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绿色明珠-屏边

南疆绿色明珠-屏边

一、南疆绿色明珠——屏边(论文文献综述)

林宏鸿[1](2018)在《基于叙事性设计方法的闽南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以嘉庚建筑题材为例》文中指出文化全球化激起了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热潮,其成功的开发与利用,为各国经济开拓了新的增长。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虽在中国起步较晚,但随着人民生活物质日渐丰裕,精神需求不断增长,逐渐开始关注文化发展中能够获得的民族自豪感与地域归属感,加之国家的重视、政策的大力扶持,使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向好。但当前市面上的大部分文创产品以艺术品为主,普及难度高,而新兴的文创设计产品则存在辨识度低,缺乏功能性、创意性、趣味性等问题,很难吸引消费者,不能有效的借助文创产品的销售带动文化的推广与经济的增长。所以本文选用移植法对叙事学及其相关理论进行探究与延伸,将叙事性设计方法引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注重文创产品设计中叙事内容与叙事方式的选择。提炼叙事设计在文创产品设计中要把握的叙事行为、叙事层次、叙事时间、叙事角度等要素,分析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叙事结构与情节设置,归纳叙事性设计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原则与方法,为地域文创产品赋予叙事功能,让文化创意产品能够生动的“讲故事”,增加地域文创产品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借此为推广发展地域文化提供新的产品创意设计方法与方向。叙事性设计中的“事”则选取了中华文化中极具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闽南文化,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积淀了许多优秀的文化载体。作为闽南优秀文化载体之一的嘉庚建筑,以其特有的“身穿西装,头戴斗笠”的建筑新样式在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中占据了特殊的文化意义。本文以文化创意产品研究为基础,采用文献检索法、实地调研法、案例分析法等对嘉庚建筑题材进行精神与物质、整体与局部的研究分析,提取闽南嘉庚建筑因地制宜的傍水景观、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以及红砖白石、燕尾脊等闽南特色文化元素,通过叙事性设计方法将嘉庚元素提炼转化,融入于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中,设计出具有闽南建筑特色的文创产品,借助文创产品叙述闽南文化故事,带领消费者在产品使用中了解、感受闽南文化,从而更好的传承与推广特色文化,为文化创意产业快速稳健的发展助力,并以此为地域特色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提供较为系统的设计借鉴参考。

黄渊基[2](2017)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研究》文中指出自有人类以来,就有贫困和反贫困。贫困现象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相伴而生、相伴而行。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不断和贫困作斗争,不断丰裕自身物质生活、丰富自身精神世界的过程。我们看到,世界反贫困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贫困仍是全人类共同的挑战。中国扶贫开发成绩斐然,为世界反贫困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但离目标还有差距,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实践证明,发展旅游业对反贫困作用很大,而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适合开展旅游扶贫,通过旅游业发展促进脱贫攻坚。因此,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丰富旅游扶贫理论成果,并为旅游扶贫实际工作提供参考借鉴,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世界反贫困的时空背景和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生动实践,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进行认真思考和分析。首先,通过民族八省区面板数据建模实证分析,论证旅游业发展与居民减贫的关联;其次,总结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开发特别是旅游扶贫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选取湖南省武陵山片区部分样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生命周期模型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效率进行评价;最后,总结国内外旅游扶贫的实践探索和经验启示,解析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模式类型及其创新,探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机制及其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政策建议。既丰富旅游学和反贫困理论研究,也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旅游扶贫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研究表明,发展旅游业能够有效降低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发生率;从整体上看,湖南省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效率处于中等水平,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且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当前,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发展战略定位不准,旅游设施建设不力,产品业态创新不够,资金筹措来源不广,宣传营销意识不强,管理体制机制不顺,人力资源能力不足,配套服务水平不高,贫困人口识别不准,脱贫帮扶措施不实,精准管理工作不细,扶贫腐败监管不易,贫困人口参与不畅,贫困人口受益不多等;旅游扶贫模式分类有多种角度,如旅游资源禀赋类型角度、旅游扶贫开发和帮扶主体角度、贫困人口参与及受益方式角度、旅游扶贫产业链条角度、旅游者需求角度等,未来应整合各类模式进行综合创新和系统应用;旅游扶贫的机制主要涉及动力机制、参与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绩效评估机制、保障机制及合作机制等,未来应进一步对各类机制进行优化整合和系统创新;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做好旅游扶贫战略规划、强化旅游扶贫设施建设、创新旅游扶贫业态产品、丰富旅游扶贫融资方式、加强旅游扶贫人才建设、实施精准旅游扶贫方略、健全贫困人口参与机制、完善贫困人口受益机制、突出旅游扶贫政治保障。

王声荣[3](2016)在《抓好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实现红河流域跨越发展》文中研究指明红河州独特的区域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在云南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为红河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利用优势支柱产业,采取多措并举,实现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红河流域跨越发展。

毛剑梅[4](2015)在《云南地质资源旅游产业化研究》文中指出地质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及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地质资源的利用从满足人类生存的物质需要向满足人类更高层次的求知、审美需求的转变。地质资源所蕴含的旅游价值被不断的发掘用于满足人们审美、休闲、养生、求知的需求,地质资源的旅游开发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不断深入。世界范围内对地质资源的旅游开发经历了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养生的阶段,地质资源的旅游开发呈现出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地质资源的旅游产业化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制于诸多因素。本文以地质学、地理学、旅游学、旅游经济学及产业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对云南地质资源旅游产业化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探索地质资源旅游产业化的过程及路径。云南地质资源的旅游开发始于1936年石林名胜区管理处的成立,地质资源旅游开发得到重视并快速发展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尤其是在1986年将旅游业定位为云南的支柱产业之后。地质资源的旅游产业化发展,为云南产生了可观的旅游经济价值。通过对云南地质资源环境、169个典型旅游地质景观、六大类旅游地质资源专项产品和活动、两个国家地质公园等典型旅游开发利用示例以及国内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地质资源旅游开发的实践及理论的研究,提出地质资源旅游产业化是以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为前提,以旅游地质资源产品开发为核心,以旅游地质资源资产化提高产业化水平,与相关产业结合形成旅游产业群(链)发展的过程。地质资源旅游产业化符合地质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态势,这一动态过程包括了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旅游地质资源产品化、市场化及旅游地质资源资产化三个方面。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是将地质资源转化为旅游地质资源,是产业化的前提,这一过程的核心是地质资源旅游价值的发掘。对地质资源的价值重构、地质资源旅游开发的实践以及技术进步为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提供了条件,而旅游企业、政府、旅游者、社区民众及研究机构(专家学者)是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的动力。地质资源的旅游价值可以分解为三个组成部分,即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以及资源环境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解为十个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对云南地质资源的旅游价值进行层次分类、权重选择以及价值评价,构建地质资源旅游价值评价标准,通过评价为旅游地质资源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通过对云南97个典型地质资源的旅游价值评价,结果显示云南地质资源的旅游价值在观赏游憩价值和科学文化价值两个方面尤为突出,同时云南旅游地质资源的地域组合较好、适游期较长为云南提供丰富多彩的观赏型、科考型、休闲度假型以及旅游购物地质产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旅游地质资源是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的结果,也是地质资源旅游产业化的前提。旅游地质资源要开发为旅游地质资源产品在旅游市场进行交换即产品化、市场化才能够实现地质资源的旅游价值,旅游地质资源产品化、市场化是地质资源旅游产业化的核心。旅游地质资源产品的开发,需要研究旅游市场需求,找到可以满足特定消费者需求的细分市场。研究从旅游者的需求特征以及游客的集中度两个维度将旅游市场分为六类市场。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市场,可以将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为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类型,公园及保护区类型以及旅游购物地质产品类型等三种旅游地质资源产品。云南以地质资源为主体的旅游地质资源产品包括了1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个温泉旅游企业、12个温泉休闲旅游区、3个AAAAA级、27个AAA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公园、10个国家地质公园(含二个世界地质公园)、1个国家矿山公园、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9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以及由奇石、珠宝玉石、大理石等组成的旅游购物地质产品,这些旅游地质资源产品是云南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云南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地质资源旅游产业化发展还需要提高资源转化和产品生产的效率。旅游地质资源的资产化,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将旅游地质资源或者旅游地质资源经营企业作为交易对象,通过评估其价值,采用竞争型方式,使得交易对象能够为最佳经营者所持有,从而保证对旅游地质资源的有效开发和保护。云南旅游地质资源资产化目前主要是采取围绕经营权转让下的承包和租赁、在旅游地质资源景区内的特许经营以及引入专业经营公司加强对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等方式进行运作的。目前,云南地质资源旅游产业化发展层次还有待提高,区域发展不均衡,管理体制问题突出,借鉴国内外地质资源旅游产业化的经验,应该进一步通过建立统一的立法和管理体系,科学规划、创新开发,创新投资方式,多方参与等途径促进云南地质资源旅游产业化发展。

付永刚[5](2015)在《文山州老君山自然保护区成了文山的“母亲山”》文中研究说明在祖国的西南边陲,有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它就是文山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保护区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物种基因库、风光优美的旅游目的地和造福百姓的母亲河。物种保护的基因库文山州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木兰科树种为标志的滇东南岩溶中山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原始类型和以华盖木为代表的多种木兰科植物、伯乐树、毛枝五针松等珍稀濒危和特有植物类群,以

张志刚[6](2000)在《南疆绿色明珠——屏边》文中研究指明 屏边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北回归线,气温高、降水充沛,山地多,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一是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5%,人工林有40多万亩,木材积蓄量达600多万立方米,是全国绿化和林业先进县。 二是水利资源丰富。水利理论蕴藏量达56万千瓦,可供开发利用的就有20万千瓦。现有十三座装机总量近3万千瓦的电站,目前还有2座投资7000多万元装机17260千瓦的电站正在施工,全县

二、南疆绿色明珠——屏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疆绿色明珠——屏边(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叙事性设计方法的闽南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以嘉庚建筑题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1.1.2 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政策规划
        1.1.3 研究地域性文化的必要性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文化创意产品研究现状
        1.2.2 叙事学理论现状
        1.2.3 嘉庚建筑研究现状
        1.2.4 相关文献检索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内容
    1.5 课题研究思路、框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框架
        1.5.3 研究方法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意义
    1.7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叙事性设计方法
    2.1 叙事学概述
        2.1.1 叙事学概念
        2.1.2 叙事学的发展
    2.2 叙事学研究领域
        2.2.1 文学叙事学
        2.2.2 小说叙事学
    2.3 叙事学转向设计领域
    2.4 叙事性设计概述
        2.4.1 叙事学相关理论
        2.4.2 叙事性设计
第三章 叙事性设计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3.1 文化创意产品概述
    3.2 文化创意产品消费需求
        3.2.1 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层次分析
        3.2.2 文化创意产品的供需关系分析
    3.3 文化创意产品功能与价值
        3.3.1 文化创意产品功能
        3.3.2 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
    3.4 叙事性设计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基本内容
    3.5 叙事性设计引入文创产品设计领域的要素
        3.5.1 叙述行为
        3.5.2 叙述层次
        3.5.3 叙述时间
        3.5.4 叙述角度
    3.6 叙事性设计引入文创产品设计领域的基本方法
        3.6.1 情节发展的设置
        3.6.2 情节结局的设置
        3.6.3 叙事策略的选择
    3.7 叙事性设计方法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基本原则
        3.7.1 叙事性
        3.7.2 合理性
        3.7.3 可读性
        3.7.4 创意性
第四章 以嘉庚建筑题材为例的叙事性文创产品研究
    4.1 闽南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现状分析
        4.1.1 闽南文化概述
        4.1.2 闽南现有文创产品类别
        4.1.3 闽南文创产品发展现有问题
        4.1.4 闽南文化创意产品市场发展趋势
    4.2 嘉庚建筑题材研究
        4.2.1 嘉庚建筑研究范畴
        4.2.2 嘉庚建筑风格
        4.2.3 嘉庚人文精神
    4.3 元素提取之现有闽南建筑文创产品设计案例解析
第五章 叙事性闽南文创产品开发设计
    5.1 设计实践——以嘉庚建筑题材为例
        5.1.1 设计思考
        5.1.2 设计流程
        5.1.3 设计目标
    5.2 设计方案
        5.2.1 方案一:“厝边茶语”茶具
        5.2.2 方案二:“独占鳌头”文具
        5.2.3 方案三:“月是故乡明”系列钟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一 “月是故乡明”系列钟表展示海报
附件二 “月是故乡明”系列钟表产品说明卡片
附件三 “月是故乡明”系列钟表LOGO及宣传折页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2)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5 研究价值、研究方法、研究创新及技术路线
2 旅游扶贫的理论分析
    2.1 旅游扶贫相关概念厘清
    2.2 旅游扶贫的理论基础
    2.3 旅游扶贫的扶贫机理和减贫效应
    2.4 本章小结
3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与居民减贫的关联
    3.1 引言
    3.2 旅游业发展对居民减贫的影响机理
    3.3 模型构建
    3.4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3.5 相关建议
    3.6 本章小结
4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历史和现状
    4.1 少数民族地区基本情况及旅游资源状况
    4.2 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及旅游扶贫的历史和现状
    4.3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4.4 本章小结
5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效率评价——以湖南省武陵山片区为例
    5.1 引言
    5.2 案例区概况
    5.3 影响旅游扶贫效率的主要因素
    5.4 两阶段DEA评价模型构建
    5.5 DEA实证及生命周期分析
    5.6 基本结论及进一步讨论
    5.7 本章小结
6 旅游扶贫的国内外探索及经验
    6.1 国外旅游扶贫实践探索
    6.2 国内旅游扶贫实践探索
    6.3 国内外旅游扶贫的经验启示
    6.4 本章小结
7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模式解析
    7.1 旅游资源禀赋类型视角的旅游扶贫模式
    7.2 旅游扶贫开发和帮扶主体视角的旅游扶贫模式
    7.3 贫困人口参与及受益方式视角的旅游扶贫模式
    7.4 旅游扶贫产业链条视角的旅游扶贫模式
    7.5 旅游者需求视角的旅游扶贫模式
    7.6 本章小结
8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机制优化
    8.1 旅游扶贫动力机制及其优化
    8.2 旅游扶贫参与机制及其优化
    8.3 旅游扶贫利益分配机制及其优化
    8.4 旅游扶贫绩效评估机制及其优化
    8.5 旅游扶贫保障机制及其优化
    8.6 旅游扶贫合作机制及其优化
    8.7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主要政策建议
    9.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在读期间主要科研学术成果

(3)抓好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实现红河流域跨越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发挥独特的地域优势把红河建成祖国南疆的璀璨明珠。
2、利用丰富的物产资源培植创新跨越发展的特色产业群
3、做强做精支柱产业实现流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3.1、竭力培植旅游大产业
    3.2、创新烟、酒精品产业名牌
    3.3、致力提升矿产业
    3.4、大力打造国家优质果业基地
    3.5、全力把边合区建成跨越发展的“新引擎”
    3.6、推进现代粮畜产业的新发展。
    3.7、积极创建中国锡都博览园

(4)云南地质资源旅游产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地质资源旅游产业化研究现状
        一、旅游地质及旅游地质资源
        二、旅游地质资源产品开发研究
        三、地质资源旅游产业化研究
    第二节 选题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提出及选题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四、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地质资源旅游开发及产业化
    第一节 地质资源旅游开发的基本类型
        一、观赏性旅游开发类型
        二、科普、科考旅游开发类型
        三、商品性旅游开发类型
    第二节 地质资源旅游产业化
        一、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
        二、旅游地质资源产品化与市场化
        三、旅游地质资源资产化
第三章 云南地质资源旅游开发现状
    第一节 云南旅游地质资源环境概况
        一、地形地貌特征
        二、气候环境
        三、水文环境
        四、大地构造环境
        五、地质环境
    第二节 云南旅游地质景观概况
        一、成景作用及地质景观分布特征
        二、云南特色旅游地质景观
        三、云南旅游地质景观特点
    第三节 云南地质资源旅游开发示例
        一、石林世界地质公园
        二、云南腾冲国家地质公园
        三、云南地质资源旅游专项产品及活动
第四章 云南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
    第一节 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的必要性和条件
        一、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的必要性
        二、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的条件
    第二节 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的动力
        一、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的动力机制
        二、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的主体
    第三节 地质资源的旅游价值
        一、旅游资源价值分类与评价概述
        二、地质资源旅游价值分类与评价
    第四节 云南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
        一、云南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条件
        二、云南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的意义
        三、云南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的标志
第五章 云南旅游地质资源产品化及市场化
    第一节 旅游地质资源产品
        一、旅游地质资源产品的概念及界定
        二、旅游地质资源产品的分类
        三、旅游地质资源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分析
    第二节 旅游地质资源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
        一、产品定价机制综述
        二、垄断条件下的定价
        三、竞争条件下的定价
    第三节 旅游地质资源产品的营销
        一、需求分析及市场定位
        二、旅游地质资源产品的开发
        三、旅游地质资源产品的市场推广及价值实现
    第四节 云南旅游地质资源产品化和市场化
        一、云南旅游地质资源产品开发的条件
        二、云南旅游地质资源产品开发原则及产品类型
        三、云南旅游地质资源的市场化效益分析
第六章 云南旅游地质资源资产化
    第一节 旅游地质资源资产化的条件及可行性
        一、完善的旅游地质资源调查系统是保证资产化的前提
        二、相关法律法规为资源的资产化和经营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完善的产权交易市场为资产化交易提供了平台
        四、国外资产化交易的经验
    第二节 旅游地质资源产权及定价
        一、旅游地质资源的产权机制
        二、旅游地质资源资产化价格
    第三节 云南旅游地质资源资产化
        一、云南旅游地质资源资产化的背景及现状
        二、云南旅游地质资源资产化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三、云南旅游地质资源资产化的问题
第七章 云南地质资源旅游产业化策略探讨
    第一节 云南地质资源旅游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层次有待提升
        二、区域发展不均衡
        三、管理体制上问题突出
    第二节 国外旅游地质资源产业化的经验
        一、立法的制度性保障
        二、专门的国家管理机构
        三、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
        四、旅游地质资源的全球保护网络
    第三节 促进云南地质资源旅游产业化策略
        一、建立统一的立法和管理体系
        二、科学规划、创新开发
        三、创新投资方式,保证对旅游地质资源的高效利用
        四、多方参与,加强旅游地质资源环境的保护
结论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认识
    二、不足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南疆绿色明珠——屏边(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叙事性设计方法的闽南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以嘉庚建筑题材为例[D]. 林宏鸿. 福州大学, 2018(03)
  • [2]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研究[D]. 黄渊基. 湖南农业大学, 2017(05)
  • [3]抓好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实现红河流域跨越发展[A]. 王声荣. 第六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暨红河流域发展论坛论文集——专题一:红河流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2016
  • [4]云南地质资源旅游产业化研究[D]. 毛剑梅. 昆明理工大学, 2015(12)
  • [5]文山州老君山自然保护区成了文山的“母亲山”[J]. 付永刚. 云南林业, 2015(01)
  • [6]南疆绿色明珠——屏边[J]. 张志刚. 中国市场, 2000(01)

标签:;  ;  ;  ;  ;  

南疆绿色明珠-屏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