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铁路内燃机车出口挑战

印度铁路内燃机车出口挑战

一、印度铁路内燃机车出口挑战(论文文献综述)

邱铁鑫[1](2020)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中华民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着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彰显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新中国的成立,使原本带有“铁路弱国”枷锁的中华民族有了朝着“铁路大国”“铁路强国”迈进的坚实基础。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铁路逐步实现了由落后于世界、到追赶世界、再到走在世界前列的历史性飞跃。在此过程中,中国大地上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铁路文化,这些文化蕴含于新中国铁路的历史发展逻辑之中,不仅影响着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走向,对于中国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的现代工业文明成果,铁路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近代中国一大批仁人志士的关注,形成了一系列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论述,构成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事业的思想渊源。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铁路建设相关论述、传承铁路人创造的革命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国情,充分发挥了铁路文化在发展经济、巩固国防、稳定社会、改善民生、转变民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铁路的大发展,促进了铁路文化建设事业的繁荣兴盛。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中国铁路文化事业的发展,反映了中国铁路自觉—自立—自强—自信的历程,更从侧面彰显出了中华民族走向文化自信的发展逻辑,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史的缩影。论文通过研究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问题,可以看到关乎新中国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社会变迁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逐步坚定文化自信的全局性问题;可以看到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用的伟大实践。从文化自信的视角探究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回答新中国铁路文化是什么、其建设的内容有哪些、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以及怎样建设新时代铁路文化等理论和现实问题,对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立足于此,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探究新中国铁路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等基础理论问题,理顺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并重点梳理铁路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以及行为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内容,从物质承担、价值内核、制度保障和形象展现四个层面阐释新中国铁路文化何以自信:一、铁路物质文化是铁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以物质为载体的显着特点,与人类在铁路领域进行生产生活的实践联系得最为紧密,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铁路领域进行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最直观的成果。从铁路建筑文化建设和收藏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对新中国铁路物质文化建设进行了探究,反映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物质成果。二、铁路精神文化是铁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实质,是人类在铁路领域长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念、思维方式、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共同目标、精神风貌以及文艺作品等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精神文化理念,它彰显了铁路文化的价值内核。从铁路精神、铁路文艺、铁路思想政治工作等三个方面梳理了新中国铁路精神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内容,凸显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三、铁路制度文化作为铁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铁路物质文化的工具,又是铁路精神文化的产物,还是铁路行为文化的本质体现。它既不是纯物质形态的,也不是纯精神形态的,更不是纯行为形态的,而是一定的物质文化活动、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和一定的行为文化活动相结合的综合系统。从新中国铁路法规制度建设、铁路体制建设和铁路党建工作制度建设等方面理顺其脉络,总结其经验,揭示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制度因素和路径选择。四、铁路行为文化并不能与铁路企业文化划等号,它是铁路管理理念、精神风貌、经营态度、职工文化活动等文化因素的动态体现,也是铁路所塑造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的折射,更是展示铁路形象的重要文化因素。从安全文化建设、服务文化建设和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三个方面呈现了新中国铁路行为文化建设的丰富内容,展示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良好形象。在总结70余年来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及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探讨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具体举措以及在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使中国铁路不仅有“速度”,而且更加有“深度”。进而,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推动中国铁路文化的国际传播;在“交通强国”的战略目标下,助力新时代铁路软实力建设。

余泽庆[2](2019)在《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多元化战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中国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降低经营风险、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尝试着开展多元化经营。多元化战略能够帮助企业分散风险,提高资源利用率,给企业带来了成功的契机,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挑战,如果不能正确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将会带来相反的结果,因此为企业量身定制适合自身发展的多元化发展战略至关重要。在“一带一路”的政策支持下,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迎来新机遇。2017年,国家铁路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市场经营主体地位逐步确立,这将对铁路行业相关附属产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的内燃机车及电力机车检修基地,并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多元化战略发展。公司主营板块为机车检修板块,同时经营风电塔筒板块、工程机械板块、运输板块以及通信铁塔板块。各板块经验业绩有过较好表现但目前逐渐出现下滑现象,面对新市场下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需要根据自身优势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制定相应战略规划,明确未来产品方向,通过优化公司多元化发展战略,才能帮助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PEST”分析法对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发展的外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主要研究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及社会因素;通过波特五力模型综合分析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面临的竞争环境;通过对公司资源条件、财务状况及文化现状三个方面分析公司面临的内部环境情况,运用“SWOT”分析模型分析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整体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总结了公司实施多元化发展以来取得的成效,以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波士顿矩阵对公司五大板块产业进行分析和定位,指出各板块未来发展方向和措施,包括建议优先发展的核心业务,提高经营的一般业务,建议退出业务,建议重新定位业务以及新发展业务。并且通过企业文化、管理体制、人力资源以及党风建设四个方面提出相应保障措施。通过对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多元化战略优化研究,为今后同行业其他以机车检修为主业的公司实施多元化战略起到一定借鉴意义,弥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靳行[3](2019)在《内燃机车振动噪声源辨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以国内某型号内燃机车司机室降噪工程技术难题为出发点,紧紧围绕振动噪声的源辨识这一科学问题展开研究。为了实现闭环的系统工程分析与高性能数字化综合分析,一个完善信号处理技术与有限元模型是其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环节。为此笔者经过六年的努力,开发了一套基于VMD的源辨识信号处理软件,对所研究内燃机车建立了结构、声腔和声振耦合有限元模型。研究过程中,解决了VMD参数选择问题、真实BIMF分量筛选问题、时频分辨率发散问题以及盲源分析中的欠定盲源分离问题。对所研究车辆的型式试验中振动噪声数据,应用VMD方法对车辆结构模态、子系统振动特性、部件振动特性、动力室噪声特性以及司机室噪声源辨识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对科学问题深入研究,最终攻克某型号内燃机车司机室降噪技术难题。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VMD参数设置的问题,研究了罚参数α与层数参量K对信号分解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层数参量K合适的情况下,罚参量α是一个与信号能量相关的值,为了获得VMD最优分解结果,本文提出一种对罚参量α选择的新方法,并给出了公式。当罚参量α确定时,随着层数参量K的变化会导致伪分量,研究表明伪分量的拟合频率会随着层数参量K的变化而变化,但真实分量则与层数参量K的变换无关,因此提出一种基于BIMF特性的VMD参数选择方法,该方法通过观察层数参量K对BIMF分量信号拟合频率与拟合阻尼变化,根据稳态结果选择信号的真分量并剔除伪分量。2.研究了基于VMD稳态参数下的线性与非稳态模态分析方法,通过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识别线性模态试验中的模态参数,还可以有效识别非稳态模态试验中的时频特性。3.为了合理分析试验结果,完善了测试车辆结构模态有限元分析、司机室声腔模态有限元分析及声振耦合模态有限元分析,为噪声源辨识与控制建立理论基础。4.详细分析了内燃机车振动源、受迫振动及噪声的时频特性。验证本文提出的VMD稳态参数时频分析法较传统的CWT时频分析法和HHT法具有更好的分辨率,可以更有效的揭示工程应用中噪声与振动信号的时频特性。5.针对盲信号分离中测试信号不足的欠定问题,以及VMD参数选择无法实现自适应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由数据驱动的VMD参数选择方法QVMD,并在QVMD的基础上,提出采用Fast ICA法和PCA的欠定去噪源分离新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处理平稳与非平稳信号,而且可以通过较少的观测信号实现对较多源信号的溯源分离处理。研究表明,所分析的内燃机车主要噪声源为动力室混响、辅助齿轮箱振动、柴油机振动和车外空气路径噪声。6.结合本文分析方法的结论与有限元仿真,对内燃机车进行了降噪控制设计,通过现场试验研究证明了,识别的噪声源特征准确,实现司机室噪声控制,司机室降噪量达到8.3d BA。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主机厂某内燃机车司机室噪声偏大的工程问题。

朱圆韬[4](2017)在《AT中国公司全球采购策略改进研究》文中提出过去的10多年,中国一直是AT公司全球采购的首选目的国。然而,近年来相对周边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逐渐削弱了中国在AT公司采购战略重心中的地位。本文在此背景下,立足AT中国公司,研究采购策略的改进,对于增强从中国采购的国际竞争力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AT公司的产品、市场、组织等基本情况,分析了AT中国公司的采购战略,提出了全球采购面临的三个问题:拉不来订单,拉来订单不能有效的执行,无法持续保持国际采购竞争力。接着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上述问题:在供应商平台管理中,讨论了供应商开发周期长、无法进入项目招标、面临技术壁垒、有竞争力但是没订单;在采购项目管理中,分析了技术交流不到位、设计冻结及项目节点推进不顺畅;在采购的可持续性发展管理中,论述了供应商成本控制不力、人力资源管理落后、产品定位不准确等问题。再次,本文分析了采购战略转型,提出了采购策略改进建议及实施方案,阐明了以上改善策略有助于AT中国公司提高国际采购竞争力。最后,本文回顾了AT中国采购策略,结合当下经济形势对于中国采购竞争力的挑战,进一步说明了采购策略改进管理的重要性。

翟小云[5](2017)在《中国中车“走出去”区位选择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对于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来说,国内市场由于趋于饱和,国外市场竞争激烈,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成为必然的趋势。我国政府推行的“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战略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也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持。可以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走出去”既响应了国家的号召,也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是,在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项目都是成功的,不同的国家投资环境不同,对我国铁路轨道装备制造企业进入的影响也不同。面对不同国家的投资环境,做出正确的区位选择成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走出去”必要的前提条件。由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集团合并而成的中国中车集团,目前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所以,本文以中国中车为例,通过对中国中车“走出去”过程中的区位进行实证研究,为中国中车以及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走出去”提出一些建议。本文首先介绍了企业国际化经营区位选择的国内外相关研究,为下文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对与中国中车“走出去”的区位有关的影响因素,从投资国以及东道国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再次对中国中车“走出去”的区位现状分析,并分别从主营业务层次以及主要项目层次对中车“走出去”的主要国家进行了选取,为实证部分做铺垫;然后将目标国家经济因素、政治和法律因素、距离因素、两国关系、自然因素五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细分成十个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中国中车“走出去”区位选择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对公因子的得分进行聚类分析;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为中国中车“走出去”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政策建议,给我国轨道交通制造行业“走出去”区位选择以启示。

耿李健[6](2016)在《泰国铁路发展研究(1945-2015)-战后泰国铁路发展的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45年之前,泰国铁路经历了长达56年的发展,在铁路硬件发展和铁路软件发展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对泰国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和社会层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战后泰国铁路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泰国铁路发展经历70年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分别是:重建恢复时期(1945—1960年)、发展转折时期(1961—1981年)、发展缓慢时期(1982—1996年)和发展复兴时期(1997—2015年)。本文先以中时段角度归纳总结战后泰国铁路的每个发展阶段的发展背景、政策特点、发展过程以及发展成效,构建出战后泰国铁路的发展脉络。后以长时段角度对战后泰国铁路发展过程中的四组指标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分析结果显示20世纪90年代末之前战后泰国铁路发展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获得巨大的发展成就。之后,泰国铁路发展发生转折,各项发展指标开始下降,证明战后泰国铁路发展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不仅进入发展复兴时期,也进入了一个充满挑战的发展阶段。战后泰国铁路发展过程中,国家发展需求和国外合作影响是战后泰国铁路发展的内外动力。国家发展需求具有主导性和连续性特征,国外合作影响则具有重要性和不确定性特征。战后泰国铁路发展的内外动力在各自不同特征的影响下,决定国家发展需求是战后泰国铁路发展的充要条件,国际合作影响是战后泰国铁路发展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从这个角度上说,泰国战后铁路发展动力是呈现内部动力推动为主,外部动力为辅的发展特征。

杜剑[7](2014)在《中外轨道客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由于石油价格日益上涨以及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轨道交通因其节能环保、节约土地资源和快速、准时等诸多优势而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在中国,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轨道交通的需求日益增加。世界各国轨道交通的发展,扩大了对轨道客车产业的市场需求,也加剧了轨道客车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目前,发达国家轨道客车市场已经基本饱和,所以德国、日本、法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轨道客车制造企业正在积极地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轨道交通市场之一,正成为发达国家轨道客车制造企业竞相争夺的对象。此外,随着中国轨道客车产品出口和对外投资的日益增加,中国轨道客车产业还面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因此,研究中国轨道客车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势在必行。本文以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分析全球轨道客车产业的发展和竞争态势,并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价中国、加拿大、法国、德国和日本五个主要国家轨道客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中国轨道客车产业在基本生产要素、需求规模及政府因素方面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强,而高等生产要素、相关产业因素及市场竞争与企业战略方面的国际竞争力较弱。根据该结论,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了中国提升轨道客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具体包括改革轨道客车产业的管理体制、调整轨道客车产业的相关政策和提升主要轨道客车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全文共分为如下五章:第一章,介绍了选题的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评述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起源、进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今后的发展方向,阐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第二章,定义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梳理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基本理论,包括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新理论,评介了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常用方法,包括进出口数据评价方法、利润评价方法与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第三章,着重分析了全球轨道客车产业的发展与竞争态势,具体包括全球轨道客车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特征、中国轨道客车产业的发展与竞争态势及加拿大、法国、德国和日本等主要国家轨道客车产业的发展及竞争态势。第四章,对中国、加拿大、法国、德国和日本五个典型国家轨道客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首先,建立评价轨道客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包括建立评价轨道客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指标的选取及其说明;然后,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与主成分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五个典型国家轨道客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得到各国各类指标的评价值及总体评价值;最后,对各国之间轨道客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找到中国轨道客车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章,提出了中国提升轨道客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包括中国轨道客车产业的市场化改革、轨道客车产业相关政策的调整和主要轨道客车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邹稳根[8](2008)在《国外机车制造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概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国际知名企业为代表,简要介绍了国外铁道机车制造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廖茂[9](2008)在《资阳机车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资阳机车有限公司是中国目前年产量最大的机车制造企业,曾为中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中国加入WTO,机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威胁与挑战。同时,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迫切需要铁路扩充运输能力,加大机车的购买数量,而机车市场需求的增加,必将为机车制造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面对机遇与挑战,企业如何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资源条件,选择适当的发展战略,在未来国内外机车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是资阳机车公司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本文将公司的发展战略作为研究课题,试图通过对公司发展战略的研究,帮助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合理制定公司未来十年的发展战略,规避风险,确保公司持续快速发展。本文以战略管理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运用发展战略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方面的知识,对资阳机车公司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充分掌握了公司面临的机会与威胁,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路内市场机车产品的成本领先战略和路外市场机车产品的差异化战略,并分别提出了战略的实施管理措施,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后公司的发展方向。

方远明[10](2008)在《国际机车车辆制造业:竞争环境与对策》文中指出铁路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命脉,深刻影响着所在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土安全、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和地缘政治的深入发展,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问题凸现铁路产业的比较优势。

二、印度铁路内燃机车出口挑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印度铁路内燃机车出口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境)外研究现状
        1.2.2 国(境)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目标、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思想渊源与指导思想
    2.1 近代中国铁路倡导者的铁路建设思想
        2.1.1 盛宣怀的铁路建设思想
        2.1.2 詹天佑的铁路建设思想
        2.1.3 梁士诒的铁路建设思想
        2.1.4 孙中山的铁路建设思想
        2.1.5 张嘉璈的铁路建设思想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铁路观
        2.2.1 马克思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2.2.2 恩格斯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2.2.3 列宁、斯大林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2.3 中国共产党人的铁路建设思想
        2.3.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2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3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4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5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论述
第3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探析
    3.1 基本概念界定
        3.1.1 文化
        3.1.2 铁路文化
        3.1.3 新中国铁路文化
        3.1.4 文化自信
    3.2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结构、特征与功能
        3.2.1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结构
        3.2.2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特征
        3.2.3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功能
    3.3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异同比较
        3.3.1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共同点
        3.3.2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不同点
    3.4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历程彰显文化自信
        3.4.1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内涵
        3.4.2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
第4章 反映文化自信物质成果的新中国铁路物质文化建设
    4.1 新中国铁路建筑文化建设
        4.1.1 有着鲜明时代印记的车站文化建设
        4.1.2 展现深刻时代价值的铁道文化建设
    4.2 新中国铁路收藏文化建设
        4.2.1 有着卓越历史贡献的铁路机车
        4.2.2 有着特殊历史回忆的铁路车票
        4.2.3 有着重要历史价值的铁路纪念章(碑)
第5章 彰显文化自信价值内核的新中国铁路精神文化建设
    5.1 新中国铁路精神生产
        5.1.1 革命斗争精神的传承
        5.1.2 铁路建设精神的彰显
    5.2 新中国铁路文艺创作
        5.2.1 难以消解的文化矛盾心理
        5.2.2 浓郁的红色文化气息
        5.2.3 多样性的铁路文艺表达
    5.3 新中国铁路思想政治工作
        5.3.1 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5.3.2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爱国精神
        5.3.3 加强思想政治宣传,增强思想性和政治性
        5.3.4 加强路风教育,展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
第6章 体现文化自信制度保障的新中国铁路制度文化建设
    6.1 新中国铁路法规制度建设
        6.1.1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铁路法制建设
        6.1.2 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以前的铁路法制建设
        6.1.3 新时代的铁路法制建设
    6.2 新中国铁路体制建设和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6.2.1 新中国铁路体制建设
        6.2.2 新中国铁路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第7章 塑造文化自信良好形象的新中国铁路行为文化建设
    7.1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
        7.1.1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理念
        7.1.2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实践
    7.2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
        7.2.1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理念
        7.2.2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实践
    7.3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
        7.3.1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的意义
        7.3.2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的实践
第8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及新时代建设路径探析
    8.1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
        8.1.1 国家建设的动脉
        8.1.2 时代精神的表征
        8.1.3 释放人情的场域
        8.1.4 国际舞台的名片
        8.1.5 中国故事的素材
    8.2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路径
        8.2.1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
        8.2.2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几点举措
    8.3 创造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新辉煌以增强文化自信
        8.3.1 注入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底气
        8.3.2 “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中国铁路文化的国际传播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博览轨迹”——铁路文化的实地考察
附录2:近代中国铁路车站文化略谈
附录3:改革开放以来部分铁路文学杂志创刊表
附录4:新中国铁路安全主要法规名录表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2)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多元化战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战略管理概述
    2.2 多元化战略理论
        2.2.1 多元化战略理论综述
        2.2.2 多元化战略的类型
        2.2.3 多元化战略的动因
3 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发展现状
    3.1 公司发展概况
    3.2 业务经营现状
    3.3 公司多元化发展尝试过程
    3.4 发展存在的问题
4 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多元化战略环境分析
    4.1 企业宏观PEST分析
        4.1.1 政治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社会环境影响
        4.1.4 技术环境影响
    4.2 行业环境分析
        4.2.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4.2.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4.2.3 现有竞争者分析
        4.2.4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4.2.5 潜在进入者分析
    4.3 内部环境分析
        4.3.1 企业的资源条件分析
        4.3.2 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4.3.3 企业文化现状分析
        4.3.4 企业内部环境评价
    4.4 中车兰州机车公司SWOT分析
        4.4.1 优势分析(S)
        4.4.2 劣势分析(W)
        4.4.3 机遇分析(O)
        4.4.4 威胁分析(T)
        4.4.5 SWOT矩阵分析
    4.5 波士顿矩阵分析产业发展方向
5 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多元化战略优化方案
    5.1 公司多元化发展中建议优先发展的核心业务
    5.2 公司多元化发展中建议提高经营水平的一般业务
    5.3 公司多元化发展中建议退出业务
    5.4 公司多元化发展中建议重新定位业务
    5.5 公司多元化发展中建议新发展业务
6 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多元化战略优化方案保障措施
    6.1 企业文化保障
        6.1.1 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6.1.2 加大新闻宣传工作力度
        6.1.3 深入开展形式任务教育
        6.1.4 公司工会开展暖心活动
    6.2 管理体制保障
        6.2.1 加强内部管理,深入推进提质增效
        6.2.2 紧抓质量管理,增强品牌满意度
        6.2.3 实施创新变革,提升核心竞争力
        6.2.4 加强市场开拓,确保可持续发展
    6.3 人力资源保障
    6.4 党风建设保障
        6.4.1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6.4.2 营造风清气正氛围
        6.4.3 党建经营深度融合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内燃机车振动噪声源辨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内燃机车噪声源概况
        1.2.1 柴油发动机噪声
        1.2.2 冷却风扇噪音
        1.2.3 结构振动噪音
        1.2.4 电机噪音
        1.2.5 轮轨噪声
        1.2.6 空压机噪声
    1.3 时频分析方法概述
        1.3.1 短时傅里叶变换
        1.3.2 连续小波变换
        1.3.3 魏格纳-维尔分布
        1.3.4 希尔伯特-黄变换
        1.3.5 Teager能量算子
        1.3.6 盲源分离方法
        1.3.7 变微分模态分析
    1.4 内燃机车振动噪声信号分析面临的问题
        1.4.1 时频分辨率对比
        1.4.2 VMD参数的选择
        1.4.3 内燃机车型式车辆中的时变噪声的识别
    1.5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VMD的瞬时频率识别方法
    2.1 变分模态分解基础
        2.1.1 维纳滤波器
        2.1.2 希尔伯特变换和信号分析
        2.1.3 变分模态分解原理
    2.2 变分模态分解中罚参量的影响
    2.3 变分模态分解层数参量对稳态的影响
    2.4 基于结构系统参数的VMD参数选择法
    2.5 瞬时频率及其计算方法比较
        2.5.1 希尔伯特谱
        2.5.2 Teager能量算子法
        2.5.3 基于VMD参数的时频谱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参数化时频分析方法研究
    3.1 时不变参数的理论线性模态分析
    3.2 时变参数的理论非线性模态分析
    3.3 数值模型建立与传统分析法
    3.4 线性结构系统识别
    3.5 非线性结构系统识别
    3.6 VMD非线性系统结构瞬时频率的鲁棒性
    3.7 内燃机车模态有限元分析
        3.7.1 车体结构模态有限元分析
        3.7.2 司机室内声腔模态有限元分析
    3.8 声振耦合分析
        3.8.1 声振耦合理论及应用
        3.8.2 声振耦合分析中的系统非线性问题
    3.9 基于VMD稳态的线性模态参数识别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VMD时频分析的振动噪声源辨识
    4.1 内燃机车振动源时频分析
        4.1.1 辅助变速箱振动信号分析
        4.1.2 柴油机振动信号分析
        4.1.3 变速箱振动信号分析
    4.2 内燃机车受迫振动时频分析
        4.2.1 座椅振动信号分析
        4.2.2 司机室端墙振动分析
    4.3 内燃机车噪声时频分析
        4.3.1 排气噪声分析
        4.3.2 司机室耳旁噪声分析
        4.3.3 变速工况下的司机室时频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VMD的盲信号分离方法与噪声控制方案
    5.1 主成分分析
    5.2 快速独立分量分析
    5.3 二阶统计量盲辨识
    5.4 二次估计型可变微分模态和主成分分析的欠定去噪源分离
    5.5 基于BIMF分量相关矩阵的PCA的源数估计
    5.6 仿真信号分析
    5.7 适应性与可靠性
    5.8 内燃机车司机室噪声源识别研究
    5.9 噪声传播途径控制
        5.9.1 辅助变速箱噪声控制
        5.9.2 动力室混响场噪声控制
    5.10 司机室噪声控制
    5.11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司机室声腔模态分析结果比较
附录2 振动测点位置说明与不同工况下有效值与平均值统计结果
附录3 不同工况下测点A计权声压级(dBA)
附录4 术语说明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4)AT中国公司全球采购策略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需求和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框架
第2章 AT中国公司的全球采购现状及及存在问题
    2.1 AT中国公司的全球采购现状
        2.1.1 AT中国公司全球采购的背景
    2.2 AT中国公司采购的上下游市场
        2.2.1 下游内部客户分析
        2.2.2 上游外部供应商市场分析
    2.3 AT中国公司全球采购存在的问题
        2.3.1 内部挑战
        2.3.2 外部挑战
        2.3.3 环境挑战
第3章 AT中国公司经营分析
    3.1 AT公司的背景
    3.2 AT公司的产品
    3.3 AT公司的战略及组织
        3.3.1 AT公司的战略
        3.3.2 AT公司的组织
    3.4 AT公司的市场
        3.4.1 全球市场
        3.4.2 中国市场
    3.5 AT公司的国内外竞争情况
    3.6 AT中国公司的经营分析
        3.6.1 AT中国公司的历史
        3.6.2 AT中国公司的主要职责与功能
        3.6.3 AT中国公司的组织简介
        3.6.4 AT中国公司的采购战略
        3.6.5 AT中国公司的采购竞争分析
第4章 AT中国公司的供应商平台管理
    4.1 AT中国公司的供应商平台管理的介绍
        4.1.1 AT中国公司供应商平台的概念
        4.1.2 AT中国公司供应商平台管理的流程
        4.1.3 AT中国公司平台供应商表现的评估
        4.1.4 AT供应商供应商采购的管理流程
    4.2 AT中国公司供应商平台管理
        4.2.1 AT中国公司的平台供应商数量
        4.2.2 AT中国供应商的门类分布
        4.2.3 AT中国的供应商平台管理表现
    4.3 影响AT中国公司供应商平台管理的因素
        4.3.1 AT中国开发新供应商的周期长
        4.3.2 中国供应商和AT公司的战略匹配不协调
        4.3.3 中国供应商无法系统进入项目招标
        4.3.4 中国供应商面临的技术壁垒
        4.3.5 中国供应商有竞争力但是没有订单
第5章 AT中国公司的供应商采购项目管理
    5.1 AT中国公司供应商采购项目管理介绍
        5.1.1 项目管理概述
        5.1.2 AT中国公司的采购项目管理目标
        5.1.3 AT中国公司的采购项目管理流程
        5.1.4 AT公司的项目采购职责划分
    5.2 AT中国公司项目管理和采购竞争力的关系
        5.2.1 首检及时合格率
        5.2.2 每月质量事故率
        5.2.3 每月及时交货率
    5.3 影响AT中国公司项目管理的因素
        5.3.1 项目前期技术等的交流
        5.3.2 设计冻结的节点推动
        5.3.3 项目各节点的推进
第6章 AT中国公司采购的可持续性发展管理
    6.1 AT中国公司采购的可持续发展
        6.1.1 AT中国公司采购可持续发展管理的概念
        6.1.2 AT中国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6.1.3 中国供应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6.2 AT中国公司采购可持续性发展管理和采购竞争力的关系
        6.2.1 降成本率的逐年递减
        6.2.2 供应商数量发展的瓶颈
        6.2.3 采购额与项目数量的发展不均衡
    6.3 影响AT中国公司采购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因素
        6.3.1 供应商的成本控制因素
        6.3.2 供应商人力资源的管理因素
        6.3.3 AT中国供应商的产品定位因素
        6.3.4 与供应商战略的相互匹配因素
第7章 AT中国公司全球采购策略的改进和实施
    7.1 供应商平台管理的改进
        7.1.1 AT中国开发新供应商周期长的应对
        7.1.2 中国供应商和AT公司的战略匹配不协调的应对
        7.1.3 中国供应商无法系统进入项目招标的应对
        7.1.4 中国供应商面临技术壁垒的应对
        7.1.5 中国供应商有竞争力但是没有订单的应对
    7.2 供应商采购项目管理的改进
        7.2.1 项目前期技术等交流的应对
        7.2.2 设计冻结节点推动的应对
        7.2.3 项目各节点的推进的应对
    7.3 采购的可持续性发展管理的改进
        7.3.1 供应商成本的控制推进
        7.3.2 供应商的人力资源管理
        7.3.3 AT中国供应商的产品定位
    7.4 AT中国采购策略改进的实施方案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本文的不足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中国中车“走出去”区位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关于企业国际化经营区位选择理论的国内外研究
        1.2.3 关于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
        1.2.4 关于中国中车“走出去”的研究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与不足
        1.4.1 论文创新
        1.4.2 论文不足
第2章 中国中车“走出去”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2.1 投资国影响因素分析
        2.1.1 国家层面
        2.1.2 企业层面
    2.2 东道国影响因素分析
        2.2.1 东道国投资环境对制造业传统影响因素分析
        2.2.2 东道国投资环境对铁路轨道交通制造业特有影响因素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中车“走出去”区位选择现状
    3.1 国际市场概况
    3.2 中国中车“走出去”区位分布现状分析
        3.2.1 中国中车以贸易方式“走出去”的区位分布
        3.2.2 中国中车以其他方式“走出去”的区位分布
    3.3 中国中车“走出去”重点区位分部现状
        3.3.1 主营业务层次
        3.3.2 主要项目层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中车“走出去”区位选择实证研究
    4.1 模型构建
    4.2 指标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4.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4.2.2 东道国的选取
        4.2.3 数据的来源与说明
    4.3 实证分析
        4.3.1 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4.3.2 因子得分的聚类分析
    4.4 实证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政策建议与启示
    5.1 对中国中车“走出去”区位选择的建议
        5.1.1 采取风险规避或防御措施
        5.1.2 制定合作战略
        5.1.3 重视经营管理本土化
        5.1.4 制定长短期区位选择策略
    5.2 对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走出去”的启示
        5.2.1 加大研发投入,确保产品质量
        5.2.2 充分利用政府区位导向政策
        5.2.3 加强风险管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目标国家或地区各项指标数据

(6)泰国铁路发展研究(1945-2015)-战后泰国铁路发展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第一章 1945年之前的泰国铁路发展
    第一节 泰国铁路建设的源起
    第二节 1945年之前泰国铁路发展
        一、1945年前泰国铁路的发展
        二、泰国铁路硬件的发展成效
        三、泰国铁路的软件发展成效
    第三节 1945年之前泰国铁路发展的作用
第二章 1945—2015年泰国铁路发展历程
    第一节 泰国铁路战后恢复重建时期(1945—1960年)
        一、战后初期泰国政治经济形势和铁路状况
        二、1945—1960年的泰国铁路政策
        三、1945—1960年泰国铁路的发展
        四、1945—1960年泰国铁路的发展成效与制约因素
    第二节 泰国铁路发展转折时期(1961—1981年)
        一、泰国铁路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二、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下铁路发展政策
        三、1961—1981年泰国铁路的发展
        四、1961—1981年泰国铁路的发展成效与问题
    第三节 泰国铁路缓慢发展时期(1982—1996年)
        一、泰国铁路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二、第五至第七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下铁路发展政策
        三、1982—1996年泰国铁路的发展
        四、1982—1996年泰国铁路发展成效与问题
    第四节 泰国铁路复兴时期(1997—2015年)
        一、泰国铁路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二、第八至第十一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下铁路发展政策
        三、1997—2015年泰国铁路的发展
        四、1997—2015年泰国铁路发展的成效与问题
第三章 战后泰国铁路发展分析
    第一节 战后泰国铁路发展的计量分析
        一、泰国铁路总公里数分析
        二、泰国机车和客货车辆数量分析
        三、泰国铁路周转量分析
        四、泰国铁路运行收支情况分析
        五、小结
    第二节 战后泰国铁路发展动力的探索
        一、战后泰国铁路内部发展动力的探索
        二、战后泰国铁路发展外部动力的探索
        三、国家发展需求和国外合作影响之间的关系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7)中外轨道客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
        一、现实背景
        二、理论背景
    第二节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起源与进展
        二、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现状
        三、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框架
        一、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三、主要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概念
        一、竞争、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产业国际竞争力
    第二节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基本理论
        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二、国际贸易新理论
    第三节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一、进出口数据评价方法
        二、利润评价方法
        三、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第三章 全球轨道客车产业的发展与竞争态势
    第一节 全球轨道客车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特征
        一、全球轨道客车产业的发展历程
        二、全球轨道客车产业的现状特征
    第二节 中国轨道客车产业的发展与竞争态势
        一、中国轨道客车产业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轨道客车产业的现状特征
        三、中国轨道客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其它主要国家轨道客车产业的发展及竞争态势
        一、加拿大轨道客车产业的发展与竞争态势
        二、法国轨道客车产业的发展与竞争态势
        三、德国轨道客车产业的发展与竞争态势
        四、日本轨道客车产业的发展与竞争态势
第四章 中外轨道客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
    第一节 轨道客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二、指标的选取和指标说明
    第二节 中外轨道客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定量评价
        一、中外轨道客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二、中外轨道客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三、中外轨道客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各因素的综合评价
        四、中外轨道客车产业总体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第三节 中外轨道客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一、中外轨道客车产业生产要素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二、中外轨道客车产业需求因素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三、中外轨道客车产业相关产业因素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四、中外轨道客车产业市场结构与企业策略因素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五、中外轨道客车产业政府因素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第五章 中国提升轨道客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第一节 中国轨道客车产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一、中国轨道客车产业现行管理体制评价
        二、中国轨道客车产业的市场化改革
    第二节 中国轨道客车产业相关政策的调整
        一、中国现行产业政策及其对轨道客车产业发展的影响
        二、中国轨道客车产业相关政策的调整方向
    第三节 中国主要轨道客车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一、以自主创新为核心,提升整体技术水平
        二、以人力资源战略为重点,推进产业技术管理水平升级
        三、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拓宽多元化经营领域
        四、拓宽研发资金来源渠道,提高研发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全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企业的国际影响力
        六、全面提升产业组织能力,积极争取BT项目
        七、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和壮大生产性服务业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9)资阳机车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资阳机车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1.1.2 选题背景
        1.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本文研究的思路和结构
第2章 外部环境分析
    2.1 资阳机车公司宏观环境分析
        2.1.1 政策环境
        2.1.2 经济环境
        2.1.3 社会文化环境
        2.1.4 技术环境
    2.2 行业环境分析
        2.2.1 我国机车车辆行业总体分析
        2.2.2 机车行业竞争分析
第3章 国际机车车辆环境分析
    3.1 国外机车制造行业现状
        3.1.1 国外机车制造行业简介
        3.1.2 国际机车车辆制造行业经营状况
    3.2 世界机车车辆行业的技术走向
    3.3 世界机车车辆工业发展提出的挑战
第4章 内部环境分析
    4.1 技术状况分析
        4.1.1 自身技术开发能力
        4.1.2 技术引进
    4.2 生产能力分析
        4.2.1 公司设备状况
        4.2.2 公司生产规模
    4.3 人力资源状况分析
        4.3.1 总体人员结构
        4.3.2 知识结构
        4.3.3 技术职称及技术等级结构
    4.4 财务状况分析
        4.4.1 公司销售收入
        4.4.2 公司资金来源
    4.5 营销状况分析
        4.5.1 营销网络体系
        4.5.2 营销人员队伍建设
        4.5.2 售后服务
        4.5.3 培训中心
第5章 发展战略制定
    5.1 资阳机车公司的成功关键因素分析
    5.2 竞争态势矩阵
    5.3 SWOT分析
        5.3.1 面临的机会与威胁
        5.3.2 内部的优势与劣势
        5.3.3 SWOT分析
    5.4 发展战略制定
        5.4.1 确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5.4.2 发展战略目标及规划
        5.4.3 发展战略选择
        5.4.4 发展战略评价
第6章 发展战略实施与管理
    6.1 立足于路内市场的成本领先战略的实施与管理
        6.1.1 目标建立
        6.1.2 成本领先战略的实施
        6.1.3 成本领先战略的管理
    6.2 路外市场的差异化战略的实施与管理
        6.2.1 目标建立
        6.2.2 差异化战略的实施
        6.2.3 差异化战略的管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国际机车车辆制造业:竞争环境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际机车车辆市场环境分析
    (一) 国际机车车辆市场的需求分析
        1. 国际机车车辆市场市值分析
        2. 国际机车车辆市场增幅预测
        3. 国际机车车辆产品结构分析
    (二) 国际机车车辆制造业的经营现状
        1. 国际机车车辆市场的供求关系
        2. 国际机车车辆市场的主要供货商
    (三) 国际机车车辆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1. 重组兼并和战略联盟加快
        2. 产业链配置的日益全球化
        3. 技术“归核化”趋势显着
        4. 配件销售和售后服务比重增加
二、中国机车车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
    (一) 外部环境
    (二) 产业政策
    (三) 内部环境
    (四) 产品结构
    (五) 技术水平
    (六) 人力资源
    (七) 国际化经营能力
三、提升机车车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一) 明确目标市场
    (二) 转变经营模式
    (三) 自主技术创新

四、印度铁路内燃机车出口挑战(论文参考文献)

  • [1]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D]. 邱铁鑫.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6)
  • [2]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多元化战略优化研究[D]. 余泽庆.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2)
  • [3]内燃机车振动噪声源辨识研究[D]. 靳行.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6)
  • [4]AT中国公司全球采购策略改进研究[D]. 朱圆韬.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6)
  • [5]中国中车“走出去”区位选择研究[D]. 翟小云. 湖南大学, 2017(10)
  • [6]泰国铁路发展研究(1945-2015)-战后泰国铁路发展的探索[D]. 耿李健. 云南师范大学, 2016(02)
  • [7]中外轨道客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D]. 杜剑. 东北师范大学, 2014(12)
  • [8]国外机车制造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概述[J]. 邹稳根. 国外机车车辆工艺, 2008(02)
  • [9]资阳机车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廖茂. 西南交通大学, 2008(01)
  • [10]国际机车车辆制造业:竞争环境与对策[J]. 方远明. 国际经济合作, 2008(01)

标签:;  ;  ;  ;  ;  

印度铁路内燃机车出口挑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