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与学生智力开发

研究性学习与学生智力开发

一、研究性学习与学生智力的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梁卓欣[1](2021)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研究性学习模式构建与实践——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高校研究性学习成为学者们的关注点,并逐步把研究焦点放在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建设融合上,但多见于理工类课程以及公共课,研究基本基于教改实践总结,研究方法较少对比实验研究和科学数据支撑。本研究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为例,从理论依据、学习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评价标准五个维度构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研究性学习模式和传统学习模式对比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数据差异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性学习模式学习效果明显优胜于传统学习模式,验证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有效性。

阿孜古丽·艾山[2](2021)在《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分析》文中指出就目前的发展来看,许多高校当中,为了能够更进一步的适应课程教育领域的迅猛发展,进而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便开始纷纷针对课程教学内容予以改革,及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手法。在汉语言文学的课程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同样也需要积极的去适应其未来的发展形式,有效的使之满足发展中的不同需求,推进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许多教育者开始将目光投向远程教育。在针对汉语言文学的远程教育教学当中,符合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需求,也进一步促进了教育者对传统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课程学习当中的主体,教师成为一种课程学习的辅助者和引导者。由此,本文以"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分析"作为重要的研究视角,结合就业导向以及专业化的知识内容为核心,实现对课程教育教学手法的现代化的转变,并且有效的促进教育教学技术的的融入,适应于现代化的远程课程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良好的帮助。

刘婷[3](2021)在《初中语文项目式学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张维[4](2021)在《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张文静[5](2021)在《项目式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袁子绚[6](2021)在《基于动态数学软件的初中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实践研究 ——以“图形与几何”部分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汤奎[7](2021)在《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几何课程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几何最值问题,因灵活性高、综合性强,一直是初中几何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研究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不仅有利于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几何最值、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促进初中生几何思维能力的发展。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的核心概念、类型等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明确研究问题、理清研究思路、搭建研究框架、选择研究方法,构建包含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的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框架,并初步制定了情感态度问卷量表及几何最值内容测试卷,通过预测试对其进行修订后确立正式问卷和测试卷。其次,利用问卷及测试卷对成都市某中学391名初中生的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进行调查。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初中生几何最值情感方面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障碍:动机障碍、信念障碍、策略障碍,障碍率分别为46.44%、57.60%、47.74%。动机障碍包括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具体表现在缺少学习兴趣,内部动机不足,外部动机过强;信念障碍包括知识信念、自我信念、过程信念,具体表现在自信心不足,学习被动;策略障碍包括元认知障碍、认知障碍,具体表现在缺少具体的学习策略,缺乏认知监控等。研究发现各情感障碍间的相关系数都在中等程度(0.327~0.638),即情感障碍间存在显着相关性。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初中生在认知方面主要存在四种类型的障碍:记忆障碍、操作障碍、理解障碍和思维障碍,障碍率分别为80.32%、64.68%、90.36%、96.00%。记忆障碍包括表征障碍、编码障碍、存储障碍,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记忆几何最值概念、性质、定理、基本模型时出现错误或遗漏;操作障碍包括作图障碍、表达障碍,具体表现为构造基本图形困难,辅助线的添加存在障碍,数学语言的转换能力弱等;理解障碍包括题意理解障碍、概念理解障碍、图形识别障碍、方法理解障碍,具体表现为不能理解问题题意,难以理解几何概念的本质属性,不能识别复杂图形中的几何最值基本模型,在理解和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上存在障碍等;思维障碍包括分析障碍、推理障碍、思维定势障碍,具体表现为逻辑思维不清晰,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弱,思维定势阻碍问题的解决等。本研究还从年级、性别、认知障碍间关系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年级的初中生认知障碍类型无显着性差异,各认知障碍间存在显着相关性。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测试,明确了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的类型及其成因,建立了几何最值学习障碍框架。根据学习障碍成因分析,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并给出指导教学设计的具体建议:利用多种表征方式引导学生加强概念记忆;总结基本模型增强学生图形识别能力;重视教学过程,规范操作程序;借助几何直观理解问题本质;加强学生使用具体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策略的训练。

吕彬[8](2021)在《高中植物与微生物主题科技创新实验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中生物学必修内容中植物与微生物所占比重较高。因此对该内容进行相应的开发与利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在国内有很多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改进和创新的研究,这些改进和创新让生物学实验变得更为多样化,更加能够多角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探究能力。科技创新大赛中,对于生物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也非常的重视,部分学校也成为了参赛的主力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国外科技创新实验也同样被很多仁人志士予以重视,并推出了相应的科创实验的网站,在网站上有部分大赛成果展示,以及相应的指导方案。因此本研究致力于开发出,与现有必修教材相切合的实验指导手册,运用国内外先进的实验教学理论和方法,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编写,期望能够帮助学生在科学探究道路上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悟。能够更加有利于学生形成生物科学核心素养。本次研究为开发应用性研究,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研究,首先,对高中生物学实践探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论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的文献梳理。其次,对高中生物学中常见的一些实验探究方法和实验探究技巧,进行了总结和梳理。最后对于国外的科学探究实验的相应的理论和指导性资料进行了整合和翻译。第二部分为调查分析,对我所在的实习学校以及相应的我能联系到的学校进行了生物学创新实验的开展过程的研究分析。包括学生和老师在内,对于他们如何开展生物学实验,怎样进行生物学实验,以及生物学实验中哪些因素对于他们学习生物学的成长最为重要,进行问卷的调查和分析,在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实验指导手册进行相应的修改与调整。第三部分是将编制好的实验指导手册的部分章节提供给相应的授课老师使用,同时通过访谈的方法收集相应的老师的使用指导意见。进一步对手册进行完善。通过本次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本手册中的科学实验探究过程及方法,能够对学生生物科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本手册中的科学实验探究的问题引导假设等科学实验流程,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三、本手册运用于实践教学以及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都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科学探究实验的多维度思考,多角度分析以及实验设计分析能力等。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为将来有致力于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理性思维的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孙彬嘉[9](2021)在《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实践与研学方案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研学旅行的意见,关于研学旅行的研究与实践接连开展。几年来,研学旅行取得了相关的成就,如界定了研学旅行的概念、原则,说明了研学旅行的价值等。同时,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研学旅行目标模糊、课程体系不健全、缺乏教师指导、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学生在研学中“游而不学”。本研究以生物学内容与生物核心素养为例,通过实践、文献分析、案例整理等方式,来探索研学旅行与生物学相结合的活动方式。本文主要做了以下研究:(1)对成都市泡桐树中学研学旅行的实践调查与案例整理本文收集了泡桐树中学的研学案例,并于2019年作为研学教师进行了研学实践调查,从中汲取出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的优秀活动方案,归纳整理后以“微案例”呈现出来以供问题解决参考。(2)成都市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的实践现状及实施价值调查与分析对成都市泡桐树中学的师生进行教师访谈和学生问卷调查,初步了解成都市研学旅行的课程现状及学生诉求。(3)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方案的优化设计和案例分享本文通过文献和相关理论,梳理出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流程及方案优化。通过教师访谈,讨论优化后研学方式及案例的价值。通过以上研究,本文主要获得以下结论:(1)对成都市泡桐树中学案例的整理本文通过研学实践调查和对中学优秀案例的收集,汲取出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的相关活动方案,以供解决问题的参考。案例包括“研学前——先学后研,激发兴趣”、“研学中——多元任务促成发散思维”、“研学后——晚间课堂,小组活动与个人展示相结合”、“教师引导贯穿研学过程”。(2)成都市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现状调查通过教师访谈,发现成都市初中研学旅行课程由研学课题组负责,学科教师参与度低、活动规划较随意等问题;通过学生问卷调查,看出学生对研学旅行的参与度很高,对生物学科内容也有较高期待,但现挖掘的生物学科内容不能满足于学生需求、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和评价也较为缺乏。(3)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方案的优化本文根据泰勒的现代课程理论,确定了课程设计流程为:“确定研学旅行目标、选择及组织研学资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同时,设计了研究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两种研学模式,并以生物学知识为内容依托,在泡桐树中学已有研学课程上,优化设计了两种研学模式的案例“遇见恐龙”和“醋味正浓”供参考。

秦超[10](2021)在《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劳动教育作为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实践活动,不仅是学生探索发现、提高自我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通道。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加大对劳动教育的开拓力度,坚持“五育并举”,为劳动教育开拓了新的发展格局,使劳动教育得到了强有力的落实与保障。当前,劳动教育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发展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劳动教育形同虚设,小学生的劳动观念、意识淡薄,因此,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发展势在必行。且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实施劳动教育、培养劳动素养的重要时期。劳动教育评价作为劳动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衡量学校劳动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措施与手段,也是检测学校劳动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本研究以劳动教育评价为出发点,以CIPP评价模式为框架依托构建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以评价、考量劳动教育的开发环节、实施环节、达到的效果以及相关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指导劳动教育实践,以期促进小学劳动教育开展的有序性和实效性。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专家咨询法、专家排序法、问卷调查法,并以SPSS25.0为主要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按照“指标初拟——指标内涵分析——两轮指标筛选——评价体系信效度分析——指标权重体系构建”的过程形成具有完备性、可操作性的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章:第一章,主要从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设计与方法、研究重难点进行阐述;第二章,主要从“劳动”、“劳动教育”、“劳动教育评价”等进行核心概念的界定,对现阶段劳动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以确保本研究开展的充分性;第三章,主要从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与政策依据、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第四章,基于文献初步构建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以CIPP评价模式为框架依托进行构建,细化为四项一级指标、九项二级指标、二十一项三级指标、三十九项评价标准,并对其具体内涵进行阐述与分析;第五章至第七章是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修正部分,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改,通过教师调查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通过专家排序进行指标权重构建,最终形成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第八章,主要从劳动教育开发、劳动教育实施、劳动教育效果、劳动教育保障四个方面阐述了在采用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进行评价时提出的操作要义;第九章是研究结论与建议部分,主要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结合笔者所了解到的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现状,提出劳动教育评价和实施的建议,以期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性学习与学生智力的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研究性学习与学生智力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研究性学习模式构建与实践——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
    (一)理论依据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3. 终身教育理念
    (二)学习目标
    (三)操作程序
    (四)实现条件
        1. 教师精讲,学生多练。
        2. 小组合作学习
        3. 创建学生学习资源资料库
        4.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5. 多关注过程,少注重结果
    (五)评价体系
        1. 评价目的
        2. 评价原则
        3. 评价内容
        4. 评价方式
三、研究性学习模式应用效果分析
四、结语

(2)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课程研究性学习的优势与特点
    (一)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课程研究性学习的优势
    (二)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课程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二、研究性学习对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意义
    (一)能够不断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性精神
    (二)研究性的学习能够不断开发成人自身的成功智力
三、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策略
    (一)对相关的选题进行确定
    (二)制定出科学、合适的方案
    (三)实施研究
    (四)对相关的成果予以发布、交流和评价
四、结论

(7)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5 研究创新之处
    1.6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学习障碍
    2.2 数学学习障碍
    2.3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
    2.4 数学教学策略
    2.5 本章小结
3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问卷及测试卷编制
    3.1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问卷编制
    3.2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测试卷编制
    3.3 本章小结
4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调查实施与结果分析
    4.1 问卷及测试卷调查的实施
    4.2 调查与访谈结果统计及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类型及成因分析
    5.1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类型分析
    5.2 几何最值学习障碍成因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几何最值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6.1 应对情感障碍的教学策略
    6.2 应对认知障碍的教学策略
    6.3 教学建议及教学设计
    6.4 本章小结
7 研究不足与展望
    7.1 研究不足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几何最值问卷调查表(预测试)
附录2 几何最值内容测试卷(预测试)
附录3 几何最值问卷调查表(正式测试)
附录4 几何最值内容测试卷(正式测试)
附录5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6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8)高中植物与微生物主题科技创新实验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依据
        1.1.1 新课程改革对于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新要求
        1.1.2 生物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性
        1.1.3 生物学实验创新改进在生物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设计
2 核心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高中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2 生物学实验探究的文献综述
        2.2.1 “生物学实验教学”内涵的文本性研究
        2.2.2 “开放式实验教学”内涵的文本性研究
        2.2.3 “研究性实验教学”内涵的文本性研究
        2.2.4 “创新实验教学”内涵的文本性研究
    2.3 理论综述
        2.3.1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文献研究
        2.3.2 建构主义理论的文献研究
        2.3.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文献研究
        2.3.4 多元智能理论的文献研究
        2.3.5 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文献研究
3 研究方法与过程
    3.1 研究方法
        3.1.1 文献研究法
        3.1.2 行动研究法
        3.1.3 问卷调查法
        3.1.4 访谈法
        3.1.5 统计分析法
    3.2 研究过程
4 高中生物科技创新指导手册的编写步骤
    4.1 高中生物科技创新实验的设计理念
    4.2 高中生物科技创新实验的原则和方法
        4.2.1 提问的原则和方法
        4.2.2 背景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4.2.3 作出假设的原则
        4.2.4 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
        4.2.5 实验笔记记录的原则和方法
        4.2.6 科技创新实验论文撰写的一般步骤
5 高中生物科技创新指导手册的实践研究与案例分析
    5.1 高中生物学创新实验应用现状调查
        5.1.1 调查的目的
        5.1.2 调查的对象
        5.1.3 调查的结果分析
    5.2 前期测评
        5.2.1 测评的目的
        5.2.2 测评的对象
        5.2.3 测评的结果分析
    5.3 高中生物学创新实验指导手册的实践研究与案例分析
        5.3.1 实践研究的目的
        5.3.2 实践研究的对象
        5.3.3 实践研究的过程
        5.3.4 实践研究的结果分析
    5.4 后期测评
        5.4.1 测评的目的
        5.4.2 测评的对象
        5.4.3 测评的结果分析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
7 实施建议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附录1: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学生科研探究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2: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3:高中生物学创新实验设计思维测评
    附录4:科研能力小问卷:
    附录5:高中生物植物与微生物科技创新指导手册
10 致谢

(9)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实践与研学方案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第3章 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活动的实践研究及调查分析
    3.1 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实践研究及案例整理
    3.2 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第4章 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活动方案的优化
    4.1 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流程优化
    4.2 研学旅行课程组织原则
    4.3 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活动模式的优化
第5章 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优化方案案例及调查分析
    5.1 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优化方案案例
    5.2 对初中生物学研学模式及案例的访谈分析和总结
    5.3 对初中研学旅行优化方案的总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10)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1.回应新时代教育变革的需求
        2.劳动教育是教育发展之短板
        3.评价的多功能性作用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的设计及方法
        1.研究设计
        2.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
        1.研究重点
        2.研究难点
一、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劳动
        2.劳动教育
        3.劳动教育评价
        4.评价体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研究简评
二、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与依据
    (一)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全面性原则
        4.导向性原则
        5.适合性原则
        6.反馈性原则
    (二)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依据
        1.政策依据
        2.理论依据
三、基于文献初步构建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一)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想
    (二)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指标的内涵分析
        1.背景评价——劳动教育开发指标内涵分析
        2.投入评价——劳动教育保障指标内涵分析
        3.过程评价——劳动教育实施指标内涵分析
        4.结果评价——劳动教育效果指标内涵分析
四、基于专家咨询修订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第一轮专家咨询意见结果分析
        1.问卷回收情况
        2.评价指标体系结构与指标意见分析
        3.各指标、评价标准统计结果与意见分析
        4.第一轮专家意见统计分析
    (四)第二轮专家咨询意见结果分析
        1.问卷回收情况
        2.评价指标体系结构与指标意见分析
        3.各指标、评价标准统计结果与意见分析
        4.第二轮专家意见统计分析
    (五)专家咨询意见结果综合分析
        1.基于专家意见的评价体系构建整体修改情况说明
        2.第二轮专家咨询意见各级指标重要性分析
        3.基于两轮专家咨询确定的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五、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信效度分析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评价体系的信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
        2.效度分析
        3.综合分析
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构建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指标权重分配结果分析
        1.一级指标权重分配结果
        2.二级指标权重分配结果
        3.三级指标权重分配结果
    (四)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指标权重体系层级架构
    (五)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整体预览
七、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操作要义
    (一)劳动教育开发要全面细致
    (二)劳动教育实施要协作开展
    (三)劳动教育效果要注意引领
    (四)劳动教育保障要落实到位
八、研究结论、反思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构建出了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2.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专家和教师对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指标重要性意见具有一致性
    (二)研究反思与建议
        1.研究反思
        2.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研究性学习与学生智力的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研究性学习模式构建与实践——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为例[J]. 梁卓欣.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 [2]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分析[J]. 阿孜古丽·艾山. 中国民族博览, 2021(16)
  • [3]初中语文项目式学习研究[D]. 刘婷.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4]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D]. 张维.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5]项目式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施研究[D]. 张文静.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6]基于动态数学软件的初中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实践研究 ——以“图形与几何”部分为例[D]. 袁子绚.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7]初中生几何最值学习障碍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D]. 汤奎.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8]高中植物与微生物主题科技创新实验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 吕彬.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9]初中生物学研学旅行实践与研学方案优化研究[D]. 孙彬嘉.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10]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研究[D]. 秦超.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标签:;  ;  ;  ;  ;  

研究性学习与学生智力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