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学管理手段推进“双高”矿山建设

强化科学管理手段推进“双高”矿山建设

一、强化科学管理手段 促进“双高”矿井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鄢德恒,谢鹏飞[1](2018)在《浅谈科技创新与管理在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是顺应煤炭行业发展的趋势,开展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既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煤炭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煤炭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2017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稳步健康发展,煤炭行业经过调结构、去产能和释放先进产能,保障了煤炭供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宁德春[2](2009)在《矿井建设项目安全事故机理与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国际建筑安全形势比较严峻的背景下,中国煤炭建设进入新一轮建设高潮,其中矿井建设项目安全事故频发。矿井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矿井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既不同于生产矿井,又不同于地面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的安全管理。矿井建设项目是一项大型综合性工程,主体工程处于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下,岩层松软、富水、含瓦斯,赋存条件复杂;与生产矿井相比,由于首次揭开煤层岩层,遇水害、煤岩突出、瓦斯突出等的危险性更高;与地面建筑施工相比,施工空间狭小、施工机具笨重、操作视野差,作业环境更为复杂;矿建项目作业群体受教育程度更低、工人的熟练程度更低、工作强度更高、施工涉及爆破作业,同时矿井建设项目参与方与管理主体较多、项目组织的稳定性差、安全管理的难度更高,造成安全管理的模式与生产矿井存在极大差别,危险程度更大,故需要关注矿井建设项目安全事故机理和控制对策研究。论文认为矿井建设项目安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具有复杂性特征:安全系统特别复杂,由相互依赖的多个子系统组成,具有非线性、高度动态性、开放性和相互作用性,安全系统涉及多重反馈过程,包含软硬数据信息,并对安全政策和安全措施具有抵制性。借鉴传统木桶理论,利用安全熵的概念探索性地建立了安全木桶模型,论文提出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项目的观点。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解析了矿井建设项目安全系统结构,把矿建项目安全系统划分为现场作业层、安全保障层、决策管理层和监督规范层四个结构层次,界定了安全事故机理中的行为主体。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瓦斯、提升运输、透水、顶板、运输、高处坠落、模板坍塌和中毒窒息8类安全事故致因层次结构模型,分析了其安全事故致因机理,给出了相应事故致因机理图,并利用安全木桶模型和安全系统结构层次结论分析了事故致因机理和影响效应。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8类矿建项目安全事故突变机理模型,揭示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理:矿井建设项目安全事故是项目安全木桶出现环境短板、管理短板、设备短板和人员短板的耦合结果,安全系统四个结构层产生的不安全行为的耦合效应是导致项目安全度下降的原因,当项目安全度低于阈值时就会发生瓦斯、井筒提升、透水、顶板、运输、高处坠落、模板坍塌和中毒和窒息等安全事故。在矿井建设项目安全事故机理基础上提出了不安全行为耦合论:安全事故是安全系统的现场作业层、安全保障层、决策管理层和监督规范层四个结构层次所产生的不安全行为的耦合结果,丰富了安全事故致因理论。构建了矿井建设项目不安全行为对项目安全度影响机理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发现了不安全行为的四个中介变量“安全投入、安全外部监督、安全沟通和安全检查”四个外源潜变量对项目安全度的三个中介变量“安全环境、安全设备和安全管理”三个内生潜变量的影响路径,从实证角度验证了安全系统不同结构层的不安全行为对项目安全度的影响机理。利用SOM神经网络实现了矿井建设项目安全事故特征与事故类别之间的高度非线性映射,利用映射结果证实了不安全行为中工人因子、设备因子、环境因子和管理因子的耦合会导致相应安全事故的发生,可以利用该机理进行安全事故预测。提出安全集成控制的观点,给出了矿井建设项目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和系统开发关键技术建议,以加强对矿井建设项目安全事故的控制。该论文有图67幅,表91个,参考文献225篇。

本报记者 赵云丽[3](2008)在《漳村煤矿 光耀太行》文中指出谁谓河广 灵秀的三晋大地,辽阔的田野、百里的煤海,纯朴、自然,粗犷、野性,英雄、浪漫。 驻车太行,遥望50年时光的长长背影,2008年的漳村煤矿,让我们在悠远的神话中遐想,在现代的效率与速度间穿行。 “五千年何其幽远,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郭锐,黄玉波[4](2007)在《加快发展第一生产力 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关于鹤矿集团公司科技创新的研究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加强自主创新、推进技术进步,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首要推动力量,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鹤矿集团要实现今后“六年三步走”发展战略,全面完成“十一五”时期的各项任务和目标,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切实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推进企业技术进步。

刘衍杰,黄玉波[5](2006)在《关于鹤岗矿业集团科技创新的思考》文中认为

张建平[6](2006)在《双高矿区可持续发展复杂系统预警理论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首先在剖析我国煤炭工业双高矿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科学发展观,围绕双高矿区人、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研究,重点研究了双高矿区协调发展的复杂系统、复杂系统评价体系及模型、复杂系统预警及诊断模型。其次,对山西省五大双高矿区进行了实证研究,依据诊断控制提出了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措施。最后,对我国煤炭工业双高矿区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战略规划,提出了建立双高矿区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的战略目标。为政府宏观调控建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明确的方法指导。 第一章在分析我国双高矿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明了本文研究的出发点,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和不足,阐述了本文研究方法和意义,建立了本文的研究体系。 第二章系统地分析了双高矿区可持续发展及复杂系统的基本理论,对双高矿区进行了界定,对双高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提出了适应双高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复杂系统,并明确了该系统的构成要素、系统结构,进一步分析了预警的涵义,指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晋华宫矿[7](2005)在《依靠科技进步 推行超前管理 促进薄煤层高产高效工作面建设稳步发展》文中研究表明晋华宫矿是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惟一的多井口大型矿井。该矿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12.5km 处,地处五周山下,十里河畔,与驰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隔河相望。晋华宫矿井田面积广阔,井田东西宽0.5~ 7.5km,南北长12km,总面积41km2。井田内

章之燕[8](2005)在《开滦矿区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开滦集团公司现有10个矿井,3个煤炭生产公司,即:精煤公司、煤业公司、蔚州公司。矿区跨越了三个世纪,现有开采一百多年的老矿,也有上世纪80年代建成投产的较先进矿井。自实施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以来,积极探索和研究具有自己发展特色的高产高效、集约化发展道路,制定了“总体规划、分类指导、全面提高”的高产高效发展战略。完善研究了符合地质条件开采配套技术。加快了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通过“煤炭生产基地”建设,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益,壮大了企业实力,为我国煤炭企业建设、发展及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王亮[9](2004)在《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在研究可持续发展理论、集约化生产理论、现代企业制度理论等理论的基础上,进而得出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对我国煤炭工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分析我国高产高效矿井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将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理论有效地结合起来,提出了——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与管理模式的研究。 当今世界先进采煤国家在实现综采机械化的基础上,迅速向矿井生产的高度集中和工作面高产高效方面发展,而我国煤矿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用人多、效率低、经济效益差、安全状况不稳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论证了我国煤矿必须努力提高生产集约化程度,通过不断的深化改革来实现矿井的高产高效,实现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本文在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理论中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不仅在理论上建立了一套全新的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管理模式,界定了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的内涵,同时对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管理模式进行应用研究,对神华集团榆家梁煤矿的管理模式进行实例分析,并针对现阶段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与管理模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白景宏[10](2004)在《高产高效矿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提出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矿井的生产布局、生产系统、技术装备、灾害处理、信息传输等诸多专业领域,而且还涉及到矿井生产管理和经营等问题。 为深入了解矿井高产高效的内涵和本质,需要对其产量和效益进行科学的量化分解。因此,本论文从矿井生产的各个环节出发,运用灰色系统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建立一套综合评价矿井高产高效的指标体系,并通过量化的指标值来全面评价矿井赋存、生产、技术、管理、绩效、安全、环境等环节。对矿井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的深入了解,成为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和有的放矢地制定矿井宏观调控与管理政策的先决条件,也为进一步制定高产高效矿井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从微观来看,通过对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高产高效矿井的科学定量评估,可以使各矿井的优势、劣势一目了然,为各矿的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以在不同矿井之间进行比较,系统、综合、直观地评价各矿井的综合实力,从而确定该矿井的相对地位和相对差异。 高产高效矿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煤层赋存评价指标、矿井生产效率评价指标、技术评价指标、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安全评价指标、环境评价指标和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七大体系组成。在此基础上,又选取一系列子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

二、强化科学管理手段 促进“双高”矿井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强化科学管理手段 促进“双高”矿井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科技创新与管理在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科技创新与管理的实施背景
    2.1 煤炭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
    2.2 国家宏观政策和战略性引领发展的要求
    2.3 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重要手段
3 科技创新与管理在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中的应用
    3.1 基本内涵
    3.2 目前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3 科技创新与管理在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中的具体做法
        3.3.1 理清思路, 明确矿井发展的方向
        3.3.2 科技创新是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前提
        3.3.2. 1 健全完善技术创新责任体系
        3.3.2. 2 联合共赢, 协助创新
        3.3.3 技术进步是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基础
    3.4 强化创新管理是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保障
        3.4.1 明确目标, 严实管理
        3.4.2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 科学合理利用人才
        3.4.3 优化区队人员结构, 努力打造过硬的一线队伍
        3.4.4 狠抓正规循环作业, 保证高产稳产
        3.4.5 强化现场管理
        3.4.6 地质技术保障
        3.4.6. 1 地质保障
        3.4.6. 2 技术保障
        3.4.7 狠抓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3.4.8 强化生产调度管理
        3.4.9 加强成本控制
        3.4.1 0 狠抓煤质、综合回收率和销售管理
        3.4.1 1 加强环境治理, 坚持绿色发展
4 结束语

(2)矿井建设项目安全事故机理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INTRODUCTION)
        1.1.1 选题背景(Research Backgrounds)
        1.1.2 研究目标(Research Objectives)
        1.1.3 研究意义(Research Significance)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1.2.1 国外研究现状(Abroad Research Status)
        1.2.2 国内研究现状(Domestic Research Situation)
        1.2.3 矿井生产安全管理研究现状(Research Situation of Coal Mining Safety Management)
        1.2.4 简要评论(Brief Comments)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RESEARCH THINKING, METHODS AND TECHNIQUE ROUTE )
        1.3.1 重要概念界定(Definition of Key Concepts)
        1.3.2 研究技术路线(Research Technique Route)
        1.3.3 研究思路(Research Thinking)
        1.3.4 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s )
    1.4 本章小结(PHRASE SUMMARY)
2 矿井建设项目安全系统的复杂性探讨
    2.1 矿井建设项目安全系统复杂性的特征(SAFETY SYSTEM FEATURES OF COMPLEXITY IN MINE CONSTRUCTION PROJECT)
        2.1.1 特别复杂,由相互依赖多个子系统组成社会技术系统(Safety System Is Extremely Complex, Social-technical System Consisting of Multiple Interdependent Sub-systems)
        2.1.2 安全系统具有高度动态性(Safety System Is Highly Dynamic)
        2.1.3 安全系统涉及多重反馈过程(Safety System Involves Multiple Feedback Processes)
        2.1.4 安全系统的子系统间的非线性关系(Safety Sub-systems Involve Nonlinear Relationships)
        2.1.5 安全系统包含软硬数据信息(Safety System Involve Both “Hard” and “Soft” Information)
        2.1.6 安全系统对安全政策和措施的抵制性(Safety System Tends to Resist the Safety Policy and Measures)
        2.1.7 安全系统对安全变量变动的不敏感性(Safety System Isn’t Sensitive to the Fluctuation of Safety Variables)
    2.2 矿井建设项目安全系统复杂性的来源(REASONS OF SAFETY SYSTEM COMPLEXITY IN MINE CONSTRUCTION PROJECT
        2.2.1 工作性质(Work Characters)
        2.2.2 组织结构上的缺陷(Defect of Organization Structure)
        2.2.3 项目管理方式(Style of Project Management)
        2.2.4 人的因素(Human Factors)
        2.2.5 矿井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投入不足(Input Insufficiency of Safety Facilities in Mine Construction Project)
    2.3 安全木桶(SAFETY CASK)
        2.3.1 安全木桶模型(Safety Cask Model)
        2.3.2 安全木桶对系统可靠性的解释(Explanation of System Reliability to Safety Cask)
        2.3.3 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项目的安全木桶模型讨论(Discussions on the Safety Cask Model in the Intrinsically Safe Mine Construction Project)
    2.4 本章小结(PHRASE SUMMARY)
3 矿井建设项目安全系统结构分析
    3.1 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3.1.1 系统结构的有向图示法(Diagrammatic Representation of System Structure)
        3.1.2 有向图的矩阵描述(Matrix Description of Digraph)
        3.1.3 邻接矩阵的性质(Characters of Adjacency Matrix)
        3.1.4 可达矩阵的性质(Characters of Reachable Matrix)
    3.2 矿井建设项目安全系统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OF SAFETY SYSTEM IN MINE CONSTRUCTION PROJECT)
        3.2.1 系统结构要素分析(Factor Analysis of System Structure)
        3.2.2 建立邻接矩阵(Adjacency Matrix Building)
        3.2.3 可达矩阵运算(Reachable Matrix Computation)
        3.2.4 对可达矩阵进行分解(Decomposition of Reachable Matrix)
        3.2.5 矿井建设项目安全系统解释结构模型( 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of Safety System)
    3.3 本章小结(PHRASE SUMMARY)
4 矿井建设项目安全事故致因机理分析
    4.1 常见事故致因理论和模型(COMMON ACCIDENT-CAUSING THEORY AND MODEL)
    4.2 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事故致因机理分析(ACCIDENT-CAUSING MECHANISM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MODIFIE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4.3 矿井建设项目安全事故致因机理分析(ACCIDENT-CAUSING MECHANISM ANALYSIS OF SAFETY ACCIDENTS IN MINE CONSTRUCTION PROJECT)
        4.3.1 瓦斯事故致因机理分析(Accident-Causing Mechanism Analysis of Gas Accident)
        4.3.2 井筒提升事故致因机理分析(Accident-Causing Mechanism Analysis of Hoisting Conveyance Accident)
        4.3.3 透水事故致因机理分析(Accident-Causing Mechanism Analysis of Water Accident)
        4.3.4 顶板事故致因机理分析(Accident-Causing Mechanism Analysis of Roof Accident)
        4.3.5 运输事故致因机理分析(Accident-Causing Mechanism Analysis of Haulage Accident)
        4.3.6 高处坠落事故致因机理分析(Accident-Causing Mechanism Analysis of Falling )
        4.3.7 模板坍塌事故致因机理分析(Accident-Causing Mechanism Analysis of Formwork Collapse)
        4.3.8 中毒和窒息事故致因机理分析(Accident-Causing Mechanism Analysis of Poison and Asphyxia Accident)
    4.4 本章小结(PHRASE SUMMARY)
5 矿井建设项目安全事故突变机理分析
    5.1 系统动力学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SYSTEM DYNAMICS APPLICATION IN PROJECT MANAGEMENT)
    5.2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矿井建设项目安全事故突变机理模型和仿真研究 (CATASTROPHIC MECHANISM MODEL AND SIMULATION OF MINE CONSTRUCTION SAFETY ACCIDENTS ON THE BASIS OF SYSTEM DYNAMICS)
        5.2.1 瓦斯事故突变机理模型(Catastrophic Mechanism Model of Gas Accident)
        5.2.2 井筒提升事故突变机理模型(Catastrophic Mechanism Model of Hoisting Conveyance Accident)
        5.2.3 透水事故突变机理模型(Catastrophic Mechanism Model of Water Accident)
        5.2.4 顶板事故突变机理模型 (Catastrophic Mechanism Model of Roof Accident)
        5.2.5 运输事故突变机理模型(Catastrophic Mechanism Model of Haulage Accident)
        5.2.6 高处坠落事故突变机理模型(Catastrophic Mechanism Model of Falling Accident)
        5.2.7 模板坍塌事故突变机理模型(Catastrophic Mechanism Model of Formwork Collapse Accident)
        5.2.8 中毒和窒息事故突变机理模型(Catastrophic Mechanism Model of Poision and Asphyxia Accident)
        5.2.9 不安全行为耦合论(Coupling Theory of Unsafe Behavior)
    5.3 本章小结(PHRASE SUMMARY)
6 矿井建设项目中不安全行为对安全度的影响机理研究
    6.1 矿井建设项目中的不安全行为概述(SUMMARY OF UNSAFE BEHAVIOR IN MINE CONSTRUCTION PROJECT)
        6.1.1 矿井建设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Analysis of Workers’ Unsafe Behavior in Mine Construction)
        6.1.2 矿井建设项目安全员的不安全行为分析(Analysis of Safe Officers’ Unsafe Behavior in Mine Construction)
        6.1.3 矿建项目经理的不安全行为分析(Analysis of Project Managers’ Unsafe Behavior in Mine Construction)
        6.1.4 矿井建设企业的不安全行为分析(Analysis of Companys’ Unsafe Behavior in Mine Construction)
        6.1.5 矿井建设项目监理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分析(Analysis of Supervising Staffs’ Unsafe Behavior in Mine Construction)
        6.1.6 矿井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的不安全行为分析(Analysis of Clients’ Unsafe Behavior in Mine Construction)
    6.2 方法和调查问卷(METHOD AND QUESTIONAIRE)
        6.2.1 问卷调查(Questionnaire)
        6.2.2 调查问卷统计描述( Statistical Description of Questionnaire)
    6.3 结果和讨论(OUTCOMES AND DISCUSSIONS)
        6.3.1 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Questionnaire)
        6.3.2 不安全行为指数和安全度指数(Unsafe Behavior Index and Safety Degree Index)
        6.3.3 不安全行为对安全度的影响机理假设检验(Hypothesis Test of Effect Mechanism of Unsafe Behavior on Safety Degree)
    6.4 不安全行为对安全度的影响路径机理(EFFECT PATH MECHANISM OF UNSAFE BEHAVIOR ON SAFETY DEGREE)
        6.4.1 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6.4.2 不安全行为对安全度的影响机理结构模型( Mechanism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f Effect of Unsafe Behavior on Safety Degree)
        6.4.3 模型拟合结果(Outcomes of Model Fitting)
        6.4.4 结果分析与讨论(Results Analysis and Discussions)
    6.5 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动态进化机理博弈解释(MECHANISM INTERPRETATION ON THE WORKERS’ UNSAFE BEHAVIOR ON THE BASIS OF DYNAMIC EVOLUTION GAME)
        6.5.1 工人与工友间不安全行为动态博弈假设(Hypothesis of Dynamic Evolution Game Between Workers and Workmate)
        6.5.2 工人违章与工友制止博弈得益矩阵(Game Profit Matrix of worker and workmate)
        6.5.3 工友制止工人违章的复制动态进化机理模型( Dynamic Replication Evolution Mechanism Model of Workmate Refraining Worker’s Peccancy)
        6.5.4 工人违章的复制动态进化机理模型(Dynamic Replication Evolution Mechanism Model of Worker’s Breaking Regulations)
    6.6 本章小结(PHRASE SUMMARY)
7 矿井建设项目安全事故的预测机理与控制研究
    7.1 基于SOM 神经网络的矿井建设项目事故预测机理(MINE CONSTRUCTION ACCIDENT FORECAST MECHANISM ON THE BASIS OF SOM NEURAL NETWORK)
        7.1.1 SOM 神经网络(SOM Neural Network)
        7.1.2 矿井建设项目事故预测机理(Mine Construction Accident Forecast Mechanism)
        7.1.3 本节小结(Phrase Summary)
    7.2 矿井建设项目安全事故中不安全行为的管理手段研究(STUDY ON THE MANAGEMENT METHOD FOR THE UNSAFE BEHAVIOR OF SAFETY ACCIDENTS IN MINE CONSTRUCTION PROJECT)
        7.2.1 常见安全管理手段类型(Common Safety Management Method)
        7.2.2 非结构性模糊决策方法( Non - structural Fuzzy Decision-making Method)
        7.2.3 矿井建设项目安全事故不安全行为管理手段的选择(Selection of Management Method for the Unsafe Behavior of Safety Accidents in Mine Construction Project)
        7.2.4 矿井建设项目中不安全行为管理手段对安全系统的影响分析 (Analysis of Management Method for the Unsafe Behavior on the Safety System in Mine Construction Project)
        7.2.5 本节小结(Phrase Summary)
    7.3 矿井建设项目安全事故的安全集成控制研究(STUDY ON THE SAFETY INTEGRATION CONTROL OF SAFETY ACCIDENTS IN MINE CONSTRUCTION PROJECT)
        7.3.1 矿井建设项目安全事故控制需要引入安全集成控制(Safety Accidents Control Needs the Introduction of Safety Integration Control in Mine Construction Project)
        7.3.2 矿井建设项目不安全行为集成控制信息系统(Unsafe Behavior Integration Control Information System for Mine Construction Project)
        7.3.3 本节小结(Phrase Summary)
    7.4 本章小结(PHRASE SUMMARY)
8 结论及创新点
    8.1 结论(CONCLUSION)
    8.2 创新点(INNOVATION POINTS)
    8.3 研究展望(RESEARCH PROSPECT)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双高矿区可持续发展复杂系统预警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 问题的提出
        1.1.1 人未来长相预测的启示
        1.1.2 双高矿区可持续发展复杂系统的类比联想
    2 双高矿区可持续发展复杂系统的相关理论综述
        1.2.1 我国双高矿区经济发展现状综述
        1.2.2 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综述
        1.2.3 复杂系统理论研究综述
        1.2.4 双高矿区可持续发展复杂系统研究综述
    3 亟待解决的问题
    4 双高矿区可持续发展复杂系统的基本内容
    5 本文研究方法及意义
        1.5.1 研究方法概要
        1.5.2 双高矿区可持续发展复杂系统方法论的基本思路
        1.5.3 本文研究意义
第二章 我国煤炭工业双高矿区可持续发展复杂系统
    2.1 双高矿区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2.1.1 双高矿区界定
        2.1.2 我国煤炭工业双高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2.2 双高矿区可持续发展复杂系统理论
        2.2.1 煤炭工业双高矿区可持续发展复杂系统的基本概念
        2.2.2 双高矿区可持续发展复杂系统的主要特征
        2.2.3 双高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构成及要素分析
        2.2.4 双高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复杂系统结构
        2.2.5 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衡量
        2.2.6 双高矿区可持续发展复杂系统预警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双高矿区可持续发展复杂系统评价方法及模型
    3.1 复杂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及步骤
        3.1.1 复杂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3.1.2 复杂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步骤
    3.2 评价指标体系
    3.3 评价方法
        3.3.1 层次分析(AHP)方法
        3.3.2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3.3.3 集成评价方法
    3.4 双高矿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
        3.4.1 双高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与模型
        3.4.2 评价标准
        3.4.3 权重的确定
        3.4.4 双高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模糊评判
        3.4.5 使用指标体系时应注意的问题
    3.5 集成评价方法的缺点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高矿区可持续发展复杂系统预警方法及模型
    4.1 研究思路
    4.2 预警系统设计概述及方法
        4.2.1 双高预警系统概述
        4.2.2 双高矿区可持续发展预警
        4.2.3 复杂系统预警诊断系统设计
        4.2.4 一般预警系统存在的问题
        4.2.5 预警诊断设计
    4.3 双高矿区可持续发展复杂系统预警方法分析
        4.3.1 基于双高矿区的自回归条件异方差(ARCH)预警方法
        4.3.2 基于双高矿区的神经网络(ANN)预警方法
        4.3.3 基于双高矿区的系统动力学(SD)预警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双高矿区可持续发展复杂系统实证研究
    5.1 可持续发展评价实证
        5.1.1 评价数据收集及整理
        5.1.2 权重的确定
        5.1.3 实证过程
        5.1.4 实证结果
    5.2 系统预警诊断模型实证
        5.2.1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5.2.2 模型实证结果
        5.2.3 诊断政策方案设定
        5.2.4 分析和讨论
        5.2.5 政策建议
    5.3 双高矿区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的计算机实现
        5.3.1 预警系统实证流程
        5.3.2 系统主要功能
        5.3.3 系统主要模块
        5.3.4 系统测试方法及内容
        5.3.5 测试结果
        5.3.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构筑双高矿区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园
    6.1 双高矿区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6.1.1 循环经济的概念
        6.1.2 双高矿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
        6.1.3 双高矿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
    6.2 建立生态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
    6.3 双高矿区生态工业园区的结构
    6.4 构筑双高矿区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战略
        6.4.1 法制体系战略
        6.4.2 宏观调控战略
        6.4.3 微观管理战略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工作
    7.2 主要结论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编教材及专着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完成的研究报告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工作
论文独创性说明

(9)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与管理模式的研究
    一 文献综述
        1 问题的提出
        2 论文的观点及题目
        3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4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结构
        (1) 本文的研究方法
        (2) 本文的研究结构
        5 本文的创新点和主攻方向
    二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概述
        1 世界煤炭工业高产高效矿井发展概况
        (1) 世界先进采煤国高产高效矿井发展现状
        (2) 世界先进采煤国高产高效矿井现阶段的特点
        2 我国煤炭工业高产高效矿井的诞生及发展
        (1) 高产高效矿井的诞生
        (2)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取得的成绩与发展趋势
    三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管理模式的理论研究
        1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理论依据
        (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 集约化生产理论
        (3) 现代企业制度
        2 现代管理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1) 现代管理的人本化趋势
        (2) 现代管理的整体化趋势
        (3) 现代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趋势
        (4) 现代管理的法治化趋势
        (5) 现代管理的民主化趋势
        (6) 现代管理手段的信息化趋势
        (7) 既竞争又合作的趋势
        (8) 现代管理的科学化
        (9) 权变管理
        (10) 管理效果最优化
        3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内涵
        (1) 高产高效矿井概念
        (2)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内涵
        (3) 高产高效矿井的特点
        4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基本管理模式
        (1) 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四个基本管理模式
        (2) 四个基本管理模式的启示
    四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管理模式的应用及对策
        1 应用实例分析--神华集团榆家梁煤矿管理模式
        (1) 榆家梁煤矿模式的形成及特点
        (2) 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基本思路
        (3) 榆家梁煤矿模式的启示
        2 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与管理模式的对策
        (1) 转换高产高效矿井内部经营管理模式
        (2) 依靠科技进步,建设高产高效矿井
        (3) 加强人才培养,实施“素质工程”,优化劳动者素质
        (4) 大力发展多种经营
        (5) 适应市场需要,加强煤质管理,增加产品种类
        (6) 夯实管理基础,全面贯彻ISO9002质量体系标准,推动高产高效矿井全面质量管理
        (7) 在管理手段上广泛应用计算机,现代化网络通讯技术,实现生产系统自动化和集中化控制
        (8) 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安全装备水平,避免发生重大、特大安全事故
        (9) 加强国内外高产高效矿井的合作与交流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成果
致谢
参考资料

(10)高产高效矿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综述
    (1) 我国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现状
    (2) 选题意义
二 资源地质赋存及地理投资环境对高产高效矿井的影响
    1 煤炭资源赋存评价指标
    2 地理投资环境评价指标
    3 煤炭资源赋存分级分类评价指标
三 矿井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1 工作面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
        (1) 合理开采模式
        (2) 工作面最佳生产能力
        (3) 采掘机械化水平
        (4) 提升运输系统
        (5) 辅助运输
    2 综采工作面安全性评价指标
    3 工作面煤层地质条件开采工艺性评价
四 高产高效矿井技术评价指标体系
    1 我国矿井开采技术发展状况概述
        (1) 我国煤矿开采技术发展概况
        (2) 煤矿井工开采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
        (3) 开采技术发展方向探讨
    2 高产高效矿井技改方案评价指标体系
        (1) 传统矿井技改方案评价标准的缺陷
        (2) 矿井技术改造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 高产高效矿井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1) 矿井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实践意义
        (2) 矿井高产高效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4 矿井知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1) 知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 部分指标涵义阐述
五 高产高效矿井经营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1 高产高效矿井效益评价指标
        (1) 经济效益指标
        (2) 社会效益指标
        (3) 市场环境指标
        (4) 矿井环境效益指标
        (5) 指标评价值的确定及归-化处理
    2 高产高效矿井管理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六 高产高效矿井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1 构建煤矿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1) 对目前煤矿安全管理评价指标的反思
        (2) 煤矿安全系统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 矿井火灾危险评价指标体系
        (1) 采空区煤炭自燃危险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2) 煤巷煤炭自燃评判指标体系
        (3) 煤炭自燃危险性等级划分
        (4) 煤炭自燃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优点
    3 矿井瓦斯安全状况评价指标体系
        (1) 国内外瓦斯突出日常预测预报工作概述
        (2) 瓦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
    4 煤矿顶板事故评价指标体系
    5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综合评判指标
        (1) 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指标
        (2) 煤矿通风安全综合评价方法
        (3) 部分指标涵义阐述
七 高产高效矿井环境指标评价体系
    1 高产高效矿井面临的环境问题
        (1) 煤炭工业片面强调高产高效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2) 矿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 指标选取的方法及指标权重的确定
        (4) 煤炭开采潜在土地破坏程度的具体指标分析
    2 高产高效矿井应对污染,改善环境对策研究
八 高产高效矿井的可持续发展评价
    (1) 建立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2) 建立矿井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3)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4) 使用指标体系时应注意的问题

四、强化科学管理手段 促进“双高”矿井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科技创新与管理在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中的应用[J]. 鄢德恒,谢鹏飞. 科技与创新, 2018(10)
  • [2]矿井建设项目安全事故机理与控制研究[D]. 宁德春. 中国矿业大学, 2009(03)
  • [3]漳村煤矿 光耀太行[N]. 本报记者 赵云丽. 中国企业报, 2008
  • [4]加快发展第一生产力 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关于鹤矿集团公司科技创新的研究与思考[A]. 郭锐,黄玉波. 2007煤炭经济研究文选, 2007
  • [5]关于鹤岗矿业集团科技创新的思考[J]. 刘衍杰,黄玉波. 煤炭经济研究, 2006(05)
  • [6]双高矿区可持续发展复杂系统预警理论与应用研究[D]. 张建平. 太原理工大学, 2006(11)
  • [7]依靠科技进步 推行超前管理 促进薄煤层高产高效工作面建设稳步发展[A].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晋华宫矿. 第六次全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大会文集, 2005
  • [8]开滦矿区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探索和实践[J]. 章之燕. 煤矿开采, 2005(05)
  • [9]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D]. 王亮. 太原理工大学, 2004(04)
  • [10]高产高效矿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白景宏. 太原理工大学, 2004(04)

标签:;  ;  

强化科学管理手段推进“双高”矿山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