轻度腰椎滑脱LSS患者可使用单纯减压术,而减压融合术虽在疗效与VAS评分改善等疗效性方面较单纯减压术更优,且更适用于合并腰椎滑脱患者,但其在并发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失血量的安全性方面不足,临床上应谨慎对待,严格把握其适应征。

丁子阳[6](2021)在《地龙舒腰汤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术后残余疼痛疗效评价》文中指出实验目的:观察地龙舒腰汤在退变性腰椎侧凸术后防治腰疼的效果。实验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入的67例行腰椎后路手术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按照手术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中药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消炎、理疗、康复训练等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地龙舒腰汤加减辅助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患者腰背部疼痛及功能情况,同时统计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实验结果:在实际随访中,对照组脱落1例,中药组脱落2例,实际完成课题研究共64例,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2例。两组在治疗后7天、14天、1月、3月后较治疗前VAS及ODI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组减低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时,中药组在治疗7天、14天、1个月、3月后VAS及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0.05)。在治疗后7天、14天、1个月、3月后中药组有效率大于对比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术后应用地龙舒腰汤加减进行辅助治疗可有效减轻腰背部残余疼痛症状,加快功能恢复,促进病人康复。

童悦歆[7](2021)在《腰椎经皮椎间孔镜减压结合非融合内固定治疗合并腰椎不稳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腰椎经皮椎间孔镜减压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并发腰椎不稳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的近期疗效,并与开放式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比。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63例合并腰椎不稳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其中33例接受腰椎经皮椎间孔镜减压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A组),30例接受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B组)。分别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前资料并观察其围手术期资料以比较两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术后卧床休息的时间,手术的持续时间以及术中的失血量。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残疾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在术前及术后首日,三个月,半年时分别进行评价病情及疗效,末次随访时依据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总体转归,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术后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135.76±32.41毫升)显着小于B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1.64±0.65天)及住院时间(10.27±3.10天)也较B组患者大大缩短(P<0.05)。A组手术时间155.15±14.28分钟,B组为164.67±25.32分钟,无明显区别(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临床功能评分均较术前大幅度改善(P<0.05),A组患者术后1天,3月,6月腰背部VAS评分、下肢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优于B组,两组的临床功能评分在术后12个月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依据Macnab标准评价总体转归:A组优良率93.94%(优20人/良11人/可2/差0),B组优良率与90%(优18人/良9人/可2人/差1人),两组优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报告1例硬膜撕裂,B组中1例患者术后诊断为脑梗死,5例患者发生切口并发症。在围手术期贫血、切口并发症乃至总的不良反应方面,A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经皮椎间孔镜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腰椎不稳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减压彻底,总体疗效与传统融合术相当,具有恢复快,手术打击小等优势,是一种合理的微创手术方案。

蒋强[8](2021)在《全内镜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及早期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目前全内镜椎板开窗减压术已应用于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治疗,但对全内镜下精准椎板开窗范围的研究较少,明显滞后于临床应用。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全内镜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评估分析全内镜椎板开窗减压手术中不同减压范围对腰椎节段稳定性及应力分布的影响,并结合对临床病例早期疗效的回顾性分析,为全内镜椎板开窗减压术应用于LSS微创治疗提供生物力学基础及理论依据。第一部分全内镜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有限元模拟及生物力学分析目的:利用退变腰椎有限元模型,评估分析全内镜下不同分区精准椎板开窗减压手术对腰椎活动度及应力分布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名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集CT数据,使用相关生物力学软件建立腰椎L4-5节段有限元模型(M1),并进行有效性验证。继而有限元模拟内镜视下精准椎板开窗减压手术,结合LSS临床病理分型,建立单侧椎板开窗减压相应范围L4-5节段手术模型,分别为L4椎板下缘+L4-5关节突关节部分切除模型(M2)、L4-5部分关节突关节+L5椎板上缘切除模型(M3)、L4椎板下缘+L4-5部分关节突关节+L5椎板上缘切除模型(M4)、L4椎板下缘+L4-5部分关节突关节+L5椎板上缘+Over-the-Top对侧部分关节突切除模型(M5)及L4椎体下缘+L4-5关节突关节1/2以上+L5椎板上缘切除模型(M6)(以上模型均保留峡部,除M6外,关节突关节均保留50%以上的关节面)。分别对完整脊柱(M1)及5种模拟手术模型(M2、M3、M4、M5、M6)施加相同载荷边界条件,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6种工况下活动度及椎间盘等效应力的对比分析。结果:(1)与完整脊柱M1模型比较,M2、M3、M4及M5模型在各工况下活动度值相近,但M6模型的活动度值较M1明显增大,为M1活动度的151%-264%,特别是后伸和旋转工况为甚;(2)在椎间盘等效应力方面,M2、M3、M4及M5模型在椎间盘前区、左/右区工况下等效应力上升趋势不明显,在椎间盘后区、中区等效应力有所增加,最大增加幅度达53%,但未出现较大应力集中的情况;而M6模型椎间盘各区域等效应力均出现较大程度上升趋势,特别在前屈工况下最大达完整退变模型(M1)的3倍。结论:过大椎板开窗明显影响腰椎稳定性,同时相应节段椎间盘应力增加,易加速椎间关节退变。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内镜微创减压手术更为精准可控,针对不同类型腰椎管狭窄症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案,在有效保留关节突关节负重结构的前提下,单侧椎板开窗减压(Endo-LOVE)及单侧开窗双侧减压(Endo-ULBD)术式均可有效维持手术节段的生物力学特性,无需附加内固定重建稳定性,具有较高治疗性价比,有效降低医源性节段不稳、延缓腰椎进一步退变。第二部分全内镜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评估全内镜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临床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0年1月在我中心行全内镜下椎板开窗减压手术治疗的45例LSS的临床资料,选取病例均为腰4-5节段,根据不同狭窄层面及程度,进行不同层面的精准椎板减压,其中椎间隙及以下层面减压组(A组)15例,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54-78(63.80±8.04)岁,BMI24.73±3.54kg/m2,随访时间18.93±3.65月;椎间隙多层面减压组(B组)15例,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56-76(65.27±6.03)岁,BMI23.13±2.50kg/m2,随访时间18.80±3.59月;椎间隙多层面减压+对侧潜行减压组(C组)15例,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56-80(68.67±6.31)岁,BMI23.40±2.80 kg/m2,随访时间18.93±3.47月。记录并观察以上三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资料,记录术前与术后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残障量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与JOA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low back pain score,JOA)和末次随访时腰椎Mac Nab标准评定,用以分析评估早期临床疗效。结果:三组在一般资料及围手术期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术前、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定组间对比,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各组内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和ODI指数和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末次随访腰椎Mac Nab标准评定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3.3%、86.7%和86.7%,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内镜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LSS早期疗效显着,利用内镜微创手术可视化及术中影像学实时监测优势,可保证减压范围精准可控,针对不同病理类型LSS,全内镜技术可实现个性化精准减压,具有较为广阔应用前景。

郑越生[9](2020)在《三种不同植骨方法在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背景:腰椎退变性疾病是指一系列因腰椎间盘及关节突软骨和周围韧带退变性病变引起的,以腰腿疼痛为主要症状的脊柱外科疾病的总称。腰椎融合术在退变性疾病治疗广泛应用,已经成为脊柱外科手术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手段。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融合术,其在保留脊柱后侧韧带复合结构的同时,又不会损伤椎管内神经组织。其临床采用的椎间融合方法有所不同,主要有自体髂骨+融合器、自体椎板关节突骨+融合器、同种异体骨+融合器,关于这几种植骨来源对疗效的影响,未见报道。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植骨方法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手术治疗单一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月间,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TLIF手术治疗109例单一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植骨方法不同分为:自体髂骨+融合器(A组,42例)、自体椎板、关节突骨+融合器(B组,38例)、同种异体骨+融合器(C组,29例)。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12个月,比较三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椎间融合率、疼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等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A组椎间融合率均高于B组、C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12个月融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三组患者的VAS、JO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3、6、12个月,三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术后3个月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术后6、12个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3、6、12个月,三组患者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组内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三种不同植骨方法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均为有效的手术方式,三者近期疗效满意。术后3个月自体髂骨融合组的椎间融合率高于自体椎板关节突骨融合组、同种异体骨融合组,6个月后三组间融合率无统计学差异。

李磊本[10](2020)在《经皮椎间孔镜下融合内固定技术与通道下融合内固定术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中的疗效对比》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腰椎是支撑人体正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重量,在长期的受压与摩擦之下,腰椎成为人体退化较早较快的器官之一。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是一种脊柱退行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是老年人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对广大老年群众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而言,手术是最佳选择。临床上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方式较多,但尚未有统一标准。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减压已成为该病的首选手术方案,其中经皮椎间孔镜下融合内固定技术与通道下融合内固定术是目前微创技术的代表,但其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中的应用目前还缺乏相关的疗效对比研究,这也制约了对该疾病最佳微创手术方案的选择,本研究拟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融合内固定技术(percutaneou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LIF)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治疗效果。目的本研究对比经皮椎间孔镜下融合内固定技术(PELIF)与通道下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中的疗效及对患者生理指标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完善手术过程,更好的服务老年患者。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三集团军医院(原新乡市第三七一医院)确诊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患者共70例,均经保守治疗无效要求手术治疗,按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其中采用PELIF治疗的35例患者作为PELIF组,采用MIS-TLIF治疗的35例患者作为MIS-TLIF组。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手术节段(L4/5、L5/S1)、身高、体重指数、血压、心率、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保守治疗时间;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等判定两组手术效果;通过血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观察不同固定融合技术对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于术前、术后1天、1周进行评估;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VAS评分:分值范围为0~10分,从无疼痛~最严重的疼痛。并将疼痛分为三个等级:无痛、轻微疼痛、剧烈疼痛,0~3、4~7、>7分;JOA评分:包括下腰痛、腿部的疼痛和/或者麻木感、步态、直腿抬高试验、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膀胱功能等几项,总分0-29分,分值越低,功能障碍越显着。ODI评分:得分越高,功能障碍越显着。上述指标分别于患者手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进行评估。统计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并发症:出血、损伤神经、撕裂硬膜、手术节段错误、器械断裂;术后并发症:神经损伤、感染、突出物摘除残留、髓核再突出、椎管内血肿、腰大肌血肿、终板炎、术后腰椎不稳、术后腰背痛、肌筋膜炎。记录各组治疗总有效率。通过随访调查对比两组功能远期恢复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节段(L4/5、L5/S1)、身高、体重指数、血压、心率、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保守治疗时间等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PELIF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低于MIS-TLIF组,但PELIF组手术时间长于MIS-TLIF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费用对比PELIF组高于MIS-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沉、CRP上,两组研究对象在术前无显着差异(P>0.05),PELIF组患者的血沉、CRP在术后1天、1周均比MIS-TLIF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腰痛与腿痛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腰痛与腿痛VAS评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PELIF组腰痛VAS评分明显低于MIS-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腿痛VA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JOA评分与ODI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3个月及6个月后两组JOA评分与ODI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PELIF组JOA评分明显高于MIS-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指数与MIS-TLIF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发现,两组治疗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ELIF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同期MIS-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对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PELIF能够取得与MIS-TLIF手术相似的治疗效果,但PELIF能降低出血量,减少腰痛情况,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二、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及不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及不稳(论文提纲范文)

(1)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长期存留率及再手术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Introduction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1.1 设计
    1.2 时间及地点
    1.3 对象
    1.4 材料
    1.5 方法
        1.5.1 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
        1.5.2 随访
    1.6 主要观察指标
        1.6.1 患者基本资料
        1.6.2 有效性指标
        1.6.3 安全性指标
    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Results
    2.1 患者数量分析
    2.2 患者基线资料及一般手术指标分析
    2.3 患者临床指标及满意度情况分析
    2.4 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
    2.5患者术后再手术情况分析
    2.6 患者装置存留率情况
3 讨论Discussion

(2)补肾壮筋汤配合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资料方法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4.不良事件处理
    5.统计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
    1.一般资料
    2.各项指标结果
    3.安全性观察与随访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学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认识和治疗
    2 西医学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认识和治疗
    3 补肾壮筋汤方解和药理作用
    4 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5 补肾壮筋汤联合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评价
第四部分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浅谈中医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科研情况
附录
    附录1:VAS疼痛评分表
    附录2
    附录3:腰椎ODI评分标准

(3)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治疗高龄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4)苁蓉牛膝汤治疗肝肾亏虚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DLSS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中医疗法
    2 现代医学对DLSS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调查
        2.2 发病机制
        2.3 临床分型
        2.4 非手术治疗
        2.5 手术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标准
        1.6 病例脱落及处理
        1.7 病例的剔除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分组及治疗方法
        2.2 观察内容
        2.3 观测时点
        2.4 不良事件处理
        2.5 疗效与安全性评定标准
        2.6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3.2 治疗结果
        3.3 安全性指标评价
第三部分 中药复方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1.2 文献纳入标准
        1.3 文献排除标准
        1.4 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1.5 文献质量评价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情况
        2.2 纳入研究特征
        2.3 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价
        2.4 数据分析
        2.5 发表偏倚
第四部分 讨论
    1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2 Meta分析结果分析
    3 苁蓉牛膝汤方药分析
    4 不足与展望
第五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腰椎管狭窄程度的影像学(MRI)分级
    附件2 中医证候积分表
    附件3 VAS评分表
    附件4 ODI评分表
    附件5 随访记录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不同方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性与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
    1.2 文献标准
    1.3 检索与筛选
    1.4 数据提取
    1.5 文献质量评价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及基本特征
    2.2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2.3 有效率
    2.4 短期与长期VAS评分
    2.5 术中失血量
    2.6 手术时间
    2.7 住院时间
    2.8 并发症
3 讨论
4 结论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地龙舒腰汤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术后残余疼痛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分组方法
        1.3 诊断标准
        1.4 入组标准
        1.5 观察指标
        1.6 疗效评定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手术方式
        2.3 术后处理
        2.4 术后安全性观察
        2.5 术后随访
        2.6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随访完成情况
    2 患者一般资料的分析
    3 疗效评价
    4 典型影像病例
        4.1 典型病例一
        4.2 典型病例二
讨论
    1 DLS治疗
        1.1 椎管减压方式及节段的选择
        1.2 使用内固定的必要性
        1.3 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的选择
        1.4 融合椎的选择
        1.5 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2 术后残余疼痛分析
    3 中西医学对DLS术后残余疼痛原因及治疗的临床分析
        3.1 西医对DLS术后残余疼痛原因分析
        3.2 中医对DLS术后残余疼痛原因分析
        3.3 主要处理方法
        3.4 中医药治疗
        3.5 术后观察结果分析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退行性腰椎侧凸症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7)腰椎经皮椎间孔镜减压结合非融合内固定治疗合并腰椎不稳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病理特点及治疗研究现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全内镜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及早期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全内镜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有限元模拟及生物力学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全内镜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观察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本人简历
致谢
综述 经皮内镜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9)三种不同植骨方法在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非手术治疗
    二、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手术治疗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2.1 三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三组患者的术后椎间融合率比较
    2.3 三组患者的预后广义估计方程检验结果
    2.4 三组患者手术前、后VAS、JOA评分比较
    2.5 典型病例
讨论
    3.1 脊柱内固定器械的选择
    3.2 椎体间融合术入路的选择
    3.3 椎间融合器的选择
    3.4 椎间植骨方法的选择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TLIF技术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10)经皮椎间孔镜下融合内固定技术与通道下融合内固定术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中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及不稳(论文参考文献)

  • [1]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长期存留率及再手术情况分析[J]. 顾宏林,郑晓青,梁昌详,曾时兴,詹世强,昌耘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30)
  • [2]补肾壮筋汤配合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路凯.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治疗高龄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研究[D]. 谈俊.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4]苁蓉牛膝汤治疗肝肾亏虚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评价[D]. 戚智健.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不同方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性与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D]. 陈钵.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地龙舒腰汤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术后残余疼痛疗效评价[D]. 丁子阳.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腰椎经皮椎间孔镜减压结合非融合内固定治疗合并腰椎不稳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D]. 童悦歆. 承德医学院, 2021(01)
  • [8]全内镜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及早期临床疗效观察[D]. 蒋强.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9]三种不同植骨方法在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研究[D]. 郑越生.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6)
  • [10]经皮椎间孔镜下融合内固定技术与通道下融合内固定术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中的疗效对比[D]. 李磊本. 新乡医学院, 2020(06)

标签:;  ;  ;  ;  ;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及不稳定性的手术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