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魏源爱国思想

评魏源爱国思想

一、评述魏源的爱国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魏源语言研究课题组[1](2021)在《魏源诗歌研究综述》文中指出关于魏源诗歌的文学性、思想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文学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咏史诗、异域题材诗、公益事业诗、赠答诗和山水诗等,思想性研究主要涉及近代意识、爱国思想、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和经世思想等。不过,魏源诗歌的语言价值、校注笺释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有限,值得进一步关注。

韩章训[2](2021)在《旧志界爱国思想述论》文中认为文章首次对旧志界爱国思想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和初步探析,认为爱家乡、爱民族、爱祖国既是中国志界的优良传统,也是方志学的核心精神。文章通过一系列考证得出初步结论,宋人多把忠君报国和恢复中原视为爱国思想核心,元人多把忠君报国视为爱国思想核心,明人多把抗倭卫国视为爱国思想核心。清前中期,人们多把忠君报国和忧国忧民视为爱国思想核心。至晚清,人们多把御侮图强、复兴中华视为爱国思想核心。民国时,人们多把复兴中华和抗日救国视为爱国思想核心。文章还认为,近代志界的爱国思想最为突出和浓烈。

刘骞澧[3](2021)在《魏源家国思想的现代治理寓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家国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尤其是儒家政治哲学体系——所崇尚的一种治国理政安民和合的天下情怀。作为一种生活理念,它主要以家国同构为组织形式,以诚意修身、孝亲忠贞、心怀宇内、为公天下等为社会和政治生活准则,觅寻国治邦安、民乐其和的大同理想图景。可以说,绵延数千年的家国情怀也一直是中国有识之士的文化遗传,以至于近代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知识精英仍旧执守其精髓而放眼世界来探索救亡图存之道,魏源便是其翘楚者之一。本文力图从管理哲学视角来讨论魏源作为早期觉醒的“放眼看世界”的传统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国家治理思想,特别从其家国思想来透视蕴涵现代治理精神的主要端倪;通过对魏源家国思想的梳理,挖掘其中现代国家治理意识的萌芽,探寻近代思潮中发自于中国本土的现代国家思维脉络及其自身的发展趋势,对于明晰中国现代国家观念源起与演进具有相应的解释功能。本文就是基于魏源的家国思想而逻辑化展开,通过对其以经世实务为根本原则的、以扩大政治参与为基本路径的、以加强国家权力为核心的家国思想体系深入研究,试图借助其着作为媒介传递出其在大厦将倾之际为挽救家国所做出的、体现现代治理寓意的思想观念与解决方法,以现代治理理论为参照工具,为我国现代化治理提供内部渊源和思想力量。

宗坤[4](2021)在《魏源《圣武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魏源(1794-1857)是清末着名思想家、史学家。《圣武记》是魏源代表性的史学着作之一,该书并非简单歌颂清朝前期列祖列宗的开国功绩,其铺陈往事之目的在于以“治史”求“治世”,即鼓舞民众士气,同时鞭策清廷挽救衰败局势。《圣武记》的撰写一方面导源于魏源对鸦片战后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的积思自悟,另一方面与经世思想浸润下的学术风气息息相关。作为第一部探索清代盛衰的纪事本末体军事史史书,《圣武记》开创了清代本朝史书写的先河。《圣武记》具有突出的内容、体例特点。首先,相较于传统的纪事本末体史书,《圣武记》具有史源广泛、以地为序、史论与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等特点,是对纪事本末体创新的大胆尝试。其次,魏源在《圣武记》中表现出强烈的史学批评思想,对以往官修史书及部分私人史学着述的弊端有清醒的认识,并力求在《圣武记》中避免、修正。再次,魏源在书中探明清代兴衰演化大势,通过对清朝前后两个历史阶段的对比记载,鞭策掌权者审时度势、奋起直追。最后,对《圣武记》中所涉及之史料,魏源编排条理有序,将原本繁芜的史料梳理的合理分明、层次清晰,使得该书在历史编纂上方面同样具有十分显着的特点。魏源《圣武记》一书贯穿经世思想。魏源的经世思想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圣武记》经世思想体现在魏源对边疆民族问题的思考、总结鸦片战争成败得失、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三个方面。史鉴思想既是魏源经世思想产生的思想根基,又是其经世思想的内在体现,《圣武记》中对鸦片战争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以夷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均与魏源重视前朝经验、教训、启示密不可分。“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与“经世致用”的学术风气既是《圣武记》成书的历史背景,又是《圣武记》经世思想产生的内在动因。《圣武记》具有突出的史学成就。其一,辨而不华、质而不俚的叙事特点使《圣武记》一书具有较高的历史编纂与历史文学价值。其二,《圣武记》远涉重洋,对邻邦日本在东西方文化冲突背景下开启近代化思潮的历史意义不容忽视。其三,《圣武记》是中国传统史学到近代史学的转折,是近代爱国主义史学的开端。《圣武记》亦存在诸如天命迷信思想严重、少数记载讹误、对少数民族带有偏见等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该书仍不失为晚清经世史学的杰作。

王泓[5](2021)在《左宗棠德育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左宗棠是我国近代着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毛泽东曾评价“湖湘名人,无出‘曾左’”,鲁迅称其为“中国脊梁”式人物,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次针对不同问题的讲话中谈及左宗棠,这表明左宗棠是一个具有历史贡献、值得深入研究的典型人物。特别是左宗棠德育思想虽然具有阶级和时代局限性,但其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其继承弘扬能够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程度的借鉴和启发。本文以历史与现实的双线逻辑对左宗棠德育思想开展客观的研究,完成其当代价值的继承和转化,并进一步探究其当代价值应用的实践路径。为了全面准确地呈现左宗棠德育思想的内容及表现形式,本文首先通过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对左宗棠所处的历史背景进行特定追溯,对其个人经历和思想渊源进行系统梳理,对其德育思想形成过程进行合理总结。然后界定出其思想体系中存在的思想理论、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实践模式等德育思想核心内容,即修身育人思想、爱国安民思想和经世致用思想,进而对左宗棠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对左宗棠德育思想的历史意义进行评价,对左宗棠德育思想的闪光点和局限性进行审视,遵循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指导方针,完成对左宗棠德育思想当代价值的转化,将当代价值的应用定位于一种支援性资源工具的育人功能。最后从细分的中小学生、高校大学生、社会人群三类群体对象出发,结合具体的道德现状及问题,探究左宗棠德育思想当代价值的应用及实践路径。简而言之,一方面从理论层面出发,借鉴左宗棠德育思想当代价值的精华内容,用于提升社会成员中不同群体的道德素质,对峙部分社会成员出现的道德问题;另一方面从实践层面出发,结合社会成员中不同群体的学习、生活及成长规律,寻求左宗棠德育思想当代价值应用的可行性实践方法。通过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统一,力求使左宗棠德育思想当代价值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实践应用,能够提升新时代社会成员道德水平,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点及面,由点及体,使左宗棠德育思想成为利于公民道德建设、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援性资源之一,进而实现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德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支持。

吴亚煊[6](2020)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 ——以湖湘历史名人校本课程为例(1840-1949)》文中研究表明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已从表层的生产力水平竞争转化为深层的以人才为中心的竞争,在复杂的社会大背景下,新时代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立德树人”“核心素养体系”理念先后被提出,并分别作为当前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根本任务和大政方针,具体到历史学科,则是以“历史核心素养”构建历史课程目标体系。历史独有的学科性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关心国家命运、民族发展,因此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初中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兴趣为主要目的,教学可选择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已有的历史经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湖湘历史名人作为地方人物资源,贴近学生的成长,是可眼观手触的历史,学习起来更容易使学生认同,引发思想上的共鸣,产生对家乡的亲切感和自豪感,利于落实家国情怀素养,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鉴于此,在家国情怀素养理论的导向下,选择“湖湘历史名人”为研究对象,进行校本课程设计。主要分五个部分展开,首先,绪论部分为选题缘由及意义,以及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的研究综述;其次是概述家国情怀素养的基本内涵,包括背景、定义以及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论述湖湘历史名人的作用;接着从五个方面论述家国情怀素养中运用近代湖湘历史名人的策略;再者对近代湖湘历史名人的内容进行梳理;最后基于家国情怀素养下的湖湘历史名人的校本课程设计,包括制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思路、设计教学过程、科学历史学习评价四个部分。通过“湖湘历史名人”的校本课程开发,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地方历史人物有全面且深入的认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爱国情怀。

林琛[7](2020)在《论龚自珍德育思想及当代借鉴》文中研究表明中国传统文化极其重视完善人格,这是封建社会规范关系、完善品质的重要手段。同时,道德教育思想为完善人格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龚自珍是我国清代伟大的诗人、思想家和学者。在着作方面,他一生多产,为后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早在清末,就有学者开始研究龚自珍的思想,但多表现为研究他的诗集及哲学思想方面,所以在研究其德育思想方面仍存在较大空间。道德教育在我国一直备受重视,龚自珍的思想也为今天研究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本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等方法对龚自珍德育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和研究。通过系统的研究《龚自珍全集》,并结合现有的理论成果,从以下几个部分对龚自珍的德育思想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主要是以背景和理论基础两个方面来分析其德育思想的发展脉络。研究结果表明龚自珍德育思想的形成是其所接受的教育、受古人影响和社会背景相结合的产物。第二部分重点论述了龚自珍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从“善恶皆后起”的道德起源说作为出发点,以爱国主义核心构建起了民族精神,龚自珍认为理想人格的实现人人皆可,且人人要知耻。第三部分重点论述了龚自珍德育思想的实施。根据龚自珍德育思想阐释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德育实施方法。龚自珍倡导“心力”,以此为理论基础强调通过意志锻炼、情感教育等方法来使得德育思想能够付诸实施。第四部分重点论述了龚自珍德育思想产生的影响以及局限性,龚自珍的德育思想是激励后来维新派不断革新的精神动力,且不断教导后世时刻不忘爱国。但作为地主阶级的身份和知识体系的局限是我们不容忽视的。最后结合当代背景分析,主要探讨龚自珍德育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借鉴。从个体来说,需要借助于龚自珍的德育思想增强主观能动性和知耻之心,提高个人思想道德建构。对社会和高校而言,能够为高校德育带来借鉴,并对公民的内心塑造产生影响,增强新时代文化自信提供精神动力。对弘扬民族精神而言,龚自珍德育思想中的民族创新、爱国和自强不息之精神有利于改善新时代下的德育环境,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魏丽君[8](2019)在《陈澧及其文学创作研究》文中指出陈澧是我国晚清时期岭南地区着名的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反映了晚清时期岭南地区的社会现实,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对晚清岭南文学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文学研究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然而,受到一些历史性和地域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陈澧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其诗歌和散文作品,还没有受到学术界的充分关注。本文主要从陈澧生活的时代背景和陈澧诗歌、散文作品出发,结合学术界各位前辈的研究成果,对陈澧的生平经历、诗歌和散文作品的创作做了系统全面的研究。论文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绪论部分概述了陈澧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并说明了论文的选题缘由和研究价值。第一章主要从岭南文化的背景出发,阐述陈澧文学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学术成就与岭南文化的关系。第二章则是从陈澧的生平、交游和着述三个方面,对陈澧的一生做了全面详实的探究。陈澧一生仕途坎坷,六次会试不第之后绝意仕途,此后专注教书育人。在交游方面有张维屏、阮元、桂文耀等作家。其一生着述颇丰,大约有着作120余种。第三章主要论述陈澧的文学思想,其中包括他的诗学思想、词学观和散文理论。第四章阐述陈澧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陈澧诗歌内容中有体现时事,关注民生的作品,如《大水叹》《炮子谣》等,这类作品最能够突出反映陈澧诗歌中慷慨激昂的艺术风格。第五章集中论析了陈澧的《忆江南馆词》,词中的内容多为感叹时艰。第六章论述陈澧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内容多反映兵燹之痛和科考之思,艺术特色方面多有复古的价值取向。最后总结了陈澧散文的文化与学术价值。结语部分归纳总结出了陈澧在晚清岭南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由春桥[9](2020)在《孙中山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在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的影响下,价值观交锋日益激烈,道德滑坡和道德困境愈加突出和明显,在社会的某些领域,一些诚信缺失和道德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在社会道德问题日益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挑战的今天,大力加强现代德育建设已经是一项时不我待的重大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前加强现代德育建设,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毛泽东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要认真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中国近代着名的政治家、革命家和理论家,孙中山提出了许多进步的德育观点和主张,当前整理和分析孙中山的德育思想,并充分挖掘其当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以文献研究法为主,历史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为辅,以孙中山德育思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孙中山文献的研究,同时运用计量分析,用可视化的手段把握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理清学理脉络,认真分析了孙中山德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梳理了孙中山德育思想的来源及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初步归纳和凝练了孙中山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即孙中山德育思想的要旨——“立志学说”、孙中山德育思想的核心——“启发爱国说”、孙中山德育思想的精髓——“革新道德说”、孙中山德育思想的追求——“改造人心说”、孙中山德育思想的新视角——“团体意识说”。本文总结了孙中山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阐述了孙中山德育思想的深远影响,分析了孙中山德育思想的局限性,结合当前德育建设的实际,阐明了孙中山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包括立志学说的当代价值,即树立远大志向、求学首在立志、根据国情立志、立志有大作为、立志重在实践;启发爱国说的当代价值,即培养爱国精神、弘扬家国情怀、培育爱国人才、凝聚爱国力量;革新道德说的当代价值,即弘扬“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吸收“平等、博爱、互助”;改造人心说的当代价值,即培养“兴趣”之心、培养“独立”之心、培养“冒险”之心、培养“乐观”和“坚韧”之心、培养“勇气”和“决心”;团体意识说的当代价值,即树立“集体精神”、恪守“行为正大”、遵守“公共规范”。当前,孙中山德育思想还远远没有过时,在当前全中国人民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背景下,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李育民[10](2014)在《湘学近代转型的前驱先路——魏源思想的时代价值》文中认为湘学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古代到近代的转型,体现了这一地域文化历久弥新的生命力。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传统文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开始转向新的发展方向。以传统文化为主导的湘学,适应时代变化,最早开始了向近代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魏源着书立说,开风气之先,提出了前人未能想到的新见解,推动湘学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堪称湘学近代转型的前驱先路,为其走向新的时代奠立了基础。他提出的种种见解突破了传统观念,在中国思想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产

二、评述魏源的爱国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评述魏源的爱国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1)魏源诗歌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魏源诗歌的文学性研究
二、魏源诗歌的思想性研究
    (一)近代意识
    (二)爱国思想
        1.忧民思想
        2.爱民思想
        3.爱乡思想
    (三)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
        1.批判
        2.包容
    (四)经世思想
三、魏源诗歌的其他研究
    (一)诗歌用韵
    (二)诗歌校注笺释

(2)旧志界爱国思想述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古代志界爱国思想
    (一)宋志界爱国思想
    (二)元志界爱国思想
    (三)明志界爱国思想
    (四)清前中期志界爱国思想
二、近代志界爱国思想
    (一)晚清志界爱国思想
        1. 乡土志编修领域。
        2. 域外志编修领域。
        3. 边区志编修领域。
    (二)民国志界爱国思想
        1. 乡土志编修领域。
        2. 域外志编修领域。
        3. 政区总志编修领域。
三、结语

(3)魏源家国思想的现代治理寓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发展趋势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魏源及其家国思想分析
    第一节 魏源生平经历
        一、魏源的时代背景
        二、魏源的家庭出身
        三、魏源的政治生涯
    第二节 魏源的家国思想探源
        一、家国思想概念阐释
        二、魏源家国思想的伦理基础
        三、魏源家国思想的学派基础
        四、影响魏源家国思想的外部条件
    第三节 魏源家国思想与现代治理的关联
        一、现代治理内涵的界定
        二、魏源家国思想的基本内容
        三、魏源家国思想与现代治理的联系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魏源家国思想与现代治理寓意
    第一节 魏源家国思想的现代治理内涵
        一、经世实务的现代治理内涵
        二、政治参与的合法性需求
        三、加强国家权力的现代国家意识
    第二节 魏源家国思想的现代性特征
        一、能动性政治特征
        二、权力开放秩序特征
        三、民族国家观念特征
    第三节 魏源家国思想面对的现实困境及应用
        一、经世实务的具体应用
        二、政治参与的有限扩大
        三、民族国家观念的觉醒
    第四节 魏源家国思想的内在逻辑关联
        一、魏源家国思想的善治逻辑
        二、魏源家国思想的制度逻辑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魏源家国思想的历史价值与现代启示
    第一节 魏源家国思想的历史价值
        一、指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思想方向
        二、奠定政治民主化的思想基础
    第二节 魏源家国思想的局限性
        一、民主意识的模糊性
        二、新理论创造的理想性
    第三节 魏源家国思想的现代治理启示
        一、对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构建的启示
        二、对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启示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魏源《圣武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圣武记》的编纂
    (一)魏源的生平与着述
    (二)《圣武记》编纂始末
二、《圣武记》的内容与体例
    (一)《圣武记》的内容
        1.溯洄盛衰:探明清代盛衰原因
        2.除弊兴利:补官修史书不足
        3.文核事赅:历史编纂条理分明
    (二)《圣武记》的体例
三、《圣武记》的经世思想
    (一)《圣武记》经世思想缘起
        1.社会背景:晚清衰败与鸦片战争失败
        2.学术背景:考据衰落与道咸经世派崛起
        3.思想基础:湖湘文化的思想根基
    (二)《圣武记》经世思想的内容
        1.民族边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2.历史鉴戒:史学传统的“当代”诠释
四、《圣武记》的史学成就与局限
    (一)《圣武记》的史学成就
        1.历史文学成就
        2.《圣武记》对日本的影响
        3.开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史学
    (二)《圣武记》的局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左宗棠德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
        2.1.1 德育
        2.1.2 思想政治教育
        2.1.3 道德教育
        2.1.4 三者的概念界定
    2.2 研究遵循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2.2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理论
        2.2.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
    2.3 研究涉及的相关关系
        2.3.1 公民道德建设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
        2.3.2 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
        2.3.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左宗棠德育思想的形成
    3.1 左宗棠德育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3.1.1 朝廷政治内忧外患
        3.1.2 经济发展曲折缓慢
        3.1.3 文化变迁推陈出新
    3.2 左宗棠的个人经历
        3.2.1 求学教书与修身积德
        3.2.2 平乱安民与抵御外侵
        3.2.3 经世致用与洋务运动
    3.3 左宗棠德育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3.3.1 对圣贤学问与古人典范的选择性继承
        3.3.2 对湖湘文化的传承发扬
        3.3.3 对左氏家学的集大成
        3.3.4 对贤者友人思想的学习升华
    3.4 左宗棠德育思想的形成过程
        3.4.1 萌芽阶段
        3.4.2 发展阶段
        3.4.3 成熟阶段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左宗棠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4.1 “礼制傲气”与“义高于利”的修身育人思想
        4.1.1 “性即理也”与“以敬存理”
        4.1.2 “礼制傲气”与“动心忍性”
        4.1.3 “义高于利”与“以义制利”
    4.2 “义与天下同安危”的爱国安民思想
        4.2.1 抵御侵略维护国家统一
        4.2.2 治政安民谋划久安长治
        4.2.3 自强自立为求强国富民
    4.3 “穷经将以致用”的经世致用思想
        4.3.1 对国文典籍的经世致用
        4.3.2 对西学长技的经世致用
    4.4 左宗棠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4.4.1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
        4.4.2 对时代现实的理性思考
        4.4.3 对民族性格的传承弘扬
        4.4.4 源于实践并用于实践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左宗棠德育思想的评价
    5.1 左宗棠德育思想的闪光点
        5.1.1 对于义利观的独特见解
        5.1.2 对于实践思维的独特运用
        5.1.3 对于教育实践的独特方法
        5.1.4 对于自强自立的独特主张
    5.2 左宗棠德育思想的局限性
        5.2.1 维稳封建阶级统治的思维根基
        5.2.2 封建地主阶级属性的忠君理念
        5.2.3 对农业与工商业的不对等重视
        5.2.4 家庭教育中的重男轻女观念
    5.3 左宗棠德育思想的历史意义
        5.3.1 左宗棠其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较高的历史地位
        5.3.2 左宗棠德育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5.3.3 左宗棠德育思想在中国德育思想史上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左宗棠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6.1 左宗棠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转化
        6.1.1 客观评判左宗棠德育思想当代价值
        6.1.2 转化创新左宗棠德育思想当代价值
        6.1.3 对左宗棠德育思想当代价值应用的定位
    6.2 助力中小学生道德启蒙与教化
        6.2.1 “学为圣贤”帮助建立崇德修身的信仰
        6.2.2 “抵御侵略”助力培植爱国爱民的情感
        6.2.3 “读书明理”与“学以致用”助力培养自我教育的习惯
    6.3 助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6.3.1 “崇俭广惠”与“自省自律”助力修炼高尚君子之人格
        6.3.2 “抵御侵略”与“自强自立”助力明确报国利民之志向
        6.3.3 “穷经将以致用”助力锻炼经世致用之能力
    6.4 提升社会人群道德水平
        6.4.1 “礼制傲气”与“见利思义”提升个人道德修养
        6.4.2 “爱国安民”与“自强自立”规范爱国实践行为
        6.4.3 左氏家庭德育内容与方式启发家庭德育理念
    6.5 左宗棠德育思想当代价值的实践路径
        6.5.1 助力中小学生道德启蒙教化的实践路径
        6.5.2 助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6.5.3 提升社会人群道德水平的实践路径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 ——以湖湘历史名人校本课程为例(1840-194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家国情怀素养与近代湖湘历史名人
    一、家国情怀素养提出的背景
    二、家国情怀素养的内涵
    三、家国情怀素养培育的意义
    四、近代湖湘历史名人在家国情怀培育中的作用
第二章 近代湖湘历史名人
    一、经世派人物群体
    二、湘军集团人物群体
    三、维新派人物群体
    四、辛亥革命派人物群体
    五、无产阶级革命派人物群体
第三章 家国情怀素养中运用近代湖湘历史名人的策略
    一、精准制定教学目标
    二、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三、开发历史教学资源
    四、准确定位师生角色
    五、注重历史学习评价
第四章 培育家国情怀的实践—近代湖湘历史名人的主题教学
    一、精准制定教学目标,理解家国情怀素养
    二、合理构建教学思路,渗透家国情怀素养
    三、有效设计教学过程,落实家国情怀素养
    四、科学评价教学效果,升华家国情怀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论龚自珍德育思想及当代借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龚自珍德育思想的形成背景与发展脉络
    2.1 龚自珍德育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1.1 黑暗的朝廷政治
        2.1.2 不断激化的社会矛盾
    2.2 龚自珍德育思想形成的家庭背景
    2.3 龚自珍德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2.3.1 正统儒学的理想人格
        2.3.2 “阳明心学”的理论基础
        2.3.3 陈亮的英豪人格论
    2.4 龚自珍德育思想的发展脉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龚自珍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龚自珍“善恶皆后起”的道德说
        3.1.1 良好的环境与“后天习染”的善恶
        3.1.2 恶劣的环境与“后天习染”的善恶
    3.2 民族精神
        3.2.1 倡导“心力”和求实的奋斗精神
        3.2.2 “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
        3.2.3 “鞠躬尽瘁”的爱国主义思想
        3.2.4 “戒备不虞”的民族忧患意识
        3.2.5 “民族斗争”的民族反抗精神
    3.3 理想人格观之说
        3.3.1 理想人格的来源
        3.3.2 理想人格的表现
        3.3.3 “豪杰”化的理想人格
    3.4 “士皆有耻”的廉耻论
    3.5 “我造伦纪”的道德主体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龚自珍德育思想的方法
    4.1 “心力逮志”的意志锻炼法
    4.2 “知耻”“尊心”的自我教育法
    4.3 “尊情”的情感教育法
    4.4 “各因其性情之近”的因材施教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龚自珍德育思想评析
    5.1 龚自珍德育思想的影响
        5.1.1 “但开风气不为师”革新思想的影响
        5.1.2 “于无声处听惊雷”爱国思想的影响
        5.1.3 “人皆有私”人性思想的影响
    5.2 龚自珍德育思想的局限性
        5.2.1 阶级的局限性
        5.2.2 知识体系的局限性
        5.2.3 “人皆有私”人性思想的局限性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龚自珍德育思想的当代借鉴
    6.1 借鉴龚自珍理想人格的思想,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建构
        6.1.1 通过强烈的自我主体意识,增强人在道德修养中的主观能动性
        6.1.2 通过“廉耻心”,促进道德水平提高
    6.2 借鉴龚自珍德育实施的方法,加强社会和高校的德育实效性
        6.2.1 “心力”与“尊心”培养人的意志与知耻之心
        6.2.2 “因材施教”,根据人的个性引导其道德水平提高
    6.3 借鉴龚自珍民族精神之思想,培养当代人们崇高的民族精神
        6.3.1 “不拘一格”,培养勇于创新的民族意识
        6.3.2 “为国忧患”,培养炽热的爱国情怀
        6.3.3 “以心之力”,培养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陈澧及其文学创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陈澧与岭南文化
    第一节 岭南文化概说
    第二节 陈澧与岭南学术
第二章 陈澧的生平、交游与着述
    第一节 陈澧的生平
        一、童年时光,才名初显
        二、应试远游,抒情怀乡
        三、屡试不第,绝意仕途
        四、着书立说,桃李芬芳
    第二节 陈澧的交游
        一、与官宦硕儒的交游
        二、与恩师张维屏的交游
        三、与挚友桂文耀的交游
        四、与其他岭南文人的交游
    第三节 陈澧的着述
第三章 陈澧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 陈澧的诗学思想
    第二节 陈澧的词学观
    第三节 陈澧的散文理论
第四章 陈澧的诗歌创作
    第一节 陈澧诗歌的时代特色
    第二节 陈澧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纪写时事,关注民生
        二、寄情山水,抒写怀抱
        三、题画赠答,画意诗情
        四、叙写亲情,情深意重
        五、诗社吟诵,独占鳌头
    第三节 陈澧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悲慨激昂的艺术风格
        三、含蓄典雅的语言特点
        四、丰富多样的写作手法
        五、诗备众体的表现形式
第五章 陈澧《忆江南馆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第一节 《忆江南馆词》的思想内容
        一、吟咏史迹
        二、感叹时艰
        三、抒写怀抱
    第二节 《忆江南馆词》的艺术特色
第六章 陈澧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一节 陈澧散文的思想内容
        一、兵燹之痛
        二、师友情深
        三、山水画卷
        四、咏物寄情
        五、科考忧思
    第二节 陈澧散文的艺术特色
        一、复古的价值取向
        二、注重骈体的形式追求
        三、碑文、墓志铭的文化意义
    第三节 陈澧散文的学术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孙中山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之处
第2章 孙中山德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1 孙中山德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1.1 内外双重的经济压迫
        2.1.2 腐朽黑暗的政治统治
        2.1.3 中西交汇的思想文化
    2.2 孙中山德育思想的来源
        2.2.1 孙中山家风及家庭教育
        2.2.2 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文化
        2.2.3 西方近代思想道德文化
        2.2.4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2.3 孙中山德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3.1 探索阶段(1866-1894)
        2.3.2 确立阶段(1894-1912)
        2.3.3 成熟阶段(1912-1925)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孙中山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孙中山德育思想的要旨——“立志学说”
        3.1.1 立志就是要有“政治之理想”
        3.1.2 “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
        3.1.3 “立志,要合乎中国国情”
        3.1.4 “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
        3.1.5 “立志务求实行”
    3.2 孙中山德育思想的核心——“启发爱国”
        3.2.1 爱国就是“谋四万万人之幸福”
        3.2.2 “国是一个大家庭”
        3.2.3 “国民须人人有爱国心”
        3.2.4 爱国是“做人最大的事情”
        3.2.5 “唤醒国人的爱国精神”
    3.3 孙中山德育思想的精髓——“革新道德”
        3.3.1 “恢复固有的道德”
        3.3.2 “提倡新道德”
    3.4 孙中山德育思想的追求——“改造人心”
        3.4.1 塑造“不可辱的人格”
        3.4.2 用“诚心”去“感化”人
        3.4.3 救国要有“勇气”和“决心”
        3.4.4 担负“振兴中华的责任心”
        3.4.5 “就自己喜欢的事彻底做去”
    3.5 孙中山德育思想的新视角——“团体意识”
        3.5.1 “不侵犯他人的自由才是真自由”
        3.5.2 做人要“行为正大”
        3.5.3 每个团体都要建立“公共规范”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孙中山德育思想的特征、影响及其局限性
    4.1 孙中山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4.1.1 民族性
        4.1.2 时代性
        4.1.3 兼容性
        4.1.4 实践性
        4.1.5 创新性
    4.2 孙中山德育思想的地位及影响
        4.2.1 在孙中山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4.2.2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历史地位
        4.2.3 对后来思想家和革命家的影响
    4.3 孙中山德育思想的局限性
        4.3.1 对社会主义理想认识不清
        4.3.2 过于强调“心力”的作用
        4.3.3 将“个体自由”与“团体自由”对立起来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孙中山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5.1 立志学说的当代价值
        5.1.1 树立远大志向
        5.1.2 求学首在立志
        5.1.3 根据国情立志
        5.1.4 立志有大作为
        5.1.5 立志重在实践
    5.2 启发爱国说的当代价值
        5.2.1 培育爱国精神
        5.2.2 弘扬家国情怀
        5.2.3 培养爱国人才
        5.2.4 凝聚爱国力量
    5.3 革新道德说的当代价值
        5.3.3 弘扬“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5.3.4 吸收“平等、博爱、互助”
    5.4 改造人心说的当代价值
        5.4.1 培养“兴趣”之心
        5.4.2 培养“独立”之心
        5.4.3 培养“冒险”之心
        5.4.4 培养“乐观”和“坚韧”之心
        5.4.5 培养“勇气”和“决心”
    5.5 团体意识说的当代价值
        5.5.1 树立“集体精神”
        5.5.2 恪守“行为正大”
        5.5.3 遵守“公共规范”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孙中山先生生平

四、评述魏源的爱国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 [1]魏源诗歌研究综述[J]. 魏源语言研究课题组.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5)
  • [2]旧志界爱国思想述论[J]. 韩章训. 福建史志, 2021(05)
  • [3]魏源家国思想的现代治理寓意研究[D]. 刘骞澧.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4]魏源《圣武记》研究[D]. 宗坤.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5]左宗棠德育思想研究[D]. 王泓.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1
  • [6]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 ——以湖湘历史名人校本课程为例(1840-1949)[D]. 吴亚煊.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论龚自珍德育思想及当代借鉴[D]. 林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8]陈澧及其文学创作研究[D]. 魏丽君.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7)
  • [9]孙中山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 由春桥.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4)
  • [10]湘学近代转型的前驱先路——魏源思想的时代价值[J]. 李育民.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09)

标签:;  ;  ;  ;  ;  

评魏源爱国思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