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年第18卷总目录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年第18卷总目录

一、《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年第18卷总目次(论文文献综述)

秦怡[1](2019)在《基于遥感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方法的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研究》文中提出地下水资源量表示地下水饱和含水层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降水和地表水入渗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对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评价,有利于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有利于为合理高效开发地下水资源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有利于减少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引起的生态及环境地质问题,还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利用遥感数据反演地下水资源量时,由于遥感数据属于大数据,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尺度,而作为真值数据的地下水资源量公报数据获取成本高、周期长,因此数据量十分有限,这导致遥感数据与地下水资源量公报数据之间尺度不匹配。常用的解决数据尺度不匹配问题的方法是降低遥感数据尺度到与公报数据尺度相同的水平。但这又会导致遥感数据利用不够充分,且生成的模型的精度受到限制。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建立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的方法,该方法保持遥感数据尺度不变,能够有效地匹配不同尺度的数据,并采用机器学习方法揭示遥感数据与地下水资源量公报数据之间的关联,从而实现对地下水资源量的动态评价。文中以广东省为例,建立了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精度检验,且利用该模型实现了广东省以地下水资源量分级标准为依据的自然分区的划分,以及广东省短时间间隔的地下水资源量的实时变化监测。本文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果和认识:1、本文提出基于遥感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方法建立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建立广东省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研究中利用多源(MODIS、TRMM、Landsat ETM+/OLI、SRTM等数据)、多时相(2004-2015年)、多尺度的遥感数据及图文资料提取与地下水相关要素(按其随时间变化的频率分为动态要素和静态要素)的栅格数据。随后对地下水资源量公报数据进行栅格化处理,使之与要素数据具有相同的坐标系和空间分辨率,以获取大数据学习样本。然后将学习样本输入神经网络进行多次学习,每次学习完成后剔除部分误差较大的学习样本,最终利用比较符合规律的学习样本建立广东省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文中利用两个级别的行政分区(地级市和区县)的地下水资源量公报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大行政分区(地级市)的地下水资源量公报数据共252个,其中相对误差小于20%的数据占66.4%,小于30%的数据占79.5%;小行政分区(区县)的地下水资源量公报数据共235个,其中相对误差小于20%的数据占60.9%,小于30%的数据占79.6%。2、本文提出的建模方法通过对地下水资源量公报数据进行栅格化处理,解决了要素栅格数据与地下水资源量公报数据之间尺度不匹配的问题。为了提高模型精度,在每次学习完成后剔除部分误差较大的样本,并经过多次学习,最终利用比较符合规律的学习样本建立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采用常用方法解决数据尺度不匹配的问题需要降低要素数据尺度到与地下水资源量公报数据尺度相同的水平。基于常用方法,学习样本数量有限(仅252个),利用这些样本建立的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比利用本研究方法建立的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的精度更低。3、利用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计算广东省各行政区中各个像元的地下水资源量值,该值可以反映各行政区域内部地下水资源量不均匀分布的特征,弥补了一个地下水资源量公报数据表示一个区域的地下水资源量的整体状况的不足。4、利用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计算广东省的地下水资源量,并制定地下水资源量分级标准,成功划定研究区以地下水资源量分级标准为依据的自然分区(文中以2007年和2009年为例)。这种自然分区比行政分区能更好地反映各个要素与地下水资源量的关系,能够更客观地评价地下水资源量,从而为各种科学研究提供更好的支撑。5、利用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可以实现短时间间隔的地下水资源量动态变化监测。研究利用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计算广东省三个时间段内不同时相(以天为间隔)的地下水资源量,并对各时段内地下水资源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王保红[2](2013)在《基于Nature和Science20世纪内容计量分析的科学发展态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描述科学发展的历史本身就是科学史研究最基本的任务之一。到目前为止,对20世纪科学的发展态势,很少有全面系统地给予科学史视角的分析论证。因此,本论文将20世纪的科学整体作为研究的对象,选取在国际上影响卓着的最典型的两份综合性科学期刊——Nature和Science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采用内容定量分析方法,分别对Nature和Science1901~2000年各100年间的内容做计量分析,并对20世纪科学发展的内史做了进一步阐释,将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梳理20世纪科学发展的微观历史过程,探索20世纪科学发展动态与趋势,并对21世纪科学发展做一点预测。计量分析的基础是针对计量对象设置出科学有效的计量指标。本文计量指标的设定关键是要对科学进行分类。因此我们首先对现今存在的科学分类方式分六个维度进行了分析,从宏观上对科学分类做了探讨,同时也为本文涉及到的科学的相关词汇进行了界定或说明;其次对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体系及现今采用的实用信息资源学科分类体系,进行了微观上的实证研究。这两方面的研究从理论上厘清了科学的分类,为本文计量分析提供了理论保障和实践基础,也是本文探讨科学发展趋势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结合计量对象Nature和Science本身所使用的科学分类方式,最后确定了本文的计量指标,并对资料概况、指标的范畴、计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做了详细的陈述。分别对Nature和Science进行计量分析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将Nature内容分13类学科、Science内容分11类学科进行分类统计,按照年代和期刊号生成相应的学科分布表,将此作为原始数据进一步做出学科发展曲线图、柱形图以及比较图,阐明就此反映出的学科发展态势,并将其归于基础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三大类,分别讨论了其学科发展态势,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做了比较分析,得出由Nature和Science各自反映出的20世纪科学发展态势。进一步将Nature和Science共有的六大基础科学、两个人文社会科学以及两个应用科学,分别做相对应的比较分析,得出各个学科的发展态势,以及三大类的相应发展态势,再与国内外相关研究做对比分析,得出Nature和Science共同反映出的20世纪科学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继续考察各个学科20世纪的发展内史,将计量分析结果与内史的分析论证相结合,归结出各个学科20世纪发展的特点和态势,以及各个学科可能的21世纪发展趋势,最后利用物质层次结构与科学学科结构的关联性分析,阐明了科学发展的关联性、整体性、共融性和逻辑层次性。关于20世纪科学发展总态势,本文提出几点结论:20世纪科学发展以物理学为先导,带动其他基础科学发展,到20世纪下半叶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的时代;20世纪科学发展整体上是上升的,但有兴盛期、静默期,甚至是停滞和消退阶段的存在;基础科学发现、应用技术发明、改变人类生存模式、再到人文社会价值体系的转变,是科学发展的完整链条等。在20世纪科学发展态势研究的基础上,对21世纪的科学发展做了一点科学预测,认为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和能源科学将是21世纪的科学前沿,而且物理学和生命科学仍然是可能发生革命性变革的学科,21世纪科学将是充分考虑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将基础科学、应用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高度融合并生成崭新的综合学科发展的时代。

王彦,贺西安,闫惠红[3](2008)在《水资源及部分相关学科SCI收录期刊介绍》文中研究说明以表格的形式介绍了SCI收录的33种水资源类目核心期刊的英文刊名、中文刊名、出版国和最新影响因子,并将其中影响因子最高的前20种及中国进入科学引文索引和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的6种相关期刊进行了全面的揭示,包括英文刊名、汉译刊名、出版周期、原版刊号、最新影响因子、国际标准刊号、出版地、出版者、联系地址、最新期刊网址,期刊描述等全方位的期刊信息。期刊描述内容包括:期刊的创刊年以及期刊的发展,期刊刊载的主要内容,网站可免费获取的该刊目次和文摘及全文信息等。

王彦,李宏建,钱亦兵,李卫红[4](2006)在《环境科学及部分相关学科SCI收录期刊介绍》文中研究说明以表格的形式介绍了SCI收录的93种环境科学类目核心期刊的英文刊名、中文刊名、出版国和最新影响因子,并将其中影响因子最高的前20种及中国进入科学引文索引和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的环境科学类目核心期刊进行了全面的揭示,包括英文刊名、汉译刊名、出版周期、原版刊号、最新影响因子、国际标准刊号、出版地、出版者、联系地址、最新期刊网址和期刊描述等全方位的期刊信息。期刊描述内容包括:期刊的创刊年以及期刊的发展,期刊刊载的主要内容,网站可免费获取的该刊目次和文摘及全文信息等。

王彦,王烨[5](2006)在《地质学及其相关学科SCI收录部分期刊简介》文中认为

王彦,张小云,关勇[6](2006)在《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SCI收录期刊介绍》文中研究指明将SCI收录的76种及中国进入科学引文索引和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的生态学类目核心期刊进行了全面的揭示,包括英文刊名、汉译刊名、出版周期、原版刊号、最新影响因子、国际标准刊号、出版地、出版者、联系地址、最新期刊网址,期刊描述等全方位的期刊信息。期刊描述内容包括:期刊的创刊年以及期刊的发展,期刊主要内容及使用的语言,网站可免费获取的该刊目次和文摘及全文信息等。

王彦,李宏建[7](2005)在《地理学及部分相关学科SCI收录期刊介绍》文中提出将SCI收录的21种及中国进入科学引文索引和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的地理学类目核心期刊进行了全面的揭示,包括英文刊名、汉译刊名、出版周期、原版刊号、最新影响因子、国际标准刊号、出版地、出版者、联系地址、最新期刊网址,期刊描述等全方位的期刊信息。期刊描述内容包括:期刊的创刊年以及期刊的发展,期刊主要内容及使用的语言,网站可免费获取的该刊目次和文摘及全文信息等。

高嵬[8](2004)在《《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等级鉴定研究——环境艺术部分》》文中研究表明通过收集和梳理我国正式公开发行的中文艺术设计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期刊目录和内容,探讨和建立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统一规范的等级评定标准,以解决长期以来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缺乏权威性等级鉴定标准给晋升职称、申报课题、申报各类奖项带来的不便。填补国内该研究领域的空白,为图书馆学、设计艺术学等学科提供权威性的决策支撑。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我国现有公开发行的,具有正式刊号的96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包括建筑设计类52种;景观园林设计类8种;规划设计类14种;室内设计类22种)期刊杂志。 首先,我们采用打分入围的方法先将所有期刊进行初评。分别按设定的七个得分项打分,完成对期刊评定中“定量”的研究。确定出入围期刊,共59种。 第二步,对入围期刊进一步完成“定性”的研究,即对期刊所刊学术论文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并针对每本期刊,有选择地对刊出论文阅读、评论,并作出简评,进一步筛选出核心期刊和一级期刊,共30种。确定二级刊物29种。 第三步,再从筛选出的核心、一级刊物中挑选出一级期刊,共10种。 第四步,甄选出最为优秀的核心期刊共20种。 由此得出研究结果: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期刊,核心刊物(权威学术期刊)20种;一级刊物(重要学术期刊)10种;二级刊物(一般学术期刊)29种。 本研究课题建立了一套较科学、客观、严谨的鉴定方法,可以作为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等级鉴定的研究基础。同时,等级鉴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待进一步探讨此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并进行动态的跟踪研究。

吕苗荣[9](2003)在《信息提取与矿山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文中提出通过调研大量的文献,本文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分析了矿山信息系统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在信息概念上存在的模糊认识,笔者从哲学角度出发探讨了信息的本质,初步定义了信息的概念,并论述了对信息本质认识的作用和意义。 在矿山信息提取方面,笔者提出了最优频率匹配法理论,初步研究了最优频率匹配法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声波信号与噪声的分离研究,以及去噪处理的探索实践。另外,还利用最优频率匹配法进行了信号压缩的初步尝试。通过建立水泥浆水化热及井中套管柱受力形变的数学模型,本文介绍了如何采用系统模拟技术,来实现固井期间井内温度的预测及套管柱受力形变分析。经过统计分析中原油田的钻头资料,建立了钻头购销规划决策随机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既解决了钻头在多地层使用时存在的选型优化的难题,也提取得到了各种综合的信息。这些信息的获得,为油田矿区、钻头生产厂家、井队等部门进行钻头购销、使用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在信息系统开发方面,通过对目前企业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分析,笔者提出了具体的完善意见和建议。定义了企业事务的概念。以信息论和控制论为指导,建立了面向事务设计方法。利用这个方法实现了对企业各种活动的范围、内容、信息流通等,以事务为单位的合理划分与构建。以企业事务系统为基础,定量地描述了企业的信息体系结构。提出了矿山数据库分级设计思想,并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定义了面向事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概念与设计步骤,介绍了面向事务管理应用软件开发详细的处理逻辑。以喀拉通克铜镍矿信息系统研制开发为例,进行了面向事务设计方法的成功尝试和实践,解决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另外,本文还在软件通用性和自动化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通过细致地研究矿山数据表的特性,利用数据库技术实现了矿山输入管理通用应用软件的开发,以及进行表内或多表之间数据动态分析计算的通用化编程,取得了十分显着的效果。 在信息的定量处理和应用上,本文提出了序贯通信模型的概念,中常大月卜们卜士拳位愉大摘要H并对序贯通信进行了初步的分类。推导了矿山语法信息、语用信息和语义信息量的计算公式,开发相应的软件实现了信息量的计算。结合喀拉通克铜镍矿化验结果原始数据,实现了对各种信息量的分析与处理,取得了很有意义的结果。 目前在工程领域己经大量地采用数据库技术,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本文在声波层析成像勘察的工程实践中,通过采取两步走的方式,实现了日常工程技术数据的数据库管理和应用;并探讨了数据库技术与工程应用软件的融合问题,为工程中如何利用数据库技术作了较为系统的探索与尝试。

王巍[10](2020)在《我国重大地震灾害应急响应能力评价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的地震分级应急响应机制经过2008年8级汶川地震、2010年7.1级玉树地震、2013年7.0级芦山地震、2017年7.0级九寨沟地震等大地震的实践检验和经验总结得到不断完善。每次地震后对本次应急响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能力评价对各级政府和部门来说都很重要。然而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科学客观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指出应该对地震应急响应哪些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价?以及如何进行评价?因此,本文立足地震应急响应阶段,提出构建我国重大地震灾害应急响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提供评价方法,这对于提升地震应急响应能力、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倒逼地震应急准备能力建设,提高防震减灾能力,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在文献回顾和多次国内外地震应急响应事件跟踪研究的基础上,利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首个我国重大地震灾害应急响应能力的评价模型,探索了可用于它方评价的路径,可以对发生的重大地震灾害事件进行应急响应能力评价,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首先,提出了重大地震灾害和应急响应能力的概念,界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在构建我国重大地震灾害应急响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创新性地提出从响应主体的角度进行一级评价指标的划分,4个一级评价指标为政府应急响应能力、社区应急响应能力、救援力量应急响应能力、和群众应急响应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了14个二级评价指标和48个三级评价指标。其次,在确定评价体系中各个指标的评价标准时,结合了大量的相关政策、法规、文献、及案例,首先明确了评价指标的内涵,再确定出各个指标的评价标准和计算方法,以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在分析评价指标C1队伍响应能力时,结合在地震应急救援方面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关于《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地震响应标准工作程序》的标准初稿作为本研究的成果之一。再次,在修正评价指标体系和确定指标权重时,共进行了两次专家问卷调查工作,征求专家意见,第一次专家问卷调查得到499份反馈,根据反馈结果修正和完善了评价指标体系;第二次专家问卷调查得到276份反馈,根据专家打分结果,运用SPSS软件和MATLAB工具计算了各级指标的权重。最后,以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九寨沟地震,四次地震为例,利用本文所提供的我国重大地震灾害应急响应能力评价模型,具体评价了四次地震中的政府应急响应能力。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探讨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明确了继续研究的方向。

二、《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年第18卷总目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年第18卷总目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遥感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方法的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遥感技术在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
        1.2.2 机器学习方法在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点
    1.6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地质背景
    2.3 地下水资源的分布
3 数据及预处理
    3.1 数据介绍
    3.2 数据预处理
4 与地下水相关要素的选择及其信息获取
    4.1 静态要素的选择与信息获取
        4.1.1 高程、坡度
        4.1.2 排水通道密度
        4.1.3 地形湿度指数
        4.1.4 地层岩性
        4.1.5 断层密度
    4.2 动态要素的选择与信息获取
        4.2.1 降雨量
        4.2.2 地表水体
        4.2.3 植被
        4.2.4 温度
    4.3 本章小结
5 地下水资源量公报数据
    5.1 数据测量方法
    5.2 地下水资源量公报数据的栅格化
    5.3 本章小结
6 基于神经网络建立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
    6.1 学习样本
    6.2 建立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的方法
    6.3 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参数的确定
        6.3.1 隐含层神经元数
        6.3.2 学习速率
        6.3.3 最大迭代次数
        6.3.4 初始权重的范围
        6.3.5 学习次数
    6.4 建立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实例
        6.4.1 建模结果
        6.4.2 模型检验
    6.5 基于本研究方法与常用方法建模比较
        6.5.1 基于常用方法建模的机器学习方法的选择
        6.5.2 对比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的应用
    7.1 以地下水资源量分级标准为依据划分自然分区
    7.2 地下水资源量的实时变化监测
    7.3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问题与展望
9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介绍
教育经历
发表论文
参与科研项目

(2)基于Nature和Science20世纪内容计量分析的科学发展态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1 选题目的与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3 研究思路及内容结构
    4 难点、创新点及不足
第一章 科学的分类与计量的基础
    1.1 科学分类的维度分析
        1.1.1 科学的一维分类
        1.1.2 科学的二维分类
        1.1.3 科学的三维分类
        1.1.4 科学的四维分类
        1.1.5 科学的五维分类
        1.1.6 科学的六维分类
    1.2 科学分类的实证研究
        1.2.1 国际标准学科分类体系
        1.2.2 国际标准自然科学学科分类体系
        1.2.3 国际实用信息资源学科分类体系
        1.2.4 国际实用信息资源自然科学学科分类体系
        1.2.5 结论与启示
    1.3 计量指标的设定
        1.3.1 资料来源
        1.3.2 计量指标的确定与范畴
        1.3.3 计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章 NATURE 1901-2000内容的计量分析
    2.1 NATURE的综述
    2.2 NATURE 1901-2000内容的计量分析
        2.2.1 NATURE反映的基础科学发展态势
        2.2.2 NATURE反映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态势
        2.2.3 NATURE反映的应用科学发展态势
        2.2.4 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比较分析
    2.3 从NATURE反映出的20世纪科学发展态势
第三章 SCIENCE 1901-2000内容的计量分析
    3.1 SCIENCE的综述
    3.2 SCIENCE 1901-2000内容的计量分析
        3.2.1 SCIENCE反映的基础科学发展态势
        3.2.2 SCIENCE反映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态势
        3.2.3 SCIENCE反映的应用科学发展态势
    3.3 从SCIENCE反映出的20世纪科学发展态势
第四章 NATURE和SCIENCE的计量结果比较分析及验证
    4.1 总信息量的比较
    4.2 NATURE和SCIENCE反映出的科学发展态势对比分析
        4.2.1 基础科学发展态势对比分析
        4.2.2 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态势对比分析
        4.2.3 应用科学发展态势对比分析
        4.2.4 与国内外对NATURE和SCIENCE相关研究的比较分析
    4.3 NATURE和SCIENCE共同反映出的20世纪科学发展态势
第五章 20世纪科学发展态势分析
    5.1 20世纪基础科学发展态势研究
        5.1.1 20世纪生物学发展态势
        5.1.2 20世纪化学发展态势
        5.1.3 20世纪地球科学发展态势
        5.1.4 20世纪数学发展态势
        5.1.5 20世纪物理学发展态势
        5.1.6 20世纪天文学发展态势
    5.2 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态势研究
        5.2.1 20世纪人类学发展态势
        5.2.2 20世纪历史学及艺术与文学发展态势
    5.3 20世纪应用科学发展态势研究
        5.3.1 20世纪医学发展态势
        5.3.2 20世纪工程技术发展态势
    5.4 20世纪科学发展总态势分析
结束语 21世纪科学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附录1 NATURE 20世纪内容统计表
附录2 SCIENCE 20世纪内容统计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水资源及部分相关学科SCI收录期刊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水资源及相关学科SCI收录期刊评价
2 水资源及其相关学科SCI收录期刊介绍
    2.1 科学引文索引-水资源期刊详细列表:影响因子最高的前20种
        (1) WATER RESEARCH (31) 《水研究》
        (2) JOURNAL OF HYDROLOGY (18) 《水文学杂志》
        (3)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32) 《水资源研究》Monthly月刊, 国内刊号:563B0007;影响因子:1.894
        (4) JOURNAL OF CONTAMINANT HYDROLOGY (15) 《污染物水文学杂志》Monthly月刊, 国内刊号:715LB004;影响因子:1.717
        (5) 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1) 《水资源进展》Monthly月刊, 国内刊号:563C0064;影响因子:1.648
        (6) RIV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5) 《河流研究与应用》Bimonthly双月刊, 国内刊号:;影响因子:1.645
        (7) HYDROLOGICAL PROCESSES (12) 《水文研究》《水文作用》Semimonthly半月刊, 国内刊号:563C0066;影响因子:1.640
        (8)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8) 《环境毒理学》《环境毒物学》Bimonthly双月刊, 国内刊号:633B0040;影响因子:1.582
        (9)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ASCE (22)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杂志》Bimonthly双月刊, 国内刊号:860B0002-14;影响因子:1.531
        (10) CLAYS AND CLAY MINERALS (5) 《粘土与粘土矿物》Bimonthly双月刊, 国内刊号:5680003;影响因子:1.423
        (11) AQUATIC CONSERVATION-MARINE AND FRESHWATER ECOSYSTEMS (3) 《水产资源保护:海洋与淡水生态系统》Bimonthly双月刊, 国内刊号:697C0071;影响因子:1.350
        (12) HYDROGEOLOGY JOURNAL (11) 《水文地质学杂志》Bimonthly双月刊, 国内刊号:565E0016;影响因子:1.288
        (13) CATENA (4) 《连锁;土壤科学-水文学-地貌学杂志》Monthly月刊, 国内刊号:560LB059;影响因子:1.285
        (14) 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ASCE (19) 《灌溉与排水工程杂志》Bimonthly双月刊, 国内刊号:860B0002-07;影响因子:1.250
        (15)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27) 《水、空气与土壤污染》Monthly月刊, 国内刊号:715LB002;影响因子:1.205
        (16) IRRIGATION SCIENCE (13) 《灌溉科学》Quarterly季刊, 国内刊号:654E0002;影响因子:1.160
        (17)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 《农业用水管理》Monthly月刊, 国内刊号:654LB052;影响因子:1.122
        (18) GROUND WATER (9) 《地下水》
        (19)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ASCE (16) 《水利工程杂志》Monthly月刊, 国内刊号:860B0002-06;影响因子:1.004
        (20)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 《水土保持杂志》Bimonthly双月刊, 国内刊号:652B0005;影响因子:0.949
    2.2 中国进入科学引文索引和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水资源相关期刊列表:共6种
        (1)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海洋学报》 (英文版)
        (2) CHINA OCEAN ENGINEERING《中国海洋工程》 (英文版) Quarterly季刊, 国内刊号:32-1441/P;影响因子0.528
        (3)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科学通报》 (英文版) Semimonthly半月刊, 国内刊号:11-1785/N;影响因子0.722
        (4)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自然科学进展》 (英文版) Monthly月刊, 国内刊号:11-3853/N;影响因子0.531
        (5)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LIFE SCIENCES《中国科学:C辑 生命科学》 (英文版)
        (6)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 《中国科学D辑》 (英文版) Monthly月刊, 国内刊号:11-3753;影响因子0.636

(4)环境科学及部分相关学科SCI收录期刊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环境科学及其相关学科SCI收录期刊影响评价
2环境科学及其相关学科SCI收录期刊介绍
    2.1科学引文索引———环境科学期刊(影响因子最高的前20种)
        1.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环境卫生展望》(33)
        2. CONSERVATION BIOLOGY《保护生物学》(22)
        3. GLOBAL CHANGE BIOLOGY《全球变化生物学》(48)
        4. 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环境科学与技术》(38)
        5.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47)
        6. 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SCIENCE AND TECHNOLOGY《环境科学和技术述评》(23)
        7. WATER RESEARCH《水研究》(91)
        8.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环境遥感》(82)
        9. APPLIED CATALYSIS A-GENERAL《应用催化,A辑:总论》(7)
        1 0. ATMOSPHERIC ENVIRONMENT《大气环境》(14)
        1 1. ANNUAL REVIEW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环境与资源年度评论》(5)
        1 2. BIOLOGICAL CONSERVATION《生物保护》(17)
        1 3. CLIMATIC CHANGE《气候变化》(21)
        1 4. JOURNAL OF AEROSOL SCIENCE 1《气溶胶科学杂志》(55)
        1 5. ENVIRONMENTAL POLLUTION《环境污染》(35)
        16.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环境毒理学与化学》(42)
        17.REVIEW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环境污染与毒物学评论》(83)
        18.ENVIRONMENTAL RESEARCH《环境研究》(37)
        19.CHEMOSPHERE《臭氧层》(19)
        20.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整体环境科学》(86)
    2.2 中国进入科学引文索引和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环境科学期刊(共11种)
        1.ACTA BOTANICA SINICA《植物学报》(英文版)
        2.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
        3.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英文版)
        4.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英文版)
        5.CHINA OCEAN ENGINEERING《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
        6.CHINESE 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英文版)
        7.FUNGAL DIVERSITY《真菌多样性》(英文版)
        8.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NA《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
        9.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自然科学进展(英文版)
        10.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LIFE SCI-ENCES《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英文版)
        11.BOTANICAL BULLETIN OF ACADEMIA SINICA《中国植物学公报》(英+中文版,台湾)

(8)《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等级鉴定研究——环境艺术部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① 课题背景
    ② 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的发行及评定现状
    ③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 研究框架和方法
    1.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概念的阐述
    1.2 等级鉴定的方法探讨
        1.2.1 打分入围法
        ① 得分项一:被重要检索工具收录情况
        ② 得分项二:被重要数据库收录情况
        ③ 得分项三:期刊主管、主办单位对期刊质量的影响
        ④ 得分项四:期刊创刊年限
        ⑤ 得分项五:期刊获奖情况
        ⑥ 得分项六:期刊学术文章所占百分比
        ⑦ 得分项七:专家评审
    1.3 主要技术路线
2 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2.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按首字母排序)
        2.1.1 建筑设计类
        (01) 《安徽建筑》
        (02)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03)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04)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05) 《东南大学学学报》
        (06) 《福建建筑》
        (07) 《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08) 《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
        (09) 《高等建筑教育》
        (10) 《广东建筑装饰》
        (11) 《广东土木与建筑》
        (12) 《广西土木建筑》
        (13) 《广州建筑》
        (14)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15) 《华南理工大学学学报》
        (16)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7)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18) 《华中建筑》
        (19) 《建材.建筑.装修》
        (20)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1) 《江苏建筑》
        (22) 《建筑》
        (23) 《建筑创作》
        (24) 《建筑技术及设计》
        (25) 《建筑科学》
        (26) 《建筑师》
        (27) 《建筑学报》
        (28) 《建筑知识》
        (29) 《建筑装饰材料世界》
        (30) 《南方建筑》
        (31)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32)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33) 《清华大学学报》
        (34) 《四川建筑》
        (35)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36) 《时代建筑》
        (37)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38) 《上海建设科技》
        (39) 《世界建筑》
        (40) 《世界建筑导报》
        (41) 《设计新潮/建筑》
        (42) 《山西建筑》
        (43) 《天津大学学报》
        (4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45)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46) 《新建筑》
        (47)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48) 《云南建筑》
        (49) 《中国建设信息》
        (50) 《浙江建筑》
        (51) 《中外建筑》
        (52) 《住宅科技》
        2.1.2 景观园林设计类
        (01)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02) 《古建园林技术》
        (03) 《广东园林》
        (04) 《蓝天园林》
        (05)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06) 《园林》
        (07) 《园艺学报》
        (08) 《中国园林》
        2.1.3 规划设计类
        (01) 《北京规划建设》
        (02) 《城市》
        (03) 《城市开发》
        (04) 《城市发展研究》
        (05) 《城市规划》
        (06) 《城市规划汇刊》
        (07) 《城市问题》
        (08) 《规划师》
        (09) 《国外城市规划》
        (10) 《上海市城市管理学院学报(当代建设)》
        (11)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12)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13) 《现代城市研究》
        (14) 《小城镇建设》
        2.1.4 室内设计类
        (01) 《缤纷》
        (02) 《城市住宅》
        (03) 《国际家居》
        (04) 《家具》
        (05) 《家具与环境》
        (06) 《家具与室内装饰》
        (07) 《家居主张》
        (08) 《家饰》
        (09) 《美家》
        (10) 《瑞丽-家居》
        (11) 《现代装饰》
        (12) 《上海家居》
        (13) 《世界家苑》
        (14) 《室内设计》
        (15) 《室内设计与装修》
        (16) 《时尚家居》
        (17) 《新材料.新装饰》
        (18) 《新居室》
        (19) 《中国厨卫》
        (20)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1) 《装饰》
        (22) 《装饰装修天地》
3 研究分析与评论
    3.1 入围期刊
    3.2 核心、一级期刊的筛选
    3.3 一级期刊的挑选
    3.4 核心期刊的甄选
4 研究结论
    4.1 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环境艺术专业期刊等级鉴定结果:
        Ⅰ 核心刊物(权威学术期刊)
        Ⅱ 一级刊物(重要学术期刊)
        Ⅲ 二级刊物(一般学术期刊)
5 参考文献
6 后记
7 附录
    附录1: 艺术设计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期刊等级研究成果调查表
    附录2: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三版
    附录3: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
    附录4: 新闻出版署的《中国期刊方阵》社科期刊、《双效期刊》、《双百期刊》、《双高期刊》

(9)信息提取与矿山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企业信息系统及在矿山中的应用现状综述
    1.1 信息系统的概念、内容和发展状况
        1.1.1 信息系统的概念
        1.1.2 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
        1.1.3 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1.2 企业信息系统结构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现状
        1.2.1 企业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
        1.2.2 企业信息系统的网络结构
        1.2.3 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技术的发展现状
    1.3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简述
        1.3.1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1.3.2 原型法
        1.3.3 其它开发方法简介
        1.3.4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论进展概况
    1.4 矿山信息系统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4.1 矿山信息的组成和网络体系结构
        1.4.2 矿山信息开发应用现状
        1.4.3 矿山信息系统开发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信息本质的研讨
    2.1 信息本质认识的现状
    2.2 信息源自于运动和变化
    2.3 对信息本质的研讨
    2.4 探讨信息本质认识的意义
    2.5 矿山信息系统的几点认识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矿山信息提取的研究与实践
    3.1 信息提取途径和意义的一点看法
        3.1.1 信息提取的途径
        3.1.2 信息提取的意义
    3.2 最优频率匹配法在提取地层岩溶和裂缝信息研究中的应用
        3.2.1 弹性波法工程探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2.2 新桥硫铁矿的地质概况及钻孔分布情况
        3.2.3 探测工作方法和工作质量考核指标介绍
        3.2.4 井间声波CT资料处理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方法的研究
        3.2.5 用最优频率匹配法提取新桥矿CT信号及去噪的应用研究
        3.2.6 声波成析成像信号处理软件的研制开发
        3.2.7 建立最优频率匹配法理论的意义
        3.2.8 最优频率匹配法研究的几点初步结论
    3.3 应用系统模拟理论提取钻探工程信息的研究
        3.3.1 固井水泥浆凝结期间温度和套管柱受力形变信息的提取
        3.3.2 钻头购销规划决策系统信息的提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矿山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与数据库分级设计技术的研究实践
    4.1 矿山信息体系结构的研讨
        4.1.1 矿山信息系统组成和信息层次结构认识的现状分析
        4.1.2 矿山信息系统组成和层次结构的几点改进
        4.1.3 矿山信息体系结构的研讨
    4.2 矿山信息系统开发管理浅议
        4.2.1 矿山信息系统研制开发管理的一点看法
        4.2.2 矿山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浅议
    4.3 矿山信息数据库分级设计和数据窗口对象技术的研究
        4.3.1 矿山信息系统数据库分级设计技术的应用研究
        4.3.2 表格数据行列之间转换显示的技术实现和应用研究
    4.4 本章小结
    附录1: 创建数据窗口实例
第五章 面向事务矿山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及应用实例
    5.1 企业信息模型分析综述
    5.2 面向事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概念及面向事务设计的特色
        5.2.1 面向事务数据库设计基本概念的提出
        5.2.2 面向事务数据库设计的特色
    5.3 面向事务矿山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过程和应用实例
        5.3.1 面向事务数据库设计步骤的建立
        5.3.2 设计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
    5.4 面向事务数据库设计操作步骤小结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面向事务矿山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与通用化编程的研究实践
    6.1 面向事务数据库设计和信息系统管理应用软件的开发实例
        6.1.1 面向事务工资管理数据库设计过程的研究
        6.1.2 面向事务工资管理应用软件的研制
    6.2 矿山信息系统数据输入管理通用应用软件的研制开发
        6.2.1 输入管理应用软件通用化面临的问题探讨
        6.2.2 数据表间差异和差异类型的分析研究
        6.2.3 输入管理应用软件通用化的设计实现过程
        6.2.4 输入管理应用软件通用化研究得出的几点结论
    6.3 单表和多表数据动态分析计算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6.3.1 单表和多表数据动态计算基本情况介绍
        6.3.2 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技术关键
        6.3.3 单表和多表数据动态计算软件的研制开发和应用
        6.3.4 单表和多表数据动态计算软件的应用效果
    6.4 面向事务数据库设计技术和应用软件设计技术的异同分析
    6.5 关于面向事务设计方法的几点体会
    6.6 通过面向事务处理方法的应用实践浅议信息科学方法论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信息理论在矿山信息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7.1 基本通信模型信息定量化方法的研究概况
        7.1.1 基本通信模型的分类
        7.1.2 语法信息的度量方法及计算公式
        7.1.3 语义信息的度量方法及计算公式
        7.1.4 语用信息的度量方法及计算公式
        7.1.5 广义信息的度量方法研究概况
    7.2 序贯事件和状态混合通信模型的研讨
    7.3 矿山信息量计算方法的初步研究与应用
        7.3.1 矿山语法信息量计算方法的初步研究
        7.3.2 矿山语义信息量计算方法的初步研究
        7.3.3 矿山语用信息量计算方法的初步研究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数据库技术在矿山工程中的研究应用
    8.1 工程物探数据资料管理状况浅议
    8.2 井间声波层析成像数据库模型的建立
    8.3 日常井间声波层析成像数据库管理应用软件的开发
    8.4 井间声波层析成像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
    8.5 本章小结
第十章 全文结论
    10.1 全文结论
    10.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完成的科研项目与发表论文情况

(10)我国重大地震灾害应急响应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小结
    1.3 选题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章节安排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本研究的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地震灾害等级
        2.1.2 地震应急响应阶段
        2.1.3 应急响应能力
    2.2 基本决策方法
        2.2.1 头脑风暴法
        2.2.2 德尔菲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3 现代综合评价方法
        2.3.1 层次分析法
        2.3.2 模糊综合评判法
        2.3.3 数据包络分析法
        2.3.4 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
        2.3.5 灰色综合评价法
        2.3.6 几种比较新的综合评价方法
    2.4 小结
第三章 我国重大地震灾害应急响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3.2 评价指标的类型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3.1 一级评价指标的确定
        3.3.2 体系的初步构建
        3.3.3 体系的修正
    3.4 指标内涵和评价标准
        3.4.1 政府应急响应能力
        3.4.2 社区应急响应能力
        3.4.3 救援力量应急响应能力
        3.4.4 群众应急响应能力
    3.5 小结
第四章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4.1 样本数据的分析检验
        4.1.1 样本数据信度分析
        4.1.2 样本数据效度分析
        4.1.3 专家权威性和样本修正
    4.2 构造判断矩阵和一致性检验
    4.3 评价指标权重排序
    4.4 结果分析
        4.4.1 本文结论与原始数据的对比
        4.4.2 样本筛选与分类对比
        4.4.3 政府应急响应能力评价指标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我国重大地震灾害应急响应能力评价实例分析
    5.1 灾情回顾
    5.2 四次地震政府应急响应情况对比
    5.3 四次地震政府应急响应能力评价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附录
    附录1 第一次调查问卷内容
    附录2 第二次调查问卷内容
    附录3 标准草稿
    附件4 第二次调查问卷结果原始数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四、《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年第18卷总目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遥感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方法的地下水资源量动态评价模型研究[D]. 秦怡. 浙江大学, 2019(02)
  • [2]基于Nature和Science20世纪内容计量分析的科学发展态势研究[D]. 王保红. 山西大学, 2013(12)
  • [3]水资源及部分相关学科SCI收录期刊介绍[J]. 王彦,贺西安,闫惠红.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8(02)
  • [4]环境科学及部分相关学科SCI收录期刊介绍[J]. 王彦,李宏建,钱亦兵,李卫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S2)
  • [5]地质学及其相关学科SCI收录部分期刊简介[J]. 王彦,王烨.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6(03)
  • [6]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SCI收录期刊介绍[J]. 王彦,张小云,关勇. 生态环境, 2006(02)
  • [7]地理学及部分相关学科SCI收录期刊介绍[J]. 王彦,李宏建. 地理学报, 2005(06)
  • [8]《全国中文艺术设计类期刊等级鉴定研究——环境艺术部分》[D]. 高嵬. 中国美术学院, 2004(01)
  • [9]信息提取与矿山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D]. 吕苗荣. 中南大学, 2003(04)
  • [10]我国重大地震灾害应急响应能力评价研究[D]. 王巍.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20(02)

标签:;  ;  ;  ;  ;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年第18卷总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