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呼吁“无底价”招标

建设项目呼吁“无底价”招标

一、建设工程呼唤“无标底”招标(论文文献综述)

赵新宇[1](2016)在《制度性需求失控:政府投资项目超概主要成因的发现与治理 ——以A省省级机关办公楼改造项目为例》文中提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中普遍存在的超标准、超预算等问题,对政府的预算收支、政府形象与政府合法性的维护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负责项目管理的部门和官员在项目全程中承担了三重压力:复杂繁琐的法规条款的限制、与施工企业利益关系的协调、来自体制内外党纪国法和舆论的监督压力;另一方面,无论项目运作过程多么规范,管理人员多么廉洁,超概还是经常发生,并且难以界定直接责任人。作者基于项目管理、公共行政、公共组织理论和契约经济学等理论,将项目管理领域通常的超支原因和控制手段梳理分析后,以一系列A省省级机关办公楼改造项目为案例,搜寻超概的决定因素。通过对项目立项、前期、施工、决算全程进行分析,作者证明政府“甲方的管理非常强势”、“施工企业常见的欺骗手段难以实施”、“内部监督足以控制甲乙双方合谋”三个重要判断,并将“甲方管理能力不足”、“乙方的自利行为”、“甲乙双方合谋欺骗上级委托人”等常见因素一一剔除,发现如下三个重要结论。第一,良好的项目管理不能阻止需求失控带来的超概;第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中的需求失控是体制造成的;第三,制度性的需求失控在行政机关体制内无法治理。因为需求失控型超概来源于体制,又在体制内无法治理,因此称之为制度性需求失控。这一发现,揭示了预算超支的根本原因不在技术层面,而在制度层面。官僚制理论告诉我们,专业分工导致行政机关的各部门垄断所在领域的专业权威,这能让拥有法理权威的委托人和监督人无从否决其提出的需求。正如学术论文只能由同行来评审一样,要实现有效监督,光有法理权威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专业权威。由于需求是项目管理的目标和基础,在项目管理领域内部是无法控制的,所以需求控制问题,实际上是“应当由谁来提要求、怎么提”的问题。针对现有的繁琐法律条款和严格的程序还是无法阻止使用单位随心所欲地调整需求的问题,作者对国内外项目决策与预算监督进行了比较研究。对比发现,我国与发达国家项目决策与预算监督最主要的差距在于代议机关作用的发挥。我国人大对项目决策与预算监督仍停留在形式层面,实际上仅靠行政机关内部控制,外部控制缺位,违反了分权制衡的基本原则,是不可能产生有效监督的。就此,作者证明了必须从行政机关外部引入拥有独立民意基础的、法理权威和专业权威都能与之抗衡的主体才能有效监督。作者贴合我国现存体制的实际情况,借鉴美国的国会委员会与行政部委之间分权制衡的制度安排,提出加强人大委员会的审批和监督职能,是符合我国国情、可行的制度安排。改革行政一家独大的审批制度,将宪法规定的人大的最高决定权和最高监督权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将市场的还给市场,非市场的还给人大,让公共项目的立项、执行、监督摆脱行政机关内部流转的现状,从根本上实现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执行、监督的过程公开、透明、合理。同时,改革行政机关对行业机构的控制,行业机构自治,也是重要配套措施。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典型的非市场化的内部行政行为建设项目为案例,以利于避免一般公共项目中常见的行政权力错位越位、干预市场、复杂项目治理能力不足等通病带来的多变量分析的干扰,有利于发现项目运行中使用单位专业权威不受控制的关键单变量,进而揭示出地方政府、各级行政机关之间基于行政上下级关系的科层权威与基于各自领域的专业权威同时存在,后者有相当大的能力对政府投资项目的需求产生影响的真相。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局限于建设项目、理论分析还不全不透、受国情所限项目微观资料难以获得等。在文章的结尾,作者针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了讨论,般公共项目实际上与公共政策的执行有所交叉,必须加强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强调分权制衡的同时也要考虑适当行政集权的优点;对于逐步公开但不深不细的公共财政信息提出了一些技术指标的设想等。

林乃善[2](2011)在《政府公共工程项目招投标监管效果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政府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对促进国内经济的增长,提高社会服务水平,起到显着的作用。然而,从以往的工程项目实施情况看,公共工程(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实际效果并不尽人意,一些工程项目存在突破投资、降低质量等级标准、经济或社会效益差等现象,个别项目甚至出现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事故。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招投标监管机制不健全,政府监管不到位。通过对公共工程招投标的研究,认识招投标管理存在的弊端,识别并分析监管效果的各种影响因素,并采取措施强化积极因素的有利影响,消除不利因素对于招投标管理效果的制约,促进工程进展,实现政府公共工程投资的最大效益。本文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政府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进行界定,随后,结合现实中的招投标实践情况,在分析招投标监管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招投标监管效果的影响因素,并构造招投标监管的影响因素模型,然后通过在招投标行业内相关单位与人员的实证数据分析,揭示招投标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各个影响因素与招投标监管效果的关系。基于上述实证结果,针对招投标监管效果影响因素中的重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改进招投标监管效果的有效措施。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招投标监管各方参与者是一种为了经济利益或社会效益进行的博弈,目的是招投标组织者以最小政府资金的投入,实现公共工程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招投标监管主体包含监管者、被监管者以及除此之外的第三方;客体包含监管项目本身以及所依存的外部环境。在监管要素组合中,监管者、法律与制度环境因素起着更大作用。2.传统文化、招投标法律、举报制度、监管能力四个方面因素影响着招投标监管效果,传统文化除了直接影响监管效果外,还对举报制度、招投标法律的制定与完善起明显作用,并与招投标法律及举报制度制约着监管能力。3.政府公共工程项目监管效果与监管机构成员有关,不同背景特征的监管者对于监管效果的影响存在显着差别。在政府公共工程监管中,监管机构应根据监管项目的具体情况以及监管的侧重点不同,按照监管人员的背景特征,合理进行人员的配置,以达到最佳的监管效果。4.正向激励能提高监管效果,激励的数额等于预期的寻租收入减执行效益的提高值,能够使得招投标相关管理部门更好地发挥工作积极性,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避免寻租现象的发生,提高监管效果,促使政府实现效益的最大化。5.降低举报人的举报风险,增加举报人在举报活动中的预期收益,可以提高举报人的积极性,是完善政府公共工程招投标腐败举报制度的重要途径,对于预防和查处招投标违法、法违规行为起重要作用。

李健[3](2009)在《中国建筑业政府规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缓解我国面临的资源不足的矛盾和影响社会和谐的社会矛盾,是我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基本政策环境。建筑业已成为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2008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61144亿元,实现增加值17071亿元,占GDP的5.68%;实现利润1756亿元,上缴税金2058亿元;截止2008年底,建筑业企业从业人数已达3253万人,建筑业企业数量达到64152家。但现阶段的我国建筑业还存在经济转轨时期的明显特征,如信息偏差、不完全竞争、政府寻租、行政垄断、市场失灵等,在某些领域和环节甚至存在自然垄断。过去,政府规制的主要对象是自然垄断产业,对建筑业的这种既有垄断属性又有自由竞争属性的产业,有必要借鉴政府规制相关理论实践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研究和探讨,从而为中国建筑业改革中的政府规制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参考。本文对法经济学研究的空白——建筑业政府规制进行经济学分析。运用政府规制的基本理论,即公共利益规制理论、规制俘获理论、激励性理论、放松规制理论,针对我国建筑业政府规制激励不足或约束不够等种种现象按照经济性政府规制和社会性政府规制作了全面、系统梳理和研究,建立了三种分析模型,综合运用比较、博弈、实证分析等方法,分别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建筑业政府规制进行了详尽的考察,力图分析我国建筑业政府规制中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筑业改革与发展之路。

高峰[4](2009)在《财政性投资建设工程招标制度改革研究 ——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首先从我国招标制度的沿革、特点以及国内学界的研究状况引入,从招标模式、市场主体、招标过程、主体职能等方面探讨我国现有招标体制所存在的问题。随后,文章结合番禺区经济发展的背景,对番禺区的招标管理制度改革予以全面介绍。并针对其采取的招标程序改革、公开选择招标代理机构等措施逐一进行分析,在肯定其可取之处的同时,明确指出目前制度仍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笔者根据番禺区招标管理的现状,进一步提出完善番禺区财政性投资建设工程招标制度的对策:一是从对政府投资项目实施分类管理和对政府投资工程的主体进行改革两方面来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制;二是进一步整合招标管理资源,把招标市场管制从政府部门分离出来,设立独立的招标管理机构;三是进一步加强工程招标的立法工作,建立统一、灵活的招标法规体系。

华新连[5](2009)在《基于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管理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建设工程造价计价模式的重大变革,将对工程建设造价、招标投标、施工企业的投标报价和经营管理等产生重大影响,也为评标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但由于人们受传统模式与计价习惯的影响,致使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在工程招标投标中没有得到充分应用。本文研究了国内外建筑工程招投标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然后分析我国传统建筑工程招标方式与程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大力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在讨论工程量清单招标优点的同时,也指出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急需探讨的问题,提出应制定与工程量清单报价相适应的新的评标方法。以近几年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为根据,结合对企事业单位招投标的实际情况,从整体利益出发,分析了当前招投标现状和招标文件针对性不强、投标企业不正当竞争以及评标的不充分等主要原因,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在合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本文对未来的工程量清单招标模式进行了探讨,根据我国建筑行业的现状,指出目前的招标方式与现行的市场机制及与加入WTO后的全方位多层次开放要求不相适应,而采用新的招标则是改变这种状况的良策之一,并分析了全面推行无标底招标须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工程量清单招标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刘同祝[6](2008)在《建筑工程项目投标监管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自《建筑法》和《招投标法》实施以来,建设市场发包承包活动日益规范,在预防腐败、提高工程质量和保护各方合法权益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就有形建筑市场而言,招投标机制的引入同样推动了市场的规范、有序运作,但由于国内招投标监管机制不健全,建筑工程招投标运作过程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应该招标的项目不实行招标,必须公开招标的不公开招标,或者主管部门(包括招标单位)行政干预过多,甚至进行假招标,拉关系套标底,评标倾斜等。本文以建筑工程招投标监管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综述、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对建筑工程市场特点、招投标运作特征以及招投标监管机制等概念进行了理论界定,以青岛市城阳区为例,系统探讨了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监管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招投标监管中存在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招投标监管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监管与处罚力度不够、标段划分机制僵化以及专家评定标机制存在缺陷等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招投标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运用实证与规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社会学、管理学、制度经济学的一般原理,深入系统地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构建了新型的建筑工程招投标监管机制,特别提出了全范围、全过程监管方式,和“五位一体”监管模式;最后,以青岛市城阳区的改革实践为范例进行了改革绩效分析。按照逻辑关系,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前言,主要阐述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在查阅文献、对国内外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及其监管理论进行客观述评的基础上,提出本论文的研究框架。第二章为建筑工程招投标监管现状与问题分析。在对有形建筑市场与招投标制度界定的基础上,对我国招投标监管的历史、现状进行了简要阐述,接着分析了招投标监管运作机制,最后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招投标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第三章是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监管机制改革方案构建。针对目前建筑工程招投标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青岛市城阳区具体情况,在确定改革原则和思路的基础上,构建了新型监管机制,从法律法规、监管机构、监管内容、监管程序、监管方式、评标模式、代理机构建设以及编制经费等8个方面进行了构建。第四章是改革方案的绩效分析。以青岛市城阳区的改革实践为基础,对已经实现改革方案要求的监管机制进行了实际绩效分析,对目前尚未达到改革方案要求的监管机制进行了理论绩效分析。第五章是研究结论与继续研究展望。对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监管研究进行总结,对研究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没有涉及或没有深入的问题做了点评,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中施企协[7](2007)在《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问题透视(下)》文中研究表明国外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投标借鉴招标投标是国际上广泛认同并普遍采用的一种工程及货物采购方式,自产生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英国是最早

陈广荣[8](2007)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招投标规范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招投标制度作为规范建筑市场竞争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通过对国际与国内招投标的研究对比,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的因素下,招投标市场中尚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做法,严重影响了我国招投标的作用发挥。在目前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局势下,对我国的招投标进行规范化管理有着举足轻重作用。本文基于此对建筑施工企业招投标的规范化管理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本文首先对比了国际、国内建筑工程招投标的发展现状。其次,分别从招投标体制自身及其的社会环境为出发点,指出了其存在的种种弊端。如:招投标程序不规范、评标方法不科学、缺乏先进的投标报价模式、腐败问题等。最后,提出了自己对招投标规范化管理的一些见解。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选择优秀承包商的保障。要对建设工程招投标进行规范化管理,首先就要在招投标中选择先进的报价模式。推行合理低价中标,能够淡化标底的作用在最大程度上开放建筑市场。但工程量清单计价和合理低价中标都需要进行配套环境的建设。有形建筑市场的建立在增加交易信息透明度、加强监管、防止腐败方面卓有成效。还有其他方面一些改进措施,同时需要社会相关各方面的积极配合。

许建灵[9](2005)在《杭州市建筑工程招投标监督体系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我国建筑业规模越来越大,而我国建筑工程招投标监督体系在新形势下呈现出诸多弊端,甚至已经影响到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和廉正建设的各个方面。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如何改良杭州市现有招投标监督体系进行了探讨研究。 本文简要回顾我国建筑工程招投标监督发展的三个阶段,列举杭州市现有招投标监督体系下建筑工程招投标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监管职能的必要性,探讨政府招投标监督机制的合理性,通过对国外招投标监督体系的分析比较,结合现有监督体系下招投标各方主体行为分析,指出了建筑工程招投标监督体系需要完善的内容和发展方向。 论文主要在完善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建议、调整招投标监督机制、补充监督内容和监督程序、增设招投标专职监督机构、建立招投标辅助监督系统等方面对现有建筑工程招投标监督体系进行改良,并对改良后的招投标监督体系能否真正有效改善目前招投标的现状进行论证。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解决目前招投标监督体系下建筑工程招投标市场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促进建筑工程招投标市场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吴涛[10](2005)在《公共工程建设管理难点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现有工程管理体制现状及其中存在的主要弊端,综合了若干相关研究成果,以工程的使用效果、社会公益性、工程建设目标为分类标准,提出了把建设工程分为公共工程和私人工程的观点,并对其进行了定义和概念界定;明确了政府管理重点应放在公共工程上,同时,在分析了我国现行政府公共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政府公共工程建设管理思路;认为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区别管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公共工程(政府投资工程),重点改革和建立非经营性公共工程的管理体制和投融资体制。强调通过设立“公共工程管理委员会”和“政府工程建设中心”等机构,实施项目代建制等先进管理模式来推动和改善政府对公共工程的建设及管理;强调以投资控制为核心来强化对公共工程的管理;强调国际上通行的、先进的BOT等建设项目采购模式(PPR)的推广和应用,提出以此强化公共工程项目的实施和对国际及国内民间资本的引入,以便解决政府公共工程建设的资金瓶颈问题,并以投融资体制的变革为核心来推动政府公共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创新。此外,本文还就如何有效建立公共工程建设管理的配套制度,完善和增强监督机制、防止腐败行为等内容结合着者自身工作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

二、建设工程呼唤“无标底”招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设工程呼唤“无标底”招标(论文提纲范文)

(1)制度性需求失控:政府投资项目超概主要成因的发现与治理 ——以A省省级机关办公楼改造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概念界定
    1.2 国内外文献述评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国内外文献评析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路径
    1.4 本文的主要发现、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的主要发现
        1.4.2 本文的主要创新
        1.4.3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2章 项目运行预算控制管理相关理论及其应用
    2.1 组织学相关理论
        2.1.1 相关人行为是项目预算控制管理的微观基础
        2.1.2 组织理论有助于解释项目团队和成员行为
        2.1.3 组织理论有助于增强项目委托人对代理人控制的认知
    2.2 经济学相关理论
        2.2.1 公共项目的委托代理本质明确了委托/代理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2.2.2 激励理论、关系型契约理论有助于指导项目管理者管控项目走向
        2.2.3 不完全契约理论、交易成本理论有助于建设方认知和控制风险
        2.2.4 制度分析理论是不同制度下预算控制效能比较分析的理论基础
    2.3 社会学相关理论
        2.3.1 解释行动理论有助于理解项目相关人的主观意图
        2.3.2 解释行动理论有助于清除项目管理中的沟通障碍
        2.3.3 准确解释相关人行为须对所在领域深入了解和持超然立场
    2.4 管理学相关理论
        2.4.1 公共行政学指出行政机关往往会陷入预算最大化的误区
        2.4.2 官僚制理论揭示行政部门有垄断行业内部专业权威的倾向
        2.4.3 对一般行政机关的控制理论也适用于理顺项目建设各方关系
        2.4.4 古典行政学和现代行政监督理论都有助于优化项目监督中的分权制衡
第3章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超概:类型、表现与危害
    3.1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超概的类型
        3.1.1 量价增加引起的超概
        3.1.2 费用增加引起的超概
        3.1.3 需求增加引起的超概
    3.2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超概的表现
        3.2.1 项目超概增加公共财政支出
        3.2.2 项目超概造成了超标准建设
        3.2.3 项目超概占用政府行政资源
    3.3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超概的危害
        3.3.1 项目超概加重了公共财政负担
        3.3.2 项目超概降低了政府形象价值
        3.3.3 项目超概助长了府际利益交换
第4章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超概的一般成因探析
    4.1 项目相关方的主观诱因
        4.1.1 建设方的唯上取向偏差
        4.1.2 施工方的盈利取向偏差
        4.1.3 使用方的部门取向偏差
        4.1.4 咨询方的保守取向偏差
    4.2 项目建设中的技术因素
        4.2.1 工程技术复杂性的影响
        4.2.2 工程造价复杂性的影响
        4.2.3 运行管理复杂性的影响
    4.3 项目监管制度的不足
        4.3.1 项目招投标制度存在着漏洞
        4.3.2 造价方面外部监管严重缺失
        4.3.3 公共项目内部化规避了监管
    4.4 项目管理中的管理能力及欺诈和腐败风险
        4.4.1 建设方能力不足的风险
        4.4.2 施工方欺诈行为的风险
        4.4.3 项目相关方合谋的风险
第5章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超概现行控制方式审视——以A省省级机关办公楼改造项目为例 #68
    5.1 A省省级机关办公楼改造项目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5.1.1 项目运行团队的组成和委托代理链的建立
        5.1.2 项目相关方权利义务关系和监督约束来源
        5.1.3 项目评价标准和绩效管理及对预算的影响
    5.2 项目运作各阶段施工方和使用方增加预算的策略
        5.2.1 项目动议阶段建设方的权力与使用方的作用
        5.2.2 项目前期阶段使用方的增加项目预算的尝试
        5.2.3 项目施工阶段施工方的欺骗与使用方的影响
        5.2.4 项目决算阶段施工方技术性调增的常见手段
    5.3 项目建设方对项目超概的治理方式面面观
        5.3.1 预决算和招投标知识的积累有助于堵塞招投标制度的漏洞
        5.3.2 工程经验和管理手段有助于弥补造价领域外部监管的不足
        5.3.3 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大大缩小与施工方的业务差距
        5.3.4 中立的项目咨询为建设单位的超概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5.4 预算超支一般原因的现行治理方式和成效综合论析
        5.4.1 建设方管理能力不足风险的治理方式和成效
        5.4.2 施工方的自利性欺骗风险的治理方式和成效
        5.4.3 多方合谋欺骗其他方风险的治理方式和成效
        5.4.4 制度性需求失控才是项目超概的决定性因素
第6章 美、英、法、德政府投资项目预算控制的借鉴与比较
    6.1 若干欧美国家政府投资项目预算控制经验借鉴
        6.1.1 美国的政府投资项目预算控制
        6.1.2 英国的政府投资项目预算控制
        6.1.3 法国的政府投资项目预算控制
        6.1.4 德国的政府投资项目预算控制
    6.2 上述国家政府投资项目预算控制的共同点
        6.2.1 预算编制的公开透明程度较高
        6.2.2 项目预算硬约束执行非常严格
        6.2.3 中立的咨询机构发挥重要作用
    6.3 不同政体国家项目预算控制监督方式和效能的差异
        6.3.1 议会制国家议会与行政机关独立性不够
        6.3.2 议会制国家组阁政党的一致性不利监督
        6.3.3 美国国会委员会制衡行政机关专业权威效果较好
        6.3.4 代议机关的法理权威和专业权威保证了有效监督
        6.3.5 美国模式的预算控制监督方式更适合中国借鉴
    6.4 对项目预算行政主体监督的中美对比
        6.4.1 我国行政监督针对个人面向道德
        6.4.2 美国行政监督针对机关面向议题
        6.4.3 直接面向议题监督更具有针对性
第7章 制度性需求失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超概主因论析
    7.1 项目超概的深层次原因——制度性需求失控
        7.1.1 确定需求是建设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前提
        7.1.2 需求的实际决定者不承担预算硬约束的责任
        7.1.3 上级单位和政策法规无法有效制约需求单位
        7.1.4 多元参与议程的缺失限制了社会监督的可能
        7.1.5 有效控制需求必须兼具法理权威和专业权威
    7.2 项目预算编制与执行的管理制度结构不合理
        7.2.1 项目预算编制、执行、监督集中在行政机关
        7.2.2 “项目”与“工程”预算责任主体不够明确
        7.2.3 政府投资项目使用方需求控制法规不够健全
    7.3 项目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公共财政政务公开不足
        7.3.1 项目预算政务公开缺乏主动性渠道不畅通
        7.3.2 项目预算政务公开明细深度不够难以监督
        7.3.3 行政机关保密传统与政务公开理念相冲突
    7.4 项目预算编制与执行中的代议机关监督主体缺位
        7.4.1 人大闭会期长、官员代表比例过高
        7.4.2 人大委员会缺乏审批权、专业性差
        7.4.3 人大项目预算编制与监督流于形式
    7.5 预算执行中的制度性需求失控治理手段辨析
        7.5.1 项目管理学科无法治理作为其前提的需求
        7.5.2 行政机关治理不了其自身造成的需求失控
        7.5.3 政党监督过于集权化也治理不好需求失控
        7.5.4 社会监督缺少法理权威不能监督需求失控
第8章 制度性需求失控的治理——落实人大在政府投资领域决定性地位的制度设计和议程设置
    8.1 人大作为制度性需求失控的监督主体的辨析
        8.1.1 独立民意基础是政府投资项目监督主体的最基本条件
        8.1.2 足够的专业权威是有效监督项目需求决策的必要条件
        8.1.3 人大是天然的政府投资领域制度性监督主体的担当者
    8.2 治理制度性需求失控的基础:夯实人大在政府投资领域的决定性地位
        8.2.1 人大工作常态化的人员保证
        8.2.2 人大收回审批权的机制保证
        8.2.3 人大权威保证社会机构中立
    8.3 人大监督治理制度性需求失控的议程设置
        8.3.1 开门全会:项目需求和预算的决定及变更的根本议程
        8.3.2 闭门会议和时限:提高效率、扼制懒政的变通议程
        8.3.3 深度公开:增加项目需求和预算公开深度广度的议程
    8.4 建设项目的需求决策与监督在一般公共项目上的推广
        8.4.1 一般项目投资来源多样化要求多元参与
        8.4.2 经济项目的绩效评价要求成本收益分析
        8.4.3 社会项目的绩效要考虑成本效果长期性
        8.4.4 分权、辩论和公开透明适用于所有项目
第9章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9.1 本文的研究结论
    9.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一) 中文着作
    (二) 译着
    (三) 中文期刊论文
    (四) 中文学位论文
    (五) 党政法规条例
    (六) 外文着作
    (七) 外文期刊论文
    (八) 外文学位论文
    (八) 网络资料
致谢

(2)政府公共工程项目招投标监管效果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政府公共工程项目
        1.2.2 公共项目招投标与私人项目招投标区别
    1.3 研究内容
        1.3.1 对论文拟研究问题的概述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3 论文内容框架结构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文献述评
    2.1 理论基础
        2.1.1 公共利益理论
        2.1.2 规制俘虏理论
        2.1.3 委托代理理论
        2.1.4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5 寻租理论
        2.1.6 人性假设理论
    2.2 公共项目管理研究回顾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公共项目招投标监管研究回顾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4 对现有研究评述
        2.4.1 现有文献概述
        2.4.2 现有研究存在不足
第3章 招投标监管行为分析
    3.1 招投标监管概念与经济学解释
    3.2 招投标监管的动因分析
    3.3 招投标监管的主体与客体
    3.4 招投标监管主、客体行为影响因素
        3.4.1 主体行为影响因素
        3.4.2 客体行为影响因素
    3.5 监管作用机理与要素组合
        3.5.1 监管主体对客体的作用机制分析
        3.5.2 监管行为要素组合分析
第4章 假设与模型构建
    4.1 传统文化
        4.1.1 文化与传统文化
        4.1.2 中国传统文化
        4.1.3 中国传统文化与招投标关系
    4.2 招投标法律、法规
        4.2.1 法律、法规
        4.2.2 招投标法律、法规
        4.2.3 招投标法律、法规实施情况
    4.3 举报制度
        4.3.1 举报与举报制度
        4.3.2 举报的分类
        4.3.3 举报的作用
    4.4 监管能力
        4.4.1 能力与监管能力
        4.4.2 监管能力的构成要素
        4.4.3 监管能力的影响因素
    4.5 监管效果
        4.5.1 效果与监管效果
        4.5.2 监管效果要素与评价
    4.6 假设形成与模型构建
        4.6.1 假设形成
        4.6.2 模型构建
第5章 监管效果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1 实证研究方法
        5.1.1 采用方法
        5.1.2 研究顺序
        5.1.3 工具采用
    5.2 变量设计与量表形成
        5.2.1 变量设计原则
        5.2.2 变量设计
        5.2.3 量表初步形成与初步测试
        5.2.4 量表预检验与成型
    5.3 有效数据的质量分析
        5.3.1 数据来源
        5.3.2 数据描述
        5.3.3 单变项常态性检验
    5.4 模型检验与效应评价
        5.4.1 模型违犯估计检验
        5.4.2 模型的拟合度检验
        5.4.3 模型的效应评价
    5.5 研究假设的检验情况
第6章 招投标监管效果改进的实证研究
    6.1 监管人员配置方面
        6.1.1 研究设计
        6.1.2 研究展开
        6.1.3 研究结果与启示
    6.2 监管人激励方面
        6.2.1 规避政府部门寻租行为的激励模型建立与分析
        6.2.2 实证应用情况
        6.2.3 结果分析
第7章 招投标监管效果的改进途径——完善监管举报制度方面
    7.1 政府公共工程领域举报人分类与举报动机分析
        7.1.1 政府公共工程领域举报定义与举报人分类
        7.1.2 举报人的动机分析
    7.2 举报人与被举报人之间利益博弈
    7.3 举报人的弈后评价
    7.4 完善举报制度的途径
        7.4.1 克服或消减举报风险
        7.4.2 加强正确价值观宣传与教育,强化举报合理动机
        7.4.3 加大举报人的举报收益
        7.4.4 建立举报机密保障制度
        7.4.5 创新举报方式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第一作者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论文

(3)中国建筑业政府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建筑业的定义和分析范围
        1.1.1 建筑业的概念
        1.1.2 建筑业的经济特征
        1.1.3 我国建筑业作为支柱性产业属性的模型分析
        1.1.4 我国建筑业立法与监管制度
    1.2 选题意义
        1.2.1 选题的现实意义
        1.2.2 选题的理论意义
    1.3 研究方法、结构体系及主要创新
        1.3.1 研究方法
        1.3.2 结构体系
        1.3.3 主要创新
第2章 建筑业政府规制及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1 建筑业政府规制范畴及相关研究综述
        2.1.1 准入制度
        2.1.2 投招标规制
        2.1.3 施工许可制度
    2.2 相关政府规制理论综述
        2.2.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规制
        2.2.2 公共利益规制理论
        2.2.3 规制俘获理论
        2.2.4 激励性规制理论
        2.2.5 放松规制理论
第3章 建筑业规制及规制主体的行为选择分析
    3.1 建筑业政府规制分析
        3.1.1 建筑业规制的定义及特征
        3.1.2 建筑业规制的必要性分析
    3.2 建筑业规制主体行为分析
        3.2.1 政府规制机构行为研究
        3.2.2 建筑业中消费者行为研究
        3.2.3 建筑业中生产者行为研究
    3.3 建筑业规制的博弈分析
        3.3.1 工程投招标的博弈分析
        3.3.2 个人消费者进行交易的博弈分析
第4章 我国建筑业经济性政府规制及评析
    4.1 建筑业市场准入制度及评析
        4.1.1 市场准入制度的相关规制
        4.1.2 建筑业市场准入规制评析
    4.2 招标投标管理制度及评析
        4.2.1 招标投标制度及其相关规制
        4.2.2 我国招投标规制制度的发展及现状
        4.2.3 我国建筑业招投标规制存在的问题
    4.3 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及评析
        4.3.1 工程造价管理规制体系
        4.3.2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规制评析
第5章 我国建筑业社会性政府规制及评析
    5.1 建筑业社会性政府规制概述
        5.1.1 社会性政府规制的内容和特点
        5.1.2 建筑业社会性政府规制的必要性
    5.2 建筑业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评析
        5.2.1 劳动者权益的内涵
        5.2.2 建筑业劳动者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5.2.3 建筑业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的评析
第6章 国外建筑业政府规制模式
    6.1 美国建筑业政府规制主要模式
        6.1.1 建筑行业法律法规及行政管理
        6.1.2 建筑业市场准入规制
        6.1.3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行为规制
    6.2 英国建筑业政府规制主要模式
        6.2.1 建筑行业法律法规及行政管理
        6.2.2 建筑业市场准入规制
        6.2.3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行为规制
        6.2.4 建筑工程的政府规制
    6.3 德国建筑业政府规制主要模式
        6.3.1 建筑行业法律法规及行政管理
        6.3.2 建筑业市场准入规制
        6.3.3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行为规制
    6.4 法国建筑业政府规制主要模式
        6.4.1 建筑行业法律法规及行政管理
        6.4.2 建筑业市场准入规制
        6.4.3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行为规制
    6.5 日本建筑业政府规制主要模式
        6.5.1 建筑行业法律法规及行政管理
        6.5.2 建筑业市场准入规制
        6.5.3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行为规制
第7章 我国建筑业政府规制的改革与发展取向
    7.1 建立健全规制体系,深化体制改革
        7.1.1 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法律法规体系
        7.1.2 加快建筑业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7.2 完善经济性政府规制
        7.2.1 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
        7.2.2 完善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管理体系
        7.2.3 建立科学合理的建筑定额造价机制
        7.2.4 规范建筑业施工许可证制度
    7.3 强化社会性政府规制
        7.3.1 健全建筑业工程质量保障体系
        7.3.2 完善建筑安全管理监督机制
        7.3.3 建立健全建筑业节能环保机制
        7.3.4 完善建筑业信用体系
        7.3.5 进一步完善建筑业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
        7.3.6 健全建筑业公共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4)财政性投资建设工程招标制度改革研究 ——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前言
第一章 招标投标及财政性投资工程概述
    一、招标投标概念和特点
    二、财政性投资工程概念
    三、我国财政性投资建设工程招标制度的历史发展及研究现状
第二章 我国财政性投资建设工程招标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其的意义
    一、财政性投资建设工程招标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二、完善财政性投资建设工程招标制度的意义
第三章 番禺区财政性投资建设工程招标制度现状
    一、对番禺区财政性投资建设工程招标制度的改革
        (一) 招标程序改革的基本情况
        (二) 公开选择招标代理机构
    二、改革后仍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四章 进一步完善番禺区财政性投资建设工程招标制度的对策
    一、针对性解决番禺区招标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二、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制
    三、进一步整合招标管理资源
    四、进一步加强工程招标的立法工作
第五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5)基于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对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管理模式的研究
        1.2.2 国内对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管理模式的研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工程量清单的计价模式
    2.1 工程量清单的概念
    2.2 工程量清单的性质和特点
    2.3 工程量清单的内容及其编制
        2.3.1 工程量清单说明
        2.3.2 工程量清单的编制
    2.4 工程量清单模式下投标报价的模糊分析法研究
        2.4.1 模糊分析法
        2.4.2 价值工程法
第三章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重要问题
    3.1 工程量清单计价对建筑市场各方面的影响
        3.1.1 工程量清单计价对建设单位的影响
        3.1.2 工程量清单计价对施工单位的影响
        3.1.3 工程量清单计价对造价工程师的影响
        3.1.4 工程量清单计价对建筑市场的影响
    3.2 工程量清单计价存在的重要问题
        3.2.1 工程量清单质量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3.2.2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评标方法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实施与相关问题解决对策
    4.1 我国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实施过程中的招投标阶段应用
        4.1.1 目前评标办法的施行依据及不足分析
        4.1.2 适应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评标办法探究
        4.1.3 与市场培育相对应管理监督体系
    4.2 我国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实施过程中的施工企业问题分析
        4.2.1 编制工程量清单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
        4.2.2 招标、评标能力不足
        4.2.3 对招标文件理解不足
        4.2.4 缺少企业内部定额
        4.2.5 企业内部体系存在缺陷
    4.3 我国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实施过程中咨询企业现状的改革
        4.3.1 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经营范围狭窄
        4.3.2 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管理薄弱
        4.3.3 造价咨询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4.4 完善我国工程量计价方法的对策
        4.4.1 强化政府宏观管理
        4.4.2 健全招投标等相关法规制度
        4.4.3 完善施工企业应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
        4.4.4 提高咨询企业素质的对策
第五章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5.1 工程造价计价模式的实例分析
        5.1.1 工程概况
        5.1.2 方案比选
        5.1.3 工程量清单的编制
        5.1.4 工程量清单计价与报价方法
        5.1.5 投标报价策略与技巧
    5.2 清单计价规范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问题
        5.2.1 工程量清单编制质量问题
        5.2.2 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中的问题
        5.2.3 评标过程中的问题
        5.2.4 施工阶段应用中的问题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建筑工程项目投标监管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外招投标监管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综述
        1.3.2 国内招投标监管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综述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建筑工程招投标监管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有形建筑工程市场与招投标制度
        2.1.1 有形建筑工程市场特征
        2.1.2 招投标制度的产生及原则
    2.2 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监管体制分析
        2.2.1 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各方行为分析
        2.2.2 招投标管理机构设置
        2.2.3 建筑工程招投标主要监管手段
        2.2.4 建筑工程招投标主要监管程序
    2.3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监管的发展与现状
        2.3.1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监管历程
        2.3.2 我国建筑工程招投标监管现状
    2.4 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2.4.1 建筑工程招投标法律法规体系尚需完善
        2.4.2 建筑工程招投标监管缺乏有效制衡机制
        2.4.3 建筑工程招投标监管与处罚力度不够
        2.4.4 区、市之间标段划分机制僵化
        2.4.5 专家评标机制存在缺陷
第三章 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监管机制改革方案构建
    3.1 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监管机制改革原则与思路
        3.1.1 建筑工程招投标监管机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3.1.2 建筑工程招投标监管机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3.2 建筑工程招投标监管机制改革方案
        3.2.1 完善宏观法律法规体系
        3.2.2 调整现有监管机构完善其职能
        3.2.3 细化招投标监管内容
        3.2.4 规范招投标监管程序,实行全范围、全过程监管
        3.2.5 建立辅助监管系统
        3.2.6 改革评标模式
        3.2.7 重视发展招标代理机构
        3.2.8 增加编制保证经费
    3.3 青岛市城阳区建筑工程招投标监管机制改革实践
        3.3.1 城阳区建筑工程招投标监管改革方案
        3.3.2 城阳区建筑工程招投标监管改革需要继续完善的措施
第四章 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监管改革方案的绩效分析
    4.1 已达到改革方案要求的监管绩效评价
        4.1.1 有效地制约了招投标过程中的违规行为
        4.1.2 提高了建筑工程质量降低了工程成本支出
    4.2 实践尚未实行的改革方案绩效评价
        4.2.1 符合条件企业全部入围有利于投标的公正与竞争
        4.2.2 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可以使评标效率提高
        4.2.3 可以有效预防串标、围标行为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招投标规范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前言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本文的研究思路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建筑施工招投标的相关理论
    2.1 建筑施工招投标
        2.1.1 建筑工程招投标
        2.1.2 建筑施工招投标
    2.2 建筑施工企业招投标的程序
    2.3 建筑施工企业招投标的规范化理论
第3章 国内外建筑施工企业招投标的概况
    3.1 国际建筑工程招投标
        3.1.1 国际建筑工程招投标的发展及其动向
        3.1.2 国际建筑施工招投标的主要模式
        3.1.3 国际建筑工程招投标的总体要求
    3.2 国内建筑施工企业招投标
        3.2.1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招投标的发展历程
        3.2.2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招投标的目的和原则
第4章 我国建筑施工招投标存在的问题
    4.1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招投标的自身缺陷
        4.1.1 招标方面的问题
        4.1.2 投标方面的问题
        4.1.3 评标方面的缺陷
    4.2 我国建筑施工工程招投标存在的社会问题
        4.2.1 业主方面的问题
        4.2.2 承包商方面的问题
        4.2.3 招投标代理机构的问题
        4.2.4 其他方面的问题
    4.3 招投标中政府部门的腐败问题
        4.3.1 寻租现象普遍
        4.3.2 贿赂犯罪严重
第5章 建筑工程招投标规范化的改进措施
    5.1 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来规范建筑工程招投标
        5.1.1 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优点
        5.1.2 建立工程量清单计价实施的配套环境
    5.2 积极推行合理低价中标
        5.2.1 合理低价中标的优势
        5.2.2 保障合理低价中标的实施
    5.3 改进我国现行的招投标方式
        5.3.1 加强招投标的标准化工作
        5.3.2 采用国际通行的招标投标方式
        5.3.3 借助定量的决策分析方法
    5.4 进一步完善有形建筑市场
        5.4.1 构建有形建筑市场的运行机制
        5.4.2 完善有形建筑市场的建设
    5.5 规范招标行业的代理行为
    5.6 完善评标专家库建设
    5.7 加快法制、监督机制的建设
        5.7.1 严格控制地方保护主义
        5.7.2 全面加强执法监察的力度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9)杭州市建筑工程招投标监督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我国建筑工程招投标监管的发展历史
    2. 杭州市建筑工程招投标监督现状
    3. 招投标监督管理体系改良调整的必要性
    4. 招投标监督研究现状
    5. 论文总体思路
第二章 建筑工程招投标监督体系分析
    1.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监管职能存在的合理性
    2. 工程招投标中政府的职能分析
    3. 政府招投标监督机制分析
    4. 不同国家和地区建筑工程招投标监管制度分析
    5. 杭州市建筑工程招投标监督体系分析
第三章 建筑工程招投标监督体系的调整改良方案
    1. 招投标监督改良体系的基本原则及思路
    2. 招投标监督管理体系的改良方案
    3. 招投标监督改良体系的优势分析
第四章 杭州市建筑工程招投标监督体系的调整与改良
    1. 杭州市招投标监督体系的具体调整与改良
    2. 调整招投标体系的过渡分析
    3. 招投标监督改良体系的评判分析
    4. 调整监督体系后可以解决的问题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10)公共工程建设管理难点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的对象及意义
    1.2 对公共工程的界定
        1.2.1 现行工程管理体制中政府投资工程的基本概念
        1.2.2 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2.3 公共工程的概念和特点
        1.2.4 国内外对公共工程管理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
2 公共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及其难点的比较分析
    2.1 我国传统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
        2.1.1 传统的管理模式
        2.1.2 传统管理模式带来的管理上的难点
        2.1.3 实例分析
    2.2 国外及先进发达地区的公共工程建设管理模式
        2.2.1 国外政府工程建设管理的模式
        2.2.2 国外政府工程建设管理的基本原则
    2.3 公共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研究
        2.3.1 严格区分公共工程和私人工程的管理、对不同性质的公共工程进行区别管理
        2.3.2 对非经营性公共工程(政府投资工程)的改革措施
        2.3.3 对经营性公共工程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
    2.4 现行公共工程建设管理的实施模式
        2.4.1 “工务局”模式
        2.4.2 上海实施的“政府+政府所属投资公司+工程管理公司”管理模式
        2.4.3 项目代建制
    2.5 公共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比较
    2.6 公共工程建设实施的对策研究
        2.6.1 设立公共工程管理委员会
        2.6.2 建立政府公共工程建设中心
        2.6.3 实行“建设中心+代建制”的管理方式
    2.7 小结
3 公共工程建设管理的核心—投资控制
    3.1 现有工程管理模式下的基本建设程序
    3.2 政府投资工程投资控制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3.2.1 投资决策
        3.2.2 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难点及对策
        3.2.3 施工招标阶段投资控制难点及对策
        3.2.4 解决投资控制难点的合同措施
        3.2.5 施工阶段投资控制的难点及对策
        3.2.6 工程竣工结算的几个难点
        3.2.7 解决工程建设投资控制难点的根本对策——全过程控制
    3.3 现行政府投资工程造价、工期、质量控制的协调处理
        3.3.1 进度控制
        3.3.2 质量控制
        3.3.3 造价、工期、质量控制的协调处理
    3.4 公共工程项目管理的又一个难点——风险防范
        3.4.1 强化风险意识,对项目实施风险评估和分析
        3.4.2 加强招投标环节的资格预审
        3.4.3 合理低价中标的认定
        3.4.4 索赔和反索赔
    3.5 小结
4 解决公共工程建设管理难点问题的有效途径——公共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4.1 实例的分析
    4.2 CM模式
        4.2.1 CM模式的定义
        4.2.2 CM模式的特点
        4.2.3 CM模式的一些缺点
    4.3 公共工程的BOT模式
        4.3.1 BOT模式的基本知识
        4.3.2 BOT模式实施的基本步骤
        4.3.3 BOT模式的核心
        4.3.4 BOT模式的不足
    4.4 BT模式
    4.5 融资代建制模式
        4.5.1 融资代建制的概念
        4.5.2 融资代建制的实施
        4.5.3 融资代建制与一般意义的代建制的区别及优点
    4.6 小结
5 解决公共工程建设管理难点问题的根本性对策—变革投融资体制
    5.1 利用BOT等模式的思想,增强公共工程的融资力度
    5.2 利用土地融资
    5.3 运用民营资本进行公共工程的建设
        5.3.1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转变投资管理方式
        5.3.2 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原则,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渠道
        5.3.3 加快金融创新,拓宽民间融资的渠道
        5.3.4 运用先进的工程建设融资模式,引入民运资本
    5.4 加强政府和民营资本的合作,解决资金瓶颈
    5.5 小结
6 解决公共工程建设管理难点问题的长效对策——完善配套制度
    6.1 实现科学管理的对策——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6.2 明确投资责任的对策——建立项目问责制和评估制
    6.3 防止招标形式化的对策——建立合理的招投标制度,把政府投资公共工程纳入政府采购集中管理
        6.3.1 把政府投资工程的招标纳入政府采购
        6.3.2 政府采购的基本要求
        6.3.3 几种招标的方式
    6.4 解决建设资金管理难点的对策——财政集中支付制
    6.5 分解政府风险的对策——建立各种风险管理制度
        6.5.1 建立公共工程承包商资格制
        6.5.2 推行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制度
        6.5.3 在BOT等项目中政府的风险规避机制
    6.6 预防贪污腐败的对策——完善外部监督机制
        6.6.1 对BOT等整体采购(融资)项目实施监督
        6.6.2 针对工程建设的特点,建立相应的监督治衡机制,防止腐败
    6.7 小结
7 结论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建设工程呼唤“无标底”招标(论文参考文献)

  • [1]制度性需求失控:政府投资项目超概主要成因的发现与治理 ——以A省省级机关办公楼改造项目为例[D]. 赵新宇. 南京大学, 2016(10)
  • [2]政府公共工程项目招投标监管效果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 林乃善. 西南交通大学, 2011(10)
  • [3]中国建筑业政府规制研究[D]. 李健. 吉林大学, 2009(07)
  • [4]财政性投资建设工程招标制度改革研究 ——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D]. 高峰. 吉林大学, 2009(09)
  • [5]基于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管理模式研究[D]. 华新连. 合肥工业大学, 2009(10)
  • [6]建筑工程项目投标监管机制研究[D]. 刘同祝. 山东师范大学, 2008(08)
  • [7]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问题透视(下)[J]. 中施企协. 施工企业管理, 2007(08)
  • [8]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招投标规范化研究[D]. 陈广荣. 中国石油大学, 2007(03)
  • [9]杭州市建筑工程招投标监督体系研究[D]. 许建灵. 浙江大学, 2005(04)
  • [10]公共工程建设管理难点及对策研究[D]. 吴涛. 重庆大学, 2005(03)

标签:;  ;  ;  ;  ;  

建设项目呼吁“无底价”招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