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恶性胸腔积液中医药治疗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樊柄杰,周彤,李铮,李经蕾,侯炜[1](2021)在《基于“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探讨恶性胸腔积液治疗思路》文中认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源于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后世论治痰饮病皆以此为宗。恶性胸腔积液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疾病演变与痰饮致病均有关联。故拟从释义、内涵、遣药组方等方面对"痰饮致病,温药和之"治则进行剖析,探讨此治则在论治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以"缓者温运阳气,通调脏腑治其本;急者和其不和,速排水饮治其标"为治疗纲领,阐释"温药和之"思想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活用古方,遵古而不囿古,以期为临床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提供思路。
王芳,胡岗,林麟,詹军勇,黄佩茹[2](2021)在《自拟逐水方外敷联合胸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自拟逐水方外敷联合胸腔热灌注的疗效及安全性, 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 将4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4例, 自拟逐水方外敷联合胸腔热灌注治疗)和对照组(24例, 单纯胸腔热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卡氏评分和安全性。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0.83%, 观察组有效率为87.50%,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27);治疗后两组卡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 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显着(P=0.015);对照组58.33%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 观察组33.33%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P<0.05);对照组54.17%的患者出现骨髓抑制, 观察组25.00%患者出现骨髓抑制(P<0.001);对照组25%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 观察组未出现明显肾功能异常(P<0.05);对照组发热率33.33%, 观察组发热率12.50%(P>0.05);对照组41.67%患者出现胸痛, 观察组12.5%患者出现胸痛(P<0.05);对照组58.33%患者出现恶心呕吐, 观察组29.17%患者出现恶心呕吐(P<0.05);治疗后两组均未出现明显心电图异常。结论自拟逐水方外敷联合胸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少。
李沛瑾[3](2021)在《315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回顾性队列研究及生存分析》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通过收集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相关资料,分析影响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筛选出独立的危险因子和保护因子,并将中医药治疗作为暴露因素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为后续建立中西医结合治疗Ⅳ期NSCLC的有效方案及更多的前瞻性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01月0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信息,并通过门诊及电话进行随访获取最终生存状态,随访截止至2020年12月31日。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1)回顾性队列研究:将中医药治疗作为暴露因素,按照暴露程度分为高暴露组(平均每年中医药治疗时间≥ 6个月)、低暴露组(平均每年中医药治疗时间≥ 3个月且<6个月)和无暴露组(平均每年中医药治疗时间<3个月)三个队列,主要研究指标为OS和PFS;(2)生存分析:主要分析变量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家族史,分期(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 第 8 版),确诊时转移部位,原发肺癌位置,病理类型,基因突变,接受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等。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差异经Log-rank检验和Breslow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再根据单因素分析的结果,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到与预后相关的有显着意义的因素变量,筛选出独立的危险因子及保护因子。结果:1.共纳入315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截止至随访结束共计死亡230例,生存85 例。平均 OS 为 30.521±1.032 个月,中位 OS 为 29.7(95%CI:26.068,33.332)个月。1年累积生存率为81.0%,2年累积生存率为56.8%,3年累积生存率为39.4%,4年累积生存率为5.1%。截止到随访结束,共计进展311例,无进展4例。中位PFS为10.1(95%CI:8.572,11.628)个月。其中1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为45.4%,2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为14.6%,3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为4.4%。2.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按中医药暴露程度划分为3组:高暴露组(94例)、低暴露组(73例)和无暴露组(148例),三组基线一致。经Log-rank检验和Breslow检验后认为,中医药高暴露组能明显延长OS和PFS,与低暴露组和无暴露组间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而低暴露组与无暴露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始骨转移、初始肝转移及初始肾上腺转移、基因突变、肺部手术、靶向治疗、中医药治疗、辨证汤剂治疗、中医药联合靶向治疗对Ⅳ期NSCLC的OS和PFS均产生影响;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原发位置、免疫治疗、中医药联合化疗、中医药联合化疗和靶向治疗仅影响Ⅳ期NSCLC的生存期;化疗仅影响Ⅳ期NSCLC的无进展生存期。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Ⅳ期非小细胞肺癌OS的独立因素有:IVC期[HR=1.605(95%CI:1.092,2.359),P=0.016],吸烟史[HR=1.626(95%CI:1.153,2.293),P=0.006],靶向治疗[HR=0.468(95%CI:0.345,0.634),P=0.000],辨证汤剂治疗3-6 个月[HR=0.510(95%CI:0.350,0.743),P=0.000],辨证汤剂治疗 ≥ 6 个月[HR=0.263(95%CI:0.173,0.399),P=0.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Ⅳ期非小细胞肺癌PFS的独立因素有:肺部手术[HR=0.517(95%CI:0.365,0.730),P=0.000],初始肝转移[HR=1.973(95%CI:1.322,2.945),P=0.001],靶向治疗[HR=0.593(95%CI:0.434,0.809),P=0.001],辨证汤剂治疗3-6 个月[HR=0.358(95%CI:0.249,0.498),P=0.000],辨证汤剂治疗 ≥ 6 个月[HR=0.352(95%CI:0.365,0.730),P=0.000]。结论:本研究认为高暴露中医药治疗对改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OS和PFS具有一定作用,辨证汤剂治疗联合靶向治疗改善预后的效果更加显着。
赵智圆[4](2021)在《利水活血方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研究主要观察利水活血方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对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胸水量、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及安全性进行评价,以期为中医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提供更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及理论根据。方法:病例来源于2020年1月-2021年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确诊为恶性肿瘤并经B超证实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共纳入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共观察28天。两组患者均予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予呋塞米20mg+螺内酯20mg BID口服,连续用药28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利水活血方口服,水煎服300ml,早晚分服,连续服用28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胸水量、中医证候积分及卡氏评分,以对比两组的胸水治疗有效率、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改变情况。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常规、粪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利水活血方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安全性评价。应用SPSS21.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差异。结果:1.研究过程中,无脱落病例,观察病例共8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2.基线资料:对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癌种、治疗前胸水量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3.胸水疗效分析:组内比较: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胸水液性暗区最大深度,对照组P=0.00;治疗组P=0.013,两组的疗前疗后胸水量均有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均有效。组间比较:对照组有效率75%,治疗组有效率87.5%,经检验,P<0.05,组间差异明显。4.中医证候积分:组内比较: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照组P=0.00;治疗组P=0.00,两组经治疗后中医证候均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对照组有效率70%,治疗组有效率82.5%,经检验,P<0.05,两组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有明显差异。5.生活质量疗效分析:组内比较:分别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卡式评分,对照组P=0.023;治疗组P=0.001,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对照组有效率82.5%,治疗组有效率90%,经检验,P<0.05,两组生活质量提升情况存在明显差异。6.安全性评价: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不良反应。经检测均无明显异常。结论:1.利水活血方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较单纯应用利尿剂治疗,减少患者胸腔积液量疗效更佳。2.利水活血方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单纯应用利尿剂治疗。3.利水活血方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较单纯应用利尿剂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4.利水活血方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孙一丹[5](2021)在《“扶正解毒祛瘀法”参与治疗小细胞肺癌的回顾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小细胞肺癌(SCLC)的发病率、死亡率据统计呈逐年升高态势。SCLC预后极差,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于广泛期,前期通过观察扶正解毒祛瘀法对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发现扶正解毒祛瘀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以及配合西医治疗,实现减毒增效等方面,体现出较好的疗效。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305例SCLC病例,分析并归纳影响SCLC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探讨贾英杰教授“扶正解毒祛瘀法”综合治疗SCLC的临床用药规律、治疗模式,以及参与治疗的优势阶段,为扶正解毒祛瘀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2015-1-1至2021-1-31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接受“扶正解毒祛瘀法”综合治疗的305例SCLC癌患者。电话随访并收集患者生存状态、总生存时间(OS)、无疾病进展时间(PFS)等信息,进行生存分析,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通过比较组间生存差异,确定影响预后的临床特征。分析结果中,P<0.1的临床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以进一步分析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综合性实验室指标,利用ROC曲线确定连续变量的截点值,比较各指标的高、低组间差异。通过对不同病理阶段、不同治疗阶段中患者使用中药的频次、功效等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贾英杰教授“扶正解毒祛瘀法”在小细胞肺癌中的用药规律。结果:1.基本特征:本研究纳入30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8.3±2.354岁。随访截至2021年3月31日,共获得287例患者生存信息,其中尚有102例患者存活。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13.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5.0个月。患者1年生存率为51.0%(147/287),2年总生存率为12.2%(35/287),3年总生存率为4.2%(12/287)。失访人数共18例(5.9%)。2.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身体质量指数(BMI)(P<0.001)、临床分期(P<0.001)、中医辨证分型(P<0.001),呼吸系统疾病史(P<0.001)与吸烟史(P=0.004),继发转移情况[肝转移(P<0.001)、脑转移(P=0.015)、骨转移(P<0.001)],伴发的多种合并症[肺部感染(P=0.028)、胸腔积液(P<0.001)、癌性发热(P=0.012)、癌性疼痛(P=0.026)],西医治疗方式[手术(P<0.001)与放疗(P=0.005)],“扶正解毒祛瘀法”参与治疗模式(P<0.001)(根据患者接受中、西医治疗情况分为单纯“扶正解毒祛瘀法”治疗组,“扶正解毒祛瘀法”联合序贯治疗组和“扶正解毒祛瘀法”维持治疗组),以及“扶正解毒祛瘀法”参与治疗后复发/进展情况(P<0.001),能够反应肿瘤生长状况及炎症、免疫状态的多种实验室指标[NLR(P=0.003)、PLR(P=0.001)、ALI(P=0.001)、SII(P=0.003)、CEA(P<0.001)、CYFRA21-1(P<0.001)及各淋巴细胞亚群占比(P<0.05)],与SCLC患者的生存密切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转移(P=0.034)、骨转移(P=0.002)、肿瘤分期(P<0.001)、呼吸系统疾病史(P=0.016)、胸腔积液(P=0.006)、吸烟史(P<0.001)、手术(P=0.002)、“扶正解毒祛瘀法”参与治疗模式(P<0.001),以及PLR(P=0.007)、SII(P=0.006)、CEA(P<0.001)、CD3+占比(P=0.015)、CD3-/CD19+占比(P<0.001)是影响SCLC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3.贾英杰教授“扶正解毒祛瘀法”治疗SCLC的用药规律显示,初次用药共计147味,高频用药依次是生黄芪、川芎、瓜蒌、枳壳、白花蛇舌草、桑白皮、鸡内金、党参、神曲、冬瓜子、净砂仁、浙贝母、山慈菇、陈皮、厚朴。辨证分型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黄芪、瓜蒌、郁金、姜黄为所有证型的高频用药,总体用规律药能够体现“扶正解毒祛瘀法”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局限期患者高频药物以清热化痰,解毒祛瘀药味居多,而广泛期患者则多用健脾和胃,疏调气血之品,其中不乏淡渗利湿药。在不同西医治疗阶段中,化疗前及化疗期间,生黄芪使用频次最高,化疗后使用最多的是瓜蒌。化疗期间及化疗后用药规律相似,相比于化疗前补气健脾和胃为主的用药规律,更注重行气消导。相较于首诊的总体用药情况,化疗前、后患者清热解毒药使用明显较少。粒子植入术前、后用药频次最高者为瓜蒌,粒子植入术后较术前的高频用药中清热解毒药更多。免疫治疗前、后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仍为黄芪及瓜蒌。免疫治疗前以清热宽胸涤痰、理气药味者为多,不乏养血、祛瘀之品;免疫治疗后同样重视清肺化痰,理气和胃药应用相对较多。相比于放、化疗而言,免疫治疗前、后在益气扶正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疏调气机及养血和营之品的应用,同时兼顾解毒、祛瘀。综合治疗后的维持巩固治疗阶段中,黄芪使用频次最高,郁金、姜黄次之。补气药如党参、白术同样属于高频用药。瓜蒌、桑白皮为清热化痰药的高频用药,还包括当归、白芍等养血之品,以及丹皮、鸡血藤等用于养血祛瘀。白花蛇舌草、连翘、猫爪草等清热解毒药物仍有所应用。并且杜仲作为补益肝肾之品,也列席其中。结论:1.截至随访结束之日,305例SCLC患者中,1年、2年及3年生存率为51.0%、12.2%、4.2%,中位OS为13.0(9.0-20.0)个月。“扶正解毒祛瘀法”联合序贯治疗模式为本研究中SCLC患者的主要治疗模式,该组患者较其他组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疗效好。2.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存在呼吸系统疾病史及吸烟史,临床分期为广泛期,伴有肝部及骨部转移,合并胸腔积液是SCLC患者预后不良因素。炎症相关的综合性实验室指标PLR、SII,肿瘤标志物CEA,总T细胞、NK细胞的占比可以作为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另外,接受手术治疗为保护性因素。“扶正解毒祛瘀法”参与的治疗模式中,接受“扶正解毒祛瘀法”联合序贯治疗和接受“扶正解毒祛瘀法”维持治疗的患者,较接受单纯“扶正解毒祛瘀法”治疗的患者而言死亡风险降低,能够作为SCLC总生存预后的保护性因素。相对而言,“扶正解毒祛瘀法”联合序贯治疗模式的显着性及保护性均较其他两种“扶正解毒祛瘀法”参与的综合治疗模式在临床中疗效更佳。3.通过总结贾英杰教授“扶正解毒祛瘀法”治疗SCLC用药规律的分层分析结果,发现在“扶正解毒祛瘀法”指导下,临证辨证施治的用药规律各有侧重。局限期治疗重点在于宣肃上焦,扶正以助攻邪;广泛期治疗多以补气养血,调节阴阳,健运中洲为主,兼顾解毒、祛瘀,以减少癌毒对正气的损伤。对于接受不同西医治疗的SCLC患者,在不同治疗阶段及不同病理阶段,贾英杰教授强调审因、辨证、辨症相结合。贾英杰教授认为化疗的“药毒”和放疗的“热毒”会加重正气的虚损,并形成“毒剧损正,因虚致瘀,瘀而毒甚”的恶性循环。贾英杰教授临证根据放、化疗的不同阶段调整用药,以扶正培本,旺气磨积为重,顾护中州,疏调三焦,同时以解毒、祛瘀相结合为总体治疗原则。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阶段以补气和血,调和气血阴阳恢复内环境稳态为主。维持治疗阶段正气内虚,余邪藏匿,“虚”、“毒”、“瘀”并存。贾英杰教授认为此时治当权衡正气与邪毒之势,强调攻补之间的尺度是辨证施治的关键。临证通过调和阴阳之偏盛偏衰,以求最终达到“健脾益肾”的治疗平台期。
孟双双,张志涛,王文静,刘非[6](2021)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肺癌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严重影响肺、心、纵隔等功能。目前西医治疗手段包括胸腔穿刺术、胸腔置管引流术、胸膜固定术及胸腔内给药、胸膜剥离切除术等;中医治疗手段包括口服中药汤剂、中药制剂胸腔内灌注、中药外敷、针灸等。本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旨在总结前人采用中西医结合成功的经验,为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寻求更优治疗方案。
沈琦[7](2020)在《中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评价及用药规律分析初探》文中指出研究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治疗相较于最佳支持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进一步对以单纯中药汤剂治疗取得疗效的随机对照实验的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现代医家的用药特点,得出高频药物、药类及药物特征,挖掘出聚类方及药组,以期指导临床。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 Med、Coe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年限为自建库以来至2019.9.30。筛选出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后运用Review manager5.3进行结果分析,其中二分类变量使用相对危险度RR,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对纳入研究文献的结果进行Meta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分析。结局指标包括:瘤体稳定率、生活质量提高率、中医症状改善率、体重稳定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在上一部分检索结果中筛选出可用于用药规律分析的文献,对文献中的处方进行提取,并将中药名称规范化,建立方药分析数据库,采用Spss Statistics 20.0进行频次分析及聚类分析,得出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药物分类、药物特征,以及配伍关系密切的聚类方。采用SPSS Modeler 18.0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两味药关联规则,三味药关联规则,四味药关联规则。研究结果Meta分析共纳入14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14项研究总病例数为831例,其中中药组415例,对照组41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最佳支持治疗组,中药组能稳定瘤体:RR=1.55,95%CI[1.21-2.00],Z=3.41,P=0.00006;I2=59%,P=0.009。中药组能有效提高生活质量:RR=2.04,95%CI[1.60-2.62],Z=5.66,P<0.00001;I2=0%,P=0.54。中药组能有效改善中医证候:RR=1.81,95%CI[1.41-2.33],Z=4.64,P<0.00001;I2=24%,P=0.26。中药组能有效稳定体重:RR=1.47,95%CI[1.23-1.75],Z=4.28,P<0.00001;I2=0%,P=0.66。其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用药规律分析研究共纳入文献34篇文献,处方38首,涉及药物114种,总用药频数为481。用药频次前5位的药物为黄芪(25次,65.79%)、白术(22次,57.89%)、白花蛇舌草(22次,57.89%)、茯苓(21次,55.26%)、甘草(16次,42.11%)。药物分类频次前5位的中药类别是补虚药(172次,35.76%)、清热药(89次,18.50%)、止咳化痰平喘药(56次,11.64%)、活血化瘀药(45次,9.36%)、利水渗湿药(35次,7.28%)。药性频次前3位的是寒性(171次,36.00%)、温性(142次,29.89%)、平性(113次,23.79%),药味频次前3位的是甘味(311次,39.52%)、苦味(258次,32.78%)、辛味(141次,17.92%),归经频次前3位的是脾经(245次,20.68%)、肺经(241次,20.34%)、胃经(185次,15.61%)。共得到聚类方3个。挖掘出两味药关联规则16个,三味药关联规则63个,四味药关联规则38个。研究结论1、从meta分析角度进一步验证了中药治疗相较于最佳支持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一定稳定瘤体、改善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稳定体重的优势,有待高质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2、以数据挖掘的方法,证实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单纯中药治疗以补虚为主,注重肺脾同补、气阴同治,同时兼顾祛邪解毒,并注重渗湿化痰配合,佐以化瘀。
郑俊超[8](2020)在《NSCLC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医证型和客观指标及miRNA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1.临床研究在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合并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局部辨证为“寒湿毒证”和“湿热毒证”两种中医证型患者临床理化指标、治疗模式及生存期的差异,为NSCLC合并MPE患者的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并探讨中医证型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2.实验研究研究“寒湿毒证”和“湿热毒证”患者胸腔积液中miRNA表达谱的差异,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的miRNA分子行靶基因预测,进一步对预测的靶基因行KEGG Pathway生物通路分析及GO基因功能富集分析,找出靶基因的富集功能及其调控的信号通路,发现用于辅助诊断的生物标记物,为中医辨证提供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客观依据。[研究方法]1.临床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3年6月1日-2019年11月30日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NSCLC合并MPE的患者资料。比较“寒湿毒证”组和“湿热毒证”患者一般资料、胸水引流时临床理化指标(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血清肿瘤标记物、胸水常规、胸水生化、胸水肿瘤标记物)检测结果、胸水引流后采用的治疗方案(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西医治疗、维持治疗)、生存期(平均生存期、1、6、12、24个月生存率)差异。2.实验研究收集2019年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的NSCLC合并MPE的患者初次行闭式胸腔引流术时的胸水标本,根据纳入标准分为湿热毒证组和寒湿毒证组,每组各4例。提取胸水中miRNA,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测定两组胸水中miRNA表达谱,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RNA分子并进行靶基因预测,进一步对预测的靶基因进行GO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 Pathway生物通路分析。[研究结果]1.临床研究(1)一般资料及肿瘤相关信息共纳入241例病例,湿热毒证组为90(37.34%)例,寒湿毒证组为151(62.66%)例,占比高于湿热毒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家族史、KPS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相关信息方面,两组均为右肺、肺腺癌、低分化、肺和淋巴转移占比最高。两组共有101例患者进行了基因检测,湿热毒证组19外显子突变占比高,寒湿毒证组21外显子突变占比高,两组基因突变位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理化指标1)血常规:两组患者RBC和HGB值均低于标准值,MONO值高于标准值。湿热毒证组WBC、LYM、PLT、MONO值高于寒湿毒证组,HGB值低于寒湿毒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生化:两组患者TP、ALB和A/G值均低于标准值。湿热毒证组ALT、AST、ALP、LDH高于寒湿毒证组,IBIL、ADA、GLU值低于寒湿毒证组。两组ALT、AST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凝血功能:两组患者FIB和D-d值均高于标准值。湿热毒证组FIB、D-d值高于寒湿毒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肿瘤标记物:两组患者CEA和Cyfra21-1值均高于标准值。两组患者比较,湿热毒证组CEA、Cyfra21-1值高于寒湿毒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胸水指标(常规、生化、肿瘤标记物):湿热毒证组细胞总数、RBC、WBC、蛋白、ADA、LDH、NSE、Cyfra21-1值高于寒湿毒证组;GLU、CEA值低于寒湿毒证组;两组细胞总数、RBC、WBC、GLU、蛋白、ADA、LDH、NSE、Cyfra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方案湿热毒证组和寒湿毒证组均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占比最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毒证采用胸腔灌注中药注射液的患者占比高于寒湿毒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生存期湿热毒证组平均生存期为7.76个月;寒湿毒证组平均生存期为9.2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毒证组的1、6、12、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3.33%、38.89%、13.33%、3.33%;寒湿毒证组的1、6、12、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0.13%、41.72%、20.53%、2.65%。未予中药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的两组患者平均生存期结果分别是,湿热毒证组平均生存期6.14个月;寒湿毒证组平均生存期9.3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研究(1)两组miRNA表达差异分析两种证型间差异表达miRNA共有100个,其中湿热毒证组较寒湿度毒整组上调表达的miRNA有56个,主要与miR-200家族等有关;下调表达的miRNA有44个。(2)两组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GO富集分析对湿热毒证组较寒湿毒证组上调表达miRNA靶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涉及血管生成、细胞发育、mRNA代谢过程、信号转导蛋白磷酸化、离子跨膜转运的调节、细胞外结构、血管形态发生等过程;下调表达miRNA靶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涉及生物学过程有细胞发育的负调控、信号转导蛋白磷酸化、T细胞活化的调节、细胞外结构、离子跨膜运输、白细胞分化、细胞蛋白定位的正向调控、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负调控等。(3)两组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KEGG富集分析湿热毒证较寒湿毒证上调靶基因KEGG富集结果与染色体及相关蛋白、蛋白聚糖、磷脂酶D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血小板激活等相关;下调靶基因KEGG富集结果与蛋白聚糖、磷酸肌醇代谢、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鞘脂类信号通路、磷脂酶D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自噬等相关。[研究结论]1.临床研究本研究发现,NSCLC合并MPE的患者中医局部辨证分型以“寒湿毒证”多见,病理类型以肺腺癌为主。两种证型的差异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家族史、吸烟史、KPS评分、基因突变类型无明显相关性。理化指标、治疗方式、生存期的研究结果提示,胸水指标中细胞总数、RBC、WBC、GLU、蛋白、ADA、LDH、NSE、Cyfra21-1值与NSCLC合并MPE患者局部辨证分型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局部辨证分型客观依据,湿热毒证组较寒湿毒证组预后差。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利于提高生存期,采用中医局部辨证、中药局部灌注治疗也使患者受益,值得今后在临床进一步推广。2.实验研究湿热毒证较寒湿毒证在基因层面存在mi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其中上调表达的miRNA大多与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下调表达的miRNA主要与抑制肿瘤的进展和耐药发生相关。GO分析结果提示,两组差异表达miRNA涉及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血管形成、T细胞活化的调节、白细胞分化等作用。KEGG分析结果提示,两组差异表达miRNA涉及的KEGG信号通路主要与PI3K-Akt相关。
何杰[9](2020)在《基于互联网+中医慢病管理模式对小细胞肺癌的生存和预后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具有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容易复发转移的特点。现代医学治疗在缩小瘤体方面处于优势地位,但在防治复发转移方面仍未有新的突破,中医学者们也对SCLC的治疗进行了探索。基于前期临床观察发现,中药具有减轻手术、放化疗、靶向或免疫治疗等手段引起的不良反应,改善症状,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我们前期也有一些关于中药维持SCLC患者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研究,但该方面研究尚不充分,仍需我们更深入和严谨地探究。病例收集是临床开展研究中较复杂的过程,临床收集资料的传统方式存在许多弊端,通常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应用广泛,病例的收集和管理逐渐信息化。互联网+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信息的录入更详细,数据的保存更安全。国内外多项临床研究显示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可行且有效,值得在临床中使用和推广。在新药研发和治疗手段更新的同时,未来SCLC将从进展迅速的恶性疾病逐渐朝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疾病发展,因此提高对于SCLC患者的慢病管理也十分重要。分析既往开展的中医药防治肺癌的研究以及互联网+衍生的移动医疗APP(Application,APP)或互动平台等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研究可知,肺癌中医指导下的推广与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为搭建互联网+小细胞肺癌中医慢病管理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方案的支持。目的:建立和应用以中医药综合干预措施为核心的互联网+小细胞肺癌中医慢病管理平台,客观评价中医慢病管理在SCLC治疗中对OS、PFS及中医临床症状等的影响以及SCLC的预后因素分析,为进一步的平台搭建应用和大数据研究的信息采集和挖掘奠定基础。方法:建立以中医药综合干预措施为核心的互联网+小细胞肺癌中医慢病管理体系,建立患者端终端信息采集检测系统(患者端APP)和协同诊疗及数据科研管理系统(医生端APP、平台网页)并投入使用。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两队列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其中,互联网+病例组采用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进行病例收集和管理。对照组治疗依据 NCCN(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7年版原则结合中医综合治疗;互联网+病例组在同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慢病管理。两队列观察4个治疗周期之后进入随访。疗效指标为OS、PFS、中医临床症状变化等。数据录入采用Epidata3.1数据库,统计分析使用SPSS20.0软件。结果:自2017年11月至2019年4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共纳入55例符合纳排标准的SCLC患者,互联网+病例组27例,对照组28例。基线情况: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家族史、分期情况、原发病灶部位、转移部位、KP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胸部放疗施行情况、PCI(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PCI)施行情况及靶向或免疫治疗情况等基线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主要结果:两队列OS 比较,互联网+病例组优于对照组,中位OS分别为20.97个月和18.03个月,P=0.700;广泛期互联网+病例组中位OS未达到,对照组中位OS为16.47个月,P=0.169。两队列PFS比较,互联网+病例组优于对照组,中位PFS分别为10.17个月和7.90个月,P=0.408;局限期互联网+病例组优于对照组,中位PFS分别为14.70个月和7.53个月,P=0.368,广泛期互联网+病例组优于对照组,中位PFS分别为9.10个月和7.90个月,P=0.837。单因素影响OS的分析显示,无胸腔积液者中位OS较有胸腔积液者延长9.4个月,P=0.003;无胸膜转移者中位OS较有胸膜转移者延长11.24个月,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SCLC患者OS的预后因素为胸膜转移(P=0.020),回归系数为1.356>0,说明有胸膜转移是预后的不利因素,相对危险度为3.880。次要结果:两队列间KPS均值、与基线对比变化情况比较,P均大于0.05。本研究同时观察两队列血液、消化及泌尿系统方面NCI不良反应总分,两队列间NCI不良反应总分均值比较P均大于0.05。两队列中医症状积分均下降明显,但有效率试验组均大于对照组,在第1、2、3次随访时更明显。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使用情况调查:互联网+病例组复诊调方依从性更高,按时复查率更高,就诊时间更短;检验检查资料获取度、舌苔照片获取度均较对照组更及时且完整,两队列间比较P均小于0.05。对互联网+病例组患者使用患者端APP进行可行性调查,认为满意的有14人(51.9%);一般的有10人(37.0%);较差的有3人(11.1%);对使用患者端APP进行满意度调查,认为满意的有7人(25.9%);一般的有16人(59.3%);较差的有4人(14.8%)。结论:1互联网+中医慢病管理平台将是使患者和医生都获益的模式。医生可以更便捷地采集病人信息和资料,减少耗材,更好地随访和管理患者;患者可以节约就诊时间,减轻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2中医综合治疗能够缓解SCLC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并且可以改善SCLC患者的预后,对SCLC患者防治复发转移有一定的优势,这一优势在广泛期患者中更能体现。经过互联网+分析的数据能更客观反映中药防治SCLC的一些现状。
刘晓芳,金昌凤,魏一强,赵静,孙素芹,高磊,李义君[10](2019)在《中药逐水饮对小鼠Lewis肺癌胸腔积液模型积液生成及Th17免疫平衡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中药逐水饮对小鼠Lewis肺癌胸腔积液模型积液生成及Th17细胞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逐水饮组、顺铂组、逐水饮+顺铂组。采用胸腔注射Lewis肺癌单细胞悬液的方法建立小鼠Lewis肺癌胸腔积液模型。给药结束处死小鼠,记录模型小鼠恶性胸腔积液(MPE)体积、胸壁转移瘤计数、转移瘤质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法检测MPE和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百分比,ELISA法检测MPE和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逐水饮组、顺铂组和逐水饮+顺铂组小鼠MPE体积、胸壁转移瘤数目减少(P <0.05),转移瘤质量减轻(P <0.05),生存期延长(P <0.05),其中逐水饮+顺铂组变化更加明显(P <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百分比及IL-17、IL-23水平降低(P <0.05),Treg细胞百分比及TGF-β1水平升高(P <0.05);与模型组比较,逐水饮组、顺铂组和逐水饮+顺铂组小鼠MPE和外周血中Th17细胞百分比及IL-17、IL-23水平升高(P <0.05),MPE中Treg细胞百分比及TGF-β1水平降低(P <0.05);逐水饮+顺铂组小鼠MPE和外周血中Th17细胞百分比及IL-17/IL-23水平高于逐水饮组,Treg细胞百分比及TGF-β1水平低于逐水饮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模型小鼠MPE中Th17、Treg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其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百分比(P <0.05)。结论中药逐水饮能够抑制小鼠MPE生成,纠正Th17细胞失衡,减轻MPE微环境免疫抑制状态,增强小鼠对肿瘤的免疫作用。
二、恶性胸腔积液中医药治疗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恶性胸腔积液中医药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探讨恶性胸腔积液治疗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 MPE与广义“痰饮”的关联 |
1.1 外在表现相似 |
1.2 内在病机相仿 |
2 从“温药和之”理论治疗MPE |
2.1 探讨“温药和之”释义及内涵 |
2.2 探讨“温药和之”治疗MPE |
2.2.1 病势和缓,温药调和,固本清源 |
2.2.2病势危骤,活用诸法,速去水饮 |
2.2.3 因人制宜,巧用峻药,固护正气 |
3 验案举隅 |
4 结语 |
(3)315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回顾性队列研究及生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
1. 晚期肺癌病因病机 |
2.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证型分析 |
3.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药治疗 |
4.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Ⅳ期非小细胞肺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进展 |
1.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 |
2. 总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研究一 回顾性队列研究 |
1. 病例基本情况及队列基线分析 |
2. 整体OS及PFS结果 |
3. 三组队列的OS及PFS统计结果 |
研究二 生存分析 |
1. 单因素分析 |
2. 多因素生存分析 |
讨论 |
1.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2. 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
3. 肿瘤一般特征分析 |
4. 治疗因素分析 |
5.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利水活血方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临床观察指标及评价 |
4 统计学方法 |
5 结果 |
讨论 |
1 西医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认识 |
2 中医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认识 |
3 从瘀水互结证论治恶性胸腔积液 |
4 研究结果分析 |
5 安全性评价 |
6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恶性胸腔积液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扶正解毒祛瘀法”参与治疗小细胞肺癌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资料收集 |
1.5 观察指标 |
1.6 用药规律分析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临床资料特点 |
2.2 生存分析 |
2.3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
2.4 基于“扶正解毒祛瘀法”治疗SCLC用药规律初探 |
3 讨论 |
3.1 单因素生存分析 |
3.2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
3.3 基于扶正解毒祛瘀法治疗SCLC用药规律初探 |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
1 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进展 |
1.1 “扶正解毒祛瘀法”联合化疗治疗SCLC进展 |
1.2 “扶正解毒祛瘀法”联合放疗治疗SCLC进展 |
1.3 “扶正解毒祛瘀法”联合免疫治疗SCLC进展 |
2 中医各家对小细胞肺癌的辨证论治经验 |
2.1 中医各家SCLC的病机认识及治疗原则 |
2.2 中医各家SCLC辨治经验 |
3 小结 |
综述二 小细胞肺癌免疫及靶向药物相关治疗研究进展 |
1 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 |
2 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
2.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 |
2.2 P53 肿瘤疫苗 |
3 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或免疫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
3.1 早期靶向药物或免疫药物治疗药物 |
3.2 抗血管生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3.3 凋亡因子 |
3.4 Aurora激酶抑制剂 |
3.5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
3.6 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癌症干细胞抑制剂 |
3.7 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 |
3.8 新型靶向药物的诞生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认识 |
1.1 病因病机 |
1.2 治则治法 |
2 西医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认识 |
2.1 发病机制 |
2.2 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及其局限性 |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3.1 口服中药汤剂联合胸腔灌注治疗 |
3.2 中成药注射液与化疗药物胸腔灌注 |
3.3 中药贴敷联合化疗药物胸腔灌注 |
4 小结及展望 |
(7)中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评价及用药规律分析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中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评价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 |
1.2 纳排标准 |
1.3 文献筛选 |
1.4 质量评价 |
1.5 数据提取 |
1.6 数据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文献筛选结果 |
2.2 研究基本特征 |
2.3 文献质量评价 |
2.4 meta分析结果 |
3 小结 |
第二部分 单纯中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用药规律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 |
1.2 纳排标准 |
1.3 数据规范化 |
1.4 数据库建立 |
1.5 数据挖掘 |
2 研究结果 |
2.1 频数分析结果 |
2.2 聚类分析结果 |
2.3 关联规则统计结果 |
3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WHO实体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 |
附录2 RECIST实体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 |
附录3 Karnofsky(KPS)评分标准 |
综述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
1 治疗方式 |
1.1 单纯中医药治疗 |
1.2 中医药配合治疗 |
1.3 针对并发症治疗 |
2 治疗手段 |
2.1 内治法 |
2.2 外治法 |
2.3 综合治法 |
3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NSCLC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医证型和客观指标及miRNA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综述 |
综述一 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中医研究进展 |
一、病名 |
二、病因病机 |
三、辨证分型 |
四、中医治疗进展 |
五、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与临床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进展 |
一、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分化、分期、转移、基因突变相关性的研究 |
二、中医证型与临床理化指标相关性的研究 |
三、中医证型与生存期的研究 |
四、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临床理化指标及miRNA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
一、临床理化指标 |
二、miRNA |
三、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前言 |
第一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研究方法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一般资料 |
二、肿瘤相关信息 |
三、理化指标 |
四、治疗方案 |
五、生存期 |
六、小结 |
第三节 讨论 |
一、一般资料及肿瘤相关信息 |
二、临床理化指标 |
三、治疗方案 |
四、生存期 |
第三章 实验研究 |
前言 |
第一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
三、测序数据分析流程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两组miRNA表达差异分析 |
二、两组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GO富集分析 |
三、两组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KEGG富集分析 |
四、小结 |
第三节 讨论 |
一、两组miRNA表达差异分析 |
二、两组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GO富集分析 |
三、两组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KEGG富集分析 |
结语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的创新性 |
三、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9)基于互联网+中医慢病管理模式对小细胞肺癌的生存和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综述一 “互联网+”中医慢病管理模式研究 |
1 慢病与慢病管理模式 |
2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慢病管理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小细胞肺癌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1 小细胞肺癌的流行病学 |
2 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及分期 |
3 小细胞肺癌现代医学治疗研究概述 |
4 小细胞肺癌中医治疗研究概述 |
5 SCLC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研究方法 |
1 研究对象及来源 |
2 纳入标准 |
3 排除标准 |
4 剔除标准 |
5 诊断标准 |
6 研究设计 |
7 治疗方案 |
8 观察指标 |
9 疗效评价 |
10 互联网+平台使用效果评价 |
11 随访 |
12 安全性评价 |
13 统计分析 |
研究结果 |
1 基线资料 |
2 生存分析 |
3 单因素分析 |
4 KP8评分变化 |
5 NCI不良反应总分均值比较 |
6 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
7 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使用情况 |
小结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医临床症状量表 |
附录2 NCI不良反应 |
附录3 病例数据采集(CRF表)部分内容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中药逐水饮对小鼠Lewis肺癌胸腔积液模型积液生成及Th17免疫平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试药与仪器 |
1.3 细胞传代及Lewis肺癌单细胞悬液制备 |
1.4 动物分组及小鼠Lewis肺癌胸腔积液模型建立 |
1.5干预方法 |
1.6 样本采集 |
1.7 观察项目 |
1.8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各组胸腔解剖及CT检查结果 |
2.2 各组小鼠MPE体积、胸壁转移瘤数、转移瘤质量及生存期比较 |
2.3 各组MPE及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百分比比较 |
2.4 各组MPE及外周血中IL-17、IL-23、TGF-β1因子表达水平比较 |
3 讨论 |
四、恶性胸腔积液中医药治疗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探讨恶性胸腔积液治疗思路[J]. 樊柄杰,周彤,李铮,李经蕾,侯炜.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11)
- [2]自拟逐水方外敷联合胸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J]. 王芳,胡岗,林麟,詹军勇,黄佩茹. 中国医师杂志, 2021(09)
- [3]315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回顾性队列研究及生存分析[D]. 李沛瑾.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利水活血方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D]. 赵智圆.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扶正解毒祛瘀法”参与治疗小细胞肺癌的回顾性研究[D]. 孙一丹.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研究进展[J]. 孟双双,张志涛,王文静,刘非.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1(01)
- [7]中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评价及用药规律分析初探[D]. 沈琦.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NSCLC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医证型和客观指标及miRNA的相关性研究[D]. 郑俊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基于互联网+中医慢病管理模式对小细胞肺癌的生存和预后因素分析[D]. 何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中药逐水饮对小鼠Lewis肺癌胸腔积液模型积液生成及Th17免疫平衡的影响[J]. 刘晓芳,金昌凤,魏一强,赵静,孙素芹,高磊,李义君. 中国中医急症,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