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供电系统地回控制柜的设计

地铁供电系统地回控制柜的设计

一、地铁供电系统地回流控制柜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杨浩丰[1](2021)在《基于列车运行工况的城轨地面式混合储能系统容量配置与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日益加快,城轨系统能耗剧增和安全运营等问题被广泛关注。在城轨牵引供电系统中引入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列车再生制动能量的同时,可减小牵引变电所的峰值功率和改善牵引网的网压波动,此外还可以作为备用电源为牵引供电故障时对列车进行紧急自牵引,为城轨系统降耗和安全运营提供有力支持。首先,本文分析了含有混合储能系统的城轨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结构以及混合储能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控制方法。搭建了含有地面式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系统的城轨交通牵引系统仿真模型。以实际线路数据为例分析了混合储能系统容量配置对能量流动影响,并对混合储能系统功率分配策略进行了仿真分析。为混合储能系统容量配置和控制策略研究提供基础。其次,考虑混合储能系统中电池和超级电容特性和成本差异以及其对城轨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的影响,本文从全局角度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地面式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系统容量配置优化方法,该方法以节能率、峰值功率减小率和经济效益率为目标,同时以工程实现和全线列车紧急牵引为约束,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节能效果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变电所的峰值功率,得到较高的经济效益率,并以实际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然后,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列车运行工况的混合储能系统全时段多模式控制策略。该方法针对混合储能系统全天运行,为了充分发挥系统作用,保证系统的功率和能量在不同时间尺度上两种储能元件间的优化分配,考虑不同容量配置和全线网全时段能量流管理,针对不同的列车运行工况切换不同的工作模式,动态调整电池、超级电容充放电先后顺序,实时分配电池、电容的功率比例,并且通过控制储能元件SOC(State of Charge),在完成再生制动能量吸收利用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变电站峰值输出功率。通过实际算例进行了控制策略的验证。最后,本文研制了一套1MW地面式钛酸锂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系统样机,对样机进行了大功率的充放电试验和系统功能验证试验,最后在实际线路上进行了挂网运行,在全天运行下对本文所提的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通过挂网运行期间全天节能效果和变电所峰值功率的降低,验证本文提出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张亚军[2](2021)在《地铁供电均回流电缆与钢轨胀接方式的分析与探讨》文中提出本文对国内地铁行业各类均回流系统安装方式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由于这些连接方式均对施工安装工艺、材料制造及环境要求较高,现场施工人员很难控制,因而在国内多个城市地铁运行中出现不少均回流连接问题造成钢轨烧伤和钢轨重伤事件,给地铁运营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文章分析关键技术,提取出重点难点,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整改建议,对比不同施工方法的优缺点,为今后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运行监控和维修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对地铁均回流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提供参考。

赵琦[3](2020)在《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及其无功补偿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基建板块的加速升级,城市轨道交通成为国家新基建的重要投资领域,占到了整个基建板块投资的20%以上。电能质量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系统的稳定性,而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往往存在功率因数偏低的问题,影响系统电压和设备正常运行,甚至影响大电网运行。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功率因数偏低问题没有系统性结论,且其治理手段较为单一,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无功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组成,包括供电方式、外部电源、牵引供电系统和动力照明系统等;根据城市轨道供电系统负荷特性,得出城市轨道系统为不稳定负载;分别测试1号主变电站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瞬时功率因数等参数,并对比其与同期开通的西安地铁线路的负荷特点,得到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无功功率因数偏低的问题所在。(2)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优化线路、优化设备运行方式和设置无功补偿装置等三种无功问题解决方案。以变压器和输电线路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城市轨道供电系统无功等效电路模型,并给出了系统模型计算方程;计算1号主变电站在空载、轻载和满载情况下的无功功率,设计出优化线路、优化设备运行方式和设置无功补偿装置的问题解决方案;经过实际工程应用计算,得出设置SVG装置作为解决无功问题的主要方法。(3)改进设计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专用SVG电能综合治理装置。首先,分析SVG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与控制系统的结构;其次,结合工程实际,改进设计城市轨道专用SVG控制柜和功率柜,采用分散、分层和分布式通讯网络配置,并优化其系统网络配置和监控系统界面。结果表明,SVG硬件系统性能和监控界面设计满足实际工程。(4)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没有具体的SVG试验操作流程,结合工程实际,本文设计出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专用SVG补偿试验方案。根据轨道交通线实际规章制度,完成了试验前主要的准备工作;其次,设计试验主接线图、试验项目等;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比投入SVG前后的经济性,验证了SVG补偿方案的可行性,为有效解决电能质量中的无功问题、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结果表明,针对城市轨道供电系统所设计的SVG地铁电能综合治理装置可以根据实际负载的特点,自动调节输出无功功率的大小,改善城际轨道供电系统电能质量。

李赛[4](2020)在《地铁系统服役能力建模与保持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铁凭借大容量、快速、准时等优点在各个大城市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地铁的安全可靠运营越来越重要,一旦地铁系统发生事故,就会影响乘客的出行效率和安全。地铁车站和供电系统是地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车站是乘客乘降、换乘和候车的场所,供电系统则为整个轨道交通系统提供电力能源,车站与供电系统的运营状态影响着整个地铁系统的运营状态。在考虑设备可靠性的情况下,车站服役能力与供电系统可靠性对地铁系统服役能力有着重要影响,保持车站服役能力与供电系统可靠性是实现地铁系统服役能力保持的重要手段。车站服役能力受车站设备可靠性的影响,供电系统可靠性受供电设备可靠性的影响,通过识别系统关键设备,并采取维保措施,能够实现车站服役能力与供电系统可靠性的保持。本文在保持车站服役能力与供电系统可靠性的基础上,分析地铁系统组成和结构,建立地铁系统服役能力模型,总结地铁系统服役能力保持策略。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屏蔽门系统、环控系统、AFC系统、电梯系统等地铁车站机电设备的组成和功能,统计分析车站机电设备的故障数据,并计算相关可靠性指标,结合机电设备故障后果和影响,对机电设备的常见故障做出分类和评价。(2)分析乘客在地铁车站内的集散过程,在考虑车站关键设备可靠性的情况下,建立车站服役能力模型,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车站关键设备的可靠度约束值。建立维修周期优化模型,优化车站关键设备的维修策略,实现车站服役能力保持。(3)分析地铁供电系统的组成结构,以牵引供电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牵引供电系统失效数据。牵引变电所是牵引变电系统的核心,基于故障树分析、贝叶斯网络分析等方法识别牵引变电所的关键设备和薄弱环节,并提出维护保养措施,实现供电系统可靠性的保持。(4)在保持车站服役能力与供电系统可靠性的基础上,分析地铁系统组成结构和网络结构,在考虑车站设备和行车设备失效的情况下,从点、线、面三个层次分析和计算地铁系统服役能力,并总结地铁系统服役能力保持策略,实现地铁系统服役能力保持。

信月[5](2020)在《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地面式超级电容储能系统能量管理策略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再生制动能量的有效利用问题被广泛关注。由于超级电容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是吸收和利用再生制动能量较为理想的储能元件。在储能系统运行过程中,不同的能量管理策略对系统的节能量和寿命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基于储能系统、变电所和列车之间的潮流计算分析和超级电容单体特性测试,提出了考虑列车运行状态、超级电容自身储能特性和寿命的动态阈值能量管理策略。首先,本文比较分析了超级电容单体模型的优缺点,搭建了适合城轨交通储能应用的超级电容等效电路模型、热模型和寿命模型;利用Arbin测试仪对超级电容单体进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基于IEC标准和最小二乘法分别对其等效电路模型和热模型进行了参数辨识;利用恒温箱对超级电容进行了高温加速循环寿命测试,并对其健康状态指标即容量C进行监测,测试结果很好地验证了寿命模型的准确性。其次,为了研究列车、整流机组和储能装置三者的能量流动关系,对牵引供电系统各部分进行了建模;基于电流迭代法对含储能装置的牵引供电系统进行了潮流解析,分析了系统的能耗,并根据单列车运行模型和双列车运行模型分析了充电阈值对系统能量流动关系和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效率的影响,给出了基于列车运行状态的最小临界阈值能量管理策略。同时为了在不影响系统节能量的前提下延长超级电容使用寿命,基于免疫遗传算法对不同充电区间的充电阈值进行了动态序列优化。根据优化结果和潮流解析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充电区间划分的动态阈值能量管理策略以及考虑超级电容老化后的阈值调整策略,并利用北京地铁八通线的实际仿真算例验证了策略的有效性。最后,基于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储能平台和RTLAB完成了功率硬件在环实验,利用电池储能装置充放电来跟随牵引网母线电压的波动,同时超级电容储能装置回收列车再生制动能量,实验结果很好地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动态阈值能量管理策略的有效性。

唐占洋[6](2020)在《地铁线路杂散电流监测与防护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轨道交通事业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并且轨道交通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对于地铁整个回流系统,回路电流因绝缘原因并不能百分百回流到系统,部分电流流入大地,这部分电流我们称之为杂散电流,因为它对埋地金属具有较大腐蚀作用,杂散电流会持续威胁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所以加强对其的监测和防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建立不同工况下的地铁杂散电流分布模型,并对各模型进行数值理论推导,双层及三层电阻网络结构模型主要是求解微分方程问题,在四层网络模型中,主要是通过Matlab软件求解高阶微分方程组。同时又计算了加入排流柜后生成的模型。最后得到各模型的钢轨电压、钢轨电流、排流网电压、杂散电流等的数学表达式。然后,利用Matlab软件对推导的各数值模型仿真,观察不同参数变量的仿真曲线,最终得出影响杂散电流分布的主要因素。通过仿真及总结现阶段工程上主要的地铁杂散电流的监测方法,最后对比了现阶段工程上应用的分布式监测系统和集中式监测系统优劣势,提出了基于DZJ系列杂散电流监测防护系统。总结归纳现在工程上常用的防护方法,然后针对现在工程上排流柜控制策略不够智能化的问题,本文第五章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自动排流柜排流模糊策略控制。该策略大大提高了排流的智能化水平。最后根据实际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宁波1号线杂散电流现场实际测试结果,提出针对于宁波1号线工程的杂散电流监测与防护方案的建议。其中改进措施主要包括:单导装置随机车运行而开通,杂散电流防护系统日常运营维护,线路附近金属防护等。

秦强强[7](2020)在《基于列车发车间隔的城轨地面混合储能系统SOC动态调整能量管理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国城轨交通飞速发展,城轨系统耗电量急剧增加。为充分利用列车再生制动能量,削减牵引变电站供电输出,改善直流牵引网电压波动,可在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中引入储能装置。随着发车密度的上升,牵引变电站的峰值功率逐渐增大,削减该峰值功率的能量需求较大,而且由于地铁启停频繁、制动牵引功率大,所以采用高能量密度的钛酸锂电池与高功率密度的超级电容混合储能装置。增加电池后,储能装置也能作为紧急备用电源用于广域电力故障发生时的列车紧急自牵引。本文在电池或超级电容单一储能系统控制策略的基础上,考虑混合储能钛酸锂电池与超级电容能量、功率、成本差异以及直流牵引供电系统能量流动特性,提出动态调整充放电阈值及电池/电容功率分配比例,合理控制锂电池与超级电容的SOC范围的混合储能能量管理策略。在保证充分吸收利用列车再生能量,降低列车再生失效率的同时,削减牵引变电站输出峰值功率,提高储能装置的总体经济收益。首先,本文对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中的牵引变电所、列车及混合储能系统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从而为后文供电仿真平台搭建以及混合储能系统控制策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根据牵引供电系统仿真平台仿真得到列车在发车间隔较小时列车剩余再生能量较小,牵引变电站输出峰值功率较高;在发车间隔较大时列车剩余再生能量较大,牵引变电站输出峰值功率较小;同时分析了充放电阈值对储能装置吸收释放能量影响的特点。结合电池和超级电容储能元件特性,本文提出基于列车发车间隔的混合储能装置SOC动态调整能量管理策略。该策略根据发车间隔动态分配电池与超级电容响应功率,并通过调整充放电阈值实现电池与超级电容SOC控制。在保证充分吸收列车剩余再生能量降低列车再生失效的同时,根据需求降低牵引变电站输出峰值功率,提高储能装置整体经济效益。并且通过搭建的多站多车仿真平台对比验证了本文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本文搭建了1MW的地面式钛酸锂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储能装置,并设计了不同实验工况,分别对储能装置大功率性能与功能逻辑进行了验证。为接下来本文提出的基于列车发车间隔的混合储能装置SOC动态调整能量管理策略的实验验证奠定了基础。

王豫[8](2019)在《城市轨道交通再生能馈技术及装置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全国城市地铁自2008年以来快速发展,行业上升迅猛。作为昆明的首条地铁线路-昆明轨道交通6号线工程在2011年开通。截止2019年昆明地铁已经开通运营1号线一期工程以及呈贡支线、2号线一期工程、3号线、6号线一期工程共计四条线路,开通线路长度达到88.7km,全部车站共计57个,当中换乘站2个。随着地铁线网的初步形成和运营线路增多,如何有效控制运营成本越来越成为管理核心。电能作为地铁各专业设备和系统的动力,研究如何更加绿色高效的利用电能。研究利用地铁交通的电能并进行升级,是当前最热的前沿和应用。本文以地铁供电系统的电客列车牵引和制动能耗为研究对象,谈论了采用交流电机电客列车的制动特性及再生制动电能的产生。因为城市地铁中站间距非常短,车站设置较为密集,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频繁的动车与停车。在列车电制动时产生非常可观的再生制动能量,因为目前直流牵引设备中均采用二极管单向导通整流,列车再生制动产生的能量无法反馈到中压交流网侧进行二次使用,多采用制动电阻将电能转化为热能释放的形式,这样还加大了车站环境控制与通风设备的压力以及负荷消耗。针对再生制动能量的利用,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对再生制动电能三类9种使用方案进行了优缺点分析,最终根据昆明地铁3号线实际工程需要选择35k V中压系统回馈方案。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了35k V中压系统回馈方案的仿真模型建立,通过仿真证明了电压控制对35k V中压系统的回馈效果,并且在回馈过程中的稳压效果良好,论证了该方案的功能和效果。本文最后根据昆明地铁3号线实际情况,对再生能馈设备工程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总体设计研究,对再生能量回馈设备的技术需求和控制要求做了设计与分析。对最终工程实际应用效果进行数据分析,验证了35k V中压系统回馈方案的良好效果,以及运行过程中的一个案例分析,总结了再生能馈装置在运行使用方面的经验。

郑旺[9](2019)在《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双向变流器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的人口和机动车越来越多,使城市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交通压力和环境压力。而发展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缓解该问题的有效措施。然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领域仍然采用二极管整流机组和电阻能耗的供电模式,能源浪费严重。能量可双向流动的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变流器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但是尚有诸多技术难题需要攻关和解决。本文对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双向变流器的研究过程和工业应用进行了总结,针对工况需要,围绕着几大技术难题及研发重点逐步展开,主要涉及多重化并联技术、三电平主回路拓扑结构优化设计、系统通信控制方法、器件选型及硬件设计、混合供电控制策略、系统仿真、样机测试以及现场工业应用等方面。为了降低双向变流器的占地空间,课题首先对双向变流器的系统方案进行了论述,针对三电平主回路拓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研发了多重化并联技术,在脉冲控制上采用了同步脉冲触发及载波移相调制策略,成功研制了高功率密度的功率柜体。在系统控制方案上,重点研发了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以及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之间的通信方案及控制策略,并针对现场工况和保护进行了软件的优化设计。本文第三章对系统硬件和关键器件进行了设计和选型,关键器件主要包括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电容、高阻抗分裂绕组变压器的选型,并通过热仿真验证器件选型的合理性。同时对硬件板卡进行了设计和制板,并通过MATLAB对系统控制进行了仿真,验算系统软硬件设计的合理性。在样机试制成功以后,通过模组双脉冲测试、电气性能测试和电磁兼容测试对双向变流器样机整体的软硬件设计进行了测试。本文第四章重点介绍了双向变流器的混合供电策略,这为后续双向变流器的现场应用打下了基础。本文在最后详细论述了双向变流器在现场挂网应用后的运行情况及测试数据,分析了双向变流器混合供电模式和稳压供电模式的特点,并对双向变流器挂网应用以后对功率分配、越区供电、轨电位以及接触网压波动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同时对双向变流器的峰值容量、供电及回馈电能数据和分布式无功补偿能力进行了验证。实测数据表明,双向变流器具备替代二极管整流机组和能馈装置的能力,具有占地面积小、直流网压波动小、优化供电质量、减小越区供电、降低线路损耗、降低轨电位等优点,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该论文有图60幅,表13个,参考文献81篇。

鲍鲁杰[10](2019)在《地铁工程车EMC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轨道车辆电磁兼容技术是影响车辆安全运行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我国使用的地铁工程车主要以柴油发电作为动力的内燃工程车为主,是保障地铁正常运行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工程车车载设备相对较少,但是电磁环境非常复杂,当前对地铁工程车EMC技术的研究较欠缺,针对以上现状,本论文对地铁工程车的电磁兼容技术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理论、设计、仿真、测试等,本文重点在于通过仿真和测试手段来验证地铁工程车电磁兼容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首先,从电磁干扰三要素出发,介绍了干扰耦合机理以及地铁工程车电磁兼容设计中的车载设备接地理论、屏蔽理论、搭接理论,紧接着介绍了地铁工程车车辆编组、主要干扰源设备和敏感设备以及工程车EMC设计要求。其次,依据整车工作时的电气原理,分析可能会对地铁工程车安全运行产生威胁的主要干扰源和敏感设备,研究设备之间的干扰原理和干扰耦合路径,从电磁兼容设计的接地、设备布局、线缆布线、钢管搭接、控制柜布局布线等角度,结合电磁兼容标准,对地铁工程车关键位置进行电磁兼容设计。然后,通过使用Ansys Maxwell软件对20号线管的屏蔽性能、搭接等进行建模仿真。20号线管是地铁工程车安全运行、正常通信的关键位置,通过仿真,分析20号线管的磁场分布情况,检验线管屏蔽内外辐射磁场的能力,并对地铁工程车车下布线部分提出合理建议。最后,对地铁工程车整车进行电磁兼容相关测试,EMC测试主要包括辐射发射测试、磁场发射测试、辐射抗扰度测试、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首先介绍测试所需要的设备、轨道车辆EMC测试要求,结合制订的地铁工程车测试方案,对整车进行电磁兼容测试,得到整车测试参数,再分析测试结果,验证得到地铁工程车辐射发射限值满足标准要求,验证了地铁工程车EMC设计的合理和可靠。

二、地铁供电系统地回流控制柜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铁供电系统地回流控制柜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列车运行工况的城轨地面式混合储能系统容量配置与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再生制动能量利用方式
        1.1.2 地面式储能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方法
        1.2.2 储能系统控制策略
        1.2.3 存在主要问题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2 混合储能系统对城轨供电系统影响分析
    2.1 含混合储能系统的城轨交通供电系统
    2.2 混合储能系统容量配置对能量流动影响分析
    2.3 混合储能系统控制策略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地面式混合储能系统多目标容量配置优化方法
    3.1 混合储能系统容量配置评价体系
        3.1.1 目标函数
        3.1.2 约束条件
    3.2 容量配置优化方法
    3.3 容量配置实例
        3.3.1 仿真条件
        3.3.2 优化配置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列车运行工况的混合储能系统全时段多模式控制策略
    4.1 控制策略目标
    4.2 经济型混合储能系统
        4.2.1 控制策略
        4.2.2 仿真结果
    4.3 优化配置型混合储能系统
        4.3.1 控制策略
        4.3.2 仿真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MW级混合储能系统样机搭建与现场试验
    5.1 MW级混合储能系统样机搭建与试验
        5.1.1 系统构成
        5.1.2 系统设计
        5.1.3 系统功能试验
    5.2 现场试验结果
        5.2.1 夜间实验
        5.2.2 日间挂网实验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地铁供电均回流电缆与钢轨胀接方式的分析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地铁常用均回流安装方式技术分析
    1.1 放热焊接
    1.2 板式铜排连接
    1.3 胀钉栓接
2 新型改进安装方式技术分析
    2.1 铜排低温钎焊
    2.2 道岔区段栓接法
3 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3.1 放热焊式连接
    3.2 胀钉栓接连接
    3.3 对均回流施工方法使用的建议
结束语

(3)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及其无功补偿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城市轨道交通无功问题现状
        1.2.2 城市轨道交通无功补偿方式研究现状
        1.2.3 城市轨道交通无功补偿技术研究现状
        1.2.4 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G)技术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无功问题分析
    2.1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
        2.1.1 高压供电方式
        2.1.2 外部电源及主变电站
        2.1.3 牵引供电系统
        2.1.4 动力照明供电系统
    2.2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无功现象
        2.2.1 功率因数的定义
        2.2.2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存在的无功问题
    2.3 西安机场城际轨道1号主变电站无功问题分析
        2.3.1 1 号主变电站概况
        2.3.2 1 号主变电站无功现状
        2.3.3 1 号主变电站无功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无功问题解决方案设计
    3.1 西安机场城际轨道线1号主变电站无功等效电路模型计算
        3.1.1 变压器等效电路计算
        3.1.2 电力电缆输电线路等效电路计算
    3.2 优化线路的无功问题解决方案
        3.2.1 1号主变电站空载运行的无功计算
        3.2.2 优化线路后1号主变电站无功运行状况
    3.3 优化设备运行的无功问题解决方案
        3.3.1 1号主变电站低负荷运行的无功计算
        3.3.2 1号主变电站满负荷运行的无功计算
        3.3.3 优化设备后1号主变电站无功状况
    3.4 无功补偿装置的无功解决方案
        3.4.1 城市轨道交通无功补偿装置的形式
        3.4.2 SVG补偿装置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专用SVG装置
    4.1 城市轨道专用SVG工作原理
    4.2 城市轨道专用SVG控制方法
    4.3 城市轨道专用SVG拓扑结构
    4.4 城市轨道专用SVG系统设计
        4.4.1 控制柜
        4.4.2 功率柜
        4.4.3 变压器柜
        4.4.4 系统网络配置和监控系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轨道交通专用SVG装置补偿试验设计
    5.1 试验准备工作
    5.2 试验内容
    5.3 试验结果
    5.4 经济性比较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地铁系统服役能力建模与保持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2.2 地铁车站能力研究现状
        1.2.3 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研究现状
        1.2.4 地铁系统能力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2 地铁车站机电设备可靠性分析
    2.1 可靠性理论基础
        2.1.1 可靠性概念及指标
        2.1.2 常用故障分布类型
        2.1.3 故障分布拟合方法
    2.2 屏蔽门系统可靠性分析
        2.2.1 屏蔽门系统组成与功能
        2.2.2 屏蔽门系统故障分类
        2.2.3 屏蔽门系统故障分布拟合
    2.3 环控系统可靠性分析
        2.3.1 环控系统组成与功能
        2.3.2 环控系统故障分类
        2.3.3 环控系统故障分布拟合
    2.4 AFC系统可靠性分析
        2.4.1 AFC系统组成与功能
        2.4.2 AFC系统故障分类
        2.4.3 AFC系统故障分布拟合
    2.5 电梯系统可靠性分析
        2.5.1 电梯系统组成与功能
        2.5.2 自动扶梯故障分类
    2.6 本章小结
3 地铁车站服役能力建模与保持策略
    3.1 地铁车站能力概念与评价指标
    3.2 地铁车站服役能力建模
    3.3 基于ANYLOGIC的地铁车站能力仿真计算
    3.4 地铁车站能力保持策略
        3.4.1 地铁车站能力灵敏度分析
        3.4.2 车站设备维修周期优化模型
    3.5 地铁车站能力保持实例研究
        3.5.1 基于Any Logic的车站客流仿真模型
        3.5.2 地铁车站服役能力灵敏度分析
        3.5.3 车站关键设备故障数据拟合
        3.5.4 车站关键设备维修周期优化
        3.5.5 地铁车站能力保持
    3.6 本章小结
4 地铁供电系统可靠性分析与保持策略
    4.1 地铁供电系统组成与结构
    4.2 地铁牵引供电系统失效数据分析
    4.3 地铁牵引变电所故障树分析
        4.3.1 牵引变电所结构与运行方式
        4.3.2 地铁牵引变电所故障树建模
        4.3.3 地铁牵引变电所故障树分析
    4.4 地铁牵引供电所贝叶斯网络分析
        4.4.1 基于故障树的贝叶斯网络
        4.4.2 牵引变电所可靠性参数
        4.4.3 牵引变电所贝叶斯网络建模与分析
    4.5 地铁供电系统可靠性保持策略
    4.6 本章小结
5 地铁系统服役能力分析与保持策略
    5.1 地铁系统组成结构分析
        5.1.1 地铁系统的组成
        5.1.2 地铁系统的网络结构
        5.1.3 地铁系统期望能力概念
    5.2 地铁线路服役能力分析
        5.2.1 地铁线路能力分析与计算
        5.2.2 地铁线路服役能力分析与计算
    5.3 地铁线网服役能力分析
        5.3.1 地铁换乘系统能力分析
        5.3.2 地铁线网服役能力分析与计算
        5.3.3 地铁线网服役能力算例
    5.4 地铁系统服役能力计算实例
    5.5 地铁系统能力服役保持策略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地面式超级电容储能系统能量管理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超级电容寿命特性
        1.2.3 超级电容储能系统能量管理策略
    1.3 论文主要内容
2 超级电容单体特性测试与建模
    2.1 超级电容单体特性建模
        2.1.1 超级电容工作原理及等效电路模型
        2.1.2 热模型
        2.1.3 寿命模型
    2.2 模型参数辨识
        2.2.1 单体测试平台介绍
        2.2.2 电、热模型参数辨识
        2.2.3 寿命模型参数辨识
    2.3 本章小结
3 城轨交通牵引供电系统建模及节能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3.1 安装超级电容储能系统的城轨交通牵引供电系统建模
        3.1.1 牵引变电所模型
        3.1.2 列车模型
        3.1.3 储能系统模型
        3.1.4 线路电阻模型
    3.2 充电阈值对系统能量流动影响分析
        3.2.1 单列车模型潮流解析
        3.2.2 双列车模型潮流解析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超级电容储能系统能量管理策略优化
    4.1 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离线动态阈值优化
        4.1.1 免疫遗传算法的原理
        4.1.2 动态阈值的离线优化
    4.2 基于充电区间划分的动态阈值调整策略
        4.2.1 动态阈值调整策略
        4.2.2 仿真验证及分析
    4.3 考虑超级电容老化的阈值调整策略
        4.3.1 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法的超级电容健康状态在线辨识
        4.3.2 基于超级电容自身参数变化的阈值调整策略
        4.3.3 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实验
    5.1 实验平台及原理介绍
        5.1.1 实验平台
        5.1.2 实验原理
    5.2 实验验证
        5.2.1 RTLAB半实物仿真模型的搭建
        5.2.2 动态阈值调整策略实验验证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地铁线路杂散电流监测与防护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及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地铁线路杂散电流分布数学模型
    2.1 杂散电流各分布模型理论推导
    2.2 加入自动排流柜后的杂散电流分布模型
    2.3 本章小结
3 地铁杂散电流分布模型的Matlab仿真分析
    3.1 单双侧供电方式仿真分析
    3.2 各参数对杂散电流分布影响分析
    3.3 排流柜投入对杂散电流分布影响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DZJ系列的杂散电流监测系统研究
    4.1 钢轨电流和泄漏电流检测方法
    4.2 钢轨电位与单导装置电流在线测试方法
    4.3 结构钢筋极化电位测试方法
    4.4 钢轨纵向电阻的检测方法(
    4.5 过渡电阻的检测方法
    4.6 基于DZJ系列杂散电流监测防护系统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杂散电流防护措施研究
    5.1 源控制法
    5.2 排流防护法
    5.3 BP神经网络的排流模糊控制策略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实际线路的杂散电流防护方案研究
    6.1 宁波1号线系统概况
    6.2 杂散电流现场测量方案结果整理
    6.3 测量结果分析
    6.4 杂散电流监测与防护方案的改进措施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基于列车发车间隔的城轨地面混合储能系统SOC动态调整能量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地面储能系统研究现状
        1.2.1 城轨交通储能形式
        1.2.2 地面储能装置能量管理策略研究现状
        1.2.3 存在主要问题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2 含混合储能系统的城轨交通供电系统建模
    2.1 直流牵引供电网建模
        2.1.1 牵引变电所建模
        2.1.2 城轨列车建模
    2.2 地面式混合储能系统建模
        2.2.1 双向DC/DC变换器
        2.2.2 储能元件建模
        2.2.3 储能元件参数辨识
    2.3 本章小结
3 城轨直流牵引网能量流动特性分析
    3.1 无储能装置直流网能量流动特性
    3.2 含储能装置直流网能量流动特性
        3.2.1 充电阈值对储能装置影响分析
        3.2.2 放电阈值对储能装置影响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混合储能系统SOC动态调整能量管理策略
    4.1 `混合储能系统能量管理策略分析
        4.1.1 电池电容响应功率动态分配模块
        4.1.2 电容SOC动态平衡模块
        4.1.3 电池SOC动态跟随模块
    4.2 仿真对比及分析
        4.2.1 仿真参数
        4.2.2 能量管理策略验证
        4.2.3 不同储能装置效果对比
    4.3 本章小结
5 混合储能系统样机与试验验证
    5.1 样机研发与介绍
    5.2 系统功能试验验证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今后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城市轨道交通再生能馈技术及装置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概况及列车牵引制动原理
    2.1 引言
    2.2 外部电源及供电方案
    2.3 35KV中压网络
    2.4 牵引供电系统
    2.5 列车牵引及制动
    2.6 昆明地铁3号线供电系统结构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再生能馈方案比选
    3.1 引言
    3.2 再生能馈方案比选
    3.3 再生能馈方案比选结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MATLAB的再生能馈系统仿真分析
    4.1 引言
    4.2 系统主电路仿真模型搭建
    4.3 系统控制电路仿真模型搭建
    4.4 系统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3号线再生能馈设备的总体设计研究
    5.1 引言
    5.2 再生能馈装置应用分析
    5.3 再生能馈装置总体设计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3号线再生能馈装置运行分析
    6.1 引言
    6.2 再生能馈回馈设备效果验证
    6.3 运行实例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9)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双向变流器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双向变流器系统方案
    2.1 引言
    2.2 双向变流器主回路拓扑结构
    2.3 多重化并联技术
    2.4 系统通信控制方案
    2.5 本章小结
3 器件选型及硬件设计
    3.1 引言
    3.2 器件选型
    3.3 硬件板卡设计
    3.4 仿真验证
    3.5 本章小结
4 混合供电控制策略
    4.1 引言
    4.2 电压源的控制策略
    4.3 混合供电控制策略
    4.4 本章小结
5 样机试验验证
    5.1 引言
    5.2 模组双脉冲测试
    5.3 样机电气性能试验
    5.4 样机电磁兼容试验
    5.5 本章小结
6 工业现场应用
    6.1 引言
    6.2 现场简介及运行概况
    6.3 操作保护逻辑
    6.4 工程应用数据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课题工作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地铁工程车EMC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电磁兼容发展历程
    1.3 地铁工程车电磁兼容技术发展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意义
    1.5 论文研究内容与文章组织架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地铁工程车电磁兼容理论
    2.1 电磁干扰原理
    2.2 干扰耦合机理
        2.2.1 传导耦合
        2.2.2 辐射耦合
    2.3 地铁工程车电磁兼容设计理论
        2.3.1 地铁工程车车载设备接地理论
        2.3.2 地铁工程车屏蔽理论
        2.3.3 地铁工程车搭接理论
    2.4 地铁工程车系统构成和EMC设计要求
        2.4.1 地铁工程车系统构成
        2.4.2 地铁工程车EMC设计要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铁工程车整车电磁兼容设计
    3.1 接地设计
        3.1.1 地铁工程车上的车载设备接地设计
        3.1.2 地铁工程车上的关键信号线屏蔽层接地设计
    3.2 布局布线设计
        3.2.1 地铁工程车整车布局设计
        3.2.2 地铁工程车整车布线设计
    3.3 地铁工程车钢管电磁兼容设计
        3.3.1 20号钢管接地设计
        3.3.2 钢管布线设计
    3.4 地铁工程车控制柜布局布线设计
        3.4.1 控制柜设计
        3.4.2 RHW车控制配电柜设计
        3.4.3 FPW车控制配电柜设计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铁工程车车下20号线管EMC仿真
    4.1 Maxwell仿真软件介绍
    4.2 线管设计EMC仿真架构
    4.3 仿真理论
        4.3.1 三维涡流场理论
        4.3.2 三维静磁场理论
        4.3.3 三维静电场理论
    4.4 20号钢管仿真
        4.4.1 20号钢管模型构建
        4.4.2 仿真搭建
        4.4.3 线管EMC仿真分析与设计
        4.4.4 线槽与线管仿真对比
        4.4.5 20号线管搭接仿真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铁工程车整车级电磁兼容测试
    5.1 轨道列车电磁兼容测试要求
    5.2 轨道车辆整车级电磁兼容测试场地和测试设备
        5.2.1 测试场地
        5.2.2 测试仪器
    5.3 整车级电磁兼容测试
        5.3.1 辐射发射测试
        5.3.2 磁场发射测试
        5.3.3 辐射抗扰度测试
        5.3.4 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
    5.4 整车级电磁兼容测试结论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电磁兼容试验性能判据
致谢

四、地铁供电系统地回流控制柜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列车运行工况的城轨地面式混合储能系统容量配置与控制策略研究[D]. 杨浩丰.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地铁供电均回流电缆与钢轨胀接方式的分析与探讨[J]. 张亚军. 科学技术创新, 2021(02)
  • [3]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及其无功补偿方案研究[D]. 赵琦. 西安石油大学, 2020(04)
  • [4]地铁系统服役能力建模与保持策略研究[D]. 李赛.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5]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地面式超级电容储能系统能量管理策略优化研究[D]. 信月.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地铁线路杂散电流监测与防护方案研究[D]. 唐占洋.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7]基于列车发车间隔的城轨地面混合储能系统SOC动态调整能量管理策略研究[D]. 秦强强.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8]城市轨道交通再生能馈技术及装置应用研究[D]. 王豫.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5)
  • [9]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双向变流器应用研究[D]. 郑旺.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10]地铁工程车EMC技术研究[D]. 鲍鲁杰. 大连交通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地铁供电系统地回控制柜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