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猪油膏止咳

蜂蜜猪油膏止咳

一、蜂蜜猪油膏治咳嗽(论文文献综述)

郭旭光[1](2021)在《蜂蜜治病疗疾效验方》文中研究说明一、百合蜂蜜1.治咳嗽鲜百合50g,蜂蜜15g。将鲜百合剥瓣、洗净,与蜂蜜一起放入碗内,用文火蒸至熟软,即可服用。每日1剂,分2次服用,连服3~5剂。适用于肺热、肺燥咳嗽者,一般连服3天即能止咳。也适用于肺气肿及体弱肺虚咳嗽者,连服5~7天,有显着疗效。

韩英豪[2](2021)在《孙思邈内服膏方文献整理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中医膏方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作用的中药制品,是中药方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首次对孙思邈《千金方》中内服膏方相关内容进行专题整理,主要对其方药病症进行分析研究及规律总结,同时对膏方制剂和用药特色进行分析,旨在为中医膏方的研究提供参考,为当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综合运用文献法、比较法、统计学法等多种方法,遵循孙思邈着述卷目分类分科方法,分类整理内服膏方的方药配伍规律,探究其内服膏方的方药病证特色及学术思想。结果(1)建立《千金方》内服膏方方剂数据库和膏方药物数据库,整理出孙氏内服膏方69首,涉及药物147种,药物使用频次632味次。将孙氏内服膏方按照卷目分类,涉及妇人、胆腑、七窍、辟谷、养性等28卷次,治疗范围广泛。(2)研究发现内服膏方以虚实辨证为主,适应于虚证的膏方有47首,占68.12%,适应于实证的膏方有22首,占31.88%。(3)膏方配伍灵活多变,小方大复方并用。组方药味数的范围在1~46味,平均药味数为18味,膏方药味数在10以下的小方有49首,占71.01%;膏方药味数在10~20之间的大方有13首,占18.84%;药味数在20以上的特大膏方有7首,约占10%。(4)在膏方的组成上,中药饮片为主体占81.96%,精细料(人参、羚羊角)占1.9%,胶类药物占0.95%,糖类药物占6.17%,其他相关食物(清酒、苦酒、猪脂膏、牛髓、羊脂等)占16.14%。(5)膏方剂型大体分为固态(57.97%)和液态(42.03%)两种。根膏剂的稀稠状态,液态制剂有膏汁、膏饴、膏饧、膏糜;固态制剂有膏餔、膏丸。(6)膏方类型有清膏、素膏、荤膏三类,清膏有9首,占13.04%,素膏有22首,荤膏有38首,占55.07%。(7)内服膏方药类频次上,使用频次最高的前三类是:补虚药类,使用172次,占27.22%;食物类,使用89次,占14.08%;温里药类,使用79次,占12.5%。其中,补虚药以补气类为主,占59.88%,补阴药、补阳药、补阳药所占比例相近。(8)内服膏方常用药物以辛甘温热为主,主入脾、心、肺、肾经。(9)内服膏方主用“药食同源”类物质熬膏,约占50%;药食两用膏方共计25首,占所有内服膏方的36.23%。(10)孙氏内服膏方常用溶媒种类有10种,依次为:苦酒(醋)、水、酒、蜂蜜、地黄汁、生姜汁、胡麻油、猪脂、羊脂、牛乳。结论孙思邈内服膏方集开唐以前内服膏方数目之最,滋补之最,治疗疾病范围广泛之最,膏方的种类剂型亦是丰富多彩。孙思邈内服膏方注重脏腑虚实,专科专膏,辨证施治。孙氏膏方多为小方,用药轻灵而精炼,善用辛甘温补类药物及药食同源物质,奠定内服膏方滋补养生的基础,开创药食两用膏方的先河。

王颖[3](2019)在《6种刺槐种质蜜源性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刺槐是中国落叶阔叶人工林栽植范围最广泛的树种之一,速生,材质优,叶花营养丰富,具有材用、饲用、蜜源等多个方面的用途与价值。刺槐花量大,花蜜足,是我国主要蜜源植物之一,但刺槐品种繁多,市场上少有单一品种刺槐蜂蜜。国内外的蜂蜜市场对于刺槐蜜的需求巨大,但对其蜜源林的培育及蜜腺的研究极少。本研究从刺槐花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检测、蜜腺发育解剖学研究及刺槐花展示调查3方面对6种刺槐种质蜜源性状进行了观察、试验、测定和分析。(1)通过检测不同种质刺槐花朵营养活性物质含量,为选育蜜源林良种提供科学依据。选取6个刺槐种质盛花期花朵,经过干燥处理作为试样,利用全自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和试剂,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分别检测总糖、还原糖、L(+)-抗坏血酸(VC)、蛋白质、花青素、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6种刺槐花营养和活性物质含量均达差异极显着水平(P<0.01)。蜜源1号、多彩青山和多花刺槐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较高,为31.41g/100g34.52g/100g和24.74 g/100g28.07 g/100g;粘枝刺槐含VC和蛋白质最高,分别为233.4mg/100g和26.65 g/100g;多花刺槐、多彩青山和兴刺22花青素含量较高,为0.14%0.25%;总黄酮含量较高的品种是鲁刺58、多彩青山、多花刺槐和蜜源1号,在294.88mg/100g442.92mg/100g范围内;总皂苷含量较高的品种是多花刺槐、鲁刺58、多彩青山、蜜源1号和粘枝刺槐,在0.31 g/100g0.37g/100g范围内。(2)为探讨刺槐花蜜腺结构和整个花期中的动态变化规律,选择生长表现良好的标准株,分别在刺槐花不同发育时期即幼蕾期、显露期、始展期、展花期和谢花期采样,石蜡切片,分别采用番红固绿染色和PAS染色对蜜腺部位横切和纵切,显微镜下观察拍照。结果表明:刺槐花蜜腺位于子房与雄蕊之间的花托上,属于花托蜜腺,由分泌表皮和泌蜜组织组成。刺槐花蜜腺泌蜜组织中含有淀粉粒,属于淀粉型蜜腺。从幼蕾期、显露期到始展期,分泌表皮细胞由厚变薄,泌蜜组织细胞的排列由松散到紧密,细胞质逐渐变稀,细胞中液泡逐渐增大,淀粉粒逐渐形成,积累增多至最大值;从展花期至谢花期,气孔和气孔室发育完全,泌蜜细胞的排列变疏松至萎缩变形,细胞质完全液泡化,淀粉粒开始减少,直至消失。刺槐花蜜腺组织细胞结构动态变化规律与其他花托蜜腺植物的变化规律具有相似性。(3)为比较6种刺槐的花展示,选择各品种3棵同等树势的同龄刺槐树,分别在盛花期进行实地观测、计量和统计。内容包括花期天数、单株总花序量、一年生枝上花序量、单个花序上小花量、总小花数、小花长度、花萼宽度、小花重量及鲜花含水率。蜜源1号在花量方面表现突出,一年生枝上花序量、单个花序上小花量、单株总花序量和总小花数均最大。粘枝刺槐花期最长,为38天,其次为多花刺槐,为32天。它们的花朵长与宽也比其他4种的要大。含水率最大值为88.85%,最小值为79.67%,分别是粘枝刺槐和蜜源1号。

孙铭[4](2019)在《印度阿育吠陀与中国传统医学的药物制剂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印两国幅员辽阔、药材资源丰富,都有独特的传统医药体系,如中医学、阿育吠陀等,且都是世界上较有影响力的医学系统。中印传统医学交流始于秦汉,以唐为盛,宋后式微,且与佛教的盛衰直接相关。我国藏蒙医学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吸收了阿育吠陀的部分理论、诊疗和治法,但亦具有自身民族和地域特色。本论文以阿育吠陀、藏医、蒙医、佛医、傣医、维医六种医学的药物制剂为研究对象,开展主治、药材、配伍、剂型等方面的对比研究,以期增进中印两国医学互学互鉴,进一步理清我国传统医学的发展渊源,有助于肯定藏医学发源和发展于青藏高原的基本事实。目的:揭示中印六种传统医学的药物制剂在主治、药材、配伍、剂型等方面的异同,解析阿育吠陀和我国传统医学相互交流的痕迹,从而为当今中印人文交流提供支撑,还可为我国研发新的药物制剂提供参考。方法:1.从中印两国的法定药典、部颁标准以及方剂教材中提取和挖掘印度阿育吠陀与我国五种传统医学的药物制剂信息,建立制剂信息数据库,采用Excel软件统计分析制剂基本信息,研究六种医学体系药物制剂的主治、药材、剂型、制剂药味数、药材类型、药用部位、制剂命名等特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的关联规则研究制剂的配伍规律。分类统计标准:主治按照《GB/T 14396-2016疾病分类与代码》中的疾病病名进行分类统计;印度阿育吠陀药物制剂的剂型按照《印度阿育吠陀药典》中的剂型进行分类统计,我国传统医学药物制剂的剂型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制剂通则进行分类统计。药用部位按照《中药鉴定学》中的药用部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统计。2.采用SPSS 21.0软件的非参数检验法、直观分析法和Cytoscape3.7.1软件的雷达图,研究各个传统医学药物制剂之间在主治、药材、剂型、制剂药味数、药材类型、药用部位、制剂命名、配伍等方面的差异性和相似点。结果:1.中印六种传统医学药物制剂的特点:纳入阿育吠陀药物制剂645个,临床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常用药材有荜茇、姜、诃子、胡椒和余甘子,涉及22种剂型如矿物丸剂、油剂、煮散等;藏医药物制剂458个,临床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常用药材有诃子、红花、木香、豆蔻和余甘子,涉及9种剂型如散剂、丸剂等;蒙医药物制剂164个,临床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常用药材有诃子、红花、栀子、石膏和肉豆蔻,涉及6种剂型如散剂、丸剂等;佛医方剂616个,临床常用于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等,常用药材有甘草、当归、姜、地黄和川芎,涉及19种剂型如汤剂等;傣医方剂227个,临床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常用药材有红花丹、姜黄、胡椒、百样解和水菖蒲,涉及14种剂型如汤剂等;维医药物制剂94个,临床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常用药材有西红花、玫瑰花、肉桂、胡椒和诃子,涉及16种剂型如片剂等。2.阿育吠陀和藏医的药物制剂相似点和差异性:虽然都多用于治疗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但是总体而言主治的病种并不相似,前者更常治疗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后者更常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前者使用的643种药材与后者使用的381种药材的使用频次总体而言并不相似,两者共同使用的药材共有39种,虽然都使用胡椒、荜茇和诃子,但是前者使用胡椒和荜茇较多,诃子在后者的地位更高;共同的配伍体现在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和荜茇几个药材之间。3.阿育吠陀和蒙医的药物制剂相似点和差异性:虽然总体而言主治的病种比较相似,如都多用于消化系统疾病,但是前者更常治疗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后者更常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蒙医特色疾病;前者使用的643种药材与后者使用的268种药材的使用频次总体而言并不相似,两者共同使用的药材共有25种,虽然都使用胡椒、荜茇、姜黄、当归、檀香、丁香、沉香等,但是前者使用胡椒、荜茇、姜黄较多,后者使用当归、檀香、丁香、沉香较多;共同的配伍只有荜茇和诃子。4.阿育吠陀药物制剂和佛医方剂的相似点和差异性:总体而言主治的病种并不相似,前者更常治疗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后者更常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前者使用的643种药材与后者使用的636种药材的使用频次总体而言并不相似,两者共同使用的药材有30种,虽然都使用胡椒、姜黄、诃子、硫磺、当归等,但是前者使用胡椒、姜黄、诃子、硫磺较多,后者使用当归较多;没有共同的配伍。5.阿育吠陀药物制剂和傣医方剂的相似点和差异性:虽然总体而言主治的病种比较相似,如都多用于消化系统疾病,但是前者更常治疗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后者更常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前者使用的643种药材与后者使用的432种药材的使用频次总体而言并不相似,两者共同使用的药材有40种,虽然都使用胡椒、荜茇、余甘子、芝麻、当归、姜黄等,但是前者使用胡椒、荜茇、余甘子、芝麻较多,后者使用当归和姜黄较多;共同的配伍只有胡椒和姜。6.阿育吠陀药物制剂和维医药物制剂的相似点和差异性:虽然总体而言主治的病种比较相似,如都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但是前者更常治疗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后者更常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前者使用的643种药材与后者使用的262种药材的使用频次总体而言并不相似,两者共同使用的药材有31种,虽然都使用胡椒、姜黄、荜茇、硫磺、当归、檀香、丁香等,但是前者使用胡椒、姜黄、荜茇、硫磺较多,后者使用当归、檀香、丁香较多;共同的配伍有八对,如荜茇和姜、荜茇和胡椒、胡椒和姜等,但都是前者使用多,后者使用少。结论:中印六种传统医学药物制剂的主治、药材、配伍有相似性,体现了两国传统医学直接或间接的历史交流;但药物制剂总体而言并不相似,在主治的病种结构、药材品种和配伍规律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推测我国五种传统医学可能受本土的气候、地理环境、物产资源以及中医学、阿拉伯医学的影响所致。另外,从制剂的角度印证了藏医学不完全来源于阿育吠陀的科学论断。

郭旭光[5](2018)在《蜂蜜治病疗疾灵验方》文中认为蜂蜜柚子茶降血脂蜂蜜、柚子(连皮带肉)适量。用刀先把柚子皮薄薄地刮下来,柚子肉撕成小块;将切好的柚子皮入清水,中火煮10分钟;然后放入果肉接着熬1个小时;放凉后加入蜂蜜,搅拌均匀即可。经常饮服有理气化痰、润肺清肠、健脾降脂之效。白菊蜜胶茶治感冒蜂蜜、蜂胶水溶液各适量,杭白菊1克。沸水1杯冲泡杭白菊,待水温降至40摄氏度时兑入蜂蜜15克、蜂胶水溶液5~10滴混合,代茶饮。适用于流行

郭旭光[6](2018)在《蜂蜜治病疗疾灵验方》文中研究说明一、蜂蜜治过敏症取蜂蜜1茶匙,每日清晨用温开水冲服,连服1年。对花粉过敏者疗效明显,还可缓解哮喘症发作。蜂蜜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要含葡萄糖、果糖,还含有机酸、蛋白质、挥发油、多种维生素、乙酰胆碱及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微量蜂毒。有抗菌、缓泻、解毒、抗肿瘤作用,对糖代谢及免疫功能也有一定影响。尚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改善睡眠,提高脑力和体力活动能力,

郭旭光[7](2018)在《蜂蜜治病疗疾灵验方》文中指出蜂蜜有抗菌、缓泻、解毒、抗肿瘤作用,对糖代谢及免疫功能也有一定影响,尚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改善睡眠,增强脑力和体力,是老少皆宜的滋补品。蜂蜜柚子茶降血脂蜂蜜、柚子(连皮带肉)适量。用刀先把柚子皮薄薄地刮下来,柚子肉撕成小块;将切好的柚子皮入清水,中火煮10分钟;然后放入果肉接着熬1个小时;放凉后加入蜂蜜,搅拌均匀即可。经

颜巧筑[8](2018)在《面部穴位按摩与蜂蜜外用美容的探讨》文中指出背景基于本人多年在美容养生馆进行美容保健,以及对损美性疾病的治疗,深刻体会到中医美容的前景广阔。人体在爱美的同时,非常崇尚自然,热爱天然绿色物品进行美容。蜂蜜属于纯自然美容产品,有非常好的护肤保健作用,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都有良好的功效,而且天然、安全、简单、有效。在美容行业、化妆品市场,以及中医药行业中蜂蜜使用都很广泛,为中医美容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如今社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们非常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非常崇尚自然,绿色,环保产品。从古至今,对蜂蜜美容的使用良多,为更好地总结与发展蜂蜜美容的作用,本文拟重点对蜂蜜的美容作用,古今文献的整理,对颜面一些损美性疾病防治的探讨出发,进一步发掘天然的中医美容保健产品,让蜂蜜的作用对人类的生活有美好意义。目的:探讨颜面穴位按摩与蜂蜜的美容作用、保健功效、使用方法,以及古代文献关于蜂蜜美容的记载;挖掘蜂蜜对多种颜面损美性疾病的应用,面部穴位的选择,按摩手法等,为中医美容与自然产品的结合提供临床与保健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实验法,以及文献研究方法,对中医颜面美容的认识,对蜂蜜外用对颜面美容方法及作用进行探讨。文献研究是利用现代文献数据库,如中国知网(CNKI),中文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医药卫生类)等相关报导进行查阅与研究,与中华医典光盘的中医古代医书文献记载相结合。使用“中医美容”、“美容”“蜜”、“蜂蜜”、“蜂”等检索词,运用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逐一进行探讨进行总结与分析。尤其是对中医古籍中专章讲美容与蜜的文献进行归纳与分析;对于某些特殊蜜的使用法,如“白蜜”、“石蜜”的文献进行探讨,与外用美容作用进行专门的研究。结果本研究对穴位按摩与蜂蜜的美容作用进行了探讨。首先确定了穴位按摩的作用,蜂蜜的种类,有许多种分类方法。所以具有蜂蜜的不同称法,如单花蜜、杂花蜜;结晶蜜、冬蜜等等。关于古代文献中按摩所用的蜂蜜作为颜面美容的使用很多,首先对所说的具有保健与美容作用的“白蜜”、“石蜜”、赤蜜、木蜜等不同的蜜进行探讨。结果提出白蜜,由于其色白,是成固体状,但是应该属于现在常用的结晶蜜。这些结晶蜜是由于在蜂蜜中含有一些葡萄糖成分,当在低温时,或放置较长时间后,这些葡萄糖成分就容易结晶,故呈白色,古人称为白蜜。关于石蜜,即是生长在石头缝中的蜂蜜,并以图展示,而古代所说的蔗糖之说,不太符合治疗的特性。其他木蜜则是挂在树木上的蜂蜜等。并对《伤寒论》、《千金方》、《本草纲目》中白蜜、石蜜中关于美容相关的论述进行了归类列表的阐述。蜂蜜作为美容中的方法很多,既具有医疗保健功效,又有美容与治疗作用,是非常有价值的美容佳品。主要是由于蜂蜜中的有效成分及作用对人体颜面的作用大,有润泽、营养、修复、美白等作用。当然蜂蜜也有一些使用禁忌。蜂蜜美容的使用有内服与外用二种。内服是人们常用的保健养身方法;作为颜面美容外用法是使用广泛的,可用直接涂抹美容法、蜂蜜洗面法、蜂蜜面膜美容法、蜂蜜洗浴美容法等等。蜂蜜还可作为其他中药美容制剂的赋形剂,蜂蜜常用的配合处方有许多优势,并可调和诸药,滋润肌肤。本文总结了穴位按摩配合蜂蜜使用的方法,对损美性疾病的治疗。并提出可将面部进行分区,辨证分区选穴,更有利于治疗损美性疾病的按摩与辨证选穴。蜂蜜对于许多损美性疾病都有疗效,如治疗面斑、面疱、痤疮等;治疗瘢痕、斑秃;治疗口疮、眼目疾病等。颜面美容方面用蜂蜜配合按摩有除皱作用,保持青春,还有促生眉毛等作用。蜂蜜还是多种面部清洁剂、润唇剂,化妆品,护肤品的原料,可以发挥蜂蜜的天然,绿色的美容效果。结论穴位按摩配合蜂蜜是非常好的美容护肤品,即有美容保健作用,又有对于许多损美性疾病的防治作用。无论是直接涂抹使用穴位按摩,还是配合中医药或食品外用,都有很好功效。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有蜂蜜的面部清洁、滋润,护肤品的作用,可以发挥蜂蜜的天然,绿色的美容效果。穴位按摩配合蜂蜜外用的方法,对损美性疾病的治疗。并提出可将面部进行分区,辨证分区选穴,更有利于治疗损美性疾病。蜂蜜可调和诸药,滋润肌肤,营养皮肤,抗衰防皱。

刘涛[9](2017)在《皮肤“癣”类病名考证及其规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皮肤“癣”病概念内涵有三:一是“西医之癣”,指真菌感染导致的皮肤病;二是传统的“中医之癣”,包罗范围甚广;三是一般口语所说的“皮肤癣病”,可泛指一切皮肤疾病。目前,中医学界通行的是第一个内涵,反映了中医学术的异化。本论文考证范围包括大部分的“西医之癣”(白秃疮、肥疮、鹅口疮、圆癣、紫白癜风、阴癣、鹅掌风、脚湿气、灰指甲、癣),部分“中医之癣”(吹花癣、奶癣、牛皮癣、乳头风、蛇皮癣、湿疮、白庀、松皮癣),以及部分“皮肤癣病”(肾囊风、四弯风、紫癜风)。论文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皮肤“癣”类病名考证现状的综述。第二部分是绪论,界定“癣”的概念,阐述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介绍有关研究方法及其运用举例。第三部分分别考证人体各部位之癣,包括头部之癣:白秃疮、肥疮;面部之癣:吹花癣、奶癣;口腔之癣:鹅口疮;颈项之癣:牛皮癣;躯干之癣:圆癣、紫白癜风、乳头风;阴部之癣:肾囊风、阴癣;四肢之癣:四弯风、蛇皮癣;手足之癣:鹅掌风、脚湿气、灰指甲;发无定处之癣:湿疮、白庀、松皮癣、紫癜风;“癣”病病名考证。第四部分为皮肤“癣”类病名规范研究,提出皮肤“癣”病体系性问题,指出当前的皮肤癣病内涵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考证收集的资料,提出规范病名。第五部分是总结,概述考证的新发现、不足之处,及今后研究的设想。第六部分为参考文献。第七部分为附录,辑录了皮肤“癣”类的相关资料。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考证清楚各种皮肤癣病病名的历史演变,对其历史发展沿革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关于各项“癣”病的一系列考证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考证工作对于皮肤“癣”病有了新的更深入的认识;提出了规范病名,为名词术语规范化课题服务,如考证为“腊梨”代替“肥疮”作为规范病名提供学术支撑;考证出了 15个同名异病的中医学名词。

籍莉[10](2017)在《明·兰茂《滇南本草》附方的治法与方剂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滇南本草》中附方治法的研究,挖掘《滇南本草》治法与方剂的治疗特色,从治法层面进一步补充与完善兰茂学术思想的研究,为云南地域性中医药学的传承及新时期“兰茂医学”的发展奠定基础。方法:1.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滇南本草》附方进行搜集整理,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对附方治法进行分析归纳,并对附方中药物进行规范整理,建立数据库。2.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频数及关联规则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3.结合文献研究与统计分析结果,归纳兰茂《滇南本草》治法特色,进而探讨兰茂学术思想。结果:1.筛选出283首附方,其中内治法254首,外治法29首。内治法包括⑴汗法15首,体现7种治法,药物以川芎最多,性味以辛温为主,解表、清热类药物使用最多,常用药对2对;⑵清法59首,体现7种治法,药物以黄芩最多,性味以辛甘寒为主,清热、补益类使用最多,常用药对9对;⑶温法21首,体现5种治法,药物以小茴香最多,性味以辛温为主,温里、理气类药物使用多,常用药对为荔枝核-小茴香;⑷补法53首,体现13种治法,常用药物为鸡肉,性味以甘温为主,补益、清热类药物使用多,常用药对9对;⑸消法57首,体现13种治法,川芎使用最多,性味以辛甘温为主,补益类、理气类、化痰止咳类使用多,常用药对川芎-当归;⑹化湿法41首,体现6种治法,药物以木瓜最多,性味以辛甘温为主,祛风湿类、补益类药物使用多,常用药对当归-木瓜;⑺下法5首,体现5种治法,药物以大黄使用多,药性寒温并重,药味以辛味为主,泻下类、理气类使用多;⑻固涩法2首,体现涩肠止泻法。外治法体现7种治法,使用药物冰片、白矾、花椒最多。2.《滇南本草》附方使用酒类、食物类、药物类三种药引,其中以酒类使用最多,并以水酒为主。食物类以生姜使用最多,药物类以童便使用最多。3.283首方中188首药食两用方。其中补法使用鸡肉为主;清法使用栀子、菊花、薄荷最多;消法使用小茴香、山药、赤砂糖最多;温法使用小茴香最多。药膳使用方法有炖服、生用、炒菜等八种。结论:1.兰茂《滇南本草》内治法将中医常用治法与云南地域性特色相结合并进行具体实践与运用,提出辛温透散、火郁发之、辛香温补、甘温补益、酸敛固涩、辛甘苦温消导、辛温香燥化湿、苦寒辛温泻下的治法思想,充分体现了三因制宜的特点。2.《滇南本草》外治法在继承《内经》及古代医家思想基础上,形成以收湿敛疮法、解毒消肿法、杀虫止痒法为主的治法。3.《滇南本草》附方以药、食、酒为引,发挥扶正与攻邪之效。以酒为引,温、通、消、散以助药势;以食物为引,食助药力可固本;以药物为引,顺势给邪以出路。4.兰茂《滇南本草》药食疗法思想具有云南地域性食药养生特色:(1)药食种类丰富(2)治法层次分明(3)药膳炮制多样。5.兰茂《滇南本草》善用清法与辛甘化阳法可能与云南气候环境特点“冬春干旱,夏秋多雨”有一定相关性,为研究云南地区常见多发病与诊治特色做出积极贡献。

二、蜂蜜猪油膏治咳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蜂蜜猪油膏治咳嗽(论文提纲范文)

(1)蜂蜜治病疗疾效验方(论文提纲范文)

一、百合蜂蜜
    1.治咳嗽
    2.治失眠
二、柿饼蜂蜜治支气管炎
三、葡萄泡蜂蜜治哮喘
四、蜂蜜水治浅表性胃炎
五、花生奶蜜饮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六、蜂蜜茶治咽喉炎
七、蜂蜜银花露治疮疖
八、蜂蜜治青春痘
九、猪油蜂蜜治手足皲裂

(2)孙思邈内服膏方文献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中医膏方源流概述
    1 膏方的概念
        1.1 膏的释义
        1.2 膏方的种类
        1.3 膏剂与丸剂的区别
    2 膏方的历史源流
        2.1 先秦至秦汉时期
        2.2 魏晋隋唐时期
        2.3 宋金元时期
        2.4 明清时期
        2.5 近现代时期
第二部分 孙思邈内服膏方研究思路和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2.1 文献版本依据
        2.2 膏方纳入标准
        2.3 膏方排除标准
        2.4 孙思邈膏方概况
    3 研究主要方法
        3.1 文献法
        3.2 比较法
        3.3 统计学法
    4 膏方资料处理
        4.1 膏方名称录入
        4.2 膏方病证分类录入
        4.3 内服膏方药物录入
第三部分 孙思邈内服膏方文献整理
    1 孙氏妇人内服膏方整理
        1.1 膏方评析
        1.2 妇人膏方总结
    2 孙氏胆腑内服膏方
        2.1 膏方评析
        2.2 胆腑膏方总结
    3 孙氏养生辟谷膏方介绍
        3.1 膏方评析
        3.2 养性辟谷膏方总结
    4 孙氏七窍内服膏方整理
        4.1 膏方评析
        4.2 七窍内服膏方总结
    5 孙氏大肠内服膏方整理
        5.1 膏方评析
        5.2 大肠膏方总结
    6 孙氏杂病内服膏方整理
        6.1 膏方评析
        6.2 杂病膏方总结
    7 孙氏伤寒内服膏方整理
        7.1 膏方评析
        7.2 伤寒膏方总结
    8 孙氏痈肿毒内服膏方整理
        8.1 膏方评析
        8.2 痈肿膏方总结
    9 孙氏风毒脚气膏方整理
        9.1 膏方评析
        9.2 脚气膏方总结
    10 孙氏儿科内服膏方整理
        10.1 膏方评析
        10.2 小儿膏方总结
    11 孙氏中风内服膏方整理
        11.1 膏方评析
        11.2 中风膏方总结
    12 孙氏“单首”膏方整理
        12.1 膏方评析
        12.2 “单首”膏方总结
第四部分 孙思邈内服膏方组方规律统计分析
    1 内服膏方用药统计及分析
        1.1 药类频次统计及分析
        1.2 高频类药物统计及分析
    2 内服膏方组方统计及分析
        2.1 药食两用膏方统计及分析
        2.2 内服膏方虚实证统计及分析
        2.3 内服膏方大小方统计及分析
        2.4 内服膏方剂型统计及分析
        2.5 内服膏方类型统计及分析
        2.6 收膏“湿性物质”统计及分析
第五部分 孙思邈内服膏方特色总结及历史地位
    1 膏方辨证特色
        1.1 专科专膏,以症施治
        1.2 脏腑虚实,辨证论治
    2 膏方用药特色
        2.1 补虚为主,善用温药
        2.2 寒温适中,动静结合
        2.3 药食同源,注重食疗
    3 膏方组方特色
        3.1 用药简炼,小方为主
        3.2 剂型丰富,类型多样
结语
附录 《千金方》常用药物剂量核算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孙思邈学术思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6种刺槐种质蜜源性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刺槐的特征与用途
        1.1.1 多花刺槐特征特性
        1.1.2 粘枝刺槐特征特性
        1.1.3 蜜源1号特征特性
        1.1.4 多彩青山特征特性
        1.1.5 辽刺兴22 特征特性
        1.1.6 鲁刺58 特征特性
    1.2 蜜源植物
    1.3 花卉生化性质
        1.3.1 花卉中医药学研究
        1.3.2 刺槐花的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
    1.4 刺槐花展示
        1.4.1 花期
        1.4.2 花量
    1.5 蜜腺
        1.5.1 蜜腺的分布和类型
        1.5.2 蜜腺的结构与发育
        1.5.3 刺槐泌蜜规律
    1.6 蜂蜜
        1.6.1 蜂蜜的营养成分及活性物质
        1.6.2 蜂蜜的效用
        1.6.3 刺槐蜜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1.8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试剂
        2.2.1 试验采样地概况与采样品种
        2.2.2 试验仪器与试剂
    2.3 刺槐花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检测与分析
        2.3.1 取样及试样制备
        2.3.2 检测内容及方法
        2.3.3 测定总糖含量
        2.3.4 测定还原糖含量
        2.3.5 测定蛋白质含量
        2.3.6 测定L(+)-抗坏血酸含量
        2.3.7 测定总黄酮含量
        2.3.8 测定总皂苷含量
        2.3.9 测定花青素含量
    2.4 刺槐花蜜腺石蜡切片
        2.4.1 选树择花
        2.4.2 试验内容
        2.4.3 试验流程
    2.5 不同品种刺槐花展示观测
        2.5.1 选取目标树
        2.5.2 统计内容
        2.5.3 统计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刺槐花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检测
        3.1.1 检测结果
        3.1.2 检测结果分析
    3.2 刺槐花蜜腺切片结果
    3.3 刺槐花展示调查
        3.3.1 花期天数
        3.3.2 花序量比较结果
        3.3.3 小花大小比较结果
4 讨论
    4.1 刺槐花营养成分试验
    4.2 刺槐花蜜腺研究
    4.3 刺槐花展示可能影响因素
5 结论
    5.1 刺槐花成分含量对比
    5.2 刺槐花蜜腺位置及发育动态
    5.3 刺槐花展示对比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印度阿育吠陀与中国传统医学的药物制剂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梵汉对照表
前言
第一章 印度阿育吠陀与中国传统医学的药物制剂特点
    1、阿育吠陀药物制剂的特点
        1.1 资料与方法
        1.1.1 资料来源
        1.1.2 数据挖掘
        1.1.3 分类标准
        1.1.4 文献计量学
        1.1.5 揭示配伍规律
        1.2 品种特点
        1.2.1 制剂信息来源
        1.2.2 制剂命名特点
        1.2.3 制剂药味数
        1.2.4 剂型特点
        1.3 主治特点
        1.3.1 主治统计特点
        1.3.2 配伍规律
        1.4 药物特点
        1.4.1 药物类别及数量
        1.4.2 制剂常用药
        1.4.3 药用部位
        1.4.4 辅料
        1.4.5 送服物质
        1.4.6 含汞制剂的使用情况
        1.5 小结
    2、藏医药物制剂的特点
        2.1 资料与方法
        2.1.1 资料来源
        2.1.2 数据挖掘
        2.1.3 分类标准
        2.1.4 文献计量学
        2.1.5 揭示配伍规律
        2.2 品种特点
        2.2.1 制剂信息来源
        2.2.2 制剂命名特点
        2.2.3 制剂药味数
        2.2.4 剂型特点
        2.3 主治特点
        2.3.1 主治统计特点
        2.3.2 配伍规律
        2.4 药物特点
        2.4.1 药物类别及数量
        2.4.2 制剂常用药
        2.4.3 药用部位
        2.5 小结
    3、蒙医药物制剂的特点
        3.1 资料与方法
        3.1.1 资料来源
        3.1.2 数据挖掘
        3.1.3 分类标准
        3.1.4 文献计量学
        3.1.5 揭示配伍规律
        3.2 品种特点
        3.2.1 制剂信息来源
        3.2.2 制剂命名特点
        3.2.3 制剂药味数
        3.2.4 剂型特点
        3.3 主治特点
        3.3.1 主治统计特点
        3.3.2 配伍规律
        3.4 药物特点
        3.4.1 药物类别与数量
        3.4.2 制剂常用药
        3.4.3 药用部位
        3.5 小结
    4、佛医方剂的特点
        4.1 资料与方法
        4.1.1 资料来源
        4.1.2 数据挖掘
        4.1.3 分类标准
        4.1.4 文献计量学
        4.1.5 揭示配伍规律
        4.2 品种特点
        4.2.1 方剂信息来源
        4.2.2 方剂命名特点
        4.2.3 方剂药味数
        4.2.4 剂型特点
        4.3 主治特点
        4.3.1 方剂主治的分类特点
        4.3.2 配伍规律
        4.4 药物特点
        4.4.1 药物类别及数量
        4.4.2 方剂常用药
        4.4.3 药用部位
        4.4.4 送服物质
        4.5 小结
    5、傣医方剂的特点
        5.1 资料与方法
        5.1.1 资料来源
        5.1.2 数据挖掘
        5.1.3 分类标准
        5.1.4 文献计量学
        5.1.5 揭示配伍规律
        5.2 品种特点
        5.2.1 方剂信息来源
        5.2.2 方剂命名特点
        5.2.3 方剂药味数
        5.2.4 剂型特点
        5.3 主治特点
        5.3.1 方剂主治的分类特点
        5.3.2 配伍规律
        5.4 药物特点
        5.4.1 药物类别及数量
        5.4.2 方剂常用药
        5.4.3 药用部位
        5.4.4 送服物质
        5.5 小结
    6、维医药物制剂的特点
        6.1 资料与方法
        6.1.1 资料来源
        6.1.2 数据挖掘
        6.1.3 分类标准
        6.1.4 文献计量学
        2.1.5 揭示配伍规律
        6.2 品种特点
        6.2.1 制剂规模
        6.2.2 制剂命名特点
        6.2.3 制剂药味数
        6.2.4 剂型特点
        6.3 主治特点
        6.3.1 主治分类特点
        6.3.2 配伍规律
        6.4 药物特点
        6.4.1 药材类别及数量
        6.4.2 制剂常用药
        6.4.3 药用部位
        6.5 小结
第二章 印度阿育吠陀与中国传统医学的药物制剂比较
    1、比较方法
        1.1 直观比较
        1.2 非参数检验比较
    2、结果
        2.1 主治的异同
        2.1.1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藏医药物制剂比较
        2.1.2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1.3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佛医方剂比较
        2.1.4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傣医方剂比较
        2.1.5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维医药物制剂比较
        2.1.6 藏医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1.7 小结
        2.2 药材的异同
        2.2.1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藏医药物制剂比较
        2.2.2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2.3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佛医方剂比较
        2.2.4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傣医方剂比较
        2.2.5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维医药物制剂比较
        2.2.6 藏医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2.7 共用药材比较
        2.2.8 小结
        2.3 剂型的异同
        2.3.1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藏医药物制剂比较
        2.3.2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3.3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佛医方剂比较
        2.3.4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傣医方剂比较
        2.3.5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维医药物制剂比较
        2.3.6 藏医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3.7 小结
        2.4 制剂药味数的异同
        2.4.1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藏医药物制剂比较
        2.4.2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4.3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佛医方剂比较
        2.4.4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傣医方剂比较
        2.4.5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维医药物制剂比较
        2.4.6 藏医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4.7 小结
        2.5 药材类型的异同
        2.5.1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藏医药物制剂比较
        2.5.2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5.3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佛医方剂比较
        2.5.4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傣医方剂比较
        2.5.5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维医药物制剂比较
        2.5.6 藏医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5.7 小结
        2.6 药用部位的异同
        2.6.1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藏医药物制剂比较
        2.6.2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6.3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佛医方剂比较
        2.6.4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傣医方剂比较
        2.6.5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维医药物制剂比较
        2.6.6 藏医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6.7 小结
        2.7 制剂命名的异同
        2.7.1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药物藏医制剂比较
        2.7.2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7.3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佛医方剂比较
        2.7.4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傣医方剂比较
        2.7.5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维医药物制剂比较
        2.7.6 藏医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7.7 小结
        2.8 配伍的相同点
        2.8.1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藏医药物制剂比较
        2.8.2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8.3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佛医方剂比较
        2.8.4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傣医方剂比较
        2.8.5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维医药物制剂比较
        2.8.6 藏医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8.7 小结
    3、小结
第三章 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1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藏医药物制剂的异同比较
        1.2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的异同比较
        1.3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佛医方剂的异同比较
        1.4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傣医方剂的异同比较
        1.5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维医药物制剂的异同比较
        1.6 藏医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的异同比较
    2、讨论
        2.1 印度阿育吠陀对我国藏蒙医学的影响
        2.2 印度阿育吠陀对我国佛医、傣医学的影响
        2.3 印度阿育吠陀对我国维医学的影响
    3、创新点
    4、问题和展望
        4.1 阿育吠陀和我国传统医学交流情况研究有待深入
        4.2 应注重中印传统医学交流中的人文社会学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蜂蜜治病疗疾灵验方(论文提纲范文)

一、蜂蜜治过敏症
二、蜂蜜柚子茶降血脂
三、白菊蜜胶茶治感冒
四、山药蜂蜜饮治胃溃疡便秘
五、蜂蜜山楂核桃汤补肾调脂
六、生姜蜂蜜治声音嘶哑
七、鸡蛋蜂蜜治小儿慢性咳嗽
八、蜂蜜苹果汁治小儿磨牙
九、蜂蜜五倍子膏治瘢痕疙瘩
十、蜂蜜朱砂膏治黄褐斑
十一、蜂蜜硼砂膏治乳头皲裂
十二、蜂蜜猪油膏治手足皲裂

(8)面部穴位按摩与蜂蜜外用美容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中医穴位与蜂蜜美容文献探讨
    第一节 面部的经络穴位对美容的作用
    第二节 中医美容发展
    第三节 中医古代文献蜂蜜对美容的作用
        一、蜂蜜的医疗保健功效
        二、蜂蜜外用的历史悠久
第二章 蜂蜜外用及美容的文献研究
    第一节 蜂产品保健及蜂蜜美容的研究
        一、蜂产品美容疗法的含义
        二、蜂产品中蜂蜜的种类
    第二节 古代中医文献美容的白蜜与石蜜探讨
        一、白蜜
        二、石蜜
        三、其他种蜂蜜之说
    第三节 现代研究蜂蜜的功效与美容
        一、蜜的美容与治疗作用
        二、蜂蜜中的有效成分及作用
第三章 穴位刺激使用蜂蜜美容的方法
    第一节 穴位按摩蜂蜜外用美容法
        一、直接涂抹按摩美容法
        二、蜂蜜洗面配合按摩法
        三、蜂蜜面膜美容法
        四、蜂蜜洗浴美容法
        五、蜂蜜常用于各种形式的外用配合处方
        六、加工蜂蜜进行使用
    第二节 按摩润滑液中蜂蜜作为赋形剂的优势
        一、蜂蜜可调和诸药,滋润肌肤
        二、蜂蜜作为赋形剂的原理
        三、蜂蜜是优质的中药赋形剂
    第三节 蜂蜜外用其他产品使用方法
        一、润唇蜜膏
        二、蜂蜜按摩面部保养的系列扶护品
        三、蜂蜜面部清洁的产品
第四章 面部取穴与按摩方法
    第一节 面部用穴规律及组方探讨
    第二节 面部用穴的分区美容
        一、取穴分区法
        二、选穴辨经分区取穴
    第三节 面部按摩使用手法探讨
    第四节 常用颜面损美性疾病的治疗
        一、按摩用蜂蜜养颜美容作用
        二、损美性疾病的治疗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皮肤“癣”类病名考证及其规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综述: 皮肤“癣”类病名考证现状
    1.1. 期刊文献
    1.2. 硕博论文
    1.3. 专着文献
2. 绪论
    2.1 “癣”病的概念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3 研究方法及其运用举例
3. 皮肤“癣”类病名考证
    3.1 头部之癣: “白秃疮、肥疮”病名考证
        3.1.1 白秃疮
        3.1.2 肥疮
    3.2 面部之癣: “吹花癣、奶癣”病名考证
        3.2.1 吹花癣
        3.2.2 奶癣
    3.3 口腔之癣: “鹅口疮”病名考证
        3.3.1 鹅口疮
    3.4 颈项之癣: “牛皮癣”病名考证
        3.4.1 牛皮癣
    3.5 躯干之癣: “圆癣、紫白癜风、乳头风”病名考证
        3.5.1 圆癣
        3.5.2 紫白癜风
        3.5.3 乳头风
    3.6 阴部之癣: “肾囊风、阴癣”病名考证
        3.6.1 肾囊风
        3.6.2 阴癣
    3.7 四肢之癣: “四弯风、蛇皮癣”病名考证
        3.7.1 四弯风
        3.7.2 蛇皮癣
    3.8 手足之癣: “鹅掌风、脚湿气、灰指甲”病名考证
        3.8.1 鹅掌风
        3.8.2 脚湿气
        3.8.3 灰指甲
    3.9 发无定处之癣: “湿疮、白庀、松皮癣、紫癜风”病名考证
        3.9.1 湿疮
        3.9.2 白疕
        3.9.3 松皮癣
        3.9.4 紫癜风
    3.10 “癣”病病名考证
4. 皮肤“癣”类病名规范研究
    4.1 皮肤“癣”病体系性问题
    4.2 提出规范病名
5. 总结
    5.1 考证成果述要
    5.2 创新点
    5.3 不足之处
    5.4 今后研究的设想
6. 参考文献
    6.1. 古代文献
    6.2. 近现代文献
        6.2.1 专着
        6.2.2 期刊
        6.2.3 学位论文
7. 附录: 皮肤“癣”类资料汇编
    7.1 白秃疮
    7.2 肥疮
    7.3 吹花癣
    7.4 奶癣
    7.5 鹅口疮
    7.6 牛皮癣
    7.7 圆癣
    7.8 紫白癜风
    7.9 乳头风
    7.10 肾囊风
    7.11 阴癣
    7.12 四弯风
    7.13 蛇皮癣
    7.14 鹅掌风
    7.15 脚湿气
    7.16 灰指甲
    7.17 湿疮
    7.18 白庀
    7.19 松皮癣
    7.20 紫癜风
    7.21 癣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10)明·兰茂《滇南本草》附方的治法与方剂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兰茂及《滇南本草》简介
    2 《滇南本草》研究进展
    3 兰茂及《滇南本草》现代研究价值
第一部分 研究方案
    1 收集资料
    2 研究方法
    3 资料规范
    4 资料处理与分析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1 《滇南本草》附方内治法研究
        1.1 汗法
        1.2 清法
        1.3 温法
        1.4 补法
        1.5 消法
        1.6 化湿法
        1.7 下法
        1.8 固涩法
    2 《滇南本草》附方外治法的研究
    3 《滇南本草》附方其它特色治法研究
        3.1 使用药引
        3.2 药食疗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第四部分 结果分析
    1 《滇南本草》内治法分析
    2 《滇南本草》外治法分析
    3 《滇南本草》附方使用药引分析
    4 《滇南本草》附方药食疗法分析
第五部分 讨论
    1 兰茂清法及辛甘化阳法与云南地域性疾病相关性
    2 兰茂对中医“和”法的继承与发展
    3 兰茂擅用云南中草药不同药用部位治疗疾病
    4 兰茂食药疗法与云南地域性食药养生的相关性
    5 兰茂对古方的继承与发展研究
    6 兰茂运用云南中草药治疗积聚类疾病特色
第六部分 结论
第七部分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附件

四、蜂蜜猪油膏治咳嗽(论文参考文献)

  • [1]蜂蜜治病疗疾效验方[J]. 郭旭光. 中国蜂业, 2021(06)
  • [2]孙思邈内服膏方文献整理研究[D]. 韩英豪.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6种刺槐种质蜜源性状的研究[D]. 王颖.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4]印度阿育吠陀与中国传统医学的药物制剂对比研究[D]. 孙铭.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5]蜂蜜治病疗疾灵验方[J]. 郭旭光. 益寿宝典, 2018(20)
  • [6]蜂蜜治病疗疾灵验方[J]. 郭旭光. 中国蜂业, 2018(04)
  • [7]蜂蜜治病疗疾灵验方[J]. 郭旭光. 家庭医学, 2018(04)
  • [8]面部穴位按摩与蜂蜜外用美容的探讨[D]. 颜巧筑.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9]皮肤“癣”类病名考证及其规范研究[D]. 刘涛.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7(01)
  • [10]明·兰茂《滇南本草》附方的治法与方剂的初步研究[D]. 籍莉. 云南中医学院, 2017(10)

标签:;  ;  ;  ;  ;  

蜂蜜猪油膏止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