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E软泡通用聚醚多元醇市场分析

330E软泡通用聚醚多元醇市场分析

一、330E软泡通用聚醚多元醇市场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碧莹[1](2021)在《木质素基阻燃剂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木质素作为自然界中第二大可再生的天然大分子材料,可以降解,对环境友好。它含有丰富的活性基团,如羟基,与大量苯环,使它能够成为多种高分子材料的原材料,以代替一部分的石油化工原料,例如可成为聚氨酯、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材料的反应结构单元。除此之外,木质素在阻燃体系中可作为优良的成碳剂。木质素的加入,在降低合成材料价格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综合性能,得到性能优异的生物质基环保材料。本论文首先利用工业级酶解木质素(Lignin)作为反应原料,其上的羟基与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上的P-H键,通过三烯丙基异三聚氰酸酯(TAIC)上的双键链接起来,合成一种含磷氮元素的无卤木质素基阻燃剂(LTD)。选用工业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与聚醚多元醇,将制备得到的LTD加入到泡沫反应体系中,原位反应复合得到阻燃聚氨酯泡沫。在加入20%的阻燃剂L15TD(含15%的木质素)时,极限氧指数(LOI)从聚氨酯(PU)的18.2%提高到28.0%,拉伸强度从0.151 MPa提高到0.180 MPa,压缩永久变形率由3.88%降低至2.87%,性能均有明显提升。另外,本研究还利用TGIC上的环氧基团将lignin上的羟基与氨基三甲叉磷酸(ATMP)的P-OH基团反应键连起来,最后加入苯甲酸,利用苯甲酸上的羧基与ATMP上的羟基反应,合成了一种含有氮磷两种元素的无卤木质素基阻燃剂(LTAB)。选用工业上常用的MDI与聚醚多元醇,将制备得到的LTAB加入到泡沫反应复合体系中,原位反应复合得到阻燃聚氨酯泡沫。阻燃剂LTAB中含有羟基基团,能够与MDI反应,参与到聚氨酯泡沫的反应过程中,所以LTAB是反应型阻燃剂。聚氨酯泡沫的阻燃性能得到明显提升,LOI达到27.8%,拉伸强度达到0.165 MPa,压缩永久变形率从3.88%降低为2.88%,未加LTAB的纯聚氨酯泡沫的阻燃和力学性能分别为18.2%和0.104 MPa,均有明显提升。本论文还将制备得到的LTAB应用于聚烯烃体系中,得到木质素基阻燃复合材料。加入25%的LTAB,聚丙烯(PP)的拉伸强度从22.8 MPa提高到24.6 MPa,拉伸模量从565.0 MPa提高到910.5 MPa,LOI达到不燃的29.5%,UL-94达到V-0级别,解决了聚丙烯的融滴问题。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将工业级酶解木质素与含氮、磷元素的单体反应,制备的木质素基阻燃剂,可应用于聚氨酯以及聚烯烃材料的阻燃中,一方面可以实现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强复合材料的阻燃和力学性能,降低成本,减小环境污染,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义成[2](2019)在《聚醚多元醇的生产现状及技术发展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聚醚多元醇的实际产能、产量、技术发展的现状,以及国内外对聚醚多元醇的消费情况等,并对聚醚多元醇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董皓南[3](2018)在《含有聚苯乙烯结构的嵌段及接枝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聚苯乙烯是一种刚性强、Tg高、成本低的线性高分子。本论文从嵌段聚合物的设计出发,通过合成一种带有端羟基的双官能度线性聚苯乙烯(HO-PS-OH)和带有侧羟基的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共聚物(PS-co-HEMA),应用到聚氨酯(PU)体系中,制备出机械强度优异的PS-b-PU嵌段聚合物和PS-g-PU接枝聚合物,研究的内容和成果如下:1、本论文采用4,4’-偶氮双(4-氰基戊醇)(ACP)作为引发剂引发苯乙烯自由基聚合,一步合成了 HO-PS-OH,作为合成嵌段聚合物的硬段部分。充分考虑到HO-PS-OH终止反应中会发生歧化终止的问题,采用链转移系数很低的甲苯作为溶剂,避免本体聚合过程中粘度大,散热不平衡的问题。利用NMR对HO-PS-OH两端-CH2OH结构进行了分析,并计算出官能度为1.80。GPC谱图显示出曲线圆滑的单峰,Mn 是 10760g/mol,Mw 是 19045g/mol,PDI 是 1.77,玻璃化转变温度是89.2℃。HO-PS-OH与MDI反应后,Mn从原来的11060g/mol增加到33267g/mol,说明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2、前文制备出纯度较高的HO-PS-OH,与端羟基聚己二酸丁二醇酯(HO-PBA-OH)和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进行扩链反应,从而制备出一系列PS-b-PU嵌段聚合物。红外和氢谱核磁确定了产物的分子结构;GPC数据表明:数均分子量在27925~43225g/mol之间,重均分子量在57690~100541 g/mol之间,多分散系数在2.07~2.37之间;DSC测试表明:聚合物因为PBA而产生结晶现象,软段相Tg在-43.29~45.80℃之间,硬段相Tg在92.56~98.08℃之间;热失重(TGA)数据表明:PS-b-PUs的初始分解温度在235℃以上;DMA谱图表明:DMA结果显示:力学损耗-温度曲线均显示出软硬段两个内耗峰;扫描电镜测试(SEM)表明:断口微观形貌随PS的加入而变得粗糙;力学性能测试表明:最大拉伸强度高达34.57MPa,最大断裂伸长率达到 835.94%。3、PS-b-PUs是一种热塑性嵌段聚合物,相容性不好,为了改善PS/PU之间的相容性,以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原料合成了带有侧羟基的PS-co-HEMA共聚物,与MDI和PBA进行溶液反应,得到了 PS-g-PU接枝聚合物(PS-co-HEMA/PU)热固性薄膜。对PS-co-HEMA进行测试,氢谱核磁和红外证实分子结构与文献相一致。Mn为21619g/mol,Mw为44231g/mol,分子量分布为2.05,DSC测试分析表明Tg为95.64℃。对PS-co-HEMA/PU新型交联聚合物进行测试,发现DSC测试无法显示Tg,也没有结晶,而在DMA谱图上,我们发现软段相和硬段相的力学损耗峰相当宽泛,并且随着PS-co-HEMA加入量的增加,软段相的Tg从-20℃上升到15℃,这说明相容性变好。TGA分析表明:初始分解温度在274~283℃之间,交联体系具有更优异的热稳定性。SEM表明:PS-co-HEMA/PU会发生微相分离。力学性能测试表明:(PS-co-HEMA)35/PUs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拉伸强度达到15.00MPa,断裂伸长率达到98.57%。

于剑昆,赵巍,庄远[4](2017)在《聚醚多元醇的合成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开发的新型催化剂如双金属氰化物(DMC)、CsOH、碱土金属化合物、金属卟啉络合物、磷腈类、三(五氟苯基)硼烷等在聚醚多元醇合成中的应用情况,并比较了其优缺点。简要综述了几种烷氧基化聚合反应器的优缺点。详细介绍了制备低气味、低VOC(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聚醚多元醇的4种途径。最后指出,聚醚多元醇的主要发展方向是窄化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降低末端不饱和度以及降低气味和VOC等。

郑兆明[5](2016)在《S公司聚氨酯胺催化剂产品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聚氨酯作为世界的六大工程塑料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凭借中国改革开放的契机,我国聚氨酯产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作为其产业链中的重要助剂原料—聚氨酯胺催化剂行业也因其高速增长和高额利润率受到了现有竞争者和潜在进入者的关注,竞争日趋激烈。S公司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特种胺和脂肪胺产品的重要供应商,根据自身优势,采取向前一体化战略,正在进入胺催化剂市场。S公司作为聚胺脂胺催化剂市场的新进入者,存在着对聚氨酯下游客户、营销渠道和市场了解较少以及其推广和销售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经验背景薄弱等诸多实际问题。为了快速扩大市场,实现营销目标,S公司在营销战略和营销策略方面有待加强。本文首先通过分析S公司进入聚氨酯胺催化剂行业的背景以及面临的问题,利用分析管理工具对公司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包括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价值链分析、BCG矩阵、IFE矩阵、SWOT分析等,进而得出S公司的产品营销战略,并对市场细分、产品定位、市场定位及拓展深入阐述和探讨。同时在对S公司聚氨酯胺催化剂产品战略和策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建议。最后,针对人力资源及组织建设、互联网+和传统营销渠道的融合以及加强客户关系管理进行探讨,对加强S公司营销策略的实施提出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帮助S公司深入分析企业竞争优势,制定有效的营销战略和策略,从而持续不断地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本文所提出的分析逻辑和结论也对公司海外市场产品的营销战略和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刘杨[6](2014)在《淀粉类液化制备聚醚多元醇工艺的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聚醚多元醇是制备聚氨酯和酚醛树脂泡沫的主要原料,广泛用于冰柜、隔热板、冷藏车、管道保温等领域,产品具有导热系数低,尺寸稳定性好等特点。目前生产聚醚多元醇的原料主要使用来源于石油的衍生物,近年来,由于石油价格的上涨,导致了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成本不断上涨。同时,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积极探索新能源,以可再生的生物质为原料代替石油资源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淀粉类原料的液化进行了实验研究,以聚乙二醇200与丙三醇为液化剂,固体酸及甲磺酸为催化剂,研究了液化过程中液化温度、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液化时间,液化剂配比等主要参数对淀粉类液化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单因素实验,得出最佳液化工艺条件。(1)以淀粉为原料,聚乙二醇200与丙三醇为液化剂,甲磺酸为催化剂制备聚醚多元醇的新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等对液化过程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淀粉与液化剂质量比为1:6,甲磺酸用量为液化剂质量的3.0%,液化剂中聚乙二醇200和甘油质量比为7:3,液化时间30min,液化温度150℃,在此条件下,液化率为98.2%。所得液化产物经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分析为聚醚多元醇。羟值为360.0mgKOH/g,粘度为725mpa·S。(2)以淀粉为原料,聚乙二醇200与丙三醇为液化剂,固体酸为催化剂制备聚醚多元醇的新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等对液化过程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淀粉与液化剂质量比为1:6,固体酸用量为液化剂质量的3.0%,液化剂中聚乙二醇200和甘油质量比为7:3,液化时间110mmin,液化温度150℃,在此条件下,液化率为99.2%。所得液化产物经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分析为聚醚多元醇。羟值为310.6mgKOH/g,粘度为940.0mpa·S。(3)以葡萄糖为原料,聚乙二醇200与丙三醇为液化剂,固体酸为催化剂制备聚醚多元醇的新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等对液化过程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葡萄糖与液化剂质量比为1:6,固体酸用量为液化剂质量的4.0%,液化剂中聚乙二醇200和甘油质量比为6:4,液化时间30min,液化温度140℃,在此条件下,液化率为99.9%。所得液化产物经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分析为聚醚多元醇。羟值为479.0mgKOH/g,粘度为480.0mpa·S。(4)对以上三种制得的产物进行应用,制备了PU和PF泡沫材料,对材料的压缩强度和抗弯强度进行测定,材料性能均符合国家标准(GB/T6343-2009和GB/T8813-2008)的要求。(5)对以固体酸为催化剂,原料为淀粉或葡萄糖液化制备聚醚多元醇的工艺进行了kg级的扩大实验,获得了理想的实验结果。

王珊珊[7](2014)在《净现金流量贴现法在环氧乙烷配套醇醚项目估值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化工产品市场需求的逐步增长,竞争使得化工市场的建设日益激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世界知名企业落户于国内,如何通过项目价值评估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是我国化工建设企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项目价值评估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结合环氧乙烷配套醇醚项目这样一个应用实例来评估其项目价值,使我对净现金流量贴现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金流量的预测和折现率的量化作为净现金流量贴现法的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价值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尤其净现金流量的预测,其预测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项目价值评估工作的质量。论文通过一系列的总结以及研究提供了部分可供参照的信息对国内化工项目进行评估,可以在互相学习、借鉴中对我国在化工领域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度静恬[8](2013)在《非光气酯交换缩聚法合成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采用非异氰酸酯工艺中的酯交换缩聚法制备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原料为聚四氢呋哺醚二醇(PTMEG)和1,6-六亚甲基二氨基甲酸甲酯(HDC)。与传统的工艺路线相比,该工艺路线避免了剧毒物异氰酸酯的使用,原料HDC可以由绿色溶剂碳酸二甲酯(DMC)制得,从源头上杜绝了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合成工艺,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实验中加入1,4-丁二醇(BDO)作为扩链剂,对聚醚型聚氨酯酯交换缩聚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考察和优化,并对产品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HML-1作为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用量为0.15wt%;原料摩尔配比为n(HDC):n(PTMEG):n(BDO)=1.0:0.9:0.1,且一次性投料;预聚阶段,采用程序变温80℃-90。C-100℃,每一个温度下保持0.5h,反应时间为90min,压力为2.6kPa(1h)-1.4kPa(0.5h);缩聚阶段温度为185℃,反应时间为1.75h,压力为0.2kPa;最终可以制得数均分子量为90616,分子量分布为3.0665;拉伸强度为10.44Mpa,拉伸模量为4.03Mpa,断裂伸长率为977.78%的聚醚型聚氨酯产品,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陈蕾蕾[9](2012)在《希夫碱—锌催化剂的开发及其催化丙交酯均聚及与环氧化物共聚的研究》文中提出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具有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可再生性,如今它们已经在农业方面、医疗领域以及日常生活当中有了广泛的应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每一方面的应用对聚乳酸的分子量及性能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设计有效的催化剂以及聚合工艺来达到对聚乳酸分子量、分子量分布以及聚合物微观结构的控制,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首先通过醛、胺缩合反应合成了两种对称的希夫碱配体(H2L1和H2L2),再在配体的基础上引入Zn2+与之发生配位反应,最终合成了三种不同核数的催化剂:单核催化剂(C’)、两核催化剂(C2)及四核催化剂(C3),并通过元素分析(EA)、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单晶衍射(X-ray)对配体和配合物结构进行了相应的表征;利用熔融缩聚法系统考察了三个配合物对L-丙交酯(L-Lactide, L-LA)的均聚行为,并对所得到的聚合产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其分子量大小和分子量分布,最后用IR及1H NMR等手段对聚合物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另外,鉴于所得到的聚乳酸分子量不高和聚合物结构简单两个方面的原因,本文探索性的尝试通过共聚改性法对聚乳酸进行改性:首先考察催化剂对氧化苯乙烯(styrene oxide, SO)均聚,得到高分子量(Mw=1.5182×104)和低分子量分布(PDI=1.23-2.03)的均聚物,在此基础上尝试L-LA与SO或环氧丙烷(propylene epoxide, PO)的共聚行为,并对共聚产物进行了GPC、IR和1H NMR等手段的表征。首先,设计合成了3种不同核数的催化剂,主要从催化剂的电子效应、位阻效应及活性中心数几个方面分析它们对L-LA的开环均聚行为的影响。其次,研究了三个催化剂对SO的开环均聚,分析催化剂的电子效应、位阻效应及活性中心数等结构特点与聚合行为的关系。再次,分别分析三个催化剂对L-LA和SO以及PO的共聚行为:分析催化剂的电子效应、位阻效应及活性中心数等结构特点与共聚行为的对应关系。同时通过对用于均聚和共聚反应的催化剂类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单体与催化剂摩尔比等影响因素的考察,探索了聚合行为可控的工艺条件。

郭伟[10](2012)在《填充改性TDI-80型聚氨酯弹性体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聚氨酯弹性体是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由于其兼具塑料与橡胶的特性而被誉为“第五大塑料”,是重要的六大合成材料之一。聚氨酯具有良好的性能且其性能具有易调节、可调范围广的特点,故此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近几年,我国聚氨酯工业保持了高速增长,己成为推动全球聚氨酯市场前进的动力。我国是聚氨酯大国而非强国,在原料等方面仍主要依靠进口,存在较大的技术壁垒。随着我国聚氨酯工业不断发展,在市场扩大的同时技术上也能取得较大的突破,不断地向聚氨酯强国迈进。由于聚氨酯特殊的微相分离结构,其性能是由分子结构中的软硬链段决定,不同软硬链段的比例或是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发生变化均能影响聚氨酯制品的性能。影响软硬链段的因素很多,比如不同的原料、工艺甚至是不同的填料或是填料的用量等均能影响软硬链段的比例从而调节制品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耐热性等性能。用于生产聚氨酯弹性体的异氰酸酯种类有很多,其中,聚氨酯弹性体最为广泛。研究最多是TDI-80型,TDI-80在生产上易于操作且具有价格优势,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填料的引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聚氨酯弹性体的性能,关于填料改性聚氨酯弹性体的研究也极为广泛,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利用碳酸钙、高岭土、滑石粉以及重晶石粉(硫酸钡)等微细无机粉末填充改性聚氨酯,用于改性聚氨酯软泡、聚氨酯弹性体、胶黏剂、聚氨酯涂料等方面;有机填料方面可以利用三聚氰胺植物纤维聚合、皂参多元醇等合成树脂和生物醇,填充改性聚氨酯可用于改性泡沫塑料等聚氨酯制品。为了扩展TDI-80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应用范围,本实验选取了市面上使用较为广泛的三种树脂为有机填料(环氧树脂、聚酰亚胺、羟基氯醋)和价廉易得的三种无机填料(玻璃粉、石英粉、煤沥青)做改性研究,通过引入填料提高制品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本文采用预聚物法,以聚醚多元醇和TDI-80为原料合成预聚体、MOCA为扩链剂合成TDI-80型聚氨酯弹性体,研究了在相同异氰酸酯含量的TDI-80型聚氨酯中添加不同填料(加入填料的量相同)、不同填料加入量以及聚醚多元醇分子量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对比了无机填料和有机填料对聚氨酯弹性体的影响。由实验结论可以得出,在无机填料方面,对比上述三种无机填料,玻璃粉填充改性的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最为优异,其中玻璃粉用量为7%时改性效果最佳;有机填料方面,环氧树脂的加入使得聚氨酯弹性体的性能提高最为明显,其中环氧树脂用量为5%时,填充改性的聚氨酯弹性体的性能最好。

二、330E软泡通用聚醚多元醇市场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30E软泡通用聚醚多元醇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木质素基阻燃剂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木质素的概述
        1.1.2 木质素的分离纯化
        1.1.3 木质素的化学结构
        1.1.4 酶解木质素的物理性质
        1.1.5 木质素结构的热稳定性
        1.1.6 木质素在高分子聚合物中的作用
    1.2 聚氨酯概述
        1.2.1 聚氨酯的理化性质
        1.2.2 木质素在聚氨酯中的应用
    1.3 聚丙烯概述
        1.3.1 聚丙烯的理化性质
        1.3.2 木质素在聚丙烯中的应用
    1.4 聚氨酯的阻燃性能现状概述
        1.4.1 聚氨酯的燃烧过程
        1.4.2 聚氨酯的阻燃机理
    1.5 聚丙烯的阻燃性能现状概述
        1.5.1 聚丙烯的燃烧过程
        1.5.2 聚丙烯的阻燃机理
    1.6 木质素用于阻燃体系的研究
    1.7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7.1 研究意义
        1.7.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原料及仪器与测试方法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仪器
    2.3 测试方法
        2.3.1 木质素基阻燃剂(LTD,LTAB)的结构表征
        2.3.2 热稳定性分析(TGA)
        2.3.3 极限氧指数测试(LOI)
        2.3.4 垂直燃烧测试(UL-94)
        2.3.5 炭渣扫描电镜(SEM)
        2.3.6 泡沫的性能测试
第3章 木质素基阻燃剂 LTD 在聚氨酯泡沫中的应用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过程
        3.2.1 木质素基阻燃剂(LTD)的合成
        3.2.2 阻燃木质素基聚氨酯泡沫的合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木质素基阻燃剂(LTD)的红外表征
        3.3.2 木质素基阻燃剂(LTD)的核磁表征
        3.3.3 木质素基阻燃剂(LTD)的热稳定性分析
        3.3.4 阻燃聚氨酯泡沫的形貌表征
        3.3.5 阻燃聚氨酯泡沫的阻燃性能
        3.3.6 阻燃木质素基聚氨酯泡沫FPUF的热稳定性
        3.3.7 阻燃聚氨酯泡沫的炭渣微观形貌
        3.3.8 木质素基阻燃剂(LTD)的阻燃机理
        3.3.9 阻燃聚氨酯泡沫的性能测试
    3.4 小结
第4章 木质素基阻燃剂LTAB在聚氨酯泡沫中的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过程
        4.2.1 木质素基阻燃剂(LTAB)的合成
        4.2.2 阻燃木质素基聚氨酯泡沫的合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木质素基阻燃剂(LTAB)的红外表征
        4.3.2 木质素基阻燃剂(LTAB)的核磁表征
        4.3.3 木质素基阻燃剂(LTAB)的热稳定性分析
        4.3.4 阻燃木质素基聚氨酯泡沫的阻燃性能
        4.3.5 阻燃木质素基聚氨酯泡沫的热稳定性分析
        4.3.6 阻燃木质素基聚氨酯泡沫的炭渣微观形貌
        4.3.7 阻燃木质素基聚氨酯泡沫的性能测试
    4.4 小结
第5章 木质素基阻燃剂LTAB在聚丙烯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过程
        5.2.1 阻燃木质素基聚烯烃材料的制备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阻燃木质素基聚烯烃的阻燃性能
        5.3.2 阻燃木质素基聚烯烃的热稳定性分析
        5.3.3 阻燃木质素基聚烯烃的炭渣微观形貌
        5.3.4 阻燃木质素基聚烯烃的性能测试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2)聚醚多元醇的生产现状及技术发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聚醚多元醇 (PPG) 工艺路线及技术发展状况
2 国外聚醚多元醇的生产现状
    2.1 聚醚多元醇的生产状况
    2.2 聚醚多元醇的消费情况
    2.3 聚醚多元醇的产能和消费预测
3 国内聚醚多元醇的现状
    3.1 中国聚醚多元醇的主要生产商及产能
    3.2 聚醚多元醇的消费情况
    3.3 国内聚醚多元醇生产上主要的压力
4 结语

(3)含有聚苯乙烯结构的嵌段及接枝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改性聚氨酯的概述
        1.1.1 环氧改性聚氨酯
        1.1.2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
        1.1.3 丙烯酸改性聚氨酯
        1.1.4 有机氟改性聚氨酯
        1.1.5 复合改性聚氨酯
    1.2 双羟基低聚体
        1.2.1 聚酯多元醇
        1.2.2 聚醚多元醇
        1.2.3 聚烯烃多元醇
    1.3 苯乙烯改性聚氨酯的研究现状
        1.3.1 化学改性
        1.3.2 互穿聚合物网络
    1.4 苯乙烯自由基终止机理的研究进展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思路
第二章 双羟基聚苯乙烯的合成与表征
    2.1 前言
    2.2 实验仪器及药品
        2.2.1 实验仪器设备
        2.2.2 实验药品
    2.3 实验过程
        2.3.1 双羟基聚苯乙烯的制备
        2.3.2 合成中的主要反应
    2.4 性能测试及表征
        2.4.1 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的表征(FT-IR)
        2.4.2 核磁表征(NMR)
        2.4.3 凝胶渗透色谱测定(GPC)
        2.4.4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征(DSC)
        2.4.5 羟值的测定
    2.5 结果与讨论
        2.5.1 HO-PS-OHs的合成
        2.5.2 FT-IR表征
        2.5.3 NMR表征
        2.5.4 DSC表征
    2.6 总结
第三章 线性聚苯乙烯-b-聚氨酯(PS-B-PU)的合成与性能表征
    3.1 前言
    3.2 实验仪器及药品
        3.2.1 实验仪器设备
        3.2.2 实验药品
    3.3 实验过程
        3.3.1 PS-b-PUs的制备
        3.3.2 合成中的主要反应
    3.4 性能测试及表征
        3.4.1 红外光谱的表征(FT-IR)
        3.4.2 核磁共振氢谱表征(NMR)
        3.4.3 凝胶渗透色谱表征(GPC)
        3.4.4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征(DSC)
        3.4.5 动态力学性能表征(DMA)
        3.4.6 热失重分析(TGA)
        3.4.7 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SEM)
        3.4.8 力学性能测试
    3.5 结果与讨论
        3.5.1 PS-b-PUs的合成
        3.5.2 红外光谱的表征(FT-IR)
        3.5.3 核磁共振氢谱表征(NMR)
        3.5.4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征(DSC)
        3.5.5 动态力学性能表征(DMA)
        3.5.6 热失重分析(TGA)
        3.5.7 扫描电镜测试(SEM)
        3.5.8 力学性能测试
    3.6 总结
第四章 交联型聚苯乙烯-co-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聚氨酯(PS-co-HEMA/PU)的合成及表征
    4.1 前言
    4.2 实验设备及药品
        4.2.1 实验仪器设备
        4.2.2 试验药品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PS-co-HEMA的合成
        4.3.2 交联型PS-co-HEMA/PUs的合成
        4.3.3 合成中的主要反应
    4.4 分析测试方法
        4.4.1 红外光谱的表征(FT-IR)
        4.4.2 核磁共振氢谱表征(NMR)
        4.4.3 凝胶渗透色谱表征(GPC)
        4.4.4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征(DSC)
        4.4.5 动态力学性能表征(DMA)
        4.4.6 热失重分析(TGA)
        4.4.7 扫描电镜测试(SEM)
        4.4.8 力学性能测试
        4.4.9 羟值的测定
    4.5 结果与讨论
        4.5.1 PS-co-HEMA的表征
        4.5.1.1 红外光谱的表征(FT-IR)
        4.5.1.2 核磁氢谱表征(NMR)
        4.5.1.3 凝胶渗透色谱表征(GPC)
        4.5.1.4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征(DSC)
        4.5.2 交联型PS-co-HEMA/PU聚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4.5.2.1 动态力学性能表征(DMA)
        4.5.2.2 热失重表征(TGA)
        4.5.2.3 扫描电镜表征(SEM)
        4.5.2.4 力学性能测试
    4.6 总结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4)聚醚多元醇的合成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催化剂体系的进展
    1.1 双金属氰化物络合物催化剂
        1.1.1 DMC催化剂的发展历程
        1.1.2 DMC催化剂在聚醚多元醇合成中的应用
        1.1.2. 1 缩短聚合诱导期
         (1) 真空汽提/惰气吹扫法
         (2) 向起始剂/催化剂混合物中连续加入PO
        1.1.2. 2 聚合起始剂的使用
        1.1.2. 3 降低高相对分子质量多元醇含量
         (1) 对DMC催化剂进行改性
         (2) 连续加入DMC催化剂和起始剂
        1.1.2. 4 聚醚多元醇的封端技术
         (1) 再催化封端法
         (2) 直接封端法
        1.1.2.5聚醚多元醇的后处理及使用承载的DMC催化剂
         (1) 化学处理法
         (2) 回收法
         (3) 使用承载的DMC催化剂
    1.2 Cs OH催化剂
    1.3 碱土金属化合物催化剂
    1.4 金属卟啉络合物催化剂
    1.5 磷腈类催化剂
        1.5.1 三井化学公司的磷腈催化剂
        1.5.2 东曹公司的磷腈盐催化剂
    1.6 三 (五氟苯基) 硼烷催化剂
    1.7 其他催化剂
2 聚合反应器的进展
    2.1 管式反应器
    2.2 降膜式反应器
    2.3 釜式反应器
    2.4 意大利Press反应器
    2.5 瑞士Buss喷射回路反应器
    2.6 Linde化学公司的喷雾循环反应器
    2.7 Evonik公司的微反应器
3 在脱气味和脱VOC方面的进展
    3.1 通过选择催化剂体系来有效减少副产物的形成
    3.2 采用适当的聚合工艺来减少副产物的形成
    3.3 聚醚多元醇产品适当的后处理脱除VOC
        3.3.1 通过闪蒸法降低VOC
        3.3.2 通过萃取法降低VOC
        3.3.3 通过超滤法降低VOC
        3.3.4 通过汽提法来降低VOC
        3.3.5 通过吸附法来降低VOC
        3.3.6 通过化学处理法来降低VOC
    3.4 在聚醚多元醇产品中添加稳定剂降低VOC
4 结束语

(5)S公司聚氨酯胺催化剂产品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序论
    1.1 选题背景
        1.1.1 S公司介绍
        1.1.2 中国聚氨酯及其胺催化剂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1.2 S公司聚氨酯胺催化剂产品在中国市场营销中所面临的问题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基本框架
第2章 相关外部环境分析
    2.1 聚氨酯胺催化剂产品特性
        2.1.1 化工类产品的分类及胺催化剂产品的生产特点
        2.1.2 胺催化剂的产品特性
    2.2 相关宏观环境分析
    2.3 客户及需求分析
        2.3.1 聚氨酯市场需求及行业分析
        2.3.2 客户细分及购买影响因素分析
        2.3.3 客户采购类型分析
    2.4 行业竞争与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2.5 波特五力分析
        2.5.1 潜在进入者的能力
        2.5.2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2.5.3 行业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2.5.4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2.5.5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第3章 内部营销环境分析
    3.1 价值链分析
    3.2 相关资源与能力分析
        3.2.1 资源分析
        3.2.2 能力分析
    3.3 产品特点BCG矩阵分析
    3.4 IFE矩阵分析
    3.5 SWOT分析
        3.5.1 优势Strengths
        3.5.2 劣势Weakness
        3.5.3 机会Opportunities
        3.5.4 威胁Threatens
        3.5.5 SWOT战略矩阵
第4章 营销战略建议
    4.1 市场细分
        4.1.1 按地理位置进行市场细分
        4.1.2 按产品用途和集中程度进行市场细分
    4.2 目标市场的选择及拓展
    4.3 市场定位
第5章 营销策略建议
    5.1 产品策略
        5.1.1 品牌策略
        5.1.2 销售服务
        5.1.3 产品组合策略
    5.2 定价策略
        5.2.1 定价策略的意义和目标
        5.2.2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定价策略
    5.3 渠道与合作策略
    5.4 促销组合策略
第6章 加强S公司营销策略实施的建议
    6.1 加强人力资源与组织建设
        6.1.1 加强人员推销能力
        6.1.2 加强企业创新能力
    6.2 加强互联网+和传统营销理念的融合
        6.2.1 传统营销的不足之处
        6.2.2 完善互联网+营销与传统营销渠道的融合
        6.2.3 互联网+营销方式的选择
    6.3 分解经营目标
    6.4 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6.4.1 S公司目前在客户关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6.4.2 客户管理的改进对策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淀粉类液化制备聚醚多元醇工艺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聚醚多元醇主要特性
    1.3 聚醚多元醇生产工艺发展概况
    1.4 聚醚多元醇的种类与用途
    1.5 聚醚多元醇的国内外生产及研究现状
        1.5.1 聚醚多元醇的国外生产及研究现状
        1.5.2 聚醚多元醇的国内生产及研究现状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 全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甲磺酸催化的淀粉液化工艺研究及应用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料与试剂
        2.1.2 实验设备与仪器
    2.2 淀粉液化实验过程
    2.3 实验分析方法
        2.3.1 液化率的测定(GB/T12008.3-2009)
        2.3.2 液化产物羟值的测定
        2.3.3 液化产物粘度的测定
        2.3.4 液化产物分子结构
    2.4 液化条件的确定
        2.4.1 液化剂配比
        2.4.2 液化剂用量
        2.4.3 液化时间
        2.4.4 液化温度
        2.4.5 催化剂用量
        2.4.6 产物结构分析
    2.5 液化产物的性质及应用试验
        2.5.1 液化产物的性质
        2.5.2 液化产物应用于PU(聚氨酯)和PF(酚醛树脂)的制备
        2.5.2.1 PF的制备
        2.5.2.2 PU的制备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固体酸催化的淀粉液化工艺研究及应用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原料与试剂
        3.1.2 实验设备与仪器
    3.2 淀粉液化实验过程
    3.3 液化条件的确定
        3.3.1 液化剂配比
        3.3.2 液化剂用量
        3.3.3 液化时间
        3.3.4 液化温度
        3.3.5 催化剂用量
        3.3.6 产物结构分析
    3.4 液化产物的性质及应用试验
        3.4.1 液化产物的性质
        3.4.2 Kg级聚醚多元醇的扩大生产
        3.4.3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
        3.4.4 液化产物用于PU(聚氨酯)和PF(酚醛树脂)的制备
        3.4.4.1 PF的制备
        3.4.4.2 PU的制备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固体酸催化的葡萄糖液化工艺研究及应用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原料与试剂
        4.1.2 实验设备与仪器
    4.2 葡萄糖液化实验过程
    4.3 液化条件的确定
        4.3.1 液化剂配比
        4.3.2 液化剂用量
        4.3.3 液化时间
        4.3.4 液化温度
        4.3.5 催化剂用量
        4.3.6 产物结构分析
    4.4 液化产物的性质及应用试验
        4.4.1 液化产物的性质
        4.4.2 Kg级聚醚多元醇的扩大生产
        4.4.3 液化产物用于PU(聚氨酯)和PF(酚醛树脂)的制备
        4.4.3.1 PF的制备
        4.4.3.2 PU的制备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7)净现金流量贴现法在环氧乙烷配套醇醚项目估值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
第2章 项目价值评估概述
    2.1 项目价值评估的定义和用途
    2.2 项目价值评估方法应用分析
        2.2.1 DCF方法
        2.2.2 DTA方法
        2.2.3 ROA方法
    2.3 竞争对项目价值评估的影响
第3章 净现金流量贴现法应用原理
    3.1 净现金流量贴现法的基本原理
        3.1.1 净现金流量的定义和类型
        3.1.2 净现金流量贴现法的基本公式
    3.2 现金流量贴现法的应用分析
        3.2.1 净现金流量的确定方法
        3.2.2 折现率的确定方法
第4章 净现金流量贴现法应用分析
    4.1 环氧乙烷配套醇醚项目概况
    4.2 环氧乙烷配套醇醚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4.2.1 环氧乙烷市场分析
        4.2.2 醇醚产品市场分析
        4.2.3 产品价格分析及预测
    4.3 环氧乙烷配套醇醚项目概算
        4.3.1 投资估算、资金方案和财务评价基础
        4.3.2 成本费用估算
    4.4 净现金流量贴现法在项目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4.4.1 环氧乙烷配套醇醚项目折现率的预测
        4.4.2 环氧乙烷配套醇醚项目现金流量预测
        4.4.3 环氧乙烷配套醇醚项目价值评估结果
第5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卷内备考表

(8)非光气酯交换缩聚法合成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聚氨酯的简介
        1.1.1 聚氨酯的结构
        1.1.2 聚氨酯的市场情况
    1.2 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的介绍
        1.2.1 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的性能
    1.3 聚氨酯的合成工艺
        1.3.1 异氰酸酯路线
        1.3.2 非异氰酸酯路线
        1.3.3 合成工艺比较
    1.4 酯交换缩聚工艺合成聚醚型聚氨酯
        1.4.1 合成工艺的研究
        1.4.2 酯交换缩聚工艺路线的研究进展
        1.4.3 原料的选择
        1.4.4 催化剂的研究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装置
    2.4 实验步骤
        2.4.1 原料制备步骤
        2.4.2 聚氨酯合成过程
    2.5 实验内容
    2.6 分析方法
        2.6.1 产物特性粘度的测定
        2.6.2 凝胶渗透色谱(GPC)测量产品的分子量
        2.6.3 红外光谱分析
        2.6.4 热分析
        2.6.5 产品拉伸性能的测试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酯交换缩聚工艺条件的选择
        3.1.1 催化剂种类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3.1.2 催化剂用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3.1.3 物料配比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3.1.4 扩链剂的加入方式的影响
        3.1.5 预聚时间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3.1.6 预聚温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3.1.7 预聚压力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3.1.8 缩聚时间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3.1.9 缩聚温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3.1.10 缩聚压力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3.2 产物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的性能表征
        3.2.1 红外光谱定性
        3.2.2 凝胶色谱分析
        3.2.3 热性能分析
        3.2.4 拉伸性能分析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希夫碱—锌催化剂的开发及其催化丙交酯均聚及与环氧化物共聚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聚乳酸介绍
        1.1.1 聚乳酸与乳酸
        1.1.2 聚乳酸的发展进展
        1.1.3 问题的提出
    1.2 环氧化物介绍
        1.2.1 环氧化物及聚醚的介绍
        1.2.2 聚醚的发展进展
    1.3 聚合机理及工艺
        1.3.1 聚合机理
        1.3.2 聚合工艺
    1.4 聚合物的应用
        1.4.1 聚乳酸的应用
        1.4.2 聚醚的应用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基于希夫碱-锌系列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
    2.1 相关实验药品及实验仪器
    2.2 表征方法
    2.3 不同核数催化剂的合成
        2.3.1 不同核数催化剂的合成过程及路线
        2.3.2 单核-Zn(C~1)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2.3.3 两核-Zn(C~2)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2.3.4 四核-Zn(C~2)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配体H_2L~1的结构分析
        2.4.2 配体H_2L~2的结构分析
        2.4.3 金属配合物C~1的结构分析
        2.4.4 金属配合物C~2的结构分析
        2.4.5 金属配合物C~3的结构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催化剂催化L-丙交酯均聚的研究
    3.1 相关实验药品及实验仪器
    3.2 表征方法
        3.2.1 IR-红外光谱分析
        3.2.2 ~1H NMR-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3.2.3 GPC-凝胶渗透色谱分析
    3.3 L-丙交酯的开环聚合
        3.3.1 实验材料的处理
        3.3.2 L-丙交酯的开环聚合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金属配合物C~2对L-丙交酯的聚合单因素实验
        3.4.2 金属配合物C~1对L-丙交酯的聚合单因素实验
        3.4.3 金属配合物C~3对L-丙交酯的聚合单因素实验
    3.5 金属配合物C~1、C~2和C~3催化效果比较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催化剂催化氧化苯乙烯均聚的研究
    4.1 相关实验药品及实验仪器
    4.2 表征方法
        4.2.1 IR-红外光谱分析
        4.2.2 ~1H NMR-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4.2.3 GPC-凝胶渗透色谱分析
    4.3 SO的开环聚合
        4.3.1 实验材料的处理
        4.3.2 SO的开环聚合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金属化合物C~2对SO的聚合单因素实验
        4.4.2 金属配合物C~1和C~3对SO的聚合实验
    4.5 聚合物数据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催化剂催化L-丙交酯与氧化苯乙烯共聚的研究
    5.1 相关实验药品及实验仪器
    5.2 表征方法
        5.2.1 IR-红外光谱分析
        5.2.2 ~1H NMR-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5.2.3 GPC-凝胶渗透色谱分析
    5.3 L-丙交酯与氧化苯乙烯的共聚
        5.3.1 实验材料的处理
        5.3.2 L-丙交酯与氧化苯乙烯的共聚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5.4.1 金属配合物C~2对L-丙交酯和氧化苯乙烯共聚单因素实验
        5.4.2 金属配合物C~1和C~3催化剂对L-丙交酯和氧化苯乙烯共聚的实验
    5.5 聚合物数据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催化剂催化L-丙交酯与环氧丙烷共聚的研究
    6.1 相关实验药品及实验仪器
    6.2 表征方法
        6.2.1 IR-红外光谱分析
        6.2.2 ~1H NMR-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6.2.3 GPC-凝胶渗透色谱分析
    6.3 L-丙交酯与环氧丙烷的聚合
        6.3.1 实验材料的处理
        6.3.2 L-丙交酯与环氧丙烷的共聚
    6.4 实验结果与讨论
        6.4.1 金属配合物C~2对L-丙交酯和环氧丙烷的共聚单因素实验
        6.4.2 金属配合物C~1和C~3催化剂对L-丙交酯和环氧丙烷共聚的实验
    6.5 聚合物数据分析
    6.6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填充改性TDI-80型聚氨酯弹性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综述
    1.1 聚氨酯弹性体综述
        1.1.1 聚氨酯弹性体的结构与性能
        1.1.2 聚氨酯弹性体的主要原料
        1.1.3 聚氨酯弹性体的分类
        1.1.4 聚氨酯弹性体的用途
    1.2 填充改性聚氨酯弹性体的概述
        1.2.1 无机类填料
        1.2.2 有机类填料
    1.3 聚氨酯行业的国内外动态
        1.3.1 世界聚氨酯的发展
        1.3.2 我国聚氨酯的发展
    1.4 本研究的背景与主要内容
        1.4.1 本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4.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无机填料填充改性TDI-80型聚氨酯弹性体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原料
        2.2.3 制备过程
        2.2.4 无机填料的投料计算
        2.2.5 测试方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不同无机填料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2.3.2 聚醚多元醇相对分子质量对无机填料填充型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2.3.3 无机填料的用量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2.3.4 无机填料对体系粘度的影响
        2.3.5 无机填料对聚氨酯弹性体耐磨性的影响
        2.3.6 无机填料对聚氨酯弹性体热稳定性的影响
        2.3.7 无机填料对聚氨酯弹性体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有机填料填充改性TDI-80型聚氨酯弹性体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原料
        3.2.3 制备过程
        3.2.4 有机填料的投料计算
        3.2.5 测试方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有机填料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3.3.2 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醚多元醇对无机填料填充型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3.3.3 有机填料的用量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3.3.4 有机填料对体系粘度的影响
        3.3.5 有机填料对聚氨酯弹性体耐磨性的影响
        3.3.6 有机填料对聚氨酯弹性体热稳定性的影响
        3.3.7 有机填料对聚氨酯弹性体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330E软泡通用聚醚多元醇市场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木质素基阻燃剂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D]. 刘碧莹.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8)
  • [2]聚醚多元醇的生产现状及技术发展探讨[J]. 张义成. 中国设备工程, 2019(01)
  • [3]含有聚苯乙烯结构的嵌段及接枝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 董皓南. 北京化工大学, 2018(01)
  • [4]聚醚多元醇的合成研究进展[J]. 于剑昆,赵巍,庄远.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2017(03)
  • [5]S公司聚氨酯胺催化剂产品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D]. 郑兆明.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7)
  • [6]淀粉类液化制备聚醚多元醇工艺的研究及应用[D]. 刘杨. 长春工业大学, 2014(11)
  • [7]净现金流量贴现法在环氧乙烷配套醇醚项目估值中的应用[D]. 王珊珊. 华东理工大学, 2014(06)
  • [8]非光气酯交换缩聚法合成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工艺研究[D]. 度静恬. 华东理工大学, 2013(06)
  • [9]希夫碱—锌催化剂的开发及其催化丙交酯均聚及与环氧化物共聚的研究[D]. 陈蕾蕾. 西北大学, 2012(01)
  • [10]填充改性TDI-80型聚氨酯弹性体的研究[D]. 郭伟. 太原理工大学, 2012(09)

标签:;  ;  ;  

330E软泡通用聚醚多元醇市场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