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中数词的汉英翻译比较

汉语成语中数词的汉英翻译比较

一、探讨汉语成语中数词的汉英翻译对比(论文文献综述)

罗秋月[1](2021)在《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数字成语研究 ——以含“一、二(两)、三”成语为例》文中提出由于数字成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外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其十分感兴趣,但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仍会遇到许多问题。同时,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数字成语研究,以往通常是以整体的数字成语作为研究对象。因此本文以数字成语中占绝大多数比例的成语,即含“一、二(两)、三”数字成语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对外汉语教学,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语法、语义、此类数字成语使用情况以及教学建议四个方面展开论述。语法方面,主要分析此类数字成语的语法结构、语法功能、成语内部数词搭配对象三个层面。语法结构层面,在对《新华成语词典》中此类数字成语统计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外部形态上,此类数字成语包括单用一个数字和运用多个数字两类,每个类别有不同的格式类型;其中运用两个数字的成语,数词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同数运用、邻数运用、远数运用。内部语法结构中,成语内部可划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即二二式、一三式和三一式;主要包括并列结构、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等结构。语法功能层面,一方面数词在成语内部主要位于第一、三位置,这与数词在成语内部承担的语法功能有关。另一方面整个数字成语的语法功能同词在句子中的句法功能类似。成语内部数词搭配对象的分析层面,成语中数词的搭配对象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典型的实词,只有少部分是语素和虚词。并且数词搭配对象之间的语义关系也有一定的规律性。语义方面,主要分析此类数字成语语义的双层性,以及对此类数字成语的语义生成进行分析。首先,从数字“一、二(两)、三”与成语表层语义和深层语义的关系,分析此类数字成语语义的双层性。其次,基于隐喻认知机制,对成语中数字“一、二(两)、三”的语义生成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成语表层语义与深层语义之间的理据性联系。成语使用情况方面,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暨南大学中介语语料库中此类数字成语使用语料的统计分析,得出外国学生在使用此类数字成语时,会出现形式、语法、语义、语用方面的偏误,并且会出现回避使用的状况。同时得出出现偏误的原因是成语本身的复杂性、文化差异影响、缺乏数字成语语用知识应用以及学生回避使用数字成语这四个方面的因素。教学建议方面,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应的教学建议。从加强数字成语的语法规律教学,基于隐喻认知机制的语义教学,促进成语得体性使用的语用教学,提高成语使用率方面教学这四个层面,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

陆杨敬[2](2021)在《现代汉法数词文化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词是语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不可缺失。它承载着人类世界发展的沟通任务,传递着民族社会的思维导图。数词缘起于远古时期的记数:早期人类用手指和脚趾记录次数,后随着时代的推移用于运算,并逐渐承担起归纳总结的作用,当今社会更是在数学、金融等范畴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此同时,数词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同样也被用于宗教、占卜、哲学、诗词、政治等诸多领域,并随之形成特有的意蕴,被赋予代表情态凶吉如“九死一生”、事物指称如“年方二八”、感情好恶如“十全十美”等丰富的文化内涵。汉法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鲜少交流,不仅汉语和法语归分于不同的语系,而且汉法文化也隶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本文通过现代汉法数词表示法、词义、文化渊源、感情色彩的对比,研究现代汉法数词的类型学特征,以期人们在了解汉法数词所映射的不同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能增强中法两国的沟通交流,促进翻译、教育等领域的发展。本课题通过以下五个部分对现代汉法数词文化进行对比分析,并探究其文化异同及成因:绪论介绍选题依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阐述数词的定义,对比现代汉法数词构成和表达习惯的异同。第三章作为文章最主要的部分,从现代汉法数词的词义、文化溯源、数词相关习语及人们对其感情态度以及数词在生活中的运用等角度探究数词1到10的文化内涵。第四章分析汉法民族社会发展与数词词汇的相互作用,即影响现代汉法数词文化内涵异同的社会成因和对比现代汉法数词的意义。第五章是结语,对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做出总结。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促进汉法数词文化的对比探析,加强中法两国的交流,推动教育、翻译事业的发展,减少文化冲突。

徐庭修[3](2020)在《毕飞宇小说中的数词俄译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数词的翻译问题近年来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数词系统本身在文学作品中所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指数,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语用和言内意义。而毕飞宇是中国当代文坛中“60后”作家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文学界的重要支柱,他的作品广受国内读者的喜爱。因此本文是以毕飞宇小说作为语料,研究数词在文学作品中的翻译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现代汉语数词在国内的研究概况,再具体到文学作品中数词的翻译研究概况,包括汉俄数词的对比,俄译的策略综述和数词外译的研究概况,并说明了本文选择毕飞宇小说作为语料的原因。本文结合了具体文本中的例子,首先根据具体的文本对汉语文学作品中数词的作用进行了归纳,整理出数词的四个作用:第一,指称作用;第二,模糊语义作用;第三,修辞和渲染作用;第四,参与成语和俗语的表达作用。在此基础上,以毕飞宇小说中的数词为例,归纳总结出毕小说中数词除一般文学作品中数词作用之外的特色:第一,陌生化效果;第二,情节化效果;第三,频繁参与多种修辞;第四,含数词的成语和俗语的巧妙用法。本文通过具体的翻译案例,分别归纳了指称实数、非指称实数和含数词的成语俗语的翻译难点问题及误译。而误译现象中,除了因理解错误导致的误译以外,主要是文化理解不当、情感意味把握不明确导致的翻译失误。本文从社会符号学途径研究文学作品中翻译动机和翻译等值问题,通过翻译动机选择异化和归化、通过等值原则对符号意义进行取舍,并用具体案例加以分析,给出直译、直译加注、意译、换译等翻译方法和技巧,最终给出具体的建议。

童富智[4](2020)在《基于语料库的《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翻译语言特征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以语料库翻译学理论作为研究框架,以2004年度至2018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汉语原文、日语译文以及与报告文本类型相近的日语原创文本作为语料,自建专用语料库,使用以语料库法、问卷调查法为代表的实证研究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探讨翻译共性、具体语言对翻译语言特征,考察《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的翻译语言特征问题,具体体现为分析翻译语言的词汇、句法、搭配和语义韵等方面的特征。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的词汇特征表现在词汇的总体特征、词汇的应用特征两个方面。研究表明,作为词汇的总体特征,报告日译文本词汇的类符/形符比值、词汇密度值高于文本类型相似的原创日语参照语料,反映出报告日译文本词汇的变化性较大,词汇应用相对复杂;报告日译文本的词汇出现次数分布均值低于日语参照语料,反映出日译文本词汇变化的多样性特征;报告的译文和原文前20位高频词呈现较高的对应关系,频率接近,存在词类活用的转换现象,表明译词有效传递了原文信息。词汇的应用特征表现在受原文影响,在日译文本的词汇中,含有略语、比喻、专有等典型的表达结构,具有相似的共性特征。对略语结构中的数词略语结构,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其日译特征,以翻译方法为切入点,探讨数词略语日译词汇的分类并分别探讨了各类数词略语的日译特征,对部分类别提出了规范性的日译方法。研究表明:报告日译文本的词汇呈现“显化”和“简化”的翻译共性特征,可以概括为:“语义显化”和“形式简化”。“语义显化”具体可分为:所指语义显化、功能语义显化;“形式简化”具体可分为:概念延续性形式简化、概念构成性形式简化。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的句法特征表现在句法的总体特征、典型语句结构应用特征两个方面。研究表明:在句法的总体特征方面,报告日译文本和日语参照语料的平均句长值相近,具有相似的句法特征,反映出报告日译文本的表达符合日语母语的表达习惯,能够起到良好的受众阅读效果。在典型语句结构应用特征方面,报告日译文本中,动词连用形联接分句的结构符合日语语言特征,可以传递报告原文分句间内含的语义逻辑关系信息。研究表明:报告日译文本的句法呈现“范化”的翻译共性特征。作为前沿问题探索,本研究以政府工作报告中实义动词“坚持”及其日语对应词「坚持(する)」为例,探讨了基于语料库的配搭和语义韵研究问题。研究发现,数据显示两词分别在相应的语料库中与搭配词形成不同的共选型式,两词分别形成的短语序列在形式、意义和功能方面虽有部分重合,但差异明显,指向不同的语义韵。研究表明,汉日短语的应用具有各自的形式、意义特征,政府工作报告的词汇日译研究还需将功能作为考量标准。在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中央文献日译标准体系的对策思考。

顾艳[5](2020)在《现代汉语特殊表量结构的研究与教学》文中研究表明人类所能接触到的客观事物中都存在着“量”的概念。这一概念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丰富的形式和表现手段。汉语中有一些非规约性的计量表达,通常是为了凸显出一些不同于常态的量化情况。在表量的手段上,汉语中最典型的是“数词+量词+名词”的表量结构。但是,现代汉语还有其他特殊的表量手段,从语序、组配、复合的角度来看,有三种较为常见的特殊表量结构:一是通过“名词+数词+量词”的非常规语序来表量,如“杯子两个,茶碗四只”;二是通过“名词+形容词”的结构来表量,如“鸡蛋大小”、“巴掌宽”,不借用数词和量词,而是通过名词和形容词的组合来表达事物的估量义;三是通过“并立复合”的结构来表量,多见于成语中,如“三言两语”、“七手八脚”等。文章在总结这三种特殊表量结构历史演变的基础上,以“三个平面”理论为依据,探究上述三种特殊表量结构的句法、语义及语用功能。同时,通过分析汉语中的这三种特殊表量结构在英语、韩语、日语中的存在与使用情况,结合问卷调查,提出相应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张淑君[6](2020)在《《红楼梦》中数词模糊语义现象及其维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数词的模糊性具体体现在具有模糊性的语言单位中。因文学作品一般具有形象性、含蓄性及艺术性的特点,其作品特点决定了作品中必然会承载一些模糊信息,也势必会运用到模糊语义数词。而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通常都承载着特定的目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内容,模糊语义数词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结合模糊语义学理论,以《红楼梦》为语料,分别描写分析了数词不间隔相连使用及数词间隔相连使用两大类语义模糊现象及其维译本中的对应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维译本中相应数词的翻译方法,分别为模糊数词对等译法、模糊数词变异译法、模糊数词替换译法以及模糊数词省略译法,并发现汉语与维吾尔语在模糊语义数词表达方面存在的异同。汉维语言中数词都具有模糊性,且在表示不确定人数、时间、年龄、数量等模糊信息时,汉维数词表达形式相同。另外,由于语言规范和句法规则的制约,源文本中部分数词的模糊内容在翻译时要用非数词的模糊形式来表示。因此,在汉维翻译实践中应结合具体的语境以及译语读者的需求,适当地使用翻译方法,以求得模糊信息的动态平衡,实现原文内容与译文内容的模糊量等值,以确保原文内容的准确传递。

袁耀辉[7](2019)在《《通俗常言疏证》及其所录通俗词语研究》文中指出《通俗常言疏证》是近代一部收集资料丰富的民俗语言珍惜文献,按内容分为四十卷,包括重复记录共计5978条,具有重要的语言学研究价值。目前,以《通俗常言疏证》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并不多见,缺乏具体细致的描写和研究。基于此,本文主要从词汇学和民俗语言学的视角对该书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通俗常言疏证》主要通过列书证的方式以考证当时的“通俗常言”,为我们进行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等熟语以及俗语词研究留下了珍稀的文本。书中还辑录了在我们今天看来熟语性程度不强的结构成分。论文在行文中采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分类的方法以及列疏证的研究方法,力图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通俗常言”进行直观具体地解读。民俗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是指导论文研究的基本理论,同时参考词汇学、民俗学、词典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研究现状、选题缘起、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进行了介绍。正文部分共计七章。第二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进行概述。第一节主要对该书作者孙锦标生平及学术成就进行介绍。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编纂体例进行介绍。第三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训释方式进行介绍。第四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引证文献进行分析。第五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词条特征进行阐述。第六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与明清俗语辞书的关系进行阐述。第三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概貌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从来源上对《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进行考察。第二节主要从内容上对《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进行考察。第三节主要从音节上对《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进行考察。第四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俗语词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对俗语词的概念进行阐述。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的词义类聚进行分析。第三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的构词法进行分析。第四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词源进行考释。第五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熟语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对熟语的来源、品类和特点进行阐述。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成语进行研究。第三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谚语进行研究。第四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惯用语进行研究。第五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俗语进行研究。第六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歇后语进行研究。第七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格言进行研究。第六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特殊词语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特殊词语的结构类型进行分析。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特殊词语的语义进行分析。第七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新词新义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对新词进行研究。第二节主要对新义进行研究。第八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研究价值进行分析。分两节。第一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语言学价值进行阐述。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文化学价值进行阐述。第九章为结语,主要对论文研究的内容、创新之处、研究的不足以及后续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阐述。

王玉杰[8](2019)在《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数词“三”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汉语中,数词“三”有着丰富的意义和内涵,其参构词数量巨大,意义丰富,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角度出发,对数词“三”及其参构词的基本意义、用法、习得情况、偏误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其对外汉语教学策略。全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系统分析了数词“三”的语言意义和语法功能,通过分析其义项、虚指义、色彩义和句法用法,系统展现数词“三”。第二部分:结合《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和《新实用汉语课本》,对留学生需要习得的数词“三”及参构词进行了统计分析,为后面的教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对曲阜师范大学初级阶段汉语水平留学生进行了数词“三”的习得情况调查研究,结合回收问卷,对留学生习得数词“三”的正确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显示,留学生对数词“三”的基本用法掌握较好,但是对数词“三”的参构词掌握不好,尤其是涉及文化和熟语的部分掌握不好。第三部分:文章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书面语语料库里收集到留学生使用数词“三”及其参构词的偏误用例64例,对偏误类型和偏误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显示,留学生在使用数词“三”的参构词时,熟语类型偏误率最高,其次是数词与量词搭配不当的比例较高。这个结论与上面问卷调查的结果不谋而合,互相印证。第四部分:结合前面的调查研究,主要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数词“三”及其参构词的教学策略:重视数词“三”意义讲解,尤其是对语义、语用和参构词的讲解;注意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做到有的放矢;重视数词“三”的教学顺序设计,突出重点和主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黎阮武诗(LE NGUYEN VU THI)[9](2019)在《汉越数字成语对比研究》文中提出对留学生来说,要提高汉语水平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汉语词汇,尤其是“成语”,留学生对这类词语很感兴趣。汉语成语是中华民族的智慧,在任何交流环境中都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成语本身就结构特殊、文化内涵深厚,尤其是数字成语,它们是成语的重要构成之一,再上加数字成语数量较多,由于缺乏具体教学模式与难易度标准,它在教学中往往又成了汉语教学的难点。文章运用文化学、对比语言学、词汇学等相关的学科理论,将两种语言中数字成语在语里、语表、语值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教学策略,加强了汉越语学习者对数字成语的具体把握,从而可以正确地使用,并且避免实际中的错误。全文共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本论文研究的内容、思路、方法和意义。第二部分概括了汉越语中数字成语的定义。第三部分阐述了汉语和越南语各自数字成语的音韵和结构特征,并进行了简要对比。第四部分对汉越语数字成语语里中的实义、隐喻义进行比较。第五部分对汉语与越南语数字成语在语法、语用功能和文化特征上进行比较。第六部分将数字成语研究结果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对数字成语的教和学的建议。第七部分为结语,总结了本文研究中的成果,并指出了不足。

毛嘉薇,王敏[10](2018)在《汉语成语中数词“一”的英译方法》文中提出以含有数词"一"的成语为例,采用完全直译法,部分直译法,意译法,借译法,灵活翻译的方法,探讨数字在成语中的英译方法。由于汉语读者与英语读者在理解汉语成语时,并不能取得绝对的认同,这会给译者带来翻译障碍[1]。对成语中的数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合适的译法,对成语进行恰当的翻译。

二、探讨汉语成语中数词的汉英翻译对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探讨汉语成语中数词的汉英翻译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数字成语研究 ——以含“一、二(两)、三”成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价值
        1.2.1 理论价值
        1.2.2 应用价值
    1.3 研究现状
        1.3.1 数字成语的本体研究
        1.3.2 对外汉语数字成语教学研究
    1.4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语料来源
第二章 含“一、二(两)、三”数字成语的语法分析
    2.1 三类数字成语的语法结构分析
        2.1.1 三类数字成语的外部形态分析
        2.1.2 三类数字成语的内部结构分析
    2.2 三类数字成语的语法功能分析
        2.2.1 数词在成语内部的语法功能分析
        2.2.2 整体数字成语的语法功能分析
    2.3 三类数字成语中数词的搭配对象分析
        2.3.1 数词搭配对象特征的分析
        2.3.2 数词搭配对象选择的制约性
    2.4 小结
第三章 含“一、二(两)、三”数字成语的语义分析
    3.1 三类数字成语语义的双层性分析
        3.1.1 数字“一、二(两)、三”与成语表层语义的关系
        3.1.2 数字“一、二(两)、三”与成语深层语义的关系
    3.2 隐喻认知机制下三类数字成语语义的生成分析
        3.2.1 三类数字成语语义隐喻分析的必要性
        3.2.2 三类数字成语语义的隐喻生成过程
    3.3 小结
第四章 含“一、二(两)、三”数字成语的使用情况分析
    4.1 外国学生使用三类数字成语的偏误情况分析
        4.1.1 形式偏误
        4.1.2 语法偏误
        4.1.3 语义偏误
        4.1.4 语用偏误
    4.2 外国学生使用三类数字成语的偏误原因分析
        4.2.1 三类数字成语本身的复杂性
        4.2.2 文化差异方面的影响
        4.2.3 缺乏数字成语语用知识的应用
        4.2.4 学生回避使用数字成语
    4.3 小结
第五章 含“一、二(两)、三”数字成语的教学建议
    5.1 加强数字成语的语法规律教学
    5.2 基于隐喻认知机制的语义教学
        5.2.1 构建数字部分引申义,促进多层语义的理解
        5.2.2 比较中外成语中文化的异同,促进深层语义的理解
    5.3 促进成语得体性使用的语用教学
        5.3.1 增加语用知识讲解,促进成语得体使用
        5.3.2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交际中得体运用
    5.4 提高成语使用率方面的教学
        5.4.1 创建多元化课堂,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5.4.2 建立中外学生互助小组,课内课外学习相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现代汉法数词文化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汉语数词研究现状
        1.2.2 法语数词研究现状
        1.2.3 汉法数词比较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汉法数词的构成与使用
    2.1 数的记录方式
    2.2 数词的界定
    2.3 现代汉法数词的表示形式和使用
        2.3.1 基数词
        2.3.2 序数词
        2.3.3 数词的应用
    2.4 小结
3 现代汉法数词文化意义分析
    3.1 现代汉法数词1-10 文化探析
        3.1.1 一/un,une文化探析
        3.1.2 二/deux文化探析
        3.1.3 三/trois文化探析
        3.1.4 四/quatre文化探析
        3.1.5 五/cinq文化探析
        3.1.6 六/six文化探析
        3.1.7 七/sept文化探析
        3.1.8 八/huit文化探析
        3.1.9 九/neuf文化探析
        3.1.10 十/dix文化探析
    3.2 小结
4 汉法民族社会发展与数词文化的相互作用
    4.1 现代汉法数词文化内涵异同的成因
        4.1.1 宗教哲学
        4.1.2 社会历史
        4.1.3 现实因素
    4.2 现代汉法数词文化比较的意义
        4.2.1 汉法民族独特文化的延续
        4.2.2 汉法不同民族思维模式、性格心理的分析
        4.2.3 法语翻译工作与对外汉语教学
5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毕飞宇小说中的数词俄译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Автореферат
前言
1.数词的研究概述
    1.1 现代数词的定义和现代汉语数词的研究综述
    1.2 文学作品中数词的翻译研究
    1.3 毕飞宇小说在国内外的传播
2.文学作品中的数词
    2.1 文学作品中数词的作用
    2.2 毕飞宇小说中数词的特色和作用
3.毕飞宇小说中的数词翻译难点问题
    3.1 指称实数翻译难点问题
        3.1.1 “一”的翻译难点问题
        3.1.2 其他实数的翻译难点问题
    3.2 非指称实数翻译难点问题
        3.2.1 具有象形、谐音双关和陌生化效果的数词翻译难点问题
        3.2.2 具有模糊语义的数词翻译难点问题
        3.2.3 具有情节意义的数词翻译难点问题
    3.3 成语俗语中数词翻译难点问题
        3.3.1 成语中数词的翻译难点问题
        3.3.2 日常俗语中数词的翻译难点问题
4.从翻译研究的社会符号学途径看毕飞宇小说中数词的翻译
    4.1 翻译研究的社会符号学途径
    4.2 翻译动机问题:归化与异化的选择
        4.2.1 异化
        4.2.2 归化
    4.3 翻译等值问题:意义的取舍
        4.3.1 数词主要表现言内意义
        4.3.2 数词主要表现语用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4)基于语料库的《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翻译语言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语料库翻译学研究
        1.1.2 中央文献翻译研究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问题
    1.3 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1.3.1 理论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和研究结构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语料库翻译学
        2.1.1 缘起与发展
        2.1.2 研究内容
    2.2 翻译语言特征
        2.2.1 翻译共性
        2.2.2 具体语言对翻译语言特征
    2.3 语料库翻译研究现状
        2.3.1 国内研究概况
        2.3.2 国内各研究领域情况
        2.3.3 日本的语料库研究
    2.4 政府工作报告外译研究
        2.4.1 英译、俄译研究
        2.4.2 日译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问卷调查
    3.1 背景分析
        3.1.1 文本类型
        3.1.2 翻译方法
        3.1.3 受众选择
    3.2 第1 次问卷调查
        3.2.1 调查概况
        3.2.2 调查结果
        3.2.3 结果分析
    3.3 第2 次问卷调查
        3.3.1 调查概况
        3.3.2 调查结果
        3.3.3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政府工作报告》专用语料库建设
    4.1 语料库建设现状
        4.1.1 语料库的发展和类型
        4.1.2 语料库翻译研究和语料库应用翻译研究
        4.1.3 中日研究语料库
    4.2 语料库制作
        4.2.1 语料收集和处理
        4.2.2 “网络爬虫”
        4.2.3 语料对齐
        4.2.4 检索软件
    4.3 政府工作报告专用语料库
        4.3.1 语料收集和清理
        4.3.2 语料库建设
        4.3.3 语料库检索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政府工作报告》日译词汇特征分析
    5.1 词汇总体特征
        5.1.1 类符/形符比和词汇密度
        5.1.2 词汇出现次数分布
        5.1.3 高频词
    5.2 词汇应用特征
        5.2.1 略语结构
        5.2.2 比喻结构
        5.2.3 专有结构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政府工作报告》数词略语日译特征分析
    6.1 数词略语日译探讨
        6.1.1 观察方法
        6.1.2 日译统计
        6.1.3 日译分类
    6.2 数词略语日译讨论
        6.2.1 第1 类数词略语
        6.2.2 第2 类数词略语
        6.2.3 其他小类(种)
    6.3 日译词汇共性特征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政府工作报告》日译句法特征分析
    7.1 句法特征
        7.1.1 平均句长
        7.1.2 典型语句结构应用特征
        7.1.3 句法逻辑关系
    7.2 外译文本句法比较
        7.2.1 2016 年度日英译比较
        7.2.2 2017 年度日英译比较
        7.2.3 2018 年度日英译比较
    7.3 日语语言要求
        7.3.1 「连用形」语法特征
        7.3.2 日本学者汉日翻译研究
        7.3.3 日语文章表达要求
    7.4 日译句法共性特征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搭配和语义韵分析
    8.1 搭配和语义韵研究
        8.1.1 近年的相关研究
        8.1.2 搭配和语义韵
        8.1.3 研究方法
    8.2 “坚持”的搭配和语义韵
        8.2.1 “坚持”的搭配词
        8.2.2 “坚持”的共选型式
        8.2.3 “坚持”的语义韵
    8.3 「坚持」的搭配和语义韵
        8.3.1 「坚持」的搭配词
        8.3.2 「坚持」的共选型式
        8.3.3 「坚持」的语义韵
    8.4 “坚持”「坚持」的语义韵比较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
    9.1 研究总结及主要发现
        9.1.1 研究总结
        9.1.2 主要发现
        9.1.3 不足之处
    9.2 中央文献日译对策思考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日本语要约
在学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5)现代汉语特殊表量结构的研究与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理论依据与语料来源
        1.3.1 理论依据
        1.3.2 语料来源
    1.4 现代汉语表量结构研究概况
第二章 现代汉语特殊表量结构分类及其历史演变
    2.1 现代汉语特殊表量结构的分类
    2.2 “名词+数词+量词”表量结构的历史演变
    2.3 “名词+形容词”表量结构的历史演变
    2.4 并立复合式表量结构的历史演变
第三章 “名词+数词+量词”表量结构分析
    3.1 句法功能分析
        3.1.1 “名词+一+量词”表量结构的句法功能分析
        3.1.2 “名词+数词+量词”(数词不局限于一)表量结构的句法功能分析
    3.2 “名词+数词+量词”表量结构的成分特征与限制
        3.2.1 名词进入“名词+一+量词”表量结构的条件
        3.2.2 名词、数词进入“名词+数词+量词”(数词不局限于一)表量结构的条件
    3.3 语义分析
        3.3.1 “名词+一+量词”表量结构的语义分析
        3.3.2 “名词+数词+量词”(数词不局限于一)表量结构的语义分析
    3.4 语用功能分析
        3.4.1 “名词+一+量词”表量结构的语用功能分析
        3.4.2 “名词+数词+量词”(数词不局限于一)表量结构的语用功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名词+形容词”表量结构分析
    4.1 句法功能分析
        4.1.1 “名词+形容词”表量结构与“名词+形容词”主谓短语
        4.1.2 “名词+形容词”表量结构的句法功能分析
    4.2 “名词+形容词”表量结构的成分特征与限制
        4.2.1 形容词进入“名词+形容词”表量结构的条件
        4.2.2 名词进入“名词+形容词”表量结构的条件
    4.3 语义分析
        4.3.1 比拟实量
        4.3.2 比拟大量
        4.3.3 比拟小量
    4.4 语用功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并立复合式表量结构分析
    5.1 句法功能分析
        5.1.1 充当宾语
        5.1.2 充当定语
        5.1.3 充当状语
    5.2 并立复合式表量结构的成分特征与限制
        5.2.1 数词进入并立复合式表量结构的条件
        5.2.2 名词进入并立复合式表量结构的条件
        5.2.3 并立复合式表量结构的对称性
    5.3 语义分析
    5.4 语用功能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汉、英、日、韩语的表量结构分析
    6.1 汉、英、日、韩语中的“名词+数词+量词”表量结构分析
        6.1.1 优势语序
        6.1.2 语义就近原则和可别度领先原则
        6.1.3 语序参项
        6.1.4 “名词+数词+量词”表量结构在英语、韩语、日语中的存在情况
    6.2 汉、英、日、韩语中的“名词+形容词”表量结构分析
    6.3 汉、英、日、韩语中的并立复合式表量结构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现代汉语特殊表量结构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7.1 问卷调查
        7.1.1 问卷结果
        7.1.2 问卷结果分析
    7.2 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7.2.1 教学对象
        7.2.2 教学内容
        7.2.3 教学方法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语
    8.1 主要结论
    8.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红楼梦》中数词模糊语义现象及其维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模糊语言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模糊语义理论概述
    第一节 模糊语义定义
    第二节 模糊语义数词
        一、数词定义
        二、模糊语义数词定义
第二章 《红楼梦》中数词模糊语义对应性翻译分析
    第一节 数词不间隔相连使用
        一、相邻两个数词不间隔相连使用
        二、相隔数词以及倍数数词相连使用
        (一)隔位数词相连使用
        (二)倍数数词相连使用
    第二节 数词间隔相连使用
        一、相同两个数词间隔连用
        二、相邻两个数词间隔连用
        三、相隔数词以及倍数数词间隔连用
        (一)相隔数词间隔连用
        (二)倍数数词间隔连用
    小结
第三章 数词模糊语义翻译方法
    第一节 模糊数词对等译法
    第二节 模糊数词变异译法
    第三节 模糊数词替换译法
    第四节 模糊数词省略译法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致谢)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7)《通俗常言疏证》及其所录通俗词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2 选题缘起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相关说明
第二章 《通俗常言疏证》概述
    2.1 孙锦标生平与学术成就
    2.2 《通俗常言疏证》编纂体例
    2.3 《通俗常言疏证》训释方式
    2.4 《通俗常言疏证》引证文献
    2.5 《通俗常言疏证》词条特征
    2.6 《通俗常言疏证》与明清俗语辞书
    2.7 小结
第三章 《通俗常言疏证》词语构成概貌
    3.1 从来源上看《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
    3.2 从内容上看《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
    3.3 从音节上看《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
    3.4 小结
第四章 《通俗常言疏证》词语构成(上)——俗语词
    4.1 俗语词概述
    4.2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词义类聚
    4.3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构词法
    4.4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词源考释
    4.5 小结
第五章 《通俗常言疏证》词语构成(中)——熟语
    5.1 熟语的来源、品类和特点
    5.2 《通俗常言疏证》成语研究
    5.3 《通俗常言疏证》谚语研究
    5.4 《通俗常言疏证》惯用语研究
    5.5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研究
    5.6 《通俗常言疏证》歇后语研究
    5.7 《通俗常言疏证》格言研究
    5.8 小结
第六章 《通俗常言疏证》词语构成(下)——特殊词语
    6.1 《通俗常言疏证》特殊词语结构类型
    6.2 《通俗常言疏证》特殊词语语义分析
    6.3 小结
第七章 《通俗常言疏证》新词新义
    7.1 《通俗常言疏证》中的新词
    7.2 《通俗常言疏证》中的新义
    7.3 小结
第八章 《通俗常言疏证》研究价值
    8.1 语言学价值
    8.2 文化学价值
    8.3 小结
第九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通俗常言疏证》引用文献表
附录2 《通俗常言疏证》成语表
附录3 《通俗常言疏证》谚语表表
附录4 《通俗常言疏证》惯用语表
附录5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表
附录6 《通俗常言疏证》歇后语表
附录7 《通俗常言疏证》特殊词语表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数词“三”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一、数词“三”的意义用法分析
    (一)数词“三”的意义分析
    (二)数词“三”的用法分析
二、留学生数词“三”的习得情况调研
    (一)留学生数词“三”的学习内容分析
    (二)留学生数词“三”习得情况调查分析
三、留学生数词“三”的习得偏误分析
    (一)数词“三”的偏误类型分析
    (二)数词“三”的偏误原因分析
四、数词“三”的教学策略
    (一)加强“三”的意义用法讲解
    (二)抓住重点和难点,有的放矢
    (三)重视教学法,做好教学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数词“三”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9)汉越数字成语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现状与选题缘由
        0.1.1 研究现状
        0.1.2 选题缘由
    0.2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
        0.2.1 研究内容
        0.2.2 研究目的
    0.3 研究方法与语料来源
        0.3.1 研究方法
        0.3.2 语料来源
1. 汉越数字成语概况
    1.1 成语与数字成语的定义
    1.2 汉越数字成语概况
2. 汉越数字成语语表特征对比
    2.1 汉越数字成语音韵特征对比
        2.1.1 汉语数字成语音韵特征
        2.1.2 越南语数字成语音韵特征
    2.2 汉越数字成语结构形式特征对比
        2.2.1 汉语数字成语结构形式特征
        2.2.2 越南语数字成语结构形式特征
    2.3 小结
3. 汉越数字成语语义对比
    3.1 汉越语的数字意义对比
    3.2 汉越数字成语的意义对比
        3.2.1 汉越数字成语的基本义对比
        3.2.2 汉越数字成语的隐喻义对比
    3.3 小结
4. 汉越数字成语语法对比
    4.1 汉越数字成语语法对比
        4.1.1 汉语数字成语语法特点
        4.1.2 越南语数字成语语法特点
    4.2 汉越数字成语语用价值对比
    4.3 汉越数字成语文化特征对比
        4.3.1 汉越数字的文化特征
        4.3.2 汉越数字成语的文化意义不同的原因分析
    4.4 小结
5. 对汉语数字成语教授与习得的建议
    5.1 对教师教授汉语数字成语的建议
    5.2 对学生习得汉语数字成语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汉语成语中数词“一”的英译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成语中数词“一”的特点
二、成语中数词“一”的意义
三、成语中数词“一”的翻译方法
    (一) 完全直译法
    (二) 部分直译法
    (三) 意译法
        1. 表示数量多
        2. 表示数量少
        3. 表示程度或者顺序
        4. 表示混乱、多变或不变、一致
    (四) 借译法
    (五) 灵活译法
四、结语

四、探讨汉语成语中数词的汉英翻译对比(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数字成语研究 ——以含“一、二(两)、三”成语为例[D]. 罗秋月.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2]现代汉法数词文化对比研究[D]. 陆杨敬.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9)
  • [3]毕飞宇小说中的数词俄译问题研究[D]. 徐庭修.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4]基于语料库的《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文本翻译语言特征研究[D]. 童富智. 天津外国语大学, 2020(08)
  • [5]现代汉语特殊表量结构的研究与教学[D]. 顾艳.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6]《红楼梦》中数词模糊语义现象及其维译研究[D]. 张淑君. 喀什大学, 2020(07)
  • [7]《通俗常言疏证》及其所录通俗词语研究[D]. 袁耀辉. 吉林大学, 2019(02)
  • [8]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数词“三”的研究[D]. 王玉杰. 曲阜师范大学, 2019(02)
  • [9]汉越数字成语对比研究[D]. 黎阮武诗(LE NGUYEN VU THI).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10]汉语成语中数词“一”的英译方法[J]. 毛嘉薇,王敏.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10)

标签:;  ;  ;  ;  ;  

汉语成语中数词的汉英翻译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