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后勤保障初探

网络后勤保障初探

一、试析网络化后勤保障(论文文献综述)

樊丛维[1](2021)在《中国科技兴海视域下海洋强国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人类社会几千年来的发展史不断在印证这一事实。而中国近代以来的心路历程也在告诫着我们,只有认识海洋、利用海洋、经略海洋,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此为背景,中国适时提出海洋强国战略。海洋强国战略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对其研究也需要运用更加多维、更加独特的视角,从而为海洋强国的建设贡献出更多力量。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科技在维护海洋安全、发展海洋经济、改善海洋环境等众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海洋事业中居于核心地位。因此,科技兴海应当成为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路径。文章第一部分是中国科技兴海视域下海洋强国战略的分析框架。首先要从理论角度重新审视科技与海洋战略的关系,从传统海洋战略理论和现代海洋战略理论中为中国科技兴海视域下建设海洋强国探寻理论基础。同时,根据对现有官方文件的全面解读,可以将海洋强国战略划分成四个维度,即海洋安全、海洋经济、海洋环境、海洋科技。由此可见,海洋科技是海洋强国战略的其中一个层面。因此,科技兴海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科技兴海对于维护海洋安全、发展海洋经济、改善海洋环境起到重要作用,通过作用于其他三个维度的变量对海洋强国战略整体施加影响,在海洋强国战略中发挥引领全局的作用。文章第二部分注重研究中国科技兴海视域下海洋强国战略建设目标。在科技兴海的助推下,中国应当注重科技手段和平解决海洋争端、依靠科技实力妥善应对海上威胁、发挥科技效能稳定地区海洋秩序,建设和平性海洋强国;同时,发挥科技要素的核心作用,实现规则引领、理念引领、路径引领,建设引领型海洋强国;最后,要不断提升公共产品供给质量、强化全球治理参与能力、夯实国际海洋合作基石,建设负责任海洋强国。进而以目标为指引,推动中国加速建设海洋强国。文章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中国科技兴海视域下海洋强国战略面临的挑战。科技的进步扩充了海洋安全的内涵,同时也加剧了海洋权益争端,进而强化国家间了海上对抗的风险,海洋安全形势因此变的更为复杂;同时,科技要素强化了世界上海洋强国的海洋能力与意愿,世界海洋格局发展失衡,极化趋势明显;最后,在科技要素的推动下,传统海洋议题发展出了新的特征,新兴海洋议题也在不断出现,而且海洋与其他国际政治议题的联系日益密切,国际海洋政治议题不断增多。有鉴于此,应当准确定位当前挑战,仔细审视现实问题,为中国科技兴海视域下建设海洋强国奠定基础。文章第四部分拟为中国科技兴海视域下建设海洋强国提供路径选择。中国为了更好地迎接海洋强国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必须发挥科技要素在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中的核心作用。针对当前所面临的现实挑战,中国需要依照科技兴海视域下海洋强国战略的建设目标,对科技兴海视域下建设海洋强国的路径选择做出筹划。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维护地区海洋安全、提升海洋行为能力三大领域重点发力,并通过科技要素对这三个方面提供强大的支撑,有序推中国海洋强国建设。

王海涛[2](2021)在《德国北约政策研究(1990-2020年)》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以建构力量理论为主线,以功能制度主义作为分析工具,结合分析德国安全政策最常见的文明力量理论,对德国的北约政策进行综合性分析。德国北约政策作为其安全政策的支柱,决策过程首先受到相关国内行政主体的影响,包括政策决策机构,例如国防部、外交部、总理府、议会和宪法法院,以及各党派不同安全理念的影响。德国北约政策的决策过程还受到国内舆论的影响。从双边关系角度,对德国北约政策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德美和德俄关系,另外德国与法国、东南欧国家的关系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力。在国际秩序格局层面上,德国北约政策以北约的战略变化为导向,而南斯拉夫危机、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乌克兰危机和新冠疫情都对北约的战略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北约从冷战后的集体防御战略转向全球化战略,又因乌克兰危机重新回归战略防御的发展过程中,德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另外,作为德国安全政策的另一根支柱——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与德国的北约政策之间有着重要的互动,而且欧洲防务独立化的发展趋势会从根本上影响德国的北约政策。本文在内容上首先介绍了北约的建立和发展,随后将统一后德国的北约政策以乌克兰危机为分水岭划分成了三个阶段,首先是从重新统一/冷战结束到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后是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事件期间;最后是2017年到2020年。本文接下来介绍了欧盟独立外交与防务政策,重点是分析其与德国北约政策的关系,尤其是德国在“永久结构性合作”中所起的领导作用。文章最后对德国的北约政策进行了总结,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在结构上分析了德国的北约政策随着北约战略转型而产生的变化。其中德国在北约第一次东扩和乌克兰危机过程中扮演了领导角色,充分利用其政治影响力达到德国北约政策的目标,同时德国逐渐突破宪法对国防军海外派兵的限制,为德国的军事行动争取了更多的政治空间;其次分析了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对德国北约政策的影响。随着英国脱欧,德法成为欧盟独立防务力量建设的中坚,由于经济压力,法国更多地依赖德国,但德国受到国内“军事克制文化”的影响,民众对于提高军费支出始终持怀疑态度,极大限制了德国建构意愿的施展;再次是德国北约政策的前景。从德国国防军改革、德国外交策略从“建构力量”回归“务实主义”的转变以及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等角度对德国北约政策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论文主要分析线索是德国随着其经济和政治地位的提高,在北约框架下展现出越来越高的建构意愿,而其政策的制定、相关政治家的表述,尤其是德国北约政策的实施过程成建构力量理论分析的主要范围。建构主义理论,特别是功能制度主义提供的德国对北约资源、政策结果和联盟伙伴的影响力分析视角也是本文主要的分析角度。通过分析发现:1、德国随着统一后军事安全环境的变化和在北约地位的逐步提高,尤其是为适应北约战略的调整,也对自己的北约政策进行了不断的调整,其核心出发点是在北约框架下不断提高政治地位并维护安全利益,其中涉及到对国防军的使用问题上,德国北约政策的决策者还受到党派利益以及民意的影响(文明力量)。德国北约政策在发展过程中的一条比较明显的线索就是从“被动”到“主动”(建构力量);2、德国从1990年代开始在北约对前华约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开放上扮演了领导角色。欧安组织扩大、北约联系国概念以及欧盟和西欧联盟的接近和扩大战略都是这一方针的有效成果。其中在北约两轮东扩过程中德国的建构意愿有明显的不同。尽管在第二轮东扩中没有扮演领导角色,德国还是积极支持扩大进程,同时避免出现安全政治的“灰色地带”或与俄关系产生无法修复的裂痕;3、德国的建构意愿随着军事参与度而逐步提升。随着宪法法院裁决允许域外派兵,德国在北约行动中的军事作用逐步提升,话语权随之提高,德国军官首次担任多国部队最高指挥官,施罗德也首次在北约军事行动中威胁使用否决权;4、德国在危机治理和危机后重建的政治维度上一如既往的表现出高度建构意愿,主动提出倡议,并对纯军事手段态度消极。同时,德国还根据不同的决策内容表现出差异化建构意愿,并主动对政治维度的贡献积极担当领导责任;5、在如何应对恐怖主义威胁的问题上,德国面临较大的内政压力,原因包括德国一直以来的防扩散政策和“军事保守文化”社会根基,这与美国的军事优先理论背道而驰。随着德国所承担的国际安全责任增加,其话语权也随之提高。德国尤其是在政治手段上积极建构,利用联盟资源提高德国影响力(功能制度主义);6、德国在乌克兰危机治理过程中创造的“诺曼底格式”通过德法合作代表欧盟进行了正式和非正式双重机制下的斡旋,激活了欧安组织的危机管理机制,利用其合法性和规范上的权威性为德国施展建构意愿夯实了基础,也尽可能的争取了政治谈判的空间,有利的建构了谈判进程。与伊核谈判和利比亚危机期不同的是德国此次的建构意愿得到西方盟友,尤其是美国的认同。总之,以2014年的慕尼黑共识和2016年发布的《德国国防白皮书》为标志,德国形成了外交和安全政策上的新战略。其中体现出德国北约政策的核心特点是从德国的实力地位和地缘位置(来自中间的领导)出发,扮演国际事务“领导角色”(建构力量),主动通过合作等和平方式发挥其建构力和影响力(功能制度主义),以贯彻其“嵌入式崛起”理念所奉行的奉行规范、规则和价值基础上的多边主义(建构主义)外交原则。德国积极利用北约框架施展其影响力,限制以美国为首“鹰派”的“强权政治”,利用与俄罗斯的特殊关系维护欧洲安全稳定。在美国战略重心转移的背景下,德国积极推动欧盟独立防务建设,通过与盟友的联合行动平衡军事和民事手段。然而德国军事能力的提升和建构意愿的施展受到了“克制文化”(文明力量)的深刻影响,导致德国很难具备与自身政治地位相匹配的军事能力,而疫情影响更让德国在军费支出方面所作的努力举步维艰。拜登上台使欧洲盟友看到“西方回归”的希望,因此德国防长提出增加军费开支以显示团结美国和维系北约的决心。特朗普不仅分裂了跨大西洋关系赖以生存的价值体系,也将欧洲的国防一体化视为对美国的挑战。拜登初步的外交框架显示务实的外交政策有助于美国回归西方并修复跨大西洋裂痕,加强北约存在以应对全球威胁。欧盟在2020年11月30日提交的与美国促进全球化边变革议程中提出了从全面共同利益出发维护与美国的关系。德国总统在国防军成立65周年纪念日上也提到美国对于维护欧洲团结的重要性。因此,德国防长认为应该克服疫情困难,维持乃至提高德国军费开支水平。而德国务实政策引发了盟友,尤其是法国对于德国在拜登上台后搁置欧洲独立防务力量建设的担心。这也体现出德国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尤其是欧盟理事会主席国这一身份,推行自己务实政策的意愿,与法国的“脱钩”的激进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实际上德法之间的共识是欧洲团结的重要一环,而德国政治精英已经认识到拜登不会将战略重点从亚太转回欧洲,德国会继续推进务实的外交政策。同时,拜登还会继续向德国施加压力增加军费开支,这与美国的执政党无关。虽然德国防长的表态只能反应德国北约政策的部分变化,但默克尔奠定的更加务实和“网络化”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基础还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德国的北约政策。

张劲松[3](2021)在《回归的农村大喇叭 ——一座皖西村落2020庚子年的传播记述》文中研究指明2020庚子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神州大地肆虐,广大的农村地区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应对疫情到来的危机,大喇叭首次成为网民讨论的热点话题。农村大喇叭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以其出色的信息传播内容和独特的话语传播方式,在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受到人们的关注。农村大喇叭的回归也给基层乡村社会的治理带来了诸多影响和思考。村民作为大喇叭的直接受众,在大喇叭传播回归的过程中,其态度及行为方式会发生什么变化?大喇叭传播的内容,如何获得村民的认可与支持?大喇叭能否成为乡村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利器?庚子年大喇叭的回归,其推动力又是什么?带着一系列问题,笔者深入村民与村主任生活和工作的村庄环境中。用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通过调查和分析大喇叭的传播内容,并且与村民亲切的采访和聊天,逐渐将这些问题的答案描述出来。本文主要记述了大喇叭在一座皖西村落的演进历程,同时在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到来时快速部署疫情和汛情防控工作。通过村主任巧妙的话语传播方式,使得农村大喇叭传播的内容获得了村民的认可与支持,也发挥了大喇叭与村民交流连接过程中的传播影响力。研究发现,庚子年大喇叭在乡村社会一系列的传播表现,为基层社会村规民约的缔造、村民情绪的安抚、村民观念和行为的转变、基层社会治理的完善以及构建基层和谐社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传播和指导意义。农村大喇叭作为大众传播工具,其存在的根本意义在于,能够在声音的传递中服务于村民核心的利益关切。

武琼[4](2020)在《国家间推进军事安全合作的路径选择——以日印军事安全合作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安全合作是国际关系中经久不衰的话题。安全合作具体可分为经济安全合作、军事安全合作以及文化安全合作等诸多方面。其中,军事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国际制度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制度形塑和网络拓展两个概念,构建"制度形塑+网络拓展"的分析框架,认为"制度形塑+网络拓展"是国家间加强军事安全合作的主要路径。该框架具体可细分为低层面、中层面以及高层面,并分别具备相应的评判标准。将近年来不断升级的日印军事安全合作作为具体的案例,经过检验发现,两国内部的制度形塑(即高层会晤机制、军事演习机制以及政策保障机制)和外部的网络拓展(美日印、日澳印三边战略合作以及美日澳印四边战略合作)已基本达到中层面的水平,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会持续深化,短期内两国军事安全合作彻底瓦解的可能性不大。

詹子懿[5](2020)在《冷战后中国-东盟国家防务外交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以及国际与地区形势的复杂变动,中国的外交战略面临着深刻而剧烈的转型,周边外交的重要性显着提升。东南亚拥有着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关键航道和战略水域,是进出我国东南沿海的门户,也是重要的交通运输线路,这种特殊的地缘位置以及密切的政治经济与安全关系使得东盟及其成员国在我国周边外交战略中至关重要,其是中国地缘经济、政治和安全的依托地带,也是中国开展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在中国—东盟总体外交关系中,防务外交是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开展安全合作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它对于增进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互信和理解、减少疑虑、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以及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有着巨大的意义,是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安全抓手和重要支撑。中国与东南亚的防务外交开始于冷战时期。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地区政治经济和安全形势出现了重大变革,伴随着东盟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国对外战略与安全观念的转变,中国与东南亚(东盟国家)的防务外交进程在稳步推进中取得了重大突破,逐渐步入新的平台、轨道和领域,有效地促进了双方关系的深化,并推动着亚太地区新型安全秩序的建立。然而,由于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原因,与高度繁荣的经济合作相比,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防务安全领域的合作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机制水平低、互动领域狭窄、内容层次有限和实践性较弱等问题困扰着双方防务外交的深入发展,进而对“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实施、中国周边安全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布局产生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在此背景下,系统全面地研究冷战后中国—东盟国家防务外交关系的理论和政策实践有着重大学术和现实意义。对此,本文立足于历史研究和国际关系演绎分析的方法,将中国—东盟国家防务外交置于冷战后亚太安全合作的整体背景和发展进程中,对其进行多层次、多维度、多轨道、多领域的探究,并基于经验梳理归纳总结双方防务外交发展中的结构性、规范性和动力性特点,明确其当前面临的主要困境及挑战,从而为中国周边防务外交的进一步发展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政策启示。本文在结构上分为绪论、主体六章节和结论。绪论部分立足于当今中国外交战略与亚太安全形势变化的特点阐述了本文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对国内外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归纳其不足和局限性,从而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学术基础和方向指导。第一章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防务外交概念的不同认知和使用,对防务外交做出了准确和全面的界定,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清晰的研究视角和概念框架。此外,本章还将从宏观背景和历史参照的角度梳理冷战时期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防务外交的发展。第二章将结合冷战结束后国际与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分析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国家防务外交发展演变的原因。在基础因素方面,两极对抗的终结为亚太地区战略力量的分化重组和中国—东南亚关系的全面发展扫清了障碍,进而为中国—东南亚(东盟)防务外交的转型铺平了道路。动力因素方面,冷战结束后全球、区域间、区域、次区域和国家等多层次的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交织造成亚太地区安全威胁的综合化,迫切地要求中国与东盟国家提升地区实际安全治理能力,而防务外交则切合了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利益诉求。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文对冷战后中国—东盟国家防务外交实践分析的主体,分别探究了东盟框架内外的政策实践。其中,东盟组织框架内、以东盟为中心和主导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是中国与东盟国家防务外交开展的最重要平台,这些机制包括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议以及东盟—中国“10+1”、东盟—中日韩“10+3”。除此之外,中国与东盟国家间还在东盟组织框架外开展了大量的防务外交与合作,主要有香格里拉对话和北京香山论坛等由大国发起并主导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下开展的防务外交,以及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延续并拓展深化的双边防务联系,包括防务对话交流、国防教育、武器转让和国防技术合作、舰艇访问、联合军事演练等多个内容领域。在前文理论和实践分析的基础上,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对中国—东盟国家防务外交的现状与前景进行了评析和展望,归纳出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国家防务外交发展的结构性、规范性和动力性特点,指出其面临的内容层级较低、“软安全”导向与过于依赖多边机制三大局限,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点政策建议。第一,扎实提升防务外交层级水平,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国家战略互信建设;第二,切实履行亚洲新安全观中的“综合安全”理念,统筹维护传统与非传统领域的安全威胁;第三,继续积极参与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下的防务合作,同时要将重点放在做实具有战略潜力、战略价值的双边关系上,打造有助于促进中国国家利益的防务外交“战略支点国家”,以点带面,推动中国—东盟防务外交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罗跃全[6](2018)在《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军事变革冲击了传统的军事理念和军事安全观念,未来战争将发生巨大变化。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新材料等会聚发展并应用于军事领域,使得新边疆、高边疆、生物微边疆成为新的主权概念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面对新军事变革和新技术革命这一发展浪潮,我国安全风险呈累积态势。党中央作出了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组建陆军领导机构,加快陆军转型发展。战争形态的改变和陆军职能任务的深化拓展,对战斗力生成转化模式提出了全新命题,使得担负战斗力维护任务的军队卫勤从幕后走向台前,对卫勤建设在为战斗力提供科学性、系统性和效能性保障方面提出了更高标准和更大挑战。卫勤建设理念也在发生转型,由伤亡可承受性向“低伤亡”甚至“零伤亡”方向发展,战救技术由保“命”向保功能、保生活质量等“全健康”方面发展。随着未来高技术战争可以实现对致伤手段、打击范围、毁伤程度等多因素的可控,卫勤任务也将从救治能力向战斗力的提升及预先保护等方面转变,向有利于提高、更新战斗力保障机制发展。如何在新一轮变革中实现卫勤保全效能最大化是本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通过对全新作战理论和医学科技发展背景下“卫勤保全”思想的深化拓展,并以此为理论依据指导卫勤实战化建设,提高战救技术的发展突破和有效运用。陆军师级医院是我军卫勤体系中的核心力量,是执行我军战救、教学、训练、医疗和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等多样化任务的主要平台,在分级诊疗体系中处于卫勤要素涵盖最全的关键节点,是全面实践和发展卫勤保全理论的理想切入点。课题着眼陆军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与任务,探索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为实现实战化条件下的卫勤组织指挥提供科学决策支持。本文系统运用管理学、军事学、运筹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技术与方法,深入分析了“卫勤保全”理论相关概念、核心内涵及应用前景,结合专家论证和建模分析,分析了卫勤保全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建了基于卫勤保全理论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体系,借鉴引用军事建模中“多优先级列表作战资源调度方案建模与辅助决策方法”和虚拟仿真等技术手段,设计建设实战化卫勤战救模拟研训中心,开展能力体系建设实践并通过开展联合作战军事演训和非战争军事行动等卫勤实践进行建设效果的实证研究,最后对加强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进行了思考和展望。现状及理论研究部分,通过广泛调研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外军和我军卫勤建设的基本概况、相关理论和发展优势;以既往实战卫勤保障任务为对象进行个案调查与类比分析,归纳军队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经验和问题不足。探索新形势下,特别是现代战争条件下陆军师级医院进行卫勤保障时的时间点、伤情特点、救治要点等新情况新问题;对卫勤保全、军队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等概念进行阐明,对卫勤保全与外军卫勤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对卫勤保全理论应用的新特点、新形势进行研究。核心卫勤保障能力体系研究部分,通过情报分析、专家访谈、座谈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深入了解新时期陆军转型发展战略、职能任务拓展以及新质作战力量建设布局。以此为基础和框架,根据广泛的文献研究情况和专家访谈意见,设计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研究调查问卷,采用Delphi法对全军相关单位管理、医学、生物、军事、工程等领域的60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完成对卫勤保全理论构成要素、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等核心内容的问卷调研,采用层次分析法、探索性因子分析、熵值法分析等数学建模方法,研究确定了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指标及权重体系。结果显示:效能型卫勤能力、主动型卫勤能力、科技型卫勤能力关系紧密、缺一不可,是推动卫勤保全改革的核心要素。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部分,以能力体系为依据,聚焦基于卫勤保全理论的“效能型卫勤能力、主动型卫勤能力、科技型卫勤能力”三大领域,以多样化军事行动卫勤任务为牵引,运用“多优先级列表作战资源调度方案建模与辅助决策方法”进行资源到任务的科学配置,创新引入“卫勤蓝军”概念,指导建设卫勤战救模拟研训中心,形成循序渐进、优化整合的现场急救、转运后送、综合战救、野战手术、重症监护、控制评估等虚拟仿真合成训练资源集合。综合应用医学模拟、计算机仿真等技术,开展伤情不可预知的、对抗性的卫勤战救模拟训练,探索实战条件下的生理和心理适应、团队综合协作意识、复杂伤情处置技能、战救基本技能、战救思维等战救能力生成;通过“网络学习、模型操作、虚拟仿真场景演练”等手段,对机动卫勤分队进行“多任务场景仿真”的全维全程“对抗性训练”,创新“单元式、组合式、模块化”的组训模式,探索和实践满足新质作战力量战斗力生成模式需要的卫勤保全能力体系建设。实证研究部分,采用“多优先级列表作战资源调度方案建模与辅助决策方法”,依托卫勤战救模拟研训中心功能模块齐全、高度贴近实战的训练资源集合,对本单位受领的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医学救援行动、中外联合卫勤实兵演习、高原联合作战实兵演练等实战卫勤任务进行系统设计、科学组训和资源调度,形成优化的卫勤保障方案并加以模拟演练和实际运用,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科学验证能力体系建设效果并不断完善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生成模式。最后,本研究站在陆军使命任务历史性拓展、科学把握战略主动以遂行未来多样化军事行动的角度,特别是从满足陆军战斗力新生成模式的卫勤保全能力体系建设需求出发,提出三个方面的思考与建议: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实现卫勤效能的可持续性;二是建立作战牵引的卫勤支持机制,发挥主动卫勤的专业决策作用;三是重构科技创新平台和体系,助推先进科技在军事卫勤中的应用,为新时期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快速向卫勤保全转型创造条件。

丁聪[7](2017)在《21世纪初的美国军事改革思想研究》文中提出“九一一”事件以后,面对风谲云诡的国际环境,小布什政府开启了新一轮军事改革。美国军事改革思想作为引领这场改革实践的指导思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国军事改革思想是一个动态的思想、理论、概念体系,渗透进了这场改革的方方面面。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和罗伯特·盖茨在美国军事改革思想的指导下持续不断地推动美国军事制度的改革,试图满足美国打赢当下战争和赢得未来挑战的需求。拉姆斯菲尔德就任国防部长期间,积极推动美军转变军事学说,改革美军组织结构,调整军政关系,强化文官对军队的控制。另外,美国还广泛利用最新的技术,大力推动部队联合作战。盖茨就任国防部长后,继续推动美国的军事制度改革。他推动美国军事力量的再平衡,调整军队的官僚体制,平衡军政关系,革新军种文化,改革国防部的商业模式,并针对新兴国家的“反介入”和“区域拒止”战略提出了应对措施。尽管在拉姆斯菲尔德和盖茨的军事制度改革过程中遭遇了一些阻力,但是其改革仍然取得了显着的效果,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的军事制度,影响到未来美国军事变革的趋势。

曾嘉斌[8](2017)在《奥巴马政府时期的美国东亚威慑战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东亚地区多极化趋势逐渐显现。尽管美国仍然保有东亚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但是与区域内大国之间的权力差距不断缩小。美国东亚联盟威慑战略是在综合考评东亚安全格局现状之后结合自身全球战略做出的一系列安全政策调整和外交实践的产物,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持美国的东亚单极主导地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美国一方面加强了与东亚同盟国家之间的安全合作,依托日、韩、菲、泰、澳五国的地缘优势,通过增加前沿军事力量部署,协调双边同盟体系运作的方式来达到对东亚整体安全格局的掌控。另一方面,美国利用发展准同盟、参与多边安全机制和“软威慑”的运用等方式加深与非同盟国家之间的安全联系,对威慑战略形成补充作用。出于对中国成长为新的地区领导国家的担忧,美国对华安全战略的制定过程中带有遏制中国的政策取向。但是中美两国都无意进行全面对抗。面对美国的东亚威慑战略,中国应该坚持和平崛起道路,通过实际行动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通过对国际规范制定的参与和遵守,消除美国对于崛起后中国政策走向的疑虑,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的基础上深化与美国及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重视国际话语权竞争,积极推动地区多边安全机制在东亚安全事务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贾红光[9](2016)在《油料供应信息管理平台设计与测试分析》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结合的进程越来越快。军事科学技术正发生着重大变革,军队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后勤的依赖性也大大提高。军队后勤保障工作是军队的核心,要想走精兵之路,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增强对后勤保障的管理。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经济越发达其国家的军队保障体制越健全。没有后勤保障就没有军队的战斗力和日常运转。目前的地面部队正常运转高度依赖于机动车辆,所以做好军队的油料物资保障工作是很重要的。努力建设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的油料供应信息平台是我们的研究方向,不断探索构建现代智能油料后勤保障体系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后勤保障能力的提高将会增强部队机动性,并提升后勤物资的管理效率,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节省国防费用。目前军队管理部门之间都是相对独立的,各个管理部门都拥有自己的物流体系,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导致不能协同工作,无法合理使用军事物资,实现物流效益的最大化。为了提高军事物流的管理效率,提供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增强军队后勤油料供应的可靠性,本文主要以油料供应信息管理平台为研究对象,设计实现平台所包含的逻辑功能与结构,进一步对油料运输的最短路径问题进行了优化研究。首先,本文对油料供应信息管理平台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模型和相关的网络技术进行了理论探讨和研究归纳,为系统功能的实现和最短路径问题的探讨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本文对油料供应信息管理平台的业务逻辑进行了分析,深入探究了系统业务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展示了系统的具体功能以及实现各种功能的设计过程。再次,针对油料供应信息管理平台所实现的功能,对于油料运输的最短路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分析,按照真实的情况对系统最短路径问题进行了算法的构建。经过比较,确定采用优化算法解决该问题。最后,对所采用的算法应用到信息管理平台中,同时对算法进行了测试,根据实际的测试结果证明了理论推导的有效性和模型算法的可用性。

张勤[10](2016)在《分析市场经济下机关后勤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指出社会服务的改变,原有后勤体制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和弊端,都逐渐呈现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财政支出的负担,无法适应新时期下,我国对机关后勤报提出的要求,因此需要对机关后勤保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依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试析网络化后勤保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析网络化后勤保障(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科技兴海视域下海洋强国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综述评析
    三、研究框架与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中国科技兴海视域下海洋强国战略的分析框架
    第一节 中国科技兴海视域下建设海洋强国的理论基础
        一、传统海洋战略理论
        二、现代海洋战略理论
    第二节 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维度
        一、海洋安全维度
        二、海洋经济维度
        三、海洋环境维度
        四、海洋科技维度
    第三节 科技兴海在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中的地位
        一、维护海洋安全的核心要素
        二、发展海洋经济的关键支撑
        三、改善海洋环境的主要路径
第二章 中国科技兴海视域下海洋强国战略建设目标
    第一节 和平性海洋强国
        一、注重科技手段和平解决海洋争端
        二、依靠科技实力妥善应对海上威胁
        三、发挥科技效能稳定地区海洋秩序
    第二节 引领型海洋强国
        一、规则引领
        二、理念引领
        三、路径引领
    第三节 负责任海洋强国
        一、提升公共产品供给质量
        二、强化全球治理参与能力
        三、夯实国际海洋合作基石
第三章 中国科技兴海视域下海洋强国战略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科技要素促使海洋安全形势更为复杂
        一、扩展海洋安全内涵
        二、加剧海洋权益争端
        三、强化海上对抗风险
    第二节 科技要素加速世界海洋格局极化趋势
        一、科技要素强化海洋强国的海洋能力
        二、科技要素强化海洋强国的涉海意愿
        三、科技要素推动世界海洋格局发展失衡
    第三节 科技要素引导国际海洋政治议题增多
        一、传统海洋议题发展出新特征
        二、新兴海洋提议不断涌现
        三、海洋提议与其他国际政治议题联系日益紧密
第四章 中国科技兴海视域下建设海洋强国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释放科技潜力,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一、提升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品质
        二、拓展海上丝绸之路秩序职能
        三、丰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内涵
    第二节 匹配科技实力,维护地区海洋安全秩序
        一、坚持防御性海洋安全战略
        二、科技升级提升蓝水海军战力
        三、科技助力拓展海军职能
    第三节 借助科技路径,提升中国海洋行为能力
        一、运用科技手段,增强海洋管理能力
        二、推动产业发展,提高海洋经济质量
        三、提升创新能力,助力海洋科技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科技成果
致谢

(2)德国北约政策研究(1990-2020年)(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摘要
绪论
    第一节 关于选题
        一、选题动机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
        三、选题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1、德国外交和安全政策框架研究
        2、北约研究
        3、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研究
        4、德国北约政策及军事力量研究
        二、国外研究现状
        1 、理论研究
        2 、案例分析
    第三节 本文研究视角和方法
        一、论文的结构
        二、论文的研究方法
        三、论文创新点
第一章 理论依据
    第一节 建构主义理论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特点
        二、建构主义理论内容及其评价
    第二节 文明力量理论
    第三节 建构力量理论
    第四节 功能制度主义
第二章 北约与德国
    第一节 北约发展现状
    第二节 北约框架下德国的外交和安全利益
    第三节 北约与德国重新武装
    第四节 德国与北约核政策
    第五节 北约与德国重新统一
第三章 德国与北约冷战后第一次转型
    第一节 北约第一轮东扩
        一、吕厄的政治倡议
        二、从“为什么”东扩到“如何”东扩
        三、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
        四、北约内部关于名单和成本的争论
    第二节 北约第二轮东扩
        一、德国与北约的门户开放政策
        二、华盛顿峰会与科索沃危机
        三、北约及成员国内部讨论
        四、“9.11”事件对东扩的影响
        五、布拉格峰会与继续扩大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德国与北约冷战后第二次转型
    第一节 1991年北约新战略与南斯拉夫冲突
    第二节 波黑战争期间德国的北约政策
        一、宪法法院对域外军事行动的判决
        二、北约的两次问询
        三、关于联合国保护部队撤军的争议
        四、德国在维和行动中的作用
    第三节 科索沃危机期间德国的北约政策
        一、第一次军事规划
        二、红绿联合政府的科索沃政策
    第四节 科索沃危机与北约新战略
        一、关于联合国授权之争
        二、北约危机治理的触角
        三、是否派遣地面部队
        四、德国在北约科索沃部队中的作用
        五、协调北约与俄罗斯关系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德国与北约冷战后第三次转型
    第一节 “9.11”恐怖袭击与德国应对措施
        一、德国在“永久自由行动”中的作用
        二、德国在“阿富汗国际保护部队”中的作用
        三、德国对反恐战争的认知
    第二节 德国与北约“全球化”
    第三节 伊拉克战争与德国的北约政策
        一、北约冷战后的防扩散政策
        二、德国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的决策
        三、战争结束后德国的伊拉克政策
        四、重启北约的伊拉克政策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德国与北约冷战后第四次转型
    第一节 利比亚危机期间德国的北约政策
    第二节 叙利亚危机期间德国的北约政策
    第三节 乌克兰危机期间德国的北约政策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北约与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
    第一节 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
        一、思想起源、理论依据与历史溯源
        二、发展过程与历史教训
        三、德国的基本政策
    第二节 北约与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的关系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北约发展前景
    第三节 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的发展前景
    第四节 德国国防军改革
    第五节 从“建构力量”回归“务实主义”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外文文献

(3)回归的农村大喇叭 ——一座皖西村落2020庚子年的传播记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农村传播的缘起与转向
        (二)农村大喇叭的存在机理
        (三)危机传播的主流与分支
    四、研究设计
    五、个案介绍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农村大喇叭的演变历程
    第一节 农村大喇叭的“前世今生”
        一、农村大喇叭特殊历史时期的痕迹
        二、奥运年的“契机”
        三、“最后一公里”传播矩阵
        四、逐步解决传播沟通障碍
    第二节 农村大喇叭适应互联网生存
        一、县广播站接入互联网轨道
        二、大喇叭同步播报网络流行
    第三节 大喇叭“以正视听”应对危机传播
        一、阻止谣言传播
        二、疫情危机下的传播效率
第二章 大喇叭“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第一节 大喇叭的先导性通知
        一、全村疫情安全部署逐步进行
        二、疫情前夕村民的表现
        三、大喇叭“扮演”群体告知的角色
    第二节 疫情防控刻不容缓
        一、村主任利用大喇叭的即兴“表演”
        二、招募志愿者,大喇叭组织疫情防控
        三、口号宣传,大喇叭营造防疫常态化氛围
        四、安排生活与防疫物资,大喇叭“做好”后勤保障
    第三节 出现疑似病例,防疫工作态势升级
        一、加紧布控,防患于未然
        二、疫情防控加紧态势,大喇叭彻夜详述真实信息
        三、后疫情防控时期,大喇叭为民提供诸多便利
第三章 庚子年中大喇叭规避汛情风险
    第一节 汛期初临大喇叭紧急播报灾害风险
        一、大喇叭传播汛期常识规避危险
        二、大喇叭播报中关照村民利益
        三、大喇叭单向传播成为村民声音陪伴
    第二节 汛情危机,大喇叭确保村民安全
        一、双向交流,大喇叭“安全提醒”
        二、村民家中遇困,大喇叭“安全指挥”
第四章 庚子年尾大喇叭传新规迎新年
    第一节 疫情反弹,大喇叭传递政府最新规定
        一、临近春节,返乡人员如何安置
        二、大喇叭反复播报核酸检测要求
        三、大喇叭潜移默化改变村民观念
    第二节 文化下乡,大喇叭喜迎辛丑牛年
        一、文化下乡,大喇叭营造春节氛围
        二、大喇叭迎接牛年到来,守望村民平安
第五章 硬核大喇叭,巧妙的话语传播
    第一节 硬核广播流传于网络空间
        一、网上流传各地“硬核广播”
        二、河南村长“硬核广播”爆红
        三、硬核广播成为村民健康权益的守护者
    第二节 村主任利用大喇叭的亲民交流
        一、大喇叭播报融入个人情感
        二、语音语调与文化习俗,六安地区独特的方言
        三、村主任使用情感说服进行巧妙广播
        四、出现谣言传播,大喇叭解除恐慌危机
        五、基层话语的典型交流方式
        六、广播话语本土化的集体号召力
    第三节 回归的大喇叭,唤起村民旧时传播记忆
        一、“第二次确认者”
        二、大喇叭明显的时代传播印记
        三、大喇叭重新获得传播地位的历史契机
    第四节 大喇叭成为乡村常态化治理的标配
        一、大喇叭形成日常的“村规民约”
        二、突发危机事件,大喇叭安定村民情绪
        三、预防周期性危机,形成乡村治理合力
        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喇叭守护村民利益
        五、构建乡村和谐社会,大喇叭创建精神文明生活
结论
    一、庚子年大喇叭发挥信息播报作用
    二、农村大喇叭发挥的角色影响能力
    三、农村大喇叭带给村民的回归印象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国家间推进军事安全合作的路径选择——以日印军事安全合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制度形塑与理论拓展的初步分析框架
    (一)关于制度形塑和网络拓展的概念
    (二)制度形塑与网络拓展的评判标准
        1. 高层定期会晤机制
        2. 军事条约和协定
        3. 定期联合军演
        4. 军事政策协调
    (三)进行制度形塑和网络拓展的原因、特征、功能及效果
        1. 原因
        2. 特征
        3. 功能
        4. 效果
二日印军事安全合作的制度形塑
    (一)高层会晤机制
    (二)军事演习机制
    (三)政策保障机制
三日印军事安全合作的网络拓展
    (一)四国间联系逐渐加强
    (二)日美印、日澳印以及日美澳印战略合作
        1. 日美印三边战略合作
        2. 日澳印三边战略合作
        3. 日美澳印四边战略合作
结语

(5)冷战后中国-东盟国家防务外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
第一章 防务外交及其在中国—东南亚关系中的早期表现
    第一节 防务外交概念辨析
    第二节 冷战时期中国—东南亚防务外交的发展
第二章 冷战后中国—东盟国家防务外交发展的缘由
    第一节 中国—东盟国家防务外交发展的基础
    第二节 中国—东盟国家防务外交发展的动力
第三章 东盟框架内中国—东盟国家防务外交实践
    第一节 东盟地区论坛与中国—东盟国家防务外交
    第二节 东盟防长扩大会议与中国—东盟国家防务外交
    第三节 “10+1”“10+3”与中国—东盟国家防务外交
第四章 东盟框架外中国—东盟国家防务外交实践
    第一节 东盟框架外中国—东盟国家的多边防务外交
    第二节 中国—东盟国家双边防务外交的发展
第五章 冷战后中国—东盟国家防务外交评析
    第一节 中国—东盟国家防务外交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中国—东盟国家防务外交发展的局限性
第六章 防务外交与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第一节 坚持多内容领域齐头并进,夯实防务外交信任基础
    第二节 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统筹维护,推动防务外交深入开展
    第三节 维护多边与经略双边相结合,优化防务外交战略布局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6)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名词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卫勤保障能力建设发展现状研究
    2.1 外军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现状
    2.2 我军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现状
    2.3 新军事变革对我军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提出新要求
    小结
第三章 卫勤保全理论及其应用前景研究
    3.1 相关概念及卫勤保全核心内涵研究
    3.2 卫勤保全与国外卫勤保障理论的比较分析
    3.3 新形势下卫勤保全理论应用前景分析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体系构建研究
    4.1 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体系构建模型的假设
    4.2 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体系构建研究
    小结
第五章 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实践研究
    5.1 用卫勤保全理论引领核心卫勤能力建设方向
    5.2 用作战资源调度方案建模统领卫勤保全战救研训资源构建
    5.3 卫勤战救模拟研训中心的特点与应用
    小结
第六章 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效果实证研究.
    6.1 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医学救援行动
    6.2 中外联合卫勤实兵演习
    6.3 高原联合作战实兵演练
    小结
第七章 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思考
    7.1 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实现卫勤效能的可持续性
    7.2 建立作战牵引的卫勤支持机制,发挥主动卫勤的专业决策作用
    7.3 重构科技创新平台和体系,助推先进科技在军事卫勤中的应用
    小结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新军事变革对我军卫勤保障的影响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承担课题及获得奖项
致谢

(7)21世纪初的美国军事改革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本文写作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第二章 21世纪初美国军事改革背景
    2.1 改革的内因
        2.1.1 国内政治推动军事改革
        2.1.2 军工复合体牵引军事改革
        2.1.3 国防科技支撑军事改革
    2.2 改革的外因
        2.2.1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推动
        2.2.2 传统安全威胁卷土重来
        2.2.3 非传统安全威胁呈愈演愈烈之势
第三章 21世纪初美军改革总体思想
    3.1 战略指导思想
        3.1.1 战略判断层面
        3.1.2 战略规划层面
        3.1.3 战略路径层面
    3.2 组织结构与编制体制思想
        3.2.1 军队管理扁平化思想
        3.2.2 制衡思想
    3.3 军事力量建设思想
        3.3.1 基于能力的军事斗争思想
        3.3.2 能力慑止思想
        3.3.3 基于能力的后勤和人才培养思想
第四章 激进阶段与温和阶段:21世纪初美国军事改革思想运用和实践的阶段性研究
    4.1 激进阶段的美军改革
        4.1.1 阶段划分依据
        4.1.2 激进阶段的重点改革实践
    4.2 温和阶段的美军改革
        4.2.1 阶段划分依据
        4.2.2 温和阶段的重点改革实践
第五章 21世纪初美国军事改革思想评价
    5.1 21世纪初美国军事改革思想的特点
        5.1.1 前瞻性和继承性兼具
        5.1.2 创新性与技术性互为补充
        5.1.3 突破性与局限性并存
    5.2 21世纪初美国军事改革经验与启示
        5.2.1 强调顶层设计、坚持将改革的权力汇聚
        5.2.2 通过法律、法规、文件将改革的成果固定下来
        5.2.3 在满足当下需求和应对未来挑战之间合理地分配资源
        5.2.4 军事改革的根本目标应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
        5.2.5 军事改革的手段应循序渐进
        5.2.6 军事改革针对的敌人不应过于具体,方案不应过于透明
    5.3 美国军事改革未来走向
        5.3.1 军事高科技的追求永无止境
        5.3.2 联合作战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5.3.3 军事改革思想的持续革新
        5.3.4 精兵强效的国防部改革仍将继续
        5.3.5 军民融合推动军事科技创新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一、中文专着
    二、中文译着
    三、中文论文
    四、英文专着
    五、英文论文
    六、报刊及互联网信息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奥巴马政府时期的美国东亚威慑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威慑理论
        1.2.2 美国东亚战略
        1.2.3 同盟理论
    1.3 概念界定
        1.3.1 威慑与威慑战略
        1.3.2 联盟与联盟威慑
        1.3.3 东亚
第二章 东亚安全形势现状
    2.1 东亚地区国际关系概况
        2.1.1 美国的“一超”地位
        2.1.2 安全模式探索:大国制衡与多边合作
    2.2 东亚地区的传统安全问题
第三章 美国的同盟威慑
    3.1 美国的东亚同盟威慑体系
        3.1.1 体系布局与结构特征
        3.1.2 同盟体系与威慑功能
    3.2 美国与东亚同盟国家间的联结机制
        3.2.1 美国与东亚盟国之间的利益基础
        3.2.2 美国与东亚盟国之间的安全依赖与同盟义务
    3.3 美国与东亚同盟国家的安全合作
        3.3.1 美国在东亚盟国的军事部署
        3.3.2 美国与东亚盟国的军事演习
第四章 美国的非同盟威慑
    4.1 非同盟威慑的战略意义
    4.2 非同盟威慑的主要形式
        4.2.1 发展准同盟关系
        4.2.2 参与东亚非同盟国家多边安全机制
        4.2.3 运用“软威慑”
第五章 美国东亚威慑战略的影响与中国对策
    5.1 对东亚地区的影响
        5.1.1 维持美国主导地位
        5.1.2 推动小行为体主导国际制度模式的发展
        5.1.3 加剧东亚不稳定局势
    5.2 对中国安全的影响与中国对策
        5.2.1 美国东亚威慑战略对中国安全的影响
        5.2.2 中国的战略对策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9)油料供应信息管理平台设计与测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2.1 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1.2.2 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1.3 章节安排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军事后勤物流体系相关基础理论
    2.1 物流运输基础理论
        2.1.1 物流理论概要
        2.1.2 物流调配模型
        2.1.3 物流模型应用
    2.2 互联网+简介
    2.3 软件工程简介
    2.4 可视化技术简介
    2.5 油料专业术语简介
        2.5.1 油料供应指标
        2.5.2 油料调拨
        2.5.3 联勤加油站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信息系统业务分析
    3.1 指标分配流程
    3.2 指标请领与审核
    3.3 领油与发油
    3.4 数据上报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登录功能
    4.2 油料调拨与供应功能实现
        4.2.1 油料调拨实现
        4.2.2 油料供应功能实现
    4.3 联勤加油站管理
        4.3.1 业务管理实现
        4.3.2 中控实现
        4.3.3 液位自动测量实现
        4.3.4 视频监控实现
    4.4 算法模型构建
        4.4.1 模型分析
        4.4.2 算法选择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测试
    5.1 测试流程
    5.2 结果分析
        5.2.1 业务流程测试报告
        5.2.2 模型测试报告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10)分析市场经济下机关后勤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后勤保障工作对于机关单位来说的重要性
    (一) 提高机关单位办公室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 提高成本控制水平
    (三) 促进机关单位的发展
二、机关后勤保障工作问题的主要问题
    (一) 制度不健全
    (二) 后勤保障过于传统
    (三) 后勤保障活力不足
    (四) 人才匮乏
三、解决后勤保障的相关措施
    (一) 完善后勤保障制度
    (二) 提高后勤保障工作的创新性
    (三) 提高后勤保障活力
    (四) 加强对专业人的培养
四、结束语

四、试析网络化后勤保障(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科技兴海视域下海洋强国战略研究[D]. 樊丛维. 吉林大学, 2021(01)
  • [2]德国北约政策研究(1990-2020年)[D]. 王海涛.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3]回归的农村大喇叭 ——一座皖西村落2020庚子年的传播记述[D]. 张劲松. 兰州大学, 2021(02)
  • [4]国家间推进军事安全合作的路径选择——以日印军事安全合作为例[J]. 武琼. 日本文论, 2020(02)
  • [5]冷战后中国-东盟国家防务外交研究[D]. 詹子懿. 南京大学, 2020(05)
  • [6]基于卫勤保全的陆军师级医院核心卫勤保障能力研究[D]. 罗跃全.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8(03)
  • [7]21世纪初的美国军事改革思想研究[D]. 丁聪.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2)
  • [8]奥巴马政府时期的美国东亚威慑战略[D]. 曾嘉斌.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3)
  • [9]油料供应信息管理平台设计与测试分析[D]. 贾红光. 吉林大学, 2016(10)
  • [10]分析市场经济下机关后勤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张勤. 时代金融, 2016(11)

标签:;  ;  ;  ;  ;  

网络后勤保障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