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腺瘤的诊断和治疗

肝细胞腺瘤的诊断和治疗

一、肝细胞腺瘤的诊断和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周颖,程燕霞[1](2022)在《超声造影在炎症性肝细胞腺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在炎症性肝细胞腺瘤(inflammatory hepatocellular adenoma, I-HCA)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在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浙江衢化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I-HCA患者中选取100例, 将入选患者按照瘤体最大径进行分组, 最大径 < 5 cm的列为对照组(65例), 最大径≥ 5 cm列为观察组(35例), 对比两组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的表现。结果经手术病理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患者均为I-HCA, 其中对照组65例瘤体最大径 < 5 cm, 观察组35例瘤体最大径≥ 5 cm。常规超声检查两组内部回声、边界、形状、血流分布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0.08、3.12、3.54, 均P > 0.05), 对照组回声均匀表现有56例(86.15%)、不均匀有9例(13.85%), 观察组回声均匀表现有19例(54.29%)、不均匀有16例(45.71%),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2, P < 0.05)。超声造影检查两组动脉期增强方式、门脉期增强表现、延迟期增强表现、包膜下有无血管造影情况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0.40、1.75、2.07, 均P > 0.05)。对照组动脉期达峰均匀有55例(84.62%)、不均匀有10例(15.38%), 观察组均匀有16例(45.71%)、不均匀有19例(54.29%),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2, P < 0.05)。对照组患者均无内部灌注缺损区, 而观察组有12例(34.29%)存在内部灌注缺损区,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2, P < 0.05)。两组动脉期增强表现均为高增强。结论在I-HCA检验中, 应用CEUS可以显示清晰的影像学特征, 反映出不同大小病灶的血流动力学差异, 有助于临床对CEUS的诊断及治疗。

徐林,刘红,吴泽华,安玉芬,曲林林,胡维昱,王祖森,逄锦忠,曹景玉[2](2021)在《肝细胞腺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肝细胞腺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23例肝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肝细胞腺瘤患者中, 女15例, 发病年龄21~60岁。肿瘤直径2.5~15 cm。15例患者无临床症状。20例(87%)为单发病灶, 3例(13%)为多发病灶。增强CT及增强MRI扫描多提示病灶动脉期强化, 门静脉期、延迟期去强化。23例肝细胞腺瘤患者均经手术治疗, 均获得病理证实。1例部分区域发生癌变。术前16例未获得正确诊断, 误诊率高达69.6%。术后20例获得随访, 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 均无复发。结论肝细胞腺瘤临床少见, 易误诊。MRI扫描较具价值;肝细胞腺瘤虽为良性疾病, 但有恶变的倾向, 手术切除仍是主要治疗方法。

易如,姜慧杰,张金英,王子奡,梁宗辉[3](2021)在《肝脏外生型实质肿瘤的影像诊断思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病例资料患者,男,29岁,因无意中发现右上腹肿物1个月入院,自述肿物约鸡蛋大小,可随体位变化而移动,无腹痛不适。平素健康情况良好,无传染病史、外伤及手术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输血史。查体: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脏下缘未触及,腹部无压痛,肝区叩击痛阴性,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肿瘤标记物AFP、CEA、CA125及CA199均无升高;乙肝五项均无升高;肝功能检查ALT、AST、GGT及总胆红素正常。

刘文浩[4](2021)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非肝硬化肝细胞癌: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通过研究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及非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CT和MRI征象,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提高对两者的影像学鉴别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CT、MRI检查并病理确诊为HAML的患者18例(男3例,女15例),经病理或临床诊断为非肝硬化HCC患者48例(男39例,女8例),分析其影像及临床病理资料。影像分析主要包括肿瘤直径、肿瘤密度/信号强度、包膜、早期引流静脉、肝内转移、癌栓及淋巴结转移等。HAML与非肝硬化HCC两组组间差异使用两样本t检验和(或)卡方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HAML所有患者均无肝硬化表现,HAML病理检测显示病灶包含脂肪11例,钙化2例,囊性变1例。HAML影像上均表现为孤立的边缘清楚的肿块,平均强化程度超120HU11例(61.1%),病灶外周递减低强化环15例(83.3%)和早期出现引流静脉15例(83.3%),早期引流静脉均为肝静脉,均无假包膜征(0%)。所有患者病灶边缘或病灶内均见迂曲血管。HCC病理或影像检测有22例含脂肪成分,坏死27例,出血4例,无囊性变。HCC影像表现:肿瘤均表现为“快进快出”强化模式,39个有假包膜征(83%),无早期引流静脉(0%),甲胎蛋白(AFP)升高28例(58.3%),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IVKA-Ⅱ)升高30例(62.5%)。HAML与HCC在病灶外周递减强化环、早期引流静脉、假包膜征及AFP、PIVKA-Ⅱ方面有差异。结论 HAML和非肝硬化HCC的CT/MR有一定特点,影像特征结合AFP及PIVKA-Ⅱ更有助于鉴别HAML和非肝硬化HCC。

陈凯玲,张炜彬,毛枫,黄备建,范培丽,张琪,王文平[5](2021)在《超声造影诊断炎症型肝细胞腺瘤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炎症型肝细胞腺瘤(inflammatory hepatocellular adenoma,I-HCA)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9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28例I-HCA患者28个病灶的CEUS表现,观察其动脉期增强方式、达峰时增强的均匀性、包膜下增强血管影及病灶内部灌注缺损区的显示情况。将所有病灶分为最大径>5 cm组(9个)和最大径≤5 cm组(19个),并比较两组病灶CEUS表现的差异。结果 28个I-HCA病灶在动脉期均表现为高增强,其中39.3%(11/28)呈整体增强,39.3%(11/28)呈向心性增强,21.4%(6/28)呈离心性增强,25.0%(7/28)的病灶呈不均匀增强,10.7%(3/28)的病灶内见灌注缺损区,64.3%(18/28)的病灶见包膜下增强血管影。最大径>5 cm组的病灶动脉期不均匀增强(P=0.020)和内部灌注缺损区(P=0.026)比例较高,但两组在增强方式、包膜下增强血管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期及延迟期分别有42.9%(12/28)和57.1%(16/28)的病灶呈低增强。以CEUS"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高增强或等增强"为依据诊断良性病变,准确性为42.9%(12/28)。以CEUS"动脉期高增强、包膜下增强血管影、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高增强或等增强"中的任意一种征象为I-HCA的诊断依据,准确性提高至71.4%(20/28)。结论 CEUS对炎症型肝细胞腺瘤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王鲁平[6](2020)在《良性肝细胞病变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2019年第五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关于良性肝细胞病变的更新及进展》文中认为介绍及解读第五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关于肝细胞良性病变诊断的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学的更新及进展

刘奇,刘羽阳,余强,纪文斌,罗英[7](2020)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伴肝细胞腺瘤两例并文献回顾》文中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以骨髓中造血前体细胞减少或缺如为特征的骨髓造血衰竭综合征,雄激素可以刺激骨髓造血,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基础药物。肝细胞腺瘤是少见的肝脏良性上皮性肿瘤,与应用雄激素有关。本文报告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伴肝细胞腺瘤,探讨与肝内髓外造血的关系。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用雄激素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腹部超声及肝功能。

任彦瑜[8](2020)在《慢性乙型肝炎人群肝脏良性占位的发病率及其影像学特点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第一部分,调查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中的发病率,并以普通体检人群作为对照,分析其高发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归纳总结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超声造影(Real-time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内的肝脏良性占位的影像学特点,并将之与病理学特征间的联系加以分析。一方面,为采信或选用何种影像学检查对初筛发现的肝脏占位进行定性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为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治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为肝脏良性、恶性占位的影像学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第一部分,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就诊的17721例CHB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相关临床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与同期在南方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常规体检的21629例普通人群进行比较,分析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发病率与CHB、性别、年龄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归纳肝脏良性占位的影像学特点,并从组织病理学角度进行阐释,总结肝脏良性占位与肝癌的鉴别要点。结果第一部分:与普通人群相比,CHB患者的肝血管瘤、肝囊肿和肝硬化结节的发病率更高,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发病率更低,分别为11.8%vs 8.7%、8.2%vs 1.6%、20.6%vs 2.4%、0.006%vs 0.042%,均P<0.05,肝细胞腺瘤白的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囊肿和肝硬化结节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其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01);肝血管瘤的发病率先上升后下降(P<0.001),30~49岁最高,其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第二部分:与恶性病变相比,肝脏良性占位多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病灶内部回声均匀,CEUS、CT和MRI增强扫描呈现“快进慢出”的特征。其中,肝硬化结节超声多为混合回声(81.1%,7944/9796),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血流信号不丰富或无血流信号(91.2%,8933/9796),CEUS和CT、MRI增强扫描显示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多呈等或稍高密度,强化均匀,普美显增强MRI肝胆期等信号;当其体积增大,伴内部回声发生不均匀改变,血流动力学或增强检查出现异常时,提示恶变概率升高。77.8%的肝血管瘤超声显示为高回声,与小肝癌相比,它的四周与内部血流信号较少,固有动脉流速更低,门静脉流速更高。肝囊肿彩超常表现为内部无回声,伴后方回声增强,易诊断。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灶可见特征性的纤维组织增生(80.0%,8/10)、“星芒状”中心瘢痕(50.0%,5/10)。肝细胞腺瘤体积较大时可显示为边界欠清,多存在脂肪变性,故MRI的T1序列显示高低信号混杂,T2压脂显示低信号,同相位等信号,反相位信号轻度减低;MRI增强扫描中可见肝胆期呈等稍低信号,可与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胆期高信号或轮辐样变化)鉴别,另肝细胞腺瘤整体呈现“快进慢出”,与肝细胞癌“快进快出”的特点明显不同。结论CHB患者较普通人群更易发生肝囊肿、肝血管瘤和肝硬化结节;其发病率与年龄、性别相关。肝血管瘤、肝囊肿、肝硬化结节的初筛可选用彩超检查,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和肝细胞腺瘤的诊断及鉴别需要进行CEUS和CT、MRI增强扫描,必要时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本研究总结的肝脏良、恶性占位的影像学特征,特别是肝硬化结节和肝血管瘤的超声声学和血流学特征,能够为早期识别肝脏占位的性质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

周烁,张树庚,宋瑞鹏,刘连新[9](2019)在《肝细胞腺瘤癌变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肝细胞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肝脏良性肿瘤,随着肿瘤体积增长,破裂出血和癌变风险增加。近年来,对于肝细胞腺瘤癌变的个案报道逐渐增加,其癌变分子机制的研究也逐渐深入。肝细胞腺瘤进展为肝细胞癌是阶梯式癌变过程。除CTNNB1基因外显子3突变,端粒逆转录酶启动子突变对于肝细胞腺瘤癌变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回顾肝细胞腺瘤方面的研究,系统阐述肝细胞腺瘤癌变的分子机制、病理诊断和治疗。

施付强,朱成良,朱燕[10](2016)在《CT对肝硬化各级肝脏血流状态和体积变化规律的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肝硬化各级肝脏血流状态和体积变化规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肝硬化患者25例,使用1972年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指标,分为A、B、C级,称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按照1∶1的匹配,收集正常肝脏人群25例作为对照组。均应用我院CT对肝脏进行体积(LV)测量和灌注成像(PWI),并应用PHILIPS 16层螺旋CT机和CT Perfusion 4对肝硬化患者和对照组的测量和肝脏灌注参数计算,并进行评价,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灌注分数(HAF)。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肝硬化患者肝脏灌注的血流量、血容量均降低(F=16.12,P<0.01;F=59.64,P<0.01);平均通过时间延长(F=3.32,P=0.028);肝动脉灌注分数增大(F=48.13,P<0.01);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的肝体积均减少(P<0.05)。结论 CT能够较准确检测各级肝脏血流状态和体积变化,更好评价肝脏情况。

二、肝细胞腺瘤的诊断和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细胞腺瘤的诊断和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3)肝脏外生型实质肿瘤的影像诊断思维(论文提纲范文)

病例资料
影像诊断思维
    1.定位
    2.定性
    3.综合分析
    4.诊断与鉴别

(4)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非肝硬化肝细胞癌: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CT检查
    1.3 MRI检查
    1.4 图像分析
    1.5 病理资料分析
    1.6 统计学分析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病理结果
    2.3 CT和MRI影像学表现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系统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6)良性肝细胞病变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2019年第五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关于良性肝细胞病变的更新及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肝局灶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
    1.1 临床特征
    1.2 影像学改变
    1.3 大体检查
    1.4 病理组织学
    1.5 免疫表型
    1.6 鉴别诊断
        1.6.1 肝细胞腺瘤(HCA)
        1.6.2 肝细胞癌(HCC)
        1.6.3 肝硬化
    1.7 FNH必要的诊断标准及预后预测
2 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 HCA)
    2.1 临床特征
    2.2大体所见
    2.3 组织病理学
    2.4 免疫表型
    2.5 HCA分子病理学诊断
    2.6 非典型HCA
    2.7 鉴别诊断
        2.7.1 高分化及早期HCC
        2.7.2 FNH
        2.7.3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2.8 HCA必要的诊断标准及预后预测
3 小结

(8)慢性乙型肝炎人群肝脏良性占位的发病率及其影像学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CHB患者和普通人群的肝脏良性占位发病率及其特点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1.2 诊断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1.4 检查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2.2 CHB患者和普通人群肝脏良性占位的发病率对比
        2.3 肝脏良性占位的构成特点
        2.4 肝脏良性占位的年龄特点
        2.5 肝脏良性占位的性别特点
        2.6 肝脏良性占位的数量及位置分布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肝脏良性占位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1.3 研究内容及检查方法
    2. 结果
        2.1 肝脏良性占位的影像学特点
        2.2 肝脏良性占位的组织病理学特点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附录
致谢

(10)CT对肝硬化各级肝脏血流状态和体积变化规律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纳入与排除
        (一)纳入标准:
        (二)排除标准:
    三、检查方法
    四、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各组的LV情况比较
    二、各组肝脏灌注参数比较
讨论

四、肝细胞腺瘤的诊断和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造影在炎症性肝细胞腺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周颖,程燕霞. 中国基层医药, 2022(01)
  • [2]肝细胞腺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J]. 徐林,刘红,吴泽华,安玉芬,曲林林,胡维昱,王祖森,逄锦忠,曹景玉.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21(10)
  • [3]肝脏外生型实质肿瘤的影像诊断思维[J]. 易如,姜慧杰,张金英,王子奡,梁宗辉.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1(04)
  • [4]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非肝硬化肝细胞癌: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D]. 刘文浩.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5]超声造影诊断炎症型肝细胞腺瘤的临床应用[J]. 陈凯玲,张炜彬,毛枫,黄备建,范培丽,张琪,王文平.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21(01)
  • [6]良性肝细胞病变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2019年第五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关于良性肝细胞病变的更新及进展[J]. 王鲁平.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10)
  • [7]再生障碍性贫血伴肝细胞腺瘤两例并文献回顾[J]. 刘奇,刘羽阳,余强,纪文斌,罗英.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20(07)
  • [8]慢性乙型肝炎人群肝脏良性占位的发病率及其影像学特点分析[D]. 任彦瑜.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9]肝细胞腺瘤癌变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 周烁,张树庚,宋瑞鹏,刘连新.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9(10)
  • [10]CT对肝硬化各级肝脏血流状态和体积变化规律的评价[J]. 施付强,朱成良,朱燕. 肝脏, 2016(11)

标签:;  ;  ;  ;  ;  

肝细胞腺瘤的诊断和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