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改革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改革

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肖国华,董彦[1](2021)在《高职模具商务复合人才培养——以《模具商务》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模具商务》课程改革,培养了掌握模具设计、模具制造以及国际贸易基本知识与技能,并具备良好的模具专业英语和商务口语交流能力的复合型模具商务专业人才。课改实施后学生的就业情况表明:受益学生当年就业率100%,三年就业回访离职率极低,人均月工资相对较高,年涨幅率也较高,整体薪酬高于专业技能班学生;模具商务人才市场需求旺盛,用人单位需求连续多年呈增长趋势。

汪红兵[2](2021)在《智能制造产业背景下苏州地方高职院校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智能制造产业快速发展,模具工业作为制造业的支柱产业,势必对高职院校培养的模具专业应用性高技能人才提出全新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模具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对智能化产业升级应对不足,专业课程体系还是停留在传统制造知识层面。以苏州市职业大学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研究对象,提出在苏州地方智能制造产业转型背景下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举措,加快培养出适应苏州地方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模具制造综合技术领域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裴江红,缪晓宾,姚瑶[3](2021)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模具专业教学改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中国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现状,应用工作过程系统化教育理念,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试点,分析了在教学模式、师资能力、政策瓶颈、绩效奖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许朝山[4](2020)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优化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是国家针对目前经济形势所提出的方针政策,在此背景下国家政策、产业结构转型以及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都对职业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产教两界专家在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优化上做了很多有益的研究与探索。但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目标需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结构性矛盾突出,院校间同质化严重,特色不明显,数量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企业在专业共建、人才共育中发挥作用不明显。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相关理论研究也落后于实践探索,个案研究、经验性总结较多,系统性、理论性研究较少。本研究按照“存在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基于教育生态学中生态平衡理念,以教育生态多样性为出发点,对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优化机制开展研究。围绕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优化,首先对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其次,针对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从就业“结构性矛盾”、专业“供给侧”改革、高职教育“偏离度”效应以及“四方协同”治理体制四个角度剖析原因所在;最后,根据问题的原因所在,提出了对应的解决问题对策。本研究通过系统学和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政府、行业、市场和高校的四方产教生态系统的平衡、持续发展过程,构建了该生态系统状态模型及调整动力学模型,以及依此模型对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方式。为研究和分析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产业升级中的高校就业“结构性”矛盾研究方面,针对智能制造在机械行业产业升级的发展过程中,产业智能制造示范点的布局与高职院校布局区域差异较大,技术技能人才缺口巨大,制约了企业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发展。盲目扩招高职人才,可能会引起高职教育系统内部结构失衡,产生区域多所高职院校重点关注相同领域专业,造成人才培养局部过剩。优化设置下的高职专业“供给侧”改革研究,以模具行业为例,进行专业优化设置。分析了模具行业人才多方面需求,针对模具专业六个维度建立指标体系,运用PISA模拟测试的方法量化了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评价,通过创新与实操结合开展职业能力测试,效果显着。专业设置中应用教育生态学中的最适度原则,充分发挥教育生态学理论中的生态优势,对区域模具产业的支撑作用明显。高职专业设置与优化的“常州模式”实践的研究方面,本研究分析了常州科教城通过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建立政府、企业、院所和学校等产学研合作育人。对地方转型中的高职教育“偏离度”效应的研究发现,常州市产业-就业结构的均衡性分布基本合理。依此提出新基建背景下,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与实践。高职专业设置的“四方协同”治理体制的研究方面,按照“政府依法管理、高校依法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治理原则,推进我国高职教育治理体制与治理能力建设。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基于大数据治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高职绩效导向的评价和内部治理体制,实现专业与产业公共数据的开放和共享,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将专业建设引向功能性改革,高端化发展。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1)首次运用教育生态学和系统学理论,构建产教生态系统状态模型、生态系统调整动力学模型,以此分析该系统危机程度,提出调控策略。(2)在实践方面首次给出智能制造行业高校就业“结构性”矛盾分析、模具专业“供给侧”改革以及专业设置及优化的“常州模式”实践案例。(3)在机制方面首次根据理论和实践的基础提出高职专业设置的“四方协同”治理体制。构建“政府调控、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导”四方协同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基于多元主体的共同治理。

张信群[5](2020)在《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文中提出智能制造促进了模具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全面提升。模具智能制造对模具专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模具专业人才培养与智能制造脱节的主要问题,并研究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必豪[6](2020)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电加工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开发》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传统机械切削加工已不能够完全满足企业的加工要求,以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成型机床为代表的适合加工高硬度材料、复杂工件的电加工机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统计得出2018年电加工机床销售量比上年增加7.48%。但电加工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却存在着一线操作人才(电切削工)短缺的问题。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中等职业教育是解决电切削工人才短缺问题的重要突破口。而中职学校要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课程是关键。但经过学校调研和文献研究发现,现在中职学校的电加工课程普遍存在着课程内容碎片化、学生实操时间不充分、课程与企业相脱离的情况。同时电加工课程开发的研究也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本文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先进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对《电加工机床编程与操作》进行课程开发。第一步,中职学校和企业调研。在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中职学校师生进行调研,以明确电加工课程现状以及课程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和顶岗实习,明确企业中电切削工的具体工作任务。第二步,典型工作任务归纳。根据企业调研记录的具体工作任务,在企业实践专家的帮助下归纳出电切削工的典型工作任务。第三步,行动领域归纳。在行动领域归纳前先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描述,深入剖析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所包含的工作过程,然后根据工作性质相同、行动维度一致的原则归纳出行动领域。第四步,学习领域转换。学习领域是行动领域的教学归纳。首先明确每个行动领域所包含的职业能力。然后对归纳出来的职业能力进行进一步分析,明确形成该能力需要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资源及评价标准。最后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及学习认知规律,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第五步,学习情境的设计。对《电加工机床编程与操作》学习领域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并对设计的每个学习情境的合理性和先进性进行分析。第六步,课程实施设计。以普适性工作过程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测、评价为依据,先对课程实施中的教学过程和评价进行宏观设计,然后对具体案例进行了微观设计。第七步,采用实验法对课程效果进行验证,并分析课程的优点、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本文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开发形成了《电加工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明确了该课程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标准,并以一个子学习情境为例进行了具体的呈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缓和了现有电加工课程普遍存在的课程内容碎片化、学生实操时间不充分、课程与企业相脱离的问题。同时丰富了中职学校电加工课程的研究,也为其他课程开发者提供了参考。

徐林富[7](2020)在《注塑模具渐进式课程开发与教学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国家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模具作为制造业的基石,对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近年来模具行业人才紧缺,为了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模具课程的教学应与企业需求接轨。本文对中职模具制造专业中的注塑模具课程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开发适合模具专业教学的课程资源,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优化人才的培养。本文以所教课程《UG注塑模具建模》为例,通过UG软件来完成注塑模具的建模,结合企业的生产流程,整合课程的资源,开发一系列的渐进式课程教学项目案例。引入了UG运动仿真模块对模具关键结构以及开合模过程进行了动态的仿真。课程开发的内容将模具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衔接起来,符合企业的生产流程,以及技术能力的要求。本文通过文献检索、调查研究对中职模具专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对现有的模具教学课程进行归纳,结合职业教育相关课程开发理论和模具专业课程特点,制定课程目标,开发UG注塑模具课程渐进式项目案例,制作课程视频资源,实施课程教学并进行评价分析,对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进行总结。渐进式的注塑模具项目案例开发有助于模具课程的教学,为中职模具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王碧云[8](2019)在《“工学一体化”在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分析》文中指出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是高等职业院校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课程所涉及知识面极广,理论知识偏难,学习难度比较大,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要在模具设计与制造岗位任务的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特性,进行研究课程设置、设计教学项目以及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工学一体化在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改革中的应用。本文根据笔者相关教学经验并结合广泛的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就工学一体化在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展开了相关探讨,望能为提高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效益提供参考性建议。

周嘉俊[9](2019)在《面向中等职业教育模具专业的课程模式改革 ——以学习领域课程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年以来,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强,模具制造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社会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与需要促使或倒逼模具行业做大做强。因此,提高模具设计和制造人员水平和素质成了常态。在模具制造一线生产队伍中,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及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模具行业的发展走向。目前,中职学校培养的模具应用型人才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为满足模具行业对一线年轻人才的需求而言,中职模具专业教育新的教学思路和模式也在不断探讨,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本文从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出发,结合国内外课程模式及职业教育教学法的发展现状和学习领域课程的理论基础,提出了中职学校模具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研究的观点。通过分析模具制造相关岗位的人才需求以及中职模具专业课程教学现状,总结模具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研究内容和方法。一方面走访珠三角地区多家模具生产的相关企业,向行业人员了解目前模具企业的岗位人才需求现状以及各岗位职业能力侧重点要求;另一方面通过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的访谈及模具专业毕业生的跟踪反馈,为中职学校模具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以培养模具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课程目标,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结合调研企业注塑模具型芯修复案例,分析电火花机技工工作岗位特点,确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顺序做行动领域的归纳,由学习领域的转化再到学习情境的设计。以选取模具工制图该学习情境进行课堂试验,来检验学生满足学习领域中职业能力的要求,运用多媒体设备和职业教学法,设计适用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情境。最后提出了在智能制造背景下对模具专业课程发展方向的设想。

丁肖同[10](2019)在《中职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中等职业教育以及模具行业的蓬勃发展,中职学校培养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已成为当今模具行业重要的人才来源,企业对模具专业人才的岗位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学校模具专业是培养模具企业所需的适应模具设计、生产、维修等方面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课程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提升实训课程质量,才能更好的培养优秀的模具应用型人才。近几年,各中职学校加大对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课程建设的投入,但实训课程仍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进一步去完善。本文针对中职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课程的实施现状,采用实地考察、调查问卷以及面对面访谈等手段,分别对中职学校模具专业的学生、模具实训指导老师、模具企业的高管和一线工人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分析当今模具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中职学校模具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当今中职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设备相对落后,未能及时更新,不能完全满足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实训要求;实训课程所占总课时的比例不足;实训教材与企业对接不够,实训教学手段单一;“双师型”实训指导老师教师紧缺,实践经验缺乏、企业引进专业人才教学水平有限等的问题。本文研究结合“新宝模具学徒班”的实训课程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具体解决措施如下:提高模具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实训设备的投入、加强与企业合作,落实校外实训基地;增加实训课程比例达到50%左右,达到国家标准;与企业合作编写实训教材,采用了符合实训课程特点先进的教学手段;引进企业人才并进行教育培训,派遣校内实训老师到企业进行实践等方式提高模具实训指导老师的教学水平。

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高职模具商务复合人才培养——以《模具商务》课程教学改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课程改革背景分析
    1.1 模具制造业的转移
    1.2 模具商务人才的岗位需求
    1.3 宁波地区的模具商务人才现状
2 专业改革及学生情况分析
    2.1 模具专业的教学改革
    2.2 模具专业学生情况
3 模具商务课程改革目标
    3.1 改革目标
    3.2 人才培养规格
4 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4.1 课程改革教学计划
    4.2 教改课程说明
    4.3 教学改革的试点
5 教学改革实施效果
6 结束语

(2)智能制造产业背景下苏州地方高职院校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现有课程体系
3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调整策略
4 结论

(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模具专业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实施背景
2 教学改革工作概述
    2.1 实施时问题剖析
    2.2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路径
3 实施效果
    3.1 专业建设成绩斐然
    3.2 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大幅提升
    3.3 团队教师教学科研能力节节攀升
    3.4 实训基地建设成果丰硕
4 结束语

(4)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优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1.3 问题本质
        1.1.4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现有不足及原因分析
    1.3 研究内容
        1.3.1 基本概念
        1.3.2 主要范畴
        1.3.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第2章 基于教育生态学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优化理论研究
    2.1 教育生态学概述
        2.1.1 教育生态学的产生
        2.1.2 教育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2.1.3 教育生态学的内涵
        2.1.4 城市教育生态学
    2.2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优化模型
        2.2.1 产教生态系统
        2.2.2 产教生态系统状态模型
        2.2.3 产教生态系统调整动力学模型
    2.3 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及优化模式
        2.3.1 德国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及优化模式
        2.3.2 美国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及优化模式
        2.3.3 加拿大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及优化模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产业升级中的高职就业“结构性”矛盾
    3.1 产业升级的典型行业分析
        3.1.1 智能制造机械行业发展状况
        3.1.2 全国智能装备技术技能人才数量需求测算
    3.2 产业升级中的“结构性”矛盾
        3.2.1 智能制造机械行业的产业布局与高职院校布局
        3.2.2 智能制造机械行业技术技能人才供求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3.3 新基建背景下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与实践
        3.3.1 新基建新内涵
        3.3.2 新基建背景下智能制造的新发展
        3.3.3 新基建背景下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3.3.4 新基建背景下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路径实践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优化设置下的高职模具专业“供给侧”改革案例
    4.1 模具行业概述与人才需求分析
        4.1.1 区域模具制造行业与专业设置优化
        4.1.2 模具制造行业分布
        4.1.3 模具行业人才规划及需求
        4.1.4 模具行业企业职业岗位变化及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
    4.2 模具专业调整的专业评估指标构建
        4.2.1 专业评估值指标的内容
        4.2.2 指标观测点的说明
    4.3 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运用与反思
        4.3.1 指标应用实施
        4.3.2 应用反思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职专业设置与优化的“常州模式”实践
    5.1 建设常州科教城,适应区域产业结构人才需求
    5.2 常州科教城高职专业设置与优化的机制
        5.2.1 政府主导,营造产学研创四位一体环境
        5.2.2 集聚整合,共建资源共享平台
        5.2.3 跨界合作,实行产学研协同育人
        5.2.4 产教融合,创办产业学院
    5.3 常州区域高职院校专业-产业偏离度研究与实践
        5.3.1 常州市区域经济发展基本现状
        5.3.2 常州高职专业结构基本情况分析
        5.3.3 常州高职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高职专业设置的“四方协同”治理机制
    6.1 基于现代国家治理体制,提高高职教育治理服务水平
    6.2 基于大数据治理,构建专业与产业公共数据开放和共享机制
        6.2.1 打造大数据治理平台,以信息化提高高职教育治理水平
        6.2.2 促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引导社会力量介入专业设置和调整
    6.3 基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构建四方协同的规范和保障机制
    6.4 基于多元主体,完善高职绩效导向的评价和调整机制
        6.4.1 完善职业教育学术委员会职能
        6.4.2 优化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评价体系及机制
    6.5 基于共同治理,完善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制
    6.6 加强专业自身治理体制建设
        6.6.1 专业内涵发展需要更加重视治理方式转变
        6.6.2 专业优化调整需要更加重视功能性改革
        6.6.3 专业结构调整需要更加重视向中高端转型发展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附件1 智能制造机械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调查问卷(院校)
附件2 智能制造机械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调查问卷(企业)

(5)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智能制造对模具专业人才需求的新变化
    (一)智能制造对模具岗位能力提出新要求
    (二)机械行业技能竞赛为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导向
二、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模具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模具专业课程体系与智能制造岗位的能力要求脱节
    (二)模具专业的师资队伍不能适应智能制造教学
    (三)模具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标准尚未出台
    (四)推动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的动力不足
三、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加快模具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和课程内容重组
        1.优化传统专业课程,充实智能制造内容。
        2.对标智能制造,开设新技术课程。
        3.构建选修课程体系,加大学生的多学科知识储备量。
    (二)加强高职院校内系部、专业整合
        1.加快教学机构改革,实现系部(二级学院)整合。
        2.建立智能制造类专业群,形成品牌专业。
        3.选定专业群带头人,发挥专业群的核心引领作用。
    (三)加大智能制造实训室的软硬件建设力度
        1.加强校内实训场所建设,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2.重视校内实训软环境建设,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3.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四)建设胜任智能制造教学的高素质教师团队
        1.制订科学的培训规划,加大对模具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
        2.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考查和评价。
        3.建立常态化机制,保证教师的企业锻炼实效。
        4.重视“1+X”试点工作,以“1+X”证书制度引领教师提高技能。
四、结语

(6)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电加工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研究评述
    (四)研究方法和思路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二、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1.工作过程
        2.典型工作任务
        3.课程开发
    (二)理论基础
        1.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
        2.情境学习理论
        3.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三、中职学校和企业调研
    (一)调研目的
    (二)调研对象
    (三)调查问卷设计
    (四)调研数据分析
        1.教师访谈
        2.学生问卷
        3.企业问卷
    (五)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碎片化
        2.学生实操时间不充分
        3.课程与企业实际相脱离
    (六)研究的必要性
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电加工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开发
    (一)具体工作任务记录
    (二)典型工作任务归纳
    (三)行动领域归纳
        1.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2.行动领域确定
    (四)学习领域转换
        1.职业能力归纳
        2.职业能力分析
        3.确定学习领域
        4.课程目标
    (五)学习情境设计
        1.学习情境的设计
        2.学习情境的分析
        3.课程内容与结构
    (六)课程实施设计
        1.教学过程设计
        2.教学评价设计
        3.课程实施案例
        4.课程标准
五、《电加工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地点
    (二)实验对象
    (三)实验目的
    (四)实验方法
    (五)考核方案
    (六)考核数据
    (七)教师访谈
    (八)课程效果分析
        1.课程优点
        2.存在问题
        3.优化路径
六、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1.研究工作总结
        2.研究过程中引发的思考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一 问卷及访谈提纲
    附件二 岗位具体工作任务一览表
    附件三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表
    附件四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附件五 职业能力分析表
    附件六 对照班课程实施案例
    附件七 课程实施现场照片
    附件八 考核试卷
    附件九 《电加工机床编程与操作》课后访谈提纲(教师)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注塑模具渐进式课程开发与教学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渐进式教学研究现状
        1.3.2 国内渐进式教学研究现状
        1.3.3 国外课程开发研究现状
        1.3.4 国内课程开发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创新点及突破难点
第二章 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及相关概念界定
    2.1 课程开发的理论
        2.1.1 能力本位理论
        2.1.2 杜威的教育理论
        2.1.3 多元智能理论
        2.1.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1.5 模块化的(MES)课程模式的开发理念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注塑模具
        2.2.2 渐进式课程
        2.2.3 课程开发
第三章 UG注塑模具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3.1 模具从业人员问卷调查
    3.2 UG注塑模具课程教学现状
        3.2.1 模具专业班级授课的情况
        3.2.2 中职模具专业实训设备
        3.2.3 中职模具专业UG注塑模具课程教学情况
        3.2.4 中职模具专业学生对注塑模具结构认知程度
    3.3 UG注塑模具课程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第四章 UG注塑模具渐进式课程开发
    4.1 课程开发流程
    4.2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
    4.3 模具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4.4 课程的总体目标
    4.5 UG注塑模具渐进式课程开发设计框架
    4.6 课程的目录
    4.7 渐进式课程开发内容
        4.7.1 UG注塑模具渐进式课程体系
        4.7.2 UG建模模块渐进式项目案例构建
        4.7.3 UG注塑模具模块渐进式项目案例构建
        4.7.4 UG数控编程模块渐进式项目案例构建
        4.7.5 UG运动仿真模块渐进模具动态视图的构建
    4.8 课程评价的设计
第五章 UG注塑模具渐进式课程应用于教学实施
    5.1 课程实施的准备工作
    5.2 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策略
    5.3 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方法
    5.4 渐进式课程教学应用
        5.4.1 项目内容的安排
        5.4.2 渐进式教学阶段划分
        5.4.3 模具案例渐进教学的过程
    5.5 课程案例教学的评价
    5.6 课程案例实施教学设计
    5.7 课程实施效果分析
第六章 研究总结、创新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创新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工学一体化”在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工学一体化改革背景
二、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1. 重视“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
    2. 课程教学内容
    3.“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
    4. 重视保障学习条件
    5. 重视课程教学组织和实施
三、小结

(9)面向中等职业教育模具专业的课程模式改革 ——以学习领域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改革研究现状
        二、国内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改革研究现状
    第三节 主要的研究方法及内容
第二章 中职模具专业课程现状
    第一节 中职学生心理特征分析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中职学生心理特征的对策
    第二节 中等职业学校模具专业与课程发展现状
        一、中等职业学校模具专业培养人才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二、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计划和模具专业课程制定标准
        三、中等职业学校模具专业建设标准
        四、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第三节 中职学校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生源情况
        二、传统学科体系课程观制约课程模式
        三、课程改革发展受限
        四、校企合作环节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中等职业学校模具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基础理论课程内容繁多
        二、学生缺少对完整工作过程和任务的认识
        三、专业课教材选用不当
        四、教师情况的分析
        五、中职学校模具专业常规的教学方法需要改变
        六、中职模具专业课堂教学法的运用的问题
第三章 模具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第一节 调研的背景与意义
        一、调研的背景
        二、调研的意义
    第二节 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调研方法
        二、调研样本分布
    第三节 调研资料分析
        一、模具企业的人才需求
        二、职业岗位群分析
        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情况
        四、中职学校模具专业人才供给情况
    第四节 调研形成的主要结论
        一、模具行业对人才需求紧缺
        二、岗位之间所要求的职业专业能力侧重点不同
        三、中职模具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要提高
        四、中职模具毕业生的学习技能要紧贴工作任务
第四章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模具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建设
    第一节 典型职业岗位任务分析法
        一、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准备
        二、建立工作分析小组
        三、研讨会
        四、工作分析的引导问题
        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记录
        六、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难度
    第二节 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
        一、学习领域课程的背景
        二、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设计
    第三节 学习情境的设计
    第四节 学习领域课程的课堂试验
第五章 智能制造背景下模具课程的改革设想
    第一节 智能制造环境下的模具的智能化趋势
    第二节 智能制造环境下模具未来课程的发展趋势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10)中职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国家相关政策
        二、模具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才供需存在的矛盾
        三、中职学校模具专业实训教学面临问题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研究的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总体述评
    第四节 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概念的界定
        二、理论基础
    第五节 研究的内容、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的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职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课程概述
    第一节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课程设置原则
        一、定向性原则
        二、科学性原则
        三、人本性原则
        四、发展性原则
    第二节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课程基本要素
        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课程目标
        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对象
        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课程内容
        四、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环境
        五、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课程的考核评价
    第三节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课程的特点
        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课程目标的明确性
        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内容的综合性
        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四、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课程场景的真实性
        五、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课程考核评价的全面性
    第四节 模具实训课程的作用
        一、有利于模具专业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及与就业岗位的有效对接
        二、有利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有利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
        四、利于推动中职学校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的进行
第三章 中职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课程实施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的设计及实施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问卷设计
        四、调查的实施
    第二节 中职学校模具专业老师及学生的调查情况
    第三节 模具企业的调查情况
        一、调研分析
        二、企业调研发现的问题
        三、企业人员对中职模具人才提出要求
    第四节 中职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课程设置问题
        二、职业素养的培养不足
        三、模具实训课教材、教法相对落后
        四、模具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不够,缺乏更好的仿真效果
        五、优秀模具实训师资缺乏
        六、实训课程评价体系仍需改善
第四章 中职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课程的对策研究
    第一节 完善实训课程设置
    第二节 增加对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在技能教育中渗透着职业素养
        二、校内实训时注重职业素养的影响
        三、职业素养渗透到学生的管理中
        四、企业实习对职业素养的帮助
    第三节 加速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教材及教法的改进
        一、编写适用于本区的模具实训教材
        二、不同教学法相互融合,变换教学的主体
    第四节 加强模具实训基地建设
    第五节 不断提高实训老师素质,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
    第六节 完善模具实训课程的评价体系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中职模具专业实训教学现状在校生的问卷调查表
    附录2:中职学校实训(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3:模具企业人员访谈问卷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四、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职模具商务复合人才培养——以《模具商务》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 肖国华,董彦. 模具工业, 2021(12)
  • [2]智能制造产业背景下苏州地方高职院校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 汪红兵. 科技与创新, 2021(14)
  • [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模具专业教学改革[J]. 裴江红,缪晓宾,姚瑶. 模具工业, 2021(03)
  • [4]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优化机制研究[D]. 许朝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5]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 张信群.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0(10)
  • [6]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电加工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开发[D]. 王必豪.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7]注塑模具渐进式课程开发与教学应用研究[D]. 徐林富.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8)
  • [8]“工学一体化”在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分析[J]. 王碧云. 职业, 2019(25)
  • [9]面向中等职业教育模具专业的课程模式改革 ——以学习领域课程为例[D]. 周嘉俊.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19(02)
  • [10]中职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 丁肖同.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改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