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板退火炉余热回收的研究与实践

冷轧板退火炉余热回收的研究与实践

一、冷轧板退火炉余热回收研究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俞峰[1](2014)在《C412连续退火炉机组节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面临着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冶金行业是耗能大户,众多的加热炉、退火炉是重点用能设备之一。C412连续退火炉是2005年投产的生产线,原设计已考虑了大量节能技术,但近年来随着节能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也遇到了瓶颈。通过本次研究,寻找进一步节能的突破点和节能新思路。

杨卫斌[2](2011)在《不锈钢光亮退火炉燃烧与余热回收节能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在国际社会普遍全球关注气候变化,国家大力强调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钢铁行业正在掀起新一轮的“节能减排风暴”的背景下,蓬勃发展了十年的不锈钢产业更是如此。针对不锈钢退火炉排放烟气温度过高,能耗较高、能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对不锈钢光亮退火炉进行前期调研。首先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不锈钢光亮退火炉工段进行的热平衡测试和能效诊断,以节能量和环境效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制定能源梯级利用的最优化烟气余热回收技术路线和技术参数;之后,研发基于先进热管换热技术的近极限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在结构上采用创新性的紧凑一体的热管式混合双预热换热器,于此同时将雾化风温度提高到100℃附近,为下一步燃料油的伴热提供了简单可行的热源。并且建立综合调整热工参数、油嘴喷油量、助燃风温、雾化风温、不锈钢带进料速度的退火炉高效节能运行的优化方法。同时提高助燃风温度和雾化风温,强化退火炉燃烧后,将退火炉热效率提高了7%~18%,经济效益较为明显。经检测使用一体式的热管式混合双预热换热器后SO2、NOX以及CO等污染物的排放并没有明显增加,具有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该项研究可以为实际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可为全国其它地区和行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的技术借鉴。

钱惠国[3](2010)在《工业炉窑壁面散热及热污染控制的研究》文中认为课题针对工业炉窑炉壁散热及对车间的热污染进行研究。首先结合上海地区的工业炉种类、炉壁设计的规范、指标以及应用现场进行了调研,对典型炉窑进行热工测试。结果表明:工业炉窑的壁面外形比较复杂、散热面积较大,有的甚至达到8000m2,并且周围附属设备繁多,炉窑长期使用后,炉壁出现开裂,炉墙老化,减少炉壁散热的传统方法对降低炉壁散热量的作用不大。因此,研究炉壁散热及其热的回收利用是减少车间热污染的重要课题之一。利用FLUENT计算流体软件,对不同朝向热壁面的散热情况进行研究,将热壁面建立于一个封闭的但有气流进、出口通道的体系中,数值模拟了壁面温度为150℃,放置角度为0、30、60、90、130、150、180°七种状态下的热污染状况,得出:排气温度、速度及散热量变化一致,其放置角度在0-180°范围内与散热量呈斜“m”型关系,即:热壁面向下时,其散热效果最差,从体系排出的热量最小;热壁面不管何种倾斜,其散热效果将得到提高,热壁面向上倾斜的散热能力高于向下倾斜的形式;热壁面向上的散热能力要低于热壁面垂直于地面的形式。又对轧钢车间的加热炉散热对车间内温度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和现场温度参数实测比较,所建数学模型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并对假定炉墙损伤的三种基本状况进行计算分析,对比原模型数据,炉墙损伤后将使车间内损伤区域环境温度上升2℃左右,同时热区明显扩大,加剧了车间热污染的程度。分析了传统工业炉窑减少壁面散热方法,其致命缺点是:当炉壁由于外界因素如耐火材料过烧粉化造成散热增加后,其保温作用将会立即失效。通过对散热机理的研究分析,首次提出:炉壁散热采用导流罩将分散的热量集中后进行回收利用。通过搭建实验装置,采用正交回归设计进行实验,得到了空气回收温度与壁温、流道宽度、导流档板抬升高度之间的关系式(回归方程),为炉壁散热回收导流罩的设计提供基本依据,使导流罩在炉壁散热回收中具有更高的工程应用价值。最后,以上海某钢铁公司热轧厂1“加热炉作为实例研究对象,进行炉壁散热导流罩回收技术应用研究,并进行工程设计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炉壁散热导流罩回收技术后,可使加热炉的节能率为1.76%,每年可减少天然气消耗895130.6Nm3,减少热污染1049.2吨标煤。而且对加热炉改造成本和运行费用均很低廉,投资回报年限仅3个月,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观。

李富华[4](2008)在《首钢京唐钢铁公司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当今世界普遍面临能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了21世纪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实践证明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减少环境风险,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绩效,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对提高首钢京唐公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钢铁企业是能源与资源消耗大户,也是环境污染大户,在新的历史使命和新的环境下,应改变过去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运营模式,利用先进的绿色供应链技术,将可持续发展观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理念中,力求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品种多样化、质量高、环境友好的钢铁产品;使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达到平衡。本文从介绍绿色供应链的概念着手,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一般策略和实施技术进行研究总结,接着论述了绿色供应链的设计和实施方法,并将绿色供应链管理与我国钢铁企业的实际相结合,探讨了首钢京唐公司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分析了首钢京唐公司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钢铁供应链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首钢京唐公司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功能模型和资源模型。该模型详细描述了首钢京唐公司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组织功能以及链上主要物质资源的流动过程。最后根据以上模型,结合首钢京唐公司目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采用的技术方法,系统的阐述了首钢京唐公司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

刘义军[5](2005)在《构建武钢工业生态系统战略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文中提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当企业的环境构成及其变化已深刻地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与运营过程的有效性,企业管理就开始走向了战略管理时代。从此,企业就开始从注重内部组织与管理逐步过渡到不同程度地对外部环境作用与影响的关注。并不断地将这类关注纳入企业的计划决策过程。随着企业生存与发展环境的构成与变化过程的日渐复杂,它们对企业决策与行为过程有效性的影响与制约不断加剧,使得企业的系统形态不断地改变。在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与21世纪交替之际,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所伴随而生的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与自然资源的日趋枯竭,人类已开始感受到这一进程对自身所产生的生存威胁。如何破解人类社会及其经济过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似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决策中面临的一个世界性课题。无论如何,这终会要求微观企业的运行模式随之变化,也需要开展企业系统形态演化领域的研究,以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其变化所带来的风险与挑战。研究表明,企业系统形态的演化及跃迁,必将导致其系统行为过程的目的性也相应地发生改变及突变。在企业系统形态分析的理论范畴中,在这一新的环境条件下,企业的形态演化与跃迁将发生在其人工系统形态与人类——自然系统形态的演进过程阶段。从企业系统的运营模式理论上评价,将对应着企业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模式。这两类模式已跨越了不同的专业领域,而成为几乎所有专业发展中的共同语言和,并成为当今世界关注并投入巨力研究的两大热点问题。这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及其与经过20余年快速发展后所面临、且必须正视的重大发展课题,并引起了各层级的日益重视。即使在企业的层面上探讨其生产经营模式的演化与转换,最低限度也应归属于战略管理范畴,且其实施的有效性还不会完全是企业主体决定性的。因此,仅在理论探讨层面上,这一研究也是具有很高的复杂性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下称武钢)是我国第三大钢铁联合企业,具备年产1000万吨钢以上的生产能力。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武钢正着手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在这样的发展研究背景下,本文将在系统科学和企业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生态战略和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遵循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宗旨,对在武钢构建工业生态战略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与实施模式进行了相应的探讨。这是一种探索,也是一种愿望。如果本文的努力能为科学地制定武钢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起到参考作用,那应是令人十分欣慰的。在上述期望下,本文内容的基本结构是: 第一章回顾了系统科学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发展过程,重点分析了企业系统形态的分类及其演化过程中的目的性变化。第二章从企业发展战略的演化出发,分别介绍了竞争战略、CIM战略以及生态战略的基本理论,并对我国企业如何实践于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行了分析。第三章在分析我国钢铁工业、武钢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武钢实施

张裕泰[6](2001)在《冷轧板退火炉余热回收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某镀锌板厂生产线的供用能设备进行全面的热平衡测试及分析 ,提出对退火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 ,以代替现有供热锅炉方案。本方案已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

二、冷轧板退火炉余热回收研究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冷轧板退火炉余热回收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C412连续退火炉机组节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退火炉节能综述
2 退火炉技术节能应用研究
    2.1 现状调研
    2.2 增设蒸汽回收汽包的研究
        (1)载能工质的确定
        (2)废气风机适应性研究
        (3)换热器选型研究
        (4)增设余热回收汽包方案研究
    2.3 蓄热式燃烧改造研究
    2.4 加强型辐射管换热器研究
3 退火炉管理节能研究
    3.1 退火炉主煤气热值研究
    3.2 燃料结构经济性研究
    3.3 提高机组产能、稳定产品质量的研究
    3.4 工艺一贯制改进研究
4 总结与展望

(2)不锈钢光亮退火炉燃烧与余热回收节能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节能是基本国策
    1.2 不锈钢产业发展
    1.3 不锈钢应用领域
    1.4 广东不锈钢产业概况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 制约不锈钢管生产发展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问题
第二章 不锈钢光亮退火炉
    2.1 不锈钢光亮BA 板的应用
    2.2 BA 板的生产工艺及影响因素
第三章 退火炉工段能效分析及换热结构确立
    3.1 退火炉工段能效分析试验条件
    3.2 试验内容
    3.3 试验流程
    3.4 测量结果
    3.5 能效评估结果
    3.6 余热回收核心技术的确定
    3.7 建立数学模型
    3.8 换热结构的确立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余热回收和高效燃烧示范系统研建
    4.1 余热回收和高效燃烧示范系统研建
    4.2 系统实施方法
    4.3 设备空间布置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退火炉工段操作参数调整
    5.1 退火炉工段操作参数调整方法
    5.2 测量所用的仪器设备
    5.3 光亮退火炉结构图
    5.4 TV 值与单位消耗量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节能效果试验
    6.1 第一次试验结果
    6.2 第二次实验结果
    6.3 成果转化及推广前景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本文创新点
    7.2 研究总结
    7.3 存在问题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3)工业炉窑壁面散热及热污染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中主要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工业炉窑壁面散热现状调查及测试
    2.1 工业炉窑本体结构调查
    2.2 工业炉窑运行状况调查
    2.3 典型工业炉窑热损失状况测试
第3章 工业炉窑壁面散热的研究现状
    3.1 工业炉窑炉墙的研究现状
        3.1.1 炉墙的设计
        3.1.2 炉墙厚度的优化
        3.1.3 国家对工业炉窑炉壁温度的设计要求
    3.2 炉壁散热的研究现状
        3.2.1 炉壁散热计算的研究现状
        3.2.2 炉壁散热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
第4章 工业炉窑壁面散热的数学模型分析及求解方法
    4.1 基本方程
        4.1.1 质量守恒方程
        4.1.2 动量守恒方程
        4.1.3 能量守恒方程
    4.2 湍流模型
        4.2.1 零方程模型
        4.2.2 一方程模型
        4.2.3 k-ε双方程模型
        4.2.4 修正的k-ε模型
        4.2.5 雷诺应力模型和代数应力模型
    4.3 壁面散热物理模型及边界条件
    4.4 壁面散热数学模型
    4.5 模型的求解
        4.5.1 近壁面处理(近壁面函数法)
        4.5.2 坐标变换
        4.5.3 控制方程的离散
        4.5.4 网格生成
        4.5.5 贴体坐标系下非交错网格的SIMPLE算法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壁面散热热环境数值计算及分析
    5.1 有限空间内壁面散热物理模型
    5.2 边界条件
    5.3 数值模拟计算及分析
        5.3.1 有限空间内不同朝向热壁面散热的温度场分布
        5.3.2 有限空间内不同朝向热壁面散热的速度场分布
        5.3.3 不同朝向热壁面散热的有限空间顶部开孔排热量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工业炉窑墙面损毁对车间热污染的影响
    6.1 车间热污染物理模型
        6.1.1 车间热污染模型建立
        6.1.2 边界条件
        6.1.3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
    6.2 加热炉车间主跨区域内温度场分布测试
    6.3 模拟值与测试数据比较分析
    6.4 加热炉炉壁损、毁对车间热污染的影响
        6.4.1 加热炉炉壁损伤分析
        6.4.2 炉壁火焰冲刷对车间热污染的影响
        6.4.3 炉壁机械损伤对车间热污染的影响
        6.4.4 炉窑长期运行,耐火材料老化对车间热污染的影响
    6.5 损毁避免或减弱的技术措施
        6.5.1 炉壁烧损
        6.5.2 机械烧损
        6.5.3 炉墙老化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炉窑壁面散热热污染回收实验研究
    7.1 导流罩壁面散热回收机理
    7.2 导流罩热回收实验模型
        7.2.2 实验模型的形成
        7.2.3 炉壁散热回收实验模型检测系统
    7.3 导流罩流道内温度、速度场分布实验研究
        7.3.1 实验方法
        7.3.2 流道气流分布实验数据结果
        7.3.3 实验结果分析
    7.4 炉壁散热导流罩热回收实验研究
        7.4.1 导流罩热回收实验方法设计
        7.4.2 实验及数据处理结果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炉壁散热回收热污染控制应用研究
    8.1 加热炉热平衡测试
        8.1.1 加热炉热平衡测试基本原理
        8.1.2 加热炉热平衡表及技术经济指标
        8.1.3 加热炉炉壁外表测试温度
    8.2 炉壁散热回收装置设计计算
        8.2.1 加热炉炉壁散热回收系统工艺流程
        8.2.2 炉壁散热回收后加热炉运行参数计算
        8.2.3 导流罩的简要设计
    8.3 炉壁散热回收系统经济性分析
        8.3.1 炉壁散热回收系统热回收利用量的计算
        8.3.2 炉壁散热回收装置费用计算
        8.3.3 投资回报年限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9.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致谢

(4)首钢京唐钢铁公司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关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关于绿色供应链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概述
    2.1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2.1.1 绿色供应链的定义和内涵
        2.1.2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及内涵
    2.2 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2.2.1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
        2.2.2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技术
        2.2.3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支撑体系
        2.2.4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2.2.5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对象
    2.3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设计与实施
        2.3.1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则
        2.3.2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设计
        2.3.3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
第3章 首钢京唐公司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分析
    3.1 首钢京唐公司概况
    3.2 首钢京唐公司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3.2.1 必要性
        3.2.2 有利条件
    3.3 首钢京唐公司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可行性
第4章 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型和实施
    4.1 首钢京唐公司绿色供应链管理建模
        4.1.1 建模原理
        4.1.2 首钢京唐公司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功能构成
        4.1.3 首钢京唐公司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功能模型
        4.1.4 资源模型
    4.2 首钢京唐公司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步骤
    4.3 首钢京唐公司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
        4.3.1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4.3.2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途径与技术措施
        4.3.3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
        4.3.4 循环经济的主要项目
        4.3.5 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5章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主要问题分析和对策建议
    5.1 主要问题分析
        5.1.1 理论和经验不足
        5.1.2 人们的认识不够
        5.1.3 市场规制不够完善
        5.1.4 传统供应链模式造成的障碍
        5.1.5 实施成本较高
        5.1.6 缺乏高效的技术手段
    5.2 首钢京唐公司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对策和建议
        5.2.1 结构调整
        5.2.2 钢铁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优化
        5.2.3 完善管理机制
        5.2.4 余热余能的回收和利用
        5.2.5 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第6章 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构建武钢工业生态系统战略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企业系统形态演化过程中的目的性变化
    1.1 系统科学与系统概念辨析
        1.1.1 系统科学与企业管理
        1.1.2 系统概念辨析
    1.2 企业系统的分类及演化
        1.2.1 机械系统形态
        1.2.2 人——工系统形态
        1.2.3 人类——自然系统
        1.2.4 企业系统形态的演化
    1.3 企业系统演化过程中的目的性变化分析
第二章 企业发展战略转换与系统演化分析
    2.1 企业战略的系统演进性分析
    2.2 战略创新与CIM 战略
        2.2.1 竞争战略的历史局限性
        2.2.2 CIM 战略概念及其基本内容
        2.2.3 CIM 战略的战略特征分析
        2.2.4 CIM 战略与战略创新
    2.3 企业系统演化过程中的发展战略转换与跨越式发展分析
        2.3.1 企业战略转换与跨越式发展
        2.3.2 我国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分析
    2.4 生态战略
        2.4.1 生态战略解析
        2.4.2 企业实施生态战略的动因分析
        2.4.3 企业实施生态战略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 武钢实施工业生态战略的动因分析
    3.1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3.1.1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现状
        3.1.2 我国钢铁工业面临主要问题
        3.1.3 生态工业战略对我国钢铁工业影响分析
    3.2 武钢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环境分析
        3.2.1 武钢概况
        3.2.2 武钢发展环境的战略性分析
        3.2.3 武钢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3.3 工业生态战略与武钢的系统性发展分析
        3.3.1 武钢发展的系统目的性演进分析
        3.3.2 工业生态战略对武钢系统性发展的影响
        3.3.3 武钢实施工业生态战略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关系
第四章 武钢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研究
    4.1 武钢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4.2 武钢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模式与措施
        4.2.1 武钢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目标
        4.2.3 武钢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
    4.3 武钢发展循环经济的效果分析
结语
引文注释及其它参考文献
致谢

(6)冷轧板退火炉余热回收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2 冷轧板清洗流程及热能消耗
3 退火炉热平衡及余热回收量
    3.1 热平衡框图 (图2)
    3.2 热平衡计算结果 (表1)
    3.3 可回收烟气余热
4 余热回收工艺流程及计算结果
    4.1 余热回收流程图 (图3)
    4.2 烟气流程及对引风机的影响
    4.3 除盐水加热流程
    4.4 碱液池加热流程
    4.5 系统热量平衡
    4.6 热力计算
    4.7 换热器设计计算
5 工程造价与经济效益
    5.1 工程造价
    5.2 经济效益分析
6 工程总结
7 需进一步完善的工作
    (1) 关于系统冷态升温
    (2) 关于最低温天气的热量保证
    (3) 关于系统的保温
    (4) 关于系统管理和维护

四、冷轧板退火炉余热回收研究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C412连续退火炉机组节能研究[J]. 俞峰. 上海节能, 2014(02)
  • [2]不锈钢光亮退火炉燃烧与余热回收节能技术研究[D]. 杨卫斌.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6)
  • [3]工业炉窑壁面散热及热污染控制的研究[D]. 钱惠国. 东华大学, 2010(08)
  • [4]首钢京唐钢铁公司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D]. 李富华. 东北大学, 2008(03)
  • [5]构建武钢工业生态系统战略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D]. 刘义军. 武汉科技大学, 2005(05)
  • [6]冷轧板退火炉余热回收研究与实践[J]. 张裕泰. 工业加热, 2001(06)

标签:;  ;  ;  ;  ;  

冷轧板退火炉余热回收的研究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