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阅读法》课堂记录与解说

《多位阅读法》课堂记录与解说

一、“多位数的读法”课堂实录与评析(论文文献综述)

罗薇[1](2021)在《《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汉语官话语法试编》是俄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出版的、专为高等教育编写的汉语语法教科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该书既是一部实用的汉语教材,也是一部传承俄罗斯汉学研究传统、充分吸收以往欧洲人汉语学习与研究成就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也是较早以普通语言学理论解释汉语的学术着作。本文将以1902年首版为基础,结合施密特个人档案、拉脱维亚大学所藏施密特个人藏书中的相关资料,从成书的历史背景、俄罗斯人的汉语学习与研究传统、欧洲人学习汉语的历史、世界语言学史以及俄罗斯汉语教育史的角度挖掘该书的特点和价值。该书写作的主要基础来源于俄罗斯人研究与学习汉语的传统。得益于作者施密特在彼得堡大学所受的东方学专业训练,俄国汉学、尤其是彼得堡大学汉学学派汉语教学的传统、以及俄国人的语言研究传统对施密特写作《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产生了深刻影响。首先,在俄国汉语研究的强项方面,如语法分析系统、汉字分析法等方面,施密特广泛采纳了前辈学者的观点,并且在传统汉学的基础上提出适应新局势的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此外,对俄国人学习汉语的继承还表现在另一些方面,如:延续俄国汉学研究的传统项目,同时关注汉、满、蒙三语,又根据海参崴东方学院对学生掌握东亚语言的要求增添了日语、朝鲜语以及越南语等语言材料。其次,继承彼得堡学派对中国历史语言文化的基本观点,认为包括汉语在内的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地区文化一样,可以通过一般方法被科学地认识、研究,汉语并非是某些欧洲汉学家认为的“停滞不前”的、处于其原始状态的一种低级语言,而是具有与其文化相关的理据性,需要理性地认识。再次,彼得堡汉学学派注重积累史实材料,在研究汉语时,施密特大量收集、引用丰富的语言材料和例证,这也是施密特作为瓦西里耶夫弟子最突出的传承特点之一。俄罗斯人早期对汉语的认识主要来源于驻北京东正教使团成员论着和西方人的汉语教材,另外还有大量从中国运回的中文原典。俄罗斯人对汉语的认知从一开始就具有三方面的视野,他们既传承本国人的研究,又善于参考西方、中国的研究和学习资料。一方面,该书吸收了当时欧洲和中国学术界对汉语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一部在系统、科学的文献综述基础之上的学术着作,对欧洲其他汉学家的观点、成果和语言材料进行整合,从中得出更进一步的观点,从而成为外国人汉语教材编着史发展到19、20世纪之交时具有综述性、整合性的一部着作。另一方面,《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中对欧洲人汉语学习资料的运用还在于对其中收集的语言材料进行分类、精选,找到最适合编入该书的范例。最后,《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特点还在于将以往欧洲汉学家、语言学家的资料,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将之整合纳入他的语法系统中—一汉语实用语法系统是作者要着重教授的内容,也是这部教材相比于一些欧洲汉学家语料搜集式的汉语教科书更具优势之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一书并非只有零散的语法点汇集,而是强调汉语语法规则的整合归纳,并且首次在俄语语境下构建一套新的汉语实用语法体系。是明清时期以来外国人对汉语语法科学研究史的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继往开来之作,也是20世纪以后国际学界的现代汉语研究往纵深方向开拓的重要前提,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从欧洲语言学史和俄罗斯语言学史的发展脉络来看,到19世纪末,欧洲和俄国语言学经过了多年的方法和材料积累,在历史比较语言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普通语言学的观念已经为学界所接受,这些思想对这一时期包括施密特在内的俄国语言工作者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普通语言学的新思想在外语教材编纂方面的应用也具有重大意义。从语言学研究的角度看,《汉语官话语法试编》是俄国汉学史上第一次尝试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汉语的语法着作。一方面来说,以汉语为参照、拓宽了普通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的研究路径和研究范围,反过来说,也从西方语言学的新成果出发丰富了汉语研究的方法论。从语言本身的发展来看,这一时期的汉语内部也发生了重要变化,随着清末社会大变革,越来越多的新词日渐成为时尚,北方官话口语日益成为最重要的中外交往标准语,白话文运动已在酝酿之中;另一股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来自西欧语言学的发展——经过19世纪的发展,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该书可以看作是一部汉语史研究与汉语实践语法研究相结合的产物,书中证实了运用产生于印欧诸语言框架下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普通语言学方法在汉语研究中的可能性与可行性。通过对本书的研究,可以从“他者”的角度审视汉语对普通语言学理论和方法论的贡献,挖掘汉语对历史语言学及普通语言学研究的补充意义,加深历史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观念下对汉语及其历史演变的认识。最后,《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出版使用对19、20世纪之交俄国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的的汉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语言实践教材,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规则、掌握用法,作者不仅善于描写语法规则时在抽象化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化表述,注重使用条件、搭配对象、适用范围、特例等方面的考察,力求使语法规则呈现出严谨、易懂、实用的特色,同时还配有大量精选范例。此外,教材的内容还间接地反映了俄国的教育政策、教育历史,海参崴东方学院的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汉语课程大纲、教学目标,施密特本人的教学思想等。因此,教材的内容折射出这一时期俄国汉语教育史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生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即19、20世纪之交)、特定教育场所中(即海参崴东方学院)、特定教育者(即施密特)主导下、针对特定学习者群体(即就读于海参崴东方学院的大学生、军官和少量其他社会人士)的教育活动的历史进程。总之,俄国汉学家施密特专为海参崴东方学院的汉语学习者编写、并于1902年出版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一书,既继承了俄罗斯汉学、尤其是彼得堡大学学派既往的已有研究成果和研究传统,采用了俄国人头脑中相对成熟的俄语语法框架基础,又能放眼世界,有所取舍地借鉴当时流传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其他国家汉学家所着的汉语教材,另外还成功运用最新的俄国和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研究方法论,以及截止到清末时期的中国传统语言学成就来科学地描写汉语,是俄国汉语教育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部语法教科书。本文将结合教材原着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梳理本书的编写特点及研究成果,全面考察这部着作的重要作用及价值。

罗瑞[2](2021)在《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实践研究 ——以Z名师工作室为例》文中认为研读教材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还是教师进行深度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核心环节。教师研读教材主要是对教材知识点进行钻研与表达,本研究为深入地剖析这一教学过程,将其分为两个阶段:对教材进行内化的“研”与外化的“读”,但其实“研”与“读”这两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的,“研”是“读”的基础,“读”是“研”的升华,二者相统一,即进行教材文本研读和课堂实践研读。本研究以KM市PL区Z名师工作室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数与代数”模块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编排与呈现。第二,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过程与方法。第三,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执教课题中如何研读教材。第四,多轮研读教材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微循环过程对工作室、教师、学生产生的影响。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以及实物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每一次执教课题选定后进行的第一轮研读,到“课堂教学——干预——反思——修正”过程中的全员集体评课、研讨,从而为执教者提出下一轮的研读建议等一系列活动,研究者一直参与到此工作室对该课题的研究中。基于此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数与代数”在四大领域中单元数和课时数占比都是最大,且“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占比又高于其他部分,每部分都呈现螺旋式的编排,小学阶段深研此模块教材内容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过程与方法包括三原则、四愿景、四方法、四方式以及五步骤。(1)三条原则:注重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2)四个愿景:致力于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打造高效课堂;致力于全面、深入地把握教材文本传递的作用;致力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更好地服务学生;致力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其职业发展。(3)四种方法:整体系统研读法、深度追问研读法、横纵对比研读法以及移情理解研读法。(4)四种方式:自我研读、交流研读、合作研读、指导研读。(5)五个步骤:以课标为基本依据,明晰课程总目标与学段目标的要求;“初研”教材整体结构;“再研”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细研”主题图、例题和习题;“深研”教材编写意图。第三,“数与代数”模块五个研读课例从“研”到“读”的全过程。研读课例分析中由“研”到“读”四转换:教材文本转换为问题框架、问题框架转换为外部问题、外部问题转换为教学策略以及教学策略转换为教学活动。四环节:研、议、思、写。第四,此课题的开展过程对教师的影响。提升了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并且多轮微循环的研讨改进过程增进了教师间的沟通、交流以及合作的能力。对学生的影响。增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深度,进而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基于研究结论的启示:工作室课题的开展对提升教师研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制度与策略是改善研读效果的重要基础,应持续、深入地进行研读教材实践研究以及课例开发。

唐雪娟[3](2021)在《花腰彝族民俗数学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探究》文中指出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学文化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和数学学习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然而,教材中所出现的情境大多是关于城市生活的,对于高寒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显得有些陌生,造成书本上的数学与生活中的数学严重脱节,使得所学理论与社会经验之间难以建立联系。因此,建立民俗数学文化与学校数学之间的联系,实现数学知识的情景化与生活化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对民俗数学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现有的研究也大多是理论层面上的研究,涉及将民俗数学融入教学实践的研究非常少。本研究首先对现有的文献进行整理,并综合通过文献法、实地研究法、问卷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来探索花腰彝族民俗数学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花腰彝族民俗文化中的数学元素主要有哪些?第二,花腰彝族民俗数学如何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即融入方式是什么?第三,花腰彝族民俗数学融入小学数学课堂实践的效果如何?研究获得的结论:(1)花腰彝族民俗文化中的数学元素主要有:花腰彝族服饰中图案的对称、平移;花腰彝族服饰上的几何图形及图案纹样的构成;花腰彝族剪纸花样中的轴对称图形;花腰彝族民俗活动中数字和圆的应用;花腰彝族语言中的数学。(2)本研究采用的融入方式是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教育的四种方式,即:附加式、复制式、顺应式、重构式。使用时根据融入内容的性质恰当选择,其中“花腰彝族服饰中的几何图形”教学案例采用的融入方式是复制式,“花腰彝族剪纸花样中的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采用的融入方式也是复制式,“花腰彝族语言中的数学”教学案例采用的融入方式是复制式、重构式、顺应式。(3)花腰彝族民俗数学融入小学数学课堂实践的效果:学生方面的效果: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授课内容很感兴趣,在课上学生的表现较为自信,注意力很集中。但有部分学生在课上仍不够专注,经访谈得知是老师讲解的内容多且语速快;大部分学生认为在花腰彝族民俗数学课上能学到很多知识,能帮助他们提高数学成绩,觉得上这个课很有意义。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课上的内容考试考不到,上这个课没意义;花腰彝族民俗数学课能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很轻松,并能用课上学到的知识、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期待再上花腰彝族民俗数学课。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教师讲的内容难理解,导致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很困惑,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方面的效果:大多数教师认为花腰彝族民俗数学能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但因自身对花腰彝族民俗数学理解还不够透彻,知识储备也不够,要将花腰彝族民俗数学融入教学还非常困难。尽管花腰彝族民俗数学融入教学会给教师增加工作量,但大部分教师认为花腰彝族民俗数学课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愿意去尝试花腰彝族民俗数学课的教学;大部分教师认为通过本次花腰彝族民俗数学融入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后,让他们对数学有了新的认识,给他们的教学带来了新思路。根据研究的结论,对花腰彝族民俗数学融入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提出以下思考:(1)开发关于花腰彝族民俗数学的校本课程和教学资源。(2)开展关于花腰彝族民俗数学的培训活动和教研活动。(3)融入教学的内容和素材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余根钬[4](2020)在《小学六年级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基于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文中研究表明运算能力是小学生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它既占据着学生数学学习的枢纽地位,也对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起着基础学力作用。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理念,运算能力是由“运算技能”与“逻辑思维”所构成的综合能力,教学过程既要注重对学生运算技能的强化,也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特点,小学阶段无疑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并开展针对性思维训练,促进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发展。本研究将测验法、访谈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以212名六年级学生及6名小学数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小学生运算能力进行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在理清现状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的前提下,利用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架起课堂教学与小学生运算能力发展之间的桥梁关系;其次,依据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建构小学数学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实施路径,意在通过有效的思维训练来化解小学生运算能力存在的现状问题,优化课堂教学对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最后,设计并实施小学数学思维型课堂教学,以《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同课异构”课作为分析材料,利用“教师评课情况、学生情况调查、教师教学反思”的评价机制对教学效果进行差异性评价,以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经验帮助。林崇德、胡卫平所引领与践行的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以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为基础,着眼于课堂教学中的思维活动,意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此理论指导下设计并实施的课堂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上包含四个基本环节,第一,创设矛盾激趣,拟用“认知冲突”的课堂导入;第二,结合问题驱动,开展“自主建构”的教学过程;第三,构建双向反思,实施“自我监控”的教学总结;第四,开展思维训练,选取并采用“应用迁移”的巩固练习。此外,为后续教师能够顺利地开展教学实践呈现出最佳教学效果,要注意如下教学要求:首先,要按照学生学情设计教学,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其次,要灵活把握课堂教学进度,适当留出教学机动时间;最后,要紧扣教学要点进行变式训练,突破已有思维认知。

王硕[5](2020)在《人教版、现代版和MPAH版小学数学教科书“整数的认识”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教科书的审视和思考,有利于我们去反思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不足。近年来,我国香港和新加坡的数学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际的大舞台上见证着他们创下的辉煌成就,并且他们在文化背景和教育形式上与我国大陆相似。故此,本研究选择了我国大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我国香港现代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和新加坡MPAH版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有利于学生形成数的概念和意义,发展学生数感以及利用整数表示日常生活的事物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整数的认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个版本“整数的认识”进行比较分析,能够对我国在小学数学“整数的认识”教科书编写中提出宝贵建议和经验。本研究采用了比较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对人教版、现代版和MPAH版“整数的认识”的内容、插图、例题呈现方式和难度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并研究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现代版在栏目设置上更丰富多元,人教版在内容编排上更全面、结构更清晰合理,MPAH在内容分布中年级分布更均衡;人教版和现代版更注重使用生活类和情境类插图,MPAH版更倾向于使用模型类插图,现代版每章前均设有章前图,人教版部分章节前未设有章前图,MPAH版任何章节均未设置章前图;此外,MPAH版的例题中插图使用比重较高,人教版习题中插图使用比重较高,三个版本均主要以解释型插图为主要的功能性插图,但MPAH版的解释型插图使用率更高;三个版本“整数的认识”部分例题呈现方式三者各具特点,在不同的知识层次,每个版本的呈现方式也存在差异;人教版在内容广度的水平值最高,MPAH版的内容深度的水平值最高,现代版的习题难度水平值最高,通过三个难度维度的比例分析最终得出:现代版的综合难度大于人教版的综合难度,人教版的综合难度大于MPAH版的综合难度。基于人教版、现代版和MPAH版“整数的认识”关于内容、插图、例题的呈现方式和难度四个方面的比较研究结论,针对我国大陆人教版教科书中“整数的认识”编写提出以下建议:丰富教科书的栏目设置,“整数的认识”内容年级分布要均衡合理;插图类型和功能性插图的使用要合理分配;例题呈现方式需增加多样化形式,提高教科书的引导性和启发性,注重为学生提供归纳、概括和抽象的空间;内容深度和习题难度的水平值要具有协调性和统一性,适当提高“整数的认识”部分的综合难度。

朱茜[6](2020)在《沪、港、台小学数学教材中“整数的认识”比较研究》文中指出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小学数学教材因其受众的特殊性和版本的多样性一直备受关注,成为比较研究的热点。“整数的认识”作为教材中的基础内容,在小学阶段是学习其他数学领域必要的知识储备,是培养学生数感、形成数学素养的前提条件。教材编写既要呈现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更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力求达到课程标准中的培养目标。本研究选取沪教版、香港版和台湾康轩版三种小学数学教材作为研究对象,三种教材广泛投入使用并获师生的好评。通过“整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的比较,可以发现三种教材值得借鉴的优势之处,对于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和数学教师的教学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定性分析三种教材的结构体系和内容设计,运用难度模型对例题习题及教材综合难度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结构体系方面,三种教材内容分布合理,沪教版为学生安排了自主探究的学习内容,香港版和康轩版的具体栏目设置比沪教版丰富。(2)内容设计方面,康轩版可比内容广度最高,香港版可比内容深度最高,而且这两版教材的内容呈现方式都比沪教版生动形象。(3)例题习题方面,三种教材例题认知要求相近,但普遍存在习题背景单一、与例题之间匹配程度不高的问题。(4)综合难度方面,三种教材的综合难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康轩版、沪教版和香港版。根据比较结果,得到了有关教材编写的如下启示:教材应增加探究类栏目,按结构体系合理分布;灵活编排知识点的数量,与教材内容深度匹配;例习题难度应协同变化,提高习题背景的层次;推进数字化教材的研发,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

苏日古嘎[7](2019)在《小数竖式计算教学研究》文中指出计算在整个数学教学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不但直接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影响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继续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因此,加强小学学生的计算教学、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极其重要。竖式是笔算的一种书写形式,是笔算的过程与形式的展现。竖式计算的作用在于简化计算,把多位数的计算简化为0-9十个数字之间的加、减、乘、除的计算。小数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学内容,小数竖式计算内容贯穿在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的教科书内容中,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此,本文以T市两所小学的360名五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采取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三种研究方法。再以理论基础、现状调查为依据,尝试着提出几则教学原则与策略以及小数乘以小数的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界定了相关的概念,包括分数、小数、小数的记数原则、竖式计算、位值原则、小数计算教学等概念。叙述了相关的教学理论、常用的教学方法,并对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小数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其次,以内蒙古T市两所小学的五年级360名学生为测试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访谈相关教师等方法,围绕小数竖式计算教学现状展开调查,再利用Excel表格来整理得到的数据并逐一进行分析。最后,以理论基础、现状调查为依据,尝试着提出了教学原则与策略,包括:提高教师能力、提升备课效果;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策略优化、引导学生领悟算理;拓展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趣味性;重视口算、加强笔算、学会估算;实施分层练习、拓展教学形式等。对小数乘以小数的教学案例进行设计,并对教学设计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建议,力求能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可行的参考资料和相关素材。希望对进一步改善小数竖式计算教学现状,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有所裨益。

张冲,张宏伟[8](2018)在《“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实录及评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数域拓展的重要学习内容。教师把数学步道引入课堂,给学生提供多样化表征的学具,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在让学生充分认识1000以内数的同时,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起认识数的一般结构,为学生认识万以内、万以上的大数,甚至其他的数提供一个整体性、可移植的范式,也为数的认识的教学创造一个新的模本。

宋慧,沈晓东[9](2018)在《借助直观 引导迁移 分层建构——“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教学实录与评析》文中提出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2页例2和"练一练",练习二第4~8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整万数的基础上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理解数的组成,掌握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地读、写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在认数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自然数的表示方法,加深对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

王百红[10](2017)在《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学习绩效的调查研究 ——以昆明市WH区LH小学为例》文中指出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学习绩效的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通过对学校中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以及教师教得“怎么样”、学生学得“怎么样”的评价是目前教育领域中的研究重点。这项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法、调查访谈法、纸笔测试法、课堂观测法、痕迹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主要研究两个问题:首先,对昆明市WH区LH小学开展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学习绩效的调查研究;其次,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学习绩效的教学评价建议、绩效理论、第四代评价理论、元认知理论、遗忘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思考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中如何提高学习绩效,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这项研究的主要结论为:LH小学三年级和六年级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结果等方面的学习绩效良好,三年级169名学生的学习绩效测试平均分为86.09分,及格率达到98%;六年级168名学生的学习绩效测试平均分为80.40分,及格率达到86%.学校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考试成绩多于学习过程。通过对国内一些优秀教学案例的分析,结合研究中的基础理论,提出提升数学课程内容学习绩效的建议:第一,学校领导要重视学校教育研究建设;第二,数学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专业成长与业务素养的提升;第三,针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课程内容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希望该项研究能对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学习绩效的提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多位数的读法”课堂实录与评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位数的读法”课堂实录与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1)《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历史背景及其作者
    1.1 海参崴东方学院及其培养目标
        1.1.1 办学背景
        1.1.2 学院设置
    1.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作者施密特
        1.2.1 施密特的早年求学、实习生涯
        1.2.2 赴海参崴东方学院任教后的汉学研究
    1.3 教材的学习者与使用情况
        1.3.1 教材的出版、使用、影响
        1.3.2 学员的汉语学习情况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俄国传统汉学背景下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
    2.1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汉语语音系统考辨
        2.1.1 南北官话的语音系统、汉语音韵研究
        2.1.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注音方案
        2.1.3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汉语发音规则
    2.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对比丘林汉语语法体系的突破
        2.2.1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词法体系
        2.2.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句法体系
    2.3 施密特对比丘林、瓦西里耶夫等人汉字理论的发展
        2.3.1 汉字的起源问题
        2.3.2 关于汉语口语、书面语的讨论
        2.3.3 汉字的“六书”
        2.3.4 施密特对瓦西里耶夫汉字体系的增补
    2.4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对满、蒙、日、朝、越等语言的关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世界汉语研究史框架下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
    3.1 例析《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对欧美汉学的反思
    3.2 以“声调”为例谈施密特对欧美汉语语音研究的整合
        3.2.1 声调的本质
        3.2.2 汉语声调的发音特点
        3.2.3 汉语声调的标调系统
        3.2.4 汉语方言的声调语音规律
        3.2.5 中外学者论“汉语声调的演变”
        3.2.6 “入声”之争
    3.3 施密特对欧美汉语语法研究成果的整理
        3.3.1 某些语法形式在各地的使用差异
        3.3.2 各国汉学家对若干语法规则的不同观点
        3.3.3 欧洲汉学家普遍忽略的汉语语法知识
    3.4 选编欧美、日本汉语教材及中文原典的书面官话范例
        3.4.1 筛选范围:标准北方书面官话材料
        3.4.2 筛选入编:符合语法规范、排列顺序合理
    3.5 个案研究:德国汉学家阿恩德对施密特的影响
        3.5.1 阿恩德及其《官话手册》
        3.5.2 两部教材的总体设计
        3.5.3 以重音理论为例讨论施密特对阿恩德的取舍
    3.6 个案研究:《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对中国传统文献的改编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世界语言学发展进程中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
    4.1 施密特的汉语观
        4.1.1 对汉语的两种定位
        4.1.2 静态与动态、共时与历时
    4.2 汉语语音史的构建:历史比较语言学与语言类型学的结合
        4.2.1 汉语语音史研究的基础材料
        4.2.2 “语音规律无例外”之汉语辅音音变考察
        4.2.3 “语音规律无例外”之汉语元音音变考察
        4.2.4 语言史的社会性——汉语官话的形成
        4.2.5 语言现象的“类推作用”:汉语词根溯源问题
    4.3 俄国语言学成果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应用
        4.3.1 用“形式语法”思想分析汉语的词法
        4.3.2 语言与思维的联系——汉语与中国人的心理
        4.3.3 波捷布尼亚及其弟子的句法思想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从语言教育及应用视角看《汉语官话语法试编》
    5.1 一部“研究—学习—教学”三位一体的汉语教科书
    5.2 从课程理论分析《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材料建构
        5.2.1 横向组织:课程教学板块的功能分析
        5.2.2 纵向组织:螺旋渐进的主题序列性
    5.3 从应用语言学看《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教学大纲
        5.3.1 字词大纲及词汇控制
        5.3.2 语法大纲及翻译训练
    5.4 本章小结
余论 施密特《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价值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1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书影及相关影像资料
附录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序言及目录
附录3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俄语字母注音表(含例字)
附录4 阿恩德《官话手册》序言及目录
致谢

(2)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实践研究 ——以Z名师工作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核心概念界定与相关概念辨析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模式
    1.4 研究的内容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的思路
    1.7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课程理解的相关研究
        2.1.1 教师课程理解的内涵
        2.1.2 教师课程理解的基本内容
        2.1.3 教师课程理解的影响因素
    2.2 教材理解的相关研究
        2.2.1 教材理解重要性
        2.2.2 教材使用
    2.3 研读教材的相关研究
        2.3.1 研读教材的重要性
        2.3.2 研读教材的内容
        2.3.3 研读教材的视角
        2.3.4 研读教材的方法
        2.3.5 研读教材的策略
    2.4 文献评述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3 研究方法
    3.4 资料收集与整理
    3.5 研究的伦理
    3.6 小结
第4章 小学数学教材“数与代数”模块的内容分析
    4.1 研读“数与代数”模块的总体设计
        4.1.1“数与代数”在四大模块中单元数的分布情况
        4.1.2“数与代数”在四大模块中课时数的分布情况
        4.1.3“数与代数”模块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
        4.1.4“数与代数”模块新知识例题数分布情况
        4.1.5“数与代数”模块单元、节的基本结构
    4.2“数的认识”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4.2.1 研读教材知识结构体系
        4.2.2 研读教学内容间的联系与衔接
    4.3“数的运算”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4.3.1 研读教材知识结构体系
        4.3.2 研读教学内容间的联系与衔接
    4.4“常见的量”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4.4.1 研读教材知识结构体系
        4.4.2 研读教学内容间的联系与衔接
    4.5“探索规律”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4.6“代数初步”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4.6.1 研读“式与方程”部分教材知识结构
        4.6.2 研读“正、反比例”部分教材知识结构
    4.7 研读“数与代数”模块教学内容的特点
        4.7.1 关注生活情境的运用
        4.7.2 关注学生数感的培养
        4.7.3 重视算理与算法的联系
        4.7.4 重视估算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4.8 小结
第5章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过程与方法
    5.1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愿景
        5.1.1 致力于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打造高效课堂
        5.1.2 致力于全面、深入地把握教材文本传递的作用
        5.1.3 致力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更好地服务学生
        5.1.4 致力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其职业发展
    5.2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时应遵循的原则
        5.2.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5.2.2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原则
        5.2.3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5.3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方法
        5.3.1 整体系统研读法
        5.3.2 深度追问研读法
        5.3.3 横纵对比研读法
        5.3.4 移情理解研读法
    5.4 小学数学教师“研”教材文本的步骤
        5.4.1 课标为据,明晰要求
        5.4.2“初研”教材整体结构
        5.4.3“再研”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
        5.4.4“细研”主题图、例题和习题
        5.4.5“深研”教材编写意图
    5.5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方式
        5.5.1 自我研读
        5.5.2 交流研读
        5.5.3 合作研读
        5.5.4 指导研读
    5.6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前后的教育教学效果
    5.7 小结
第6章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课例分析
    6.1 研读教材课例的选取
        6.1.1 内容层次
        6.1.2 水平层次
        6.1.3 结构层次
    6.2“数的认识”部分课例分析——还原数学知识的本质原理
        6.2.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6.2.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分数的初步认识”
        6.2.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6.2.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6.3“数的运算”部分课例分析——还原数学知识的本质原理
        6.3.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6.3.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价、数量和总价”
        6.3.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6.3.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6.4“常见的量”部分课例分析——追溯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6.4.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6.4.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认识钟表”
        6.4.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6.4.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6.5“探索规律”部分课例分析——丰富数学知识的表现形式
        6.5.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6.5.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数学广角——数与形”
        6.5.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6.5.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6.6“代数初步”部分课例分析——追溯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6.6.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6.6.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用字母表示数”
        6.6.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6.6.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6.7“数与代数”模块各教学课例研读设计的形成过程
        6.7.1 各教学课例研读设计的形成过程
        6.7.2 微循环研究过程的作用
第7章 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的结论
    7.2 基于研究结论的启示
    7.3 研究的反思
    7.4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花腰彝族民俗数学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 研究的内容
    1.4 研究的意义
    1.5 研究的思路
        1.5.1 研究的计划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6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数学文化的相关研究
    2.2 少数民族传统生活中的数学文化
    2.3 民俗数学研究
    2.4 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与过程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法
        3.3.2 实地研究法
        3.3.3 问卷调查法
        3.3.4 课堂观察法
        3.3.5 访谈法
    3.4 研究工具
        3.4.1 问卷设计
        3.4.2 教师访谈提纲设计
        3.4.3 学生访谈提纲设计
        3.4.4 课堂观察记录表
    3.5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6 研究的伦理
    3.7 小结
第4章 花腰彝族民俗数学素材开发
    4.1 花腰彝族源概况
    4.2 花腰彝族服饰的款式
    4.3 花腰彝族服饰的组件
    4.4 花腰彝族服饰中的数学元素
    4.5 花腰彝族民俗活动中的数学元素
    4.6 小结
第5章 融入花腰彝族民俗数学的教学案例
    5.1 花腰彝族民俗数学融入教学的融入方式
    5.2 “花腰彝族服饰中几何图形的认识”教学案例
    5.3 “花腰彝族剪纸花样中的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
    5.4 “花腰彝族语言中的数学”教学案例
    5.5 小结
第6章 花腰彝族民俗数学课堂实践的效果分析
    6.1 关于学生的问卷分析
        6.1.1 学生在花腰彝族民俗数学课中的表现
        6.1.2 学生在花腰彝族民俗数学课上的感受
        6.1.3 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的看法
        6.1.4 学生对花腰彝族民俗数学课的态度
        6.1.5 花腰彝族民俗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对学生的影响
        6.1.6 学生对花腰彝族民俗数学课的期望
    6.2 关于教师的问卷分析
        6.2.1 参与教学实践的教师的感受
        6.2.2 教学实践对教师的影响
        6.2.3 教师视角下教学实践对学生的影响
    6.3 关于访谈数据的分析
        6.3.1 教师访谈数据的分析
        6.3.2 学生访谈数据的分析
    6.4 课堂观察记录表的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思考
    7.1 研究的结论和思考
    7.2 研究的不足和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3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花腰彝族民俗数学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效果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B: 花腰彝族民俗数学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效果的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C: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D: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E: 课堂观察记录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小学六年级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基于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应然诉求
        (三)满足课堂教学实践的现实需求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小学生运算能力的研究综述
        (二)关于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的研究综述
        (三)研究现状的述评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一章 小学生运算能力及其教学要求
    第一节 运算能力概述
        一、运算能力界说
        二、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内涵
        三、小学生运算能力的特征
    第二节 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运算能力的要求
        一、重视理清算理的教学意义
        二、重视估算能力的协同作用
        三、重视具体情境的外延功能
        四、重视数感、符号意识的抽象内涵
    第三节 小学数学教材所呈现的教学脉络
        一、学段目标:表现“形象感知—抽象演算”的逐步演化
        二、能力要求:突显“口算—笔算—估算”的内在关联
        三、教学思路:呈现“整数—小数—分数”的逻辑顺序
        四、内容体系:体现“加减法—乘除法”的密切联系
第二章 小学生运算能力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第一节 运算技能方面
        一、口算能力不佳,造成运算迟缓
        二、基本算理不清,致使算法紊乱
        三、简算意识不强,引起思维定势
    第二节 思维品质方面
        一、抽象理解不佳,思维深刻性薄弱
        二、有序思考不足,思维灵活性受限
        三、多维分析不够,思维创造性单一
    第三节 非智力因素方面
        一、运算知识枯燥,缺乏学习兴趣
        二、学习态度不端,缺失探究意识
        三、运算习惯不良,欠缺规范训练
第三章 思维型课堂教学与小学生运算能力的适切性
    第一节 思维型课堂教学概述
        一、追溯: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溯源
        二、探索:小学数学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内涵机理
        三、践行:小学数学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实施原理
    第二节 思维型课堂教学之于小学生运算能力的积极效果
        一、有利于激发小学生自主探究的投入热情
        二、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深度学习的内化表现
        三、有利于推动小学生运算能力的优化进程
        四、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思维素质的水平跨越
    第三节 思维型课堂教学之于小学生运算能力的指导意义
        一、利用认知冲突,优化运算过程的多元评价
        二、通过自主建构,推进运算知识的深度学习
        三、采取自我监控,深化运算程序的自我反思
        四、巧设应用迁移,提升运算思维的灵活变式
第四章 小学数学思维型课堂教学的路径建构
    第一节 明确小学数学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实施要求
        一、教学准备:做好学生学情的调查与分析
        二、教学实施:注重探究能力的引导与发展
        三、教学过程:关注课堂互动的落实与强化
        四、教学总结:重视自我反思的开展与深化
    第二节 确定小学数学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一、矛盾激趣:基于“认知冲突”的课堂导入
        二、问题驱动:基于“自主建构”的教学过程
        三、双向反思:基于“自我监控”的教学总结
        四、思维训练:基于“应用迁移”的巩固练习
    第三节 理清小学数学思维型课堂教学的设计步骤
        一、学情调查与分析
        二、课堂导入的创设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四、教学总结的设置
        五、巩固练习的选取
第五章 实践与效果:基于一节小学数学课的同课异构
    第一节 教学前期准备
        一、选取教学内容
        二、设置教学形式
        三、设计评价方式
    第二节 教学过程实施
        一、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创设与施行
        二、对照组课堂教学的设置与执行
    第三节 教学效果评价
        一、教师评课情况
        二、学生情况调查
        三、教师教学反思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
    第三节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5)人教版、现代版和MPAH版小学数学教科书“整数的认识”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问题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数学教科书比较研究
    二、“整数的认识”的研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四章 人教版、现代版和MPAH版“整数的认识”的内容比较
    一、栏目设置
    二、内容编排
    三、内容分布
第五章 人教版、现代版和MPAH版“整数的认识”的插图比较
    一、插图数量和密度
    二、插图类型
    三、插图位置
    四、插图功能
第六章 人教版、现代版和MPAH版“整数的认识”的例题的呈现方式比较
    一、100以内数内容的例题呈现方式
    二、万以内数内容的例题呈现方式
    三、亿以内数内容的例题呈现方式
第七章 人教版、现代版和MPAH版“整数的认识”的内容难度比较
    一、内容广度
    二、内容深度
    三、习题难度
    四、综合难度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建议
    三、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6)沪、港、台小学数学教材中“整数的认识”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 整数的认识
        (二) 教材
        (三) 教材比较
    五、文献综述
        (一) “整数的认识”教学内容研究
        (二) 小学数学教材比较研究
        (三) 已有研究述评
第一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教材背景
        二、教材选取
    第二节 研究维度
        一、教材结构体系
        二、教材内容设计
        三、教材例题习题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文献研究法
        二、内容分析法
        三、比较研究法
        四、研究思路
    第四节 难度模型
        一、教材内容深度
        二、例题习题难度
    第五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整数的认识”教材结构体系比较
    第一节 教材中的单元设置
        一、相同之处
        二、特色亮点
    第二节 教材中的内容分布
        一、相同之处
        二、特色亮点
    第三节 具体栏目的安排
        一、相同之处
        二、特色亮点
    第四节 教材内容的逻辑联系
第三章 “整数的认识”教材内容设计比较
    第一节 内容广度
    第二节 内容深度
    第三节 素材选取
    第四节 呈现方式
        一、情境设计
        二、插图运用
        三、语言表达方式
第四章 “整数的认识”教材例题习题难度比较
    第一节 例题的比较
        一、例题数量
        二、认知要求
        三、背景因素
        四、例题难度
    第二节 习题的比较
        一、习题数量
        二、认知要求
        三、背景因素
        四、习题难度
    第三节 综合难度比较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三种教材内容分布合理,香港版和康轩版栏目多样
        二、康轩版内容广度居首位,沪教版内容呈现方式简单
        三、三种教材例题要求接近,习题的背景因素层次较低
        四、康轩版教材综合难度高,教材编写可融入信息技术
    第二节 启示
        一、教材应增加探究类栏目,按结构体系合理分布
        二、灵活编排知识点的数量,与教材内容深度匹配
        三、例习题难度应协同变化,提高习题背景的层次
        四、推进数字化教材的研发,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小数竖式计算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之处
第2章 概念的界定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分数
        2.1.2 小数
        2.1.3 记数原理
        2.1.4 竖式计算
        2.1.5 小数计算教学
    2.2 小数竖式计算教学的理论基础
        2.2.1 问题解决的认知理论
        2.2.2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
        2.2.3 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学理论
    2.3 小数竖式计算教学的常用方法
    2.4 小数教学内容分析
第3章 小数竖式计算教学现状调查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样本和对象的选取
        3.1.3 测试卷的设计与意图说明
        3.1.4 调查过程
        3.1.5 调查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3.2 学生学习状况调查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3.2.1 学生学习状况调查结果的整理
        3.2.2 主要错误类型分析
    3.3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第4章 小数竖式计算教学的原则与策略
    4.1 小数竖式计算教学的原则
    4.2 小数竖式计算教学策略
        4.2.1 提高教师能力、提升备课效果
        4.2.2 激发学生兴趣、发挥主体作用
        4.2.3 注重策略优化、引导学生领悟算理
        4.2.4 拓展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趣味性
        4.2.5 重视口算、加强笔算、学会估算
        4.2.6 实施分层练习、拓展教学形式
第5章 小数竖式计算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5.1 小数乘以小数教学设计
    5.2 小数乘以小数教学案例分析
    5.3 小数竖式计算教学建议
第6章 结束语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之处及后续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致谢

(8)“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实录及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前准备课程
二、长时段课程
    (一) 认识三位数
    (二) 数的组成
    (三) 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
    (四) 多种表征方式认识数的组成
    (五) 数的读写
        1. 读数
        2. 写数
    (六) 数数
    (七) 千的认识
        1. 一千的产生
        2. 读写
        3. 数位
        4. 还原生活
    (八) 总结归纳
三、课后课程

(9)借助直观 引导迁移 分层建构——“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教学实录与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1. 复习个级的数。
    2. 复习万级的数。
    3. 引入新知。
二、观察思考, 探究新知
    1. 认识万级和个级每一位上都不含0的数。
    2. 认识万级和个级某一位或几位有0的数。
    3. 完成“练一练” (题略) 。
三、练习巩固, 内化新知
    1. 读一读。
    2. 写一写。
    3. 估一估 (练习二第8题) 。
四、课末游戏, 拓展思维
五、课堂总结, 交流收获 (略)

(10)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学习绩效的调查研究 ——以昆明市WH区LH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术语及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言
    1.1 研究的背景
        1.1.1 学习绩效是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
        1.1.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学习绩效的定位
        1.1.3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学习绩效的研究现状
    1.2 核心概念界定
    1.3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思路
        1.4.1 研究的预期成果
        1.4.2 研究的计划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搜集的途径与方法
    2.2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相关研究
        2.2.1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梳理
        2.2.2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2.3 学习绩效的相关研究
        2.3.1 绩效的相关研究
        2.3.2 国内外关于学习绩效的相关研究
        2.3.3 国外学习绩效的研究进展
        2.3.4 国内学习绩效的研究现状
    2.4 文献评述
        2.4.1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文献评述
        2.4.2 学习绩效的文献评述
    2.5 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2.1 研究区域概览情况
        3.2.2 调查样本的选取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法
        3.3.2 问卷调查法
        3.3.3 访谈法
        3.3.4 纸笔测试法
        3.3.5 课堂观察法
        3.3.6 数据统计法
        3.3.7 痕迹分析法
        3.3.8 案例分析法
        3.3.9 教育经验总结法
    3.4 研究工具
        3.4.1 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3.4.2 学生测试卷
        3.4.3 师生数学课堂观察表
        3.4.4 师生访谈提纲
        3.4.5 教学案例
        3.4.6 研究工具的说明
    3.5 数据收集与整理
    3.6 数据编码与分析
    3.7 研究伦理
    3.8 小结
第4章 调查研究
    4.1 数学学习绩效的现状调查分析
        4.1.1 LH小学学生学习过程的现状分析
        4.1.2 LH小学学生学习结果的现状分析
    4.2 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现状分析
        4.2.1 LH小学听课情况
        4.2.2 LH小学教学案例片断分析
        4.2.3 教师“教”的现状分析
        4.2.4 学生“学”的现状分析
    4.3 对教师访谈的分析
        4.3.1 优秀教师访谈
        4.3.2 合格教师访谈
        4.3.3 新手教师访谈
    4.4 对调查结论的分析
        4.4.1 学生学习绩效的结论分析
        4.4.2 师生课堂观察表的结论分析
        4.4.3 教师访谈的结论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理论基础
    5.1 理论基础
        5.1.1 绩效理论
        5.1.2 第四代评价理论
        5.1.3 元认知理论
        5.1.4 遗忘理论
        5.1.5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5.2 理论基础在研究中的应用
        5.2.1 绩效理论在研究中的应用
        5.2.2 第四代评价理论在研究中的应用
        5.2.3 元认知理论在研究中的应用
        5.2.4 遗忘理论在研究中的应用
        5.2.5 建构主义数学教学理论在研究中的应用
    5.3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学习绩效的教学评价建议
        5.3.1 数学学习绩效中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评价
        5.3.2 数学学习绩效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5.4 小结
第6章 讨论
    6.1 优质课教学案例分析
        6.1.1 数与代数课程内容的教学案例分析
        6.1.2 图形与几何课程内容的教学案例分析
        6.1.3 统计与概率课程内容的教学案例分析
        6.1.4 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的教学案例分析
        6.1.5 数学广角课程内容的教学案例分析
    6.2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学习绩效提升的策略讨论
        6.2.1 学校领导的支持与配合
        6.2.2 数学教师教学的提升与发展
    6.3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的结论
    7.2 对研究的反思
    7.3 可以继续研究的问题
    7.4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三年级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B 数学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C 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D 小学数学三年级测试卷
    附录E 小学数学六年级测试卷
    附录F 数学教师课堂观察表
    附录G 学生数学课堂观察表
    附录H 录入SPSS数据编码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多位数的读法”课堂实录与评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研究[D]. 罗薇.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2]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实践研究 ——以Z名师工作室为例[D]. 罗瑞.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花腰彝族民俗数学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探究[D]. 唐雪娟.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4]小学六年级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基于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D]. 余根钬.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人教版、现代版和MPAH版小学数学教科书“整数的认识”的比较研究[D]. 王硕.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6]沪、港、台小学数学教材中“整数的认识”比较研究[D]. 朱茜. 扬州大学, 2020(05)
  • [7]小数竖式计算教学研究[D]. 苏日古嘎.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03)
  • [8]“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实录及评析[J]. 张冲,张宏伟. 小学教学参考, 2018(15)
  • [9]借助直观 引导迁移 分层建构——“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教学实录与评析[J]. 宋慧,沈晓东. 小学数学教育, 2018(06)
  • [10]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学习绩效的调查研究 ——以昆明市WH区LH小学为例[D]. 王百红. 云南师范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多位阅读法》课堂记录与解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