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脑益安提取物中大黄酸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脑益安提取物中大黄酸的含量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溢安浸膏在大鼠体内大黄酸的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赵鹿[1](2021)在《蒙药扎冲十三味丸的质量标志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嘎日迪-13味丸又名扎冲十三味丸,由诃子、制草乌、石菖蒲、木香、丁香、人工麝香、磁石(煅)、珊瑚(制)、甘草、肉豆蔻、珍珠(制)、沉香、禹粮土组成,主要功能祛风通窍、舒筋活血、安神消“协日乌素”。适用于各种脑血管病、偏瘫、筋骨疼痛、风湿关节疼痛等,然而其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课题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创新理论,以蒙药经典方剂扎冲十三味丸为研究对象,从化学物质组、体内成分、性味归属、网络药理学多方位研究,发现和追踪扎冲十三味丸的质量标志物,阐明扎冲十三味丸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为提升蒙药质量标准控制提供研究基础。本课题将以扎冲十三味丸为研究对象,首先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扎冲十三味丸化学成分进行系统表征,接着对入血成分、组织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然后应用电子鼻、电子舌技术对扎冲十三味丸中各单味药气-味表征归属研究,最后通过主要成分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寻找扎冲十三味丸的质量标志物。本文的研究分为以下五个部分:1扎冲十三味丸化学成分鉴定本实验采用UPLC-Q-TOF-MS/MS技术结合Peakview/Masterview数据处理软件对扎冲十三味丸化学物质组进行分析,分别于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质谱信息,对扎冲十三味丸的化合物进行快速表征和识别,共鉴定出98个化合物,其中17个来源于诃子,主要为鞣质类和酚酸类;20个来源于甘草,主要为黄酮类;15个来源于肉豆蔻,主要为黄酮类和挥发油类;10个来源于珊瑚,主要为黄酮类;12个来源于丁香,主要为挥发油类;7个来源于沉香,主要为2-(2-苯乙基)色酮类;7个来源于木香,主要为倍半萜类;5个来源于珍珠,主要为氨基酸类;8个来源于石菖蒲,主要为挥发油类;3个来源于制草乌,主要是生物碱类;3个来源于麝香,主要为挥发油类。对扎冲十三味丸挥发性成分进行GC-MS分析,经过计算机质谱数据系统检索,优化实验条件得到扎冲十三味丸正己烷提取液的总离子流图,利用NIST11数据库检索、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筛选其中匹配值大于70的化合物,共鉴定出41个成分,占总峰面积的57.11%,主要成分有丁香酚、麝香酮、β-细辛脑、乙酰丁香酚等。2扎冲十三味丸入血成分研究在明确扎冲十三味丸化学物质组的基础上,对其入血成分进行研究,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收集大鼠给药后的血浆样品。采用色谱柱Shim-pack GIST C18(4.6×150 mm,5 um),以甲醇(A相)、0.05%乙酸水(B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再利用Peakview/Masterview软件对扎冲十三味丸提取液、空白血浆、给药后血浆的图谱数据进行比对处理。结果从大鼠给药后血浆中检测到30个原型化合物,包括沉香四醇、木香烃内酯、麝香酮、去氢木香内酯、吉马酮、α-细辛醚、绿原酸等。3扎冲十三味丸组织成分研究在明确扎冲十三味丸化学物质组、入血成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扎冲十三味丸组织中的化学成分,收集脑、心、肺、脾、肾、肝6种组织样品,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利用Peakview/Masterview软件对比分析扎冲十三味丸提取液、各空白组织、给药后组织的图谱数据进行对比处理,结果从脑组织中检测到11个成分,心组织中10个成分,肺组织中12个成分,脾组织中10个成分,肾组织中13个成分,肝组织中11个成分,其中沉香四醇、木香烃内酯、甘草素、吉马酮、α-细辛醚、绿原酸、乌头碱、谷氨酸等分布较多。4扎冲十三味丸药性研究-电子鼻、电子舌技术对扎冲十三味丸主要成分的气-味表征归属采用HeraclesⅡ电子鼻和Astree电子舌技术对扎冲十三味丸中单味药气-味进行表征,并采用Alpha soft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实验选用37种样品,包括10种饮片类提取液,23种单体成分溶液和4种对照样品溶液,利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样品的气、味进行区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个单味药(肉豆蔻、制草乌、木香、麝香、石菖蒲、沉香、珊瑚、甘草、诃子、丁香提取液)之间相互无干扰。依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对单味药判别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扎冲十三味丸的单味药可以被区分,基本明确了各单体成分的气味归属,其中电子鼻电子舌共同识别到的辛味成分是去氢二异丁香酚、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烃内酯、α-细辛醚、丁香酚、吉马酮。5利用网络药理学阐述扎冲十三味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利用STRING和GENECARD数据库搜索扎冲十三味丸主要成分的靶点以及脑血管疾病相关靶标,将化合物-疾病二者共同靶点作为关键靶点,建立药物靶蛋白-疾病靶蛋白(PPI)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制作“入血成分-靶点-通路”的网络图,并将关键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扎冲十三味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主要靶点有ALB、CASP3、MMP-2、MMP-3、MMP-9、PLG、JAK2、MAPK等,主要与炎症与免疫相关信号通路、激素相关通路、补体和凝血级联途径、VEGF信号等25条相关信号通路有关。综合上述“化学物质组-体内成分-性味归属-网络药理学”多方面的研究结果,发现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吉马酮、甘草素、甘草苷、鞣花酸、槲皮素、绿原酸、α-细辛醚、去氢二异丁香酚、肉豆蔻木脂素、麝香酮、金丝桃苷、丹皮酚、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沉香四醇、精氨酸19个成分可能是扎冲十三味丸的质量标志物,为扎冲十三味丸的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一步扩大奠定基础。

周伟娥[2](2021)在《中药复方糖肾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体内作用过程的研究》文中指出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s,DKD)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主要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DKD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的重大难题。而中药复方属于组合药物,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和综合疗效的特点,是成为有效治疗DKD的潜在新措施。前期临床试验表明,中药复方“糖肾方”能够有效治疗DKD;多个基础研究也证实糖肾方具有抗炎、抗纤维化、降低血脂、保护足细胞、降低尿蛋白等作用,并通过AMPK-PPARα、NF-κB、TGF-β/Smad3、AMPK/SIRT1、TRPC6/Talin1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但是糖肾方的物质基础及药效成分并不明确,相关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阐释。目的:考察两种水提工艺的糖肾方治疗DKD的药效比较研究,并进一步揭示其药效成分,相关作用机制及其体内作用过程。方法:1八周龄雄性KKAy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模型组(KKAy)(n=7)、KKAyTSF1组(合并二次水提工艺,n=7)、KKAyTSF2组(合并三次水提工艺,n=7),八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7)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小鼠给予常规普通饲料喂养,全部KKAy小鼠给予专属KK高脂饲料喂养,并将两种水提工艺的糖肾方开始分别干预16周,分别考察体重、空腹血糖(FBG)、尿白蛋白和尿肌酐比值(UACR)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尿素(BU)和血肌酐(SCr);利用PAS和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2利用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筛查糖肾方化学成分组成,并采用UHPLC-MS/MS技术测定两种水提工艺糖肾方中25种活性成分含量。3采用UHPLC-MS/MS技术靶向筛查糖肾方的入血成分;基于入血成分,采用网络药理学构建药物-靶点-通路网络,获得糖肾方治疗DKD的药效成分及相关作用通路,并基于 Betweenness Centrality、Closeness Centrality 以及 Degree 三个拓扑参数筛查重要药效成分及重要作用通路。4 利用 UHPLC-Q-Orbitrap HRMS 技术检测 KKAy 模型组、KKAyTSF1 组及C57BL/6J小鼠的血清成分,通过代谢组学技术筛查出DKD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结合网络信息及文献,挖掘糖肾方治疗DKD的相关作用机制。5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n=6)和空白组(n=3),给予4 g/kg合并二次水提工艺的糖肾方进行灌胃,分别在灌胃后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min、1 h、2h、4h、6h、8h、10h、12h、24h 进行尾静脉取血,采用 UHPLC-MS/MS技术测定血浆中糖肾方20种药效成分的含量,并统计糖肾方中8种药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相关参数。结果:1糖肾方能够改善KKAy小鼠肾损伤;而相比于合并三次水提工艺,合并二次水提工艺的糖肾方更显着降低KKAy小鼠UACR水平,更显着改善肾小管间质病理情况。2糖肾方成功筛查并鉴定出85种化学成分;而合并二次水提工艺的糖肾方中獐牙菜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花苷、新圣草次苷、金丝桃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人参皂苷Rg1、大豆苷元、枸橼苷、毛蕊异黄酮、大黄酸、柚皮素、染料木素、黄芪甲苷、刺芒柄花素、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的含量高于合并三次水提工艺。3基于入血成分及网络药理学研究,糖肾方治疗DKD的药效成分有20种,其中包括7种重要药效成分如柚皮苷、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刺芒柄花素、芦荟大黄素、橙皮素和人参皂苷Rg1。而糖肾方治疗DKD的相关作用机制有30条,其中包括7条重要信号通路,如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以及胰岛素信号通路。4基于代谢组学的研究,糖肾方有可能作用于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通路、氨基酸代谢通路以及色氨酸代谢通路。5糖肾方的药效成分AUC0-t在38-684 ng/mL*h间和T1/2在1-9 h间。结论:合并二次水提工艺比合并三次水提工艺的糖肾方改善KKAy小鼠的肾损伤更显着,很可能与獐牙菜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花苷、新圣草次苷、金丝桃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人参皂苷Rg1、大豆苷元、枸橼苷、毛蕊异黄酮、大黄酸、柚皮素、染料木素、黄芪甲苷、刺芒柄花素、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的含量较高有关;糖肾方治疗DKD的20种药效成分中柚皮苷、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刺芒柄花素、芦荟大黄素、橙皮素和人参皂苷Rg1重要药效成分,糖肾方治疗DKD的30条作用通路中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以及胰岛素信号通路是重要作用通路;另外,糖肾方有可能作用于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通路、氨基酸代谢通路以及色氨酸代谢通路;而糖肾方的药效成分AUC0-t在38-684 ng/mL*h间和T1/2在1-9 h间,为临床合理给药方案提供参考。

刘钱[3](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临床经验方(FDQ)的ND片剂临床前药学探索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按照“组分中药”研究的思路,采用网络药理学对临床经验方肺毒清(以下简称FDQ)的有效组分进行筛选,组成新处方(以下简称ND)后进行新药临床前药学研究,主要研究思路有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成分探索、药效验证、ND颗粒处方研究、ND片剂成型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1.利用TCMSP等数据库通过Cytoscape 3.7.0构建“成分-靶标-通路”网络,将核心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以验证其核心成分理论有效性;2.采用“成分还原”的方法确定FDQ中的有效成分含量,根据占比配制活性成分组合物(以下简称AIC);3.采用LPS致大鼠发热进行解热研究、氨水致小鼠咳嗽研究药物止咳作用、酚红排泌法进行化痰试验验证FDQ及AIC在体内的药理活性;4.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研究确定ND颗粒制备工艺及参数;按照综合评分筛选润滑剂与崩解剂的种类和用量;5.对ND颗粒含量测定、紫外(UV)指纹图谱和物理指纹图谱等进行研究,采用HPLC“一测多评”法对相关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建立ND颗粒与ND片质量标准。6.以HPLC为测定方法考察大鼠灌胃AIC后苦参碱入血浓度,并通过模拟得到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1.网络药理学筛选出FDQ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分子对接构象稳定;2.通过“成分还原”法最终确定槲皮素、山奈酚、刺芒柄花素、芦荟大黄素与苦参碱按照比列3.6:1.0:5.7:2.3:87.4组合成AIC处方;3.药效实验结果表明AIC具有解热、止咳、化痰的活性;4.ND片处方工艺为:原料药(AIC):乳糖:糊精=1:1.25:2,混合10 min,20%的70%乙醇制软材,14目制粒,60℃干燥20 min,16目筛整粒,分别加入0.5%的硬脂酸镁,3%的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匀后压片即得ND片;5.建立了HPLC“一测多评”法;ND颗粒紫外指纹图谱A值应相似度在0.942~0.974,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945~0.996,每片ND片中槲皮素含量不低于4.98 mg,山奈酚1.42 mg,刺芒柄花素6.06 mg,芦荟大黄素2.31 mg,苦参碱92.26 mg。6.苦参碱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学准确可行,大鼠体内苦参碱达峰时间在1.0 h。结论:经体内药效验证表明ND片有解热、止咳、化痰的作用,经过筛选得到ND片最佳制备工艺,制定了较为完善的ND片中间体及成品的质量标准,建立较为可行的苦参碱入血含量测定方法,为后续ND片研制与开发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王立雪[4](2020)在《基于生物活性的大黄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大黄为蓼科植物(Polygonaceae)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为我国最常用大宗中药材,主要分布于甘肃、四川、青海等地。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药用历史,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病证。现代研究表明大黄具有泻下、抗肿瘤、抗炎镇痛、抗氧化、保肝利胆、降血脂等作用,而且不同的功效对应不同的药效物质基础,如蒽醌和番泻苷主要发挥泻下活性,而以儿茶素和没食子酸为代表的多元酚类主要起逐瘀通经作用。而且,有文献报道不同来源的大黄其优势活性不同。前期研究发现,不同基源、不同产地的大黄化学组成有较大差别,理论而言其优势活性也应该不同。但是无论是《中国药典》还是世界主流草药典如《欧洲药典》、《香港药典》和《日本药典》中大黄的质量控制都是只制定了蒽醌类成分或番泻苷的含量标准,而未考虑其广泛的药理活性和针对不同药效有不同物质基础的客观实际。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制定面向大黄不同功效的质量控制标准,这样才有助于临床的精准用药和药材资源的充分利用。目的通过谱效关系和组效关系研究,辨识大黄发挥泻下、抗肿瘤、抗炎及解热功效的活性成分,以这些成分为检测指标建立大黄面向不同生物活性的质量控制标准,为临床的精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HPLC技术建立大黄药材的指纹图谱,对指纹图谱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代表性样品。2、采用ICR小鼠模型,考察1中筛选出的典型样品灌胃给药后对小鼠排便、小鼠腹泻发生率和小鼠小肠推进率的影响。通过典型样品的化学成分差异与其活性差异的关联度分析辨识大黄泻下活性成分。3、采用MTT法考查28批大黄甲醇提取物对人肝癌HepG 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计算IC50值。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将28批大黄指纹图谱数据与各批次药材的IC50值进行相关分析,辨识其抗肿瘤活性成分。4、考查28批大黄甲醇提取物对LPS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TNF-α的影响,计算TNF-α分泌的抑制率;通过SPSS-pearson相关分析法将28批大黄指纹图谱数据与TNF-α分泌的抑制率进行相关,辨识其抗炎活性成分。5、采用色差仪对28批大黄样品进行测定,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将28批大黄指纹图谱数据与对应批次药材的色度值L*、a*、b*进行相关分析,探讨大黄颜色与其化学成分的相关性,为大黄的“辨色论质”提供科学依据。6、利用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考察大黄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物对大鼠体温升高的抑制作用,确认大黄解热活性部位;采用UPLC-ESI-Orbitrap-MS/MS技术对活性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辨识大黄解热活性成分。7、采用HPLC技术建立了大黄中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1-O-β-D-葡萄糖苷、大黄酚-1-O-β-D-葡萄糖苷、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与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共7个蒽醌苷类成分的同步测定方法。以儿茶素为对照品,采用香草醛-硫酸显色法建立了大黄中缩合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1、采用HPLC建立了 28批大黄药材的指纹图谱,选出了 28个共有峰,经LC-MS/MS推测了其中25个共有峰的结构,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了其中15个共有峰,包括7个蒽醌苷、5个游离蒽醌、番泻苷A、没食子酸和儿茶素。同一色谱条件下对这15个共有峰进行了含量测定。依据各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RSI)将28批样品分为A、B两组,A组RSI≥0.88,B组RSI<0.88。A组样品中苷类(蒽醌苷+番泻苷A)成分的总含量显着低于B组。经PLS-DA分析选出A、B两组的典型样品分别为S10和S22。采用2015版药典方法测得S10和S22号样品的总蒽醌含量相当,分别为1.508%和1.602%,但总结合蒽醌含量相差甚远,前者为0.432%,后者为1.229%,该结果与本文指纹图谱分析及含量测定结果吻合。2、采用S10和S22号大黄样品的70%甲醇提取物灌胃给药ICR小鼠,结果发现S10和S22号大黄均有泻下活性,但S22泻下作用更强。前文已知二者差别主要在于S22号样品蒽醌苷含量显着高于S10号样品,因此蒽醌苷类成分是大黄泻下活性成分。3、28批大黄中,只有17批样品可计算出IC50值,其IC50值介于0.513~5.897mg·m L-1之间。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与大黄抗肿瘤活性具有强相关的成分有1个,为Emodin-1-O-β-D-glucopyranoside;中等强度相关的成分有 7 个,分别是 Procyanidin B-1,3-O-gallate、1-O-galloyl-2-O-cinnamoyl-glucose、1-O-galloyl-6-O-cinnamoyl-glucose、Chr ysophanol-1-O-β-D-glucopyranoside、Chrysophanol-8-O-β-D-glucopyranoside、Physcion-8-O-β-D-glucopyranoside和Aloe-emodin。弱相关的成分有10个,包括3个鞣质、2个蒽醌苷、1个酰基糖苷、1个未知化合物,以及Senatosine A、Emodin和Physcion。4、ELISA试验结果显示28批大黄中只有S1,S3和S7号样品在一定程度上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分泌TNF-α有抑制作用,但抑制活性均较弱,最大抑制率分别为20.8%、33.7%、8.8%。本结果显示在此模型下,大黄抗炎活性很弱。5、大黄中化学成分与颜色指数a*(红绿色)拟合效果最好,与颜色指数b*、L*的曲线拟合不理想,各点分布散乱。因此,可通过颜色指数a*值的变化来解释相关成分的变化。其中 Catechin、Procyanidin B-1,3-O-gallate、Procyanidin B-2,3,3’-di-O-gallate、(-)epicatechin-3-O-gallate、Rhein-8-O-β-D-glucopyranoside 和 Physcion-8-O-β-D-glucop yranoside与颜色指数a*的曲线拟合效果好,方差检验Sig.值均小于0.05,所得回归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较好的反映两者之间的关系。由Pearson相关系数相关分析结果可知,大黄的颜色指数a*(红绿色)与上述6种成分具有中等强度相关,且均为正相关,说明这些成分量越高,大黄颜色越红。6、组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大黄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和萃余水部位是其解热活性部位。经LC-MS/MS分析,从正丁醇部位推测了 33个化合物,包括10个鞣质类化合物(1个没食子酸,6个没食子酸糖苷,1个儿茶素,2个缩合鞣质),15个蒽醌苷,4个蒽酮苷,1个萘苷,1个简单酚苷,1个蒽醌和1个蔗糖,其中10个化合物的结构经对照品比对进行了确认。萃余水部位共推测了 12个化合物,包括5个没食子酸及其糖苷,6个蒽醌苷和1个蔗糖,这12个化合物均与正丁醇部位的化合物重叠。7、28批大黄中7种蒽醌苷的总含量介于0.539~2.577%之间,其中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范围为0.036~0.403%,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为0.005~1.316%,大黄素-1-O-β-D-葡萄糖苷为0.005~0.141%,大黄酚-1-O-β-D-葡萄糖苷为0.050~0.355%,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为0.113~1.064%,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为0.165~0.436%,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为0.038~0.243%。28批大黄药材中缩合鞣质的含量范围在3.631~16.717%之间。结论1、蒽醌苷类成分是大黄发挥泻下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蒽醌苷和鞣质类成分是大黄发挥抗肿瘤和解热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蒽醌苷和鞣质类成分含量越高,大黄颜色越深,就泻下功效而言,大黄偏红棕色者较偏黄色者品质更佳。2、采用谱效关系进行中药活性成分辨识研究中,活性成分识别数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纹图谱中共有峰的数目的多寡,因此应采用质谱指纹图谱与中药活性进行相关,以识别更多的活性成分。

金静怡[5](2019)在《大黄硝石汤药代动力学及其有效成分小檗碱的肝肾外排转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大黄硝石汤为治疗湿热黄疸的代表方。本课题旨在通过分析大黄硝石汤提取物成分及体内成分,揭示大黄硝石汤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及其有效成分之一-小檗碱的肝肾外排转运机制,为深入研究大黄硝石汤的药效物质提供依据。方法:(1)建立LC-LTQ-Orbitrap MS方法同时定量分析大黄硝石汤提取物中主要成分的含量。(2)建立LC-MS/MS方法同时定量分析血浆中大黄硝石汤多成分的浓度;大鼠灌胃2.4 g/kg大黄硝石汤后,定时采集血样,测定葡萄糖醛酸苷酶及硫酸酯酶水解前后多成分的血药浓度;并采用WinNonlin软件中的非房室模型计算各原形成分及代谢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3)利用LC-LTQ-Orbitrap MS分析小鼠灌胃大黄硝石汤后进入肝脏的原形成分及代谢物;并研究连续灌胃3.6 g/kg大黄硝石汤4周及8周后在DDC诱导的胆汁淤积小鼠的肝肾组织中分布情况。(4)通过转染细胞、动物实验及分子对接三方面研究大黄硝石汤中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小檗碱在肝肾中的外排转运机制。结果:(1)成分含量分析的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测定要求,共定量了大黄硝石汤中7类21种化学成分,其中小檗碱含量最高,其次为栀子苷。(2)血衆中多成分分析的LC-MS/MS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成功测定了大鼠血浆中13种原形成分及水解后12种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物和硫酸化代谢物在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结果表明这些成分具有不同的药动学特征。其中大黄酸、栀子苷和京尼平龙胆双糖苷的t1/2分别为5.88 h、6.37 h和7.78 h;其余成分的t1/2时间均大于9 h;而与其他成分的体内血浆浓度相比,栀子苷和大黄酸的体内血浆暴露量更高。此外,各成分代谢物测定结果表明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物和硫酸化代谢物是大黄蒽醌类和黄柏碱在大鼠血浆中的主要存在形式。(3)小鼠灌胃大黄硝石汤后肝脏中共定性原形成分及代谢物36种;并在DDC诱导的胆汁淤积小鼠的肝脏和肾脏中共定量测定了 13种原形成分及水解后12种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物和硫酸化代谢物,同时发现肝肾中浓度最高的3个原形成分分别为栀子苷、大黄酸和小檗碱;此外,我们还发现小檗碱的组织/血浆浓度比值最高。(4)通过转染细胞、动物实验及分子对接三方面揭示了P-糖蛋白和多药及毒素外排转运蛋白共同介导了小檗碱的肝肾外排。结论:本研究通过定量分析大黄硝石汤提取物成分及体内成分,阐明了大黄硝石汤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及其有效成分之一小檗碱的肝肾外排转运机制。

何洋[6](2019)在《复方龙芪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药效学研究及其化学成分分析》文中指出复方龙芪汤是临床经验方,方中含有黄芪、桂枝、赤芍、当归、鸡血藤、地龙和桑枝,共7味药材,全方具有益气补血,活血通络功效,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本文研究复方龙芪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效作用,继而探索其相应的作用机制,并对复方龙芪汤化学成分做初步的定性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复方龙芪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药效研究采用高脂饲养兼链脲佐菌素(STZ)诱导Wistar大鼠造成2型糖尿病模型,待大鼠血糖稳定4周后,按血糖将其分成模型对照组,木丹颗粒组,龙芪汤高剂量组,龙芪汤中剂量组和龙芪汤低剂量组,以复方龙芪汤的处方比例提取制备干浸膏粉作为受试物,共给药16周。给药4周后测定大鼠血糖、血脂水平;给药5周、9周后分别测定血粘度值和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给药12周至14周,观测大鼠步态行为学。动物处死后,测定大鼠血清中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生化指标;过碘酸雪夫染色(PAS)法观察大鼠视网膜血管网的病理改变。结果显示复方龙芪汤可以减缓由糖尿病引起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下降(p<0.05),对降低血清中GSH-Px和胆固醇的作用明显,对降低红细胞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甘油三酯等有一定作用,但均没有显着性差异;视网膜病理结果显示复方龙芪汤有不同程度改善病变视网膜毛细血管细线状态,减少毛细血管瘤的发生,减缓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减少。综合上述结果可认为复方龙芪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一定的药效作用。(2)复方龙芪汤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用机制的探讨使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法测定大鼠坐骨神经组织和红细胞中山梨醇含量;结果显示复方龙芪汤能降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组织和红细胞山梨醇的含量(p<0.01)。从大鼠晶状体组织中提取醛糖还原酶,通过设定的酶促反应体系,考察不同浓度复方龙芪汤对体外醛糖还原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复方龙芪汤在一定浓度下,具有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的作用。综上,复方龙芪汤具有抑制糖尿病大鼠醛糖还原酶的活性,降低神经组织和红细胞山梨醇的含量。这可能是龙芪汤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作用途径。(3)复方龙芪汤的化学成分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联用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复方龙芪汤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通过与组方各单味药比对,对复方龙芪汤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识别和归属。结果从复方龙芪汤中共鉴定出70种化学成分,其来源于黄芪有25种、桂枝有5种、赤芍有25种、当归有8种、地龙有10种、鸡血藤有11种、桑枝有2种,有少数成分有多种来源。成分归属结果表明黄芪、赤芍在药方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本论文用整体研究的思路探索复方龙芪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的治疗作用,发现了复方龙芪汤主要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活性,降低组织中山梨醇含量,改善坐骨神经的传导功能。此外,复方龙芪汤改善视网膜毛细血管,并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氧化应激状态有缓和趋势。复方龙芪汤的成分分析为研究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线索。本文为复方龙芪汤改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实验数据,为多层次、多靶点治疗特点的中药复方增添基础数据,为开发新的药物提供研究数据和新思路。

李燕[7](2018)在《附子治疗阳虚的整合药动学—药效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运用药动学和药效学方法探讨附子治疗阳虚便秘和心阳衰两种经典阳虚模型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附子总生物碱为附子中主要活性部位,具有温阳通便的作用。故采用附子总生物碱进行治疗大鼠阳虚便秘的整合药动学、药效学研究。但附子总生物碱中的脂溶性生物碱有毒,而水溶性生物碱具有温阳强心的作用。所以,选择水溶性生物碱进行治疗大鼠慢性心衰的整合药动学、药效学研究。方法:在附子总生物碱治疗大鼠阳虚便秘模型的药动学、药效学实验中,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和阳虚便秘组,分别均分为低、中、高剂量组,依次灌胃附子总生物碱9.6 mg/kg、19.2 mg/kg、38.4 mg/kg。通过眼眶内眦静脉取血和液液萃取处理血浆方法制备血浆样品,再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测定不同时间点附子总生物碱中的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乌头原碱的血药浓度,研究其体内药动学过程。然后,采用酶标仪测定各组胃动素、胃泌素、内皮素和血管活性肠肽四者的含量。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血药浓度和激素含量进行整合药动学、药效学分析,以阐释附子治疗大鼠阳虚便秘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在附子水溶性生物碱治疗大鼠慢性心衰模型的药动学、药效学实验中,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和慢性心衰组,每组又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每次0.072 g/kg、0.143 g/kg、0.286 g/kg对大鼠灌胃附子水溶性生物碱,每日一次,连续一周。通过眼眶内眦静脉取血和蛋白沉淀处理血浆方法制备血浆样品,再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时间点附子水溶性生物碱中的盐酸多巴胺、尿嘧啶、去甲猪毛菜碱、尿苷、氯化甲基多巴胺、鸟苷和去甲乌药碱的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然后,运用酶标仪测定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心钠肽、内皮素、脑钠肽五种激素的含量。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血药浓度和激素含量进行整合药动学、药效学分析,以探讨附子治疗大鼠慢性心衰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结果:从低剂量到高剂量的范围内,七种乌头类生物碱的Cmax、AUClast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剂量对附子总生物碱在正常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有明显的影响,且附子总生物碱在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基本符合线性动力学特征。附子总生物碱可增加血浆胃动素、胃泌素、内皮素和血管活性肠肽的含量。附子总生物碱的整合药动学数据、药效学数值仍具有明显的药动学、药效学特征,且整合后与整合前各成分的药动学、药效学特征基本一致,能表达附子总生物碱的药动学、药效学特征。同时,在给药剂量范围内,正常大鼠体内的盐酸多巴胺、尿嘧啶、去甲猪毛菜碱、尿苷、鸟苷和去甲乌药碱的Cmax、AUClast随给药剂量增加而增加,附子水溶性生物碱在体内的药动学过程也基本符合线性动力学特征。附子水溶性生物碱给药后可降低大鼠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心钠肽、内皮素、脑钠肽的含量。附子水溶性生物碱的整合药动学数据、药效学数值仍具有明显的药动学过程、药效学特征,且整合后与整合前各成分的药动学、药效学特征基本一致,可表达附子水溶性生物碱的药动学、药效学特征。结论:附子中的附子总生物碱可能是治疗大鼠阳虚便秘的主要物质基础,而附子水溶性生物碱可能是治疗大鼠慢性心衰的主要物质基础。附子总生物碱主要通过促进胃动素、胃泌素、内皮素、血管活性肽的分泌而发挥温阳作用。而附子水溶性生物碱主要通过抑制或减少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心钠肽、内皮素、脑钠肽的分泌而发挥温阳作用。本课题主要揭示附子温阳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为附子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王燕[8](2015)在《三黄片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三黄片来源于医圣张仲景经典名方“三黄泻心汤”,由大黄、黄芩浸膏和盐酸小檗碱组成,收载于历版《中国药典》,具有抗炎、抑菌、抗氧化、抗肿瘤等多重药理活性以及泻火通便、清热解毒等多种功效,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尿黄便秘、牙龈肿痛等症。针对目前采用单一或少数几个指标成分不足以表征中药尤其复方制剂整体质量,以及体外化学属性表达无法真实反映体内有效组分群特征规律的实际问题,本文选取三黄片为研究对象,以中药整体观为指导思想,采用多种分析技术手段对该复方制剂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研究思路主要为:首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多角度整合的模式建立定性定量指纹图谱,对质量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其次将构建的指纹图谱和化学计量学进行有机结合探讨其谱效关系,最后把体外化学成分的鉴定和入血成分的初步研究相联系,为其药效物质、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1、三黄片254 nm HPLC数字化指纹图谱的研究在阐明线性定量指纹法原理的基础上,建立30批三黄片样品254 nm下的超信息数字化指纹图谱,以能表征指纹图谱特征的46个参数挖掘样品潜在的化学信息并直观反映其固有特征,运用线性定量指纹法以定性相似度SL、定量相似度ML和指纹均化性a三个参数为指标综合评价样品质量,揭示其所含化学指纹数量和含量的相似性和(或)差异性并对指纹峰来源进行了归属研究,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2、三黄片多波长指纹图谱和清除DPPH自由基谱效关系研究采用HPLC-DAD建立四波长指纹图谱,运用线性定量指纹法评价30批样品各波长下的质量,均方开方法成功运用于整合多波长指纹信息,对三黄片所含的八个主要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和汉黄苓苷)在其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含量,使用多波长指纹图谱联合八指标成分同时定量分析以实现同一厂家不同批次和(或)不同生产厂家的样品质量一致性评价。同时,对三黄片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也进行了测定,建立的指纹成分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谱效关系(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不仅对现有样品和未知新样品都具有较强地预测其活性的能力,而且为与生物活性有密切相关关系的质控指标成分的定量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线索。3、三黄片HPCE指纹图谱和清除羟基自由基活性研究首次采用梯形法优化背景电解质,在此基础上建立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联合两组分(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定量测定共同评价不同来源的30批样品质量一致性并运用线性定量指纹法从定性定量两个角度区分样品质量。同时对三黄片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也进行了测定,建立的偏最小二乘模型拟合程度较好不仅可以根据样品指纹图谱预测其抗氧化能力并且初步探讨了该制剂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化学属性与活性检测相结合的方法,为中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和控制提供了一种更为可靠有效的参考方法。4、UV与IR光谱指纹图谱及燃烧热整合评价三黄片质量建立紫外指纹图谱、红外指纹图谱并测定其燃烧热值,将三种分析方法结果取均值整合后评价样品质量,运用多种分析技术共同监测样品中饱和、不饱和键的化学成分信息,试图揭示各类化学组分的整体含量特征,从多角度展现中药质量概貌,为中药在其复杂组分未完全分离的情况下,提供了一种简捷快速全面客观的定性定量质控技术方法研究手段。5、三黄片体外化学成分鉴定和入血成分初步研究首先采用UPLC-Q-TOF和UPLC-MS/MS两种液质联用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共鉴定出28个化合物,其中8个化合物(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经与对照品比对后确认,其余化合物则通过精确分子量和质谱碎片等信息推测其结构,再采用UPLC-MS/MS相同的分析条件对灌胃给予大鼠三黄片提取液后血浆中入血成分进行初探,结果为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均以原型形式入血并对其进行了半定量分析,为后续药效物质和药代动力学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吕剑波[9](2014)在《制何首乌和酸枣仁薄层色谱鉴别用对照提取物的研究与制备》文中研究说明制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l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的炮制加工品。制何首乌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主要是磷脂、蒽醌、二苯乙烯苷类等成分。酸枣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 Ziziphusujube Mill.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u 的干燥成熟种子,其主要有效成分为酸枣仁总皂苷、酸枣仁总黄酮、酸枣仁油。目前酸枣仁和制何首乌对照药材在研制与标准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酸枣仁为种子类药材,含油脂类成分较多,易酸败,经粉碎后,稳定性更差,不利于贮存。而且样品处理麻烦,使用时需脱脂,降低了检验的效率;制何首乌饮片为何首乌的炮制品,两者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是不同的,饮片在炮制加工过程中理化性质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但是现行质量标准中制何首乌的薄层鉴别照搬何首乌药材的薄层方法和控制指标,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不能体现中药的炮制特点及临床应用。故如何保证酸枣仁的标准物质的质量稳定,如何研发能反应制何首乌饮片的内在特征的对照物质是我们需要解决的课题。本课题是《中国药典》2015年版科研项目“药材和饮片薄层色谱鉴别用对照提取物的研究与制备”的一部分。本实验以制何首乌和酸枣仁为研究对象,按照中药标准物质研制原则和技术要求,结合酸枣仁和制何首乌自身化学成分的特点及在现行质量标准中的使用情况,利用现代的提取制备技术,制备成质量稳定、均匀性好,且易于生产、流通、贮存和使用的对照药材提取物,供中药标准中薄层鉴别使用。目的:研究与制备酸枣仁和制何首乌薄层色谱鉴别用对照提取物,并建立对照提取物的质量标准草案。用对照提取物代替化学对照品或对照药材,修订相应的质量标准。研究酸枣仁药材与制何首乌饮片对照提取物,并将其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中,提高和完善中药的质量控制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综述和总结制何首乌与酸枣仁的化学成分信息及标准使用情况,为实验设计作基础;分别收集四批次基原清楚的制何首乌饮片与酸枣仁药材样品,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对其质量检测,选择一批最具代表性的药材作为对照提取物研究与制备的对照药材原料;通过小试实验优选对照提取物的提取与制备工艺,明确提取的条件(包括溶剂种类、溶剂浓度、溶剂用量倍数、提取次数等)、辅料种类与用量、干燥时间、对照提取物得率等工艺参数;考察对照提取物的性状特征、薄层色谱行为、含水量、有效成分含量,以保证对照提取物的质量。采用了 5种薄层色谱展开溶剂系统,4种检视方法,鉴别了大黄素、大黄素甲醚,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进行了制何首乌对照提取物与对照药材的等量同质性研究。采用了 3种薄层色谱展开溶剂系统,4种检视方法,鉴别了酸枣仁皂苷A和B、斯皮诺素,研究了酸枣仁对照提取物与对照药材等量同质性。以保证对照提取提取物与对照药材的量与质的一致性;按照小试确定的工艺批量制备对照提取物,每个月考察其质量。通过稳定性、均匀性、溶解性试验,明确影响稳定性的因素,各部位有效成分含量是否均匀,溶解对照提取物的溶剂种类。建立制何首乌和酸枣仁薄层色谱鉴别用对照提取物的质量标准草案,主要内容包括名称、来源、制法、性状、鉴别、规格、包装、贮存。研究用制何首乌薄层色谱鉴别用对照提取物代替何首乌对照药材鉴别养血生发胶囊处方中制何首乌的TLC方法。实验考察了酸枣仁薄层色谱鉴别用对照提取物取代酸枣仁皂苷A和B作为对照物质用于枣仁安神胶囊与枣仁安神颗粒的可行性方案。结果:样品酸枣仁药材ZPS-3与制何首乌饮片PMRP-3质量中等偏上,选作为对照提取物研究与制备的目标样品。确定的制何首乌对照提取物提取和制备工艺为:取制何首乌,粉碎成粗粉,加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第一次加10倍量,第二次加8倍量,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适量。加入糊精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即得。每克提取物相当于原药材2.7克。确定的酸枣仁对照提取物提取和制备工艺为:取酸枣仁,粉碎成粗粉,加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第一次加10倍量,第二次加8倍量,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适量。加入糊精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即得。每克提取物相当于原药材1.3克。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可行性,对照提取物质量优越、理化性质稳定、均匀性好,与对照药材等量同质。制订了制何首乌薄层色谱鉴别用对照提取物的质量标准草案,用其代替了何首乌对照药材鉴别养血生发胶囊处方中制何首乌,并修订了养血生发胶囊的质量标准。制订了酸枣仁薄层色谱鉴别用对照提取物的质量标准草案,用其代替了酸枣仁皂苷A和B鉴别了枣仁安神胶囊与枣仁安神颗粒中的酸枣仁,并修订了枣仁安神胶囊和枣仁安神颗粒的质量标准。结论:本课题研究与制备的制何首乌和酸枣仁薄层色谱鉴别用对照提取物可作为标准物质使用。化学对照品酸枣仁皂苷A、B和斯皮诺素价格昂贵,如用对照提取物,检验成本就会大幅降低。制何首乌饮片与何首乌的薄层不完全一致,因此处方中有制何首乌的中成药应该用制何首乌对照提取物更有针对性。

蒲晓辉,郭新社,袁琦,赵辉,杨浩,蒲建彬[10](2013)在《肝保灵颗粒剂中4种大黄蒽醌类成分的大鼠药动学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建立RP-HPLC同时测定肝保灵颗粒剂(大黄、川芎、茵陈)中4种大黄蒽醌在Wistar大鼠的血药浓度的药物动力学。方法在大鼠口服肝保灵颗粒剂混悬液后,采用RP-HPLC测定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血药浓度,并用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各大黄蒽醌在一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芦荟大黄素0.029 5~3.78μg/mL、大黄酸0.118 1~15.2μg/mL、大黄素0.076 2~3.25μg/mL、大黄酚0.105 5~13.5μg/mL)。由药动学参数显示,实验所测4种测定指标的房室数均为二室,且吸收和分布的速度均较快,但消除速度相对较慢。结论该方法简单、灵敏、稳定、准确,适用于同时测定肝保灵颗粒剂口服给药后大鼠血浆中4种大黄蒽醌的药动学参数。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溢安浸膏在大鼠体内大黄酸的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溢安浸膏在大鼠体内大黄酸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蒙药扎冲十三味丸的质量标志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扎冲十三味丸的化学成分研究
    1 UPLC-Q-TOF-MS/MS联用技术定性分析
        1.1 仪器与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GC-MS联用技术定性分析
        2.1 仪器与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扎冲十三味丸大鼠体内入血成分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药品与试剂
        1.3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检测条件
        2.2 数据处理
        2.3 给药药液的制备
        2.4 血浆样品采集
        2.5 血浆样品处理
    3 结果
        3.1 扎冲十三味丸UPLC-Q-TOF-MS/MS色谱图的采集
        3.2 扎冲十三味丸原型入血成分分析与鉴定
    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扎冲十三味丸大鼠组织成分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与药品
        1.3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检测方法
        2.2 给药方法及组织样品的收集
        2.3 组织样品的处理方法
    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基于电子舌、电子鼻技术的扎冲十三味丸中单味药气-味的表征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药品与试剂
        1.3 药材样品的制备
        1.4 单体成分及对照品样品的制备
    2 实验方法
        2.1 电子舌分析方法
        2.2 电子鼻分析方法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电子舌实验结果
        3.1 电子舌主成分分析(PCA)
        3.2 判别因子分析(DFA)
    4 电子鼻实验结果
        4.1 主成分分析(PCA)
        4.2 判别因子分析(DFA)
    5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网络药理学探究扎冲十三味丸主要成分治疗脑血管疾病作用机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主要成分的靶点收集
        2.2 脑血管疾病的靶点收集
        2.3 关键靶点的选择与PPI拓扑学分析
        2.4 关键靶点的通路分析及网络图的构建
    3 结果与分析
        3.1 关键靶点的收集结果
        3.2 PPI图的构建与拓扑学分析
        3.3 关键靶点的KEGG通路分析及“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的构建
    4 小结与讨论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诃子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中药复方糖肾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体内作用过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两种水提工艺糖肾方的药效及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第一节 两种水提工艺糖肾方改善KKAy小鼠肾损伤的药效比较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实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第二节 中药复方糖肾方化学成分的筛查与鉴定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讨论
        三、小结
    第三节 两种水提工艺糖肾方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比较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讨论
        三、小结
第二部分 中药复方糖肾方治疗DKD的药效物质及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
    第一节 中药复方糖肾方入血成分的筛查与鉴定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讨论
        三、小结
    第二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糖肾方治疗DKD的药效成分及相关作用机制
        一、材料与方法
        二、实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第三节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糖肾方治疗DKD的相关作用机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讨论
        三、小结
第三部分 中药复方糖肾方药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讨论
    三、小结
全文总结
正文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思路及方法的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二 糖肾方组方药味化学成分及其体内外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1 糖肾方中22个入血原型药物及相对应的药物作用靶点
附表2 Disgene和Genecards数据库中糖尿病肾病的作用靶点
附表3 糖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靶点
附录4 糖肾方治疗DKD药效成分、作用靶点及KEGG通路
基金资助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3)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临床经验方(FDQ)的ND片剂临床前药学探索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现状
    3 研究目的
    4 研究思路与方法
        4.1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探索FDQ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潜在活性成分探索研究
        4.2 “成分还原”对FDQ活性成分群组合物研究
        4.3 潜在活性成分组合物(AIC)药效验证研究
        4.4 ND片剂制备工艺研究
        4.5 ND片剂中间体及成品质量标准研究
        4.6 基于苦参碱的AIC初步药代动力学研究
    5 技术路线图
    6 研究特色与创新
第一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探索FDQ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潜在活性成分探索研究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FDQ有效成分的筛选与分子数据库的构建
        2.2 疾病相关靶标的筛选
        2.3 潜在作用靶标的获取
        2.4 交集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的构建
        2.5 “成分-疾病靶标”网络的构建与分析
        2.6 GO(基因功能)分析
        2.7 通路富集分析
        2.8 肺毒清活性成分群的聚焦
        2.9 成分-靶点分子对接
    3 结论与讨论
第二章 “成分还原”对FDQ活性成分群组合物研究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对照品溶液配制
        2.2 供试品溶液制备
        2.3 色谱条件
        2.4 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潜在活性成分组合物(AIC)药效验证研究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解热实验
        2.2 止咳
        2.3 化痰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ND片剂制备工艺研究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ND片剂中间体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2.1.1 AIC相关指标测定预实验
        2.1.2 ND颗粒制备评价指标与测定方法
        2.1.3 制剂吸湿剂与填充剂筛选
        2.1.4 黏合剂种类筛选
        2.1.5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ND颗粒成型工艺
        2.2 ND片剂成型研究
        2.2.1 润滑剂种类筛选
        2.2.2 润滑剂用量筛选
        2.2.3 崩解剂的种类考察
        2.2.4 崩解剂的用量考察
        2.2.5 片剂工艺验证
    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ND片剂中间体及成品质量标准研究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ND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2.1.1 ND颗粒的制备
        2.1.2 ND颗粒性状
        2.1.3 粒度
        2.1.4 水分
        2.1.5 干燥失重
        2.1.6 验证
        2.1.7 基于HPLC的 ND颗粒一测多评法含量测定方法建立
        2.1.8 ND颗粒的苦参碱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
        2.1.9 ND颗粒的紫外指纹图谱研究
        2.1.10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ND颗粒中五种成分的含量
        2.1.11 ND颗粒的物理指纹图谱研究
        2.2 ND片剂质量标准研究
        2.2.1 检查
        2.2.2 含量测定
        2.2.3 溶出度方法建立
    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基于苦参碱的AIC初步药代动力学研究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及对照品溶液制备
        2.2 色谱条件
        2.3 血浆样品处理
        2.4 大鼠给药及血液样品采集
        2.5 方法学验证
        2.5.1 专属性考察
        2.5.2 线性及定量限考察
        2.5.3 准确度和精密度考察
        2.5.4 提取回收率与机制效应
        2.5.5 稳定性考察
        2.5.6 药代动力学研究
    3 结论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ND片中间体质量标准(草案)
附录B ND片质量标准(草案)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文献综述 网络药理学的中药复方研究及应用
    参考文献

(4)基于生物活性的大黄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综述-大黄研究进展
    1 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1 蒽醌类化学成分
        1.2 蒽酮类化学成分
        1.3 芪类成分
        1.4 鞣质类成分
        1.5 酰基糖苷类成分
        1.6 苯丁酮苷类和色原酮类成分
        1.7 其它化学成分
    2 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进展
        2.1 药理学研究进展
        2.2 毒理学研究
    3 质量控制研究
        3.1 指纹图谱
        3.2 含量测定
        3.3 液质联用
        3.4 谱效关系及组效关系
        3.5 药代动力学
    4 展望
前言
第一章 基于谱效关系的大黄活性成分辨识研究
    第一节 大黄HPLC指纹图谱研究
    第二节 大黄指纹图谱共有峰的LC-MS/MS结构推测
    第三节 大黄泻下活性成分辨识研究
    第四节 大黄抗肿瘤活性成分辨识研究
    第五节 大黄抗炎活性成分辨识研究
    第六节 大黄化学成分与其外在颜色的相关性研究
第二章 基于组效关系的大黄活性成分辨识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面向不同活性的大黄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
    第一节 大黄中7个蒽醌苷类成分的同步测定研究
    第二节 大黄中缩合鞣质的含量测定
全文总结
创新点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图
参考文献

(5)大黄硝石汤药代动力学及其有效成分小檗碱的肝肾外排转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大黄硝石汤成分定量分析
    1 材料
        1.1 药品和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大黄硝石汤制备
        2.2 溶液配制
        2.3 仪器条件
        2.4 方法学考察
        2.5 样品含量测定
    3 结果
        3.1 方法学考察结果
        3.2 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4 讨论
第二章 大黄硝石汤在大鼠体内的血药动力学研究
    1 材料
        1.1 药品和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动物
    2 方法
        2.1 大黄硝石汤制备
        2.2 溶液配制
        2.3 样品预处理
        2.4 仪器条件
        2.5 方法学考察
        2.6 血药动力学研究
        2.7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方法学考察结果
        3.2 血药动力学研究
    4 讨论
第三章 大黄硝石汤在小鼠体内的肝肾分布研究
    1 材料
        1.1 药品和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动物
    2 方法
        2.1 大黄硝石汤制备
        2.2 溶液配制
        2.3 样品预处理
        2.4 仪器条件
        2.5 大黄硝石汤入肝成分定性分析研究
        2.6 大黄硝石汤在DDC诱导的胆汁淤积小鼠中的肝肾分布定量研究
        2.7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肝脏定性分析研究
        3.2 大黄硝石汤在DDC诱导的胆汁淤积小鼠中的肝肾分布研究
    4 讨论
第四章 大黄硝石汤中有效成分小檗碱的肝肾外排转运机制
    1 材料
        1.1 药品和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动物
        1.4 细胞
    2 方法
        2.1 溶液配制
        2.2 样品预处理
        2.3 仪器条件
        2.4 小檗碱在rMate1-MDCK转染细胞模型中的转运研究
        2.5 小檗碱在P-gp-MDCK转染细胞模型中的跨膜转运研究
        2.6 抑制剂对小檗碱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2.7 分子对接
        2.8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rMate1-MDCK细胞跨膜转运活性验证结果
        3.2 小檗碱在MDCK转染细胞模型中的转运研究
        3.3 抑制剂对小檗碱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3.4 小檗碱与rMate1及P-gp的分子对接
    4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大黄硝石汤中主要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参与学术会议及发表论文情况

(6)复方龙芪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药效学研究及其化学成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及术语简表
摘要
ABSTRACT
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复方龙芪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药效学研究
    第一节 复方龙芪汤对STZ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复方龙芪汤对STZ诱导2型糖尿病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第二章 复方龙芪汤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用机制的探索
    第一节 坐骨神经及红细胞中山梨醇含量测定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复方龙芪汤体外抑制醛糖还原酶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第三章 复方龙芪汤化学成分分析
    第一节 复方龙芪汤干浸膏粉总糖苷的测定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UPLC/Q-TOF-MS分析复方龙芪汤化学成分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讨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图表
致谢
个人简历

(7)附子治疗阳虚的整合药动学—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附子治疗阳虚便秘大鼠的整合药动学、药效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试剂与试药
        1.2 实验动物
        1.3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分析条件
        2.1.1 色谱条件
        2.1.2 质谱条件
        2.2 标准曲线溶液和混合质控样品的配制
        2.2.1 混合标液的配制
        2.2.2 标准曲线溶液的配制
        2.2.3 混合质控样品的配制
        2.3 大鼠阳虚便秘模型的建立
        2.4 附子总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实验
        2.4.1 样品收集
        2.4.2 血浆样品的处理
        2.5 附子总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效学实验
        2.5.1 样品收集
        2.5.2 含量测定
        3 实验结果
        3.1 大鼠阳虚便秘模型评价
        3.2 方法学验证
        3.2.1 方法专属性
        3.2.2 标准曲线及定量限
        3.2.3 基质效应和回收率考察
        3.2.4 准确度和精密度考察
        3.2.5 稳定性考察
        3.2.6 分析
        3.3 附子总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3.3.1 结果
        3.3.2 分析
        3.4 附子总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效学研究
        3.4.1 实验结果
        3.4.2 分析
        3.5 附子总生物碱治疗大鼠阳虚便秘的整合药动学-药效学研究
        3.5.1 附子总生物碱治疗大鼠阳虚便秘的整合药动学研究
        3.5.2 附子总生物碱治疗大鼠阳虚便秘的整合药效学研究
        3.5.3 整合药动学、药效学研究
        3.6 讨论
        3.6.1 剂量对附子总生物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的影响
        3.6.2 附子总生物碱的整合药动学分析
    第二部分 附子治疗慢性心衰大鼠的药动学、药效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试剂与试药
        1.2 实验动物
        1.3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色谱条件
        2.2 标准曲线溶液和混合质控样品的配制
        2.2.1 对照品储备液和内标溶液的配制
        2.2.2 混合标液的配制
        2.2.3 标准曲线溶液的配制
        2.2.4 混合质控样品的配制
        2.3 大鼠慢性心衰模型的建立
        2.4 附子水溶性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实验
        2.4.1 样品的收集
        2.4.2 血浆样品的处理
        2.5 附子水溶性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效学实验
        2.5.1 样品收集
        2.5.2 含量测定
        3 实验结果
        3.1 大鼠慢性心衰模型评价
        3.2 方法学验证
        3.2.1 方法专属性
        3.2.2 标准曲线及定量限
        3.2.3 基质效应和回收率考察
        3.2.4 准确度和精密度考察
        3.2.5 稳定性考察
        3.2.6 分析
        3.3 附子水溶性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3.3.1 实验结果
        3.3.2 分析
        3.4 附子水溶性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效学研究
        3.4.1 实验结果
        3.4.2 分析
        3.5 附子水溶性生物碱治疗大鼠心衰的整合药动学-药效学研究
        3.5.1 附子水溶性生物碱治疗大鼠心衰的整合药动学研究
        3.5.2 附子水溶性生物碱治疗大鼠心衰的整合药效学研究
        3.5.3 整合药动学、药效学研究
        3.6 讨论
讨论
结论
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I:
    综述一 附子的药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附子的药动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II: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8)三黄片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第一章 前言
    1.1 中药现代质量控制研究概况
        1.1.1 指纹图谱研究
        1.1.2 谱效关系研究
        1.1.3 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1.1.4 药代动力学研究
        1.1.5 代谢组学研究
    1.2 抗氧化活性研究概况
    1.3 化学计量学研究概况
        1.3.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3.2 人工神经网络(ANN)分析
        1.3.3 偏最小二乘(PLS)分析
    1.4 三黄片研究概况
        1.4.1 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1.4.2 质量控制研究概况
        1.4.3 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1.4.4 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1.5 立项依据和研究思路
第二章 三黄片254 nm HPLC数字化指纹图谱的研究
    2.1 线性定量指纹法(LQFM)基本原理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溶液的制备
        2.2.3 色谱条件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色谱条件和样品提取条件的优化
        2.3.2 系统适用性试验
        2.3.3 方法学考察
        2.3.4 254 nm 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2.3.5 HPLC指纹图谱超信息数字化评价
        2.3.6 LQFM评价SHT整体质量
        2.3.7 指纹峰归属
    2.4 小结
第三章 三黄片多波长指纹图谱和清除DPPH自由基谱效关系研究
    3.1 四波长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对SHT质量的评价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结果与讨论
    3.2 八组分含量测定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与讨论
    3.3 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测定
        3.3.1 原理
        3.3.2 材料与方法
        3.3.3 结果与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三黄片HPCE指纹图谱和清除羟基自由基活性研究
    4.1 梯形法优化BGE基本原理
    4.2 CEFP的建立及其对SHT质量的评价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结果与讨论
    4.3 两组分含量测定
        4.3.1 材料与方法
        4.3.2 结果与讨论
    4.4 清除羟基自由基活性的测定
        4.4.1 原理
        4.4.2 材料与方法
        4.4.3 结果与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UV与IR光谱指纹图谱及燃烧热整合评价三黄片质量
    5.1 UVFP的建立及其对SHT质量的评价
        5.1.1 材料与方法
        5.1.2 结果与讨论
    5.2 IRFP的建立及其对SHT质量的评价
        5.2.1 材料与方法
        5.2.2 结果与讨论
    5.3 燃烧热的测定及其对SHT质量的评价
        5.3.1 原理
        5.3.2 材料与方法
        5.3.3 结果与讨论
    5.4 整合三种分析方法对SHT质量的评价
    5.5 不同分析方法的评价结果比较
    5.6 小结
第六章 三黄片体外化学成分鉴定和入血成分初步研究
    6.1 化学成分鉴定
        6.1.1 材料与方法
        6.1.2 结果与讨论
    6.2 SHT化学成分归属
    6.3 SHT入血成分初步研究
        6.3.1 材料与方法
        6.3.2 结果与讨论
    6.4 分析方法和条件的选择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学位论文自愿预先检测申请表

(9)制何首乌和酸枣仁薄层色谱鉴别用对照提取物的研究与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制何首乌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1 二苯乙烯苷类
        2 蒽醌类
        3 磷脂类
        4 其他成分
    第二章 制何首乌的质量控制相关研究
        1 含制何首乌成方制剂鉴别制何首乌的质量标准
        2 质量控制的研究
    第三章 酸枣仁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1 酸枣仁皂苷类
        2 黄酮类
        3 酸枣仁油类
        4 其他成分
    第四章 酸枣仁的质量控制相关研究
        1 含酸枣仁成方制剂鉴别酸枣仁的质量标准
        2 质量控制的研究
    第五章 对照提取物及其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1 对照提取物及其特点
        2 对照提取物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前言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制何首乌薄层色谱鉴别用对照提取物的研究与制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制何首乌对照提取物在成方制剂中的应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酸枣仁薄层色谱鉴别用对照提取物的研究与制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酸枣仁对照提取物在成方制剂中的应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肝保灵颗粒剂中4种大黄蒽醌类成分的大鼠药动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4种大黄蒽醌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
        2.1.1 色谱条件
        2.1.2 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2.1.3 血浆样品处理
        2.1.4 专属性
        2.1.5 线性与范围
        2.1.6 回收率试验
        2.1.7 精密度试验
        2.1.8 样品稳定性试验
    2.2 给药方案和样品采集
    2.3 药动学实验结果
        2.3.1 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
        2.3.2 房室模型的选择
        2.3.3 用主数据计算的药动学参数
3 讨论
    3.1 血浆样品预处理方法的建立
    3.2 药动学参数测定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溢安浸膏在大鼠体内大黄酸的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 [1]蒙药扎冲十三味丸的质量标志物研究[D]. 赵鹿.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
  • [2]中药复方糖肾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体内作用过程的研究[D]. 周伟娥.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3]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临床经验方(FDQ)的ND片剂临床前药学探索性研究[D]. 刘钱. 成都大学, 2021(07)
  • [4]基于生物活性的大黄质量控制研究[D]. 王立雪.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5]大黄硝石汤药代动力学及其有效成分小檗碱的肝肾外排转运研究[D]. 金静怡.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复方龙芪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药效学研究及其化学成分分析[D]. 何洋.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7]附子治疗阳虚的整合药动学—药效学研究[D]. 李燕.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12)
  • [8]三黄片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 王燕. 沈阳药科大学, 2015(01)
  • [9]制何首乌和酸枣仁薄层色谱鉴别用对照提取物的研究与制备[D]. 吕剑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5)
  • [10]肝保灵颗粒剂中4种大黄蒽醌类成分的大鼠药动学研究[J]. 蒲晓辉,郭新社,袁琦,赵辉,杨浩,蒲建彬. 中成药, 2013(06)

标签:;  ;  ;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脑益安提取物中大黄酸的含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