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刚素描选

周刚素描选

一、周刚素描习作选登(论文文献综述)

徐亮[1](2020)在《海派美术大家哈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哈定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水彩画家也是海派美术传承的典范,他在美术领域的开拓性与美术教学方面皆有显着的贡献与影响。然而囿于当前国内水彩画史及相关理论梳理的完善程度而形成的历史文化记忆的缺失,对水彩画家个案的价值发掘与定位显得尤其模糊不清。由此,本文以海派大家哈定先生为对象而展开研究,将问题置于具体的历史文化情境之中,以哈定的水彩画创作及观念为中心,分别从知识渊源、风格开拓、审美思辨、画室教学这几个层次展开论证,重新评价其独特的学术风貌,还原部分被历史遮蔽的海派美术资源,对中国水彩画学术历史的完善及海派水彩画的发展具有典型价值和贡献。本文的主体结构共分为四个章节(不含绪论部分):一.哈定早期的时代影响与思想渊源,二.哈定绘画风格的突破与贡献,三.哈定的艺术观与绘画精神,四.哈定的教学实践及理论贡献。先从时代视角切入,对哈定早期的时势境遇、群体互动、思想接受进行梳理与考证,从文化根源来探寻哈定后来艺术转向与拓进的“线索”。分析其艺术经验与思想形成的两个源头:一是对中国传统及西方文化的自觉吸收,二是受时势、群体等“他律”因素促动而形成的艺术经验,地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塑造”作用,并阐释哈定与海派群体的交际中形成趋近的“文化性格”及其所肩负的海派文脉的承传责任。接下来,本文依据各时期节点,着重对哈定的创作风格的演变与突破展开研究,梳理哈定风格转型过程中的三个重要特征,即:“师法自然”的写生性风格、“笔墨融合”的意象风格与“关切人生”的边疆人物风格,并放置于中国当代水彩画发展进程中进行比较与考证,对哈定有意识针对民族化、中西融合、主题性等现代美术发展的关键性命题,而开展的自觉探索进行深入研究。从形式分析的角度来看哈定的作品,无论是哪种风格皆呈现出如罗杰·弗莱[1]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是惰性”的自觉特点,[2]并带有典型的时代烙印,同时显示出哈定打破既定程式在水彩创作上的本土化命题的开拓。在此基础上,本文更进一步解读沉潜于哈定风格表象下的艺术观念,探索作品背后的精神实质。基于哈定的三个重要风格特征,阐释其如何将西方造型语言与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合,形成独具思辨性的艺术观念,揭示其对传统审美精神及宇宙人生哲理的深切感悟与融通。通过这种逐层递进的论证方式,对哈定艺术风格及观念的价值定位进行综合性评述。此外,本文还对哈定的美术教学展开研究,哈定画室与同期的私人画室群体共同构成建国初期的一个特殊的教育现象,这也是当前海派美术教育研究中被遮蔽的一段历程,通过分析当时美术教育社会化转型背后的文化定位、政策引导与私人画室的美术教育的联动关系,进一步考证哈定在画室创办中所形成的理念与实践方面的价值与成果,分别对哈定的教学模式、教育主张及理念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哈定的美术教学对海派美术教育的贡献。同时哈定当时编写的两本基础理论教材对几代中国美术家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这两本教材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内容设置及理论特点进行考证,帮助我们更深入的认识哈定美术教育的理念及方法价值。综上所述,使我们能够以不同视角,在相应领域获得更进一步的全面而深入认知哈定艺术成就的可能,为当前学界的相关研究做补充,通过探讨哈定在水彩画发展过程中对于语言、融合等艺术问题的突破与思考,并结合对他的教育实践及教育理念的阐释,重新发掘海派美术大家哈定先生的艺术价值与历史定位。

魏鹏举[2](2018)在《东北水彩画的历史演进及文化意味》文中认为水彩画艺术于20世纪20年代进入东北,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探索和发展历史,形成了独特的带有东北地域性特征的表现技法、创作理念和审美特征。我们对于东北水彩画发展脉络和艺术形态的全面梳理和认识,既是对地方性艺术形式的保护性、开发性研究,也是对西方艺术的本土化、当下化研究,以期能够影响到东北水彩画进一步的良性发展。对于一种艺术形式尤其是外来艺术形式的研究,首先需要进行发生学的追问,探寻其发生发展和传播的基本历史轨迹,形成历史的、整体的艺术认识。水彩画早在1715年就已传入中国,但是直到19世纪初才在中国得以快速传播发展,也正是在这次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水彩画才得以进入东北。水彩画进入东北与韩乐然创办的奉天美术专门学校有着紧密的联系,东北水彩画正是借助奉天美术专门学校的水彩画教学得以传播普及。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东北水彩画的传播与发展与学校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一方面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出大批水彩画家和教师,另一方面通过教育推广和普及了水彩画艺术,让更多的人认识理解和喜欢上这门艺术。因此我们可以说奉天美术专门学校构成了东北水彩画的基本源头。同时奉天美术专门学校的开创者、授课教师以及课程设置和教学理念都与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间的传承关系也令东北水彩画出现伊始带有浓郁的海派水彩画特征。而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中,东北水彩画在表现技法和创作观念等方面的历史渊源和继承发展关系也逐渐显露出来,构成了东北水彩画的历史源流。“东北水彩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不仅要拥有历史发展脉络,还要具有“成为自己”的艺术特征。由于东北水彩画的间接性继承关系,最初传入东北的水彩画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西方水彩画,而是带有海派色彩的中国水彩画。同时进入东北以后在与黑土地文化艺术的不断碰撞和交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异质性的艺术特征,其中最为鲜明的便是其地域性特征。这种地域性特征既包含表现对象和题材方面的地域性,也包含历史文化发展的地域性特征,同时还具有艺术处理方式方面的地域性特征。可以说历经百年的发展东北水彩画实现了艺术与地方的结合,完成了艺术的创新和建构。进入新世纪的东北水彩画再次发生重要变化,这种变化同东北地区的发展变化有关,同样也与东北地区的文化形态审美嬗变有关,这是艺术与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内在关联的一种具体表现。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全球化历史背景对东北水彩画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中国水彩画的世界性发展方向已是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东北水彩画的创作越来越关注世界,试图在世界中创作东北水彩画,更试图将东北水彩画推向世界。正是基于这种艺术追求,东北水彩画在绘画题材、艺术图像、艺术语言等艺术理念方面的世界化趋势日渐鲜明,力图实现东北水彩画进入世界艺术视野。当然艺术的世界化还需要地方性、当下性和民族性,因此东北水彩画在“近距离”和“时间”概念等方面又表现出较强的东北当代变化特征,具有浓郁的地方性特征。当然任何艺术的发展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常”与“变”的问题,创新和发展是艺术发展的生命力,但是任何艺术的变化都是在“常”中之变。东北水彩画的审美嬗变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尤其在新世纪以来随着技术进步和艺术理念的更新这种变化愈加明显。东北水彩画变化的最终结果表现为多元化的发展方向,由此形成了东北水彩画进一步的繁荣。

肖黎[3](2012)在《桂柳水彩画地域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人文优势孕育出不同特质的地域文化。在当今的全国水彩画界,提起广西水彩画艺术,不能不提到桂柳水彩画家群体,桂柳水彩艺术家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风俗蕴育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水彩画风。桂柳独具特色的地域特征、民族精神、多元文化结构、现代性和艺术个性相结合的审美品格,形成了桂柳水彩画创作的整体面貌。桂柳水彩画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以及强烈的时代精神。桂柳水彩画家在继承中有创新,同时借鉴其他画种的表现手法,进一步将水彩画的外延加以扩大,探讨如何去表现地域性水彩画的审美趣味与艺术理念,让桂柳水彩画具有画家的生命特色和独一无二的地域风格。桂柳水彩画同样融入中国的笔墨与寄托意蕴情趣的理念,注入到了水彩画的语言之中,打破传统,挣脱了水彩画只适宜表现“小品”类型的观念,一改传统的逸笔为轻快,雄浑,留住了水彩画的纯真,亮丽,开发了水彩画艺术语言的多样化。在描绘当地民风民俗的同时,画家的个性也在作品中得以强调和表现。桂柳水彩画家并没有因为表现题材的一致性,而形成了单一的群体性风格。他们即使面对的是同一题材,由于画家各自不同的视角,运用多样的绘画技巧,还有画家在生活中形成各自不同的审美观,这些因素都导致桂柳水彩画家们虽然有着相近似的地域性,但创作出的作品却各式各样。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桂柳水彩艺术创作有了巨大的发展:创作理念、操作技术、创作群体,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桂柳水彩艺术家把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当地的地域特色结合起来,作品中不仅能感受到中国画的水墨韵味,同时也把油画的语言融于水彩画艺术中,让水彩画轻盈中蕴含着厚重的色彩。我们正处于一个实践和探索的时期,桂柳地区的水彩画创作者不能漠视现实,而在艺术形式的激烈变革中,我们应该探索水彩画艺术形态的深度和广度,因为艺术的生命力来源于不断的创新。本文以桂柳水彩画发展为线索,分析了桂柳水彩画地域性成因,重点分析了桂柳水彩画的内容与形式特征,试图从艺术史、社会史和文化史的角度探讨广西水彩画群体的地域性特色,并且浅谈了对桂柳水彩画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桂柳水彩画发展概况,包括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90年代后三个时期。第二部分,分析桂柳水彩画成因,包括自然环境和民俗民风和人文优势。第三部分,重点分析桂柳水彩画的内容与形式特征,包括表现题材、作品结构、艺术语言、形式美感。第四部分,浅谈了对桂柳水彩画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杨文[4](2011)在《黄铁山水彩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起源于欧洲十五世纪的水彩画艺术,传入中国已经有上百年历史,她拥有着不朽的艺术魅力。自传进中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演变成为具有中国民族性的一个画种,在这种演变的过程中,画家黄铁山先生为中国特色的水彩画体系作出了很多积极、重要的贡献。黄铁山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一位水彩画大家,特别是他的水彩风景画艺术,别具一格,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独具一种静穆、诗意的美感,沁人心脾。本文以个案研究法对黄铁山水彩画的艺术风格、其形成的主观及客观方面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和研究,对黄铁山的学习经历、绘画观点及创作方法形成全面的认识。全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简要概述黄铁山的经历背景与艺术人生。第二部分:从黄铁山水彩艺术创作历程及大量的绘画作品中分析,全面阐述研究黄铁山水彩画艺术的风格特征。第三部分:多方面分析、探究黄铁山水彩艺术风格的成因。第四部分:通过对黄铁山水彩画艺术的研究,挖掘黄铁山在中国美术界的真正的贡献和艺术价值。黄铁山先生五十多年来的水彩画艺术实践为中国水彩画的腾飞作出了巨大、卓越的贡献,是中国水彩画艺术创作中德高望重的领军人物。

陈郁波[5](2011)在《黄铁山水彩风景画艺术研究》文中指出作为中国当代水彩画的领军人物和掌舵者,黄铁山在中国水彩画史上描绘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将为我国的水彩画的发展提供许多理论和实践的资料。他的水彩风景画飘逸、空灵;富有诗一般的意境。他立足风景本体、尊重自然,坚持以写实的风格描绘对象;崇尚“西画为体、中画为用”的水彩画创作理论,举毕生之力把中国的水彩画推向世界,为中国的绘画事业殚精竭虑。本文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交代了时代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内容,把黄铁山置身于中国水彩画历史的大环境中展开阐述,论证时代和环境对艺术家的影响;第二部分以编年体的形式描述黄铁山的生活历程,以期让大众了解艺术家的生活阅历对其艺术风格的影响;第三部分以作品简介为实例,分阶段表述了黄铁山艺术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首先从构图、色彩、造型等绘画本身的元素来构架黄铁山的水彩风景画的艺术特征;其次从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相互交融、相互借鉴以及水彩的本体语言和水彩画的民族化问题等方面论证黄铁山水彩风景画的美学特征。从而交代了艺术家的水彩风景画的技法构成;最后一部分主要突出他对我国当代水彩画创作的影响。全文不以偏概全,以编年体、现场采访和引用法为基本手段,大量搜罗论据,从口述的生活细节到高屋建瓴的美学意境等各方面全方位、立体的对黄铁山的水彩风景画艺术进行深入研究,力求全面剖析黄铁山的艺术风格和人格魅力,为后来者对他的相关研究提供充足的资料。

周刚[6](2000)在《周刚素描习作选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周刚素描习作选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周刚素描习作选登(论文提纲范文)

(1)海派美术大家哈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课题来源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 文献综述
    四 研究方法及视角
    五 创新点
第一章 经验与接受:哈定早期的时代影响与思想渊源
    1.1 时势语境及文化经验
        1.1.1 时代前奏——民国文艺思潮的激荡
        1.1.2 海派美术的群体镜像与城市性格
        1.1.3 哈定的初步探索与海派的现代锋芒
    1.2 思想源流与知识结构
        1.2.1 传统渊源:家学氛围下的智识启蒙
        1.2.2 西学师承:张充仁对哈定的风格及思想影响
        1.2.3 博采众长:哈定对西画传统的自觉接受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融合与超越:哈定绘画风格的突破与贡献
    2.1 蓄力期——“十七年”阶段哈定的风格探索
        2.1.1 时代新生:“师法自然”的写生风格架构
        2.1.2 主题性试验:60年代工农兵题材的“折衷”
    2.2 面向传统的融汇: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传统意象风格
        2.2.1 由外而内:师法自然至“澄怀”意象
        2.2.2 笔墨融汇:哈定反观传统的意象风格形式
    2.3 实现“民族风格”——后期边疆写实人物的真正价值
        2.3.1 哈定80年代现实题材创作的形成与定位
        2.3.2 西藏讲学——探寻题材的关键之旅
        2.3.3 哈定对水彩写实人物的风格开拓与贡献
        2.3.4 哈定边疆写实人物题材的绘画语言及技巧突破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感悟与融通:哈定的艺术观与绘画精神
    3.1 反观于传统的绘画精神与理念
        3.1.1 关于自然表象与“实在”的认知与转化
        3.1.2 “以心感物”的方式
    3.2 哈定的主要艺术理法与运用
        3.2.1 哈定关于形式美法则的论断
        3.2.2 对“气韵”理法的转化
    3.3 对佛学精神的体悟与融汇
        3.3.1 引禅入道——以出世精神修艺术“本真”
        3.3.2 从“画之逸”至“宇宙人生”的转换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方法与理念:哈定的教学实践及理论贡献
    4.1 哈定的社会教学实践兼及沪上美术教育
        4.1.1 沪上私人画室与社会化美术教育
        4.1.2 哈定画室的办学沿革
        4.1.3 哈定画室的教学思想与方法
    4.2 哈定的两部教材及影响
        4.2.1 理论设置与方法研究
        4.2.2 两本教材的社会效应
    4.3 哈定在上海美专的教学活动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哈定艺术年表
    附录二: 哈定手稿摘录
    附录三: 哈定现存作品名录(水彩、油画)
    附录四: 哈定教材发行表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2)东北水彩画的历史演进及文化意味(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目的
    二、研究历史与现状
    三、基本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东北水彩画的历史溯源
    一、“奉天美专”与东北水彩画的兴起
        1.“奉天美专”的创办与发展
        2.“奉天美专”和“上海美专”的传承
        3.“奉天美专”与东北水彩画家的培养
        4.始于“奉天美专”的东北水彩画学院派谱系
    二、东北水彩画表现技法的历史传承
        1.西方水彩画写实技巧的传播与影响
        2.东北水彩画“写生”传统的艺术传承
        3.从写实到情感:东北水彩画表现技法的发展变化
    三、东北水彩画创作观念的演进
        1.东北风情画:东北水彩画的严肃现实主义创作观念
        2.从审美到审丑:东北水彩画美学观念的转换
        3.东北水彩画在创作观念上的交流互动
第二章 东北水彩画异质性的美学特征
    一、水彩画地理学:“三个东”的提出及区域特征
        1.“三个东”概念的提出:水彩画地域性特征的认同
        2.水彩画画展与“三个东”概念的推进
        3.“三个东”内部水彩画审美辨识度的异同
    二、东北水彩画的地域性审美特征
        1.东北水彩画中的“白山黑水”
        2.东北水彩画与黑土地文化风情
        3.东北水彩画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文化
        4.东北水彩画的地域文化图像谱系
    三、东北水彩画的艺术处理方式
        1.从“早春”题材看东北水彩画的视觉语言
        2.东北水彩画的“陌生化”艺术处理方式
        3.东北“元图像”的艺术表现
第三章 新世纪东北水彩画的观念镜像
    一、世界性视野下东北水彩画的艺术理念
        1.东北水彩画题材的世界化趋势
        2.异域景观:东北水彩画的艺术图像
        3.东北水彩画的艺术语言
        4.东北水彩画艺术语言的转向
    二、东北水彩画中的“近距离”问题
        1.走向日常生活的微观视角和微观叙事
        2.东北水彩画的艺术图式
        3.“黑土地”现代转型的“原生态”记录
    三、东北水彩画的“时间”概念
        1.经济的“锈带”与艺术的追踪:沉入历史尘埃的东北
        2.“锈带现象”的艺术转换与比较
        3.文化“镜像”:工业时代东北水彩画的文化记忆
第四章 新世纪东北水彩画表达形式的审美嬗变
    一、新世纪全国美展与东北水彩画的传承演变
        1.东北水彩画写实性与地域性特征的传承与发展
        2.东北水彩画表现形式的创新
        3.东北水彩画材料媒介的变化
    二、东北水彩画观念性作品的文化分析
        1.“地域性”风景里永恒性的隐喻
        2.“尘封的记忆”类水彩画与“时间”的连续性
        3.“镜像·尘埃”水彩画的“文化”可读性
    三、东北水彩画多元性的表达形式与文化走向
        1.东北水彩画鉴赏与材料媒介的多元性
        2.多元化的创作、教学和理论研究
        3.东北水彩画图像生产与观念传承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着作情况

(3)桂柳水彩画地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三) 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一、桂柳水彩画的发展概况
    (一) 抗战时期桂柳水彩画发展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桂柳水彩画发展
    (三) 90年代后桂柳水彩画发展
二、桂柳水彩画地域性成因
    (一) 特有的自然环境
    (二) 淳朴的民俗民风
    (三) 独特的人文优势
三、桂柳水彩画地域性的内容与形式特征
    (一) 表现题材
        1. 风景题材
        2. 民族题材
        3. 乡土题材
    (二) 作品结构
        1. 平远构图
        2. 高远构图
    (三) 艺术语言
        1. 笔墨语言
        2. 色彩语言
    (四) 形式美感
        1. 几何抽象
        2. 抒情抽象
四、对桂柳水彩画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一) 丰富题材,关注人物画创作
    (二) 借各家所长,丰富水彩画技法
    (三) 关注当代,体现时代精神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
附录(桂柳地区部分水彩画家艺术年表)
致谢

(4)黄铁山水彩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黄铁山的艺术人生与经历背景
第二章 黄铁山水彩艺术风格特征
    2.1 黄铁山水彩艺术创作历程
        2.1.1 水彩画艺术萌芽期(五十年代)
        2.1.2 水彩画艺术成长期(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
        2.1.3 水彩画艺术成熟期(八十年代至今)
    2.2 黄铁山水彩艺术风格特征
        2.2.1 题材美——关注现实、乡土情结
        2.2.2 形式美——写实为主、构图巧妙
        2.2.3 色彩美——浓烈浑厚、绿意盎然
        2.2.4 技法美——语言纯粹、技法扎实
        2.2.5 纯朴美——崇尚自然、返璞归真
        2.2.6 意境美——静穆抒情、雅致诗意
第三章 黄铁山水彩艺术风格成因探究
    3.1 中国传统文化及湖湘地域文化的潜移默化
        3.1.1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3.1.2 湖湘地域文化的影响
    3.2 西方艺术对其风格的影响
        3.2.1 西方艺术的影响
        3.2.2 列维坦绘画对画家水彩艺术的影响
    3.3 天道酬勤师承正宗
    3.4 人品如画品风格即人格
    3.5 注重写生促成其个性风格的形成
第四章 黄铁山艺术实践对中国美术事业的贡献
    4.1 在当代中国水彩画创作上达到新的高度
    4.2 对水彩画中国化的理论思考进入一定的深度
    4.3 积极发挥中国水彩画艺委会主任的作用
结语
附录(黄铁山艺术年表)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黄铁山水彩风景画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黄铁山的生活历程
    1.1 黄铁山的艺术历程
    1.2 “西画为体,中画为用”的艺术风格
        1.2.1 西方传统水彩技法对黄铁山水彩风景画的影响
        1.2.2 中国画中传统的美学观念对黄铁山水彩风景画的影响
    1.3 黄铁山水彩风景画艺术风格形成的三个时期
第二章 黄铁山艺术思想的形成
    2.1 黄铁山艺术思想的萌芽期
    2.2 黄铁山艺术思想的形成期
    2.3 黄铁山艺术思想的探索期
    2.4 黄铁山艺术思想的发展期
    2.5 黄铁山艺术思想的成熟期
第三章 黄铁山水彩风景画的艺术特色
    3.1 别具匠心的构图
        3.1.1 画眼
        3.1.2 形式特点
    3.2 凝重浑厚的色彩
        3.2.1 自然之色
        3.2.2 生命之绿
    3.3 严谨有力的造型
        3.3.1 扎实的素描基础
        3.3.2 笔法造型
第四章 黄铁山水彩风景画创作观及其对我国当代水彩风景画创作的影响
    4.1 黄铁山水彩风景画创作内容的生活化
        4.1.1 生活美,从乡土气息到民族风情的拓展
        4.1.2 用速写记录生活感受
    4.2 创作语言的多样化
    4.3 对我国水彩风景画创作的影响
        4.3.1 我国当代水彩画创作的发展状况
        4.3.2 黄铁山在中国水彩画中的地位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周刚素描习作选登(论文参考文献)

  • [1]海派美术大家哈定研究[D]. 徐亮. 上海大学, 2020(03)
  • [2]东北水彩画的历史演进及文化意味[D]. 魏鹏举. 东北师范大学, 2018(11)
  • [3]桂柳水彩画地域性研究[D]. 肖黎. 广西师范大学, 2012(09)
  • [4]黄铁山水彩艺术研究[D]. 杨文. 湖南科技大学, 2011(04)
  • [5]黄铁山水彩风景画艺术研究[D]. 陈郁波. 湖南师范大学, 2011(12)
  • [6]周刚素描习作选登[J]. 周刚. 美术大观, 2000(01)

标签:;  ;  ;  ;  ;  

周刚素描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