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加入WTO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一、加入WTO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潘秋晨[1](2021)在《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经济在经历了长期的高速增长后,正面临动力转轨,而在复杂的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之下,先前本就潜藏的矛盾更为突出,“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已不适应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但创新效率低下、所有制歧视、产业分割严重等难以转变的现实,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集约型”增长模式的发展。如何找到未来的经济增长动力,是政策制定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而中国制造业当下存在的资源错配,不仅说明产业部门包含着充分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空间,更潜藏着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巨大能量。若要释放这一能量,就有必要在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国内国际生产体系紧密联结的双循环背景下,结合中国深化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历程,考虑如何构筑更高质量的全球价值链嵌入路径,更充分的利用好全球价值链的组织、治理结构,进而促进生产要素的内外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因此,若能基于全球价值链嵌入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有的放矢的制定政策,改善不平衡、不协调的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对资源的过度消耗等不可持续的问题,就可能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文章将全球价值链与资源配置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基于全球价值链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理论分析框架和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特征事实,系统阐述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的影响机制。不同于以往大部分文献的是,本文在全面量化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外向型、内外协同型、内向型动能,并区分制造业行业内、行业间资源错配事实的基础上,利用1996-2013年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以垂直深化的视角探究了全球价值链嵌入的要素流动效应、分工协作效应、外向集聚效应、结构升级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展开综述,梳理理论发展脉络并归总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一方面找到支撑本文开展进一步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发现相关研究领域的局限和空白,以阐明本文仍需进一步研究的必要。第二,以文献综述为源点,以全球价值链理论、产业经济理论为基础,全面分析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制造业资源配置的影响机制。阐明中国作为一个转型国家,向更高水平的开放型市场经济转变的最终目的是使外部资源对国内市场产生有益的引领作用,从而巩固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因此,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机制应是垂直深化和由表及里的,异质性行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可能经由两个端口,产生三种动能,进而通过四类机制发挥作用。一方面是单纯依靠外向型动能驱动的资源优化配置,即在国际市场进出口侧主要发挥作用的要素流动和分工协作机制;另一方面是在异质性行业深化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全球价值链与国内生产体系产生深入联结后在国内市场供给侧发挥作用的机制,可分为外向集聚和结构升级。其中,外向集聚机制主要说明了内外动能的协同作用;而结构升级机制则更强调在外部资源对国内市场产生有益的引领之后,本国产业部门自主增值能力的增强和国内大循环发挥的主体作用。第三,以1996-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为依据,对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角色和资源配置实际进行深入探讨。一方面,在规模报酬可变的情形下阐明中国制造业行业内、行业间的资源配置情况;另一方面,克服总值贸易思维的缺陷,以垂直深化的增加值视角重新考量中国的贸易利益,进一步区分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外向型、内外协同型和内向型动能。第四,实证检验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资源配置的程度和方向,进一步界定全球价值链嵌入对资源配置的“优化区间”。第五,实证检验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资源配置的路径机制。首先,构建方程检验在全球价值链嵌入改善资源配置的过程中,相应的影响机制发挥了什么作用;其次,若存在多种中介机制的多重影响,则进一步确定其中更为显着的中介机制;最后,进一步探讨影响机制是否存在局限性,进而可能在一定条件之下弱化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资源配置的改善作用。第六,对全文的研究结论进行归总,对如何构筑高质量的全球价值链嵌入路径从而打开效率提升的“黑箱”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理论和经验分析,本文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角色正从一个倾向于被动接受他国中间产品的低端代工者角色,向一个倾向于为全球生产网络输送中间产品的中端分工者角色转变,且在此过程中,国际市场对中国国内循环的依存度逐渐上升。第二,中国制造业行业内、行业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资源错配,也恰好潜藏着实现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巨大能量。若能够改善资源错配,1996-2013年,中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还将提升约13.16%,平均每年实现0.73%的增长;总产出将额外提升9.6%,平均每年实现0.53%的增长。第三,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外向型动能对打通资源在行业间的流通渠道的作用更强,内向型动能对打通资源在企业间的流通渠道的作用更强。进一步的行业异质性分析显示,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行业越来越依赖于偏向内向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动能改善资源配置。非线性分析显示,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各类动能对资源配置均存在一定的“优化区间”。内向型动能与资源错配的关系呈“倒U型”,当内向型动能增强到超过非线性关系的临界值之后,将发挥着可持续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这意味着,基于中国资源禀赋和产业体系构筑的全球价值链高端嵌入路径,确实潜藏着带动经济下一轮快速增长的巨大能量。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内外协同型、外向型动能与资源错配的关系均呈“U型”,且具备“左高右低”的非对称特征,说明外向型动能的参与确实优化了行业间资源配置,且该效应大于抑制作用,合理利用外向型动能将促使其发挥更强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第四,在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外向型动能改善行业间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基于外资更替和再配置的要素流动效应共同发挥了多重中介作用,且外资再配置的中介作用更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外资再配置效应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外向型动能之间呈“倒U型”关系。这意味着,由发达经济体外资企业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确实隐含着“纵向压榨”效应,而这一效应对东道国市场资源配置的负面影响也将阻碍外资本身的成长。并且,基于内外资部门之间生产率增长动力的差异,外资实质在这一资源协同优化的过程中获益更多,也更依赖于在东道国的资源再配置过程驱动自身的迅速成长。若这一协同优化过程无法持续,“纵向压榨”可能转变为“双向压制”,从而造成“损人不利己”和“两败俱伤”的局面。但值得注意的是,以中国等发展中经济体为代表的全球价值链从属者的研发行为,实质是全球价值链参与者之间相互追赶和学习的表现,驱动了全球价值链主导者更高效率的资源再配置过程,一定程度消弭了全球价值链嵌入的“纵向压榨”效应,“重启”了国内国际资源的协同优化路径。第五,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外向型动能在改善行业间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协作关系实现的就业结构横向调整和融资约束缓解共同发挥了多重中介作用,且就业结构横向调整的中介作用更强。但需要注意的是,就业结构的纵向调整并未在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外向型动能改善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相对于高技能劳动要素的增长,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深化反而促使制造业更多的积累了对中低技能劳动要素的偏好,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外向型动能可能存在一定的资源优化配置“偏向”。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外向型动能虽然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全球价值链嵌入壁垒驱动了制造业整体的资源优化配置,但却以“拖累”劳动要素的优化配置为代价,且低端“拖累”更为严重,由此加剧了劳动和资本要素配置的“双重分割”。第六,在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协同型动能改善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外向集聚效应发挥了显着的正向调节作用,全球价值链和国内生产体系的深化联结呈现出显着的协同优化作用。但区分“二元”嵌入模式的研究发现,不论是行业内还是行业间,全球价值链上游嵌入的“隔绝机制”都存在,且上游嵌入度越高,企业对核心技术等资源的保护动机越强,国内国际生产要素的流通、扩散渠道被一定程度的阻隔,个体利益和大局利益的调节失灵促使积蓄于全球生产网络和本地产业集群之下的外向集聚效应被抑制,可能导致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生产体系的“双重分割”。而同时,全球价值链下游嵌入的资源“互仿互享”机制也稳定存在,且下游嵌入度越高的企业与集群内关联企业进行优势资源互享的动机越强,外向集聚效应对资源配置的改善作用亦随之强化。因此,上述两种机制相互博弈的结果一定程度决定了外向集聚效应的强弱,进而左右着内外协同型动能引导资源配置的最终效果。第七,在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内向型动能改善行业内资源配置的过程中,结构升级机制呈现出明显的部分中介作用。而进一步对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机制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通过中间投入优化、国际竞争、“链中学”路径驱动了制造业结构升级。但上述全球价值链的结构升级路径存在行业异质性,进而塑造着结构升级机制下的资源配置路径:技术水平越高的行业越依赖于由中间投入效应产生的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嵌入路径驱动资源优化配置,技术水平越低的行业则越依赖于由国际竞争效应产生的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嵌入路径驱动资源优化配置,而基于“链中学”效应产生的全球价值链高端嵌入路径则能够驱动所有行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且对低技术行业的作用更强。这意味着,正是由于中高技术行业的全球价值链低端嵌入路径依赖、中高端嵌入路径较难贯通、高端嵌入路径正向效应较弱,才造成中高技术行业难以进入内向型动能对资源配置的“优化区间”。

邓明,周慧[2](2021)在《谁从贸易中获益更大: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文中认为学界对国际贸易与劳动力市场之间关系的研究保持浓厚兴趣。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贸易条件和贸易政策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各地区劳动力市场从贸易开放中的获益也不相同。构建一个劳动力流动受限的城市经济模型并分析其均衡结果,可从理论上探讨了贸易开放度冲击对一国内部不同规模城市的劳动力市场的异质性影响。理论分析表明,贸易开放度的提高能够提高城市的就业规模和劳动力工资水平,但这种作用在不同规模的城市存在异质性,贸易开放对就业规模的影响在小城市要大于大城市,对劳动力工资的影响在大城市要大于小城市。基于1999—2007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估算中国不同城市所面临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程度;然后以中国加入WTO后美国授予中国的"永久性正常贸易伙伴关系"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和三重差分模型,从贸易不确定下降这一视角实证检验了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对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特征。实证研究表明,理论分析结果在中国城市层面是成立的。

周申,海鹏,张龙[3](2020)在《贸易自由化是否改善了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资源错配》文中指出文章以中国加入WTO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DID)模型系统考察了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劳动力资源错配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1)最终品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均显着降低了制造业行业劳动力资源错配的程度,与最终品相比,中间品关税削减带来的影响更大。在考虑了识别假设条件和一系列其他可能干扰估计结果的因素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2)最终品贸易自由化的促竞争效应和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中间品进入效应是通过促进市场份额在高效率与低效率企业之间的转移和增强企业的优胜劣汰机制来实现对劳动力错配的改善效果的。(3)地区的市场化进程能够强化两种贸易自由化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影响,即市场化程度越高,贸易自由化的劳动力资源错配改善效应越大。

刘睿雯,徐舒,张川川[4](2020)在《贸易开放、就业结构变迁与生产率增长》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考察了中国贸易开放对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并量化了就业结构变迁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研究发现,中间产品进口关税的下降导致1998—2007年行业内国有企业5.32个百分点的劳动力移到非国有企业,这解释了该时期劳动力在行业内部不同所有制部门间总流动规模的8.56%。中间产品进口关税下降使非国有企业的中间产品成本以更大幅度下降,同时缓解了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非国有企业获益更多,从而得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引发了劳动力向非国有企业转移。进一步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引致的就业所有制结构调整改进了资源配置效率,能解释同时期源于"企业间"要素配置带来的生产率增长的7.51%,同时,能解释制造业总体生产率增长的1.46%—1.85%,是贸易开放促进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渠道之一。本文的研究表明,充分释放贸易红利需要打破要素流动壁垒,降低劳动力要素迁移成本,以市场化方式优化资源在不同部门间的配置。同时,建立健全金融配套措施、改善信贷不平等也是最大化贸易红利的重要举措。本文不仅为中国实现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增长动力的转换提供了新证据,也为理解中国的就业结构变迁提供了新视角。

薛磊[5](2020)在《进口自由化对我国劳动力质量的影响 ——基于劳动力技能结构的视角》文中提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全球大背景下,本文为支持贸易自由化政策提供了新的佐证。基于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劳动力质量提升表现为高技能劳动力需求上升,报酬快速上涨,促使劳动要素向高技能方向发展。提高我国劳动力质量是为我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升级、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和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提供高质量的生产要素基础。首先,本文对涉及贸易自由化与劳动力质量的基本理论进行简要概括,为后面机理分析提供理论支撑。再对基于技能结构视角下,贸易自由化与劳动力质量的关系的相关研究做简要的梳理与总结评述,本文发现少有研究从行业层面区分总体关税和中间品关税,详细分析进口自由化对劳动力质量的影响机理,并做出实证分析。为了填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对我国贸易自由化的现状和基于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劳动力质量的现实特征用图表进行展示,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直观分析和拟合效果分析,提出二者存在相关性,进口自由化产生的关税大幅削减冲击对我国劳动力质量的影响。本文再进行机理分析,依据中间品贸易理论和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分析出进口自由化使得价格降低和竞争加剧,引致中间品质量效应和生产要素结构效应来提升劳动力质量;考虑到进口来源国的不同,上述效应也会有所不同,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同发达国家进行进口自由化,更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劳动力质量。然后,本文采用我国行业层面数据,运用我国加入WTO的拟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方法(DID),从行业层面验证了进口自由化对我国劳动力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降低进口关税尤其是中间品进口关税显着有利于提升我国劳动力质量。本文考虑“大学扩招”政策因素,也对双重差分进行有效性分析,证明结论一致。进一步分析验证:与发达国家进行进口自由化对我国劳动力质量的提升作用更为显着。机理分析结果显示:进口自由化产生价格效应,通过提高中间品质量而不是数量对我国劳动力质量产生显着的正向作用(中间品质量效应);同时进口自由化产生竞争效应,产生行业技术偏向,通过推动行业向高技能劳动力密集型方向转变,显着提高我国劳动力质量(生产要素结构效应)。本文用一系列方法对基准回归进行稳健性分析,再用中介效应模型对机理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基本结论是一致的。最后,针对研究基本结论,本文提出继续深化对外开放,积极与发达经济体开展进口自由化的措施;在提升我国劳动力质量方面,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要相互协调配合,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有效的劳动力供给。

王立勇,胡睿[6](2020)在《贸易开放与工资收入:新证据和新机制》文中认为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和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贸易开放对不同群体工资收入的动态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显着提高了中国劳动力的工资收入,这一影响呈先增大后变小的动态趋势。贸易开放对不同群体工资收入的影响存在动态异质性,贸易开放早期对高工资群体的影响显着强于低工资群体,扩大了工资差距;而随着开放程度提高,这种现象趋于缓和且出现倒U型特征,即贸易开放对中等工资群体的影响最强,对工资差距起到一定调节作用。这种异质性影响可以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机制来解释。

戴觅,张轶凡,黄炜[7](2019)在《贸易自由化如何影响中国区域劳动力市场?》文中指出本文采用2002~2007年城镇住户调查(UHS)微观数据,研究中国加入WTO后的进口关税削减如何影响各城市工资的相对增长,从而从区域劳动力市场角度考察了贸易自由化的收入分配效应。利用各行业关税削减幅度的差异以及各城市"入世"前产业结构的差异,本文构建了地区层面的关税削减指标并对贸易自由化的效果进行识别。研究表明:(1)受关税冲击较大的城市工资增长相对较慢。关税下降一个百分点,工资的相对增长率下降约1%。(2)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可贸易品部门,不可贸易品部门受影响相对较小。(3)低技能工人工资受到冲击较大。关税下降一个百分点,低技能工人和高技能工人的工资增长率分别下降1.2%和0.4%。因此技能溢价在关税削减程度大的城市出现更快的增长。本文结论意味着中国"入世"的过程伴随着不可忽视的调整成本和分配效应。居住在受关税冲击较大的城市,并受雇于可贸易部门的低技能劳动力,是受关税削减冲击最明显的群体。因此,在进一步开放进口,降低关税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群体的利益。

何慧冬[8](2019)在《出口贸易对我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 ——基于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制造业出口产品中的科技含量水平不仅对我国提升国际竞争力能够起到关键作用,还对人力资本积累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贸易开放对人力资本影响的研究,但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因此,本文将从微观角度出发,采用制造业企业配对数据研究以下问题:我国的出口贸易是否影响了以平均受教育年限来衡量的人力资本积累?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是否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不同的作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以及出口到不同国家是否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力资本积累?本文共六章内容。第一章阐述了我国出口贸易对人力资本积累影响的研究背景。第二章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及测算和贸易开放与人力资本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文献综述。本文发现对于人力资本概念的解读和测算方法尚未统一,且贸易开放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也不确定,因此仍有必要深入研究出口贸易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第三章对我国出口贸易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发展变化及现状进行分析,为之后的实证检验提供现实依据。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出口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而制造业就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仍较低,出口与人力资本积累之间的影响关系还需进一步实证检验。第四章建立理论模型,推导出计量模型,初步预估可能的实证结果。第五章中,本文使用2004年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合并得到的企业层面截面数据,分别采用OLS法和引入工具变量的2SLS法进行实证检验。从企业的整体情况来看,出口贸易不利于人力资本积累;不同要素密集度下,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出口对人力资本积累的负向影响大于资源、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同地区下,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出口的负向影响小于中、西部企业;对不同收入国家(地区)出口下,对较高收入国家(地区)出口比对较低收入(地区)出口更不利于人力资本积累。一般贸易企业出口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与企业整体情况相似。从加工贸易企业来看,出口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不同要素密集度下,资源、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出口不利于人力资本积累;不同地区下,东部地区的出口促进人力资本积累,而中、西部地区的出口不利于人力资本积累;对不同收入国家(地区)出口下,对较高收入国家(地区)出口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而对较低收入国家(地区)出口不利于人力资本积累。实证结果符合理论模型的预期。第六章中,本文根据实证结果从政府、企业和个人三个方面提出促进我国人力资本积累的政策建议。不同于大多数从宏观角度出发的相关研究,本文从微观角度出发,采用企业—海关配对数据,采用严谨规范的计量方法,比较理想地克服了内生性问题,多角度全面分析出口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深化与拓展了现有国际贸易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研究。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政府制定有关的出口结构调整政策、企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和个人提升自身教育、技能水平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潘莹[9](2019)在《贸易自由化、人力资本结构与比较优势研究 ——基于中国的理论与经验》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人口红利”比较优势,成功参与全球分工,促进了中国贸易发展。贸易自由化进程伴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而加速,进口关税按入世要求在规定的时间线下降至较低水平。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采取差异化地区发展策略,以及地区间自身存在的经济历史、地理位置等差异,最终造成关税经济效应传导的地区差异性。与此同时,国内人力资本结构也随着改革开放深化发生了巨大变化。尽管贸易自由化与人力资本投资二者之间的逻辑因果关系受到部分学者关注,但目前关于此类研究大多集中在出口侧,以贸易开放度的视角研究出口贸易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很少有从进口贸易自由化的角度展开研究,对进一步的人力资本结构和比较优势的研究也较少。本文基于Findlay和Kierzkowski(1983)的教育投资函数,结合Melitz(2003)为代表的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和Dixit和Grossman(1982)的多阶段连续生产理论,囊括异质性工人技能、个体教育投资决策和全球分工等多个角度,通过数理建模首先考察了贸易自由化进程影响个体教育投资的渠道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待检验的理论假说和推论。进一步的,结合全球分工理论,进一步考察了贸易自由化、人力资本结构对比较优势的影响,从而丰富和拓展了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的研究视角。本文的主要结论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得出的结论主要包括:第一,在两国对称的模型下,贸易自由化通过提高国内技能工人的技能溢价,提高了个体进行教育投资的预期报酬,降低个体进行教育投资的能力阈值,最终激励个体增加教育投资。利用CHIPs微观调查数据、WITS数据库提供的产品关税数据,以及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提供的行业就业数据展开经验研究,得到贸易自由化显着提高了个体劳动者的受教育年限,并且还存在地区、行业和性别差异。利用二阶段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以及多种稳健性检验的结果都表明贸易自由化深化会增加个体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来解构影响机制发现,贸易自由化首先通过提高行业内技能工人的工资溢价,提高了个体劳动者进行教育投资的预期报酬,鼓励个体劳动者增加教育投资;其次贸易自由化增加了技能工人岗位需求,降低个体进行教育投资的能力阈值,激励个体劳动者继续学校教育。第二,贸易自由化通过鼓励个体进行教育投资,增加个体劳动者的受教育年限,推动了人力资本结构由初级向高级演进,并最终促进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采用了双重差分方法克服潜在的内生性之后,我们发现中国加入WTO后,关税削减更多的城市,也就是贸易自由化程度变化更大的城市,关税削减提高城市劳动人口中大学学历人口比重会更多,贸易自由化深化促进了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进一步分解劳动者教育结构的回归结果表明,关税削减更多的城市,关税削减降低了高中以下学历劳动比重并提高了大学及以上学历劳动者比重,推动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在考察贸易自由化对人力资本结构分布的拓展分析结果显示,贸易自由化变动越大,或者说,贸易自由化深化的幅度越大,城市教育基尼系数越小,城市人力资本结构分布越趋于均等化。第三,随着贸易成本下降,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深化,企业参与全球分工的生产阶段向上游移动,生产所需技能强度提高,由于技能强度由不同受教育程度劳动人口在总劳动人口中占比表示,生产阶段所代表的比较优势来源逐渐向高等教育学历劳动转变。利用WIOD数据库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和WIOD数据库子数据库SEA数据库提供的中国行业层面就业技能数据,经验分析结果是,低关税行业(贸易自由化程度相对高行业)劳动者高等教育占比增加对行业比较优势的正向影响比高关税行业(贸易自由化程度相对低的行业)更大。考虑行业技能强度与工人技能需求匹配,将行业进行分类后分析,发现在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内,受高等教育工人占比的增加会显着提升行业的显性比较优势;而受初等教育工人占比增加则会显着提升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显性比较优势。利用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以及多种稳健性检验后,回归结果仍然是稳健的。基于以上的主要结论,我们得到的主要的政策建议包含三个部分:一是继续深化贸易自由化改革,提升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有研究指出,产业结构的先进性是以生产要素的先进性为基础的(张幼文,2015),寻求外贸发展的内生动力离不开人力资本的支持。本文的实证结果证明,中国贸易自由化进程通过提高行业内技能工人的技能溢价和增加技能工作岗位两种途径,有利提升了个体劳动者的受教育年限,正向影响个体的人力资本投资。因此,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以支撑外贸改革,进而提供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离不开人力资本。党的十九大也指出要坚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并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性劳动者大军”的科学论断。因此,要继续深化贸易自由化改革,有序推进贸易自由化进程,提高个体劳动者受教育年限,最终提供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贸易自由化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使用,推动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本文第五章的经验分析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变动更大的地区大学及以上学历劳动人口的比重增加的更多,同时降低了城市劳动人口中高中以下劳动人口的比例,有利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实现;并且,贸易自由化还降低了城市的基尼系数,缩小了城市内部人力资本结构分布的不平等程度。中国“人口红利”比较优势积极推动了中国经济和贸易在改革初期的发展,但目前这一“人口红利”比较优势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周边国家工业发展,正逐渐丧失,实现“人才红利”是改变这种现状的重要举措。根据经验分析结果,协调贸易自由化政策与产业政策,提高个体劳动者进行教育投资的预期报酬,并降低教育投资的机会成本,将推动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三是改善人力资本结构,匹配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人才需要。党中央文件多次强调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此后多次重申这一论断,足以说明在中国外贸发展面临复杂内外环境变化的当下,寻求外贸发展比较优势新来源十分迫切。本文第六章的经验分析表明,平均意义上,行业内高等教育劳动的占比增加显着提高了行业的显性比较优势,并且低关税行业高等教育劳动的占比增加对行业显性比较优势的正向影响比高关税行业更大;而在对技能工人需求更大的知识性和资本密集型行业,高等教育劳动对行业显性比较优势的正向影响更大。这一结果意味着,人力资本结构改善,提高不同层次人力资本与行业技能需求的匹配度,能更好地促进行业的比较优势发挥,为构建外贸发展竞争新优势提供人才支撑。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除去导论和结论之外,还包括六个章节。导论部分简要地介绍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与不足。第一章是有关贸易自由化、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结构与比较优势的文献综述。第二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基于教育投资函数和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以及全球分工思想的连续生产模型,分析贸易成本下降,或者说贸易自由化进程对个体教育投资决策影响的机制渠道,得到相应的理论假说;并在已得到的理论假说基础上进一步得到贸易成本下降与人力资本结构的关系;最后,在异质性贸易理论框架下嵌入连续生产,在均衡分析中得到贸易成本下降与人力资本结构对比较优势的影响。第三章是中国贸易自由化和教育、人力资本结构的特征和事实。这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关税政策调整及其主要功能变化,其次从数据上对中国贸易自由化、教育投资、人力资本结构等问题,初步进行统计性描述分析,利用图表关系初探中国贸易自由化与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第四章分析贸易自由化对个体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在第二章构建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检验第一个和第二个理论假说。利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提供的CHIPs微观调查数据、WITS数据库提供的海关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合并数据,分析贸易自由化不断深化如何影响个体劳动者的教育投资,并从不同样本的角度进行分析。进一步地,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具体分析贸易自由化影响个体劳动者教育投资的机制渠道。第五章分析贸易自由化对人力资本结构及其分布的影响。这一章检验了第二章理论分析中的理论推论1。首先利用双重差分的计量模型解决可能存在的潜在内生性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从总体和分样本层面考察贸易自由化影响人力资本结构的逻辑关系,并拓展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对人力资本结构分布的影响。第六章分析贸易自由化、人力资本结构对比较优势的影响。这一章将检验第二章理论分析的第三个理论假说。利用WIOD数据库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比安及其子数据库SEA数据库提供的中国行业层面就业、产出、工人技能等信息,经验考察贸易自由化和人力资本结构对行业比较优势的影响。

唐琬璐[10](2019)在《贸易自由化对本国就业的影响 ——基于我国加入WTO的自然实验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就业人数和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总统特朗普认为贸易自由化是导致美国就业减少的重要因素,但贸易自由化不是一个零和游戏,而是互利共赢。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就业影响如何,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传统的贸易理论主要侧重于贸易开展对国家和行业的影响研究。自从微观数据的可获得性增加后,学者们开始针对贸易自由化对企业的影响展开了研究。为加深贸易自由化对我国企业就业影响的认识,本文将2001年末我国加入WTO政策冲击视为一次自然实验,研究贸易自由化对微观层面的企业就业人数的影响。企业对外贸易开展取决于企业本身的特点,为了详细考察贸易自由化对我国不同企业的就业影响,本文根据不同的标准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分组检验。明晰贸易自由化对不同类型企业就业的影响路径,有助于为合理制定贸易政策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对贸易理论与现有的贸易自由化对就业影响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纳了现有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总结了贸易自由化对就业的影响效应。包括企业出口效应、产业调整效应、竞争效应、技术提升效应及制度建设效应。随后,我们将2001年末我国加入WTO的冲击视为一次自然实验,构建倍差法模型考察关税大幅度减让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就业的影响。为了理清关税减让对不同企业的就业影响,本文分析了关税减让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就业的影响。我国关税削减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就业影响的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关税削减显着促进我国企业就业人数的增长。关税削减对加工企业的就业无明显影响,对非加工企业、有进口行为的企业和有出口行为的企业的就业增加都有显着促进作用。第二,关税削减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就业无明显影响,对资本密集型及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就业促进作用强。第三,关税削减对国有企业及国内其他企业的就业无显着影响,对港澳台及外资企业的就业有明显的拉动作用。第四,关税削减对中高技术产业和中低技术产业的企业就业有明显促进作用。第五,关税削减显着促进了我国东部地区企业的就业增加,对我国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就业均无显着影响。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本文给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如:我们应该重视进出口对企业就业水平的拉动作用,同时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应注重培养中高技术水平的劳动力。重视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提升国内就业水平。促进东中西部就业协调发展,增强劳动力要素流动。

二、加入WTO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入WTO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与篇章结构
    1.5 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
        2.1.1 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沿革
        2.1.2 全球价值链治理与升级
        2.1.3 全球价值链嵌入的量化方式与经济内涵
        2.1.4 全球价值链嵌入的生产率效应
    2.2 资源错配与生产率提升的研究
    2.3 开放视角下的资源配置研究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动态评述
第三章 全球价值链嵌入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机制
    3.1 全球价值链嵌入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机制——来自国际市场进出口侧和国内市场供给侧的生产率效应
        3.1.1 要素流动效应
        3.1.2 分工协作效应
        3.1.3 外向集聚效应
        3.1.4 结构升级效应
    3.2 全球价值链嵌入的资源配置路径研究——基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全球价值链理论分析框架
        3.2.1 生产设备和技能的全球价值链再配置
        3.2.2 市场能力的全球价值链再配置
        3.2.3 研发能力的全球价值链再配置
        3.2.4 创新能力的全球价值链再配置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与资源配置的特征事实
    4.1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角色
        4.1.1 实证方法与数据处理
        4.1.2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角色
        4.1.3 中国制造业行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特征事实
    4.2 中国制造业资源错配与产出的反事实估计
        4.2.1 实证方法与数据处理
        4.2.2 中国制造业行业内资源错配
        4.2.3 中国制造业行业间资源错配
        4.2.4 中国制造业生产率与产出的反事实估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
    5.1 实证模型与变量说明
    5.2 估计方法与变量处理
    5.3 实证结果分析
    5.4 进一步的研究:还剩下多少“优化区间”?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从何而起?——全球价值链嵌入在国际市场进出口侧的外向型动能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机制
    6.1 全球价值链嵌入的要素流动效应:基于内资、外资协同配置的探讨
        6.1.1 内外资部门资源再配置效应的动态分解
        6.1.2 实证模型与变量说明
        6.1.3 估计方法与变量处理
        6.1.4 实证结果分析
        6.1.5 进一步的研究:国内、国际资源配置协同优化了吗?
    6.2 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分工协作效应:基于劳动、资本协同配置的探讨
        6.2.1 实证模型与变量说明
        6.2.2 估计方法和变量处理
        6.2.3 实证结果分析
        6.2.4 进一步的研究:劳动、资本要素配置协同优化了吗?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如何存续?——全球价值链嵌入在国内市场供给侧的内向型动能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机制
    7.1 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外向集聚效应:基于国内国际生产体系联结路径的探讨
        7.1.1 实证模型与变量说明
        7.1.2 估计方法与变量处理
        7.1.3 实证结果分析
        7.1.4 进一步的研究:全球价值链上游嵌入路径是否存在“战略隔绝”?
    7.2 全球价值链嵌入的结构升级效应:基于全球价值链升级路径的探讨
        7.2.1 中国制造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升级效果分析
        7.2.2 实证模型与变量说明
        7.2.3 估计方法和变量处理
        7.2.4 实证结果分析
        7.2.5 进一步的研究:全球价值链升级路径是否存在不可持续性?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政策启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政策启示
    8.3 本文的局限性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8.3.1 本文的局限性
        8.3.2 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Ⅰ:基于Melitz和 Polanec(2015)方法的生产率增长分解式推导
    附录 Ⅱ:1996-2013 年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指数、地位指数、前向参与指数、后向参与指数
    附录 Ⅲ:1996-2013 年中国制造业劳动、资本错配指数及行业间资源错配指数
    附录 Ⅳ:1996-2013 年中国制造业行业内资源错配指数
    附录 Ⅴ:1996-2013 年中国制造业行业生产率和产出增长潜力
    附录 Ⅵ:1996-2013 年中国制造业行业结构升级指数
    附录 Ⅶ:1996-2013 年中国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
个人简历及学术成果
致谢

(2)谁从贸易中获益更大:大城市还是小城市?(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一)国际贸易对就业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对劳动力工资的影响
    (三)评述与本文问题的提出
三、理论模型
四、实证模型、变量与数据
    (一)实证模型
    (二)城市层面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测度
    (三)其他变量设定
五、实证分析结果
    (一)基准回归结果
    (二)平行趋势检验与安慰剂检验
    (三)动态效应估计
    (四)两期差分法估计
    (五)改变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度量
六、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3)贸易自由化是否改善了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资源错配(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
三、模型、数据与指标说明
    1.模型设定
    2.数据使用
    3.核心指标说明
四、经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基准回归结果
    2.识别假设检验
    3.其他的稳健性检验
五、机制检验与进一步分析
    1.机制检验
    2.进一步分析:贸易自由化、市场化进程与劳动力资源配置
六、结论与启示

(4)贸易开放、就业结构变迁与生产率增长(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特征事实
三、实证模型
    1. 行业层面回归
    2. 企业层面回归
四、数据、指标及描述统计
    1. 数据来源
    2. 变量描述统计
五、实证结果
    1. 基准结果
    2. 稳健性检验
    3. 贸易开放影响就业结构的机制分析
六、贸易开放对生产率增长影响估算
    1. 根据GR分解结果估算
    2. 通过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生产率差距估算
七、结论和政策启示

(5)进口自由化对我国劳动力质量的影响 ——基于劳动力技能结构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论文思路和论文结构
        1.2.1 论文思路
        1.2.2 论文结构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对比分析法
        1.3.3 定量和定性分析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点
        1.4.2 本文的不足
第二章 基本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基本理论
        2.1.1 HOSS理论
        2.1.2 中间品贸易理论
        2.1.3 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从技能结构视角研究进口自由化与劳动力质量
        2.2.2 文献评述
第三章 贸易自由化与劳动力质量的现状分析
    3.1 贸易自由化的现状
        3.1.1 总体关税状况
        3.1.2 进口关税状况
    3.2 基于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劳动力质量现实特征
        3.2.1 各技能劳动力投入状况
        3.2.2 各技能劳动力报酬状况
    3.3 相关性分析
        3.3.1 直观分析
        3.3.2 拟合效果分析
第四章 进口自由化对我国劳动质量的影响机理分析
    4.1 价格降低引致中间品质量效应提升劳动力质量
    4.2 竞争引致生产要素结构效应提升劳动力质量
    4.3 基于进口来源国的异质性分析
第五章 进口自由化对劳动力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计量模型设定
        5.1.1 模型设定
        5.1.2 变量说明
    5.2 数据说明
        5.2.1 数据来源
        5.2.2 数据处理
    5.3 基准回归
        5.3.1 基准回归结果
        5.3.2 DID方法有效性
    5.4 基于进口来源国的异质性影响
    5.5 机理检验
        5.5.1 中间品质量效应
        5.5.2 生产要素结构效应
    5.6 稳健性
        5.6.1 基准回归稳健性
        5.6.2 机理稳健性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加强进口自由化
        6.2.2 提升劳动力质量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贸易开放与工资收入:新证据和新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二 模型构建、方法介绍与数据描述
    (一)模型构建与研究方法
    (二)数据说明
三 经验分析
    (一)贸易开放对工资收入影响的OLS估计
    (二)贸易开放对工资收入影响的UQR估计
四 稳健性检验
    (一)工具变量法再估计
    (二)双重差分模型再估计
五 机制分析
    (一)劳动力转移的需求效应
    (二)技能提升效应
六 结论与政策启示

(8)出口贸易对我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 ——基于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和理论发展
    2.2 人力资本积累测算方法的相关研究
    2.3 人力资本对贸易开放影响的相关研究
    2.4 贸易开放对人力资本影响的相关研究
    2.5 文献简评
第三章 我国出口贸易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发展变化及现状分析
    3.1 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及现状
    3.2 我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发展及现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理论模型
    4.1 基础模型
    4.2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出口贸易对人力资本积累影响的实证检验结果
    5.1 样本及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5.2 基本计量模型的OLS回归结果及分析
    5.3 截面数据的内生性问题和工具变量的选取
    5.4 工具变量法下计量模型的2SLS回归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6.2 可能的政策建议
    6.3 本文的不足之处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贸易自由化、人力资本结构与比较优势研究 ——基于中国的理论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
        一、文献解析法
        二、数理建模法
        三、计量分析法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的创新
        二、主要的不足
第一章 贸易自由化、人力资本结构与比较优势:文献述评
    第一节 贸易自由化对个体教育投资的影响
        一、个体教育投资的决定因素
        二、贸易自由化影响教育投资的机制
    第二节 教育投资与人力资本
        一、教育投资对人力资本的影响
        二、人力资本结构优化的重要性
    第三节 全球分工与比较优势
        一、比较优势指标的测算
        二、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结构对比较优势的影响
        三、全球分工与比较优势
    第四节 研究现状评述
第二章 贸易自由化、人力资本投资与比较优势:理论分析
    第一节 个体教育投资决策
        一、教育产出函数
        二、个体教育投资决策函数
    第二节 贸易自由化与人力资本投资:技能溢价渠道
        一、需求侧分析
        二、生产侧分析
        三、开放经济下的均衡分析
    第三节 贸易自由化与人力资本投资:就业效应渠道
        一、贸易自由化的就业创造与破坏效应
        二、就业机会与人力资本投资
    第四节 贸易自由化与人力资本结构对比较优势的影响
        一、生产成本函数与比较优势
        二、开放经济下的均衡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贸易自由化与人力资本结构及分布:特征和事实
    第一节 中国的贸易自由化进程
        一、关税政策的演进过程
        二、关税政策实施的经济功能
    第二节 贸易自由化的测度及定量分析
        一、贸易自由化指标测度
        二、贸易自由化的特征性事实
    第三节 中国人力资本结构分布特征
        一、人力资本积累与教育结构分布
        二、地区人力资本结构分布
    第四节 贸易自由化与人力资本投资及结构分布:图形分析
        一、贸易自由化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
        二、贸易自由化对人力资本结构及其分布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贸易自由化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
    第一节 计量模型、变量与数据
        一、计量模型的设定
        二、变量选取及测度
        三、数据说明
    第二节 估计结果及分析
        一、地区贸易自由化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基准回归
        二、地区贸易自由化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异质性回归
    第三节 内生性问题与稳健性检验
        一、内生性问题
        二、稳健性检验
    第四节 机制分解——技能溢价与就业效应
        一、中介效应模型的设定
        二、中介效应模型的结果解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贸易自由化对人力资本结构及其分布的影响
    第一节 贸易自由化对人力资本结构的影响:基于DID方法
        一、计量模型设定和平行趋势检验
        二、计量结果分析
    第二节 稳健性检验及结果分析
        一、稳健性检验设计
        二、估计结果分析
    第三节 拓展分析:地区贸易自由化与人力资本结构分布
        一、计量模型设定和平衡趋势检验
        二、计量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贸易自由化与人力资本结构对比较优势的影响
    第一节 计量模型、变量与数据
        一、计量模型的设定
        二、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
    第二节 估计结果及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二、内生性问题
    第三节 稳健性检验
        一、改变比较优势定义: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
        二、改变比较优势定义:Michaely指数
    本章小结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结论
        一、关于贸易自由化对个体教育投资影响的结论
        二、关于贸易自由化对人力资本结构及其分布影响的结论
        三、关于贸易自由化与人力资本结构对比较优势影响的结论
    第二节 政策含义
        一、继续深化贸易自由化改革,提升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贸易自由化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使用,推动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
        三、改善人力资本结构,匹配培育外贸竞争优势的人才需要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10)贸易自由化对本国就业的影响 ——基于我国加入WTO的自然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1.2 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结构和重难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结构
        1.3.3 研究的重难点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2 相关文献综述
    2.1 贸易自由化对一国的就业的影响
    2.2 贸易自由化对行业和地区的就业的影响
        2.2.1 贸易自由化对行业的就业影响
        2.2.2 贸易自由化对本国不同地区的就业影响
    2.3 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和个人就业的影响
        2.3.1 贸易自由化对企业的就业影响
        2.3.2 贸易自由化对不同技能人员的就业影响
    2.4 贸易自由化对就业的影响述评
3 贸易理论与贸易自由化的就业效应
    3.1 比较优势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
        3.1.1 比较优势理论
        3.1.2 要素禀赋理论
    3.2 贸易乘数理论、新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
        3.2.1 贸易乘数理论
        3.2.2 新新贸易理论
        3.2.3 新经济地理理论
    3.3 贸易自由化的企业出口效应和产业调整效应
        3.3.1 企业出口效应
        3.3.2 产业调整效应
    3.4 贸易自由化的其它就业效应
        3.4.1 竞争效应
        3.4.2 技术提升效应
        3.4.3 制度建设效应
4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4.1 贸易自由化指标构造
    4.2 模型设定
    4.3 数据来源说明
    4.4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 实证结果及分析
    5.1 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描述性统计
    5.2 基准模型回归
    5.3 稳健性检验
    5.4 贸易自由化对是否加工与是否进出口的企业的就业影响
        5.4.1 加工与非加工企业
        5.4.2 不同进出口行为的企业
    5.5 贸易自由化对其他类型企业的就业影响
        5.5.1 不同要素密集度企业
        5.5.2 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
        5.5.3 不同技术产业的企业
        5.5.4 本国不同地区的企业
    5.6 实证研究小结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加入WTO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D]. 潘秋晨.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1(12)
  • [2]谁从贸易中获益更大:大城市还是小城市?[J]. 邓明,周慧.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2)
  • [3]贸易自由化是否改善了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资源错配[J]. 周申,海鹏,张龙. 世界经济研究, 2020(09)
  • [4]贸易开放、就业结构变迁与生产率增长[J]. 刘睿雯,徐舒,张川川. 中国工业经济, 2020(06)
  • [5]进口自由化对我国劳动力质量的影响 ——基于劳动力技能结构的视角[D]. 薛磊. 山东大学, 2020(11)
  • [6]贸易开放与工资收入:新证据和新机制[J]. 王立勇,胡睿. 世界经济, 2020(04)
  • [7]贸易自由化如何影响中国区域劳动力市场?[J]. 戴觅,张轶凡,黄炜. 管理世界, 2019(06)
  • [8]出口贸易对我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 ——基于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D]. 何慧冬. 东南大学, 2019(06)
  • [9]贸易自由化、人力资本结构与比较优势研究 ——基于中国的理论与经验[D]. 潘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10]贸易自由化对本国就业的影响 ——基于我国加入WTO的自然实验研究[D]. 唐琬璐.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加入WTO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