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NSP窑产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NSP窑产量的主要因素

一、影响NSP窑产量的主要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赵佩睿[1](2020)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烧成过程协调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泥生产是一个大滞后、非线性、强耦合的复杂过程,而烧成过程又是其消耗资源最多,物理化学反应最复杂的过程。近年来,专家学者对水泥烧成过程的研究从未停止,从工况划分到温度控制都是研究的热点,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水泥烧成过程仍然停留在单环节的研究上,对烧成过程的协调控制研究较少。目前,水泥烧成过程协调控制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一,烧成过程工况复杂多变,且不同的参数对烧成过程的影响大小也不尽相同,针对整个烧成过程协调控制的工况总结较少,如何总结出协调关系下的烧成工况并实现在线识别,是研究水泥烧成过程的重要前提;二,针对水泥烧成过程协调控制研究的关注点集中在控制上,而温度设定值却一直是操作人员手动给定。由于操作员的操作经验不同,因此温度设定值无法保证是当前工况下的最优设定值,从而可能导致熟料质量合格率低或者能耗高。因此本文的水泥烧成过程协调控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大量现场数据并结合操作员的优秀操作经验,划分了烧成过程的典型工况并进行在线识别,最后利用案例推理算法建立温度设定模型,给出分解炉温度设定值和窑头罩温度设定值。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讨论了水泥发展概况,并分析了水泥烧成过程中分解炉和回转窑之间存在的协调关系。由于分解炉喷煤(窑尾)和回转窑喷煤(窑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同时又对应着一定的温度设定值,因此得出协调给出当前工况下最优温度设定值即可实现烧成过程协调控制的结论。(2)针对水泥烧成过程协调控制的工况进行总结,不仅仅考虑烧成过程的关键参数,同时将生料率值、煤粉水分等化验室离线数据也考虑其中,通过分析大量现场数据并结合操作员优秀操作经验,总结出了整个烧成过程中与温度有关的典型工况,并总结出当前工况下操作员给出的分解炉温度设定值和窑头罩温度设定值。(3)针对水泥烧成过程工况在线识别困难的问题,在之前总结出典型工况的基础上,以专家规则结合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的方法进行工况识别,并给出当前工况下的调整策略。(4)针对烧成过程温度设定值手动给出的问题,利用案例推理的算法,首先建立初始案例库,将不同工况下的案例以f-CaO和煤耗作为筛选标准,质量合格且煤耗低的案例选取为优秀案例。然后通过案例筛选、案例重用等步骤协调给出当前工况下的最优烧成过程温度设定值。最后设计了底层控制器。(5)烧成过程协调控制软件研发。本软件采用C#编写,主要功能有用户管理、数据采集、烧成过程关键参数监测、烧成过程温度设定等功能组成。最后,烧成过程协调控制软件在山东某2000t/d水泥生产线现场应用,可以实现生产过程参数实时监控,现场工况准确划分与识别,并给出分解炉温度设定值和窑头罩温度设定值。经现场验证,水泥烧成过程协调控制软件对实现水泥生产高质、低耗具有一定作用。

徐迅[2](2018)在《入窑生料温度对物料反应特性和煅烧系统温度场分布的影响》文中指出预分解工艺已是目前水泥熟料煅烧工艺的主流,但在回转窑内仍然存在物料部分分解和升温的“热瓶颈”。如何消除这一传热与需热的矛盾,是熟料煅烧工艺进一步发展的方向。若在目前预分解工艺入窑生料温度小于900℃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预分解窑尾系统的预烧功能,利用悬浮态的高效传热、传质优势提高入窑生料温度,将有望加快入窑物料的固相反应和烧成反应过程,将有助于熟料产量的大幅度提升。通过文献分析和理论计算,定量阐明了提高入窑生料温度对熟料煅烧系统产量的影响,并且发现提高入窑生料温度对窑产量的提升效应比提高入窑生料分解率更为显着。通过煅烧条件的对比模拟,研究了入窑生料温度对熟料物理化学反应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1100℃附近悬浮煅烧下,碳酸盐矿物新生物相活性可达到最高,约为900℃下煅烧产物活性的1.311.45倍。入窑生料温度由900℃升高到1000℃,固相反应速率加快约十倍(C2S为2.610.7倍,C3A为2.010.0倍,生料为2.8倍);若进一步提高反应温度到1100℃进行,固相反应速率加快约二十倍(C2S为9.019.3倍,C3A为2.726.6倍,生料为4.0倍)。若能保持更高温度和/或更高分解率的入窑生料进行烧成反应,熟料形成反应速率将有较大提升。为掌握入窑生料温度对窑炉系统热工特性的影响,基于煅烧窑炉的传热、传质、动量传递和化学反应过程的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研究其温度场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当窑尾喂煤比例由60%提高到70%时,入窑生料温度可从886℃提高到1070℃。当入窑生料温度为1070℃时,采用L/D较短(L/D=10)的回转窑,其烧成带能够形成更为稳定的温度场,其物料最高温度比入窑生料温度为886℃的情况下高80℃,其高温区域(>1450℃)长度增长了1倍。为预烧成工艺的进一步工程化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初步分析了入窑生料温度提高后对预分解工艺的关键热工设备(旋风预热器、分解炉、回转窑)的影响。研究发现入窑生料温度提高后,分解炉的设计需满足提高料气停留时间比tm/tg、延长物料停留时间的要求,并能满足煤粉的充分分散与良好燃烧的需求;C6旋风预热器的内筒可采用陶瓷内筒等技术措施;回转窑的设计可采用“大斜度、大直径、小长径比”的方案;配料可采取“两高一中”的方案,并能更好的适应易烧性较差的生料。通过系统研究认为在目前的预分解窑工艺基础上,可望将入窑生料温度提高到10001100℃。综合分析,当窑尾喂煤比例控制在70%时,入窑生料温度可达1070℃,入窑生料分解率达97.1%,此时产量增加95%,熟料理论热耗降低53.0 kJ/(kg·cl),熟料形成工艺热耗减少236.1 kJ/(kg·cl),热效率提高3.6%。

李霞[3](2015)在《XDL煅烧工艺处理高镁原料烧制高性能水泥熟料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泥工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并且随着水泥工业的发展,高品质石灰石资源已日趋紧缺,高镁质石灰石因为氧化镁含量高,影响水泥后期安定性的原因而得不到有效利用,资源危机越来越严重。如何充分有效的利用高镁质石灰石资源已成为水泥行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难题。因此,通过对NSP和XDL煅烧工艺的现场调研和分析,以及对NSP和XDL煅烧工艺煅烧所得水泥熟料作系统的对比研究,找出两种煅烧工艺煅烧所得熟料的差异性,揭示XDL工艺处理高镁原料烧制高性能水泥熟料的原因,旨在探索出一条适合高镁质石灰石资源在水泥行业有效利用的方法,其研究结果表明:(1)XDL煅烧工艺更有利于MgO在熟料中的固溶,从而减少熟料中方镁石含量,且熟料质量稳定。说明XDL煅烧系统能更好的适应高镁原料,更有利于高镁原料的煅烧。(2)与NSP系统相比较,采用XDL系统煅烧高镁石灰石原料可以将更多的MgO固溶在熟料中,减少熟料中方镁石含量,有利于水泥后期的安定性;XDL系统煅烧所得熟料中方镁石含量少,方镁石平均尺寸不足1.0μm,且熟料中各矿物相与液相量分布均匀,A矿晶粒形状规则,尺寸平均值为30μm;NSP系统煅烧所得熟料中的A矿以M3型为主,多为细小晶体,XDL系统煅烧高镁石灰石原料能够将熟料中A矿更多的稳定为M1型;相比NSP系统,XDL系统煅烧高镁石灰石原料所得熟料后期强度增长迅速,其328d强度增幅比NSP系统煅烧的熟料高出7.61MPa。(3)XDL工艺系统具有固硫作用,适当的SO3能够有效减少高镁熟料中方镁石含量,有利于高镁熟料中氧化镁的固溶,促进C3S晶粒尺寸的增大,并且能够将熟料中C3S更多的稳定为M1型,提高熟料的力学性能。

梁镒华,魏波[4](2011)在《再谈新型干法回转窑技术进步——提高过渡带升温速率优化烧成热工制度》文中认为在NSP窑熟料煅烧机理研究基础上,通过六种窑型各带长度划分及各带停留时间计算等系列参数的计算、分析,提出采用小长径比、大斜度和缩短全窑物料停留时间(T)的优化方案;并提出在保证烧成前提下,压缩过渡带长度(L3)和停留时间(t3)能达到提高该带升温速率,优化窑内烧成热工制度的要求。

梁镒华,郝景歆[5](2010)在《NSP窑设计参数的优化及对传动功耗影响的计算和分析探讨》文中认为根据早期日产2000t,Φ4.0m×60m窑的生产和部分研究成果,结合当前最新生产数据研究建立了以物料停留时间、物料负荷率、窑内物料量和物料运动功耗四个公式为主的NSP窑设计参数优化和传动功率计算模型。介绍了Φ4.0m×60m,斜度4.0%的回转窑的运行参数与功率计算实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NSP窑设计中应采用大斜度、大直径、小长径比的增产节能新设计理念。

梁镒华,郝景歆[6](2010)在《新型干法回转窑设计参数节能优化及传动功率计算分析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前言作者早期曾参与部分湿法、干法短窑和NSP窑的工艺、设备开发,为新设备开发提供荷载资料等。在工作中对窑内物料荷载负荷率计算比较粗略,按保守的最大值提,至、于生产中窑内物料负荷率是一个随窑型、转速和产量变化的变量,确切是多少研究关心较少,对窑的研究较多注意在热工方面,而对设计参数如斜度、长径比等对窑的影响有所忽略或重视不够。因此工作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往往参照外国公司现有同类窑型设

熊会思[7](2009)在《回转窑过渡带筒体及轮带产生裂纹的原因》文中指出从设计方面来讲,回转窑热端悬臂的长短与Ⅱ档支承的位置(三档窑)是否合理,是关系到上下过渡带筒体及轮带是否会产生裂纹的关键。当然,材质的选择、制造质量、耐火砖的选择、运行状态、维护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尽管二档支承短窑在结构上可避免上过渡带筒体和轮带产生裂纹,但如果运行维护缺乏科学性,仍然逃不过筒体和轮带产生裂纹的厄运。

张洪禄,刘振胜,李青云,薛道鸿,于明路,徐德龙,程福安,李兆锋,肖国先,稽鹰[8](2004)在《带交叉流浓相换热器预分解窑的气体力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与传统NSP窑系统相比,交叉流浓相换热器窑有着较好的热交换效果,出C1筒温度可低于250℃,可以合去增湿塔,简化工艺,是一种较好的预分解系统。从气体力学分析,交叉流浓相换热器窑气体量分配、阻力平衡较传统NSP窑复杂,但是只要把握了关键的几个气体动力源、等压点、零压点,是完全可以正常运行的。无论交叉流浓相换热器,还是传统NSP窑,必须注重低限风速的意义,防止或减少积料、塌料现象的发生;分解炉与回转窑的风量分配是提高该类窑型综合效能的关键。

杨春华,唐宪国[9](2003)在《HP型多通道燃烧器的研究开发及广泛应用》文中认为1998年底,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开发的HP型三通道燃烧器通过技术鉴定,专家鉴定结论为:结构属国内首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属国内领先水平,可替代同类进口设备。1999年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又开发出HP型四通道燃烧器,同年被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科技部列入“九五”节能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短短几年HP型燃烧器已在全国3/4省区的水泥厂推广近50台(套),在预分解窑(NSP窑)、预热器窑(SP窑)、余热发电窑、湿法窑(特别是华新窑)上利用烟煤、当地半无烟煤、无烟煤、褐煤煅烧水泥熟料,

喇华璞[10](2000)在《关于对当前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几点看法》文中研究指明 1 再议NSP窑的产量 近来在《新世纪水泥导报》杂志上读到两篇有关新型于法水泥窑的文章,颇感兴趣。文中指出如提高物料入窑分解率在100%,可以使窑的单位容积产量从140kg/m3·h(相当于3.36t/m3·d)提高至6.7t/m3·d,即提高一倍。并指出要适当提高填充和转速以提高产量,必要时可增大一些窑径。作者在今年《水泥》杂志上也发表了一篇有关

二、影响NSP窑产量的主要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NSP窑产量的主要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烧成过程协调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水泥烧成过程工艺及协调控制方案设计
    2.1 水泥烧成过程工艺介绍
        2.1.1 预热分解过程
        2.1.2 熟料煅烧过程
    2.2 水泥烧成过程的操作原则
    2.3 水泥烧成过程协调关系研究
        2.3.1 从烧成过程产量的角度分析协调关系
        2.3.2 从窑的热工制度角度分析协调关系
        2.3.3 从水泥工艺角度分析协调关系
    2.4 协调控制方案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烧成过程协调控制的典型工况总结
    3.1 烧成过程关键参数选取
    3.2 烧成过程协调控制典型工况总结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泥烧成过程协调控制工况识别
    4.1 数据预处理
        4.1.1 滚动时间窗
        4.1.2 拉伊达滤波
        4.1.3 均值滤波
    4.2 典型工况识别
        4.2.1 基于规则的典型工况识别
        4.2.2 基于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的工况识别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案例推理的烧成过程协调控制研究
    5.1 烧成过程协调控制方案
        5.1.1 案例推理技术概述
        5.1.2 建立初始案例库
        5.1.3 案例检索
        5.1.4 案例重用
        5.1.5 案例存储
        5.1.6 方法验证
    5.2 底层控制器设计
        5.2.1 烧成过程温度控制方案
        5.2.2 仿人智能控制规则设计
        5.2.3 积分分离PID控制器设计
        5.2.4 模糊控制器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烧成过程协调控制软件开发
    6.1 软件框架设计
    6.2 软件模块设计
        6.2.1 用户管理模块
        6.2.2 数据采集模块
        6.2.3 工况识别模块
        6.2.4 烧成过程温度设定模块
    6.3 工业应用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入窑生料温度对物料反应特性和煅烧系统温度场分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水泥熟料煅烧技术的发展
    1.2 预分解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预分解工艺产量的影响因素及提升思路
        1.3.1 产量的影响因素
        1.3.2 产量提升思路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水泥煅烧工艺的进展
        1.4.2 熟料反应特性的研究进展
        1.4.3 水泥窑系统温度场分布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入窑生料温度对产量的影响
    2.1 引言
    2.2 从窑热平衡角度的理论分析
    2.3 从窑热工特性角度的理论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悬浮态下温度对碳酸盐新生物相的影响
    3.1 引言
    3.2 试验原材料和方法
        3.2.1 高温悬浮态反应试验装置简介
        3.2.2 试验原材料
        3.2.3 试验方法
    3.3 分解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3.4 分解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时间
        3.4.1 分解反应动力学
        3.4.2 料粉颗粒的分解时间
    3.5 新生物相的反应活性
        3.5.1 分解产物活性分析
        3.5.2 微观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入窑生料温度对固相反应热动力学的影响
    4.1 引言
    4.2 试验原材料和方法
        4.2.1 试验原材料
        4.2.2 试验方法
    4.3 固相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4.3.1 C_2S固相反应
        4.3.2 C_3A固相反应
    4.4 固相反应的动力学分析
        4.4.1 煅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固相反应的影响
        4.4.2 CaCO_3配料与CaO配料对固相反应的影响
        4.4.3 固相反应速率常数和表观活化能
    4.5 悬浮态下生料固相反应特性
        4.5.1 悬浮态下固相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4.5.2 悬浮态下温度对固相反应的影响
    4.6 窑内物料固相反应速率的理论计算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入窑生料状态对烧成反应的影响
    5.1 引言
    5.2 试验原材料和方法
        5.2.1 试验原材料
        5.2.2 试验方法
    5.3 烧成反应的动力学分析
        5.3.1 入窑生料温度对反应率的影响
        5.3.2 入窑生料分解率对反应率的影响
        5.3.3 活化能的分析
        5.3.4 不同入窑生料状态的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入窑生料温度对窑尾温度场分布的影响
    6.1 引言
    6.2 模型的建立
        6.2.1 系统单元的划分
        6.2.2 基本假设
        6.2.3 窑尾系统的固相物料平衡
        6.2.4 窑尾系统的气相质量平衡
        6.2.5 窑尾系统的热量平衡
    6.3 计算策略和程序
        6.3.1 计算策略
        6.3.2 计算程序界面
    6.4 计算结果及分析
        6.4.1 相关参数的确定
        6.4.2 窑尾喂煤量对窑尾系统热工参数的影响
        6.4.3 “六级预热器+分解炉”工艺窑尾系统热工参数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入窑生料温度对回转窑温度场分布的影响
    7.1 引言
    7.2 回转窑传热综合模型
        7.2.1 模型基本假设的建立
        7.2.2 化学反应过程的分析
        7.2.3 窑内物料的运动方程
        7.2.4 窑内气体和物料质量守恒方程
        7.2.5 窑内气体、物料与窑壁能量守恒方程
        7.2.6 煤粉燃烧反应方程
        7.2.7 模型的数值求解算法
    7.3 计算结果及分析
    7.4 全窑系统的温度分布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入窑生料温度对预分解窑系统的影响分析
    8.1 引言
    8.2 对分解炉的影响
        8.2.1 分解炉内煤燃烧机制特点
        8.2.2 分解炉的设计要求
    8.3 对旋风预热器的影响
        8.3.1 碱、氯、硫对物料的粘结及生料高温流动性的影响
        8.3.2 C6旋风预热器的设计要求
    8.4 对回转窑的影响
        8.4.1 回转窑的运行特点
        8.4.2 回转窑的设计要求
    8.5 对配料方案的影响
    8.6 对热耗的影响
        8.6.1 理论热耗分析
        8.6.2 工艺热耗分析
        8.6.3 熟料烧成热耗
        8.6.4 热平衡分析
    8.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及所获奖励
致谢

(3)XDL煅烧工艺处理高镁原料烧制高性能水泥熟料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熟料中氧化镁存在形态及含量
        1.2.2 MgO与SO_3对熟料烧成的影响
        1.2.3 MgO与SO_3固溶量对C3S晶型的影响
        1.2.4 现有对高镁水泥的解决途径
    1.3 本课题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原料及实验分析方法
    2.1 原材料及主要实验仪器
        2.1.1 原材料
        2.1.2 主要实验仪器
    2.2 主要实验分析方法
        2.2.1 MgO总量测定
        2.2.2 f-MgO的测定
        2.2.3 各矿物相中MgO固溶量测定
        2.2.4 硅酸盐相的萃取
        2.2.5X射线衍射分析
        2.2.6 岩相分析
        2.2.7 扫描电镜分析
3 不同煅烧工艺下高镁熟料质量统计及分析
    3.1 引言
    3.2 XDL工艺系统煅烧熟料质量统计及分析
        3.2.1 陕西阳山庄尧柏水泥熟料质量统计及分析
        3.2.2 甘肃三易水泥熟料质量统计及分析
    3.3 NSP工艺系统煅烧熟料质量统计及分析
        3.3.1 甘肃平凉祁连山水泥熟料质量统计及分析
        3.3.2 陕西韩禹建材水泥熟料质量统计及分析
    3.4 熟料中氧化镁总量与熟料强度关系
    3.5 不同煅烧工艺下MGO在熟料各矿物相中的固溶量
    3.6 本章小结
4 高镁石灰石在不同煅烧工艺下所生成熟料的差异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
        4.2.1 实验原材料
        4.2.2 实验主要使用仪器
    4.3 实验方法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
        4.4.1 熟料中MgO总量和方镁石含量
        4.4.2 两种系统熟料的XRD图谱
        4.4.3 两种系统熟料的岩相分析
        4.4.4 两种系统熟料的SEM分析
        4.4.5 两种系统熟料的胶砂试验结果
        4.4.6 两种系统熟料硅酸盐相的XRD分析
        4.4.7 两种系统熟料化学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SO_3掺杂对高镁熟料方镁石含量、C3S尺寸及晶型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
        5.2.1 实验原料
        5.2.2 实验主要仪器
    5.3 实验方法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
        5.4.1 熟料化学分析
        5.4.2 熟料XRD分析
        5.4.3 熟料岩相分析
        5.4.4 熟料硅酸盐相的XRD分析及胶砂试验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学术成果
致谢

(4)再谈新型干法回转窑技术进步——提高过渡带升温速率优化烧成热工制度(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窑内过渡带热工制度对熟料烧成的影响
2 窑内物料在各带停留时间与各带长度划分的节能情况分析
    2.1 方案1——Φ4.0 m×60 m斜度3.5%方案
    2.2 方案2——Φ4.0 m×60 m斜度4.0%方案
    2.3 方案3——Φ4.2m×57 m斜度4.0%方案
    2.4 方案4——Φ4.2 m×57 m斜度4.5%方案
    2.5 方案5——Φ4.4 m×50 m斜度3.5%新型超短窑方案
    2.6 方案6——Φ4.4 m×50 m斜度4.0%新型超短窑方案
3 两个问题的探讨
    3.1 关于物料运动速度问题
    3.2 窑内三带划分长度所占全窑的比例问题
4 结语

(5)NSP窑设计参数的优化及对传动功耗影响的计算和分析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NSP窑相关参数的设计计算
    1.1物料停留时间 (T) 及其计算NSP
        1.1.1缩短窑内物料停留时间的理论依据
        1.1.2窑内物料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和停留时间
        1.1.3物料停留时间的合理选择
        1.1.4物料停留时间 (T) 计算
        1.1.5物料停留时间计算公式的应用
    1.2物料负荷率 (?) 及其计算
        1.2.1物料负荷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1.2.2负荷率的计算
        1.2.3负荷率计算公式应用
    1.3窑内物料量及其计算
2 NSP窑传动功率 (N) 计算
    2.1窑内物料运动功耗 (Nw) 及实际运行计算
        2.1.1对早期物料运动功耗计算公式修正
        2.1.2笔者的经验公式
        2.1.3对图2的分析探讨
    2.2 主传动额定功率 (N) 计算
        2.2.1 一般要求和计算条件
        2.2.2额定装机功率计算
        2.2.3窑产能与装机功率的关系
    2.3 回转窑结构参数对回转窑功耗的影响
3实例计算回转窑运行参数与功率计算
4结语

四、影响NSP窑产量的主要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烧成过程协调控制研究[D]. 赵佩睿. 济南大学, 2020(01)
  • [2]入窑生料温度对物料反应特性和煅烧系统温度场分布的影响[D]. 徐迅.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2018(12)
  • [3]XDL煅烧工艺处理高镁原料烧制高性能水泥熟料机理研究[D]. 李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02)
  • [4]再谈新型干法回转窑技术进步——提高过渡带升温速率优化烧成热工制度[J]. 梁镒华,魏波. 水泥工程, 2011(05)
  • [5]NSP窑设计参数的优化及对传动功耗影响的计算和分析探讨[J]. 梁镒华,郝景歆. 水泥工程, 2010(06)
  • [6]新型干法回转窑设计参数节能优化及传动功率计算分析探讨[A]. 梁镒华,郝景歆. 2010中国水泥技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 2010
  • [7]回转窑过渡带筒体及轮带产生裂纹的原因[J]. 熊会思. 新世纪水泥导报, 2009(04)
  • [8]带交叉流浓相换热器预分解窑的气体力学分析[J]. 张洪禄,刘振胜,李青云,薛道鸿,于明路,徐德龙,程福安,李兆锋,肖国先,稽鹰. 新世纪水泥导报, 2004(06)
  • [9]HP型多通道燃烧器的研究开发及广泛应用[A]. 杨春华,唐宪国. 2003年水泥技术交流大会暨第六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 2003
  • [10]关于对当前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几点看法[J]. 喇华璞. 新世纪水泥导报, 2000(06)

标签:;  ;  ;  ;  ;  

影响NSP窑产量的主要因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