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考数学应用题的新特点

浅谈中考数学应用题的新特点

一、浅谈中考数学应用题的新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王二喜[1](2018)在《关注命题趋势 搞好复习备考》文中提出名师档案:陈德前,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特等奖获得者,泰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泰州市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0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书籍十多本,主持省级教科研课题6个,参与省级教科研课题4个.

李胜[2](2015)在《中考数学应用题的归类学习和指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应用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考试的热点。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还要有善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袁灵[3](2015)在《认知风格对初中生几何应用题解决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关注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要求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把几何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几何应用题以新的方法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多方面素质和能力,学生在中考中解几何应用题不尽如人意,初中生解决几何应用题缺乏系统研究,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数学教师,应该在几何应用题及教学上进行有益的探索。本文通过镶嵌图形(EFT)来测试出学生的场认知风格(场依存型-场独立型),通过对学生测试不同类型的几何应用题,比较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测试成绩,从两种典型的认知风格的角度对初中生几何应用题的解决进行研究,归纳认知风格对初中生几何应用题解决的影响及得到的教学启示:1.初中生认知风格在年级上存在显着的差异,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倾向于场独立型,但在性别上不存在差异。2.初中生不同的认知风格在解决几何应用题上存在显着差异,场独立型的学生测试成绩更高,且在解决不同类型的几何应用题上存在差异。3.通过对典型的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场独立型学生在几何应用题解决上具有一定的优势。4.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尊重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5.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针对个别差异教学时需转变教学方式。6.结合学生认知风格进行几何应用题专题研究,提高学生的几何应用题解决能力。

荣彬[4](2014)在《新课标下数学中考命题趋势与解题关系的研究 ——以近年成都中考数学试题为例》文中提出摘要中考数学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核,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在为这一仗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它在中考的分数比重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必须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我国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的全面发展,颁布了一些课程改革文件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指导。这些文件和指导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不仅仅会解决试卷中的题目,也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实现学以致用,而不是纸上谈兵。同时也意在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做到一个问题可以从多角度去分析,多方面来解决,从而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根据2012年中考数学课改的文件以及2010至2013年成都中考数学作为样卷,来分析中考数学命题的趋势,从中找到一些命题的规律,通过课程改革的标准来审视中考数学的试卷,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效率,也给教师教学-些有利的启示和建议,让中考数学不再是听起来胆战心惊的科目,而是一场有准备的战争。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新课标,掌握相关的规律,对中考数学的教学能够有一定的参考和使用价值。本文一共有五章节,第一章主要是指出研究此课题的动机和意义;第二章主要是根据相关文献,对中考数学命题的现状进行一个宏观的概括,为接下来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三章主要是根据成都市2010到2013年的中考数学试卷进行分块分析,一共分成三大块: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这三个板块就是对中考数学的内容的一个浓缩的概括。对这两年的卷子的命题和学生答题的得分情况进行分析,给出复习的建议;第四章是根据前三章对该课题的研究,总结中考数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于今后初中数学教学和学生的复习的一些建议和方法;第五章重点概括本文的全部内容,总结所研究的相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发表个人的建议,希望能够对成都中考数学的教与学有所帮助和启发。

唐松锦[5](2011)在《中考数学创新性试题分析与命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针对目前中考数学更加强调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考查的特点,本文旨在对中考数学创新性试题编制进行较深入地分析研究.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在对中考数学试题的特点系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中考数学创新性试题的编制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本人充分考虑到此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现时可行性,因此文中引用了较多例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展开:本研究首先就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对我国目前中考评价方式的优点与不足进行思考与分析.接着对创新性试题进行了文献综述和界定,针对创新性试题的评价目标,分析概括了近五年广东部分城市中考数学创新性试题的特点.最后,在此基础上总结以往的命题方法,在掌握命题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寻找新的命题方向,体现出“创新性”.最后通过具体的案例说明创新性试题的命题实践.

李清[6](2009)在《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之外,设置的全新的内容领域。该课程领域是否有必要设置?实施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改进?这些问题都是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普遍关心的焦点话题,是“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我国当前初中“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实施的实际,运用问卷调查、测试、深度访谈、座谈、内容分析法与统计分析法,深入课堂教学中,在教科书不同版本的比较分析中,在不同地区的对比调查测试中,比较全面深入地调查初中“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课程实施现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在初中阶段设置“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必要性、意义和价值;进而,提出改善初中“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一系列对策。研究表明:1.在初中数学课程中设置“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很有必要调查结果表明,92.9%的初中教师认为开设这一领域课程有必要。被访教师普遍反映,该课程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价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等方面是有效的,因而有必要设置该课程领域。对课改与非课改学生的调查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学习该课程,是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的较高层次的数学归纳、类比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重视该领域的学校而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该领域的课程目标,能够基本实现。2.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实施课程与理想课程间存在较大差距。其主要原因来自评价、课程资源、课程目标、课程组织教师与学生对该领域的课程实施并不重视。教师对课程目标的认识泛泛,不准确。绝大多数教师仅部分实施教材中的“课题学习”,从初一到初三,教材中“课题学习”的实施数量由多到少。一些优秀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开发课程资源,改造教材中的“课题学习”,并探索合适的教学方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多数教师的教学方式随意化,教师对教学关注点认识不清,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过小。总结与评价教学内容粗略、质量不高。较多教师的教学效果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的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非常规问题能力等方面不明显。人教版、华师版、北师大版三个版本教材中“数学活动”、“课题学习”栏目的有些课题较好,内容注意了贴近学生生活和认识水平,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引领学生用数学的思考方式细致地观察周围生活。但是,为数不少的课题,其研究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看似贴近,实际较远;为数众多的课题不仅缺乏可操作性,而且,其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并非核心内容,其数学内涵上的价值不大或不清晰;教材中的课题,在知识综合类型、直接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考方式、数学思想的选择和编排上,缺乏层次性(七年级、九年级的课题学习差异不大)、连贯性;从图文编排来看,图表还需精选,文字还需精炼,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题的易读性,突出课题的价值。从理想课程的角度看实施课程,二者在课程目标、内容,教学形式、效果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四个方面:首先,中考评价制度不合理,对于该领域的内容,现行的中考无法考察其目标的达成效果;其次,学校的组织管理措施不完善,受访学校普遍缺少有效实施该领域的制度、措施;再次,教师的教学缺少有参考价值的优秀教学案例集,教材的编制缺少好的课程资源,同时,教师和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和能力水平不高;最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于该领域的课程目标,刻画描述得不具体、可操作性差,而现行教材中的课题的数学内涵价值不大或不清晰,内容编排缺乏层次性。3.研究的启示:基于课程实施现状及主要原因,我们从评价、资源开发、课程目标、课程组织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相应的对策,具体为:(1)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初中数学评价制度,增加对于该领域考察的中考要求。(2)科学开发课程资源,建立有参考价值的优秀教学案例集。即收集、提炼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学习、数学活动方面的优秀案例,把省时高效的教学案例作为该领域课程融入其它领域课程常规教学中的重要课程资源;同时,进一步科学开发课程资源,编写有参考价值的优秀教学案例集。(3)显化课程目标,建立课程选材标准、组织要素、组织方案,增强该领域课程的可操作性。即确定经教学实践检验的可行的课程基本目标和核心目标,并通过课标和教材的编写显化课程基本目标和核心目标。依据课程基本目标,确定课程选材标准、组织要素,建立课程组织方案,以此为依据改编教材,加强学校的组织管理,从而增强该领域课程的可操作性。与其同时,应完善教师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在调查、访谈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的核心在于“积累学生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方式”,而课题所涉及知识的综合类型、数学思考方式、数学思想、直接数学活动经验,课题背景、开放类型及程度,是“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课程组织的关键要素。(4)亟需进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相应的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修改完善。本研究的结论对于完善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设计和实施理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许万平[7](2008)在《新课标数学中考的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说明中考是一种“高厉害”考试,因为它不仅是初中生学业评价中最重要的一次评价,也是学生升学的主要依据。数学是中考里较难的一门学科科.为了把学生和教师从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中解救出来,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应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2001年开始国家在17试验区进行数学新课程改革,但是七年过去了,我们的学生还是有很重的学业负担,“繁、难、偏、旧”的题目有回到学生的作业中;一些教师希望学生考出好成绩,又回到“题海战术”与“满堂灌”的老路上。本文试图从1999年到2003年的大纲卷与2004到2005年的课标卷的试题的比较,探讨新课标下的数学中考试题的发展趋势,希望对初中的数学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王立君[8](2008)在《概念图在促进认知和评估知识结构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概念图是对概念的二维等级表征形式,显示了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图对概念进行组织,能够使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的结构。在西方国家,关于概念图的研究非常丰富,然而教师长期利用概念图引导教学内容、促进知识理解的研究很少,特别地,在我国对概念图进行深入的研究很少,所以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在我国对概念图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学科知识为媒介,对概念图促进认知和评估知识结构进行了实证探索。论文共分为六大部分:前言、对有关概念图促进认知研究的元分析、对概念图促进认知的实证研究、对概念图评估知识结构的探索、论文的综合讨论和结论、附录。论文第一部分前言的目的是对概念图既往研究的一个概括和评论,对以后的研究进行导引。综述包括:概念图的介绍、理论基础、概念图的研究综述、概念图的结构和应用于评估的问题探讨。其中‘概念图的结构和应用于评估的问题探讨’是对综述其余部分的总结和评论,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部分依据认知心理学理论提出了概念图具有多种结构形式的合理性,提出概念图评估知识结构应该采纳的合理形式。论文第二部分元分析,目的是对以往概念图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元分析的结果将对实验的设计和讨论奠定基础。论文第三部分包括二个研究。研究一,探索概念图能否促进初二学生对科学课程知识的学习;研究二,探索概念图能否促进初三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探索学生对概念图这一促进认知工具的态度,探索概念图这一视觉表征知识的工具能否提高场依存性学生科学学习的能力。论文第四部分包括三个研究。研究一,利用概念图评估专家和新手的知识结构;研究二,探索利用概念图评估大学生物理知识结构的合适方法;研究三,探索利用概念图评估研究生教育统计课程知识结构的合适方法。第五部分讨论了概念图的局限性,总结了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重申了概念图作为元认知工具促进学生认知和评估知识结构的功能。第六部分给出了问卷和访谈的原始材料。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结论:1、概念图具有深厚的认识论、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基础;认识论和认知心理学理论说明原有的概念图评估方法是不合理的、不可行的;认知心理学理论支持概念图存在多种结构形式;2、对以往概念图在认知领域的研究的元分析表明:概念图促进认知领域的学习和态度;3、遵循认知负荷等关于促进认知的理论,教师利用概念图引领教学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好方法;利用概念图引领认知可以被我国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利用概念图引领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成绩,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态度;概念图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利用概念图教学有利于提高场依存性认知方式和学习基础较差学生的科学成绩;4、概念图能够区分专家和新手的知识结构;利用概念图添图试题可以评估学生的知识结构,概念图添图试题适合用于闭卷考试形式;利用学生制作概念图的方法可以评估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王剑锋[9](2007)在《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与实践》文中认为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关注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与国际上大众数学、问题解决的目标是一致的。数学应用题是中学阶段体现数学应用性非常典型的内容,是学生了解数学应用的一个窗口,是目前检测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应用题,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而通过应用题的解决,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标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新教材呈现给我们新的教学内容,本文通过深刻领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以下简称“新课标”)的精神,对北师大出版的“新世纪版”初中数学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和近几年中考中应用题呈现的新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问卷调查”和“应用题测试分析”的方法了解学生在应用题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六条原则:发展性原则、生活化原则、活动性原则、建构性原则、模型化原则、反思性原则。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五条教学策略:应用题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积累生活材料、应用题教学中要注重语言转换和呈现方式的转换、应用题教学中要加强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应用题教学中要加强元认知调控、应用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李其明[10](2002)在《考察学生创新意识的新题型——看中考填空题的新特点》文中研究表明 数学填空题是中考数学试题中的基本题型之一。随着教育教学的深入与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迫在眉睫。填空题在继承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地"稳中求变","变中

二、浅谈中考数学应用题的新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中考数学应用题的新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2)中考数学应用题的归类学习和指导(论文提纲范文)

1 开放性题型
2 方案设计型
3 探索、猜想型
4 操作性试题
5 引导学生解答应用题的策略

(3)认知风格对初中生几何应用题解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认知风格研究的概述
        2.1.1 认知风格的概念
        2.1.2 场独立型-场依存型认知风格概述
    2.2 几何应用题界定
    2.3 本研究的基本理论基础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4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研究现状与分析
第3章 认知风格的个体差异分析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和方法
    3.3 研究结果
        3.3.1 初中生认知风格的性别、年级差异
        3.3.2 典型认知风格的个案结果
    3.4 分析与讨论
第4章 认知风格对几何应用题解决的影响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设计几何应用测试题
        4.2.2 试题答案
        4.2.3 评分标准
    4.3 研究结果
        4.3.1 几何应用题成绩的性别、年级差异
        4.3.2 初中生认知风格与几何应用题成绩的关系
        4.3.3 个案研究结果
    4.4 分析讨论
        4.4.1 几何应用题解决的性别、年级差异分析
        4.4.2 个案分析讨论
第5章 教学思考
    5.1 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5.2 针对个别差异教学转变教学方式
    5.3 专题研究提高学生的几何应用题解决能力
第6章 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1.1 初中生认知风格的基本特点
        6.1.2 初中生认知风格与几何应用题测试成绩的关系
        6.1.3 典型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的个案研究分析
    6.2 对研究的反思
        6.2.1 转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认知方式
        6.2.2 探究认知风格与几何应用题解决的关系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4)新课标下数学中考命题趋势与解题关系的研究 ——以近年成都中考数学试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本研究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1 传统初中数学命题的现状
        1.2.2 问题产生的原因
    1.3 近年来中考数学概况
        1.3.1 近年来中考数学命题的指导方针的调整
        1.3.2 目前的初中数学教育现状
        1.3.3 研究新课标与解题关系对教学的意义
    1.4 本文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内容
2 文献综述:中考数学命题的研究现状分析
    2.1 当今中考数学命题的研究和创新
        2.1.1 中考数学命题的研究现状
        2.1.2 中考数学命题的创新
    2.2 2010 年到 2013 年成都数学中考试卷总体分析
        2.2.1 2010 年到 2013 年成都数学中考试卷的总特点
        2.2.2 中考数学的命题趋势
    2.3 本章小结
3 2010 年到 2013 年成都中考数学试题分析
    3.1 命题浅析
        3.1.1 试题命制质量
        3.1.2 方向性和导向性在试题命制中的重要性
        3.1.3 试题命制的结构
    3.2 试题特点
    3.3 数学试题详解
        3.3.1 2010 至 2013 年试卷的总体分析
        3.3.2 “数与代数”板块试题分析
        3.3.3 “图形与几何”板块试题分析
        3.3.4 “概率与统计”板块命题分析
4 新课标数学中考试题的发展趋势及对教学的启示
    4.1 新课标数学中考的命题趋势
        4.1.1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数学生活经验考查
        4.1.2 关注解决问题中的数学活动过程
        4.1.3 重视应用数学知识,建立模型,解决现实问题
        4.1.4 注重从文字、图形、数据等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
        4.1.5 能力立意,体现创新与自主探索
    4.2 新课标数学中考试题对教学的启示
        4.2.1 立足课程标准,仔细研究教材
        4.2.2 摒弃题海战术,回归常态课堂
        4.2.3 优化学习方法,培养良好习惯
        4.2.4 淡化解题技巧,注重研习通法
5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5)中考数学创新性试题分析与命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考数学创新性试题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1.2 创新性学习
        2.1.3 创新性试题
    2.2 突出能力考查的试题特征
    2.3 创新性试题的评判标准
    2.4 广东省中考的创新性试题
        2.4.1 2006—2010年创新性试题题型分值统计
        2.4.2 创新性试题的命题特点分析
第三章 创新性试题的命题研究
    3.1 中考数学创新性试题命题理论
        3.1.1 能力立意命题的理论基础
        3.1.2 命题依据
        3.1.3 命题特点
        3.1.4 命题要素
        3.1.5 命题原则
    3.2 有关命题方法的相关综述
        3.2.1 竞赛数学试题的命题方法
        3.2.2 数学考试命题与习题的编制方法
    3.3 创新性试题的命题方法
        3.3.1 改造法
        3.3.2 演绎深化
        3.3.3 变换法
        3.3.4 类比与反向思维法
        3.3.5 发现法
        3.3.6 情境创新法
第四章 命题实例分析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框架
        (一) 分析依据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思路
        (四)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相关的课程理论
        (一) 课程研究的范式
        (二) 课程组织
    二、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的研究现状
        (一) 课程实施必要性的研究
        (二) 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三) 课程目标和课程组织的研究
第三章 研究过程与设计
    一、研究过程
    二、研究的设计
        (一) 样本的选取
        (二) 问卷调查与测试的设计
        (三)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第四章 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一、课程的认同度
        (一)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二) 访谈结果分析
    二、课程实施的效果
        (一) 对数学学习的认识
        (二) 提出数学问题能力
        (三) 数学推理能力
        (四) 数学应用能力
    三、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第五章 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的实施现状
    一、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实施现状
        (一) 教师与学生对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的认识情况
        (二) 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的教学情况
        (三) 教材中的课程设计情况
    二、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实施中面临的困难及原因
        (一)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二) 访谈结果分析
        (三) 座谈结果分析
    三、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实施现状总结及原因分析
第六章 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实施对策
    一、评价对策
        (一) 完善中考评价制度,增加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中考要求
        (二) 改革学制,改革中考,健全高考
    二、资源开发对策
        (一) 收集、提炼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学习、数学活动的优秀案例
        (二) “从下而上”、“从上而下”,科学开发课程资源
        (三) 编写有参考价值的教学案例集
    三、课程目标对策
        (一) 确定经教学实践检验的可行的课程基本目标、核心目标
        (二) 在课程标准中显化课程基本目标、核心目标
        (三) 通过教材中课程的设计与编写显化课程基本目标、核心目标
    四、课程组织对策
        (一) 依据课程基本目标,确定课程组织要素,建立课程组织方案
        (二) 依据课程组织方案改编教材,增强教材中课题的层次性、连贯性
        (三) 加强学校对课程的组织与管理
    五、其它对策
第七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反思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 有关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设置必要性的结论
        (二) 有关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实施现状的结论
        (三) 有关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实施对策的结论
    二、改进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若干建议
        (一) 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修改的建议
        (二)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三、对本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一) 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研究的方式
        (二) 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与其它领域课程之间的关系
        (三) 本研究的优点、局限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1 初三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调查问卷
附录 2 提出数学问题能力测试题
附录 3 数学推理能力测试题
附录 4 数学应用能力测试题
附录 5 初中数学“课题学习”调查问卷(教师用)
附录 6 初中数学“课题学习”调查问卷(学生用)
附录 7 初中数学“课题学习”访谈问卷(教师用)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7)新课标数学中考的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本研究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1 传统初中数学命题的优势与不足
        1.2.2 近年来中考数学命题的指导方针的调整
        1.2.3 目前的初中数学教育现状令人担忧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中考数学命题的研究现状分析
    2.1 中考数学命题的研究现状
        2.1.1 1999年到2007年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数学学科评价与分析
        2.1.2 地方性的数学中考试卷评价
        2.1.3 专家、教授、教研员、教师对数学中考的发展趋势的观点总结
    2.2 中考数学命题的研究现状分析
第三章 1999年到2007年数学中考题抽样分析
    3.1 指标体系的制定
    3.2 随机抽样
    3.3 指标体系的操作
    3.4 指标体系的操作举例(以北京市2007年中考数学题为例)
    3.5 指标体系的对56套试卷的评价数据
第四章 新课标数学中考试题的发展趋势及对教学的启示
    4.1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数学生活经验考查
    4.2 关注解决问题中的数学活动过程
    4.3 重视应用数学知识,建立模型,解决现实问题
    4.4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4.5 注重从文字、图形、数据等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
    4.6 能力立意,体现创新与自主探索
    4.7 试卷结构的变化
参考文献
附录1 电话访谈华东师范大学王继延教授
附录2 采访北京市丰台区初中数学教研员刘文秀老师
附录3 电话采访湖北省骨干教师、襄樊市第七中学特级教师曾庆丰老师
致谢

(8)概念图在促进认知和评估知识结构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前言
    1 研究问题的提出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假设
    4 研究的意义
    5 概念图的介绍
    6 概念图的认识论、心理学及其教育学基础
        6.1 概念图的认识论基础
        6.2 应用概念图的心理学依据
        6.3 应用概念图的教育学基础
    7 概念图在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综述
        7.1 概念图形式的发展
        7.2 概念图在学科教学中的研究
        7.3 概念图研究呈现的新特点
        7.4 概念图做为评估工具的研究
        7.5 概念图在心理学其他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8 概念图的结构和应用于评估的问题探讨
        8.1 Novak提出的概念图的结构及其评分标准
        8.2 概念图存在多种结构的合理性分析
        8.3 Novak给出的概念图评分标准不合理性分析
        8.4 目前概念图研究文献支持的概念图评分方法
        8.5 概念图用于评估的适用性分析
第二部分 概念图对学生成绩和态度影响研究的元分析
    1 研究问题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选择的标准
        2.2 研究的检索和选择
        2.3 对研究的特征进行编码
        2.4 对每个研究报告中独立效果量的提取
        2.5 多个研究效果量的合成
        2.6 合成效果量的显着性检验
        2.7 多个研究效果量的一致性检验
    3 研究结果
        3.1 实施概念图策略对焦虑以及元认知能力的影响
        3.2 实施概念图策略对成绩的影响
    4 讨论
    5 总结元分析结果
    6 元分析研究存在的不足
    7 小结
第三部分 概念图促进认知的实证研究
    1 研究一 探索概念图促进初二学生学习的实验
        1.1 研究目的
        1.2 被试
        1.3 方法
        1.4 实验结果
        1.5 小节
    2 研究二 探索概念图促进初三学生学习的实验
        2.1 研究目的
        2.2 被试
        2.3 工具
        2.4 方法
        2.5 实验结果分析中变量的设置说明
        2.6 实验结果
        2.7 对实验结果的综合讨论
        2.8 概念图实验结果小结
第四部分 利用概念图评估知识结构的研究
    1 研究一 利用概念图评估专家和新手的物理知识结构
        1.1 研究目的
        1.2 问题提出
        1.3 方法
        1.4 结果
        1.5 讨论
        1.6 小结
    2 研究二 探索利用概念图评估大学生物理知识结构的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问题提出
        2.3 方法
        2.4 结果
        2.5 讨论
        2.6 小结
    3 研究三 探索利用概念图评估研究生统计课程知识结构的方法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讲课过程简介
        3.4 概念图应用于统计课程复习和评估想法的来源
        3.5 概念图考试任务
        3.6 学生制作概念图的实际基础
        3.7 统计概念图的评分方法
        3.8 讨论
        3.9 小结
第五部分 论文的综合讨论和结论
    1 综合讨论
    2 研究的贡献
    3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4 研究的主要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第六部分 附录
后记

(9)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问题的提出
    (一) 我国新一轮课程课改的背景
    (二) 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三) 数学应用题
二、研究综述
三、新课改中应用题呈现的新特征
    (一) 对应用题的一般界定、特征及分类
        1. 应用题的界定
        2. 应用题的一般特征
        3. 应用题的分类
    (二) “新教材”中应用题呈现的特点
        1. “新教材”应用题取材广泛,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2. “新教材”应用题突出数学建模思想
        3. 新教材”应用题注重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4. “新教材”应用题注重发挥思想教育功能
        5. “新教材”应用题呈现方式多样化
    (三) 近几年中考中应用题呈现的新特点
        1. 中考应用题涉及的知识点逐渐增加,以考察学生的建模意识
        2. 中考应用题考题背景生活化
        3. 中考应用题呈现方式多样化
        4. 中考应用题注重发挥思想教育功能
        5. 中考应用题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增设了部分开放题
    (四) “新教材”和中考应用题对我们的启示
四、应用题教与学的调查统计
    (一) 研究思路
    (二) 调查问卷的编制
    (三) 调查对象
    (四) 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
五、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
    (一) 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原则
        1. 发展性原则
        2. 生活化原则
        3. 活动性原则
        4. 建构性原则
        5. 模型化原则
        6. 反思性原则
    (二) 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1. 应用题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积累生活材料
        2. 应用题教学中要注重语言转换和呈现方式的转换
        3. 应用题教学中要加强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
        4. 应用题教学中要加强元认知调控
        5. 应用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达到以境引趣、以境导知的目的
    (三) 教学案例分析
六、教学实验与统计分析
    (一) 实验设计及分析
    (二) 调查问卷统计
七、关于应用题教学的再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四、浅谈中考数学应用题的新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关注命题趋势 搞好复习备考[J]. 王二喜. 初中生, 2018(15)
  • [2]中考数学应用题的归类学习和指导[J]. 李胜. 中华少年, 2015(29)
  • [3]认知风格对初中生几何应用题解决的影响[D]. 袁灵. 南京师范大学, 2015(03)
  • [4]新课标下数学中考命题趋势与解题关系的研究 ——以近年成都中考数学试题为例[D]. 荣彬. 四川师范大学, 2014(12)
  • [5]中考数学创新性试题分析与命题研究[D]. 唐松锦. 广州大学, 2011(06)
  • [6]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研究[D]. 李清. 东北师范大学, 2009(11)
  • [7]新课标数学中考的发展趋势[D]. 许万平. 首都师范大学, 2008(02)
  • [8]概念图在促进认知和评估知识结构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王立君. 上海师范大学, 2008(10)
  • [9]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与实践[D]. 王剑锋. 河北师范大学, 2007(08)
  • [10]考察学生创新意识的新题型——看中考填空题的新特点[J]. 李其明. 数学大世界(初中版), 2002(05)

标签:;  ;  ;  ;  ;  

浅谈中考数学应用题的新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