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就是做,做就是做好”批评

“说就是做,做就是做好”批评

一、“说了等于做了,做了等于做好了”批判(论文文献综述)

王靖[1](2021)在《国际之路: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研究》文中认为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国际艺术大展,其国家馆机制引来世界各国齐聚一堂,共同展现本国的当代艺术成果,故被誉为“艺术界的奥林匹克”。中国在威尼斯双年展诞生逾110年后才姗姗来迟,加入到国家馆阵营。在连续举办了九届中国馆后,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作为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国家馆,中国馆的历史沿革有怎样的特点,中国馆的策展人又是如何思考和组织展览的,中国馆定位及其真正的意义是什么?中国馆可探讨的问题不计其数,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着重从分析策展人的展览策略角度对中国馆相关材料加以梳理。本文的主体部分按照中国馆的线性发展分成四个章节:第一章以1993年中国当代艺术家首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为起点,即中国馆诞生之前的铺陈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当代艺术家缺乏参展经验,中国官方显然也对国际艺术大展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第二章以2003年第一次建立中国馆开始,这一阶段是中国馆的初步探索阶段,策展人逐步明确了中国馆的定位,将其看作是展示中国当代艺术和中国社会最新动向的窗口,希望能够转变中国带给西方的“异国情调”印象。第三章围绕2009年到2013年三届中国馆策展人在策展时面临的最大的现实阻碍——中国馆场地和空间问题时,如何去思考展览的策划和艺术表达。第四章以2015年至2019三届中国馆为一个分期,借用“中国方式”这一理论术语,中立地看待一直以来对于“中国牌”的批判声,解读在国家提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中国馆选择重视民间民族艺术和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转化背后的策略性。

孟睿[2](2021)在《列宁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列宁在领导苏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同党内以及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官僚主义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斗争。由于苏维埃政权脱胎于沙皇俄国的废墟之上,不可避免地带有旧事物的残余,官僚主义弊病明显地存在着。它不仅存在于国家机关中,也存在党的机关中。在对待官僚主义的问题上,列宁的思想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并在实践中努力消除官僚主义。以列宁执政时期的官僚主义为视点,把列宁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脉络和实践路径有机结合,全面地系统地剖析列宁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探索列宁反对官僚主义思想的生成逻辑及实践路径,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从七个章节阐述了列宁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与实践。第一章梳理了列宁反对官僚主义产生的思想根源和历史背景;第二章分析了列宁对官僚主义的表现形式、根源及危害性认识;第三章至第六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列宁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与实践,系统总结了列宁利用人民群众反对官僚主义、依靠法纪反对官僚主义、通过改革国家机关反对官僚主义、提高全民文化水平反对官僚主义的多重实践路径;第七章结合新时代总结归纳列宁反对官僚主义的现实意义。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层面。在理论建设中提出的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列宁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思想,并通过苏维埃反对官僚主义的实践验证了马克思主义有关理论的科学性。马克思恩格斯“防止人民公仆变成社会主人”的思想,是列宁在苏维埃国家反对官僚主义的重要思想基础和理论准备。苏维埃的历史遗留问题是列宁反对官僚主义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与少数派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论争是列宁反对官僚主义思想形成的政治背景,苏维埃国家成立后,国家机关中大量存在的官僚主义意识和行为,是列宁反对官僚主义思想提出的直接根源。在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中,在与官僚主义斗争和解决官僚主义问题中,列宁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主张和应对措施。他从剖析官僚主义行为和本质入手,探究了苏俄官僚主义产生的历史、经济、文化、体制等多种原因,揭露了党和国家机关内“贪污受贿”、“文牍主义”、“办事拖拉”、“胡乱指挥”等官僚主义现象,对官僚主义损害人民群众利益、毁坏党和国家形象、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等的严重危害都有深刻的分析。在制度建设中提出的反对官僚主义的要求。列宁对官僚主义的本质和根源的认识是基于苏维埃俄国历史和现实做出的,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和实践也是根据苏维埃国家的实际需要体现的。结合苏维埃自身特点和现实情况,列宁提出并实践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反对官僚主义的举措。注重人民民主性的发挥,是列宁反对官僚主义思想最突出的方面。他提出的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反对官僚主义,借助有觉悟的工农群众收拾官僚主义者,是社会主义国家在依靠力量上的重要表达形式,体现了工人阶级政党的真正目标。运用法律法规减少官僚主义的作用机会和惩处官僚主义行为,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常态化措施。在这方面,列宁领导人民委员会建立和完善了关于遵守法律、惩办贪污分子、打击渎职行为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赋予国家计划委员会立法职能,通过中央监察委员会强化法律监督作用,严肃审理党和国家机关内的官僚主义案件。通过改革国家机关反对官僚主义,是列宁有关思想的重要内容,他认为,官僚主义是机关中的“脓疮”,改革是反对官僚主义的有效方式,包括精简机构、缩减编制、培养人才、强化检查、改组工农检察院、合并人民委员会等措施,这是保持党和国家机关以及广大群众建设热情和活力的重要措施,“宁肯少些,但要好些”是改革的基本思路或原则。在文化建设中提出的反对官僚主义的措施。在列宁看来,官僚主义的存在和滋生,不独是旧社会的遗存和制度不够完善造成的,也与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不高有密切的关系。他所说的“问题只在于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文化力量”、“文明是处在政治之外的”、“和平的‘文化’组织工作”,都把文化状况与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的健康发展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全民文化水平反对官僚主义,是列宁有关思想中的重要环节。扫除文盲,提高理解能力,是清除官僚主义意识的基础性工作,是“非做不可的粗活”;开展文化革命,提高管理者文化水平和政治素养,是为消除官僚主义行为提供思想活力。从长远看,苏维埃国家文化水平的提高,完全依赖于广大群众的文化素养状况,这是反对官僚主义最深层的力量和最持久的动力。列宁反对官僚主义思想,对我们在新时代反对官僚主义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作用。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认识官僚主义的存在状况,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反对官僚主义行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求在新时代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性地位、扎好制度笼子、完善检查监督机制,消除官僚主义的“传染源”,切断官僚主义的“传播途径”,减少官僚主义方面的“易感人群”。从上述内容看,本论文在研究方法注重从列宁的着作中挖掘整理有关思想,在体系结构上将列宁反对官僚主义思想归纳为相互联系的结构,既突出主体结构,又突出有机联系,具有一定的创建性。

李小三[3](2020)在《新时代的好干部是怎样造就的》文中研究表明"为政之要,莫先乎人;成事之要,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他立足"两个大局",围绕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鲜明提出了新时期好干部"20字标准",为怎样造就好干部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的好干部不会自然生成,一要靠自身努力,二要靠组织培养。从干部自身层面来讲,个人努力是内因、是关键,必须切实增强勤学、实干、自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从组织层面来讲,组织培养是外因、是保障,必须加强教育、持续激励、严格监督管理。因此,如何造就新时代的好干部,既要靠学出来、干出来、自律出来,也要靠教出来、夸出来、监督出来。

靳森媛[4](2020)在《哲学咨商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面对大学生择业就业困难的现状,近些年各高校普遍开设了就业指导相关课程,但目前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偏重于就业技巧和就业政策等方面的讲授,对大学生就业起更重要作用的职业素养的内容供给不足,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并没有进入到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视野中来。由于职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价值层面范畴,因此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就要解决大学生价值层面上的问题,而哲学咨商在解决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方面问题上有一定意义。哲学咨商是运用哲学思维和哲学知识,以哲学对话的方式进行探讨来帮助人们进行深刻思考和省察,从而解决人们观念层面难题的一种哲学实践活动。哲学咨商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四步法”,是在辩证地吸收借鉴哲学咨商有益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这是一种具有个性化、创新性的就业指导服务模式,对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有着开拓性的意义。

李一聪[5](2020)在《于永正寓言阅读教学研究》文中认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寓言阅读教学作了明确的教学要求,可见寓言阅读教学有着其独特的教学价值与教学规律。然而现阶段的小学语文寓言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些教学现象,值得教师深思。结合教育前辈于永正在常年的教学探索中取得的优异的寓言阅读教学效果,探讨小学语文寓言阅读教学策略。本文主要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探讨小学语文寓言阅读教学的相关概念。其次探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研究的缘起、目标与方法。最后总结于永正寓言阅读教学的方法、特色等研究现状。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是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现阶段小学语文寓言阅读教学,学生学以及教师教的现状,从中总结教与学环节出现的症结。第二章分析于永正寓言阅读教学的课堂实录,探究于永正寓言阅读教学的特点。第三章结合于永正寓言阅读教学的篇目,阐述于永正寓言阅读教学中的重情趣、重感悟、重迁移的教学理论。第四章在分析部编版教材的前提下,将于永正寓言阅读教学的方法合理运用到小学语文寓言阅读教学中。结语部分指出于永正寓言阅读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寓言阅读教学中运用的合理性,同时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

张轶[6](2020)在《济南市公安机关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应对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然而快速的发展也引发了许多负面问题,风险和矛盾的突出导致各类突发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纵深应用正在医疗、消费、网络媒体的发展等各个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是网络环境错综复杂,把关不严导致了网络谣言愈演愈烈,特别是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网络谣言的产生和扩散成为了必然。公安机关作为应对的主要力量,应深入探究网络谣言产生的成因、类型和危害,探索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及时妥善的对网络谣言加以规制,以此来保障社会的稳定和谐,保证国家的安全发展。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后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综述进行梳理,为后续研究做好铺垫。第二部分先是对谣言、网络谣言、公共危机事件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结合理论研究,探究了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成因和类型,其中类型分为信息缺失、追求利益、制造矛盾和政治目的四类,并说明了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会破坏个人生活秩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危害国家和政府的治理。第四部分对济南市公安机关应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济南市公安机关的角色定位、所采取的措施和典型案例,发现济南市公安机关在应对中存在应对处置较滞后、真相发布显单薄、信息回应“不对称”、惩治措施不到位、网民反映不理智五个问题,并探究出问题的存在是因为应对处置机制不健全、多方协同体制欠缺、民警业务水平不高、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和网民素质参差不齐导致的。第五部分结合以上结果,为了提升济南市公安机关的应对能力,提出了健全网络谣言的应对机制、形成多方参与的协同体制、打造素质过硬的专业队伍、完善网络谣言的法律规制、提升网民的综合素质能力这五项具体措施,有助于公安机关应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的网络谣言,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

杨庆媛[7](2020)在《学校教育戏剧育人价值开发与转化的个案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初诞生于英美的教育戏剧,自出现伊始,就受到了全世界教育实践者们的关注。近年来,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教育戏剧活动日趋完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学校教育戏剧实践活动也逐渐普及。教育戏剧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和育人价值,如何有效开发教育戏剧的教学资源,如何将教育戏剧的功能和价值转化为真实的教学过程,这些都是亟待学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予以探究的问题。本文以“学校教育戏剧育人价值开发与转化”为核心问题,通过回答“教育戏剧育人价值的内涵和特征”“M小学教育戏剧开发状况”“M小学教育戏剧育人价值转化情况”“M小学对教育戏剧育人价值的再认识”和“如何构建教育戏剧育人价值开发与转化新愿景”等主要问题,探究学校教育戏剧如何从“实然”转向“应然”,促进儿童的生命成长。首先,本文对“教育戏剧”的内涵和外延重新进行了界定。同时,结合“育人价值”等核心概念和国内外教育戏剧的研究述评,分析整合出“教育戏剧育人价值”的内涵和特征。“教育戏剧育人价值”的核心内涵是本研究的基石,回答好此问题,有助于为本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本文选取了M小学为个案研究的对象,通过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M小学教育戏剧“发展历程——常见现象——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考察。本研究发现,M小学教育戏剧开发经历了引荐学习阶段、融通开发阶段和深化改革阶段。其过程中存在“重戏剧形式,轻创造生成”“重知识内容,轻能力培养”和“重教师传授,轻自主学习”的常见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分别来自于社会成见、学校基础、教师能力和家长诉求等多个方面。近年来,M小学转变了原有的实施方案,从教学旨趣、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对学校教育戏剧实践活动进行了转化。基于此,本文认为,M小学教育戏剧通过具身学习丰富儿童感知经验;在角色扮演促进儿童社会意识;在创设空间和情境中激发儿童想象力;在对话交往中提升儿童的批判性思维;在活动体验中培养审美能力,有助于儿童全面式成长。最后,本研究针对学校教育戏剧育人价值开发与转化的“实然”状况,构想开发与转化的新愿景,为教育戏剧实践活动提供“应然”方案,以期学校教育戏剧育人价值开发与转化更加强调“人本性”,更加突显“融通性”,更加彰显“开放性”,更加突出“共生性”。遵循教育目标和教育规律相统一;个体的社会化与个人化相协调;知识学习与情感培养相匹配;信息技术与传统方式相结合的原则。构建教育戏剧活动从“知识”走向“生命”的实施路径,培养学生在“成事”中“成人”。在本文中,对于以上主要研究问题的探究,形成了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活动”,再到“理论愿景”的交互与转化,既关切到“学校教育戏剧呈现出何种生长样态”这一现实问题,又注重构建“促进儿童生命成长的学校教育戏剧”的新愿景。

韦林翠[8](2020)在《全日制硕士学历小学教师职业胜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教师专业化理念思潮的兴起以及教育变革中对教师质量提升的需要,不少国家将中小学教师的学历门槛提升至硕士学历,我国在进入21世纪以来,硕士学历的小学教师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学历未必等同于专业的能力,教师职业胜任的过程中,往往还受到来自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硕士学历小学教师在职业发展上存在不少问题,行业内外对硕士学历小学教师的职业胜任程度也“褒贬不一”,硕士学历小学教师在职业胜任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去深入探讨。基于此,本研究以全日制硕士学历小学教师的职业胜任为核心问题,探讨全日制硕士学历小学教师在职业胜任中有何特征?全日制硕士学历小学教师的硕士学习经历对其职业胜任而言意味着什么?本研究将研究对象限定为以全日制就读方式并获得硕士学历的小学教师(且在其正式到学校任教前无正式的从教经历),选取了10名不同地区与专业的全日制硕士学历小学教师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深入访谈来获取教师职业胜任的相关资料,辅以文本和文献来获取其他相关资料。在对全日制硕士学历小学教师职业胜任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后,主要有几点发现:首先,全日制硕士学历小学教师的职业胜任中呈现出几对尤为明显的张力:“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张力、“传统”与“革新”之间的张力、“精专”与“广博”之间的张力,其中“理论”与“实践”的张力最为深刻,并影响着其他两对关系;其次,研究还发现在教师职业胜任中,这几对关系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的关系,更非“谁优谁劣”的关系,全日制硕士学历小学教师能够较好胜任其职业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用自身的特质“压倒”学校固有的工作特质,而是教师如何能够让这几对关系达成相对均衡的状态。最后,全日制硕士学历小学教师在职业胜任中所遇到的问题主要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育科研上,其中,课堂教学部分是教师出现矛盾与冲突较多的部分,该问题与我国中小学当前教师业绩与学生成绩直接挂钩的评价制度有关;在班级管理上教师遇到的问题常常较为复杂,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在教育科研上,虽然高校的科学研究与中小学的教育研究存在着差异,但是全日制硕士学历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上的矛盾冲突较少,反而,教育科研往往成为其解决许多矛盾的重要手段。最后,本研究基于研究的结果,一方面,研究结合教师实践反思的“ALACT”模式,行动研究的相关理论,以及教师专业实践提升的“GST”模式,提出若干如何提高全日硕士学历小学教师职业胜任度的相关建议。另一方面,从部分国家与地区的经验出发,在学校与国家层面提出若干提高硕士学历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的建议:提升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为无学科专业背景的研究生教师提供可选择的职前实习;根据高学历教师表现给予相应的入职教育。

杨小飞[9](2020)在《小学语文课程综合化实践的个案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初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使课程结构向着综合化调整,课程整合与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如火如荼地开展,而学科内的综合实践作为课程实施的一种方式也焕发了新的活力。一线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建设者,更好地理解课程综合化的概念与意义,提升对课程意识的关注度,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个案教师的课程行为,分析J教师课程综合化实践的具体路径及在理念指导下的成果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课程综合化实践的经验与借鉴,以此推动教师工作与教学的优化。基于以往研究者对课程综合化研究的相关成果,笔者对语文课程综合化进行定义,并结合研究目的构建了本文的思路。依据研究思路,笔者选取J市J小学的J教师作为个案,采取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个案的观察、访谈,以及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旨在用课程理论关照其实践探索,诠释个案教师在课程实践中扮演的角色。虽然在个人课程综合化实践的旅程中,个案教师曾面临来自如学校、家长、社会等多个层面的阻碍,但丰富的实践经历也是其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通过长期的课程探索,J教师也逐渐找寻到了自己独特的实践路径——关注三“联系”与三“综合”,利用乡土资源逐步践行知行合一。基于此,笔者对个案进行讨论,同时对研究的工具以及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进行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笔者针对个案的具体情况,结合以往研究者对课程综合化实施策略的研究,最终提出了关于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课程综合化实践的相关建议。

李俏丽[10](2019)在《知行合一 成己成人 ——人文学科人才培养方式研究》文中指出重申人文教育不仅是面对当下人文教育的困境,传统人文智慧的复兴既是为中华民族筑魂,也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逻辑起点。本文从中华传统智慧的角度探索适合人文学科人才培养的理论模型以及方式路径。知行合一具有双重内涵,在认知层面,知行合一意味着口念心行;在实践层面,知行合一体现在理念与行动的统一;这两者是交养互发,内外本末,一以贯之的。促进学生成己是教育的本心,向着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是教师的生命本质,知行合一是教师成就学生成己的现实之源,通过教师的“教行合一”和学生的“学行合一”营造生命体验性的教学课堂,促成师生生命的卓越。人文学科迥异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以灵明知觉的人心为关涉对象,以可经验的生活世界为研究内容,以人的终身成长为其根本指向,以价值性、精神性、经典性等为其知识特性。为此,人文学科人才培养在结合中国文化传统和时代发展下应以“以文化人”为圆心,以师生双主体的“行”为半径。秉持有效性和经济性原则,依据人文学科人才培养的应然特征,本研究通过问卷法、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等对S大学文学院作了案例分析,发现目前S大学的人文教育存在以下问题:从学生个案看,“知之不深,行之尚浅”和“有知识没精神”;从人文教师个案看,人文教师在政治经济体制和价值相对主义的裹挟下,教育理想平庸化,关注学生的“道问学”远胜于“尊德性”,过分强调客观环境呈现大学老师小学生心态。当下大学的人文教育需要“返本归心”,重在践履。因此,大学人文教育应以通识教育作为开展的大前提,以文史哲贯通培养的人文实验班作为超越,以中国传统经典作为主要课程,以感悟和体证作为人文教学的本体功夫,在围绕知情意实施多元开放的学业考核评价的同时,“生活即教育”,注重校园人文氛围的营造,以此真正实现以文化人的文化使命。

二、“说了等于做了,做了等于做好了”批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说了等于做了,做了等于做好了”批判(论文提纲范文)

(1)国际之路: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1993-2001:中国馆诞生之前
    第一节 被选中的中国当代艺术
    第二节 从威尼斯走向圣保罗
    第三节 第一次官方介入
第二章 2003-2007:中国馆的初步探索
    第一节 中国馆的诞生
    第二节 中国馆如何定位
    第三节 都市化的艺术叙事
第三章 2009-2013:中国馆的空间策略
    第一节 中国馆的选址历程
    第二节 中国馆的油库难题
    第三节 策展人的应对策略
第四章 2015-2019:中国馆的“中国方式”
    第一节 “中国方式”作为文化策略
    第二节 重视民族民间艺术
    第三节 传统的当代转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历年中国馆策展人、艺术家及作品名(2003-2019)
附录2: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场地平面图
附录3:笔者与历年策展人的访谈记录
    (1)侯瀚如访谈
    (2)彭锋访谈
    (3)王春辰访谈
    (4)邱志杰访谈
    (5)吴洪亮访谈
附录4:历年中国馆中文版画册前言
    (1)2007 年第52 届“日常奇迹”中文版画册前言
    (2)2009 年第53 届“见微知着”中文版画册前言
    (3)2011 年第54 届“弥漫”中文版画册前言
    (4)2015 年第56 届“民间未来”中文版画册前言
    (5)2017 年第57 届“不息”中文版画册前言
致谢

(2)列宁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四、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五、研究创新之处及重难点
第一章 列宁反对官僚主义思想形成的基础和背景
    一、列宁反对官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反对官僚特权的思想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巴黎公社“人民公仆”的思想
        (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小生产者涣散性会助长官僚主义的思想
    二、列宁反对官僚主义思想的历史背景
        (一)沙俄封建专制传统及农奴制残余
        (二)奥勃洛摩夫习气与民主意识缺失
        (三)沙俄封建旧官制遗存
    三、列宁反对官僚主义思想的政治环境
        (一)驳斥把集中制原则污蔑为“官僚主义”的论调
        (二)批判机会主义者“形式主义的官僚主义”作风
        (三)澄清少数派关于官僚主义的错误认识
第二章 列宁对官僚主义及其本质的剖析
    一、苏维埃政权机构中官僚主义的根源
        (一)苏维埃政权机构中官僚主义的社会根源
        (二)苏维埃政权机构中官僚主义的经济根源
        (三)苏维埃政权机构中官僚主义的文化根源
        (四)苏维埃政权机构中官僚主义的制度根源
    二、苏维埃政权机构中官僚主义的产生
        (一)在社会中延续的官僚主义意识
        (二)在生活中产生的官僚主义弊病
        (三)党和国家机关中滋生的官僚主义
    三、苏维埃政权机构中的官僚主义表现
        (一)“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的自利行为
        (二)“办事拖拉”“安闲度日”的慵懒行为
        (三)“党政不分”“胡乱指挥”的专断行为
        (四)“文牍主义”“纸上空谈”的浮躁行为
    四、苏维埃政权机构中官僚主义的危害
        (一)侵害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
        (二)破坏苏维埃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三)损害党和国家机关的形象
        (四)断送苏维埃社会主义事业
第三章 列宁利用人民群众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与实践
    一、在密切党群关系中反对官僚主义
        (一)经常检查“是否同群众保持着联系”
        (二)“更深入群众”和“更密切地联系群众”
        (三)“不接近群众,就会一事无成”
    二、在国家管理中依靠群众反对官僚主义
        (一)让群众在“实践中学习管理国家”和反对官僚主义
        (二)让群众通过工会参与国家管理和反对官僚主义
        (三)让群众通过合作社参与管理和反对官僚主义
        (四)让广大妇女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和反对官僚主义
    三、在人民群众“自下而上”的监督中反对官僚主义
        (一)建立与健全群众参与的专门监督机关
        (二)吸收非党人员参加检查苏维埃机关的工作
        (三)建立多种形式的群众监督网络
    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依靠“觉悟的工人农民收拾官僚主义者”
        (一)利用优秀工农群众打击征粮工作中的官僚主义者
        (二)发挥非党群众力量打击经济工作中的官僚主义者
        (三)利用政府机构和专门人才打击国家机关中的官僚主义
第四章 列宁依靠法纪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与实践
    一、通过法制建设防止和反对官僚主义
        (一)强化法律法规中反对官僚主义的要求
        (二)强化司法机关反对官僚主义的职能
        (三)强化领导干部反对官僚主义的能力
        (四)强化检查机关在反对官僚主义中的监督作用
    二、通过严肃党纪防止和反对官僚主义
        (一)严格规定入党条件,防止官僚主义分子混进党内
        (二)成立党的监察委员会,监督党员干部行为
        (三)纯洁党员队伍,清除党内官僚主义分子
    三、通过法律法规惩治官僚主义
        (一)严惩党和国家机关内拖拉作风者和贪污受贿者
        (二)处分包庇官僚主义分子的党员干部
        (三)抓住典型的官僚主义案件公开审理
        (四)对违法乱纪的共产党员“更要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章 列宁通过改革国家机关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与实践
    一、通过改革人事制度提高反对官僚主义能力
        (一)改革人事编制
        (二)消除人浮于事
        (三)任用优秀人才
    二、通过改善国家机构反对官僚主义
        (一)完善党政分工制度,减少官僚主义现象
        (二)实行个人负责制,减少官僚主义式的拖拉作风
        (三)推广模范机关经验,减少官僚主义的作用空间
    三、通过改革监督机构提高反对官僚主义效率
        (一)改革监察机关的督察方式,提高反对官僚主义的水平
        (二)改革工农检查院,提高各部门反对官僚主义的协调能力
第六章 列宁通过文化建设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与实践
    一、扫除文盲,清理官僚主义意识
        (一)克服官僚主义“需要每个人都识字”
        (二)提高政治教养消灭“贪污受贿行为”
    二、开展文化革命,反对官僚主义行为
        (一)文化落后状态对苏维埃政权的影响
        (二)通过文化革命增强民主意识
        (三)通过文化革命提高管理水平
    三、利用人类社会的优秀文化,提高反对官僚主义的能力
        (一)利用旧社会专家的优秀文化反对官僚主义
        (二)利用文明资本家的经济文化反对官僚主义
        (三)利用国内外优秀专家的先进管理技术反对官僚主义
第七章 列宁反对官僚主义思想和实践的现实思考
    一、深化对新时代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认识
        (一)深入认识官僚主义存在的复杂性
        (二)深入认识官僚主义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危害性
        (三)深入认识官僚主义存在的长期性
    二、在坚持人民主体性中反对官僚主义
        (一)充分发挥人民在反对官僚主义中的重要作用
        (二)在群众路线实践中反对官僚主义
        (三)在尊重群众利益中反对官僚主义
    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反对官僚主义
        (一)通过完善用权机制反对官僚主义
        (二)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反对官僚主义
        (三)通过完善监督制度治理官僚主义
        (四)通过改革党政体制反对官僚主义
    四、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反对官僚主义
        (一)充分理解“从严治党”在反对官僚主义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在加强党员作风建设中反对官僚主义
        (三)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中反对官僚主义
    五、在保护正当权益中反对官僚主义行为
        (一)实现个人权利与社会权利的良性互动
        (二)实现个性健康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
        (三)实现个人行为与社会秩序的良性互动
        (四)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公益的良性互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4)哲学咨商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哲学咨商
        2.1.2 职业素养
    2.2 哲学咨商的理论依据
        2.2.1 马克思实践哲学
        2.2.2 哲学的行动理论
第3章 哲学咨商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可行性分析
    3.1 哲学咨商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依据
        3.1.1 哲学咨商的价值引领功能
        3.1.2 职业素养属于价值层面的范畴
    3.2 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哲学咨商原则
        3.2.1 目标与方法相结合原则
        3.2.2 理性对话原则
        3.2.3 个性化服务原则
        3.2.4 价值提升原则
第4章 哲学咨商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探析
    4.1 实现理路
        4.1.1 倾听善诱
        4.1.2 问题具象
        4.1.3 化解症结
        4.1.4 素养提升
    4.2 实证探索
        4.2.1 个体咨商案例
        4.2.2 团体咨商案例
    4.3 意义与局限
        4.3.1 “四步法”的意义
        4.3.2 “四步法”的局限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研究
致谢

(5)于永正寓言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与研究缘起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现状综述
        1.3.1 于永正教学理论研究现状
        1.3.2 小学语文寓言阅读教学研究
第二章 小学寓言阅读教学现状
    2.1 小学寓言阅读教学问卷调查
        2.1.1 调查目的、对象及内容
        2.1.2 调查结果
    2.2 小学寓言阅读教学“教”的问题
        2.2.1 教师的寓言本体知识淡薄
        2.2.2 对学情把握不够准确
        2.2.3 寓言阅读教学策略运用不当
    2.3 小学寓言阅读教学“学”的问题
        2.3.1 寓言阅读兴趣不够深厚
        2.3.2 学生的寓言阅读学习策略使用不当
        2.3.3 学习能力未能充分提升
第三章 于永正寓言教学实践
    3.1 《狐假虎威》教学
        3.1.1 读出形
        3.1.2 读出情
        3.1.3 读出神
    3.2 《狐狸和乌鸦》教学
        3.2.1 以演促读
        3.2.2 以演促背
        3.2.3 以演促思
第四章 于永正寓言阅读教学策略
    4.1 重迁移
        4.1.1 指向“读”的迁移
        4.1.2 指向“说”的迁移
    4.2 重感悟
        4.2.1 落实字词,夯实基础
        4.2.2 巧设问题,自悟自得
        4.2.3 润物无声,以读代讲
    4.3 重情趣
        4.3.1 结合学情,关注学生
        4.3.2 精心备课,情趣教学
第五章 于永正小学寓言阅读教学的启示
    5.1 寓言选编情况
        5.1.1 篇目设置
        5.1.2 寓言选编特点
    5.2 于永正寓言阅读教学运用
        5.2.1 教学有方
        5.2.2 学习有法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专着类
    二、标准文献类
    三、期刊论文类
    四、学位论文类
附录
    附录1 :小学语文寓言阅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2 :小学寓言阅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3 :苏教版教材课文(《狐狸和乌鸦》《狐假虎威》)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6)济南市公安机关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应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谣言和网络谣言
        2.1.2 公共危机事件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议程设置理论
        2.2.2 “塔西佗陷阱”理论
        2.2.3 沉默的螺旋理论
第3章 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成因、类型及危害
    3.1 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成因
        3.1.1 技术原因
        3.1.2 社会原因
        3.1.3 心理原因
    3.2 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类型
        3.2.1 信息缺失类
        3.2.2 追求利益类
        3.2.3 制造矛盾类
        3.2.4 政治目的类
    3.3 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危害
        3.3.1 破坏个人的生活秩序
        3.3.2 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3.3.3 危害国家和政府治理
第4章 济南市公安机关应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现状分析
    4.1 济南市公安机关应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现状
        4.1.1 角色定位
        4.1.2 应对措施现状
        4.1.3 典型案例分析
    4.2 存在的问题
        4.2.1 应对处置较滞后
        4.2.2 真相发布显单薄
        4.2.3 信息回应“不对称”
        4.2.4 惩治措施不到位
        4.2.5 网民反映不理智
    4.3 问题的原因
        4.3.1 应对处置机制不健全
        4.3.2 多方协同体制欠缺
        4.3.3 民警业务水平不高
        4.3.4 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4.3.5 网民素质参差不齐
第5章 济南市公安机关应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对策建议
    5.1 健全网络谣言的应对机制
        5.1.1 健全网络谣言的预警机制
        5.1.2 加强网下的应急处置工作
        5.1.3 强化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
        5.1.4 建立应对结果的跟踪机制
    5.2 形成多方参与的协同体制
        5.2.1 公安机关与其他部门协同
        5.2.2 公安机关与大众媒体协同
        5.2.3 公安机关与民间组织协同
        5.2.4 公安机关与广大网民协同
    5.3 打造素质过硬的专业队伍
        5.3.1 招录专业人才
        5.3.2 定期组织培训
        5.3.3 强化责任担当
    5.4 完善网络谣言的法律规制
        5.4.1 制定专门立法,完善立法体系
        5.4.2 提升法律的可操作性
    5.5 提升网民的综合素质能力
        5.5.1 加强对网民的教育,营造和谐网络环境
        5.5.2 提升网民对网络谣言的辨别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学校教育戏剧育人价值开发与转化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人文主义发展观视阈下的学校教育愿景
        (二)可持续性社会对全面式发展人才的诉求
        (三)全球范围内教育戏剧的实践应用
    二、研究综述
        (一)国外教育戏剧研究
        (二)国内教育戏剧研究
    三、概念界定
        (一)戏剧
        (二)教育戏剧
        (三)育人价值
        (四)教育戏剧育人价值
    四、研究意义
        (一)有助于延展对教育戏剧存在的认知局限
        (二)有助于为学校教育戏剧提供实践新思路
        (三)有助于澄明学校场域内教育戏剧的育人价值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一)聚焦研究问题
        (二)确定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方式
        (二)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参与式观察法
        (三)访谈法
        (四)个案研究法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分析框架
    五、收集资料及其分析过程
        (一)进入研究“现场”的基本过程
        (二)资料收集的基本过程
        (三)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六、研究效度及伦理问题
        (一)研究的效度问题
        (二)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第三章 M小学教育戏剧开发状况考察
    一、发展历程——M小学教育戏剧的进程概述
        (一)引荐学习阶段
        (二)融通开发阶段
        (三)深化改革阶段
    二、常见现象——M小学教育戏剧的状况分析
        (一)重戏剧形式,轻创造生成
        (二)重知识内容,轻能力培养
        (三)重教师传授,轻自主学习
    三、影响因素——M小学教育戏剧开发的成因辨析
        (一)社会成见:戏剧即表演,表演是“作假”
        (二)学校基础:“硬实力”与“软实力”
        (三)教师能力:角色定位和教学技能的改变
        (四)家长诉求:教育戏剧的实际效果
第四章 M小学教育戏剧育人价值的实践转化
    一、教学旨趣的转变
        (一)重塑教育戏剧的“学生观”
        (二)扩展教育戏剧的“知识观”
        (三)聚焦教育戏剧的“生命观”
    二、教学内容的充盈
        (一)学习戏剧表演的理论知识
        (二)参与主题式的教育戏剧工作坊
    三、教学方式的探究
        (一)在其他学科中运用教育戏剧习式
        (二)四季体验:让四季变化融入生命生长
        (三)庆典:寓育人于戏剧之中
        (四)行规养成:转“说教教育”为“体验教育”
    四、评价体系的创新
        (一)主体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二)全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三)及时性评价与长期性评价相结合
第五章 M小学对教育戏剧育人价值的再认识
    一、在具身学习中丰富儿童感知经验
        (一)启发儿童的自我感知意识
        (二)拓宽儿童习得知识的途径
    二、在角色意识中促进儿童社会意识
        (一)分工合作形成集体意识
        (二)角色扮演建立规则意识
    三、在开放空间中激发儿童想象力
        (一)在平等包容的空间中自由表达
        (二)在创设情境中连接认知经验
    四、在对话交往中提升批判性思维
    五、在活动体验中培养审美能力
第六章 构建教育戏剧育人价值开发与转化的新愿景
    一、新愿景的理念取向
        (一)更加强调“人本性”
        (二)更加突显“融通性”
        (三)更加彰显“开放性”
        (四)更加突出“共生性”
    二、新愿景的构建原则
        (一)教育目标和教育规律相统一
        (二)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相协调
        (三)知识学习和情感培养相匹配
        (四)信息技术与传统方式相结合
    三、新愿景的实施路径
        (一)外圈——知识的习得与创造
        (二)中圈——方法的运用与迁移
        (三)内圈——生命的感悟与成长
结语
    一、成文后的几点说明
    二、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全日制硕士学历小学教师职业胜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对硕士学历特别是全日制硕士学历小学教师群体的关注
        (二)基于当前学历提升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三)个人经历与体验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教师职业胜任概念及溯源
        (二)教师职业胜任相关研究综述
        (三)高学历中小学教师
    四、分析思路
第二章 研究设计及实施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资料获取方法
    五、研究的过程与实施
        (一)研究步骤
        (二)资料处理与编码方式
        (三)教师职业胜任基本状况描述
第三章 教师职业胜任:“理论”与“实践”的张力
    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二、教师职业胜任中“理论”与“实践”之张力
        (一)教学胜任中“理论”与“实践”之张力
        (二)班级管理胜任中“理论”与“实践”之张力
        (三)教育科研胜任中“理论”与“实践”之张力
    三、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师职业胜任:“传统”与“革新”的张力
    一、教育“传统”与“革新”的关系
    二、教师职业胜任中“传统”与“革新”之张力
        (一)教学胜任中“传统”与“革新”之张力
        (二)班级管理胜任中“传统”与“革新”之张力
        (三)教育科研胜任中“传统”与“革新”之张力
    三、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教师职业胜任:“精专”与“广博”的张力
    一、教育中“精专”与“广博”的关系
    二、教师职业胜任中“精专”与“广博”之张力
        (一)教学胜任中“精专”与“广博”之张力
        (二)班级管理胜任中“精专”与“广博”之张力
        (三)教育科研胜任中“精专”与“广博”之张力
    三、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建议
    一、研究总结
        (一)全日制硕士学历小学教师的职业胜任:相对平衡的状态
        (二)全日制硕士学历小学教师职业胜任的特殊性:充满张力
        (三)全日制硕士学历小学教师职业胜任中的思考:制度与自主
    二、建议
        (一)理论中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二)部分国家地区实践经验的借鉴与思考
    三、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后记

(9)小学语文课程综合化实践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的状况
        (二)国内研究的状况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三、研究概念的界定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三)研究思路的确立
        (四)材料的整理分析
第一章 由“过往”到“近况”:J教师与学校的初印象
    一、J教师的漫漫教学路
        (一)坚定信念积蓄能量
        (二)闻风而动初次尝试
        (三)把握机遇势如破竹
        (四)经验总结扬帆起航
    二、J小学的亮丽风景线
        (一)立足成长以文化人
        (二)严师诤友一路同行
第二章 由“参与”到“创生”:探析课程实践之路
    一、三“联系”与三“综合”
        (一)语文学科内部的联系
        (二)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三)语文学科与生活、社会的联系
    二、三“实践”与三“路径”
        (一)综合化教学实践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
        (三)语文实践活动课程
第三章 由“意识”到行动:走向个体的专业成长
    一、指引行为的课程意识
        (一)课程主体意识
        (二)课程目标意识
        (三)课程资源意识
    二、自我打磨的成长之路
        (一)教育观念的改变
        (二)专业知识的获得
        (三)专业能力的增长
第四章 由“阻碍”到“转机”:焕发生机的教育系统
    一、多重困境中的“己”与“他”
        (一)实践经验直觉的依赖
        (二)家长固有观念的反对
        (三)学校语法传统的阻碍
    二、支持系统里的“外”与“内”
        (一)内部的力量:教师、学校与课程的联动
        (二)外部的帮扶:机关、企业对活动的配合
第五章 由“摸索”到“特色”:课程实践经验总结
    一、以道布道:太极观中的知行合一
    二、延时价值:珍惜静待花开的勇气
    三、因乡制宜:搭建本土文化的舞台
    四、厚积薄发:融于日常的理性反思
第六章 研究反思
    一、对研究对象的反思
        (一)个案教师的代表性
        (二)个案教师的特殊性
    二、对研究过程的反思
        (一)研究的理论与工具
        (二)研究信度与效度
    三、对研究结果的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B 访谈记录编码表
    附录C 论文资料编码表
致谢

(10)知行合一 成己成人 ——人文学科人才培养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和述评
        (一)有关知行合一思想的相关研究概况
        (二)关于人文学科的相关研究概况
        (三)研究述评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阅读法
        (二)实证调查法
        (三)教育叙事法
    六、核心概念界定
        (一)人文学科
        (二)知行合一
第一章 知行合一:成己成人与教学之道
    第一节 知行合一说的涵韵
    第二节 知行合一说的特点
        一、共时性
        (一)同时发动
        (二)永远共存
        二、相互作用性
        (一)知行互促
        (二)知行互释
        三、动态性
        (一)真知必能行
        (二)知行互动永不停歇
    第三节 知行合一说的教育意蕴
        一、实现成己成人教育之魂
        二、彰显生命体验性教学之魅
        三、突出师生双主体性之义
第二章 人文学科的特征及其与知行合一的关系
    第一节 人文学科的人学本质
        一、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人心
        (一)作为客观对象的人
        (二)作为主体性的人
        (三)心之灵明知觉
        二、人文学科的研究内容:生活世界
        (一)“挑水砍柴即是妙道”:以生活实践为“理”
        (二)“乍见孺子将入于井”:以具体生活情境为据
        (三)“田野工作法”:以回到生活事实本身为法
        三、人文学科的归旨:终身成长
    第二节 人文知识的特性
        一、价值性
        (一)个体独特性
        (二)评价的而非纯描述的
        (三)人文认知结论的相对有效性
        二、精神性
        (一)不可替代
        (二)不可转让
        (三)不可停歇
        三、经典性
        (一)内容的永恒性
        (二)时间的久远性
    第三节 人文学科人才培养的根本特征:以“以文化人”为圆心,以“行”为半径
第三章 个案研究:S大学文学院人才培养现状调查和分析
    第一节 文学院学生个案分析:七个维度解读
        一、选择人文专业的原因
        (一)发自内心喜爱人文知识
        (二)高考分数不够,被动调剂或者退而求其次
        (三)创业的内在驱动
        (四)国学班知识视野广
        二、对课程设置的看法
        (一)通识性课程过多,精深度不够
        (二)课程内容重复度高,系统性不足
        (三)局限于课堂教学,不注重人文的感悟特质
        (四)传统文化课程与现代学术训练有冲突
        (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十分合理
        三、对人文课堂教学的感受
        (一)文本解剖式教学,失去诗性育人精神
        (二)做笔记是课堂的关键
        (三)去生活化,就文本分析文本,无感
        (四)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是老师不负责任的表现
        (五)结合生活故事分析让学生更有代入感
        四、对人文教师的评价
        (一)更多是知识传授,做人的教育鲜涉及
        (二)流派性与同质性兼具,且教学风格难以更新
        (三)教行合一的教师更让学生尊重,并感染学生
        五、人文知识对学生的影响
        (一)精神滋养浅
        (二)促使理性地看待问题
        (三)专业技能获得少
        (四)学历证明仅此而已
        六、对人文文本的学习方法
        (一)概念推理和纯粹记忆的比例高
        (二)身心融进文本进行体悟的少
        七、对本专业培养的满意度
        (一)水课多,获得感低
        (二)与预期有相当的距离
        (三)很满意,没什么抱怨的
        八、问题与讨论
        (一)知之不深,行之尚浅
        (二)知识对象化,未触动学生心灵
    第二节 人文教师个案分析:五个维度解读
        一、对大学人文教师的身份认知
        二、对本专业学习目的的看法
        三、对大学人文学科人才培养“化人”功能的理解
        四、对人文教学的感受
        五、对教学生态环境的感知
        (一)科研考核权重大,教学地位被淡化
        (二)教学过程行政化,教学独立被干预
        六、问题与讨论
        (一)偏重学生道问学,少留意尊德性问题
        (二)过分强调外部环境,呈现大学老师小学生心态
第四章 关于知行合一的人文学科人才培养方式讨论
    第一节 基本开展形式
        一、通识教育:人人都要上
        二、建立人文实验班:文史哲贯通培养
    第二节 核心课程设置:以中国经典为主
        一、坚持少而精原则
        二、设立以诚为体的会读课程
        三、依据最近发展区原理,构建金字塔式的课程体系
    第三节 人文教学过程:凸显感悟体证
        一、隐喻性课堂教学:注重切己体察
        (一)由唯概念思维走向“象”思维
        (二)摆脱满堂灌,预留对话反思闲暇
        二、小班讨论课:以学生准备为主
        (一)以问题为导向
        (二)以深刻的学术阅读为前提
        (三)创设讨论的心理准备
        (四)上交读书报告并给予反馈
        三、行走式的现场教学:亲寻文化之源
        (一)边看书,边走书中路
        (二)在现场中直接认知
        (三)事上磨与成长自己
    第四节 校园氛围营造:发挥生活即教育功能
        一、因材施评:加快人文教师考核评价的转型
        (一)时间维度
        (二)内容维度
        二、“教师即课程”:挖掘人文默会知识价值
        (一)现代师徒式导师制
        (二)寓教育于生活的现代书院
        三、“做中学”:师生合力同创课余文化活动
    第五节 学业考核:以多元性和开放性为主
        一、考核内容:知情意并重
        二、实施操作
        (一)实行全过程评价
        (二)提升试题的开放性空间
        (三)超越标准化的试卷考试,多样考核并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关于S大学文学院学生的访谈提纲
    二、关于人文教师的访谈提纲
    三、访谈人物
    四、关于人文教学的课堂观察提纲
    五、关于S大学文学院的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说了等于做了,做了等于做好了”批判(论文参考文献)

  • [1]国际之路: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研究[D]. 王靖. 中央美术学院, 2021(08)
  • [2]列宁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与实践研究[D]. 孟睿.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新时代的好干部是怎样造就的[J]. 李小三. 云岭先锋, 2020(11)
  • [4]哲学咨商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研究[D]. 靳森媛.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5]于永正寓言阅读教学研究[D]. 李一聪.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6]济南市公安机关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应对研究[D]. 张轶.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7]学校教育戏剧育人价值开发与转化的个案研究[D]. 杨庆媛.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8]全日制硕士学历小学教师职业胜任研究[D]. 韦林翠.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9]小学语文课程综合化实践的个案研究[D]. 杨小飞.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10]知行合一 成己成人 ——人文学科人才培养方式研究[D]. 李俏丽. 深圳大学, 2019(09)

标签:;  ;  ;  ;  ;  

“说就是做,做就是做好”批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