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陆军导弹模拟训练

见证陆军导弹模拟训练

一、目击陆军导弹模拟训练(论文文献综述)

杨洋[1](2019)在《从竞争对抗走向暴力:电子游戏的暴力文化传播倾向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大众传播文化视域下的暴力电子游戏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多样化的暴力游戏个案,以“框架论”、“模仿论”以及“符号学意义生产理论”等为切入点,将游戏媒介的暴力文化生产和传播视为由系统性原初暴力所引发,经由视觉化的暴力符号表达,再通过触发人类根源性的死亡欲动,以控制性的模仿而执行的完整过程,是由几种平行的意义单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整体机制。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暴力电子游戏文化的传播机制,澄清其普遍性的社会意义所在,并以此探究暴力电子文化从竞争对抗走向暴力的深层次原因,以寻找暴力电子游戏文化在大众文化泛娱乐化倾向下,少序、失序的社会系统中规范发展的可能性和路径。本文综合运用观察、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并结合研究者的个人游戏体验,在厘清游戏、媒介及电子游戏等基本概念、描述电子游戏发展历程基础上,重点建构出以机制为本质属性的电子游戏的原初系统暴力、以视觉感官沉浸影响下的图像暴力,以及时空向度上暴力电子游戏为虚拟暴力实践提供的几何空间与行动场域的意义。对暴力电子文化研究的介入角度有了更明确的把握。论文共分七章节内容,第一章为导论,提出问题并简要介绍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方法,并对国内外的游戏与电子游戏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及对游戏媒介和电子游戏进行概念界定,从词源角度论证电子游戏成为媒介的缘由。第二章为正文开篇,从游戏的本质属性机制入手,考察电子游戏本体隐含的政治偏向与系统暴力;第三章通过分析玩家对游戏世界的多向选择和能动介入,电子游戏与影视作品传播的核心不同在于,电子游戏体现出更为突出的互动传播的特质,这种互动性依赖于游戏者的深度参与而实现,游戏者既是游戏作品的欣赏者也是参与创制者。游戏者与游戏内容之间的互动,具体在三个领域中展开:一个是游戏者在虚拟空间中的角色扮演;一个是游戏中虚拟语境对于游戏者的意义;最后是独特的游戏中的交互叙事类型,以及这些互动叙事类型对于游戏者参与度的影响分析玩家在虚拟世界中的攻击性行为动机以及暴力电子游戏对玩家行为的潜在影响,为后文分析电子游戏的媒介特征及其对传媒生态产生的影响奠定历史基础;第四章深入分析电子游戏暴力文化传播的时代背景,从美国军事娱乐复合产业下的镜像暴力到上层建筑与阶层社会中的象征暴力,二者的结合塑造了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这也是暴力文化盛行的精神基础;第五章对电子游戏的社会历史根源进一步加以探讨,发现暴力文化的传播不是现代社会独有的产物,对暴力的崇拜自古有之,它既源于由人类自身天然带有的死本能延伸而来的攻击性,也源自于古代将暴力文化赋予的功能性属性,即是娱乐手段也是司法及统治手段。第六章我们对暴力电子游戏所依托的技术媒介,以及它所代表的技术变革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作批判性反思,以期待能在电子游戏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良性的建议。

韩毅[2](2018)在《智能化战争的哲学反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智能化科技热潮袭来,智能化战争也悄然逼近。智能技术是信息技术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其被应用于军事也是世界军事技术革命演变的必然结果。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军在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中已经处于落后地位,与其苦苦追赶,不如另辟蹊径。智能化战争也许就是这条捷径,虽然这不是一条毫无阻碍的坦荡大道,但却是实现强军目标的必由之路。虽然未来是难以预测的,但是从哲学的视角来审视这场即将到来的军事革命却又是意义非凡的。本文通过对智能化战争进行哲学视角的分析,首先从人类认识深入的必然产物、战争形态演变的必然趋势、科技进步发展的必然结果三个方面,讨论了智能化战争到来的时代必然性。其次,本文分析了智能化战争的本质属性及其全新的表现形式,并且研究了贯穿智能化战争全程的矛盾运动规律。此外,本文还探究了智能化战争中的主体与客体,特别讨论了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素质、主客关系以及人与武器关系的变动。最后,本文从战争特性、战争思想、作战样式三个角度,对智能化战争的可能形态进行了设想,并且总结了智能化战争的四点应对之策。简而言之,全文旨在回答两大问题:一是如何认识智能化战争;二是如何应对智能化战争。

张宁远[3](2017)在《体感游戏情景艺术语言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和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的体感游戏设备也不断的涌现。但是硬件设备的不断完善,并不能弥补体感技术和设备平台的不成熟、及游戏内容的局限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发展,致使很多的体感游戏无法给玩家一个良好的体验。并且国内外对于体感游戏的理论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体感游戏未来的设计及发展方向疏理出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以国内外体感游戏市场现状,我国的用户群体和国家政策的研究为基础,对体感游戏的情景艺术语言与用户的体感特点和游戏习惯进行剖析,以体感游戏未来的应用方向以及游戏内容的情景艺术语言设计为重点,针对场景风格、操作界面和游戏情节的设计,对大量成功的游戏案例进行内容剖析,提出我国未来体感游戏情景艺术语言设计的发展方向,探索出体感游戏更多的功能性,最后分析并得出结论:我国在未来体感游戏的发展上应该致力于发展广大的潜在用户群体;实验应拓宽到更多的领域上;情景艺术语言上的设计可以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多注重游戏视觉场景的历史沉淀感、剧情层次的丰富,角色性格刻画,而不仅局限于画面的提高。本文致力于加深游戏行业和消费者对于体感游戏情景艺术的客观认识,为我国体感游戏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积极的建议,解决游戏内容制作上的因情景艺术语言设计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促进我国体感游戏情景艺术语言设计上的迅速发展。

王晓云[4](2016)在《物美价廉40年不过时 陶式导弹:坦克“开罐器”》文中研究指明陶式导弹的优势非常明显,它没有射击死角,远达3000米的射程,在敌方坦克尚没有机会发挥其炮火威力之前就将它摧毁;每秒飞行300米,击中目标最多只需要10秒在坦克出现的最初半个世纪中,从索姆河到阿登森林,从朝鲜半岛到越南丛林,铁甲和履带成为步兵挥之不去的噩梦,小兵打坦克几乎等同于自杀式的肉弹攻击;军武工程师则构思各种蓝图,力图给战士提供抗击巨人的神器。20世纪60年代,随着航天时代到来,一种堪比大卫王投石器的步兵武器应运而生——休斯公司的陶式导弹。在其后的几十年里,陶式导弹屡屡展示出

罗泽俊[5](2014)在《负面涉军网络舆情对军队建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网络技术发展,互联网已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并深刻改变着社会舆论格局。近年,网络空间出现了大量涉及军队、军人、军属的负面信息和言论。这其中既有复杂的国际政治背景因素,也有社会转型时期网民非理性情绪增多的原因,还有军队教育管理不到位、少数官兵违法违纪等因素。负面涉军网络舆情事件的频发和多发,严重损害了军队的形象和声誉,给军队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目前,军队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尚处在探索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科学完善的处置负面网络舆情工作机制,在应对负面涉军网络舆情事件时方法手段还比较简单,仍存在着网络舆情意识淡薄、信息渠道不畅、措施不力和缺乏专业队伍等突出问题。因此,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来探索互联网时代军队应该如何防范和应对负面涉军网络舆情,希望能为军队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有价值的借鉴参考。本文应用了公共管理学、传播学、信息管理学和公共关系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首先阐述了网络舆情和涉军网络舆情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其次,利用多个案例深入分析了负面涉军网络舆情的主要表现、产生原因、发展阶段和对军队建设所产生的严重危害。再次,简要介绍了我军涉军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现状,指出军队在应对负面涉军网络舆情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原因。最后,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军队对于网络舆情管理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并结合我军实际,提出了军队在应对负面涉军网络舆情时应采取的措施。

泰勒·史蒂文斯,杨蔚,沈媛,欧阳倩,奚颖,薛方方,何唯韦[6](2014)在《亡命非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丝丝缕缕的阳光钻过雨林遮天蔽日的树冠,和树荫玩起你躲我藏的游戏。刀刃砍伐的余音在寂静的空间里悠长而跳跃,他无法判断声音的方位。

吴助斌[7](2011)在《长沙市城市反恐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城市恐怖主义给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恐怖主义一般选择大城市为袭击目标,以此来增加影响力和给公众造成更多的恐怖心理。随着新型恐怖主义的发展,恐怖活动呈现出实施手段高科技化、目的更政治化的发展趋势;影响城市恐怖主义的主要因素有政治因素、国际因素、宗教因素、民族因素等多个因素,且高科技恐怖袭击、网络恐怖袭击、自杀性爆炸等多种恐怖袭击方式层出不穷,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长沙一直以娱乐、餐饮、影视文化着称,长沙的地下轨道交通建设正在进行之中,长沙市的反恐压力骤增。而长沙在应对城市反恐方面,由于地处内陆省份,还没有发生大型的恐怖袭击事件,长沙市在城市反恐上面临着城市反恐经验不足、群众应对意识淡薄等多方面问题。国外纽约、伦敦、东京等西方城市,虽然遭受过恐怖袭击,但这些城市都有比较成熟的应对机制。当这些城市发生恐怖活动时,一般都有比较成熟的机制来完成应对,这些先进的经验给长沙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针对长沙的具体情况,长沙市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城市反恐防范体系,加强与国际国内相关城市反恐机构的协作;以长沙市人大及常委会牵头,完善城市反恐的地方性立法工作;特别要重视对市民的反恐应对意识教育,形成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模式,同时,还要加强对反恐斗争的情报工作。针对恐怖袭击的特点和目标性,长沙市城市反恐的重点应该是重点防控城市轨道交通和商业基础设施。

刘云波[8](2011)在《青年军人心理应激及其管理干预研究》文中认为军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经常处于特殊环境和特定事件之中,而且在平时军事生活与军事训练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应激反应。这些应激反应对官兵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阻碍了军人军事训练和军事作业的正常完成。既往以医护人员、大学生、教师及PTSD患者等群体为对象的研究较多,对军人的研究较少;且对青年军人心理应激的分析较零散,系统地对青年军人心理应激的应激源、心理应激现状水平、影响因素及注意偏向特点的研究较少;研究方法较单一,以问卷调查为多见。本研究以青年军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青年军人心理应激的应激源、心理应激现状水平及其影响因素,采用视觉点探测任务、视觉点探测掩蔽任务、线索-靶子任务对高特质愤怒者注意偏向特点、前注意偏向特点和返回抑制特点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青年军人排在前五位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分别是“劳累过度”、“个人显着成就或喜庆”、“职业变化”、“经济上困境”及“事业和学业受挫”,且不同部队类别、不同级别、不同军龄军人排在前五位的应激性生活事件有所不同。2.海军和陆军心理应激水平高于武警、军队院校和空军,一年兵和五年及以上兵心理应激水平高于二年兵、三年兵和四年兵,一月内从事2项作业军人的心理应激水平高于从事0项、1项和3项及以上的军人,驻地农村军人心理应激水平高于驻地城市和城镇的军人。青年军人作业项数和军龄交互效应显着,部队类别和军龄交互效应显着,部队类别和作业项数交互效应显着。3.海军在消极因素上显着高于其他类别部队,军队院校在积极因素上显着高于其他类别部队。军官更易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士兵更易于感受到焦虑和抑郁等情绪但社会支持高于军官。4.人格、情绪体验、消极的应对方式和生活事件是青年军人心理应激的重要影响因素。5.军事应激条件下高应激青年军人在视觉点探测任务中表现出对威胁性刺激的注意偏向。6.军事应激条件下高应激青年军人在视觉点探测掩蔽任务中表现出对威胁性刺激的前注意偏向。7.军事应激条件下高应激青年军人在线索-靶子任务中SOA为250ms时对威胁性词汇抑制不足,无返回抑制现象出现。8.应抓好重点人群的教育管理,建构合理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培养健全人格,并根据其注意偏向特点,教会合理有效的注意分配策略,改变负性认知评价,提高对应激环境或事件的耐受性,降低应激水平。

曹铁兵[9](2011)在《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世界是一个危机多发的世界。从美国的“9·11”事件到日本地震的核危机,从2003年的“非典”危机到禽流感,这一系列危机表明,现代社会越来越发达,但却显得十分脆弱,各种公共危机时有发生。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处理公共危机事件,如何构建适合国情,适合需要的危机管理体系将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也直接影响着国家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目前,我国逐步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分类别、分部门应对危机的管理体系,但是现行的危机管理体系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我国现行的危机管理体系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将危机管理作为政府职能的组成部分,而是作为一项突击性的工作来应对。各方面都表现出“应急性”的特点,遇到重大危机事件,通常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总指挥的临时性应急机构,负责领导应急处置工作。在危机发生后也是把主要精力用到了事后处理上,而没有将工作重点放在危机发生前的预防和危机的有效控制上来。这种管理模式往往使我们处于被动的应急状态。针对转型时期我国出现的危机来说,改变和完善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成为了目前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首先阐述了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相关概念、公共危机管理的特点以及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构建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其次,分别对我国及发达国家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形成和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结合理论实际,并借鉴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谈风[10](2007)在《要闻》文中指出 军事航空第12届北京国际航空展览会落下帷幕2007年9月19~22日,第12届北京国际航空展览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本次航展共有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176家展商参展,俄罗斯、法国等都组织了代表团参会。中国一航二航以强大阵容展出了一系列飞机。展会上,观众可以看到最新型飞机的模型,以及中外武装直升机、轰炸机和导弹等模型,波音787、空中客车 A380、A350,国产 ARJ21、"新舟"60、"飞豹"、"枭龙"、

二、目击陆军导弹模拟训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目击陆军导弹模拟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1)从竞争对抗走向暴力:电子游戏的暴力文化传播倾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标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状况
        (二)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三、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
    四、暴力电子游戏的相关概念厘定
        (一)游戏的意涵
        (二)电子游戏的意涵
        (三)暴力电子游戏的意涵
        (四)虚拟实在的意涵
第一章 暴力电子游戏媒介的本体考察
    第一节 机制与规则:作为原初暴力系统的电子游戏
        一、暴力电玩的机制与媒介偏向
        二、暴力电子游戏的表达潜力
    第二节 观看中的实践:电子游戏暴力传达与体验
        一、视觉机制影响下的影像与图像暴力
        二、观看的视线:女性作为欲望客体的窥视
    第三节 空间性与边界:电子游戏暴力文化的意义建构
        一、暴力电子游戏的空间性与时间性
        二、被框定的暴力:暴力实践的“几何”空间与行动场
        三、赛博城市景观、末日情境与暴力意识传达
第二章 电子游戏暴力文化的传播主体阐释
    第一节 玩家能动性:作为交互主体和阐释主体的游戏玩者
        一、作为符号文本的游戏与交互主体的游戏者
        二、作为阐释主体的游戏玩者
    第二节 暴力电子游戏玩者类型与暴力行为动机分析
        一、电子游戏的玩家分类及理论来源
        二、心理动力学说、玩家类型与玩家的行为动机分析
    第三节 吉拉尔模仿律与玩家暴力行为动机分析
        一、模仿的意涵与吉拉尔模仿律
        二、主体同一性的打破与重建
        三、暴力、攻击性热情与模仿律
    第四节 粉丝文化与暴力文本的二次生产与传播
        一、粉丝文本生产与细分化的粉丝身份
        二、游戏黑话:粉丝群体的集群式内容生产
第三章 电子游戏暴力文化的符号表现形式
    第一节 暴力电子游戏符号的生成与结构
        一、游戏符号文本能指与所指的意涵
        二、游戏内符号文本的生成过程
        三、游戏外符号文本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暴力电子游戏叙事模式基本特征
        一、电子游戏的叙事性与交互性
        二、暴力电子游戏叙事性的展开方式
        三、暴力电子游戏叙事模式基本特征
    第三节 暴力电子游戏符号文本的显性表达
        一、作为元文本的显性暴力符号
        二、作为伴随文本的显性暴力符号
    第四节 暴力电子游戏符号文本的隐性表达
        一、作为符号象征态的隐性暴力符号
        二、暴力符号文本的互文性与隐喻性表达
第四章 电子游戏暴力文化传播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镜像暴力”:霸权主义,从现实竞争对抗到虚拟游戏
        一、防御性叙事视角下的战争框架:“正义之战”与“反恐主义”
        二、美国军事娱乐产业结构形成:战争、游戏与科技的分流汇合
    第二节 “象征暴力”:软权力,精英治国与意识操纵
        一、“二八原则”与社会阶层固化
        二、社会阶级矛盾冲突与反智识主义
        三、电子游戏暴力文化的生产方式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重构下的时代精神状况
        一、机器和技术成为人的实存决定因素
        二、身体与个体自我精神的衰亡
第五章 电子游戏暴力文化的根源探析
    第一节 电子游戏暴力文化的社会历史根源
        一、游戏起源与生物学功能:对动物性与过剩生命力的宣泄
        二、文化、文明与武化:古希腊英雄史诗、神话与竞技决斗
        三、仪式化与浪漫幻象:中世纪骑士制度与日本武士道精神
    第二节 电子游戏暴力文化的社会政治根源
        一、有神论时代的审判与神判:司法决斗与宗教献祭
        二、空间争夺与资源竞争:殖民主义与种族屠杀
    第三节 电子游戏暴力文化的精神心理根源
        一、不可化约的有限性:生命的诱惑与死亡的阴影
        二、“神性”与“人性”的双重变奏
第六章 电子游戏暴力文化盛行的本质反诘
    第一节 悲剧审美的重构:游戏失败美学与暴力美学
        一、悲剧审美:悲剧何以甜蜜
        二、解构与重构:游戏中的悲剧美学
        三、反诘与追问:狂欢的时代暴力电子游戏中的悲剧启示
    第二节 追求快感的狂欢:技术控制论与“智人”进化为“神”
        一、媒介是本质:技术依赖与社会重塑
        二、未来将至:幻想变为现实及其挑战的人类伦理底线
        三、技术悲观主义的视角:关于技术控制的反思
    第三节 道德系统的失序:占优策略与道德选择困境
        一、数字定义行为:虚拟世界的真实道德
        二、道德抉择中的“电车困境”与“占优策略”
        三、如何评价电子游戏的道德系统
    第四节 虚拟暴力的负功能:暴力血腥与玩家攻击倾向
        一、暴力电子游戏对玩家攻击性影响的问题存在争议
        二、如何看待暴力电子游戏对人类攻击性产生影响的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2)智能化战争的哲学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概念辨析
        1.3.1 智能
        1.3.2 人工智能
        1.3.3 智能化战争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1.4.1 论文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预期创新点
第二章 智能化战争的时代背景
    2.1 人类认识深化的必然产物
        2.1.1 认识重心转向主体
        2.1.2 认识方法转向系统
        2.1.3 认识内容转向信息
    2.2 战争形态演变的必然趋势
        2.2.1 战争形态演变的历史进程
        2.2.2 战争形态演变的相关特性
        2.2.3 战争形态演变的影响要素
    2.3 科技进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2.3.1 信息化步入发展瓶颈
        2.3.2 智能化科技迅速兴起
        2.3.3 智能技术的军事应用
第三章 智能化战争的本质与表现
    3.1 智能化战争的本质属性
        3.1.1 战争的暴力对抗性
        3.1.2 战争的政治从属性
        3.1.3 战争的经济利益性
    3.2 智能化战争的全新表现形式
        3.2.1 新原理—毁伤机理新质化
        3.2.2 新成员—作战对象无人化
        3.2.3 新空间—战争空间虚拟化
    3.3 智能化战争中的矛盾运动
        3.3.1 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的矛盾
        3.3.2 发起进攻与开展防御的矛盾
        3.3.3 物质要素与精神要素的矛盾
第四章 智能化战争的认识论问题
    4.1 智能化战争的主体
        4.1.1 主体地位的人机之争
        4.1.2 主体能力的复合提升
        4.1.3 主体素质的需求转变
    4.2 智能化战争的客体
        4.2.1 智能化战争客体的内涵
        4.2.2 智能化战争客体的特性
        4.2.3 智能化战争的主客关系
    4.3 智能化战争的中介
        4.3.1 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
        4.3.2 人与武器的发展图景
        4.3.3 人与武器的最优结合
第五章 智能化战争的形态设想
    5.1 智能化时代的战争特性
        5.1.1 态势认知自主化
        5.1.2 指挥控制协同化
        5.1.3 作战平台无人化
    5.2 智能化时代的战争思想
        5.2.1 不战思想
        5.2.2 慑战思想
        5.2.3 控战思想
    5.3 智能化时代的作战样式
        5.3.1 “蜂群式”攻击
        5.3.2 “分布式”杀伤
        5.3.3 “云联式”作战
第六章 智能化战争的应对之策
    6.1 提高智能化战争的认识能力
        6.1.1 认识战争系统的复杂特性
        6.1.2 认识复杂系统的应对之策
        6.1.3 认识智能战场的致胜机理
    6.2 更新智能化战争的思维方式
        6.2.1 大数据思维
        6.2.2 体系化思维
        6.2.3 虚拟化思维
    6.3 推进智能化技术的创新发展
        6.3.1 军事技术发展要军民互融
        6.3.2 军事技术发展要道器并重
        6.3.3 军事技术发展要攻防俱全
    6.4 构建智能化军队的编制体制
        6.4.1 编制转型的驱动因素
        6.4.2 人机协同的优势所在
        6.4.3 人机协同的发展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3)体感游戏情景艺术语言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 课题研究的思路与创新
2 体感游戏的类型和特点分析
    2.1 体感游戏的概念
    2.2 体感游戏的类型
        2.2.1 嵌入式体感游戏
        2.2.2 动作捕捉类体感游戏
        2.2.3 健身器材类体感游戏
        2.2.4 虚拟现实类体感游戏
    2.3 体感游戏的情景艺术语言特点
        2.3.1 沉浸性
        2.3.2 游戏情节丰富
        2.3.3 交互性和锻炼性强
        2.3.4 多样的情景娱乐性
        2.3.5 人性化的游戏模式
    2.4 体感游戏的优势
3 体感游戏的现状研究
    3.1 代表性企业研究
    3.2 市场现状研究
    3.3 我国相关政策
    3.4 用户群体分析
    3.5 行业应用
        3.5.1 娱乐行业
        3.5.2 有氧运动锻炼
        3.5.3 青少年教育
        3.5.4 医疗领域
        3.5.5 虚拟电子购物
        3.5.6 虚拟军事训练
4 体感游戏的情景艺术语言研究
    4.1 体感游戏的场景艺术语言研究
        4.1.1 游戏故事背景
        4.1.2 场景设计风格和历史还原性
        4.1.3 场景中的互动性和娱乐性
        4.1.4 小结
    4.2 体感游戏操作界面的交互设计研究
        4.2.1 操作界面的交互设计研究
        4.2.2 小结
    4.3 体感游戏的游戏情节设计研究
        4.3.1 情节特点
        4.3.2 角色设计
        4.3.3 小结
5 毕业设计实践
    5.1 毕业设计作品构思
    5.2 作品展示
    5.3 总结
6 结论
    6.1 课题的主要结论
    6.2 本文的创新点
    6.3 课题的不足与今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致谢

(5)负面涉军网络舆情对军队建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第2章 涉军网络舆情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舆情与网络舆情
        2.1.2 涉军网络舆情
    2.2 涉军网络舆情的基本特征
        2.2.1 政治敏感性强
        2.2.2 社会关注度高
        2.2.3 涉密程度深
        2.2.4 负面影响广
        2.2.5 容易引发连锁反应
    2.3 涉军网络舆情类型
        2.3.1 正面涉军网络舆情
        2.3.2 中性涉军网络舆情
        2.3.3 负面涉军网络舆情
    2.4 首因效应、蝴蝶效应和议程设置
        2.4.1 首因效应
        2.4.2 蝴蝶效应
        2.4.3 议程设置
第3章 负面涉军网络舆情对军队建设的影响
    3.1 负面涉军网络舆情的主要表现
        3.1.1 渲染“中国军事威胁论”
        3.1.2 妄猜部队军事行动
        3.1.3 编造涉军政治谣言
        3.1.4 曝光军地矛盾纠纷
        3.1.5 放大军人不当言行
        3.1.6 炒作军车违章违纪
        3.1.7 抨击部队风气不正
        3.1.8 假冒军人违法乱纪
    3.2 负面涉军网络舆情的产生原因
        3.2.1 外部因素
        3.2.2 内部因素
    3.3 负面涉军网络舆情的发展阶段
        3.3.1 潜伏期
        3.3.2 酝酿期
        3.3.3 爆发期
        3.3.4 衰减期
        3.3.5 平息期
    3.4 负面涉军网络舆情的危害
        3.4.1 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3.4.2 危害军事安全利益
        3.4.3 影响军心士气
        3.4.4 损毁军队形象声誉
        3.4.5 损害军政军民关系
        3.4.6 破坏社会安定团结
第4章 我军应对负面涉军网络舆情的现状
    4.1 我军涉军网络舆情管理的主要工作成效
        4.1.1 借助网络开展涉军舆论宣传与引导
        4.1.2 推动军事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
        4.1.3 初步建立了涉军网络舆情工作机制
        4.1.4 注重处置网络舆情关注的涉军现实问题
    4.2 当前军队应对负面涉军网络舆情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思想认识存在误区
        4.2.2 信息不畅,反应迟缓
        4.2.3 沉默失语,消极应对
        4.2.4 措施不当,技巧匮乏
    4.3 军队应对负面网络舆情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网络舆情观念滞后
        4.3.2 应对舆情机制不健全
        4.3.3 涉军信息发布欠缺主动
        4.3.4 缺乏专业网络舆情工作队伍
第5章 外军网络舆情管理做法及其启示
    5.1 外军网络舆情管理的主要做法
        5.1.1 实行网络信息公开
        5.1.2 树立网络公关意识
        5.1.3 重视网络新技术运用
        5.1.4 借助网络处置危机
        5.1.5 组建网络媒体作战部队
        5.1.6 加强与政府机构的配合
        5.1.7 规范军人上网行为
    5.2 外军网络舆情管理做法对我军的启示
        5.2.1 顺应信息潮流,抢占网络媒体阵地
        5.2.2 及时信息公开,有效引导涉军舆情
        5.2.3 加强规范管理,确保军事信息安全
第6章 负面涉军网络舆情的应对措施研究
    6.1 健全负面涉军网络舆情工作机制
        6.1.1 构建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
        6.1.2 完善负面网络舆情快速应对机制
        6.1.3 建立负面网络舆情善后机制
        6.1.4 深化军地协作机制
    6.2 加强军队信息公开和信息发布建设
        6.2.1 加强军队新闻发布制度建设
        6.2.2 加快军队网络舆论平台建设
        6.2.3 借助地方媒体力量发布信息
        6.2.4 深化双拥共建活动
    6.3 组建网络舆情应对力量
        6.3.1 建立网络舆情专业工作队伍
        6.3.2 培养军地“意见领袖”
        6.3.3 发展网络舆情技术
    6.4 提高负面舆情引导能力
        6.4.1 注重时效,快速反应
        6.4.2 主动发声,积极应对
        6.4.3 坦诚面对,平等沟通
        6.4.4 设置议题,正面引导
        6.4.5 依法维权,追究责任
    6.5 加强军人媒介素质培养
        6.5.1 增强官兵网络舆情意识
        6.5.2 规范官兵网络行为
        6.5.3 从严加强部队管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亡命非洲(论文提纲范文)

致幸存的童年伙伴
    序幕
    第一章
    第二章
        背景概述
        调查总结
    第三章第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尾声

(7)长沙市城市反恐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学者对城市反恐问题的研究
        1.2.2 国内学者对城市反恐体系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1.3.1 研究方法
        1.3.2 结构安排
第2章 城市反恐概述
    2.1 恐怖主义和城市反恐的概念界定
        2.1.1 恐怖主义的概念界定
        2.1.2 城市反恐的概念界定
    2.2 城市恐怖主义的成因分析
        2.2.1 国际因素分析
        2.2.2 宗教因素分析
        2.2.3 经济因素分析
        2.2.4 政治因素分析
        2.2.5 民族因素分析
    2.3 城市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
        2.3.1 实施恐怖活动的手段高科技化
        2.3.2 实施恐怖活动的目的更政治化
        2.3.3 以追求大的影响力为目标
第3章 长沙市城市反恐的现状及问题
    3.1 长沙市城市反恐的现状
        3.1.1 城市反恐体系已经初步建立
        3.1.2 长沙市城市反恐面临空前压力
    3.2 长沙市城市反恐存在的问题
        3.2.1 群众应对意识淡薄
        3.2.2 对涉恐危险源的管控不够
        3.2.3 非政府力量参与少
        3.2.4 后勤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3.2.5 对重点单位防范不够
第4章 国内外城市反恐经验及启示
    4.1 国内外城市反恐经验考察
        4.1.1 美国纽约市城市反恐
        4.1.2 英国伦敦市城市反恐
        4.1.3 日本东京市城市反恐
        4.1.4 北京市城市反恐
        4.1.5 上海市城市反恐的介绍
    4.2 国内外城市反恐模式对长沙的有益启示
        4.2.1 重视反恐预案的编制与演练
        4.2.2 加强城市反恐的情报工作及反恐武器装备配置
        4.2.3 重视非政府组织及个人力量对反恐的作用
第5章 完善长沙市城市反恐的对策建议
    5.1 建立起高效的长沙城市反恐应对机制
        5.1.1 建立高效的多部门合作制度
        5.1.2 建立高效的处置应对机制
        5.1.3 建立高效的事后处理机制
    5.2 “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
    5.3 完善城市反恐的地方性立法工作
    5.4 重视对市民的反恐应对意识教育
        5.4.1 将城市反恐应对知识纳入义务教育序列
        5.4.2 对城市反恐多角度、多方位宣传
    5.5 发挥社区在城市反恐的重要作用
    5.6 重点防控城市轨道交通和商业基础设施恐怖活动
    5.7 加强对反恐斗争的情报工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青年军人心理应激及其管理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1 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回顾
    1.3 过去研究不足
    1.4 研究问题及研究路线
2 青年军人群体心理应激源及心理应激现状研究
    2.1 青年军人应激源研究
    2.2 青年军人心理应激现状分析
3 青年军人心理应激影响因素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4 研究程序
    3.5 统计方法
    3.6 结果
    3.7 讨论
    3.8 结论
4 青年军人群体心理应激的认知加工特点研究
    4.1 实验材料筛选研究---情绪词汇和情绪图片
    4.2 军事应激条件下高应激青年军人对负性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实验研究
    4.3 军事应激条件下高应激青年军人前注意偏向特点研究
    4.4 军事应激条件下高应激青年军人返回抑制特点研究
5 青年军人心理应激的预防与管理
    5.1 抓住重点对象进行积极干预
    5.2 从多方面对青年军人施加积极影响降低应激水平
    5.3 运用注意分配策略降低青年军人应激水平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统计

(9)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综述
    2.1 公共危机相关理论概述
        2.1.1 危机的概念
        2.1.2 危机的类型
        2.1.3 公共危机的概念
        2.1.4 公共危机的特征
        2.1.5 公共危机的类型
    2.2 公共危机的影响
    2.3 公共危机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2.3.1 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
        2.3.2 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要内容
        2.3.3 公共危机管理的利害关系者
    2.4 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构架
        2.4.1 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
        2.4.2 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
        2.4.3 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法制基础
        2.4.4 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保障系统
第三章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形成及现状
    3.2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2.1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3.2.2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国外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经验借鉴
    4.1 美国的动态型危机管理体系
        4.1.1 美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结构
        4.1.2 美国公共危机事件应急机制
    4.2 俄罗斯的总统强力型危机管理体系
        4.2.1 俄罗斯危机管理的法律体系
        4.2.2 俄罗斯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
    4.3 日本的综合型危机管理体系
        4.3.1 日本危机管理法律体系
        4.3.2 日本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
    4.4 英国的整合型危机管理体系
    4.5 国外危机管理的经验
第五章 完善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5.1 完善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对策
    5.2 完善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议
研究结论及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目击陆军导弹模拟训练(论文参考文献)

  • [1]从竞争对抗走向暴力:电子游戏的暴力文化传播倾向研究[D]. 杨洋. 吉林大学, 2019(02)
  • [2]智能化战争的哲学反思[D]. 韩毅.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3]体感游戏情景艺术语言的研究[D]. 张宁远. 西安工程大学, 2017(05)
  • [4]物美价廉40年不过时 陶式导弹:坦克“开罐器”[J]. 王晓云. 国家人文历史, 2016(05)
  • [5]负面涉军网络舆情对军队建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D]. 罗泽俊. 西南交通大学, 2014(08)
  • [6]亡命非洲[J]. 泰勒·史蒂文斯,杨蔚,沈媛,欧阳倩,奚颖,薛方方,何唯韦. 译林, 2014(01)
  • [7]长沙市城市反恐问题研究[D]. 吴助斌. 湖南大学, 2011(03)
  • [8]青年军人心理应激及其管理干预研究[D]. 刘云波. 第三军医大学, 2011(12)
  • [9]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研究[D]. 曹铁兵. 长安大学, 2011(01)
  • [10]要闻[J]. 谈风. 航空知识, 2007(11)

标签:;  ;  ;  ;  ;  

见证陆军导弹模拟训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