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的另一种解读

《木兰诗》的另一种解读

一、《木兰诗》的另一种解读(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涵[1](2021)在《初中古诗文练习系统研究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王心洁[2](2021)在《《琵琶行(并序)》的文本解读和教学内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统编本、人教版、苏教版、粤教版、华师大版和北师大版等六套中学语文教材和20个《琵琶行(并序)》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实录、教学设计等)为基础,结合学界对《琵琶行(并序)》的文本解读成果,分别从教材、教学等不同层次切入,探究《琵琶行(并序)》合适的教学内容。本文第一章从《琵琶行(并序)》的主题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着手,综述古今学者对此诗的文本解读情况,为确定此诗的教学内容提供理论参考。第二章是比较分析《琵琶行(并序)》在统编本、人教版、苏教版、粤教版、华师大版和北师大版六套语文教材中的编撰情况,从选文情况、学段安排、单元编排、注释、插图和课后练习多个方面,审视统编本教材的导向性。统编本将《琵琶行(并序)》编入古诗词单元,对此诗学习活动的要求,更侧重于情意方面。第三章梳理了20个《琵琶行(并序)》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录,从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两方面进行归纳与评述,在不同教师教学侧重点的异同中寻求可借鉴之处,从而为当前《琵琶行(并序)》教学内容的确定提供经验。通过梳理,笔者发现,教师的教学设计往往立足于学界的文本解读。对于相似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最终呈现不同的教学效果。第四章在前三章的基础上,为以往《琵琶行(并序)》单篇教学的教学内容提供改进建议,并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结合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在体例设计上的新变,尝试由单篇教学走向单元教学,探究以月意象分析为核心的单元教学内容。希望此研究能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帮助。

吴钟婕[3](2020)在《基于语境教学的中学古诗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于语境教学的古诗教学设计在形成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学古诗教学设计为研究对象,在中学古诗语境教学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力求探索出一条解决中学古诗教学设计问题的有效路径。本文分三个部分:绪论、正文和结语。绪论主要是阐明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相关概念界定、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正文由七章组成,分别是:第一章,基于语境教学的中学古诗教学设计的依据。该部分从理论和现实方面阐明古诗教学和语境教学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二章,中学古诗语境教学现状。该部分以中学古诗语境教学调研为主要构成部分,分别从中学古诗语境教学现状调查、数据处理、结果及原因分析来完成对中学古诗语境教学的调研,阐明当前教学形势下古诗教学设计和语境教学结合的可取性。第三章,中学古诗语境解读。古诗解读是教学设计的基础。该部分先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视角对中学课本中的古诗进行解读,然后从上下文语境解读法、社会文化语境解读法、认知语境解读法等几种方法进行古诗解读,探索解读古诗的新的切入口。第四章,基于语境教学的中学古诗教学目标设计。该部分将古诗语境教学的目标设定为提升品读诗歌语言的能力、开拓培养诗性思维的方式、增强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四个方面。力图深入贯彻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第五章,基于语境教学的中学古诗教学内容设计。该部分立足文本、学情和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并尝试联系语篇学、课程类型和汉语风格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内容设计。第六章,基于语境教学的中学古诗教学设计的教法选择。该部分尝试将语境教学的几种方法——上下文教学法、情景语境教学法、社会文化语境教学法、认知语境教学法和虚拟语境教学法运用于古诗教学设计中,并将诵读法置于语境教学理论指导下,思考解决古诗教学问题的新的方法。第七章,基于语境教学的中学古诗教学设计课例展示。该部分笔者根据前面的探索,尝试着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进行了教学设计,力求能体现出基于语境教学的中学古诗教学设计的基本精神。结语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彭子珍[4](2020)在《期刊视野下的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研究 ——以《中学语文教学》(2001-2019)载文为中心》文中指出中国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改以来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当下一线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诗歌教学内容文体特征不够明显、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单一的困境。对此,笔者通过梳理分析《中学语文教学》2001-2019年刊载的诗歌教学相关研究论文,得出对当下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启示,从“教学什么”与“怎么教学”两个方面寻找诗歌教学困境的突破口。绪论部分论述了本选题的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研究意义与创新点。其中,从教学研究、教学实践、教师发展三个角度来说明本研究的意义。本研究在期刊的视角下研究中学语文诗歌教学,这是本研究的创新点。第一章对《中学语文教学》2001-2019年刊载的诗歌教学研究论文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在利用中国知网获取与处理论文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论文作者发文量、发文地区、发文身份的统计,分析得出,大多数研究者对诗歌教学研究缺乏持续系统性的关注,经济发达、教育环境良好的地区从事诗歌教学研究的研究者较多,一线教师是教学研究队伍中的主力军。通过对历年论文数量的统计,分析得出,在新课改以来强调关注学生发展、倡导“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诗歌教学研究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特征:2001-2006年载文数量逐年增多,属于“快速发展”阶段;2007-2009年载文数量逐年递减,但整体仍为发展态势,属于“减缓发展”阶段;2010-201 9年载文数量上下起伏,属于“理性思考”阶段。通过对论文类型的统计,分析得出,相对教学理念研究而言,课例研究处于弱势地位,值得加大研究力度。第二章对《中学语文教学》2001-2019年刊载的诗歌教学研究论文进行内容分类分析。针对教学理念研究类论文,分别从诗歌教学现状、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诗歌教学现状的研究方面,研究者对诗歌教学中教师“教”的问题的关注多于对学生“学”的问题的思考;在诗歌教学方法的研究方面,对于诗歌教学方法的探讨集中在传统的诵读法、知人论世法以及“诗眼”教学法上,有关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诗歌的讨论较少;在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方面,整体而言,对于教学内容的研究少于教学方法的研究,研究者倾向于讨论诗歌教学具体的内容,缺少对如何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关注。针对课例研究类论文,分别以研究关注度较高的《登高》与《乡愁》为例,从“教学什么”与“怎么教学”两个方面对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的教学进行分析。通过对相关课例中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进行梳理,在“教学什么”方面分析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在“怎么教学”方面分析教学活动组织与教学方法运用的可借鉴之处与不足之处。第三章在前两章对2001-2019年《中学语文教学》相关载文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从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两个方面得出启示。在诗歌教学研究方面,从研究主题出发,要加强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多元化的研究;从研究主体出发,要增强一线教师的科研意识、加强关注诗歌学术前沿研究。在诗歌教学实践方面,以部编版初中教材中的古典诗歌《登幽州台歌》和人教版高中教材中的现代诗歌《雨巷》为例,分别从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流程的设计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为诗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结语部分对本篇论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分析了本研究可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以期为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研究和实践的改进提供些许帮助。

郭亚霞[5](2019)在《初中古诗词意境赏析能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古诗词是组成语文教材内容的重要部分,学习古诗词不仅能陶冶身心,提高文学素养,还能充分发扬传统美德。面对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的初中生,语文教师应正确认识古诗词意境赏析教学的情况,据此研究培养学生古诗词意境赏析能力的策略,以便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中国自古便是诗的国度,写诗词是古代知识分子普遍使用的表情达意方式,不管是荣登三甲、金榜题名还是报国无门、怀才不遇,文人武将都喜爱通过诗词叙述身世经历、表达情感。而意境在古

徐俪成[6](2019)在《超脱与颠覆:《木兰诗》中的性别模仿》文中研究说明在对《木兰诗》的女性主义解读中,总有一种悲观主义的倾向,认为木兰无论如何行动,都无法脱离其自身所处的父系社会结构,因此木兰的故事本质上是一个悲剧。这反映了女性主义者对女性如何在父系秩序中获得自身主体性的困惑。重新审视《木兰诗》的文本,就可以发现,木兰的行为实际上是利用对男女性别行为的双重模仿,揭示了社会性别—生理性别对应结构的荒谬性,并在身份转换中获得了自己的主体性,实质上是对男女二元性别秩序的颠覆。

彭贝贝[7](2019)在《百年来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木兰诗》及其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最为杰出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自1906年以来,逐渐成为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座上宾”。近年来,对经典篇目的教学解读呼声不减,受到学者和教师的关注。作为初中教材中的经典篇目,《木兰诗》的研究与解读对中学阅读教学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搜集、整理一百余年来五个不同时期《木兰诗》在教材中的收录情况,发现其不同时期的教学重点。近现代教材中的《木兰诗》承担着以民族精神为主的主题思想,从注释和课文编排可以发现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趣味;“十七年”教材中的《木兰诗》又受到当时“集体主义”的影响,表现家庭深厚情感的主题,教材为政治服务倾向明显;新时期受到女权运动的影响,《木兰诗》的主题表达了男女平等的思想,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民歌叙事结构的教学;义务教育时期《木兰诗》具有多重主题思想,爱国、热爱和平和不慕名利,从助读系统和练习系统可以发现这一时期《木兰诗》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更具基础性和工具性特点;新课标时期,八版教材对《木兰诗》的教学价值具有不同的定位,但是对人物形象认识的考查是其共性,对于主题教学,只有“部编本”、人教版、鲁教版有提到“家国”或“祖国”的文字,可见这一时期主题教学是渗透在《木兰诗》教学过程之中的,而不是作为附加内容存在。由此归纳出《木兰诗》在不同时期不同版本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价值的定位。第二部分是对25位教师教学设计与实录的整理与分析。首先分析其关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及艺术特色方面的教学目标,并与教材中《木兰诗》教学内容的呈现做一个分析对比,从而发现教学实践与教材教学重点的契合程度;其次,对课例中的优秀教学策略进行分析研究;最后,指出《木兰诗》教学中存在目标制定不合理、文本解读有误区的不足之处。第三部分是在综合分析教材以及教学课例中《木兰诗》的教学价值及策略的基础上,指出《木兰诗》的核心教学价值,即构建学生具有个性化的多元解读,重点品味民歌的个性化语言;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如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丰富阅读教学课型、恰当选取教学方法、充实优化教学过程。以期为自己或老师们提供一些教学的思路。

党琳[8](2019)在《论岑参边塞诗的新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岑参两次亲身戎旅、深入西域腹地的体验为他的边塞诗创作提供了契机。他的诗歌艺术成就颇高,较之传统边塞诗,呈现出新变的态势。文章拟从边塞诗的风格、与乐府传统的关系以及诗歌中的“胡风”文化三个方面对岑参边塞诗新变的原因进行探析。其一,岑参对“雄辞健笔”与“清新词句”的共同标举,促使他的边塞诗具有雄奇浓丽与清新俊逸并存的风格特征,与传统边塞诗风格区别显着。岑参边塞诗中英发、俊逸的五言律诗,也受到了早期山水诗创作风格的影响。其二,岑参通过对乐府传统的继承与突破实现了边塞诗的新变。他摒弃了边塞诗“陈陈相因”的拟乐府传统,突破乐府古题的束缚,几乎不采用乐府古题进行创作,而善于自制新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歌行体送别诗”,脱胎于乐府,对乐府传统的艺术手法多有融合与创新,通过极具特色的第一人称式的抒情方式与句意复沓反复渲染的手法,开创了边塞诗的全新审美范式。其三,长期的边塞诗生活,使得岑参有机会零距离接触胡地的风俗文化,在诗歌中也出现了大量关于浓郁的异域风情的描写,这是传统边塞诗较少涉及的。岑参打破了传统边塞诗中地名代指、泛指的局面,其边塞诗中的地名多为实指,且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营造出一个盛大、开阔的西域空间,丰富了边塞诗中的地名,扩充了诗歌容量,使诗歌充满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岑参鲜明的新变意识,探索出一条崭新的边塞诗创作道路,将边塞诗的发展推向顶峰。

张文君[9](2018)在《《孔雀东南飞》文本解读及教学价值研究》文中指出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孔雀东南飞》作为乐府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又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有着其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建国以来它又被编进中学语文教材,作为经典篇目,一直保留至今,历来受到众多学者、文学评论家、一线教师们的关注,而对诗作的文本解读更是不在少数。尤其是新课改以来,《孔雀东南飞》被选入不同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因为该诗的经典性,对其教学价值的研究也成为热点。但由于学术界对该诗的解读观点、方法等各不相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的确定等也各不相同,而且他们的文本解读和教学方法比较陈旧,难以符合新课标下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学术界关于《孔雀东南飞》文本解读与一线教师对于《孔雀东南飞》教学价值的选取没有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是独立地存在于各自的层面上。那如何正确解读文本,确定其教学价值,使学术界的研究与教学界有机地结合,以使该诗的教学价值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呢?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梳理前人对该作品解读的基础上,对其教学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首先,对学术界关于《孔雀东南飞》的文本解读进行综述,主要从诗歌的主题、人物形象、悲剧原因、艺术特色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其次,通过对五套教材(包括2001年人教版、现行人教版、鲁教版、粤教版和沪教版教材)的分析,探讨五套教材在单元编排、课文注释和课后习题设计三个方面的编撰情况,并对不同版本教材中《孔雀东南飞》的教学价值进行分析。接着,以23篇《孔雀东南飞》教学课例或教学研究为基础,对各个名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与评述,对《孔雀东南飞》一课在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悲剧原因、艺术特色等教学内容方面的体现作全面分析。最后,笔者借助在天水市秦安县第一中学教学实习的便利条件,以该校高二年级不同层级的四个班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就当代高中生对《孔雀东南飞》文本解读及教学价值的认知情况做问卷调查,结合对该校语文教研组的多名教师的访谈,试图探讨《孔雀东南飞》一诗比较合理的教学价值,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段华明[10](2018)在《初中语文主题式单元阅读教学设计研究 ——以“统编”七年级语文教材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小学语文学习的继续,又是在为高中语文学习做铺垫。然而,当前初中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阅读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阻碍了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充分解决单元阅读教学的问题,本文依据新课标要求,结合课程与教学论、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以“统编”七年级语文教材为例,探寻初中语文主题式单元阅读教学的实践之路。初中语文主题式单元阅读教学设计研究,旨在把语言教学和“内容”教学结合起来,把语言放到有意义的主题中去学习,实现教学内容主题化、教学资源整合化、教学组织弹性化、教学评价多元化、师生关系合作化,进而达成阅读教学目标。本文在文献研读的基础上,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主要探讨主题式单元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共六个部分:第一,绪论部分,简要地阐明问题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要点。第二,提出问题,初中语文主题单元阅读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从“初中语文主题单元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和“初中语文主题单元阅读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两方面,阐述本文研究的“是什么问题”。第三,厘定初中语文主题式单元教学内涵,阐明特征,进行理论体系建构。第四,结合已有文献资料,联系“统编”教材编写理念和创新之处,进行主题式单元阅读教学体系建构。第五,对初中语文主题式单元阅读教学的价值,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论述分析。第六,以“统编”七年级语文教材为例专章进行主题式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以单元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思路举隅,提供可操作的方法指导,充分发挥主题式单元教学的价值,探寻符合现代教学思维方式的实践形态,保证阅读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二、《木兰诗》的另一种解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木兰诗》的另一种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2)《琵琶行(并序)》的文本解读和教学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1章 《琵琶行(并序)》文本解读综述
    1.1 《琵琶行(并序)》的主题内容
        1.1.1 《琵琶行(并序)》的主题思想
        1.1.2 《琵琶行(并序)》的故事情节
        1.1.3 《琵琶行(并序)》的人物形象
    1.2 《琵琶行(并序)》的艺术特色
        1.2.1 《琵琶行(并序)》的叙述手法
        1.2.2 《琵琶行(并序)》的描写手法
    1.3 关于《琵琶行(并序)》注释的争议
        1.3.1 “枫叶荻花秋瑟瑟”中的“瑟瑟”
        1.3.2 “弟走从军阿姨死”中的“弟”与“阿姨”
        1.3.3 “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
第2章 《琵琶行(并序)》在六套教材中的编撰情况分析
    2.1 学段安排和单元编排情况比较分析
        2.1.1 学段安排情况比较分析
        2.1.2 单元编排情况比较分析
    2.2 课文助读系统比较分析
        2.2.1 课下注释比较分析
        2.2.2 课文插图比较分析
    2.3 作业系统比较分析
第3章 《琵琶行(并序)》教学案例分析
    3.1 《琵琶行(并序)》教学案例中教学内容的确定
        3.1.1 主题思想类教学内容的梳理与分析
        3.1.2 艺术特色类教学内容的梳理与分析
    3.2 《琵琶行(并序)》教学案例中教学策略的应用
        3.2.1 朗读法的应用
        3.2.2 比较法的应用
        3.2.3 还原法的应用
第4章 《琵琶行(并序)》教学内容的探讨
    4.1 统编教材选择相关教学内容的启示
    4.2 《琵琶行(并序)》单篇教学内容的建议
        4.2.1 纵横对比,理解情感共鸣
        4.2.2 关注文体,把握叙事特征
        4.2.3 合理比较,鉴赏音乐描写
    4.3 《琵琶行(并序)》单元教学内容的建议
        4.3.1 单元教学的必要性
        4.3.2 以月意象分析为核心的单元教学初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琵琶行(并序)》六套教材单元导语一览表
附录二 《琵琶行(并序)》六套教材课下注释一览表
附录三 《琵琶行(并序)》六套教材课后练习一览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基于语境教学的中学古诗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古诗
        (二)教学设计
        (三)古诗教学设计
        (四)语境教学
        (五)基于语境教学的中学古诗教学设计
    三、研究现状
        (一)中学古诗教学研究现状
        (二)中学古诗教学设计研究现状
        (三)语境教学研究现状
        (四)基于语境教学的中学古诗教学设计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调查访问法
        (三)教育观察法
第一章 基于语境教学的中学古诗教学设计的依据
    第一节 中学古诗教材呈现及分析
        一、古诗的教材呈现
        二、古诗的教材分析
    第二节 古诗教学设计和语境教学结合的必要性
        一、古诗教学设计与语境教学结合的理论基础
        二、古诗教学设计与语境教学结合的现实需要
第二章 中学古诗语境教学现状
    第一节 中学古诗语境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研究设计
    第二节 中学古诗语境教学现状数据处理
        一、调查问卷数据收集
        二、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第三节 中学古诗语境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一、中学古诗语境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二、中学古诗语境教学现状调查原因分析
第三章 中学古诗语境解读
    第一节 中学古诗语境解读视角
        一、语言视角
        二、思维视角
        三、审美视角
        四、文化视角
    第二节 中学古诗语境解读方法
        一、上下文解读法
        二、社会文化语境解读法
        三、认知语境解读法
第四章 基于语境教学的中学古诗教学目标设计
    第一节 提升品读诗歌语言的能力
        一、古诗语言特点
        二、古诗教学语言能力目标设计策略
    第二节 开拓培养诗性思维的方式
        一、诗性思维界定
        二、古诗教学思维能力目标设计策略
    第三节 增强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
        一、语境审美释义
        二、古诗教学审美能力目标设计策略
    第四节 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一、优秀文化辨析
        二、古诗教学文化能力目标设计策略
第五章 基于语境教学的中学古诗教学内容设计
    第一节 立足文本的古诗语境教学内容设计
        一、从语篇功能角度进行古诗教学内容设计
        二、从选文类型角度进行古诗教学内容设计
        三、从汉语风格角度进行古诗教学内容设计
    第二节 立足学情的古诗语境教学内容设计
        一、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出发进行古诗教学内容设计
        二、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进行古诗教学内容设计
        三、从学生学习状态出发进行古诗教学内容设计
    第三节 立足课程标准的古诗语境教学内容设计
        一、课程目标要求与古诗语境教学内容设计
        二、学习任务群要求与古诗语境教学内容设计
        三、学业质量评价要求与古诗语境教学内容设计
第六章 基于语境教学的中学古诗教学设计的教法选择
    第一节 上下文教学法与古诗教学设计
        一、上下文教学法实施策略
        二、古诗教学设计运用上下文设计法例说
    第二节 情景语境教学法与古诗教学设计
        一、情景语境教学法实施策略
        二、古诗教学设计运用情景语境设计法例说
    第三节 社会文化语境教学法与古诗教学设计
        一、社会文化语境教学法实施策略
        二、古诗教学设计运用社会文化语境设计法例说
    第四节 认知语境教学法与古诗教学设计
        一、认知语境教学法实施策略
        二、古诗教学设计运用认知语境设计法例说
    第五节 虚拟语境教学法与古诗教学设计
        一、虚拟语境教学法实施策略
        二、古诗教学设计运用虚拟语境设计法例说
    第六节 诵读法与古诗教学设计
        一、诵读法实施策略
        二、古诗教学设计运用诵读法例说
第七章 基于语境教学的中学古诗教学设计课例展示
    第一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语境教学设计
    第二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语境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学目标设计说明
        二、教学环节设计说明
结语
附录
    附录A《中学古诗学习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B《关于中学古诗语境教学设计的访谈计划(教师卷)》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4)期刊视野下的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研究 ——以《中学语文教学》(2001-2019)载文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 新课改下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诉求
        (二) 当下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困境
        (三) 《中学语文教学》期刊的相对优势
    二、研究现状
        (一)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研究综述
        (二) 中学语文教学类期刊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一) 研究意义
        (二) 创新点
第一章 《中学语文教学》诗歌教学研究的数据统计分析
    第一节 诗歌教学研究论文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一、论文数据的获取
        二、论文数据的处理
    第二节 诗歌教学研究论文作者的统计与分析
        一、作者发文量
        二、作者地区分布
        三、作者发文身份
    第三节 诗歌教学研究论文的分类与时间分布
        一、论文分类的必要性与依据
        二、论文历年分布概况
        三、历年论文分布的教育背景追溯
第二章 《中学语文教学》诗歌教学研究的内容分类分析
    第一节 教学理念研究
        一、关注诗歌教学现状
        二、探寻诗歌教学方法
        三、讨论诗歌教学内容
    第二节 课例研究
        一、古典诗歌“教学什么”与“怎么教学”——以《登高》为例
        二、现代诗歌“教学什么”与“怎么教学”——以《乡愁》为例
第三章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启示
    第一节 诗歌教学研究的启示
        一、加强关注诗歌的教学内容
        二、注重诗歌教学方法多元化
        三、增强一线教师的科研意识
        四、加强关注诗歌的学术前沿
    第二节 诗歌教学实践的启示——以《登幽州台歌》与《雨巷》为例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三、教学流程的设计
结语
附录
    附录1: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选诗篇目统计
    附录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选诗篇目统计
    附录3: 2001-2019年《中学语文教学》以“诗歌”为主题的288篇载文
    附录4: 2001-2019年《中学语文教学》以“诗歌”为主题的204篇有效载文
参考文献
致谢

(5)初中古诗词意境赏析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初中古诗词意境赏析教学情况
二、初中古诗词意境赏析能力培养策略
    (一)科学导入,激发学生赏析兴趣
    (二)了解背景,进入古诗词的意境
    (三)反复吟诵,感受古诗词意境美
    (四)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欣赏画面
    (五)自由思维,丰富学生意境体验
三、结束语

(6)超脱与颠覆:《木兰诗》中的性别模仿(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代中国学者对《木兰诗》的女性主义阐释
二、两个《木兰诗》版本与两种性别身份
三、性别理论与女性身份困境

(7)百年来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木兰诗》及其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理论背景
    二、论文创新点
    三、研究方法
    四、《木兰诗》研究现状
第一章 《木兰诗》在教材中的收录与分析
    第一节 近现代教材中的《木兰诗》(1906——1949年)
        一、《木兰诗》在教材中的收录
        二、《木兰诗》呈现特点及主题
        三、选文的社会性和实用性特点
    第二节 “十七年”教材中的《木兰诗》(1949——1966年)
        一、《木兰诗》的收录情况
        二、家庭间的深厚情感主题
        三、选文注重说写能力培养
    第三节 新时期教材中的《木兰诗》(1978——1986年)
        一、《木兰诗》收录情况
        二、男女平等的主题思想
        三、注重叙事情节的特点
    第四节 义务教育时期教材中的《木兰诗》(1986——2001年)
        一、《木兰诗》收录情况
        二、爱国与向往和平主题
        三、重视修辞手法的特点
        四、选文的基础性和工具性特点
    第五节 新课程标准时期教材中的《木兰诗》(2001年至今)
        一、从单元导语把握思想主题
        二、从课前提示理解教学目标
        三、从课下注释分析字词释读
        四、从练习系统挖掘教学重点
第二章 教什么:《木兰诗》课例分析
    第一节 《木兰诗》教学设计中的目标分析
        一、主题思想教学目标以及与教材中的契合度分析
        二、人物形象教学目标以及与教材中的契合度分析
        三、艺术特色教学目标以及与教材中的契合度分析
    第二节 《木兰诗》教学设计中的策略举隅
        一、《木兰诗》教学的切入点
        二、《木兰诗》有效教学方法
        三、《木兰诗》以读促写课例
    第三节 《木兰诗》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设置不尽合理
        二、文本解读意识存在误区
        三、教学过程缺乏语言感知
第三章 怎么教:《木兰诗》优化教学的建议
    第一节 《木兰诗》核心教学价值的建议
        一、构建个性化的多元解读
        二、品味民歌的个性化语言
    第二节 《木兰诗》教学策略的建议
        一、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二、丰富阅读教学课型
        三、恰当选取教学方法
        四、充实优化教学过程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结语

(8)论岑参边塞诗的新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岑参边塞诗研究综述
    二、选题的意义及研究价值
    三、研究岑参边塞诗新变的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岑参边塞诗风格的新变
    第一节 “雄辞健笔”与岑参边塞诗的独特风格
        一、传统边塞诗的风格特征
        二、岑参边塞诗雄奇、浓丽的风格
    第二节 岑参边塞诗中独具特色的“清辞”
        一、齐梁诗风的革新与岑参对“清辞”的标举
        二、“清辞”的发展对边塞诗风的影响
第二章 岑参边塞诗对乐府传统的承与变
    第一节 岑参乐府诗的创作
        一、《唐凯歌六首》与边塞乐府传统
        二、岑参乐府诗与唐声诗
    第二节 岑参边塞诗对乐府古题的突破
        一、乐府古题对边塞诗内容的影响
        二、齐梁“赋题法”与边塞乐府传统
        三、岑参对边塞拟乐府传统的突破
    第三节 岑参边塞歌行与乐府传统
        一、岑参“非乐府歌行”的界定与制题方式
        二、岑参“非乐府歌行”与乐府传统
第三章 岑参边塞诗中的“胡风”述论
    第一节 岑参边塞诗的异域文化特色
        一、鲜明的异域文化特色
        二、岑参边塞诗对自然意象的择取
    第二节 岑参边塞诗中的“胡地”之名
        一、传统边塞诗中的地名举隅
        二、岑参边塞诗中地名的转变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孔雀东南飞》文本解读及教学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 文本解读
        1.4.2 教学价值
    1.5 关于《孔雀东南飞》文本解读的综述
        1.5.1 《孔雀东南飞》主题的解读
        1.5.2 《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的分析
        1.5.3 《孔雀东南飞》悲剧的探源
        1.5.4 《孔雀东南飞》艺术特色的研究
2.从教材编撰看《孔雀东南飞》的教学价值
    2.1 五套教材的比较分析
        2.1.1 从单元编排看《孔雀东南飞》的教学价值
        2.1.2 从课文注释看《孔雀东南飞》的教学价值
        2.1.3 从课后练习设计看《孔雀东南飞》的教学价值
    2.2 五套教材中《孔雀东南飞》教学价值的分析比较
        2.2.1 五套教材中《孔雀东南飞》教学价值的提取分析
        2.2.2 五套教材中《孔雀东南飞》核心教学价值与学界文本解读契合程度分析
3.《孔雀东南飞》课例教学情况的分析
    3.1 《孔雀东南飞》课例中教学内容的确定及其教学环节的设计
    3.2 《孔雀东南飞》课例中教学方法的应用
        3.2.1 “四步导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语言建构与运用
        3.2.2 趣味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
        3.2.3 品鉴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审美鉴赏与创造
        3.2.4 比较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文化传承与理解
4.《孔雀东南飞》教学价值的问卷调查分析
    4.1 调查的基本情况
        4.1.1 调查的目的
        4.1.2 调查的对象
        4.1.3 调查方法
        4.1.4 调查内容
    4.2 当代高中生对《孔雀东南飞》教学价值认知情况分析
        4.2.1 从问卷调查看学生对诗歌文本的理解及存在的问题
        4.2.2 从问卷调查看学生对诗歌教学价值的认识及存在的问题
    4.3 当代高中生对《孔雀东南飞》教学价值认知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应试教育体制的束缚
        4.3.2 教材选编诗歌有所偏重
        4.3.3 教师教学方法陈旧
        4.3.4 教师缺乏对学生个体的关注
    4.4 调查结果对古典诗歌教学的启示
    4.5 《孔雀东南飞》核心教学价值的认识及教学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10)初中语文主题式单元阅读教学设计研究 ——以“统编”七年级语文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要点
2 初中语文主题单元阅读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2.1 初中语文主题单元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2.2 初中语文主题单元阅读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3 初中语文主题式单元阅读教学理论构建
    3.1 初中语文主题式单元教学的内涵厘定
        3.1.1 主题
        3.1.2 单元教学
        3.1.3 主题式单元教学
        3.1.4 初中语文主题式单元教学
    3.2 初中语文主题式单元阅读教学的理论观照
        3.2.1 主题式单元阅读教学的社会学观照
        3.2.2 主题式单元阅读教学的文道论观照
        3.2.3 主题式单元阅读教学的心理学观照
        3.2.4 主题式单元阅读教学的系统论观照
        3.2.5 主题式单元阅读教学的教学论观照
    3.3 初中语文主题式单元阅读教学的特征
        3.3.1 系统整合:围绕主题,有机整合
        3.3.2 发展互惠:适应互惠,共同发展
        3.3.3 开放延伸:课内课外,开放超越
        3.3.4 自主研学:意义建构,深度学习
4 初中语文主题式单元阅读教学设计实践探索
    4.1 初中语文主题式单元阅读教学设计的整体目标
        4.1.1 精神培育:唤醒生命价值感
        4.1.2 能力形成:落实知识能力点
    4.2 初中语文主题式单元阅读教学设计的主题设定依据
        4.2.1 初中语文主题式单元阅读教学的特征
        4.2.2 “统编”语文教材编写的体系和理念
        4.2.3 初中生的认知基础以及生命发展节点
    4.3 初中语文主题式单元阅读教学设计的具体任务
        4.3.1 学习程序规则设计
        4.3.2 语文知识要素设计
        4.3.3 主题教学内容设计
        4.3.4 系统整合思路设计
        4.3.5 综合评价体系设计
5 初中语文主题式单元阅读教学的价值以及注意问题
    5.1 初中语文主题式单元阅读教学的价值分析
    5.2 初中语文主题式单元阅读教学的注意问题
6 “统编”七年级语文主题式单元阅读教学设计思路举隅
    6.1 主题单元教材解读
    6.2 主题单元教学目标
    6.3 教学内容整合设计
    6.4 具体目标和课时分配
    6.5 综合运用教学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一:“统编”七上语文教材“语文要素”梳理归纳
    附件二:“统编”七年级语文与自读课本单元主题阅读篇目整合梳理
    附件三:“统编”七年级语文与素养读本单元主题阅读篇目整合梳理
致谢

四、《木兰诗》的另一种解读(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古诗文练习系统研究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为例[D]. 张晓涵. 浙江海洋大学, 2021
  • [2]《琵琶行(并序)》的文本解读和教学内容研究[D]. 王心洁.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基于语境教学的中学古诗教学设计研究[D]. 吴钟婕.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4]期刊视野下的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研究 ——以《中学语文教学》(2001-2019)载文为中心[D]. 彭子珍.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5]初中古诗词意境赏析能力培养研究[J]. 郭亚霞.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22)
  • [6]超脱与颠覆:《木兰诗》中的性别模仿[J]. 徐俪成.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 [7]百年来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木兰诗》及其教学研究[D]. 彭贝贝. 河北师范大学, 2019(07)
  • [8]论岑参边塞诗的新变[D]. 党琳.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9]《孔雀东南飞》文本解读及教学价值研究[D]. 张文君. 天水师范学院, 2018(01)
  • [10]初中语文主题式单元阅读教学设计研究 ——以“统编”七年级语文教材为例[D]. 段华明. 四川师范大学, 2018(12)

标签:;  ;  ;  ;  ;  

《木兰诗》的另一种解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