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大市场

短信大市场

一、短信息发出大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杨光永[1](2020)在《基于质量管理的分层分级垃圾短信息治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第二代移动通信时代以来,手机用户发展迅速,手机短信作为电信企业重要业务,每年发送量都高达数千亿条。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微博、微信等OTT互联网平台应用也相继进入到短信息行业,在方便用户日常工作生活的同时也深刻改变着用户的社交方式和行为习惯。同时,短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大量垃圾短信息得到广泛传播,极大地影响了用户正常工作生活,也影响了短信息资源的有效使用和价值开发。有些甚至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利用短信进行诈骗勒索或泄露隐私等,有效管理短信息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难题。从质量管理视角分析,垃圾短信息一般是指质量上存在瑕疵的短信息,因此垃圾短信息治理从某种程度上是如何提高短信息质量的过程。如何提高短信息质量和垃圾短信息治理效率一直以来是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和通信管理部门一直高度重视的课题,也是信息领域科研人员持续探讨研究的重要方向。垃圾短信息治理是质量管理理论在信息产业的应用,分层分级是质量管理的一种方法,论文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分层分级的策略来深化垃圾短信息治理理论研究,重点阐述如何通过信息质量评价同用户参与对垃圾短信息治理效果的机理分析和实证研究,以及引入信息分类技术对短信息分层分级进行支撑,增强短信息分层分级和垃圾短信息治理精准度。当前短信息质量管理和垃圾短信息治理研究中,比较常见的要素有法律制度规范、信息过滤技术、信息分类算法技术、行业自律、市场竞争等,但信息质量评价、用户参与等新型要素对垃圾短信息治理效果的影响机理分析和实证研究欠缺。如何通过信息质量评价和用户参与变量构建基于质量管理的分层分级垃圾短信息治理理论方法缺乏,对垃圾短信息治理工作不能形成有效的理论指导。基于此,论文的研究思路是:根据文献梳理、案例分析和专家打分挖掘出垃圾短信息治理的关键要素,提出基于质量管理的分层分级垃圾短信息治理模型;根据模型中信息质量评价和用户参与变量对垃圾短信息治理效果的关系进行机理分析和实证研究;基于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短信息分层分级九宫格矩阵,引入深度学习模型和传统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实验指标对比,对短信息进行精准分层分级,为接下来的垃圾短信息分层分级治理打下基础;最后根据短信息分层分级治理策略,对实验数据和垃圾短信息举报数据分别进行短信息类别相关性分析,并运用灰色模型对垃圾短信息进行预测,提出更有效的垃圾短信息分层分级治理策略。研究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构建基于信息质量管理的分层分级垃圾短信息治理理论模型。文章从信息质量管理视角,通过案例分析,结合菲尔德专家法对垃圾短信息治理的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提出分层分级垃圾短信息治理理论框架和模型,为整篇论文奠定理论基础。2.基于信息分层分级策略对垃圾短信息治理的影响机理分析并进行实证研究。论文根据文献研究,提出了信息质量评价、用户参与和垃圾短信息治理效果三种变量,并对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假设。根据问卷调查所得有关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处理,对论文提出的假设进行了验证,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3.构建短信息分层分级矩阵,引入深度学习模型进行验证和比较。通过构建短信息分层分级九宫矩阵,依照信息价值和信息隐私性将短信息分为八类。之后引入常用的LSTM、KNN、CNN-1D三类信息分类技术对八类短信息进行分层分级实验验证,比较各类算法在短信息分类的优劣势,为垃圾短信息精准治理提供技术支撑。4.运用灰色模型对垃圾短信息治理进行预测,分析不同类型垃圾短信息的治理策略。通过近年来短信和垃圾短信有关数据,对短信息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通过建立灰色模型对短信息进行预测。根据不同短信息平台的特点,分别对手机垃圾短信和OTT平台垃圾短信提出监测和治理建议。论文的创新点如下:1.构建基于质量管理理论的分层分级垃圾短信息治理理论模型。论文基于信息质量管理和垃圾短信息治理的文献研究,结合案例分析和信息经济管理与技术领域专家意见,识别出法律制度监管、技术管理方法、市场环境、用户参与、信息质量评价等垃圾短信息治理要素,其中法律规范、技术手段、市场环境作为外部变量。通过分析各要素在垃圾短信息治理中所起到的不同影响和相互作用机理,构建基于信息质量管理的分层分级垃圾短信息治理模型。通过构建模型,明确了传统要素和新型要素,论文将用户参与分为信息分享和共同治理维度,信息质量评价包括内容质量、表达质量和安全质量三类指标,用户参与和信息质量评价是基于质量管理的分层分级垃圾短信息治理模型中的新型和核心要素,通过用户参与和信息质量评价要素对短信息进行分层分级,对垃圾短信息进行精准治理。2.揭示了信息质量评价、用户参与对垃圾短信息治理的影响机理。在基于质量管理的分层分级垃圾短信息治理理论模型中,信息质量评价、用户参与作为全新的要素,对垃圾短信息治理的影响机理尚不清楚,当前基于信息质量评价、用户参与理论提升治理垃圾短信息效果的文献较少。论文明确了信息质量评价、用户参与和垃圾短信息治理效果变量的测度题项,通过问卷调查方法,研究分析了信息质量评价、用户参与对于垃圾短信息治理效果影响。验证了信息质量评价和用户参与对垃圾短信息治理效果的正向作用以及用户参与在信息质量评价与垃圾短信息治理之间的中介作用,揭示了信息质量评价、用户参与促进垃圾短信息治理效果的作用机理。3.构建基于灰色模型的垃圾短信息监测和治理机制。在短信息做好有效分层分级后,如何对垃圾短信息进行精准治理、合理预测等治理策略变得重要。论文从实验的10548短信息样本进行进一步分析,寻找各类短信息的关系和规律。随后论文基于短信息“信息量”不多,是典型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等特点,以当前非常普遍的端口短信为例,通过端口短信与垃圾短信息的相关性分析,运用灰色系统模型来对今后的短信息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构建基于灰色模型的垃圾短信息监测和治理机制。

王静[2](2020)在《ZX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以及电子商务等行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各大银行也在逐步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尤其是国内一些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依据自身拥有的广阔用户资源、高新技术支持以及较大的市场占有率等行业优势,加大力度改进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的业务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银行客户进行电子消费的方式,同时改变了客户办理银行业务的传统柜台方式,为银行经营范围的拓展以及新的利益增长点的实现提供了重要契机。因此,手机银行业务成为了各大商业银行进行市场利益争夺的新方向。本文选取ZX银行为研究对象,并以ZX银行郑州R支行为具体案例,对其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策略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本文对手机银行的概念做了简要分析,并分析了商业银行手机银行在实际运用中的竞争策略。其次,从宏观环境以及微观环境两个角度分析ZX银行手机业务营销策略的总体环境,接下来全面总结了我国手机银行业务总体的发展现状,同时介绍了ZX银行郑州R支行手机银行业务发展历程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通过与国内手机银行业务综合竞争力较强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以及创新能力强的招商银行,分别从操作简便性、功能完善程度、安全性以及业务特色这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指出ZX银行手机银行所存在的不足,探寻ZX银行手机银行未来的发展策略。本文的结论:ZX银行手机银行在未来的激烈市场竞争过程中必须抓住手机银行业务的转型关键点。详细来讲,ZX银行作为股份制银行的新起之秀,应当充分借鉴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这些国有制大型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不断加大科技投入,逐渐提高客户使用手机银行的体验度,依靠新颖的、人性化的、全面的功能,从而逐渐建立起ZX银行手机银行品牌。ZX银行应当依据客户的不同性质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业务方案、增强与市场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的合作、加强品牌宣传度、提高员工的营销能力、加强业务创新来不断提高用户的产品体验等措施,增强手机银行业务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提高手机银行业务的市场份额。

谢士敏[3](2018)在《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文中指出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日渐提高,对家居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智能家居系统应运而生,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走进千家万户。智能家居系统融入了单片机、智能家电、网络通信、传感器、设备自动化等技术,将家居家电通过检测、处理、远程传输、远程控制,实现人们对居家环境的控制,以满足人们对家居环境越来越高的高效、安全、舒适、节能等要求。本文采用GPRS模块、S3C44B0X控制器和ZigBee智能家居通用无线网络系统的硬件解决方案。硬件模块,通过相应传感器采集相关信号,由CC2530路由器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CC2530的协调器,协调器再将信号通过RS485端口传送到S3C44B0X主控制中分析,从而来发出命令实现对家居中空调、加湿器、灯光等系统的控制。同时S3C44B0X主控制器通过GPRS模块与用户手机或控制面板相连接,实现对家居环境的远程控制。这次设计主要融合了单片机、网络通信、传感器、语言编程等相关领域的内容。通过软硬件的结合,不仅实现了该设计的基本功能,还具有一定的扩展功能,利于系统的功能扩展和更新换代。

刘飞[4](2017)在《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汽车防盗报警定位系统研发》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家庭汽车拥有量越来越多,主要的代步的工具慢慢由自行车、电动车变成私家小轿车,小轿车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然而私家小轿车数量猛增的同时被盗的案件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一旦汽车被盗,带来的经济损失是很大的。因此,在汽车上安装先进的防盗设备是必不可少的。汽车防盗技术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技术阶段,分别是机械式防盗技术、电子式防盗技术、芯片式防盗技术和网络式防盗技术。据调查统计,电子式防盗在我国应用很多。现在即使大多数汽车都有安装防盗设备,但是它们普遍存在以下缺点:防盗而不能发出报警、防盗报错率高、不能远程报警、没有车辆定位功能等。针对以上缺点,本文提出一种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基础上实现汽车的防盗报警定位系统,详细说明了与汽车防盗设计有关的理论知识,例如GSM无线通信协议、GPS以及基站定位原理、AT指令、红外感应原理、人像识别原理等。该系统在传统防盗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嵌入式芯片、红外传感器、定位模块、通信模块、摄像头模块等,实现了车主与汽车的实时交互。当出现汽车被盗的情况时,车主不仅可以收到汽车的位置信息也可以收到盗车人的照片,此外还能够向汽车发送熄火命令,从而达到实时全方位防盗功能。通过试验证明,所研发的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汽车防盗报警系统,能够实现多信息互补的汽车防盗报警,系统可以较好的应用于车联网系统,为智能网联汽车的防盗报警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李亚玲[5](2015)在《我国智能手机媒体内容规制探究:变革、继承与实践》文中指出媒介内容对人类的认知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又与社会的政治意识紧密相关,因而,内容规制的意图和努力始终贯穿各种传媒形态发展的历程。对于传媒内容规制的关注也是一个全球普遍性话题,尤其是在新的媒介形态不断挑战旧有规制模式的背景下,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地寻求对策。本文就立足于我国实际来探究智能手机媒体的内容规制问题。当下正迅速崛起的智能手机,具有内容和形态上的高度聚合,极其复杂的内容生产模式,公私交融的传播情境,海量的UGC,以及人工智能化的应用等诸多特性,从而瓦解着传统的传媒内容规制,并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将其概括为:宏观规制架构的变革,流程控制模式的失效,公私空间边界的重构,公众媒介素养的重新诠释,以及两类权利诉求的凸显。其中,宏观规制架构的变革指,针对智能手机媒体在传媒形态和传媒产业上的融合特质,需考虑建立更具融合特质的规制框架,并着力于廓清传媒内容层规制的外部边界,以及内部的分类与标准。流程控制模式的失效主要是由于,智能手机媒体多元的传播主体,随机的传播机会,以及聚合与协作式的生产模式,使得原本面向专业传媒机构的、直接的内容管控其效用降低,从而,必须代替以全新的内容规制思路。智能手机媒体制造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交错,并由此带来了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的溢出,以及大众传播对人际传播的僭越,这就使得政府在进行内容规制的时候,一方面要谨慎提防公权力对私人空间的僭越,另一方面要为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划定界限,明确跨界传播过程中的权责关系。智能手机媒体UGC的涌现和传播失范,不断突破原本强调集中、统一管理的行政规制框架,公众媒介素养的规范意义得到彰显。在这一语境下,本文提出至少应该从两个方面的能力和三种责任意识维度重新诠释公众媒介素养。所谓的两类权利诉求,一类是指“不知情权”,这是面对智能手机媒体制造的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信息噪声等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权利诉求,即人人应该享有不被信息冒犯的权利。一类是指“被遗忘权”,这主要是针对智能手机媒体制造的、更为严峻的个人信息安全隐患而提出的个人信息自决权。从传媒内容规制所追求的媒介内容的政治和文化价值上来看,在我国特定的政治文化体制内存在着某种相对稳定的价值诉求,本文从我国历史、政治、文化的脉络中对其进行了梳理和还原,从而得到了一个由党性原则价值体系和社会效益价值体系共同组成的传媒内容规制价值体系。其中的各条原则标准在我国的传媒内容规制中占据重要地位、并被反复提及,是传媒内容规制决策的重要动机或理由,每个原则标准都是影响传媒内容的重要概念,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会轻易地随着媒介形态的变迁而发生改变。智能手机媒体的内容规制自然也继承了这一价值体系。通过对我国传媒内容规制实践的考察发现,我国已经开始针对变化了的媒介环境尝试做出一些变革,但是还远未形成完全适应智能手机媒体特性的内容规制体系。从宏观的规制架构上来看,依然还是传统的分业规制模式,虽然已经开始迈出了机构融合的步子,但是部门分类和部门职责的设置分业规制的思维依然明显,传媒和电信规制融合的程度不高,缺乏内容层与网络层、服务层的分离,以及在内容层内部的重新分类和界定。在传媒内容规制的思维和手段上,行政主导和流程控制的特征十分突出。从传媒内容规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来看,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和商业电子信息侵扰已经得到政府较多的关注,可是政府对“被遗忘权”和“不知情权”还未能形成充分的认知。最后,本文提出渐进式推进融合规制框架,建构“自律——共管”的规制模式,深度观照信息社会的伦理建构,三个主要的改进方向。其中,着力于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就如何在现有的政府机构设置内进一步推进融合,以及如何对信息服务内容进行重新分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建构“自律——共管”规制模式时,也充分考虑到了我国传媒体制的独特性,搭建了一个包含党的规制体系、政府规制体系、媒介自律规制体系和公众规制体系四个部分的规制格局。

严歌苓[6](2012)在《补玉山居》文中提出周在鹏一共有三个。第一个是个瘦子,是个作家,跟补玉握手时,笑不露齿,因为他认为自己那一口浅黑的牙是不配露给补玉的;第二个是个胖子,是个由作家变成的老板,牙变得煞白,笑呵呵的没一句实话,因为补玉后来发现他来她的山居住宿并不是生意太忙偷空歇歇,而是为了躲债;第三个是个小老头儿,是个除了补玉之外人人都知道的电视剧编剧,见了补玉就往树丛后、墙拐角躲,因为他怕补玉发现他住进别人的现代化度假庄园不住她的山居。

张丹[7](2011)在《基于.NET的校园短信群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由于具有快捷方便及交互性良好等特点,手机短信被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及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基于手机短信的应用与业务正在快速发展。同时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成为人们快速获取、发布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本论文将二者结合,开发了一个基于WEB的高校内部短信群发系统,该系统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在学习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系统及软件开发技术资料的基础上,本论文做出了如下几点工作。第一,学习了当前短信群发平台发展现状,短信群发平台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和短信群发系统的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包括WEB开发技术、短信猫AT命令编程技术、GSM和CPMM短信通讯协议等。第二,本论文给出了一个结合某高校实际情况而设计的短信群发平台实现过程。首先进行需求分析,确定本系统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然后,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设计目标和原则,对系统的整体构架进行概要设计,确定了WEB前端应用模块加后台短信发送模块的整体构架,中间使用数据库进行连接。WEB前端应用模块是面向最终用户的,用户可以在WEB前端页面中编辑短信、短信管理、系统管理等操作;后台短信发送模块使用VC++语言、遵循GSM和CMPP协议,利用短信猫AT命令编写的短信发送程序,实时地读取数据库中待发短信内容,利用短信猫提供的发送串口发送给接受者。最后,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分别从WEB前端应用模块和后台短信发送模块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和改进。本系统选用VS2005作为开发工具,C#, VC++作为开发语言,SQL Server2005作为数据库服务器,短信猫提供硬件支持,采用B/S模式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实现。系统具体功能主要包括短信发送、短信管理、系统管理、用户管理和学生管理,可用于高校各个部门发送各种信息,例如财务处发送工资发放信息,教务处发送学生成绩信息等。本文的第二章是论述开发本系统时所使用的相关开发技术。第三章从系统的需求分析出发,引出论文的整体架构和功能模块,然后对各个子模块的需求分析进行描述,再对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和安全监管策略等进行论述。第四章中,详细的描述了WEB前端应用模块的详细设计和实现过程。第五章是后台短信发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首先介绍了短信猫AT命令编程的基础知识,然后论述了后台短信发送模块的实现过程,最后详细阐述了长短信发送的设计实现步骤和短信回执实现细节。第三.校园短信群发平台的问题分析和改进。由于本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说超长短信处理、短信丢失处理、短信回执处理和“垃圾短信”等。本文通过对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寻找解决的途径,对以上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解决方案,希望对其他短信群发系统具有借鉴意义。此外,基于.NET的校园短信群发系统有如下三个比较明显的优点。第一,支持多种短信数据源。用户可从Excel表格里读取相关数据,组合成自己所需的短信内容,比如将每位员工的工资信息自动组合成短信发送给每位员工;也可以手动输入短信内容,如向每位员工发送同样的通知。同时还支持普通TXT文档格式,从而兼容不同客户的使用习惯。第二,支持短信回执。因为短信的发送不是面向连接的,途中会出现诸如手机停机,手机没有信号等情况。这样会导致有时短信不能及时被接受。我们通过分析短信回执确定手机短信是否被正常接受。如果未被接受,则采用一定策略进行短信重发,从而降低了短信的丢失率,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第三,支持超长短信。在实际短信群发过程中,短信的内容可能较长,但短信通信协议要求每条短信的内容不能超过70个汉字,当短信内容超过70个汉字时,如何对短信进行分割发送,并且要求对方接收到的还是一条完整的短信,本论文通过使用短信分割分发的办法解决此问题。短信平台上线至今已经在某高校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传达更加方便快速,提供了类似“手机办公”的服务,给各部门的日常工作带来了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各位老师的广泛好评。

田丰庆[8](2012)在《家居智能安全系统设计》文中提出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家居模式的变化,家居智能安全系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利用单片机技术和GSM通信系统实现对家居安全情况进行智能控制,不仅能保证家居的安全,更能降低智能家居安全系统的成本和提高其通用性。因此,利用这两项技术设计的家居智能安全系统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本文首先讲述了国内外家居智能安全系统的发展现状,确定了本系统的研究路线。其次讲述了家居智能安全系统的方案确定,为家居智能安全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讲述了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包括安防主机、有毒有害气体检测、非法入侵检测、火灾检测等几个部分,用以构建整个系统的骨架。第四部分讲述了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讲述了软件设计思路、设计流程、短消息的PDU模式编码、短消息收发程序、短消息监控程序和电话远程遥控程序。最后讲述了家居智能安全系统的测试方法和结果,最后对本系统的设计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朱旭德[9](2009)在《Web与短消息融合的嵌入式远程监控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嵌入式设备市场的不断扩大,市场对嵌入式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生命周期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其中可维护性决定着整个设备的可用性的好坏,由于嵌入式设备往往被安装在比较特殊的位置,例如距离远或是交通不便,设备管理人员经常需要到现场进行监控操作,这使得设备的可维护性大打折扣。因此亟待一种方便且友好的具有远程监控功能的嵌入式设备的出现。目前,嵌入式设备大多具备了宽带传输的能力,GSM/GPRS、Bluetooth等新型通讯技术也相继应用到了嵌入式设备中,这就给解决嵌入式设备监控问题创造了条件。本文在研究分析国内外嵌入式系统远程监控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微处理器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远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以动态数据交互技术和GSM技术为基础,结合嵌入式系统的网络支持,引进GSM/GPRS串口通信接口,设计了一种融合WEB的B/S结构和SMS的嵌入式设备远程监控系统,并通过开发板对系统进行了模拟实现。本文首先论述了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功能和特点,阐述了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应用领域。由于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对采用ARM技术的嵌入式微处理器的有力支持,且Linux具有内核可裁减、网络功能强大、代码开放的特点,因此本设计选用主流的ARM硬件体系结构为支撑,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为平台,通过对Linux的裁减、配置和编译将其移植到QQ2440 ARM开发板,搭建起系统的开发环境。其次,深入研究了Web服务器的机制及其工作原理、数据交互技术和GSM技术的特点,从Web服务器的设计与搭建,动态CGI页面数据访问,SMS数据传输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详细描述了以ARM硬件体系结构为支撑,实时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为平台,结合BOA服务器和CGI技术,借助移动GSM/GPRS的短信息模块完成的嵌入式设备有线加无线的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设计完成后,用户在终端浏览器和GSM移动设备上,可以对远程设备进行监控,从而实现对嵌入式设备的远程监控功能。

高冬花[10](2005)在《基于GSM网络的电能远程抄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实现电能数据的自动抄报,运用系统化、模块化设计思想,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现代电子技术,采用分层、分布、分散式结构,设计了远程电能自动抄表控制系统。 论文综述了抄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短信业务的发展与现状,详细分析了抄表系统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硬件结构、软件功能进行了设计与实现。系统硬件主要由用户子系统、无线网络子系统和管理子系统三部分组成。用户子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与显示单元,数据集中器,通信控制单元和GSM收发器组成,实现电能数据自动采集与显示、多用户数据集中、控制指令接收和电能数据发送等功能;无线网络子系统采用现有GSM无线网络,采用GSM网络的短消息业务,将电能数据和控制指令以短消息形式实现无线远程传输;管理子系统由GSM收发器和计算机组成,完成对系统协调管理与电能数据处理。软件系统包括实现无线模块与PC机串行通信的动态链接库、基于DAO访问的电能数据库和在Visual Basic环境下创建的应用软件系统界面三部分。 远程电能自动抄表控制系统根据管理中心发出的采集、控制指令,将电能数据以短信形式,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管理中心,并对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控制。系统具有报表打印、数据查询等功能,具有建设成本低、适用范围广、响应速度快、操作方便等特点。

二、短信息发出大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短信息发出大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质量管理的分层分级垃圾短信息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5.1 技术路线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研究基础
    2.1 信息质量管理研究
        2.1.1 信息质量研究
        2.1.2 信息质量管理研究
    2.2 垃圾短信息治理研究
        2.2.1 垃圾短信息治理研究概况
        2.2.2 垃圾短信息分层分级治理策略研究
    2.3 信息质量评价和用户参与相关研究
        2.3.1 信息质量评价相关研究
        2.3.2 用户参与相关研究
    2.4 灰色预测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质量管理的分层分级垃圾短信息治理模型构建
    3.1 垃圾短信息治理关键要素
    3.2 案例研究设计
        3.2.1 研究方法
        3.2.2 案例选择
        3.2.3 案例研究发现
    3.3 信息质量管理的分层分级垃圾短信息治理理论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息分层分级对垃圾短信息治理的影响实证研究
    4.1 变量界定
        4.1.1 信息质量评价
        4.1.2 用户参与
        4.1.3 垃圾短信息治理效果
    4.2 研究假设
        4.2.1 信息质量评价和垃圾短信息治理效果
        4.2.2 信息质量评价与用户参与
        4.2.3 用户参与的中介作用
        4.2.4 理论模型构建
    4.3 研究设计
        4.3.1 问卷设计与变量测量
        4.3.2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4.3.3 信度和效度检验
        4.3.4 数据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短信息分层分级矩阵和分类算法研究
    5.1 短信息分层分级矩阵
        5.1.1 垃圾短信息分层分级治理策略
        5.1.2 粗糙集合论下的短信息分层分级
    5.2 短信息分类算法
        5.2.1 中文短信处理现状
        5.2.2 LSTM、KNN和CNN算法概念
        5.2.3 Jieba分词
        5.2.4 预处理
    5.3 实验分析
        5.3.1 数据来源
        5.3.2 实验
        5.3.3 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分层分级垃圾短信息预测和分类治理策略
    6.1 短信息样本类别分布
    6.2 短信息和垃圾短信息数据分析
        6.2.1 短信息变化和发展情况
        6.2.2 垃圾短信息举报情况
    6.3 短信息灰色预测模型分析
        6.3.1 模型建立
        6.3.2 模型应用
        6.3.3 结果分析
    6.4 垃圾短信息分类治理策略
        6.4.1 商业垃圾短信端口的判定和分类管理
        6.4.2 手机垃圾短信与OTT平台垃圾短信治理策略异同
        6.4.3 不同属性的垃圾短信息治理策略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信息质量评价、用户参与及垃圾短信息治理效果研究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ZX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策略相关研究
        (二)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策略相关研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主要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论文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手机银行简述
        一、手机银行的定义
        二、手机银行的分类
        三、手机银行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 商业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的竞争策略
        一、提升用户满意度
        二、探寻自身优势
        三、观察竞争环境的改变
        四、提高产品服务水平
第二章 ZX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宏观环境分析
        一、政策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社会环境
        四、技术环境
    第二节 微观环境分析
        一、企业自身环境
        二、同行业环境
        三、客户环境
第三章 ZX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国内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一、手机银行业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二、企业版手机银行业务的潜能巨大
    第二节 ZX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一、ZX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发展历程
        二、ZX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第三节 ZX银行与其他银行手机银行业务比较分析
        一、手机银行操作简便性
        二、手机银行功能的完善度
        三、手机银行安全性
        四、手机银行业务特色
第四章 ZX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策略选择
    第一节 设计面向不同客户的个性化方案
        一、公司企业用户
        二、个人居民用户
    第二节 加强品牌宣传力度
        一、加大力度宣传提高知名度
        二、加强营业网点人员的营销能力建设
    第三节 提升客户体验
        一、以客户体验为中心
        二、扩增客户的体验渠道
        三、持续改善用户体验
    第四节 增强手机银行业务的创新水平
        一、学习与借鉴电子商务创新模式
        二、强化银行增值业务的创新
        三、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第五节 深化与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的合作
        一、加大与运营商之间的合作力度
        二、完善手机银行代缴费功能
第五章 ZX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策略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营销渠道建设
    第二节 加强手机银行功能建设
    第三节 加大手机银行技术投入
    第四节 大胆创新功能设计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背景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系统设计主要要求
2 方案的总体设计与分析
    2.1 单片机控制部分
    2.2 软硬件方案确定
    2.3 传感器信号采集设计与分析
3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CC2530无线模块设计
    3.2 室内亮度、温湿度、火灾、煤气含量等采样电路的设计
    3.3 CC2530控制电路的设计
    3.4 ARM控制器硬件设计
    3.5 GPRS硬件电路设计
    3.6 迪文液晶屏幕电路设计
4 软件设计
    4.1 系统总流程图
    4.2 CC2530采样部分软件设计
    4.3 CC2530组网设计
    4.4 串行输入输出口程序设计
    4.5 GPRS短信收发流程图
    4.6 S3C44B0X控制器和液晶软件设计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原理图

(4)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汽车防盗报警定位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车载防盗系统的发展现状
        1.1.1 机械式防盗系统
        1.1.2 电子式防盗系统
        1.1.3 芯片式防盗系统
        1.1.4 网络式防盗系统
    1.2 国外车载防盗系统的发展现状
        1.2.1 钥匙防盗技术
        1.2.2 电子追踪技术
        1.2.3 变密码技术
        1.2.4 其他防盗系统技术
    1.3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3.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3.2 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汽车防盗系统的定位和报警原理
    2.1 汽车防盗报警系统的整体原理
        2.1.1 防盗系统的总设计
        2.1.2 防盗系统的性能要求
        2.1.3 防盗系统的主要功能
    2.2 汽车防盗报警系统定位的原理
        2.2.1 GPS定位系统的介绍
        2.2.2 GPS定位系统的组成机构
        2.2.3 GPS的定位原理
        2.2.4 GPS误差测量
    2.3 汽车防盗报警系统人像和文字的传输原理
        2.3.1 GSM网络介绍
        2.3.2 GPRS网络介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汽车防盗报警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汽车防盗报警系统的中央处理器
        3.1.1 主控芯片的特性
        3.1.2 主控电路设计
    3.2 汽车防盗报警系统的电源电路
    3.3 系统GPS获取电路
        3.3.1 GPS模块简介
        3.3.2 GPS模块接口电路
    3.4 系统人像和文字的传输电路
        3.4.1 SIM900A模块
        3.4.2 通信主电路
        3.4.3 SIM卡电路
    3.5 人体感应电路
    3.6 人像获取电路
    3.7 汽车喇叭报警电路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汽车防盗报警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Altium Designer软件介绍
        4.1.1 Altium Designer设计方法
    4.2 汽车防盗报警定位系统的图像判断算法
        4.2.1 HMM的基本概念
        4.2.2 HMM的人脸识别基本方法
    4.3 NEMA-0183 协议
    4.4 短信AT指令
    4.5 系统程序模块
        4.5.1 主控模块
        4.5.2 短信的读取与发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汽车防盗报警系统的试验
    5.1 汽车防盗报警系统的测试结果
        5.1.1 不同环境光照下的系统功能测试
        5.1.2 不同使用者下的系统功能测试
        5.1.3 不同位置下的系统功能测试
    5.2 汽车防盗报警系统的总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5)我国智能手机媒体内容规制探究:变革、继承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回顾
    1.3 关键概念
    1.4 论文思路与结构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与难点
2 智能手机媒体对传统内容规制格局的解构
    2.1 内容聚合加剧了分业规制的瓦解
        2.1.1 智能手机媒体的内容聚合
        2.1.2 OTT对传统媒介内容产业结构的改造与重组
        2.1.3 传统分业规制模式的瓦解
    2.2 内容生产的复杂化致流程控制失效
        2.2.1 内容生产者的身份多元化
        2.2.2 内容生产的随机性加大
        2.2.3 内容生产的聚合与协作
        2.2.4 基于流程控制的传媒内容规制全面失效
    2.3 小结:智能手机媒体内容规制框架的变革
3 智能手机媒体对传媒内容规制的重构
    3.1 公私空间的交融重构了内容规制的边界
        3.1.1 智能手机的多元传播形态
        3.1.2 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的溢出
        3.1.3 大众传播对私人空间的僭越
        3.1.4 公私空间交错下的传媒内容规制边界重构
    3.2 UGC的涌现凸显公民媒介素养新意涵
        3.2.1 智能手机媒体UGC的涌现
        3.2.2 UGC的问题与失范表征
        3.2.3 公民媒介素养新意涵的凸显
    3.3 人工智能诱发的两类权利诉求
        3.3.1 人工智能参与内容生产
        3.3.2 人工智能引发的信息伦理思考
        3.3.3 两类权利诉求的凸显
    3.4 小结:智能手机媒体内容规制的新问题
4 智能手机媒体对内容规制价值诉求的继承
    4.1 政治价值:党性原则价值体系不动摇
        4.1.1 党性原则价值体系形成的特定因素
        4.1.2 党性原则的形成和对传媒内容的规约
        4.1.3 党性原则为核心的内容规制原则体系
    4.2 文化价值:始终追求的社会效益
        4.2.1 传媒社会效益的内涵
        4.2.2 社会效益指导下的内容规制原则体系
    4.3 小结:智能手机媒体内容规制价值体系不变
5 我国智能手机媒体内容规制的实践
    5.1 政府主导下的内容规制
        5.1.1 现有的传媒内容规制机制构成
        5.1.2 已有的智能手机媒体内容规制举措
        5.1.3 多种手段政府主导的实质
    5.2 传媒和电信在内容规制上的融合初显
        5.2.1 传媒和电信规制机构的整合与集中
        5.2.2 传媒和电信规制机构对智能手机媒体的共同规制
    5.3 智能手机媒体内容规制文件的文本解析
        5.3.1 整体规制架构的融合程度不高
        5.3.2 流程控制思维依然十分突出
        5.3.3 公权力的边界意识未得到强化
        5.3.4 两类权利诉求的不同程度体现
    5.4 小结:我国智能手机媒体内容规制实践的优与劣
6 智能手机媒体内容规制的未来进路
    6.1 渐进式推进融合规制框架的实现
        6.1.1 融合规制的国际经验
        6.1.2 我国规制融合的渐进式推进
    6.2 尝试建构“自律——共管”的规制模式
        6.2.1 欧盟共管制度的发展和英国经验
        6.2.2 搭建我国“自律——共管”模式的适应性和特殊性
        6.2.3 我国“自律——共管”模式的建构
    6.3 深度观照信息社会的伦理建构
        6.3.1 面向政府的信息伦理建构
        6.3.2 面向传媒的媒介伦理建构
        6.3.3 面向公众的传播伦理建构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7)基于.NET的校园短信群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现状分析
    1.3 本文内容结构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相关开发技术
    2.1 ASP.NET动态网页技术
    2.2 基于Browser/Server模式的体系结构简介
    2.3 数据库技术
    2.4 短信猫
    2.5 开发平台
第3章 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2.1 前端短信发送模块
        3.2.2 短信管理模块
        3.2.3 系统管理模块
        3.2.4 用户管理模块
        3.2.5 班级与学生管理模块
        3.2.6 后台短信发送模块
    3.3 数据库设计
    3.4 安全监管策略
第4章 WEB前端应用模块具体实现设计
    4.1 前端短信发送模块具体实现
        4.1.1 普通短信发送
        4.1.2 Excel数据短信发送
        4.1.3 数据库模式短信发送
        4.1.4 成绩单模式发送
    4.2 短信管理模块具体实现
        4.2.1 短信查询
        4.2.2 待发送信箱
        4.2.3 发送成功信箱
        4.2.4 发送失败信箱
        4.2.5 修改预约时间
    4.3 系统管理模块具体实现
        4.3.1 数据库整理
        4.3.2 日志管理
    4.4 用户管理模块具体实现
        4.4.1 添加用户
        4.4.2 批量添加用户
        4.4.3 删除用户
        4.4.4 修改用户信息
        4.4.5 修改用户密码
    4.5 班级与学生管理模块具体实现
        4.5.1 添加学生
        4.5.2 批量添加学生
        4.5.3 修改学生信息
        4.5.4 添加班级
        4.5.5 批量添加班级
第5章 后台短信发送模块具体实现
    5.1 GSM AT命令编程基础
        5.1.1 AT命令
        5.1.2 微软超级终端
        5.1.3 短信PDU编码格式
    5.2 后台短信发送主要功能模块
        5.2.1 短信发送流程
        5.2.2 短信发送模块初始化
        5.2.3 短信发送模块后台监听程序
        5.2.4 PDU编码
    5.3 本模块的要点和难点
        5.3.1 长短信的发送
        5.3.2 处理短信丢失
        5.3.3 短信回执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家居智能安全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课题意义
    1.2 国内外家居智能安全系统现状
        1.2.1 国外家居智能安全系统现状
        1.2.2 国内家居智能安全系统现状
    1.3 研究内容
2 家居智能安全系统方案的确定
    2.1 有害气体检测方案选择
    2.2 火灾情况检测方案选择
    2.3 非法入侵检测方案选择
    2.4 远程控制方案选择
    2.5 传感器信息采集方案选择
        2.5.1 用模拟器件实现的反馈控制系统
        2.5.2 利用比较器的单片机控制
        2.5.3 利用A/D转换器的单片机控制
    2.6 GSM技术介绍
    2.7 基于GSM技术的TC35i模块介绍
    2.8 MCU介绍
3 基于AT89S52的系统硬件设计
    3.1 硬件设计总体思路
    3.2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部分设计
    3.3 火灾检测部分
    3.4 非法入侵检测部分
    3.5 检测模块与主机之间的信息传输部分
    3.6 GSM远程控制部分
4 基于TC35i的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设计分析及流程
    4.2 TC35i的PDU模式设置和启动程序
        4.2.1 TC35i的主要技术指标
        4.2.2 常用AT指令
    4.3 单片机软件设计
        4.3.1 单片机串行口的初始化
        4.3.2 串行口中断
    4.4 PDU模式设计
        4.4.1 PDU编码
        4.4.2 PDU解码
    4.5 远程报警程序设计
    4.6 远程遥控方案
5 系统测试
    5.1 硬件测试
    5.2 软件测试
    5.3 软硬件联合测试及结果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获奖和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9)Web与短消息融合的嵌入式远程监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目前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工作
第二章 嵌入式系统工作环境
    2.1 系统硬件环境介绍
        2.1.1 嵌入式处理器简介
        2.1.2 ARM 微处理器
        2.1.3 QQ2440V3 ARM 开发平台
    2.2 系统软件环境介绍
        2.2.1 嵌入式操作系统
        2.2.2 嵌入式Linux 操作系统
        2.2.3 SMS 系统介绍
    2.3 LINUX 操作系统在ARM 平台上的移植
    2.4 LINUX 下应用程序的调试
第三章 嵌入式WEB SERVER 的移植与实现
    3.1 TCP/IP 协议的精简
        3.1.1 TCP/IP 参考模型
        3.1.2 TCP/IP 协议栈分析和精简
    3.2 HTTP 协议分析
        3.2.1 HTTP 的特点
        3.2.2 HTTP 的实现原理
    3.3 LINUX 系统下的WEB SERVER
        3.3.1 BOA Web 服务器源代码分析与实现
        3.3.2 BOA Web 服务器在Linux 上的移植
第四章 基于串口通信的短信息收发功能实现
    4.1 LINUX 下串口通信的研究与实现
        4.1.1 RS-232C 串行通信接口技术
        4.1.2 Linux 下串口通信的实现方法
    4.2 AT 指令
        4.2.1 AT 指令简介
        4.2.2 微软超级终端在编程中的使用
    4.3 PDU 编码与解码的研究与设计
        4.3.1 对SMS 的控制途径
        4.3.2 PDU 编码
        4.3.3 PDU 解码
第五章 远程监控系统实现
    5.1 系统设计总体结构
        5.1.1 Web 服务器与浏览器交互模块
        5.1.2 短信息控制模块
        5.1.3 Web 与短信息监控的融合
        5.1.4 数据文件系统
    5.2 系统运行与测试
        5.2.1 系统运行环境
        5.2.2 运行测试结果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附录1 串口通信编程实现
附录2 AT 指令

(10)基于GSM网络的电能远程抄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远程抄表系统概述
        1.1.1 远程抄表系统的结构
        1.1.2 远程抄表系统的分类
    1.2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1.2.1 GSM系统的基本特点
        1.2.2 GsM系统的组成
        1.2.3 GSM系统的主要业务
    1.3 短消息业务(SMS)
        1.3.1 SMS的起源与发展
        1.3.2 SMS的优点及应用
        1.3.3 SMS网络结构及短消息传送流程
        1.3.4 SMS的应用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远程电能抄表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2.1 系统结构
    2.2 GSM模块
    2.3 AT指令
        2.3.1 AT指令概述
        2.3.2 短信收发 AT指令
    2.4 电子式电能表计量原理
        2.4.1 基本工作原理与技术指标
        2.4.2 电子式电能表的基本结构
        2.4.3 数字乘法器基本原理
        2.4.4 P/f变换器
        2.4.5 电能计量模块
    2.5 专用电能计量芯片AD7755
        2.5.1 AD7755特点及引脚功能
        2.5.2 AD7755的工作原理
        2.5.3 AD7755结构
        2.5.4 AD7755的频率输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远程电能抄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基于AD7755的电能表设计
        3.1.1 电能表分流器的选择
        3.1.2 电能测量电路的设计
    3.2 单用户电能数据的采集与显示
    3.3 多用户电能数据采集
        3.3.1 AT89S51的控制单元TMOD和 SCON
        3.3.2 主从式多用户数据采集设计与实现
    3.4 电能数据的传输
        3.4.1 数据集中模块与通信控制模块的数据传输
        3.4.2 通信控制模块与GSM收发器的数据传输
        3.4.3 GSM收发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3.5 系统远程控制电路的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远程电能抄表控制管理系统设计
    4.1 数据库的选择
        4.1.1 桌面数据库技术
        4.1.2 大型数据库技术
        4.1.3 远程电能抄表控制系统数据库的选择
    4.2 应用程序设计
        4.2.1 可视化程序设计环境
        4.2.2 串行通信控件MSComm
        4.2.3 基于VB的动态链接库设计
        4.2.4 数据访问对象DAO
        4.2.5 DAO操作数据库基本流程
    4.3 远程抄表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4.3.1 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4.3.2 远程抄表系统数据库设计
        4.3.3 管理系统界面设计
    4.4 系统远程控制指令格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调试与性能分析
    5.1 系统调试
    5.2 系统性能分析
    5.3 系统特点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多用户电能采集系统电路图
附件2: 用户端 PCB实物图
附件3: 系统整体实物图
附件4: 通信控制模块程序源代码

四、短信息发出大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质量管理的分层分级垃圾短信息治理研究[D]. 杨光永.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2]ZX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王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3]智能家居控制系统[D]. 谢士敏.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
  • [4]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汽车防盗报警定位系统研发[D]. 刘飞. 西京学院, 2017(04)
  • [5]我国智能手机媒体内容规制探究:变革、继承与实践[D]. 李亚玲.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7)
  • [6]补玉山居[J]. 严歌苓.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2(05)
  • [7]基于.NET的校园短信群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丹. 山东大学, 2011(07)
  • [8]家居智能安全系统设计[D]. 田丰庆. 南京理工大学, 2012(07)
  • [9]Web与短消息融合的嵌入式远程监控系统研究[D]. 朱旭德. 天津理工大学, 2009(07)
  • [10]基于GSM网络的电能远程抄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高冬花. 中南大学, 2005(05)

标签:;  ;  ;  ;  ;  

短信大市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