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骨折钢板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

肢体骨折钢板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

一、四肢骨折钢板内固定失效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莫华贵,黄远翘,陈元庄,马滚韶,徐勤,罗裕强,陈家辉[1](2020)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前环固定失效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前环固定失效的原因,探讨其处理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四肢关节骨科收治的84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56例,女28例;年龄为19~64岁,平均42.5岁;骨折按Tile分型:B1型22例,B2型16例,B3型10例;C1型22例,C2型6例,C3型8例。单纯前环固定21例,前、后环联合固定63例。术后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统计术后前环固定失效患者,并分析其失效原因及处理方案的选择。结果 84例患者术后获6~36个月(平均13.5个月)随访。7例(8.3%)患者术后发生骨盆骨折前环固定失效。前环固定失效时间为术后3~75 d,平均29.1 d。失效原因:手术时机选择不当及前环固定稳定性欠佳2例,单纯前环固定稳定性欠佳1例,前环固定物选择错误及康复措施不当2例,术中复位不良1例,后环固定不稳1例。2例患者前环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失效,1例翻修,1例保守治疗;5例前环采用钢板内固定失效,4例翻修,1例保守治疗。5例翻修患者翻修术后获11~24个月(平均17.2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根据Majeed评分系统评定骨盆功能:优2例,良2例,可1例。2例保守治疗患者最终畸形愈合。结论手术时机选择不当、前环固定物选择错误、术中复位不良、前环固定稳定性欠佳、后环固定不稳及康复措施不当是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前环固定失效的主要原因。对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前环固定失效,关键是明确失效原因,采用钢板固定翻修可取得良好疗效。

王溪淳[2](2020)在《非感染性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失败和骨不连的原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非感染性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失败和骨不连的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和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四肢长骨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和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内固定失败和骨不连的原因。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3个月。1、术后发生内固定失败48例,其中男35例,女13例,年龄6-85岁,平均44.23±12.51岁。骨折部位为股骨18例,胫腓骨21例,尺桡骨5例,肱骨4例。其中髓内钉固定6例(12.5%),钢板固定42例(87.5%)。内固定断裂39例(81.3%),内固定松动9例(18.7%)。内固定失败原因中,因医源性因素所致者47例(97.9%),因非医源性因素所致者31例(64.6%),两个因素均存在者30例(62.5%)。2、术后发生骨不连102例,其中男68例,女54例,年龄10-86岁,平均49.28±13.03岁。骨折部位为股骨38例,胫腓骨42例,尺桡骨9例,肱骨13例。其中钢板固定69例(67.6%),髓内钉固定33例(32.4%)。按骨不连分型,萎缩型骨不连66例(64.7%),肥大型骨不连36例(35.3%)。骨不连发生原因中,因非医源性因素所致者66例(64.7%),因医源性因素所致者76例(74.5%),两个因素均存在者40例(39.2%)。结论:下肢骨折发生内固定失败和骨不连的风险明显高于上肢。内固定失败以内固定断裂多见;骨不连以萎缩型骨不连多见。内固定失败和骨不连常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以骨折断端局部因素合并术中操作不当最常见。

姜世川[3](2020)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成人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分析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与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以便为临床上治疗成人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6例成人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患者62例,女患者24例,年龄19-61岁,平均(37.33±9.29)岁,按手术方法分为A组(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组,n=44例),以及B组(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组,n=42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以及HSS评分分别评估髋、膝关节功能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时间为6-24个月(中位数随访时间18个月),所有患者均取得随访。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比较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A 组为(124.64±26.87)min,B 组为(113.95±22.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A 组为(231.82±76.96)ml,B 组为(223.57±64.31)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视次数:A组术中透视次数(18.50±3.94)次,B组为(13.26±2.9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A组骨折愈合时间为(4.25±1.31)月,B组骨折愈合时间为(4.97±1.96)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A组术后共有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1.36%;B组术后共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根据末次随访Harris、HSS评分分别评估髋、膝关节功能情况,其中Harris评分,A组:优17例,良23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90.91%;B组:优13例,良24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为88.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A组:优22例,良19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93.18%;B组:优17例,良21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为90.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成人股骨干粉碎性骨折,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与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均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均可以有效减少软组织和骨膜的损伤,保护骨折端的血供。但相比较而言:(1)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可以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但操作相对复杂。(2)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操作相对简单。(3)而在术中出血量、并发症、髋膝功能优良率方面,两种治疗方式无显着差别。

吉治群[4](2020)在《对导致接受钢板内固定术的四肢骨折患者手术失败原因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导致接受钢板内固定术的四肢骨折患者手术失败的发生原因。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在东方市中医院进行钢板内固定术的41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找出导致其手术失败的发生原因。结果:在这41例患者中,因内固定物选用不当导致手术失败的患者有7例(占17.1%);因螺钉放置不当导致手术失败的患者有2例(占4.9%);因术中未植骨导致手术失败的患者有3例(占7.3%);因术后未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导致手术失败的患者有29例(占70.7%)。结论:手术中内固定物选用不当、螺钉放置不当、术中未植骨及术后未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均是导致接受钢板内固定术的四肢骨折患者手术失败的原因。

刘广东[5](2020)在《弹性带锁髓内钉与微创钢板治疗腓骨骨折疗效对比》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弹性带锁髓内钉(Elastic 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ELIN)与微创经皮钢板(Minimal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osteosynthesis,MIPP)治疗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病例,对临床数据加以分析整理,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优缺点,为腓骨骨折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以期获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9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第四中心临床学院骨科及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腓骨骨折患者32例。分别采用弹性带锁髓内钉和微创钢板固定,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弹性带锁髓内钉组(A组):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17-77岁,平均43士16.7岁,损伤位置划分A组,左侧骨折8例,右侧骨折5例,其中直接暴力损伤4例,为车祸伤,间接损伤9例,为高空坠落伤及摔伤,依据A0分型A1型1例,A2型7例,A3型2例,B1型1例,B3型1例,C3型1例。微创钢板组(B组):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23-80岁,平均年龄48.4±16.9岁,依据骨折损伤位置划分左侧骨折12例,右侧骨折7例,直接暴力损伤4例,为车祸伤及钝器伤所致;间接损伤共11例,为高空坠落伤及摔伤,AO分型A1型3例,A2型6例,A3型2例,C1型2例,C3型1例。所有患者经术前评估及围手术期准备无手术禁忌,接受弹性带锁髓内钉或微创经皮钢板治疗。统计两组术前AOFAS评分,手术等待时间,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型臂投照次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踝关节AOFAS评分(末次随访时)及术后并发症。其中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标准是以患者患肢可完全负重,X线提示骨折线模糊或者消失为准;随访时间为1年。结果A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17-77岁,平均年龄为43±16.7岁,B组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23-80岁,平均年龄为48.4±16.9岁,两组在性别及年龄方面无差异(P>0.05)。A组与B组观察指标比较:术前住院时间(A组4.46±0.87天,B组9.05±3.64天),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术前等待时间短;平均手术时间(A组27.92±7.20,B组126.43±13.40分钟),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手术时间短;平均术中出血量(A组32.31±7.85ml,B组195.26±28.36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术中出血量少;术中C型臂投照次数(A组10.23±1.64次,B组5.05±2.25次),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投照次数多;平均拆线时间(A组14.46±1.12天,B组16.63±1.98天),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较B组平均拆线时间短;平均临愈合时间(A组2.35±0.14月,B组2.93±0.1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AOFAS评分89.38±1.66分,标准评分优良率为100%,B组术后AOFAS评分90.10±2.0分,标准评分优良率为1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病例中有0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0例延迟愈合,0例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1例,未发现内固定断裂、静脉血栓、膝踝关节疼痛并发症。B组有0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0例延迟愈合,0例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2例(主要来自胫骨侧关节面损伤,非腓骨侧),未发现内固定断裂、静脉血栓、膝踝关节疼痛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和10.5%。结论弹性带锁髓内钉和微创钢板均为微创治疗腓骨骨折的有效术式,弹性带锁髓内钉较微创钢板具有操作简便、微创、术中出血量少、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牛锋[6](2020)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四肢骨折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改良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基于“正骨八法”指导下保守治疗、切开复位桥接组合式内固定和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在治疗成人四肢骨折方面的对比研究,总结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治疗成人四肢骨折方面的优势及不足,并在原有结构基础上提出改良设计方案,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性能改进提供参考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南京中医药大学扬州附属医院骨伤科收治的成人四肢骨折患者,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确定本试验的研究对象共计104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保守组,桥接组和锁定钢板组,其中保守组28例均为锁骨骨折患者,采用“正骨八法”手法复位后“8”字绷带固定治疗,桥接组38例患者(其中锁骨骨折28例,四肢骨折10例)采用基于“正骨八法”指导下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进行手术治疗,锁定钢板组38例(其中锁骨骨折28例,四肢骨折10例)患者根据具体骨折情况采用解剖锁定钢板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临床疗效,并比较桥接组和锁定钢板组手术相关指标,评价两种内固定方式的优点及不足。采用聚甲醛骨折模型作为极限测试和破坏性试验对象,测试桥接内固定1.0(圆形竹节状棒)、桥接内固定2.0(六边竹节状棒)、桥接内固定3.0(六边形凹槽棒)和解剖锁定钢板之间的抗压缩性能和抗旋转性能的区别。结果:(1)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2)与保守组相比,桥接组和锁定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根据肩关节Constant评分标准,三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12月Constan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12月三组患者肩关节Constan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锁定钢板组相比,桥接组的手术时间短(P<0.05),术中每分钟出血量没有差异(P>0.05)。(4)术后并发症:保守组和桥接组均有1例患者发生骨不连,锁定钢板组有1例发生内固定取出后骨折部位再断裂。(5)在聚甲醛骨折模型上,桥接内固定2.0(六边竹节状棒)的抗压缩性能和抗旋转性能强于桥接内固定1.0(圆形竹节状棒);桥接内固定3.0(六边形凹槽棒)的抗压缩性能和抗旋转性能强于桥接内固定2.0(六边竹节状棒);桥接内固定3.0(六边形凹槽棒)的抗压缩性能和抗旋转性能强于桥接内固定1.0(圆形竹节状棒);解剖锁定钢板的抗压缩性能和抗旋转性能强于桥接内固定1.0(圆形竹节状棒)、桥接内固定2.0(六边竹节状棒)和桥接内固定3.0(六边形凹槽棒)。结论:中医保守治疗、切开复位桥接组合式内固定和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在治疗成人锁骨骨折方面疗效相当,但基于“正骨八法”指导下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四肢骨折更有优势,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可以降低内固定物发生断裂、应力下骨质疏松、内固定取出后再骨折的风险,可以作为治疗成人四肢骨折的一种新型内固定方式,值得骨科医师推广应用。在聚甲醛骨折模型上,桥接内固定2.0(六边竹节状棒)和桥接内固定3.0(六边形凹槽棒)的抗压缩性能和抗旋转性能强于桥接内固定1.0(圆形竹节状棒),可作为未来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产品进一步改良设计的参考依据。

刘微,蔡有权,蔡继峰,邹鹰,杨振[7](2019)在《骨科内固定失效医疗损害的法医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骨科内固定失效所致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例的特点,为骨科医疗纠纷的预防提供指导,为此类医疗损害鉴定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本中心2010—2017年间办理的及"中国裁判文书网"2017年度公布的94例骨科内固定失效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骨科内固定失效的原因较多,以围绕手术的相关因素为主,过错参与度相对较高。结论骨科内固定失效所致的医疗损害的鉴定除关注手术相关因素的外,还需注意术后处理措施,以及患者的自身因素等内容;对于医疗过错参与度的分析需结合上述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郑沐欣[8](2019)在《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移植治疗高龄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比较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移植固定与单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高龄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等指标,进一步观察和评价同种异体腓骨髓内移植在治疗高龄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分析了广东省中医院2015年5月~2017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高龄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0例,其中25例采用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移植治疗的患者为A组,25例采用单纯锁定钢板固定的患者为B组,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手术,通过12-32个月的门诊随访及影像学评估,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影像学评价、肩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1、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及年龄、性别、患肩部位、骨折类型、内固定材料类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手术时间方面,A组平均96.56±16.16min,B组平均93.16±16.67min;手术出血方面,A组平均为86.00±62.25ml,B组平均为82.00±49.16ml;在住院天数上,A组平均为12.88±3.67天,B组平均为14.40±3.94天;两者在这3项数据的对比上都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住院总费用上,A组平均为54513.76±5104.02元,大于B组的42003.72±5270.47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并发症上,A组术口愈合不良2例,肩关节僵硬3例,神经血管损伤1例,内固定失效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4%;B组术口愈合不良0例,肩关节僵硬10例,神经血管损伤2例,内固定失效7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8%;两组患者在随访中都没有发现骨不愈合以及感染等发生。经统计,A组患者在内固定失效、肩关节僵硬的发生率和总并发症发生率上低于B组,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术口愈合不良、神经血管损伤上,两者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在影像学评价上,A组术前颈干角平均为106.06°±6.98°,B组为108.77°± 4.63°,两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初次摄片时颈干角分别为135.36°±5.02°、133.03°±4.61°,肱骨头高度分别为 1.58 ± 0.21mm、1.58 ±0.14mm,两组之间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末次随访(超过12个月)时,B组患者颈干角平均为128.34°± 6.79°,肱骨头高度为1.39 ± 0.29mm,较A组颈干角(134.29°±6.22°)、肱骨头高度(1.53 ±0.18mm)少,且较初次摄片时减少,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颈干角、肱骨头高度则无明显减少,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5、在功能评分上,末次随访时,根据Neer’s功能评分,A组平均82.68 ± 8.06分,优6例,良14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0%;B组平均为76.80 ± 9.64分,其中优3例,良10例,可6例,差6例,优良率为52%。A组患者优良率高于B组,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在DASH评分方面,A组DASH值平均为16.00 ±11.87,低于B组的22.92 ± 11.60,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高龄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运用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髓内移植技术,可有效支撑肱骨头,维持颈干角,预防术后肱骨头内翻、塌陷以及进而引起的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此术式固定牢靠,手术时间、手术出血、住院天数也与传统术式相仿。另外,同种异体腓骨费用较为昂贵,总住院费用较传统术式有所增加。

王亮,陈栋,饶玉航,张大闯,周崇勇,刘金学[9](2018)在《四肢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前瞻性风险评定与防治措施》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前瞻性风险评定与防治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12—2012-12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797例四肢骨折(常规手术组),总结其中27例内固定失效的原因,制定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前瞻性风险评定方案。对自2013-01—2016-01收治的820例四肢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风险评定(风险评估组),根据评定结果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及预防措施。结果风险评估组有高风险117例,中等风险260例,低风险443例。79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1018)个月。8例内固定失效(0.98%),其中高风险6例,中等风险1例,低风险1例。风险评估组内固定失效率低于常规手术组(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04,P<0.001)。结论对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风险评定并制定防治措施是预防四肢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有效方法。

刘道阔,马明静,胡思斌,王景双,张永波[10](2018)在《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围术期并发症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分析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并发症原因,探讨并发症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且发生并发症的91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并发症发生类型及发生原因,总结临床防治策略。结果: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延迟愈合为主,占34.07%,延迟愈合原因:原始损伤严重16例,术中复位不佳13例,术后感染2例;内固定物失效占比为29.67%,内固定物失效原因:内固定物选择不当7例,术后过早负重8例,术后感染12例;1例对比剂肾病于术前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结论 :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亦存在并发症发生可能,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重视术后处理,并探索锁定钢板刚度、螺钉方向的优化思路,是降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关键。

二、四肢骨折钢板内固定失效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肢骨折钢板内固定失效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非感染性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失败和骨不连的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一 非感染性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分析
    1.方法
        1.1 研究方法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如下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性别分布
        2.2 年龄分布
        2.3 骨折部位分布
        2.4 内固定方式及失败分布
        2.5 内固定失败的原因
    3.讨论
        3.1 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
        3.2 研究的不足
    4.典型病例
        病例一
        病例二
        病例三
研究二 非感染性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原因分析
    1.方法
        1.1 研究方法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如下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性别分布
        2.2 年龄分布
        2.3 骨折部位分布
        2.4 固定方式及失败分布
        2.5 骨不连的原因
    3.讨论
        3.1 四肢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原因分析
        3.2 研究的不足
    4.典型病例
        病例一
        病例二
        病例三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3)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成人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典型病例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成人股骨干骨折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4)对导致接受钢板内固定术的四肢骨折患者手术失败原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1.3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5)弹性带锁髓内钉与微创钢板治疗腓骨骨折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流程图
一、腓骨的治疗背景
    1.1 腓骨解剖特点
    1.2 腓骨骨折临床特点
    1.3 腓骨损伤的力学机制
    1.4 腓骨骨折传统治疗观念
    1.5 腓骨骨折固定治疗意义
    1.6 腓骨骨折治疗发展方向
二、弹性带锁髓内钉与微创钢板治疗腓骨骨折疗效对比
    2.1 对象与方法
        2.1.1 一般资料
        2.1.2 固定材料简介
        2.1.3 术前准备
        2.1.4 手术方式
        2.1.5 术后处理
        2.1.6 观察指标
        2.1.7 疗效判定标准
        2.1.8 术后随访及临床评分
        2.1.9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3 讨论
        2.3.1 腓骨骨折损伤因素及肢体功能影响
        2.3.2 腓骨骨折的治疗方式
        2.3.3 腓骨骨折外固定治疗
        2.3.4 腓骨骨折传统内固定治疗
        2.3.5 腓骨骨折微创固定介绍
        2.3.6 腓骨骨折微创钢板固定
        2.3.7 髓内钉设计特点介绍及弹性带锁髓内钉固定优势
        2.3.8 AB两组治疗结果分析
        2.3.9 AB两组微创固定方式治疗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价
    2.4 小结
三、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一)
附录(二)
综述 腓骨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四肢骨折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改良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研究背景和进展
    一、研究背景
        1. 目前在用的骨折内固定系统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2.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研发过程和研发思路
        2.1 研发过程
        2.2 研发思路
        2.3 结构组成
        2.4 结构特点
        2.5 固定机制
        3.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临床优势
    二、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研究进展
        1.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动物实验系列研究
        2.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生物力学及有限元分析
        3.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应用
        3.1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锁骨骨折中的应用
        3.2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股骨骨折中的应用
        3.3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肱骨骨折中的应用
        3.4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肩胛骨骨折中的应用
        3.5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
        3.6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和高位截骨治疗内翻型膝骨关节炎)
        4.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正骨八法”指导下保守治疗、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成人四肢骨折的对比研究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病例选择
        2.2.1 诊断标准
        2.2.2 纳入标准
        2.2.3 手术排除标准
        2.2.4 病例剔除标准
        2.3 内固定种类的选择
        2.4 术前准备
        2.5 保守治疗及手术方法
        2.5.1 保守治疗组
        2.5.2 切开复位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观察组
        2.5.3 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对照组
        2.6 术后处理及中药方剂
        2.7 疗效观察
        2.7.1 观察指标
        2.7.2 疗效评价标准
        2.8 统计方法
        2.9 结果
        2.9.1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比较
        2.9.2 术后骨折愈合情况组间比较
        2.9.3 保守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亚组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
        2.9.4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成人锁骨中段骨折亚组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
        2.9.5 解剖锁定钢板成人锁骨中段骨折亚组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
        2.9.6 成人锁骨中段骨折亚组手术时间和愈合时间
        2.9.7 保守治疗组、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组和解剖锁定钢板组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6个月优良率比较
        2.9.8 保守治疗组、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组和解剖锁定钢板组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2.9.9 两组患者并发症分析比较
        2.10 典型病例
        2.10.1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组典型病例
        2.10.2 解剖锁定钢板组典型病例
        2.11 并发症病例
        2.11.1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组骨不连病例
        2.11.2 解剖锁定钢板取出术后再骨折病例
        2.11.3 固定棒脱落(脱棒)病例
        2.12 结论
    3. 讨论
        3.1 钢板治疗四肢骨折(以锁骨中段骨折为例)目前存在的部分不足
        3.2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应用体会及优势(以锁骨中段骨折为例)
        3.3 借助专用工具“正骨八法”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四肢骨折手术复位过程中的应用
        3.3.1 中医正骨手法的渊源
        3.3.2 目前四肢骨骨折术中复位存在的问题
        3.3.3 解剖锁定钢板和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四肢骨折手法复位的区别
        3.4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不足之处
        3.5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四肢骨折的并发症分析
        3.5.1 四肢骨折固定理念的演变
        3.5.2 骨折固定方式的演变
        3.5.3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并发症种类及其临床使用缺陷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改良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
    1. 改良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的研究背景
    2. 改良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的设计思路
        2.1 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2.0-六边竹节状固定棒的设计思路
        2.2 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3.0-六边凹槽固定棒的设计思路
    3. 改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生物力学测试方法
        3.1 测试材料
        3.2 测试设备
        3.2.1 抗扭转试验设备:采用长春科新ND-200扭转试验机,中国长春生产。
        3.2.2 抗压缩试验设备:采用ProAgi I ity MC4拉压扭疲劳试验机,由美国Accutek Test ingLaboratory 生产
        3.3 测试方法
        3.3.1 组合方法
        3.3.2 轴向压缩试验
        3.3.3 径向扭转试验
        3.3.4 主要观察指标
        3.3.5 统计学方法
        3.4 测试过程
        3.4.1 解剖锁定钢板生物力学测试
        3.4.2 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1.0(圆形竹节状固定棒)生物力学测试
        3.4.3 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2.0(六边竹节状固定棒)生物力学测试
        3.4.4 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3.0(六边形凹槽固定棒)生物力学测试
        3.5 测试结果
        3.5.1 轴向压缩性能测试结果
        3.5.2 径向扭转性能测试结果
        3.6 结论
    4. 讨论
        4.1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材料学特点
        4.2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不足和缺陷
        4.3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现阶段生物力学研究
        4.4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4.5 本研究的缺陷和不足
        4.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附录
    附录一 伦理审查表
    附录二 Johner-Wruh评分标准
    附录三 肩关节Constant功能评分标准
    附录四 病例观察表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骨科内固定失效医疗损害的法医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1.2 内容
    1.3 方法
2 结果
    2.1 性别及年龄
    2.2 医院等级分布
    2.3 手术的部位及类型
    2.4 内固定物种类
    2.5 内固定失效情形及分布
    2.6 内固定失效的发现
    2.7 内固定失效的时间
    2.8 内固定失效原因构成
    2.9 过错及参与度
3 讨论
    3.1 损害后果的确定
    3.2 内固定失效原因分析
        3.2.1 术中原因
        3.2.2 术后原因
        3.2.3 患者自身原因
        3.2.4 脊柱内固定失效特有原因
    3.3 过错参与度
4 结论

(8)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移植治疗高龄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祖国医学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认识
        1.1.1 病因病机
        1.1.2 治疗
    1.2 现代医学对高龄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的研究
        1.2.1 高龄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的流行病学
        1.2.2 高龄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病机制
        1.2.3 肱骨近端骨折的分型
    1.3 高龄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
        1.3.1 保守治疗
        1.3.2 手术治疗
    1.4 总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与病例选择
        2.1.1 病例来源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脱落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治疗措施
        2.2.2 观察指标
        2.2.3 数据管理及统计方法
        2.2.4 病人权益保护
    2.3. 结果
        2.3.1 一般资料
        2.3.2 住院资料
        2.3.3 并发症
        2.3.4 影像学评价
        2.3.5 功能评分
    2.4 分析与讨论
    2.5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9)四肢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前瞻性风险评定与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前瞻性风险评定方案
    1.3 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前瞻性风险评估表的应用
2 结果
3 讨论
    3.1 四肢骨折内固定失效的原因分析
        3.1.1 术前因素
        3.1.2 手术因素
        3.1.3 术后因素
    3.2 四肢骨折内固定失效的预防措施
    3.3 前瞻性风险评定与防治措施的应用效果

四、四肢骨折钢板内固定失效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前环固定失效的原因分析与处理[J]. 莫华贵,黄远翘,陈元庄,马滚韶,徐勤,罗裕强,陈家辉.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20(06)
  • [2]非感染性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失败和骨不连的原因分析[D]. 王溪淳. 南昌大学, 2020(08)
  • [3]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成人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D]. 姜世川. 郑州大学, 2020(02)
  • [4]对导致接受钢板内固定术的四肢骨折患者手术失败原因的分析[J]. 吉治群. 当代医药论丛, 2020(09)
  • [5]弹性带锁髓内钉与微创钢板治疗腓骨骨折疗效对比[D]. 刘广东.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6]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四肢骨折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改良设计研究[D]. 牛锋.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骨科内固定失效医疗损害的法医学分析[J]. 刘微,蔡有权,蔡继峰,邹鹰,杨振. 中国司法鉴定, 2019(04)
  • [8]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移植治疗高龄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观察[D]. 郑沐欣.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四肢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前瞻性风险评定与防治措施[J]. 王亮,陈栋,饶玉航,张大闯,周崇勇,刘金学.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07)
  • [10]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围术期并发症原因分析[J]. 刘道阔,马明静,胡思斌,王景双,张永波.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8(02)

标签:;  ;  ;  ;  ;  

肢体骨折钢板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