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性阻燃树脂基透光复合材料的研究

反应性阻燃树脂基透光复合材料的研究

一、反应型阻燃树脂基透光复合材料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梅晶[1](2021)在《PPE/SAN协同改性PMMA及其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俗称有机玻璃)作为透明树脂的典型代表,不仅具有良好的耐候性、电绝缘性以及优异的加工性能,而且相比于钢化玻璃,还具有质轻、价廉、易安装等优点。有机玻璃(PMMA)已然成为建筑领域中钢化玻璃的一种最具潜质的替代品。但是PMMA韧性、热稳定性差,其在燃烧的过程中会有严重的滴落现象,造成次生灾害,极大地限制了PMMA的应用。为此,本课题通过含乙酯基磷酸酯、大体积苯基磷酸酯、含卤磷酸酯分别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复合,采用原位本体聚合法制备PMMA复合材料,探索不同结构磷酸酯(PPE)对PMMA性能的影响,探讨不同结构PPE阻燃PMMA的机理;通过含有大体积苯基和强极性腈基的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与MMA复合,采用原位本体聚合法制备PMMA复合材料,探索不同SAN含量对PMMA性能的影响;通过二甲基苯(DVB)对磷酸三乙酯(TEP)/SAN/PMMA复合体系进行化学交联改性,制备具有体型结构的PMMA复合材料,探索不同DVB含量对PMMA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研究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1.以TEP、磷酸二苯酯(RDP)、卤代磷酸酯(TCEP)为阻燃剂,与MMA共混聚合制备TEP/PMMA复合材料、RDP/PMMA复合材料、TCEP/PMMA复合材料。研究发现不同结构PPE与PMMA都具有良好的界面相容性,且可见光(380-780nm)透过率都能达到85%以上;TEP或TCEP的含量达到20%时,PMMA复合材料达到UL-94 V-0级阻燃;不同结构PPE都会降低PMMA的热学性能;RDP会显着降低PMMA的吸水性,但TEP与TCEP会提高PMMA的吸水性。2.以含有大体积苯基和强极性腈基的SAN来增强PMMA制备SAN/PMMA复合材料,研究发现SAN与PMMA具有良好的界面相容性,SAN/PMMA复合材料受大体积苯基和强极性腈基造成的双折射影响,其可见光(380-780nm)透过率降至83%;SAN的引入会显着提高PMMA的热稳定性,但会降低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由120℃降至115℃;SAN/PMM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在SAN为10%时最优。3.制备了复配PPE/SAN/PMMA复合材料,研究发现复配PPE/SAN/PMMA复合材料的可见光(380-780nm)透过率能达到85%以上;当TEP/RDP含量比为5%/20%时,热稳定性能和综合力学性能最优异,断裂由韧性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在TEP/RDP含量比为20%/0%、25%/0%、20%/5%时,PMMA复合材料的UL-94等级达到V-0级,其它组并未达到V-0级。4.以DVB为交联剂,TEP、SAN为改性剂,采用原位本体聚合法制备了Semi型TEP/SAN/PMMA复合材料,研究发现当DVB含量达到0.3%时,PMMA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达到最优,但DVB含量超过0.3%时,PMMA复合材料由透明变成不透明;由于材料各向异性,DVB含量达到0.3%之前,Semi型TEP/SAN/PMM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随DVB含量升高而提升,超过0.3%时,呈下降趋势;邵氏硬度并不随DVB含量的变化而变化;冲击强度随着DVB含量的升高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氧指数(LOI)基本不受DVB含量的影响。当TEP含量为20%、SAN含量为10%、DVB含量为0.3%时,Semi型TEP/SAN/PMMA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优。

岳维政[2](2021)在《纳米级复合阻燃环氧树脂材料的测试表征与探究》文中指出光学环氧树脂(EP)因具有耐磨、成本低廉等特点在各种透镜、封装剂、抗反射涂层和红外成像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光学环氧树脂在空气中极易燃烧,且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易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目前对其阻燃化的处理常常伴随着环氧树脂透明性和折光率的降低甚至消失。因此,制备具有优异阻燃性能的同时又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折光率的光学阻燃环氧树脂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如下:通过二苯基次膦酰氯(DPPC)和四乙烯五胺(TEPA)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多功能液体无色固化剂DPTA,1H-NMR和FTIR表明DPTA已成功制备。随后将其应用于环氧树脂中得到固化环氧树脂DPTA-EP。透明性测试结果表明:在可见光范围内,DPTA-EP的透过率可以达到90%,具有优异的透明性。阻燃测试结果表明,仅添加15 wt%的DPTA,所制备的DPTA-EP就通过了UL-94测试V-0等级,且极限氧指数(LOI)达到了29.0%。锥形量热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TEPA-EP,DPTA-EP的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和总烟产生量(TSP)分别降低了43.1%和58.8%,进一步证明了其优异的抑烟效率和阻燃性能。阻燃机理研究表明,DPTA-EP体系的燃烧过程中气相阻燃占主导地位。同时,根据机械性能测试,与参考样品TEPA-EP相比,在体系中引入阻燃基团并不会降低其机械性能。以上结果表明,DPTA-EP具有优异的阻燃性和透明性。通过巯基乙醇(ME)和乙酸锌二水合物成功制备了一种改性的纳米级硫化锌粒子MZnS,通过FTIR光谱、XRD测试以及SEM测试表明MZnS纳米粒子已成功制备。随后将其添加到环氧树脂中得到MZnS/EP。透明性测试结果显示,环氧固化物MZnS/EP在可见光区域内能够达到90%的高透光率。折光率测试结果显示,添加MZnS质量分数为32 wt%时,环氧固化物MZnS/EP的折光率高达1.697。微量热(MCC)测试结果表明,与对比样品EP相比,MZnS/EP的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降低了53.4%,FGR值也大幅下降,由此表明其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和火安全性。以上结果表明,制备的环氧树脂MZnS/EP不但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还同时具有良好的折光率和透明性。

戴雪岩[3](2021)在《烯丙基功能化环氧树脂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环氧树脂由于具有优异的通用性而被应用于工业生产应用的各个领域。在科技制造飞速发展的今天,化学工业前景的持续改变和新兴技术的不断出现使得传统热固性材料的使用受到了限制,这就需要开发具有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的新型环氧树脂体系来满足现代工业瞬息万变的使用需求。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环氧树脂的功能化改性。在高分子工业中,可以通过本征功能化或添加功能性填料使环氧树脂具有多功能性从而解决其在特殊领域的使用受到限制的问题。本征功能化环氧树脂是目前实现环氧树脂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的一条最有前途的道路,它既可以避免因填料的相容性差与添加量受限等因素带来的性能降低,还可以为复合材料提供更加可靠的基体材料。本文从分子结构角度出发,通过具有高反应活性的烯丙基构建多种C-X键来引入功能性基团/结构,设计了三种功能化环氧树脂体系,针对其固化工艺、热性能、机械性能和多功能性做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威廉姆森成醚法和克莱森重排反应将烯丙基引入到联苯单元上,合成出同时含有联苯和烯丙基的双酚单体DABP和环氧单体DGEDABP。DABP和DGEDABP具有的低熔点、良好的溶解性等优点和烯丙基具有的高反应活性共同为后续功能化反应体系的设计提供了便利。2.通过烯丙基进行的巯基-烯点击反应制备出含联苯和长烷基链段的高柔性环氧树脂。对环氧单体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根据非等温固化动力学的研究结果确定了新型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工艺。联苯结构和十二烷基链段赋予了新型环氧树脂体系优异的疏水性能、机械性能以及十分出色的柔性。3.通过烯丙基进行的硅氢加成反应制备出含联苯和硅氧烷链段的低介电环氧树脂。对环氧单体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根据非等温固化动力学的研究结果确定了新型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工艺。联苯结构和硅氧烷链段赋予了新型环氧树脂体系优异的疏水性能、机械性能、热稳定性以及更低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4.通过烯丙基的加成反应制备出含联苯和DOPO结构的本征阻燃环氧树脂。对含有DOPO结构环氧单体的结构进行表征。根据非等温固化动力学的研究结果确定了新型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工艺。联苯和DOPO结构赋予了新型环氧树脂体系优异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以及阻燃性能。

张禹泽[4](2021)在《有机酸根插层类水滑石的设计、合成与阻燃性能研究》文中指出中国镁资源,尤其是盐湖氯化镁资源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开发以氯化镁为原料的高附加值镁基功能材料不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潜力,而且可为青海盐湖镁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驱动力。类水滑石(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是一种合成简单、性质多样、层板阳离子和层间阴离子可调控性强的层状材料,这使得以性能、应用为导向对LDHs进行结构设计与合成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现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材料,虽然各项性质优越,但因其含碳量高,绝大多数有机高分子在空气中易燃且会产生有毒烟气,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极大的火灾隐患,可能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损失,必须对其进行阻燃处理。无机氢氧化物阻燃剂虽然具有抑烟阻燃的优异性能,但需大量添加才能达到阻燃要求,且会极大的影响阻燃材料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因此,实现高填充情况下的优异力学性能或低填充量时镁基化合物的高阻燃性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氯化镁、氯化铝等廉价氯化物为金属离子源,基于有机酸根结构及其与模型分子反应的量子化学计算,主要采用共沉淀法,以性能、应用为导向,设计、合成了三类LDHs,即适用于碳链有机高分子(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模型高分子)的肉桂酸根(CAa)、富马酸根(FAa)和山梨酸根(SAa)插层的高填充LDHs(分别命名为CLDHs,FLDHs和SLDHs),适用于高填充杂链有机高分子(以环氧树脂(EP)为模型高分子)的葡萄糖酸根(GAa)和乳酸根(LAa)插层LDHs(分别命名为GLDHs和LLDHs),以及具有较高阻燃性的二苯基磷酸根(DPAa)和苯基次磷酸根(PPAa)插层LDHs(分别命名为DLDHs和PLDHs)。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仪(TGA)、透射电镜(TEM)、万能测试机、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极限氧指数仪(LOI)、水平垂直燃烧测试仪、锥形量热仪(CCT)和热重-质谱联用分析仪(TG-MS)等表征手段,对合成LDHs的结构特性、合成规律及阻燃性能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密度泛函(DFT)方法对七种有机酸根结构及相应热力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CAa,FAa和SAa可以和乙烯、氢自由基发生自发的加成反应,意味着相应LDHs可以与双键体系发生反应,强化LDHs与有机高分子基材间的界面相互作用,实现力学性能增强或保持;GAa、LAa与含羟基有机物模型分子异丙醇之间可以形成氢键,意味着其插层的LDHs可与高分子基体中的羟基等杂原子基团生成氢键,可增强其与有机高分子基材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力学性能增强或保持;DPAa和PPAa的反应说明,DPAa比PPAa更易产生磷氧自由基,且PPAa分解放出活性较大的氢自由基,这使其作为阻燃填料,虽能有效促进成碳,但一定程度上可能促进燃烧。通过对氢氧化物层板厚度、离子尺度及静电势的分析,预测了七种有机酸根插层LDHs可能的插层结构及层间距。(2)基于理论计算的有机酸根插层LDHs的结构与层间距,采用共沉淀法成功合成了镁铝比为2的CLDHs、FLDHs和SLDHs,其层间距分别为18.070?、11.79?及17.698?,与理论预测结果基本吻合。三种LDHs的XRD分析表明:在沉淀过程中首先生成氯离子插层LDHs,然后再与有机酸根进行离子交换生成有机酸根插层LDHs。影响成功合成有机酸根插层LDHs的主要因素为加料方式、有机酸根/铝离子摩尔比、陈化时间和镁/铝摩尔比等,而镁离子浓度、加料速度和碱液浓度对其结构影响相对较小。对三种LDHs添加量为20 wt.%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材料进行拉伸强度和阻燃性能表征,结果表明:相比于氢氧化铝,有机酸根插层LDHs均能更好的保持复合材料拉伸性能,且拉伸强度保持能力顺序为CLDHs>FLDHs>SLDHs;阻燃性强弱顺序为CLDHs>SLDHs>FLDHs,与其成碳性顺序一致。(3)镁铝比不同时,GAa生成层间距不同的两种GLDHs,当镁铝比为2时层间距为14.3?,当镁铝比为3时层间距为9.91?,与理论预测基本一致。镁铝比为2时结晶性相对较差,特征XRD衍射为宽峰。用共沉淀法以氯盐或硝酸盐为原料无法顺利合成与预测出峰位置相符的LAa插层LDHs,最终采用离子交换法成功合成。添加GLDHs和LLDHs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主要性能表征结果为:当GLDHs2添加量为40 wt.%时,垂直燃烧测试可达UL-94的V-1级,且可保持纯树脂88%的拉伸强度;当添加40 wt.%的LLDHs时,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下降明显,且无法达到任何阻燃级别;添加GLDHs的复合材料极限氧指数(LOI)为29.8%,稍逊于添加LLDHs的31.3%;与纯环氧树脂相比,二者对复合材料动态热机械分析测试结果的影响均较小;当添加量为40 wt.%时,复合材料均可将热释放速率峰值降低70%,在锥形量热测试中表现出了较优异的阻燃性能。(4)成功合成的DLDHs和PLDHs的层间距分别为18.21?和16.00?,与预测值相符,但加料方式会使最终产物含有少量氢氧化铝。二者阻燃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添加量为10 wt.%时,DLDHs可以降低最大热释放速率峰值,能够有效降低总热与总烟释放,表现出较好的成碳性和阻燃性。PLDHs虽然也能有效降低总热与总烟释放,但却增大了最大热释放速率,其原因可能与取代磷酸根热分解放出活性自由基有关,与理论研究中对分解反应的分析吻合。从热重-质谱联用对两种LDHs与EP所制备复合材料热分解行为的研究可以发现:DLDHs具有较好的成碳性和阻燃性,进一步有效验证了对分解反应的理论分析。总而言之,本论文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构建了不同有机酸根插层LDHs的结构设计与合成方法,发现了合成过程中关键因素对LDHs结构的影响规律,明确了LDHs对复合材料力学与阻燃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为镁基LDHs的结构设计与合成提供了可借鉴的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为制备LDHs复合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指导,拓展了氯化镁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方向和LDHs的应用领域。

田统帅[5](2021)在《PMMA透明浇铸板阻燃体系设计与交联改性研究》文中认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具有优异的透明性、生产成本低、易于机械加工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广告、标识、交通、建筑等多个行业及应用领域。然而PMMA材料为易燃材料,极限氧指数(LOI)只有17.3%,容易被点燃,在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热量,因此在一些易接触火源或特种应用领域,必须对其进行阻燃处理。高透光性是PMMA材料最突出优点,常应用于精密仪表盘、飞机座舱、医疗器械等特殊领域。常温条件下,磷酸酯大多为无色透明液体,与MMA单体相容性好,但磷酸酯阻燃剂在工业化应用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例如:阻燃效率不高,添加量较大;同时材料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透光率等性能受到影响。本课题以上述背景为研究方向,从两个方面解决上述问题:1、通过阻燃剂之间的协同作用,设计适用于PMMA透明浇筑板的阻燃体系。2、通过物理及化学交联作用,从增刚、增强的角度提升材料的物理性能及耐热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TDCPP)与多聚磷酸(PPA)复配成新的阻燃体系,并用于PMMA阻燃。研究发现,随着阻燃剂中PPA比例提高,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能有所提升。PMMA/15%TDCPP-3%PPA复合材料LOI为27.1%,并达到UL-94测试V-0级。通过TG-FTIR和FTIR等对复合材料在分解过程中气相产物和残渣结构和组成分析,对阻燃过程进行推测。(2)将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作为无卤阻燃剂用于PMMA阻燃。当DMMP添加量为25wt%或30wt%时,PMMA阻燃材料LOI值分别达到24.6%和26.2%,并达到UL-94测试V-0级。通过TG-FTIR对复合材料在分解过程中气相产物进行分析;通过FTIR对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时的残渣结构及组成进行表征;推测DMMP在PMMA材料阻燃机理。研究结果表明DMMP在PMMA材料中以气相阻燃为主。PMMA/25%DMMP复合材料阻燃性能优异,但物理性能和热稳定性较纯PMMA材料明显降低。(3)将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甲基丙烯酸烯丙酯(AMA)作为化学交联剂,通过将线性PMMA大分子长链交联成“三维网状”结构,提高复合材料物理性能和热稳定性。三种交联剂以EGDMA效果最佳,EGDMA添加量为6wt%时,改性阻燃材料维卡软化点温度由26.4℃提升至50.6℃,同时具有优良透光性能。交联改性阻燃材料物理性能有明显提升。(4)以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酰胺(MAAM)作为物理交联剂。MAA、AA、MAAM分子能与PMMA长链中-C=O或同种分子间形成氢键提高复合材料热稳定性。三种物理交联剂以MAA效果最佳,MAA添加量为6wt%时,改性阻燃复合材料维卡软化点提升至60.7℃,同时具有优异的透光性能和物理性能,达到生产使用标准。

刘晨[6](2021)在《疏水阻燃型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水性聚氨酯材料因具有安全环保、柔韧性好等特点在各领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然而,水性聚氨酯分子链上亲水基团的存在导致其胶膜的疏水性明显降低,长期暴露在外部环境会影响涂层的使用寿命。此外,聚氨酯材料本身易燃,而且其应用领域多为易燃材料,这进一步限制了聚氨酯的应用。因此,对水性聚氨酯进行疏水和阻燃改性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疏水助剂,引入改性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和生物质功能化石墨烯作为阻燃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出疏水阻燃水性聚氨酯乳液。具体开展了以下研究内容:采用二乙醇胺对DOPO进行改性,得到反应型磷氮系阻燃剂9,10-二氢-9-氧代-10-[N,N-双-(2-羟乙基氨基甲基)]-10-膦菲-10-氧化物(DOPO-DAM),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DOPO-DAM。以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OH)和DOPO-DAM为主要原料,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有机硅与DOPO衍生物改性疏水阻燃水性聚氨酯(HFR-WPU)。研究结果表明:当R值为2.4,DMBA用量为6 wt%,PDMS用量为6 wt%,DOPO-DAM用量为6 wt%时,所得水性聚氨酯乳液和胶膜性能最佳。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结果表明乳液粒子为球形结构,粒径为70 nm左右,粒径分布较窄。接触角测试胶膜具有较好的疏水性。极限氧指数和锥形量热测试结果显示,随着阻燃剂的增多,胶膜的热释放速率逐渐降低,氧指数和残碳率逐渐升高;当阻燃剂用量为6 wt%时,胶膜的氧指数为26.6%,总热释放速率和产烟率相比于不添加阻燃剂的聚氨酯胶膜明显下降。将疏水阻燃水性聚氨酯乳液应用于织物整理,垂直燃烧测试显示织物的阻燃等级可以达到B2级,水接触角达到125°,具有较好的阻燃性和疏水性。通过植酸(PA)对氧化石墨烯进行改性得到植酸功能化氧化石墨烯(GO@PA),再通过多巴胺(PDA)对GO@PA进行表面修饰得到多巴胺改性植酸功能化氧化石墨烯(GO@PA@PDA)。通过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改性石墨烯的微观形貌为轻薄的纳米片状。以GO@PA@PDA、PDMS和DOPO-DAM为主要原料合成了生物质功能化石墨烯改性水性聚氨酯。研究结果表明:当PDMS用量为6 wt%,DOPO-DAM用量为6 wt%,GO@PA@PDA用量为2.5wt%时,所制得水性聚氨酯的综合性能较好。聚氨酯乳液粒径为140 nm左右,胶膜接触角为105°,力学性能显着提升。随着GO@PA@PDA用量的逐渐增加,热释放速率、产烟率等明显降低,残碳率逐渐升高。当GO@PA@PDA用量为2.5wt%时,总热释放率下降了23.9%,总产烟率下降了 87.6%,平均有效燃烧热下降了 56.2%,残碳率最高且热成像表面温度最低。将乳液应用于织物整理,织物的水接触角达到150°,续燃时间仅为2.9 s,损毁长度最小,极限氧指数最高,垂直燃烧测试达到B1等级,具有较好的阻燃性和疏水性。

张华[7](2020)在《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与发展》文中提出不饱和聚酯树脂由二元羧酸和二元醇经缩聚反应而成的聚合物,广泛应用于结构、防腐、绝缘复合材料产品中,本文按照使用性能特点介绍RTM树脂、无苯乙烯树脂、阻燃树脂、SMC.BMC树脂、乙烯基树脂等的生产和应用,探讨了不饱和聚酯树脂改性的技术工艺,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不饱和聚酯树脂研发和应用上与国外相比的优势和差距,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陈辉[8](2021)在《耐热耐火环氧树脂及其胶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环氧树脂作为应用最广的一类树脂,因其良好的机械性能,优异的粘合性和耐腐蚀性,特别是固化过程中的低的收缩率和低的气体释放等优点而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聚合物胶粘剂在当今社会中占据的地位愈发重要,为解决日益严重的能源问题,各种轻质结构及其所用的胶粘剂成为研究的热点。胶膜粘合剂拥有运输与贮藏方便、使用时操作简单、效率高等优点,逐渐开始取代传统的胶粘剂。由于环氧树脂本身不具备任何的成膜性,而且具有极其易燃的性质,限制了其在胶粘剂领域的发展。本文以酚醛型环氧树脂(EPN)为基体,采用甲苯二异氰酸酯对其改性,赋予环氧树脂成膜性。同时使用由阻燃剂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和咪唑合成的潜伏型阻燃固化剂,改善胶膜的阻燃性能。最后添加热塑性材料、刚性粒子、纤维提高胶膜的韧性。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采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与EPN发生加成反应在树脂基体中引入柔性的恶唑烷酮环结构,并且增长聚合物树脂主链的链长和增大分子量。在赋予合成的改性的酚醛型环氧树脂(EPOD)成膜性的同时,具有优异热稳定性质的恶唑烷酮环结构也能带来更好的耐热性,且对阻燃性能也有一定的提高。EPOD的T5温度在空气中为337.18℃,氮气中为364.95℃,相较于参考样品分别提高了70.8%和133.9%;极限氧指数由20.3提高到21.5,同时燃烧时的滴落情况得到改善,树脂在燃烧的总放热量没有减少的情况下放热率大幅度降低,点火时间与残留率也有所提升。(2)采用DOPO阻燃剂改性咪唑固化剂合成新型反应型阻燃固化剂(DMH),使用DMH固化的环氧树脂拥有优异的阻燃性能,特别是固化改性的酚醛型环氧树脂基体后,不仅可以赋予树脂基体固有的阻燃性能,而且与耐热树脂基体中的恶唑烷酮结构发生协同作用,其固化样品的阻燃性能相较于普通环氧树脂有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使用阻燃型固化剂的树脂也保持了高的耐热性能。5%DMH/EP固化样品的极限氧指数(LOI)达到了27.8%,而5%DMH/EPOD则提高到了31.8%,并通过了UL-94V-1等级;10%DMH/EPOD,15%DMH/EPOD可以达到32.2%和34.6%的LOI值,并且两者都通过了UL-94V-0等级。同时DMH/EPOD在空气与氮气氛围下的T5温度可达到366℃和348℃,相较于DMH/EP体系提高了75.1%和76.6%。(3)以制备的EPOD作为树脂基体,DMH作为固化剂,同时通过添加热塑性的聚醚砜(PES)材料和刚性粒子铝粉以及玄武岩纤维(BF)改善胶膜在固化时的粘度和固化后的韧性,并且探究了各个组分对胶膜粘接性能的影响。DMH、BF、PES和铝粉的最佳添加量为10%、20%、8%和15%,胶膜粘接样品的最大搭接剪切强度可达到25.675 MPa,最大平均滚筒剥离强度可达到47(N·mm)/mm。PES、铝粉、BF能够通过各自的增韧机理有效的抑制裂纹的扩展,提高材料的韧性与粘接性能。

吴丹丹[9](2020)在《透明阻燃PMMA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又称为“有机玻璃”,是一种光学性优异的高分子材料。它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耐磨耐候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移动通信、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但是PMMA本身耐热性能很差,属于极易燃烧的材料,其在锥型量热测试中的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可高达1058 k W/m2,并且PMMA的燃烧过程往往伴随着严重的滴落现象,一旦燃烧将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PMMA阻燃改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将PMMA与阻燃剂共混,制得阻燃PMMA,但是这种方法通常以牺牲PMMA的透明度为代价,因此会显着限制其在光学领域的应用;另一种方法是将阻燃单体以共聚的方式连接到PMMA分子链上,该方法对PMMA透光率的影响较小,但是同时含有阻燃元素以及不饱和碳碳双键的阻燃剂往往需要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进行制备,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所以研究开发简便易得、成本适宜的透明阻燃PMMA,是当前PMMA改性亟待解决的巨大挑战。本文通过本体共聚合制备得到兼具透明和阻燃性能的PMMA共混物和共聚物,所得到的PMMA不仅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而且具有优异的透光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选择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具有良好相容性、并且廉价易得的小分子无卤阻燃剂磷酸三乙酯(TEP),通过本体聚合的方法将TEP引入PMMA基体中,制备得到透明阻燃的PMMA/TEP共混物。对PMMA/TEP共混物进行了燃烧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光学性能测试。研究表明,TEP的引入对PMMA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并且不会影响PMMA的透光率,当添加20 phr的TEP时,PMMA/TEP的极限氧指数(LOI)可提升至21.9%,其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可高达90.0%以上。由于TEP在共混体系的增塑作用,TEP的添加会提高PMMA/TEP共混物的韧性,PMMA/TEP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维卡软化温度(VST)则因TEP的增塑作用而随着TEP含量的增加逐渐下降。从综合性能考虑,TEP添加量为15phr时PMMA复合材料的阻燃、光学、力学均能满足日常使用需求,此时PMMA/TEP共混物的LOI达到21.7%,拉伸强度为43.1 MPa,VST为72.3℃,并且其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高于90.0%。2、由于添加型阻燃剂TEP不含不饱和碳碳双键,无法以化学共聚的方式连接到PMMA分子链上,导致PMMA阻燃性能不持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择出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的反应型阻燃单体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HEMAP),将其与MMA单体进行自由基共聚合,制备得到一系列不同阻燃剂含量的P(MMA-co-HEMAP)共聚物。研究结果表明,添加30 phr HEMAP的共聚物的LOI可提升至24.0%,相比于纯PMMA提升了35.5%,30 phr HEMAP的共聚物的PHRR和总热释放量(THR)相比于纯PMMA分别降低了40.0%和36.2%,与添加型阻燃单体TEP相比,反应性阻燃单体的阻燃性能更为优异,当添加30 phr TEP时,PMMA/TEP共混物的PHRR和THR仅分别下降16.5%和29.7%,表明HEMAP引入到PMMA基体中具有优异的阻燃效果。此外,还对P(MMA-co-HEMAP)共聚物的透光率和力学性能做了研究,HEMAP的引入对共聚物的透光率影响不大,其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均保持在90.0%以上,不影响其在光学领域的应用。HEMAP的引入对共聚物的拉伸强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少量的HEMAP在二元共聚体系中能够形成交联结构,提升P(MMA-co-HEMAP)共聚物的拉伸强度,但HEMAP的添加量过多后,其对二元共聚体系具有一定的增塑作用,又会导致二元共聚物拉伸强度的下降。所以随着HEMAP含量的增加,P(MMA-co-HEMAP)共聚物的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此外,HEMAP对PMMA有一定的增韧效果,30 phr HEMAP共聚物的冲击强度可提升至11.1 k J/m2,相比于纯的PMMA提升了45.1%。另外,由于HEMAP中含有易吸水的磷酸酯基,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二元共聚物表面形成一层导电膜,使二元共聚物的表面电阻降低。所以,引入HEMPAP后可显着提升P(MMA-co-HEMAP)共聚物的抗静电性能,实验结果证实20 phr HEMAP的共聚物的表面电阻可降至1010?,达到了抗静电的标准。3、HEMAP添加量过多后会对二元共聚体系的拉伸强度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单纯的磷系阻燃剂所达到的阻燃效果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基于此,同时在PMMA中引入含磷和含氮的共聚型单体,将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以及HEMAP同时与MMA单体进行自由基共聚合,探究了共聚物中磷、氮的最佳摩尔比(简称HD),制备一系列不同阻燃剂含量的P(MMA-co-HEMAP-co-DMAA)三元共聚物。对三元共聚物进行光学性能测试发现,三元共聚物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透光率均保持在90.0%以上,其雾度均低于4.0%。磷氮元素的协同阻燃进一步提升了三元共聚物的阻燃效果,对三元共聚物的燃烧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引入30 phr HD时,三元共聚物的LOI可提升至25.0%,相比于二元共聚体系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相比于纯的PMMA提升了41.2%,表明HD的引入极大提高了PMMA的阻燃性能。另外,由于HEMAP和DMAA均是多官能度单体,引入PMMA基体后,使体系的交联结构更为完善,因此,HD的引入,提高了三元共聚物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具有增强增韧的效果,进一步扩大了PMMA应用范围。

南创[10](2019)在《LED无卤阻燃高折射率封装树脂的制备与性能》文中研究说明发光二极管(LED)是21世纪新型固体光源,具备环保、节能、发光率高等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照明、显示和传感器等领域。随着LED的应用更加广泛,对封装树脂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芯片与封装树脂材料间的折射率差异较大,导致光电取出效率不足20%,其余都转化为热能,埋下极大的火灾隐患。因此,若能够同时赋予封装树脂材料较好的的折射率和阻燃性能,不仅能够增加光取出效率,减少热量释放,还能够有效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本研究即从提高封装树脂折射率和阻燃性两方面出发,制备兼具无卤阻燃高折射率的封装树脂。基于折射率和阻燃性两方面要求,本研究选用绿色无卤磷系阻燃剂DOPO与丙烯酰胺(AM)、硫脲(THU)、尿素(Ure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进行反应,合成封装树脂阻燃固化剂,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引入硫元素,提高封装树脂的折射率。本文通过分别合成含硫和不含硫的阻燃剂,直接对比硫元素对树脂体系的阻燃性能和折射率等的影响;另外通过等量替换的方式引入不同价态的硫元素,探究了硫元素的不同价态对树脂体系阻燃性能和折射率等的影响。通过垂直燃烧测试和极限氧指数测试测得树脂体系的阻燃性能,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燃烧后残炭表面形貌进一步推测燃烧情况,使用阿贝折射仪和分光光度计测得折射率和透光率参数。(1)以DOPO和尿素(Urea)、硫脲(THU)为原料,分别制备DOPO基阻燃剂DOPO-Urea、DOPO-THU,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NMR)对产物结构进行分析。DSC和TGA对树脂体系进行热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硫元素的引入提升了阻燃树脂的Tg,促进成炭,大大提升折射率,阻燃测试结果显示含硫样品会部分弱化阻燃效果。当磷含量1.5%、硫含量1.548%时,DOPO-THU环氧固化物达到V-0级,氧指数(LOI)达到29.12%,样品固化后折射率达到1.5980,透过率最高达到82%,具备优良的透明性和阻燃性,完成了无卤阻燃高折射率环氧树脂的制备。(2)以DOPO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合成DOPO基阻燃剂DOPO-AM,通过FTIR和NMR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并通过部分替换DGEBA的方式间接引入与DGEBA结构相似但不同价态的硫元素:二羟基二苯硫醚二缩水甘油醚(DGETP)、双酚S二缩水甘油醚(DGEBS)和环己基氨基磺酸钠(SNC),制备阻燃环氧固化物,探究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对环氧固化物折射率和阻燃性能的影响。+2价砜基的引入对阻燃树脂的热稳定性有较大提升,当磷含量仅为0.75%时,添加DOPO-AM的固化物即可通过阻燃UL-94 V-0级,LOI高达34.55%,引入了-2价硫醚基的树脂样品的折射率能够达到1.5869,透光率也能够达到81%,制备得到兼具较好折射率和阻燃性能的环氧树脂。(3)以DOPO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原料,合成DOPO基阻燃剂DOPO-GMA,通过FTIR和NMR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反应合成丙烯酸酯树脂。当磷含量为6%时,丙烯酸酯树脂的LOI达到27.7%,且通过阻燃UL-94 V-0级别,其折射率也达到1.5749,透光率达到87.18%,制备得到具有较好透明性和阻燃性的丙烯酸酯树脂。

二、反应型阻燃树脂基透光复合材料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反应型阻燃树脂基透光复合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PPE/SAN协同改性PMMA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 章 绪论
    1.1 聚合物燃烧与阻燃
        1.1.1 聚合物燃烧特性与安全
        1.1.2 聚合物阻燃机理与常用阻燃剂
        1.1.3 PMMA的可燃性
    1.2 PMMA生产、改性研究及应用
        1.2.1 PMMA的生产
        1.2.2 PMMA改性研究现状
        1.2.3 PMMA的应用
    1.3 PMMA拓展应用建筑玻璃的应用特性及可行性
        1.3.1 建筑玻璃特性与应用弊端
        1.3.2 PMMA拓展应用建筑玻璃的可行性
        1.3.3 PMMA拓展应用建筑玻璃存在的问题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研究思路与内容
第2 章 实验部分
    2.1 工艺路线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2.2.1 主要实验试剂
        2.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性能测试方法
        2.3.1 场发射扫描电镜测试
        2.3.2 红外光谱测试
        2.3.3 可见光透过率测试
        2.3.4 热分析(TG-DSC)测试
        2.3.5 阻燃性能测试
        2.3.6 吸水性测试
        2.3.7 折射率测试
        2.3.8 力学性能测试
第3章 不同结构PPE/PMM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PPE/PMMA复合材料制备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界面相容性
        3.3.2 可见光透过率
        3.3.3 阻燃性能
        3.3.4 阻燃机制的探讨
        3.3.5 热稳定性
        3.3.6 耐热性
        3.3.7 吸水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SAN/PMMA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SAN/PMMA复合材料制备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界面相容性
        4.3.2 可见光透过率
        4.3.3 热稳定性
        4.3.4 耐热性
        4.3.5 力学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复配PPE/SAN/PMM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影响
    5.1 引言
    5.2 复配PPE/SAN/PMMA复合材料制备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界面相容性
        5.3.2 可见光透过率
        5.3.3 热稳定性
        5.3.4 力学性能
        5.3.5 阻燃性能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Semi型TEP/SAN/PMM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Semi型 TEP/SAN/PMMA复合材料制备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3.1 Semi型 TEP/SAN/PMMA复合材料结构分析
        6.3.2 可见光透过率
        6.3.3 热稳定性
        6.3.4 力学性能
        6.3.5 阻燃性能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纳米级复合阻燃环氧树脂材料的测试表征与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环氧树脂简介
        1.1.1 环氧树脂的结构
        1.1.2 环氧树脂的应用
        1.1.3 环氧树脂的高性能化
        1.1.4 环氧树脂阻燃的必要性
    1.2 环氧树脂的阻燃机理
        1.2.1 凝聚相阻燃机理
        1.2.2 气相阻燃机理
        1.2.3 协同阻燃机理
    1.3 环氧树脂阻燃方法
    1.4 阻燃剂的分类
        1.4.1 金属氢氧化物阻燃剂
        1.4.2 膨胀型阻燃剂
        1.4.3 磷系阻燃剂
        1.4.4 氮系阻燃剂
        1.4.5 纳米型阻燃剂
    1.5 光学树脂材料
        1.5.1 含硫型光学树脂
        1.5.2 纳米复合光学树脂
        1.5.3 有机硅型光学树脂
    1.6 光学树脂材料的应用
        1.6.1 光学元件粘合剂
        1.6.2 光学镜片
        1.6.3 发光二极管(LED)的封装材料
        1.6.4 光波导材料
        1.6.5 抗反射涂层
    1.7 含磷高透明无卤阻燃环氧树脂研究现状
    1.8 高折射率透明环氧树脂材料的研究现状
    1.9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第2章 含磷高透明阻燃环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阻燃固化剂DPTA的合成路线
        2.2.3 阻燃环氧树脂样品DPTA-EP的制备流程
        2.2.4 透明环氧树脂样品的制备流程
    2.3 分析测试方法
        2.3.1 阻燃剂结构表征
        2.3.2 阻燃性能测试
        2.3.3 锥形量热测试(CC)
        2.3.4 热重(TG)测试
        2.3.5 TG-FTIR测试
        2.3.6 透明性测试
        2.3.7 XPS测试
        2.3.8 热解产物测试
        2.3.9 机械性能测试
        2.3.10 广角X射线衍射测试(XRD)
    2.4 结果与讨论
        2.4.1 阻燃固化剂DPTA的结构表征
        2.4.2 阻燃环氧树脂DPTA-EP的透明性表征
        2.4.3 阻燃环氧树脂DPTA-EP的机械性能和热行为表征
        2.4.4 阻燃环氧树脂DPTA-EP的阻燃性能测试
        2.4.5 DPTA-EP的阻燃机理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纳米级Zn S阻燃环氧树脂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纳米级硫化锌粒子MZn S的合成路线
        3.2.3 环氧树脂MZn S/EP的制备流程
    3.3 分析测试方法
        3.3.1 MZn S粒子结构表征
        3.3.2 透明性测试
        3.3.3 折光率测试
        3.3.4 微量热测试(MCC)
        3.3.5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
        3.3.6 热稳定性测试(TG)
        3.3.7 广角X射线衍射测试(XRD)
    3.4 结果与讨论
        3.4.1 MZn S粒子的结构表征
        3.4.2 MZn S粒子的XRD测试
        3.4.3 MZn S粒子的扫描电镜测试
        3.4.4 纳米复合阻燃环氧树脂MZn S/EP的透明性测试
        3.4.5 纳米复合阻燃环氧树脂MZn S/EP的折光率测试
        3.4.6 纳米复合阻燃环氧树脂MZn S/EP的 TG测试
        3.4.7 纳米复合阻燃环氧树脂MZn S/EP的微量热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烯丙基功能化环氧树脂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环氧树脂的发展历史
    1.2 环氧树脂的定义
    1.3 环氧树脂的分类
        1.3.1 苯氧基环氧树脂
        1.3.2 脂环族环氧树脂
        1.3.3 多官能度环氧树脂
        1.3.4 酚醛环氧树脂
        1.3.5 卤代环氧树脂
    1.4 环氧树脂的固化
        1.4.1 固化剂
        1.4.2 固化体系
        1.4.3 固化动力学
    1.5 环氧树脂的应用
        1.5.1 涂料
        1.5.2 胶粘剂
        1.5.3 电子封装材料
        1.5.4 工程塑料
        1.5.5 航空材料
    1.6 环氧树脂的功能化
        1.6.1 高韧性环氧树脂
        1.6.2 阻燃环氧树脂
        1.6.3 低介电环氧树脂
        1.6.4 自愈合环氧树脂
        1.6.5 可回收环氧树脂
    1.7 课题的提出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含联苯和烯丙基双酚/环氧单体的结构设计与合成
    2.1 引言
    2.2 实验与表征
        2.2.1 实验药品
        2.2.2 双酚单体DABP的合成
        2.2.3 环氧单体DGEDABP的合成
        2.2.4 测试与表征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DABP和 DGEDABP的化学结构
        2.3.2 DABP和 DGEDABP的物理性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含联苯和长烷基链段高柔性环氧树脂的设计、制备及性能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与表征
        3.2.1 实验原料及来源
        3.2.2 双酚单体BDBP的合成
        3.2.3 环氧单体DGEBDBP的合成
        3.2.4 环氧树脂的固化
        3.2.5 测试与表征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环氧单体DGEBDBP的结构表征
        3.3.2 环氧树脂非等温固化动力学研究
        3.3.3 环氧树脂的热性能分析
        3.3.4 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分析
        3.3.5 环氧树脂的表面润湿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含联苯和硅氧烷链段低介电环氧树脂的设计、制备及性能表征
    4.1 引言
    4.2 实验与表征
        4.2.1 实验原料及来源
        4.2.2 氢封端二甲基硅氧烷IMDS的合成
        4.2.3 含联苯和硅氧烷链段环氧单体的合成
        4.2.4 环氧树脂的固化
        4.2.5 测试与表征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环氧单体的结构表征
        4.3.2 环氧树脂非等温固化动力学研究
        4.3.3 环氧树脂的热性能研究
        4.3.4 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研究
        4.3.5 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研究
        4.3.6 环氧树脂的介电性能研究
        4.3.7 环氧树脂的疏水性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含联苯和DOPO结构本征阻燃环氧树脂的设计、制备及性能表征
    5.1 引言
    5.2 实验与表征
        5.2.1 实验原料及来源
        5.2.2 DABP-2DOPO的合成
        5.2.3 本征阻燃环氧树脂的制备
        5.2.4 环氧树脂的固化
        5.2.5 测试与表征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DABP-2DOPO的结构表征
        5.3.2 本征阻燃环氧树脂的表征及非等温固化动力学研究
        5.3.3 本征阻燃环氧树脂的热性能分析
        5.3.4 本征阻燃环氧树脂的阻燃性能分析
        5.3.5 本征阻燃环氧树脂的机械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4)有机酸根插层类水滑石的设计、合成与阻燃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盐湖镁资源简介
        1.1.1 中国镁资源概况
        1.1.2 盐湖镁资源的开发
    1.2 类水滑石
        1.2.1 类水滑石的概念与结构
        1.2.2 LDHs的性质
        1.2.3 LDHs的合成方法
        1.2.4 LDHs的应用
    1.3 有机高分子阻燃
        1.3.1 有机高分子概况
        1.3.2 阻燃剂的分类
        1.3.3 有机酸根插层镁-铝LDHs阻燃剂的研究意义
    1.4 镁-铝LDHs层间有机酸根的选择
        1.4.1 LDHs层间阴离子与有机高分子反应的可能性
        1.4.2 本文有机酸根插层镁-铝LDHs类型
        1.4.3 含不饱和键有机酸根插层LDHs
        1.4.4 含羟基有机酸根插层LDHs
        1.4.5 含磷有机酸根插层LDHs
    1.5 本文制备方法的选择
    1.6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有机酸根量子化学研究与LDHs插层结构预测
    2.1 引言
    2.2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
        2.2.1 量子化学方法简介
        2.2.2 本文计算方法
    2.3 有机酸根的优化结构与反应性
        2.3.1 有机酸根与乙烯、氢自由基的加成
        2.3.2 有机酸根与异丙醇的相互作用
        2.3.3 二苯基磷酸根与苯基次磷酸根的分解
    2.4 有机酸根的尺度、静电势与插层结构
        2.4.1 Mg-Al氢氧化物层板结构
        2.4.2 各离子的维度与尺度
        2.4.3 插层LDHs的插层结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饱和有机酸根插层LDHs的合成与阻燃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2.3 仪器测试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合成条件下CLDHs的 XRD分析
        3.3.2 CLDHs2 的红外谱图、形貌分析及热稳定性
        3.3.3 不同合成条件下FLDHs的 XRD分析
        3.3.4 FLDHs2 的红外谱图、形貌分析及热稳定性
        3.3.5 不同合成条件下SLDHs的 XRD分析
        3.3.6 SLDHs2 的红外谱图、形貌分析及热稳定性
        3.3.7 LDHs/PMMA复合材料的性质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羟基有机酸根插层LDHs的合成与阻燃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合成条件下GLDHs的 XRD分析
        4.3.2 GLDHs的碳元素分析、红外谱图、形貌及热稳定性
        4.3.3 不同合成条件下LLDHs的 XRD分析
        4.3.4 LLDHs2 的红外光谱、形貌分析及热稳定性
        4.3.5 LDHs/EP复合材料的性质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含磷有机酸根插层LDHs的合成与阻燃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5.2.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不同合成条件下DLDHs的 XRD分析
        5.3.2 DLDHs2 的红外光谱、形貌分析及热稳定性
        5.3.3 PLDHs2的XRD分析
        5.3.4 PLDHs2 的红外谱图、形貌分析与热稳定性
        5.3.5 含磷有机酸根插层LDHs/EP复合材料的阻燃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PMMA透明浇铸板阻燃体系设计与交联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论文中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1.1 PMMA材料性质与应用
    1.2 聚合物燃烧理论和阻燃机理
        1.2.1 聚合物燃烧
        1.2.2 阻燃剂阻燃机理
    1.3 PMMA阻燃材料研究进展
    1.4 磷酸酯阻燃剂在高分子材料中应用
        1.4.1 磷酸酯阻燃剂简介
        1.4.2 磷酸酯阻燃剂在PMMA材料中研究概况
        1.4.3 磷酸酯阻燃剂在其它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1.5 PMMA材料的耐热改性
        1.5.1 增加PMMA主链刚性
        1.5.2 交联技术
    1.6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第2章 卤代磷酸酯体系PMMA阻燃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设备
        2.2.3 实验内容
        2.2.4 复合材料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阻燃性测试
        2.3.2 复合材料燃烧性能测试
        2.3.3 阻燃剂及PMMA阻燃材料的热氧化降解过程
        2.3.4 阻燃材料阻燃机理分析
        2.3.5 复合材料物理性能测试
        2.3.6 阻燃材料透光率测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无卤磷酸酯体系PMMA阻燃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设备
        3.2.3 实验内容
        3.2.4 复合材料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阻燃性测试
        3.3.2 燃烧性能测试
        3.3.3 阻燃剂及阻燃材料的热氧化降解过程
        3.3.4 复合材料阻燃机理分析
        3.3.5 复合材料耐热性能测试
        3.3.6 复合材料物理性能测试
        3.3.7 复合材料透光率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化学交联改性PMMA阻燃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设备
        4.2.3 复合材料制备
        4.2.4 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热稳定性及物理性能检测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红外光谱表征
        4.3.2 复合材料凝胶含量测试
        4.3.3 复合材料阻燃性能测试
        4.3.4 复合材料物理性能测试
        4.3.5 复合材料热稳定性测试
        4.3.6 复合材料热氧化分析测试
        4.3.7 复合材料光学性能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组合交联改性PMMA阻燃材料及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
        5.2.2 实验设备
        5.2.3 复合材料制备
        5.2.4 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热稳定性及物理性能检测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红外光谱表征
        5.3.2 复合材料阻燃性能检测
        5.3.3 复合材料热稳定性测试
        5.3.4 复合材料热重分析
        5.3.5 复合材料物理性能测试
        5.3.6 复合材料吸水率测试
        5.3.7 复合材料光学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工业化生产及应用
    6.1 工业化生产简介
    6.2 生产状况简介
    6.3 产品性能
    6.4 产品应用
第7章 文章总结及进一步工作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创新点
    7.3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疏水阻燃型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水性聚氨酯概述
        1.2.1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原料
        1.2.2 水性聚氨酯的应用
    1.3 水性聚氨酯的疏水改性
        1.3.1 聚硅氧烷改性水性聚氨酯
        1.3.2 硅烷偶联剂改性水性聚氨酯
        1.3.3 POSS改性水性聚氨酯
    1.4 水性聚氨酯的阻燃改性
        1.4.1 磷系阻燃剂改性水性聚氨酯
        1.4.2 氮系阻燃剂改性水性聚氨酯
        1.4.3 磷-氮系阻燃剂改性水性聚氨酯
        1.4.4 石墨烯阻燃剂改性水性聚氨酯
        1.4.5 水性聚氨酯的阻燃方法
    1.5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内容
2 有机硅与DOPO衍生物改性疏水阻燃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2.2.2 9,10-二氢-9-氧代-10-[N,N-双-(2-羟乙基氨基甲基)]-10-膦菲-10-氧化物(DOPO-DAM)的合成
        2.2.3 有机硅与DOPO衍生物改性疏水阻燃水性聚氨酯(HFR-WPU)的合成
        2.2.4 有机硅与DOPO衍生物改性疏水阻燃水性聚氨酯的应用工艺
    2.3 测试与表征
        2.3.1 DOPO-DAM的测试与表征
        2.3.2 乳液性能测试与表征
        2.3.3 膜性能测试与表征
        2.3.4 织物性能测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9,10-二氢-9-氧代-10-[N,N-双-(2-羟乙基氨基甲基)]-10-膦菲-10-氧化物(DOPO-DAM)的结构分析
        2.4.2 疏水改性剂种类对水性聚氨酯合成和性能的影响
        2.4.3 多元醇种类对水性聚氨酯合成和性能的影响
        2.4.4 DMBA用量对水性聚氨酯合成和性能的影响
        2.4.5 R值对水性聚氨酯合成和性能的影响
        2.4.6 PDMS用量对水性聚氨酯合成和性能的影响
        2.4.7 DOPO-DAM用量对水性聚氨酯的影响
        2.4.8 有机硅与DOPO衍生物改性疏水阻燃水性聚氨酯的结构表征
        2.4.9 有机硅与DOPO衍生物改性疏水阻燃水性聚氨酯整理织物的性能研究
    2.5 小结
3 生物质功能化石墨烯改性疏水阻燃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化学试剂与仪器
        3.2.2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和改性
        3.2.3 GO@PA@PDA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
        3.2.4 GO@PA@PDA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应用工艺
    3.3 测试与表征
        3.3.1 氧化石墨烯和改性氧化石墨烯的测试与表征
        3.3.2 乳液性能测试与表征
        3.3.3 乳胶膜性能测试与表征
        3.3.4 织物性能测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GO、GO@PA和GO@PA@PDA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3.4.2 多巴胺用量对水性聚氨酯合成和性能的影响
        3.4.3 PDMS用量对水性聚氨酯合成和性能的影响
        3.4.4 DOPO-DAM用量对水性聚氨酯合成和性能的影响
        3.4.5 GO@PA@PDA用量对水性聚氨酯合成和性能的影响
        3.4.6 阻燃机理研究
        3.4.7 GO@PA@PDA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结构表征
        3.4.8 GO@PA@PDA改性水性聚氨酯整理织物的性能研究
    3.5 小结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创新点
    4.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不饱和聚酯树脂改性
2 加入增强材料的不饱和聚酯树脂概况
3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现状与发展
4 小结

(8)耐热耐火环氧树脂及其胶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热固性胶粘剂的概况
        1.2.1 热固性胶粘剂简介
        1.2.2 热固性胶粘剂研究现状
    1.3 环氧树脂的改性研究
        1.3.1 环氧树脂的改性简介
        1.3.2 环氧树脂的改性研究现状
    1.4 聚合物的阻燃改性
        1.4.1 聚合物的阻燃改性简介
        1.4.2 聚合物的阻燃改性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6 本课题的研究特色以及创新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测试与表征
        2.2.1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2.2.2 核磁共振波谱测试(NMR)
        2.2.3 差示量热扫描分析(DSC)
        2.2.4 极限氧指数(LOI)测试
        2.2.5 垂直燃烧等级测试(UL-94)
        2.2.6 锥形量热测试
        2.2.7 热重量分析(TG)
        2.2.8 搭接剪切强度测试
        2.2.9 滚筒剥离强度测试
        2.2.10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第3章 恶唑烷酮改性酚醛型环氧树脂(EPOD)及其耐热阻燃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环氧树脂基体的改性
        3.2.2 固化样品的制备
    3.3 改性环氧树脂基体的表征
        3.3.1 红外光谱(FT-IR)测试与分析
        3.3.2 核磁共振波谱(NMR)测试与分析
    3.4 改性环氧树脂基体的热稳定性能
        3.4.1 改性前后树脂基体的热重测试结果与分析
        3.4.2 改性前后树脂基体的差示量热测试结果与分析
    3.5 改性环氧树脂基体的阻燃性能研究
        3.5.1 改性前后树脂基体的极限氧指数(LOI)与垂直燃烧(UL-94)测试与分析
        3.5.2 改性前后树脂基体的锥式量热测试结果分析
        3.5.3 固化树脂样品燃烧后的残碳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阻燃型固化剂DMH的制备及耐热阻燃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阻燃型固化剂(DMH)的合成
        4.2.2 固化样品的制备
    4.3 阻燃型固化剂DMH的表征
        4.3.1 红外光谱(FT-IR)测试与分析
        4.3.2 核磁共振波谱(NMR)
    4.4 DMH固化剂的阻燃性能研究
        4.4.1 DMH固化剂极限氧指数(LOI)与垂直燃烧测试(UL-94)测试与分析
        4.4.2 DMH固化剂的锥式量热测试结果分析
        4.4.3 固化树脂样品燃烧后的残碳分析
    4.5 DMH固化剂的热稳定性能研究
        4.5.1 DMH的差示量热测试结果与分析
        4.5.2 DMH的热重测试结果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耐火耐热环氧树脂胶膜配方开发与粘接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耐热耐火胶膜的制备
        5.2.2 胶膜粘接性能测试样品的制备
    5.3 胶膜粘接性能研究
        5.3.1 搭接剪切强度分析
        5.3.2 滚筒剥离强度测试
    5.4 微观形貌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生阶段的科研成果
致谢

(9)透明阻燃PMMA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PMMA概述
    1.2 PMMA以及高分子量PMMA的制备方法
    1.3 聚合物燃烧及阻燃机理
        1.3.1 聚合物的燃烧机理
        1.3.2 PMMA的燃烧
        1.3.3 聚合物阻燃机理
    1.4 阻燃剂的分类
        1.4.1 卤系阻燃剂
        1.4.2 磷系阻燃剂
        1.4.3 氮系阻燃剂
        1.4.4 硼系阻燃剂
        1.4.5 硅系阻燃剂
    1.5 PMMA阻燃研究进展
        1.5.1 添加型阻燃改性
        1.5.2 纳米粒子阻燃改性
        1.5.3 化学反应型阻燃改性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目的
    1.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8 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主要原料
    2.2 仪器和设备
    2.3 AIBN以及ABVN的重结晶
    2.4 无机硅酸盐玻璃模具的疏水化处理
    2.5 PMMA均聚物的制备
    2.6 PMMA/TEP共混物的制备
    2.7 P(MMA-co-HEMAP)二元共聚物的制备
    2.8 高分子量PMMA均聚物的制备
    2.9 P(MMA-co-HEMAP-co-DMAA)三元共聚物的制备
    2.10 10 phr HEMAP共聚物的索氏抽提
第三章 透明阻燃PMMA/TEP共混物的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测试与表征
        3.2.1 阻燃性能测试
        3.2.2 透光率测试
        3.2.3 拉伸性能测试
        3.2.4 冲击性能测试
        3.2.5 维卡软化温度(VST)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TEP含量对PMMA/TEP共混物的阻燃性能影响
        3.3.2 TEP含量对PMMA/TEP共混物的透光率的影响
        3.3.3 TEP含量对PMMA/TEP共混物的拉伸性能的影响
        3.3.4 TEP含量对PMMA/TEP共混物的冲击性能的影响
        3.3.5 TEP含量对PMMA/TEP共混物的维卡软化温度(VST)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透明阻燃P(MMA-co-HEMAP)二元共聚物的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测试与表征
        4.2.1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4.2.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
        4.2.3 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测试
        4.2.4 透光率测试
        4.2.5 阻燃性能测试
        4.2.6 表面电阻测试
        4.2.7 拉伸性能测试
        4.2.8 冲击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P(MMA-co-HEMAP)共聚物交联机理推测
        4.3.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4.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4.3.4 P(MMA-co-HEMAP)共聚物中磷含量表征
        4.3.5 HEMAP含量对P(MMA-co-HEMAP)透光率的影响
        4.3.6 HEMAP含量对P(MMA-co-HEMAP)阻燃性能的影响
        4.3.7 HEMAP含量对P(MMA-co-HEMAP)抗静电性能的影响
        4.3.8 HEMAP含量对P(MMA-co-HEMAP)拉伸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透明阻燃P(MMA-co-HEMAP-co-DMAA)三元共聚物的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测试与表征
        5.2.1 分子量测试
        5.2.2 阻燃性能测试
        5.2.3 透光率测试
        5.2.4 拉伸性能测试
        5.2.5 冲击性能测试
        5.2.6 邵氏硬度测试
        5.2.7 动态热机械性能(DMA)测试
        5.2.8 维卡软化温度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纯PMMA的 GPC分子量测试
        5.3.2 HEMAP和 DMAA阻燃剂中磷氮比例的优选
        5.3.3 HD含量对P(MMA-co-HEMAP-co-DMAA)阻燃性能的影响
        5.3.4 HD含量对P(MMA-co-HEMAP-co-DMAA)透光率的影响
        5.3.5 HD含量对 P(MMA-co-HEMAP-co-DMAA)拉伸性能的影响
        5.3.6 HD含量对P(MMA-co-HEMAP-co-DMAA)冲击性能的影响
        5.3.7 HD含量对P(MMA-co-HEMAP-co-DMAA)邵氏硬度的影响
        5.3.8 HD含量对 P(MMA-co-HEMAP-co-DMAA)动态热机械性能的影响
        5.3.9 HD含量对P(MMA-co-HEMAP-co-DMAA)维卡软化温度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4 发明专利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LED无卤阻燃高折射率封装树脂的制备与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阻燃剂研究进展
        1.2.1 磷酸酯类阻燃剂
        1.2.2 磷腈类阻燃剂
        1.2.3 磷杂菲类阻燃剂
        1.2.3.1 DOPO基阻燃剂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
        1.2.3.2 DOPO基阻燃剂在聚酯中的应用
        1.2.3.3 DOPO基阻燃剂在聚丙烯中的应用
        1.2.3.4 DOPO基阻燃剂在其他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1.2.4 磷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及阻燃效应
    1.3 高折射率光学树脂的研究进展
        1.3.1 含硫树脂
        1.3.2 多环树脂
        1.3.3 纳米复合树脂
    1.4 LED用高折射率封装树脂的研究进展
        1.4.1 高折射率环氧树脂
        1.4.2 高折射率丙烯酸酯树脂
        1.4.3 高折射率有机硅树脂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
        1.5.2 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主要仪器
    2.3 实验合成方案
        2.3.1 DOPO-Urea、DOPO-THU的合成
        2.3.2 DOPO-AM的合成
        2.3.3 DOPO-GMA的合成
    2.4 实验表征与性能测试
        2.4.1 傅里叶红外(FTIR)分析
        2.4.2 核磁共振(NMR)分析
        2.4.3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2.4.4 热失重(TGA)分析
        2.4.5 阻燃性能测试
        2.4.6 折射率测试
        2.4.7 透光率测试
        2.4.8 扫描电镜(SEM-EDS)分析
第3章 无卤阻燃高折射率反应型阻燃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环氧固化物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DOPO-THU、DOPO-Urea的结构分析
        3.3.2 热重分析(TGA)
        3.3.3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3.3.4 阻燃性能
        3.3.5 扫描电镜分析(SEM)
        3.3.6 折射率分析
        3.3.7 透光率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价态硫的高折射率阻燃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DOPO-AM环氧固化物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DOPO-AM的结构分析
        4.3.2 热重分析(TGA)
        4.3.3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4.3.4 阻燃性能
        4.3.5 扫描电镜分析(SEM)
        4.3.6 折射率分析
        4.3.7 透光率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透明阻燃丙烯酸酯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DOPO-GMA丙烯酸酯树脂的制备
    5.3 结果与讨论
        5.3.1 DOPO-GMA的结构分析
        5.3.2 热重分析(TGA)
        5.3.3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5.3.4 阻燃性能
        5.3.5 扫描电镜分析(SEM)
        5.3.6 折射率分析
        5.3.7 透光率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反应型阻燃树脂基透光复合材料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PPE/SAN协同改性PMMA及其性能研究[D]. 梅晶.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2]纳米级复合阻燃环氧树脂材料的测试表征与探究[D]. 岳维政.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8)
  • [3]烯丙基功能化环氧树脂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D]. 戴雪岩. 吉林大学, 2021(01)
  • [4]有机酸根插层类水滑石的设计、合成与阻燃性能研究[D]. 张禹泽.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2021(01)
  • [5]PMMA透明浇铸板阻燃体系设计与交联改性研究[D]. 田统帅. 南昌大学, 2021
  • [6]疏水阻燃型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刘晨. 陕西科技大学, 2021(09)
  • [7]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与发展[J]. 张华.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20(12)
  • [8]耐热耐火环氧树脂及其胶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陈辉. 吉林大学, 2021(01)
  • [9]透明阻燃PMMA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吴丹丹.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10]LED无卤阻燃高折射率封装树脂的制备与性能[D]. 南创. 深圳大学, 2019(01)

标签:;  ;  ;  

反应性阻燃树脂基透光复合材料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