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三跨连续梁桥柱墩优化设计

城市三跨连续梁桥柱墩优化设计

一、城市三跨连续梁桥柱式桥墩优化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回博[1](2021)在《考虑桥墩和支座滞回性能的连续梁桥地震响应及减震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考虑到桥墩和支座的非线性行为对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及调谐惯质阻尼器(TID)减震性能有明显影响。而目前针对连续梁桥减震的TID优化研究,大多在桥墩弹性状态下并忽略了支座的滞回性能。为此,本文基于随机振动理论,开展考虑桥墩和支座的滞回性能对连续梁桥地震响应和对TID减震优化设计影响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以三跨连续梁桥双自由度简化模型为研究对象,用Bouc-wen模型来表达摩擦摆支座(FPS)的滞回性能,分析了在平稳和非平稳随机激励下的结构响应,表明了FPS滞回耗能效应能够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揭示了FPS摩擦系数、等效滑动半径对结构响应的影响规律。(2)在双自由度简化模型的基础上建立TID减震模型,实现了平稳随机激励下TID优化设计;探究了FPS摩擦系数、等效滑动半径对TID优化参数及其减震性能的影响;阐明了场地特征频率和阻尼比,及地震强度对TID减震性能的影响规律。(3)建立纵桥向、横桥向多自由度模型,利用考虑退化效应的Bouc-wen模型来表达桥墩的滞回性能;通过对比分析,阐明了弹性状态下采用双自由度简化模型进行纵桥向减震分析的合理性;探究了桥墩屈服刚度比、屈服曲率以及刚度、强度退化率对其滞回性能,以及对结构响应的影响。(4)基于考虑墩柱滞回性能的多自由度模型,在非平稳随机激励下分别实现了纵桥向和横桥向减震的空间分布的多个TID优化设计;对比不同优化方案下的TID优化参数及其减震效果,表明在墩底进入屈服状态后TID的减震效果将降低;探究了桥墩塑性参数对TID减震性能的影响。

伊西庆[2](2021)在《基于等效能量法的连续梁桥抗震加固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桥梁是陆上交通网中易受地震破坏的薄弱结构,基于强度的传统桥梁抗震设计方法导致桥梁抗震韧性不足,存在震后残余变形过大、可恢复性差等问题,将影响救灾物资的运输,甚至造成巨大的间接经济损失。连续梁桥由于具有整体性好、行车平顺、经济性好等优点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桥型之一,考虑到现役连续梁桥数量巨大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抗震加固以提高其抗震韧性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能量平衡的抗震设计方法(后称等效能量法)能充分考虑结构弹塑性变形,自2018年提出以来已成功应用于多种结构的抗震设计,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抗震设计方法导致的震后残余变形大、可恢复性差的问题,目前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建筑工程领域(高层、厂房),但在桥梁领域的抗震设计中应用较少。为了提高现役连续梁桥的抗震韧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受控双保险丝加固的连续梁桥抗震加固方法(后称受控双保险丝加固系统)。受控双保险丝加固系统将原有支座替换为经过特殊设计的A型、B型铅芯橡胶支座,具有两道抗震防线,通过控制A型、B型铅芯橡胶支座在不同地震强度下的屈服状态(小震下均不屈服,中震下仅A型铅芯橡胶支座屈服,大震下A型、B型铅芯橡胶支座均屈服),可实现三级抗震性能目标及震后的快速修复。为发展基于能量平衡的桥梁抗震设计理论以及更好地对受控双保险丝加固系统进行抗震设计,在引入并改进了现有等效能量法的基础上,考虑已有梁、墩等结构参数对加固设计的影响,提出了基于能量平衡的加固设计方法(后称EESD方法),该方法无需迭代,仅需手算即可完成受控双保险丝加固系统的抗震设计。随后以国内某三跨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应用本文提出的受控双保险丝加固方法对其进行抗震加固(后称加固桥),并采用EESD方法对加固桥进行了详细设计。最后,为验证受控双保险丝加固系统及EESD方法的有效性,采用Open Sees建立加固桥及原型桥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加固桥的抗震韧性相较于原型桥有显着提升,且不同地震强度下主梁漂移的时程分析结果与EESD方法的设计漂移相符;A型、B型铅芯橡胶支座在不同地震强度下的屈服状态与目标屈服状态完全一致,加固桥可实现期望的三级抗震性能目标。因此,本文提出的受控双保险丝加固系统是一种提高现役连续梁桥抗震韧性的可靠、可行方案,且所提出的EESD方法是该系统有效设计方法。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3](2021)在《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文中研究表明为了促进中国桥梁工程学科的发展,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桥梁工程领域(包括结构设计、建造技术、运维保障、防灾减灾等)的学术研究现状、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首先总结了桥梁工程学科在新材料与结构体系、工业化与智能建造、抗灾变能力、智能化与信息化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然后分别对上述桥梁工程领域各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桥梁结构设计方面重点探讨了钢桥及组合结构桥梁、高性能材料与结构、深水桥梁基础的研究现状;桥梁建造新技术方面综述了钢结构桥梁施工新技术、预制装配技术以及桥梁快速建造技术;桥梁运维方面总结了桥梁检测、监测与评估加固的最新研究;桥梁防灾减灾方面突出了抗震减震、抗风、抗火、抗撞和抗水的研究新进展;同时对桥梁工程领域各方向面临的关键问题、主要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桥梁工程学科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北京工业大学韩强老师提供初稿)

郑文智[4](2020)在《基于SMA-滑移铅芯橡胶支座的混凝土连续梁桥地震响应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桥梁减隔震装置及其理论模型、减隔震设计方法是工程结构抗震与减震领域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研究重点。在桥梁结构防灾减灾新趋势下,以量大面广的混凝土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围绕面向混凝土连续梁桥地震响应控制的新型减隔震装置研发、理论建模与减隔震设计方法等热点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包括:(1)铅芯橡胶支座隔震桥梁地震响应影响因素研究。结合连续梁桥温致变形大的实际特点,考虑环境温度、支座初始位移、支座强度退化行为对铅芯橡胶支座滞回力学性能的影响,量化分析了三种因素及其共同作用对隔震连续梁桥地震响应的影响,并与仅考虑单个因素影响的铅芯橡胶支座隔震连续梁桥地震响应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效应会使主梁峰值位移显着减小,桥墩剪力显着增大;支座初始位移、支座强度退化效应会使主梁峰值位移显着增大。(2)滑移铅芯橡胶支座力学性能精细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考虑支座性能退化行为,开展了滑移铅芯橡胶支座的力学性能精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竖向压力、位移幅值、加载频率、加载次数条件下该支座的压剪力学性能,并基于支座试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精细数值模型能够有效模拟滑移铅芯橡胶支座的动力行为。研究结果可为滑移铅芯橡胶支座隔震连续梁桥减隔震参数优化提供理论分析模型。(3)滑移铅芯橡胶支座隔震连续梁桥减隔震参数分析。考虑摩擦系数、允许滑移位移对滑移铅芯橡胶支座滞回行为的影响,研究了不同隔震周期时摩擦系数、允许滑移位移等关键参数对滑移铅芯橡胶支座隔震连续梁桥地震响应的影响,确定了摩擦系数的合理取值范围,并研究了采用形状记忆合金丝阻尼器控制滑移铅芯橡胶支座残余位移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摩擦系数时滑移铅芯橡胶支座可有效减小桥墩墩底剪力及弯矩,但会使主梁峰值位移增大。分析结果对滑移铅芯橡胶支座隔震连续梁桥减隔震参数优化具有参考价值。(4)基于SSLRB支座的连续梁桥减隔震参数设计方法。针对铅芯橡胶支座应对温致支座变形能力弱、滑移装置不具备复位能力等问题,集成形状记忆合金(SMA)丝与滑铅芯橡胶支座的优势,提出了具有自复位功能的SMA-滑移铅芯橡胶支座(SSLRB),建立了SMA-滑移铅芯橡胶支座隔震连续梁桥减隔震参数设计方法,并验证了该减隔震参数设计方法的适用性及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SSLRB减隔震参数设计方法能够确定系统的最优减隔震参数。研究成果可为连续梁桥SMA-滑移铅芯橡胶支座减隔震参数设计提供参考。(5)基于SSLRB参数设计方法的连续梁桥减隔震性能分析。针对低温环境下滑移铅芯橡胶支座复位需求增加、常用镍钛合金丝超弹性退化等问题,基于铜基形状记忆合金丝(Cu Al Be)良好的抗低温性能,提出了适用于低温桥址区桥梁地震响应控制的SMA-滑移铅芯橡胶支座(Cu Al Be-SLRB)。据此,基于提出的参数设计方法开展了减隔震参数设计,分析了低温环境下该系统的减隔震性能,并与SMA-滑移隔震支座(SFBI)、SMA-摩擦摆支座(SMA-based FPB)的响应控制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低温环境下基于Cu Al Be合金丝的SMA-滑移铅芯橡胶支座可有效减小支座残余位移、主梁峰值位移,同时平衡桥墩墩底剪力、弯矩增量,且形状记忆合金丝的用量最少,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率,有利于该减隔震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应用。

李亚豪[5](2020)在《平稳随机激励下连续梁桥桥墩刚度优化及屈服性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结构在随机激励下的优化设计研究主要针对简单结构,对于大规模复杂结构的研究工作则相对较少。本文针对平稳随机激励下的连续梁桥的抗震分析问题,以桥墩的刚度之和为约束条件,考虑支座的滞回性能,对连续梁桥的桥墩在弹性阶段的刚度分布进行了优化;进而考虑桥墩进入塑性,探讨了桥墩塑性参数对其屈服性能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1)以某三跨连续梁桥的双自由度简化模型为分析对象,实现了双自由度模型在平稳随机激励下的桥墩刚度优化,阐明了刚度优化方法对抗震性能的提升效果;分析了固定墩与活动墩的刚度比对结构关键响应的影响,探讨了场地土参数变化对优化结果的影响。考虑桥墩的屈服,给出了塑性参数变化对桥墩屈服性能的影响规律。(2)建立连续梁桥的中跨简化模型,实现桥墩刚度分布的优化设计,阐明了固定墩刚度优化后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场地土参数、活动支座的水平刚度及滞回性能对优化结果及地震响应的影响,给出了相关因素变化对优化结果的影响规律;建立三跨连续梁桥的精细模型,按照地震作用的强度等级,分别对纵桥向和横桥向的两种抗震分析状态实现了桥墩刚度分布的优化,表明了刚度优化对抗震性能的提升效果。对加装支座弹性约束的连续梁桥进行了桥墩刚度的多目标优化,分析了模型中桥墩屈服后的塑性参数和屈服范围对桥梁关键响应的影响。(3)以多个动力特性相异的连续梁桥为对象,分析了墩高、跨径等结构因素对桥墩刚度分布的优化效果的影响,表明了通过刚度分布的优化能够增进具有不同动力特性的连续梁桥的抗震性能,且优化效果会随墩高、跨径而有所变化;利用支座加装的弹性约束能进一步提升连续梁桥的抗震性能;改变连续梁桥的桥跨数,以五跨连续梁桥为例,分析确认了通过桥墩刚度分布的优化对桥梁抗震性能的提升效果。

张亮[6](2020)在《基于复模态分析的调谐粘滞质量阻尼器对连续梁桥的减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调谐粘滞质量阻尼器(TVMD)是一种新型减震装置,借助质量放大机制可以实现对连续梁桥的有效减震。近几年对结构复模态参数的分析研究不断深入,复频率及复模态向量在分析结构动力特性和振动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论文运用复模态参数分析方法研究了TVMD的减振机理,实现了对连续梁桥的参数优化及响应分析。主要内容如下:(1)首先以单自由度结构安装单个TVMD为分析模型,基于传统固定点法确定阻尼器最优参数。通过分析系统复模态参数得到复频率分岔点对应频率比及阻尼比的理论公式,进而与固定点法优化结果对比提出数据修正的公式,实现了利用复模态参数分析方法对TVMD的参数优化。(2)以三跨连续梁桥双自由简化模型为分析对象,利用复模态参数分析方法针对结构各阶模态分别进行调谐优化。分析对比了不同惯性质量下复频率轨迹曲线的变化规律,并针对复频率分岔点的几何特征提出对应参数的近似解。同时研究了主结构及阻尼器参数改变对TVMD减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变化范围内,TVMD能实现对结构各阶模态较高效的减振性能。(3)以多层剪切框架为分析模型研究了单个及多个TVMD作用时基于复模态参数分析方法的优化规律。通过调整阻尼器的安装位置及数量实现了对结构的一阶、二阶模态的振动控制,进一步证明了TVMD调谐多层框架结构低阶模态时的高效性。并针对多自由度结构提出利用最优化函数辅助优化过程的方法。以结构首层位移无量纲响应峰值为控制目标,验证了优化参数后TVMD的优良减振效果。(4)在了解复模态参数分析方法针对多自由度结构调谐优化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了对连续梁桥精细模型的优化设计。通过建立横桥向、纵桥向的系统方程,综合运用复模态参数分析方法得到TVMD在两种典型状态下的优化参数。通过对结构关键位置处的响应峰值分析,验证了TVMD在连续梁桥振动控制方面的高效性。

闫晓丰[7](2020)在《广义加速质量阻尼器的力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交通领域的发展日益完善。桥梁在交通路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承担着跨越山峰峡谷、江河湖海的重要使命。在满足基本力学性能的前提下,桥梁结构日益朝着大跨、轻柔、异型、美观的趋势发展。斜拉桥和悬索桥作为大跨度桥梁的两种典型代表,逐渐成为了桥梁工程界很受欢迎的桥型。近年来,大跨度桥梁振动控制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地震荷载往往持续较短时间,一旦发生往往会对桥梁结构造成巨大的破坏。为了提高大跨度桥梁的的抗震性能,从TMD和AOD阻尼器的中受到启发,本文提出适用于控制桥梁结构振动的阻尼设备—广义加速质量阻尼器(Universal Accelerated Oscillator Mass Damper,UAOD)。本文对UAOD系统进行了研究,对其中的参数进行了分析并将其应用在实际工程案例当中。首先,介绍了UAOD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通过Lagrange理论,推导出了UAOD系统的运动方程的解析表达式。结合一个简单的算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和仿真模拟程序Simulink两种方法对解析解进行了验证。借助传递函数,求解出了主结构的位移放大系数的解析解。为了方便后续的研究,对解析解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接下来,对无量纲化的解析解中的参数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阻尼比、传动比、质量比、频率比与和减震效之间的关系。发现了传动比r和质量比λ越大,减震频域的有效范围越大,但并非质量比λ越大地震响应的峰值并非减小,存在一个最佳质量比λ0。同时得到频率比之间的关系,频率比B=2A,C=A时,取得较理想的减震效果。采用最大值最小化的优化方法对一个算例进行优化,得到了最优频率比B和频率比C和对应的最优解,最优质量比μ和质量比λ。为了检验UAOD纵桥向的振动,将UAOD应用于三跨连续梁桥中。采用ANSYS建立了三跨连续梁桥模型,对其进行了特征值分析。接下来,分别对在位置1#墩墩梁接合处和3#墩墩梁接合处安装TMD的三跨连续梁桥进行了时程分析。然后研究了UAOD在桥台、主梁和桥墩三个位置的减震效果,通过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在桥台位置安装UAOD能够取得更理想的减震效果。然后比较了UAOD、UAODopt和TMD对桥梁结构的振动控制效果,发现UAODopt的效果最佳,证明了前面参数分析结论的正确性。横桥向,通过张家口人行吊桥的算例分析可知,采用UAOD系统较风缆可以显着地减小桥梁结构的横桥向的峰值地震响应。同时,在不同地震波的作用下,UAOD均能发挥出稳定的减震效果。说明UAOD系统减震的有效性。

韩璐璐[8](2020)在《基于地震易损性的既有简支梁桥抗震加固研究》文中认为简支梁桥因其设计建造成本低、施工简单、检修方便等优点,在我国公路系统中广泛应用。但多数简支梁桥设计于现行桥梁抗震设计规范颁布以前,存在着抗震性能不足的潜在危险。因此论文以云南国省干线公路上典型的20m+20m+20m三跨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考虑墩高的影响,建立了既有简支梁桥样本库,对该类桥梁进行了系统的抗震性能评估和抗震加固方法研究。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桥梁地震易损性和抗震加固方法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并介绍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回顾了桥梁抗震设计理念的发展,对比研究了不同时期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变迁,分析了简支梁桥梁常见震害及其产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汇总了适用于既有简支梁桥的抗震加固方法。3.利用Open Sees软件建立了样本桥梁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从PEER地震动数据库中筛选出了100条地震动作为地震动输入样本库,以基于增量动力分析的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对样本桥梁进行了地震损伤的模拟。建立了适用于本文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流程,基于已有研究成果确定了桥墩弯曲破坏、桥墩剪切破坏及支座变形破坏的损伤状态方程及其判别准则。4.确定了样本桥梁在纵、横桥向地震作用下桥墩的易损位置,绘制了样本桥梁易损构件的地震易损性曲线。依据现行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合成了各场地类别下的人工地震动,评估了样本桥梁易损构件在各场地类别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程度。5.依据样本桥梁的抗震性能评估结果,确定了FRP加固、拉索限位装置加固及防震挡块加固三种抗震加固方案,分别介绍了各加固方案的设计和有限元模拟情况。系统的研究了各加固方案对简支梁桥地震易损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加固后各场地类别下各易损构件损伤程度的降低情况,综合评价了各加固方案对简支梁桥的抗震性能提升效果。并针对使用单一加固方案的不足,初步探讨了组合加固方案的应用。

江林伟[9](2020)在《基于地震风险的近场区域规则梁桥减隔震支座参数优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断层脉冲地震动由于高幅值长周期的速度脉冲导致结构响应明显增大,从而增大了结构的风险概率。而作为我国路网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中小跨径桥梁一般抗震设防标准较低,往往在地震中容易发生各种破坏,成为路网的短板。如何快速准确地评估近断层中小跨径桥梁的抗震性能并提出有效的抗震设计与加固策略成为近断层桥梁抗震的关键问题。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脉冲效应的概率地震风险分析方法。与现有的结构地震风险方法不同的是,该方法考虑了脉冲效应对结构响应的不利影响,通过全概率理论获得了结构的近场地震风险。以该方法为基础,本文详细研究了桥梁参数对于结构近场地震风险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克里金替代模型的近场桥梁减隔震支座参数优化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考虑脉冲效应的近断层规则梁桥地震风险分析方法研究。由于传统的地震风险分析并未考虑脉冲效应的影响,本文借助于脉冲概率这一参数,在脉冲地震动和远场地震动的易损性函数基础上得到了近场地震易损性曲线,并与近场地震危险函数进行卷积运算,得到了近场地震风险。随后本文以一座简支梁桥为例详细介绍了该分析方法的计算过程。2.桥梁关键参数对地震风险影响规律的研究。在近断层桥梁地震风险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对若干桥梁关键参数对于地震风险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本文选取断层距离,结构周期和桥梁类型这三个参数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其关于地震风险的函数。在此基础上,对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给出了有关桥梁设计的合理化建议。3.近场区域桥梁减隔震支座参数优化方法的研究。本文将近断层桥梁地震风险分析方法加以推广运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克里金模型的减隔震支座参数优化方法。与现有的基于结构响应的支座参数优化方法不同,该方法以近场地震风险为优化指标,基于克里金插值方法得到了其关于支座参数的风险曲面,通过寻找曲面的全局最优点获得支座的优化函数。本文的研究内容揭示了脉冲效应对于结构损伤的影响规律,为量化分析脉冲效应对结构地震风险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思路,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结构近断层地震风险的计算框架,这对于近场区域的桥梁结构抗震设计与加固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一种基于近断层地震风险的支座参数优化方法,从概率的角度去评估支座性能,优化支座参数,保证了结构具有最小近场地震风险。

蔡昌伟[10](2020)在《公路连续坡桥主梁顺坡向滑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主梁顺坡向滑移是公路连续坡桥常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目前关于汽车荷载参数对主梁顺坡向滑移的影响研究主要通过静力学手段,对坡桥的支座受力计算不够精确,且未研究支座顶、底接触面的摩擦滑移特性和内部应力分布情况。为此,本文考虑车桥耦合振动效应精确计算支座受力,对影响支座抗滑稳定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建立支座精细化三维实体模型,研究理想支座和支座缺陷下的界面摩擦滑移特性及内部应力分布情况。通过支座抗滑稳定分析、支座界面摩擦滑特性研究、内部应力分布情况共同揭示公路连续坡桥主梁顺坡向滑移机理,并介绍梁体纵向顶推复位技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ANSYS平台的考虑汽车制动效应和路面不平整度的公路桥梁车桥耦合振动响应数值分析方法,实现了车辆任意位置制动下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并通过算例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2)对3×2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小箱梁梁格模型及两轴空间车辆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汽车制动的车桥耦合振动系统,并对汽车荷载值、汽车制动位置、不同车速、纵坡坡度值及路面不平整度等几种影响支座抗滑稳定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汽车荷载值的增大、车速的提高、路面不平整度的恶化,支座抗滑稳定性均降低,且中梁处支座易先发生滑移。(3)基于ANSYS建立了板式橡胶支座精细化三维实体模型,通过模拟轴压性能试验和剪切性能试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并分析了理想支座和支座缺陷下的界面摩擦滑移特性及内部应力分布情况,研究支座缺陷对主梁顺坡向滑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支座不均匀受压程度和支座脱空面积对主梁相对滑移量影响较小;支座不均匀受压和支座脱空减小了支座的串动位移;橡胶与钢板的剥离程度随支座不均匀受压程度和支座脱空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对支座剪切受力不利;各层钢板和橡胶的最大水平、竖向应力随不均匀受压程度和支座脱空面积的增大而减小,对支座的内部应力具有一定的卸载作用。本论文研究成果对主梁顺坡向滑移病害机理的认识、保证坡桥运营期间的安全、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城市三跨连续梁桥柱式桥墩优化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市三跨连续梁桥柱式桥墩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考虑桥墩和支座滞回性能的连续梁桥地震响应及减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梁桥震害
    1.3 结构减震控制技术
    1.4 新型被动式惯质类阻尼器减震研究
        1.4.1 惯质类阻尼器常见形式
        1.4.2 惯质类阻尼器参数优化
    1.5 滞回性能的相关研究
        1.5.1 折线型滞回模型
        1.5.2 光滑型滞回模型
    1.6 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基于简化模型FPS对连续梁桥的减震性能研究
    2.1 铁路连续梁桥简化模型
        2.1.1 典型连续梁桥概述
        2.1.2 FPS支座基本原理
        2.1.3 等效简化模型
    2.2 系统状态空间方程
        2.2.1 FPS滞回模型建立
        2.2.2 状态空间方程
    2.3 随机激励模型及结构响应计算
        2.3.1 平稳随机激励模型
        2.3.2 随机激励模型状态空间的建立
        2.3.3 结构响应计算
    2.4 FPS特征参数对结构响应的影响
        2.4.1 摩擦系数的影响
        2.4.2 等效滑动半径的影响
    2.5 场地特征参数对结构响应的影响
        2.5.1 场地特征频率的影响
        2.5.2 场地特征阻尼比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简化模型的TID减震分析
    3.1 TID减震模型及系统响应计算
        3.1.1 简化模型的建立
        3.1.2 系统状态空间方程
        3.1.3 动力系统响应计算
    3.2 参数优化及结果分析
        3.2.1 优化参数及约束条件
        3.2.2 控制目标函数
        3.2.3 参数优化算法
        3.2.4 优化结果及分析
    3.3 FPS特征参数对TID优化及减震性能的影响
        3.3.1 摩擦系数的影响
        3.3.2 等效滑动半径的影响
    3.4 场地特征参数对TID优化及减震性能的影响
        3.4.1 场地特征频率的影响
        3.4.2 场地特征阻尼比的影响
    3.5 地震功率谱强度对TID优化及减震性能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4 考虑桥墩滞回性能的多自由度模型响应分析
    4.0 等效多自由度模型
        4.0.1 多自由度模型建立
        4.0.2 考虑刚度强度退化的Bouc-Wen模型
        4.0.3 状态空间方程
    4.1 系统响应计算及分析
        4.1.1 动力系统响应计算
        4.1.2 纵桥向响应分析
        4.1.3 横桥向响应分析
    4.2 桥墩塑性参数对结构响应影响
        4.2.1 屈服刚度比的影响
        4.2.2 屈服曲率的影响
        4.2.3 退化率的影响
    4.3 场地特征参数对结构响应的影响
        4.3.1 场地特征频率
        4.3.2 场地特征阻尼比
    4.4 地震功率谱强度对结构响应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考虑桥墩滞回性能的TID减震分析
    5.1 TID减震模型及参数优化
        5.1.1 系统状态空间及响应计算
        5.1.2 控制目标函数
        5.1.3 评价指标
    5.2 TID优化设计及减震性能分析
        5.2.1 纵桥向优化设计
        5.2.2 横桥向优化设计
    5.3 桥墩塑性参数对TID减震性能影响
        5.3.1 屈服刚度比的影响
        5.3.2 屈服曲率的影响
        5.3.3 退化率的影响
    5.4 场地特征参数对TID减震性能影响
        5.4.1 场地特征频率的影响
        5.4.2 场地特征阻尼比的影响
    5.5 地震功率谱强度对优化TID减震性能影响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工作与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等效能量法的连续梁桥抗震加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引言
    1.2 桥梁抗震设计现状
    1.3 桥梁抗震中应用的保险丝
    1.4 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方法
    1.5 本文研究内容
2 受控双保险丝加固系统(CDFS系统)
    2.1 CDFS系统的基本构造及响应机制
        2.1.1 CDFS系统的基本构造
        2.1.2 CDFS系统的地震响应机制
    2.2 CDFS系统的力学模型
        2.2.1 基本假设
        2.2.2 力学机理
    2.3 CDFS系统的性能目标
3 基于能量平衡的加固设计方法(EESD方法)
    3.1 等效能量法的基本原理
        3.1.1 等效能量法的基本假设
        3.1.2 等效能量法的基本步骤
        3.1.3 能量修正系数γ_a、γ_b的推导过程
    3.2 等效能量法的问题与改进
        3.2.1 γ_a、γ_b的定义方式
        3.2.2 推导γ_a、γ_b采用的地震波的数量
        3.2.3 地震波的二次筛选
        3.2.4 能量修正系数γ_a、γ_b的拟合方式
        3.2.5 能量修正系数γ_a的修正
    3.3 基于能量平衡的加固设计方法
        3.3.1 获取桥梁参数,确定A、B型桥墩的数量
        3.3.2 确定设计反应谱及推导γ_a、γ_b
        3.3.3 选择屈服位移Δ_Y
        3.3.4 选择刚度比b1
        3.3.5 利用γ_a计算Δ_P
        3.3.6 利用γ_b计算Δ_U
4 CDFS系统及EESD方法的应用
    4.1 原型桥介绍
    4.2 原型桥的CDFS加固方案
    4.3 能量修正系数γ_a、γ_b的推导
        4.3.1 地震波的选取
        4.3.2 最优刚度比b_1的确定
        4.3.3 γ_a的推导
        4.3.4 γ_b的推导
    4.4 EESD设计结果
5 CDFS加固桥抗震性能分析
    5.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1.1 原型桥有限元模型
        5.1.2 CDFS加固桥有限元模型
    5.2 地震波的选取与幅值调整
    5.3 CDFS加固桥与原型桥抗震性能对比
        5.3.1 原型桥抗震分析
        5.3.2 CDFS加固桥抗震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推导能量修正系数所用的563条地震波
附录B 适用于双线性单自由度系统的时程分析程序
附录C 适用于三线性单自由度系统的时程分析程序
附录D γ_a、γ_b的部分推导结果
附录E 论文中未予列出的图片
    E.1 γ_a的一次拟合结果
    E.2 γ_a的二次拟合结果
    E.3 γ_b的一次拟合结果
    E.4 γ_b的二次拟合结果
致谢

(3)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东南大学王景全老师提供初稿)
1 桥梁工程研究新进展(东南大学王景全老师提供初稿)
    1.1新材料促进桥梁工程技术革新
    1.2桥梁工业化进程与智能建造技术取得长足发展
    1.3桥梁抗灾变能力显着提高
    1.4桥梁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
    1.5跨海桥梁深水基础不断创新
2桥梁结构设计
    2.1桥梁作用及分析(同济大学陈艾荣老师、长安大学韩万水老师、河北工程大学刘焕举老师提供初稿)
        2.1.1汽车作用
        2.1.2温度作用
        2.1.3浪流作用
        2.1.4分析方法
        2.1.5展望
    2.2钢桥及组合结构桥梁(西南交通大学卫星老师提供初稿)
        2.2.1新型桥梁用钢的研发
        2.2.2焊接节点疲劳性能
        2.2.3钢结构桥梁动力行为
        2.2.4复杂环境钢桥服役性能
        2.2.5组合结构桥梁空间力学行为
        2.2.6组合结构桥梁关键构造力学行为
        2.2.7展望
    2.3高性能材料
        2.3.1超高性能混凝土(湖南大学邵旭东老师提供初稿)
        2.3.2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西南交通大学张锐老师提供初稿)
        2.3.3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北京工业大学刘越老师提供初稿)
        2.3.4智能材料(西南交通大学勾红叶老师提供初稿)
        2.3.5展望
    2.4桥梁基础工程(同济大学梁发云老师提供初稿)
        2.4.1深水桥梁基础形式
        2.4.2桥梁基础承载性能分析
        2.4.3桥梁基础动力特性分析
        2.4.4深水桥梁基础工程面临的挑战
3桥梁建造新技术
    3.1钢结构桥梁施工新技术(西南交通大学卫星老师提供初稿)
        3.1.1钢结构桥梁工程建设成就
        3.1.2焊接制造新技术
        3.1.3施工新技术
    3.2桥梁快速建造技术(北京工业大学贾俊峰老师提供初稿)
        3.2.1预制装配桥梁上部结构关键技术
        3.2.2预制装配桥墩及其抗震性能研究进展
        3.2.2.1灌浆/灌缝固定连接预制桥墩及其抗震性能
        3.2.2.2无黏结预应力连接预制桥墩及其抗震性能
    3.3桥梁建造技术发展态势分析
4桥梁运维
    4.1监测与评估(浙江大学叶肖伟老师、湖南大学孔烜老师、西南交通大学崔闯老师提供初稿)
        4.1.1监测技术
        4.1.2模态识别
        4.1.3模型修正
        4.1.4损伤识别
        4.1.5状态评估
        4.1.6展望
    4.2智能检测(西南交通大学勾红叶老师提供初稿)
        4.2.1智能检测技术
        4.2.2智能识别与算法
        4.2.3展望
    4.3桥上行车安全性(中南大学国巍老师提供初稿)
        4.3.1风荷载作用下桥上行车安全性
        4.3.1.1车-桥气动参数识别
        4.3.1.2风载作用下桥上行车安全性评估
        4.3.1.3风浪作用下桥上行车安全性
        4.3.1.4风屏障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
        4.3.2地震作用下行车安全性
        4.3.2.1地震-车-桥耦合振动模型
        4.3.2.2地震动激励特性的影响
        4.3.2.3地震下桥上行车安全性评估
        4.3.2.4车-桥耦合系统地震预警阈值研究
        4.3.3长期服役条件下桥上行车安全性
        4.3.4冲击系数与振动控制研究
        4.3.4.1车辆冲击系数
        4.3.4.2车-桥耦合振动控制方法
        4.3.5研究展望
    4.4加固与性能提升(西南交通大学勾红叶老师提供初稿)
        4.4.1增大截面加固法
        4.4.2粘贴钢板加固法
        4.4.3体外预应力筋加固法
        4.4.4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法
        4.4.5组合加固法
        4.4.6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
        4.4.7其他加固方法
        4.4.8发展展望
5桥梁防灾减灾
    5.1抗震减震(北京工业大学贾俊峰老师、中南大学国巍老师提供初稿)
        5.1.1公路桥梁抗震研究新进展
        5.1.2铁路桥梁抗震性能研究新进展
        5.1.3桥梁抗震发展态势分析
    5.2抗风(东南大学张文明老师、哈尔滨工业大学陈文礼老师提供初稿)
        5.2.1桥梁风环境
        5.2.2静风稳定性
        5.2.3桥梁颤振
        5.2.4桥梁驰振
        5.2.5桥梁抖振
        5.2.6主梁涡振
        5.2.7拉索风致振动
        5.2.8展望
    5.3抗火(长安大学张岗老师、贺拴海老师、宋超杰等提供初稿)
        5.3.1材料高温性能
        5.3.2仿真与测试
        5.3.3截面升温
        5.3.4结构响应
        5.3.5工程应用
        5.3.6展望
    5.4抗撞击及防护(湖南大学樊伟老师、谢瑞洪、王泓翔提供初稿)
        5.4.1车撞桥梁结构研究现状
        5.4.2船撞桥梁结构研究进展
        5.4.3落石冲击桥梁结构研究现状
        5.4.4研究展望
    5.5抗水(东南大学熊文老师提供初稿)
        5.5.1桥梁冲刷
        5.5.2桥梁水毁
        5.5.2.1失效模式
        5.5.2.2分析方法
        5.5.3监测与识别
        5.5.4结论与展望
    5.6智能防灾减灾(西南交通大学勾红叶老师、哈尔滨工业大学鲍跃全老师提供初稿)
6结语(西南交通大学张清华老师提供初稿)
策划与实施

(4)基于SMA-滑移铅芯橡胶支座的混凝土连续梁桥地震响应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桥梁隔震技术的发展
    1.3 连续梁桥减隔震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减隔震桥梁动力响应时域分析基本理论
    2.1 引言
    2.2 减隔震装置力学特性与分析模型
    2.3 地震动输入
    2.4 减隔震桥梁动力时程分析方法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铅芯橡胶支座隔震桥梁地震响应影响因素研究
    3.1 引言
    3.2 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
    3.3 隔震连续梁桥建模
    3.4 地震动记录选取与谱匹配
    3.5 主要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
    3.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滑移铅芯橡胶支座力学性能精细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
    4.1 引言
    4.2 滑移铅芯橡胶支座(Sliding-LRB)及其数值建模
    4.3 滑移铅芯橡胶支座压剪试验
    4.4 压剪性能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滑移铅芯橡胶支座隔震连续梁桥减隔震参数分析
    5.1 引言
    5.2 滑移铅芯橡胶支座隔震系统
    5.3 滑移铅芯橡胶支座隔震梁桥数值模型
    5.4 地震动谱匹配
    5.5 滑移铅芯橡胶支座隔震系统参数分析
    5.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基于SSLRB支座的连续梁桥减隔震参数设计方法
    6.1 引言
    6.2 SMA-滑移铅芯橡胶支座(SSLRB)隔震系统
    6.3 SSLRB系统参数设计方法
    6.4 数值算例验证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基于SSLRB参数设计方法的连续梁桥减隔震性能分析
    7.1 引言
    7.2 桥梁与隔震系统建模
    7.3 地震动时程选取
    7.4 减隔震参数设计与地震性能对比分析
    7.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8.2 研究工作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平稳随机激励下连续梁桥桥墩刚度优化及屈服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连续梁桥震害
    1.3 桥梁抗震分析
    1.4 桥梁抗震中常用的滞回模型
        1.4.1 折线型滞回模型
        1.4.2 光滑型滞回模型
    1.5 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1.5.1 结构优化设计现状
        1.5.2 结构随机振动优化
    1.6 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1.7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基于双自由度模型的桥墩刚度及屈服性能分析
    2.1 连续梁桥简化模型
        2.1.1 典型铁路连续梁桥概述
        2.1.2 等效简化模型
    2.2 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
        2.2.1 全桥弹性阶段
        2.2.2 考虑活动支座滞回阶段
        2.2.3 桥墩屈服阶段
    2.3 平稳随机激励模型
        2.3.1 三种典型平稳随机激励模型
        2.3.2 状态空间方程及场地土特征参数
    2.4 动力系统求解
        2.4.1 线性动力系统
        2.4.2 非线性动力系统
    2.5 优化问题描述
        2.5.1 优化问题建立
        2.5.2 优化参数及约束条件
        2.5.3 控制目标函数
        2.5.4 优化算法及求解器的选择
    2.6 桥墩刚度优化分布
        2.6.1 全桥弹性阶段
        2.6.2 考虑活动支座滞回阶段
        2.6.3 刚度比的影响
    2.7 场地土参数影响特征分析
    2.8 塑性参数对桥墩屈服特性的影响
        2.8.1 对桥墩滞回曲线的影响
        2.8.2 对地震响应的影响
    2.9 本章小结
3 基于连续梁桥中跨简化模型的桥墩刚度及屈服性能分析
    3.1 连续梁桥中跨简化模型
        3.1.1 简化模型简介
        3.1.2 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
        3.1.3 动力系统响应计算
    3.2 桥墩刚度优化分布问题
        3.2.1 控制目标函数
        3.2.2 评价指标选取
        3.2.3 优化参数及约束条件
        3.2.4 优化结果
        3.2.5 桥墩刚度比的影响
    3.3 桥墩屈服对抗震性能的影响
        3.3.1 塑性参数的影响
        3.3.2 屈服范围的影响
    3.4 场地土参数对桥墩刚度优化分布结果的影响
        3.4.1 场地土特征频率ω_g的影响
        3.4.2 场地土特征阻尼比ζ_g的影响
    3.5 活动支座水平刚度对桥墩刚度分布优化的影响
        3.5.1 对结构响应的影响
        3.5.2 以固定墩墩顶位移为控制目标
        3.5.3 以活动墩墩梁相对位移为控制目标
    3.6 活动支座滞回性能的影响性能分析
        3.6.1 对减震性能的影响
        3.6.2 对桥墩刚度优化分布结果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4 基于多自由度精细模型的桥墩刚度及屈服性能分析
    4.1 三跨连续梁桥等效精细模型
        4.1.1 多自由度精细模型
        4.1.2 不同阶段的运动方程
    4.2 控制目标函数及性能评价指标
        4.2.1 控制目标函数
        4.2.2 性能评价指标
    4.3 顺桥向桥墩刚度的优化设计
        4.3.1 桥墩刚度分布优化及优化效果分析
        4.3.2 防落梁支座下的多目标刚度优化设计
        4.3.3 抗震性能对比
    4.4 横桥向桥墩刚度的优化设计
        4.4.1 桥墩刚度分布优化及优化效果分析
        4.4.2 防落梁支座下的多目标刚度优化设计
        4.4.3 抗震性能对比
    4.5 桥墩屈服对抗震性能的影响
        4.5.1 顺桥向规律分析
        4.5.2 横桥向规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桥墩刚度优化分布对不同动力特性连续梁桥的性能分析
    5.1 不同跨径连续梁桥抗震分析
        5.1.1 顺桥向抗震性能分析
        5.1.2 横桥向抗震性能分析
    5.2 不同墩高连续梁桥抗震分析
        5.2.1 顺桥向抗震性能分析
        5.2.2 横桥向抗震性能分析
    5.3 五跨连续梁桥抗震分析
        5.3.1 顺桥向抗震性能分析
        5.3.2 横桥向抗震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工作与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基于复模态分析的调谐粘滞质量阻尼器对连续梁桥的减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结构振动控制
        1.2.1 振动控制概述
        1.2.2 振动控制发展趋势
    1.3 惯质类阻尼器研究现状
        1.3.1 惯性体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
        1.3.2 调谐惯质类阻尼器参数优化方法
        1.3.3 当前研究的不足
    1.4 复模态参数分析方法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单自由度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2.1 单自由度结构分析模型
        2.1.1 动力学方程
        2.1.2 系统自振特性
    2.2 基于动力放大系数的参数优化
        2.2.1 最优频率比
        2.2.2 最优阻尼比
        2.2.3 优化参数对结构的影响
    2.3 基于复模态参数分析的参数优化
        2.3.1 复频率分岔点
        2.3.2 复频率分岔点对应的频率比
        2.3.3 复频率分岔点对应的阻尼比
        2.3.4 模态阻尼比
        2.3.5 复频率分岔点对应参数的数据校准
    2.4 拉普拉斯变换求解复频率
        2.4.1 拉普拉斯变换
        2.4.2 单自由度算例
    2.5 本章小结
3 连续梁桥简化模型参数优化设计
    3.1 连续梁桥简化模型
        3.1.1 桥梁结构特点
        3.1.2 连续梁桥简化模型
    3.2 基于复模态参数分析的参数优化
        3.2.1 简化模型运动方程
        3.2.2 参数优化
    3.3 惯性质量对复频率轨迹曲线的影响
        3.3.1 中小惯性质量
        3.3.2 大惯性质量
    3.4 复频率分岔点参数近似解
        3.4.1 复频率分岔点几何特性
        3.4.2 数值比较
    3.5 减振性能评价指标
    3.6 TVMD参数变化对减振性能的影响
        3.6.1 TVMD质量比影响
        3.6.2 TVMD频率比影响
        3.6.3 TVMD阻尼比影响
    3.7 主结构参数变化对减振性能的影响
        3.7.1 质量比变化影响分析
        3.7.2 频率比变化影响分析
    3.8 本章小结
4 多层剪切框架结构参数优化设计
    4.1 多层框架组合系统方程
        4.1.1 多层框架模型
        4.1.2 系统基本参数
    4.2 三层框架作用单个阻尼器的参数优化
        4.2.1 复频率特征值的物理意义
        4.2.2 一阶模态调谐
        4.2.3 二阶模态调谐
    4.3 三层框架作用多个阻尼器的参数优化
        4.3.1 分别优化一阶、二阶模态
        4.3.2 同时优化一阶模态
    4.4 最优化函数在复模态参数分析中的应用
        4.4.1 最优化函数的应用方法
        4.4.2 计算结果对比
    4.5 减振效果评价
        4.5.1 单个阻尼器的控制影响
        4.5.2 多个阻尼器的控制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连续梁桥精细模型参数优化设计
    5.1 连续梁桥等效精细模型
        5.1.1 多自由度精细模型
        5.1.2 系统减振方程
        5.1.3 参数优化及减振性能评价指标
    5.2 纵桥向参数优化
        5.2.1 纵桥向动力特性
        5.2.2 参数优化
        5.2.3 减振效果分析
    5.3 横桥向参数优化
        5.3.1 横桥向动力特性
        5.3.2 参数优化
        5.3.3 减振效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工作和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广义加速质量阻尼器的力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桥梁结构的振动
    1.3 桥梁结构的振动控制技术
    1.4 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内容
2 UAOD系统基本理论研究
    2.1 UAOD系统的工作原理
        2.1.1 UAOD系统的组成
        2.1.2 UAOD系统的不同形式
        2.1.3 UAOD系统的工作原理
    2.2 简谐激励下UAOD系统运动方程的建立及验证
        2.2.1 简谐激励下UAOD系统运动方程的建立
        2.2.2 简谐激励下UAOD系统运动方程的验证
    2.3 简谐激励下UAOD系统稳态解的推导及验证
        2.3.1 简谐激励下UAOD系统解析解的推导
        2.3.2 简谐激励下UAOD系统稳态解的验证
    2.4 本章小结
3 UAOD系统参数分析与优化
    3.1 不考虑阻尼的参数分析
    3.2 考虑阻尼的参数分析
        3.2.1 探究各阻尼比对减震效率的影响
        3.2.2 探究传动比对减震效率的影响
        3.2.3 探究各频率比对减震效率的影响
        3.2.4 探究质量比对减震效率的影响
    3.3 UAOD系统参数优化
        3.3.1 最优频率比
        3.3.2 最优质量比
    3.4 本章小结
4 纵桥向安装阻尼器的三跨连续梁桥动力响应
    4.1 三跨连续梁建模
        4.1.1 三跨连续梁工程概况
        4.1.2 有限元模型单元介绍
    4.2 模态分析
    4.3 地震波的选择
        4.3.1 地震波的选择要素
        4.3.2 地震波的选择
    4.4 施加阻尼器后的三跨连续梁桥动力响应
        4.4.1 TMD介绍
        4.4.2 TMD参数确定
        4.4.3 安装TMD后的三跨连续梁桥动力时程分析
    4.5 安装UAOD装置后的三跨连续梁桥动力时程分析
        4.5.1 UAOD参数的确定
        4.5.2 UAOD的不同安装位置
        4.5.3 UAOD在不同安装位置的减震效果
    4.6 TMD、UAOD、UAODopt对于三跨连续梁桥振动控制效果对比
        4.6.1 TMD、UAOD、UAODopt对于三跨连续梁桥振动控制效果对比
        4.6.2 TMD、UAOD、UAODopt对地震响应减小率对比
    4.7 本章小结
5 横桥向安装阻尼器的人行吊桥动力响应
    5.1 张家口人行吊桥建模
        5.1.1 张家口人行吊桥工程概况
        5.1.2 建立有限元模型
    5.2 模态分析
    5.3 地震波基本信息
    5.4 UAOD参数确定
    5.5 安装位置
    5.6 安装风缆和UAOD的人行吊桥动力时程分析
    5.7 三条地震波作用下减震效果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8)基于地震易损性的既有简支梁桥抗震加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桥梁结构抗震加固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1.3 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1.3.1 经验法地震易损性研究现状
        1.3.2 数值模拟法地震易损性研究现状
    1.4 现有研究的不足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既有简支梁桥抗震加固方法
    2.1 桥梁抗震设计理念的发展和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变迁
        2.1.1 桥梁抗震设计理念的发展
        2.1.2 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变迁
    2.2 既有简支梁桥常见震害分析
        2.2.1 上部结构的震害
        2.2.2 下部结构的震害
        2.2.3 支座连接件的震害
    2.3 既有简支梁桥抗震加固方法
        2.3.1 上部结构的抗震加固方法
        2.3.2 下部结构的抗震加固方法
        2.3.3 减隔震抗震加固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既有简支梁桥抗震性能评估
    3.1 工程概况
    3.2 既有简支梁桥地震损伤的模拟
        3.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2 地震动的输入
    3.3 地震易损性分析流程
    3.4 桥梁构件损伤状态方程及其判别准则
        3.4.1 桥墩弯曲破坏损伤状态方程及其判别准则
        3.4.2 桥墩剪切破坏损伤状态方程及其判别准则
        3.4.3 支座变形破坏损伤状态方程及其判别准则
    3.5 既有简支梁桥地震易损性分析
        3.5.1 桥墩易损位置的确定
        3.5.2 桥墩弯曲破坏地震易损性分析
        3.5.3 支座变形破坏地震易损性分析
    3.6 基于规范的既有简支梁桥损伤状态评估
        3.6.1 各场地类别地震动的合成
        3.6.2 既有简支梁桥易损构件损伤状态评估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加固后既有简支梁桥抗震性能评估
    4.1 FRP加固方案的应用
        4.1.1 FRP加固方案的设计
        4.1.2 FRP加固方案的有限元模拟
        4.1.3 FRP加固方案对地震易损性的影响
        4.1.4 FRP加固方案对桥墩损伤程度的影响
    4.2 拉索限位装置的应用
        4.2.1 拉索限位装置的参数设计
        4.2.2 拉索限位装置的有限元模拟
        4.2.3 拉索限位装置对地震易损性的影响
        4.2.4 拉索限位装置对支座损伤程度的影响
    4.3 防震挡块加固方案的应用
        4.3.1 防震挡块加固方案的设计
        4.3.2 防震挡块加固方案的有限元模拟
        4.3.3 防震挡块加固方案对支座损伤程度的影响
    4.4 组合加固方案的初步探讨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9)基于地震风险的近场区域规则梁桥减隔震支座参数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近断层地震研究现状
        1.2.2 桥梁地震风险分析研究现状
        1.2.3 减隔震支座参数优化研究现状
        1.2.4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1.3 研究内容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近断层桥梁地震风险评估方法
    2.1 引言
    2.2 考虑脉冲效应的地震易损性评估方法
        2.2.1 地震动的选择
        2.2.2 合理IM选择
        2.2.3 脉冲地震和远场地震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PSDM)
        2.2.4 考虑脉冲概率的近断层地震易损性分析
    2.3 近断层地震风险分析方法
        2.3.1 脉冲参数概率分布模型
        2.3.2 近断层地震灾害曲线
        2.3.3 近断层桥梁地震风险数学模型
    2.4 案例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桥梁关键参数对地震风险的影响规律研究
    3.1 引言
    3.2 典型梁桥参数化弹塑性模型建模过程
        3.2.1 主梁类型及参数建模
        3.2.2 桥墩参数化弹塑性模型
        3.2.3 支座的布置形式及模拟
    3.3 断层相对位置参数对地震风险的影响规律
        3.3.1 断层距离取值
        3.3.2 断层距离对于近断层地震风险的影响规律研究
    3.4 结构参数对地震风险的影响规律分析
        3.4.1 结构周期对近断层地震风险的影响规律研究
        3.4.2 桥梁类型对近断层地震风险的影响规律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近断层地震风险的减隔震支座参数优化
    4.1 引言
    4.2 减隔震支座参数选择及模拟
    4.3 基于克里金模型的优化模型建立
        4.3.1 体系易损性的定义
        4.3.2 克里金替代模型的建立
    4.4 断层距离对优化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
        4.4.1 支座优化参数求解
        4.4.2 断层距离对于支座优化参数的影响规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前景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121条近场脉冲地震波数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10)公路连续坡桥主梁顺坡向滑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车桥耦合振动研究现状
        1.2.2 板式橡胶支座研究现状
        1.2.3 公路连续坡桥主梁顺坡向滑移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公路连续坡桥主梁顺坡向滑移分析理论
    2.1 车桥耦合振动理论
        2.1.1 车桥模型及运动方程
        2.1.2 路面不平整度模拟
        2.1.3 车桥耦合振动系统的建立及求解
        2.1.4 算例验证
    2.2 支座精细化数值模拟
        2.2.1 橡胶支座材料特性
        2.2.2 支座接触面模拟
        2.2.3 支座摩擦力模型
        2.2.4 算例验证
    2.3 公路连续坡桥主梁顺坡向滑移影响因素分析
        2.3.1 内在因素
        2.3.2 外在因素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考虑车桥耦合效应的支座抗滑稳定分析
    3.1 引言
    3.2 整车模型的建立
        3.2.1 车辆振动模型
        3.2.2 车辆运动方程
        3.2.3 车辆参数拟定及ANSYS模型建立
    3.3 桥梁模型的建立
        3.3.1 桥梁基本概况
        3.3.2 桥梁有限元模型
        3.3.3 设计状态下支座抗滑稳定分析
    3.4 车桥耦合效应下支座抗滑稳定影响因素分析
        3.4.1 汽车荷载值影响
        3.4.2 汽车制动位置影响
        3.4.3 不同车速影响
        3.4.4 纵坡坡度值影响
        3.4.5 路面不平整度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支座缺陷的界面摩擦滑移特性和内部应力分析
    4.1 引言
    4.2 理想支座研究
        4.2.1 一次单调加载分析
        4.2.2 多次循环加载分析
        4.2.3 内部应力分析
    4.3 支座不均匀受压研究
        4.3.1 界面摩擦滑移特性分析
        4.3.2 内部应力分析
    4.4 支座脱空研究
        4.4.1 界面摩擦滑移特性分析
        4.4.2 内部应力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梁顺坡向滑移机理及梁体纵向顶推复位技术
    5.1 公路连续坡桥主梁顺坡向滑移机理
    5.2 梁体纵向顶推复位技术
        5.2.1 梁体纵向顶推复位判定准则
        5.2.2 梁体纵向顶推复位施工工艺
        5.2.3 梁体纵向顶推复位关键技术
    5.3 本章小节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城市三跨连续梁桥柱式桥墩优化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考虑桥墩和支座滞回性能的连续梁桥地震响应及减震分析[D]. 回博.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基于等效能量法的连续梁桥抗震加固设计[D]. 伊西庆.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3]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J].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中国公路学报, 2021(02)
  • [4]基于SMA-滑移铅芯橡胶支座的混凝土连续梁桥地震响应控制研究[D]. 郑文智. 东南大学, 2020
  • [5]平稳随机激励下连续梁桥桥墩刚度优化及屈服性能分析[D]. 李亚豪.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基于复模态分析的调谐粘滞质量阻尼器对连续梁桥的减振研究[D]. 张亮.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7]广义加速质量阻尼器的力学特性研究[D]. 闫晓丰.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8]基于地震易损性的既有简支梁桥抗震加固研究[D]. 韩璐璐. 西南交通大学, 2020
  • [9]基于地震风险的近场区域规则梁桥减隔震支座参数优化分析[D]. 江林伟.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10]公路连续坡桥主梁顺坡向滑移研究[D]. 蔡昌伟. 长安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城市三跨连续梁桥柱墩优化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