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购销市场化改革初见成效

茂名购销市场化改革初见成效

一、茂名购销市场化改革初见成效(论文文献综述)

朱蕾[1](2019)在《广东省定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协同模式研究 ——以翁源青云村实践为例》文中提出广东省是中国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区域、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是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问题,贫困村人居环境水平落后便是其直接体现。为切实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掀起了新一轮村庄整治建设高潮。但由于整治建设缺乏明确清晰的目标和贫困村自身特殊性限制,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存在参与主体权责不明、建设流程前后脱节、管理制度普遍缺失以及多元利益主体矛盾复杂等问题,建设成效不尽人意。传统的政府主导、各自为政的割裂村庄整治建设的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期、新政策的要求,亟需新理论、新模式来破解困境。笔者基于协同论和村庄人居环境等相关理论,有针对性地从工作组织、协同方法、利益机制以及保障措施四个方面构建了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协同模式:在工作组织方面,主要分为多主体协同和多阶段协同。前者指协同各参与主体,包含专业团队、政府、村委、村民以及社会力量,划定各主体权责。后者指协同整治建设的前期准备、建设实施与后期运维三大阶段,界定各阶段工作重点;在协同方法方面,突出各阶段的阶段性目标、参与主体的协同内容以及参与的主要方式,各司其职,各展其长;在利益机制方面,建立健全利益激励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确保协同模式顺利运行;在保障措施方面,通过转变政府观念、培育参与能力、提升专业水平以及完善监督机制确保协同模式的协同成效。最后,以翁源青云村作为实践基地,通过其整治建设各阶段中各主体的协同实践,以村居环境品质、乡风文明程度和乡村产业发展三大方面提升实证协同模式对贫困村人居环境的有力促进。协同模式的构建,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努力、共同建设、共同发展,整合资源,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切实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推进城乡融合,促进贫困村发展,为新政策背景下广东省定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提供一套可供借鉴的操作模式和实践指南。

文世芳[2](2017)在《中国共产党对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认识与借鉴(1976-1984)》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总结历史上封闭保守的深刻教训,勇于面对中国与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巨大差距,充分认识到关起门来搞建设行不通、闭关自守实现不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虚心学习和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是这个伟大觉醒的重要内容,对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是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探索而成,从改革开放之初一步一步摸索而来。探求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可以从改革开放史中寻求历史的逻辑、问题的病灶和成功的钥匙。因此,从改革开放之初对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认识和借鉴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从开放和改革的相互关系及国际经验视角探求改革开放开启并获得成功的原因,对当前全面推进深化改革,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这些正是论文致力于探求的深层次问题。论文包括绪论、正文四章和小结。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缘由、意义,研究的现状、问题,研究的资料准备、特点,研究的方法、思路,研究的目标、方向。第一章,主要讨论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历史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考察整个社会,国民经济遭受重创,人民生活在温饱线上长期徘徊,社会各界渴望变革;考量党内状况,使命意识空前觉醒,执政危机意识日渐浓厚,全党洋溢着把“文化大革命”耽误的时间抢回来的情绪;环顾世界局势,世界政治格局寻求新的平衡,在两极格局下存在寻求多极化的内在张力,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迅猛发展后进入滞胀阶段,亟需产业转移,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崛起树立了发展榜样,调整和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潮流。特定的历史条件,给中国指明了方向:旧的道路难以为继,变革已是民心所向,国际形势为迎接中国融入世界大家庭、登上国际大舞台提供了历史契机。一种历史的合力,悄然引导着中国朝着改革与开放的道路走去,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历史条件生成。第二章,主要讨论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中共逐渐扩大对外交流,冷眼向洋看世界,以世界为参照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共党内和思想理论界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已经不可抑制。中共高层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对世界局势作出新的研判,认为存在长时段和平发展的可能。在对历史的反思中,中共又逐渐从“左”的迷雾中走出来,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工作重心开始务实地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倾斜。在此基础上,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初步行动,党和国家领导人主动出访“触摸世界”、把握世界发展脉搏,派出大批对外考察的“侦察兵”了解世界各国发展经验和研究中国应有的对策,部署理论界召开世界经济讨论会研究国外情况。特别是派团对外考察是中共高层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央政治局从听取和讨论考察汇报开始,改革开放的思想在酝酿中逐渐生根发芽,经过1978年国务院务虚会和中央工作会议的两次大讨论,改革开放决策呼之欲出。第三章,主要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经过对盲目冒进的反思,在国民经济调整中深化对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认识,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思想的过程。经过1979年对盲目引进和吸收外资的反思,在对国民经济调整的思考、讨论以及初步实施中,中共对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进行了总结深化,制定了更加科学更具操作性的对外引进规定、吸收外资政策、对外考察办法、国民经济计划。在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的改革试点和探索中,中共对建设四个现代化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在政策上、试点上、理论上都有重大的转变。在政策上,提出经济政策的三大转变,要求逐步实现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转型;在试点上,创办经济特区,使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从某个领域的试点转换为更深层次的综合性改革试点;在理论上,从四个现代化转变为“中国式的现代化”,将“中国式的现代化”作为统领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指导性思想。第四章,主要讨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逐步由引进技术、外资和管理经验,朝着更深层次的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国际组织发展经济经验以及引进国外智力发展和深化,并最终推动确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过程。结合中国实际,探索适合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是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在中共高层的支持和部署下,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经验和理论以及联邦德国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和法国经济计划化理论等,成为中国考察和学习借鉴的重点内容。布鲁斯和奥塔·锡克等东欧经济学家的来访,在中国掀起研究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和改革理论的热潮。在改革开放实践的锻炼和理论探讨的熏陶中,中国新一代经济理论人才终于在1984年莫干山会议上崛起,逐渐承担起为改革建言献策的使命。在和思想理论界的良性互动中,中共终于克服各种困难,出台《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这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共对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方向的探索获得巨大成功,以经济体制改革方向为重点的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取得重大的阶段性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巴山轮会议为标志,中共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小结,主要对论文作一概括性总结,集中探讨境外发展经济经验是如何被中共重视、学习和吸收,形成了什么样的原则和路径;究竟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积累了哪些重要历史经验,对当前中国的改革发展有哪些重要启示。为确保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取得好的效果,中共在探索之中确立和完善了自力更生为主、积极争取外援,取长补短、保持优势,多方学习、反复比较,解放思想、谨慎渐进等基本原则;形成了从境外经验的学习了解、到决策层多渠道掌握信息、到中共高层利用境外经验进行决策、到中层和基层干部掌握境外先进经验的上下贯通、良性互动的路径。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在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变对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认识成为改革的先声;推动了改革开放决策出台和具体政策不断完善;促进了社会主义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理念的突破;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历史关头,分析研究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历史,能带来深刻的启示。它告诉我们,改革应该如何优化调查研究,如何加强顶层设计,如何重视基础性工作。

乔克[3](2017)在《1976-1978年中国经济改革的酝酿与探索》文中研究说明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被称为党史上徘徊中前进的两年。这两年是连接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枢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等重大决策的酝酿期。这两年的很多经济政策重新恢复了党在“文化大革命”前的若干正确措施,开启了 1978年以后经济改革的序幕。因此研究1976-1978年中国经济改革的酝酿和探索能够打通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对研究改革开放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政治活动对经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应对毛泽东去世、粉碎“四人帮”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中央高层权力发生重要变动,老一辈革命家得以大量复出,极“左”派被清除;面对意识形态危机,邓小平提出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等观点,极力推动改革,政治影响力得以凸显;华国锋固守旧的意识形态,无法整合各种政治力量,权威日渐丧失。面对落后的经济,中央实施一系列整顿举措,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澄清经济政策的取向;加快经济发展速度,重申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表现出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的趋向。思想的解放是经济改革的先导。真理标准大讨论前,经济思想领域即展开大讨论。经济理论界、政策研究者和领导层以批判“四人帮”的错误理论为契机,澄清“唯生产力论”的正确内涵,为发展生产力正名;重新确立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肯定物质刺激的合理性;理直气壮地促进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商品经济,为市场经济打开缝隙;强调按经济规律办事,肯定价值规律的作用,为发挥市场作用提供可能;建立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经济思想领域的解放,为经济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经济领域的整顿也酝酿经济改革的因素。企业管理走向重视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的道路。工业三十条系统总结前三十年企业整顿的经验,分配方式上,重新确立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恢复奖励和计件工资制度;企业组织形式上,重新启动按专业化协作原则改组企业。这种拨乱反正,不仅是恢复“文化大革命”前的正确路线,更是一种自我扬弃,蕴含着经济改革的因素。地方的自发改革突破原有体制,四川尝试扩大企业自主权,安徽、四川等省农村包产到户不断深入,农村社队企业发展壮大,这一切都孕育着经济改革的力量。经济改革的措施,具有鲜明的探索性,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历史脉络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开放也是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表现为改革与开放的有机统一,以开放促进改革,以改革落实对外开放的成果。“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开始打开国门,掀起对外学习考察的热潮。考察团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管理体制,日本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快速实现现代化的路径,西欧和美国的发达现代化成果和科学技术水平兴趣浓厚。中国与西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强烈落差,刺激中国领导层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大胆借鉴国外先进经济管理方法,加快现代化建设速度的决心。对外经济体制的一些重大改革也开始酝酿实施,实行出口导向的对外贸易,筹划建立对外出口加工区,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打破外汇领域的禁区,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等一系列措施得以实行。中央高层关于经济改革的讨论逐渐达成共识,最终形成和决策于国务院务虚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包括中央工作会议)。国务院务虚会总结建国以来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围绕如何加快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速度建言献策,提出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吸取国外经济建设先进经验、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等意见。这些议题酝酿了改革开放的设想,会议的总结报告成为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讨论的重要内容,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工作重点的转移和改革开放奠定基础。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继续围绕经济改革议题讨论,还对真理标准大讨论、平反冤假错案,人事调整等展开讨论,酝酿形成正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最终十一届三中全面开启经济改革之路。

柯哲[4](2017)在《广东省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有效减少商品流通链条的中间环节,实现生产端和消费端直接对接,降低交易成本,消除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电子商务在农村经济中深入广泛的应用,其巨大作用及推动力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农产品电子商务逐步成为繁荣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缓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促进广东省农村地区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实地调研南雄市、饶平县、平远县、龙川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情况,对广东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广东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基本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各方积极参与”的发展格局,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程取得一定成效。但农产品不易保存、易腐、难以标准化的特殊属性,加上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产品电子商务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导致部分农村地区不能搭上“互联网+”的快车,终将错失转型升级脱贫致富的良机。由于在涉农经济领域常存在市场机制失灵现象,政府必须加大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调控和参与力度。本文以政府的视角,运用鱼骨图分析广东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主要存在信用约束与制衡机制缺失,传统发展模式制约,公共资源投放效能不足,人才培育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借鉴国内政府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经验做法,探讨政府在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强化规划和政策引导作用,以创新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转型升级,构建政府监管与信用制约机制,增强公共资源投放效能,完善农村基层复合人才的培养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制定农产品电子商务政策、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周开禹[5](2016)在《金融支持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围绕金融如何支持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问题作了系统、全面的研究。深入分析了粤东西北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的现状、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对于金融的需求、金融供给、目前金融在支持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改进和加强金融支持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建议。论文认为:第一,GDP、城镇化水平、人均收入水、人均消费平等多指标对比分析表明,粤东西北地区经济金融的发展水平与珠三角地区相比仍较落后。但2009年后,在政策导向和市场机制共同作用下,越来越多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先进技术等要素投入到粤东西北地区,促进了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珠三角地区略微缩小,经济协调度趋于增强。第二,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突出表现在交通基础设施、扩容提质和新型城镇化、产业转移和产业共建、产业升级、农业产业化、增长动力转换等方面,未来应以这些方面为重点,支持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第三,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金融资源分配不均、珠三角地区金融资源进入粤东西北地区的积极性仍不高、粤东西北地区当地金融资源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力度仍需进一步提升、支持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融资渠道过于单一等,是目前金融支持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金融机构网点规模收益不高、粤东西北地区金融生态欠佳、金融机构信贷管理的行政区划和粤东西北地方政府缺乏具体的金融配套政策,是影响金融支持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主要因素。论文建议:引导珠三角金融资源进入粤东西北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当地金融资源形成合力,共同促进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金融债权保护,创新粤东西北地区的融资模式,完善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省级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有效的金融支持措施。

杨艳茹[6](2015)在《石油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以大庆市为例》文中认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包括地理学在内诸多学科的研究热点,也是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脆弱性分析不仅是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有效分析工具,同时也为探讨资源型城市人地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机理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作为资源型城市的重要组成类型,石油城市是一类人地相互作用十分强烈的人地系统,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资源环境、经济、社会问题等多重扰动的影响,具有典型的脆弱性特征,严重制约了石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石油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探索其脆弱性演变的规律及驱动机制,对于降低石油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促进石油城市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综合地理学、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以我国最大的石油城市大庆市为例,基于脆弱性分析视角对大庆市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梳理,定量评价了大庆市人地系统脆弱性程度及演变过程,分析了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并提出了脆弱性研究范式下大庆市可持续发展模式及调控对策。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1.阐述石油城市脆弱性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总结及分析,提出本文的研究目标、内容及研究方法,建立本文的研究框架。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总结了脆弱性、石油城市及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为开展石油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论支撑。2.在阐述石油城市发展概况及可持续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大庆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存在的问题,进而揭示出大庆市人地系统脆弱性的特征,为确定大庆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及可持续发展模式与对策提供依据。3.基于对大庆市人地系统脆弱性的定性分析,构建了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采用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度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大庆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子系统及人地系统脆弱性进行评价,揭示其脆弱性演变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9932012年大庆人地系统脆弱性整体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脆弱性指数由5.2430降至0.4041,19932002年脆弱性下降速度较快,而20022012年,脆弱性下降速度减缓。大庆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脆弱性、敏感性和应对能力变化趋势与人地系统整体变化趋势相似。4.深入剖析了大庆市人地系统各子系统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并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视角,提出了大庆市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即产业优化升级模式、社会与城市功能转换模式、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模式,根据各模式的目标,确定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基于降低大庆市人地系统脆弱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之目的,提出大庆市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调控对策。

席乙文[7](2014)在《昆仑燃气G公司LPG营销组合策略优化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昆仑燃气G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液化石油气销售以及售后、技术服务等相关业务的中石油下属公司。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燃气行业等相关领域已由国有垄断经营逐步走向市场化经营。由于国内LPG资源供应能力增强,天然气、二甲醚等替代产品的大规模市场扩张,导致液化石油气市场供需关系发生逆转,市场份额正逐渐被压缩。G公司和燃气行业中许多类似企业一样,都面临战略定位、市场开拓等一系列重大的企业战略规划问题。调整公司发展思路,全面优化公司现有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是G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G公司必须通过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把握未来发展方向,长远地绘制其成长蓝图,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以昆仑燃气G公司为研究对象,以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为理论基础,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LPG市场环境以及影响G公司发展内外部环境因素,通过建立SWOT矩阵模型,并结合公司成立三年以来产品销售状况,找出G公司现有营销组合策略中出现的问题,并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这四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针对G公司营销组合策略的优化方法,通过实施维护性营销和开拓性营销、提升品牌形象、大力开发深加工产品、建立完善的营销渠道、实施有效的促销方法及保障措施,以达到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控制力,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庄园园[8](2013)在《广东省揭西县特色种植业产业化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选择广东省揭西县作为研究区域,把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着眼点放到特色种植业产业化发展上,以此来解决农业产业化起步阶段的推动问题。首先,本文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和方法,讨论了特色种植业产业化发展的总体背景。其次,对特色种植业产业化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即特色种植业产业化是基于资源配置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和传统农业改造理论提出,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依托当地独特优势,通过有效的配置现有的农业生产要素来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能发挥资源配置最优、能形成规模优势、区别于传统农业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在总结讨论了特色种植业产业化的基本概念、发展类型等理论基础上,阐述我国和主要西方国家的特色种植业产业的现状,揭示了特色种植业发展过程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发展规律及生产集约化、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栽培设施化、技术和产品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对揭西县特色种植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和若干启示。同时,在阐述揭西县特色种植业产业化的特点基础上,进一步对揭西县发展特色种植业产业化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SWOT分析。最后,针对揭西县发展特色种植业产业化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对揭西县特色种植业产业化的资源如何进行系统规划、产品如何定位进行分析和提出对策建议,提出揭西县发展特色种植业产业化必须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完善政策保障、统筹区位布局和特色农业产品等。

马栋[9](2013)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研究》文中指出在经济转轨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的贪腐猖獗、官商勾结和权力滥用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贪腐“大案要案”时有发生,腐败的危害性空前加剧,民众反腐声浪日渐高涨。本文的研究目标直接指向探讨中共执政六十多年来初步建立反腐廉政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的历程、特点、经验和趋势,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建构反腐廉政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如何实现党内立规和国家反腐立法的有效衔接与整合。在此目标的指引下,本文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倡廉为指导思想,从党史党建、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比较研究以及实证研究等研究方法,对执政党反腐倡廉法制建设进行全景式、系统性研究。这一研究主题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第1章探讨了中国共产党推进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主要思想资源。分别从中国传统廉政制度思想与西方廉政法制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关于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思想等三个方面进行研析。第2章梳理和分析了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执政党认为腐败的根源主要在于封建思想余毒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因此反腐败的主要手段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群众运动,强调对民众十分关注的大案要案的审判和惩处,反腐廉政法制建设被置于相对次要的地位。第3章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推进、成就及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吸取十年“文革”的惨痛教训,审时度势,实现了反腐廉政建设思路的现代转型,即加强廉政法制建设,循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根治腐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反腐廉政建设开始了从以运动为主的反腐到制度性的长效性反腐、从重事后惩治到惩防并举、从定点清除到整体性反腐的转型,并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但这一历史时期仍存在着反腐廉政国家立法工作滞后于反腐廉政建设的形势;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问题仍然存在;国家法律与执政党党章、党规的相互协调有待进一步完善;国家司法制度与执政党纪检制度的相互配合有待进一步完善。第4章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推进反腐廉政法制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党的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中国反腐廉政法制建设也呈现出新特点:反腐廉政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日渐严密、注重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惩治和预防腐败、网络反腐的兴起及其制度化、加强反腐败国际司法交流与合作,等等。新形势下反腐廉政建设存在着:廉政法制建设无法同市场经济改革同步、廉政法律体系不周全、反腐廉政立法层级低、监督机制不健全、预防机制失灵、惩处力度不够、选择性反腐、在反腐败国际合作方面立法滞后等问题。第5章提出了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推进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思考。新形势下,要树立法治是治国理政、约权治吏基本方式的基本理念,从如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推进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第一,进一步完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制定《反腐败法》、《公职人员从政道德法》、《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和《行政程序法》等国家反腐立法;修改完善《预算法》,建立财政预算透明机制;制定整合性的《监督法》并切实发挥其法律效力。第二,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防治腐败。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建构独立的专业化的廉政反贪机构,扩大公众参与和社会舆论监督。第三,依法依纪查处腐败案件。严格执法,有腐必反;健全纪检监察体制,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分工与合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公正司法。第四,加强反腐败国际司法交流与合作。综上所述,全面推进反腐廉政法制建设,走中国特色的反腐廉政道路,必须顺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立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之上,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教育、制度、监督并举,预防和惩治腐败相结合,实现运动式反腐向法治型反腐、党内反腐向制度反腐的现代转型,从而构建反腐廉政的长效机制。

徐馥[10](2012)在《A集团冷链物流配送规划研究》文中提出在农产品行业中,供需矛盾使“菜高伤民”、“菜贱伤农”等问题出现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究其原因在于农产品流通环节太多。据商务部调查表明,农产品流通每增加一个环节,至少会加价5%到10%,经过这一轮流程下来,农产品的价格翻倍。其中,物流成本约占菜价的八成,所以物流问题直接关系着卖菜难、买菜难的问题。“农超对接”模式成为了代表农产品流通发展新方向的新模式,也逐步体现出相对于传统模式的优越性,农超对接在使利益向生产者和消费者“回流”的同时,减少了超市的采购成本,可以实现生产者、消费者、零售终端的三方共赢,也是政府做好农产品流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手段。虽然有效的农超对接能极大降低物流成本,但目前农超对接的瓶颈很大一部分集中在物流成本与物流技术方面。因为这种新的流通模式需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整合,不仅需要现代物流发展的支撑,还需要运输、仓储、配送、包装等基础环节的合理规划,同时还要考虑农民、各级供销社、超市和消费者之间信息的畅通。因此建立效率高合理化的冷链物流是农超对接解决困局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主要强调合理化冷链物流中的合理化配送。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以下简称A集团)是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广东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村商品流通的重要渠道,且正努力地成为广东省农超对接骨干带动力量。本文以A集团为例研究它冷链物流的配送规划。由于目前A集团的冷链物流才刚刚起步,它在配送中存在配送标准不高,货损严重;配送技术不成熟,忽视预冷;信息技术落后,及时配送难;缺乏统筹规划,分散配送成本高等问题,提出适合A集团的冷链物流配送规划的措施和建议,以达到优化配送路线,降低冷链物流成本又不降低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然后对改善后的预期效果与原有的情况进行对比,就A集团的冷链物流配送规划的持续优化进行分析和展望。

二、茂名购销市场化改革初见成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茂名购销市场化改革初见成效(论文提纲范文)

(1)广东省定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协同模式研究 ——以翁源青云村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选题来源与研究对象
        1.2.1 选题来源
        1.2.2 研究对象
    1.3 概念解析
        1.3.1 广东省定贫困村
        1.3.2 村庄人居环境
        1.3.3 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协同模式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完善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相关理论
        1.4.2 建设意义:为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实践模式
        1.4.3 社会意义:有助于推动多方共治,促进城乡统筹,实现乡村振兴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2.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综述
    2.1 贫困村的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1.1 贫困定义
        2.1.2 贫困村的相关理论研究
    2.2 村庄人居环境的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2.1 内涵界定
        2.2.2 村庄人居环境相关理论研究
    2.3 村庄整治建设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
        2.3.1 相关理论研究
        2.3.2 相关实践研究
    2.4 协同模式的相关研究综述
        2.4.1 理论基础
        2.4.2 利益主体协同的相关理论研究
        2.4.3 专业主体协同的相关理论研究
    2.5 本章小结
3.广东省定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主要问题剖析
    3.1 整体概况
        3.1.1 人居环境主要特征
        3.1.2 整治建设历程
        3.1.3 发展特殊性
    3.2 存在的建设问题
        3.2.1 参与主体权责不明
        3.2.2 建设流程前后脱节
        3.2.3 管理制度普遍缺失
    3.3 存在的利益问题
        3.3.1 多元利益诉求
        3.3.2 利益矛盾复杂
    3.4 本章小结
4.广东省定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协同模式构建
    4.1 工作组织
        4.1.1 多主体协同
        4.1.2 多阶段协同
    4.2 协同方法
        4.2.1 前期准备阶段
        4.2.2 建设实施阶段
        4.2.3 后期运维阶段
    4.3 利益机制
        4.3.1 多方共赢的利益激励机制
        4.3.2 畅通有序的利益表达机制
        4.3.3 合理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
        4.3.4 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
    4.4 保障措施
        4.4.1 转变政府观念,实现多方共治
        4.4.2 培育多方参与能力,强化协同意识
        4.4.3 提升技术专业水平,加强教育
        4.4.4 完善监督机制,保障协同
    4.5 本章小结
5.广东省定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协同模式实践探索—以翁源青云村为例
    5.1 青云村的示范实践价值
        5.1.1 青云村具有示范代表性
        5.1.2 青云村具有示范可行性
    5.2 前期准备中青云村协同模式实践
        5.2.1 政府:制度政策、治理机制双重保障,搭建协同平台
        5.2.2 专业团队:调研技术、工作方法与规划成果三大方面创新,增强可实施性
        5.2.3 村委:协助整治工作开展,鼓励、引导村民参与
        5.2.4 村民:积极参与规划全过程,协助整治工作开展
        5.2.5 社会力量:村庄吸引力较差,参与主体单一
    5.3 建设实施中青云村协同模式实践
        5.3.1 专业团队:设计施工一体化,确保建设品质和乡土特色
        5.3.2 政府:加强监督,县-镇-村委三级联动,共同推进建设
        5.3.3 村委:积极配合规划师、设计施工团队工作,协调矛盾
        5.3.4 村民:为整治建设提供人力、资金等扶持,协助工作开展
        5.3.5 社会力量:资金扶持,助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
    5.4 后期运维中青云村协同模式实践
        5.4.1 村委:党建促发展,全方面“整治”
        5.4.2 村民:组建村民理事会,发挥主体作用,共谋村庄发展
        5.4.3 专业团队:担任村庄发展建设的长期顾问,引导,把控
        5.4.4 政府:协同各方共建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提升基层队伍专业水平
        5.4.5 社会力量:企业进驻,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5.5 实践成效
        5.5.1 村居环境品质提升
        5.5.2 乡风文明程度提升
        5.5.3 乡村产业发展提升
    5.6 实践反思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结论
    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青云村整治建设过程
    附录2:部分有关青云村的新闻报道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中国共产党对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认识与借鉴(1976-1984)(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
        (一) 研究缘起
        (二) 选题意义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资料
        (一) 概念界定
        (二) 研究资料
    三、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 研究的基本状况概述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观点
        (三)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四、研究方法
        (一) 历史分析法
        (二) 文献分析法
        (三) 比较分析法
    五、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三) 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背景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经济社会状况
        一、国民经济遭受重创
        二、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
        三、社会各界渴望变革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中共党内思想状况
        一、执政使命意识逐渐觉醒
        二、执政危机意识日益浓厚
        三、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世界形势
        一、世界政治格局寻求新的平衡
        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
        三、产业转移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崛起
        四、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普遍推行改革
第二章 对外交流考察与改革开放决策的作出
    第一节 历史大转折前的思想“解冻”和发展探索
        一、世界局势的新研判
        二、思想解放潮流涌动
        三、工作重点逐渐转移
    第二节 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初步行动
        一、邓小平对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支持
        二、召开世界经济讨论会研究境外经验
        三、领导人主动出访“触摸世界”
        四、有计划地组织对外考察“探路”
    第三节 中共高层对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内部讨论
        一、中央政治局听取讨论考察汇报
        二、国务院务虚会讨论如何加快现代化建设速度
        三、中央工作会议讨论境外快速发展经济经验
第三章 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总结深化与“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提出
    第一节 对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反思
        一、陈云、薛暮桥等对盲目引进的批评
        二、中共高层讨论和部署经济调整
        三、控制引进规模和制定引进政策
        四、财政经济委员会组织大规模经济问题调研
    第二节 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深化和落实
        一、对外考察专业性、针对性加强
        二、境外访问团和专家的来访与“传经”
        三、参与和召开国际会议
        四、成立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和举办企业管理研究班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说的引入
        一、西方经济学说引入的主要路径
        二、三次大型西方经济学讲座(讲习班)
        三、西方经济学引入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第四节 “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提出
        一、经济政策的转变和建立经济特区
        二、两份《初步意见》的制定和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的探讨
        三、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
第四章 借鉴境外经济体制改革经验与经济体制改革决定的出台
    第一节 学习借鉴重点转移到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
        一、苏东经济体制改革经验的考察
        二、苏东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引入
        三、苏东经济体制改革经验的探讨和研究
        四、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等西方经验的学习借鉴
    第二节 学习和借鉴重要国际组织的经验
        一、联合国提供的考察与培训
        二、世界银行对中国的两份考察报告
    第三节 引进国外智力决定的出台和初步成效
        一、引进国外智力的历史经验与新的探索
        二、邓小平关于引进国外智力的讲话和引进国外智力政策出台
        三、引进国外智力政策的初步落实和成效
    第四节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和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进入新阶段
        一、改革中的问题和境外因素的影响
        二、邓小平视察南方与商品经济意见再次提出
        三、1984年莫干山会议与新一代经济理论人才崛起
        四、《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出台
        五、巴山轮会议标志借鉴境外经验进入新阶段
小结
    一、中共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原则和路径
    二、中共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作用和影响
    三、中共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经验和启示
参考文献
附件1 中国领导人出访一览表(1976. 10—1984. 12)
附件2 1978年引进22项工程项目表
附件3 赵人伟等就经济改革问题向布鲁斯的提问
附件4 一个大学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提出的一些问题(资本主义部分)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后记

(3)1976-1978年中国经济改革的酝酿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起和意义
    二、研究回顾
    三、研究资料和思路
    四、创新点和不足
第一章 新旧交织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粉碎“四人帮”后的政治局面
        一、组织人事工作的调整
        二、政府机构的恢复和改革
        三、思想意识的变化
        四、邓小平的复出
    第二节 经济改革的要求
        一、“文化大革命”后的经济图景
        二、《论十大关系》对改革的影响
        三、加强经济的整顿和恢复
        四、重申四个现代化,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第二章 经济领域的思想解放
    第一节 澄清“唯生产力论”,发展生产力
        一、“唯生产力论”问题的来源
        二、中央澄清“唯生产力论”
        三、理论界的有力配合
    第二节 重新确立按劳分配的原则
        一、按劳分配大讨论
        二、按劳分配的理论阐释
    第三节 肯定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一、为商品生产正名
        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第四节 重视按经济规律办事,改革计划体制
        一、探讨经济规律的含义
        二、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第五节 提出加强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
第三章 经济改革的初步探索
    第一节 调整经济管理办法
        一、加强标准化工作
        二、做好经济统计工作
        三、调整财税管理体制
    第二节 国有企业的初步改革
        一、恢复奖励和计件工资制度
        二、探索改善企业盈利的办法
        三、加强企业质量管理
    第三节 按专业化协作原则改组企业
        一、重新启动专业化协作原则改组企业
        二、行业和地方企业的改组
        三、专业化协作改组的效果
    第四节 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尝试
        一、四川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背景
        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开端
    第五节 自发的农村改革
        一、安徽、四川省委调整农村政策
        二、农民自发包产到户
        三、社队企业恢复发展
第四章 对外开放的起步
    第一节 酝酿对外开放
        一、肯定洋为中用
        二、改善对外关系
        三、从引进到开放
    第二节 学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一、频繁考察和研究南斯拉夫
        二、讨论南斯拉夫的经济改革
        三、介绍罗马尼亚的改革
    第三节 考察研究亚洲经济发展
        一、考察日本经济情况
        二、研究与借鉴日本现代化经验
        三、考察港澳经济情况及建议
    第四节 考察西欧美国现代化
        一、考察西欧美国的概况
        二、谷牧考察西欧五国
        三、对西欧美国实现现代化的几点认识
    第五节 改革对外经济体制
        一、改革对外贸易方式
        二、突破两个禁区
        三、筹建深圳、珠海出口基地
        四、引进全面质量管理
第五章 正式决策经济改革
    第一节 国务院务虚会集中讨论改革
        一、国务院务虚会的由来
        二、务虚会集中讨论经济改革
    第二节 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改革
        一、中央工作会议酝酿工作重点转移
        二、中央工作会议继续讨论改革开放
        三、邓小平在闭幕会上的讲话系统论述改革
        四、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结论
参考文献

(4)广东省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评述
        1.2.2 国外文献评述
    1.3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1.3.1 概念界定
        1.3.2 相关理论基础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广东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典型案例分析
    2.1 广东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2.1.1 广东省农产品供给情况
        2.1.2 广东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特征
        2.1.3 广东省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做法
    2.2 广东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经验做法
        2.2.1 南雄市的经验做法
        2.2.2 饶平县的经验做法
        2.2.3 平远县的经验做法
        2.2.4 龙川县的经验做法
        2.2.5 四个示范县建设情况比较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东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3.1 广东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1 信用约束与制衡机制的缺失
        3.1.2 传统发展模式制约
        3.1.3 公共资源投放效能不足
        3.1.4 人才培育机制不健全
    3.2 广东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广东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3.2.2 政策支持体系仍未建立
        3.2.3 监管体系尚未完善
        3.2.4 政策制定和执行存在差距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内政府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经验借鉴
    4.1 浙江省遂昌的经验做法
        4.1.1 发展背景
        4.1.2 主要做法
    4.2 吉林省通榆的经验做法
        4.2.1 发展背景
        4.2.2 主要做法
    4.3 甘肃省成县经验做法
        4.3.1 发展背景
        4.3.2 主要做法
    4.4 借鉴与启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东省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强化规划和政策引导作用
        5.1.1 坚持规划引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
        5.1.2 大力开展试点示范工程
    5.2 以创新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转型升级
        5.2.1 发挥财政金融政策杠杆作用
        5.2.2 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长效合作
        5.2.3 支持和鼓励各类商业模式创新
    5.3 构建政府监管与信用制约机制
        5.3.1 建立健全行业统计监测分析系统
        5.3.2 完善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5.3.3 促进行业自律建设
    5.4 增强公共资源投放效能
        5.4.1 加大商贸物流基础设施投入
        5.4.2 建立健全行业标准化体系
        5.4.3 营造良好政策舆论环境
    5.5 完善农村基层复合人才的培养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访谈提纲
致谢
附件

(5)金融支持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区域经济差异
        1.3.2. 区域金融差异
        1.3.3. 金融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1.4. 研究思路、内容和主要方法
    1.5. 研究数据和资料来源
第二章 粤东西北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现状
    2.1. 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2.1.1. 经济水平总体上仍较落后
        2.1.2. 与珠三角经济发展差距有所缩小
        2.1.3. 与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协调趋于增强
    2.2. 粤东西北地区金融发展现状
        2.2.1. 金融市场组织体系逐步完善
        2.2.2. 金融业务规模有所扩大
        2.2.3. 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2.4. 金融产品创新有所增加
    2.3. 金融促进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2.3.1.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2.3.2. 计量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粤东西北经济振兴发展的金融需求和金融供给
    3.1. 粤东西北地区经济振兴发展的主要金融需求
        3.1.1. 交通基础设施的金融需求
        3.1.2. 扩容提质和新型城镇化的金融需求
        3.1.3. 产业转移和产业共建的金融需求
        3.1.4. 产业升级的金融需求
        3.1.5. 农业产业化的金融需求
        3.1.6. 增长动力转换的金融需求
    3.2. 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供给
        3.2.1. 当地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
        3.2.2. 珠三角金融机构在粤东西北地区开设分支机构
        3.2.3. 异地信贷进入粤东西北支持当地经济发展
        3.2.4. 珠三角金融平台向粤东西北地区延伸和下沉服务
        3.2.5. 设立股权基金支持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金融支持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
    4.1. 金融支持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
        4.1.2. 金融资源分配不均
        4.1.3. 珠三角地区金融资源进入粤东西北地区的积极性仍不高
        4.1.4. 当地金融资源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仍需进一步提升
        4.1.5. 融资渠道过于单一
    4.2. 制约金融支持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4.2.1. 金融机构的经营规模收益较珠三角地区没有明显优势
        4.2.2. 金融生态环境欠佳制约了金融对经济的支持
        4.2.3. 信贷管理行政区划弱化金融对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4.2.4. 地方政府缺乏具体的金融配套政策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金融支持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激活当地金融资源拓宽资金渠道
        5.1.1. 动员粤东西北地区当地金融资源
        5.1.2. 引导珠三角地区金融资源进入粤东西北地区
        5.1.3. 创新融资模式
    5.2. 争取更高层面的金融政策支持
        5.2.1. 由省层面统筹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
        5.2.2. 争取金融机构省分行或总行给予政策倾斜
        5.2.3. 金融宏观调控部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
    5.3. 不断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5.3.1.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5.3.2. 完善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
        5.3.3. 加强金融债权保护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石油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以大庆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一、脆弱性国内外研究进展
        二、资源型城市研究进展
    第三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石油城市
        二、人地系统
        三、脆弱性
        四、可持续发展
        五、石油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脆弱性相关理论
        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
    第三节 石油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及可持续发展分析框架
        一、石油城市人地系统敏感性分析
        二、石油城市人地系统应对能力分析
        三、石油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耦合分析
        四、石油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与可持续性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庆市人地系统现状及脆弱性特征
    第一节 石油城市概况及发展态势
        一、石油城市概况
        二、石油城市的地位与作用
        三、石油城市可持续发展潜力
        四、石油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大庆市人地系统现状
        一、自然地理概况
        二、社会经济概况
        三、城乡建设
    第三节 大庆市人地系统脆弱性特征
        一、人地系统面临诸多扰动因素
        二、人地系统具有高度敏感性与不稳定性
        三、人地系统适应性与应对能力较差
        四、人地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庆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与分析
    第一节 大庆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方法
        一、评价目标
        二、指标体系的确定
        三、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四、评价模型的选择
    第二节 大庆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过程
        一、评价指标标准化
        二、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三、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结果
    第三节 大庆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结果分析
        一、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二、社会系统脆弱性评价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三、生态环境系统脆弱性评价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四、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结果分析
    第四节 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的横向对比分析
        一、研究方法
        二、评价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庆市人地系统脆弱性作用机制
    第一节 经济系统脆弱性的作用机制
        一、石油产业生命周期
        二、产业结构发展水平
        三、国家宏观政策与经济体制
    第二节 社会系统脆弱性的作用机制
        一、就业及社会保障体系
        二、城市空间结构
        三、城乡统筹发展水平
    第三节 大庆市生态环境系统脆弱性的作用机制
        一、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影响因素
        二、城市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修复
    本章小节
第六章 大庆市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及调控对策
    第一节 国外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典型模式及启示
        一、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内涵
        二、国外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模式
        三、国外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第二节 大庆市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
        一、产业优化升级模式
        二、社会与城市功能转换模式
        三、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模式
    第三节 大庆市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调控对策
        一、大庆市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调控对策
        二、大庆市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调控对策
        三、大庆市生态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调控对策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主要创新点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7)昆仑燃气G公司LPG营销组合策略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G公司概况及其营销组合策略现状分析
    2.1 G公司概况
        2.1.1 公司简介
        2.1.2 现行市场概况
        2.1.3 产品销售现状
    2.2 G公司市场环境分析
        2.2.1 营销外部环境
        2.2.2 营销内部环境
    2.3 G公司LPG营销组合策略现状
        2.3.1 G公司营销组合策略概述
        2.3.2 G公司营销组合策略运行现状
    2.4 G公司营销组合策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3章 G公司LPG营销组合策略优化设计
    3.1 优化设计思路
    3.2 优化设计原则与总体目标
        3.2.1 优化设计原则
        3.2.2 总体目标
    3.3 产品策略优化
        3.3.1 推行GB11174-2011质量检验标准
        3.3.2 产品钢瓶分装改进
        3.3.3 产品深加工,碳四产品的开发
        3.3.4 昆仑燃气品牌建设
    3.4 价格策略优化
        3.4.1 配送定价模式改进
        3.4.2 低成本战略
        3.4.3 中长期合同价格
    3.5 渠道策略优化
        3.5.1 推进三级站、终端销售模式
        3.5.2 开展钦州、南宁市二级站、三级站的产品配送工作
        3.5.3 扩大直销比例,降低多层级分销渠道
        3.5.4 营销渠道的维护
    3.6 促销策略优化
        3.6.1 广告促销
        3.6.2 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3.6.3 建立客户回访制度
第4章 G公司营销组合策略实施及保障
    4.1 优化营销组织结构
    4.2 培养优秀高效的营销团队
    4.3 建立激励与考核机制
    4.4 推行绿色营销理念
    4.5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广东省揭西县特色种植业产业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特色种植业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2.1.1 资源配置理论
        2.1.2 规模经济理论
        2.1.3 传统农业改造理论
    2.2 特色种植业产业化基本概念
    2.3 特色种植业产业化发展类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外种植业产业化发展的经验借鉴
    3.1 国外种植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3.1.1 美国有机农业
        3.1.2 日本农业合作社
        3.1.3 荷兰“拍卖市场”
        3.1.4 以色列灌溉农业
    3.2 国内种植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3.2.1 山东省优势农业产业带
        3.2.2 海南省农业保险试点
        3.2.3 广东省其他种植业产业化发展成功案例
    3.3 重要经验
        3.3.1 生产集约化
        3.3.2 布局区域化
        3.3.3 经营规模化
        3.3.4 栽培设施化
        3.3.5 技术和产品标准化
    3.4 若干启示
        3.4.1 确立政府引导地位
        3.4.2 健全管理体系和理顺运行机制
        3.4.3 因地制宜进行规划
        3.4.4 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3.4.5 投入现代生产要素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揭西县发展特色种植业产业化的现状
    4.1 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
    4.2 建设生产示范基地
    4.3 发展订单农业
    4.4 打造绿色产品品牌
    4.5 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
    4.6 培养农村发展新生力量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揭西县特色种植业产业化发展的SWOT分析
    5.1 优势分析
        5.1.1 总耕地资源较丰富
        5.1.2 气候资源优越
        5.1.3 水资源充裕
        5.1.4 相对科技优势
        5.1.5 产业基础相对扎实
        5.1.6 品牌建设初具规模
    5.2 劣势分析
        5.2.1 农业基础设施配套落后
        5.2.2 农民的种植技术参差不齐
        5.2.3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不健全
        5.2.4 产业化经营程度低
        5.2.5 区位与交通条件较差
    5.3 机会分析
        5.3.1 农产品关税降低
        5.3.2 农业特产税取消
        5.3.3 生物质能发展时机
        5.3.4 特色基层党建项目开展
        5.3.5 运力提高和运费降低
    5.4 威胁分析
        5.4.1 发达国家绿色壁垒强化带来的冲击
        5.4.2 沿海和珠三角地区竞争的压力
        5.4.3 经营体制和运作机制改革滞后
        5.4.4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
        5.4.5 特色种植业产业化运营的常见风险
    5.5 SWOT矩阵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揭西县特色种植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
        6.1.1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和菜篮子工程
        6.1.2 统筹发展经济作物
        6.1.3 开展特色种植标准园创建
        6.1.4 推进种植业板块基地建设
        6.1.5 提高农村经营组织化程度
        6.1.6 集成推广先进农业技术
    6.2 完善政策保障
        6.2.1 建立促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
        6.2.2 促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制度
        6.2.3 统筹区位布局
        6.2.4 扶大扶强农业龙头企业
        6.2.5 健全农村市场体系
        6.2.6 加强农业实用创新与技术培训
    6.3 开发特色产品
        6.3.1 延长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
        6.3.2 建立专业批发市场
        6.3.3 调整种植业产品结构
        6.3.4 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优化型农业
        6.3.5 构筑农业信息一体化平台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9)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问题的缘起
    0.1.1 研究的理论价值
    0.1.2 研究的现实意义
0.2 研究现状
    0.2.1 国内相关文献分析
    0.2.2 国外相关文献分析
0.3 相关概念与理论分析
    0.3.1 相关概念分析
    0.3.2 相关理论分析
0.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0.4.1 研究思路
    0.4.2 研究方法
0.5 本文的基本框架与主要观点
    0.5.1 基本框架
    0.5.2 主要观点
0.6 论文的重点、难点、创新之处
    0.6.1 研究重点
    0.6.2 研究难点
    0.6.3 创新之处 1 中国共产党推进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主要思想资源
1.1 中国传统廉政制度思想与西方廉政法制思想
    1.1.1 中国传统廉政制度思想
    1.1.2 西方国家反腐廉政法制思想
1.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思想
    1.2.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思想
    1.2.2 列宁关于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思想
1.3 中国共产党关于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思想
    1.3.1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思想
    1.3.2 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思想
    1.3.3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思想
    1.3.4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思想 2 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历史回顾与经验教训
2.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早期探索
    2.1.1 苏维埃政权的反腐廉政法制建设(1927—1937)
    2.1.2 抗日民主政权的反腐廉政法制建设(1937—1945)
    2.1.3 解放区政权的反腐廉政法制建设(1945—1949)
2.2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探索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曲折历程
    2.2.1 过渡时期的反腐廉政法制建设(1949—1956)
    2.2.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反腐廉政法制建设(1956—1966)
    2.2.3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全面失误(1966—1976)
2.3 新中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成效、特点和经验教训
    2.3.1 新中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成效
    2.3.2 新中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特点
    2.3.3 新中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推进及成就
3.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逐步推进
    3.1.1 中国共产党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初步建立(1978—1992)
    3.1.2 中国共产党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初步完善(1992—2002)
    3.1.3 中国共产党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纵深发展(2002—今)
3.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成就、特点及教训
    3.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成就
    3.2.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特点
    3.2.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教训 4 中国共产党推进反腐廉政法制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4.1 中国共产党反腐廉政法制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4.1.1 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的新变化
    4.1.2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对反腐廉政建设的新要求
    4.1.3 当前中国共产党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新特点
4.2 中国共产党反腐廉政法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廉政法制建设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4.2.2 廉政法制建设制度体系不完善
    4.2.3 廉政法制建设政策执行不到位
    4.2.4 在反腐败国际合作方面立法滞后 5 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推进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思考
5.1 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5.1.1 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5.1.2 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紧迫性
5.2 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方针和原则
    5.2.1 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方针
    5.2.2 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原则
5.3 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的主要对策
    5.3.1 进一步完善反腐廉政法律法规体系
    5.3.2 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防治腐败
    5.3.3 依法依纪查处腐败案件
    5.3.4 加强反腐败国际司法交流与合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10)A集团冷链物流配送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农超对接
        1.2.2 冷链物流的相关研究
        1.2.3 冷链物流配送规划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A 集团冷链物流配送规划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2.1 A 集团冷链物流的现状
    2.2 A 集团冷链物流配送规划的现状
    2.3 A 集团冷链物流配送规划的存在问题
        2.3.1 配送标准不高,货损严重
        2.3.2 配送技术不成熟,忽视预冷
        2.3.3 信息技术落后,及时配送难
        2.3.4 缺乏统筹规划,分散配送成本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 集团冷链物流配送规划的优化方案
    3.1 A 集团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规划
        3.1.1 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原则
        3.1.2 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
        3.1.3 A 集团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基本情况
        3.1.4 A 集团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
    3.2 A 集团冷链物流配送路径规划模型
        3.2.1 A 集团冷链物流配送路径的目标
        3.2.2 A 集团冷链物流配送路径的基本情况
        3.2.3 A 集团冷链物流配送路径规划模型
    3.3 A 集团冷链物流配送的其他措施
        3.3.1 加强监管,减少货损
        3.3.2 提升技术,完善流程
        3.3.3 建设信息平台,及时配送
        3.3.4 理顺各级关系,发挥系统能动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 集团冷链物流配送规划改善预期效果分析
    4.1 A 集团冷链物流配送规划配送里程改善预期效果
    4.2 A 集团冷链物流配送规划满载率改善预期效果
    4.3 A 集团冷链物流配送规划配送成本改善预期效果
    4.4 A 集团冷链物流配送规划货损率改善预期效果
    4.5 A 集团冷链物流配送规划配送及时率改善预期效果
    4.6 A 集团冷链物流配送规划客户评价改善预期效果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茂名购销市场化改革初见成效(论文参考文献)

  • [1]广东省定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协同模式研究 ——以翁源青云村实践为例[D]. 朱蕾.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2]中国共产党对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认识与借鉴(1976-1984)[D]. 文世芳. 中共中央党校, 2017(06)
  • [3]1976-1978年中国经济改革的酝酿与探索[D]. 乔克. 中共中央党校, 2017(06)
  • [4]广东省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研究[D]. 柯哲.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7)
  • [5]金融支持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研究[D]. 周开禹.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5)
  • [6]石油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以大庆市为例[D]. 杨艳茹. 东北师范大学, 2015(11)
  • [7]昆仑燃气G公司LPG营销组合策略优化设计[D]. 席乙文. 西南石油大学, 2014(03)
  • [8]广东省揭西县特色种植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 庄园园.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3(01)
  • [9]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反腐廉政法制建设研究[D]. 马栋. 武汉大学, 2013(01)
  • [10]A集团冷链物流配送规划研究[D]. 徐馥.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6)

标签:;  ;  ;  ;  ;  

茂名购销市场化改革初见成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