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Q-80钢的再热裂纹机理

HQ-80钢的再热裂纹机理

一、HQ-80钢再热裂纹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任甫,姚智颖,邓晚平,牛继承,叶凡[1](2021)在《低合金钢消应力热处理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介绍了低合金钢焊接残余应力及其消除方法,综述了热处理方法消除残余应力的机理、工艺参数设计、低合金钢消应力热处理特点,以及该处理对低合金钢构件性能与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指出了针对低合金钢构件,在考虑应力消除效果的同时,还应在构件选材、制作及热处理参数制订时尽量避免消应力热处理后材质性能产生明显恶化。

杨永[2](2020)在《X100管线钢交流杂散电流腐蚀行为及机理研究》文中指出油气管道是我国能源输送的生命线,且具有长距离、大输量、高压力特点;为实现油气管道的结构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X100等高强度管线钢的广泛应用成为管道工业的发展趋势。随着高压输电线路、电气化铁路里程迅猛发展,近年来发生的多起管道交流杂散电流腐蚀事故表明交流杂散电流腐蚀成为油气管道安全的严重隐患。但目前X100管线钢交流杂散电流腐蚀研究方面尚存在空白。本文利用电化学测试、腐蚀浸泡实验、高频电位测量、表面分析技术、热模拟技术及数值计算等方法开展了X100管线钢交流腐蚀的相关研究,具体内容及结论如下:(1)在我国库尔勒碱性土壤模拟液和鹰潭酸性土壤模拟液中,交流杂散电流使X100管线钢电极电位负移,交流腐蚀速率随外加交流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降低,鹰潭土壤模拟液中腐蚀速率相对更大。X100管线钢在两种土壤模拟液中的交流腐蚀产物对基体的保护作用都较弱。交流电流密度较小时,两种溶液中的X100管线钢腐蚀形貌为均匀腐蚀;库尔勒土壤模拟液中电流密度大于100A/m2及鹰潭土壤模拟液中电流密度大于200A/m2的交流腐蚀都表现为局部腐蚀。(2)通过热模拟技术得到X100管线钢的粗晶热影响区(CGHAZ)和临界再热粗晶热影响区(ICCGHAZ)微观组织,研究了焊接接头处不同微观组织的交流杂散电流腐蚀行为的差异。有无交流干扰的情况下,库尔勒土壤模拟液中的X100管线钢腐蚀速率从大到小的排序都为ICCGHAZ、CGHAZ和母材;鹰潭土壤模拟液中的自然腐蚀速率从大到小排序为母材、ICCGHAZ及CGHAZ,但在200A/m2交流电流密度干扰下的腐蚀速率相差不大。鹰潭土壤模拟液中的腐蚀速率更大。有无交流电流干扰的情况下,X100管线钢母材、CGHAZ和ICCGHAZ在相同环境中的腐蚀产物结构及形貌都相同。自然腐蚀条件下,X100管线钢母材为均匀腐蚀,CGHAZ和ICCGHAZ出现晶界腐蚀,鹰潭土壤模拟液中晶界腐蚀更严重。在库尔勒土壤模拟液中的X100管线钢母材、CGHAZ及ICCGHAZ在200A/m2交流电流密度干扰下出现明显的局部腐蚀坑,同时CGHAZ及ICCGHAZ表现出晶界腐蚀;在鹰潭土壤模拟液中腐蚀形貌为高低不平的坑槽状,但整体上倾向于均匀腐蚀。(3)以实验测试结合腐蚀电化学理论对X100管线钢在库尔勒土壤模拟液中的交流腐蚀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交流杂散电流中的绝大部分消耗于对腐蚀界面电容进行充放电做功,仅少量通过法拉第电阻的交流电流分量产生金属腐蚀;交流电流对界面电容的充放电使双电层电位及阳极腐蚀电流发生周期性振荡变化,阳极腐蚀电流在正半周的增量大于负半周的减小量引起腐蚀速率增大;交流腐蚀驱动力来自于双电层电位的周期性极化,即使无交流电流通过腐蚀界面,处于交流电场环境中时也会产生加速的交流腐蚀。电极界面电容值对交流电流腐蚀速率具有极大的影响,相同交流电流密度干扰下,电容值越大、腐蚀速率越小。(4)通过实验测试、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研究交流杂散电流对库尔勒土壤模拟液中X100管线钢的阴极保护(CP)性能影响。交流电流干扰使CP电极电位发生周期性的振荡及直流电位(电位均值)发生偏移,CP电位较负时正向偏移,CP电位接近自然电位时的偏移方向取决于动力学参数。CP电位偏移的影响因素包括电极反应在不同电位区间的塔菲尔斜率、阴极反应极化电位和极化电流的非线性关系以及交流干扰引起的塔菲尔斜率变化等。有无交流杂散电流情况下,约-0.7V(相对SCE)CP电位都不能提供有效保护,交流杂散电流密度越大、交流腐蚀速率越大;交流杂散电流不大于100A/m2时,负于-1.0V的CP电位可提供有效保护;受500A/m2的交流杂散电流干扰时,-1.2V的CP电位无法提供有效保护。库尔勒土壤模拟液中X100管线钢CP保护下的交流腐蚀机理是交流电流使双电层电位(不含IR降的电极电位)发生正向偏移,无法达到CP有效保护电位而发生活性腐蚀。

刘文清[3](2019)在《T23钢焊接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技术的发展,锅炉水冷壁的运行温度及压力参数相应地提高。以往亚临界和普通超临界机组中采用T11、T12、T22等传统材料已难以满足性能要求,需要合金含量更高、热强性以及焊接工艺性能更好的替代材料。由于T23钢不需要预热和焊后热处理,因此T23钢经成为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水冷壁的重要钢种,并且在超超临界机组上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近年来陆续发现了T23钢焊缝裂纹缺陷引发泄漏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与T23材料的焊接性能具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对T23钢焊接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采用焊接热影响区(HAZ)最高硬度试验、冷裂纹敏感性斜Y拘束试验以及插销冷裂纹敏感性试验,以国产T23钢材料为对象,研究了国产T23钢材料的焊接冷裂纹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T23钢具有一定的冷裂纹倾向,预热50℃以上时,可避免焊接冷裂纹的产生。随着焊接预热温度的提高,T23材料焊缝热影响区粗晶区(CGHAZ)的硬度会逐渐降低,冷裂纹临界断裂应力增加。T23材料焊缝CGHAZ组织为下贝氏体和马氏体的混合组织,随着预热温度的提高,CGHAZ混合组织中下贝氏体含量增加,马氏体含量则减小。(2)通过再热裂纹敏感性斜Y试验、再热裂纹敏感性插销试验以及再热裂纹热模拟试验等,对国产T23钢材料的再热裂纹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23钢的具有再热裂纹倾向,再热裂纹敏感温度为690℃760℃,最敏感温度为720℃。断裂发生在HAZ粗晶区,以沿晶断裂方式为主。在720℃再热温度下,晶界开裂特征明显,晶界上存在裂纹、空洞及空洞链。随着温度的提高,其CGHAZ的冲击功呈先下降后上升变化趋势。T23钢焊接接头的CGHAZ在600690℃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再热脆化敏感性,最敏感温度为650℃。(3)结合工程应用状况开展了T23钢的回火脆性及T23水冷壁结构角焊缝的应力分析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T23钢在600℃650℃时热处理,回火脆性明显,最敏感温度为650℃。因此在制定焊后热处理工艺时,其热处理温度应尽量避开此温度区间。T23焊缝焊态下的冲击韧性较差,应实施焊后热处理,以改善焊缝的冲击韧性。T23水冷壁异种钢(T23+SA387Gr22CL1)随着焊接预热温度的升高,其焊缝的残余应力不断降低,其HAZ和焊缝的硬度也会不断降低。另外,实施高温回火可显着降低焊缝残余应力和硬度。

邓秋实[4](2018)在《高压临氢管线多层多道焊接头的氢脆敏感性及临界致脆参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压临氢管线多采用高强管线钢进行多层多道焊接组装,多次热循环作用会使热影响区组织复杂化程度加剧。资料显示,目前针对X80钢二次热影响区组织对氢脆敏感性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影响了针对最薄弱区域进行安全预防。本文利用焊接热模拟技术制备了热影响区各亚区的组织放大试样,借助环境慢应变速率拉伸(SSRT)试验比较各亚区组织的氢脆敏感性并找出氢脆最敏感组织。通过金相显微镜、背电子散射衍射、透射电镜及X射线衍射分析等技术手段,解析组织因素对氢脆敏感性的协同作用和影响规律。最后,通过不同氢压环境的SSRT试验,确定接头氢脆敏感性最高区域的临界致脆压力,为管线钢临氢环境服役提供参考和工程指导。首先,利用共聚焦金相显微镜研究了二次热循环焊接接头热影响区各个亚区的组织特点,通过SSRT试验确定了各个亚区组织的氢脆敏感性差异,分析组织特征与氢脆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氢气环境下各区组织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塑性损失,但其损失程度因各亚区相组成、分布和晶粒尺寸的不同而呈现显着差异。接头各亚区中,再热粗晶区各亚区均呈现较高氢脆敏感性。其次,选取了再热粗晶区各亚区组织比较氢脆敏感性差异,并分析组织因素对材料氢脆行为的作用机理,确定最关键致脆因素。板条贝氏体组织对氢脆更加敏感,其次,其他组织因素如晶界面积、晶体取向差、大角度晶界含量以及MA组元等都会对氢脆敏感性产生影响。其中,MA组元的含量和分布对组织氢脆具有重要影响,呈块状在原奥氏体晶界偏聚的MA组元导致临界粗晶区抗氢脆性能恶化,也是裂纹萌生和扩展的高危位置。最后,根据木桶效应,针对氢脆指数最高的临界粗晶区进行不同氢压环境下的SSRT试验确定其临界致脆氢压,从而获悉接头整体可承受的氢压范围,对其产生氢脆失效的风险进行评估。结果发现,随着压力的升高,试样塑性损失越严重,氢脆敏感性越高。通过比较氢脆敏感性大小,变化幅值以及脆性区占比和变化趋势,确定了临界致脆压力为3.5MPa。

王惠斌[5](2018)在《X100Q无缝支撑管钢调质处理与焊接过程组织演化及力学性能研究》文中认为X100Q无缝钢管是大型自升式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桩腿支撑结构用关键材料,受调质处理和焊接工艺的影响,在母材及焊接热影响区形成多种复杂形态及显着不同性能的贝氏体。研究X100Q钢调质处理与焊接参数分别对母材及热影响区贝氏体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探明贝氏体微结构、强度及韧性的调控机理,具有较为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工程意义。为此,本文设计制备了成分为0.12C-0.25Si-1.14Mn-0.5Ni-0.43Cr-0.33Mo-0.06V-0.03Nb-0.02Ti、组织为贝氏体的X100Q试验钢,对试验钢进行了系列温度的淬火+回火处理,采用Gleeble-3500试验机制备了系列热输入(Ej)的一次焊接粗晶热影响区(CGHAZ)和系列峰值温度(Tp)的二次焊接临界粗晶热影响区(ICCGHAZ)样品;针对各样品,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方法,对贝氏体组织进行了表征,揭示了该贝氏体钢的组织演化规律及调控机理;测试了拉伸、冲击和硬度等常规力学性能;通过定量表征各微结构的强化贡献,揭示了该贝氏体钢的强化机制;通过定量表征各微结构与CGHAZ和ICCGHAZ韧性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该贝氏体钢焊接热影响区韧性调控机理。据此,开展了高性能X100Q无缝支撑钢管的工业试制及焊接性能评价。结果表明:X100Q钢经850-975℃系列温度淬火+650℃回火时,形成粒状贝氏体(GB)和板条贝氏体(LB)混合组织。随淬火温度升高,原奥氏体晶粒(PAG)长大,γ→GB+LB连续冷却转变温度(Ar3)降低,过冷度提高,导致LB增多、GB减少,贝氏体铁素体等效晶粒尺寸(MED2°≤θ≤15°)减小,位错密度和析出粒子数量增加,强度提高、冲击韧性降低。屈服强度与MED2°≤θ≤15°之间的关系符合Hall-Petch公式,各微结构对屈服强度的贡献大小依次是晶界、位错和析出。试验钢经950℃淬火+600-700℃系列温度回火时,随回火温度升高,MED2°≤θ≤15°增大,析出粒子数量增多、但尺寸增大,位错密度降低,导致强度降低;M/A组元发生分解,大角度(MTA>15°)晶界所占比例提高,导致冲击韧性提高。X100Q钢一次焊接CGHAZ形成多数LB、少量GB的混合组织。随热输入从55kJ/cm降低至10kJ/cm时,Ar3降低,PAG及贝氏体packet/block/lath结构显着细化。因组织细化,该区域的-40 oC冲击功提高,韧脆转变温度(FATT50%)降低,冲击性能显着改善。与PAG和block结构相比,packet结构与FATT50%更相关,与解理面的尺寸相当,且边界阻碍裂纹扩展,是控制X100Q钢一次焊接CGHAZ冲击性能最有效的组织单元。X100Q钢二次焊接CGHAZ形成LB、GB及M/A组元的混合组织。当二次峰值温度TP2低于Ac1时,M/A组元在晶内弥散分布,尺寸较小,冲击性能较好;当TP2在Ac1-Ac3区间时,M/A组元在晶内呈弥散块状、在晶界呈聚集链状分布,尺寸较大,冲击功显着降低,产生ICCGHAZ局部脆化;当TP2高于Ac3时,链状M/A组元消失,尺寸减小,冲击功升高。产生局部脆化的原因是:链状M/A组元引起微解理,导致脆性断裂。但是,ICCGHAZ随热输入降低,链状M/A组元数量减少,组织细化,局部脆化倾向降低。基于上述结果,采用该试验钢及优化的热处理和焊接热输入工艺,成功进行了X100Q无缝支撑管的工业试制及焊接工艺评定试验,各项力学性能、抗环境氢脆性能及焊接性能均满足使用要求。

陈忠兵,吕一仕,石伟,齐全友,王海波,邢继涛[6](2016)在《低合金耐热钢焊接接头再热裂纹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综述了低合金耐热钢焊接接头再热裂纹的研究现状,概括了近几年工程中发现的新情况,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再热裂纹产生于接头焊后热处理(Postweld Heat Treatment,PWHT)过程中或高温运行中,其形成机理主要有四种:晶界杂质偏析弱化、晶内沉淀强化、蠕变断裂和无析出区弱化。影响再热裂纹产生的主要因素有材料成分、接头组织形态和壁厚、填充材料、预热和后热、焊接热输入、焊后热处理工艺、应力和应变等。为了评价再热裂纹敏感性,研究人员提出了理论计算方法、断面收缩率评定准则和几种试验方法。针对目前工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认为需要在新型耐热钢、厚壁耐热钢和长时运行耐热钢再热裂纹的机理与影响因素预防等方面继续进行研究。

石云哲,王淦刚,成鹏,张玮,赵建仓,宋理彬[7](2015)在《热影响区组织对12Cr1MoVG再热裂纹敏感性的影响》文中提出采用Gleeble热力模拟机分别对铁素体+珠光体组织、贝氏体组织的两种12Cr1Mo VG钢进行焊接热影响区(HAZ)热模拟试验,并对模拟组织进行高温慢拉伸试验,研究两种热影响区组织的再热裂纹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HAZ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时,再热裂纹温度区间为640760℃,最敏感温度点为690℃;HAZ组织是贝氏体时,在650℃后,尤其在690℃,再热裂纹倾向比较明显.分析结果表明,贝氏体HAZ组织再热裂纹敏感性高,而5%8%铁素体的存在能够降低再热裂纹敏感性.

金玉静[8](2015)在《T23钢粗晶热影响区再热裂纹敏感性研究》文中认为T23钢是一种新型铁素体耐热钢,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焊接性和较高的蠕变强度,被广泛应用于超(超)临界锅炉的水冷壁、过热器等组件。然而,在制造厂和电厂的T23钢膜式水冷壁焊接接头中均出现了裂纹,导致了水冷壁管的爆管及泄漏,严重影响了机组投运后的安全。因此,对T23钢焊接接头再热裂纹(RC/SRC)的敏感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实际焊接接头的斜Y型坡口试验及基于Gleeble-3500热力耦合试验机的热模拟CGHAZ(coarse-grained heat-affected zone)的STF(strain-to-fracture)试验,对国产T23钢CGHAZ再热裂纹敏感性进行评估。采用透射电镜(T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及Jmat Pro软件对晶界析出相,裂纹所在晶界的取向差分布,以及晶界附近应变的协调过程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再热裂纹在不同温度下的敏感性受晶界及晶内的相对强度影响。晶界强度由晶界取向差,晶界析出相共同作用,晶内强度由晶内二次析出相及晶内位错密度共同决定。此外,建立了再热裂纹位置与晶界取向差的关系,为从晶界工程角度降低裂纹敏感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阐明影响晶内和晶界强度因素的作用,进行了试验设计。通过750℃焊后热处理来调控晶内强度,采用STF试验对再热裂纹敏感性进行评估,结合SEM,EBSD,TEM及小角度衍射(SAXS)对析出相种类,位错密度,空洞及微裂纹位置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定时间范围内(1min-1.5h),位错密度的快速下降有效软化晶内强度,塑性变形主要在晶内而非在晶界上发生,再热裂纹敏感性下降。超过该时间范围后,晶内位错密度下降速度放缓,同时晶内析出了大量的MC相,使得晶内强度有所增加,塑性变形可能会通过晶界的开裂进行协调;但是,由于在晶界上新析出了尺寸较小且与基体有较好共格/半共格关系的M23C6,它与其他碳化物相比增加了晶界的相对强度,因而抵消了晶内强度增加带来的不利影响。由于晶内及晶界强度的同时增加,塑性变形只能通过强度较低的block的开裂或者剪切的方式进行协调,因此,再热裂纹敏感性依然较小。上述结果为焊后热处理工艺的设计提供了指导,以确保焊接接头投入运行后能够安全服役。本文还设计了一种临界热循环工艺,该工艺改变了晶界特征。采用TEM和EBSD对临界热循环工艺得到的再结晶晶粒的晶体学特征,晶界取向差分布,应变集中程度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研究表明,再结晶晶粒降低了原奥氏体晶界上大角度晶界的比例,并增加晶界的曲折度,阻碍裂纹沿着原奥氏体晶界进行直线扩展。另外,再结晶中的M/A(martensite-austenite)组元消耗了一定的碳元素,造成析出相在原奥氏体晶界上难以粗化长大。同时M/A组元形成时带来的应变集中避开了原奥氏体晶界。该工艺实现了晶界的有效强化,降低了再热裂纹敏感性。最后基于再热裂纹的开裂机理及影响晶内和晶界强度的因素,构建了T23钢CGHAZ再热裂纹的开裂模型。此模型的建立为T23钢焊接接头的焊后热处理提供了依据,并为其他材料再热裂纹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牛锐锋,尚亮,朱一乔,曹怡姗,谭永宁[9](2015)在《12Cr1MoVG钢焊接接头粗晶区的再热脆化行为》文中认为采用热模拟技术研究了12Cr1MoV钢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粗晶区中的再热脆化行为。结果表明:再热温度对热影响区粗晶区的组织和性能有显着影响,随再热温度的升高,组织中的马氏体、贝氏体分解,铁素体条合并,碳化物析出量增多并聚集长大,冲击吸收能先降低后升高,硬度变化则相反;当再热温度为630℃时,热影响区粗晶区的冲击吸收能达最低值,而硬度达最高值,材料发生再热脆化;脆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晶内碳化物的方向性析出以及在粗晶区晶界处大颗粒碳化物的出现。

秦华[10](2015)在《BWELDY960Q钢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及组织演变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焊接结构用BWELDY960Q钢为低合金高强度钢,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韧性,可以减轻焊接结构件的自重,节约材料。这类钢在工程机械、矿山、港口、水电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采用焊接性较好的低合金高强度钢可以使焊接结构壁厚减薄、重量减轻,从而减少焊接的工作量,促进工程结构向大型化、轻量化和高效能方向发展。焊接是影响低合金高强度钢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从一些工程实际出发,在各种焊接条件下,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接头出现冷裂纹的产生,韧性的恶化和软化失强等问题。此外,苛刻的使用条件要求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接头性能不断提高。低合金高强钢焊接所面临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保证满足高强度要求的同时,提高焊缝金属和焊接热影响区的韧性及防止裂纹的产生。本文采用焊接热模拟技术研究BWELDY960Q钢在经历单次热循环和二次热循环后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的变化规律,找到热影响区的薄弱区域。采用常规MAG焊接方法焊接BWELDY960Q钢,研究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确定最佳的焊接规范参数,并将热模拟与实际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在常规焊接方法的基础上施加机械振动,通过改变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值,研究振动工艺参数对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热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模拟BWELDY960Q钢单次热循环热影响区,峰值温度Tp1为1320℃和1200℃粗晶区、800℃不完全重结晶区,均发生脆化现象。粗晶区的韧性损失达到母材的82.17%,脆化最为严重,为单次热循环热影响区韧性恶化的区域。不完全重结晶区的韧性损失达到母材的46.53%,脆化程度仅次于粗晶区。当焊接线能量在10kJ/cm-40kJ/cm范围内变化时,随着焊接线能量的增加,粗晶区的韧性降低,焊接线能量达到30kJ/cm时,粗晶区的韧性不再继续降低。模拟BWELDY960Q钢二次热循环再热粗晶区,粗晶区再经历不同峰值温度的二次热循环后,其韧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峰值温度Tp2为1200℃未转变再热粗晶区和800℃临界再热粗晶区的韧性损失分别达到母材的73.26%和67.32%,脆化现象较严重,为再热粗晶区韧性恶化的区域,并且两区存在“组织遗传”现象。焊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常规MAG焊接方法,焊接电流在180-240A范围内变化,当焊接电流为220A时,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最佳。此时,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为872MPa,断面收缩率为41%,延伸率为12.5%,焊缝的冲击功为60J(-20℃),熔合区的冲击功为34J(-20℃)。在振动焊接条件下,当焊接电流、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值三个参数均发生变化时,采用正交试验获得最优的振动焊接工艺参数,即焊接电流为220A,振动幅值为0.05mm,振动频率为40Hz时,BWELDY960Q钢焊接接头的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为883MPa,焊缝冲击功为64J(-20℃),其力学性能达到最佳。焊接电流为220A时,BWELDY960Q钢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随振动参数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值的增大,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呈现出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不同的振动频率与振动幅值条件下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位于790-883MP之间,延伸率位于9-14%之间,焊缝的冲击功位于50-64J之间。此外,焊接过程中施加机械振动可以改善焊缝的低温冲击韧性,常规焊接时焊缝的韧脆转变温度为-73.70℃,施加振动焊接后焊缝的韧脆转变温度为-75.02℃。通过热模拟与实际焊接热影响区组织与性能的对比分析,热模拟热影响区的奥氏体晶粒比实际焊接相应区域的晶粒要大很多,热模拟粗晶区、细晶区的硬度值有所降低,不完全重结晶区的硬度值会略有提高,虽然热模拟和实际焊接热影响区组织与性能会有所差别,但利用焊接热模拟技术可以揭示热影响区组织与性能的变化规律。

二、HQ-80钢再热裂纹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Q-80钢再热裂纹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1)低合金钢消应力热处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SR热处理消除残余应力机理
    (1)高温加热时屈服强度降低导致残余应力下降
    (2)高温加热时由蠕变引起应力松弛
2 SR热处理工艺参数设计
    2.1 保温温度
    2.2 保温时间
    2.3 加热及冷却速度
3 低合金钢SR热处理特点
    3.1 焊接接头热影响区脆化
    3.2 焊接接头SR热处理裂纹
4 SR热处理对低合金钢构件性能及残余应力影响
    4.1 对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
        (1)低碳钢:
        (2)结构用调质高强钢:
        (3)Cr-Mo-V钢:
    4.2 对残余应力影响
5 结语

(2)X100管线钢交流杂散电流腐蚀行为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交流腐蚀速率的研究
        1.2.2 对腐蚀电位的影响
        1.2.3 对腐蚀形貌的影响
        1.2.4 对阴极保护的影响
        1.2.5 对焊接热影响区的影响
        1.2.6 交流腐蚀机理研究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交流干扰对X100管线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2.1 实验内容
        2.1.1 实验材料和溶液
        2.1.2 实验装置
        2.1.3 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2.1 腐蚀电位
        2.2.2 极化曲线
        2.2.3 腐蚀速率
        2.2.4 腐蚀产物
        2.2.5 腐蚀形貌
    2.3 分析与讨论
        2.3.1 腐蚀电位
        2.3.2 腐蚀速率
        2.3.3 腐蚀形貌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交流干扰对X100管线钢热影响区腐蚀行为的影响
    3.1 实验内容
        3.1.1 材料和溶液
        3.1.2 热影响区模拟
        3.1.3 浸泡实验
        3.1.4 电化学实验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2.1 微观组织形貌
        3.2.2 腐蚀电位
        3.2.3 极化曲线
        3.2.4 EIS
        3.2.5 腐蚀速率
        3.2.6 腐蚀产物
        3.2.7 腐蚀形貌
    3.3 分析与讨论
        3.3.1 腐蚀电位
        3.3.2 腐蚀速率
        3.3.3 腐蚀形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X100管线钢交流杂散电流腐蚀机理研究
    4.1 实验内容
        4.1.1 材料和溶液
        4.1.2 实验装置
        4.1.3 实验方法
    4.2 实验结果
        4.2.1 交流电流密度为500A/m~2情况
        4.2.2 交流电流密度为100A/m~2情况
        4.2.3 交流电流密度不大于30A/m~2情况
        4.2.4 交流电流密度为0A/m~2情况
    4.3 分析与讨论
        4.3.1 交流电流对腐蚀速率的影响机理
        4.3.2 电极电位对腐蚀速率的影响机理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交流电流对X100管线钢阴极保护性能的影响
    5.1 实验内容
        5.1.1 材料和溶液
        5.1.2 实验装置
        5.1.3 实验方法
    5.2 实验结果
        5.2.1 CP电位
        5.2.2 EIS结果
        5.2.3 腐蚀形貌
        5.2.4 腐蚀速率
    5.3 分析与讨论
        5.3.1 交流电流干扰对CP电位的影响
        5.3.2 交流电流干扰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T23钢焊接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火电锅炉水冷壁用材料概述
    1.3 T23 钢研究进展
    1.4 T23 钢成分与组织性能
        1.4.1 化学成分
        1.4.2 T23 钢组织特征
        1.4.3 T23 钢的性能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焊接裂纹试验材料
        2.1.2 回火脆性试验材料
        2.1.3 工艺评定试验材料
        2.1.4 T23 水冷壁角焊缝应力分析试验材料
    2.2 试验仪器及标准
    2.3 试验方法和参数
        2.3.1 T23 钢焊接冷裂纹倾向性试验
        2.3.2 T23 钢再热裂纹敏感性试验
        2.3.3 热处理对T23 接头性能影响研究试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23钢焊接冷裂纹倾向性研究
    3.1 引言
    3.2 T23 冷裂纹敏感性分析
    3.3 冷裂纹敏感性斜Y拘束试验分析
    3.4 预热和后热对T23 钢焊缝CGHAZ冷裂倾向分析
        3.4.1 CGHAZ硬度分析
        3.4.2 冷裂纹断裂应力分析
        3.4.3 CGHAZ组织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23钢再热裂纹敏感性研究
    4.1 引言
    4.2 RC敏感性分析
    4.3 斜Y坡口再热裂纹试验研究
    4.4 再热裂纹敏感性插销试验
        4.4.1 最低临界断裂应力
        4.4.2 最短断裂时间
        4.4.3 显微组织分析
        4.4.4 断口形貌分析
    4.5 再热裂纹热模拟试验
        4.5.1 再热温度对冲击性能影响
        4.5.2 再热温度对硬度影响
        4.5.3 断口形貌分析
    4.6 讨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热处理对T23焊接接头性能影响研究
    5.1 引言
    5.2 回火脆性影响
        5.2.1 回火对冲击性能影响
        5.2.2 回火对硬度影响
    5.3 工艺评定验证分析
    5.4 T23 水冷壁结构应力分析
        5.4.1 预热和热处理对残余应力影响
        5.4.2 预热和热处理对硬度影响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高压临氢管线多层多道焊接头的氢脆敏感性及临界致脆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高强管线钢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1.2.1 管线钢的发展
        1.2.2 X80 管线钢在国内外的应用
    1.3 管线钢氢脆问题的研究
        1.3.1 氢脆的分类
        1.3.2 氢的作用机理
        1.3.3 临氢管线钢的氢脆问题
        1.3.4 接头组织的氢脆敏感性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焊接热模拟
    2.3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
        2.3.1 恒定氢压
        2.3.2 临界氢压测定
    2.4 组织表征与分析方法
        2.4.1 金相实验
        2.4.2 背电子散射衍射实验
        2.4.3 XRD衍射实验
        2.4.4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第三章 二次热循环区域组织及氢脆敏感性研究
    3.1 焊接热循环对组织转变的影响
        3.1.1 单次热循环对组织转变的影响
        3.1.2 二次热循环过程对各亚区组织转变的影响
    3.2 氢脆敏感性比较
        3.2.1 接头各亚区SSRT试验
        3.2.2 显微组织影响氢脆敏感性的机理分析
    3.3 峰值温度对组织氢脆敏感性的影响
        3.3.1 一次热循环峰值温度对氢脆敏感性的影响
        3.3.2 二次热循环峰值温度对氢脆敏感性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再热粗晶区氢脆断裂机理研究
    4.1 再热粗晶区各亚区氢脆敏感性
        4.1.1 SSRT结果
        4.1.2 影响氢脆敏感性的组织因素
    4.2 氢脆断裂机理分析
        4.2.1 氢脆敏感组织关键特征
        4.2.2 氢致断裂的微观机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焊接接头临氢环境的临界致脆参数研究
    5.1 不同氢压下的氢脆敏感性
    5.2 临界致脆氢压确定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X100Q无缝支撑管钢调质处理与焊接过程组织演化及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海洋石油开发对钻井平台支撑管用高性能贝氏体钢的需求
        1.2.1 海洋石油的开发现状和前景及其对钻井平台的需求
        1.2.2 钻井平台支撑管的结构形式、服役环境与性能要求
        1.2.3 钻井平台支撑管用高性能贝氏体钢的研发应用现状
    1.3 低合金高强度贝氏体钢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特征
        1.3.1 高强度贝氏体的亚结构及特征
        1.3.2 贝氏体钢亚结构对强度的影响
        1.3.3 贝氏体钢亚结构对韧性的影响
    1.4 低合金高强度贝氏体钢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调控
        1.4.1 国内外现有低合金高强度贝氏体钢的成分性能
        1.4.2 合金元素对低合金高强度贝氏体钢性能的影响
        1.4.3 轧制工艺对HSLA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4.4 调质处理对HSLA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5 低合金高强度贝氏体钢的焊接冶金问题
        1.5.1 低合金高强度贝氏体钢焊接热影响区的相变行为
        1.5.2 低合金高强度贝氏体钢焊接热影响区的粗晶脆化
        1.5.3 低合金高强度贝氏体钢焊接热影响区的局部脆化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X100Q试验钢的材料设计及制备
    2.1 引言
    2.2 X100Q试验钢的材料设计及制备
        2.2.1 试验钢材料成分与组织设计
        2.2.2 试验钢的试验室冶炼与轧制
        2.2.3 试验钢轧态组织与力学性能
        2.2.4 试验钢的淬透性测试与评价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调质处理工艺对X100Q试验钢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热处理试验方案
        3.2.3 力学性能测试
        3.2.4 微观组织分析及断口观察
    3.3 淬火温度对试验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3.3.1 淬火温度对试验钢微观组织的影响
        3.3.2 淬火温度对试验钢拉伸性能和硬度的影响
        3.3.3 淬火温度对试验钢冲击性能的影响
    3.4 回火温度对试验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3.4.1 回火温度对试验钢微观组织的影响
        3.4.2 回火温度对试验钢拉伸性能和硬度的影响
        3.4.3 回火温度对试验钢冲击韧性的影响
    3.5 试验钢的强化机理研究
        3.5.1 淬火温度与组织之间的关系
        3.5.2 微观组织与强度之间的关系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X100Q试验钢焊接粗晶热影响区组织演化及冲击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验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方法
    4.3 试验钢粗晶热影响区连续冷却相变行为研究
        4.3.1 相变点的测试及其随冷速的变化
        4.3.2 金相显微组织及其随冷速的变化
        4.3.3 维氏硬度测试及其随冷速的变化
        4.3.4 试验钢SHCCT曲线的绘制
    4.4 热输入对试验钢粗晶热影响区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4.4.1 热输入对试验钢粗晶热影响区微观组织的影响
        4.4.2 热输入对试验钢粗晶热影响区力学性能的影响
    4.5 试验钢粗晶热影响区的热输入-微观组织-冲击性能关系
        4.5.1 粗晶热影响区的微观组织随热输入的演化机理
        4.5.2 贝氏体亚结构对热影响区粗晶脆化的控制机理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X100Q试验钢临界再热粗晶热影响区组织演化与冲击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系列峰值温度临界再热粗晶热影响区模拟试验
        5.2.3 系列热输入下临界再热粗晶热影响区模拟试验
        5.2.4 临界再热粗晶热影响区的组织观察和性能测试
    5.3 二次热循环峰值温度对试验钢粗晶热影响区微观组织的影响
        5.3.1 二次焊接热循环样品金相组织观察
        5.3.2 二次焊接热循环样品着色腐蚀观察
        5.3.3 二次焊接热循环样品EBSD分析
        5.3.4 二次焊接热循环样品TEM观察
        5.3.5 二次焊接热循环样品组织变化规律分析
        5.3.6 峰值温度对二次焊接热循环样品冲击性能的影响
    5.4 热输入对试验钢临界再热粗晶热影响区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5.4.1 系列热输入ICCGHAZ样品金相组织观察
        5.4.2 系列热输入ICCGHAZ样品着色腐蚀观察
        5.4.3 系列热输入ICCGHAZ样品EBSD分析
        5.4.4 系列热输入ICCGHAZ样品TEM观察
        5.4.5 热输入对试验钢ICCGHAZ样品力学性能的影响
    5.5 试验钢临界再热粗晶热影响区的局部脆化及抑制机理
        5.5.1 试验钢ICCGHAZ样品链状M/A岛与局部脆化的关系
        5.5.2 热输入对试验钢ICCGHAZ局部脆化的控制机理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X100Q钻井平台支撑管的工业试制与性能评价
    6.1 引言
    6.2 X100Q支撑管的主要技术要求
        6.2.1 钢管尺寸
        6.2.2 化学成分
        6.2.3 力学性能
        6.2.4 环焊性能
    6.3 X100Q无缝支撑管成分-组织-工艺的优化设计
        6.3.1 材料成分优化设计
        6.3.2 材料组织优化设计
        6.3.3 轧管工艺设计
        6.3.4 热处理工艺设计
    6.4 X100Q支撑管综合力学性能
        6.4.1 试制产品的拉伸性能
        6.4.2 试制产品的冲击性能
        6.4.3 试制产品的维氏硬度
        6.4.4 试制产品抗氢脆性能
    6.5 X100Q支撑管的环焊工艺评定
        6.5.1 环焊工艺评定方案及实焊参数
        6.5.2 环焊接头拉伸与冷弯试验结果
        6.5.3 环焊接头的低温冲击试验结果
        6.5.4 环焊接头的维氏硬度试验结果
        6.5.5 环焊接头宏观断面与金相组织
        6.5.6 结果分析与评定
    6.6 国内外同类产品实物性能比较
        6.6.1 钢管化学成分
        6.6.2 综合力学性能
        6.6.3 环焊工艺性能
    6.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6)低合金耐热钢焊接接头再热裂纹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再热裂纹的形成机理
    1.1 晶界杂质偏析弱化
    1.2 晶内沉淀强化
    1.3 蠕变断裂
        1.3.1 应力集中条件下的楔型开裂模型
        1.3.2 空位聚集开裂模型
    1.4 无析出区弱化
2 再热裂纹敏感性评价方法
    2.1 理论计算方法
    2.2 Ro A再热裂纹敏感性评定准则
    2.3 再热裂纹试验方法
3 再热裂纹影响因素
    3.1 材料化学成分
        3.1.1 合金化元素
        3.1.2 杂质元素
    3.2 组织形态
    3.3 壁厚
    3.4 填充材料
    3.5 预热和后热
    3.6 焊接热输入量
    3.7 焊后热处理工艺
    3.8 应力与应力集中
    3.9 应变
4 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4.1 新型低合金耐热钢T23再热裂纹机理与影响因素
    4.2 壁厚件再热裂纹敏感性缓解措施
    4.3 长时运行接头再热裂纹产生原因
    4.4 横向再热裂纹产生原因
5 结束语

(7)热影响区组织对12Cr1MoVG再热裂纹敏感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序言
1 试验方法
    1. 1 试验材料检验
    1. 2 HAZ热模拟试验
    1. 3 高温缓慢拉伸试验
    1. 4 再热裂纹敏感性判断依据
2 试验结果分析
    2. 1 HAZ模拟试验金相组织观察
    2. 2 高温缓慢拉伸试验结果
    2. 3 断口扫描和金相组织分析
    2. 4 试验结果分析
3 结论

(8)T23钢粗晶热影响区再热裂纹敏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T23钢介绍
        1.2.1 T23钢的研发机理及应用
        1.2.2 T23钢焊接接头常见问题
    1.3 再热裂纹的研究现状
        1.3.1 再热裂纹的一般机理
        1.3.2 Cr-Mo钢再热裂纹的开裂机理
        1.3.3 T23钢再热裂纹的开裂机理
    1.4 再热裂纹的研究方法
        1.4.1 力学评估方法
        1.4.2 微观研究手段
        1.4.3 数值模拟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母材成分及供货状态
    2.2 组织制备
        2.2.1 实际焊接接头制备
        2.2.2 热模拟CGHAZ制备
    2.3 STF试验
    2.4 微观特征研究方法
    2.5 硬度
        2.5.1 显微硬度
        2.5.2 纳米压痕
第三章 焊后热处理温度对粗晶热影响区再热裂纹敏感性的影响及机理
    3.1 引言
    3.2 实际焊接接头斜Y型坡口试验
        3.2.1 残余应力分布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2.2 焊后热处理前焊接接头分析
        3.2.3 焊后热处理后焊接接头金相分析
    3.3 热模拟粗晶热影响区STF试验
        3.3.1 热模拟粗晶热影响区焊态组织
        3.3.2 再热裂纹敏感性评估
        3.3.3 裂纹的分布及开裂特征
        3.3.4 裂纹的形核与扩展
        3.3.5 晶界析出相特征
        3.3.6 晶界特征分布及对再热裂纹敏感性的影响
        3.3.7 空洞形核及裂纹扩展的应变演变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晶内强度调控对再热裂纹敏感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调控后的微观组织特征
        4.2.1 析出相
        4.2.2 位错密度
        4.2.3 板条尺寸
    4.3 调控后组织的再热裂纹敏感性
        4.3.1 裂纹及空洞分布特征
        4.3.2 力学性能
        4.3.3 断口特征
        4.3.4 晶内强度调控的机理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晶界强度调控对再热裂纹敏感性的影响
    5.1 引言
    5.2 调控后的微观组织特征
        5.2.1 原奥氏体晶粒
        5.2.2 再结晶晶粒
    5.3 再结晶晶粒对应变分布及裂纹位置的影响
    5.4 调控后组织的再热裂纹敏感性
        5.4.1 裂纹附近微观组织及晶界特征
        5.4.2 力学性能
        5.4.3 断口特征
    5.5 晶界强度调控的机理分析
    5.6 T23钢粗晶热影响区再热裂纹开裂模型
    5.7 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9)12Cr1MoVG钢焊接接头粗晶区的再热脆化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试样制备与试验方法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冲击吸收能及显微硬度
    2.2 冲击断口形貌
    2.3 显微组织
    2.4 分析与讨论
3 结论

(10)BWELDY960Q钢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及组织演变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低合金高强度钢的发展与应用
        1.1.1 低合金高强度钢发展概况
        1.1.2 低合金高强度钢的应用
    1.2 低合金高强度钢的成分与分类
        1.2.1 低合金高强度钢的成分
        1.2.2 低合金高强度钢的分类
    1.3 低合金高强度钢的强化方式
        1.3.1 细晶强化
        1.3.2 第二相强化
        1.3.3 固溶强化
    1.4 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现状
        1.4.1 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特点
        1.4.2 焊接工艺与焊接材料
        1.4.3 焊缝强韧匹配
        1.4.4 焊接热影响区组织与性能
    1.5 振动焊接
        1.5.1 振动焊接的特点
        1.5.2 振动焊接研究概况
    1.6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1.6.1 课题的提出
        1.6.2 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焊接热模拟试验
        2.2.2 焊接试验
        2.2.3 微观组织与断口观察
        2.2.4 力学性能测试
第3章 模拟单次热循环HAZ组织与性能
    3.1 模拟单次热循环参数
    3.2 单次热循环HAZ组织特征
    3.3 单次热循环HAZ断口形貌
    3.4 单次热循环HAZ性能分析
    3.5 峰值温度对HAZ晶粒大小的影响
    3.6 粗晶区脆化机理分析
        3.6.1 粗晶区晶粒长大行为
        3.6.2 焊接线能量对粗晶区组织的影响
        3.6.3 焊接线能量对粗晶区性能的影响
        3.6.4 粗晶区组织精细结构
        3.6.5 粗晶区脆化机理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模拟二次热循环RCGHAZ组织与性能
    4.1 模拟二次热循环参数
    4.2 再热粗晶区组织转变
    4.3 再热粗晶区断口形貌
    4.4 再热粗晶区性能分析
    4.5 IRCGHAZ脆化机理分析
        4.5.1 IRCGHAZ组织精细结构
        4.5.2 IRCGHAZ脆化机理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常规焊接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
    5.1 焊接规范参数
    5.2 焊缝显微组织特征
    5.3 HAZ显微组织特征
    5.4 焊缝中AF形成机理分析
        5.4.1 AF相变驱动力
        5.4.2 微夹杂物对AF形成的影响
        5.4.3 合金元素对AF形成的影响
        5.4.4 焊接线能量对AF形成的影响
    5.5 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分析
        5.5.1 焊缝成形系数
        5.5.2 焊接接头拉伸性能
        5.5.3 焊接接头冲击性能
        5.5.4 焊接接头显微硬度
    5.6 热模拟和实际焊接HAZ组织与性能的比较
        5.6.1 热作用方式的区别
        5.6.2 HAZ组织对比分析
        5.6.3 HAZ性能对比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振动焊接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
    6.1 振动焊接工艺参数
    6.2 振动焊接焊缝显微组织特征
    6.3 振动焊接HAZ显微组织特征
    6.4 振动对AF形成的影响
        6.4.1 振动对AF形核的影响
        6.4.2 振动对AF长大的影响
    6.5 振动频率对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
        6.5.1 振动频率对接头拉伸性能的影响
        6.5.2 振动频率对焊缝冲击性能的影响
        6.5.3 振动频率对接头硬度的影响
    6.6 振动幅值对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
        6.6.1 振动幅值对接头拉伸性能的影响
        6.6.2 振动幅值对焊缝冲击性能的影响
        6.6.3 振动幅值对接头硬度的影响
    6.7 振动焊接工艺参数优化
        6.7.1 焊接接头拉伸性能分析
        6.7.2 焊缝冲击性能分析
    6.8 振动与无振动焊接接头性能对比分析
    6.9 振动焊接焊缝韧脆转变行为
    6.10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四、HQ-80钢再热裂纹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低合金钢消应力热处理研究进展[J]. 王任甫,姚智颖,邓晚平,牛继承,叶凡. 材料开发与应用, 2021(03)
  • [2]X100管线钢交流杂散电流腐蚀行为及机理研究[D]. 杨永. 北京工业大学, 2020
  • [3]T23钢焊接性能的研究[D]. 刘文清.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4]高压临氢管线多层多道焊接头的氢脆敏感性及临界致脆参数研究[D]. 邓秋实.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5]X100Q无缝支撑管钢调质处理与焊接过程组织演化及力学性能研究[D]. 王惠斌. 燕山大学, 2018(06)
  • [6]低合金耐热钢焊接接头再热裂纹研究进展[J]. 陈忠兵,吕一仕,石伟,齐全友,王海波,邢继涛. 焊接, 2016(12)
  • [7]热影响区组织对12Cr1MoVG再热裂纹敏感性的影响[J]. 石云哲,王淦刚,成鹏,张玮,赵建仓,宋理彬. 焊接学报, 2015(11)
  • [8]T23钢粗晶热影响区再热裂纹敏感性研究[D]. 金玉静.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2)
  • [9]12Cr1MoVG钢焊接接头粗晶区的再热脆化行为[J]. 牛锐锋,尚亮,朱一乔,曹怡姗,谭永宁. 机械工程材料, 2015(06)
  • [10]BWELDY960Q钢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及组织演变机理研究[D]. 秦华. 沈阳工业大学, 2015(06)

标签:;  ;  ;  ;  ;  

HQ-80钢的再热裂纹机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