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五防汛系统

金水五防汛系统

一、金水 五大系统防汛(论文文献综述)

王婧雯[1](2021)在《低影响开发理念下城市河道景观优化研究 ——以郑州市金水河河道景观设计为例》文中指出

刘业森,陈胜,刘媛媛,郜银梁,曹大岭[2](2021)在《近年国内防洪减灾信息技术应用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科技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快速迭代,梳理当前信息技术在防洪减灾方面的最新应用进展,将有助于补齐"防洪工程"和"信息化工程"两大短板。介绍了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然后重点梳理了近年来现代计算机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3类新技术在防洪减灾中的应用,针对其中13个细分技术方向,结合具体案例从技术特点、应用进展、不足和应用前景3个方面进行归纳,最后,分析了技术与业务的多维耦合关系,认为未来防洪减灾信息技术应用将呈现智能化、聚合化、安全性趋势。

何鑫[3](2020)在《北宋汴京城市水系营建研究》文中认为北宋汴京人口百万之多,交通辅辏八方,商业空前繁荣,无疑是当时的国际大都市。其背后纵横交错的水系网络系统,对于北宋汴京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北宋是水系营建的高潮期,也是水系管理发展的最为主要的时期。北宋汴京城水网密布,有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四河穿城而过,并且护龙河与城内沟渠、池沼相互连接。四河与城外的黄河、洛河、御河、泗水和淮河相互连通,汴京放射状的水系网络系统沟通四面八方。本文以北宋汴京水系营建为研究对象,探讨北宋汴京城市水系营建背后的优秀管理智慧。论文首先通过对相关史料和考古资料的挖掘,梳理北宋汴京水系的形成背景。挖掘隋朝修建的大兴城和开凿通济渠、引汴入泗和开邗沟等水系营建工程;唐代对汴州城水系的继续完善,更是营建了五丈河;后周世宗扩建汴州城,遣大将周景营建汴口,对河道疏浚和连通更是不竭余力。三代对汴州水系的不断营建,使汴州城成为四会五达之地,为北宋汴京水系网络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整理北宋一朝的水系营建相关内容,对城外河流黄河、洛水、御河作出探究,发现黄河、洛水和御河的整治和疏浚也是伴随着北宋一朝,对于北宋汴京漕运和交通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北宋朝廷最为需要的;整理城内河流五丈河、金水河、汴河、蔡河和护龙河的营建工程,发现了水系连通的关系,总结出北宋汴京水系系统是一个放射状的有序的水系网络系统。其次,将汴京水系网络系统的各个水系进行功能分类,总结出汴京城市水系分别所承担的七大功能:交通漕运的功能、生活用水的功能、排水防涝的功能、生产灌溉的功能、防火灭火的功能、滨水景观和军事防御的功能。最后,从水系管理机构、水系法规制度、巡查监管制度、水系重大管理措施和水系管理特点对北宋汴京水系的管理作出相应的研究。首先,对系统的层次的水系管理机构和水运管理管理机构作出梳理,分析机构与分机构之间的附属关系,总结北宋拥有完善的自上而下的水系管理机构,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管理机构模式;其次,对严厉的水系法规制度和严格的巡查监管制度作出总结;其次,对水系管理中六次比较重大的措施进行论述,分析背后的科学认识和科学技术。最后对水系管理特点进行研究,总结背后优秀的管理智慧。

何洋[4](2020)在《郑州市水环境治理成效与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郑州市是河南省的省会,也是国家中心城市,随着其经济与社会发展,郑州市出现了水环境污染、水生态破坏、水资源缺乏等一系列水环境问题,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水环境问题也因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郑州市开展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对郑州市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成效与存在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如何解决水环境治理难题,对郑州市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公共物品理论、协同治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工具,通过文献分析、比较研究、实地研究等方法,对郑州市水环境治理历程进行归纳,总结当下郑州市水环境治理经验与成效,并以此为基础,指出郑州市水环境治理工作中仍存在政府治理体系不完善、市场投资机制不规范、公众参与程度较低等问题。同时结合国内外水环境治理成功案例进行分析,从建立科学有效政府治理体系、建立多元化市场投资机制、鼓励公众广泛参与三个方面提出解决郑州市水环境治理问题的建议,从而实现水环境治理工作的优化与完善,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

陈涛[5](2018)在《沦陷时期的汉口水利堤防建设》文中认为武汉位于长江、汉江交汇处,地势低洼,洪水频繁。历史上受洪灾威胁较大,堤防修筑历来在市政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民国初期,汉口、武昌、汉阳三镇形成了初步的堤防体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汉口逐渐成为武汉地区发展的中心,汉口地区的堤防修筑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民国政府集中在1931年与1935年,对汉口地区堤防进行了重点修筑。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日军随后建立了一系列的殖民统治体系,对武汉实行殖民统治。由于战乱不断,这一时期汉口地区的市政建设遭到破坏,日军为了保持伪政权的运作以及稳定沦陷区的统治秩序,强化武汉的战略支点作用,也进行了一系列有限度的市政建设。其中堤防建设受到特别重视。沦陷时期,日伪政府通过设立堤防管理局(后称工务局)对全市堤防修筑进行管理,通过招标等手段来确立堤防建设的施工单位,维持了汉口堤防体系的正常运转。但是伪政府薄弱的财政,日军的暴虐统治又制约着堤防建设的进行。防水也是城市水利堤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遇汛期,在汉口日军警备司令部的统一部署下,伪政府组织防水委员会来应对汛期的防水要求。日军通过掌握防水材料的供应及参与防水政令的制定等方式来控制城市防水。但是沦陷时期经济破坏,社会凋敝,伪政权无法征集足够的防水民工,防水工作的运转也不顺畅。日军对于沦陷社会的绝对统治要求,使得伪政府进行的堤防建设和城市防水工作都必须在满足日军的要求后才能进行。这一时期实施的堤防建设工程和城市防水计划,保障了汉口的城市安全,维持了社会的运转。但是规模较小的堤防建设和带有强制的防水工作远远无法抵消日军残暴和野蛮统治给汉口带来的破坏。

宋苗佳[6](2018)在《郑州地名语言与文化研究》文中指出郑州地名在我国中部地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从语言学的角度看,郑州地名以三音节和四音节为主要语音形式,灵活运用序数词和方位词,多处采用借代、比喻、用典、夸张等辞格。郑州地名的形成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郑州地区所特有的地形地貌、工农业生产、水陆交通、军事斗争、文化传承等都是郑州地名形成的重要影响因子。统计分析显示,在郑州地名体系中,反映姓氏宗族等血缘关系的最多,反映山川河泽等地理环境的次之,第三是反映传统手工业生产及商业活动等经济行为的,最后是反映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及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类型的。郑州地名的历史演变,有些可归因于行政区划的变动或城市新街区的兴建,有些可归因于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有些可归因于追求地名简单直观或语音、文字大众化的动机。郑州地名变迁的历史就是郑州地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变迁的历史。为了传承地名文化,规范新地名命名,应建立健全地名规范管理和地名文化建设的法规体系,建立完善地名命名和管理的长效机制。

徐文彬[7](2018)在《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体系研究 ——以上海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恐怖主义挑战人类文明的底线,严重威胁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全球恐怖袭击向城市转移的大环境下,中国城市也面临严峻的恐怖主义风险挑战,风险管理的环境日益复杂。虽然近年我国反恐举措密集,但北京“10·28”金水桥汽车冲撞案、云南昆明“3·01”火车站持刀砍人案等一系列重大恶性暴恐事件的发生,暴露出国内反恐工作陷入“越反越恐”的困境。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至今尚未发生过实质意义上的恐怖袭击,但其面临的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是现实存在的。传统上,我国强调由政府负责开展反恐工作,公众是被保护的对象。然而,从近年的恐怖袭击事件看,恐怖分子已将社会公众和城市建筑设施作为恐怖袭击的主要对象,且在恐袭目标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随机性。然而政府的反恐资源总体有限,仅依靠政府部门的力量无法覆盖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政府作为单一力量的“精英反恐”模式的内在缺陷愈发凸显。本文尝试将风险管理作为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的逻辑起点,运用“元治理”的思路,从政府单一责任向社会协同治理、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主动防范、从注重恐怖事件的应急管理向恐怖主义风险的系统性治理。本文以上海为例,上海的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工作在国内城市中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研究上海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体系的构建对于国内其他城市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希望本文能够为提高国内城市安全水平提供一定的思路,若能因此降低我国内城市面临的恐怖主义风险即为本研究最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比较案例研究的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归纳总结当前国内外在恐怖主义、城市风险以及社会参与等领域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其次,从风险治理的角度切入,结合上海存在的城市恐怖主义风险和治理体系现状,在梳理经验做法的同时,重点揭示反恐职能部门、企业部门和社区组织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公众在防范恐袭意识上的不足。再次,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典型的城市恐怖主义治理体系,发现值得借鉴的经验做法以及存在的共性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可供上海吸取的经验教训。最后,从参与主体、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对构建在政府主导下,包括企业合作、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等在内的城市恐怖主义治理体系提出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对于恐袭事件发生后如何开展应急处置以及恐怖分子追查等方面,也是反恐工作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本文认为,与打击一般违法犯罪着眼于事后追查不同,反恐怖斗争追求的是把暴恐活动发现在萌芽阶段,扼杀在实施之前,因此对于事后打击处置环节的内容不作详细探讨。

李冬杰,王爱娜,肖凤林,李暨[8](2016)在《大数据和云技术在省级山洪监测预警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针对部分已建省、市级山洪监测预警系统功能较少、运行效率低、性能指标不达标的问题,结合县级防汛部门对监测数据可靠性和时效性需求,在现有山洪灾害防治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关键技术的省级山洪监测平台总体设计架构,分别从云架构基础设施、大数据资源中心、平台即服务和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软件即服务等4个层次介绍云技术及大数据的具体应用方案,探索系统应用模式,展望应用效益,大数据和云技术为省级山洪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秦娜[9](2015)在《青岛市河道景观地域性设计研究》文中认为传统的城市河道开发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城市供水、交通运输、防洪防汛等重要任务。伴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扩张,城市水文机理遭到破坏,环境质量问题和人的需求矛盾日益加重。新时期,城市滨水空间成为休闲娱乐、商业贸易、金融服务等新的聚集中心,健康、怡人的城市河道的回归,成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重中之重。论文的成果总的说来有两个方面:一是从物质和文化两个方面总结了青岛市典型的地域性特色;二系统总结了李村河、海泊河等主要城市河道的设计方法和存在问题。立足于本土特色,为青岛河道景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思路提供理论基础。具体内容如下:(1)立足于整体格局,河道的产生和发展,在青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形态,并且伴随着诸多问题的产生。(2)研究了历史上青岛市水系的分布格局和变迁。青岛城市河道景观改造是时代背景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从历史长河中透视青岛城市河道景观改造的方向和策略。(3)总结了青岛城市河道景观改造的状况,详细介绍和剖析了李村河、海泊河的整治建设。(4)从李村河的改造后景观效果和生态服务功能两个方面分析,总结了当代青岛市河道改造所取得的成果,探讨河道景观改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郭嘉俭[10](2015)在《发挥“北斗一号”卫星转发系统的优势更好为“金水工程”服务(节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此文发表于2003年《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并获优秀论文奖。作者郭嘉俭长期从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应急通信联动应用研究。通过本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北斗卫星在早期的应用情况。水文监测曾经是北斗的主要应用领域,通信盲区也是北斗系统大有作为的空间。我们今天阅读发表于十几年前的这篇文章,从中可以领悟到北斗应用的历史进程。

二、金水 五大系统防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水 五大系统防汛(论文提纲范文)

(2)近年国内防洪减灾信息技术应用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
2 防洪减灾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3 防洪减灾相关信息技术应用进展
    3.1 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
    3.2 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
    3.3 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应用
4 信息技术与防洪减灾耦合关系
5 信息技术未来应用方向探讨

(3)北宋汴京城市水系营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历史背景
        1.1.2 课题背景
        1.1.3 现实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学术价值
        1.2.3 研究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概念界定
        1.5.1 时间的界定
        1.5.2 汴京的界定
        1.5.3 水系的界定
    1.6 研究现状
        1.6.1 国外研究现状
        1.6.2 国内研究现状
    1.7 研究框架
2 北宋汴京城市水系形成背景
    2.1 隋汴州水系初步建设
    2.2 唐汴州水系逐步完善
    2.3 五代东京水系奠定基础
    2.4 本章小结
3 北宋汴京城市水系网络建设研究
    3.1 城外河流
        3.1.1 黄河
        3.1.2 洛水
        3.1.3 御河
    3.2 城内河流
        3.2.1 五丈河(广济河)
        3.2.2 金水河(天源河)
        3.2.3 汴河
        3.2.4 蔡河(惠民河)
        3.2.5 护龙河
    3.3 城市池沼
        3.3.1 金明池
        3.3.2 其他池沼
    3.4 城市水井
        3.4.1 汴京城厢坊
        3.4.2 汴京城水井
    3.5 汴京水系网络的连通关系
    3.6 本章小结
4 汴京城市水系功能研究
    4.1 水系与交通漕运
    4.2 水系与生活用水
    4.3 水系与排水系统
    4.4 水系与生产灌溉
    4.5 水系与防火灭火
    4.6 水系与滨水景观
    4.7 水系与军事防御
    4.8 本章小结
5 北宋汴京水系管理研究
    5.1 水系管理政策
        5.1.1 水系管理机构
        5.1.2 水运管理机构
        5.1.3 水系法规制度制定
        5.1.4 巡查监管制度
    5.2 水系工程管理措施
        5.2.1 汴口管理措施
        5.2.2 狭河工程措施
        5.2.3 导洛通汴工程
        5.2.4 植树护堤措施
        5.2.5 侵河建筑拆迁措施
        5.2.6 水利工程设施的建立
    5.3 水系管理特点
        5.3.1 水系管理阶段
        5.3.2 水系管理方法
        5.3.3 水系管理体系
        5.3.4 水系管理原则
        5.3.5 水系管理思想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Ⅰ 图录
附录Ⅱ 表录
附录Ⅲ 相关史料

(4)郑州市水环境治理成效与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研究评述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创新之处
二、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
        1.水环境
        2.水环境治理
        3.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二)相关理论基础
        1.公共物品理论
        2.协同治理理论
        3.可持续发展理论
三、郑州市水环境概况、存在问题及治理过程
    (一)郑州市水环境概况
        1.郑州市概况
        2.水资源分布
    (二)郑州市水环境存在问题
        1.水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
        2.人口增长迅速和水资源浪费严重,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
        3.地下水严重超采,形成大面积漏斗区
        4.水污染严重,造成水质型缺水
    (三)郑州市水环境治理过程
        1.初级治理阶段(1950-1990年)
        2.污染治理阶段(1990-2012年)
        3.综合治理阶段(2013年至今)
四、郑州市水环境治理现状及成效
    (一)郑州市水环境治理现状
        1.治理目标
        2.治理法规
        3.治理体制
    (二)郑州市水环境治理成效
        1.“臭水河”——金水河的治理
        2.郑州市的“母亲河”——贾鲁河的治理
    (三)郑州市水环境治理效果评析
        1.水质变化
        2.水资源变化
        3.总体评价
五、郑州市水环境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一)郑州市水环境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层面
        2.市场层面
        3.公众层面
    (二)郑州市水环境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水环境综合治理体制不完善
        2.法律法规供给不足,缺乏衔接
        3.企业水环境保护责任未落实到位
        4.基层水环境执法能力不足
六、国内外水环境治理经验与启示
    (一)国外水环境治理经验
        1.美国集中治理体系下的多元化合作治理模式
        2.欧洲跨国流域一体化治理模式
        3.日本流域整体性治理模式
        4.新加坡“三十年治水”历程
    (二)国内水环境治理经验
        1.广州市沙河涌的治理
        2.上海市苏州河的治理
    (三)对郑州市水环境治理的启示
        1.依法治水是水环境治理的前提
        2.现代治理理念和技术是水环境治理的关键
        3.严格监管是水环境治理的保障
        4.广泛的公众参与是水环境治理的重要形式
七、完善郑州市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建议
    (一)政府方面
        1.完善水环境治理体制
        2.加强水环境治理统筹规划
        3.完善水环境治理信息共享和公开机制
        4.加强法律建设和执法力度
    (二)市场方面
        1.规范运用PPP模式
        2.完善企业污染治理引导激励机制
        3.完善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
    (三)公众方面
        1.提高全民水环境保护意识
        2.强化公众参与和监督渠道
八、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5)沦陷时期的汉口水利堤防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难点及创新点
    (四) 基本研究思路
第一章 沦陷前之汉口水利堤防建设
    (一) 武汉的自然概况
    (二) 晚清时期汉口水利堤防建设
    (三) 民国时期(1912-1938)的汉口水利堤防
    (四) 水利堤防与社会发展
第二章 沦陷时期汉口水利堤防工事修筑与管理
    (一) 水利堤防工事之修筑
    (二) 水利堤防之管理
    (三) 水利堤防修筑及管理中的人事动员与社会反应
第三章 沦陷时期汉口水利堤防之特征与“功效”
    (一) 水利堤防之特征:与沦陷前之比较
    (二) 水利堤防之“功效”:殖民战争与社会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6)郑州地名语言与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郑州的地理历史概况
        一 地理概况
        二 历史概况
    第二节 地名研究现状
        一 古代的地名研究
        二 近现代地名研究
    第三节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创新点
        一 研究意义
        二 创新点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一 研究方法
        二 语料来源
第二章 郑州地名的语言特征
    第一节 郑州地名的语音
        一 音节表现
        二 平仄搭配
    第二节 郑州地名的词汇
        一 一般地名的词汇构成
        二 郑州地名中通名的词汇分析
        三 郑州地名中专名的词汇分析
    第三节 郑州地名的修辞
        一 借代
        二 比喻
        三 用典
        四 夸张
第三章 郑州地名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郑州地名体现的地域文化特征
        一 地形因素
        二 经济因素
        三 交通因素
        四 军事因素
        五 文化因素
    第二节 郑州地名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一 宗族观念
        二 宗教信仰
        三 名人崇敬
        四 幸福憧憬
第四章 郑州地名的变迁及规范化思考
    第一节 郑州地名的变迁
        一 郑州地名的历时演变
        二 郑州地名变迁的原因探析
    第二节 郑州地名进一步规范化的思考
        一 郑州地名管理存在的问题
        二 关于郑州地名规范化建设的建议
        三 加强郑州地区地名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第五章 结语
附录1 郑州市居委会地名一览表
附录2 郑州市主要街道路名一览表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体系研究 ——以上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重点、难点和可能的创新点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二、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的理论框架
    第一节 城市恐怖主义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恐怖主义的定义
        二、城市恐怖主义的概念界定
        三、城市恐怖主义的危害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风险管理理论
        二、治理与元治理
        三、两者的逻辑关系
        四、倡导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的必要性
        五、实施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的可行性
第三章 上海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一节 上海城市恐怖主义风险分析
        一、城市恐怖主义风险识别
        二、城市恐怖主义风险因素分析模型
        三、国内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来源
        四、城市恐怖主义事件的形成机理
        五、上海城市恐怖主义风险评估
    第二节 上海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体系现状
        一、上海市反恐怖工作组织领导
        二、建立多部门“应急联动”的长效机制
        三、“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体制建设
        四、上海恐怖主义风险防范的制度和标准制定
        五、上海落实反恐怖宣传教育工作情况
    第三节 上海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体系存在的不足
        一、政府部门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二、企业部门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三、社区部门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四、社会公众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第四章 国内外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体系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第一节 国外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的经验
        一、美国纽约恐怖主义风险治理的经验
        二、英国伦敦恐怖主义风险治理的经验
        三、新加坡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的经验
    第二节 国内外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体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对于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防范不足
        二、社区和出入境部门对流动人口管理存在漏洞
        三、对袭击工具和通讯工具市场监管盲区
        四、城市重点目标的安防力度不强
    第三节 借鉴及启示
        一、政府部门必须对城市重要目标加强安防力量
        二、反恐职能部门必须有选择性地与其他部门分享情报
        三、电信和互联网管理部门必须与相关企业紧密合作
        四、网络服务运营企业必须落实涉暴恐内容管控政策
        五、市场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危险品管控
        六、宗教组织必须担负起消除宗教极端思想的责任
        七、必须重视对社会公众的防恐宣传教育
第五章 元治理视域下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体系构建
    第一节 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体系的参与主体
        一、政府部门是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体系中的主导型主体
        二、企业部门是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体系中的协作型主体
        三、第三部门是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体系中的社会型主体
        四、社会公众是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体系中的基础型主体
    第二节 完善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的制度建设
        一、建立完善的情报共享制度
        二、建立严格的监督问责制度
        三、强化重点目标防护制度
        四、完善可疑人员出入境管控制度
    第三节 政府要加强市场监管与政企合作机制
        一、在反恐领域深化广泛的政企合作机制
        二、强化对互联网企业的日常监督机制
        三、落实物流运输行业的准入及监管机制
    第四节 政府要完善第三部门的参与渠道
        一、建立与社区组织的密切配合的线索举报渠道
        二、完善社区基层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三、强化宗教组织和宗教活动的规范引导
        四、扶持培育服务于信教群众的社会组织
    第五节 政府要进一步发挥社会公众的重要作用
        一、完善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风险治理网络
        二、加强公众反恐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大数据和云技术在省级山洪监测预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建设目标
2 建设方案
    2.1 总体架构设计
    2.2 云架构基础设施
    2.3 大数据资源中心
        2.3.1 数据获取
        2.3.2 数据库规划设计
        2.3.3 大数据存储及管理
    2.4 平台即服务
    2.5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软件即服务
        2.5.1 云服务资源管理中心
        2.5.2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应用开发
        2.5.3 系统使用模式
3 应用效益展望
    3.1 资源按需定制,减少维护成本
    3.2 实现资源的共享,消除信息孤岛
    3.3 丰富系统功能,提升服务能力
    3.4 提高数据分析速度,提升响应速度
4 结语

(9)青岛市河道景观地域性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路线与方法
2 青岛河道景观的发展概述
    2.1 河道在城市中的角色演变
    2.2 城市河道景观研究进展
    2.3 城市河道与城市的关系
    2.4 小结
3 青岛市地域特征概述
    3.1 青岛城市特色
    3.2 青岛地区植物资源
    3.3 青岛市域的植物景观特点
    3.4 青岛市的地域文化特点
    3.5 青岛的文化符号
    3.6 青岛老城
    3.7 小结
4 青岛市河道的分布格局及存在问题
    4.1 青岛地区河流水系
    4.2 青岛城市河道分布状况
    4.3 青岛市河道变迁
    4.4 当代青岛城市水系的水源问题
    4.5 城市河道与周边城市用地综合整治的系统性问题
    4.6 青岛市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广度和深度问题
    4.7 水质污染是青岛市城市河道的首要解决问题之一
    4.8 使用效率是当代城市河道普遍存在的矛盾性问题
5 青岛城市河道景观地域性设计分析
    5.1 青岛市河道功能区规划
    5.2 青岛市城市河道的特点
    5.3 青岛河道改造的swot分析
    5.4 设计的理论原则
    5.5 青岛市河道景观改造的整体情况
    5.6 案例分析——海泊河的整治方案
    5.7 案例分析——李村河的整治方案
    5.8 以李村河为例的青岛河道植物景观地域性设计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致谢

四、金水 五大系统防汛(论文参考文献)

  • [1]低影响开发理念下城市河道景观优化研究 ——以郑州市金水河河道景观设计为例[D]. 王婧雯.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1
  • [2]近年国内防洪减灾信息技术应用综述[J]. 刘业森,陈胜,刘媛媛,郜银梁,曹大岭. 中国防汛抗旱, 2021(01)
  • [3]北宋汴京城市水系营建研究[D]. 何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4]郑州市水环境治理成效与问题研究[D]. 何洋. 郑州大学, 2020(03)
  • [5]沦陷时期的汉口水利堤防建设[D]. 陈涛.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2)
  • [6]郑州地名语言与文化研究[D]. 宋苗佳. 广西民族大学, 2018(01)
  • [7]城市恐怖主义风险治理体系研究 ——以上海为例[D]. 徐文彬.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8)
  • [8]大数据和云技术在省级山洪监测预警中的应用[J]. 李冬杰,王爱娜,肖凤林,李暨. 水利信息化, 2016(04)
  • [9]青岛市河道景观地域性设计研究[D]. 秦娜. 北京林业大学, 2015(04)
  • [10]发挥“北斗一号”卫星转发系统的优势更好为“金水工程”服务(节选)[A]. 郭嘉俭. 卫星导航定位与北斗系统应用2015——北斗耀全球 璀璨中国梦, 2015

标签:;  ;  ;  ;  ;  

金水五防汛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