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51储压表的监控系统设计

基于C51储压表的监控系统设计

一、基于C51存储式压力计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山[1](2021)在《排水采气智能柱塞系统设计及仿真》文中研究表明天然气井生产的中后期,气井积液逐渐增多,将导致气井产量下降,最终气井会因积液过多而停产。柱塞排水采气工艺是生产现场常采用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之一。然而现阶段使用的传统柱塞下行速度慢,井下卡定装置固定,无法根据积液情况调整柱塞投放深度,同时,无法监测井下数据。针对这些不足,参考现有柱塞的结构优点,本文设计了排水采气智能柱塞工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调研国内、国外排水采气柱塞技术的发展历史和最新进展,归纳总结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2)针对传统柱塞需要安装井下卡定装置,无法根据积液情况调整柱塞投放深度问题,提出排水采气智能柱塞的设计方案,运用Solid Works软件对智能柱塞中的关键部件进行了详细的结构设计。所设计的智能柱塞包括打捞头、扶正器、电池模块、主控系统、传感器模块、电机及传动模块、密封胶筒、出水阀和上下堵头等结构,总长1210mm,智能柱塞扶正器弹簧片半径长120mm,智能柱塞中电机选用28BYJ-48步进电机,密封胶筒材料选用氟橡胶,长170mm,厚度8mm,内腔锥度为1:10。(3)对智能柱塞性能进行仿真研究。使用ANSYS软件分析了智能柱塞下行过程的流体速度规律,验证智能柱塞可以实现快速下行。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进行静力学分析,得出智能柱塞密封胶筒内腔锥度对密封性能的影响。(4)智能柱塞控制系统设计。在单片机硬件、电机驱动、接口知识的基础上,运用STC89C52单片机,28BYJ-48步进电机,DS18B20温度传感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和ADXL345加速度传感器,设计开发了智能柱塞控制系统。

申锴,胡敏英,桑永英,谭文豪,宋洋洋,张文卿[2](2021)在《双路自动调节变量喷药监控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设计了一种双路自动调节变量喷药监控系统,进行了仿真试验。首先,设计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由上位机和下位机组成,上位机通过LabVIEW编程软件实现数据的分析与存储,下位机以单片机为核心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根据喷药区域病虫草害程度的不同,将喷药执行管路分为两条支路分别控制,结合采集的速度信息实现自动调节变量喷药,使喷药控制方法更加精确、农药有效使用率更高。在下位机通过PROTEUS进行的电路仿真试验中,流量阀控制信号模拟试验可实现电压表实时显示0~5V的控制信号,并可根据脉冲的频率变化而实时更新;压力模拟量的采集与转换试验转换数据的平均误差为1%。在对上位机软件进行的仿真试验中,LabVIEW前面板可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生成变化曲线,并通过VI存储程序存储为表格形式。仿真试验表明:硬件和软件系统设计较为合理,可达到目标要求。

张伟[3](2020)在《基于注入/压降法的煤层气试井监测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煤层气是在煤开采过程中附带的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别名又称为“瓦斯”。我国的煤层气资源分布范围特别广,资源也十分丰富。在开采煤层气时,需要对煤储层进行调查,包括抽采煤层气的机理、钻井技术以及获取煤储层关键参数。试井技术是获取煤储层关键参数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结合山西省煤炭地质局实用性生产技术及创新项目“煤层气注入/压降试井地面控制监测系统研发,项目编号为2017-5”对试井技术开展研究工作。煤层气试井技术常见的方法有五种,分别是灌注测试法、DST测试法、注入/压降法、段塞测试法和变流量试井法。针对山西煤储层低渗透率的特点,通过比较几种常见方法,本文重点研究煤层气注入/压降法,并在一系列的理论基础上展开工作。注入阶段是注入/压降法的一个重要阶段,要保证恒流注入是十分困难的,这是需要迫切解决的实际问题。目前,该阶段主要是通过人工进行监测和控制。因此,研究煤层气试井监测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研究煤层气试井监测系统,本文基于开采煤层气过程的抽采机理、钻井工艺以及试井方法的基础理论,分析煤层气试井方法在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信号,并对关键的流量和压力信号进行监测与控制,这两种关键参数在注入/压降法中十分重要,同时,液体流量在这个过程中的稳定注入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操作。因此,本研究基于增量式PID控制算法,对注入的流量和压力进行测控,根据实际现场需求对系统整体进行设计,包括器件选型、电路设计及制作和上位机和下位机程序编写,采用串口连接的方式实现上位机与下位机的通信,通过软硬件结合搭建实验平台实现对煤层气试井监测系统的测控。实验数据及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煤层气试井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并且可以保证一定范围内的恒流注入,准确率较高,且对外界干扰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系统最终在实际现场初步使用,并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该系统对煤层气试井监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山西省对煤层气开采的研究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吉理[4](2020)在《基于智能坐垫群的课堂行为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数字化已成为当今各行各业最核心的变革驱动力,在科技赋能教育的时代,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变革也已经逐渐从成绩“数字化”演变为学习行为和过程的数字化。本研究结合教育领域的“具身认知”理论和“学习分析”技术,以传统“智慧教室”基础设备作为研究背景,在对目前课堂行为分析系统的应用、注意力行为的表征方式以及不同坐姿测量技术等问题进行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压力传感器、无线通信传输、可视化软件平台开发等多种技术手段,设计与实现了一套基于智能坐垫群的课堂行为分析系统。该系统由多个智能坐垫硬件设备、一个局域网关设备和一个终端可视化分析软件组成,可实时收集课堂教学中多个体的坐姿行为变化数据,研究以坐姿行为的类型和变化频率为中间变量表征注意力水平,通过系统采集到的多个体注意力水平计算转化成课堂整体注意力波动情况,并通过终端软件提供实时数据监测、图表对比分析等课堂行为分析功能。本研究通过课堂实验应用,以视频编码、观察记录、访谈的多重数据对比,验证了系统采集的设备数据在注意力水平评测维度具备一定的有效性,并且可在不同时段、课程环节、班级群体、课程类型这些维度上可以有效的分析课堂行为,且客观有效的反应课堂教学情况。因此在本研究设计开发的基于智能坐垫群的课堂行为分析系统可作为辅助工具和客观标准,帮助教师实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也可作为依据及可靠手段,帮助学校和教学研究者长期记录并分析课堂行为数据、提升教学质量。

周晓磊[5](2020)在《轴向柱塞泵腔内压力测试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轴向柱塞泵是液压系统的核心元器件,在航空航天、大型工程机械、船舶航海等工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振动、噪声和流量脉动是影响柱塞泵性能的三个关键因素,这些因素与柱塞腔内压力变化密切相关。前人通过搭建实验台等方法进行柱塞泵腔内压力测试,但这些方法工作量大,测试精度不高。因此设计出合理的柱塞腔内压力测试方法,有助于推动轴向柱塞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较高的学术价值。本文针对轴向柱塞泵的工作特性和结构特点,提出一种柱塞泵腔内压力无线测试方法。该方法基于现有的无线传感器技术,通过在柱塞泵缸体的过渡区处安装微型压力传感器;在缸体和转轴上设计传感器走线孔洞;在转轴和后盖处布置无线数据采集和接收节点,实现对柱塞泵腔内压力的无线测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数据采集精度,最大程度减小对柱塞泵工作特性的影响。在采集节点硬件设计方面,针对节点的应用场合,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设计数据放大模块、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无线数据发射模块和无线供电模块。模块化硬件结构增强了节点的性能,降低电路设计复杂度,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在软件设计方面,采用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法,提高了软件的可移植性和稳定性。文章最后对节点的数据采集精度和数据无线收发进行了测试分析。经测试,该节点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精度,在充满液压油的环境中仍然可以进行数据的无线传输,能够满足轴向柱塞泵内部压力的数据采集和无线传输。

段双双[6](2019)在《煤矿井下钻孔气体检测与回收控制技术》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针对煤矿井下钻孔气体突涌造成的安全隐患设计了一种煤矿井下钻孔气体检测与回收控制技术。本设计能在煤矿井下钻孔气体抽采作业的同时对井下安放的抽放管路中钻孔气体的压力、流量以及钻孔气体中的瓦斯浓度进行采集和检测,通过抽放泵和控制气阀将采煤面内产生的钻孔气体自动抽放并回收到井上回收装置中,保障煤矿井下生产安全以及提高资源回收率。在整个检测与回收控制过程中,井下分站和上位机中都能够将抽放管路内钻孔气体的压力、流量和瓦斯浓度实时显示出来,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和记录。在井下进行钻孔气体的抽采时,首先利用钻机对开采煤层进行钻孔,当钻机钻到钻孔气体较多的层面,一旦出现钻孔气体突涌的状况,钻杆内的气体压力、流量和瓦斯浓度就会迅速上升。此时,压力、流量和浓度传感器就会检测到抽放管路中的钻孔气体的压力、流量和浓度变化,主系统将实时压力与预设压力报警值的大小进行比较,若实时压力值超出报警值,则控制气阀打开以及利用抽放泵,最终实现钻孔气体的回收利用。在井下分站和上位机的通信上选择了 RS-485传输方式,分站能利用这种方式及时的将钻杆内的压力、浓度和流量3种数据上传到上位机。井下的各个分站都有自己的不同于其他分站的地址,因此井下各个开采煤层的钻孔气体的压力、流量和浓度的检测互不干扰。通过此技术,轻松实现井上井下同时监控井下的安全情况。本设计不仅能够自动、准确、高效地将钻孔气体的压力、流量和瓦斯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同时增强井下钻孔气体的回收利用。并且通过井上监测井下钻孔气体的释放情况,既保证了开采工作的安全进行,又释放了劳动力,对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静怡[7](2019)在《电力厂区防涝水位实时预警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灾害预警及时性、准确性和应急处置效率是防汛抗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实时监测并预警变电所、水电站等重要生产区域防涝排水设施的通畅程度,为灾害应急处置提供支持,提出一种基于单片机和4G通信的变电所局部短时暴雨水位预警系统。通过在监测地点设置无线监测节点采集排水设施的水位数据,经无线网络传输至中心服务器,并提供实时查询及告警服务,为相关部门做好防灾抗涝决策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实验结果表明,预警系统监测结果稳定可靠,能够很好地应用于重要生产区域的防灾预警工作。

马吉宽[8](2018)在《煤矿井下瓦斯抽放管路气体压力监控系统的设计》文中认为本论文设计了一种煤矿井下瓦斯抽放管路中气体压力的监控系统。该系统能在煤矿瓦斯抽采作业的同时对瓦斯抽放管路中气体压力进行检测并控制抽放管路内的气体压力,整个监控过程中井分站和上位机都能够将抽放管路内的气体压力实时显示出来。在煤矿进行抽采作业时,首先通过钻机向采煤面钻孔,当钻机打到瓦斯层时,一旦出现瓦斯突涌的情况,钻机铝杆内的气体压力将会急剧上升,与此同时传感器就会检测到抽放管路中的瓦斯压力变化,控制系统开始判断瓦斯压力是否超过报警值。整个过程中分站以及上位机都会显示检测到的压力数据,以及继电器的动作情况。在分站与上位机的通信上选择了 RS-485或者以太网两种传输方式,分站能利用这两种方式及时的将钻机铝杆内的压力数据上传到井上控制中心。每个分站都会有自己的地址,因此各个采煤而的瓦斯压力监控将互相独立不受影响,通过上位机软件可以同时观测到所有采煤而抽放管路中的气体压力。实现井上井下同时监控的功能。本监控系统能够自动、精确的将抽放管路中的气体压力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并且本系统能够远程监测瓦斯压力以及执行单元的动作情况,保证煤层内瓦斯在煤矿井下安全抽放,对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邱汉[9](2017)在《基于STM32的智能种子存储仓控制系统研究》文中提出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而种子是农业的生命之源,种子产业的安全关系到我国农业的兴衰。目前种子存储仓存在系统控制和检测不稳定、自动化程度低、检测与调控参数少等问题,为了能更好地利用现有技术对种子进行储藏,本文设计了基于STM32的智能种子存储仓,开发了系统控制软硬件,通过改变环境温度、湿度、气体成分及含量来进行种子储藏;通过试验证明,所设计的种子仓可以满足种子存储要求,可实现种子储藏检测与调控自动化,可最大限度地保持种子的品质和使用价值。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设计试制了一款基于STM32的智能种子存储仓,种子存储仓仓体总体尺寸2300mm×2200mm×1700mm,分为种子储藏室和冷条蓄冷室;设计制作了基于STM32的智能种子仓控制系统软硬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环境参数调控、人机交互界面、上位机、通讯系统等。(2)控制系统硬件选取了符合种子仓数据采集系统要求的相关传感器,包括温湿度传感器DHT11、温度传感器DS18B20、CO2传感器MG811、O2浓度传感器Grove-Gas Sensor;对种子仓环境参数调控的可行性方案进行研究:通过冷条蓄冷进行温度控制、液态氮气和液态二氧化碳进行仓体气调、转轮除湿机进行除湿;选取了符合种子需求的无线传输模块,采用SIM900A集成模块进行数据传输。(3)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了远程数据传输系统,利用传感器采集数据,将所采集的数据传输到主控芯片,主控芯片通过Modbus总线传输到人机交互界面,通过无线通讯模块SIM900A发送到上位机,实现数据传输与储存。设计了基于Modbus总线的人机交互界面,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分为五部分:用户登陆模块、系统设置模块工程管理模块、时间设置模拟、语言设置模块;其中工程管理模块包括:温度调控、湿度调控、二氧化碳调控、氧气调控、历史曲线图、模式选择、报警事件、系统说明。设计了基于Lab VIEW的上位机平台,能实现对种子仓环境参数的监控及调节,上位机通过网络传输模块SIM900A,获取和发送数据给网络服务器,种子仓主控芯片再登录网络服务器获取数据和发送数据,实现对种子仓的实时检测与调控。(4)针对本文设计的软硬件,对种子仓传感器、上位机、人机交互界面进行了测试,可以有效工作,对仓体进行实仓试验,验证了所设计的种子存储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可以满足种子储藏要求。通过实验证明,基于STM32的智能种子存储仓,最佳回风管道长度为450mm,最佳百叶窗打开角度为90o,二氧化碳气调初始调节最佳值为3%,液态氮气气调时初始调节最佳值为7%。

杨胜杰[10](2014)在《油田注水井压降测量计的研发与应用》文中提出油田注水是油气开采过程的重要工作之一,油田的注水开发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精确测试注水井的压降过程,控制注水量保持地层压力,是实现油田稳、高产的一项重要技术。在实际的注水井压降测量过程中,由于目前使用试井防喷管的额定压力范围小于25MPa,因此油压超过25MPa的注水井还不能进行压降测试;由于目前压降测试工艺的局限性,不能观测压降测试过程中间的压力数据收集,处于盲目的状态,凭经验决定测试时间的长短,影响测试的准确度。针对以上状况,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MSP430单片机的压降测量计,实现对注水井的压降的精确测量,达到测试目的。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1)为了实现压降测量计的便携性,改变传统的井下测试模式,直接连接在采油树,熟悉现行的油田采油树上的压力表接口,设计能适应野外恶劣条件的压力计外壳的机械结构以及安全装置。(2)完成压力计精度、准确度的标定。在试验室中设计压力计的不确定度在±0.1%FS;实验室中要求在40MPa的工作压力下不出现渗漏。(3)以MSP430单片机为电子压力计核心,设计了电源管理电路、压力和温度数据采集及存储电路、LCD数据显示电路、USB通讯电路的设计以及定时唤醒时钟电路。(4)完成了基于MSP430单片机的多层形式的测量系统的软件设计,其中包括数据采集及处理模块、数据传输存储模块和LCD显示模块等。(5)现场试验进行压降测试资料评估以及效果分析。现场注水井进行压降测试,对压降资料进行解释,并评估其对油藏开发的应用作用。本文设计的注水井压降测量计已在某企业投入使用,压降测量计具有低功耗、实时显示和存储压力、温度参数、计算机数据回放等主要功能,实现了在采油树标准接口上使用,降低施工风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此外可以将压力计做成超微型,安装在投捞器内部,进行分层压力测试,具有良好的拓展性。

二、基于C51存储式压力计监控系统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C51存储式压力计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排水采气智能柱塞系统设计及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柱塞气举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柱塞气举国外研究现状
        1.2.2 柱塞气举国内研究现状
        1.2.3 柱塞气举的发展趋势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第二章 智能柱塞设计及举升工艺研究
    2.1 智能柱塞基本设计要求
    2.2 排水采气柱塞工作原理
        2.2.1 现有排水采气柱塞的不足
    2.3 新型智能柱塞结构设计
        2.3.1 智能柱塞密封形式设计
        2.3.2 智能柱塞主要技术参数
        2.3.3 智能柱塞进口捕捉器设计
        2.3.4 智能柱塞工作原理
        2.3.5 智能柱塞优点
    2.4 智能柱塞举升工艺过程
        2.4.1 智能柱塞气举装置
        2.4.2 智能柱塞运动规律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柱塞关键部件结构设计
    3.1 扶正器结构设计
        3.1.1 扶正器简介
        3.1.2 扶正器种类
        3.1.3 智能柱塞扶正器设计
    3.2 智能柱塞密封结构设计
        3.2.1 密封胶筒设计
        3.2.2 胶筒材料选型
    3.3 传动机构设计及电机计算选型
        3.3.1 传动机构设计及工作原理
        3.3.2 出水阀及传动机构受力分析
        3.3.3 步进电机选型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柱塞性能分析研究
    4.1 下行阶段运动分析
        4.1.1 计算流体动力学基础
        4.1.2 创建几何模型
        4.1.3 网格划分
        4.1.4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设置
        4.1.5 数值模拟及分析
    4.2 上行阶段柱塞胶筒密封性能分析
        4.2.1 非线性理论基础
        4.2.2 超弹性材料计算模型及其理论研究
        4.2.3 有限元分析求解
        4.2.4 胶筒内腔锥度对橡胶筒所受应力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智能柱塞控制系统设计
    5.1 智能柱塞控制系统硬件体系结构
        5.1.1 智能柱塞控制器
    5.2 STC89C52 单片机简介
        5.2.1 复位电路
        5.2.2 时钟电路
        5.2.3 主程序设计
    5.3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5.3.1 温度信号采集
        5.3.2 压力信号采集
        5.3.3 加速度信号采集
        5.3.4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5.4 电机驱动模块设计
        5.4.1 脉冲分配芯片选择
        5.4.2 驱动芯片选择
        5.4.3 步进电机驱动程序设计
    5.5 数据存储与数据传输
        5.5.1 数据存储
        5.5.2 数据传输
        5.5.3 数据传输程序设计
    5.6 本章总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双路自动调节变量喷药监控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系统整体设计
    1.1 系统组成
    1.2 系统工作原理
2 系统硬件设计与电路搭建
    2.1 STC89C52单片机
    2.2 数据转换模块
    2.3 传感器和阀参数选型
    2.4 电源、键盘和液晶模块
    2.5 PROTEUS电路搭建
3 系统软件设计
    3.1 上位机软件设计
        3.1.1 LabVIEW前面板设计
        3.1.2 串口写入程序设计
        3.1.3 串口读取程序设计
    3.2 下位机软件设计
        3.2.1 单片机主程序设计
        3.2.2 主要参数采集原理
        1)速度采集。
        2)流量采集。
        3)压力采集。
4 系统运行测试
    4.1 PROTEUS仿真试验
        4.1.1 流量阀控制信号输出测试
        1)测试方法:
        2)测试结果表明:
        4.1.2 压力模拟量采集与转换试验
    4.2 LabVIEW仿真试验
        4.2.1 LabVIEW数据采集试验
        4.2.2 LabVIEW数据存储试验
5 结论

(3)基于注入/压降法的煤层气试井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煤层气开采研究现状
        1.2.2 煤层气试井注入/压降法的发展状况
        1.2.3 煤层气试井监测技术的发展状况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安排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煤层气抽采方法研究
    2.1 煤层气抽采机理研究
    2.2 煤层气钻井工艺研究
    2.3 煤层气试井方法的研究
    2.4 煤层气试井注入/压降法的研究
        2.4.1 煤层气注入/压降法测控技术的研究
        2.4.2 煤层气注入/压降法的关键参数的研究
        2.4.3 煤层气注入/压降法在煤储层评价解释的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煤层气试井测控方法的研究
    3.1 煤层气试井监测信号采集方法研究
    3.2 煤层气试井监测信号传输及处理技术的研究
        3.2.1 通信技术的研究
        3.2.2 控制核心处理器的研究
        3.2.3 控制技术及方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煤层气试井监测系统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
    4.2 系统硬件设计
        4.2.1 器件选型
        4.2.2 信号隔离器选型
        4.2.3 电动阀选型
        4.2.4 单片机开发平台介绍
        4.2.5 其他模块设计
        4.2.6 硬件系统搭建
    4.3 下位机软件开发
        4.3.1 软件滤波算法
        4.3.2 软件开发环境
        4.3.3 主程序模块设计
        4.3.4 软件通信程序设计
        4.3.5 PID控制程序设计
    4.4 上位机软件设计
        4.4.1 上位机软件开发平台
        4.4.2 登录界面设计
        4.4.3 监测主界面设计
        4.4.4 实时监测界面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煤层气试井监测系统运行结果与分析
    5.1 系统运行方案
    5.2 系统实验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评审专家组意见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基于智能坐垫群的课堂行为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与目标
    1.3 研究问题与方法
    1.4 研究框架与章节安排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坐姿测量与压力分布技术的应用
    2.2 注意力的行为表征和课堂注意表现
    2.3 课堂行为分析方法和系统设计
第3章 课堂行为分析坐垫群的系统设计
    3.1 系统设计模型
    3.2 系统需求分析
    3.3 系统运行逻辑
    3.4 动作采集模块的设计
    3.5 数据传输和存储模块的设计
    3.6 终端可视化分析模块的设计
第4章 课堂行为分析坐垫群的系统实现
    4.1 系统实现技术
    4.2 动作收集模块的实现
    4.3 数据传输和存储模块的实现
    4.4 终端可视化分析模块的实现
    4.5 系统的使用流程
第5章 课堂行为分析坐垫群的系统应用
    5.1 课堂实验设计
    5.2 实验实施情况
    5.3 实验结果分析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授课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二 :教学研究者观察记录表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5)轴向柱塞泵腔内压力测试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液压泵腔内压力研究现状
        1.2.1 液压泵腔内压力变化理论及仿真研究现状
        1.2.2 液压泵腔内压力测试方法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无线传感器节点研究现状
    1.3 总结
    1.4 论文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1.4.1 论文主要工作
        1.4.2 论文内容安排
第2章 柱塞泵压力测试系统的整体设计
    2.1 柱塞泵结构和运行特点
        2.1.1 A4VS71柱塞泵参数介绍
        2.1.2 柱塞泵数学模型建立
        2.1.3 A4VS71轴向柱塞泵运行特点
    2.2 节点测试环境分析
    2.3 柱塞泵内部压力测试整体方案
        2.3.1 压力传感器的安装方法
        2.3.2 接收节点安装方法
    2.4 柱塞泵强度校核
        2.4.1 柱塞泵缸体强度校核
        2.4.2 柱塞泵转轴强度校核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无线传感器节点硬件设计
    3.1 节点总体设计方案
    3.2 压力传感器的选型
    3.3 信号采集处理模块设计
        3.3.1 信号放大驱动电路设计
        3.3.2 模数转换电路设计
        3.3.3 数据存储模块设计
        3.3.4 高性能数据处理器模块
    3.4 基于蓝牙通讯协议的无线模块设计
        3.4.1 节点无线通讯协议选择
        3.4.2 电磁波在液压油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3.5 无线供电模块设计
    3.6 节点的结构设计
        3.6.1 PCB电路板设计
        3.6.2 节点空间结构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节点嵌入式软件设计
    4.1 节点软件整体设计
    4.2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4.3 数据存储程序编写
        4.3.1 SD卡驱动程序的编写
        4.3.2 FATFS文件管理系统的移植
        4.3.3 数据高速连续存储软件设计
    4.4 无线数据传输程序设计
        4.4.1 蓝牙通讯的无线连接建立
        4.4.2 蓝牙无线数据通讯程序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与测试
    5.1 液压油对无线信号影响测试
        5.1.1 节点在空气中传播实验
        5.1.2 节点在液压油中的传播
        5.1.3 节点在铸铁泵壳中的无线传输实验
    5.2 节点数据采集稳定性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煤矿井下钻孔气体检测与回收控制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4 课题主要创新点
2 系统方案选型与设计
    2.1 系统设计要求
    2.2 系统方案选型
    2.3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4 系统工作原理
3 系统硬件设计
    3.1 硬件结构设计
    3.2 传感器电路设计
    3.3 电源电路设计
    3.4 A/D转换电路设计
    3.5 报警值及分站地址设定电路设计
    3.6 显示电路设计
    3.7 复位存储电路设计
    3.8 隔离输出电路设计
    3.9 通信电路设计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主程序设计
    4.2 报警值及分站地址设定程序设计
    4.3 信号采集与数据处理程序设计
    4.4 复位存储程序设计
    4.5 数码管显示程序设计
    4.6 通信程序设计
    4.7 上位机软件设计
5 系统调试
    5.1 硬件调试
    5.2 软件调试
    5.3 系统整体调试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8)煤矿井下瓦斯抽放管路气体压力监控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发展概况
    1.3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2 系统方案选型与设计
    2.1 系统设计要求
    2.2 系统方案选型
    2.3 系统总设计方案
    2.4 系统工作原理
3 系统硬件设计
    3.1 硬件结构设计
    3.2 传感器电路设计
    3.3 A/D转换电路设计
    3.4 电源电路设计
    3.5 显示电路设计
    3.6 报警值及分站地址设定电路设计
    3.7 复位存储电路设计
    3.8 隔离输出电路设计
    3.9 通信电路设计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主程序设计
    4.2 报警值及分站地址设定程序设计
    4.3 压力采集与数据处理程序设计
    4.4 显示程序设计
    4.5 复位存储程序设计
    4.6 通信程序设计
    4.7 上位机软件设计
5 系统调试
    5.1 系统硬件调试
    5.2 系统软件调试
    5.3 系统整体调试
6 总结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习经历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9)基于STM32的智能种子存储仓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种子存储仓及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技术路线
2. 种子存储环境与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种子存储环境参数与调控措施
        2.1.1 种子存储环境参数
        2.1.2 种子仓环境参数调控
    2.2 系统工作原理
    2.3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3.1 系统设计要求
        2.3.2 系统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智能种子存储仓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1 主控芯片选型
    3.2 传感器及调控机构
        3.2.1 温湿度传感器
        3.2.2 温度传感器
        3.2.3 氧气浓度传感器
        3.2.4 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
        3.2.5 除湿机
        3.2.6 气体调节
    3.3 无线传输模块选型与设计
        3.3.1 无线通讯模块选型
        3.3.2 无线通讯模块设计
    3.4 驱动电路及传感器电路设计
        3.4.1 控制系统电源电路设计
        3.4.2 温湿度传感器电路设计
        3.4.3 温度传感器电路设计
        3.4.4 氧气浓度传感器电路设计
        3.4.5 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电路设计
    3.5 调控装置设计
        3.5.1 湿度调控装置设计
        3.5.2 温度调控装置设计
        3.5.3 气体调控装置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智能种子存储仓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1 控制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4.1.1 软件系统总体需求
        4.1.2 系统开发环境
        4.1.3 软件系统总体组成
    4.2 环境参数控制方法
    4.3 下位机程序设计
        4.3.1 主控芯片程序设计
        4.3.2 主控芯片STM32—UCOS-III操作系统
        4.3.3 种子仓温湿度采集
        4.3.4 冷条表面温度采集
        4.3.5 风机调速控制
        4.3.6 电动百叶窗舵机控制
        4.3.7 气体浓度采集与调控
    4.4 基于Modbus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4.4.1 种子仓人机交互界面功能设计
        4.4.2 基于Modbus总线通信程序设计
        4.4.3 基于eView ET100液晶触摸显示屏程序设计
    4.5 基于LabVIEW的上位机设计
        4.5.1 种子仓上位机测控系统操作界面设计
        4.5.2 种子仓上位机测控系统界面功能介绍
    4.6 无线通讯模块程序设计
        4.6.1 数据发送流程
        4.6.2 数据接收流程
        4.6.3 无线通信模块主要程序
    4.7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与试验
    5.1 传感器采集与通讯测试
        5.1.1 传感器采集测试
        5.1.2 上位机功能测试
        5.1.3 人机交互界面功能测试
    5.2 结构参数优化与系统调控试验
        5.2.1 结构参数优化试验
        5.2.2 系统调控试验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风机调速控制程序
附录B 电动百叶窗舵机控制程序
附录C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10)油田注水井压降测量计的研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本课题的研究进展
        1.2.1 试井及压降测试原理
        1.2.2 国内外压力计的发展状况
        1.2.3 油田试井压降测量仪器的发展状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功能要求与性能指标
        2.1.1 系统功能要求
        2.1.2 系统性能指标
    2.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2.1 系统工作原理与硬件结构
        2.2.2 系统软件功能划分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单片机的选型及控制电路
        3.1.1 单片机MSP430系列的介绍
        3.1.2 MSP430单片机中心控制电路
    3.2 压力信号调理电路和A/D转换电路
        3.2.1 A/D转换器原理及选型
        3.2.2 信号调理器AD626
        3.2.3 信号调理和A/D转换电路
    3.3 数据存储电路
        3.3.1 存储单元的性能要求及存储单元的选择
        3.3.2 存储电路的设计
    3.4 串行通讯电路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软件程序设计
    4.1 概述
    4.2 系统软件设计
        4.2.1 软件开发环境
        4.2.2 主程序设计
        4.2.3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4.2.4 串行通讯程序设计
        4.2.5 数据存取程序设计
        4.2.6 数据显示程序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量计调试及试验资料分析
    5.1 系统调试
        5.1.1 系统硬件调试
        5.1.2 系统软件调试
        5.1.3 压降测量计标定
    5.2 试验分析及应用
        5.2.1 便携性分析
        5.2.2 可视化分析
        5.2.3 试验资料分析及应用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1.1 关键技术及技术创新点
        6.1.2 研究成果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基于C51存储式压力计监控系统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排水采气智能柱塞系统设计及仿真[D]. 李亚山.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2]双路自动调节变量喷药监控系统的设计[J]. 申锴,胡敏英,桑永英,谭文豪,宋洋洋,张文卿. 农机化研究, 2021(11)
  • [3]基于注入/压降法的煤层气试井监测系统研究[D]. 张伟.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4]基于智能坐垫群的课堂行为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D]. 吉理.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5]轴向柱塞泵腔内压力测试方法研究[D]. 周晓磊. 太原理工大学, 2020
  • [6]煤矿井下钻孔气体检测与回收控制技术[D]. 段双双.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7]电力厂区防涝水位实时预警系统设计与应用[J]. 王静怡. 中国电力, 2019(05)
  • [8]煤矿井下瓦斯抽放管路气体压力监控系统的设计[D]. 马吉宽.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
  • [9]基于STM32的智能种子存储仓控制系统研究[D]. 邱汉.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10]油田注水井压降测量计的研发与应用[D]. 杨胜杰. 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2014(05)

标签:;  ;  ;  ;  

基于C51储压表的监控系统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