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诊胃镜的体会

小儿急诊胃镜的体会

一、小儿急症胃镜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李媛媛[1](2021)在《《针灸甲乙经》郄穴命名内涵与功效拓展文献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考证《针灸甲乙经》郄穴正名、别名命名内涵,阐发其命名意义,思考总结郄穴命名内涵,从而丰富郄穴穴性内涵,为郄穴的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2)对比研究总结《针灸甲乙经》郄穴功效的古今差异,以及古今临床应用差异缘由,以期拓展郄穴临床应用范围;(3)对比发现郄穴临床应用演变规律。方法:本研究以黄龙祥校注的《黄帝针灸甲乙经(新校本)》为蓝本,运用归纳分析方法和对比研究方法对郄穴命名内涵及功效进行研究。(1)归纳分析方法:运用《说文解字》对十六郄穴的正名、别名进行文字解读,再收集、整理有关腧穴命名内涵的相关着作,手动检索出论述郄穴命名内涵的内容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梳理。(2)对比研究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和万方数据库,将通过检索搜集到的郄穴相关文献资料,与《针灸甲乙经》《经络腧穴学》中郄穴的临床应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针灸甲乙经》明确了十六郄穴的定位及其中五个郄穴的别名,对于穴位的描述也更为具体详尽,明确规定和记载了十六郄穴的针刺深度、留针时间、艾灸壮数、郄穴的主治病症等,后世据此发现了郄穴主治病症的选穴规律。(2)通过对《针灸甲乙经》郄穴正名内涵的挖掘与考证,十六郄穴穴性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发现郄穴的命名内涵主要与穴位所处位置机体形态特点、功能主治、穴位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与周围位置关系特点、穴位所在位置脏腑经络气血转输出入的特点等相关。如:孔最、梁丘、地机、阴郄、郄门、外丘、中都、跗阳穴的命名主要与穴位所在位置的形态特点相关;温溜、地机、养老、金门、水泉、交信、跗阳穴的命名都与穴位的功能主治相关;梁丘、水泉的命名则与穴位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相关;会宗、中都、交信的命名则与其穴位所在位置与周围位置形成的关系特点相关;阴郄、筑宾、阳交的命名也与其穴位所在位置经络气血转输出入相关;另有梁丘为春秋古地名,中都为古官府名。(3)通过对《针灸甲乙经》其中五个郄穴别名的挖掘与考证,发现郄穴的别名能够更加形象生动的表达郄穴的位置特点、功能主治特点及经气运行特点等。比如脾舌,则更清楚的展现了地机穴归属脾脏的生理功能特点及主治功能特点。另外,发现相较于郄穴正名内涵的研究而言,有关郄穴别名的研究内容少之又少。(4)通过对《针灸甲乙经》记载十六郄穴古今临床应用比较研究,发现郄穴的临床应用在《针灸甲乙经》中的记载与《经络腧穴学》中的记录以及现代临床应用三者之间均存在一定差异。郄门、会宗、外丘、中都、跗阳穴的临床应用在《针灸甲乙经》中的记载与《经络腧穴学》中的记录基本一致。孔最、梁丘、地机、阴郄、养老、水泉、会宗、交信、阳交的临床应用相较《针灸甲乙经》时期得到进一步拓展。温溜、金门、外丘穴的临床应用在《针灸甲乙经》中的记载较《经络腧穴学》丰富。温溜、金门、会宗、筑宾穴的现代临床应用研究相较《针灸甲乙经》记载及《经络腧穴学》记录,研究内容渐趋减少和局限,筑宾穴在《针灸甲乙经》中记载可治疗狂,癫疾,绝子,大疝等疾病,但现代临床应用已无相关研究,现代对于筑宾穴的应用多来自于临床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孔最、阴郄、养老在《针灸甲乙经》中记载病症较少,但现代临床应用对其做了较多探索,对比可发现后世对这些穴位的临床应用多为痛症和血证,可能受“阳经郄穴治疗痛症,阴经郄穴治疗血证”的影响。地机、金门、郄门、中都、筑宾穴在现代临床应用中研究者对其做了全新的探索,且临床疗效显着。但外丘、中都、阳交穴在《针灸甲乙经》记载及《经络腧穴学》中记录的临床应用,现代已基本无相关研究。结论:(1)郄穴命名内涵的考证与挖掘丰富了郄穴的穴性内涵,为郄穴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2)对比研究《针灸甲乙经》十六郄穴古今临床应用的演变,对后世临床工作具有指导和启迪意义。

李劲颐[2](2019)在《1122例年龄>28天的住院儿童便血病因构成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我院近1年来全院收治的年龄>28天的便血儿童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儿童便血病因构成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期提高对儿童便血病因的认识,协助临床诊疗,改善疾病预后。对象与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10月1日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以便血为主诉收治入院的1122例年龄>28天的患儿,利用SPSS 21.0及Excel 2016软件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122例便血患儿中,以LGIB为主,有793例(70.7%),其次为全身疾病223例(19.9%)、UGIB 90例(8.0%)及OGIB 16例(1.4%);前10位病因依次为肠套叠447例(39.8%)、HSP 160例(14.3%)、肠炎115例(10.3%)、肠息肉94例(8.4%)、肛周疾病77例(6.9%)、消化道畸形58例(5.2%)、PU 46例(4.1%)、血液系统疾病43例(3.8%)、EGV27例(2.5%)、OGIB 16例(1.4%)。2.不同年龄段便血儿童出血部位及病因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345.280,P<0.001;?2=791.217,P<0.001),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期组均以LGIB为主,而学龄期组、青春期组则以全身疾病为主。各年龄组前3位病因分别为:婴儿组:肠套叠、肠炎、消化道畸形;幼儿组:肠套叠、肠息肉、肠炎;学龄前期组:HSP、肠息肉、肛周疾病;学龄期组:HSP、肛周疾病、肠息肉;青春期组:HSP、PU、血液系统疾病。3.性别在出血部位构成和具体病因构成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5.022,P=0.170;?2=15.536,P=0.077),男女便血病因前3位均依次均为肠套叠、HSP、肠炎。4.各年龄组在便血病程及住院时间长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73.647,P<0.001;H=200.595,P<0.001):婴儿组便血病程短于其余4个组,住院时间短于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组。各病因在便血病程及住院时间长短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H=682.423,P<0.001;H=543.089,P<0.001):肠息肉便血病程最长,为165(1730)天,其次为肛周疾病(60(11825)天),两者除消化道畸形和OGIB外,高于其它病因,同时肠套叠患儿便血病程(1(1365)天)均短于其它病因。肠套叠患儿住院时间(2(121)天)与肛周疾病(3(210)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短于其它病因;消化道畸形、OGIB、HSP、EGV为住院时间最长的病因。5.各年龄组及性别在发病季节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季节出血部位及便血病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38.928,P<0.001;χ2=63.869,P<0.001):夏季LGIB构成比(81.5%)高于春(68.3%)、秋(65.5%)、冬季(61.4%),全身疾病构成比(11.7%)则低于其它季节。夏季HSP构成比(6.8%)低于春(17.0%)、秋(16.7%)、冬季(20.8%),而春季消化道畸形构成比(7.2%)高于秋季(2.1%),余病因在各季节构成中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不同出血部位其血便性状及病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43.731,P<0.001;χ2=861.337,P<0.001):UGIB中黑便率(64.4%)高于LGIB(3.5%)及全身疾病(46.2%),LGIB中大便带血率(83.7%)及大便带血+便后滴血率(9.8%)均高于UGIB及全身疾病。不同血便性状前3位病因依次为:黑便:PU(73.9%)、HSP(50.6%)、EGV(40.7%),大便带血:肠套叠(96.9%)、肠炎(89.6%)、OGIB(81.3%),便后滴血:肛周疾病(9.1%)、EGV(7.4%)、血液系统疾病(4.7%),黑便+大便带血:消化道畸形(15.5%)、EGV(11.1%)、PU(10.9%),大便带血+便后滴血:肠息肉(40.4%)、肛周疾病(40.3%)、肠炎(5.2%)。7.便血儿童常见伴随症状前10位依次为呕吐(50.3%)、腹痛(29.1%)、发热(19.8%)、呕血(19.4%)、皮疹(19.0%)、腹泻(11.5%)、面色苍白(6.1%)、便秘(4.5%)、头晕(4.3%)、肛门脱出物(2.2%)。各出血部位及病因常见伴随症状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GIB中呕吐率(56.7%)高于UGIB(31.1%)、全身疾病(36.8%);UGIB中呕血率(36.7%)高于LGIB(20.6%)及全身疾病(9.4%),头晕发生率(22.2%)也高于LGIB(2.1%)及全身疾病(3.1%);全身疾病(76.7%)腹痛率高于UGIB(45.6%)、LGIB(13.7%);皮疹发生率(86.5%)也高于其余3组。而常见伴随症状前5位各前3位病因依次为:呕吐:肠套叠(88.6%,396/447例)、HSP(46.9%,75/160例)、PU(34.8%,16/46例);腹痛:HSP(100.0%,160/160例)、OGIB(62.5%,10/16例)、EGV(51.9%,14/27例);发热:肠炎(40.9%,47/115例)、肠套叠(27.5%,123/447例)、EGV(22.2%,6/27例);呕血:肠套叠(36.2%,162/447例)、PU(34.8%,16/46例)、EGV(33.3%,9/27例)皮疹:HSP(98.8%,158/160例)、血液系统疾病(23.3%,10/43例)、OGIB(6.3%,1/16例)。8.不同病因其主要实验室指标有差异(P均<0.001):UGIB入院时首次Hb低于其它3组疾病,而全身疾病D-二聚体高于其它3组;UGIB中BUN、Cr均高于LGIB,但BUN/Cr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对BUN/Cr是否能判断UGIB、LGIB,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565,95%置信区间为0.4990.630,P=0.045;以BUN/Cr=31.5作为分界点对应的约登指数最大(相应的约登指数为0.143,所对应的灵敏度为58.9%,特异度为55.4%)。HSP、肠套叠WBC高于其它病因,且HSP的N百分比高于其它病因;血液系统疾病及EGV的PLT明显低于其它病因;消化道畸形、PU、EGV所致Hb均值在90g/L以下,明显低于其它病因,而HSP及肛周疾病Hb均值高于120g/L;肠炎中EOS绝对值计数高于其它病因,其它病因间EOS绝对值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肠套叠患儿年龄为9月(2月14岁2月),74.1%发生在1岁以内,95.1%发生在3岁以内。其中8例继发于轮状病毒肠炎,1例继发于HSP,并于术中发现结肠绒毛管状腺瘤、升结肠肿瘤、降结肠巨大息肉各1例。回回结型肠套叠肠坏死率(33.3%)高于回结型(14.8%)(?2=4.202,P=0.04)。肠坏死组住院时间、WBC及PT高于非坏死组;早产儿、有呕吐或呕血症状的患儿空气灌肠失败率较足月儿、无呕吐或呕血症状患儿高;不同年龄段空气灌肠失败率不一致,婴儿组及青春期组空气灌肠失败率均高于幼儿组;空气灌肠失败组与成功组相比,N百分比、D-二聚体更高,Hb、白蛋白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HSP以学龄期儿童为主,有89例(55.6%)。有110例(68.7%)以双下肢皮疹为首发症状,余50(31.3%)例均以腹痛起病;50例患儿中有48例在腹痛后5(120)天内出现皮疹,2例患儿病程中未出现皮疹。共32例完善了胃镜检查,均有粘膜下充血,大部分有不同程度水肿、糜烂,3例有溃疡表现(2例胃溃疡、1例十二指肠溃疡);其中以胃窦、胃体、十二指肠球降部炎症为主,无一例食管受累。共92例(57.5%)合并紫癜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组的年龄、住院时间、WBC、N百分比、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高于HSP非肾炎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肠炎病因中以感染性肠炎(47.0%)和食物蛋白过敏性肠炎(40.0%)为主。在54例感染性肠炎中,28/54例大便培养阳性,25/28例病原为沙门氏菌(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12/25例),1/28例大肠埃希菌,2/28例白色假丝酵母菌;有2/54例涂片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感染性肠炎与食物蛋白过敏性肠炎两组均以婴儿组为高发年龄段,但食物蛋白过敏性肠炎患儿年龄(1(1138)月)小于感染性肠炎患儿(12.5(1163)月)(P<0.001)。食物蛋白过敏性肠炎的便血病程、一级亲属过敏史比例、血小板、EOS百分比、EOS绝对值计数均高于感染性肠炎组;但发热率和N百分比,低于感染性肠炎组。两组患儿过敏史率、皮疹率、WBC、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12.肠息肉好发于学龄前期儿童(37.2%),其中直肠息肉为63例(67.0%),乙状结肠息肉15例(16.0%),降结肠息肉9(9.6%),横结肠2例(2.1%),余4例(4.3%)为结直肠多发息肉,1例(1.1%)为结肠多发息肉。肠息肉直径为2(0.85)cm。不同年龄段肠息肉好发部位及各部位息肉病例的H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16.343,P=0.663;F=1.648,P=0.169)。不同部位息肉其直径不同(P<0.001):降结肠息肉中大息肉(≥2cm)构成比(100.0%)高于直肠(39.0%),肠腔其余部位大息肉构成比无差异;大息肉组N百分比及PT均高于小息肉组,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58例消化道畸形中MD有46例(79.3%),年龄为4.8岁(3月12.8岁),男女比例为3.18:1,其Hb为82.0±2.8g/L。99mTcO4-异位胃粘膜显像诊断MD的灵敏度为76.3%,特异度为76.9%,阳性预测值为90.6%,阴性预测值为47.4%,诊断准确度为76.5%;而腹部彩超与99mTcO4-异位胃粘膜显像相比,McNemar Test P=0.043<0.05;Kappa=0.062<0.2,P=0.628>0.05,不能认为两种检查方式对MD诊断率有一致性。MD中有26例(56.5%)胃粘膜异位(其中男性21例占80.8%),1例(2.2%)胰腺异位,1例(2.2%)胃粘膜+胰腺异位。而99mTcO4-异位胃粘膜显像诊断MD中异位胃粘膜的灵敏度为72.7%,特异度为18.8%,阳性预测值为55.2%,阴性预测值为33.3%,诊断准确度为50.0%。14.PU占UGIB的51.1%,好发于青春期患儿,男女之比为37:9=4.11:1。其中胃溃疡13例(28.3%),十二指肠溃疡33例(71.7%)。各年龄组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构成比有差异(?2=18.339,P<0.001):青春期十二指肠溃疡构成比(100.0%)明显高于幼儿组(41.7%)及学龄前期组(0.0%)。胃溃疡的呕血率(69.2%)高于十二指肠溃疡(21.2%);十二指肠溃疡的BUN、Cr值均高于胃溃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Hb、BUN/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C-UBT与RUT两种检查方式对针对Hp感染率的检出无一致性(Kappa=-0.070,P=0.361;McNemar Test=0.001<0.05);但RUT和病理检查两种检查方式对Hp感染检出率有较强一致性(Kappa=0.667,P=0.006;McNemar Test=0.5>0.05)。结论本组儿童便血病因以LGIB为主,其次为全身疾病、UGIB,前10位病因依次为肠套叠、HSP、肠炎、肠息肉、肛周疾病、消化道畸形、PU、血液系统疾病、EGV、OGIB。不同年龄段便血病因构成不同,在本组中婴幼儿便血首位病因为肠套叠,但年长儿均为HSP。伴呕血、黑便提示UGIB可能性大,而出现便后滴血并伴便秘或肛门脱出物需考虑肠息肉及肛周疾病,合并呕吐需首先考虑肠套叠而非UGIB。便血患儿,WBC明显升高时需考虑HSP、肠套叠合并肠坏死可能;PLT明显降低时除血液系统疾病外还需考虑EGV;若合并中重度贫血需考虑到消化道畸形、PU、EGV,反之若Hb正常应考虑肛周疾病、HSP等出血量常较小的疾病,但BUN/Cr比值是否能鉴别UGIB或LGIB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此外,年长儿肠套叠需考虑继发因素如巨大息肉及肿瘤性疾病;以非皮疹起病的不典型HSP可早期行胃镜检查助诊;肠炎首先考虑感染性因素如沙门氏菌,若EOS百分比或绝对值计数升高需与食物蛋白过敏性肠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等鉴别;肠息肉好发于学龄期儿童,以直肠息肉为主;99mTcO4-异位胃粘膜显像为疑诊MD的首选检查;PU好发于青春期男性患儿,呕血更可能提示胃部溃疡而非十二指肠溃疡,RUT和病理检查诊断Hp感染率有较强一致性。为减少漏诊、误诊,加强对可引起便血的疾病的认识,经适当评估后,尽早行内镜检查对明确病因和病情判断有重要意义。

李轶,王娜[3](2017)在《舒适护理在小儿胃镜下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小儿经胃镜下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收集2016年6月1日-2017年2月1日在本院经胃镜下异物取出术的3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对胃镜检查的配合度、并发症发生率、操作时间及家长、患儿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对胃镜检查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患儿,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及患儿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小儿经胃镜下异物取出术中,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患儿对检查的配合度、家长及患儿对护理满意度,减少操作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护理人员大力学习及应用。

郝静[4](2016)在《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闫慧敏老师是京城着名中医儿科医家,从事中医儿科工作四十余年,临证经验丰富,而且在医、教、研各方面成绩卓着。本文全面整理、总结闫慧敏老师的学术渊源、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以更好的传承闫老师学术经验,为日后更好的发展、创新中医儿科的诊疗方法积累临床研究资料。2.同时,本文依据闫慧敏老师的学术思想,重点总结闫老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经验,针对病程大于1月以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先进行了的证候分析及研究,进一步应用老师的“养阴清瘀汤”治疗小儿气阴两虚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进行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老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学术价值。方法1.第一部分追溯闫慧敏老师40余年的从医经历,详述师承渊源,总结老师的学术渊源、传承和发扬创新、学术思想成形的经过。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用药特点、古今各家学说等角度总结老师的学术观点,并整理和总结老师所擅长的临床病种的诊疗验案,全面总结老师的诊疗特色和学术经验。2.第二部分运用老师的学术思想展开临床研究。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患儿(病程>1月以上)进行临床分型研究,并进一步进行应用养阴清瘀汤治疗小儿气阴两虚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观察,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等理化指标的影响,以进一步验证闫老师的学术经验在临床的有效性、创新性。结果1.闫老师的学术经验总结:闫老师临床经验丰富,曾经作为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拜师刘韵远先生,传承刘韵远先生的学术思想,故刘老学术思想对其影响深远。例如对于外感性疾病,尤其是小儿咳喘以及痰饮病的治疗,受刘韵远先生教诲,多以仲景之法治之,予经方加减化裁,特色鲜明,疗效显着。同时对于内伤杂病,尤其是脾胃病的治疗,则受王鹏飞老先生的影响较多。而王老多以民间验方辨治脾胃病,闫老师汲取王老经验方的精髓,治疗小儿脾系疾病,卓有成效。总之,闫老师揣摩历代前辈医家的学术观点,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汲取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在临诊时,她重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注重当代小儿的体质特征,审因论治,以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为核心,强调四诊合参,尤重小儿望诊,传承刘韵远先生独创小儿舌诊观察法,并予以继承发扬。强调首先辨病,在辨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以免贻误病情。谨守病机,辨证用药以扶正祛邪为总则,虚实兼顾、标本兼治。无论是对脾系疾病的治疗,还是对于其他外感或内伤杂病的治疗,扶助正气方面无不强调以顾护脾胃为中心,兼顾他脏。强调祛邪为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注重内外之邪兼顾,尤重食积、湿热、痰饮和血瘀之邪。将仲景经方与时方相结合,灵活应用,用药清轻严谨,善于应用药对。体现在治疗小儿脾系疾病时,扶正健脾以平补脾胃,醒脾助运;肝脾同治,调畅气机以解气机壅塞;活用消导以祛食积之邪,补泻兼施;对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小儿,注意祛除湿热之邪,攻伐有度;久病注重祛除瘀邪。在治疗小儿肺系疾病时,外感咳嗽初起,祛除外邪为要,避免清泻太过;急性咳喘祛除痰阻重在治肺调气,慢性咳喘重在扶正培土生金,对于小儿反复咳喘之证,扶正祛邪各有偏重,分期而治,标本兼顾,以促康复,防止反复。本文还总结了闫老师治疗对于小儿多种疾病的治疗经验,如慢性咳嗽、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厌食、胃痛(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便秘、滞颐、舔疮、胎黄、腺样体肥大、霰粒肿、麦粒肿等疾病临床经验总结和验案分析。多年来,闫老师努力学习现代医学的诊疗技术,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上不断尝试,收获颇丰。自1989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小儿胃镜检测工作,迄今已进行数千例小儿胃镜的检测。以胃镜检查为基础在探索小儿胃肠黏膜的微观辨证和中医证候的宏观辨证的相关性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观察胃镜下微观病理变化的客观检测指标,探讨脾胃病舌脉宏观辨证和与胃镜下黏膜改变微观辨证的有机结合,提高对小儿脾系疾病的认识,开拓创新,拓宽中西医结合的新思路。同时,临床与科研、教学并重,传承与创新发展并重,以使儿科事业后继有人。2.闫老师诊治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本文重点探讨了闫老师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诊治经验。闫老师认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在气阴两虚的基础上虚实夹杂之证,虚、瘀、湿热共同为患。其治疗周期长,应分期辨治,早期以祛湿解毒、活血化瘀为主,随着病程的延长,随着气阴耗伤,虚证逐渐显现,患儿气阴两虚、阴虚内热的症状逐渐显现加重。故后期易出现以阴虚、气虚为主的症状,且仍有挟瘀挟湿之象,应以养阴益气,健脾固精、清利化瘀通络为主。要根据患儿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辨证用药,审因辨证,以中医对于疾病序贯治疗的思维,将扶正祛邪、标本同治的原则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在进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证候分析时,选择116例病程大于1月以上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分为气阴两虚型、湿热瘀阻型和阴虚内热型三型进行证候分型观察。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采用多组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数据统计计算及分析。结果显示,116例患儿中,以气阴两虚型最多,72例,占62.07%;湿热瘀阻型33例占28.4%;阴虚内热型11例,占9.48%。并进一步进行理化指标的检测。结果提示患儿血尿与蛋白尿程度与证候分型有一定关联,三型患儿均存在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以及凝血纤溶系统紊乱,T细胞亚类、凝血指标D-二聚体的升高可能与临床证候分型有一定相关性,其他如免疫球蛋白测定、补体的测定等提示与证侯分型关系不大,但因样本数量有限,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以验证。鉴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的患儿,以气阴两虚证患儿较多,且既往研究相对少见的现状,本研究进一步在气阴两虚证的患儿中纳入了66例患儿(选择轻度血尿蛋白尿型,未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应用闫老师拟定的养阴清瘀汤,与西药福辛普利钠和双嘧达莫对照,随机分组,进行前瞻性研究,疗程8周,每4周监测血常规、尿常规,复查肝肾功以及心电图,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凝血五项,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A,T细胞亚类等指标,记录中医证候表现及半定量积分,观察中医证候、临床疗效和理化指标的改变情况。根据数据情况,分别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西药治疗对照组。中药组治疗4周总有效率91.18%,8周总有效率97.06%;西药组4周总有效率71.88%,8周总有效率87.5%,说明在改善气阴两虚、挟瘀挟湿的症状上,中药具有较大优势。对于轻度蛋白尿(<25mg/(kg·d))的治疗,单纯的中药治疗和单纯的西药治疗均较为有效,且疗效差别不大。在对血尿的治疗上,中药治疗更具有优势。在免疫相关指标和补体的改善上,对治疗4周和8周后的相关检测数值分别进行组间比较提示,两组治疗均可以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和补体系统紊乱状态,中药治疗组降低IgA值、提高T辅助细胞CD4+值、以及升高补体C3值的作用较西药更为显着。同时,在第一个4周的疗程中,中药组降低D-二聚体值的作用较西药观察组更为显着;提示中药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调节机体的凝血机制,改善纤溶系统。结论本文全面总结了闫慧敏老师的学术经验,并运用闫老师的学术经验,以中药养阴益气清热活血化瘀之法,扶正祛邪,治疗气阴两虚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可以有效缓解中医证候,降低血尿、蛋白尿,调节免疫,改善凝血机制。

张克青[5](2016)在《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湿毒内蕴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1.研究目的及意义传统中医药事业要发展要进步,需要每一代中医人的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才能地更好弘扬中华民族的中医药事业。闫慧敏教授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40多年来从事中西医结合诊治小儿疾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取得卓越的成绩。尤其在儿科消化、呼吸系统疾病方面更为突出。通过电子胃镜及幽门螺杆菌检测,研究小儿消化系统疾病中医宏观辨证与胃镜下胃肠粘膜微观改变的关系。将辨病与辨证和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治疗疾病取得显着的效果。闫老师勤奋好学,研读古籍,躬行实践,博采各家之长,探索治病经验,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及治病经验。全面继承、挖掘整理,传播交流闫慧敏教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具有重大的意义。本研究主要探寻闫慧敏教授的学术渊源,研究总结其学术思想特色及临床经验。并通过运用闫老师的临床经验对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湿毒内蕴证)患儿的进行病例研究,试图找到治疗过敏性紫癜复发的有效治疗方法。2.研究方法通过跟随老师临床诊疗全过程,对诊治的患者病例资料进行汇总,总结跟师笔记,认真撰写月记,典型及复诊病例进行详细记录并总结。定期老师讲课,并按照老师要求再次研读《黄帝内经》、《伤寒论》、《小儿药证直诀》及《幼幼集成》等书籍。检索文献了解现代儿科相关资料,汇集多方面的资料,从学术思想渊源,理论基础,辨证论治及用药特点等方面,对闫慧敏教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特色和优势进行初步总结。选取140例确诊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医辨证为湿毒内蕴型的患儿,分为西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两组,进行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过敏性紫癜复发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试图找到减少过敏性紫癜复发的有效方法。3.研究成果本论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闫慧敏学术思想渊源概述闫慧敏教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通过大量临床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再次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一年。在北京儿童医院接触到京城儿科名医“小儿王”王鹏飞老师,跟随王老临诊学习儿科临证经验得到了提升。闫老师成为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有幸拜着名中医儿科专家刘韵远主任为师,跟师期间努力学习刘老的临床实践经验及特色,继承并发扬刘老的学术思想。从医40年,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不忘研读中医经典。尤其是《黄帝内经》、《伤寒论》、《小儿药证直诀》及《幼幼集成》对其学术思想有着很大的影响。在继承刘韵远、王鹏飞老专家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同时,并注重运用现代手段及科研方法进行中医药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临证经验及用药特色。第二部分闫薏敏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1学术思想及特点进行研究总结《黄帝内经》中整体观的中医基础理论之一。《黄帝内经》提出“治病必求于本”,闫老师谨遵古训,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注重查找病因,不能被疾病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形成了闫老师的“整体观念,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学术思想。闫老师跟随刘韵远主任学习,刘老精于《伤寒论》的研究,认为《伤寒论》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典范。闫老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为我所用,开展胃镜检查,对小儿胃镜特点及胃肠道疾病临床宏观辩证与镜下微观辨证作了深入研究。从而发展并完善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学术思想,增加了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学术思想。从《素问》、《伤寒论》到《小儿药证直诀》无一不体现后天脾胃的重要性。加之王鹏飞老师对于“小儿脾常不足”特点的重视,更时时顾护脾胃。逐渐闫老师形成了“重视脾胃,调中运脾,调畅气机”的学术思想。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将小儿的生理特点概括为“肌骨嫩怯”、“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及“脏腑柔弱”。病理特点概括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刘韵远老师认为小儿并非成人的缩小版有其自身的特点。闫老师通过对《小儿药证直诀》的研读及长期的实践,逐渐形成了“重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学术思想。儿科俗称“哑科”,儿科诊法历来首重望诊。在望诊中刘老尤为重视望舌,具有独到之处。闫老师尤其重视四诊合参,尤重望诊及舌面的望诊,判断疾病的病情病势。小儿“稚阴稚阳,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小儿病情多呈寒热并存,虚实夹杂,因此使用药物也根据病情寒热并用。善用对药,对药互相协同,以助药力。2临床经验总结通过跟师三年的诊疗过程中,对于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闫老师都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首先脾系疾病,多由于小儿嗜食肥甘厚腻之品,脾胃失和,日久易酿成湿热,壅塞中焦,阻滞气机,不通则痛。因此小儿胃脘痛多以湿热中阻证为常见证型。治以清热祛湿、理气和中。秋冬季常见病轮状病毒性肠炎辨证为湿热。故治以清热利湿,健脾止泻。功能性便秘辨证以虚实为纲,热秘及气秘属实,虚秘及寒秘属虚。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虚实夹杂症候多见。故治疗以表里同治、肝脾同调、健脾行气为法。其次肺系疾病,哮喘易反复难治,本病以肺、脾、肾三脏气虚为本。夙根伏痰为标。急则治其标,祛除伏痰。缓则治其本。治疗哮喘从肺、脾、肾入手。痰湿咳嗽属于脾阳不振,湿痰不化,阻于肺络,应突出“湿痰”两字。治以健脾化湿,化痰止咳。反复呼吸道感染认为正气不足是复感儿发病的关键,治疗应以扶正固本为主。过敏性紫癜病因病机可归为风、热、湿(毒)、瘀、虚。疾病初期多以邪实为主,“邪去则正安”,故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小儿“易虚易实”,注意病情的变化及虚实夹杂的情况。腺样体肥大病机为:肺虚邪扰,脾虚痰聚,痰瘀互结。治则:运脾化瘀通窍散结。反复发作的霰粒肿,也应从养血通络调畅气机论治。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应以开肺通闭为大法。第三部分解毒利湿法治疗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湿毒内蕴证)的临床研究文献综述部分对过敏性紫癜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西医治疗概况进行综述,并对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病及治疗情况进行综述。临床研究报告部分旨在探讨闫慧敏老师治疗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学术经验。本研究选取符合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湿毒内蕴证)病人14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西药)及治疗组(西药加中药解毒利湿行气化滞方),分析统计临床疗效及复发率,进一步研究闫老师临床经验。结果:治疗组治疗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近期综合效率及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与单纯西药治疗疗效相同,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观察2月过敏性紫癜复发情况,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毒利湿法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检测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并能较长时间抑制幽门螺杆菌。结论:解毒利湿法治疗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湿毒内蕴证)减少复发。解毒利湿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值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并能较长时间抑制幽门螺杆菌。4.意义通过三年跟随闫慧敏教授的学习,研读经典古籍及跟师临诊过程,探究老师的学术思想渊源,学习老师学术思想,整理老师临床宝贵经验。对于年轻医生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学习机会。继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是中医事业蓬勃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曾子芸[6](2014)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论文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上篇为文献综述、中篇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下篇为循证医学与系统评价。上篇主要是通过探讨中医下法的理论形成依据、张仲景对下法的运用、下法的禁忌、后世医家对三承气汤的运用与发展、笔者对三承气汤之见,在探讨中医八法中的“下法”。中篇是经由全面检索、收集、阅读、统计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临床研究文献与个案(个人经验)文献,整理挖掘出三承气汤的运用轨迹。下篇则是对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在具有相同研究内容及目的基础进行分类,依据文献资料共分为11组。在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合并统计量)研究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疗效对比。最后,基于循证医学为每个疾病寻找出最佳治疗方案的精神与目的,就此统计研究结果对肠梗阻设计出一套建议治疗方案。研究对象1发表于1949-2014年之间的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期刊文献,以及以针灸疗法治疗肠梗阻的期刊文献。2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期刊文献。研究方法1文献检索:于CNKI、VIP、CBM等三大数据库中,分别设定检索词为:大承气汤、复方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加减;小承气汤、复方小承气汤、小承气汤加减;调胃承气汤、复方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加减;针灸疗法治疗肠梗阻。2文献整理:基于本论文研究内容,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文献整理方法与步骤如下:2.1全面阅读整理所有检索获得的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期刊文献,再分别归纳分类出三承气汤的临床研究文献与个案文献。2.2全面阅读整理出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针灸疗法用于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研究文献。3文献录入: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依照疾病系统的分类逐篇统计其治疗疾病病名;将符合每篇文献按Cochrane文献质量评价系统中7项检测逐一做记录后,删除偏倚风险过高文献,最终获得较高质量的文献资料。最后,将分类好的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方案研究,分别在Review Manager Meta-analysis中设定研究题目及录入建档。4数据处理: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运用EXCEL表格及基本统计学方法处理相关数据;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研究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疗效对比,包含OR、RR、RD、SMD等四方面。研究内容1将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期刊文献逐篇统计其治疗疾病病名,从中整理挖掘出三承气汤的运用轨迹。2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研究下列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方案中的疗效对比:2.1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单纯西医基础疗法;2.2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生长抑素;2.3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二联法;2.4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三联法;2.5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盐水灌肠;2.6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肥皂水灌肠;2.7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石蜡油灌胃;2.8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阿托品;2.9小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单纯西医基础疗法;2.10针灸+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2.11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研究结果1由统计结果发现,小承气汤、大承气汤两方大量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其中,无论是在临床经验或个人经验记载,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分别均以运用于治疗肠梗阻比例最高。2遵循循证医学及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合并统计量)研究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统计研究结果发现其疗效:1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单纯西医基础疗法;2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生长抑素;3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二联法;4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三联法;5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盐水灌肠;6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肥皂水灌肠;7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石蜡油灌胃;8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阿托品;9小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单纯西医基础疗法;10针灸+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11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由以上11组统计研究结果来看,中医学加上西医学治疗肠梗阻的治疗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学的个种治疗方案。研究成果与肠梗阻建议治疗方案结论基于循证医学为每个疾病寻找出最佳治疗方案的精神与目的,笔者与导师陈明教授就此统计研究结果对肠梗阻设计出一套建议治疗方案,方案如下:1中药处方:大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2主要加减配伍:桃仁、炒莱菔子、赤芍;3兼证3.1兼瘀血重者加:桃仁、赤芍、丹参,以活血化瘀;3.2兼食积重者加:炒莱菔子、陈皮,以和胃消积;3.3兼腹胀痛重者加:木香、延胡索,以行气止痛;3.4兼气血虚重者加:黄芪、党参、当归,以益气补血;3.5兼湿热重者加:黄芩、金银花,以清热燥湿解毒。4针灸取穴:足三里、天枢、上巨墟、中脘、关元、下巨墟;5西医基础疗法: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抗感染,其他治疗。

侯林毅[7](2011)在《陈昭定脾胃学术思想在儿科临床运用总结及治疗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主要继承陈昭定教授运用脾胃学术思想,治疗儿童常见病和疑难病的临床经验。继承名老中医的经验应该将其个人的学术渊源与时代背景结合起来分析。在儿科临床实践中,老师研读经典,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取各家之长。逐渐形成了“以脾胃为中心”的辨证思路与用药特色,重视脾胃是其诊治儿科疾病的特点并在治疗时顾护胃气,倡导脾以运为健。王鹏飞的脾胃学术思想是老师的主要学术渊源。老师在临床中不断继承发扬王鹏飞的脾胃学术思想,既重视脾胃,也重视气血,不断开创儿科领域的治疗。创建了胃镜检查室和胃肠电图室,建立了中医儿科脾胃病病区,打开了小儿脾胃病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诊断与治疗,在临床中注重科研,提倡剂型改革,不断地丰富儿科方剂学,使简、便、廉的方药可以更多地方便专用于儿童,在临床实践的探索中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从而促进了中医儿科的学科发展。老师的脾胃学术思想渊源于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但他更注意传承与创新,在小儿脾胃病和疑难重症的治疗运用中体现得更为突出。本研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总结。1.陈昭定主任认为小儿泄泻病因病机是脾胃虚弱为本,外邪、饮食、药物、情志等诱发因素为标。病位在脾胃、大肠,久及伤肾,寒热虚实,小儿病情易发生演变。他在辨证论治方面注重分型论治,但强调治病求本;指出小儿泄泻临床宜辨寒热虚实,谨守病机,中西医并重。治疗的经验是强调掌握中药性味归经,深刻理解组方意图,临证中通过配伍用药体现分型辨证思想;并重视中药现代药理研究,从而指导临床用药;促进剂型改革,便于服用,尽量服务患儿。2.重视小儿胃镜的检查手段,开展Hp感染的研究,利用中药治疗小儿慢性胃炎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3.认为小儿溃疡病属于“胃脘痛”范畴,胃脘痛病变在胃,与肝脾有密切关系,病因有寒、热、饮食不节、劳倦、血瘀等。治疗应从和胃健脾,理气止痛,活血化瘀着手。4.老师认为神经性厌食很难治疗,辨其虚实或虚中夹实尤为重要,治疗中应重视调节脾胃功能。方药组成:黄精、草寇、砂仁、建曲、焦白术、紫草。5.治疗乳儿肝炎综合征:认为多因母体胎孕之时,湿热熏蒸于胎胞,或产后感受湿热邪毒而致。郁阻于脾胃,熏蒸于肝胆,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肝胆疏泄失常而发生黄疸。治疗清热祛湿,利胆退黄,疏肝健脾,活血通络是老师治疗黄疸的基本法则。6.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以注意缺陷、过度活动和冲动为核心症状,老师特别强调中医根据患儿不同症状、证候进行辨证论治,通过调整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功能活动及整体功能状态,提高患儿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中医治疗不仅能改善核心症状还能改善影响患儿生活质量的一些伴随症状,用药安全、可控,可长期服用,且停药后复发率低,同时中西医相互配合,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西药不良反应。7.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老师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儿童紫癜性肾炎的病因病机可分为湿热内蕴、气滞血瘀以及久病肾虚三个方面,另外小儿藩篱不固,兼有风、毒外邪为患。临床表现繁多,病位主要责之肺脾肾,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老师常用青代、紫草、丹皮、败酱草、赤小豆等。8.治疗小儿班替氏综合征:老师认为气滞、血瘀、食积为病因,结合小儿的病理特点,以活血化瘀,理气消导为主,但小儿毕竟形气未充,脏腑娇嫩,一味攻伐,必定损伤正气,所以在临床治疗时,要固护脾胃,使正气健运,利于去邪,去邪而不伤正,攻补兼施,是其脾胃学术思想的体现,以上是陈昭定主任脾胃学术思想在儿科临床运用的突出经验。临床上应用老师脾胃学术思想研究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体现他在临床上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并注意对患儿疾病远期预后的随访情况的学术思想,深入研究老师的临床学术经验,提出规范化的研究方案,继承和发扬其脾胃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青紫止痛汤方治疗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研究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120例确诊腹过型敏性紫癜患儿,其中男:64例,女:56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16岁。3-7岁:19例;8-12岁:68例;>12岁33例。做胃镜结果显示:食管炎:4例;胃炎:9例,十二指肠炎:12例,胃、十二指肠炎:63例,胃溃疡:2例,十二指肠溃疡:30例。合并肾脏损害:43例,占35.8%。感染相关因素:支原体感染:9例,链球菌感染:8例;结核感染:6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2例;单疱病毒、CMV感染各1例。120例患儿中医证候分型,各型之间的构成比:根据临床症状,四诊辨证分型,分为表邪入里,侵犯胃肠型有23例占19.1%;脾胃湿热74例占61.7%;血络受损20例占16.7%;脾肾阳虚3例占2.5%。对60例脾胃湿热型治疗的近期疗效及随访半年的远期疗效脾胃湿热型入选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和对照组各30例,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治愈20例,(66.7%),好转9例(30%)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治愈20例,(66.7%)好转8例(26.7%)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经统计学分析P>0.05。随访病人对照组出现2名肾脏损害病人,治疗组无肾损害病人。但由于入选病人例数较少,待增加样本量,以进一步研究得出结论。目的:临床上应用陈昭定主任脾胃学术思想研究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体现他在临床上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并注意对患儿疾病远期预后的随访情况的学术思想,深入研究陈昭定的临床学术经验,提出规范化的研究方案,继承和发扬老师的学术经验。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性患儿120例,均做胃镜检查,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进行辨证分型。然后对符合脾胃湿热型的患儿,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青紫止痛汤”中草药及西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药治疗,总疗程2-4周,填写临床病例观察表,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的差异。并进行随访半年,观察分析肾脏受累情况。结果:1.120例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120例确诊腹过型敏性紫癜患儿,其中男:64例,女:56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16岁。3-7岁:19例;8-12岁:68例;>12岁33例。做胃镜结果显示:食管炎:4例;胃炎:9例,十二指肠炎:12例,胃、十二指肠炎:63例,胃溃疡:2例,十二指肠溃疡:30例。合并肾脏损害:43例,占35.8%。感染相关因素:支原体感染:9例,链球菌感染:8例;结核感染:6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2例;单疱病毒、CMV感染各1例。2.120例患儿中医证候分型,各型之间的构成比:根据临床症状,四诊辨证分型,分为表邪入里,侵犯胃肠型有23例占19.1%;脾胃湿热74例占61.7%;血络受损20例占16.7%;脾肾阳虚3例占2.5%。3.对60例脾胃湿热型治疗的近期疗效及随访半年的远期疗效脾胃湿热型入选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和对照组各30例,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治愈20例,(66.7%),好转9例(30%)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治愈20例,(66.7%)好转8例(26.7%)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经统计学分析P>0.05。随访病人对照组出现2名肾脏损害病人,治疗组无肾损害病人。但由于入选病人例数较少,待增加样本量,以进一步研究得出结论。结论:1.本课题通过入选120例病例的临床研究,分析腹型过敏性紫癜中医证候特点和分型的构成比例,深化了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辨证论治研究。2.尤其通过宏观与胃镜微观辨证相结合的研究提示脾胃湿热型是主要的证型。3.并对比了西医治疗和西医结合“青紫止痛汤”治疗脾胃湿热型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近期疗效,两者疗效相当,能缓解腹痛等临床症状,没有统计学差异,但青紫止痛汤治疗组对证候有良好的改善作用。4.初步了解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肾损害情况,通过远期随访提示有一定疗效,但需要更多样本量的支持和深入研究。

张淑娴,李卫红[8](2010)在《小儿急症胃镜检查47例分析》文中指出

祝博[9](2014)在《《医药论坛杂志》2014年第35卷分类总索引——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文中指出

陈文林[10](2014)在《成人胃镜急诊钳取小儿上消化道异物68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成人胃镜急诊钳取小儿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广丰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接收的68例小儿上消化道异物患儿为观察组,对其应用成人胃镜急诊钳取进行治疗;以同期收治、行保守治疗的32例患儿为对照组,观察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时间、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使用成人胃镜取上消化道异物所需要的平均时间为(21.8±0.3)min,对照组为(6.8±1.3)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2,P=0.001);观察组成功率为98.53%,对照组为84.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7,P=0.009);观察组1例患儿失败,行剖腹手术,剖腹手术补充治疗率为1.47%,对照组5例失败,行剖腹手术,剖腹手术补充治疗率为15.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P=0.021);观察组1例患儿在急诊胃镜治疗中发现异物嵌顿位置食管两侧已形成溃疡,其余患儿未见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患儿未见并发症的发生,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儿童上消化道异物患儿,成人胃镜治疗具有疗效确切、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可减轻患儿痛苦。

二、小儿急症胃镜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急症胃镜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针灸甲乙经》郄穴命名内涵与功效拓展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腧穴命名的研究概况
    1 古代腧穴命名内涵的发展过程
    2 现代腧穴命名内涵的研究现状
    3 腧学命名内涵研究的分类
        3.1 十四经腧穴命名内涵
        3.2 特定穴命名内涵
        3.3 同类腧穴命名内涵
        3.4 单个腧穴命名内涵
第二部分 《针灸甲乙经》郄穴命名的文献研究
    1 《针灸甲乙经》郄穴的文献研究
        1.1 研究范围
        1.2 研究方法
    2 《针灸甲乙经》郄穴正名内涵考证
        2.1 手太阴之郄孔最
        2.2 手阳明之郄温溜
        2.3 足阳明之郄梁丘
        2.4 足太阴之郄地机
        2.5 手少阴之郄阴郄
        2.6 手太阳之郄养老
        2.7 足太阳之郄金门
        2.8 足少阴之郄水泉
        2.9 手厥阴之郄郄门
        2.10 手少阳之郄会宗
        2.11 足少阳之郄外丘
        2.12 足厥阴之郄中都
        2.13 阴蹻之郄交信
        2.14 阳蹻之郄跗阳
        2.15 阴维之郄筑宾
        2.16 阳维之郄阳交
        2.17 总结
    3 《针灸甲乙经》郄穴别名内涵考证
        3.1 温溜穴别名逆注
        3.2 温溜穴别名蛇头
        3.3 地机穴别名脾舌
        3.4 金门穴别名关梁
        3.5 中都穴别名中郄
        3.6 阳交穴别名别阳
        3.7 阳交穴别名足窌
        3.8 总结
第三部分 《针灸甲乙经》郄穴古今临床应用对比研究
    1 孔最穴古今临床应用
    2 温溜穴古今临床应用
    3 梁丘穴古今临床应用
    4 地机穴古今临床应用
    5 阴郄穴古今临床应用
    6 养老穴古今临床应用
    7 金门穴古今临床应用
    8 水泉穴古今临床应用
    9 郄门穴古今临床应用
    10 会宗穴古今临床应用
    11 外丘穴古今临床应用
    12 中都穴古今临床应用
    13 交信穴古今临床应用
    14 跗阳穴古今临床应用
    15 筑宾穴古今临床应用
    16 阳交穴古今临床应用
    17 总结
结语
    1 结论
    2 存在的问题
    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文献综述 郄穴源流考证及近现代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1122例年龄>28天的住院儿童便血病因构成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儿童便血病因构成
    2.2 不同年龄组儿童便血病因构成
    2.3 性别与便血病因构成
    2.4 便血病程
    2.5 住院时间
    2.6 发病季节
    2.7 血便性状
    2.8 常见伴随症状
    2.9 主要实验室指标
    2.10 肠套叠
    2.11 过敏性紫癜
    2.12 肠炎
    2.13 肠息肉
    2.14 美克尔憩室
    2.15 消化性溃疡
    2.16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3)舒适护理在小儿胃镜下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经胃镜下异物取出术前的护理
        1.2.2 经胃镜下异物取出术中的护理
        1.2.3 经胃镜下异物取出术后的护理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闫慧敏老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一、闫慧敏老师的学术渊源
        (一) 传承刘韵远先生学术思想
        (二) 汲取王鹏飞先生脾胃病辨治精髓
        (三) 博采众长 兼收并蓄 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
        (四) 注重创新探索 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科研并重
        1. 率先开展小儿胃镜检查 突出小儿脾胃病中医特色诊疗
        2. 开发痰喘宁合剂 弥补小儿咳嗽用药不足
        3. 临床与科研并重 拓宽思路 探索疑难病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
        (五) 传道授业解惑硕 果累累
    二、闫慧敏老师学术思想总结
        (一) 先辨病 其次辨证 谨守病机
        (二) 四诊合参 尤重小儿望诊
        (三) 扶正祛邪并重标 本同治
        1. 扶正祛邪之法概述
        2. 扶正为治本之法 以脾为核心 兼顾其他脏腑
        3. 祛邪为关键环节 内外之邪兼顾
        (四) 用药清轻严谨 善用药对
    三、闫慧敏老师临床诊疗经验总结
        (一) 谨守扶正祛邪之则治疗小儿脾系疾病
        1. 扶正健脾以平补脾胃 醒脾助运
        2. 肝脾同治 调畅气机以解气机壅塞
        3. 活用消导以祛食积之邪 消补兼施
        4. 祛除湿热之邪 攻伐有度
        5. 久病注重祛除瘀邪
        (二) 闫老师治疗小儿脾系疾病的临床诊疗经验及验案分析
        1. 厌食
        2. 胃痛(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3. 胎黄
        4. 滞颐
        5. 便秘
        (三) 谨守扶正祛邪之则治疗小儿肺系疾病
        1. 外感咳嗽初起 祛除外邪为要 避免清泻太过
        2. 急性咳喘祛除痰阻 重在治肺调气
        3. 慢性咳喘重在扶正 培土生金兼以温肾
        4. 反复咳喘 扶正祛邪 分期而治 标本兼顾
        5. 扶正不忘活血逐瘀 阻止咳喘反复发生
        (四) 闫老师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临床诊疗经验及验案分析
        1.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2. 痰湿蕴肺型慢性咳嗽
        3. 腺样体肥大
        (五) 闫老师对其他系统疾病的治疗
        1. 霰粒肿
        2. 麦粒肿
        3. 舔疮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一、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一、闫慧敏老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及其迁延期证候研究
        (一) 闫慧敏老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及其迁延期辨证分型依据
        1. 闫慧敏老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经验
        2.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辨证分型依据
        (二)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证候研究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
        研究方法
        结果
        结论
        讨论
        小结
        (三) 养阴清瘀汤主要方药及立方依据
    二、养阴清瘀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结论
        讨论
        创新点总结
        小结及心得体会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主要研究成果

(5)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湿毒内蕴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闫慧敏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渊源概述
    1. 简介
    2. 学术思想渊源
        2.1. 中医经典古籍
        2.2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闫慧敏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1. 学术思想概述
        1.1 整体观念,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1.2 辨病与辨证,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
        1.3 重视脾胃,调中运脾,调畅气机
        1.4 重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1.5 四诊合参,尤重望诊及舌面望诊
        1.6 寒热并用,善用对药
    2. 临床经验总结
        2.1. 闫老师治疗脾系疾病的经验
        2.1.1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小儿胃脘痛)
        2.1.2 功能性便秘
        2.1.3 轮状病毒性肠炎(小儿泄泻)
        2.2 闫老师治疗肺系疾病的经验
        2.2.1 哮喘
        2.2.2 痰湿咳嗽
        2.2.3 反复呼吸道感染
        2.2.4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2.3 闫老师治疗过敏性紫癜经验
        2.4 闫老师治疗腺样体肥大经验
        2.5 闫老师治疗霰粒肿经验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解毒利湿法治疗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湿毒内蕴证)的临床研究
    符号说明
    综述
        1. 过敏性紫癜中西医研究进展
        1.1 西医研究及治疗概况
        1.1.1 发病机制
        1.1.2 病理改变
        1.1.3 诊断标准
        1.1.4 治疗
        1.2 中医辨证论治
        1.2.1 古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分析
        1.2.2 现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分析
        1.2.3 现代医家的辨证论治
        1.2.4 专方专药
        1.2.5 中成药
        1.2.6 其它治疗
        2 幽门螺杆菌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
        2.1 西医药物治疗进展
        2.1.1 HP的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
        2.1.2 HP感染的西医治疗
        2.1.3 HP与HSP相关性研究进展
        2.2 中医辨证论治
        2.2.1 病因病机
        2.2.2 辨证分型
        2.2.3 辨证论治
        2.2.4 单味中药治疗
        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资料
研究方案
结果
结论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上篇 三承气汤理论研究
    第一章 中医学下法的形成与发展
        1 下法理论形成依据
        2 探讨张仲景对下法的应用
        2.1 《伤寒论》中的下法
        2.1.1 攻逐瘀血法
        2.1.1.1 桃核承气汤证
        2.1.1.2 抵当汤证
        2.1.1.3 抵当丸证
        2.1.2 泻热逐水法
        2.1.2.1 大陷胸丸证
        2.1.2.2 大陷胸汤证
        2.1.3 三物白散证
        2.1.4 十枣汤证
        2.1.5 苦寒泻下法
        2.1.5.1 调胃承气汤证
        2.1.5.2 小承气汤证
        2.1.5.3 大承气汤证
        2.1.6 麻子仁丸证
        2.1.7 蜜煎导证
        2.1.8 变治法
        2.1.8.1 大柴胡汤证
        2.1.8.2 柴胡加芒硝汤证
        2.1.8.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2.1.8.4 桂枝加大黄汤证
        2.1.9 急下存阴法
        2.1.9.1 阳明三急下证
        2.1.9.2 少阴三急下证
        2.2 《金匮要略》中的下法
        2.2.1 攻下泻热法
        2.2.1.1 阳明实热痉病证治
        2.2.1.2 实积下利证治
        2.2.1.3 支饮证面热证证治
        2.2.1.4 谷疸证证治
        2.2.1.5 酒疸证证治
        2.2.1.6 热盛里实黄疸证证治
        2.2.1.7 热盛吐衄证证治
        2.2.2 攻下行气法
        2.2.2.1 表寒里实腹满证证治
        2.2.2.2 里实胀重证证治
        2.2.2.3 里实少阳心下满痛证证治
        2.2.2.4 里实积胀俱重证证治
        2.2.2.5 支饮腹满证证治
        2.2.3 峻下去积法
        2.2.4 攻下逐饮法
        2.2.4.1 留饮欲去证证治
        2.2.4.2 悬饮证证治
        2.2.4.3 肠间饮聚成实证证治
        2.2.4.4 水血并结血室证证治
        2.2.5 攻下逐瘀法
        2.2.5.1 虚劳干血证证治
        2.2.5.2 急性肠痈未成脓证证治
        2.2.5.3 瘀血内结证证治
        2.2.5.4 瘀结成实证证治
        2.2.6 泻热通便止呕法
        2.2.7 缓下润燥法
        2.2.8 温里攻下法
    第二章 三承气汤论述
        1 调胃承气汤论述
        1.1 原文
        1.2 主证
        1.3 药物组成
        1.4 煎服法
        1.5 调胃承气汤证之见
        1.5.1 不大便,心烦,躁动不安
        1.5.2 蒸蒸发热
        1.5.3 吐下腹胀满不痛
        1.5.4 脉调和或阴脉微
        1.6 调胃承气汤方之见
        2 小承气汤论述
        2.1 条文
        2.2 主证
        2.3 药物组成
        2.4 煎服法
        2.5 小承气汤证之见
        2.5.1 脉滑而疾
        2.5.2 腹大满不通
        2.5.3 大便燥结、小便频数
        2.6 小承气汤方之见
        3 大承气汤论述
        3.1 原文
        3.2 主证
        3.3 药物组成
        3.4 煎服法
        3.5 大承气汤证之见
        3.5.1 当下而尚未攻下之大承气汤证
        3.5.1.1 局部证候特点
        3.5.1.1.1 腹胀满、大便不通、绕脐痛
        3.5.1.1.2 热结旁流兼喘证
        3.5.1.1.3 不能食
        3.5.1.2 全身证候特点:潮热、手足濈然汗出
        3.5.1.3 神志证候特点:心烦、心中懊憹、谵语
        3.5.1.4 脉迟而实有力
        3.5.2 急下存阴的阳明大承气汤证
        3.5.2.1 目中不了了,睛不和
        3.5.2.2 发热汗多
        3.5.2.3 腹胀满疼痛、减不足言
        3.6 大承气汤方之见
        4 三承气汤总结
        4.1 配伍为主治证候疗效的关键
        4.2 煎服法为处方理法方药的特点
    第三章 阳明病下法禁忌
        1 阳明腑证未实不可下
        2 阳明表未解不可下
        3 阳明病兼少阳证不可下
        4 阳明病兼太阳少阳证不可下
        5 阳明经证不可下
        6 阳明虚寒证不可下
        7 阳明热在上不可下
    第四章 承气类方的形成与发展
        1 新加黄龙汤证
        2 宣白承气汤证
        3 导赤承气汤证
        4 牛黄承气汤证
        5 增液承气汤证
        6 护胃承气汤证
        7 承气合小陷胸汤证
        8 桃仁承气汤证
中篇 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
    前言
    1 大承气汤应用轨迹研究
        1.1 大承气汤文献总篇数、临床应用篇数、个案篇数统计表
        1.2 大承气汤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1.3 大承气汤个案应用现况
    2 小承气汤应用轨迹研究
        2.1 小承气汤文献总篇数、临床应用篇数、个案篇数统计表
        2.2 小承气汤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2.3 小承气汤个案应用现况
    3 调胃承气汤应用轨迹研究
        3.1 调胃承气汤文献总篇数、临床应用篇数、个案篇数表
        3.2 调胃承气汤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3.3 调胃承气汤个案应用现况
    4 结论
下篇 循证医学与系统评价
    第一章 医学文献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1 系统评价概述
        1.1 系统评价基本概念
        1.2 Cochrane系统评价基本概念
        1.3 Meta分析
        1.4 文献综述
        2 系统评价的方法与步骤概述
        2.1 系统评价方法
        2.2 系统评价步骤简易流程图
        2.2.1 系统评价程序流程图
        2.2.2 检索与课题研究相关文献资料流程图
        2.2.3 纳入文献资料可能的偏倚风险来源简易图
        2.2.4 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规则
        3 Meta分析概述
        3.1 Meta分析基本概念
        3.2 Meta分析的目的
        3.2.1 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
        3.2.2 定量估计研究效应
        3.2.3 发现既往研究缺乏之处
        4 Meta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4.1 确立研究课题
        4.2 相关课题研究文献检索
        4.2.1 文献检索方法
        4.2.1.1 检索词
        4.2.1.2 文献检索方法
        4.2.1.3 检索范围
        4.2.2 文献检索步骤
        4.3 相关课题研究文献资料的纳入与排除
        4.3.1 课题研究设计的类型
        4.3.2 文献发表年限、所使用语言
        4.3.3 样本量和随访期限
        4.3.4 结果测量指标
        4.3.5 重复发表文献
        4.3.6 信息完整性
        4.4 相关课题研究文献质量评价
        4.4.1 随机对照研究
        4.4.1.1 CONSORT(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
        4.4.1.2 CONSORT扩展版(ectensions of the CONSORT statment)
        4.4.1.3 STARD(Standards for the Reporting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
        4.4.2 观察性研究
        4.4.2.1 STROBE(Strengthening The Reporting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Epidemiology)
        4.4.2.2 TREND(Transparent Reporting of Evaluations with NonrandomizedDesigns)
        4.4.3 系统评价(Meta分析)
        4.4.3.1 QUOROM(Quality of Reporting of Meta-analysis)
        4.4.3.2 RISMA(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Meta-analysis)
        4.4.3.3 MOOSE(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Epidemiology)
        4.5 数据及相关信息提取
    第二章 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
        1 前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确立题目
        3.2 检索文献资料方法
        3.2.1 检索词
        3.2.2 检索数据库
        3.2.3 手工检索
        3.3. 文献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3.3.1 排除标准
        3.3.2 纳入标准
        3.3.2.1 随机分组
        3.3.2.2 隐蔽分组
        3.3.2.3 对患者和医生实施盲法
        3.3.2.4 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3.3.2.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3.3.2.6 选择性的研究结果报告
        3.3.2.7 其他偏倚
        3.4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3.4.1 统计软体采用
        3.4.2 计数资料采用
        3.4.2.1 二分类变量
        3.4.2.2 连续性变量
        3.4.3 可信赖区间设定
        3.4.3.1 亚组合并效应量
        3.4.3.2 总合并效应量
        3.4.3.3 统计学意义
        3.4.4 统计分析
        研究一 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5 Review Manager中连续性资料的Meta分析
        5.1 肛门排气时间标准均数差SMD
        5.2 肛门排便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3 腹胀腹痛消失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4 住院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6 典型医案
        研究二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生长抑素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三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二联法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5 Review Manager中连续性资料的Meta分析
        5.1 肛门排气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2 肛门排便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3 腹胀缓解/消失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4 肠鸣音恢复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5 恶心、呕吐消失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6 治疗/住院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研究四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三联法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五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盐水灌肠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六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肥皂水灌肠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七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石蜡油灌胃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八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阿托品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第三章 小承气汤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
        1 前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确立题目
        3.2 检索文献资料方法
        3.2.1 检索词
        3.2.2 检索数据库
        3.2.3 手工检索
        3.3 文献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3.3.1 排除标准
        3.3.2 纳入标准
        3.3.2.1 随机分组
        3.3.2.2 隐蔽分组
        3.3.2.3 对患者和医生实施盲法
        3.3.2.4 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3.3.2.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3.3.2.6 选择性的研究结果报告
        3.3.2.7 其他偏倚
        3.4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3.4.1 统计软体采用
        3.4.2 计数资料采用
        3.4.2.1 二分类变量
        3.4.2.2 连续性变量
        3.4.3 可信赖区间设定
        3.4.3.1 亚组合并效应量
        3.4.3.2 总合并效应量
        3.4.3.3 统计学意义
        3.4.4 统计分析
        研究 小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第四章 针灸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
        1 前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确立题目
        3.2 检索文献资料方法
        3.2.1 检索词
        3.2.2 检索数据库
        3.2.3 手工检索
        3.3 文献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3.3.1 排除标准
        3.3.2 纳入标准
        3.3.2.1 随机分组
        3.3.2.2 隐蔽分组
        3.3.2.3 对患者和医生实施盲法
        3.3.2.4 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3.3.2.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3.3.2.6 选择性的研究结果报告
        3.3.2.7 其他偏倚
        3.4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3.4.1 统计软体采用
        3.4.2 计数资料采用
        3.4.2.1 二分类变量
        3.4.2.2 连续性变量
        3.4.3 可信赖区间设定
        3.4.3.1 亚组合并效应量
        3.4.3.2 总合并效应量
        3.4.3.3 统计学意义
        3.4.4 统计分析
        研究一 针灸治疗与西医临床治疗肠梗阻的Review Manager Meta系统评价分析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5 典型医案
        研究二 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治疗肠梗阻的Review Manager Meta系统评价分析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第五章 肠梗阻疗法研究成果与建议治疗方案
        1 基于RevMan Meta-analysi s中的方药组方规律与经验分析
        2 基于RevMan meta-analysis下针刺治疗肠梗阻取穴组方规律与经验分析
        3 研究总结-肠梗阻建议治疗方案
        4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附篇
致谢
个人简介

(7)陈昭定脾胃学术思想在儿科临床运用总结及治疗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综述
    导师简介
    学术渊源
        1. 成长经历
        2. 师从名医
        3. 剂型改革
        4. 学科建设
    各家学说(脾胃学术思想)
    参考文献
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
    1. 小儿腹泻病
    2. 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3. 溃疡病
    4. 神经性厌食
    5. 胎黄
    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7. 过敏性紫癜肾炎
    8. 小儿班替综合征
    参考文献
指导老师学术经验的临床研究 青紫止痛汤方治疗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资料
    研究方法
        1. 设计方法
        2. 样本量估算
        3. 技术路线
        4. 治疗方案
        5. 观察及评价指标
        6.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120例临床分析
        2. 四诊分型
        3. 脾胃湿热型疗效观察
        4. 安全性评价
        5. 治疗后随访
    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8)小儿急症胃镜检查47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成人胃镜急诊钳取小儿上消化道异物68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3-5]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儿治疗所需时间的比较
    2.2 2组患儿治疗效果、剖腹手术补充治疗率,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四、小儿急症胃镜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针灸甲乙经》郄穴命名内涵与功效拓展文献研究[D]. 李媛媛.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1122例年龄>28天的住院儿童便血病因构成临床分析[D]. 李劲颐. 重庆医科大学, 2019(01)
  • [3]舒适护理在小儿胃镜下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分析[J]. 李轶,王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29)
  • [4]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D]. 郝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5]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过敏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湿毒内蕴证)的临床研究[D]. 张克青.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6]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D]. 曾子芸.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7]陈昭定脾胃学术思想在儿科临床运用总结及治疗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研究[D]. 侯林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6)
  • [8]小儿急症胃镜检查47例分析[J]. 张淑娴,李卫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06)
  • [9]《医药论坛杂志》2014年第35卷分类总索引——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J]. 祝博. 医药论坛杂志, 2014(12)
  • [10]成人胃镜急诊钳取小儿上消化道异物68例临床分析[J]. 陈文林. 当代医学, 2014(26)

标签:;  ;  ;  ;  ;  

小儿急诊胃镜的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