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饲料作物黑小麦栽培加工利用要点

新饲料作物黑小麦栽培加工利用要点

一、新饲草作物小黑麦栽培要点及加工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赵牧其尔[1](2020)在《谷子饲用价值评价及其加工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谷子是我国重要的杂粮型粮食作物之一,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且抗旱耐瘠薄,抗逆性强。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谷子的研究重点主要在其进化、遗传以及品种选育等方面,对于谷子的生长发育和营养动态变化以及加工技术研究较少。为此,在内蒙古阴山北麓的四子王旗,以赤峰草谷子、跑死马、118和大白谷等4个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分三步开展试验研究。第一步,通过综合分析4个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和不同生育期的产草量、株高、谷草比和营养物质含量动态变化,对比研究其饲用价值变化规律,进而确定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栽培模式以及饲草调制最适收获期。第二步,在试验一的基础上,将最适品种不同生育期原料分别调制成青贮饲料,将乳熟期原料分别添加乳酸菌剂、蔗糖和纤维素酶调制成青贮饲料,研究确定了最适的青贮调制生育期和青贮添加剂种类。第三步,将最适品种乳熟期原料,分别调制成干草和青贮饲料,贮藏60d、120、180d后,对比两种饲草调制方式营养物质保存效果,确定谷子饲草的调制利用策略。结果表明:1.供试品种中,跑死马属于晚熟品种,在本试验其他品种进入完熟期结束观测时,该品种尚处于灌浆期;大白谷作为当地的主推品种,灌溉与否对其产量没有较大影响。118品种在灌溉条件下的产草量和营养品质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2.谷子在拔节期和抽穗期的CP含量较高,随着生育期的推进,CP含量逐渐减少,而WSC含量随着籽粒成熟度的提高逐渐增加;NDF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灌浆期的NDF含量最高。谷子在乳熟期收获时,产草量和营养品质达到一定的平衡。3.谷子在不同生育期单独青贮时,乳熟期的青贮品质较好,但其pH值偏高,乳酸含量偏低。在添加不同青贮添加剂后,有效降低了pH值、提高了乳酸含量。乳酸菌和蔗糖的混合处理组较其他添加剂处理组的青贮品质更优良。4.谷子在调制成干草饲料后,对粗蛋白质的保存率较高。干草中粗脂肪含量较青贮饲料增加的幅度不大。干草中的可溶性糖比青贮饲料高,是由于青贮主要通过可溶性糖的消耗来提高其发酵品质。青贮饲料虽然保存期长,但对糖的损失较大,干草调制更有利于保存饲料中的可溶性糖。干草调制技术更有利于保存谷子的营养物质,降低损失率。

欧翔[2](2019)在《山西省玉米青贮产业分析》文中指出建国以来,我国青贮玉米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山西省作为全国青贮玉米主产区,目前已陆续形成从品种培育到种植、加工销售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行业规模与经济效益不断提升。近年来,随着国家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山西省种植结构调整政策对青贮玉米种植与加工的重视,山西省青贮玉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既是种植结构优化的重要改革方向,又是地区畜牧业发展的重点支撑产业。尽管发展优势明显,但山西省青贮玉米产业发展仍不成熟,规模小、效益低、地区优势未能完全发挥。因此,分析山西省青贮玉米产业现状对认清形势,制定产业政策有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山西省青贮玉米产业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种植、加工、市场、消费四个方面对青贮玉米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方面,山西省青贮玉米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处于前列,种植面积、产量、经济效益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多年来处于稳步提升阶段,但与内蒙古、新疆等种植大省相比仍有差距;通过种植试验以及调研分析得出,种植青贮玉米每亩成本在556元左右,纯收入在483元左右,经济效益较高,而在种植环节中,通过生产函数分析得出田间管理环节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最大。加工方面,山西省不同的青贮加工方式主要有窖贮和裹包两种加工方式,其中窖贮青贮窖质量要求较高,高质量青贮窖其青贮饲料质量高于低质量青贮窖,而相对的裹包对加工方式的要求较低;两种植加工方式的饲料品质差异不大,但裹包的经济效益远高于窖贮;青贮玉米加工企业与饲草(苜蓿、燕麦、小黑麦)加工企业相比在成本和质量竞争力上有优势,但营销竞争力不强;市场方面,青贮玉米市场目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流通渠道和推广方式也较为全面;从市场结构上看,山西省青贮玉米产业属于高集中度行业,产业差异化程度和进出壁垒均较高;从最终消费上看,尽管山西省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连年增长,但依旧不能满足畜牧业市场缺口。最后,针对山西省青贮玉米产业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完善技术体系、完善市场体系、政府扶持引导、加大推广营销四个方面的建议。

刘博浩[3](2018)在《陕西关中地区饲草型小麦品种(系)筛选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饲草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我国北方冬季鲜绿饲草普遍严重匮乏,对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近年来,国家针对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文件,其中“粮改饲”被多次提及。饲草型小麦是将冬小麦在冬春季节进行刈割或放牧,既能获得牧草又能收获籽粒。饲草型小麦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既为解决我国北方冬季鲜绿饲草缺口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加快我国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新途径。目前国内鲜有饲草型小麦品种研究及其推广应用的报道。论文据此在陕西关中地区对200个不同小麦品种(系)的饲草型小麦特性进行了筛选,并对其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结果:1.在冬小麦冬季营养生长早期进行刈割会造成植株春季分蘖数减少,小麦初次刈割生物量、再生生物量与刈割前冬季分蘖数、刈割后春季分蘖数、未刈割对照春季分蘖数均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冬小麦初次刈割生物量与其冬季分蘖数关系最为密切,而冬小麦再生生物量则与未刈割对照春季分蘖数关系最为密切。通过对200个不同小麦品种(系)分蘖数、生物量、抗逆相关酶活性等12个指标进行主因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从中筛选出周麦32、郑麦132、周麦27、中麦895、中麦175、周麦33、小偃58、西农928共8个小麦品种,具有较好的刈割生物量和再生生物量,同时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逆酶活性等生理指标表现突出,粮饲兼用潜力较大。2.通过对冬小品系西农9106不同栽培措施种植,得出播量对其饲草产量有显着影响(P<0.05),播期和刈割时间对饲草产量有极显着影响(P<0.01)。西农9106饲草产量最高的栽培措施是提前播期(2017年9月23日),早于当地正常播种时间10天左右,正常播量(18万粒/亩),冬末刈割(2018年1月20日),饲草产量为10465 kg/hm2。播期对小麦籽粒产量有极显着影响(P<0.01),播量对籽粒产量有显着影响(P<0.05),刈割时间对籽粒产量影响不显着(P>0.05)。籽粒产量最高的栽培措施是播期为提前播期(2017年9月23日),播量为较大播量(21万粒/亩),刈割时间为冬前刈割(2017年12月27日),饲草产量为7212.084 kg/hm2。与单一籽粒生产的小麦相比,西农9106在提前播期和较大播量时有着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远高于单一籽粒生产。其中综合效益最高的栽培措施为提前播期(2017年9月23日),较大播量(21万粒/亩),刈割时间为冬前刈割(2017年12月27日),最高经济收益为18954.22元/hm2。综上,通过对200个不同小麦品种(系)经过对饲草产量、再生能力和抗逆性综合评价,周麦32、郑麦132、周麦27、中麦895、中麦175、周麦33、小偃58、西农928共8个小麦品种具有较好的粮饲兼用性能,适宜于作为饲草型小麦品种进行种植。冬小麦品种西农9106在较大播量,提前10天左右播种,冬前时节刈割可获得最大综合经济效益。

李积铭,游永亮,李和平,李爱国,宋聪敏[4](2018)在《河北省低平原区饲用小黑麦高效栽培技术》文中认为饲用小黑麦为一年生越冬性饲草作物,为冷季型饲草,在河北省低平原区可与多种春播作物形成一年两作种植模式。饲用小黑麦很适合低温生长,整个冬季保持青绿,覆盖冬季裸露土地,起到一定的生态防护作用。饲用小黑麦收获期在春季,此时正值饲草最缺乏的季节,收获的饲用小黑麦正好为奶牛提供能量和蛋白质含量高、维生素丰富的青绿饲料。同时减少对粮食的消耗,有利于保证粮食安全。既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又实现了农牧的有机结合,是农区草业的发

眭书祥,朱青竹,赵丽芬,李增书,董章辉,张艳丽,王虎,李爱国,赵国忠[5](2017)在《早熟棉花与饲草小黑麦复种栽培技术规程》文中研究说明《早熟棉花与饲草小黑麦复种栽培技术规程》(DB 13/T 2424—2016)规范了早熟棉花与饲草小黑麦复种的品种选择、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以及棉花和小黑麦两茬衔接、抢种、抢收的关键技术,可为河北省冀中南棉区棉花与饲草小黑麦复种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张彦虎[6](2015)在《新疆草地农业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疆是我国传统的农牧业大区,同时也是经济落后、少数民族聚居的最大边疆省区。因此,农牧业不仅是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关系到广大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基础产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新疆农牧业发展又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以常规现代农业模式为发展取向的绿洲农业日益暴露出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等不可持续特征,不仅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民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极为脆弱的绿洲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破坏,进一步威胁到绿洲的生态安全和永续利用;另一方面,以转场游牧、靠天养畜为特征的新疆传统畜牧业发展方式粗放落后,不仅无法满足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和实现牧民定居增收,而且由于缺乏对草场的科学养护改良,直接导致了草场的严重超载过牧和大面积退化。因此,从目前新疆农牧业的发展方式来看,都存在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增收困难问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和效益提升。综观国内外各种持续(替代)农业发展经验和模式,唯有草地农业发展模式不仅能同时促进农牧业产出和收入稳定增长,还能减少中间能耗和污染、促进农牧业生态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无疑是最符合新疆当前实际的综合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但是以往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府对此的研究和关注都较为不足。因此,本文尝试通过对国内外草地农业发展模式成功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总结梳理,同时结合新疆发展实际特点,综合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理论、能值理论、非平衡生态系统理论等重要理论以及投入产出法、能值分析法等研究分析方法,对新疆草地农业发展模式的主要类型、功能、效益状况以及相应技术支撑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分析。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不仅创新运用了非平衡生态理论、单位面积能值比较分析等最新理论方法,而且通过跨学科方法的运用实现了对草地农业模式这一农牧结合、系统耦合综合农业系统的研究探讨,促进了跨学科研究创新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拓展。具体来说,本文首先通过对新疆草地农业发展现实背景的深入分析和对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理论等的全面综述,在此基础上着重对与本文研究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与循环经济理论、能值理论、非平衡生态系统理论等重要理论进行了深入阐述,奠定本文的理论基础;其次,在广泛借鉴国内外草地农业发展模式成功实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上述理论及其分析方法,在深入揭示草地农业模式内涵、功能及作用的同时,结合新疆区域经济、生态等特点,构建出适合新疆种植业、林果业、草原畜牧业、城镇景观草坪等的四种草地农业发展模式;再次,选择新疆典型区域进行案例实证研究,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创新运用投入产出法、能值分析法等对当地草地农业发展模式与常规农(牧)业模式进行了全面比较分析,以验证草地农业模式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最后,对促进草地农业发展模式优化完善的政策扶持与技术支撑体系进行了研究探讨。经过从多个方面对新疆草地农业发展模式的系统研究,本文得出以下重要结论:(1)草地农业发展模式是促进新疆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综合模式选择,正是由于长期以来新疆农牧业发展中草地农业发展模式严重不足,导致其发展方式与结构严重失衡,农牧业生态环境问题和不可持续因素日益累积。因此,急需加快建立草地农业发展模式,以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和修复治理其生态环境,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和农牧民增收;(2)草地农业具有多种实践发展模式类型,对此依据新疆发展实际和构建原则,结合新疆不同地区的经济、生态等特点,可以构建出适合新疆种植业、林果业、草原畜牧业等的四类主要草地农业发展模式;(3)新疆典型地区草地农业发展模式的案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草地农业模式比常规农(牧)业模式具有更好的综合效益和比较优势。无论是运用投入产出法还是能值分析法,其比较分析结果都是一致的;(4)草地农业发展模式在新疆的发展尚在起步阶段,对其的政策支持、技术保障急需加强。这也是增强农牧民发展意愿,促进草地农业发展模式优化完善的重要支撑条件。

俞晓红[7](2016)在《宁夏引黄灌区麦后复种饲料油菜播种量和收获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宁夏引黄灌区传统麦套玉米面积大大缩减,小麦以单作为主,但“一季有余、二季不足”的问题突出,麦后复种模式不稳定、经济效益低下,针对此类问题,本试验开展麦后复种饲料油菜关键栽培技术研究,以饲用油菜品种华油杂62为供试材料,以播种量、收获期为主要试验因素进行田间试验,测定饲料油菜的生物学性状、氮磷钾养分吸收、粗纤维含量、粗灰分含量、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钙含量、鲜草产量、干草产量,比较分析几种复种模式的效益,为确定高效麦后复种模式,进而提高土、肥、水等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饲料油菜生长量随生育期呈“s”型变化趋势。整个生育期中饲料油菜的鲜物质和干物质累积量均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其中生育前期增速较快,生育后期增速放缓;适当的低密度种植可以增加单株鲜物质和干物质积累,饲料油菜鲜物质及干物质积累量随播种量的增大均逐渐降低,在各处理中,处理400g/667m2的鲜、干物质累积量最高,分别可达393.93g/株、34.39g/株,处理1000g/667m2的鲜、‘干物质累积量最低,’分别为1力.55gg/株、16.18g/株。2、饲料油菜植株体内氮磷钾及其累积量随播种量与生育期而变化。饲料油菜植株N、P2O5、 K2O累积量随生育进程推进逐渐增大,随着播种量的增大而减小。不同生育期饲料油菜氮、磷、钾含量随播种量不同而异,但均随播种量的增大逐渐减小。在整个生育期内,饲料油菜全氮含量在2.29%~4.66%的范围内呈先升高后降低走势,全氮含量随播种量的增大逐渐减小;全磷含量在0.51%-1.67%的范围内随生育期逐渐下降,全磷含量随播种量的增大而减小;全钾含量在2.83%-6.56%的范围内随着生育期推进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全钾含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大逐渐降低。在各收获期植株各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植株N累积量和株高对单株鲜重的影响较大,提高N累积量和株高的值有利于增加饲料油菜的产量。3、饲料油菜品质指标随播种量及收获期而变化。整个生育期内,饲料油菜的粗灰分、粗脂肪、钙含量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降低,粗蛋白含量为先升高后降低,粗纤维随生育期反而逐渐增大。不同播种量饲料油菜的粗灰分、粗脂肪、粗蛋白和钙含量随着三次随收获时间推移均呈下降趋势,而粗纤维含量则呈增大趋势。在各收获期,饲料油菜的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钙含量均随播种量增大而减小,含量随着播种量增大而增大。随三次收获时间不同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钙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4.00%-14.85%、15.32%~17.46%、10.41%~12.35%、9.04%-10.03%、2.08%~2.48%。4、饲料油菜产量随播种量和收获期变化。随着播种量的增大产量先升高后降低,当播种量小于700g/667m2时,产量随播种量增大而升高,大于700g/667m2,产量反而降低;油菜产量随收获时间的推后逐渐增大,以收获期Ⅲ(9月20日)产量最高(4035.35 kg/667m2),较收获期I和收获期II增产11.13%、2.83%。综合各项指标,饲料油菜适宜的播种量为700 g/667m2左右,在9月20日左右收获为产量为最高。

杨学文[8](2011)在《北京市顺义区牧草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顺义区属北京市重点农业区,特别是在牧草产业发展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顺义区牧草产业始于2000年。2003年形成规模化种植,面积达1.18万hm2,形成东以大孙各庄、张镇、木林为主,西以高丽营、赵全营、牛山、马坡为主的两条产业带,标志着种植业从传统的粮、经二元结构成功的转变成粮、经、饲三元结构。牧草产业成为顺义区农业产业中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产业规模占种植业20%以上,为当地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本区大工种植牧草,涵盖种类较多,呈多元化,概括为三大类,一为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豆科饲草,如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二为适合于于反刍牲畜的禾本科饲料,如青贮玉米(Triticale hexaploide Lart.)、黑麦草(Lolium perenne)、皖草2号(Sorghum bicolorxSorghum. sudanense (F1).Lcv.);三为符合农业生态功能需要,具有覆盖地表、保水固沙功能的牧草,如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三叶草(Trifolium L.)、绿肥。三类牧草共涉及40余个品种。然而从2004年起,牧草产业开始逐年萎缩,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牧草产业发展遇到了挑战,到2010年牧草种植规模不足0.5万hm2,部分生产机械被迫闲置或转为别用,牧草公司因草源不足运营困难。针对上述问题通过资料查询、实地调研和田间实验相结合,利用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对本区的19个典型乡镇牧草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研究表明牧草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为:1)应对干旱气候措施不力;2)加工业发展滞后限制牧草产品增值;3)雨季霉变影响牧草产品产量和品质;4)牧草优势没有充分发挥;5)技术研究不足。并结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种植结构调整、都市型农业建设带来的机遇等大环境,以牧草产业发展的自然、政策、技术、效益、销售等优势为基础,提出一系列对策措施:1)加快土地流转,扩大规模,发挥牧草优势;2)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开发产品类型,提高产品加工能力,增加提高市场竞争力;3)加强牧草业科研和成果转化,依靠科技发展牧草产业,推广利用5种新的种植模式应对不良环境条件并增加产量;4)加强政策支持力度;5)成立牧草产业协会,逐步开拓市场,提高草产品的附加值;6)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利用中低产田发展牧草产业。

鲁晋秀,杨峰,李峰,党建友[9](2010)在《临草2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文中提出临草2号是一种新型的饲草小黑麦作物。在山西选育与发展饲草型小黑麦,不仅能充分利用山西省大面积的冬闲地和收获后的林果园地,在冬春枯草季节生产优质饲草,适应畜牧业发展的需要,而且能减少水土流失,阻止沙尘暴的形成和为害,生态效益明显。但由于其饲草产品和栽培技术研究起步较晚,研发不足,严重影响着它的推广和发展。重点介绍临草2号的选育、用途和高产栽培技术,为其迅速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李焰焰,张桂芳,张晓涛,樊明琴,张瑞娥,董召荣[10](2010)在《刈割对皖北地区饲用小黑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开发利用新的饲草资源,建设皖北优质饲料作物基地,服务当地畜牧业需求,在安徽阜阳进行小黑麦中饲237和中新830栽培青刈试验。结果表明,所引的两种粮饲兼用型小黑麦品种均能很好地适应当地气候条件,能够刈割1~2次,配合适量追肥,刈割后不影响再生草的草产量和籽粒产量,这两个品种的小黑麦均可作为饲用优良麦类品种在当地大力推广种植,促进饲草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饲草作物小黑麦栽培要点及加工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饲草作物小黑麦栽培要点及加工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谷子饲用价值评价及其加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谷子的饲料化应用研究进展
    1.4 饲草加工调制技术
        1.4.1 青贮加工技术
        1.4.2 干草调制技术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自然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3.1 谷子饲用价值评价试验
        2.3.2 谷子青贮饲料调制技术研究试验
        2.3.3 青贮饲料和干草调制技术对比分析试验
    2.4 测定指标
        2.4.1 株高和产草量测定
        2.4.2 谷草比的测定
        2.4.3 营养成分测定
        2.4.4 发酵品质的测定
        2.4.5 微生物计数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谷子饲用价值评价试验
        3.1.1 不同生育期的饲用价值的变化
        3.1.1.1 株高变化
        3.1.1.2 产草量与谷草比
        3.1.1.3 营养物质含量
        3.1.2 两种栽培方式对饲用价值的影响对比分析
        3.1.2.1 对产草量的影响
        3.1.2.2 对营养品质的影响
        3.1.2.3 对不同品种的饲用价值的影响
    3.2 青贮饲料调制技术研究结果分析
        3.2.1 调制技术对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3.2.1.1 生育期对发酵品质的影响
        3.2.1.2 生育期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2.1.3 生育期对营养成分的影响
        3.2.2 青贮添加剂对谷子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3.2.2.1 对发酵品质的影响
        3.2.2.2 对青贮前后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2.2.3 对营养成分的影响
    3.3 干草和青贮调制技术对谷子饲用品质的影响
        3.3.1 青贮饲料调制技术
        3.3.1.1 贮藏天数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
        3.3.1.2 贮藏天数对青贮饲料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3.1.3 贮藏天数对青贮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
        3.3.2 干草调制技术
        3.3.3 青贮饲料与干草调制技术对比
4 讨论
    4.1 谷子饲用价值评价
    4.2 谷子青贮饲料调制技术探索
    4.3 不同加工调制技术对谷子营养品质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山西省玉米青贮产业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内研究动态
        1.2.2 国外青贮玉米经济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3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
    2.1 青贮玉米
    2.2 产业
    2.3 青贮玉米产业
3 山西省青贮玉米产业发展现状
    3.1 山西省青贮玉米种植现状
        3.1.1 青贮玉米种植概况
        3.1.2 青贮玉米种植成本收益分析
        3.1.3 青贮玉米种植综合优势分析
    3.2 山西省青贮玉米加工现状
        3.2.1 青贮玉米加工类型
        3.2.2 青贮玉米加工企业分析
        3.2.3 青贮玉米加工企业竞争力浅析
    3.3 山西省青贮玉米市场现状
        3.3.1 青贮玉米销售分析
        3.3.2 青贮玉米流通分析
        3.3.3 青贮玉米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3.4 山西省青贮玉米消费现状
4 山西省青贮玉米产业存在问题分析
    4.1 青贮玉米生产问题
        4.1.1 青贮玉米单位产量低
        4.1.2 青贮玉米营养品质低
        4.1.3 种植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4.1.4 种植方式落后
    4.2 青贮玉米加工问题
        4.2.1 优质青贮窖不足
        4.2.2 青贮配套机械匮乏
        4.2.3 青贮调制技术落后
        4.2.4 优质裹包青贮加工企业少
    4.3 青贮玉米市场问题
        4.3.1 青贮玉米市场体系未成系统
        4.3.2 市场信息不全
        4.3.3 物流渠道不畅
        4.3.4 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5 山西省青贮玉米产业发展对策
    5.1 完善技术体系
        5.1.1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成果转化
        5.1.2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5.1.3 加快生产标准体系建设与推广
        5.1.4 推进种植加工与饲喂技术研究,提高利用率
    5.2 完善市场体系
        5.2.1 上下游联合
        5.2.2 完善调控监管机制
        5.2.3 完善市场信息系统建设
        5.2.4 规模化与专业化经营
    5.3 政府扶持引导
        5.3.1 政策倾斜
        5.3.2 扶持龙头企业
        5.3.3 经济支持
    5.4 加大推广营销
        5.4.1 品牌建设
        5.4.2 利用模式多样化
        5.4.3 提高后期服务
6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附录:1
附录:2
附录:调研、试验照片
致谢

(3)陕西关中地区饲草型小麦品种(系)筛选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作物粮饲兼用的研究状况
        1.1.1 粮饲兼用的作物种类
        1.1.2 粮饲兼用作物的田间种植管理研究
    1.2 刈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理响应
        1.2.1 刈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2.2 刈割对植物产生的生理影响
    1.3 小麦粮饲兼用生产综合效益的研究
        1.3.1 小麦粮饲兼用的综合经济效益
        1.3.2 小麦粮饲兼用的生态效益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本试验研究内容
        1.5.1 饲草型小麦品种(系)的筛选鉴定
        1.5.2 饲草型小麦配套栽培技术的初步研究
    1.6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饲草型小麦品种(系)的筛选鉴定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地概况
        2.2.2 试验材料
        2.2.3 试验方法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基本统计量分析
        2.4.2 小麦植株分蘖数、生物量、再生生物量和生理指标的相关分析
        2.4.3 不同小麦品种(系)不同测定指标的主因成分分析
        2.4.4 不同小麦品种(系)综合得分的系统聚类分析和各大类中指标的评价.
    2.5 小结
第三章 饲草型小麦配套栽培技术的初步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地概况
        3.2.2 试验材料
        3.2.3 试验方法
    3.3 数据处理
    3.4 结果与分析结果与分析
        3.4.1 不同栽培措施对饲草产量的影响
        3.4.2 不同栽培措施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
        3.4.3 不同栽培措施对饲草型小麦综合效益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分蘖数对小麦营养生长前期生物量和再生生物量的影响
        4.2.2 小麦刈割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和部分抗逆性酶活性对饲草型小麦品种筛选的影响
        4.2.3 对主因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的评价
        4.2.4 不同栽培措施对小麦品种西农9106综合经济效益影响的比较
        4.2.5 筛选的饲草型小麦品种与不同栽培措施种植小麦品种不一致等问题的探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4)河北省低平原区饲用小黑麦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饲用小黑麦主要特点
    1.1 营养价值高、草质好、产草量高。
    1.2 能利用冬闲田种植, 提高土地利用率。
    1.3 作为青绿饲草收获期早。
    1.4 整个生长季节无或少病虫害发生, 无需使用农药, 不但方便管理, 降低成本, 而且无污染。
    1.5 利用方式多样化, 饲喂效果好。
    1.6 种植经济效益显着。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品种选择。
    2.2 种子处理。
    2.3 整地。
    2.4 施基肥。
    2.5 播期与播量。
    2.6 田间管理。
    2.7 适时刈割。
3 注意事项
    3.1 倒伏。
    3.2 多次刈割。

(5)早熟棉花与饲草小黑麦复种栽培技术规程(论文提纲范文)

1规范性引用文件
2早熟棉花栽培管理技术
    2.1品种选择
    2.2整地
    2.3化学除草
    2.4播期
    2.5播种方式
    2.6田间管理
    2.7棉花催熟
    2.8棉花采收
3饲草小黑麦栽培技术
    3.1品种选择
    3.2整地
    3.3播种
    3.4田间管理
    3.5收割
    3.6其他技术

(6)新疆草地农业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替代农业相关理论及农业模式研究现状
        1.2.2 草地农业功能与草原退化治理研究现状
        1.2.3 草地农业发展模式相关研究现状
        1.2.4 新疆草地农业发展模式研究现状
        1.2.5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持续农业与循环农业
        2.1.2 生态农业与草地农业
        2.1.3 新疆草地农业概念内涵与基本特征
        2.1.4 新疆草地农业发展模式与功能定位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循环经济理论
        2.2.3 生态经济理论
        2.2.4 能值分析理论
        2.2.5 干旱区草原非平衡生态系统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疆农牧业发展现状与草地农业的作用分析
    3.1 新疆草地农业发展的环境与经济状况分析
        3.1.1 新疆的自然生态环境状况分析
        3.1.2 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3.2 当前新疆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2.1 当前新疆农牧业总体发展状况与水平分析
        3.2.2 绿洲农业结构单一,能耗高,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加剧
        3.2.3 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效益低,草场超载、退化严重
        3.2.4 农业与畜牧业发展缺乏有机联系,难以发挥综合效益
    3.3 发展草地农业对新疆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3.3.1 引草入田、草田轮作改善农业种植结构
        3.3.2 建设人工草地,改良治理草场,支撑发展
        3.3.3 农牧结合,有机循环,提升综合效益,推动可持续发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疆草地农业发展的模式构建
    4.1 新疆草地农业发展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4.1.1 遵循农牧业科学发展规律,发挥综合效益
        4.1.2 因地制宜,科技驱动,以效益与市场为导向
        4.1.3 科学引导,加强服务,扶持农户发展草地农业
    4.2 基于经济地理区位差异选择草地农业发展模式
        4.2.1 新疆不同地区生态、地理区位差异显着
        4.2.2 新疆不同地区经济、农牧业发展差异显着
        4.2.3 基于地区特点选择适宜的草地农业发展模式
    4.3 构建以草田轮作与中低产田种草养殖的种植业生态模式
        4.3.1 种植业草地农业生态模式的提出
        4.3.2 种植业草地农业生态模式的产生过程与实践基础
        4.3.3 种植业草地农业生态模式的构建与功能发挥
    4.4 构建以林果草畜共育和有机循环的林果业草地农业模式
        4.4.1 林果业草地农业模式的提出
        4.4.2 林果业草地农业模式的产生过程与实践基础
        4.4.3 林果业草地农业模式的构建与功能发挥
    4.5 构建以高产人工草地建植和飞播补种结合的牧区草地农业综合治理模式
        4.5.1 牧区草地农业综合治理模式的提出
        4.5.2 牧区草地农业综合治理模式的产生过程与实践基础
        4.5.3 牧区草地农业综合治理模式的构建与功能发挥
    4.6 构建以休闲观光旅游为主的草坪景观与草原生态旅游模式
        4.6.1 草坪景观与草原生态旅游模式的提出
        4.6.2 草坪景观与草原生态旅游模式的产生过程与实践基础
        4.6.3 草坪景观与草原生态旅游模式的构建与功能发挥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疆草地农业发展模式案例研究
    5.1 绿洲农区草地农业发展模式实证研究——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
        5.1.1 流域概况及绿洲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5.1.2 流域草地农业发展状况及主要模式
        5.1.3 流域草地农业模式与常规农业模式投入比较分析
        5.1.4 流域草地农业模式与常规农业模式产出与效益比较分析
        5.1.5 基于能值理论的草地农业模式与常规农业模式综合效益比较分析
        5.1.6 农户对草地农业发展模式的意愿与满意度分析
        5.1.7 流域草地农业模式的发展完善与推广
    5.2 畜牧业区草地农业发展模式实证研究——以尼勒克县为例
        5.2.1 尼勒克县概况及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5.2.2 尼勒克县草地农业发展状况及主要模式
        5.2.3 尼勒克县草地农业模式与传统牧业模式投入比较
        5.2.4 尼勒克县草地农业模式与传统牧业模式产出与效益比较分析
        5.2.5 基于能值理论的尼勒克县人工草地与天然草地综合效益比较分析
        5.2.6 牧户对草地农业模式的的意愿与满意度分析
        5.2.7 尼勒克县草地农业模式的发展完善与推广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内外草地农业发展实践及模式借鉴
    6.1 美、荷、日、法等国草地农业发展状况及模式
        6.1.1 美国、荷兰草地农业发展状况及模式
        6.1.2 日本、法国草地农业发展状况及模式
        6.1.3 上述国家草地农业模式的发展成效及趋势
    6.2 澳大利亚草地农业的发展演变及模式启示
        6.2.1 澳大利亚草地农业发展的背景分析
        6.2.2 澳大利亚草地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6.2.3 澳大利亚草地农业模式的成效分析
    6.3 我国草地农业的发展实践与成效分析
        6.3.1 甘肃草地农业的发展实践与成效分析
        6.3.2 广东草地农业的发展实践与成效分析
        6.3.3 四川草地农业的发展实践与成效分析
        6.3.4 兵团草地农业发展的尝试与目标效果
    6.4 国内外草地农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及其模式借鉴
        6.4.1 国内外草地农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及模式总结
        6.4.2 发达国家草地农业发展经验及模式对我国的借鉴
        6.4.3 相关经验及模式对新疆草地农业发展模式的借鉴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草地农业发展模式的政策保障与技术支撑
    7.1 政府扶持农业的主要理论与政策依据
        7.1.1 主要理论依据与相关政策依据
        7.1.2 WTO框架下对农业扶持的相关规定
        7.1.3 支持与保护新疆农业的现实必然性
    7.2 草地农业发展模式扶持体系构建
        7.2.1 政府扶持目标与扶持策略选择
        7.2.2 加大生态补偿与重点扶持力度
        7.2.3 政府扶持政策与实施体系构建
    7.3 草地农业发展模式的技术支撑
        7.3.1 牧草种子生产技术
        7.3.2 草田轮作与田间管理技术
        7.3.3 林草间作与管理技术
        7.3.4 牧区牧草种植与管理技术
        7.3.5 饲草料收储加工技术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加大政策扶持引导,促进草地农业发展模式发展壮大
        8.2.2 加快技术研发推广,支撑草地农业发展模式发展壮大
        8.2.3 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草地农业发展模式组织化水平
        8.2.4 培育产业龙头企业,提升草地农业发展模式产业化水平
    8.3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附件

(7)宁夏引黄灌区麦后复种饲料油菜播种量和收获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分析
    1.3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方法
    2.2 样品采集与测试项目
    2.3 生育时期的记载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播种量对饲料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3.2 播种量对饲料油菜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
    3.3 播种量和收获期对饲料油菜产量的影响
    3.4 播种量和收获期对饲料油菜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3.5 各收获期主要指标的相关分析
    3.6 麦后复种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播种量对饲料油菜生物学性状和鲜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4.2 播种量对饲料油菜养分积累的影响
    4.3 播种量和收获期对饲料油菜产量的影响
    4.4 播种量和收获期对饲料油菜品质的影响
    4.5 麦后复种模式经济效益比较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北京市顺义区牧草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第一章 国内外牧草产业研究综述
    1.1 农业产业化和牧草产业内涵
        1.1.1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1.1.2 牧草产业内涵
    1.2 国内外牧草产业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牧草产业发展现状
        1.3.1 国外牧草产业发展现状
        1.3.2 国内牧草产业发展现状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
        2.2.2 SWOT分析
        2.2.3 实地调查和野外实验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北京市及顺义区牧草产业现状
    3.1 北京市牧草产业现状
    3.2 顺义区牧草产业现状
        3.2.1 社会经济情况
        3.2.2 发展历程
        3.2.3 发展基础
        3.2.4 政策支持
        3.2.5 企业情况
第四章 顺义区牧草产业优势-劣势及机会-威胁分析
    4.1 顺义区牧草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4.1.1 气候适宜
        4.1.2 全面的技术支撑
    4.2 顺义区牧草产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4.2.1 应对干旱气候措施不力
        4.2.2 加工业发展滞后,市场开拓不足,制约牧草产品的增值
        4.2.3 雨季霉变,影响牧草产量和品质
        4.2.4 牧草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4.2.5 技术研究不足
    4.3 顺义区牧草产业发展的机会分析
        4.3.1 解决人畜共粮,推进种植结构调整离不开牧草产业的发展
        4.3.2 牧草产业可使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4.3.3 高产优质牧草有效改善畜产品营养质量
        4.3.4 建设都市型农业,缓解环境恶化牧草作用突出
        4.3.5 牧草产业发展可满足农业节水的需要
    4.4 北京市及顺义区牧草产业发展的威胁分析
        4.4.1 养殖企业与饲草生产脱节
        4.4.2 扩大种植规模受到土地产权等制约因素的影响
        4.4.3 受国家粮食安全政策制约
        4.4.4 牧草种子繁育体系不健全,牧草品种单一,品质不高
第五章 顺义区牧草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5.1 加快土地流转,扩大规模,使牧草产业发展为优势产业
    5.2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开发产品类型,提高市场竞争力
    5.3 加强牧草业科研和成果转化,依靠科技发展牧草产业
    5.4 加强政策支持力度
    5.5 成立牧草产业协会,拓展市场
    5.6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利用中低产田发展牧草产业
第六章 讨论
    6.1 牧草优良品种引进充足,但缺乏资源储备
    6.2 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多,收获技术研究少
    6.3 牧草种植模式合理,但缺乏养地模式的研究
    6.4 市场前景广阔,但没有充分挖掘市场潜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9)临草2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论文提纲范文)

1 临草2号的选育
2 临草2号的优良特性
3 临草2号的饲料用途
    3.1 青贮饲喂奶牛
    3.2 冬春刈割青饲
    3.3 加工优质草粉
    3.4 晒制优质干草
4 临草2号的发展前景
    4.1 可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4.2 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4.3 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5 临草2号栽培技术要点
    5.1 精细整地
    5.2 合理施肥
    5.3 掌握好播量,适期播期
    5.4 田间管理
    5.5 刈割及收获

(10)刈割对皖北地区饲用小黑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黑麦不同刈割处理的株高变化情况
    2.2 小黑麦不同刈割处理的鲜草产量
    2.3 小黑麦不同刈割处理的籽粒产量与品质分析
3 讨 论

四、新饲草作物小黑麦栽培要点及加工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谷子饲用价值评价及其加工技术研究[D]. 赵牧其尔.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2]山西省玉米青贮产业分析[D]. 欧翔.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3]陕西关中地区饲草型小麦品种(系)筛选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初步研究[D]. 刘博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11)
  • [4]河北省低平原区饲用小黑麦高效栽培技术[J]. 李积铭,游永亮,李和平,李爱国,宋聪敏. 现代农村科技, 2018(02)
  • [5]早熟棉花与饲草小黑麦复种栽培技术规程[J]. 眭书祥,朱青竹,赵丽芬,李增书,董章辉,张艳丽,王虎,李爱国,赵国忠. 河北农业科学, 2017(02)
  • [6]新疆草地农业发展模式研究[D]. 张彦虎. 石河子大学, 2015(12)
  • [7]宁夏引黄灌区麦后复种饲料油菜播种量和收获期的研究[D]. 俞晓红. 宁夏大学, 2016(02)
  • [8]北京市顺义区牧草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杨学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07)
  • [9]临草2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J]. 鲁晋秀,杨峰,李峰,党建友. 山西农业科学, 2010(11)
  • [10]刈割对皖北地区饲用小黑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李焰焰,张桂芳,张晓涛,樊明琴,张瑞娥,董召荣. 种子, 2010(04)

标签:;  ;  ;  ;  ;  

新饲料作物黑小麦栽培加工利用要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