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卫生检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动物卫生检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一、《动物卫生检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严杜建,吴晨晨,高亚杰,石美[1](2021)在《基于工作过程的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文中认为课程改革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基础,也是重点。以动物性食品检验真实岗位工作过程为依托,以岗位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为主导,从课程内容设计、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实践表明,基于工作过程的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教学改革,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新要求,教学模式更加科学、合理,教学内容切合工作实际,学生的学习劲头更大,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对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参考模式。

徐兴莉,杨虎[2](2021)在《基于超星学习通的参与式教学模式教育应用——以动物性食品卫生学课程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2020年春季全国高校延期开学。为实现"停课不停学",以动物性食品卫生学课程为例,利用"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开展了参与式线上教学。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活跃的课堂气氛、完善的课程考核、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郑田利,张翔凌,宋雪皎,左浩江,叶倩,裴晓方[3](2021)在《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病毒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表明"病毒学检验实验"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必修的专业实践课,它注重培养学生在病毒学检验中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本研究结合当前公共卫生需要,以提高学生实践综合能力为目标,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本文对病毒学检验实验课程体系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考核方法进行改革探索,提出研究型、实战式、案例式病毒学检验实验教学模式;受新冠疫情影响,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并在原有实验基础上,新增虚拟仿真实验,打破时空限制,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此外,采用综合实验考核方案,构建适合于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病毒学检验的实验教学体系。

张连芝,杨萍萍,李建亮,徐瑞雪,袁朋,赵燕[4](2020)在《“动物卫生检验检疫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文中认为针对"动物卫生检验检疫学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实验成绩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根据学校实验教学的实际条件和当前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提出"动物卫生检验检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建议,对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实验技术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创造有利条件,切实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独立思考能力,满足了卫生检验检疫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当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吕永平,贾敬敏,董井云,张堂田[5](2018)在《课程实践教学与产业链适应性的研究——以《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实践教学与符离集烧鸡产业链适应性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产业链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职业教育专业、学科和课程结构。本文对课程与产业链适应性的关系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实践教学与符离集烧鸡产业链适应性为例,提出课程与产业链协同发展、建立与产业岗位群需求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等具体措施。

薛萍[6](2018)在《高职“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文中指出"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技术"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对毕业生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结合"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提出基于工作工程的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谭春萍,庞湘萍,于冬玲,张艳雯,朱薇茜,黄福标[7](2018)在《《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析》文中提出《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的课程具有十分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需要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知识拓展,利用多元化的授课模式去适应食品卫生检验的现代化发展。本文通过了解《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的理论和课程要求,提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析,旨在为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改革提供建设性的帮助意见。

杨萍萍,袁朋,李建亮,徐瑞雪,崔言顺[8](2018)在《基于高校与社会衔接的“蜂蜜的卫生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文中提出针对蜂蜜的卫生检验实验教学内容分散、检验标准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采用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最新国家标准进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化等改革措施,实现了教学内容体系化、卫生检验方法国标化、充分激发了学生实践动手热情等一系列改革效果,切实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卫生检验技能,可为其他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张磊[9](2017)在《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系统自身的演进和发展,高等教育专业设置面临着来自教育系统内外的多重挑战,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识别这些挑战并开发相应的专业设置治理体系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不同层次专业之间的关系在微观层面是与专业层次结构相关的教育系统功能表达问题。在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两分法”和现行专业目录的框架下,两个教育层次的规模对等发展和二者总体在高等教育中的绝对规模使得二者的并行发展呈现出一种双螺旋的运行模式。应用帕森斯AGIL社会系统范式分析发现,专业对接是专业层次适配的基本环节,专业层次适配是教育系统双螺旋专业发展模式中的结构要求,这种双螺旋的效率是实现教育系统特定功能的系统动力。通过构建和运算以专业关系为基础的各类关系矩阵,并结合系统耦合分析方法分析发现,本科专业和高职专业的对接和层次适配处于较为初级的自发为序的状态,表现在专业对接强度分布不均、专业层次结构的稳定性和协调性都有待提高等方面,这不利于教育功能的实现。因而,实现两个专业层次在专业结构上的良性互动以推动教育系统的发展演进并实现预期的教育功能是微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校际专业交往是中观层面关系到院校自身的专业发展和院校之间的专业资源配置问题。应用社会关系网络理论可以以矩阵形式构建并表达高校之间基于共同举办的专业而形成的不同层次的校际专业关系网络。使用结构洞分析方法对这些矩阵进行分析发现,校际专业交往能力存在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现象。由于内生冲突的存在,院校无法在提升校际专业交往效率的同时提升交往资源的集中程度和对网络的控制力,因而陷入两难决策的困境中。面对影响校际专业关系强度的技术性因素、学科与专业的隔离效应因素、学校发展历史性因素以及教育主体对校际专业关系功能和作用认识的主观因素等原因,开展校际专业关系网络治理以提升校际专业交往资源配置效率和院校专业交往能力是中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以就业为主要关系的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问题是宏观层面社会、教育与人的协同发展问题。在“社会—教育—人”的系统交互和社会与教育“母系统—子系统”的关系模式中,使用耦合分析方法和供需均衡分析方法对教育系统就业供需的专业结构和社会系统的专业供需行业结构进行分析后发现,教育系统的专业供需处于整体上的供不应求状态,而在社会系统中国民经济各行业对于专业的供需又处于较大程度上的供大于求的状态,产生了“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它是教育系统专业设置的自发独立性与社会系统行业对专业需求的天然不均衡性二者冲突的系统表现,而这种冲突的解释和解决也必然需要在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中进行。因此,调整专业与行业的供需关系以解决教育与社会的结构性冲突并实现毕业生职业发展和就业质量的协同即成为宏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通过以上全局性的系统分析发现和识别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目前存在“微观上专业层次适配处于自发为序的状态”“中观上存在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宏观上存在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三个现象,根据其不同的表现可以设立不同的治理目标并开发相应的治理工具以及配套安排等治理要素。使用链理论对这些治理要素进行系统整合,可以发展出一个使各治理要素在横向内容上相互补充和协调,在纵向层次上相互衔接和配套,在时间上保持延续和动态演进的三维治理链,该治理链体系是为教育治理现代化在专业设置和优化调整的地区治理方面构建机制框架方面所做的一种尝试。

刘小文,齐成媚,胡克坚,邓胜国,何福林,蒋黎艳[10](2017)在《应用性地方本科院校《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教学改革与探索》文中指出《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随着食品卫生检验的快速发展,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逐渐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文章结合湖南科技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际,对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的课程目标、大纲修订、教学方式、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与探索,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动物卫生检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动物卫生检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工作过程的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设计
    1.1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的设计思路
    1.2 基于工作过程的动物性食品检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1.3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的选取
2 基于工作过程的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3 课程考核方式的构建
4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成效评价
5 结语

(2)基于超星学习通的参与式教学模式教育应用——以动物性食品卫生学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课程特点
2 基于学习通的参与式教学模式
3 基于学习通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动物性食品卫生学中的应用
    3.1 教学内容
    3.2 课堂活动
        3.2.1 课前预习及签到
        3.2.2 课堂教学
        3.2.3 课后作业
    3.3 课程考核
    3.4 教学方式
4 应用效果及体会

(3)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病毒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加强资源配备,改善实验条件
2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2.1 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
    2.2 实战式实验教学模式
    2.3 案例式实验教学模式
    2.4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
    2.5 线上和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7]
3 强化实验技能训练,实验考核方式改革
4 聚焦就业方向,优化相关实验教学内容
5 小结

(4)“动物卫生检验检疫学”实验教学的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内容和方法单一 难以培养创新型人才
    1.2 成绩考核不合理 难以培养创新型人才
2 新的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探索
    2.2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
    2.3 实验成绩考核改革与探索
3 结语

(5)课程实践教学与产业链适应性的研究——以《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实践教学与符离集烧鸡产业链适应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程实践教学与产业链关系
    (一) 产业链结构一定程度上决定实践课程教学内容
    (二) 产业链结构决定实践教学方法必须与之相适应
二、课程实践教学与产业链适应性分析
    (一) 校内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与产业链岗位需求存在差距
    (二) 校企合作“厂中校”、“校中厂”实训基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 部分专业教师企业岗位技能缺乏, 企业师傅知识面窄, 对学生实践教学指导有限
三、课程实践教学适应产业链的对策
    (一) 创新课程实践教学与产业链的协同发展的教学模式
    (二) 建立与产业链需求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结语

(6)高职“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于工作工程的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二、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三、结语

(7)《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1.1 明确课程的基本要求
    1.2 建立实践的辅助教学改革
    1.3 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
2 结束语

(8)基于高校与社会衔接的“蜂蜜的卫生检验”实验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 蜂蜜的卫生检验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教学内容分散, 不能形成完整体系
    1.2 实验教学检验标准陈旧, 无法与最新国家标准接轨
    1.3 实验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缺乏主动性
2 实验教学改革
    2.1 整合实验内容, 形成完整的蜂蜜卫生检验体系
    2.2 采用国标方法进行蜂蜜的卫生检验项目
    2.3 多媒体与示教相结合, 实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3 改革成效
    3.1 实现了蜂蜜卫生检验教学内容体系化
    3.2 实现了蜂蜜卫生检验方法与国家标准接轨
    3.3 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实践动手热情
4 结语

(9)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核心概念
        1.2.1 研究对象
        1.2.2 核心概念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对于专业设置的认知差异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3.3 国内研究
        1.3.4 研究评述
第2章 专业关系的研究范畴与分析方法
    2.1 专业关系的分类及其量化
        2.1.1 专业关系系统分类
        2.1.2 专业关系的主体范畴、数据与标识
        2.1.3 专业关系赋值规则及量化框架
    2.2 专业与院校之间举办关系的量化考察
        2.2.1 本科院校与本科专业的举办关系
        2.2.2 举办高职专业的院校与高职专业的举办关系
    2.3 基本理论与方法
        2.3.1 基本理论
        2.3.2 分析方法和工具
    2.4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第3章 微观分析:专业层次适配与教育系统发展
    3.1 专业层次的两分法与专业对接
        3.1.1 专业层次的两分法
        3.1.2 专业对接的含义与内容
        3.1.3 本科专业目录与高职专业目录的对接关系
        3.1.4 院校与专业的对接关系
    3.2 专业层次相互关系的社会系统论
        3.2.1 帕森斯AGIL社会系统论
        3.2.2 专业层次适配的社会系统解释
        3.2.3 专业对接之于教育社会系统的意义
    3.3 适应—整合:专业对接是专业层次适配的基本环节
        3.3.1 专业对接与专业层次适配的社会系统关系
        3.3.2 专业对接的基本单位与组织结构
        3.3.3 专业对接关系的强度
        3.3.4 专业对接强度的地区状态
    3.4 整合—潜在模式维持:专业层次适配是双螺旋模式的结构要求
        3.4.1 专业层次与双螺旋模式的社会系统关系
        3.4.2 专业对接的双螺旋模式结构分析
        3.4.3 双螺旋专业对接链的长度与层次适配
    3.5 潜在模式维持—目标达成:双螺旋效率是教育功能实现的系统动力.
        3.5.1 专业层次双螺旋模式与教育功能实现的社会系统关系
        3.5.2 专业对接指数
        3.5.3 专业结构效率的系统分析方法
        3.5.4 专业对接的耦合度分析
        3.5.5 专业对接的耦合协调性分析
        3.5.6 双螺旋模式的系统效率
    3.6 小结与讨论:专业层次适配的阶段特征及治理的原则、分类方法与空间
        3.6.1 治理起点:地区专业层次适配的阶段性特征
        3.6.2 专业层次适配地区特征的成因
        3.6.3 专业层次适配的治理空间
        3.6.4 专业层次适配的治理原则
        3.6.5 专业层次适配的分类治理方法
第4章 中观分析:校际专业交往与院校专业发展
    4.1 校际专业交往与校际专业关系
        4.1.1 校际专业交往与校际专业关系的含义与特性
        4.1.2 校际专业交往规定了校际专业关系的内容
        4.1.3 校际专业交往构建了校际专业关系存在形式的可能性空间
        4.1.4 校际专业交往规定了校际专业交往关系的强度
    4.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是校际专业关系的社会存在表达形式
        4.2.1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定义
        4.2.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结构与属性
        4.2.3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存在性及其意义
        4.2.4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构建方法
    4.3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与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3.1 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3.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形成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机制
        4.3.3 结构洞: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测量
    4.4 地区院校专业交往能力的分类实证分析
        4.4.1 类型一:举办高职专业院校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2 类型二:举办本科专业院校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3 类型三:全局专业院校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4 类型四:基于专业对接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5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比较分析
    4.5 小结与讨论:校际专业交往能力引致的院校专业发展治理需求
        4.5.1 治理起点: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
        4.5.2 治理难题:影响校际专业关系网络调整和演化的因素追溯
        4.5.3 治理目标:提升院校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5.4 治理工具
        4.5.5 治理能力涵养
第5章 宏观分析:专业就业协调与社会事业发展
    5.1 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是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5.1.1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社会系统论
        5.1.2 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的结构性冲突
        5.1.3 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是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解决方案
    5.2 地区性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5.2.1 研究方法设计
        5.2.2 本科专业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5.2.3 高职专业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5.2.4 “需求导向”与“学科导向”的专业供需耦合差异
        5.2.5 教育系统专业供需协调的“低水平发展陷阱”
    5.3 地区性就业供需行业结构耦合分析
        5.3.1 研究方法设计
        5.3.2 各行业的本科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5.3.3 各行业的高职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5.3.4 各行业的全局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5.3.5 行业专业供需协调的地区特征共性
        5.3.6 行业专业供需协调的层次和行业特性
    5.4 小结与讨论:教育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治理
        5.4.1 治理起点: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
        5.4.2 专业供需平衡的动力机制
        5.4.3 治理目标:教育、社会与人的协同发展
        5.4.4 治理思路
        5.4.5 治理工具
第6章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及行动路径
    6.1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原则
    6.2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目标
    6.3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工具
    6.4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配套
    6.5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构建与运行
        6.5.1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概念
        6.5.2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构建
        6.5.3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运行
第7章 结语
    7.1 主要的发现与结论
        7.1.1 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分析的三个发现
        7.1.2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行动路径总结
    7.2 创新与贡献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T地区高等院校名单、标识及举办的专业数量
    附录B: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 年)(部分)
    附录C:能与高职专业目录对接的本科专业名单
    附录D:能与本科专业目录对接的高职专业名单
    附录E:T地区举办的本科专业与高职专业对接院校数量关系
    附录F:T地区本科专业与产业就业供需协调状况
    附录G:T地区高职专业与产业就业供需协调状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应用性地方本科院校《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教学改革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教学改革与探索
    2.1 明确本门课程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2.2 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探索
    2.3 构建实践教学模式辅助的教学改革
    2.4 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
3 结束语

四、《动物卫生检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工作过程的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严杜建,吴晨晨,高亚杰,石美. 安徽农业科学, 2021(06)
  • [2]基于超星学习通的参与式教学模式教育应用——以动物性食品卫生学课程为例[J]. 徐兴莉,杨虎. 安徽农学通报, 2021(02)
  • [3]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病毒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 郑田利,张翔凌,宋雪皎,左浩江,叶倩,裴晓方. 现代预防医学, 2021(02)
  • [4]“动物卫生检验检疫学”实验教学的改革[J]. 张连芝,杨萍萍,李建亮,徐瑞雪,袁朋,赵燕. 实验室科学, 2020(06)
  • [5]课程实践教学与产业链适应性的研究——以《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实践教学与符离集烧鸡产业链适应性为例[J]. 吕永平,贾敬敏,董井云,张堂田.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06)
  • [6]高职“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薛萍. 高等农业教育, 2018(03)
  • [7]《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 谭春萍,庞湘萍,于冬玲,张艳雯,朱薇茜,黄福标. 中国畜禽种业, 2018(05)
  • [8]基于高校与社会衔接的“蜂蜜的卫生检验”实验教学改革[J]. 杨萍萍,袁朋,李建亮,徐瑞雪,崔言顺. 实验室科学, 2018(01)
  • [9]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D]. 张磊. 天津大学, 2017(01)
  • [10]应用性地方本科院校《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 刘小文,齐成媚,胡克坚,邓胜国,何福林,蒋黎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10)

标签:;  ;  

《动物卫生检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