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基紫-H_2O_2体系中痕量铜的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

乙基紫-H_2O_2体系中痕量铜的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

一、乙基紫-H_2O_2体系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论文文献综述)

张萌[1](2020)在《三苯甲烷类染料衍生物的合成及对金属离子的识别和检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过上了更加多彩便捷的生活,但也伴随着环境污染,其中占据了主要方面的是工业废水里超标排放的各种金属离子,这些有害成分随着生物循环进入人体中,会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金属离子分析检测技术成为了很多领域的需要。和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光谱分析法的检测仪器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所以在环境分析、生物化学等方面有十分广泛的应用。本论文依据三苯甲烷类染料的广泛化离域π电子系统,能与不同的无机金属离子相互作用,通过前后的反应使体系的吸光度、荧光性质或者共振瑞利散射发生变化,进而对痕量的无机金属离子进行识别与检测,具体内容如下所示:(1)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三苯甲烷类染料的结构性质和近几年的实验分析应用,荧光分析法的特点和应用,共振瑞利散射发的历史发展,原理和应用。(2)分别建立了两种利用荧光法测定痕量钼(Ⅵ)的体系,利用新合成的罗丹明B衍生物RDB-HH(λex/λem=526 nm/588 nm)和SRDBS(λex/λem=496 nm/572 nm),使用HCl-H3PO4+KBrO3+RDB-HH+Mo(Ⅵ)和HCl-H3PO4+KBrO3+SRDBS+Mo(Ⅵ)两种体系,在HCl-H3PO4酸性介质中,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体系的荧光强度与钼(Ⅵ)离子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分别为2.0~18.0μg/mL,0.8~4.0μg/mL,检测限为0.6390μg/m L,0.0955μg/mL,优化了实验的条件,考察了其他离子的干扰情况。(3)建立了两种罗丹明B衍生物荧光法测定痕量钛(Ⅳ)的体系,利用新合成的RDB-HH(λex/λem=526 nm/588 nm)和SSRD(λex/λem=531 nm/595 nm),测试体系分别为:HCl+H2O2+RDB-HH+Ti(Ⅳ)和H2SO4+H2O2+SSRD+Ti(Ⅳ),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随着体系钛(Ⅳ)离子的浓度增大,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各体系的荧光强度与钛(Ⅳ)离子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52~2.56μg/m L,0.12~0.52μg/mL,检测限为0.0108μg/mL,0.0569μg/mL,以此对样品进行了分析测定,考察了共存离子干扰情况。(4)利用荧光法和共振瑞利散射法建立了测定铅(Ⅱ)和钴(Ⅱ)的新体系,分别是过氧化氢氧化桑色素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痕量钴(Ⅱ)和铅-二甲酚橙-结晶紫体系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测定铅(Ⅱ)。在pH 10.70的Na2B4O7·10H2O-NaOH缓冲介质中,建立了钴(Ⅱ)催化过氧化氢氧化桑色素动力学荧光法,痕量钴(Ⅱ)离子对过氧化氢氧化桑色素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在λex/λem=416.5 nm/556.4 nm处,最优实验条件下,一定浓度的钴(Ⅱ)与体系的荧光强度呈线性相关,线性范围0.8~8.0μg/L,检出限0.14μg/L,测定了干扰离子的干扰情况,分析检测了样品灰钙土和分子筛。还建立了一种用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铅(Ⅱ)的新方法,在pH 5.0 HAc-NaAc缓冲液中,铅(Ⅱ)与二甲酚橙(XO)反应形成螯合阴离子([Pb(H2In)]2-),再与结晶紫(CV)反应形成三元离子配合物,使体系共振瑞利散射强度增强。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共振瑞利散射的增强强度与铅(Ⅱ)浓度在2.00×10-3~2.00×10-2 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9.20×10-5 mg/L。

赵志惠[2](2017)在《过渡金属离子与三苯甲烷及醌亚胺类染料相互作用光谱及其分析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科学技术及重工业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环境的污染。而在排放的工业废水中,金属离子的排放量日益严重,当这些金属离子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人体后,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疾病的产生,因此对于金属离子的准确、快速的检测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共振瑞利散射技术(RRS)作为一种新的测试手段逐渐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一些无机离子能够与某些大分子化合物结合,形成二元或多元离子缔合物,使得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强度显着增强,从而可以达到分析检测金属离子的目的。本论文基于金属钼(Ⅵ)分别可以与三苯甲烷类染料相互作用形成多元离子缔合物,从而利用共振瑞利散射技术,来检测样品中的钼。同时,利用某些三苯甲烷及醌亚胺类染料较强的荧光性,运用荧光法来检测样品中的铈(Ⅳ),镧(Ⅲ),铜(Ⅱ),具体内容如下所述:(1)绪论部分简要概述了金属离子及其检测的重要性、三苯甲烷及醌亚胺类染料的结构性质及其在金属离子检测方面的部分应用、共振瑞利散射法的发展史及其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的特点及应用。(2)建立了两种利用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金属钼(Ⅵ)的新体系。分别为钼(Ⅵ)-邻苯二酚紫(PV)-结晶紫(CV)体系、钼(Ⅵ)-水杨基荧光酮(SAF)-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体系。在pH=3.5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盐酸缓冲溶液中,聚乙烯醇作为表面活性剂,Mo(Ⅵ)与PV形成带负电的[Mo(PV)]-,进一步与带有正电荷的CV结合形成的离子缔合物具有较强的RRS光谱。在波长位于647nm处的共振瑞利散射强度最大,基于共振瑞利散射强度随着钼(Ⅵ)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建立了测定痕量钼(Ⅵ)的新方法。当钼(Ⅵ)的浓度范围为0.100.60μg/mL时,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强度与钼(Ⅵ)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5×10-4μg/mL。基于钼(Ⅵ)在弱酸性条件下可以与SAF形成红色配合物,且在CPB存在的条件下,分别在波长为486.0nm及594.5nm处形成具有较强共振瑞利散射强度的离子缔合物。且当钼(Ⅵ)浓度范围为0.0240.088 mg/m L时,体系共振瑞利散射强度与钼(Ⅵ)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波长为486.0nm与594.5nm处的检测限分别为2.76×10-2μg/mL与3.54×10-2μg/mL。利用以上两种方法,对水样中的钼(Ⅵ)进行测定。此外还对体系的离子干扰情况及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3)建立了两种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铈(Ⅳ)的新体系。分别以罗丹明B(RhB)与罗丹明6G(Rh6G)为荧光探针,铈(Ⅳ)为猝灭剂,建立了两种测定铈(Ⅳ)的反应体系。在H2SO4存在的条件下,罗丹明B与罗丹明6G分别与铈(Ⅳ)结合形成不发荧光的物质,导致体系荧光猝灭。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罗丹明6G与罗丹明B的荧光强度随着铈(Ⅳ)浓度的增大而减弱,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罗丹明6G与罗丹明B体系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21.08μg/mL和0.405.60μg/mL,检测限分别为1.4×10-3μg/mL和4.6×10-3μg/mL。以此对样品进行了分析测定。还考察了共存离子的干扰情况并对猝灭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4)建立了两种催化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痕量镧(Ⅲ)的新体系。基于稀土元素镧(Ⅲ)对于溴酸钾氧化藏红T与酚藏花红的反应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由此了建立了两种催化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痕量镧(Ⅲ)的新体系。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随着体系中镧(Ⅲ)离子浓度的增大,溴酸钾氧化藏红T与酚藏花红的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各反应体系的荧光猝灭程度也逐渐增大。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各体系的相对荧光强度与镧(Ⅲ)离子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藏红T体系与酚藏花红体系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42.0μg/mL,4.016μg/mL,检测限分别为3.6×10-3μg/mL,0.334μg/mL。经过对比发现,藏红T体系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因此选择藏红T体系对样品进行分析测定。同时考察了其离子干扰情况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5)建立了两种催化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痕量铜(Ⅱ)的新体系。分别为铜(Ⅱ)-溴酸钾-罗丹明B(RhB),铜(Ⅱ)-过氧化氢-番红花红O(SFO)体系。对于铜(Ⅱ)-溴酸钾-罗丹明B(RhB)体系,铜(Ⅱ)对于溴酸钾氧化罗丹明B具有较强的催化作用,且随着铜(Ⅱ)离子浓度增大,体系的反应速率加快,罗丹明B的荧光猝灭程度增大,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体系的相对荧光强度与铜(Ⅱ)离子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201.40μg/mL,检测限为2.0×10-5μg/mL。与铜(Ⅱ)-溴酸钾-罗丹明B体系相似,基于已知文献,对实验过程进行重新改进后,测定得到铜(Ⅱ)-过氧化氢-番红花红O体系的线性范围为0.512.5ng/mL,检测限为1.62×10-4ng/mL。经过对比,选择灵敏度更高的铜(Ⅱ)-过氧化氢-番红花红O体系进行样品分析,并对体系离子的干扰情况进行测定,结果满意。

沈淑君[3](2016)在《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钒(Ⅴ)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的快速发展,利用该法对痕量钒(Ⅴ)的测定也得到广泛应用。以不同的有机染料为线索,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钒(Ⅴ)的研究进展。从反应介质、检出限、线性范围和应用等方面进行归纳和讨论。

韩虹,韩星,苏天鹅[4](2015)在《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水果中的痕量铁》文中提出研究了在硫酸介质中,约p H=34时,Fe(III)催化过氧化氢氧化乙基紫体系褪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建立了高灵敏度测定痕量铁的新方法。研究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最大吸收波长580 nm,最佳温度100℃,最佳反应时间8 min,线性范围:00.8μg/25 m L,检出限4.0×10-10g·m L-1,该方法仪器设备简单,检测手续简便、快速且具有校好的选择性和重现性,同时与原子吸收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可靠,应用于水果中痕量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肖葳蕤[5](2015)在《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光度法间接测定痕量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利用Cu(Ⅱ)可以在一定的酸碱条件下对双指示剂体系进行催化作用,而在弱酸性下Bi(Ⅲ)可以定量置换出而Cu(Ⅱ)-EDTA中的Cu(Ⅱ),建立了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光度法间接测定铋的新方法。通过对不同的温度、指示剂的选择及用量、反应时间、催化剂的使用情况以及酸度的影响进行研究,最终找到了最佳的实验条件并绘制了工作曲线。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研究了在H2SO4介质中,利用Bi(Ⅲ)可定量置换出Cu(Ⅱ)-EDTA中的Cu(Ⅱ)及Cu(Ⅱ)对于过氧化氢同时氧化甲苯氨蓝和中性红的褪色的反应的催化作用,通过测量524nm和630nm波长下的吸光度,建立了双波长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痕量Bi(Ⅲ)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2000.110μg/25mL,检出限为4.1×10-11g/mL。用于药物中铋的测定,结果满意。2、在弱酸性条件下,Cu(Ⅱ)对于过氧化氢同时氧化中性红和甲基绿的褪色的反应效果具有催化作用,同时Bi(Ⅲ)可定量置换出Cu(Ⅱ)-EDTA中的Cu(Ⅱ)。通过分别测量535nm和627nm波长下的吸光度,利用两个体系下吸光度的差值建立了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药物中铋的新方法。并在实验中寻找的最佳条件下进行实验,发现Bi(Ⅲ)在0.002000.0220μg/25mL范围与ΔΑ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9×10-11g/mL。作用于药物中痕量铋的测定,结果满意。3、通过研究了动力学催化间接测定草药中含有的痕量铋。通过改变了指示剂,EDTA,双氧水,以及稀硫酸的用量对测定铋的影响与铜的用量以及实验条件的改变有关。并在实验后期考虑到共存离子对实验体系的影响,最后得出实验的其线性范围为0.002000.0160μg/25mL及检出限为2.4×10-10g/mL。最后找出适合实验的最佳条件并应用在草药中痕量铋的检测,结果满意。4、在稀硫酸介质中进行研究,Cu(Ⅱ)-EDTA中的Cu(Ⅱ)可以被Bi(Ⅲ)定量置换出,而且Cu(Ⅱ)的浓度和过氧化氢一起作用氧化使乙基紫和中性红褪色的反应效果具有定量关系,经测量波长在535nm和627nm处的吸光度,建立了双波长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药物中铋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1000.00900μg/25mL,检出限为1.6×10-10g/mL。用于药物中痕量铋的测定,结果满意。由实验结果可知,双波长双指示剂动力学催化体系较单波长单指示剂体系拥有更好的方法灵敏度、选择性和线性范围。双指示剂体系进一步改善了动力学分析方法。

彭静[6](2015)在《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测定痕量镉、氟离子、磷酸根和硅酸根》文中指出1绪论综述共振散射光谱技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等的研究进展。简要讲述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2罗丹明6G缔合物微粒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测定痕量镉在硫酸介质中及阿拉伯胶存在下,Cd(Ⅱ)与碘化钾形成的阴离子配合物与罗丹明6G发生缔合反应,缔合物分子进一步聚集形成缔合微粒。该微粒在319 nm处产生一个共振瑞利散射峰。在选定的条件下,Cd(Ⅱ)浓度在3.90×10-9-3.51×10-6mol/L范围内与共振瑞利散射峰强度的增大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I=148.43C+270.13,相关系数R2=0.9835。据此建立了一种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测定水中痕量Cd(Ⅱ)的新方法。3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瑞利散射能量转移纳米光谱检测痕量氟在pH 4.0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H2O2与Ti(SO4)2反应生成一种黄色的[TiO(H2O2)2]2+配合物,该配合物能使金纳米粒子(NG)聚集,在370 nm处产生一个较强的共振瑞利散射峰。加入氟离子后,氟离子与黄色配合物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更稳定无色的TiF62-配合物,而TiF62-配合物不能使NG聚集,导致体系在370 nm处的共振瑞利散射峰减弱。随着氟离子浓度增加,黄色缔合物减少,NG聚集程度减弱,370 nm处的共振瑞利散射峰线性降低。在选定条件下,氟离子浓度在5.0×10-7-1.0×10-5mol/L范围内与370 nm处的共振瑞利散射光强度降低值AI呈线性关系。在pH 4.0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氟离子与氟试剂、硝酸镧生成蓝色三元络合物,溶液的颜色随着氟离子溶度的增加蓝色逐渐加深,在这种情况下再加入纳米金,溶液颜色呈现出由红色到灰黑色的渐变过程,体系在370 nm处的共振瑞利散射光强度随着氟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减弱。在选定条件下,氟离子浓度在1.7×10-7-1.3×10-5 mol/L范围内与370 nm处的共振瑞利散射光强度减弱值△I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I=26.3C+35.7。该法用于分析测定氟,结果令人满意。4共振瑞利散射检测痕量磷酸根和硅酸根在1.2×10-2 mol/L硫酸溶液中,PO43-与钼酸铵反应生成一种黄色磷钼杂多酸离子缔合物,黄色磷钼杂多酸离子缔合物不会使得金纳米粒子(NG)聚集,溶液随着磷酸根浓度的增高,颜色由灰黑色逐渐变为红色,黄色缔合物增加,NG聚集程度减弱,350 nm处的共振瑞利散射峰降低。在选定条件下,PO43-离子浓度在2.56×10-8-2.82×10-5 mol/L范围内与350 nm处的共振瑞利散射光强度降低值△I呈线性关系。在1.2×10-2 mol/L硫酸溶液中,SiO32-与钼酸铵反应生成一种黄色硅钼杂多酸离子缔合物,黄色硅钼杂多酸离子缔合物不会使得金纳米粒子(NG)聚集,使得溶液随着硅酸根浓度的增高,颜色由灰黑色逐渐变为红色,黄色缔合物增加,NG聚集程度减弱,350 nm处的共振瑞利散射峰降低。在选定条件下,SiO32-离子浓度在6×10-6-2×104 mol/L范围内与350 nm处的共振瑞利散射光强度降低值△I呈线性关系。在1.2×10-2 mol/L硫酸溶液中,PO43-与钼酸铵反应生成一种黄色磷钼杂多酸离子缔合物,黄色磷钼杂多酸离子缔合物不会使得银纳米粒子(AG)聚集,溶液随着磷酸根浓度的增高,AG聚集程度减弱?,350 nm处的共振瑞利散射峰降低。在选定条件下,PO43-离子浓度在2.56×10-6-3.08×10-4 mol/L范围内与350 nm处的共振瑞利散射光强度降低值△I呈线性关系。在1.2×10-2 mol/L硫酸溶液中,SiO32-与钼酸铵反应生成一种黄色硅钼杂多酸离子缔合物,黄色硅钼杂多酸离子缔合物不会使得银纳米粒子(AG)聚集,使得溶液随着硅酸根浓度的增高,AG聚集程度减弱,350 nm处的共振瑞利散射峰降低。在选定条件下,SiO32-离子浓度在4×10-8-8×10-6 mol/L范围内与350 nm处的共振瑞利散射光强度降低值△I呈线性关系。

厉帅[7](2015)在《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锰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利用锰离子对双指示剂体系的催化作用,研究了几种双指示剂催化反应体系,建立了以反应时间、温度以及实验各反应物用量在反应最合理的临界点上,然后按照催化速率和浓度的线性关系用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来测定痕量锰,最后画出工作曲线,计算结果。实验慨况如下:1、Mn(Ⅱ)在KH2PO4─Na2HPO4(pH=5.6)介质中,碱性品红和灿烂绿被KIO4氧化褪色,通过测定544nm和624nm处催化体系和非催化体系的吸光度,建立了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Mn(Ⅱ)的新方法。在最佳条件下,实验测定锰的线性范围为0.15μg/25mL~2.1μg/25mL,检出限为4.6×10-9g/mL。本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线性范围较大,体系稳定,用于红花、艾叶、藿香等样品中痕量锰的测定,结果满意。2、本文对双指示剂催化反应体系进行研究,利用锰离子对双指示剂体系的催化作用,更具催化反应速率与催化反应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建立双指示剂双波长测量痕量组分的新方法。研究了试剂用量、反应介质、反应时间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对部分催化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在醋酸个醋酸钠介质中,利用锰催化高碘酸钾氧化甲苯胺蓝和偶氮申Ⅰ褪色的指示反应,建立了测定痕量锰的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光度分析的新方法。通过测量501nm和632nm下,催化体系和非催化体系吸光度的变化,用双波长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锰。在最佳条件下,本方法线性范围0.001000.0050μg/25mL。其检出限为7.64×10-12g/mL。本方法灵敏度高,体系稳定,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用于大米和面粉样品中锰的测定,结果较为满意。由研究结果可知,双波长双指示剂动力学催化体系较单波长单指示剂体系拥有更好的方法灵敏度、选择性和线性范围。双指示剂体系进一步改善了动力学分析方法。

晋晓苹,黄爱平[8](2014)在《非酶催化法测定食品中微量铜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非酶催化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且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的特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非酶催化法在食品铜含量测定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其局限性,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李卫华,古玲,关翠林,王尚芝[9](2012)在《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食品中铁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近十年来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痕量铁的研究进展,包括催化氧化光度法、催化还原光度法、萃取催化光度法、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对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食品中铁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韩虹,韩星[10](2012)在《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农产品中的痕量铜》文中指出研究了在硫酸介质中痕量铜(Ⅱ)催化过氧化氢氧化乙基紫褪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建立了高灵敏度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检出限为6.0×10-10g/mL,线性范围为0.053.0μg/(25 mL).使用的仪器设备简单,检测简便、快速.应用于农产品中痕量铜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二、乙基紫-H_2O_2体系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乙基紫-H_2O_2体系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论文提纲范文)

(1)三苯甲烷类染料衍生物的合成及对金属离子的识别和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三苯甲烷类染料概述
        1.1.1 三苯甲烷类染料
        1.1.2 三苯甲烷类染料的分析应用
    1.2 荧光分析法检测分析概述及分析应用
    1.3 共振瑞利散射检测法概括
        1.3.1 共振瑞利散射检测法原理
        1.3.2 共振瑞利散射检测法测定应用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2 溴酸钾氧化罗丹明B衍生物动力学荧光法测定钼(Ⅵ)离子
    2.1 RDB-HH的合成及动力学荧光法测定钼(Ⅵ)
        2.1.1 实验部分
        2.1.2 结果与讨论
        2.1.3 方法的选择性
        2.1.4 荧光淬灭与温度的关系
    2.2 SRDBS的合成及动力学荧光法测定钼(Ⅵ)
        2.2.1 实验部分
        2.2.2 结果与讨论
        2.2.3 方法的选择性
        2.2.4 荧光淬灭与温度的关系
    2.3 本章实验结果对比
    2.4 样品分析
    2.5 本章小节
3 过氧化氢氧化罗丹明B衍生物动力学荧光法测定钛(Ⅳ)
    3.1 RDB-HH动力学荧光法测定钛(Ⅳ)
        3.1.1 实验部分
        3.1.2 结果与讨论
        3.1.3 方法的选择性
        3.1.4 荧光淬灭与温度的关系
    3.2 SSRD的合成及动力学荧光法测定钛(Ⅳ)
        3.2.1 实验部分
        3.2.2 结果与讨论
        3.2.3 方法的选择性
        3.2.4 荧光淬灭与温度的关系
    3.3 本章实验结果对比
    3.4 样品分析
    3.5 本章小节
4 新检测方法的应用——检测无机痕量钴(Ⅱ)、铅(Ⅱ)离子
    4.1 过氧化氢氧化桑色素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痕量钴(Ⅱ)
        4.1.1 实验部分
        4.1.2 结果与讨论
        4.1.3 方法的选择性
        4.1.4 样品分析
    4.2 铅-二甲酚橙-结晶紫体系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测定铅
        4.2.1 实验部分
        4.2.2 结果与讨论
        4.2.3 机理探讨
        4.2.4 方法的选择性
        4.2.5 样品分析
    4.3 本章小节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2)过渡金属离子与三苯甲烷及醌亚胺类染料相互作用光谱及其分析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三苯甲烷及醌亚胺类染料简介及光谱应用
        1.1.1 三苯甲烷及醌亚胺类染料
        1.1.2 三苯甲烷及醌亚胺类染料光谱分析应用
    1.2 共振瑞利散射法概述
        1.2.1 光散射及共振瑞利散射
        1.2.2 共振非线性散射
    1.3 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测定金属离子研究进展
    1.4 三苯甲烷及醌亚胺类染料在荧光分析方面的应用研究
    1.5 荧光猝灭法基本原理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第二章 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痕量钼
    2.1 Mo(Ⅵ)-邻苯二酚紫-结晶紫体系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痕量钼
        2.1.1 实验部分
        2.1.2 结果与讨论
        2.1.3 机理探讨
        2.1.4 方法的选择性
    2.2 Mo(Ⅵ)-水杨基荧光酮-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痕量钼
        2.2.1 实验部分
        2.2.2 结果与讨论
        2.2.3 标准工作曲线和检测限
        2.2.4 方法的选择性
        2.2.5 机理探讨
    2.3 本章测定结果对比
    2.4 样品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铈
    3.1 罗丹明B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铈
        3.1.1 实验部分
        3.1.2 结果与讨论
        3.1.3 标准工作曲线及检测限
        3.1.4 方法的选择性
        3.1.5 反应机理探讨
    3.2 罗丹明 6G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铈
        3.2.1 实验部分
        3.2.2 结果与讨论
        3.2.3 标准工作曲线与检测限
        3.2.4 荧光猝灭机理探讨
        3.2.5 方法的选择性
    3.3 本章实验结果对比
    3.4 样品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催化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痕量镧(Ⅲ)
    4.1 溴酸钾氧化藏红T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痕量镧(Ⅲ)
        4.1.1 实验部分
        4.1.2 结果与讨论
        4.1.3 条件的优化
        4.1.4 相对标准工作曲线及检测限
        4.1.5 方法的选择性
    4.2 溴酸钾氧化酚藏花红催化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痕量镧
        4.2.1 实验部分
        4.2.2 结果与讨论
        4.2.3 条件的优化
        4.2.4 相对标准工作曲线及检测限
        4.2.5 方法的选择性
    4.3 本章实验结果比较
    4.4 样品分析
    4.5 机理探讨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催化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痕量铜
    5.1 罗丹明B催化动力荧光法测定痕量铜
        5.1.1 实验部分
        5.1.2 结果与讨论
        5.1.3 反应条件的探讨
        5.1.4 标准工作曲线及检出限
        5.1.5 方法的选择性
    5.2 番红花红O催化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痕量铜
        5.2.1 实验部分
        5.2.2 实验过程
        5.2.3 结果与讨论
        5.2.4 反应条件的探讨
        5.2.5 标准工作曲线及检出限
        5.2.6 方法的选择性
    5.3 本章实验结果比较
    5.4 样品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水果中的痕量铁(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仪器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H2O2-乙基紫-Fe(III)反应体系研究
        2.1.1 Fe(III)的催化作用及波长的确定
        2.1.2 反应时间的确定
        2.1.3 反应温度的确定
    2.2 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实验条件的选择
        2.2.1 乙基紫用量的影响
        2.2.2 H2SO4用量的选择
        2.2.3 H2O2用量的选择
    2.3 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2.4 共存离子的影响
    2.5 试样分析和回收率实验
        2.5.1 水果中铁含量的测定
        2.5.2 回收率的实验
3 结论

(5)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光度法间接测定痕量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催化动力学分析法的概况和分类
    1.2 催化动力学分析法的特点
    1.3 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发展的概述
    1.4 痕量铋的测量方法的发展和概况
    1.5 本课题所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双波长催化动力学光度法间接测定痕量铋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3 结果与讨论
    2.4 工作曲线与检出限
    2.5 共存离子的影响
    2.6 样品分析
第三章 中性红-甲基绿体系催化动力学光度法间接测定药物中的铋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3 结果与讨论
    3.4 工作曲线
    3.5 共存离子的影响
    3.6 样品分析
第四章 天青-甲基橙体系间接测定中草药中的痕量铋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讨论
    4.4 工作曲线
    4.5 共存离子的影响
    4.6 样品分析
第五章 乙基紫-中性红体系双波长催化动力学法间接测痕量铋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3 结果与讨论
    5.4 工作曲线
    5.5 共存离子的影响
    5.6 样品分析
第六章 小结
    6.1 方法小结
    6.2 存在的问题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6)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测定痕量镉、氟离子、磷酸根和硅酸根(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共振瑞利散射(RRS)光谱技术研究进展
        1.1.1 RRS光谱技术概述
        1.1.2 RRS分析光谱分析进展
        1.1.2.1 RRS分析概况
        1.1.2.2 在重金属分析中的应用
        1.1.2.3 在阴离子分析中的应用
    1.2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AERS)光谱技术研究进展
        1.2.1 SERS光谱技术的概括
        1.2.1.1 SERS增强机理研究进展
        1.2.1.2 SERS活性基底研究进展
        1.2.2 SERS光谱分析应用
        1.2.2.1 在重金属分析中的应用
        1.2.2.2 在阴离子分析中的应用
    1.3 镉的环境分析进展
        1.3.1 镉及其化合物的毒性
        1.3.2 镉的污染来源
        1.3.3 镉的分析方法
        1.3.3.1 分子吸收光谱法
        1.3.3.2 荧光分析法
        1.3.3.3 RRS光谱法
        1.3.3.4 其他方法简介
    1.4 氟离子的环境分析进展
        1.4.1 氟离子及其化合物的毒性
        1.4.2 氟污染的来源
        1.4.3 氟的分析方法
        1.4.3.1 分子吸收光谱法
        1.4.3.2 荧光分析法
        1.4.3.3 RRS光谱法
        1.4.3.4 其他方法简介
    1.5 磷酸根和硅酸根的环境分析进展
        1.5.1 磷酸根的环境分析进展
        1.5.1.1 磷酸根及其化合物的毒性
        1.5.1.2 磷酸根污染的来源
        1.5.1.3 磷酸根的分析方法
        1.5.1.3.1 分子吸收光谱法
        1.5.1.3.2 荧光分析法
        1.5.1.3.3 RRS光谱法
        1.5.1.3.4 其他方法
        1.5.2 硅酸根的环境分析进展
        1.5.2.1 硅酸根及其化合物的毒性
        1.5.2.2 硅酸根污染的来源
        1.5.2.3 硅酸根的分析方法
        1.5.2.3.1 分子吸收光谱法
        1.5.2.3.2 荧光分析法
        1.5.2.3.3 RRS光谱法
        1.5.2.3.4 其他方法
    1.6 本课题研究的工作内容
    1.7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参考文献
2、罗丹明6G缔合物微粒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测定痕量镉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分析原理
        2.3.2 共振瑞利散射光谱
    2.4 紫外可见光谱
    2.5 荧光光谱
    2.6 Cd(Ⅱ)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图
    2.7 条件优化
        2.7.1 碘化钾-抗坏血酸浓度的影响
        2.7.2 H_2SO_4浓度的影响
        2.7.3 阿拉伯胶浓度的影响
        2.7.4 罗丹明6G浓度的影响
        2.7.5 时间的影响
    2.8 共存离子的影响
    2.9 工作曲线
    2.10 水样分析
    2.11 结语
    参考文献
3. 表而等离子体共振瑞利散射能量转移纳米光谱检测痕量氟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3.2.2 金和银纳米粒子的制备
        3.2.2.1 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纳米金(NG_c)
        3.2.2.2 双氧水还原法制备纳米金(NGh)
        3.2.2.3 硼氢化钠还原法制备纳米金(NGb)
        3.2.2.4 双氧水-硼氢化钠还原法制备纳米金NGhb
        3.2.2.5 蓝色和红色纳米银(AgNR)制备
        3.2.2.6 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纳米金(GO-NG_c)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分析原理
        3.3.2 共振瑞利散射光谱
        3.3.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3.3.4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
        3.3.5 激光散射
        3.3.6 扫描电镜
        3.3.7 条件优化
        3.3.7.1 H_2O_2-Ti(SO_4)_2-F~--NGs(NGc)体系条件优化
        3.3.7.1.1. 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pH及浓度的影响
        3.3.7.1.2 H_2O_2浓度的影响
        3.3.7.1.3 Ti(SO_4)_2浓度的影响
        3.3.7.1.4 纳米粒子浓度的影响
        3.3.7.1.5 时间的影响
        3.3.7.2 催化体系中反应液用量的影响
        3.3.7.3 F--氟试剂-硝酸镧-NGs体系条件优化
        3.3.7.3.1 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pH及浓度的影响
        3.3.7.3.2 氟试剂浓度的影响
        3.3.7.3.3 硝酸镧浓度的影响
        3.3.7.3.4 纳米微粒浓度的影响
    3.4 工作曲线
    3.5 共存离子的影响
    3.6 样品分析
    3.7 结束语
    参考文献
4. 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测定痕量磷酸根和硅酸根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4.2.2 金和银纳米粒子的制备
        4.2.2.1 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纳米金
        4.2.2.2 黄色纳米银制备
        4.2.2.3 氧化石墨烯(GO)制备
    4.3 实验方法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分析原理
        4.4.2 共振瑞利散射光谱
        4.4.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4.4.5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
        4.4.6 电镜
        4.4.7 激光散射
        4.4.8 条件优化
        4.4.8.1 硫酸浓度的影响
        4.4.8.2 钼酸铵浓度的影响
        4.4.8.3 纳米粒子浓度的影响
        4.4.8.4 时间的影响
        4.4.8.5 VBB浓度的影响
    4.5 工作曲线
    4.6 共存离子的影响
    4.7 样品分析
    4.8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致谢

(7)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动力学分析法简述及分类
    1.2 催化动力学法
    1.3 催化动力学分析法的主要发展、研究趋势
    1.4 双指示剂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概述
    1.5 痕量锰的测定方法的研究概况
    1.6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几种中药中的痕量锰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 动力学关系的确定
    2.5 结论
第三章 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锰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3 结果与讨论
    3.4 共存离子的影响
    3.5 实验分析结果
第四章 小结
    4.1 方法小结
    4.2 存在的问题
    4.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8)非酶催化法测定食品中微量铜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催化光度法
    1.1 催化氧化动力学光度法
    1.2 催化还原动力学光度法
2 催化荧光法
3 催化电位法
4 方法局限性及展望

(9)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食品中铁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催化氧化动力学光度法
2 催化还原动力学光度法
3 萃取催化光度法
4 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
5 结语

四、乙基紫-H_2O_2体系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论文参考文献)

  • [1]三苯甲烷类染料衍生物的合成及对金属离子的识别和检测[D]. 张萌.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2]过渡金属离子与三苯甲烷及醌亚胺类染料相互作用光谱及其分析应用[D]. 赵志惠. 兰州交通大学, 2017(02)
  • [3]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钒(Ⅴ)的研究进展[J]. 沈淑君.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1)
  • [4]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水果中的痕量铁[J]. 韩虹,韩星,苏天鹅. 广州化工, 2015(11)
  • [5]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光度法间接测定痕量铋[D]. 肖葳蕤. 淮北师范大学, 2015(09)
  • [6]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测定痕量镉、氟离子、磷酸根和硅酸根[D]. 彭静. 广西师范大学, 2015(12)
  • [7]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锰的研究[D]. 厉帅. 淮北师范大学, 2015(09)
  • [8]非酶催化法测定食品中微量铜的研究进展[J]. 晋晓苹,黄爱平. 化学研究, 2014(02)
  • [9]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食品中铁的研究进展[J]. 李卫华,古玲,关翠林,王尚芝.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 [10]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农产品中的痕量铜[J]. 韩虹,韩星. 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标签:;  ;  ;  ;  ;  

乙基紫-H_2O_2体系中痕量铜的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