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or系统治疗腰椎峡部裂隙性滑脱症的应用

Tenor系统治疗腰椎峡部裂隙性滑脱症的应用

一、Appliance of Tenor system in treatment of fissural olisthe of isthmus of lumbar vertebra(论文文献综述)

曹源,宋冬冬,崔兆国,于晶[1](2021)在《腰椎峡部裂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的应用及准确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腰椎峡部裂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的应用及准确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腰椎峡部裂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X线片扫描,研究组进行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检查。两组均经手术治疗且确诊,比较两组诊断情况、腰椎弓峡部骨质不连检出情况以及不同病变显示情况。结果:研究组误诊率与漏诊率均低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存在44处腰椎弓峡部骨质不连。研究组腰椎弓峡部骨质不连检出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79.5%(P<0.05);研究组骨质增生硬化、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和软组织肿胀显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应用于腰椎峡部裂临床诊断中,不仅能够减少漏诊、误诊率,提高其临床诊断准确率,同时还能够有效清晰地显示机体内存在的腰椎弓峡部骨质不连、不同病变情况,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科学性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孙龙飞[2](2020)在《补阳还五汤配合MIS-TLIF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配合MIS-TLIF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提高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提供一个新方法。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的腰椎滑脱症(气虚血瘀证)患者且符合MIS-TLIF手术指针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治疗组予以MIS-TLIF手术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以MIS-TLIF手术治疗。以VAS评分、ODI评分和中医症候积分评价作为临床疗效指标,滑脱复位率、复位丢失率和椎体融合率为骨性融合程度观测指标。以手术前、手术后、手术后1周、手术后3月为观察时间点,通过对患者自身治疗前后各种情况的比较及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对比进行研究。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前的一般情况、VAS评分、ODI评分、中医症候积分评价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三个观察点的VAS评分、ODI评分、中医症候积分评价均优于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ODI评分、中医症候积分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观察点的滑脱复位率、复位丢失率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患者的椎间融合均成功。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MIS-TLIF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和工作能力,且临床安全有效。

韦玮,李剑,黄林海,兰敏东,卢显威,黄绍东[3](2019)在《选择性后路植骨融合联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选择性后路植骨融合联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选择性后路减压植骨融合(PLF)联合钉棒内固定治疗,30例后外侧植骨融合(PLIF)者为对照组,33例Cage椎间器椎间植骨融合者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完成2~4年随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年和末次随访时评价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和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复查影像学,统计植骨融合率、滑脱率、滑脱节段前凸角和相对椎间隙高度。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JOA评分和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和ODI均有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研究组OD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滑脱率、节段前凸角度、相对椎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滑脱率均有降低,节段前凸角度和相对椎间隙高度均有所升高,至末次随访时,研究组的滑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节段前凸角度和相对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性后路植骨融合联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手术创伤较大,但PLIF在维持脊柱长期稳定性方面可能具有优势,利于患者功能恢复。

刘汉卿,张健,郭新友[4](2019)在《腰椎退变性与峡部裂性滑脱的CT诊断价值》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腰椎退变性与峡部裂性滑脱的CT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100例,临床确诊腰椎退变性患者50例和峡部裂性滑脱患者50例,均接受CT诊断。对比两组的CT诊断结果。结果:峡部裂性组患者的腰椎滑脱程度比退变性组患者更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变性组患者的椎间关节病变、椎间盘病变比例均大于峡部裂性组患者(P<0.05);退变性组患者无峡部缺损情况,峡部裂性组患者存在单侧峡部裂、双侧峡部裂、不完全峡部裂3种情况。结论:CT能够显示腰椎退变性与峡部裂性滑脱患者的腰椎滑脱程度、椎间关节及椎间盘病变情况,可对腰椎滑脱患者的具体类型进行准确诊断,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并采取对症治疗。

陈珂[5](2019)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早期行钉钩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椎弓峡部裂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和比较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腰椎椎弓峡部裂早期行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手术与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对腰椎椎弓峡部裂的发生、发展、诊疗,手术治疗特点以及影响峡部骨性愈合的因素进行讨论。方法:将自2016年至2019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腰椎椎弓峡部裂患者依据纳入标准选取合适病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手术组20例,行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手术治疗,保守组20例,给予休息、口服抗炎止痛药物、支具外固定治疗。定期门诊复查,观察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月、治疗后3月、治疗后12月患者疼痛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峡部愈合情况以及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骨盆入射角(PI)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手术组与保守组的VAS评分和OD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和3月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月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Brown植骨融合评价标准评价峡部融合情况,治疗后3月保守组融合2例,融合率为10%,手术组融合13例,融合率为65%,治疗后12月,保守组融合4例,融合率为20%,手术组融合18例,融合率为90%。3.手术组治疗后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和骨盆入射角(PI)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治疗后3月,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和骨盆入射角(PI)与治疗前、治疗后1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月骨盆倾斜角(PT)和骶骨倾斜角(SS)与治疗前、治疗后1月、治疗后3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腰椎椎弓峡部裂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症状改善明显,长期疗效手术治疗优于保守治疗;2、腰椎椎弓峡部裂保守治疗峡部愈合率低,在脊柱生物力学作用下,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可发生改变,复发腰痛及椎体滑脱的可能性增加;3、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早期行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手术治疗青少年椎弓峡部裂,疗效显着,可早日实现峡部骨性融合,重建脊椎的完整与稳定,预防腰椎滑脱的发生。

梁龙,冯敏山,朱立国,于杰,魏戌,尹逊路[6](2019)在《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NASS循证医学指南解读》文中研究说明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是临床上导致下腰痛的常见疾病,为提供最佳、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案,2014年北美脊柱协会(NASS)制定了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以下称为指南)。指南通过对文献的系统评价,进行循证医学证据分析,确定不同推荐强度,主要从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的常见问题来进行讨论,确定临床诊治方案。本文对指南进行简要解读,并结合我国的临床实际进行论述,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徐碧钰,彭小婉[7](2018)在《腰椎滑脱的X线诊断》文中认为目的进一步提高对腰椎滑脱应用X线进行诊断的认识。方法对120例患者的腰椎滑脱X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病变主要累及腰L3L5椎体,以向前的移位最为多见,有96例(80%),向后移位的有24例(20%),滑脱程度:Ⅰ度有108例(90%),Ⅱ度9例(7.5%),Ⅲ度3例(2.5%)。结论 X线片对评价腰椎滑脱非常重要,并且该诊断方法对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乔林,殷杰,徐军鹏,陈波,张欢,周玉萍,王哲[8](2017)在《重度腰椎峡部裂性滑脱手术治疗前后影像学变化:96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重度腰椎峡部裂性滑脱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影像学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重度腰椎峡部裂性滑脱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CT、MRI检查,且1周内择期分别行腰椎后路减压术(Y1组)、椎弓根内固定术(Y2组)、椎体间融合术(Y3组),各32例。分析其手术前后影像学特征,比较三组治疗有效率,应用简化Mc Gill疼痛量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评分比较其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同时比较所有患者手术前后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脊柱-骨盆角(SSA)、C7铅垂线与S1后上角的垂直距离(SVA)及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骨盆入射角(PI),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重度腰椎峡部裂性滑脱患者X线、CT及MRI均有特征性表现,腰椎滑脱检出率分别为44.79%,31.25%及94.79%,术后随访6个月腰椎固定稳定,融合良好;三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37%、87.50%和90.6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Mc Gill评分、ODI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JOA评分均增加(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所有患者X线检查TK、PI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LL、SSA、SS均较术前显着上升(P<0.05),分别矫正16.01°、20.77°、9.95°,SVA和PT均较术前显着下降(P<0.05),分别矫正5.19 cm和8.49°;三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8%、12.50%和12.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腰椎峡部裂性滑脱患者外科手术前后除TK、PI影像参数外,LL、SSA、SS均较术前增加,SVA、PT均减少,可作为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王正,孙天胜[9](2017)在《腰椎峡部裂的治疗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腰椎峡部裂常由于椎弓承受过度负荷而导致,应力性骨折可为其重要的前提要素之一,或可能伴有遗传倾向。峡部裂的治疗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各种治疗方案的适用人群、手术要点及预后等均存在着差异。目的:检索现有的有关峡部裂治疗的文献,并对其适用范围、手术优缺点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综述。方法:通过Pub Med、中国知网、VIP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检索关键词为"峡部裂"(spondylolysis)、"峡部裂型滑脱"(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治疗"(treatment/therapy),不限定检索时间。对检索所得文献进行摘要阅读后依据治疗方案进行区组。并记录其适用范围、手术要点、治疗的优缺点等内容。结果和结论:峡部裂的手术治疗又可分为节段内非固定术、Buck峡部螺钉固定法、Scott横突棘突间钢丝捆绑法、椎弓根钉-椎板钩固定法、记忆合金节段内固定法、节段间融合术以及微创治疗等。当前较为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为Buck法和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内固定。峡部裂的微创治疗也越来越受到患者的认可。

马俊豪[10](2017)在《脊柱骨盆参数评价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术前评估和术后结果》文中指出目的对比分析正常成人与腰椎滑脱患者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像学特点以及各参数在术前术后与正常成人之间的差异,分析术后各参数变化对手术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手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6年9月郑州大学一附院手术治疗的腰椎滑脱患者58例,分别测量术前脊柱-骨盆参数并记录,作为腰椎滑脱术前组;测量术后脊柱-骨盆参数并记录,作为腰椎滑脱术后组;同时门诊选取60例无腰椎滑脱的脊柱骨盆曲线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术前组和术后组做Oswestry评分调查,并分别测量术前组、术后组和对照组的脊柱骨盆参数。测量的数据包括以下几个参数:PI—骨盆入射角、PT—骨盆倾斜角、SS—骶骨倾斜角、LL—腰椎前凸角、TK—胸椎后凸角、SVA—矢状面平衡、LSJA-腰骶部关节角。根据术后Oswestry评分调查将手术患者分为两组:低改善率组(改善率小于50%)与高改善率组(改善率大于50%)。术前组、术后组患者与对照组之间脊柱-骨盆参数的对比分析采用t检验;术前组和术后组的对比分析用配对t检验;并用Pearson相关系数来评估各参数的相关性;低改善率组与高改善率组之间的对比分析用t检验;改善率和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做统计处理。结果1.腰椎滑脱术后组PT、SS、LL、TK、SVA、LSJA与术前组有明显差异(P<0.01),术后组PT、TK高于术前组,LL、SS、LSJA、SVA低于术前组;术前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术前组PI、LL、SS、PT、SVA、LSJA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TK低于正常对照组(见表2、3)。2.术前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I值有明显差异,且术前组PI值高于对照组,而术前组和术后组的PI值无差异(见表2、3)。3.通过术前组、术后组及正常对照组骨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1)正常对照组各参数相关性分析:PI与SS、PT、LL、LSJA有相关性;SS与LL、PT、SVA和LSJA有相关性(见表4)。(2)术前组各参数相关性分析:PI与PT、SS、LL及LSJA有相关性,其中与SS、LL及LSJA相关性显着;LSJA与SS、PT和LL相关,SVA与PT、LL和TK相关(见表4)。(3)术后组各参数相关性分析:PI与SS、PT和LL相关,SS与LSJA、PT和LL相关,SVA与TK和LSJA相关。其中SS与LSJA有显着相关性(见表4)。4.高改善率组SS、LL、LSJA、SVA低于低改善率组(P<0.05),而PT、TK高于低改善率组(P<0.05)(见表5)。Oswestry评分改善率与各参数相关性分析得出:SS、LL、LSJA与Oswestry评分改善率有显着相关性,其中LSJA的相关性最显着(见表6)。结论1.脊柱骨盆矢状位多个参数异常的共同作用,影响着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发生及进展。2.高PI值和LSJA值可能为峡部裂腰椎滑脱的重要病因与进展诱因。3.手术能改善患者的脊柱平衡状态,PT、LL、LSJA与Oswestry评分改善率有显着相关性。因此术前应对这几个参数进行评估,术中应注意对上述参数进行调整,达到最好手术效果,术后可以用这几个参数的改善情况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

二、Appliance of Tenor system in treatment of fissural olisthe of isthmus of lumbar vertebra(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ppliance of Tenor system in treatment of fissural olisthe of isthmus of lumbar vertebra(论文提纲范文)

(1)腰椎峡部裂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的应用及准确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诊断情况比较
    2.3 两组腰椎弓峡部骨质不连检出情况比较
    2.4 两组不同病变显示情况比较
3 讨论

(2)补阳还五汤配合MIS-TLIF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证候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及脱落标准
        1.7 伦理审查
    2.治疗方法
        2.1 分组
        2.2 术前准备工作
        2.3 手术操作
        2.4 术后治疗
    3.观察内容及方法
        3.1 安全性评价指标
        3.2 疗效性观察指标
        3.3 骨性融合程度观测指标
    4.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
    1.一般资料比较
    2.疗效比较
        2.1 两组VAS评分
        2.2 两组ODI指数
        2.3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
    3.骨性融合程度比较
        3.1 两组滑脱复位率、复位丢失率比较
        3.2 椎间融合率
第三部分 讨论
    1.现代医学对腰椎滑脱症的认识
        1.1 病因、临床分型及症状研究
        1.1.1 病因
        1.1.2 临床分型
        1.1.3 症状特点
        1.2 现代医学对腰椎滑脱症的治疗研究
        1.2.1 治疗概述
        1.2.2 药物治疗
        1.2.3 物理治疗
        1.2.4 手术治疗
    2.祖国医学对腰椎滑脱症的认识
        2.1 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祖国医学对腰椎滑脱症的治疗研究
    3.补阳还五汤配合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理论依据
        3.1 现代微创理念
        3.2 MIS-TLIF手术
        3.3 MIS-TLIF手术术后残留症状的分析
        3.4 MIS-TLIF手术术后残留症状的中医机理
        3.5 补阳还五汤的组方和方义分析
        3.5.1 补阳还五汤的组方
        3.5.2 补阳还五汤的方义分析
    4.本次研究的总结和体会
        4.1 本次研究的总结
        4.2 本次研究的体会
    5.本次研究的局限性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
附录 B 知情同意书
附录 C 临床观察表
附录 D 视觉模拟评分表
附录 E ODI评分表
附录 F 中医症候积分表
附录 G
文献综述 腰椎滑脱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3)选择性后路植骨融合联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峡部裂性腰椎滑脱(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手术情况及手术并发症
        1.3.2 腰椎症状与功能评分
        1.3.3 影像学复查植骨融合和滑脱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临床手术情况及手术并发症比较
    2.2 两组手术前后腰椎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
    2.3 两组影像学复查结果比较
3 讨 论

(4)腰椎退变性与峡部裂性滑脱的CT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滑脱程度
    2.2 椎间关节病变
    2.3 椎间盘病变
3 讨论

(5)“治未病”理论指导下早期行钉钩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椎弓峡部裂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理论基础
        1.1 “治”与“未病”
        1.2 “治未病”的含义
        1.3 “治未病”思想指导椎弓峡部裂的治疗
    2 临床资料
        2.1 病例选择
        2.2 临床表现
        2.3 影像学表现
        2.4 研究方法
        2.5 结果
讨论
    1 腰椎椎弓峡部裂的发生
        1.1 先天因素
        1.2 解剖因素
        1.3 其他因素
    2 祖国医学对腰椎椎弓峡部裂的认识和治疗的记载
    3 腰椎椎弓峡部裂的诊断
    4 腰椎椎弓峡部裂的进展过程
    5 腰椎椎弓峡部裂的治疗
    6 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手术
        6.1 手术适应症
        6.2 钉钩内固定系统
        6.3 自体髂骨植骨
        6.4 手术注意事项
        6.5 内固定取出
    7 影响峡部骨性融合的因素
    8 腰椎椎弓峡部裂与峡部裂型腰椎滑脱
    9 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腰椎椎弓峡部裂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6)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NASS循证医学指南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1 诊断
    1.1 症状
    1.2 体征
    1.3 影像学检查
        1.3.1 平片检查
        1.3.2 CT检查
        1.3.3 MRI检查
2 治疗
    2.1 保守治疗
    2.2 手术治疗
3 对以后研究的建议
    3.1 症状和体征
    3.2 影像学检查
    3.3 保守治疗
    3.4 手术治疗
4 讨论

(7)腰椎滑脱的X线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检查方法
    1.3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滑脱的性质
    2.2 滑脱的方向
    2.3 滑脱的程度
3 讨论

(8)重度腰椎峡部裂性滑脱手术治疗前后影像学变化:9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1.2.2 影像学检查方法
        1.2.3 重度腰椎峡部裂性滑脱诊断标准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影像学特征分析
    2.2 手术疗效比较
    2.3 手术前后Mc Gill、ODI及JOA评分比较
    2.4 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比较
    2.5 术后并发症
3 讨论

(9)腰椎峡部裂的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Introduction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1.1 资料来源
    1.2 检索方法
2 结果Results
    2.1 峡部裂的诊断
    2.2 峡部裂的治疗
        2.2.1 保守治疗
        2.2.2 手术治疗
3 总结Conclusion

(10)脊柱骨盆参数评价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术前评估和术后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附表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诊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四、Appliance of Tenor system in treatment of fissural olisthe of isthmus of lumbar vertebra(论文参考文献)

  • [1]腰椎峡部裂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的应用及准确性研究[J]. 曹源,宋冬冬,崔兆国,于晶. 中国医学创新, 2021(10)
  • [2]补阳还五汤配合MIS-TLIF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D]. 孙龙飞.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3]选择性后路植骨融合联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峡部裂性腰椎滑脱[J]. 韦玮,李剑,黄林海,兰敏东,卢显威,黄绍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20)
  • [4]腰椎退变性与峡部裂性滑脱的CT诊断价值[J]. 刘汉卿,张健,郭新友.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08)
  • [5]“治未病”理论指导下早期行钉钩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椎弓峡部裂疗效分析[D]. 陈珂.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6]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NASS循证医学指南解读[J]. 梁龙,冯敏山,朱立国,于杰,魏戌,尹逊路.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9(06)
  • [7]腰椎滑脱的X线诊断[J]. 徐碧钰,彭小婉. 中国校医, 2018(02)
  • [8]重度腰椎峡部裂性滑脱手术治疗前后影像学变化:96例临床分析[J]. 乔林,殷杰,徐军鹏,陈波,张欢,周玉萍,王哲.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7(05)
  • [9]腰椎峡部裂的治疗进展[J]. 王正,孙天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7(27)
  • [10]脊柱骨盆参数评价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术前评估和术后结果[D]. 马俊豪. 郑州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Tenor系统治疗腰椎峡部裂隙性滑脱症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