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药材管理确保饮片质量

加强中药材管理确保饮片质量

一、加强中草药管理 确保饮片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张雨恬,王学成,黄艺,张询,林瑞华,陈丹,章俊,胡恢权,张海宾,万丹丹,伍振峰,杨明[1](2022)在《中药炮制设备的研究现状及技术升级途径策略》文中研究说明中药炮制是中医药理论和实践中特色传统技艺,在中医药学科占有极重要地位。炮制工艺的传承与创新被列为国家战略,但我国中药炮制工艺设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仍较为落后,自主创新能力较低,同时存在高耗能、低效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低等情况。为加快中药炮制设备行业现代化进程,传统炮制企业迫切需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升级改造设备。对中药炮制工具、设备的历史沿革、现状、发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并探讨了其技术升级的可能途径与策略,以期为中药炮制工艺设备创新发展、实现中药饮片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新思路与方法。

孙婉萍[2](2021)在《全国地方中药饮片标准现状分析及标准中制定医学项的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收集、整理、统计现执行版的各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并做描述统计,分析我国中药饮片地方标准现状,利用统计学方法理论筛选出地方标准中的重点差异项,针对重点差异项进行内容分析方法研究,找到规范制定重点差异项标准的方法,为提高中药饮片质量标准提出参考依据及建议。方法1.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及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官方网站、线上线下书店、出版社、电子期刊数据库等渠道,收集《中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以及各地区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纸质标准或电子影印版材料,查询国内外关于质量标准、中药饮片地方标准的相关研究文献;通过历代本草古籍和中医方书典籍等历史文献资料的查阅、整理,追本溯源地梳理中药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临床应用项目的历史应用脉络,客观科学的判断中药本身的准确内涵。2.运用描述统计对中药饮片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相关数据信息资料进行分布状态、总体差异、标准特征等情况,通过图、表等形式描述中药饮片标准的基本情况。利用“赋值法”将文字内容拆分归类并量化为数值,再计算离散系数,进行差异分析来比较中药饮片在不同地方标准中的各个标准项目的差异情况,找到重点差异项。3.通过比较分析法,对文献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的结果,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次、双维度的来比较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有次序性的判断在众多标准内容项中更具明显差异的内容。结果1.截止到2020年1月,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收载品种3500余种,各地区的中药饮片地方标准修订的时间、原则、方法等各有不同,没有统一要求;各个地方标准之间的收载情况相比较,重复率在40%以上,中药饮片标准处于“管理多级,地标多杂,重复收载,标准各异”的现实情况。2.通过对中药饮片地方标准重复收载率较高的三个品种芜荑、银耳、甜瓜蒂的各个体例项目的离散系数进行差异性分析,确定[归经]、[性味]是地方中药饮片地方标准中存在的重点差异项。3.对医学标准项[归经]、[性味]的规范制定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中药药性理论、方剂学、以及中医病因病机、治法治则、脏腑经络中医理论的综合论证,以确定中药的[主治]为关键,再对[功能]、[性味]进行推导,最后确定[归经],即确定规范制定中药饮片地方标准中的医学标准项的技术路径。结论1.“性味归经”属于中药饮片医学标准项的主要内容,是中药药性理论主要内容,是对中药功效、性能及其运用规律的高度概括,是中药最为重要的学术特征和核心性能。性味归经差异大,就意味着各地方对中药饮片的本质存在较大争议。2.确定中药饮片地方标准中的医学标准项的规范方法步骤为:(1)通过历代主流本草、代表方剂,确定“主治”,经统计分析结果来看,应主要参考《中华本草》和《普济方》,将本草内容与方剂应用结果相结合进行考究,确定[主治]。(2)运用“病因病机,治法治则”的中医理论结合已确定的[主治],进行高度概括并提炼出中药[功能]项。(3)通过中药已确定的功能主治与中药药性理论之间的“效—性”关系,推导出中药的[性味]项。(4)根据已确定的[主治]和脏腑经络理论,进行“实践+理论”的综合归纳,确定中药的[归经]项。

郭梦月[3](2021)在《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中草药鉴定、分子系统学及污染真菌多样性研究 ——以鹅绒藤属、淫羊藿属、麦冬、酸枣仁等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医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医疗保健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临床治疗和防控中,中医药贡献了重要力量,进一步提升了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然而,中药混淆掺伪现象和质量问题时有发生,不仅影响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削弱了消费者对中医药的信任度。近年来,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作为一种新兴的分子鉴定技术,在中药真伪鉴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DNA迷你条形码(DNA mini-barcode)、超级条形码(super barcode/ultrabarcoding)和 DNA 宏条形码(DNA metabarcoding)等新概念的提出进一步拓宽了 DNA条形码技术的应用,不仅为监测中药材加工品的真伪和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复杂类群的系统进化分析及中药污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研究以DNA条形码技术为核心,对其在中草药真伪鉴定、分子系统学和污染真菌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应用ITS2条形码鉴别鹅绒藤属(Cynanchum)药用物种。基于特定遗传差异、BLAST1、邻接(neighbor-joining,NJ)树、最大似然(maximum-likelihood,ML)树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等方法评估ITS2条形码对17种鹅绒藤属药用植物的鉴定能力。结果表明,鹅绒藤属物种的种内遗传差异小于种间遗传差异。BLAST1和最近距离法(nearestdistance)分析表明ITS2在种水平的鉴定效率为90.8%和87.4%。NJ树和ML树也证实了 ITS2对鹅绒藤属物种鉴别的适用性。同时,发现一个稳定的SNP位点可将徐长卿C.paniculatum和白薇C.atratum进行准确区分。此外,收集鹅绒藤属3种常用中药商品药材64份,并评估了 ITS2条形码对其进行真伪鉴定的能力。结果表明中药材白薇存在潜在的安全问题,检测的11个样品都是混伪品。ITS2条形码可有效鉴别鹅绒藤属药用物种,大大提高了该属药材的鉴定效率和准确性。2.应用DNA迷你条形码技术开发中药麦冬的“分子身份证”(nucleotide signature),调查市售麦冬药材及其中成药的真伪。基于沿阶草属Ophiopogon和山麦冬属Liriope 39个物种和4个变种的255条ITS2序列开发麦冬“分子身份证”,发现一段麦冬所特有的69bp短片段可有效区分麦冬与其他物种。基于该“分子身份证”对17份麦冬商品药材和8批含麦冬的中成药进行真伪调查。结果表明17份麦冬商品药材中有2份鉴定为混伪品山麦冬,在8批中成药中没有发现掺假成分。本研究新开发的“分子身份证”可有效鉴定麦冬药材及其中成药,有助于中草药市场加工产品的真伪鉴定、质量控制和监督。3.以叶绿体基因组作为超级条形码,对淫羊藿属(Epimedium)的分子系统发育和进化进行研究。基于淫羊藿属32个物种的45条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属下分类评估、分歧时间估计和祖先状态推断。结果表明淫羊藿属叶绿体基因组的长度范围为156,635bp至159,956bp,根据反向重复(inverted repeat,IR)区边界的差异可划分为四种类型。系统发育分析强烈支持了 sect.Macroceras和sect.Diphyllon的姐妹关系,但不能支持sect.Diphyllon的组下分系。Sect.Diphyllon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与传统分类学存在较大冲突。分歧时间估算结果显示,淫羊藿属在更新世早期发生分化(~2.11Ma,95%HPD=1.88-2.35Ma)。祖先状态重建结果表明,淫羊藿属的花瓣从长距型(大花类群)过渡到其他类型(小花类群)。本研究为淫羊藿属种间系统发育关系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进一步阐明淫羊藿属的分类和进化奠定了基础。4.应用DNA宏条形码技术对酸枣仁、薏苡仁、决明子和苦杏仁4种中药材污染真菌多样性进行研究。提取真菌DNA并扩增ITS2序列,基于Illumina MiSeq PE250/300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所有被测样品均受到真菌污染。在门水平,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最主要的污染菌,其在4种药材中的相对丰度分别为 64.36%~99.74%、93.96%~99.58%、66.50%~99.42%和 68.57%~99.65%。在属水平,酸枣仁样品中的主要菌属是曲霉属Aspergillus(13.52%~87.87%)、假丝酵母属Candida(0.42%~64.56%)和节担菌属Wallemia(0.06%~34.31%);薏苡仁样品中的优势属是镰刀菌属Fusarium(3.05%~60.32%)、曲霉属(2.20%~45.44%)和白僵菌属Beauveria(0.07%~63.21%);决明子样品中的优势属是曲霉属(0.66%~85.51%)、枝孢菌属Cladosporium(0.20%~29.11%)和青霉属Penicillium(0.11%~2.92%);苦杏仁样品中的最优势属是曲霉属(25.86%~93.86%)。此外,在4种中药材样品中还检测到了来自曲霉属、青霉属、假丝酵母属、镰刀菌属、裂褶菌属Schizophyllum、节担菌属和根霉属Rhizopus的潜在产毒真菌和人类致病菌。DNA宏条形码技术适用于分析种子类中药材污染真菌群落多样性,为分析中草药中污染真菌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对保障药材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杨晓宇[4](2021)在《山东省某县医疗机构中医医疗服务能力与医护人员培训需求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其疗效确切、价格低廉、治疗方式灵活,同时能够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在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中医医疗服务能力逐步增强,但目前依旧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尤其是在基层医疗机构中,近年来中医诊疗服务量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因此,有必要探讨中医医疗服务现存的问题,提高中医服务能力。山东省某县是“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中医基础较好。以其作为样本进行研究,能够了解县域中医医疗服务能力的现状与需求,为进一步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提出对策。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山东省某县各级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中医医疗服务能力现状,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培训需求,分析原因,为进一步提高县域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提出发展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文献分析、政策文件、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以及在某县开展的现场调查资料。现场调查包括对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机构管理者的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接受调查的机构包括县中医院1所,乡镇卫生院14所,村卫生室30所;共回收机构调查表39份,医生调查问卷249份,护理人员调查问卷138份。本研究中描述性分析采用均数、中位数、率、构成比等统计量进行描述。使用χ2检验、U检验、H检验等进行统计推断。对于医护人员中医服务能力与培训等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Spearman相关进行相关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数据整理和分析主要应用Excel2016和SPSS25软件完成。研究结果(1)中医设施配置:调查县中医院中医设备可以满足目前的医疗需求,但医院整体规模过小。全县每万人口中医院床位数仅3.86张,未达到政策要求的6.0张/万人口。各乡镇卫生院均配备了中药饮片和6种以上中医设备,其中针灸、火罐器具均有配备,其次是电针仪(92.86%)、TDP治疗仪(85.71%)、艾灸仪(71.43%)。而价格相对较高的大型中医设备如牵引设备、中药熏蒸设备配备较少。村卫生室同样配备了基本的中医设备,但部分设备利用率不高。(2)中医医生情况:调查县共有中医执业(助理)医师125人,每万人口有中医执业医师2.01人,低于2019年山东省的平均水平4.69人/万人口。其中,中医院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共有32人,占全部执业医师的39.51%,低于政策文件中对县级中医院60%的要求。在人员结构方面,县中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差距明显。县中医院中医执业医师本科学历占比62.5%,而90%以上的基层中医医师学历在专科及以下。村卫生室66.67%的中医执业医师年龄都在50岁以上,几乎没有青年医师,年龄梯队出现断层。在待遇和工作强度方面,中医医生收入从县到村逐级递减(H=21.74.P<0.001),每周工作天数逐级递增(H=55.1 3.P<0.001)。(3)医护人员中医服务能力:调查县各级医疗机构中医医护人员均能掌握一定数目的中医技术,掌握程度多在3分以上,代表能够较为熟练的开展中医业务。其中,县中医院的中医医生对于各项中医适宜技术的掌握程度高于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医生(H=7.30,P=0.026),村卫生室医生掌握中医适宜技术种类低于其他医疗机构(χ2=314.68,P<0.001)。县中医院的中医护理人员对各项中医适宜技术的掌握比例和掌握程度同样高于乡镇卫生院(χ2=12.09,P=0.002;U=112.00,P<0.001)。从影响医护人员能力的因素来看,学历和培训满意度对医生中医服务能力存在一定影响(β=0.137,P=0.004;β=0.189,P=0.042),培训满意度对护理人员中医服务能力存在一定影响(β=0.386,P=0.019)。(4)医护人员中医培训现状与需求:大部分医护人员一年内参加过中医培训,培训内容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主,培训满意度普遍较低。其中,村卫生室中医医生参与中医培训较多(χ2=46.691,P<0.001),但对培训的满意度最低。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参与中医培训的频率与满意度都显着低于县中医院(χ2=59.17,P<0.001;χ2=13.06.P=0.001)。目前针对基层的中医培训质量不高,形式化较为严重,难以满足基层医护人员提升服务能力的需求。医护人员均认为有必要进行中医培训,医生希望能够接受穴位注射、毫针、针刀、三棱针、小儿推拿等技术的学习,护理人员对拔罐、艾灸、穴位按摩、温针灸等技术的培训需求较高。结论与建议当前调查县中医人员总量不足,配置结构不合理。基层医生待遇较低,难以有效引导人才下沉,基层中医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高、学历较低,且对各类中医技术掌握不够熟练。调查县中医培训开展频率较低,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不符合医护人员提升能力的需求。各级医疗机构虽然配备了基本的中医诊疗设备,但现有部分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建议应持续加大财政资金对中医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视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健全中医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医护人员中医服务能力。

石柳[5](2021)在《淡豆豉和六神曲内外源污染物考察及主要活性物质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对不同批次市售淡豆豉和六神曲饮片中微生物污染现状、农药残留及真菌毒素含量进行考察,并针对农药残留量及真菌毒素污染情况进行膳食风险评估;以市售淡豆豉及六神曲饮片中分离的优势益生菌进行纯种发酵,分别以有效成分和消化酶活力评价纯种发酵淡豆豉和六神曲,为建立适用于淡豆豉和六神曲等发酵类中药饮片的安全性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市售淡豆豉饮片10批次和市售六神曲饮片5批次,参照《中国药典》2020版(四部)1105和1106进行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控制菌的检查,并经100℃煎煮30 min考察耐热菌的数量,采用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优势耐热菌株进行鉴定;根据药典第四部通则2351的第一法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批次淡豆豉和六神曲饮片中赭曲酶素A(OTA)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的含量;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测定黄曲霉毒素(AFs)含量;根据药典第四部通则2341的第一法色谱法测定9种有机氯类农药残留水平;采用点评估方法评价OTA、ZEN及有机氯类农药残留的健康风险,以肝癌发病风险方法评价AFs的健康风险;采用稀释涂板法分离市售六神曲饮片的菌株(淡豆豉的菌种分离鉴定工作前期已由本研究室完成),选择优势益生菌进行纯种发酵,得到纯种发酵淡豆豉2批次、纯种发酵六神曲6批次,以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为指标评价纯种发酵淡豆豉的质量,以五种消化酶(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的活性为指标评价纯种发酵六神曲的质量。结果:1.微生物污染情况:不同批次淡豆豉需氧菌介于104~108cfu/g,霉菌和酵母菌介于103~108cfu/g;不同批次六神曲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数量均介于103~105cfu/g;10批次淡豆豉均检出控制菌,5批次六神曲中4批次被检出控制菌;两种饮片均含有一定数量的耐热菌,其中淡豆豉中耐热菌数量较高,介于103~108cfu/g,六神曲中耐热菌数量小于102cfu/g,耐热菌经鉴定均为芽孢杆菌,以枯草芽孢杆菌占绝对优势。2.外源性污染及健康风险评估:ZEN仅在六神曲中检出,最高污染水平超过标准2.23倍;OTA在两种饮片中均有检出,其中淡豆豉超标率较高;黄曲霉毒素仅有AFB1在1批六神曲样品中检出且超标(GB2761-2017)。纯种发酵淡豆豉样品安全性高,均未检出真菌毒素。BHC-D检出率100%,最大值超过标准(GB 2763-2019);OP’DDT在淡豆豉和六神曲饮片中分别有1批次检出,含量在标准范围内。各类外源性污染评价结果尚在人体接受水平内,风险可接受,儿童暴露风险大于成人,最高TDI%达到62.22%。个别批次饮片污染类型丰富,超标程度高。3.主要成分及酶活检测结果:10批次市售淡豆豉中仅有2批次淡豆豉大豆苷元与染料木素总含量符合药典标准(≥400μg/g),分别为1216μg/g和517.28μg/g。2批次纯种发酵淡豆豉大豆苷元加染料木素总含量分别为276.42μg/g和242.76μg/g均未达到药典标准;5批次市售六神曲样品仅1批次表现出较高糖化酶和淀粉酶活性,分别为137.09 U/g和549.75 U/g。纯种发酵六神曲饮片消化酶活力均较低,单菌种发酵效果欠佳。结论:自然发酵的中药饮片存在来自内外源的安全风险,部分饮片检出真菌毒素和农药污染,且检出率和含量均较高,采用纯菌种发酵可有效避免污染;不同发酵类中药饮片微生物差异较大,应针对不同品种制定相应的微生物限度标准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建议采用复合菌种纯种发酵并从发酵条件、菌种或者原材料等多方面优化淡豆豉和六神曲饮片的发酵工艺以保证发酵类中药饮片的质量。本研究为发酵类中药饮片生产、经营、监管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惠西珂[6](2021)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资源评估研究》文中指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由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黄芩4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抗菌的作用,临床对治疗手足口病、支气管炎、咽炎、腮腺炎、扁桃腺炎等疾病具有显着疗效,是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成方制剂。因为组成该制剂的单味药材产地众多,存在质量差异大、良莠不齐的现象,原药材质量的好坏对该方制剂的疗效影响很大,而许多研究人员对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药理药效以及制剂中的某些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较多,但综合多种指标评价一味药材质量的优劣相对较少,对中药资源进行评估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对该制剂的原料药进行资源评估,从而制订一套稳定、可行、全面的质量标准体系,为企业筛选出质优、供应稳定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种植基地,建立原药材的质量标准,制订各药材《企业质控标准》至关重要。本文以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黄芩4味中药材为研究对象,以现行药典为基础增加多种质控指标对各药材进行质量分析与评价,并建立各药材企业质控标准体系,对各药材进行全面评估,从而保证药材质量的均一性、优质性与稳定性。此外,针对苦地丁基原植物混杂及采收标准不一的状况,本研究分别建立ITS2序列的DNA分子鉴定方法和HPLC指纹图谱方法用于鉴别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并研究了苦地丁不同部位生物碱类成分在不同采收期的差异性。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资源评估研究通过对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和黄芩四味药进行系统的本草考证并结合现代研究筛选出的道地产区以及合作企业的种植基地进行走访调研,完成了包括原料药的预计消耗量、预计可获得量、潜在风险、质量分析与评价、可持续利用和稳定质量措施六个方面的药材评估。质量分析与评价部分主要是以2020版《中国药典》为基准,对收集的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药材进行质量评价并根据实测数据建立各药材企业质控标准。综合考虑各药材质量与产量关系,评估结论如下:1、蒲公英:将陕西省渭南市的3个蒲公英种植基地作为优质基地为企业提供蒲公英原料药,考虑到不可控因素,将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的蒲公英种植基地作为储备基地以备不时之需。2、苦地丁:将河北安国的苦地丁种植基地作为优质基地为企业提供苦地丁原料药,将江苏新北的苦地丁种植基地作为储备基地。3、板蓝根:将甘肃张掖市民乐县的板蓝根种植基地作为优质基地为企业提供板蓝根原料药,将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的板蓝根种植基地作为储备基地。4、黄芩:将内蒙古赤峰市牛家营子镇的黄芩种植基地作为优质基地为企业提供黄芩原料药,将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黄芩种植基地作为储备基地。四味药材的可持续利用措施能够有效防范潜在风险,预计消耗量接近预计可获得量,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带来的风险较低。二、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质量评价与分析通过对各产地采集的样品进行质量分析与评价,筛选出质优、稳定性好的种植基地,并建立各药材企业质控标准。蒲公英:薄层鉴别研究中,在2020版《中国药典》基础上增加了咖啡酸指标,建立了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品咖啡酸、菊苣酸以及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的薄层鉴别方法。增加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以及醇溶性浸出物的检测项目并在所得数据基础上建立企业质控标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了蒲公英指纹图谱,以菊苣酸为参照峰,确定了 14个共有峰,并建立了同时测定绿原酸、咖啡酸、菊苣酸和异绿原酸A的含量测定方法以及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建立企业质控标准。苦地丁:在2020版《中国药典》基础上增加了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检测项目并制定企业质控标准,并将药典浸出物含量标准提升2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了苦地丁指纹图谱,以紫堇灵为参照峰,确定了 15个共有峰,并建立了同时测定紫堇灵、乙酰紫堇灵和二氢血根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建立企业质控标准。板蓝根:在2020版《中国药典》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了板蓝根指纹图谱,以(R,S)-告依春为参照峰,确定了 10个共有峰,并建立了同时测定尿苷、鸟苷、(R,S)-告依春和腺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建立企业质控标准。黄芩:在2020版《中国药典》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了黄芩指纹图谱,以黄芩苷为参照峰,确定了 14个共有峰,并建立了同时测定黄芩苷、千层纸素A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建立企业质控标准。三、苦地丁基原植物地丁草的鉴别研究基于ITS2序列的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DNA分子鉴定:通过对苦地丁基原植物地丁草和其同属植物的ITS2序列鉴定与分析,总DNA提取、PCR扩增、测序成功率为100%,说明ITS2对于地丁草与其同属植物的鉴别完成率好,适用性强。基于对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ITS2序列的序列长度、GC含量、K2P遗传距离以及种间变异位点分析,可有效地鉴别出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化学成分差异性研究:通过对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进行特征图谱的建立,夏天无、黄堇、珠果黄堇和巴东黄堇与地丁草的相似度较高,共有峰较多,化学成分较相似。泾源紫堇中紫堇灵和乙酰紫堇灵的含量远远高于地丁草。四、苦地丁不同部位生物碱类成分在不同采收期的差异性研究在对苦地丁不同部位生物碱在不同采收期的差异性研究中可以得出,紫堇灵成分在任一产地的地上部位含量均明显高于地下部位的含量;乙酰紫堇灵在苦地丁地上、地下部位差异性没有紫堇灵大,但地上部位普遍比地下部位含量高;二氢血根碱在苦地丁中的含量相对于紫堇灵、乙酰紫堇灵低,但在地下部位的含量远远高出地上部位,邳州产地的二氢血根碱在地下部位的含量最高,甚至高于其含有的紫堇灵含量。苦地丁中的3种生物碱类成分无论在地上部位还是地下部位,在5月中下旬达到峰值,考虑到量-效比的关系,认为苦地丁的最佳采收期为5月中下旬。

李世洋[7](2021)在《前胡质量评价方法和生大黄炮制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中医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的质量已然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中药的质量直接关乎于临床,质量标准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的准绳,基于中药饮片全产业链质量控制体系,中药材的质量评价尤其重要。为保证公众用药的安全有效以及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光谱及色谱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中药的质量评价方法和控制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单一指标成分的定性和定量方法未能切实、全面地反映其临床功效,栽培品与野生品混用的现象造成收集到的中药质量批次间的差异较大。本论文第一部分为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课题,通过收集不同产地前胡药材,建立前胡的薄层色谱、HPLC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的质量评价方法,为前胡USP国际标准研究打下基础;论文第二部分根据《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等中药新药指导原则,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开展以岭药业新药复方中的原料药大黄的炮制工艺及其质量评价研究,通过对甘肃种植基地的大黄进行质量评价,实验室小试以及企业车间中试生产,优化生大黄饮片的炮制工艺,对关键环节进行参数设置,对中试生产的饮片进行质量检测和稳定性考察;并新增指纹图谱作为内控标准,结合化学识别方法区分了大黄不同基源及其炮制品。1.前胡的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在综合比较各国和各地区不同药典与药材标准基础上,建立前胡薄层色谱鉴别方法,24批药材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三个荧光斑点,可区分正品前胡及其易混淆品。建立了前胡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 9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了其中3个成分,分别为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和白花前胡素E,24批药材相似度大于0.9。建立了含量测定方法,优化供试品制备方法,结果表明白花前胡甲素含量范围为0.80%~1.20%,白花前胡乙素含量范围为0.15%~0.22%。水分和浸出物含量均符合规定。2.生大黄炮制工艺研究以岭药业种植基地提供的1 1批工艺研究掌叶大黄药材均符合《中国药典》大黄项下规定。经研究确定炮制工艺为:取大黄药材,大小分档,除去杂质,快速洗净,淋润法分次喷淋,小块前5次、大块前10次喷淋,1小时一次,随后改为2小时一次,至药材吸水量不少于30%。切2~4 mm厚片,于40±5℃干燥至干燥失重低于15.0%;车间中试生产的11批生大黄饮片均符合药典要求;稳定性考察12个月结果均符合规定。建立了大黄UPLC指纹图谱,确定了 14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了其中9个成分,分别为没食子酸、儿茶素、番泻苷B、番泻苷A,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20批掌叶大黄相似度大于0.9,通过指纹图谱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区分大黄药材的三种基源及其炮制品。3.小结不同产地的前胡药材化学成分相似,但含量普遍较低,市场上前胡药材混杂,存在以次充好,混伪品掺假等诸多问题,质量堪忧,应加强市场监管,为实验研究提供更有代表性的药材,为前胡进入国际药典提供扎实的数据支撑。建立了生大黄的炮制工艺及用于质量内控的指纹图谱,新增的指纹图谱能用于有效区分不同基原大黄及其炮制品,为新药研制提供了数据支撑。

阳长明,陈霞,赵巍,韩炜,张永文,李计萍,周思源[8](2021)在《基于源头控制的中药制剂质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药制剂的研究设计、中药材质量、饮片炮制加工以及中药制剂生产过程控制是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源头。通过对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现状的分析,对《中药新药用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药新药用饮片炮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3个指导原则主要内容的介绍和解读,提出基于源头控制的中药制剂质量研究思路,即重视中药制剂的研究设计,重视作为中药制剂原料的中药材质量,重视饮片炮制加工及重视制剂生产过程控制,构建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标准体系,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

肖柳君[9](2020)在《复方黄甘颗粒质量标准研究》文中指出复方黄甘颗粒(FHG)由6味中药(大黄、黄芪、炙甘草、干姜、北柴胡、附子)组成,拟开发为《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中药6类新药,旨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中药复方新药作为中药新药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乃至今后中药新药研发的重点。面对很多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流感病毒性疾病等,西医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毒副作用严重,而中医药在各方面具有独特的治疗价值。中药复方新药则极大地体现中医中药的特色,依托中医的辨证施治和整体观思想的融合,中药复方新药必将取得更大的突破。本文以复方黄甘颗粒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方中六味中药进行质量研究,建立复方黄甘颗粒质量标准,最后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获得复方黄甘颗粒有效活性成分,为使复方黄甘颗粒质量标准的制定更具合理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复方黄甘颗粒饮片质量标准研究:对各批次的六味饮片照2015版一部药典要求进行检测,鉴于方中君药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低、重复性差等问题,通过对不同洗脱体积的40%乙醇进行考察、D101大孔吸附树脂洗脱流速、10种D101大孔吸附树脂泄漏曲线进行考察,以及对索氏回流后药材残渣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发现在供试品的制备过程中洗脱流速、D101大孔树脂的选择、提取方式等问题值得商榷。另外,通过借鉴黄芪薄层鉴别方法,对比D101大孔吸附树脂与中性氧化铝柱层析两种不同制样方法对黄芪样品中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为往后更合理地控制黄芪饮片的质量奠定基础。(2)复方黄甘颗粒中间体质量标准研究:对复方黄甘颗粒中间体中大黄、炙甘草、黄芪进行薄层摸索,建立大黄、炙甘草鉴别方法,对中间体中活性成分黄芪甲苷进行方法学研究,为复方黄甘颗粒成品的质量奠定基础。同时,以总蒽醌为研究对象,对五种蒽醌类成分在煎煮液、浓缩液、喷干粉中量质传递情况进行考察,为复方黄甘颗粒制剂工艺稳定性提供支撑。(3)复方黄甘颗粒成品质量标准研究:建立复方黄甘颗粒成品中大黄、炙甘草、干姜薄层鉴别方法,对其中的双酯型乌头碱进行了限量检查,采用液相色谱建立复方黄甘颗粒成品中主要活性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黄芪甲苷、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建立复方黄甘颗粒指纹图谱,以控制颗粒剂的质量。明确从饮片源头到成品制剂有效成分群量质传递规律,进一步说明该制剂工艺稳定、可靠。同时,也为中药复方新药的量质传递规律研究提供研究思路与方法。(4)网络药理学研究:以复方黄甘颗粒为研究对象,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建立复方黄甘颗粒“单味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为复方黄甘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潜在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预测黄芪甲苷、大黄素等活性成分与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紧密相关,为复方黄甘颗粒指标成分选择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验证分析。结论:本文通过对六味饮片进行研究,并建立复方黄甘颗粒质量标准草案,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获得复方黄甘颗粒发挥治疗作用的有效成分,进一步验证复方黄甘颗粒指标成分选择合理性,同时为中药复方新药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李泓乐[10](2020)在《云南省新型中药饮片现状与发展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随着大健康产品的发展,新型中药饮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然而由于在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问题上缺乏统一认识,全国各省监管政策、试点方式方法未能统一,严重制约了中药饮片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加强标准和监管政策研究,已成为指导生产、管理实践和促进中药饮片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最重要保障。以云南省为例,分别对直接口服粉末饮片、中药破壁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三种新型中药饮片的现状与发展政策进行探讨,以其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为核心,研究现阶段云南省新型中药饮片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政策需求,探索性地提出发展政策方面的建议。[方法]实地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在云南省内,走访调研企业、医疗机构等相关单位,企业负责人和临床医师等调研对象。内容包括,①新型中药饮片生产目录、销售情况;②各类新型中药饮片在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中遇到的问题,企业需要的技术性和政策性支持,对云南省新型中药饮片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对新型中药饮片临床应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等。文献研究:①查询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②对比、分析传统中药饮片和各类新型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查阅其安全性、有效性、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文献等。[结论]①新型中药饮片是传统中药饮片的重要补充,具有使用方便、干净卫生的优势,有其实用性和存在价值。其中,直接口服粉末饮片适应了大健康产业发展和群众自我药疗的趋势要求,生产企业多,产品的销量可观,国家应当支持其发展。②与中药配方颗粒、中药破壁饮片情况相似,直接口服粉末饮片易于掺假混杂、监管有难度,但不应成为禁止饮片打粉的理由。对打粉有优势的品种,只要符合安全性的要求,应支持其发展,积极引导。建议国家出台系统性的新型中药饮片标准研究修订指导文件,指导各地方的监督管理和标准研究,加强质量可控性研究,严厉打击弄虚作假、掺杂使假。应当加强新型中药饮片与传统中药饮片的急性毒性、长期毒性等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的对比研究。在标准研究制定中,应结合品种特点,按照中医药规律,加强重金属、农药残留等研究,对其安全性做出系统评价。③建议国家主管部门尽快明确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管理办法,早日结束试点工作,放开并指导好各地开展好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和使用管理工作,积极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中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④地方标准的中药饮片依法可以在全国流通,前提是还需要完成国家药监局备案程序、解决各地方的地方标准中药饮片同名异物(或炮制方法不同)或同物异名等问题。⑤新型中药饮片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坚持临床价值导向,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支持新型中药饮片的守正创新发展。

二、加强中草药管理 确保饮片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中草药管理 确保饮片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炮制设备的研究现状及技术升级途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中药炮制工具的发展演化
2 中药炮制设备的历史沿革
3 炮制设备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炮制设备创新乏力,缺乏工程原理研究
    3.2 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低
    3.3 炮制设备及质量标准各异
    3.4 炮制设备企业竞争乏力
    3.5 炮制设备专业人员及专项经费欠缺
4 未来中药炮制工艺设备技术升级途径
    4.1 加强中药炮制设备创新
    4.2 推动中药炮制设备标准化进程
    4.3 基于质量要素传递的全过程炮制质量控制
    4.4 中药饮片炮制信息化管理系统与炮制设备的结合
    4.5 炮制设备高效化及低碳化
    4.6 提升炮制设备生产企业竞争力
    4.7 加强炮制设备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5 结语与展望

(2)全国地方中药饮片标准现状分析及标准中制定医学项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相关概念
        1.4.1 中药饮片
        1.4.2 药品标准
        1.4.3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
        1.4.4 国家药品标准
        1.4.5 地方药品标准
2 相关理论及法律法规
    2.1 相关理论
        2.1.1 中药学理论
        2.1.2 中医学理论
        2.1.3 中药炮制理论
        2.1.4 药品监管科学理论
        2.1.5 统计学理论
    2.2 相关法律法规
        2.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9 年主席令 13 届第 31 号)
        2.2.2 《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修订的技术指导原则》(国药监 2018 年第 16 号)
        2.2.3 《国家药监局关于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备案程序及要求的通知》(国药监药注[2020]2 号)
        2.2.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中医药办发[2019]15号)
        2.2.5 《地区性民间习用药材管理办法》(1987 年原卫生部)
    2.3 本草学概述
        2.3.1 本草、本草学、本草考证的内涵
        2.3.2 本草学的研究内容
3 我国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现状研究
    3.1 国家中药饮片标准概述
        3.1.1 《中国药典》的历史沿革
        3.1.2 《中国药典》(2020 版)中药饮片标准的收载及内容情况
        3.1.3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的标准内容及收载情况
    3.2 中药饮片地方标准现状
        3.2.1 中药饮片地方标准的颁布时间及修订情况
        3.2.2 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执行情况
        3.2.3 地方中药饮片地方标准收载情况
    3.3 小结
4 中药饮片地方标准的差异化分析
    4.1 地方标准体例情况
        4.1.1 地方标准之间比较体例项目的情况
        4.1.2 地方标准与《中国药典》(2020 版)比较体例项目的情况
    4.2 以三种中药饮片标准为例的差异化分析
        4.2.1 离散度分析法
        4.2.2 定性资料量化方法与赋分规则
        4.2.3 芜荑的差异化分析
        4.2.4 银耳的差异化分析
        4.2.5 甜瓜蒂的差异化分析
        4.2.6 分析结果
    4.3 小结
5 中药饮片地方标准中医学标准的规范制定方法研究
    5.1 医学标准项确定的方法研究
        5.1.1 确定[主治]项与[功能]项
        5.1.2 依据中医药理论确定[性味与归经]项
    5.2 以“芜荑”为例,确定医学标准项
        5.2.1 芜荑地方标准中医学标准项的比较
        5.2.2 芜荑“主治”的确定
        5.2.3 芜荑“功能”的确定
        5.2.4 芜荑“性味”的确定
        5.2.5 芜荑“归经”的确定
        5.2.6 芜荑的医学标准项的制定结果
    5.3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我国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3)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中草药鉴定、分子系统学及污染真菌多样性研究 ——以鹅绒藤属、淫羊藿属、麦冬、酸枣仁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DNA条形码技术概述
        1.1 DNA条形码的概念及发展
        1.2 通用DNA条形码序列筛选
        1.3 DNA条形码技术的应用
    2.中草药DNA条形码研究概况
        2.1 药用植物DNA条形码分子鉴定
        2.2 中药DNA条形码分子鉴定
        2.2.1 中药真伪问题
        2.2.2 中药DNA条形码鉴定
    3.DNA迷你条形码技术及其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4.超级条形码研究概述
    5.DNA宏条形码技术概述及其应用
    6.本研究的意义及创新性
第二章 应用ITS2条形码鉴别鹅绒藤属药用物种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1.3 DNA提取
        1.4 PCR扩增及测序
        1.5 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鹅绒藤属药用植物的鉴别
        2.1.1 扩增、测序和序列特征
        2.1.2 种内和种间遗传变异分析
        2.1.3 鉴定效率分析
        2.1.4 SNP分析
        2.2 《中国药典》收载3种鹅绒藤属中药材的真伪调查
    3.讨论
        3.1 鹅绒藤属中药材DNA提取的难点
        3.2 ITS2条形码可作为鉴别鹅绒藤属药用植物的有效工具
        3.3 DNA条形码可高效检测鹅绒藤属商品药材真伪
    4.小结
第三章 麦冬“分子身份证”的开发及其应用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1.3 DNA提取
        1.4 PCR扩增及测序
        1.5 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麦冬“分子身份证”筛选
        2.2 麦冬“分子身份证”专属性验证
        2.3 应用麦冬“分子身份证”检测商品药材及中成药
    3.讨论
        3.1 “分子身份证”是检测市售麦冬药材及其中成药的有效工具
        3.2 开发“分子身份证”进行中草药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4.小结
第四章 基于超级条形码的淫羊藿属分子系统学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1.3 DNA提取
        1.4 高通量测序
        1.5 叶绿体基因组组装、验证及注释
        1.6 叶绿体基因组结构比较分析
        1.7 系统发育分析和祖先形态性状重建
        1.8 分歧时间估计
    2.结果与分析
        2.1 淫羊藿属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
        2.2 淫羊藿属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
        2.3 系统发育分析
        2.4 IR区边界的收缩与扩张
        2.5 祖先形态性状重建
        2.6 分歧时间估计
    3.讨论
        3.1 中国淫羊藿属的系统发育关系
        3.2 中国淫羊藿属物种分化的起源
        3.3 淫羊藿属花瓣性状的演化
    4.小结
第五章 基于DNA宏条形码技术的种子类中药材污染真菌多样性研究
    1.中药材酸枣仁污染真菌多样性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材料
        1.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1.1.3 DNA提取
        1.1.4 PCR扩增和扩增子测序
        1.1.5 数据分析
        1.2 结果与分析
        1.2.1 数据质控及OTU基础分析
        1.2.2 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1.2.3 真菌群落组成分析
        1.2.4 真菌群落组成差异分析
    2.中药材薏苡仁污染真菌多样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2.1.3 DNA提取
        2.1.4 PCR扩增和扩增子测序
        2.1.5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数据质控及OTU基础分析
        2.2.2 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2.2.3 真菌群落组成分析
        2.2.4 菌群互作分析
    3.中药材决明子污染真菌多样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3.1.3 DNA提取
        3.1.4 PCR扩增和扩增子测序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数据质控及OTU基础分析
        3.2.2 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3.2.3 真菌群落组成分析
        3.2.4 真菌群落组成差异分析
        3.2.5 相关性网络分析
    4.中药材苦杏仁污染真菌多样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4.1.3 DNA提取
        4.1.4 PCR扩增和扩增子测序
        4.1.5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数据质控及OTU基础分析
        4.2.2 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4.2.3 真菌群落组成分析
        4.2.4 真菌群落组成差异分析
    5.讨论
        5.1 中草药真菌污染情况不容忽视
        5.2 DNA分子标记选择
        5.3 DNA宏条形码技术在中草药污染真菌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6.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4)山东省某县医疗机构中医医疗服务能力与医护人员培训需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医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1.1.2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中医发展
        1.1.3 目前中医医疗服务面临诸多挑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资料来源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研究对象
    2.3 资料收集工具
        2.3.1 调查问卷
        2.3.2 访谈提纲
    2.4 资料收集方法
        2.4.1 问卷调查法
        2.4.2 访谈法
    2.5 资料整理与分析
    2.6 质量控制
        2.6.1 研究设计阶段
        2.6.2 现场调查阶段
        2.6.3 数据整理与分析阶段
    2.7 技术路线
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县基本情况
        3.1.1 总体情况
        3.1.2 卫生资源情况
    3.2 医疗机构中医设施配置及服务开展情况
        3.2.1 县中医院中医设施配置及服务开展情况
        3.2.2 乡镇卫生院中医设施配置及服务开展情况
        3.2.3 村卫生室中医设施配置及服务开展情况
    3.3 医护人员中医服务能力
        3.3.1 全县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情况
        3.3.2 医生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情况
        3.3.3 护理人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情况
    3.4 医护人员中医培训现状与需求
        3.4.1 医生中医培训现状与需求
        3.4.2 护理人员中医培训现状与需求
    3.5 培训对医护人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的影响
        3.5.1 既往培训与医护人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的相关分析
        3.5.2 既往培训对医护人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的影响分析
讨论
    4.1 中医设备缺乏与闲置并存
        4.1.1 中医诊疗空间不足,中医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4.1.2 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设备闲置
    4.2 中医人才队伍建设薄弱
        4.2.1 中医人员总量不足
        4.2.2 基层医疗机构中医人才缺乏
        4.2.3 人员待遇难以保障,中医人员“西化”明显
    4.3 医护人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4.3.1 基层医护人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不足
        4.3.2 学历、培训满意度对医护人员中医服务能力有一定影响
    4.4 中医培训力度不足,现有培训脱离实际
        4.4.1 中医培训机会较少
        4.4.2 培训内容与基层需求脱节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完善中医基础设施
        5.2.2 保障基层人员待遇,建立中医人才流动机制
        5.2.3 创新人才引进模式,扩充中医人才储备
        5.2.4 加大中医培训力度,提高中医培训质量
        5.2.5 建立符合中医诊疗规律的医保支付制度
研究特色与局限
    6.1 研究特色
    6.2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淡豆豉和六神曲内外源污染物考察及主要活性物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二章 淡豆豉和六神曲饮片微生物污染情况考察
    1 材料和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结果和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淡豆豉和六神曲饮片真菌毒素及农药残留污染情况考察及健康风险评估
    1 真菌毒素检测及健康风险评估
    2 淡豆豉和六神曲饮片有机氯农药残留检测及健康风险评估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淡豆豉饮片大豆异黄酮苷元及六神曲饮片主要酶活性分析
    1 材料和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结果和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6)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资源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蒲公英资源研究进展
        1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2 质量控制研究
        3 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第二节 苦地丁资源研究进展
        1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2 质量控制研究
        3 苦地丁的鉴别研究
        4 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第三节 板蓝根资源研究进展
        1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2 质量控制研究
        3 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第四节 黄芩资源研究进展
        1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2 质量控制研究
        3 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第五节 中药资源评估研究进展
        1 思路与方法
        2 中药资源评估现状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蒲公英资源评估研究
    第一节 蒲公英药材质量分析与评价
        1 理化鉴别
        2 水分、灰分及浸出物含量测定
        3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4 指纹图谱、多组分定量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蒲公英质量评价
        5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蒲公英资源评估报告
        1 本草考证
        2 资源调查
        3 质量评价
        4 评估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蒲公英药材企业质控标准(草案)
第三章 苦地丁资源评估研究
    第一节 苦地丁药材质量分析与评价
        1 理化鉴别
        2 杂质、水分、灰分及浸出物含量测定
        3 指纹图谱、多组分定量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苦地丁药材质量评价
        4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苦地丁基原植物地丁草的鉴别研究
        1 基于ITS2序列的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DNA分子鉴定
        2 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化学成分差异性研究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 苦地丁不同部位生物碱类成分在不同采收期的差异性研究
        1 仪器、试剂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结果分析
        4 讨论
    第四节 苦地丁资源评估报告
        1 本草考证
        2 资源调查
        3 质量评价
        4 评估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苦地丁药材企业质控标准(草案)
第四章 板蓝根资源评估研究
    第一节 板蓝根药材质量分析与评价
        1 理化鉴别
        2 水分、灰分及浸出物含量测定
        3 指纹图谱、多组分定量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板蓝根药材质量评价
        4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板蓝根资源评估报告
        1 本草考证
        2 资源调查
        3 质量评价
        4 评估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板蓝根药材企业质控标准(草案)
第五章 黄芩资源评估研究
    第一节 黄芩药材质量分析与评价
        1 理化鉴别
        2 水分、总灰分及浸出物含量测定
        3 指纹图谱、多组分定量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黄芩药材质量评价
        4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黄芩资源评估报告
        1 本草考证
        2 资源调查
        3 质量评价
        4 评估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黄芩药材企业质控标准(草案)
结语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前胡质量评价方法和生大黄炮制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前胡的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1 样品收集
    2 薄层色谱方法的建立
        2.1 仪器与试药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结论
    3 检查——水分
    4 浸出物
    5 指纹图谱的建立
        5.1 仪器与试药
        5.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4 讨论与小结
    6 含量测定
        6.1 仪器与试药
        6.2 实验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4 讨论与小结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生大黄炮制工艺及其质量研究
    第一节 大黄药材质量评价
        1 样品收集
        2 鉴别
        3 检查
        4 浸出物
        5 含量测定
    第二节 生大黄炮制工艺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第三节 生大黄饮片质量评价
        1 性状
        2 鉴别
        3 检查
        4 浸出物
        5 含量测定
        6 稳定性考察
        7 讨论与小结
    第四节 大黄指纹图谱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与小结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 前胡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大黄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致谢

(8)基于源头控制的中药制剂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现状
2《中药新药用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等指导原则主要内容
    2.1 中药新药用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2.2 中药新药用饮片炮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2.3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3 基于源头控制的中药制剂质量研究思路
    3.1 重视中药制剂的研究设计
    3.2 重视作为中药制剂原料的中药材质量
    3.3 重视饮片炮制加工的质量控制
    3.4 重视制剂生产过程控制
4 讨论及建议
    4.1 3个指导原则的颁布有利于促进和提高中药制剂质量研究
    4.2 多途径、多方法控制中药制剂质量
        4.2.1 补充检验方法及探索性研究成果
        4.2.2 中药质量标志物研究
        4.2.3 中药生物效应检测研究
    4.3 加强已上市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
5 结语

(9)复方黄甘颗粒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黄芪饮片黄芪甲苷含量测定方法探讨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
        1.3 样品信息
    2 方法与结果
        2.1 液相色谱条件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3 供试品溶液制备
        2.4 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测定
        2.5 对方法1(药典方法)进行考察
        2.5.1 不同洗脱体积的40%乙醇进行考察
        2.5.2 对D101大孔吸附树脂洗脱溶剂洗脱流速单因素考察
        2.5.3 D101大孔吸附树脂泄漏曲线考察
        2.5.4 对索氏提取器中回流完的饮片残渣进行考察
        2.6 方法2方法学考察
        2.7 不同批次黄芪饮片含量测定
        2.8 不同中性氧化铝与填料考察
    3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复方黄甘颗粒饮片质量相关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大黄饮片质量研究
        2.1 样品信息
        2.2 总蒽醌、游离蒽醌含量测定
        2.3 小结
    3 炙甘草饮片质量研究
        3.1 样品信息
        3.2 甘草苷、甘草酸含量测定
        3.3 小结
    4 北柴胡饮片质量研究
        4.1 样品信息
        4.2 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b含量测定
        4.3 小结
    5 黑顺片质量研究
        5.1 样品信息
        5.2 黑顺片含量、限量测定结果
        5.3 小结
    6 干姜质量研究
        6.1 样品信息
        6.2 6-姜辣素含量测定
        6.3 小结
    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方黄甘颗粒中间体质量标准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样品制法
    3 复方黄甘颗粒中间体薄层鉴别研究
        3.1 大黄薄层鉴别
        3.2 甘草薄层鉴别
        3.3 黄芪薄层鉴别
    4 复方黄甘颗粒中间体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研究
        4.1 液相色谱条件
        4.2 样品溶液制备
        4.3 方法学验证
    5 复方黄甘颗粒制备工艺全过程总蒽醌含量稳定性研究
        5.1 液相色谱条件
        5.2 样品溶液制备
        5.3 总蒽醌含量测定结果与分析
    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方黄甘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性状鉴别
    3 复方黄甘颗粒薄层鉴别
        3.1 大黄薄层鉴别
        3.2 甘草薄层鉴别
        3.3 干姜薄层鉴别
    4 检查
        4.1 乌头碱限量检查
        4.2 一般检查
    5 复方黄甘颗粒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5.1 总蒽醌含量测定
        5.2 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5.3 黄芪甲苷含量测定
    6 复方黄甘颗粒指纹图谱研究
        6.1 色谱条件
        6.2 对照品溶液制备
        6.3 供试品溶液制备
        6.4 方法学考察
        6.5 分析与讨论
    7 复方黄甘颗粒标志性成分质量传递规律研究
    8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复方黄甘颗粒网络药理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工具
        1.2 化学成分的搜集与筛选
        1.3 复方黄甘颗粒治疗CRF作用靶点筛选
        1.4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的构建
        1.5 “单味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构建
        1.6 靶点生物功能富集分析与作用通路富集分析
    2 结果
        2.1 活性化合物的筛选
        2.2 中药有效成分与疾病靶点的Venny分析
        2.3 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2.4 “单味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构建与分析
        2.5 GO(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
        2.6 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2.7 复方黄甘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的成分与作用机制文献验证
        2.8 靶点通路分析
        2.9 FHG治疗CRF潜在Q-marker预测
    3 本章小结与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附表

(10)云南省新型中药饮片现状与发展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及名词中英对照表
名词及单位注释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目的
方法
    1 实地调查研究
        1.1 调查方法:访谈式调查方法
        1.2 调研单位的选择
        1.3 调研的单位
        1.4 调研问题及建立
    2 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文献研究
    3 原始报告及文献研究结果的处理
结果
    第一章 直接口服粉末饮片现状与发展政策研究
        一 现状
        1 定义
        2 分类
        3 国内其他省份概况及比较
        3.1 河北省
        3.2 四川省
        3.3 江苏省
        4 云南省
        4.1 云南省政策现状
        4.2 三家被调研企业的生产品种
        4.3 销售额统计
        4.4 云南省企业销售渠道
        4.5 云南省企业的市场分布
        4.6 调研云南省某大型连锁药店销售的直接口服粉末饮片品种及厂家
        4.7 云南省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的诉求
        5 省级粉末饮片标准及药典品种分析
        5.1 《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
        5.2 贵州省和四川省新增品种
        5.3 《云南省中药饮片标准》(2005年版)Ⅰ~Ⅱ册及散页标准
        5.4 《中国药典》(2015年版)粉末饮片分析
        5.5 各省标准对比
        6 安全性研究现状
        6.1 云南优势、特色品种
        6.2 药食同源类药材品种
        6.3 胃肠道刺激性
        7 用法用量
        8 稳定性
        二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政策矛盾
        2 质量控制
        3 稳定性
        4 安全性及用法用量
        5 饮片打粉争议
        6 标准问题
        三 讨论
        1 优势
        2 不足
        3 品种适用范围
        3.1 用于临床的品种
        3.2 用于大健康的品种
        4 标准的发展
        5 建立中药饮片临方炮制中心
        6 严格控制粒度
        7 加强用药监管、监测不良反应
        8 冻干粉末饮片
    第二章 中药破壁饮片现状与发展政策研究
        一 现状
        1 定义
        2 属性分析
        3 销售途径(或试用单位)
        4 已发布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级质量标准
        5 各省质量标准对比
        6 各省试点研究现状对比
        7 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现状
        7.1 安全性
        7.2 用法
        7.3 量效关系及用量折算
        8 稳定性
        9 云南省试点研究现状
        9.1 两家企业试点进展对比
        9.2 云南省某试点企业完成研究和正在研究的品种分析
        9.3 试点企业标准及研究资料存在的问题
        二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问题
        2 安全性研究不够深入,用法用量规定不合理
        3 稳定性问题
        三 讨论
        1 MGP的粉体粒度
        2 MGP的品种适用范围
        2.1 以用法划分
        2.2 以用途划分
        3 MGP的优势和不足
    第三章 中药配方颗粒现状与发展政策研究
        一 现状
        1 定义
        2 属性分析
        3 已发布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级质量标准
        4 质量标准的研究现状——国内现有质量标准的品种、制法及质量控制方法统计分析
        4.1 国家试点统一标准
        4.2 《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标准》(一~二册)
        4.3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第五版)(上、下册)
        4.4 《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一~六)
        4.5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第一卷)
        4.6 《天津市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暂行)》(二~五册)
        4.7 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4.8 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5 临床等效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进展
        5.1 大部分方剂应用配方颗粒时,疗效和安全性与传统饮片接近或疗效优于传统饮片
        5.2 合煎情况下疗效和安全性更优的“药对”和方剂
        5.3 用量折算的现状
        5.4 打粉、制粒品种的安全性研究现状
        6 药物稳定性研究现状
        7 云南省试点现状
        7.1 云南省市场格局
        7.2 四家企业试点进展对比
        7.3 企业试点现状(截至2020年1月1日)
        二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配方颗粒的临床研究不规范,部分研究忽略了中医药理论
        2 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欠规范
        3 用量难以把握
        4 对于贵细类饮片等品种是否应当研末或研末制粒的争议
        5 国内现有部分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
        6 药物稳定性问题
        7 中药配方颗粒的注册管理存在争议
        三 讨论
        1 优势
        2 不足
        3 探索建立统一完善的适宜新型中药饮片(中药饮片)的药品管理体系,以中药配方颗粒为例
        4 中药饮片的守正与创新
        5 技术及政策需求
结论
创新性及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调研的问题汇总)
    表 (调研的问题汇总)
附录 (第一章)
    表1 河北省“美威药业”直接口服中药粉末饮片品种目录
    表2 四川省“金岁方药业”直接口服中药粉末饮片品种目录
    表3 江苏苏轩堂药业有限公司直接口服粉末饮片品种目录
    表4 《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中直接口服粉末饮片标准统计(44个品种)
    表5 截至2019年10月1日云南省部分粉末饮片标准相关品种在其他省市饮片炮制规范的收载情况
    表6 截至2020年1月10日,拟停止执行或停止执行部分粉末饮片标准的省市(自治区)及其相关品种汇总
    表7 《云南省中药饮片标准》(2005年版) (Ⅰ~Ⅱ册)粉末饮片的起草说明分析
    表8 直接口服粉末饮片具体品种存在的问题
    表9 被调研生产企业反映,传统饮片存在的问题
附录 (第二章)
    表1 《广东省中药破壁饮片质量标准》分析(共62个法定标准/品种)
    表2 《贵州省中药、民族药饮片标准》(2013年版)20个品种破壁饮片分析
附录 (第三章)
    表1 《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第一册)品种统计
    表2 《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第二册)品种统计由于该册标准未纳入“规格”,故未统计规格
    表3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第五版)上册—备案资料品种、工艺等统计
    表4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第五版)下册—备案资料统计
    表5 《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一)》品种及工艺统计
    表6 《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二)》品种及工艺统计
    表7 《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三)》品种及工艺统计
    表8 《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四)》品种及工艺统计
    表9 《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五)》品种及工艺统计
    表10 《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六)》品种及工艺统计
科研社会调查研究证明及原始调研记录
部分网页参考文献的截图
综述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等效性研究现状浅析
    1 临床等效性研究现状
        1.1 支持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等效的证据
        1.2 不支持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等效的证据
    2 存在问题
        2.1 配方颗粒的临床研究不规范,部分研究忽略了中医药理论
        2.2 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欠规范
    3 讨论
        3.1 规范配方颗粒临床研究,贯彻中医药理论,建立适合配方颗粒(中药饮片)的临床评价体系
        3.2 研究《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确定配方颗粒适用范围
    参考文献(综述)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加强中草药管理 确保饮片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炮制设备的研究现状及技术升级途径策略[J]. 张雨恬,王学成,黄艺,张询,林瑞华,陈丹,章俊,胡恢权,张海宾,万丹丹,伍振峰,杨明. 中草药, 2022
  • [2]全国地方中药饮片标准现状分析及标准中制定医学项的方法研究[D]. 孙婉萍.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中草药鉴定、分子系统学及污染真菌多样性研究 ——以鹅绒藤属、淫羊藿属、麦冬、酸枣仁等为例[D]. 郭梦月.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4]山东省某县医疗机构中医医疗服务能力与医护人员培训需求分析[D]. 杨晓宇. 山东大学, 2021(12)
  • [5]淡豆豉和六神曲内外源污染物考察及主要活性物质分析[D]. 石柳.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2021(02)
  • [6]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资源评估研究[D]. 惠西珂.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前胡质量评价方法和生大黄炮制工艺研究[D]. 李世洋.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基于源头控制的中药制剂质量研究[J]. 阳长明,陈霞,赵巍,韩炜,张永文,李计萍,周思源. 中草药, 2021(02)
  • [9]复方黄甘颗粒质量标准研究[D]. 肖柳君.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10]云南省新型中药饮片现状与发展政策研究[D]. 李泓乐.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加强中药材管理确保饮片质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