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流域地下水入渗量研究

上海市流域地下水入渗量研究

一、上海市排水小区地下水渗入量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兰娟,钱言,陈天放,林国峰[1](2021)在《我国南方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低浓度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文中指出近年来,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呈现不断下降趋势,这一现象在南方地区尤为明显。基于城市水环境改善的要求,伴随着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开展,城镇污水提质增效也被提上日程。城镇污水提质增效工作旨在实现"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口、消除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消除黑臭水体"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明显提高的目标。外水入渗、雨污混接错接、河湖水倒灌等是导致南方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低的主要原因,建议在系统排查和检测的基础上,针对城镇污水管网系统存在的问题采取雨污混接错接改造、管网修复、降低水体水位等有效措施。

余凯华,陈昱霖[2](2021)在《管网高水位运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分析城市现状管道高水位运行成因,阐述管网高水位运行对城市排水系统运行产生的不利影响,明确提出源头清污分离、完善管网清淤养护、优化运行模式等污水设施有效补短板策略,为改善城市管网高水位运行现状提出现实且有效的途径。

朱弋,袁方竹[3](2021)在《上海市某片区污水输送干线及其支线地下水渗入情况评估》文中提出排水管道地下水渗入对排水系统运行造成了一定影响。文章运用旱天污水法和三角分析法对2020年上海市某片区污水输送干线地下水渗入情况开展评估,结果表明,旱天污水输送干线地下水渗入量占管网收集总水量的10.07%,全年地下水渗入量占管网收集总水量的4.05%,雨水入流渗入量占管网收集总水量的14.15%。由于各支线尚未明确对应供水服务范围,运用三维荧光和水质特征因子法对接入干管的29条支线来水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准确找出存在地下水渗入最严重的支线,为下一步管网修复提供依据。

智国铮,戴勇华,马艳[4](2021)在《排水管网检测技术与分析方法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排水管网检测逐渐受到重视,应用较多的是物探检测技术,包括CCTV检测方法、声纳检测方法等,现有研究也多为比较多种物探方法。目前,水量水质检测技术也开始在排水管网检测领域应用,如流量检测方法、水质特征因子方法等,但是缺少与物探检测技术的比较分析。针对上述问题,对现有各种方法进行综述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将物探检测技术与水量水质检测技术结合;在排水管网来水解析结果的基础上,缩小物探检测范围,从而充分发挥不同方法的优势,节省人力物力成本,提高管道检测效率。

施翔[5](2021)在《排污管网外来水量评估新策略及工程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排水系统是城镇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环境、公共卫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污水设施建设数量逐年增加,但存在管网高水位运行和低浓度水质等典型问题,这与地下水、雨水等“外来水”侵入排污管道有关。削减排污管网外来水量,实现城镇污水系统的“提质增效”是当前我国排水系统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结合排污管网外来水量评估和污水提质增效工程展开研究,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城市排水系统外来水评估与检测方法进行了归纳整理,阐述了各种方法的原理、特点以及局限性;并根据定量、定性原则,评价方法原理,评价区域范围大小将外来水评估与检测方法进行了分类。(2)选取了四种方法对W市三个污水系统进行了外来水量评估,三个片区外来水占比分别为15.8%~62.7%,4.6%~13.1%和43.8%~100%。不同方法评估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旱天流量法与三角形法解析结果相接近,夜间最小流量法与其余方法解析结果差异较大。并对不同方法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讨论了输入参数对评估结果的影响程度。(3)对W市GA污水系统外来水进行了定位、定量研究,基于节点水质监测和现场试验确定了GA污水系统主要外来水来源为倒灌河水,并对河水倒灌量进行了测定,约占当地污水总流量的40%以上。讨论了当倒灌河水作为主要外来水来源给现有外来水评估方法带来的挑战,并基于这一发现,提出了新的外来水评估策略。(4)将外来水量评估与排污管网预诊断工作相结合,提出了基于外来水量评估的排污管网预诊断技术,并将其用于南方某城市污水提质增效项目中。根据排水管网的外来水量评估结果,聚焦管网问题严重区域,对指导管网排查检测、修复工作具有一定意义。

张甫娜[6](2019)在《南方沿海某市污水收集系统提质增效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在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大量污水直排入河的问题亟待解决。针对此问题,国家有关部门明确提出污水处理要实现提质增效,即全面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和水平,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和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南方沿海某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量和进水浓度普遍偏低,同时,大量污水入河的问题尤其突出。该市印发《全面推进污水处理厂进水水量浓度双提升工作方案》,通过实现双提升目标达到污水收集系统提质增效。污水收集系统是提质增效的关键,本文以南方沿海某市为例,通过现场调研、文献资料研究以及现场检测等手段,分析了影响污水收集系统“提质增效”的关键问题,研究了技术对策,力求为优化改造城市污水收集系统提供决策参考。调研分析了南方某市污水收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污水收集不完全和外来水进入污水收集系统。污水收集不完全的主要原因有管网覆盖不完全、偷排乱排、雨污混接、污水溢流和管网渗漏;外来水进入污水收集系统主要原因有管道缺陷、截污系统截流量大、雨污混接和潮汐影响,导致地下水入渗,雨水入流,河水海水倒灌。在如何提高污水收集率的问题上,重点研究了快速截污、雨污分流和减少污水溢流。比较三种截污方式,结果表明截污措施只能作为临时应急手段。提高污水收集率重点还是要进行雨污分流建设,雨污分流排水体制更适宜该市,提出市政管网、社区管网建设雨污分流改造思路。从避免污水处理厂高水位运行、控制面源污染和减少管网沉积物三方面减少污水溢流。在如何防止外来水进入污水收集系统的问题上,截污系统采用避免重复截污、准确控制截流量、排水口设置防倒灌设施和控制河道水位等减少雨水、河水和海水;将雨污分流作为长期可持续对策,逐渐取代截污系统,并解决雨污混接的问题;优选管材、提高施工质量和加强管道水位排查与排水户管理等措施解决地下水入渗的问题。最后,在该市一案例片区进行了技术集成及应用示范,污水处理厂水量负荷率稳定在100%,水质COD、氨氮浓度提高,实现提质增效目标,其河道水质也得到改善,说明了上述措施在南方沿海某市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王捷[7](2019)在《上海市分流制排水地区雨污混接综合治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发展面临重要课题,而水环境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当前我国一些地区水环境质量差、水生态受损重、环境隐患多等问题十分突出,影响和损害群众健康,不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水环境治理工作中,控源截污工作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上海市自2015年起,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分流制排水地区的雨污混接调查和改造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论文立足于以上背景,根据国内外城市雨污混接综合治理现状的研究和分析,在肯定上海市从市级指导政策的制定,行业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专项难点问题的推进,宣传引导和执法倒逼的配合,以及河长制工作机制的推进等工作优势的基础上,对雨污混接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部分区县积极性不高、排水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住宅小区雨污混接改造经费需求大,长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整理,对混接治理工作提出了加大工作保障、建立考核监督体系和住宅小区混接长效监管机制、开展上海排水体制建设研究等意见建议,希望能对城市水环境治理工作提供经验和理论参考。

翁晟琳,李一平,卢绪川,戚文[8](2017)在《台州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设计水量中雨水混入比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于台州市椒江区2014年污水处理厂进水量和雨量监测站的数据,进行污水处理厂日进水量频率分析和城镇污水管网中雨水混入比例分析,从而对污水处理厂设计水量进行修正。结果表明:小雨、中雨、大雨、连续暴雨时的污水量分别是晴天污水量的1.29、1.53、1.77、2.31倍;地下水与河水渗入量约占晴天日均污水量的24.1%,雨天雨水混入量约占雨天日均污水量的24.2%;随着降雨量增大,雨水混入比例由10%升高至35%,最后趋于27%;滨海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设计水量中雨水混入比例可定为25%30%。

徐祖信,汪玲玲,尹海龙,李怀正[9](2016)在《基于特征因子的排水管网地下水入渗分析方法》文中认为采用基于水质特征因子的雨污水管网化学质量平衡方程,建立了污水管网和混接污水管网的地下水入渗量定量分析方法,并据此建立了管道破损程度的评价方法.针对上海市中心城区的3个排水系统,采用总氮和硬度分别作为表征生活污水和地下水的水质特征指标,并采用不确定性分析理论,对该区域雨污水管网系统的地下水入渗量进行了解析.计算结果表明,管道破损不严重,地下水入渗量符合设计要求,管网破损程度评估结果符合预期管道状态;表明提出的基于水质特征因子的地下水入渗量的分析计算方法可行,可用于管网破损和维护判断.与德国和美国标准相比,我国排水管道地下水入渗基准值较高,表明我国管道施工和养护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唐建国,张悦[10](2015)在《德国排水管道设施近况介绍及我国排水管道建设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文中认为根据德国水协(DWA)的调研资料,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德国排水管道的基本情况,包括排水管道长度、污水纳管率、管龄状况、管材状况、排水管道检测情况、管道缺陷状况、检查井缺陷状况、外部渗入水量等,并对德国排水管道系统维修整治情况进行了分析。在借鉴德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排水管网建设和管理应遵循的原则,即"管材质量要牢靠、管道基础要托底、管道接口要严密、沟槽回填要密实"的建设原则和"清通养护要经常、管道检测要定期、缺陷整治要跟上、GIS系统要动态"的管理原则。并对我国排水管道外部渗入水的基本情况、产生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以期为贯彻《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和国务院近期发布的系列文件精神提供参考。

二、上海市排水小区地下水渗入量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市排水小区地下水渗入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南方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低浓度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原因分析
    1.1 客水入侵
        1.1.1 地下水入渗
        1.1.2 雨水混入
        1.1.3 截流污水
        1.1.4 河湖水倒灌及山泉水接入
    1.2 管道沿程的降解和沉积
    1.3 源头来水水质
        1.3.1 小区及公共建筑等源头排水水质
        1.3.2 工业废水接管浓度
2 解决对策
3 结论与建议

(2)管网高水位运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城市现状管道高水位运行成因
    1.1 建成区排水管道混接
    1.2 区域高地下水位,管道渗漏
    1.3 河道整治“客水入管”
2 高水位运行产生的影响
    2.1 管道淤积
    2.2 雨天污染物放江
    2.3“调蓄容积”损失
3 采取措施
    3.1 管道混接改造,源头清污分离
    3.2 管网健康水平评估,完善清淤养护
    3.3 建管并重,优化运行模式
4 结语

(3)上海市某片区污水输送干线及其支线地下水渗入情况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旱天污水法
    2.2 三角分析法
    2.3 三维荧光法
    2.4 特征因子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旱天地下水渗入量计算结果
    3.2 全年地下水渗入量计算结果
    3.3 支线地下水渗入定性定量分析
        3.3.1 研究片区管线拓扑结构调查
        3.3.2 三维荧光定性分析结果
        3.3.3 特征因子定量分析结果
4 结语

(4)排水管网检测技术与分析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排水管网物探检测技术
    1.1 CCTV检测技术
    1.2 声纳检测技术
    1.3 QV检测技术
    1.4 小结
2 水量水质检测技术
    2.1 排水管网流量检测技术
        2.1.1 流量计
        2.1.2 用水量折算法
        2.1.3 夜间最小流量法
    2.2 示踪剂检测技术
    2.3 水质特征因子检测技术
        2.3.1 流程图法
        2.3.2 化学质量平衡法
    2.4 三维荧光光谱检测技术
3 排水管网检测技术对比及发展趋势
4 结论

(5)排污管网外来水量评估新策略及工程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排污管网外来水问题概述
        1.2.1 外来水的定义及来源
        1.2.2 影响外来水量的因素
        1.2.3 外来水造成的影响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城市排水系统外来水评估与检测方法
    2.1 引言
    2.2 定性评价方法
        2.2.1 烟雾测试法
        2.2.2 影像检测方法
        2.2.3 红外热成像检测
        2.2.4 风险预测方法
    2.3 定量评价方法
        2.3.1 基于流量的方法
        2.3.2 化学质量平衡法/示踪方法/水质特征因子法
        2.3.3 基于分布式温度传感器的方法
        2.3.4 数学模型方法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排污管网外来水评估方法对比研究
    3.1 引言
    3.2 研究区域概况
    3.3 方法与材料
        3.3.1 评估方法
        3.3.2 评价指标
        3.3.3 资料收集与水质流量监测
    3.4 外来水量评估结果
        3.4.1 CD片区
        3.4.2 BJ片区
        3.4.3 GA片区
    3.5 讨论
        3.5.1 外来水量评估结果对比评价分析
        3.5.2 敏感性分析
        3.5.3 建议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排污管网河湖水倒灌定位定量现场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方法与材料
        4.2.1 研究区域污水系统概况
        4.2.2 资料收集
        4.2.3 现场试验与水质流量监测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河水倒灌点的确定
        4.3.2 河水倒灌流量
        4.3.3 河水倒灌点修复后的效益
        4.3.4 河水倒灌给现有评估方法带来的挑战
        4.3.5 外来水量评估新策略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外来水量评估的排污管网预诊断技术研究
    5.1 引言
    5.2 排污管网预诊断目的及意义
        5.2.1 预诊断目的
        5.2.2 预诊断意义
    5.3 外来水量诊断内容与技术路线
        5.3.1 外来水量诊断内容
        5.3.2 外来水量诊断方法
        5.3.3 技术路线
    5.4 案例分析
        5.4.1 工程概况
        5.4.2 外来水入流入渗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6)南方沿海某市污水收集系统提质增效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课题来源
        1.1.1 研究背景
        1.1.2 课题来源
    1.2 国内外污水收集系统提质增效研究现状
        1.2.1 污水收集问题
        1.2.2 外来水入侵问题
    1.3 南方某市概况
        1.3.1 社会经济特征
        1.3.2 气候水文特征
        1.3.3 污水系统现状
    1.4 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研究
    2.2 现场调查
        2.2.1 访谈调查
        2.2.2 问卷调查
        2.2.3 实地调研
        2.2.4 水质调查
        2.2.5 管道检测
第3章 污水收集系统提质增效存在的问题
    3.1 调查发现的问题
        3.1.1 访谈调查
        3.1.2 问卷调查
        3.1.3 实地调研
    3.2 污水收集不完全
        3.2.1 污水管网覆盖不完全
        3.2.2 偷排乱排
        3.2.3 雨污混接
        3.2.4 污水溢流
        3.2.5 污水渗漏
    3.3 外来水入侵污水收集系统
        3.3.1 雨水入侵
        3.3.2 地下水入渗
        3.3.3 河水、海水倒灌
    3.4 污水收集系统水量平衡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提高污水收集率的对策
    4.1 快速截污
        4.1.1 截污方式简介
        4.1.2 截污方式选择
        4.1.3 截污评估
    4.2 雨污分流
        4.2.1 市政管网雨污分流
        4.2.2 正本清源
    4.3 减少污水溢流
        4.3.1 避免污水处理厂高水位运行
        4.3.2 控制面源污染
        4.3.3 控制管道淤积
    4.4 加强宣传、管理
    4.5 提高污水收集率的综合方案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防止外来水入侵污水收集系统的对策
    5.1 防止雨水入侵的对策
        5.1.1 截污系统雨水入侵对策
        5.1.2 雨污混接雨水入侵对策
        5.1.3 受损管渠雨水入侵对策
    5.2 防止地下水入侵的对策
        5.2.1 提高管渠施工质量
        5.2.2 管道检测与修复
    5.3 防止河水、海水倒灌的对策
        5.3.1 加高截流堰
        5.3.2 设置拍门
        5.3.3 设置鸭嘴阀
        5.3.4 设置闸门
        5.3.5 其他防倒灌新技术
        5.3.6 控制河道水位
    5.4 防止外来水入侵的综合方案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污水收集系统提质增效技术应用
    6.1 某片区污水收集系统存在的问题
    6.2 提质增效技术集成
        6.2.1 源头收集污水
        6.2.2 过程控污
        6.2.3 末端治污
    6.3 实施效果
        6.3.1 污水处理厂进水水量水质双提升
        6.3.2 河道水质改善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现场访谈提纲
    附录2 污水收集调查表
    附录3 访谈资料
    附录4 纸质调查问卷原始统计表
    附录5 案例片区污水管网分布图
致谢

(7)上海市分流制排水地区雨污混接综合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创新点
第一章 核心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排水系统
        (二)雨污混接
        (三)排水管理体制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水环境治理理论
        (二)雨污混接综合治理
第二章 上海市雨污混接综合治理现状
    一、雨污混接综合治理工作进展
    二、雨污混接综合治理基本做法
        (一)系统梳理,边查边改
        (二)引逼结合,分类处置
        (三)远近结合,标本兼治
        (四)条块结合,以区为主
        (五)严格监管,注重长效
    三、雨污混接综合治理经验
        (一)精准施策推进各类混接改造
        (二)出台技术标准及定额
        (三)加强住宅小区混接改造技术指导和资金政策研究
        (四)通过执法保障遏制雨污混接违法行为发生
        (五)市级部门借助河长办平台强化督查指导
        (六)各区借助河长制工作制推进改造工作
第三章 上海市雨污混接综合治理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雨污混接综合治理面临的困境
        (一)部分区排水设施不完善导致治理进度滞后
        (二)住宅小区雨污混接综合治理经费需求大
        (三)沿街商户混接违法成本低,易返潮
        (四)上海市排水制度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存在差距
    二、面临困境的原因
        (一)排水系统建设年代不一
        (二)改造技术手段和保障措施研究滞后
        (三)企业和个人环保意识淡薄
第四章 完善上海市雨污混接综合治理工作的对策
    一、加大雨污混接综合治理工作的保障
        (一)健全许可管理
        (二)加强排水设施运维管理
        (三)完善信息化管理手段
        (四)宣传保障
    二、制定雨污混接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和考核监督体系
        (一)制定雨污混接综合治理行动方案
        (二)制定雨污混接综合治理考核监督体系
    三、住宅小区雨污混接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
        (一)长效机制建立管理形式
        (二)小区排水设施维护管理措施
        (三)设施维护经费政策研究
        (四)监管机制研究
        (五)制订小区排水设施维护技术标准
    四、修订排水条例满足工作需求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8)台州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设计水量中雨水混入比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域概况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1.2 数据来源及计算方法
        1.2.1 数据来源
        1.2.2 进水量保证率计算方法
        1.2.3 雨水混入率的定量分析方法
2 分析与讨论
    2.1 污水处理厂日污水量频率分析
    2.2 污水管网中雨水混入比例分析
    2.3 滨海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的合理确定
3 结论

(9)基于特征因子的排水管网地下水入渗分析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水质特征因子的选择
    2.2 基于特征因子法的管网入渗水量计算方法
        (1)雨水管网化学质量平衡关系
        (2)污水管网化学质量平衡关系
    2.3 水质特征因子数据获取方法
        (1)地下水
        (2)生活污水
        (3)雨水管网末端排口
        (4)污水管网末端排口
3 结果与讨论
    3.1 水质特征因子监测结果
    3.2 雨污水管网系统地下水入渗量解析结果
        3.2.1 雨水管网系统地下水入渗量
        3.2.2 污水管网系统地下水入渗量
    3.3 管道破损状况分析
4 结语

(10)德国排水管道设施近况介绍及我国排水管道建设管理应遵循的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德国排水管道的基本情况
    1.1 排水管道长度
    1.2 污水纳管率
    1.3 管龄状况
    1.4 管材状况
    1.5 排水管道检测情况
    1.6 管道缺陷状况
    1.7 检查井缺陷状况
    1.8 外部渗入水量
2 德国排水管道系统维修整治情况
    2.1 整治的需求
    2.2 维修整治工艺
    2.3 维修整治后使用年限
    2.4 维修整治的费用需求
3 我国排水管道建设和管理的原则
    3.1 排水管网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3.1.1 管材质量要牢靠
        3.1.2 管道基础要托底
        3.1.3 管道接口要严密
        3.1.4 沟槽回填要密实
    3.2 排水管网维护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3.2.1 清通养护要常态
        3.2.2 管道检测要定期
        3.2.3 缺陷整治要跟上
        3.2.4 GIS系统要动态
4 我国排水管道外部渗入水影响分析
    4.1 我国污水管道外部渗入水情况调查
    4.2 外部渗入水影响分析
    4.3 解决外部渗入水问题的途径
5 建议
    5.1 有必要定期开展排水管道状况调查
    5.2 有必要抓紧修订相关排水管渠技术规范
    5.3 有必要强化排水管道维护管理

四、上海市排水小区地下水渗入量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南方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低浓度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A]. 李兰娟,钱言,陈天放,林国峰.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1年科学技术年会——环境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一), 2021
  • [2]管网高水位运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策略研究[J]. 余凯华,陈昱霖. 给水排水, 2021(10)
  • [3]上海市某片区污水输送干线及其支线地下水渗入情况评估[J]. 朱弋,袁方竹. 科技视界, 2021(17)
  • [4]排水管网检测技术与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智国铮,戴勇华,马艳. 净水技术, 2021(05)
  • [5]排污管网外来水量评估新策略及工程应用研究[D]. 施翔.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6]南方沿海某市污水收集系统提质增效对策研究[D]. 张甫娜.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7]上海市分流制排水地区雨污混接综合治理研究[D]. 王捷.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8]台州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设计水量中雨水混入比例研究[J]. 翁晟琳,李一平,卢绪川,戚文. 水资源保护, 2017(04)
  • [9]基于特征因子的排水管网地下水入渗分析方法[J]. 徐祖信,汪玲玲,尹海龙,李怀正.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 [10]德国排水管道设施近况介绍及我国排水管道建设管理应遵循的原则[J]. 唐建国,张悦. 给水排水, 2015(05)

标签:;  ;  ;  ;  ;  

上海市流域地下水入渗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