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练习中产生的想法

从练习中产生的想法

一、由一道习题引起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梁新悦[1](2021)在《基于逻辑推理素养下的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数学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逻辑推理素养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逻辑推理一直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基础,一方面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对创造力发展也有所帮助,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在高中,数学习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习题课基本涵盖整个教学过程。对于习题课来说,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依据教材,精心设计和计划的课程活动。该课程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而且可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习题课堂中对学生的推理能力的培养就成了重点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数学教学入手,根据研究目的以及相关理论设置调查问卷,然后对教师和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只顾进行大量的练习,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同时也缺乏对学生反思的指导。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低下,并且学生的能力和逻辑推理素养无法提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逻辑推理与习题课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相关的概念和理论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在对逻辑推理素养的全面理解的基础上,针对习题课中的问题,从预选题目,逐级分层讲题,总结和反思这三方面提出相关策略。在预选习题方面,提出了围绕逻辑推理素养设置习题,预设习题的辨析与确定的策略。在层级递进变式讲题方面,提出了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进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提问、进行习题变式与训练和进行习题的考察与检测的策略。在总结反思方面,提出了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和加强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之后依据各项教学对策做出教学设计。最后,对本文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不足之处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朱茂盛[2](2021)在《人教版新旧高中化学教科书习题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7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201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率先出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新版教科书的结构体系、内容选编、呈现方式、栏目设置、素材选编、习题创新等多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研究通过多个测量评估工具系统分析人教版新旧教科书习题的特点特征,从而填补了对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教科书》(2019年版)习题对比研究的空白,以便教学工作者更好地认识并使用新版教科书习题,提升习题使用和编制能力,并对教科书习题进行二次开发。为尽可能分析教科书习题的各方面特点特征。本研究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教科书习题构成体系中的习题结构、习题栏目和习题表征方式三个方面;第二,教科书习题形式中常规分类和核心素养分类两个角度;第三,教科书习题内容中习题的针对性、习题的情境性、习题的层次性和习题的开放性四大原则;第四,教科书习题难度比较。新旧版本教科书习题比较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新旧版本教科书习题结构同为正文习题、节习题和章习题三元结构,新版教科书习题栏目名称优化且数量减少,习题表征新增坐标系且表征方式多样化。2.教科书习题数量由旧版教科书的338道减少到292道,习题的重复率是41.84%;新旧教科书素养题型中,两版本相同点有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题占比最高,新版教科书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题占比变化最大,综合素养题增多,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题占比低。3.新版教科书的习题的针对性、层次性、开放性较旧版教科书要好。4.旧版教科书习题总难度低于新版教科书习题总难度。

胡天娇[3](2021)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化学教材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新旧教材必修部分内容为例》文中提出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与分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准备及教学研究的重要环节,这个过程不但与教师实现优质的课堂和优秀的教学成绩息息相关,同时,教材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因此,教材内容的分析就异常重要和关键,受到了国内外国家层面和无数教育行业人士的普遍重视。对我国目前高中化学教材的不同版本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版本的教材无论是在逻辑组织还是内容的选择方面都存在某些不同之处。由于当前我国广大的高中教师面临着业务繁忙和升学压力巨大的问题,使得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备课的过程中去分析比较不同版本教材的相应内容,去实现更加精致的课堂教学,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成绩,因此,广大教育界的研究人员有必要针对不同版本的教材或同一版本的新旧教材进行比较。不仅能够为广大一线教师“博采众长”做出相应的参考;也有利于一线教师扩充自己的教学视野和对所教知识的全面系统地把握;还能够为教材编写人员后续编写教材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基于此,笔者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等方法,选择对人教版高中化学2007版与最新的2019版的必修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和分析,既研究了两套教材的内容、结构、栏目、插图和习题等,还选择了必修教材中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和“元素化合物”两部分内容为代表,系统研究了两套教材该部分内容对于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情况,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并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教材的使用和修订提供一定的借鉴。全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重点阐述选题的缘由;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国内外教材比较的研究现状;简要介绍研究目的、整个研究过程的思路与主要方法及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阐述和界定了核心概念,呈现了主要的理论。主要介绍了与本研究有关的重要概念,介绍了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要素及各自内涵。第三部分为两套教材表层结构——知识编排、栏目设置、插图应用、习题选择等方面的分析和阐释。比如通过比较发现,两套教材都选择了将大量的图片穿插在知识中从而使内容更加活泼和有趣,不同的是新版教材对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如与生产生活科技进步相关的插图使用数量更多,而旧教材则更多地选择了与实验现象相关的图片。第四部分为对两套教材深层结构比较。选择“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和“元素化合物”两部分内容,统计了该内容中导学、活动、特色栏目及习题系统对于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情况,并进行了比对分析。第五部分为教材修订及使用建议。通过第三章和第四章研究的内容,对教材今后的改进和修订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也结合了当今高中教育教学的现状,对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教学和如何使用新教材的建议。第六部分为对两套教材进行比较和分析后所得出的结论,以及今后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需要重点改进和提升的方向。通过对人教版新旧教材的仔细比对和研究,发现两套教材在相似中体现了差异性。从内容选择来看,整体变化不大,但是新教材对内容的编排顺序作了调整。从每章的导学内容来看,新教材不仅重视内容的介绍,还强调学法指导。从教材栏目设置来看,两套教材差异较大,新教材增加了大量贴合时代发展、符合高中生认知、方便教师授课的栏目。从插图选择来看,二者都安排了大量图片以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但是新教材的图片侧重于现代科技生产的进步,旧教材更注重实验现象的展示。从课后习题的选择来看,新教材的题目少而精,但是旧教材的题目则比较关注学生的课外实践等方面能力的提升。从核心素养的体现情况来看,二者都较好地在各个版块渗透了核心素养,只是体现的深度和广度有所差异。总之,新教材在旧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考虑周密的细节,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同时教材的可读性更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渗透了高中生职业发展规划,更加注重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广大教师如果能够认真比对分析,科学合理地使用新教材,应该能够对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一定的帮助。

王思源[4](2021)在《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文中提出实践性是地理学科基本属性之一。晚清学校地理课程诞生至今的百年的时间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一直在地理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考察、观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既是地理学科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中学地理课程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是地理教育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途径与手段。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作为培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主要途径,引起了国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地理实践教学的诸多因素中,教学内容是决定性的因素,不同的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决定了相应的活动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因此,本文通过对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分析,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为地理实践教学提供支撑。不同历史时期的课程文本凝聚了当时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结晶。课程文本承载着国家意志,体现了科学精神,是课程与教学的物质载体。课程文本可以视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点的文字语言表达,具有纲领性和强制性。尽管实践丰富多彩,但是教育实践被要求必须如此执行,实质精神不能偏离课程文本的要求。因此可以通过对课程文本历史考证,揭示我国中学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进程与特点。本研究从课程计划的角度,把握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变化的整体学科背景;从地理课程标准的角度,审视地理教学实践活动内容体系的变化过程与趋势;最后从地理教科书的角度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方面的内容特征。以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作为课程文本研究的时间起点,基于课程文本的视角,聚焦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以时间为线索,依据课程文本的历史演化进程,运用内容分析法探寻晚清至今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和规律。在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梳理过程中,找到课程文本及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相关研究提供详实的历史依据,为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和课程文本修订提出合理化建议。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缘起、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进行综合阐述,并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和地理课程文本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一、二、三章围绕课程文本的历史变化过程,展现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脉络。将百年中学课程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包含晚清政府、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三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之后,以改革开放为分界包含前后两个时期;21世纪之后为新课改时期。从课程计划(课程方案)、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科书三个层次的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和要求进行内容分析。从课程名称、课时与科目、课程类型和课程目标四个方面总结不同时期地理课程设置特点;归纳了不同时期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课程要求;分析了教科书内容体系基本特征及审定出版概况;总结并分析了不同时期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及其原因。最后综述了各阶段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主要成就和局限。第四章基于百年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过程的历史经验,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形式、实施途径和意义等角度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做出研究和阐述,以此作为阐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依据。第五章采取内容分析方法,从地理实践活动的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四个方面,聚焦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对人教版教科书进行了纵向的历史研究,对现行七版初中教科书和四版高中教科书的实践活动内容特征进行了横向的比较分析。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找到初中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第六章分析和总结了在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设计和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课程设置、课程要求、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课程文本的角度提出了修订建议。最后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评价的转向四个方面提出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建议。

王艺[5](2021)在《高中数学一轮复习阶段“椭圆”习题课的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椭圆作为圆锥曲线的重要内容,将数与形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通过对椭圆的学习能够加深其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习题课作为高中数学的重要课型之一,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高中的总复习阶段是学生对数学知识查漏补缺、深化理解,全面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能力的关键时期。但目前,针对椭圆的教学研究大多集中于椭圆知识的新授课教学或某一节习题课的教学设计研究。因此,本文将尝试针对高中数学一轮复习阶段“椭圆”习题课的教学进行研究。本研究以波利亚解题、建构主义学习观等教育教学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椭圆问题的常见类型、常运用的思想方法作细致分析,并制定出高中一轮复习阶段“椭圆”习题课的教学目标。为了更有针对性地研究高中一轮复习阶段“椭圆”习题课的教学,本研究选取课堂观察以及问卷和访谈的调查方法了解教学现状,并发现目前的教学有以下特点:一是习题选择重模式化。二是教学内容重解题技巧。三是教学活动重习题解决。针对教学现状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对椭圆题目的研究以及教育教学理论依据,提出优化高中一轮复习阶段“椭圆”习题课的教学策略。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习题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主线。其次,要注重椭圆习题中数学思想方法的融会贯通。通过在习题课上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明确与运用,加深学生对椭圆中思想方法网络的认识。最后,要从帮助学生学会解题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活动。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经历层层递进的解题环节,帮助学生突破椭圆学习的瓶颈期,强化解题时元认知监控技能,提升数学能力。根据上述教学策略,对高中一轮复习阶段“椭圆”习题课的内容提供了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并简单实践,以验证本研究提出的教学策略对提高习题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希望这项研究能够让教师在设计高中一轮复习阶段“椭圆”习题课时有所参考,为开展高效的习题课教学提供帮助。

李国章[6](2020)在《初中数学作业纠错教学研究——由一道习题的错解引发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是针对初中数学作业纠错教学进行研究,并以一道练习题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作业纠错现状、关于作业纠错教学的思考、作业纠错教学策略、作业纠错教学中的注意事项等,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为其他教师提供一定参考,提升数学教师作业纠错教学水平。

陈静[7](2020)在《高中新旧数学教材“三角函数”内容的比较研究 ——以人教A版和湘教版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课程改革是推动教育与时俱进发展的重要举措,201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标志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已全面开启.随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以其为指导的各版本教材也相继面世.教材是实现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步骤,故对新教材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选取使用最广泛的人教A版新旧教材与具有地方特色的湘教版新旧教材进行纵向与横向比较,旨在通过比较获得结论进而为教材的编写及教师的教学提供建议.函数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学习之中.三角函数作为一类特殊的函数,可以用来刻画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周期现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特殊工具,同时在其他学科的应用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三角函数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函数意义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用函数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选择三角函数内容进行教材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先对两个版本的新旧教材分别进行纵向比较,发现新教材的变化及特点,再对两个版本的新教材进行横向对比,揭示两个教材各自的特点,最后得出若干结论,并为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提出一些建议.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人教版新教材所选取的一些素材更符合现实生活;更注重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更注重学生动脑思考、探究.湘教版新教材更重视公式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更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素材配图的选取更丰富等.在此基础上,对两版教材提出以下总的编写建议:适当增加编写“变式”型习题;挖掘数学史实、渗透数学文化;既重内部联系、又重生活联系;更新教学内容、反映时代特色;优化素材选取、丰富阅读材料等.此外针对两个不同版本的教材,也分别给出了教材编写建议.对于人教版教材,给出“三角恒等变换”位置做适当调整;“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完善、例题配置充足;合理选取素材,适当丰富配图的编写建议.对于湘教版教材,给出适当增加探究题,增设探究、思考栏目;重视信息技术的融合;为部分例题配上“分析”;用诗句作为章引言是特色,可以保留的建议.同时提出以下教学建议:充分利用“单位圆”及其性质;潜移默化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探究”、“思考”栏目;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理清函数本质、明确处理方法等.

丁红[8](2019)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物理教材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与教科版为例》文中提出教材的比较与研究是教学设计与备课的关键问题之一,不仅是着力提升教学质量和顺利实施课堂教学的有力保障,还是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关心的问题。纵观我国现行初中物理各版本教材,不难发现其在逻辑编排与内容结构上存在的差异。介于目前许多教师往往只着眼于一种版本教材进行备课,每每导致他们进行教学设计的眼界受限、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尽人意,因此比较和研究几个版本教材相应内容的异同与优劣,既能为教师“博采众家之长、集群英之荟萃”,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提供帮助;又能为教材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提供些许参考和借鉴。笔者以初中物理教材人教2012版与教科2012版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比较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将两版本教材表层结构与它们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四个要素的体现结合起来分析比较,由表及里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分析:第一章引言部分,介绍选题背景,总结分析研究内容的现状,说明研究内容、目的、方法、意义与创新点。第二章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中小学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阐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第三章分析两版本教材表层结构,从教材体系结构分析,得出知识点编排有些许差异;在栏目设置上,表现出有共同特点:设置多个探究活动栏目,重视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与探究精神的培养等。在插图的运用上,人教版和教科版关于基础知识与能力的插图比重都非常大,但人教版对学生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视;教科版则对扩展性图片运用的更广泛。在课后习题的设置上,人教版习题类型较少,教科版各类型的习题都有设置,尤其对理解型题的运用更深入。第四章是对教材深层结构的分析,具体从每部分栏目统计“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四个要素体现情况。在导学系统上,人教版对核心素养的体现更全面、深入;在活动系统上,两版本教材对核心素养四个要素都有所体现,其中突出体现出“科学思维”、“实验探究”核心素养。在习题系统上,两版本教材都突出体现出“物理观念”、“科学思维”核心素养;人教版的习题系统对核心素养体现的更全面、深入;教科版在特色栏目上,对核心素养的体现更全面、深入。第五章是教材分析后的感悟和今后努力学习的方向。

李菁[9](2019)在《ACT-R理论在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我国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共同指出教育要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两个《课标》还同时强调在课程设置和评价时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习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而安德森教授提出的ACT-R理论试图解释人类获取、组织知识以及进行各种智力活动的方法和过程,对问题解决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本文尝试将该理论应用于数学解题教学中,希望能为当下的数学解题教学提出有效的建议,以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学习了ACT-R理论的发展过程和一些解题理论,通过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结合现阶段解题教学的现状探讨了ACT-R理论对数学解题教学的应用价值。根据更高年级学生做题时出声思维的实验结果对学生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进行分析,再结合ACT-R理论制作教学设计对七年级学生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应用基于ACT-R理论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体现了ACT-R理论对解题教学的应用价值。最后按照教学过程的顺序,针对不同的阶段提出了基于ACT-R理论的数学解题教学建议。

林芳[10](2019)在《培养数学运算素养的微专题设计研究 ——以圆锥曲线的复习课为例》文中提出数学基本思想的核心要素可概括为抽象、推理、模型,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对应着抽象,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体现着推理,数学建模及数据分析反映了模型,因此这六个被确定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数学运算作为一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可见它的重要地位,那么如何培养数学运算素养自然而然也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面对学生运算能力日益下降这一现状,本文提出并研究用微专题这一方式培养数学运算素养。选择高中“圆锥曲线”内容为例,具体提出培养数学运算素养的微专题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并将设计的案例应用于教学实践,以检验学生运算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作业批改法和个案研究法。首先通过查阅文献,了解核心素养、数学运算素养、微专题教学的研究现状,明确自己研究的大方向和具体问题,其次梳理文献资料中好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结合教师、学生面临的运算现状和问题,深入有经验的教师教学课堂,访谈当前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因此提出如何设计培养数学运算素养的微专题,最后再将所设计的微专题案例应用于教学实践,以此检测微专题对培养数学运算素养确实存在作用。本研究的结论主要有两点:(1)选取培养数学运算素养的微专题教学的内容时,体现知识点的问题应具有可以被接受的;有多种解题思路、方法的;与数学思想方法有关的;可推广和一般化的特点,其来源教材、学生实际运算问题、考试中的问题。(2)组织培养数学运算素养的微专题教学的内容时,可以按照题组训练和变式训练展开,题组训练中归纳运算问题求解策略,变式联通运算问题的求解方法。总而言之,用微专题教学培养数学运算素养也不是一蹴而就,为使其真正意义上产生效果,教师需结合教学实践在内容的选择、组织、展开上不断钻研。

二、由一道习题引起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由一道习题引起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逻辑推理素养下的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研究的目的
        2.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1.研究思路
        2.研究框架
    (五)文献综述
        1.国内外对数学逻辑推理素养的研究
        2.国内外对习题课教学的研究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相关概念
        1.数学核心素养
        2.逻辑推理素养
        3.数学习题课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
        2.自我效能感理论
三、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现状的调查
    (一)学生问卷调查研究
        1.编制与实施
        2.结果分析
    (二)教师问卷调查研究
        1.编制与实施
        2.结果分析
    (三)教师访谈调查研究
        1.对象及设置
        2.访谈结果及分析
        3.集体访谈
    (四)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1.学生缺乏主体性
        2.习题的数量偏多缺乏典型性
        3.忽视学生思维的训练
        4.缺乏对习题的总结与反思
        5.习题课上缺乏对逻辑推理素养的落实
四、基于逻辑推理素养下的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研究
    (一)基于逻辑推理素养下的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策略
        1.精心预选习题
        2.层级递进变式讲题
        3.科学评价总结反思
    (二)教师专业发展建议
    (三)教学案例及效果分析
        1.教学案例
        2.教学效果
五、总结及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1.存在的不足
        2.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 B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 C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D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 E 《直线的参数方程》习题课教学设计
致谢

(2)人教版新旧高中化学教科书习题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国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六节 研究的目的
    第七节 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做中学理论
        四、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教科书
        二、习题
第三章 教科书习题构成体系比较
    第一节 习题组成比较
    第二节 习题栏目比较
    第三节 习题表征方式比较
第四章 教科书习题形式比较
    第一节 习题类型比较
        一、习题的常规分类
        二、习题的素养水平要求分类
        三、习题数量比较
第五章 教科书习题内容比较
    第一节 针对性比较
        一、针对性原则
        二、针对性评价模型
        三、针对性比较结论
    第二节 层次性比较
        一、层次性原则
        二、层次性评价工具
        三、层次性比较结论
    第三节 情境性比较
        一、情境性原则
        二、情境素材的分类
        三、情境性比较结论
    第四节 开放性比较
        一、开放性习题
        二、统计分析方法
        三、习题开放性比较结论
第六章 教科书习题难度比较
    第一节 习题难度评估工具
        一、评估赋分说明
        二、教科书习题难度评估实例
        三、习题难度比较分析
第七章 研究总结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教科书习题结构体系
        二、教科书习题表征方式
        三、教科书习题形式
        四、教科书习题数量
        五、教科书习题内容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第三节 学科素养下习题使用策略
        一、正确认识教科书习题定位
        二、教科书习题的使用策略
        三、教科书习题的二次开发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化学教材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新旧教材必修部分内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化学教材比较研究现状
        1.2.2 “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核心素养
        2.1.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1.3 化学教材
    2.2 理论基础
        2.2.1 认知发展理论
        2.2.2 多元智能理论
        2.2.3 建构主义理论
3 两套教材表层结构比较研究
    3.1 中小学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3.2 两套教材体系结构比较分析
        3.2.1 两套教材章、节介绍
        3.2.2 两套教材结构的比较
        3.2.3 两套教材特色内容比较
    3.3 两套教材栏目设置比较分析
        3.3.1 两套教材栏目介绍
        3.3.2 两套教材栏目数量统计
        3.3.3 两套教材探究活动比较
        3.3.4 “科学视野”与“科学·技术·社会”比较分析
    3.4 两套教材插图比较
        3.4.1 旧教材插图数量分析
        3.4.2 新教材插图数量分析
        3.4.3 两套教材插图比较分析
    3.5 两套教材习题比较
        3.5.1 两套教材习题数量比较
        3.5.2 两套教材习题性质比较
    3.6 本章总结
4 两套教材深层结构比较研究
    4.1 对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现情况的统计方式
    4.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物质及其变化”部分体现情况的比较
        4.2.1 “物质及其变化”的结构
        4.2.2 导学系统的比较
        4.2.3 活动系统的比较
        4.2.4 课后习题的比较
        4.2.5 特色栏目的比较
    4.3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元素化合物”部分体现情况的比较
        4.3.1 “元素化合物”的结构
        4.3.2 导学系统的比较
        4.3.3 活动系统的比较
        4.3.4 课后习题的比较
        4.3.5 特色栏目的比较
5 教材修订及使用建议
    5.1 教材修订建议
    5.2 教材使用建议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改进方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论文所获奖项
致谢

(4)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是实现地理实践活动目标的基本保证
        (二)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与规律的研究薄弱
        (三)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存在问题
    二、研究背景
        (一)时代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倡导地理实践活动
        (二)国际共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修订引发课程改革
        (三)学科要求:课程文本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现状
        (二)课程文本研究现状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五、研究思路
        (一)跨学科的研究范式
        (二)“理论-历史-现实”的三维分析框架
        (三)以课程文本为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载体
        (四)以确定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内容的依据为逻辑线索
    六、研究方法
        (一)多维联动的研究方法原则
        (二)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初创
    一、20 世纪50 年代前课程文本概况
        (一)学制的变革推动课程文本发展
        (二)课程文本修订的历史沿革
    二、晚清政府时期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
        (一)地理课程设置中朦胧的地理实践活动意识
        (二)官民合作的地理教科书中的地理实践活动
        (三)晚清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的反思
    三、民国时期北洋政府课程文本首次出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一)新学制后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出现在课程文本中
        (二)教科书编写有所突破但仍未见地理实践活动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现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四、民国时期南京政府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基本确立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体系基本形成
        (二)地方志为主的教科书仍缺少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三)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不做具体规定
    五、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从无到有
        (二)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未落实到行动层面
第二章 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
    一、20 世纪50 年代后课程文本概况
        (一)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课程文本更新
        (二)教学计划和地理教学大纲新变革
    二、改革开放前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课外自然地理内容体系
        (一)借鉴苏联经验的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技能技巧的培养
        (二)以苏联教材为蓝本的地理教科书有一定实践活动内容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以自然地理为主
    三、改革开放后以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内外结合的内容体系
        (一)地理课程秩序的恢复与现代地理课程体系的确立
        (二)教科书活动栏目注重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
        (三)观察和调查为实践活动主要形式及其实施
    四、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逐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
        (二)不同时期局限性因素的克服促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第三章 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改革
    一、21 世纪以来课程文本修订概况
        (一)重修课程文本是构建中国特色课程体系的必然要求
        (二)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研制与修订
    二、21 世纪以来多样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各具特色
        (一)地理课程结构优化满足学生多样发展需求
        (二)各具特色的地理教科书有种类丰富的活动栏目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联系实际反映时代特征
    三、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课程理念的更新和教科书的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教学
        (二)教科书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存在差距
第四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历史经验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一)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识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特点
        (一)能动性
        (二)实践性
        (三)真实性
        (四)发展性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一般特点
        (二)初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三)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形式
        (一)地理观察与观测
        (二)地理考察与实习
        (三)地理实验与制作
        (四)地理调查与参观
    五、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一)学科课程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课外活动与研学旅行
    六、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体现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二)对学生认识和智力发展的价值
第五章 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方法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基本思路
        (二)基于言语信息符号的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分析框架
        (三)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研究模型
        (四)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的计算方法
        (五)中学地理教科书选择与活动栏目解读
    二、人教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历史研究
        (一)同一年代不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二)不同年代相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三、现行各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比较研究
        (一)七版初中实验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二)四版高中 2019 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四、基于内容特征分析的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一)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第六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与教学建议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欠缺对初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整体规划
        (二)课程要求的学理论证和历史考证不充分
        (三)课程实施的阻力是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不完善
        (四)课程评价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关照较少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的课程文本修订建议
        (一)课程计划联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
        (二)课程标准加强对核心概念变化的说明提供理论支持
        (三)教科书精选可操作的实践活动内容实现意义建构
        (四)课程文本发挥育人合力完善地理实践活动评价与考核制度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建议
        (一)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追求的多元化教学目标
        (二)以学科大概念为引领结构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
        (三)以真实情境中活动体验与主体性学习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以社会交互性发展为主的过程性学习质量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高中数学一轮复习阶段“椭圆”习题课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有关数学习题和习题课教学的研究
        2.1.1 国内有关数学习题教学的研究
        2.1.2 国内有关数学习题课教学的研究
        2.1.3 国外有关数学习题教学的研究
    2.2 国内有关高中“椭圆”的研究
        2.2.1 关于解决椭圆问题方法的研究
        2.2.2 关于椭圆习题课教学的研究
    2.3 国内有关高中数学总复习阶段教学的研究
    2.4 研究理论依据
        2.4.1 建构主义学习观
        2.4.2 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观
        2.4.3 元认知理论
3.高中“椭圆”教学内容分析
    3.1 课程标准中“椭圆”内容的分析
    3.2 椭圆中常见问题的分析
        3.2.1 探求具体椭圆问题
        3.2.2 定值定点问题
        3.2.3 最值范围问题
        3.2.4 探究性问题
        3.2.5 其他问题
    3.3 椭圆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
        3.3.1 数形结合
        3.3.2 函数与方程
        3.3.3 分类讨论
        3.3.4 转换与化归
    3.4 高中一轮复习阶段椭圆习题课的教学目标
        3.4.1 巩固深化学生对椭圆知识的认识与综合运用
        3.4.2 反思总结解决椭圆问题的活动经验
        3.4.3 为后续圆锥曲线的复习提供范式
        3.4.4 提高学生解决椭圆问题的自我效能感
4.高中一轮复习阶段“椭圆”习题课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4.1 调查的设计
        4.1.1 调查的目的
        4.1.2 调查的对象
        4.1.3 调查的方法
        4.1.4 课堂观察的设计
        4.1.5 问卷调查的设计
        4.1.6 访谈调查的设计
    4.2 调查的实施
        4.2.1 课堂观察的实施
        4.2.2 问卷调查的实施
        4.2.3 访谈的实施
    4.3 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4.3.1 课堂观察结果的分析
        4.3.2 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4.3.3 个别访谈结果的分析
    4.4 调查结论
        4.4.1 习题选择重模式化
        4.4.2 教学内容重解题技巧
        4.4.3 教学活动重习题解答
5.高中一轮复习阶段“椭圆”习题课的教学策略
    5.1 从整体上把握习题的选取与习题课的组织
        5.1.1 习题的选择要有充足依据
        5.1.2 习题课的组织要有明确主线
    5.2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融会贯通
        5.2.1 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明确与运用
        5.2.2 构建数学思想方法网络
    5.3 从帮助学生学会解题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活动
        5.3.1 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参与
        5.3.2 在教学活动中再现层层递进的解题环节
        5.3.3 巧妙设问强化学生的解题元认知监控技能
6.高中一轮复习阶段“椭圆”习题课教学实践
    6.1 教学设计
        6.1.1 课题的选取
        6.1.2 教学目标
        6.1.3 例题的选取与组织
        6.1.4 教学过程设计
    6.2 教学实施与效果
    6.3 总结
7.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7.1.1 研究结论
        7.1.2 创新点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高中一轮复习期间“椭圆”习题课教学现状调查
附录二 访谈调查问题
致谢

(6)初中数学作业纠错教学研究——由一道习题的错解引发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初中数学作业纠错现状
二、关于作业纠错教学的思考
三、初中数学作业纠错教学策略
    (一)批改作业方式更加多元化
    (二)重视错题本的作用
    (三)巧用错题资源
四、初中数学作业纠错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结语

(7)高中新旧数学教材“三角函数”内容的比较研究 ——以人教A版和湘教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高中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1.3.2 高中三角函数内容的研究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2.人教版高中新、旧教材“三角函数”内容的比较
    2.1 新旧教材简介
    2.2 教材详细比较
        2.2.1 教学目标
        2.2.2 教学内容
        2.2.3 栏目设置
        2.2.4 例题习题
        2.2.5 内容编排
3.湘教版高中新、旧教材“三角函数”内容的比较
    3.1 新旧教材简介
    3.2 教材详细比较
        3.2.1 教学目标
        3.2.2 教学内容
        3.2.3 栏目设置
        3.2.4 例题习题
        3.2.5 内容排版
4.人教版与湘教版高中新教材“三角函数”内容的比较
    4.1 教学内容的比较
    4.2 栏目设置的比较
        4.2.1 主要栏目和拓展栏目
        4.2.2 章头引言和章末总结
    4.3 素材选取的比较
    4.4 例题习题的比较
    4.5 数学文化的比较
    4.6 信息技术的比较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人教版新旧教材比较结果
        5.1.2 湘教版新旧教材比较结果
        5.1.3 两个版本新教材比较结果
    5.2 建议
        5.2.1 编写建议
        5.2.2 教学建议
6.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物理教材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与教科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分析
        1.2.1 中外物理教材比较研究现状
        1.2.2 国内物理教材比较研究现状
    1.3 研究说明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3.3 研究意义
        1.3.4 研究方法
        1.3.5 创新之处
        1.3.6 技术路线
2 理论基础
    2.1 初中生的认知特点
        2.1.1 认知发展理论
        2.1.2 初中生的认知教育
    2.2 中小学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
    2.3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结构
        2.3.1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2.3.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
3 教材表层结构比较研究
    3.1 两版本教材体系结构比较研究
        3.1.1 两版本教材章、节比较
        3.1.2 两版本教材章、节编排顺序比较
        3.1.3 两版本教材特色内容比较
        3.1.4 两版本教材体系异同点
    3.2 人教版与教科版栏目设置比较
        3.2.1 两版本教材栏目介绍
        3.2.2 两版本教材栏目数量统计
        3.2.3 两版本教材探究活动比较
        3.2.4 “STS”与“走向社会”比较分析
    3.3 两版本教材插图比较
        3.3.1 人教版插图数量分析
        3.3.2 教科版插图数量分析
        3.3.3 两版本教材插图比较分析
    3.4 两版本教材习题比较
        3.4.1 两版本教材习题数量比较
        3.4.2 两版本教材习题性质比较
    3.5 本章总结
4 教材深层结构比较研究
    4.1 “物理核心素养”研究方法
    4.2 两版本教材声学部分核心素养比较研究
        4.2.1 两版本教材声学部分结构概况
        4.2.2 声学导学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2.3 声学活动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2.4 声学课后习题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2.5 声学特色栏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3 两版本教材光学部分核心素养比较研究
        4.3.1 两版本教材光学部分结构概况
        4.3.2 光学导学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3.3 光学活动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3.4 光学课后习题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3.5 光学特色栏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4 两版本教材热学部分核心素养比较研究
        4.4.1 两版本教材热学部分结构概况
        4.4.2 热学导学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4.3 热学活动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4.4 热学课后习题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4.5 热学特色栏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5 两版本教材力学部分核心素养比较研究
        4.5.1 两版本教材力学部分结构概况
        4.5.2 力学导学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5.3 力学活动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5.4 力学课后习题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5.5 力学特色栏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6 两版本教材电磁学部分核心素养比较研究
        4.6.1 两版本教材电磁学部分结构概况
        4.6.2 电磁学导学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6.3 电磁学活动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6.4 电磁学课后习题系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6.5 电磁学特色栏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分析
    4.7 本章总结
5 总结
    5.1 基于初中物理人教版与教科版教材分析的反思
    5.2 对教师教学与教材修订的建议
        5.2.1 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5.2.2 对教材修订的建议
    5.3 论文不足及改进方法
        5.3.1 写作中的不足之处
        5.3.2 改进方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9)ACT-R理论在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1.2.1 研究的内容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2.1 ACT-R理论
        2.1.1 理论概述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 解题理论
        2.2.1 理论概述
        2.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章 ACT-R理论对解题教学的应用价值
    3.1 现阶段解题教学的大致情况
        3.1.1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3.1.2 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3.2 学生对解题的看法调查与分析
        3.2.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3.2.2 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3.3 ACT-R理论对解题教学的应用
        3.3.1 目标层级确定
        3.3.2 激活解题过程
        3.3.3 解题策略选择
        3.3.4 认知模型形成
第四章 基于ACT-R理论的解题教学实验研究
    4.1 解题教学实验总体计划
    4.2 前期学生认知过程分析
        4.2.1 出声思维实验对象和材料的选取
        4.2.2 实验结果分析
    4.3 教学设计
        4.3.1 基于ACT-R理论的教学设计(实验班)
        4.3.2 普通教学设计(对照班)
        4.3.3 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学设计对比
    4.4 教学实验及结果分析
        4.4.1 被试及实验材料
        4.4.2 实验过程
        4.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第五章 基于ACT-R理论的解题教学建议
    5.1 分析学生认知过程,根据学情设计教学
    5.2 精心挑选剖析样例,提高样例学习效用
    5.3 问题串式提问教学,分解目标逐一解决
    5.4 精致练习分类讲解,引导学生提炼题型
        5.4.1 练习的挑选
        5.4.2 习题的讲解
        5.4.3 迁移能力的培养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10)培养数学运算素养的微专题设计研究 ——以圆锥曲线的复习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研究问题
    第一节 研究背景
        核心素养的提出
        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
        数学运算素养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论文框架
        研究思路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基础
    第一节 微专题的研究现状
        微专题的理论研究
        微专题的应用
    第二节 数学运算素养
        运算能力
        运算素养
    第三节 研究基础
        好问题的标准
        变式教学
        题组教学
        圆锥曲线的相关内容
    第四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界定数学运算素养的概念
        界定微专题设计的概念
        界定微专题设计的概念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调查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第二节 调查研究设计
        调查研究对象
        调查研究的设计、实施与分析
        调查研究的设计
        研究调查的实施与分析
第四章 培养数学运算素养的微专题设计及案例展示
    第一节 内容的选择
    第二节 内容的组织
        精设题组
        变式训练
    第三节 案例展示
        案例1 离心率的几种经典模型及其解决策略
        案例2 椭圆中的面积最值运算问题
        案例3 点差法在圆锥曲线的中点弦等问题中的应用
        案例4 转化思想在圆锥曲线运算问题的作用
第五章 实践教学与结论
    第一节 实践目的
    第二节 实践对象
    第三节 实践方法
    第四节 实践设计
    第五节 实践的实施
    第六节 实践的结果与分析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建议
        研究不足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圆锥曲线中的运算问题
附录3
    测试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由一道习题引起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逻辑推理素养下的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研究[D]. 梁新悦.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8)
  • [2]人教版新旧高中化学教科书习题的比较研究[D]. 朱茂盛.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化学教材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新旧教材必修部分内容为例[D]. 胡天娇.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4]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D]. 王思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5]高中数学一轮复习阶段“椭圆”习题课的教学研究[D]. 王艺.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6]初中数学作业纠错教学研究——由一道习题的错解引发的思考[J]. 李国章. 名师在线, 2020(15)
  • [7]高中新旧数学教材“三角函数”内容的比较研究 ——以人教A版和湘教版为例[D]. 陈静.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8]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物理教材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与教科版为例[D]. 丁红.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
  • [9]ACT-R理论在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菁.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3)
  • [10]培养数学运算素养的微专题设计研究 ——以圆锥曲线的复习课为例[D]. 林芳.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标签:;  ;  ;  ;  ;  

从练习中产生的想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