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压无功控制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一种新型电压无功控制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一、新型电压无功控制装置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周文杰[1](2021)在《基于互联网光伏充电桩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各个国家和地区试图从汽车行业入手,实现燃油车向电动汽车的转型,减轻国家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和缓解环境污染问题。本文将采用光伏发电与市电供应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光伏交流充电桩的设计。当前充电桩等充电服务设施相对于电动汽车发展相对滞后,针对电动汽车交流充电中的充电控制和谐波抑制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谐波治理功能的光伏交流充电桩。本文结合电动汽车发展现状与充电桩的建设现状,对充电桩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的充电桩需求有较大的市场空间。本文将太阳能发电与充电桩相结合以求达到更好的节能环保效果。文中构建了充电桩的总体模型及各功能模块设计,其中包括微控制器(MCU)、充电电压和电流采样电路、控制导引电路、开关控制电路、人机交互、电能计量、光伏发电模块、云通信等模块的软硬件设计。针对充电桩充电时对电网的污染问题,文中分析了有源滤波系统对充电过程中产生的谐波与无功功率原因并进行处理。有源滤波系统采用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ip-iq检测算法,具有准确度高、实时性好。设计了双闭环有源滤波控制系统,内环采用滞环控制调节电流,实现对谐波与无功电流的跟踪控制;外环则采用PI控制,用于稳定直流侧电容电压值。借助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了有源滤波系统的仿真模型,对谐波和无功电流的补偿效果进行了仿真验证。针对光伏发电模块,并采用MPPT控制策略中的电导增量法,对光伏电池进行控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策略的可行性;进行了Boost-PFC控制电路的设计并通过仿真;根据需求及当地的地理位置,完成太阳辐射仿真分析及光伏板安装方式的选择。对充电桩控制系统的软件部分进行了设计,其中包括人机交互的实现、云通讯以及后台管理的实现,达到充电桩使用AT指令与阿里云平台进行通信、建立连接,以及发布和订阅数据的目标。

魏昊焜[2](2021)在《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的控制消纳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分布式电源接入量的不断增加,分布式电源对局部配电网的影响日益突出,现有的配电网架构已经很难满足用户可靠、优质、经济、环保的用电需求。因此,优化分布式电源的消纳策略,提高分布式电源的消纳水平,是当前发展可持续清洁能源需要解决和改进的重要研究问题。本文围绕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控制消纳策略展开研究,研究了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分析了分布式电源不同的控制消纳策略,针对分布式电源不同的消纳策略(基于无功调节和有功调节的分布式电源本地控制消纳策略、可抑制无功振荡的分布式电源本地控制消纳策略、可消除无功振荡的分布式电源协调控制消纳策略和基于虚拟电厂的分布式电源低成本消纳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高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具体内容如下:1)分析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局部电压的影响,针对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接入点的电压越限问题,提出了基于无功调节和有功调节的分布式电源本地控制消纳策略。分析了本地无功控制、本地有功控制与节点电压的关系,提出了以节点电压测量值为调节量的本地控制函数,提出了本地控制消纳策略的实现方法,在电压越上限、越下限以及不越限时,按照不同的本地有功功率控制和本地无功功率控制顺序调节,充分利用分布式电源出力,解决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导致的电压越限问题;并且相比于直接切除分布式电源,此方法在保证电压不越限的前提下有效减少了分布式电源弃电情况,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本地控制消纳策略的有效性。2)分析了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接入时本地控制可能带来的无功振荡问题及其对本地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可以抑制无功振荡的本地控制消纳策略。引入了阻尼系数与缓冲系数,阻尼系数和缓冲系数可以显着影响控制系统的稳定特性,防止本地控制器频繁动作;提出了基于蒙特卡罗模拟法的阻尼系数、缓冲系数整定方法,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其有效性,所提出的本地控制消纳策略可以抑制无功振荡,提高了单个本地控制系统以及含有多个本地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3)针对本地控制消纳策略可能存在无功振荡、弃电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可抑制无功振荡的分布式电源协调控制消纳策略。建立了配电网电压协调控制模型,以分布式电源消纳电量最大为目标,考虑分布式电源出力限制、容量限制、节点电压限制等约束,提出了分布式电源协调控制消纳策略,通过算例验证了其有效性,所提协调控制消纳策略可以有效抑制无功振荡,减少分布式电源弃电量。4)提出了基于虚拟电厂的分布式电源低成本消纳策略。以高密度城市太阳能的本地消纳为例,基于能源利用层次理论,分析了居民用能结构和低成本的用户端能源消纳策略,提出了虚拟电厂中可控与不可控发电单元的配置方案,为清洁能源的消纳策略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张勇军,刘子文,邓丰强[3](2020)在《柔性互联配电网研究现状综述及其发展探索》文中认为随着社会需求和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柔性互联配电网逐渐成为未来智能配电网的发展趋势,而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和电力电子装置控制策略的复杂性,给柔性互联配电网的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此首先分析柔性互联配电网相比常规配电网的优势,并介绍柔性互联配电网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然后对配电网柔性互联关键装备和技术、柔性互联配电网结构形态与运行控制关键技术进行综述,分析软联络开关、柔性环网控制装置和电力电子变压器等柔性互联装置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最后基于现有研究对新形势下柔性互联配电网发展关键问题进行探索。所述研究旨在为柔性互联配电网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意义。

郑宇琦[4](2020)在《基于ES和DVR的微电网电能质量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迅速扩张,微电网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导致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的限电上网和弃光、弃风等问题日益凸显,伴随而来的电能质量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在提高可再生能源渗透率同时,保证系统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提高微电网对分布式电源设备利用效率、提高微电网的电能质量与可靠性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孤岛运行的微电网环境需要设置合理的电源结构和运行方式。根据蓄电池和光伏电源的特点,分别设计了主电源和从电源的控制方法。利用蓄电池可存放电能的特性,将其作为主电源,为系统提供电压和频率的标准值;针对受光照、温度影响较大的光伏电池,设计了最大功率跟踪(MPPT)的控制方式,提高其利用率,并作为从电源使用。针对微电网中光伏、风电等微电源出力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在独立运行时对电压和频率的支撑能力较差的特点。一是提出一种电力弹簧(ES)的控制方法,以解决由功率失衡引起的电压、频率波动。首先,分析了电力弹簧的原理,并推导了其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带有Z源网络结构的电力弹簧拓扑结构,并针对这种ES设计了基于简化情感控制的微电网稳压稳频控制方法。二是在详细分析了动态电压恢复器(DVR)的工作原理、控制方式、电压补偿方法之后,设计了带Z源网络的动态电压恢复器的结构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负荷侧电压波动问题。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电能质量控制策略,综合考虑系统功率失衡度和电源出力的协调作用,平抑独立电网功率变化,实现独立微电网的频率稳定控制。针对电压、频率等问题,设计了ES与DVR联动的微电网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结构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刘津濂[5](2020)在《UPFC的潮流调节特性及控制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作为当今最先进和最通用的柔性交流输电装置(FACTS),结合了并联型和串联型柔性交流输电装置的优势,能够为电网提供电压控制、无功或有功补偿、线路阻抗补偿、潮流调节、低频振荡阻尼,并能增强系统的功角和电压稳定性。尤其随着近年来MMC型电压源换流器的逐步发展成熟,使MMC型UPFC得以设计制造并应用于实际工程。目前为止,关于UPFC的运行原理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或缺陷亟待解决。关于含UPFC系统的数学建模方面,现有研究大多对UPFC采取电流注入或功率注入的等效建模方法,而并未基于实际电路进行建模,使得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关于含UPFC系统稳态潮流规律的现有研究中,一方面缺乏从坐标域的全局范围和局部范围的不同角度对系统潮流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分别进行分析,并且未对系统不同关键节点处的稳态潮流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行对比分析。另一方面,也未曾针对UPFC输出的串联侧嵌入电压变量的具体调节方式、系统潮流变化率特性或潮流调节效率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关于UPFC的控制策略研究方面,现有的控制策略难以同时满足快速性、准确性和实用性等调节需求;关于UPFC的仿真建模及方案设计方面,现有研究缺乏针对不同稳态和暂态仿真事件类型及同种事件类型中的不同突变事件的全面设计,也缺乏针对系统不同关键节点处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本文旨在弥补以上现有研究的不足和缺陷,以含UPFC的双端电力系统的实际电路为基础,针对该系统在不同典型运行工况下的不同关键节点处的稳态潮流数学建模、潮流分布与变化规律、潮流变化率调节特性、实用控制策略、电磁暂态仿真等多方面展开理论建模、设计、测试与分析,以全面详细地总结UPFC的稳态潮流规律,潮流调节特性及控制策略等方面的特性。本文所完成的主要工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了含UPFC双端电力系统稳态潮流的原始详细数学模型,以及包含全局与局部潮流变化范围的分部潮流数学模型,对UPFC的稳态潮流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测试与归纳。以嵌入UPFC后的典型双端电力系统的实际电路为基础,从系统的送端到受端选取了UPFC嵌入后潮流发生明显变化的五个代表性关键节点。分别推导了每个关键节点处的有功与无功潮流表达式,建立了含UPFC典型双端电力系统的原始详细潮流模型。然后,对原始详细潮流模型做进一步的简化与分解,并重组为局部潮流模型(Local Power Flow Model,LPFM)与全局潮流模型(Global Power Flow Model,GPFM)两部分,统称为分部潮流模型。设置了多种系统典型运行工况,分别对每个关键节点处的潮流从GPFM和LPFM的角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案例测试,并分别对测试结果在二维平面和三维空间中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针对系统不同运行工况下不同关键节点处的局部潮流运行区域内部随串联侧嵌入电压幅值和相角变化的稳态潮流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测试分析表明,在UPFC运行过程中,系统各关键节点处的潮流均同时存在潮流曲线在局部潮流区域内的旋转以及局部潮流区域在全局坐标中的移动这两种变化规律。UPFC可以将不同系统运行工况下不同关键节点处的有功-无功分布点(P-Q点)调整到同一坐标区域或点,以适应系统工况变化的需求。通常情况下,针对UPFC输出的串联侧嵌入电压相角的调节往往集中在有限的特定范围内,有利于提升UPFC潮流调节的效率和精确性。(2)开展了关于多特征自变量的UPFC潮流变化率调节特性建模与分析。基于前文建立的原始详细数学模型,选取了UPFC输出的串联侧嵌入电压的幅值、相角以及系统相位差作为潮流调节的三个特征自变量,推导了每个关键节点处关于每个特征自变量的有功与无功潮流变化率数学模型。接下来,将UPFC输出的串联侧嵌入电压的幅值和相角两个特征自变量的不同递增变化方式组合成调节潮流变化率的两种典型调节模式,并针对系统第三个特征变量的相角差变化方式设计了调节潮流变化率的几种典型调节场景。最后,以调节潮流变化率过程中的变量调节自由度和潮流调节效率等方面为分析依据,对系统每个关键节点处在不同调节模式和调节场景下的潮流变化率调节规律进行案例测试和分析比较。测试分析表明,通过在坐标域中调节不同的特征自变量,可以针对不同系统运行工况及应用场景的需求,将系统不同关键节点处的潮流变化率调整到不同的水平,从而改变系统潮流调节的效率。以此实现了综合协调潮流调节效率与系统保护和稳定性要求的关系,有利于做出使电网既高效又稳定的运行调节选择。(3)完成了MMC型UPFC的新型前馈协调控制策略设计与性能分析。以含UPFC双端电力系统的实际电路为基础,首先分别设计了UPFC并联侧及串联侧换流器的电流内环及电压外环的基本交叉耦合控制框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别设计了关于并联侧换流器输出电流的d轴和q轴分量以及串联侧换流器输出电压的d轴和q轴分量的前馈控制模块及其控制回路。同时通过理论推导分别对以上控制回路的输入测引入必要的前馈补偿信号,有效提升了控制策略的精确性,以此完成了整个前馈协调控制策略的设计。另一方面,对所设计的前馈控制策略的电流内环、电压外环及前馈控制回路的开环和闭环传递函数分别进行了推导和设计。最后,对以上设计的所有控制回路的复频域和时域性能指标进行了计算分析。理论分析表明,UPFC的所有相关内环、外环以及前馈控制回路能够在无相互重叠及干扰的各自频率区域运行,并在阻尼比、相位裕度等频域特性以及稳定时间和最大过冲等时域特性方面表现了良好的性能。以此验证了所设计控制策略的快速性、精确性及稳定性。(4)完成了MMC型UPFC关于多类型稳态与暂态突变事件的电磁暂态仿真建模、方案设计及仿真分析。以含MMC型UPFC的220 kV输电系统为案例,首先针对MMC型UPFC的组成结构,变压器联结方式,MMC输入参数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仿真建模。然后,分别在三种典型的稳态与暂态仿真事件类型所对应的各自仿真时域坐标中,在以500ms为固定时间间隔的多个时间点,连续设计了不同突变事件。这种仿真方案全面涵盖了有功与无功潮流参考值阶跃调节、系统运行工况变化以及在系统不同关键位置的多种典型横向和甩负荷暂态故障等三种仿真事件类型中的不同突变事件,有利于针对UPFC在同种仿真事件类型中的不同突变事件的性能表现在同一仿真时域坐标中进行分析归纳,同时也有利于对系统不同关键节点处的仿真结果在同一时域坐标中进行对比分析。在PSCAD平台中搭建了相应电磁暂态模型并完成了时域仿真,对仿真中系统不同关键节点处的有功与无功潮流、电压与电流波形及总谐波畸变率等关键细节和指标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UPFC主要通过大幅度调节串联侧嵌入电压的相角来实现系统潮流的阶跃调节及阻尼暂态接地故障引起的潮流振荡,同时通过调节串联侧嵌入电压的输出功率以实时适应系统运行工况的变化。以此验证了所设计的新型前馈协调控制策略在220 kV MMC型UPFC系统中具有控制效率高、波形质量好、运行稳定可靠等优良特性。

欧阳盟盟[6](2020)在《电力牵引供电系统谐波与无功有源补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铁路系统中的电气化率不断提高,给电力牵引供电系统带来了日趋严重的电能质量问题。现如今我国电力牵引机车主要分为交直型和交直交型两类,而传统交直型机车仍占有很大比重,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谐波、无功及负序问题对电力系统造成很大威胁。针对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论文首先对比多种有源控制装置的补偿特性,采用能够综合补偿谐波、无功及负序电流的铁路功率调节器(Railway Static Power Conditioner,RPC)来解决电力牵引供电系统中的电能质量问题。给出铁路功率调节器的拓扑结构及数学模型,详细分析了铁路功率调节器补偿原理及工作特性。其次,在传统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电力牵引供电系统的谐波、无功及负序电流检测新方法,此方法主要特点是检测过程中仅采用电压相位信息,不受电压幅值变化影响,且过程简单延时小。接下来考虑到传统滞环控制响应迅速但跟踪效果差和准比例谐振跟踪性能好但响应速度慢的特点,提出复合滞环电流控制策略,通过合理设置控制器环宽H值,来改变两种控制方法的投入时刻,以此改善控制性能。针对直流电容电压,采用改进型比例积分控制方法,在提高响应速度的同时减小超调量。进而运用Matlab/Simlink仿真平台来搭建包含有源补偿装置功率调节器的电力牵引供电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功率调节器对谐波、无功和负序电流具有较好的补偿效果,证明本文所提检测方法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论文最后给出铁路功率调节器的初步设计方案,主电路部分分析了主要元件的选型原理,包括牵引臂侧单相变压器、输出侧电感、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和直流侧电容等。控制部分主要有硬件及软件系统设计,硬件部分介绍了控制芯片选取及检测、驱动保护电路的设计,软件部分给出了主程序及中断程序的设计流程图。

高宇[7](2021)在《考虑短路电流抑制的电磁环网潮流优化控制》文中提出在当今社会,电网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随着越来越多容量较大的机组密集接入区域220千伏的电网,短路冲击电流的越限现象日益明显。目前常见的短路电流控制有:电网分区域运行、线路或者母联串抗、开关设备变更、高变压器中性点加装小电抗等4种方法。在控制过程中多采用多种或者是单一组合的方式,来达到限制短路电流效果的目的。同时,电磁环网的带来问题也愈发凸显,一般情况下,合环运行会带来短路电流过大的风险,解环运行又会有供电能力和可靠性下降的弊端。随着国内柔性直流技术的大力发展,柔性直流技术为电网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在此背景下,本课题经过分析后在高低压电磁环网中纳入了柔性环网控制器的安装,通过这种方式破解电网的短路以及电力系统的稳态运行状态问题。本文首先研究阐述了电磁环网形成的原因及传统短路电流抑制方法,然后充分研究柔性环网控制器的结构和运行原理,以此为基础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下搭建柔性环网控制器模型来验证了其对系统潮流的控制能力,并设计了短路电流限制模式,利用在交直流系统中应用较为普遍的牛顿-拉夫逊方法进行潮流测算,同时根据有关数据信息就柔性环网控制器所影响的环网潮流展开探索,主要分析方向为其功率情况,同时在算例中开展了具体的研究。在对具备柔性特征的环网控制器进行分析判定时,采用遗传灾变算法来构造最佳潮流模型,针对系统有功网损最低为目标函数,计及其交直流系统的等式和不等式约束,并进行了优化。最后在仿真软件中以IEEE14等多算例,用柔性环网控制器连接其中两个节点,验证了其对系统潮流的控制作用和短路电流的控制作用。本文提出的运用柔性直流技术来进行的潮流优化控制,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缓解了短路电流带来的问题,这种方法即提升了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有提高了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解决电磁环网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张成卫[8](2019)在《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系统设计及有源滤波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愈发的引起了人们重视,因而以清洁能源作为驱动且环境友好的电动汽车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作为电动汽车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电动汽车配套充电设施与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相互促进、彼此制约。本文围绕电动汽车交流充电中的控制、谐波抑制等问题,结合国内外现有技术,进行了一种具有谐波治理功能的新型交流充电桩的研究与设计。论文首先分析了电动汽车充电的功能需求,确定了交流充电桩的系统结构。通过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基于STM32处理器STM32F103VET6完成了交流充电桩控制系各功能模块设计。包括控制器单元、交易结算单元、人机交互单元、电参数测量单元、充电导引单元、网络通信单元等模块的硬件电路设计,以及相应软件程序的编写,完成交流充电系统的功能测试。其次,针对电动汽车在交流充电过程中产生的谐波和无功电流问题,本文引用有源滤波技术,在交流充电桩中研究了单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有效地解决谐波抑制与无功电流补偿问题。采用基于离散型滑窗傅里叶变换法检测交流充电过程中的谐波与无功电流,该检测方法暂态性能好、精度高;进而设计了双闭环有源滤波控制系统,内环采用PI控制与重复控制共同调节电流,实现充电电流中的高频谐波的准确追踪与控制,提高系统动态响应;外环采用PI控制,稳定有源滤波器的直流侧电压;本文采用开关损耗更小的单相空间电压矢量调制方式进行PWM控制信号调制;借助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搭建了仿真模型,对于谐波抑制和无功电流补偿效果进行了分析与验证。最后,本文对所设计的交流充电桩系统进行了测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课题设计的交流充电桩功能模块完善、运行可靠、操作简单,满足了设计要求。

房少华[9](2019)在《周期性负载下轻载异步电动机的节能控制综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异步电动机在日常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电气化生产的主要动力机械。当前我国工业领域使用的异步电动机常时间运行在空载或者轻载的状态,存在着严重的“大马拉小车”现象,电动机的效率和功率因数都很低,造成极大的浪费。本文针对负载是周期性变化的异步电动机,根据电动机的运行特性,研究调压节能的控制方法。本文根据异步电动机Γ型等效电路研究了电动机的损耗,分析了负载是周期性变化的异步电动机调压节能原理。然后分析了负载的变化和电压的变化对电动机运行特性的影响,同时说明了可以通过续流角来表示电动机的运行效率,从而判断电动机的节能效果。本文建立了一个输入量为续流角的偏差值和续流角的改变值、输出量为关断角的变化增量的二维T-S模糊控制器。针对模糊控制中隶属函数和模糊规则等难建立和学习的问题,将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结合起来,根据神经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一个四层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且根据神经模糊控制模型进行matlab仿真,将仿真结果进行离线计算,得到一个模糊查询表。将神经模糊控制模型进行matlab/simulink调压节能仿真,并对调压过程中产生的谐波进行分析,说明了电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主要构成是基波电压电流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最后,在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了电动机的调压节能装置,硬件电路包括STM32F103RCT6控制系统、直流供电电路、供电检测电路、电压同步信号检测电路、晶闸管管压降信号检测电路、双向晶闸管驱动电路。软件设计包括软起动、节能控制和软件保护。将设计好的装置在抽油机负载上进行实验,记录相关数据和波形,证明了调压节能装置可以显着的降低相电流,减少电动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提升电动机的功率因数。

刘颍琪[10](2019)在《微电网分布式潮流控制器控制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微电网是将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能量管理系统和输配电基础设施高度集成的新型电网,具有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提高能效和供电可靠性,单点接入公用电网等优势。近年来,微电网的高效、安全、可靠运行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基于电力电子变换技术的FACTS装置能够显着改善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与稳定性,优化电网的运行方式与运行效率,提高可再生能源入网容量,FACTS装置在微电网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UPFC是FACTS中功能较为全面的一种装置,具有全面调理电网运行参数的能力,但其可靠性和串并联耦合结构限制了在电网中的大量使用。DPFC在UPFC的基础上采用了串并联解耦结构,解决了UPFC存在的问题,通过引入合适的控制策略和DPFC控制器的优化设计,为微电网的潮流控制提供有效手段。本文首先介绍了微电网的概念、结构、运行方式和潮流控制方法,对微电网中的FACTS控制技术进行简要概述,分析对比了常用FACTS装置对微电网潮流控制的作用与效果。针对传统UPFC的串并联结构,详细分析了UPFC的工作原理,数学模型,及其在微电网潮流控制中的应用。DPFC是在UPFC的基础上派生出的新型潮流控制装置。DPFC去掉了UPFC中用于功率交换的公共直流电容,以三次谐波作为功率交换的载体。详细分析了DPFC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研究了DPFC内部的能量平衡关系,根据叠加定理分别建立了基波和三次谐波等效电路和数学模型。针对DPFC串并联解耦结构,分析了串并联侧的控制目标、控制策略和DPFC的潮流控制范围。根据微电网DPFC的结构建立了相应的等效电路和数学模型,仿真验证了将DPFC安装于含有多条馈线微电网中的潮流控制特性。针对微电网的两种运行模式,研究了微电网中DPFC的控制策略。为了提高DPFC控制器的性能,提出采用模糊变间距自整定方法设计DPFC控制器,采用人工鱼群算法对模糊控制器中的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寻优,以克服模糊控制规则固定、精度不高的缺点。最后,结合实验室小型风光互补微电网平台在MATLAB/Simulink中构建了DPFC应用于微电网的仿真模型,对AFSA模糊优化后DPFC在两种运行方式下的控制特性进行仿真,并与传统PI控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DPFC能够快速精确地调节微电网与系统交换的功率,维持PCC处母线电压保持恒定,抑制了母线电压突降。

二、新型电压无功控制装置的设计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型电压无功控制装置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互联网光伏充电桩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电动汽车的发展以及现状
        1.2.1 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
        1.2.2 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3 国内外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3.1 国外发展现状
        1.3.2 国内发展现状
        1.3.3 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发展趋势
    1.4 光伏充电桩的必要性分析
    1.5 本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光伏充电桩的方案设计与分析
    2.1 光伏充电桩总体方案设计
    2.2 光伏充电桩功能设计与描述
    2.3 光伏充电桩场地选择与建造
    2.4 光伏充电桩与传统充电桩的设计方案比较
        2.4.1 光伏电源与电网同时供电的充电桩特点
        2.4.2 传统电网供电的充电桩特点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光伏充电桩有源滤波系统设计与仿真
    3.1 滤波方式的选择
    3.2 有源滤波系统工作原理
    3.3 有源滤波系统设计
        3.3.1 谐波与无功电流检测算法
        3.3.2 直流侧电容稳压及电流跟踪控制
    3.4 有源滤波系统仿真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光伏充电桩控制系统设计
    4.1 控制系统组成简介
        4.1.1 主控制器的选择
        4.1.2 STM32F103 的硬件结构
        4.1.3 STM32F103 的资源分配
    4.2 控制导引电路
        4.2.1 控制导引电路定义
        4.2.2 控制导引电路工作原理
        4.2.3 控制导引状态检测电路设计与仿真验证
    4.3 工作电源模块
    4.4 人机交互模块
        4.4.1 RFID模块
        4.4.2 触摸显示屏
        4.4.3 状态指示灯模块
    4.5 充电电压、电流采样电路
    4.6 充电枪接口温度检测电路
    4.7 开关控制模块
    4.8 电能计量与通讯模块
    4.9 电气防护模块及可能出现的故障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光伏模块及其工作原理
    5.1 光伏发电模块
        5.1.1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5.1.2 光伏电池MPPT控制策略
    5.2 光伏板的最佳安装
        5.2.1 最佳倾角的确定
        5.2.2 铺设式光伏光热屋顶
        5.2.3 太阳运动轨迹及所处位置
        5.2.4 太阳辐射仿真分析
    5.3 蓄电池储能模块
        5.3.1 储能模块的功能
        5.3.2 蓄电池的选择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充电桩充电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6.1 软件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方案
        6.1.1 软件需求分析
        6.1.2 软件总体设计方案
    6.2 主程序设计
    6.3 人机交互软件设计
        6.3.1 触摸屏人机操作界面程序设计
        6.3.2 RFID模块程序设计
    6.4 电能计量模块程序设计
    6.5 云通信程序设计
    6.6 充电接口控制状态检测程序设计
    6.7 充电电压、电流检测程序设计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2)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的控制消纳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时存在的挑战
    1.3 分布式电源消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电压质量的影响
        1.3.2 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消纳本地控制策略
        1.3.3 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消纳协调控制策略
        1.3.4 分布式电源消纳的虚拟电厂方法
    1.4 本文工作和章节安排
第2章 基于无功和有功调节的分布式电源本地控制消纳策略
    2.1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局部电压的影响分析
    2.2 本地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调节
        2.2.1 本地无功功率调节
        2.2.2 本地有功功率调节
    2.3 本地控制消纳策略的实现
    2.4 算例分析
    2.5 工程应用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可抑制无功振荡的分布式电源本地控制消纳策略
    3.1 无功振荡与本地控制系统稳定性
    3.2 可抑制无功振荡的本地控制消纳策略的实现
    3.3 控制系统关键参数选取方法
    3.4 算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可抑制无功振荡的分布式电源协调控制消纳策略
    4.1 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模型
    4.2 分布式电源协调控制消纳策略实现
        4.2.1 协调控制目标函数
        4.2.2 协调控制约束条件
        4.2.3 规划问题求解方法
    4.3 算例分析
        4.3.1 算例设计
        4.3.2 仿真分析结果
        4.3.3 仿真分析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虚拟电厂的分布式电源低成本消纳策略
    5.1 虚拟电厂发电单元形式
    5.2 不同因素对建筑光伏与太阳能热水器效益的影响分析
        5.2.1 建筑光伏和太阳能热水器的成本
        5.2.2 政府的激励政策和电力电网价格
        5.2.3 太阳能热水器间的距离
        5.2.4 建筑光伏和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益
    5.3 可控与不可控发电单元的配置方案
        5.3.1 城市居民可利用屋顶面积调研
        5.3.2 发电单元配置方案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柔性互联配电网研究现状综述及其发展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配电网柔性互联关键装备和技术
    1.1 软联络开关
    1.2 柔性环网控制装置
    1.3 电力电子变压器
    1.4 DFACTS设备
2 柔性互联配电网结构形态与运行控制关键技术
    2.1 柔性互联配电网结构形态
        2.1.1 多端柔性交直流混合配电网
        2.1.2 蜂窝状配电网
    2.2 柔性互联配电网运行控制关键技术
        2.2.1 配电网潮流调节
        2.2.2 配电网电压/无功综合控制
        2.2.3 配电网电能质量综合治理
        2.2.4 配电网安全性与韧性提升技术
3 柔性互联配电网发展关键问题探索
    3.1 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和柔性负荷接入背景下的配电网柔性互联关键问题
    3.2 增量配电网改革背景下的配电网柔性互联关键问题
    3.3 能源互联网建设背景下的配电网柔性互联关键问题
    3.4 低压智能配电网中的柔性互联关键问题
4 总结与展望
项目简介:

(4)基于ES和DVR的微电网电能质量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微电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1.3 电能质量控制手段
    1.4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光伏独立微电网系统构建与分析
    2.1 引言
    2.2 系统结构
    2.3 主电源
        2.3.1 蓄电池模型
        2.3.2 主电源控制方法
    2.4 从电源
        2.4.1 光伏电池模型及控制方法
        2.4.2 从电源控制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带有Z源网络的电力弹簧结构与控制方法
    3.1 引言
    3.2 电力弹簧的基本原理
        3.2.1 拓扑结构
        3.2.2 电力弹簧的工作原理
        3.2.3 电力弹簧的电路模型
    3.3 带Z源网络的ES工作原理
        3.3.1 Z源网络结构
        3.3.2 带Z源网络的ES工作原理分析
    3.4 ES控制器设计
        3.4.1 常规PI控制
        3.4.2 情感控制模型分析与简化
        3.4.3 ES控制装置设计与优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带Z源网络的动态电压恢复器结构与控制方法
    4.1 引言
    4.2 DVR的基本原理
        4.2.1 拓扑结构
        4.2.2 DVR的工作原理
        4.2.3 DVR的工作模式
    4.3 DVR补偿方法
        4.3.1 最小能量补偿
        4.3.2 完全补偿法
        4.3.3 同相位补偿法
    4.4 带Z源网络的DVR的控制器设计
        4.4.1 带Z源网络的DVR工作原理分析
        4.4.2 DVR控制装置设计与优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微电网电能质量控制系统设计与验证
    5.1 引言
    5.2 电能质量控制方法设计
        5.2.1 电能质量问题分类
        5.2.2 ES与DVR联合系统的工作策略
    5.3 仿真与实验
        5.3.1 基于简化情感控制带有Z源电力弹簧验证与分析
        5.3.2 基于简化情感控制带Z源网络的动态电压恢复器验证与分析
        5.3.3 ES和DVR联合控制方法验证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5)UPFC的潮流调节特性及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论文中的术语、缩写和符号清单
    1 论文中的术语清单
    2 论文中的缩写清单
    3 论文中的符号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UPFC建模、控制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1.2.1 UPFC的概念、原理及功能的发展现状
        1.2.2 UPFC的稳态潮流等效建模研究与发展现状
        1.2.3 UPFC的控制策略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1.2.4 UPFC在抑制电力系统振荡方面的研究现状
        1.2.5 UPFC在实际工程中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1.2.6 变结构潮流控制器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1.3 本文所做的主要创新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含UPFC双端电力系统的稳态潮流变化规律
    2.1 引言
    2.2 含UPFC双端电力系统的稳态潮流数学建模
        2.2.1 含UPFC双端电力系统的原始详细潮流模型
        2.2.2 含UPFC双端电力系统的分部潮流模型
        2.2.3 含UPFC双端电力系统的全局与局部稳态潮流规律的理论分析
    2.3 基于分部潮流模型的UPFC稳态潮流规律案例测试与分析
        2.3.1 关于GPFM角度的UPFC稳态潮流规律案例测试与分析
        2.3.2 关于LPFM角度的UPFC稳态潮流规律案例测试与分析
    2.4 基于原始详细模型的UPFC稳态潮流规律案例测试与分析
        2.4.1 P-Q平面中的UPFC稳态潮流规律案例测试与分析
        2.4.2 关于串联侧嵌入电压相角θ的 UPFC稳态潮流规律案例测试与分析
        2.4.3 极坐标系统中的UPFC稳态潮流测试结果与分析
        2.4.4 三维空间中的UPFC稳态潮流案例测试与分析
    2.5 含UPFC双端电力系统的全局与局部稳态潮流规律总结
    2.6 系统各SCP处的潮流运行环内部稳态潮流分布规律
        2.6.1 系统正常运行工况1 下各SCP处的潮流运行环内部稳态潮流分布规律
        2.6.2 系统正常运行工况2 下各SCP处的潮流运行环内部稳态潮流分布规律
        2.6.3 系统正常运行工况3 下各SCP处的潮流运行环内部稳态潮流分布规律
        2.6.4 系统恶劣运行工况4 下各SCP处的潮流运行环内部稳态潮流分布规律
        2.6.5 关于UPFC潮流运行环的内部稳态潮流分布规律总结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关于多特征自变量的含UPFC系统潮流变化率调节特性
    3.1 引言
    3.2 关于多特征自变量的含UPFC系统潮流变化率调节理论原理
        3.2.1 关于含UPFC系统潮流变化率调节的多特征自变量的选取
        3.2.2 关于多特征自变量的含UPFC系统潮流变化率调节数学建模
        3.2.3 关于多特征自变量的含UPFC系统潮流变化率调节规律的理论分析
    3.3 含UPFC系统潮流变化率调节特性的案例测试与分析
        3.3.1 含UPFC系统典型运行工况及潮流变化率调节模式和调节场景设定
        3.3.2 含UPFC系统关键节点1 处的潮流变化率案例测试及分析
        3.3.3 含UPFC系统关键节点2 处的潮流变化率案例测试及分析
        3.3.4 含UPFC系统关键节点3 处的潮流变化率案例测试及分析
        3.3.5 含UPFC系统关键节点4 处的潮流变化率案例测试及分析
    3.4 关于多特征自变量的含UPFC系统潮流变化率调节特性总结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MC型 UPFC的新型前馈协调控制策略设计与分析
    4.1 引言
    4.2 MMC的结构及数学原理
    4.3 关于UPFC并联侧换流器的前馈协调控制策略设计
        4.3.1 关于UPFC并联侧换流器的电流内环设计
        4.3.2 关于UPFC并联侧换流器的前馈协调控制设计
    4.4 关于UPFC串联侧换流器的前馈协调控制策略设计
        4.4.1 关于UPFC串联侧换流器的电压外环与电流内环设计
        4.4.2 关于UPFC串联侧换流器的前馈协调控制模块的设计
    4.5 新型前馈协调控制策略在复频域与时域的性能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MMC型 UPFC的电磁暂态仿真建模、设计及分析
    5.1 引言
    5.2 MMC型 UPFC电磁暂态仿真建模及方案设计
    5.3 220kV系统中MMC型 UPFC的电磁暂态仿真结果及分析
        5.3.1 关于潮流参考值阶跃变化的稳态突变事件仿真结果及分析
        5.3.2 关于系统运行工况变化的稳态突变事件仿真结果及分析
        5.3.3 关于不同类型横向及甩负荷故障的暂态突变事件仿真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6)电力牵引供电系统谐波与无功有源补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
    1.2 电力牵引供电系统发展现状及谐波无功危害
        1.2.1 电力牵引供电系统发展现状
        1.2.2 谐波与无功对电力牵引系统危害
    1.3 电力牵引供电系统谐波与无功补偿研究现状及趋势
        1.3.1 电力牵引供电系统谐波及无功特性
        1.3.2 谐波与无功有源补偿装置的类型
        1.3.3 常用谐波与无功电流检测方法
        1.3.4 谐波与无功有源补偿装置控制方法研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力牵引供电系统功率调节器的拓扑结构与工作原理
    2.1 斯科特牵引变压器的变换原理
    2.2 功率调节器的拓扑结构
    2.3 功率调节器的数学模型
    2.4 功率调节器工作原理
        2.4.1 功率调节器补偿原理
        2.4.2 功率调节器的工作特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功率调节器谐波与无功补偿的指令信号检测法
    3.1 谐波与无功电流检测法
        3.1.1 基于三相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检测法
        3.1.2 传统单相电路谐波无功电流检测法
    3.2 基于电压相位原理的单相系统谐波无功电流检测法
    3.3 仿真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功率调节器谐波与无功补偿控制原理分析与仿真
    4.1 传统电流滞环控制原理分析
    4.2 准PR控制原理分析
    4.3 复合滞环电流控制策略原理
    4.4 直流侧比例积分控制策略
    4.5 电力牵引供电系统谐波无功有源补偿仿真
        4.5.1 含有源补偿装置电力牵引供电系统的仿真模型搭建
        4.5.2 仿真与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谐波与无功有源补偿装置功率调节器的初步设计
    5.1 有源补偿装置主电路设计
        5.1.1 主电路设计
        5.1.2 一次元件设计原理
    5.2 有源补偿装置硬件系统设计
        5.2.1 控制芯片选取
        5.2.2 信号检测电路设计
        5.2.3 驱动保护电路设计
    5.3 有源补偿装置软件系统设计
        5.3.1 主程序设计
        5.3.2 中断服务子程序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项目与所获的奖项

(7)考虑短路电流抑制的电磁环网潮流优化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电磁环网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内研究动态
        1.2.2 国外研究动态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电磁环网及柔性环网控制器
    2.1 电磁环网形成的原因
    2.2 电磁环网的利弊
    2.3 高低压电磁环网合环运行分析与控制
    2.4 柔性环网控制器
        2.4.1 柔性环网控制器原理
        2.4.2 柔性环网控制器换流阀拓扑结构
        2.4.3 MMC工作原理
        2.4.4 换流器的调制方式
        2.4.5 MMC数学模型
        2.4.6 外环控制器
        2.4.7 内环控制器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柔性环网控制器的短路电流抑制
    3.1 短路电流
    3.2 短路电流的限制措施
    3.3 电力网络的三序模型
        3.3.1 电力序网组成
        3.3.2 零序网络的构建
    3.4 柔性环网控制器建模
        3.4.1 系统级控制策略
        3.4.2 柔性环网控制器仿真模型
        3.4.3 模型仿真验证
    3.5 基于柔性环网控制器短路电流限制模式
        3.5.1 系统故障时柔性环网控制器数学模型
        3.5.2 交流系统故障时柔性环网控制装置的输出特性
    3.6 短路电流抑制仿真
    3.7 本章小结
4 基于柔性环网控制器的潮流优化控制
    4.1 典型电磁环网潮流分布特性
    4.2 含柔性环网控制器系统潮流计算
        4.2.1 柔性环网控制器稳态模型
        4.2.2 基于牛顿交替迭代法的交直流系统潮流计算
    4.3 仿真分析
    4.4 计及有功网损的最优潮流计算
        4.4.1 目标函数
        4.4.2 不等式约束
    4.5 最优模型求解
    4.6 算例分析
    4.8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8)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系统设计及有源滤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电动汽车常用充电方式及设施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1.3.1 国内电动汽车充电桩发展现状
        1.3.2 国外电动汽车充电桩发展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电动汽车充电桩控制方案分析与设计
    2.1 交流充电桩应用对象分析
        2.1.1 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
        2.1.2 电动汽车蓄电池
    2.2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工作原理及充电连接方式
        2.2.1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工作原理
        2.2.2 充电连接方式
    2.3 交流充电桩功能需求分析
    2.4 交流充电桩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5 交流充电桩核心控制器选型及功能设计
        2.5.1 微控制器功能设计
        2.5.2 微控制器资源分配
    2.6 交流充电桩控制系统工作电源分析与设计
        2.6.1 控制系统工作电源需求分析
        2.6.2 控制系统电源的硬件电路设计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交流充电桩各功能模块硬件电路及软件设计
    3.1 控制导引单元
        3.1.1 控制导引模块工作原理
        3.1.2 控制导引模块状态检测电路与PWM调制电路
        3.1.3 充电状态检测与充电控制的软件设计
    3.2 人机交互单元
        3.2.1 指示灯模块设计
        3.2.2 触控屏交互模块的选择与电路设计
        3.2.3 人机交互界面与控制流程软件设计
    3.3 充电参数测量单元
        3.3.1 充电参数测量模块的选择与硬件电路设计
        3.3.2 智能电表通信帧格式
        3.3.3 电能参数测量流程软件设计
    3.4 交易结算单元
        3.4.1 交易结算单元的选择与电路设计
        3.4.2 充电IC卡的存储结构设计
        3.4.3 交易结算流程软件设计
    3.5 网络通信单元
        3.5.1 网络通信模块的选择与硬件电路设计
        3.5.2 网络通信协议设计
        3.5.3 网络通信流程软件设计
    3.6 检测与控制单元
        3.6.1 温度检测电路设计
        3.6.2 开关状态监测电路
        3.6.3 充电过程状态监测与控制软件的设计
    3.7 电气防护单元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交流充电桩有源滤波系统仿真与研究
    4.1 交流充电桩滤波技术
    4.2 有源滤波系统的工作原理
    4.3 谐波与无功电流检测算法研究与设计
        4.3.1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算法
        4.3.2 基于滑窗的离散傅里叶变换算法
        4.3.3 基于滑窗离散傅里叶变换谐波提取仿真
    4.4 有源滤波系统单相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方式
        4.4.1 单相空间矢量调制的仿真验证
    4.5 谐波与无功电流控制算法研究
        4.5.1 电流内环PI控制器设计
        4.5.2 电压外环PI控制器设计
        4.5.3 重复控制器设计
    4.6 交流充电桩有源滤波系统仿真与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功能测试
    5.1 人机交互功能测试
    5.2 充电参数测量精度测试
    5.3 控制导引功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内容总结
    6.2 后续工作与展望
参考文献
插图列表
表格列表
致谢

(9)周期性负载下轻载异步电动机的节能控制综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异步电动机调压节能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周期性负载下异步电动机调压控制方法
        1.3.1 星角转换控制
        1.3.2 最优调压控制
        1.3.3 断续供电控制
        1.3.4 三种控制方法的比较
    1.4 异步电动机的交流调压电路
    1.5 调压电路振荡问题分析
    1.6 异步电动机的调压控制策略
    1.7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异步电动机调压节能理论研究
    2.1 引言
    2.2 异步电动机的调压节能原理
    2.3 负载变化对异步电动机性能的影响
        2.3.1 负载与电磁转矩和转差率的变化关系
        2.3.2 负载与损耗的变化关系
        2.3.3 负载与效率的变化关系
        2.3.4 负载与功率因数的变化关系
    2.4 电压变化对电动机性能的影响
        2.4.1 电压与电磁转矩和转差率的变化关系
        2.4.2 电压和电动机损耗的变化关系
        2.4.3 电压和效率的变化关系
        2.4.4 电压和电动机功率因数的变化关系
    2.5 效率和功率因数的关系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异步电动机调压节能控制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模糊控制
        3.2.1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3.2.2 模糊控制器的输入量和输出量
        3.2.3 输入量的论域和量化因子
        3.2.4 输出量的论域和比例因子
        3.2.5 输入量模糊化
        3.2.6 模糊规则
        3.2.7 系统输出U
    3.3 人工神经网络
        3.3.1 神经元
        3.3.2 神经元的数学模型
        3.3.3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3.4 神经模糊控制模型
    3.5 神经模糊控制模型的matlab仿真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异步电动机调压节能控制仿真
    4.1 引言
    4.2 异步电动机调压节能控制的仿真模型
        4.2.1 相电压同步信号检测模块
        4.2.2 晶闸管压降信号检测模块
        4.2.3 晶闸管驱动电路模块
        4.2.4 软起动模块
        4.2.5 续流角检测模块
        4.2.6 神经模糊控制模块
    4.3 仿真结果
    4.4 调压节能的仿真谐波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异步电动机调压节能装置设计
    5.1 引言
    5.2 调压节能装置的硬件设计
        5.2.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选择
        5.2.2 三相晶闸管调压电路的设计
        5.2.3 直流供电电路的设计
        5.2.4 供电检测电路
        5.2.5 电压同步信号检测电路
        5.2.6 晶闸管管压降信号检测电路
        5.2.7 双向晶闸管驱动电路
        5.2.8 芯片控制系统
    5.3 调压节能控制装置软件设计
        5.3.1 调压节能软起动软件设计
        5.3.2 调压节能控制软件设计
        5.3.3 调压节能软件保护设计
    5.4调压节能控制实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微电网分布式潮流控制器控制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中的潮流控制
    1.2 微电网中的FACTS控制技术概述
    1.3 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微电网的运行和潮流控制
    2.1 微电网的结构和运行方式
        2.1.1 微电网的结构
        2.1.2 微电网的运行方式
        2.1.3 微电网的控制方法
    2.2 微电网的潮流控制方式
        2.2.1 微电网潮流控制的必要性
        2.2.2 间接潮流控制方式
        2.2.3 直接潮流控制方式
    2.3 FACTS中的潮流控制装置在微电网中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分布式潮流控制器(DPFC)的原理及控制
    3.1 UPFC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1.1 UPFC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1.2 UPFC的数学模型
        3.1.3 UPFC的控制方法
        3.1.4 UPFC在微电网潮流控制中的应用
    3.2 DPFC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2.1 DPFC的结构
        3.2.2 非正弦分量功率理论
        3.2.3 DPFC的原理
        3.2.4 DPFC内部的功率平衡关系
    3.3 DPFC的等效电路及数学模型
        3.3.1 基波等效电路
        3.3.2 三次谐波等效电路
        3.3.3 单相变换器控制结构
        3.3.4 三相变换器控制结构
    3.4 DPFC串并联侧的控制策略
        3.4.1 中央控制策略
        3.4.2 串联变换器的控制策略
        3.4.3 并联变换器的控制策略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电网DPFC控制器的参数设计和控制策略
    4.1 DPFC在微电网中的潮流控制作用
        4.1.1 DPFC在微电网中的结构
        4.1.2 微电网DPFC的等效电路
    4.2 微电网DPFC的控制策略
        4.2.1 DPFC在微电网中的运行模式
        4.2.2 微电网DPFC的控制策略
    4.3 微电网DPFC控制器的优化设计
        4.3.1 模糊变间距自整定控制
        4.3.2 量化因子
        4.3.3 比例因子
        4.3.4 模糊变间距自整定的实现过程
    4.4 人工鱼群算法
    4.5 基于AFSA的串并联侧模糊控制器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微电网DPFC控制特性的仿真分析
    5.1 仿真系统模型及参数
    5.2 模式一工作情况下DPFC的控制特性分析
    5.3 模式二工作情况下DPFC的控制特性分析
    5.4 DPFC抑制电网电压突降能力的仿真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四、新型电压无功控制装置的设计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互联网光伏充电桩研究与设计[D]. 周文杰. 广西大学, 2021(02)
  • [2]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的控制消纳策略研究[D]. 魏昊焜.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3]柔性互联配电网研究现状综述及其发展探索[J]. 张勇军,刘子文,邓丰强. 广东电力, 2020(12)
  • [4]基于ES和DVR的微电网电能质量控制策略研究[D]. 郑宇琦. 广西大学, 2020(02)
  • [5]UPFC的潮流调节特性及控制策略研究[D]. 刘津濂. 浙江大学, 2020(11)
  • [6]电力牵引供电系统谐波与无功有源补偿研究[D]. 欧阳盟盟.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7]考虑短路电流抑制的电磁环网潮流优化控制[D]. 高宇. 沈阳工程学院, 2021(02)
  • [8]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系统设计及有源滤波研究[D]. 张成卫. 安徽工业大学, 2019(02)
  • [9]周期性负载下轻载异步电动机的节能控制综合研究[D]. 房少华. 东南大学, 2019(06)
  • [10]微电网分布式潮流控制器控制策略的研究[D]. 刘颍琪. 河北工业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一种新型电压无功控制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