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手术后的康复

膝关节手术后的康复

一、膝关节手术后康复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陈玉柳[1](2021)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中药膏摩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文中认为背景: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目前治疗膝骨关节炎末期最有效方法,能够矫正患膝关节畸形、改善患膝关节功能,对患者生活水平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随者TKA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人工关节材料的不断完善,TKA手术已成为成熟手术,能够为严重膝骨关节炎提供有效治疗,在我国老龄化趋势下,每年TKA手术量也在稳步上升。TKA术后康复是获得手术预期疗效的重要环节,能使关节活动范围和步行能力获得长期稳定性,合理有序的术后康复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有效的术后镇痛直接影响术后康复。随着手术技术发展及麻醉技术提高,TKA手术造成的创伤及疼痛已有较大程度克服,但术后疼痛仍未得到很好解决,是影响术后康复的突出问题。目的:通过对试验组和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术后膝关节早期功能康复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对照研究,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中药膏摩对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疗效,对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以及临床运用安全性。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于我科行单侧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80例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术后,予对照组手术患者行基础镇痛,试验组在基础镇痛的基础上行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联合中药治疗至术后第7天。分别记录术后患膝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患膝痛阈值,术后患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由于各种原因,实际纳入完成试验患者77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8例和39例)。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膝关节VAS评分分别为7.12±1.58和7.34±1.70,痛阈值分别为1.36±0.35和1.32±0.34,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天,试验组VAS为4.84±2.15明显低于对照组VAS5.96±1.82(P<0.05),试验组痛阈值2.13±0.62明显高于对照组1.64±0.63;术后第7天,试验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2.76±1.52低于对照组3.68±1.54(P<0.05),试验组痛阈值2.65±0.43高于对照组2.12±0.42(P<0.05);术后第7天、14天试验组膝关节HSS评分分别为86.33±4.20和93.68±3.6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8.65±4.56和90.35±3.22(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中药膏摩能有效缓解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早期疼痛,促进患膝关节早期康复;且能有效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刘赟[2](2021)在《依维莫司激活自噬诱导成纤维细胞凋亡减少膝关节术后纤维化的作用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依维莫司(Everolimus,EVE)对膝关节术后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全膝关节翻修术的患者,切取膝关节内局部纤维化组织进行组织学染色和细胞鉴定。建立兔膝关节纤维化模型,麻醉后切开膝关节内侧皮肤,暴露股骨内侧髁,去除约1.0 × 1.0cm的骨皮质后,分别应用生理盐水和30ng/ml的EVE进行局部处理,术后4周获取膝关节内纤维化标本并制成石蜡切片,通过免疫荧光染色(IF-P)证实纤维化组织的主要组成细胞,通过HE染色观察EVE对兔膝关节术后纤维化形成的抑制作用,通过Masson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EVE对兔膝关节术后纤维化组织内胶原沉积的影响。随后提取来源于人膝关节局部纤维化组织的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分别用不同浓度的EVE进行处理细胞,通过CCK-8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EVE对成纤维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使用LC3免疫荧光(IF)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检测EVE对成纤维细胞自噬的影响;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EVE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 和 cleaved-PARP)、自噬相关蛋白(LC3、Atg5 和 Beclin-1)和 PI3K/AKT/mTOR 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为了探讨EVE激活成纤维细胞自噬与诱导其凋亡的潜在关系,应用细胞自噬抑制剂(3-MA)预处理,观察细胞自噬被抑制后,EVE诱导的成纤维细胞凋亡是否发生影响。结果:人膝关节纤维化组织的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局部有致密的纤维化形成和丰富的胶原组织沉积,IF-P结果证实该纤维化组织内含有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动物实验部分显示:IF-P证实兔膝关节局部纤维化组织的主要构成细胞为成纤维细胞,与人膝关节术后纤维化组织的主要构成细胞一致;HE染色结果证实EVE处理组膝关节手术区域的纤维化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Masson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显示EVE处理组膝关节手术区域的胶原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细胞实验部分:CCK-8结果显示EVE能够抑制成纤维细胞的活性;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EVE能够增加成纤维细胞的凋亡率;WB结果显示EVE能够增加凋亡蛋白Bax和cleaved-PARP的表达,而减弱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TEM检测结果显示EVE处理组细胞内的自噬小体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IF结果显示在应用EVE处理后,细胞核周围聚集了大量的绿色荧光,且随着EVE药物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加;WB结果显示EVE能够增加自噬相关蛋白(LC3、Atg5和Beclin-1)的表达。联合应用自噬抑制剂(3-MA)后,IF结果显示EVE处理后聚集在细胞核周围的绿色荧光减少,自噬相关蛋白(LC3、Atg5和Beclin-1)的表达下降;同时流式细胞术结果证实EVE上调的细胞凋亡率也发生下降,凋亡蛋白Bax和cleaved-PARP的高表达有所下降,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升高。使用EVE处理成纤维细胞后能够下调p-PI3K、p-AKT、p-mTOR的表达水平,而3-MA能够部分逆转EVE所下调的p-PI3K、p-AKT、p-mTOR的表达水平。结论: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是膝关节术后纤维化形成的因素之一,EVE能够抑制膝关节术后纤维化形成。EVE能够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自噬反应、诱导成纤维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其抑制膝关节术后纤维化形成的分子机制。

孙彤彤[3](2021)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围术期康复训练方案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切开复位手术患儿围术期康复训练方案,用以指导临床实践,改善患儿髋关节功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方法:1.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 Med、Embase数据库,筛选DDH切开复位手术患儿康复相关文献,自制资料提取表提取对构建DDH康复训练方案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并对其进行分析。2.采用质性访谈法,访谈某三甲儿童医院骨科11名医护人员及6名DDH患儿家属,访谈后将访谈录音转为文字,采用现象学研究的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3.在文献分析和质性访谈的基础上构建DDH切开复位手术患儿围术期康复训练方案初稿,通过德尔菲法,邀请17名相关领域专家对方案进行补充及修改,形成最终方案指导临床实践。结果:1.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共获得文献586篇,根据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最终纳入文献15篇,其中干预性研究4篇,观察性研究11篇。经分析,把DDH康复训练划分为术前、石膏/支具外固定期、拆除石膏至负重行走前期、负重行走期四个阶段,即为DDH康复训练方案的一级条目。2.根据医护人员访谈资料,提炼出五个主题:对康复训练重要性的认识、康复训练内容缺乏规范、康复训练指导缺乏延续性、家长执行度不够影响康复训练效果、DDH切开复位患儿围术期康复训练相关内容;根据家属访谈资料提炼出四个主题:对疾病缺乏了解、康复训练知识及技能欠缺、照顾负担沉重、DDH患儿家属需求。3.两轮专家函询均发放函询问卷17份,回收有效问卷17份,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两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3和0.915,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09(P<0.001)和0.233(P<0.001),最终形成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切开复位手术患儿围术期康复训练方案包括4个一级条目,62个二级条目。结论:1.DDH患儿家属康复训练知识及技能欠缺,医护人员康复训练指导缺乏规范性、延续性,需对康复训练内容进行规范,提高患儿康复训练效果。2.本研究制定的DDH康复训练方案可靠性、科学性较好,能够为DDH切开复位手术患儿围术期康复训练提供参考,改善患儿关节功能。

沈小桐[4](2021)在《早期下床活动对膝关节置换术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从2019年06月至2010年0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骨与创伤中心住院并施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例共计40例,共计40膝(n=40),其中包括女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22例(n=22),男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18例(n=18)。将纳入实验的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n=20)、对照组20例(n=20)。给予对照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行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训练。研究者在术后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定时评估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手术部位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将术后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所得的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膝关节功能、术后疼痛程度、自理生活能力方面的评分进行分析,探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对全膝置换术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AKS评分:术后第1周,实验组AKS评分为42.42±9.06分,对照组AKS评分为26.40±7.76,p<0.05,术后第2周,实验组AKS评分为77.00±11.82分,对照组AKS评分为59.47±10.41分,p<0.05,术后第3周,实验组AKS评分为110.08±10.01分,对照组AKS评分为97.47±10.08分,p<0.05,术后第4周,实验组AKS评分为130.00±31.19分,对照组AKS评分为117.47±29.79,p<0.05。NPRS疼痛评分:术后第1周,实验组患者NPRS疼痛评分为4.25±0.87分,对照组NPRS疼痛评分为4.53±7.43,p>0.05,术后第2周,实验组NPRS疼痛评分为2.08±0.29分,对照组NPRS疼痛评分为2.27±0.46分,p>0.05,术后第3周,实验组NPRS疼痛评分为1.33±0.49分,对照组NPRS疼痛评分为1.87±0.35分,p<0.05,术后第4周,实验组NPRS疼痛分为0.33±0.49分,对照组NPRS疼痛评分为0.87±0.52分,p<0.05。ADL(barthel指数)评分:术后第1周,实验组ADL评分为54.58±4.50分,对照组ADL评分为46.33±6.67,p<0.05,术后第2周,实验组验组患者ADL评分为83.33±3.89分,对照组ADL评分为77.33±4.17分,p<0.05,术后第4周,实验组ADL评分为92.50±2.61分,对照组ADL评分为88.00±2.54分,p<0.05。术后绝对卧床时间:实验组患者术后绝对卧床时间为19.75±2.14小时,对照组术后绝对卧床时间为55.67±11.34小时,p<0.05。结论: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预后有积极意义。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能够直接缩短术后绝对卧床制动时间,减少术后卧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可以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同时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进一步帮助患者更快地获得更好的自理生活能力,得以尽早回归家庭、回归社区。

张熙南[5](2021)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ERAS模式下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疼痛及血流变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加速康复模式下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疼痛及血流变的影响,明确其在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疼痛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非药物治疗方式缓解疼痛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天津大学天津医院关节外科二病区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并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共72例。研究前用Excel生成随机表并按患者就诊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所有患者于入院时详细记录患侧膝关节静息痛和运动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液流变学中的全血粘度切变率(200s-1、5s-1)、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凝血四项中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体(D-dimer);同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估患侧膝关节功能。两组患者的加速康复干预措施均参照2016版《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试验组患者在加速康复的基础上于术前24h、12h和术后12h、24h、48h对患肢的梁丘穴、血海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共使用5次经皮穴位电刺激进行干预,并于每次干预后30min记录患侧膝关节静息痛和运动痛的VAS评分。同时,试验组患者于术后12h、24h、48h在每次使用完经皮穴位电刺激后30min进行全血粘度切变率(200s-1、5s-1)、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APTT、PT、Fib、D-dimer的检查,并记录相应数值。对照组患者则不使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进行干预,但需要与试验组在相同的时间记录相同的信息。此外,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最大主动屈曲活动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情况,并于术后7d、14d记录患侧膝关节的HSS评分,末次随访时调查患者满意度。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加速康复模式下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疼痛及血流变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有72名患者参与,3名患者因自身因素而退出试验,2名患者随访丢失,最后共纳入67名患者。其中,试验组32人,对照组35人。两组患者的年龄、BMI指数、性别、左右侧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入院时患侧膝关节的静息痛和运动痛的VAS评分以及全血粘度切变率(200s-1、5s-1)、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APTT、PT、Fib;D-dimer;HSS评分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24h、12h患侧膝关节的静息痛和运动痛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试验组患者在术后12h、24h、48h患侧膝关节静息痛和运动痛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术后12h、24h、48h的全血粘度切变率(200s-1、5s-1)、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APTT、PT、Fib、D-dimer等也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2h、24h、48h的膝关节最大主动屈曲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7d的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14d两组间的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满意率(87.5%)优于对照组(82.86%),但两组在术后满意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13%)少于对照组(11.43%);试验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6.25%)少于对照组(17.14%);试验组头晕头痛发生率(9.38%)少于对照组(17.14%);试验组因术后疼痛需要额外镇痛药物的比率(6.25%)少于对照组(14.28%);但两组间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恶心呕吐及头晕头痛的发生率以及的因术后疼痛需要额外镇痛药物比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干预加速康复模式下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术后患膝的疼痛,并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较好的疗效;同时,经皮穴位电刺激可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频率,并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及头晕头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早期的功能锻炼,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其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刘凯燕[6](2021)在《基于“5E”康复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对患者日常活动和体育运动的影响;探讨基于“5E”康复模式为理论框架构建的干预方案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患者膝关节不稳定症状、日常活动能力、体育运动适应能力、疼痛控制、康复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7月间,宁夏某三甲医院运动医学科符合纳排标准的64例ACL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n=32),对照组患者采用运动医学科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运动医学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5E”康复模式的护理,干预过程分为住院期间和出院后2个阶段。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时主动屈膝角度、康复锻炼依从性、膝关节不稳定症状、日常活动能力和体育运动适应能力测评和比较,对两组患者术后2、14天、1个月休息和活动时的疼痛控制效果测评和比较,对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时的生活质量及各维度得分的测评和比较,从而评价基于“5E”康复模式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结果1.一般资料结果最终有62例患者完成为期6个月的干预,62例ACLR患者平均年龄(33.65±10.38)岁;平均BMI(25.23±3.28)kg/m2;男性损伤者48例(77.42%),女性损伤者14例(22.58%);因运动损伤20例(32.26%),交通损伤6例(9.68%),扭伤、摔伤等意外损伤36例(58.06%),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和临床资料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2.干预结果2.1干预前结果2.1.1ACLR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平均值为(101.74±16.91),膝关节不稳定症状平均得分为(46.45±20.84),日常活动能力和体育运动适应能力平均得分为(41.71±16.46),均处于差等级水平;生活质量平均得分为(55.91±15.39)。2.1.2两组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LKS评分、IKDC评分、VAS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2干预后结果2.2.1两组患者膝关节ROM比较:术后1个月时对照组膝关节活动度(101.42±11.95)与干预组膝关节活动度(107.61±14.31)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6个月时干预组膝关节ROM均高于对照组(P<0.05)。2.2.2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比较:在术后1、3、6个月时干预组患者膝关节不稳定症状(LKS评分)、日常活动能力和体育运动适应能力(IKDC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2.2.3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在术后2天时,因手术创伤因素,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术前增加,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干预后14天、1个月时两组患者VAS评分有所下降,且干预组静息和活动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4两组患者锻炼依从性比较:术后1、3、6个月时对照组依从率分别为68.32%、68.57%、71.92%,干预组依从率分别为73.97%、78.59%、84.02%,干预组居家康复锻炼依从率优于对照组(P<0.05)。2.2.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均分与各维度比较:术后3个月时,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77.76±8.06)优于对照组(64.77±9.62),术后6个月时,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85.56±8.07)优于对照组(73.94±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机能维度、躯体疼痛维度评分在术后3、6个月时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生理职能和社会功能维度仅在术后6个月时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ACL损伤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稳定性、日常活动能力和体育运动适应能力评分较低,患者的日常活动和体育运动受到严重影响。2.基于“5E”康复模式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提高康复锻炼依从行为。3.基于“5E”康复模式的护理干预通过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康复指导和监测,可提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薛晨曦[7](2021)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我国正在慢慢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病数量也在不断上升,作为目前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最有效的手段: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关节疼痛的理想治疗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作为TKA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继续加重可发展为致死性的并发症: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目前临床上关于TKA术后下肢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缺乏全面和系统的研究。目的:1.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TKA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并分析影响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2.比较分析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TKA术中使用止血带的临床效果和其对下肢DVT形成风险的影响;3.探究术后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的临床效果和TXA对术后下肢DVT形成风险的影响。方法:1.回顾性分析了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关节外科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行TKA手术治疗的223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分析了他们下肢DVT的发生率,并对多个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明确哪些是影响TKA术后下肢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将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关节外科行初次单侧TKA手术的97例患者,随机分为止血带组和非止血带组,对比研究两组的失血量及术后疼痛、功能情况,通过比较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相关参数分析止血带对下肢DVT形成风险的影响;3.2020年3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关节外科接受了初次单侧TKA手术治疗的15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被分为三组:手术结束2小时和24小时后分别静脉滴注TXA(A组),术后2小时静脉滴注TXA(B组)和安慰剂对照(C组),比较三组的失血量和并发症,并通过血栓前状态相关参数分析TXA对下肢DVT形成风险的影响。结果:1.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TKA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为17.0%,其中无明显临床症状的DVT占到68.4%;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高龄,BMI?25 kg/m2、合并糖尿病、严重膝关节畸形、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三级、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量多、术后血浆高D-二聚体水平、卧床时间长是患者TKA术后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2.使用止血带组的术中失血量明显低于非止血带组,但是止血带组的隐性失血量较非止血带组显着增高(P<0.05),而围术期总失血量两组并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有输血病例,手术时间的比较也未发现显着性差异;止血带组术后第1、4、7天患肢大腿周径大于非止血带组,疼痛VAS(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高于非止血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止血带组术后1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止血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TEG各项参数比较未见显着差异,止血带组患者术后6小时血凝块形成用时K与凝血反应用时R较非止血带组缩短明显,而α角和凝血指数CI较非止血带组显着增大(P<0.05),术后1天时止血带组患者代表凝血反应的K、R较非止血带组缩短明显,而α角、凝血强度MA和凝血指数CI较非止血带组均增大(P<0.05)。3.术后应用TXA的两组平均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显着低于安慰剂对照组(P<0.05),而术后TXA重复剂量组较单剂量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三组术后输血率和DVT发生率无显着差异,三组术前、术后血栓前状态参数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所以TXA的使用并没有明显增强患者血液的血栓前状态。结论:1.下肢DVT作为TKA术后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在TKA术后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尤其是隐匿性的DVT发病率应该引起重视。高龄、BMI?25 kg/m2、严重膝关节畸形、ASA三级、合并有糖尿病、术后高D-二聚体水平的患者,是术后发生下肢DVT的高危群体。积极采取措施降低手术中的出血,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对降低术后下肢DVT发生风险有一定的帮助。2.TKA术中使用止血带虽然减少了术中失血量,但其术后隐性失血量显着增加,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并未减少,反而容易引起患肢的肿胀与疼痛,不利于术后膝关节早期功能恢复。同时,使用止血带会造成血液高凝状态,增加了下肢DVT发生的风险。对于合并其它DVT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止血带;如果在TKA术中出血较多影响手术操作或操作尚不熟练的情况下需使用止血带,应尽量缩短使用时间,同时做好围术期DVT的预防和早期检测。3.TKA术后24小时内短期静脉应用TXA可降低隐性失血量,但24小时后使用TXA的效果并不显着。同时,术后应用TXA并未增加下肢DVT实际发生率或潜在的血栓形成风险。

王旭[8](2021)在《龙琥定痛颗粒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与促进康复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龙琥定痛颗粒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促进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中医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康复治疗中的运用提供依据。方法:共选取6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术后第二天,对照组:单纯予以塞来昔布胶囊口服,100mg/粒;早晚餐后各1粒;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龙琥定痛颗粒,一日一剂,早晚餐后分服。(两组患者均服用3个月,第1月服用2周;第2,3月每月各服用1周)。术前第一天记录两组患者的ESR、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手术后第1天、第1个月、第2个月和第3个月记录ESR、VAS评分;第1个月、第2个月和第3个月记录HSS评分。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左右肢侧别无差异(P>0.05);(2)、术前第一天两组患者ESR、VAS评分和HSS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3)、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ESR和VAS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4)、治疗前后,组内ESR、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对比有显着差异(P<0.05);(5)、术后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组间比较:治疗组ES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VAS评分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HSS评分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龙琥定痛颗粒可明显减轻患者TKA术后疼痛,减轻患者抗拒功能锻炼心理,加速术后康复进程,对于术后急性和慢性疼痛效果显着,明显改善TKA术后膝关节的功能。这种中医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方便、疗效明确、无明显副作用等特点,认为可以在骨科术后疼痛及康复治疗中广泛运用。

陈晨[9](2020)在《生姜敷脐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食患者胃肠功能的效果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食患者进行为期3天的生姜敷脐,观察患者72h内胃肠道紊乱情况、止吐药的使用、术后首次排气排便的时长、肠鸣音的变化以及舒适度,评价生姜敷脐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食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效果,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和理论依据,为临床提供简单易行的护理方法。方法以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期间入住某三甲医院骨科病房,并且在全麻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各组均脱落病例1例,脱落率2.22%,最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各完成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安慰剂敷脐,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生姜泥进行敷脐,敷脐时间分别为术晨7点,返回病房15min后,术后第一日晨8点,术后第二日晨8点,每次持续贴敷6小时,共干预4次,观察3天。记录两组患者术后72h内胃肠道紊乱情况、止吐药使用情况、术后首次排便排气的时长、术后肠鸣音的变化以及患者舒适度等指标,收集的数据通过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结果1.基线比较试验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身高、体重、排便情况、肝肾功能、手术时长、麻醉恢复时长、术前胃肠道症状、肠鸣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明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2.72h内胃肠道症状评价两组患者在术后72h内出现胃肠道的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排便减少和硬粪,出现较少的情况有腹鸣和嗳气,其余未发生。胃肠道症状表评分标准时症状≥2分的均视为发生此种情况。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恶心呕吐、排便减少和硬粪发生率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恶心呕吐方面,试验组术后即刻、2h、4h、6h、72h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术后24h、48h恶心呕吐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症状程度上看试验组症状程度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便减少方面,试验组仅在总体发生率上优于对照组,在严重程度上,改善不明显,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止呕药物两组患者在止呕药物追加使用的数量上,试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首次排气时长试验组术后首次排气平均时长比对照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首次排便时长试验组术后首次排便平均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肠鸣音的变化试验组术后即刻和术后6h每分钟肠鸣音次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后每分钟肠鸣音次数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7.舒适度生姜敷脐后即时舒适度比较,试验组患者术后6h、24h、48h术后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这3个时刻舒适度得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舒适度比较,试验组患者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社会文化和环境方面,两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安全性干预期间,患者未发生与生姜敷脐相关的皮肤过敏现象。结论1.生姜敷脐能够有效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食患者72h内发生的恶心呕吐率,缓解症状程度,减少止呕药物的使用。2.生姜敷脐能够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食患者肠鸣音的恢复,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长,从一定程度上促进胃肠蠕动,但对术后排便改善不明显。3.生姜敷脐组能够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食患者生理和心理的舒适度。

陈红霞[10](2020)在《足底动静脉泵联合冷疗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加速康复的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基于加速康复的理论基础,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构建术后早期应用足底动静脉泵联合冷疗的护理方案,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对所构建护理方案对加速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进行效果评价,为此类患者术后早期实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干预性研究,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山东省某三甲医院初次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研究对象分为A、B、C三组,各组50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给予骨科常规护理,术后常规使用静脉镇痛泵,规律使用同一镇痛药物,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功能锻炼;三组术后护理干预的区别如下:A组患者:手术后当天手术侧肢体开始使用足底动静脉泵联合冰毯机冷疗护理,以后每天两次,每次40分钟,使用时间:8:00,16:00;B组患者:手术后当天开始应用足底动静脉泵护理,以后每天两次,每次40分钟,使用时间:8:00,16:00;C组患者:患者均未使用足底动静脉泵及冷疗护理。评价指标: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疼痛数字模拟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术后72小时术侧膝关节肿胀程度、术后首次下地情况、术后第5天下肢深静脉血栓和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5天内镇痛药物追加使用例数、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收集的数据使用软件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方差分析并进行两两比较;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均以P<0.05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膝关节活动度:A、B、C三组患者术前术侧膝关节被动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3、5天术侧膝关节被动活动度比较,A组患者均明显高于B、C两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疼痛评分:在术后4h静息状态下,A、B、C三组患者的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8、12 h静息时及术后24、48、72 h活动时,A组患者的NRS评分均明显低于B、C两组患者,差异均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1)。3.肿胀程度方面:在TKA术后72h,A、B、C三组患者术侧肢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情况发生;A、B两组患者的肿胀程度均轻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术后首次下地时间、下地活动形式及下地活动意愿方面,三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下地活动辅助者方面,三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A、B、C三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A、B、C三组患者分别为4%(2/50)、6%(3/50)、16%(8/50),三组患者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的发生率较低,与C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在术后5天内镇痛药追加使用例数比较,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镇痛药追加使用例数最少,分别与B、C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7.在患者住院天数方面比较,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住院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均少于C组患者,与C组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C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基于加速康复的理论基础,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构建术后早期应用足底动静脉泵联合冷疗的护理方案,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减轻术后术侧肢体肿胀程度,促进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并进行有效的膝关节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加速患者康复,为临床护理工作选择有效的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二、膝关节手术后康复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膝关节手术后康复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中药膏摩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膝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2. 膝骨关节炎的中西医诊疗进展
        2.1 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诊疗进展
        2.1.1 膝骨关节炎的中医概念
        2.1.2 膝骨关节炎的病因病机
        2.1.3 膝骨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2.2 膝骨关节炎的西医诊疗进展
        2.2.1 膝关节功能与解剖
        2.2.2 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机理
        2.2.3 膝骨关节炎的诊断与临床分期
        2.2.4 膝骨关节炎的西医治疗
    3. 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分析
    4.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中西医治疗
        4.1 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西医治疗
        4.2 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中医治疗
    5. 经皮穴位电刺激及中药膏摩的临床研究的临床应用
        5.1 TEAS的临床应用
        5.2 中药膏摩的临床应用
    6 经皮穴位电刺激及中药膏摩的临床作用机制
        6.1 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作用机制
        6.2 中药膏摩的作用机制
    7.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采集
        1.2 病例分组
        1.3 样本量的计算
        1.4 膝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1.5 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手术标准
        1.6 纳入标准
        1.7 排除标准
        1.8 剔除标准
        1.9 脱落标准
        1.10 脱落病例的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手术方法
        2.2 术后治疗
    3. 观察指标
        3.1 安全性指标
        3.2 疗效评价指标
        3.2.1 痛阈值
        3.2.2 VAS评分
        3.2.3 膝关节HSS评分
        3.2.4 术后不良反应
        3.3 统计学处理方法
    4. 结果
        4.1 一般资料
        4.2 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
        4.3 两组患者痛阈值的比较
        4.4 两组患者HSS评分的比较
        4.5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5 结论
    6.讨论
        6.1 选题背景
        6.2 经皮穴位电刺激及中药膏摩的临床使用意义
        6.3 TEAS频率选择
        6.4 经皮穴位电刺激及中药膏摩临床运用的优势
        6.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2)依维莫司激活自噬诱导成纤维细胞凋亡减少膝关节术后纤维化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试剂
    1. 临床标本
    2. 实验动物
    3. 药物与试剂
    4. 实验仪器
    5. 其他耗材
    6. 常用试剂的配制
第三章 实验方法
    1. 人体纤维化组织的获取
    2. 动物模型建立及局部用药
    3. 动物标本的获取
    4. 组织学切片的制作
    5. HE染色
    6. Masson染色
    7. 天狼星红染色
    8. 组织的成纤维细胞鉴定
    9. 成纤维细胞提取及培养
    10. CCK-8法检测成纤维细胞活性
    11. 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纤维细胞凋亡率
    12. 透射电子显微镜计数细胞内自噬小体
    13. LC3免疫荧光染色
    14. 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
    15. 数据分析
第四章 结果
    1. 人膝关节纤维化组织标本的检测
    2. 动物实验部分
    3. EVE抑制成纤维细胞活性、诱导成纤维细胞凋亡
    4. EVE能够激活成纤维细胞的自噬反应
    5. EVE通过激活成纤维细胞内的自噬反应诱导细胞凋亡
    6. EVE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自噬反应
第五章 讨论
    1. 膝关节术后纤维化的防治研究
    2. 膝关节纤维化的形成机制
    3. 依维莫司预防膝关节术后纤维化的机制
    4. 本研究的意义
    5. 本研究的不足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膝关节术后局部纤维化的防治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3)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围术期康复训练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质性访谈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第三部分 德尔菲专家函询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围术期康复训练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4)早期下床活动对膝关节置换术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5)经皮穴位电刺激对ERAS模式下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疼痛及血流变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方法
    1 一般方法
    2 研究对象
    3 主要方法
    4 评价指标
    5 观察指标
    6 统计分析
结果
    1 一般情况
    2 入院时情况
    3 术前情况
    4 术后情况
    5 术后并发症
    6 不良反应
讨论
    1 研究背景
    2 ERAS模式的TKA
    3 经皮穴位电刺激
    4 本研究选取相关血液指标的依据
    5 本研究选取穴位的依据
    6 研究结果分析
    7 并发症结果分析
    8 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 患者围手术期用药细节
综述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研究进展
    1 术前管理
    2 术中管理
    3 术后管理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基于“5E”康复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索引
前言
技术路线图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7)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词表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
        3.2 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单因素分析
        3.3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止血带的疗效及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手术方法
        2.3 围手术期处理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失血量、输血率及手术时间比较
        3.3 术后一般情况与深静脉血栓形成
        3.4 膝关节功能HSS评分、VAS疼痛评分及大腿周径比较
        3.5 血栓弹力图参数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的疗效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设计和随机化方法
        2.2 手术技术和术后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病人的人口统计
        3.2 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
        3.3 输血率
        3.4 K-L III组的结果
        3.5 K-L IV组的结果
        3.6 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
        3.7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3.8 凝血状态参数
        3.9 并发症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骨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诊断与预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龙琥定痛颗粒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与促进康复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TKA术后的研究
        1.1 TKA的发展
        1.2 TKA术后炎症反应
        1.3 TKA术后疼痛
        1.4 TKA术后康复
    2 中医学对TKA术后的研究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历采集
        1.2 病例选择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手术方法
        2.3 术后常规治疗
        2.4 分组治疗
        2.5 观察指标
        2.6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实验室指标比较
        3.3 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讨论
    1 中医学对TKA术后疼痛的治疗
    2 TKA术后镇痛与加速康复锻炼的联系
    3 龙琥定痛颗粒的组方分析及药理分析
    4 龙琥定痛颗粒对ESR水平的影响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9)生姜敷脐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食患者胃肠功能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KOA概述
    2 早期进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 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4 中西医研究现状
        4.1 西医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食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认识
        4.2 祖国医学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食胃肠功能紊乱的认识
        4.3 现代医学预防措施
        4.4 传统医学预防措施
    5 生姜敷脐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食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理论依据
        5.1 生姜的选择依据
        5.2 取穴依据
        5.3 敷脐疗法作用机理
        5.4 干预时长的选择
    6 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和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计
        2.2 分组方法
        2.3 患者入组
        2.4 干预方法
    3 评价指标及标准
        3.1 一般性指标
        3.2 疗效性指标
        3.3 安全性指标
    4 统计学处理
    5 质量控制
    6 伦理考虑
    7 技术路线图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临床研究完成情况
    2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3 干预效果评价
        3.1 两组患者术后72h内的胃肠道症状比较
        3.2 两组患者止吐药物追加使用情况比较
        3.3 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长短的比较
        3.4 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的比较
        3.5 两组患者术后每分钟肠鸣音次数的比较
        3.6 两组患者舒适度的比较
    4 安全性比较
第四部分 讨论
    1 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2 生姜敷脐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食患者胃肠道早期症状的影响
    3 生姜敷脐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食患者胃部不适的影响
        3.1 生姜敷脐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3.2 生姜敷脐减少药物使用
    4 生姜敷脐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食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
        4.1 缩短患者首次排气时长
        4.2 促进肠鸣音的恢复
        4.3 对术后排便影响不明显
    5 生姜敷脐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食患者整体舒适度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膝关节置换术后恶心呕吐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足底动静脉泵联合冷疗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加速康复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KOA概述
    2.2 影响TKA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因素分析
    2.3 ERAS理念的提出及应用
    2.4 足底动静脉泵的工作原理及临床应用
    2.5 冷疗护理工作原理及应用研究进展
    2.6 研究问题提出
第三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方法
    3.3 评价指标
    3.4 统计分析
    3.5 质量控制
    3.6 伦理学考虑
    3.7 技术路线图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4.2 三组患者ROM结果比较
    4.3 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NRS评分结果比较
    4.4 三组患者术后72小时膝关节肿胀情况比较
    4.5 三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情况比较
    4.6 三组患者术后血栓发生率比较
    4.7 三组患者术后镇痛药追加使用例数比较
    4.8 三组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的比较
第五章 讨论
    5.1 应用足底动静脉泵联合冷疗护理对TKA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5.2 应用足底动静脉泵联合冷疗护理对TKA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5.3 应用足底动静脉泵联合冷疗护理对TKA患者术后72小时膝关节肿胀程的影响
    5.4 应用足底动静脉泵联合冷疗护理对TKA患者早期下地活动的影响
    5.5 应用足底动静脉泵联合冷疗护理对TKA患者术后血栓的发生率(DVT及CMVT)影响
    5.6 应用足底动静脉泵联合冷疗护理对TKA患者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
第七章 创新性与局限性
    7.1 研究的创新性
    7.2 研究的局限性
    7.3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膝关节手术后康复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中药膏摩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D]. 陈玉柳.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依维莫司激活自噬诱导成纤维细胞凋亡减少膝关节术后纤维化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 刘赟. 扬州大学, 2021(02)
  • [3]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围术期康复训练方案的构建[D]. 孙彤彤.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4]早期下床活动对膝关节置换术预后的影响[D]. 沈小桐.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5]经皮穴位电刺激对ERAS模式下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疼痛及血流变影响[D]. 张熙南.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基于“5E”康复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D]. 刘凯燕.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7]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D]. 薛晨曦.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8]龙琥定痛颗粒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与促进康复的临床疗效研究[D]. 王旭.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生姜敷脐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食患者胃肠功能的效果观察[D]. 陈晨.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足底动静脉泵联合冷疗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加速康复的效果研究[D]. 陈红霞. 山东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膝关节手术后的康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